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科学看月亮

2024-05-11

二年级上册科学看月亮(精选9篇)

二年级上册科学看月亮 第1篇

5、看月亮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是发生变化的。

2、了解月亮运动的轨迹,知道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

3、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4、了解观察月亮的工具天文望远镜,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教学难点: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教学准备:课件、简易的天文望远镜。

预习要求:

1、观察天空中的月亮,知道月亮的形状是发生改变的。

2、收集资料,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晒太阳》,了解了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知道了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送给我们两样最重要的礼物——光和热。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月亮的知识。

2、板书课题:

5、看月亮

3、学生齐读课题。

二、月亮的形状。

1、同学们看过月亮吗?你们看过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请你们拿出自己手中的笔来画一画,画出你们看到的月亮。

2、学生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

3、展示学生画出的月亮。

4、出示一个月的月相图,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明白,月亮的形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会发生变化的,从月牙,变成半圆,再变成圆,然后又变成半圆,变成月牙。

三、研究月亮的运动。

1、月亮在天上是怎么运动的呢?也是跟太阳一样,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

2、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3、教师小结:我们现在看到的月亮,差不多就是东升西落,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实际上,月亮作为地球的卫星,除了绕地球公转,他本身也在自转。

二年级上册科学看月亮 第2篇

教材分析

本课从现象入手,指导学生进行模拟观察和实际观察,并能够进行有计划的、较长期的观察活动和记录,从而发现自然界的一些规律。本节课教师要充分提醒学生认识观察月相变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适时地帮助学生调整,从而提高科学观察的效率。本课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课堂教学。主要通过画月亮、排月亮、观察月相盒里月相的变化,对月相由初步的认识。第二部分:课外观察。通过连续观察一个月(或两个月)里的月相的变化,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通过交流日记,让学生体验观察过程,这个过程比他们得到月相变化的知识更为重要。

教学目标

1、能够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连续长期的观察月相,养成实事求是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月相盒的材料,记录纸、月相日记表等。

学生准备:课前观察月相变化情况,要求记录下每天观察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月亮的变化等,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猜谜语:“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打一天体)

2、学生思考后汇报:月亮。

3、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亮。(板书)

二、研究月亮的各种各样形状

1、动手画月亮。

师:大家说说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你们画出月亮的样子。

(条件允许的学校,老师可以给每组准备10张24开的白纸,发给学生画月相的纸尽量做到大小相同,最好能在纸上先画出一个虚线的圆。这样可以方便比较、排序和发现规律。)

学生画月亮。

师:一眨眼工夫,一个个月亮在我们手中诞生了!哎呀,画得多美呀!谁拿自己画的月亮到上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2、组织交流。(教师可相机介绍不同的月相所出现的不同时间。)

生:我画的月亮是一个圆月,这是月半的月亮,很亮很亮的。

生:我画的也是圆圆的月亮,不过,我的月亮上有许多环形山。

生:我画的月亮是姜黄色的,很细很细,弯弯的,像一只小船,荡漾在银河里。(这是月初或月底时看到的月亮)

生:我画的月亮只有半个,还有一半我们看不见了。(这是初八左右或二十二左右的时候看到的月亮)

3、研究月相。

师:我们面前出现了这么多的月亮,同组小朋友互相看看,这些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家画出这么多不同形状的月亮,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分组把10个不同的月亮排起来,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有不同的意见)

提醒学生:尽可能按时间排。

师生交流,得出正确的月相排列方法。

(可能会出现右蛾眉月在前还是左蛾眉月在前的争论,这个留在后面通过实际观察,给月亮做日记来解决)

4、制作月相盒。

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在一个圆形的盒子上开8个圆形的观察孔,盒盖的内部悬挂一只乒乓球,在盒上斜插入一支电筒,就可以从每个观察孔观察到模拟的月相的变化,就像天空中的月亮的形状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画月亮、排月亮两个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学生成为科学课堂研究的主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制作月相盒,使学生由感性的认识向理性的分析过渡,教给学生用模拟实验来发现科学道理,便于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三、作业:连续观察月相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画月亮、排月亮来认识月相的,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更准确地认识月相呢?

生:实际看月亮。

师:看月亮需要很长时间的,能不能坚持到底?怎样记录?

教师提示:

1、不同的日子月亮出现的时间不同,要适当了解当晚的月亮大约什么时候出现,做到定时观察。

2、要注意天气状况,阴雨天看不到月相。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教育学生要有耐心和恒心,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观察,并填写下表。

农历时间

月相图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

初一到初十

交流观察到的情况。

月相为什么回发生变化的?

