对企业信用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24-08-30

对企业信用建设的调查与思考(精选6篇)

对企业信用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第1篇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一个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信用主体。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打造“信用xx”,是实现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环境支撑。本课题组针对xx企业信用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与原因进行深入

调查和全面分析,并结合具体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提升xx企业信用、加快企业发展作点有益探索和思考。

一、xx县企业信用建设现状与成效

近年来,我县企业信用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以完善信贷、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已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企业信用建设日益重视

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企业信用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县企业信用工作,分管工业、商贸流通副县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企业信用的具体实施和指导工作以及日常活动事务工作。还成立xx县企业信用信息中心,负责全县范围内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整合、评价、使用和管理,承担全县范围内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企业信用网站的建立、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并把企业信用建设工作纳入县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列入县政府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在xx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把“信用xx”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举措来抓,提出了“全面开展诚信教育,加快形成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相互衔接的信用体系”的建设目标;在《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了“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企业、政府和个人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失信惩戒制度”的建设措施和要求;为使工作有抓手,狠抓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2007年2月,我县专门成立了xx县企业信用促进会,加强组织推动,充分发挥企业在“信用xx”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企业信用宣传日益浓厚

在企业信用建设中,我县十分注重培育和引导广大企业树立信用意识,加强诚信经营教育,大力营造浓厚的企业信用建设宣传氛围。一是将企业信用宣传活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并把它作为全县改善投资软环境建设的中心工作和重要内容来抓。二是充分发挥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在企业信用宣传中的合力作用,深入开展了“企业信用建设”系列教育活动,各部门协调一致,互相配合,形成了整体合力。县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企业信用建设内容,开设专栏、专刊开展了企业信用教育活动。国税、地税部门每年开展了“诚信纳税、利国利民”的税收宣传月活动,2007年5月县国税局与地税局还联合举办了以“倡导诚信纳税、共建和谐关系”为主题的座谈会,47家被评为纳税信用a级以上的企业参加了座谈,并在会上向全县纳税人发出了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的倡议。金融部门在2006年、2007年二年中每年都上街摆设咨询台和发放资料等形式进行“信用企业服务”等现场咨询宣传活动。工商部门开展了“诚信兴业”为主要内容的信用宣传活动,引导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树立诚实信用理念,积极参与“信用xx”建设。宣传、工商、发改等部门还联合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宣传和创建活动,专门对县城溪滨北路开展了示范街创建工作以及在农村、社区中开展连锁超市、示范放心店建设工作。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提高了全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

(三)企业信用监管日益加强

企业是信用建设的主体,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为加强对企业的信用管理和监督,严惩失信行为,营造良好诚信环境,我县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采取措施,加大信用监管力度,积极有为地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县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已专门制定了《xx县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xx县企业信用信息交换目录》和《xx县企业信用信息工作人员从业守则》,努力促进科学监管到位。工商部门围绕企业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誉状况、失信记录等情况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合同履约信用记录,依法打击合同欺诈行为;建立了个人信用查询、市场信用查询、法定代表人黑名单查询;开展了企业等级评价、守合同重信用、消费者信得过企业、诚信企业、信用商户、著名(驰名)商标、知名商号、星级文明规范市场等评定和确定工作;在工商网站开辟了“诚信企业光荣榜”、“失信企业公开栏”,对工商企业信用监管等级aaa级和d级企业名单进行公示,根据企业的信用监管等级,对其实行相应的监管方式和监管频度。金融部门专门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个人信用

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库全面采集、保存、整理企业、个人的信息,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在办理贷款上就会“禁入”限制。税务部门进一步完善纳税人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企业、个人偷逃骗税记录,采取欠税公告制度,对欠税企业在媒体上予以公示,而且在税收优惠政策上也不予享受。质监部门不断加大对“制假售假、以假乱真”等失信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加强产品

质量信用分类管理。建设部门以实施透明销售为抓手,实施合同网上备案,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同时,以农民工工资按期足额支付为抓手,联合人事、公安等部门强化对建筑企业的信用监管。并充分发挥商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诚信经营和行业守信自律,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和价格信用建设。

(四)企业信用服务日益改善

工商部门坚持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确认等活动,建立了信用查询,为社会公众提供企业信用信息。金融部门注重改善金融服务,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信用供给渠道增多。税务部门进一步强化为企业和纳税人服务的理念,开展群众满意基层窗口创建活动等,营造规范、严谨、诚信、公平的税收环境,以良好的形象引导企业和纳税人诚信纳税。经贸部门联合金融部门开展了“扶持小企业、培育小巨人”工程活动,研究适合小企业贷款特点的信用征集体系,促进小企业信用状况得到有效改善,2007年就有118家信用小企业由经贸局推荐给县人行,由4个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给予扶持贷款。信用中介服务也稳定发展,自1999年9月9日我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成立以来,目前,全县已成立了6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充分发挥担保基金的放大功能和杠杆作用,按照择优重点扶持原则先后为14家中小企业累计担保37笔,累计担保3058万元,帮助企业解决贷款4423万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xx县企业信用缺失表现及原因

(一)信用缺失表现

企业的信用问题一直是企业界谈论的热点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县企业的信用缺失主要表现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些欺诈行为和由此引发的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恶意偷税欠税、产品质量低劣等问题,这些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成为制约广大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1、融资信用缺失。融资环节中的信用主要体现在借入资金的使用及到期款项的归还。一些中小企业缺乏对融资信用的重视,在向银行借款时虚列融资项目、虚报报表数据;借入资金后随意安排资金使用,违反借款合同;资金到期时,没有积极准备资金还款,甚至根本没有还款打算,严重威胁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有的甚至以高于银行利率的方式,变相吸收公共存款,采取借条、借款协议、融资协议、入股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大量吸收存款,最终无法把公众存款还给当事人,构成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也对企业的再融资造成了极坏的影响,xx的“祥和事件”就是其中一例,该企业主伙同他人共向175户群众非法吸收存款8074.895万元,由于高利贷的还本付息,导致企业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和信用缺失而东窗事发。

2、生产信用缺失。生产信用是指生产者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不欺诈消费者。许多中小企业在生产中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产品生产缺乏严格的质量管理,大量使用劣质、有害的原材料,甚至采用非法生产方式,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2008年3月xx工商局查获的一个地下加工洗洁精加工厂,就是一家非法假冒传化、雕牌、蓝月亮等品牌商标的加工厂,其产品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是生产信用缺失的典型案例之一。

3、商业信用缺失。商业信用是指申请借款企业在合同履约,应付款项的清偿上能恪守商家的诺言,不失信。我县中小企业每年都有大量的商品交易,为了节约成本和扩大销售,常常利用信用合同、协议、授权、承诺等信用交易方式。而中小企业的商业信用缺失,却给采用信用交易方式的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据《xx县民营企业生命周期报告》,我县各行业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中,商业服务业的生命周期最低(不到2年),生命周期低与他们的信用缺失不无关系。

