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控制前沿的论文

2024-07-23

关于控制前沿的论文(精选6篇)

关于控制前沿的论文 第1篇

自动控制发展前沿

xxx

(1.xxxx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郑州450000)

摘要:研究自动控制技术有利于将人类从复杂、危险、繁琐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从而大大提高控制效率。自动控制是工程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利用反馈原理的对动态系统的自动影响,以使得输出值接近我们想要的值。从方法的角度看,它以数学的系统理论为基础。150多前过程控制理论体系体制至今,自动控制经历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更是使自动控制产生了质的飞跃,正在向着低成本、高效率、柔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研究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沿,有助于增进我们对现代自动控制的方向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把握。关键词:自动控制智能化发展前沿

Development frontier of automatic control

JIANG Hai Long

(1.xxxxx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Zhengzhou 450000)

Abstract: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is conducive to human freed from the complex, dangerous, tedious labor environment and greatly improve control efficiency.The automatic control is a branch of engineering science.It involves the use of feedback principles of dynamic systems automatically, so that the output value is close to the value we want.From a methodological point of view, it is based on a mathematical system theory.Before more than 150 process control theoretical system system since the automatic control has experienced great development, especially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automatic control produced a qualitative leap, is toward low-cost, high-efficiency, flexible, intelligent direction.The forefro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f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and help to promote a more accurate grasp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modern automatic control.Key words:automatic controlintelligentthe development frontier

0前言

自动化控制(automation control)属于自动化技术的一门,广义来说,通常是指不需借着人力亲自操作机器或机构,能利用动物以外的其他装置元件或能源,来达成人类所期盼执行的工作。更狭义地说即是以生化、机电、电脑、通讯、水力、蒸汽等科学知识与应用工具,进行设计来代替人力或减轻人力或简化人类工作程序的机构机制,皆可称之。自动控制是相对人工控制的概念而言的。指的是在没人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预定规律运行。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有利于将人类从复杂、危险、繁琐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并大大提高控制效率。

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论主要是反馈论,包括从功能的观点对机器和物体中(神经系统、内分泌及其他系统)的调节和控制的一般规律的研究。离散控制理论在计算中也有很广泛的应用。

自动控制是工程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利用反馈原理的对动态系统的自动影响,以使得输出值接近我们想要的值。从方法的角度看,它以数学的系统理论为基础。我们今天称作自动控制的是二十世纪中叶产生的控制论的一个分支。

1自动控制发展过程概况

1.140年代--60年代初:

需求动力:市场竞争,资源利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适应批量生产需要。主要特点:此阶段主要为单机自动化阶段,主要特点是:各种单机自动化加工设备出现,并不断扩大应用和向纵深方向发展。

1.260年代中--70年代初期:

需求动力:市场竞争加剧,要求产品更新快,产品质量高,并适应大中批量生产需要和减轻劳动强度。主要特点:此阶段主要以自动生产线为标志,其主要特点是:在单机自动化的基础上,各种组合机床、组合生产线出现,同时软件数控系统出现并用于机床,CAD、CAM软件开始用于实际工程的设计和制造中,此阶段硬件加工设备适合于大中批量的生产和加工。1.3 70年代中期--至今:

需求动力: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中普遍性问题愈演愈烈,要求自动化技术及其广度与深度的发展,使其各相关技术高度综合,发挥整体最佳效能。主要特点:自7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首次提出CIM概念至今,自动化领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特点是:CIM已作为一种哲理、一种方法逐步为人们所接受;CIM也是一种实现集成的相应技术,把分散独立的单元自动化技术集成为一个优化的整体。所谓哲理,就是企业应根据需求来分析并克服现存的“瓶颈”,从而实现不断提高实力、竞争力的思想策略;而作为实现集成的相应技术,一般认为是:数据获取、分配、共享;网络与通信;计算机软硬件的规范、标准;车间层设备控制器等。同时,并行工程作为一种经营哲理和工作模式自80年代末期开始应用和活跃于自动化技术领域,并将进一步促进单元自动化技术的集成。