十一到二十

预测后再观察,并进行比较。

右蛾眉月和左蛾眉月的区别。

二十一到月底

二年级上册科学看月亮 第3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学会“盘旋”两个生字。会用“已经”说话。

(3) 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小鹰学飞》, 上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 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 课文讲的是 (出示一段填空, 生读) , 拿出《当堂练习纸》在田字格里写上上一堂课学到的生字。

(2) 对照正确答案, 全对的举手。刚才老师看到有两个字, 有的同学写得不正确。 (鼓、算)

过渡:同学们上一堂课学得真不错!小鹰一路飞来, 它先飞到了…… (板画:大树、大山、白云) 。

二、品读感悟

1. 第一次学飞 (1~2自然段) (1) 出示两段话, 指名读。

(2) 第一次, 小鹰飞到了——— (贴小鹰图在大树的上面) 。

小鹰那么小, 从来都没有飞过, 今天一下子就能飞到了大树上, 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高兴) 谁能用朗读把小鹰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来? (出示:我已经会飞了。指名两位学生读)

(3) 加上标点 (贴感叹号) , 这是感叹号, 加上感叹号朗读时和刚才又有什么不一样了? (谁来再读一读?把感叹号给读出来)

(4) 你有没有感觉到小鹰的高兴?能再高兴些吗?你已经喊出来了! (“喊”变成红色) 谁再来大声喊一喊?

(5) 带着满脸喜悦的笑容, 一起喊一喊。

(6) 谁能像小鹰一样, 用“已经”来说一句话?

(7) 多么高兴、多么得意的小鹰啊。课前, 先学提纲中老师已经让大家收集的相关的词语, 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它现在高兴的心情吗?

(8) 这只“洋洋得意”的小鹰, 你觉得学飞容易吗?这只“乐不可支”的小鹰, 你觉得学飞容易吗?

(9) 学飞真像小鹰说的那么容易吗?听听老鹰是怎么说的。请一位同学读读老鹰的话 (指名生1:这是一位严厉的老鹰。生2:这是一位既严格又亲切的老鹰。生3:这又是一位语重心长的老鹰, 还加上了摇头的动作, 读得真好) 。带着你的理解,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齐读)

过渡:听了老鹰的话, 小鹰只好又跟着老鹰往上飞。这次它飞到了——— (贴小鹰到大山上)

2. 第二次学飞 (3~4自然段)

(1) 任务提示:读读3~4自然段, 看看小鹰这次是怎么喊的?老鹰又是怎么说的?

(2) 自主学习:自由读。 (读后将课件点至下一页)

(3) 交流共享: (1) 指名说说小鹰是怎么喊的, 出示小鹰的话。 (2) 和上一次比起来, 小鹰更加激动、更加高兴。谁再来读一读?小鹰大声的喊起来———

过渡:小鹰这一次真的会飞了吗?看看老鹰这一次又是怎么说的。

齐读, 这是第二次摇头说话, 所以课文中加了一个“又”字。你能用上“又“字说一句话吗?

过渡:如果你是小鹰, 刚才很轻松地飞到了大树上, 现在又飞到了大山上, 山那么高, 一定已经很累了。现在, 你还愿意跟着老鹰再往上飞吗? (真是坚强的孩子, 小鹰也像你们一样坚强、勇敢、听话) 这一次, 小鹰飞到了哪儿? (贴小鹰飞到白云下)

3. 第三次学飞 (5~6自然段)

(1) 任务提示:读读5~6自然段, 看看小鹰这次是怎么说的?老鹰又是怎么说的?

(2) 自主学习:同桌一起读。 (读后点至下一页)