4、财务信用缺失。财务信用是指企业会计结算规范,会计报表真实可信,资产实在,无抽离现金或其他弄虚作假行为。当前,由于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够完善,为追求企业自身利益,个别中小企业都曾作过假账、提供过虚假的财务信息,而这些虚假的财务信息又进一步导致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资金流失。在我县个别企业中,企业主主动安排和要求财务人员做假帐的情况也有不同程度存在着,这也反映了一些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一个具体表现。

5、纳税信用缺失。纳税信用是指企业能按时上缴应纳税款,无偷、漏税等不良记录。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新办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减少资金流出,往往采用偷、漏税的方式少向国家缴税;甚至有些企业采取与中介机构串通一气的做法,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少向国家纳税或不纳税。如xx国税局日前查获xx县某轮胎公司的严重偷税案件,该公司以出库单代替销售发票、销售产品不入帐等手段,共计隐瞒销售收入1042119.8元,少缴增值税62527.19元,应缴未缴消费税142850.40元,两税合计少缴205377.59元。

(二)信用缺失原因

企业信用缺失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信息不对称,往往导致信息弱势方上当受骗、失信方频频得手。一是缺乏规范的信息搜集发布渠道。我县信用信息数据的市场开放度还很低,政府部门和一些专业机构掌握的可以而且应该公开的信用信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开放,个人和企业很难获得相关的信息。二是缺少信用中介机构。目前我县社会信用中介服务市场发展十分滞后,且规模小,没有发挥对信用行为的奖惩作用。一方面因为信用中介市场供需严重不足,企业普遍缺乏使用信用产品意识;另一方面信用信息的采集有很多障碍。难以依靠商业化、社会化并且公正、独立的信用调查、征信、资信评估等方式提高社会信用信息的对称程度。

2、缺乏明晰的产权基础。企业信用的基础是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明晰的产权对企业行为最大的影响在于提供了内在的约束、激励机制。产权清晰使得企业拥有独立的财产权,有动力维持企业长期经营,维护企业信用;而产权混乱或产权模糊,企业不仅没有动力去追求信用,甚至会故意破坏信用。由此可见,信用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产权与信用是不可分割的,只有产权明晰,才能保证社会信用体系的正常运转。

3、缺乏专门的信用方面的法律制度和执行体系。法律措施是社会信用机制赖以维持和运行的保障。转型时期我国的信用法制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社会没有完全步入法制化的轨道。国家还没有一套公布实行的规范中小企业信用行为的法律,信用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社会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缺乏刚性约束,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收益大。

4、缺乏信用文化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企业管理者自身的信用观念非常淡漠,一些企业在向银行借钱时就根本没有还款打算。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社会主体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守信意识和信用道德理念,整个社会没有真正树立起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信用道德评价标准。

5、缺乏基本的信用风险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在正常情况下任何一个企业应把信用管理当作财务管理的灵魂。但不少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普遍缺乏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因避税不愿建立规范的信用管理制度,或因家族式管理不愿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导致一些中小企业信用严重缺失。

6、缺乏惩罚机制导致失信成本过低。由于我国信用方面的法律不健全,大量处于罪与非罪、刑事与民事之间的失信行为,往往得不到相应的处罚,失信者侥幸得逞的心态恶性膨胀。社会没有建立系统的信用联防网络和运行机制,失信者的“黑色记录”得不到合法搜集和有效传播。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惩罚和道德惩罚。政府对信用领域监管薄弱,对从事企业信用服务的中介机构缺乏监管,进一步造成虚假信息盛行。

三、xx县企业信用建设对策与措施

要解决我县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必须把构筑企业信用制度的体制与机制基础摆在首位,迫切需要对公共征信数据平台建设、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信用法律建设、企业信用文化建设、失信惩戒机制建设等关键问题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有一个统一的目标、有一个统一的战略。

(一)要加快构建公共征信数据平台

公共征信数据平台包括企业和个人联合征信数据平台两大数据库,这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这一平台要由政府主导建设,统一管理,确保信用信息采集、披露的唯一性、权威性,其数据库要不以赢利为目的,按照共建共享原则,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加强市场监管提供无偿服务,依法向社会公开披露信用信息,向金融机构和信用服务机构依法、有序提供服务,依法依规向市场主体采集信用信息,向公共征信机构及时、全面、真实提供相关信用信息,确保公共信息实时、真实、全面、连续,规范信用信息使用和传播。在构建公共征信数据平台过程中,全县只建一个公共征信数据平台,可以在xx县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基础上进行完善健全,实行与省、市联网,使数据平台包括全县所有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实现“三个基本覆盖”,即基本涵盖涉及信用的主要部门或单位、基本涵盖全县所有的工商企业、基本涵盖企业的信用信息,确保信息的唯一性,并与省、市公共征信数据平台实现交换共享,逐步改造成为以应用为主要功能的平台。要把信用信息征集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经贸、财政、建设、科技、文化、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自主申报,进一步提高信用信息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二)要加强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要加强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应用。应用是数据库建设的生命,要以“应用促完善、完善推进应用”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应用工作。省信用中心向地方开放属地企业信用数据,为地方政府在市场监管、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公共服务中提供信用信息,因此,我县要主动积极地做好应用工作,要建立或明确承担此项应用工作的组织机构,保障建设和运行的经费,制定切实可行的应用工作方案,作为加强企业信用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加强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二是要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信用评级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信息使用各方对企业的信用情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当前,在中小企业贷款未批准的原因中,企业信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又是属于各类原因的首位,其中欠息、贷款逾期、逃废债、挪用贷款等占到了前列。信息管理机构可以首先根据收集的信用信息,建立企业的信用记录,然后依据这些记录,会同银行、工商、税务、司法等部门对企业的综合信用度进行客观评级。三要有步骤地组建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在经济、技术等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可由政府出资大部分或引资组建中介公司,逐步接收信息管理机构的职能,并逐渐吸收社会资本注入和购买政府的出资,使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完全市场化,达到以市场化的运作来保障信用信息的科学价值。

(三)要加大企业信用法制建设力度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上的诚信经济。现有的《合同法》、《商业银行法》、《企业破产法》、《担保法》、《统计法》、《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条文中,虽有不少规范企业信用行为的条款和内容,但有不少与建立信用体系的内容不相适应,急需进行修改和重新解释,同时,国家应根据信用建设需要尽早制定出台《个人征信管理条例》、《企业信用征集促进条例》、《商业账务催收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认真抓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作为地方政府,也应尽快完善和制定一个地方企业信用建设的管理办法与措施,切实加强信用法制建设。

