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024-09-19

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精选14篇)

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第1篇

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内容提要】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从启发兴趣激发说话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说话的愿望,让学生知道怎样去说,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强调学生说话要通顺,连贯,把话说得清楚明白。因此,我紧扣教材,利用语文教学的几个环节进行,同时,在口语交际训练中采取多种形式,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条件面向全体,使人人都有训练的机会,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训练表达 培养能力 加强实践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技能,其中说写是对所积累的词、句和各种所掌握知识的综合运用、表达。学生学习和提高口语交际的途径,除了从社会交往中学习之外,最正确的学习和提高途径应在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中仅仅让学习回答问题,讨论问题,交流意见,学习文章的语言对话等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不够的,那么,如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在课堂上又怎样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呢?

一、结合教材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语文教科书的作用,利用内容简短,语言精练,故事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除此之外,课文还应成为学生说话的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的好“教材”。教师要很好地活用这一“源泉”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服务,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得深入发掘教材,课文内容进行创新性拓展和延伸。如第六册课文《我和企鹅》这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主要介绍了南极大陆企鹅的大小,种类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教师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企鹅的可爱,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之外,就认为没有可以利用了,其实不然,教学这篇课文时就应向课外延伸。同学们,假如你是在南极大陆上工作,你怎样向大家介绍“企鹅”呢?让学生根据课前“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指导学生质疑,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逐个介绍。从学生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这样的教学,可让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丰富有趣、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得到指导、训练、学习、提高。在本册教材里,类似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我们都可以进行类似的创新:如教学《赵州桥》,可以让学生充当建筑师,向大家介绍有关桥梁方面的知识。教学《人民大会堂》,可以将人民大会堂的正门和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的图片挂于教室四周,让学生当“导游”带领“游客”参观。只要教师在思想上树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观念,深入发掘教材,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去说练,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活用教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好范例,“听、说”是语文素质基本技能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就要紧紧地依靠教材,深入教材内容,创造各种条件来教学,在教材中就设有口语交际训练,如“积累·运用一”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假如有一批客人要来参观你们的学校,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的学校呢?请你以导游的身份问客人们介绍学校的情况。在教学中、首先出示学校的平面图,让学生对学校的情况有大致的了解以及制定自己的导游路线。其次,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介绍具体的景点。然后,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让说得比较好的学生分几个小组扮演“导游”。其他的学生充当“客人”进行口语交际实践。最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评议总结。让学生在“说”、“比”中明白口语交际的作用。既看到自己的不足,又从中得到提高。

三、灵活多变,提高口语交际的训练。

口语交际训练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渠道。在教学中,首先做到认真备课,选好课题,使学生有话可说,其次,采取适合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训练,在一定程度激活学生的思维,采取多种形式,结合科学的学法引导,可使学生变得乐说、会说。口语训练的形式可采用“看—说—写”,“听—说—写”,“读—说—写”。让学生观察、理解、模仿,达到会说,能说的效果。为此,我尽量创造双向互动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如教《放风筝》一文,就采用了看——说——写的方法指导学生的。由于这篇课文内容符合儿童生活,富有情趣,生动形象的语言又给读者留下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所以,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注意画面的内容:再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心情怎么样?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在交流讨论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自己放风筝的经历,感受风筝优美的形象和喜悦心情,然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并把想出的画面告诉大家听。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评议,把自己所说的写下来,通过看、说、写等口语交际训练。

四、续编课文,加强口语实践。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尽而意未了,这样,就可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充分的想象。如《猪八戒吃西瓜》一文,写孙悟空和猪八戒处出寻找食物,猪八戒偷懒、嘴馋,在找到一个大西瓜后,馋得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把整个西瓜吃了,孙悟空利用八戒乱扔的西瓜皮,使他连摔了四跤,吃尽了苦头。猪八戒吃西瓜后发生什么事情,他的缺点改了吗?于是,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展开丰富的想象,给课文续编故事,有的说猪八戒以后对贪吃的毛病有所改变,找到好吃的东西。能留给师傅和师兄弟吃,大家一起分享劳动成果。有的说猪八戒在取经路上不怕辛苦,不怕危险和妖怪作斗争。有的说师傅口渴了,猪八戒主动给师傅找水喝等„„学生各抒己见,展开想象,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又如:《神笔马良》一文,写马良用神笔帮助了许多穷人,并除去贪官的事。但课文中描写的神笔真有用处。画耕牛活了,画门能推开,画马会跑,画什么都会变成真的。确是一枝神笔,但这样的神笔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得到的,如果你拥有一枝神笔,你会做些什么?让学生讨论,合理想象,畅所欲言。有的说:今年雨水少,禾田干旱,我会用神笔为农民画雨,使禾苗得到灌溉。有的说:我会像马良一样,用神笔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要做好事,不做损人利己的事,做个好少年等。学生有了说的机会,口语能力得到提高。

五、课内外结合,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学生的口语能力得真正得到培养,必须依赖与社会实践,形成口语能力后,又走向社会,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根据口语交际内容,为本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捕捉说话的内容,还有利于他们现场发挥,使他们表达更逼真,更生动。如指导教学,“积累·运用五”。口语交际训练:根据响亮讲故事这项内容时:首先将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播放,让学生仔细听。然后说出是什么声音,如呼呼、哈哈、知了、沙沙、哗哗、叽叽喳喳„„再让学生讨论,分析每个声音可能出现的地方.根据声音出现情况进行分类,引导学生选择几组声音展开想象,如果你走在大雨中,在茫茫雨雾中行走,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同时播放有关下大雨的音乐,边听音乐边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角色,引发口语交际的欲望。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这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实际,让学生在双方互动交流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如教《小小新闻发布会》这个训练,训练要求学生不仅将最近看到的、听到的、请教到的,大到国际、国内的新闻,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事迹,十六大的召开,小到身边发生的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表达出来、谈自己的看法,还能对大家共同关心的新闻评论。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收集闻,从收集到的新闻里挑自己感兴趣的,自己练说,再想想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课上鼓励学生发言,把时间留给学生,交际课时,老师参与进去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发展。

总之,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不仅在课内外培养学生的语言,而且要鼓励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要坚持语言训练实践,处处指点学生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第2篇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生活中必备的能力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要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所以,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不仅要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还要深入钻研课文,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培养口语交际的因素,采用灵活的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立足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索。