(3) 交流共享: (1) 指名说说小鹰是怎么说的, 出示小鹰的话。 (2) 谁来读小鹰这一次说的话?我觉得你读得比原来轻多了, 为什么这样读?从后面的问号里, 你看出了小鹰的什么变化?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3) 这一次它还喊吗? (字体变红:“急促地喘着气”) 做做急促喘气的动作, 你在什么情况下, 也急促地喘气过?谁来急促地喘着气读一读? (指名多人读, 体会累的语气) (4) 思考:在这段话里, 还能从哪些词句里看出小鹰这一次已经用上了全身的力气, 很累很累了? (鼓起劲、拼命) (5) 现在你就是小鹰, 正跟着老鹰拼命往上飞呢, 张开你的翅膀、闭上眼睛飞起来吧——— (音乐响起, 教师配乐渲染情境, 学生艰难地飞行) (6) 小鹰们, 现在有什么感觉?累到什么程度? (翅膀也抬不起来了, 气也喘不过来了) 将这一份累的感觉送到课文里, 再来感受一下小鹰的那一份累吧!齐读这段话。这一次, 老鹰又是怎么说的呢?出示最后一段话并齐读。理解:盘旋。 (板画在白云上面盘旋的几只鹰) (7) 小鹰们, 当你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好不容易飞到了白云下面, 抬头一看头顶上还有几只自由自在盘旋的雄鹰, 比你飞得高多了, 心里是怎么想的? (1生答) (8) 想想你刚才那种洋洋得意, 自以为已经天下第一的样子, 你现在一定很难为情吧?你有什么话想说吗?那你现在还觉得学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吗? (1生答) (9) 不用难为情, 在学飞的过程中, 你不仅越飞越高, 还能从中反思自己的行为, 不断汲取教训, 懂得道理, 你是一只最棒的小鹰! (10) 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了, 你是说不管自己取得多大的成绩, 都不能骄傲自满, 因为还有好多人都比你强多了, 学习是永远没有止境的, 对吗?我想起了一个成语, 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出示:学无止境, 齐读) 看到上面飞翔的雄鹰, 你一定很羡慕吧?你以后还想不想继续学飞赶上甚至超过其他的鹰呢?要飞得更高, 该怎么办呢? (1生答) 真了不起!有志气!相信你一定会越飞越高的!你的话又让我想起来另外一个成语 (出示:一往无前, 齐读)

(下转第92页) (上接第20页)

4. 总结提升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鹰学飞》这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在跟着老鹰学飞的过程中, 老鹰不断地提出新的目标, 使小鹰明白了, 不管你取得多大的成绩, 都不能自满, 因为学习永远都没有尽头。面对困难, 我们要像小鹰那样, 勇敢面对挑战, 一定会获得成功。用两个成语来概括, 那就是——— (齐读:学无止境、勇往直前)

5. 分角色朗读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只可爱又坚强的小鹰,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分角色读一读课文。

三、识写生字“盘旋”

(1) 课文中还有两个生字没有写, 这是一个词语。 (齐读)

(2) 组词。

(3) 这两个生字给我们带来两个新的偏旁, 自学提纲中大家已经自学过了, 认识它们吗? (一个是“盘”字的“舟字头”, 还有一个是“旋”字的“方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记住这两个字? (笔顺记忆法、换偏旁、熟字记忆法) 怎样把它写漂亮? (左窄右宽、上紧下松)

二年级上册科学看月亮 第4篇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找拱形》。这一课是在前面一课研究了拱形的特点之后,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认识圆顶形和球形等具有拱形相似特点的弧形结构。2、认识生活用品中的拱形。3、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本课就紧紧围绕这三个活动,扩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提高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能力。

◆ 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其科学探究的意识已经较为清晰,探究过程已基本掌握,探究方法更为实用灵活,这已经为其在方法论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在前面几课的学习过程中,拱形承重的特点已基本掌握。学生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这是其认知上的储备,为今天的探究成功奠定了知识上的基础。六年级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常规的不断熏陶和影响下,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品行,能充分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团队的力量,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行为上的储备。

◆ 说目标:

正是对于上述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实际的分析,特制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所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1)、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2)、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2)、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的影响

◆ 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圆顶形、球形以及各种弧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2、教学难点:能用已有的知识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合理的解释。

◆说用具:

1、分组准备:(1)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

(2)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每组一个圆环(主要在实验时能更好地起到抵住拱足的作用。)

2、教师准备: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实物、课件等。

◆ 说教法、学法:

根据这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索”法。

刘默耕先生的“引导——探索”教学方法,有利于布鲁纳的“发现法”,也不同于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引导——探索”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探索者。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根据新教材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作启发式的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说理念:

《小学教育学》告诉我们: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为学生所接受,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直观生动的语言,图片,实物,课件等,把静态的课本教材转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一次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讨方法——实验证明——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完整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讨论,积极交流,探索研究,使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演绎科学概念构建的完整思维过程,从而有效构建科学概念,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

◆ 说设计: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教后学”,主要依靠老师在课堂上大量的教,甚至是满堂的灌,来使学生获取知识,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得到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因而课堂学习效率不高,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一件很难的事。