(四)要加快建立失信惩戒机制

一个健全的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坚持“警示在先、惩戒在后,立信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道德等手段,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信息记录机制、预警机制和披露机制,突出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信贷、诉讼等方面的信用记录,强化政府部门对企业的信息监管,建立“黑名单”等制度,进一步提高失信成本。根据失信性质,构建起多层次的失信惩戒制度,一是由信用主管部门作出监管性惩戒,如列入黑名单等;二是由行业主管部门作出行政性惩戒,如市场禁入等;三是由金融机构、信用服务机构作出市场性惩戒,如降低信用等级等;四是由政法部门作出法律性惩戒,如对非法融资、诈骗等进行定罪和处罚金等;五是由新闻媒体舆论、社会公众传播形式的社会性惩戒,形成企业失信“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

(五)要大力营造企业信用文化建设氛围

在中国儒家文化中,信是与仁、义、礼、智并列的五大道德准则之一,自古就有“言而无信非君子也”的道德评判标准。儒家的“诚信”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透彻力。在现代商业文化中,发达国家的商业文化特点就是“成熟的守信文化,尊重合约,契约至上”。要建立现代的社会信用制度,就必须树立现代的诚信理念,弘扬“诚信立身、诚信守业”的诚信文化,把企业信用文化建设摆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突出位置。要以信用宣传为手段,以信用教育为载体,坚持与建设“信用xx”相结合,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树立缙商、缙企、缙货良好的信用形象和品牌。首先要从思想认识的源头上抓起,加强企业的信用意识教育和信用培训,狠抓企业信用建设,使广大企业自觉地认识到不讲信用是对企业自身品质的最大危害性,树立起“一诺千金”、“诚信为本”,“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等良好信用意识和观念。其次要深入开展“共铸诚信”活动,组织开展主题性企业诚信创建活动、普及性企业诚信和谐活动、专业性行业诚信服务活动等,建立起信用是资源、信用是财富、信用是商誉的信用价值观。再者要鼓励和引导好企业建立现代诚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建立内部授信制度,建立债权保障制度,建立应收帐款管理制度,建立合约管理制度,建立员工职业道德管理制度等,切实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信用建设紧迫感。

对企业信用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第2篇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贷款需求日益增多,“贷款难”成为许多农民的一块心病。农村信用社适时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无疑为农民办了一件好事、办了一件实事,这对于端正其经营方向,解决农民贷款难,支持“三农”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据调查,农村信用社在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

一、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农民对小信贷款存在错误理解。“小额贷款”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中国已20多年的今天,不少农户仍然习惯性地认为,“小额贷款”是扶贫手段而不是金融服务,人人有份,因此出现村村争小户要贷款的现象,加大了贷款的风险。二是有些基层农信社也存在两种不良思想倾向,一方面部分地方对推广“小额贷款”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畏苦畏难、原地不动、等待观望的消极态度;另一方面不少地方把“小额贷款”当作纯粹的“政治任务”,一哄而起降低标准,工作方式简单化,盲目追求速度和数量,忽视这项工作的规范和质量,管理和监督没跟上,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给将来的收贷收息带来一定隐患。

2、资金供求不合理。“小额贷款”是农信社主要的信贷方式,其特点是还款期短,一般是半年至一年,有的只有两三个月;其次是额度小,一般在10000元以下。“小额贷款”虽在一定程度缓解了农民的资金需求,由于它与林业、养殖业的生产周期不适应,且额度小,难以满足农民发展规模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现实需要。一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平衡困难,已严重制约了农信社推广小信贷款乃至支农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近年来,资金农转非问题突出,邮政储蓄和农业银行从农村市场抽走了大量资金,严重削弱农信社和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加上农信社结算手段落后,竞争力低下,进一步加剧了农信社资金供求矛盾,农村信用社以不足三分之一的资金份额支撑着90%以上的农户贷款。一些基层农信社存贷比高位运行,农贷高峰时少数信用社资金严重不足。二是“小额贷款”户资金回存率极低,易造成信贷资金恶性循环。由于受农业生产特点、农户自身条件、乡村地理因素、信用社结算手段等多方面的影响,小信贷款户存款率(金额)低下,基本是“有去无回”,据统计,截至2005年6月末,衡山农信社发放小额信贷款3.92万户,余额为8286万元,而相应的存款户仅有966户金额778万元,资金回存率仅有9.3%,这种状况进一步加剧了资金供求矛盾。

3、贷款管理难到位。一是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等级评定时对农户个人信誉、还款记录、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缺乏一套切合地方实际、科学完整的评定办法,信用等级评定主观性、随意性较大,农户档案较为粗糙,甚至存在应付的现象,操作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二是信贷队伍力量有限,贷后管理难。目前基层信用社支农一线人员基本是主任和信贷员各一名,主任还要兼顾日常管理工作,而小信贷款遍及乡镇的各个角落,交通不便,人数众多,具有点多、面广、零星分散、工作量大等特点,如目前衡山县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与农户的比例是1:1700左右,每个信贷人员一般要管理不同村落的数百笔贷款,贷后管理工作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信贷环境不理想。当前少数农户信用意识淡薄,把信用社支农的善意行为当作是骗取贷款的好机会,一听说信用社放贷款,便一哄而上,总以为贷款是国家的钱,不贷白不贷,多多益善,却从未想过如何去偿还,偿债意识不强,信

用社收贷款时,便四处躲藏或赖债不还,逃废债现象逐渐增加;再加上现行法律对债权人保护力度欠缺,对债务人约束软化,执行难问题突出,使一些欠款户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债务人赖债有利,赖帐有理的心理,导致社会上还贷还息信用意识淡薄。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放贷容易,收贷难,贷款风险都集中于信用社,从而严重挫伤了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的积极性。

二、建议与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的认识。农村信用社要牢固树立以农为本的经营理念,克服不良的思想倾向,增强做好小信贷款支农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提高支农服务水平,深入调查了解农民资金需求、生产经营和贷款意愿情况,宣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讲求实效”;同时对推广过程中农民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诸如跟风借款等错误做法,既要耐心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又要坚持原则,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的作用,让农民不仅了解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政策是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同时更要让他们懂得,只有用自己的诚信,积极支持和配合农村信用社的工作,才能维护双方共同的长远利益。

2、多管齐下增加支农资金来源,增强“小额贷款”支农后劲。首先农村信用社要加强自身建设,加快电子化结算网络建设步伐,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存款市场份额;其次是积极争取中央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增加支农资金来源;第三将县级以下邮政储蓄吸收的储蓄存款以支农再贷款的形式回流至农村信用社,壮大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提高支农水平。