一、利用“空白”,积累语言

人教版教材第一册图文并茂,课文生动有趣,是根据有关作家的作品改编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编排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学生喜欢读,熟读之后多数学生能理解或背诵,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钻研课文,精心设计问题。如《自己去吧》一文,有这么两句话:“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小鸭和小鹰是怎么学会的?学会后心情会怎样?妈妈会怎么夸?小鸭和小鹰又会怎么回答?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的问题,既要结合课文内容,又要联系生活中所见过的、经历过的情景进行再造想象和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文中这样的空白不少,教师如能巧妙设计话题,“填补”“空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为口语交际奠定基础。

二、变换角色,自主评赏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由于各个阅读主体的生活经验和个体气质不一样,在阅读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都不一样。基于学生在阅读中的这种个性化体验,教学中,依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搭建口语表达的平台,让学生从“阅读者”这个角色中跳出来,让学生成为欣赏者。《比尾巴》结尾一环节,我这样叙述:“课文中的动物比尾巴比赛没分出胜负,现在大家都是裁判,请你评判一下,第一名会是谁?为什么?”“我评孔雀第一名。因为它的尾巴像彩色的扇子,最好看。”

“我评给公鸡,不评孔雀。因为孔雀尾巴上好像有好多好多眼睛,也太大了。公鸡的尾巴像瀑布。”

“我觉得鸭子的尾巴太扁了,太短了,不好看,鸭子应该是最后一名。”

“我觉得鸭子的尾巴太好看了,应该评第一。因为它的尾巴扁扁的,像菜刀。”

“我认为所有动物都应该得第一。它们的尾巴都好看。”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喜好,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言通句顺。

三、联系生活,角色体验

人教版第一册入选的很多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的内容是学生在生活中曾感受到、经历过、但没有意识到的,这一类课文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联系学生生活体验设计话题或扮演角色,将课内外联结、整合。如识字一的第三课,在学生熟读图下的几句话的基础上,提出:“孩子给爸妈送水果时,会怎么说?爸爸妈妈和孩子,你喜欢哪个角色,上来演一演?”孩子们争着、抢着,兴致极高,在表演过程中,学会了表达,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中学会了使用礼貌用语,从而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

四、创设情境,将隐性的双向互动显性化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它应该是一个听者和说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教材中,有些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是显性的,易操作,但有些话题的互动性是隐性的。如果教师照本宣科,那么话题就会失去互动性,成为“看图说话”。要将口语交际中隐性的双向互动显性化,就要靠教师认真钻研,精心设计,让学生互动起来。《我们的画》这一话题的听与说的双向互动是隐性的,按图下要求,让学生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画,讲讲自己的话,看看、评评别人的画,展览自己的画,如果到此为止,充其量也仅仅是看画说话。所以此时我改变角色,扮演参观者,煞有介事地观看画展,边自言自语:“哇!这幅画画得真好。我真想认识认识这位画家,和他谈谈。”面向学生,“请问这幅画是谁画的?请小画家上来介绍介绍。”这样的教学手段把师生引入一种特定的情境,形成了互动、对话的氛围。当师生对话结束后,从每一组抽几个学生扮演参观者,模仿刚才的师生对话,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对话,实现了听与说的双向互动,达到了学生与学生交流沟通的目的。

活用教材,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第3篇

一、立足教材, 认真研读, 教活教材

课程改革后的口语交际教材, 编排科学有序, 一事一训, 一练一得, 易于操作。设置的话题丰富多彩, 体现了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等特点。其训练内容之丰, 训练形式之活, 训练方法之趣, 训练手段之新, 是以往的教材所不及的。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 用心领悟, 真正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 教活教材, 这是“用教材教”的基础和前提。

1. 巧设情境, 让教材“立”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 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因此, 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 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 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 参与互动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创设交际情境的方法很多, 比如做游戏、角色表演、语言渲染、设计场景、展示课件等。如上人教版第二册的《春天在哪里》, 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 来到花坛边找春, 在校园里画春, 延伸课外到大自然里寻春, 亲身感受春天的美景, 以真境孕育真情, 以真情引发真言。学生在立体、真实的情境里自然活泼地进行交际, 就能达到一种较为完美的境界。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的美景, 优美的画面、直观的演示,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到来, 为口语交际创设有利的条件。

2. 形式多样, 让教材“趣”起来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 教学形式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庸”, 而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载体。丰富多样的交际方式, 可以使口语交际活力不断, 学生感觉总是新鲜, 在每次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中都能保持新奇、兴奋。因此,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口语交际应当“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说一说, 玩一玩, 编一编, 演一演, 做一做, 猜一猜, 画一画, 找一找……这些都是我们较为熟悉的活动方式。只要我们精心地因课择法、因材施教, 这些“旧”方式就能焕发出新的光彩。如上人教版第三册《买文具》时, 由学生担当营业员和小顾客, 在课堂上自由购物。有趣的交际方式激活了学生的交际语言, 学生交际起来无拘无束, 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交际才华, 真正实现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3. 增强互动, 让教材“动”起来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或多向互动的语言活动, 只有互动, 才能体现交际功能。所以, 我们说口语交际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互动性。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向个体转化为不同的双向组合, 并在双向或多向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交际中的互动方式很多, 其中最基本的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人景互动。如人教版第二册的《猜谜游戏》, 可以教师出谜, 学生猜, 形成师生互动;可以同桌一人出谜, 另一人猜, 形成生生互动;也可以小组交流, 一人出谜, 其他人猜, 形成群体互动, 或是利用多媒体播放谜语, 学生猜, 形成人机 (景) 互动。如果学生猜对了, 还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教学中, 还要注意通过不断地变换角色, 使学生产生新奇的感觉, 始终保持交际的热情。

4. 结合实践, 让教材“用”起来

“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依赖于社会实践, 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 最终又要走向社会。因此,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有的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大胆表演接待客人的情景, 演得有模有样, 非常出色。可老师上他家去家访, 居然不懂得招呼老师。这说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需要通过大量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提高, 教师应主动带领学生参与实践。如上完《买文具》一课后, 要让学生课后自己去买文具, 甚至是到菜市场买菜, 到商店买自己需要的东西等, 也可以替爸爸、妈妈当售货员, 家长在一旁观战, 为孩子们评估, 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真正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二、适时活化, 拓展创新, 用活教材