近几年来,我试行了一套符合小学科学课堂的“五自”教学模式,来实施“先学后教”,并做了课题研究。现在我就《找拱形》这课是如何实施“五自”教学模式的,谈谈我的设计。

(一)激趣设疑,自主学习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新课导入,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欣赏课件中的圆弧形、圆顶形等建筑物和周围熟悉的物品(如安全帽等)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有类似拱形的结构。在此,我引导学生回顾拱形结构承重的特点,并让学生找找身边的拱形结构。同时板书课题来揭示新课的学习。

这个导入,我用知识铺垫,以旧引新,设置悬念,学生则回忆知识,引起期待,思考质疑,提出“它们与拱形有相似的特点吗?”这个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活动。

(二)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之后,接下来是讨论研究方法。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中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虽然,探究方法有很多,但是有的方法还受现场材料的限制,针对材料的特点和實验效果,选用更合理的方法和材料进行实验,是学生有效实验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探究品质的一种培养。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让学生选择一种他们认为合理的方法去实验,能锻炼学生的选择能力,也同时蕴含问题。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于其探究的质量无疑是一种考验。

讨论之后,我们最终选用了前几课中用过的材料:硬纸条。我在这时向学生出示这样的“探究活动记录表”。

探究活动记录表

许多同样的拱条可以组合成一个圆顶形。测试不同数量的拱条组合在一起时能承受垫圈的数量。

实验方法

预测能承受的垫圈数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能承受的垫圈数

一个拱形

二个拱形

三个拱形

更多拱形的组合

我们的发现:

先让学生作出假设:随着拱形数量的增多,承受的垫圈数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预测这样的问题。一是源于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要求,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成的探究过程。二是从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为学生后续的重难点解决做好认知上的铺垫。三是,与上节课《拱形的力量》的场景再现,以求建立起心理和思维的对接,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构建。

(三)归纳提炼,自觉巩固

有了方案,又做好了预测,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一下。在尝试的过程中,有的小组会成功,有的小组则不会成功,这就有方法上或材料把握上的问题,是对前面小组确定实验方法、材料数量使用的反思。从某种角度上将,需要部分小组不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吃一堑长一智,在今后的探究中,方案规划和考虑的更加周密。个人认为,实践中构建思维和构建思维之后再实践,在学生的思维培养中同等重要。关键在于,在什么样的环境和什么样的需要。

合作探究之后,自觉地去整理数据,分析现象,汇报交流,最终获得这样的结论:拱形越多的组合,承重力越大。就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解决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反馈矫正,自行提高

有了前面的理论作支撑,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半个乒乓球有多大的承重力?以及对塑料瓶形状的分析,那就轻而易举了。学生通过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放上重物试一试等方法,当堂检测了“圆顶形有拱形承载压力大地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的事实。接着就顺理成章地学习“球形”的受力特点。

紧接着,让学生认识生物体结构中的拱形。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分析,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学生想到:眼皮、鼻子是拱形的,指甲是拱形的,屁股是拱形的,鸟类等动物的蛋也是拱形的,甚至有孩子会说“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也是由球形的子宫保护着”。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此环节的设计,还能提高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教育就应该让儿童结合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来学习科学,通过观察、试验、综合及运用,在掌握科学概念原理的同时,获得对社会、自然的真切了解,增加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五)课后延伸,自由发展

前面的“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学生兴致非常高,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地交流着、讨论着。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因此,我就顺势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延伸“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品、建筑物、生物体上有拱形结构?请课后继续收集资料,下节课在一块分享。”

作为探究的延伸,学生绝对有这样的兴致去进行探究。这就是,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素养提升,串成一个整体,一个过程,努力营造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有机结合。

◆ 说特色: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里一次较为完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尤其是对实验有效性的探索,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学生思维构建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本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生成,尊重学生的选择,是本课一个显著的特点,如何做到既尊重又不放羊,主要体现在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帮助,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提供策略支持。

我力求从上课到下课都在真正地全面放手——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自我总结,自我提升,自我发展。在这种充分期待与信任之中,学生就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但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同时做到“自主而不自流,放手而不放任,互动而不浮动”,也就是我们教师要切实做个问题的发现者、指导者、引领者。

五年级科学看月亮课件 第5篇

教材分析

本课从现象入手,指导学生进行模拟观察和实际观察,并能够进行有计划的、较长期的观察活动和记录,从而发现自然界的一些规律。本节课教师要充分提醒学生认识观察月相变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适时地帮助学生调整,从而提高科学观察的效率。本课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课堂教学。主要通过画月亮、排月亮、观察月相盒里月相的变化,对月相由初步的认识。第二部分:课外观察。通过连续观察一个月(或两个月)里的月相的变化,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通过交流日记,让学生体验观察过程,这个过程比他们得到月相变化的知识更为重要。