3、规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首先要规范农户信用登记评定工作,构筑“小额贷款”的第一道防线,要根据农户家庭成员的个人身份信息、家庭财产经济状况信息、个人信用信息和品行道德修养信息等内容,制定出细化的、符合本地实际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农户个人资信评价体系,以统一的度量尺度,客观、公正地进行农户资信状况评定,克服评定的随意性及不可控性,真实确定农户个人信用度;其次要完善信贷责任考核机制,充分发放调动“小额贷款”的积极性,着力建立一套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适应“小额贷款”推广要求的信贷管理责任制度;第三是加强对“小额贷款”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和反馈农户的资信变化。针对信用社信贷人员不足的状况,重点是建立一个由村两委、评定小组成员、社会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农户信用状况监控网络,通过他们实时性的现场监测,及时收集掌握农户个人信用度的变化,以便信用社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对企业信用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第3篇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运行的基本情况

1.公司制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初步形成。

一是公司的性质和市场定位上, 该担保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 实行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自担风险, 自我约束。市场定位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的中介性经济组织、企业法人。按市场规律、商业化运营, 资金有偿使用, 滚动发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二是在资金募集上采取“财政出资为主、中小企业入会”相结合的办法。县政府先后分三次投入资本金共计1000万元, 并且与十余家企业达成协议入股, 入股资金将达1500万元。三是在担保品种上, 已经开展的业务是为中小企业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考虑开展的业务是承兑汇票、单对单贸易提供信用担保、向省和国家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或联合担保。四是在担保金额上, 一般单笔担保不超过其注册资本的10%。五是在担保对象上, 主要为区域内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还款讲信用的中小企业及科技创业型、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六是在担保手续上, 一般采取协议评估的方法并附强制执行公证, 且与公证处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并将公证费由3%降低到1%以下。

2.基本具备合理的组织管理和人员结构。

担保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制定了公司章程, 建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内设机构有综合部、调查部、担保部。公司现有人员6名, 其中:专职人员5人, 董事长由副县长***兼任, 总经理1名, 副总2名, 都是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 平均年龄38岁, 是直接从企业领导岗位上选聘出来的。

3.初步建立了担保风险规避机制。

在担保公司内部, 基本建立了一套从业务操作到内部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 如《担保业务工作规程》、《担保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等, 形成了从担保审查、提供担保、跟踪监督、到期追偿相互制约的运作机制。在提供担保前, 担保公司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派员对申请担保企业进行资信情况、资产负债结构、经营效益、经营前景的调查与评估并签署初审意见, 对初审合格的企业, 交担保公司进行复审, 复审通过再送审保委员会集体讨论, 提出是否提供担保的意见报董事长审批。董事长审批同意后, 企业与公司签订《反担保合同》。反担保措施有:《抵押反担保合同》、《质押反担保合同》、《个人与家庭全部财产无限责任反担保合同》等。再向协议金融机构出具担保意向书。

4.与协议银行初步建立了“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担保公司分别与孝昌县建行、县农行签订了《担保协议书》, 实行定额储存、专户管理、存一贷三、监督使用的方法, 将担保基金存入协议金融机构设立专户, 按照1:2或1:3的比率为承保企业贷款提供全额或部分信用担保, 根据担保期限的长短和反担保能力的强弱收取贷款利率的30%一50%的担保费。运作几年来, 累计为29家企业提供了32笔3630万元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信用担保, 已累计收回17笔1163万元担保贷款, 担保到期回收率100%。目前运转正常, 政府、企业、协议行三方对担保机构业务操作均为满意。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运作的积极作用

1.拉动了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 探索了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近五年来, 为了使企业走出困境, 扭亏为盈, 县政府直接由财政拨款的方式投入了1.4亿元的扭亏资金, 结果是如泥牛沉海, 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扭亏的目的, 而且本金都没有收回。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全部由政府出资, 财政资金通过信用担保的形式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实际上将财政资金变为信贷资金, 由过去直接对企业投资转为参与社会融资, 由财政直接分配转变为间接分配。从而解决了长期困扰政府的财政投资效益不高、回收难的问题。有利于财政投资拉动社会资金, 产生乘数效应, 有利于贯彻政府产业政策的导向意图。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 可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是完全符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战略举措, 政府的这一明智之举切中了孝昌经济发展要害, 意义非常深远。

2.拓宽了协议金融机构的业务领域, 培植了优良的信贷载体, 分化了信贷风险。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在协议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 增强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信心;担保公司的有效运作, 使协议金融机构存款增加, 开户企业增多;同时, 担保公司为协议金融机构推荐和提供了优良的信贷载体, 担保贷款成了协议金融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如县*****厂是孝昌县特困企业, ***集团公司收购该企业, 因资产过户手续正在办理, 不符合银行的贷款手续, 又急需资金组织生产, 担保公司在考察论证后, 为该企业贷款300万元提供担保。

3.支持和推动了部分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的长期扶持效应,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信用不足”、资金短缺的矛盾。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成为促进中小企业扭亏解困、加速发展的助推器。如****有限公司由于贷款抵押不符合商业银行的条件, 四处告贷无门, 县担保公司在深入调查了解企业的基础上, 办理了合法有效的反担保手续, 提供了担保贷款50万元, 该企业通过改造和补充流动资金后, 产销两旺, 市场前景看好。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引导和培植了中小企业信用意识, 极大地促进了“打造信用孝昌, 营造信用环境”的社会氛围的形成。为了防范担保风险和信贷风险, 担保公司和协议金融机构均实行了“黑名单”制度, 对担保企业在贷款到期后不还本付息的, 担保公司利用反担保措施予以严厉制裁。特别是对企业主要责任人以其个人和家庭全部财产对贷款提供无限责任反担保。“守信光荣且受益, 失信可耻且受损”基本上成为辖内中小企业的共识。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面临的问题

我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尚处在起步阶段, 虽然基本运作态势较好, 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显现, 但从规范、法治、市场化等各个方面综合来看, 还面临诸多问题。

1.思想观念滞后, 认识不够统一。

一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不是简单的资金问题, 而是构成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大问题, 开展担保业务, 既要确保资金安全运作, 又不可避免的要出现风险, 承担代偿。但长期以来部分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因缺乏市场经济观念, 对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认识尚不统一, 持怀疑、冷漠或反对态度的不乏其人, 是担保公司做大做强的最大障碍。二是担保公司监管委员会的牵头部门没有明确, 各自为政、观望等待的现象较普遍。国家经贸委[1999]540号文件《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省市设立由经贸委会同财政、人民银行、工商行政管理及商业银行等部门组成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管委员会, 负责对辖区内中小企业担保、再担保业务和机构的监督管理。截至调查日止, 孝昌县未成立监管委员会, 经贸委、财政、工商等部门因管理乏力, 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履行不够。至今未开过董事会, 这是担保公司最让人担忧所在。三是对担保风险认识缺乏公正性, 政府、担保公司和协议银行都力求最大限度的无风险, 这与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相悖, 不利于充分利用信贷资源的配置, 从而削弱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