新课程理念认为, 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应该是隐含在教材之中的口语交际知识以及对口语交际知识的活用, 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口语意图的教学、口语语境的教学及口语风格的教学。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基于教材, 又要再生教材, 大胆处理教材, 把教材当作活的资源来用, 对教材作必要的增添、撤换、改变、融合等, 不断地变更与发展, 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1. 及时增添, 使教材“宽”起来

教材中每单元都安排了一次口语交际训练, 但这样训练的次数太少, 训练的面有限,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就得充实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 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练。其一, 可以结合语文课上的识字、阅读、写话或其他学科的课, 以及班级、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进行随机训练, 加以巩固。如人教版第十二册的《世纪宝鼎》一文课后有一道习题是:代表中国向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这是一个很好的口语交际的话题。可设置一个情境:联合国秘书长访华, 中国向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 举行赠鼎仪式。学生一人扮中方代表, 一人扮联合国秘书长, 进行交际。其二, 关注学生资源并充分开发, 加以利用。这里所指的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成的资源, 包括学生的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 或是在课堂中突发的某一事件, 或是学生的特殊表现等。这些资源包括认知型资源、潜质型资源、实践型资源、成果型资源等。这是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课程资源, 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 我们要善于捕捉、利用与开发, 为学生的口语实践提供另一种资源平台。

2. 大胆撤换, 使教材“真”起来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只能作为教师达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的中间媒介。教材中有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 这些内容就可以大胆地撤换掉,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交际。如人教版第一册《这样做不好》, 教材安排了两幅插图, 其中一幅画的是几个小孩在草坪上踢球, 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姑娘前来制止。这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而言, 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但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就不适宜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见过草坪, 不可能有爱护草坪的经验和意识。以这样的插图为内容进行交际活动, 他们肯定无从说起。因此, 最好能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同类的事例取代图中发生的事, 如有些小孩折断了学校的花草树木, 或者破坏了学校的公共设施等。这样学生才有说可说, 才能说真话, 吐真情。

3. 适当改变, 使教材“活”起来

教材的编排目录、内容都较为固定, 如果教学过程只是简单地对教材内容按图索骥地展现, 那么教学就会变得程式化、刻板化。口语交际的教材内容不大注重知识的衔接,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学生的需要来改变教学次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如人教版第三册的《秋游》安排在语文园地一, 南方的九月份还是烈日炎炎, 学校一般会把秋游活动安排在十一月份左右, 因此教学时可以把这个交际话题和语文园地五的《合作》调换, 改变教学的次序, 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更能激发学生交际的热情。

4. 有机融合, 使教材“实”起来

《课程标准》指出, 口语交际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 教师要注意把口语交际和生活有机融合起来, 从贴近儿童的生活中选取话题, 才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产生浓厚的交际兴趣, 自然地走进交际话题。像日常的购物、接待客人、问路;小孩子喜欢看的动画片、喜欢听的童话故事;身边可爱的小动物;一些传统节日, 自己的生日;平时玩什么、做什么、想什么;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一些见闻感受等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话题。

利用教材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第4篇

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A-0073-02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借助语文教材,从中挖掘素材,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借助插图,促进观察

吕叔湘提出:“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和课文有关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插图的内容,以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笔者就给学生展示了紫藤萝的图片,然后问学生是否见过这种花,知不知道这种花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形容这幅图片,说一说可以如何描述图片的内容。在经过仔细的观察之后,学生用“这是一片让人感到眼花缭乱的花海”“这种花好像葡萄一样,一串串的”等语句来形容自己看到的画面。此时笔者启发学生:现在有人用“紫藤萝瀑布”来形容这张图片,大家想想这样的形容用得好不好,思考“瀑布”这个形容是不是我们所没有想到的,这紫藤萝花到底和瀑布有哪些相似的地方?笔者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在仔细的观察后,有的提出:“这种花是向下倾泻的,瀑布也是向下倾泻的,所以用瀑布来比喻这种花很传神。”有的提出:“这种花一小朵一小朵的,就好像是瀑布之水溅在岩石上所形成的水花一样,很形象。”笔者总结:“在描写事物的时候,抓住相似点进行比喻,能够让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通过设置这样的观察和口头表述环节,笔者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促使他们尝试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写自己看到的场景,使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借助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在观察后以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插图的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二、利用文本,尝试表演

吕叔湘认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笔者在教学中利用教材灵活教学,让学生尝试自编小品剧演绎教材的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表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会利用一些内容有趣、情节丰富多彩的课文促使学生尝试表演,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改编课文,然后分工合作,将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这不仅可以看出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的内容,还可以看到他们在表演中如何将教材的文字进行外显表达,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进行表演。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很快就开始了自己的尝试,有的学生扮演国王,有的学生扮演大臣,还有的学生扮演裁缝,大家分工合作,协作表演,气氛十分热烈。有的学生为了让小品的内容显得更加丰富,还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台词,例如在“国王”穿着新衣四处游逛的时候,扮演路边围观百姓的学生为了让表演显得更加生动而添加了一些台词,如:“天啊,国王的新衣服真的是太漂亮了。”“我们有一位如此英俊的国王,这真是我们国家的幸运啊。”通过这样的对话来表现谄媚之人的嘴脸。这表示学生已经能够掌握文本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进行演绎表演了。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适合学生改编表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改编成小品剧进行表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创造话题,主动表达

特级教师于漪认为:“理想的语文课是紧扣语言特征、师生互动的心灵交流。”笔者在教学中总是从教材出发,利用教材的内容制造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主动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时,笔者便利用这篇文章中的内容来制造话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进行话题讨论。笔者首先问学生:“在这篇文章中,‘我说自己始终无法得到《山海经》,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很快得出答案:“‘我不好意思逼叔祖去寻找,因为他很疏懒;‘我不好问别人,别人不会真实地告诉我;‘我虽然有压岁钱,但是却没有机会买书。”在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笔者趁机进行延展,让学生思索自己在生活中是不是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想要得到某一样东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始终得不到,让学生思索,然后尝试将自己的经历说出来。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他们纷纷展开了思索。如有的学生举例自己曾经在书店里看见过一本书,当时自己没有带钱,所以没有买;后来和妈妈一起经过,但是妈妈觉得那是闲书,所以不想给自己买;再后来自己终于攒够了零用钱,去了书店,却发现那本书已经下架了。这样的主题讨论,可以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想说就说,促使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创造话题主动表达,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更加了解课文的深层次内涵。