教学目标

1、能够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连续长期的观察月相,养成实事求是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月相盒的材料,记录纸、月相日记表等。

学生准备:课前观察月相变化情况,要求记录下每天观察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月亮的变化等,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猜谜语:“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打一天体)

2、学生思考后汇报:月亮。

3、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亮。(板书)

二、研究月亮的各种各样形状

1、动手画月亮。

师:大家说说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你们画出月亮的样子。

(条件允许的学校,老师可以给每组准备10张24开的白纸,发给学生画月相的纸尽量做到大小相同,最好能在纸上先画出一个虚线的圆。这样可以方便比较、排序和发现规律。)

学生画月亮。

师:一眨眼工夫,一个个月亮在我们手中诞生了!哎呀,画得多美呀!谁拿自己画的月亮到上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2、组织交流。(教师可相机介绍不同的月相所出现的不同时间。)

生:我画的月亮是一个圆月,这是月半的月亮,很亮很亮的。

生:我画的也是圆圆的月亮,不过,我的月亮上有许多环形山。

生:我画的月亮是姜黄色的,很细很细,弯弯的,像一只小船,荡漾在银河里。(这是月初或月底时看到的月亮)

生:我画的月亮只有半个,还有一半我们看不见了。(这是初八左右或二十二左右的时候看到的月亮)

3、研究月相。

师:我们面前出现了这么多的月亮,同组小朋友互相看看,这些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家画出这么多不同形状的月亮,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分组把10个不同的月亮排起来,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有不同的意见)

提醒学生:尽可能按时间排。

师生交流,得出正确的`月相排列方法。

(可能会出现右蛾眉月在前还是左蛾眉月在前的争论,这个留在后面通过实际观察,给月亮做日记来解决)

4、制作月相盒。

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在一个圆形的盒子上开8个圆形的观察孔,盒盖的内部悬挂一只乒乓球,在盒上斜插入一支电筒,就可以从每个观察孔观察到模拟的月相的变化,就像天空中的月亮的形状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画月亮、排月亮两个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学生成为科学课堂研究的主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制作月相盒,使学生由感性的认识向理性的分析过渡,教给学生用模拟实验来发现科学道理,便于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三、作业:连续观察月相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画月亮、排月亮来认识月相的,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更准确地认识月相呢?

生:实际看月亮。

师:看月亮需要很长时间的,能不能坚持到底?怎样记录?

教师提示:1、不同的日子月亮出现的时间不同,要适当了解当晚的月亮大约什么时候出现,做到定时观察。2、要注意天气状况,阴雨天看不到月相。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教育学生要有耐心和恒心,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观察,并填写下表。

农历时间

月相图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

初一到初十

交流观察到的情况。

月相为什么回发生变化的?

十一到二十

预测后再观察,并进行比较。

右蛾眉月和左蛾眉月的区别。

二十一到月底

二年级上册科学看月亮 第6篇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第四课,是较为深入的分析月相的成因,培养学生推理及想象能力。对学生来说,天体运动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进行有效教学,并争取多利用模拟实验和多媒体表现自然现象。

二、教学设想

1.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天体及其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月相形成的原因和月相的变化规律不甚了解,本节课,通过模拟实验和多媒体的表现,让学生明白月相形成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了解月相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2.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模拟实验法、信息搜集法

三、教学目标

1.能从“是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月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自己得出的结论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2.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月相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五、教学准备

手电筒、月相观察记录单(KT板)、月相变化歌记录单(2)、胶棒、月相、三球仪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仔细听

视频播放歌曲《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师:同学们在歌里听到了什么样的月亮?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17.《弯弯的月亮》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儿歌导入,让学生在听儿歌、唱儿歌的放松的状态下开始学习。

【板书】17弯弯的月亮

二、新授

(一)月相

地球有一颗天然卫星,它在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自西向东公转,同学们说它是谁? 学生凭现在掌握的知识,知道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月球围绕着地球转,在这儿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唤起孩子们的记忆,明确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

师:月球对地球在不停地产生着影响,同学们课下都搜集了资料,谁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

【设计意图】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是为了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让学生不自觉的祥知道这样壮观的钱塘江大潮是怎样形成的。师:潮汐式怎样形成的? 让学生充分说。

师:古代的文人墨客,面对明月,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李白在《静夜思》中这样写

PPT: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学生齐读。

师:我们知道月球本身不发光,为什么诗人却看到了明月光? 生回答。

师小结:月球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李白在《古朗月行》中这样说:

PPT: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学生齐读。师: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月亮? 生回答。

师:李贺在《马诗》中这样说:

PPT: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学生齐读。师: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月亮? 生回答。

【设计意图】用诗歌的形式呈现古人见过的不同形状的月亮。经典的诗词加上美丽的背景,引起学生的感慨,原来月亮有这么多不同的形状啊。师: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这样说,人有悲欢离合 PPT:月有阴晴圆缺,学生齐读。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月亮? 生说自己见过的各种不同的月亮。PPT:播放各种月亮的图片

师:月亮的这些不同的样子,科学家叫它月相。PPT 月相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同学们读一下? 指名读

【设计意图】明确月相的定义,让学生明白月亮的不同的样子就是月相。【板书】月相

(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

师:关于月相,你想知道什么?(关于月相的知识,有什么想了解的)生充分说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师:总结,提炼出学生最想知道的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什么会变化 变化规律

【板书】为什么变化

变化规律

刚才同学们提了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谈第一个问题。你们能不能先来猜想一下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生猜想。

评价语:非常好,这位同学进行了猜测 你的猜测非常好

师:刚才两个同学进行了大胆的猜想,这种敢于大胆猜测的行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猜想有了,那么我们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生说验证猜想最常用的方法。

师:在做模拟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科学家根据外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而制作的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图,仔细观察,看有什么发现? 生仔细观察并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月球的运动轨迹。

师:我们下面来模拟,在地球上亲眼看到不同的月相。

我们用手电筒来模拟太阳;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模拟月球,白色部分表示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我们看到的白色部分的形状就是月相;人既是地球又是观测者。在模拟实验之前,请看老师送给大家的温馨提示: 1.小组内分工明确。

谁来演太阳?谁是地球和观测者?剩下的两名同学帮助观测者调整好位置并记录实验现象。

2.记录员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可能用到的月相在信封内。

师:农历初一的时候,月球运行到1号观测点,我们怎样来观测1号观测点的月相?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半分钟。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的做法? 生汇报,师指导。

师:农历初七、八的时候,月球运动到3号观测点,我们怎样观测3号观测点的月相? 生演示。师生共同指正。

师:注意,乒乓球的白色面要向着阳光的方向,这时我们看到了„„

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球运动到5号观测点,我们怎样来观测5号观测点的月相?

怎样观测7号观测点的月相? 生:„„

师:观测者逆时针旋转90度,回到了1号观测点。怎样观测2号观测点的月相? 生:„„

师:白色面要向着阳光的方向,这时我们看到了弯弯的月相。(用手比划)那4、6、8号观测点的月相同学们会观测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讨论,然后汇报在各个点上如何观察月相,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汇报,是在让所有的同学都学会如何正确的模拟观察各个点上的月相。

师:请同学们开始模拟实验,及时记录你们的发现,并思考,月相为什么会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师:那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汇报

师:你们组通过实验发现,月相为什么会变化? 生: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

师:请将你们的实验结果,举起来给台下的老师看一下„„好,放下。【设计意图】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都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月相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月相为什么会变化,要求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这是三秋仪,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月相为什么会变化呢?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围绕着太阳转。因此,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就会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这样就产生了不同的月相。同学们现在明白,月相为什么变化了? 生:

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PPT月相为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三球仪在转动的过程中月相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月相变化的原因,也就是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

(三)变化规律

师:这个问题解决了,那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我们必须通过长期的观察才能得出结论。课堂上时间有限,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媒体实验室去看看吧!请注意观察,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大约是多少天?在这一段时间内,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 生回答。

师:30天,大月是农历的一个月。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如果我们么把一个月分为上半月和下半月,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PPT:演示上半月和下半月的月相变化。

如果我们用英文字母C来表示月相,那上半月的月相怎么写? 下半月的月相?

【设计意图】多媒体实验室在这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把在一个月要完成的任务缩减到几分钟,另一方面,学生观察的非常的仔细,而且现象非常明显,学生一下就能总结出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

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我们知道了,那月相在一天中是怎样变化的呢? PPT演示

人面南而立,仰头看明月,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在一天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是沿着弧线自东向西移动的。从月初到月底,月亮在天空中每天同一时刻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演示

从月初到月底,月亮在天空中每天同一时刻的位置是沿着弧线自西向东移动的,月亮由缺到圆,又由圆到缺。

【设计意图】多媒体实验室在这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很容易就观察到月相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而且,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选择时间,老师进行操作,让学生至少选择三天,这样得出的规律比较有说服力。

(四)月相的名称

师:我们的古人,在没有先进科学仪器帮助的情况下,仅凭自己的观察,就根据月相的变化制定出农历。并根据不同日期的月相,给起了不同的名字。请同学们

仔细观察,并填写记录表(2)。生填写记录表(2)

师:哪位同学愿意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月相变化歌

(五)拓展

师:月球不仅带给我们美丽的月相,而且对地球、人类、动物、植物都产生着影响。同学们课下都搜集了资料,谁俩说一说?