2.担保公司监管主体模糊与其规范发展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

国家经贸委认为,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 规定省以下设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省级经贸委批准或备案;而财政部认为, 由财政出资的担保公司其管理部门应该是财政部门, 由于各部门认识不统一,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管理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而担保公司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其监管主体模糊, 监管体制不顺, 往往是管而未管, 形成监管真空, 对公司内部运作缺乏有效监督, 担保公司的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随时可能发生, 甚至有可能导致担保公司重蹈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覆辙。

3.银保企三方缺乏相互沟通, 信息不对称。

一是担保公司与银行信息的不对称。担保公司对银行的会计和信贷管理规定、风险制度等缺乏了解, 使担保业务操作不适应银行信贷管理政策要求, 银行对担保公司的营运情况不了解, 误认是官办机构, 怕行政点保, 阻碍了担保业务的正常运作与发展。二是担保公司与企业信息不对称。企业财务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 使担保公司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赖以依存的基础。

4.担保公司的基金规模小与中小企业实际贷款担保需求较大不相适应。

按国家经贸委[1999]540号文件意见控制在10倍以内, 目前大多省市都在2—6倍之间。按放大3倍进行测算, 年担保规模不到1亿元, 这对于辖内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 为防范和规避担保风险和信贷风险, 担保公司和协议金融机构均设定了严格的准入条件和要求企业提供反担保等风险控制措施。由于目前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偏低, 虽然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旺盛, 但符合准入条件的有效需求不足。据调查, 孝昌县符合担保条件的中小企业只占60%。

5.担保公司的高风险与目前脆弱的风险补偿机制不相适应。

担保业是高风险行业,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又高于行业平均风险, 其承担着中小企业的财务和协议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损失的双重风险。因为需要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企业, 几乎都是在信用上多少有些缺陷, 不是抵押担保物不符合要求, 就是抵押担保额度不足, 企业给担保公司提供的反担保安全系数一打折扣, 就必然加大担保公司的担保风险;同时, 当担保贷款因不可预知的因素形成风险时, 就会导致担保代偿和基金损失。目前担保公司的保费收费率为贷款利率的50%, 除去应付必要成本外, 余额不足以补偿代偿, 代偿不能有效补偿就必然影响担保公司“重复简单再生产”, 使担保公司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6.缺乏资信部门认可, 社会信誉不高。

由于担保公司不是生产和经营普通商品, 而是经营融资保证业务, 其资信仅有工商部门的认定, 银行和企业是难以认同的。一方面当企业出现风险而进行破产清算时, “债权人不能直接处分保证人的财产来获得清偿”, 保证人必须具备资信可靠、具有代为清偿债务的能力;另一方面担保公司归属谁来监管, 其业务的合规性、合法性和风险状况, 由谁来监督与检查不明确, 致使资信认可部门和监管部门缺位, 导致各商业银行对担保公司的资信度无法正确评估。

7.担保业务领域过窄, 品种单一, 不适应市场需求。

目前担保公司仅开展了对银企贷款业务的担保, 对企业间的短期小额资金融通、企业融资租赁、企业间相互担保、企业购销合同担保、商业承兑汇票担保等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需求, 虽已纳入担保公司业务拓展视野, 但因种种原因未敢涉足。既不利于担保公司自身发展, 更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实际需要, 担保公司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四、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发展的对策

1.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重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作用。

一是要认识到中小企业是促进孝昌经济增长, 增加税收的主要来源, 在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社会稳定方面有着立竿见影的效用。二是要把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把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作为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突破口。三是要认识到通过担保公司运作树立广大中小企业信用意识, 利在当代, 功在千秋。四是要认识到担保必然有风险, 必定会发生代偿, 但从全社会宏观效益看, 则企业搞活了, 利润增长了, 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值大大高于担保公司资金损失额, 就说明对发展地方经济的利大于弊。

2.建立担保机构监管体系, 强化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 规避担保风险。

一是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为的监督管理, 应设立由经贸委牵头, 财政、人行、工商行政管理及银行同业公会等部门组成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管委员会, 负责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二是要突出担保公司的法人主体。要按公司制要求建立行之有效的董事会、监事会, 设立执行董事,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形成权力制衡机制。担保公司必须保持自主决策权, 根据市场环境、经营业绩、发展趋势等综合因素来决定担保基金的运作与投向。政府只能以产业政策作引导, 不能用行政手段点保。三是要规范信贷担保程序和担保管理制度。四是向国家和省申请再担保, 在有条件情况下, 尝试加入国内商业信用保险。

3.充实运营资本金, 壮大资金实力,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建立以政府投入资金为主、社会资金为辅的资本补充机制。在一定时期内逐年按照财政收入的递增比例增拨担保基金。可吸纳中小企业入股资金和社会闲散资金, 形成多元投资共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格局。二是对担保公司营运过程形成的各种收益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扶持, 使其逐步走上滚动积累、自我放大的良性循环的轨道。三是在增值保值资本金的基础上, 灵活运用资本运作, 通过在证券市场上买卖国债, 增加收入, 壮大实力。四是择优扶持, 加大力度。要瞄准有市场、业绩优良的企业以及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知识型等成长性企业予以扶持, 助其发展壮大。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放大担保基金承保的倍数, 参照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指导意见》, 按照1:5的比例放大在协议金融机构的担保贷款规模, 为中小企业融通更多的有效资金。

4.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风险补偿机制, 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只有不断增加担保公司的资本并促进自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才能推动担保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足额提取风险准备金。按照财政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担保机构应按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税后所得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 用于赔付”。二是在担保公司起步阶段 (3—5年) 财政要按年担保余额的1%拨付风险补偿金。三是在风险准备金达一定规模后, 财政拨付的风险补偿金可转入担保基金。四是对严格程序操作而因不可预测因素导致的担保失败, 应严格划分责任, 本着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予以处理。

5.加强担保公司与协议金融机构的良性合作, 降低中小企业筹资成本。

一是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标准和担保收费标准。中小金融机构应认真执行国家利率政策, 要将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部分让利于担保公司, 担保公司担保收费率具体标准可按银行法定贷款利率的50%为上限, 并根据不同情况实行浮动制。二是政府积极协调有关主管部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合理解决企业向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财务费用支出问题。三是要加强与协议金融机构的有机协作和相互制衡。协议金融机构对担保公司提供的贷款不能放松“三查”工作, 不能因担保公司的介入而产生依赖思想, 以至出现贷款管理真空;担保公司要加强对担保贷款使用情况的跟踪监督管理, 加强与协议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 在企业出现信用恶化信号时, 共同采取防范措施, 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担保公司与金融机构要加强配合, 相互沟通, 共同关心、监督企业对贷款的使用及企业发展情况。确保资金安全。金融机构要及时向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资信状况。担保公司反担保条件不宜太苛刻, 避免手续过多, 要求过严, 费用过高, 削弱企业要求承保的积极性。有了担保公司给中小企业提供担保, 金融机构应简化贷款手续, 使资金尽快落实到企业账上。