四、续写改编,优化语言

叶圣陶提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笔者常常在教学中让学生尝试根据教材的内容来进行续写或改编,并将自己的作品朗诵出来,以此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学生的想象力都是十分丰富的,笔者在教学中不会给学生划好条条框框,而是让他们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进行续编或改编,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让课文里的故事来一个“改头换面”。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之后,笔者便鼓励学生和原作者“唱反调”,作者笔下的于勒叔叔最终变得穷困潦倒,但是学生在创作中却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想象于勒叔叔如果变得富有了,将会变得怎样。有的学生对课文进行了改写,描写主人公来到船上,发现叔叔于勒变得十分富有,而且就是这艘船的主人,于是他们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也有学生对课文进行了续写,描写主人公一家人回到家中之后的故事:几年后于勒叔叔再次变得富有,于是回到了“我”家,于勒叔叔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所以身上的衣服还是以前的几件,主人公一家以为他还是很穷,是来借钱的,于是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笔者让学生召开故事大会,尝试将自己编写的故事说给其他同学听,看看谁编的故事最合理、最有意思,选出“故事大王”。这样的互动不仅能让学生更加熟悉课文,更能促使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教材作为例子训练学生举一反三,通过续写改编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那样:“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笔者在教学中抓住教材这个基本内容,采用各种方法促使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怎样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第5篇

怎样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发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说话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活动,比如人们在家里,要与家人接触谈话;在课堂上,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课间,要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彼此的所见所闻所想;在社会上,要与他人沟通思想等等。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开会发言,汇报工作,交流经验,也离不开说话。只有说得正确、清楚、明白,才能有效地互相交往,交流思想,相互协作,做好工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该怎样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消极被动行为,而是双方相互交流信息与情感沟通的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要“积极互动”,这样不但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顺利完成课堂教学;还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6篇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从现在的社会需要来看,“能说会道”也将成为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能说会道”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从小就开始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使学生想说。要让学生说话,首先得让他们想说。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懒得动口表达,那对他而言说话就可能成为一种累赘。古人云“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春秋古梁传》)话虽说得有点绝对,但从中可见说话即“能言”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要的一步就是使学生想说。在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一个权威性的人物。教师的说话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说话质量。如果教师一走上讲台就能滔滔不绝的进行讲课,在讲课过程中普通话标准,语音语调以及讲话节奏都把握得很好的话,学生心中就会产生十分崇拜的心情。同时还会萌发一种想法:要是我也能象老师一样那该多好啊!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想说的念头。二使学生敢说。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用尽心思讲课,却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往往一个问题提出,即使这个问题很简单,也没有学生愿意举手回答。而当你向不举手的学生提问时,他却能回答得很好。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是学生怕说。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需要锻炼学生的胆量,让他们敢说。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知道学生往往想表现却又怕出错,怕出错即是怕受到老师的批评。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合理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应多采用鼓励性原则,即便有的学生说的确实不好,也要通过纵的比较发现他的进步并给予鼓励。如当你让一个同学讲讲自己在寒假里做得一件事,而他却讲得乱七八糟,没有顺序也没有重点时你对他说:“你看你说得象什么,真够笨的。”这就给学生心里投下了阴影,使他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敢随便说话

三让学生爱说。学生能做到想说和敢说还不够。我们还要让学生对说话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让他们把说话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和任务。让学生“爱说”就要使练习的题目具有趣味性。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时,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的题目不是太高深就是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学生毫无感知,而教师却要求他们要把话说得很完美。这样一来,不仅会减退学生的积极性,还会让他们对说话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从而造成课堂上的“静悄悄”。相反如果教师能设定一些学生普遍较感兴趣的题目,象看一部动画片,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喜欢;让学生说说最近自己开心的事等等。由于这些题目符合学生的心理,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往往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长此以往学生就对说话产生好感,进而“爱”上说话。

四让学生会说。在课堂教学中也会碰到一两个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他们很想用语言来表现自己,但一旦真正让他们说了,又往往会语无伦次,言不达意。因此在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之后,更要避免“心欲言而口不逮”的情况,让他们真正的“能说会道”。说话训练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儿童时代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要从低年级开始就抓好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低年级学生由于接触得语言有限,常常忽略话的完整性。于是,教师就应利用例句和造一些简单句子来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些话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讲,如果颠三倒

四、东拉西扯,就会使说得话没有条理,缺少层次,而含糊不清。因此教师可相应教学生使用一些连接词如:先„„再„„后„„等使他们按方位、逻辑等顺序来说话,逐步提高学生说话的质量。阅读大量的书籍,能丰富一个人的知识。而在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口语交际能力也将随之提高。古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一些好的词汇、句子以及表达方式,从而避免学生在说话时出现不知如何表达的现象。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长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寻找各种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做到想说、敢说、爱说和会说,逐步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潮流的跨世纪人才。

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第7篇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电教媒体能将抽象的知识想象化、具体化,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声、画交融,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刺激,引发学生思维的欲望。教师运用电教媒体创造和利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学得轻松愉快,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易于学生掌握,从而提高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那么,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语境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呢?