潮汐现象就是由于月球的引潮力而产生的。现在,科学家发明了很多的机器,利用潮汐能来发电,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能源。

月光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特别是刚发芽不就的植物,像玉米、向日葵等。月相的变化对植物播种的影响:萝卜、西红柿、白菜、芹菜适合在上弦月时播种;茄子、韭菜、洋葱、南瓜等适合在新月时播种。

现在已经进入农历的九月份,请同学们课下继续观察月相,并绘制农历九月的月相图。

今天是农历的九月„„,如果天气晴朗的话,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月相? 答案只能在今晚揭晓。

附:

实验记录表一:

实验记录表二:

月相变化歌

初一()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半轮圆月面朝西。()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月面朝东下半夜。

二年级上册科学看月亮 第7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2.连续观察月亮一个月,给月亮记日记。

3.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做记录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形成的原因。3.认识月相,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 2.能够克服恐惧心理。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本课导课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首先从赞美月亮入手,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本课交流可首先在组内交流,重点描述一个月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一天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位置变化。通过交流要达到以下共识:在一天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是弧线自东向西移动,这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月亮的图片和影片、模拟月相变化实验。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1.月相是怎样形成的

(1)组织学生画出记忆中月亮的形状。(2)展示画像,指导学生认识月相的形成。

(3)评议画像:指出哪些画像和生活中的月亮形状的相近。

(4)讨论:得出“这些看见的月亮部分是太阳光照射到的部分”的结论。

(5)欣赏关于月亮的影片和图片并讲解。

(6)布置学生对月相进行观察,分组连续观察和记录三、四和五月的月相;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做记录。2.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1)组织学生交流月相日记。(2)小组内部交流,按照日期排 3.指导学生认识特殊月相。4.组织学生讨论月相变化规律。5.组织学生做模拟月相变化实验。

6.对照图片或画像辨认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等月相。7.讨论,并初步得出结论。

8.学生动手做一个月的月相卡,证明结论是否正确。9.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板书设计: 弯弯的月亮

二年级上册科学看月亮 第8篇

1、认识“壶、都”等12个生字,会写“杯,都”等10个生字。

2、结合找月亮的具体语句,体会孩子们当时快乐与渴望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渴望,读懂找月亮的过程。教学重点:

1、认识“壶、都”等12个生字,会写“杯,都”等10个生字。

2、结合找月亮的具体语句,体会孩子们当时快乐与渴望的心情。教学难点:结合找月亮的具体语句,体会孩子们当时快乐与渴望的心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无论是儿时还是逐渐长大,月亮总是与我们形影不离,月亮本身就是美丽的存在,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月亮的课文。

板书课题《3 找月亮》,齐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出自然段序号,同桌互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我想大家已经想读给身边的好朋友听了,那就先读给你的同桌听吧!3.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师:老师从同学们认真的表现已经可以感觉到大家把课文读得很正确了,下面我来考考你们,看看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你认识了吗?(课件出示我会认)自由拼读、开火车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1、2自然段。

(1)指名都课文,理解:大家都把甜酒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个人的心理了。(出示课件)

(2)朗读指导。

奶奶的话要读出语重心长的语气。

2、学习3--7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问:孩子们都在哪里找到了月亮?体会孩子们找月亮的心情。

(2)指导朗读。

通过理解“妙极了、大呼小叫”等词语,指导学生读出孩子们找到月亮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3)指名学生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我想,我的眼睛里也有个小小的月亮。

3、学习第8自然段。

师,“噢”是感叹词,引出感慨,表面是说月亮很多,无处不在,实际上是说像月亮这样美好的事物也是很多,暗示只有有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就能寻找到美好的事物。

齐读课文。

四、拓展练习,发展语言

1.阅读课文后,请你想一想,到底有几个月亮?