6.逐步建立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作的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

从短期来讲, 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会员企业制度, 对有担保要求的中小企业, 由担保公司和协议金融机构聘请有关信用评估部门联合组成企业资信评审小组, 充分发挥银行账户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作用, 借鉴社会有关监督部门的相关意见, 认真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对其进行信用评级并建立信用档案, 将信用在B级以上的企业吸收为会员单位, 将有不良记录的企业排斥在担保大门之外。从长远着想, 分别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和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企业信用服务中心负责从经贸委、工商、税务、劳动、质监、银行、公安、法院、仲裁机构等部门采集企业相关信息, 进行综合整理, 并向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提供, 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专门从事企业信用评估、征信、信用管理等业务。建立良好的信用服务体系, 以此培养中小企业信用意识, 从而培植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风险构筑良好的信用屏障。

摘要:本文分析了县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运行现状及其发挥的积极作用, 剖析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对策。

对企业信用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第4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问题;对策

1.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是传统僵化的人事管理理念。农村信用社传统的人事管理在于以“事”为中心,把员工视为成本负担,注重对人的监督和控制,人事管理处于被动的、从属的、滞后的位置,员工的创造性受到压抑。二是人才缺乏日益显现。目前部分高管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老化,市场开拓意识不强,存在着“上级要求怎么干就怎么干”的被动工作问题;高管人员面临青黄不接,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高管人员更是凤毛麟角。三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酬薪分配上,农村信用社没有完全建立直接与岗位绩效挂钩的酬薪制度,仍然存在着“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在用人用工上,还存在着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用人用工机制;四是员工教育培训滞后。长期以来对人才重使用轻培养,人员素质整体偏低,对现代金融知识和技能未能得到及时更新,特别是高素质专业人才奇缺,尤其是集经济、金融、会计、计算机、审计和法律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五是缺乏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尚未形成一套能够内化为员工实质性价值观念的价值评价体系和员工行为规范,企业形象有待进一步提高。

2.加强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管理领域的扩大,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对农村信用社更加突出。

2.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农村信用社较好地实现管理目标的需要

“管理出效益,人才是关键”,效益的提高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有效的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高执行力的员工,农村信用社的组织管理目标是由人制定、实施和控制的,只有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才能够对员工实施有效的管理;只有高素质的、高执行力的员工才能使管理制度执行下,取得预期的目的。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农村信用社的整体业绩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2.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化,迫使我们必须把信息、知识、科技、创造力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而这些资源的最主要来源就是人。所以,如何选人、用人、育人、培养人、激励人,以及组织人、协调人,使农村信用社的人力资源形成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的良性结构,从而在严酷的竞争面前获得一席生存之地,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的当务之急。

2.3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

经过合理整合的高素质的员工(高素质指: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合作精神、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能力,能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取得最大的成绩,有效地为企业提升盈利空。

3.农村信用社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人力资源是保持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开发人力资源,重新定位人力资源管理在农信社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塑造有利于信用社发展的人才开发利用环境,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农信社的一项重要工作。

3.1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农信社应从战略高度认识人才的培养、开发和利用,应充分认识到对于金融业这个资源密集型的特殊企业来说,最大的财富不是信贷资产,不是楼房的高低,不是各项具体业务的余额,而是有一批忠于信合事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树立人才第一的观念是农信社所有经营管理内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管理中应重视人才的能动作用,将培养、发现、提拔、使用人才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各级农信社领导干部要真正打破门户之见,拓宽选人视野,更新人才观念,广开进贤之路,确立用人的新眼光、用人的新观念、看人的新视角。同时还要改变人才培养观念,从原有的学历教育、单纯的技能培训操作、教条式的制度背诵等陈旧的方式中解脱出来,积极借鉴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把信用社员工培养成能文能武、红透专深、智勇双全、德才兼备的“T”型人才。

3.2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良好的环境使人才脱颖而出的关键。因此,必须打破常规,不拘一格,招贤纳士,为每一位员工创造施展才华的政治舞台。首先领导干部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爱才之心、选贤之技、举才之德、容才之量、用才之方,在农信社系统逐步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促使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其次,加大人才投资,不惜高薪聘请外来人才,不惜高薪留住现有人才,不惜巨资培养人才,树立“花钱买人才、人才能生财”的新理念。三是要打破现有的人才考核、任用办法,建立长年的、流动的、动态的、灵活的人才库,把人才的发现、考核、培养、选聘、重用形成一个人才链,从制度上、机制上、观念上改变现有的“凭关系选人才、看亲戚用干部、以金钱为准绳”的官场潜规则。

3.3完善制度,转换机制

一是要加快建立和健全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长时间以来,实行按劳取酬的呼声很高,但真正体现这一机制的做法很不到位,特别是信用社长期执行计划工资模式的体制下,纵向、横向仍存在收入均衡、吃大锅饭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结合客观政策,从内部管理体制入手,推行聘任合同制、末位淘汰制、竞争上岗制,真正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全方位推进优化组合、优绩优效,逐步实行按职务(职称)、岗位报酬的新机制,推行绩效工资制、年薪制、计时工资制等,使报酬成为解开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杠杆。

3.4加大培训和培养力度

在人力资源培养过程中应坚持三结合的原则。坚持人才选拔和系统培训相结合。目前,农信社队伍庞大,冗员较多,整体素质不高已是不争的事实,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采取队伍调整和系统培训的办法。一方面,在继续淘汰一批素质低下、不适应工作岗位员工的同时,抓紧引进一批高素质人才,通过人才增量的调节来改善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另一方面,鉴于农村信用社系统主体队伍已经形成,必须立足现实,靠系统性的培训逐步改善人才素质结构,妥善安排人才成长的梯次,达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地。

3.5敞开员工出口

要立足于“动大手笔、做大文章”,以惊人的胆略、超常规的步伐,大刀阔斧地裁减现有的冗员。一是买断一批。尽管各地正在实施这一做法,但有的联社过分地算经济账,致使买断人员了了无几。在这方面,要树立花钱买机制的新观念,尽可能地将那些无所作为的冗员一次裁清。二是内退一批,对那些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事倍功半的员工,符合内退条件的,要坚决让其办理內退手续。

总之,通过上述措施的有效实施,一定能够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激情、创造激情,一定会推动农村信用社各项事业朝着际定的目标稳健发展,农村信用社必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涂秀英,张涛.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影响.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2).

[2]冯军民.论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开发管理.2009.11.13.

[3]黄娟.试论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06).