一、让学生在虚拟语境中想说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反应快,处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新鲜感和模仿能力较强,记忆力好,听力灵敏。针对这一特点,我在英语教学中扣住教学目标,围绕教材内容,运用电教媒体虚拟语境,学生仿佛置身于英语对话情景中,教材中抽象的语言知识变成了生活中的人物对话,引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如:我在教《New welcome to English Book 2 Unit 3 》B.Dialogue时,课前制作了虚拟动画课件,通过多媒体依次将课文中的四幅插图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富有动感的画面,优美的`旋律和所要学习的对话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时,我再教学生学习新句型May I have …? Yes, here you are./No, sorry. 然后边依次演示动画,边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操练,最后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口语交际表演,每位学生的表演都很精彩。

二、让学生在优化的语境中常说

电教媒体的教学功能在于直观形象地表达事物,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便于学生掌握。我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语境,弥补图片的枯燥单调,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积极思维的空间。如:我在教人教版《Book 4 Lesson 23》时,课前我将本课的六幅插图利用PowerPoint系统软件全部制成动画图像,有目的地出现字样:

Am 6:00 get up;

Am 7:30 go to school;

Am 8:00 classes begin;

Pm 4:30 clean the classroom;

Pm 5:00 go home;

Pm 9:00 go to bed,

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着精彩的动画和英文提示,我让学生试着用英语口述《My School Day》,教室里顿时英语声鹊起,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学生语言得到了发展和思维得到了训练。

三、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巧说

学生学习语言不是孤立的,而是能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进行交际。我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贴近日常学习、生活情景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语言环境,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和运用。如:我在操练句型May I have…?时,设计了两个情景:

情景1: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衣裳单薄的小孩在风中行走。

情景2: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下有一个小孩。

我让学生观察后,配上对话,表演这个角色,安静的教室里马上沸腾了,May I have a coat, please? May I have an ice-cream, please? 学生不由自主地用已学过或未学过

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第8篇

一、抓住语言“空档”

不难发现, 一些课文中作者经常采用虚实相间的叙述或描写的方法。像有些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对人物之间的某些语言有时会一笔带过, 留下了语言的“空档”。这些“空档”如果巧妙地利用, 对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如《将相和》中写廉颇负荆请罪的经过只用了一句话:“他脱下战袍, 背上荆条, 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像这些地方, 在教学时不防进行适当点播诱导, 鼓励学生“说”起来, 通过学生合理想象、角色扮演等主动积极的口语交流, 达到增强语感, 提高语言交流能力的目的。

二、延伸发散故事内容

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的童话和寓言, 这类文章中创新思维的因素较多, 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创造性的挖掘, 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口语交际训练,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教 《守株待兔》时, 在讲完课文后, 进一步启发和诱导:同学们, 本文最后写那个种田人的地全荒了, 看到这个情景, 村民会说什么呢?同学们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 大家议论纷纷。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演示当时的情景, 虽然学生展现的情况各不相同, 但交流起来都是绘声绘色, 妙趣横生!

三、变换叙述角度

乍一看来, 口语交际情景只存在写人记事等文章中, 其实不然, 即使是写景状物的文章, 甚至说明文、科学小品文中也可以通过变换叙述角度、方式, 挖掘到口语交际的情景因素。如《颐和园》的教学中利用景物的特点和游览顺序等因素, 通过“假想旅游”的方式创设出“导游”与“游客”之间的口语交际情景。《新型玻璃》的教学中, 在总结文章内容时, 可以通过“新型玻璃的对话”来完成。

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第9篇

关键词:英语课外活动;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多样化教学

目前,初中英语作为初中三大主科之一,被广大师生所重视。但衡量其学习好坏的标准,仍旧停留在书面成绩上。殊不知,作为国际通用的一种重要语言,英语已经不再简单的只是一种考试工具,更多的是与国际与世界交流信息、传达情感、沟通思想的重要手段。因此,初中英语只停留在书面学习上,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市场经济的成功转型与飞速发展,使外语人才也在向高标准方向迈进,考试型人才渐渐地已经无法再适应社会的发展。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外语人才,不但要会“听、说、译、读”,还必须要具备高水平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在众多英语人才中具有优先录取、优先选用、优先发展的领先优势。实践证明,提升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仅仅靠课堂45分钟是无法满足的,要想使英语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就要将英语学习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思考、游戏等多个领域。利用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用英语口语与老师、同学间进行交流,也能将英语练习延伸到生活中去,使英语生活化,使学生将英语练习作为一种习惯,形成无处不读、无处不说、无处不学的学习状态。

一、创建“第二课堂”,发挥课外活动对口语交际能力的积极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是英语学习与练习的重要场合,但也存在其局限性。45分钟有限的课时,使学生的语言锻炼时间和英语实践机会相对来说很少,学生学习内容也很有片面性,仅仅是本节课的词汇或者语法内容,即使是进行实践练习,也是书本化机械性的训练,和在现实场景的真实活动有着很大的差距。学生没有直观的印象,对英语内容的理解比较被动。课堂教学大多时候是按照教案内容进行,计划性和任务性强,容易使学生陷入“条框形式”,将英语学习仅仅作为一门学科、一门知识来消极对待,无法与现实交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抑制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课外活动恰恰能弥补这些不足,形成“第二课堂”。由于课外活动是生动的、活泼的、带有趣味性的,新颖的形式、随意性较强的学习内容,都适合初中生个性张扬的特质。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生能做到热情洋溢、身心放松、积极主动。在这样的氛围中,将课本内容通过活动的形式,使学生不但对课堂知识进行了巩固和加深,也对口语交际环境有了新的了解,从而加大学生对词汇量的掌握、对语法的正确运用,培养他们对口语表达的浓厚兴趣,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运用语言技能。

二、采取多样化教学,丰富课外活动,促进英语学习主动性

初中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对事物充满着好奇。他们多元化的性格特点和不同的兴趣爱好,都对知识的接纳和吸收有着一定的影响。老师应该针对这些特点,借助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方式方法,有计划地制订和开展各类英语课外活动。

1.经常带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带学生参加英语晚会、英语演唱比赛,带他们观看英文电影(《哈利波特》《冰河世纪》)等等。还让学生自己编排英语小品、设置对话情境。在学会“on duty(值日、值班)”(苏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单词后,我让学生在每天早上进入教室后都进行情景模拟对话,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提问和对话。在进行“Who is on duty today?”提问后,很多同学都学会了用“It’s me”口语式的回答。很多学生还自已主动创作了“Duty report”,为以后的语法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每周我都会组织一次英文歌曲比赛,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通过这些形式,能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在现实中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英语“听、读、说、写”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2.利用各种条件,尽可能地在真实语境中进行英语学习