2.还能在那些地方看到月亮?想一想,试着模仿课文的说法给大家说说。

第二课时

一、进入意境,借读赏美

1、教师范读课文:要把握好音调、节奏和抑扬顿挫,使学生听后感受到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和生动性,受到美的熏陶,进一步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2、自由朗读:你能比老师读得还好吗?请试试吗?

3、给好朋友读:自我感觉怎么样?现在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把自认为读得最好的或最喜欢的部分读给朋友听,并请朋友评价。

4、你的好朋友读得好吗?请推荐推荐。

二、积累内化,迁移运用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甜酒 一()小小的月亮 一()小河 一()净沙

2、读句子,并用加点词语造句。

(1)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

·

(2)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不一定有个小小的月亮。

··

三、识说生字,指导书写

1.采用歌诀法识记“院”、“叫”。院:一元带帽左耳边。叫:回收各一半。

2.引导学生用熟字作比较说字形或部件说字形。如,杯(木+不)、妙(女+少)„„

四、布置作业,引向课外

1.收集有关月亮的名言、谜语、故事等。看谁了解得多,在班上说一说。

2.你听说过《月迹》吗?我们今天学习得这篇课文就是写《月迹》的一部分。请同学们在家长帮助下上网阅读,把你最喜欢的讲给同学们听。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月亮高挂在天空,它属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婉转的鸟鸣、盛开的花朵、茵茵的小草„„为我们提供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携起手来,爱护环境,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吧!

板书设计:

杯中 饮月

找月亮 院中 找月 河里 寻月

眼中 见月

二年级上册科学看月亮 第9篇

教学目标:

1.在合作实验等方式中,养成善于思考,敢于猜测、热爱真理的科学品质,并在活动中养成喜爱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活动习惯。

2.能从“是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月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和合作交流等方式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3.知道月相产生及其变化的原因,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以及与人类和地球的关系。重点、难点:

1.了解月相产生的原因及其变化的原因。2.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3.通过实验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教具准备:

彩笔、绘图纸、乒乓球、手电筒等。教学过程描述: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 ”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弯弯的月亮》。(板书)

二、导入新课:

交流观察到的月亮变化情况。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观察到的月亮的变化情况。

2.(课件展示)欣赏月亮变化图片。引出月相的概念。板书:月相(要想激起学生探究兴趣,必须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材料来进行教学,而多媒体正是最好的载体。本课教学中,我向同学们展示了不同时期的月相图片,使学生从视觉上更直观地认识月相,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实现了多媒体手段的辅助性作用。)

三、讲授新课:

(一)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

1.提出问题:大家对于月相的知识,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生:为什么月相的产生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变化规律等)(生:月相是怎样形成的?)2.对问题进行猜测:

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学生进行猜测)

3.实验探究(月相形成原因)(1)实验准备 ①设计方案

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②汇报方案、实验指导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设计的方案?在实验中有没有什么需要给大家提个醒的地方? 友情提示:

老师这也给大家两条友情提示:(课件出示)

由于大家这部分知识还没学,所以要注意: A.模拟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实际轨道。(方向:绕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运转 距离:平均384401公里 位置:从地球观测月球)B.将光源放平,使光线平行投射到月球上。

(课件展示一目了然,让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效果。)(2)学生模拟实验

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3)实验汇报

学生得出结论:在月球公转的过程中,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4)实验总结

在月球公转的过程中,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多媒体展示)

(二)探究月相形成的规律

1.月相形成有没有规律呢?猜想。出示月相名称图,通过观察,你能看出有什么规律吗?

把一个月分为上半月与下半月的话,上半月的月相与下半月有什么不同?

2.人们把不同时期的月相都赋予了形象的名字。

(多媒体出示:出示圆形月相名称图)并展示新月、蛾眉月、渐盈上弦月、满月、渐亏上弦月、下弦月、残月。

3.动画:演示月相的变化。

(多媒体虚拟实验的应用,学生动手操作在轨道上拖动月球的变化很形象地观察到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不同。)

四、评价检测

小组分工合作做出一个月的月相卡片。做好后让学生利用展台展示交流。

(用实物展台实时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开展讨论,能够及时评价和改进学生的学习。)

五、拓展活动

月球与人类天天朝夕相处,除了带给我们美丽的月相之外,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1.月球会使海洋发生潮汐现象,为海洋的呼吸提供了好的条件,并且现在人类利用潮汐进行发电。(播放视频)

(通过视频播放使学生加深了对月球的理解,了解了月球与生活的密切关系。)2.还给很多诗人带来了写作的素材 3.还可以根据月相来判断时间。

六、全课总结

上一篇:试验总结报告怎么写下一篇:简易技术服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