对企业信用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第5篇

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支持发展县域经济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市农村信用社紧密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围绕如何将信贷服务与县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如何增加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市农村信用社共有县(市、区)信用联社11个,农村信用社242个,职工2900多名。2009年7月底各项存款余额150.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8.9亿元。##市农村信用社在信贷资金运营中不断转变经营理念,牢记办社宗旨,改进贷款方式,突出支持重点,增加信贷投入,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截止2009年7底,用于##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贷款余额已达到110.33亿元,占到##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24%,,其中2009年1-7月用于县域经济发展展的贷款净增加32.9亿元.##市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结构经过不断调整也较好地适应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2009年7月底,农户及农村经济组织贷款余额94.1亿元,占到各项贷款总额的79.14%,农村工商业贷款余额7.83亿元,占到贷款总额的6.58%,其它贷款余额12.26亿元,占到贷款总额的10.31%。这些资金的及时投入,对##市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产结业构调整,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其中用于果业、畜牧业和瓜菜业的重点农业项目贷款余额达到22.63亿元,今年新增6.4亿元。其

中:畜牧业贷款余额达到9.68亿元,新增2.3亿元,果业贷款余额7.55亿元,新增2.5亿元,瓜菜业余额5.4亿元,新增1.6亿元。

二、金融服务情况

1、加大信贷总量投入。最近几年,##市农村向农村、农民和农村经济的贷款投入逐年增加,而且增幅较大。特别是今年前七个月,贷款增量与全国信贷投放基本同步,保持较好较快的态势。据统计,04年以来的五年间,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各类贷款250亿元,其中今年累计发放各类贷款68.8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发放21.36亿元,累计发放农业贷款170亿元,其中今年前七个月累计发放54.7亿元,同比多发放25亿元。全市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业贷款已高达94亿元,其中农户贷款达到69亿元。这些资金的及时投放,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需要,为保增长、保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市几个大县的信用社贷款增量均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如大荔县农村信用社贷款累放7.5亿元,贷款净增加4.7亿元,临渭区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9.4亿元,贷款净增加4.3亿元,韩城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18亿元,贷款净投放8.3亿元。

2、采取多种措施,增强支持县域经济的资金实力。为最大限度地保证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市农村信用社在三方面加大了组织筹措资金的工作力度。一是运用多种方式增加存款。先后通过加强宣传、改进服务、增加硬件设施、引入竞争机制等各种手段,促进存款不断增加,今年1-7月全市信用社存款净增加27。6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二是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为了加快信贷资金转,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市始终把清收不良贷款作为信用社改善经营的突破口来抓,召开动员会议,制定清收不良贷款的意见以及激励措施,积极动员各种力量开展清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以来累计收回不良贷款近8亿元。三是积极组织发放支农再贷款。##市农村信用社转变经营观念,充分利用央行向信用社发放再贷款的机遇,做大做强信贷运营这块“蛋糕”,近年来先后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30亿多元,支农再贷款余额达到6.4亿元。这些资金对##市县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适应县域经济发展要求,积极改进金融服务。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贷款主体发生深刻变化,信用社信贷运营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贷款需求是农村信用社在拓展市场空间所面临紧要课题。

一是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市农村信用社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贷款运作新机制、新方法,广泛推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积极开展创建信用村镇活动,以此来优化信用环境,拓展农村信贷市场,降低贷款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在开展此项工作中,制定下发了《##市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创建信用村(镇)活动的实施细则》,提出了工作的具体目标、具体要求、具体操作步骤和考核办法;组织有关人员,搞好试点,培养典型,召开现场会交流经验;动员各级党政和广大村组配合支持和参与,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市农村信用社组织信贷人员,在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村组的支持下,对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建立农户

信用档案,根据农户的信用状况,按照优秀、优良、一般三个等级,核定贷款限额,颁发“贷款证”,信用户可持贷款证在信用社营业网点随时办理贷款,无须担保、抵押和审批,大大地方便了广大农户借贷。到2009年底,全市已评定出信用户 3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1%,创建信用村412个,创建信用乡17个,建立农户经济档案74个,占农户总数的67.55%。农户小信用贷款余额已达9.04万元.其中今年1-7月增加2.44亿元。

二是全市农村信用社无偿承担了多项国家惠民款项代理发放任务。目前已经开办代理退耕还林、农村低资金、粮食直补、库区移民资金等多项政策性资金发放工作,代理资总量达到4.5亿多元;

三是是积极推出了农信银全国通汇、大、小额支付和“富秦卡”“农民工银行卡”业务,通过电脑培训提高员工办理业务速度;

四是广泛开展了“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活动。通过不同方式了解民情,帮助农民解生产生活的资金困难。

五是对信用户以外和大额贷款需求的农户,信用社推出了农户联保贷款业务,在村委会的协助下评选出5---10人一组不等的联保贷款小组,由联保小组为贷款农户担保贷款。2009年7月底联保贷款余额已达1744万元。

六是创新产品,积极推行富秦家乐卡。在过去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利用这个品牌优势,今年重点推出了“富秦家乐卡”业务,这项业务就是在通过信用社、村组以及相关部门对广大农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的等级确贷款额度,办理“富秦家乐卡”,农户可持卡在全市信用社营业网点随时办理贷款业务。目前全市信用社已发7429多张,发放贷款1.67亿元。

4、突出重点,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市信用社在支持传统农业的同时,结合“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化发展要求,突出支持重点。支持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区域化。在支持重点产业的过程中,重点加大了一村一品示范村的支持力度。6月底,全市累计发放一村一品专项贷款1.76亿元,一村一品示范村贷款余额达到1.28亿元,支持瓜果、棉花、畜牧等“一村一品”示范村198个,全市信用社在一村一品示范村评定信用村38个,建立一村一品农户经济档案51164户,占示范村总户的百分之百,在一村一品示范村评定信用户32971户。如富平县农村信用社支持留古、齐村等乡镇建立起的大棚示范区,年产无公害瓜果蔬菜1500公斤,使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元;澄城县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630万元支持当地建立起养羊基地16个,养鸡基地12个,羊猪基地14个,秦川牛基地6个,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大荔县信用社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大了农业贷款投放,三年累计投放贷款近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该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的发展,使该县反季节蔬菜生产与山东寿光相媲美,被誉为中国西部的“寿光”。澄城县信用联社在支持生猪发展上实行包联责任制,从联社理事长、各信用社主任到基层信贷员都确定扶持基地,落实包联责任,每一责任人对所包项目要一包到底。在信用社的支持下全县建立养猪基地42个,生猪存栏达23万多头,形成“以粮