口语交际的训练最重要的是场景的真实性,课外活动教学能让学生贴近生活、亲近自然,从而更准确地接受和掌握学习内容。在讲到“颜色”一课时(苏教版初中英语9 A第二单元),我将同学们带到了公园,让同学们用英语大声说出自己喜爱的花的颜色,从而进一步强调“would rather...than”和“prefer...to”语法中的主观倾向。同学们用“I would rather fing than dance.”和“I prefer red to blue.”的句子,互相交流关于颜色的认识。在轻松和谐的氛围里,学生都放下了学习的包袱,勇于表达,乐于沟通。每周我都让学生独立办一张英文小报,并在课外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评价。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与鼓励,我经常使用:Wonderfull!Very good!等赞许的词语,调动他们进行英语口语交流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英语教育随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要进行深刻的变革。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是不断发展和前进的时代要求。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进行大胆创新的改革,注重课外活动对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积极作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精心准备、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创造语言训练的机会,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英语“口语化”“实用化”,提高对英语口语的运用能力,为他们将来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10篇

竹山县上庸镇中心学校朱艳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录中强调指出:口语交际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因此,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际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种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就影响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乐说、善说,并达到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一目标呢?现就本人的一点体会与各位同仁探讨,希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指导与帮助。

一、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一切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兴趣,而要激起学生的交际兴趣,教师必须积极创设口语际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发言的欲望。我们常常发现:上课时有的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有的却星星点点、“千呼万唤难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给学生创造充分说话的机会,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作为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即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说的欲望。如:我在一年级教学中,我以“有趣的游戏”为主题设计了一堂口语练习课。首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平时做过哪些游戏,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让学生进行表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谁表演得好,好在哪里。这时有的学生会说:“我觉得老鹰表现的最好,因为老鹰跑得快。”还有的学生会说:“我觉得还是母鸡表现的最好,因为它很勇敢,保护小鸡不被老鹰捉到。”也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还是小鸡表现最好,它们跑得多快啊,连老鹰都捉不到它们。”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用好教材,帮助学生学会说话

由于低年级学生受识字不足、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影响,常常出现“心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形,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说话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指导、训练,使学生能清楚、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教学第三册语文《狐狸和乌鸦》后,我让学生先分角色表演,然后练习复述课文,学生说得有声有色,最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过了不久乌鸦又叼着一块肉碰见了狐狸,乌鸦这回会怎样呢?学生发挥想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乌鸦心里想:这次不会上你的当了,就对狐狸说:„坏狐狸随便你说什么,我都不会上你的当了。‟”此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乌鸦一说话,肉又掉下去了,不是又上当了吗?经过提醒,这位学生恍然大悟,改为:“狐狸在树下说了好多好听的话,乌鸦理也不理,美滋滋的把肉吃完了,然后故意气狐狸说:„狐狸大哥,肉真香呀,我窝里还有,你爬上来拿吧!‟狐狸气得只吹胡子。”如此种种,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说规范的话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第11篇

永福中学 钟 兴

从教十多年来,我常对这样的现象深感不安:在语文课上,很多同学不会答问,无法清楚、准确地说一段连贯的话,尽是前言不搭后语的词或短语。这样,一旦走出校门,他们将如何面对生活?语文强调“听、说、读、写”,但现在考试更多侧重的是阅读与写作,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其实,现实生活中口语交际是运用最广、最普遍的。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让学生“想说”,言之有物,有话可说;言之有法,得体地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开展了口语交际训练,由1分钟说话,到3—5分钟的专题演讲,逐渐扩展到情景对话、辩论、影视欣赏评论等。

⑴演讲

按学号请一位同学作3~5分钟的演讲,由学生轮流担任评委,从内容、结构、语言、语音、仪态等方面评议,当场亮分。这项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是演讲者,个个都是“评论家”,为每位学生提供施展才能、开发潜能的机会,考验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了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

⑵情景对话。

由学生自由组合,2—3人为一组,设制一个规定情景,确定一个话题,各人担任不同角色,进行对话。主要训练学生说话要得体,注意身份,要看场合,看对象;说话要充实,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和特定的环境中,向听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信息;说话要有技巧,面对不同的对象为达到既定的目的,该怎样说。在进行情景对话时,有推销保险的,学生设计了两种过程、两种结果;有的提出了“应该怎样当父亲”的问题:儿子考试成绩不好,父亲该怎样教育孩子?不同的情景,表现了学生对理想的家长的期盼;有些看来荒诞,但也是来自生活:一位学生站在板凳上,扮演要跳楼自杀者,你怎样劝说,进行心理疏导?„„情景对话的触角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入到学生心里,内容丰富极了,气氛活跃极了。

⑶辩论

辩论评议讨论,激发学生求知、求真、求实的欲望,锻炼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利于消除学生个人认识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差距,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活、关心他人。一位学生在演讲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大学生为了救一个70多岁的大爷献出了生命,值不值得?通过辩论,学生弄清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中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价值取向问题,促使他们更深地探究新问题。台上台下的交流会在学生生活中延续,为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注入了新的内容。

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第12篇

2011-01-12 08:25:4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培养学生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等语文能力同等重要。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规范语言——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功

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师应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带动学生说普通话,指导学生说准普通话,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一节课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包括提问、讲解、与学生对话等。同时结合班级实际开展如: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赛、辩论会等活动,增强学生讲普通话的意识,提高讲普通话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

(一)教师应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接近学生已有经验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在口语交际课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这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创设情境,在表演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在情境中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扮演、担当特定的角色进行口语交际,他们为了扮演好自己担当的角色,必然会认真倾听他人的语言,才能顺利地用恰当的语言加以回应。“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让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对别人的语言、行为表现进行讨论、补充、评议,这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评议活动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学习交流,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和良好的机会。

(二)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阅读实践可以在质疑、讨论、评价、复述等环节中进行,这正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良好机会。因此,应充分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跟人讨论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解疑的环节,就是通过互相讨论、议论,甚至争论来求取真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这个环节并认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复述课文中加强口语训练,不论学生复述得怎样,教师都应加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口语能力的途径很多,还有如引导看图说话、组织评议等等,教师应精心地去发掘,有目的地训练,这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实践——口语交际训练

我们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外,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开展各种社会交往实践活动,包括:①考察活动。如组织外出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②服务活动。如组织慰问、做好事等活动;③联欢活动。如与校内外小朋友联欢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除了做好上述几方面工作外,还要注意:一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

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第13篇

关键词:情感因素,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由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004年) (简称《教学要求》) 明确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的信息交流。而目前在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明显存在着应试教育的现象, 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大大偏离了《教学要求》的目标。学生对英语口语的轻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他们长期形成的应试心理定势及缺乏说英语的动机或机会。大学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用所学的知识有效地进行交际, 交际教学法中的情感教学可以帮助教师让学生对英语的应用变被动为主动, 提高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

一、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理论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Ellis (1994) 认为, 情感状态的易变性和个体性使人们不易系统地研究它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影响外语习得的各种情感因素相互交叉起作用, 很难将其中任何一种孤立出来。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生的个人情感因素, 包括自尊心、焦虑、学习动机等;第二类是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情感因素, 包括移情、相互交流等。

(一) 学生的个人情感因素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

在英语口语学习中, 学生的自尊心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成功做到利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自我评价。自尊导致信心, 体现为对自己的认识和自身能力的信任。自信心不强的学生语言表达不流畅, 语言交际受到阻碍, 驾驭自身情感因素差, 对自己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偏低, 在交际过程中容易使自尊心受到伤害, 形成不敢用口语进行交际的情况。而自信心强的学生表情自然, 心情轻松, 主观能动性强, 敢于冒险, 敢于抓住一切机会练习。

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焦虑是指在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紧张、担忧、害怕、胆怯等情绪。在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 有些学生会因为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信心不足, 害怕丢面子而表现出焦虑;有些学生则担心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信息, 担心造成误会而产生焦虑;而在英语课堂或口语考试过程中, 学生会因为担心受到教师的批评或考试成绩不佳而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可以激励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而过度焦虑则会对英语学习特别是口语表达产生负面的影响。

学习动机是指在学习过程中, 能激发人们采取行动、付出一定努力的意愿。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于一项活动或任务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人们参加某种活动或完成某项任务是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如有些学生练习口语是为了应付考试, 将来能找到好的工作或受到表扬等。当前教育心理学家十分重视内部动机的作用, 指出学生要学好英语, 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比外部刺激更重要。

(二) 交互情感因素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

移情又称移情体验, 指“设身处地”的行为, 即超越自我, 对别人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Arnold, 1999) 。在英语口语课堂中, 教师的移情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情感出发, 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这样学生才能在思想上与老师产生共鸣, 接受老师所传授的信息。而学生的移情, 是指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 思想活跃, 跟得上老师的教学步骤。移情是在英语口语课堂中达到交际教学的前提条件, 因此教师要注重移情的教学价值, 达到高度的移情体验。

相互交流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成功的相互交流有利于营造班级中和谐的学习教学环境。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就是所谓的“班风”, 一般每个班级的学习风气不同, 如果一个班的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用英语进行交流, 则会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情感因素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一) 关注学生的个人情感, 培养正面的情感因素。

首先,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说好英语的信心, 关心学生在用英语交际时可能出现的焦虑情绪。研究表明,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 如果学习者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归因为自己能力方面的原因, 则不利于其在学习中建立起信心;若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 则能督促其继续努力, 最终取得成功。教师在课堂中要努力营造轻松的氛围, 注重正面评价, 对于学生的错误要委婉地指出来, 帮助学生消除焦虑、建立信心, 让学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 一定能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其次,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动机。教师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口语交际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对自己未来工作、生活会产生的作用。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学生才会主动体会到提高自己口语的必要性。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就目前的时事进行课堂讨论、模拟英文面试场景、将外教请入课堂进行实际会话交流等。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所固有的动机, 如好奇心, 对成功、自尊的愿望等, 设置相应的情景与环境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如定期地安排学生观看英文电影, 并就电影中的某个会话或场景进行模仿表演;让学生对一些报纸杂志上的文章进行翻译等, 使学生通过亲身的语言实践, 获得成功感。自信心增强了, 自然也就产生了刻苦学习的动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 再加上英语自身的新奇性, 使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产生兴趣并不是一件难事, 但如何保持这种兴趣则需教师费些心思。教师可以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采用多种风格的教学模式。例如爱听音乐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通过学习英文歌曲来提高口语;善于表演的学生, 可以组织他们自编自演一些英文话剧或小品;喜欢上网的学生, 可以介绍一些英文网址给他们, 还可以鼓励他们多在网上用英语聊天等。

(二) 提高教师的情感素质, 增强交互情感因素的影响。

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课上及课下的交流, 注意教师与

艺术本科生英语听力策略调查分析

曾凤英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山东济南

摘要:国内外众多对于英语听力策略的研究中, 针对艺术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听力策略研究却很少见。因此,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 对艺术生的英语听力策略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在听力过程中, 艺术生使用听力策略的频率不高, 策略意识不强。针对研究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艺术生本科生英语听力策略调查分析教学建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西方许多研究者针对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在整体使用听力策略和具体使用学习策略时的异同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王宇, 2002) 。国内相关研究始于90年代初, 他们借鉴了前人研究的得失, 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均有所发展。他们有的研究熟练者与非熟练者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别 (文秋芳, 1995/2001;文秋芳、王海啸, 1996) ;有的探讨学习策略与听力成绩的关系 (蒋祖康, 1994) ;有的关注背景知识对听力模式和听力策略的影响 (刘绍龙, 1996) ;还有的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策略进行了调查 (王宇, 2002) 。

从调查对象上看, 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英语专业的学习者或综合类大学的非英语专业学习者, 而忽略了艺术本科生这一较特殊的群体。由于艺术生的英语学习基础较差, 学习特点也不同于普通类本科生, 因而我们迫切需要探索与艺术生学习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以便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和策略培训、改进艺术本科生的听力教学、指导听力策略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目的

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 导致学生听力困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二, 艺术本科生在听英语时使用何种策略, 使用的频率如何?