养畜、以畜建沼、以沼养果、以果促农”的产业链,实现了农民增收的目标,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5、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市中小企业总数10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265家,全市中小企业总收入达到380亿元,过亿元的达到27家,实现地方财税收入22亿元。在##市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发展的总部署,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在三农贷款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加强服务,改进方式,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截至2009年7月末,全市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2亿元、较年初增加5.4亿元。一是设立小企业贷款专营机构。全市信用社信贷运作实行客户经理制,联社业务部设立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机构。目前设立小企业贷款专营机构达到33个、主要集中在城区的营业部、城区信用社等机构。二是落实岗位责任,提高服务效率。根据辖区属地原则,各联社将基层信用社主任定位于服务区域小企业第一责任人,对全市小企业客户实行区域性管理。对客户定期开展走访活动,全面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和需求,并及时对客户生产状况、发展潜力、资金流量等基本资料进行补充完善,建立健全客户信息档案,为业务拓展、化解信贷风险创造条件。目前,全市农信社共建立小企业和工体工商户经济档案2700余份,其中超过三分之二为授信客户。三是积极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办事处通过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多次与市金融办联系,共同签订了《##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合作协议》,各县联社也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四

是坚持业务创新,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全市农信社根据小企业生产周期和贷款需求“短、频、快”特点,不断加快信贷新产品研发力度,及时满足不同类型客户个性化、专业化、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需求。针对潼关黄金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信社及时推出了黄金质押贷款业务;为解决贷款手续繁琐问题,适时推出了最高额抵押、存货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信贷业务新品种;为满足小企业融资、结算需求,韩城、澄城、大荔、合阳等联社又相继开办了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业务,7月底贴现贷款余额4.9亿元。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支持##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农村信用社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在支持的力度、支持的方法、支持的效果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农信用社由于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信贷支持还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较大项目。二是不良贷款清收困难,特别大户贷款、企业贷款清收难度更大,收效不佳,严重制约了信用社的发展,特别是制约着信用社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作用的发挥。三是农村资金外流问题突出,制约了农村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村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突出表现是企业逃废债务。据统计,##市农村信用社涉及逃废债务企业300多家,金额达1.3亿多元。根据以上情况,特提出以下建议:

1、准确把握市场定位,积极支持发展县域经济。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支持本地主导产业、特色种养殖和高产、高效、高

科技农业;要支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县域中小企业发展。要在具体的支持中寻求三个突破,即:在支持龙头企业上求突破,培植品牌响、效益好、辐射大、带动力强的企业;在支持培育区域特色经济上求突破,实行一行一业、一村一品,各具特色;在支持引进联合上求突破,形成多种形式全方位引进联合的新格局。

2、加大组织、盘活资金力度,增强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实力。农村信用社在不断改进服务、大力组织存款、扩大资金来源的同时,要重点抓好不良贷款盘活工作,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各级党政部门要发挥行政力量,整顿农村信用,主动协助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资产。

3、各级党政要充分认识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信用社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工作。当前,农村投入的主渠道是农村信用社,要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县域经济,必须首先搞活农村信用社,要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发展农村信用社。各级党政领导要全面提高对农村信用社性质、宗旨、作用和风险的认识,高度重视农村信用社的工作,充分认识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发展县域经济中巨大作用。

对企业信用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第6篇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1、初步缓解了中小企业发展融资困难的问题。担保中心成立以来,恰遇

国内棉纺织行业原料和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许多企业急于购进原料,资金短缺,担保中

心及时发挥“加油站”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了必要的流资,帮助大部分企业顺利度过了难关

。经过两年来的运作,累计为82家企业担保2?76亿元,余额10000万元。其中2004年6―12

月7笔3840万元;201―2月258笔1?5亿元;年1―7月140笔8818万元。

2、广大中小企业风险意识、市场意识和信用意识普遍增强。入会中小企

业在

原料购进、产品销售、市场信息等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进而培养磨炼出了一批民营企业家

群体。同时,广大中小企业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今年元―7月份,又有12家企业批准申请

为信保中心会员企业,使会员企业总数达94家,入会基金突破1500万元。信用环境的改善还

使信用社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大大提高,2004年6月―2006年6月县信用联社仅从担保中心

会员企业中获得贷款利息收入1400余万元,且没有出现任何损失。

3、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再就业的增长。据测算,信保中心82家会员企业,

在受保期间,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0000万元,新增利税4000万元,新增就业、再就业岗位700

0个,不仅安排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安排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吸引了外出打工人员回乡

就业。

4、较好地培育和扶持县域棉纺织产业集群发展。通过组建信用担保中心

,政府部门学会了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去研究和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使企业的发展后劲明显得到增强,助推了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棉纺织工业

企业已发展到107家,固定资产23亿元,从业人员3万人。今年元―7月份,全县限额以上棉

纺织业实现增加值8?5亿元,同比增长18?6;增加值占限额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2。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xxx县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在推进过程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由于担保贷款最大限额的限制与

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不相适应,一定程度上仍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中小企业融资难

特别是贷款难问题只是得到了初步缓解;二是少数企业信誉不佳,整体信用

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信用风险仍然存在。

四、几点对策

新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成功运作,为全市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提供了较

好地范例,对下步组织和推进全市担保业务良性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认识。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信用担保中

心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把发

展信用担保中心作为促进民营经济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遵循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加强监

管、稳步发展的原则,大力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发展,力促工业经济既快又好地发

展。

2、建立风险补偿资金,保证担保基金安全。一是要适度将上级部门扶持

小企业的各种发展、引导基金、资金转为对应的扶持担保基金,放大资金倍数,支持担保中

心的进一步发展。二是要建立补偿机制,政府每年可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资金,补偿担

保机构因赔付造成的担保基金的损失。三是要从担保收入和担保基金增值部分中提出适量的

险准备金。四是要动员各会员企业根据规模大小,按比例增加部分基金,以此弥补风险补偿

资金,保证担保基金的总体规模不萎缩。

3、培育优质会员企业,完善风险控制手段。一是信保中心要以民营企业

为依托,以现有会员企业为基础,广泛培育优质会员,建立优质企业信息资料库。二是按照

区域产业导向,逐步扩大受保企业数量,对新申请入会企业,必须有两个理事推荐、理事会

通过才能成为正式会员;对有争议的会员企业,签订贷款合同时,须有推荐单位提供担保,

同时,严惩失信行为,确保积极稳健地为会员企业服务。

三是加强与各会员企业的联系,建立以

信用记录、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管理系统,对在保项目进

行跟踪监测,在动态中控制受保企业风险。

4、加强监督和管理,实现良性循环发展。一是由政府牵头,成立风险处

置委员会,协调担保中心

处理有关的清偿事务,有效地规避担保风险。二是理顺银行与担保中心的关系,真正建立

起银行和担保中心的风险联动机制,有效分解和化解风险。三是加强担保中心自身建设,注

重选配懂经济、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定水准的专业队伍。同时,加强服务体系建

设,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理财、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等各项配套服务,促使企业获得更多的

信息,降低风险,减少损失,推进担保中心良性循环。

上一篇:洗衣店策划书下一篇:承压类特种设备使用登记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