第三, 男生和女生在听力策略的使用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的互动方式,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自我决定论认为, 影响能力与自主性自我观念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动机的取向。在口语课堂中, 如果学生认为自己作出学习决定, 并且得到自己进步的明确反馈, 就会激发其参加口语活动的内在动机。相反, 如果学生发现教师控制教学, 表现权威, 反馈无用, 就可能失去自我决定意识及口语练习中的动力。

孔子曰:“亲其师而信其道。”可见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教学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融洽的师生关系, 来源于教师的人格魅力, 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不仅是因为老师的英语水平高, 而且因为老师尊重他们, 关心他们, 信任他们, 使他们能产生亲近感、共鸣感、信赖感及安全感等移情体验。教师珍爱学生的情感, 反过来学生又给教师以积极的情感回报。他们把对老师的喜爱转移到英语学习中来, 喜欢上英语课, 积极参加英语操练活动, 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尤其是口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理论, 加强学生口语学习中的正面情感因素作用, 减少消除负面情感因素

2. 研究设计2.1调查对象

参与此项研究的是来自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08级180名非英语专业 (学艺术的) 的本科生, 其中男生64名, 女生116名, 年龄介于19至22之间, 他们至少都学过六年英语。

2.2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主要是听力策略调查问卷。此问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学生的个人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内容;二是学生听力困难因素调查, 包括整体智力水平、整体知识面、受教育的水平和家庭背景、在英语方面的整体能力、练习英语听力的机会等共十四个因素。三是听力策略调查, 涵盖了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及社交策略。问卷多采用句子陈述形式, 如“我通过音标记忆生词”等, 共45小项。问卷的答案采用了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 分别代表从“从来不或很少” (1分) 到“总是或一直” (5分) , 要求被试选择和自己实际学习情况相符合或相近的选项。问卷的题目设计参阅了Oxford (1990) 的SILL, 即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语言学习策略调查表) , 还有王宇 (2002) 在研究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策略时设计的问卷。

2.3数据收集和分析

问卷于2009年4月初由教师课前发给学生, 当堂完成后收回。共回收问卷190份, 有10份问卷回答不完整, 所以除去无效问卷后, 共有180份调查问卷被用来进行数据分析。然后把所得结果输入计算机, 用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讨论3.1问卷信度

通过SPSS14.0的分析, 问卷的平均信度值是0.871, 问卷的整体信度值的范围在0.865—0.877之间, 这说明此问卷的可信性比较高, 是一份符合要求的问卷。

3.2听力困难因素分析

在列出的14项影响学生听力的因素中, 要求学生从中选的影响, 调动学生进行口语操练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锦芬.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135-153.

[2]刘振前, 肖德法.外语学习策略研究[C].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6.

[3]邹琼.大学英语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9-15.

[4]刘莹.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5 (2) :147-148.

[5]白洁.浅谈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与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3:143-144.

[6]向玲.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其教学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6, 19 (3) :61-63.

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第14篇

关键词:小学口语;课堂资源;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87-01

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进入小学则是系统的学习语言的开始。我认为,低年级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积极引导自主交流,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据美国口语专家罗斯研究统计,在人的语言交流活动中,听的方面所占的比重最大,占45%,说占30%,读和写分别为16%和9%,由此可见听力的重要性。低年级小学生听力训练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首先,要求做到“主动地听”、“正确地听”。这主要体现在听话的姿势和态度上,即要求学生在听别人讲话时,眼睛看着说话的对方,集中注意力,不插话,耐心地听对方把话说完。其次,要求做到“主动地听”,即要求学生能大体听懂对方的话,考虑对方说话的内容,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训练中来。

说,是用口语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低年级小学生一般会在课堂上争着发言,但他们的发言往往是即兴而发,讲的话不完整、不规范。对此,低年级小学生说话训练最基本的先要学会“规范地说”,即用普通话说完整的一句话、连贯的几句话。另外,要求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说”,即学生明确自己是在对“人”说话,态度大方,有礼貌,说之前有所考虑。

听与说,密不可分。一方面,听是说的基础,是获取信息积累材料的过程。另一方面,“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说,是检验听的效果、培养各种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口语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目标模糊不清。语文教师没有认真研读甚至根本不看《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不明确,口语交际教学便是无的放矢。

2、教学时间不足。不少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只是附属于阅读、作文教学,无须安排专门的课时。本来至少要一课时完成的教学任务,实际上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就应付了事。只是形式化地针对练习中出现的口语交际题目,让学生随便说说,有的教师甚至布置学生课外随便看看,没有课时作保证,教学岂能有效。

3、只教教材。教师照本宣科,只根据课本上的口语交际题目教学,没有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口语交际话题有效进行拓展训练,面窄量少,学生所得有限。

4、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每学期调研测试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评价也只局限于书面考试中,往往只有一道题,无法全面评价学生表达、倾听、应对等方面的能力,不能检测出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正由于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轻视,才导致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低:生人面前,羞于开口;方言过重,发音不准;表述不清,没有重点;不分场合,大声喧哗;别人说话,随意插话;听话转述,不得要点。

三、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口语交际教学要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拨的教法,利用好课堂资源,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像。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1、以教材为依据,挖掘教材的训练因素。(1)借助插图,想像“说”。“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课标实验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2)借助插图,表演“说”。表演是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非常喜爱的语文活动,虽然费时较多,但收效是多方面的,特别表现在口语交际方面作用更大。(3)续编课文,填补“空白”。学生是编歌谣的天才,教师千万不要设置框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填补课文中省略号的内容,想像“说”。

2、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此。“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学生的回答。”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给别人提看法;“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得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

3、创设情景,引发“说”。如《家》中的口语交际练习是让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如果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回答,太单调了。我把这次的口语交际变成了一次“让我和你交朋友”的交友活动。课前将教室布置成联欢会的会场,全班同学围坐在一起,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交友环境。课始先让学生说说想了解好朋友哪些情况,然后各自练习介绍自己的情况,接下来再进行全班性的活动。一个同学上台自我介绍,并说出希望交一个什么样的朋友。愿意和她交朋友的,可以走上台介绍自己的情况,并和她进行交谈,或共演一个节目。面对面的交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进了学生的友谊,更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提高说话能力的重要性。

4、巧设作业,促进“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方面,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孩子忠实的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口语的毛病。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当有客人来你家做客时,你怎样招待他们呢?你能做些什么呢?”家长还要训练孩子说话要有礼貌。当学了看图讲故事后,要求学生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上一篇:观看感动中国钟扬先进事迹观后感500字下一篇:区交通局2012年工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