2当今自动控制前沿

2.1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s)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控制理论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已步入“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阶段。智能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是现代控制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相互渗透,也推动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控制系统向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2.2集成或者(复合)混合控制

几种方法和机制往往结合在一起,用于一个实际的智能控制系统或装置,从而建立起混合或集成的智能控制系统。2.3分级递阶控制系统

分级递阶智能控制是在自适应控制和自组织控制基础上,由美国普渡大学Saridis提出的智能控制理论.分级递阶智能控制(Hierarchical Intelligent Control)主要由三个控制级组成,按智能控制的高低分为组织级,协调级,执行级,并且这三级遵循“伴随智能递降精度递增”原则。组织级(organization level):组织级通过人机接口和用户(操作员)进行交互,执行最高决策的控制功能,监视并指导协调级和执行级的所有行为,其智能程度最高。

协调级(Coordination level):协调级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分层:控制管理分层和控制监督分层。

执行级(executive level):执行级的控制过程通常是执行一个确定的动作。2.4专家控制系统(Expert System)

专家指的是那些对解决专门问题非常熟悉的人们,他们的这种专门技术通常源于丰富的经验,以及他们处理问题的详细专业知识。

专家系统主要指的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来处理该领域的高水平难题.它具有启发性,透明性,灵活性,符号操作,不一确定性推理等特点。

专家系统是利用专家知识对专门的或困难的问题进行描述。用专家系统所构成的专家控制,无论是专家控制系统还是专家控制器,其相对工程费用较高,而且还涉及自动地获取知识困难、无自学能力、知识面太窄等问题。尽管专家系统在解决复杂的高级推理中获得较为成功的应用,但是专家控制的实际应用相对还是比较少。2.5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

神经网络是指由大量与生物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相类似的人工神经元互连而组成的网络;或由大量象生物神经元的处理单元并联互连而成.这种神经网络具有某些智能和模拟人控制功能。学习算法是神经网络的主要特征,也是当前研究的主要课题.学习的概念来自生物模型,它是机体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

神经网络具备类似人类的学习功能。一个神经网络若想改变其输出值,但又不能改变它的转换函数,只能改变其输人,而改变输人的唯一方法只能修改加在输人端的加权系数。

神经网络是利用大量的神经元按一定的拓扑学调整方法。它能表示出丰富的特性:并行计算、分布存储、高度容错、可变结构、非线性运算、自我组织、学习或自学习等。这些特性是人们长期追求和期望的系统特性。它在智能控制的参数、结构或环境的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等控制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神经网络可以和模糊逻辑一样适用于任意复杂对象的控制,但它与模糊逻辑不同的是擅长单输入多输出系统和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多变量控制,在模糊逻辑表示的SIMO 系统和MIMO 系统中,其模糊推理、解模糊过程以及学习控制等功能常用神经网络来实现。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和神经模糊逻辑技术: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作为智能控制的主要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两者既有相同性又有不同性。其相同性为:两者都可作为万能逼近器解决非线性问题,并且两者都可以应用到控制器设计中。不同的是:模糊逻辑可以利用语言信息描述系统,而神经网络则不行;模糊逻辑应用到控制器设计中,其参数定义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因而可提出有效的初始参数选择方法;神经网络的初始参数。但在学习方式下,神经网络经过各种训练,其参数设置可以达到满足控制所需的行为。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都是模仿人类大脑的运行机制,可以认为神经网络技术模仿人类大脑的硬件,模糊逻辑技术模仿人类大脑的软件.根据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各自特点,所结合的技术即为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和神经模糊逻辑技术.模糊逻辑、神经网络和它们混合技术适用于各种学习方式 智能控制的相关技术与控制方式结合或综合交叉结合,构成风格和功能各异的智能控制系统和智能控制器是智能控制技术方法的一个主要特点。2.6模糊控制系统

所谓模糊控制,就是在被控制对象的模糊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控制器近似推理手段,实现系统控制的一种方法.模糊模型是用模糊语言和规则描述的一个系统的动态特性及性能指标。模糊控制的基本思想是用机器去模拟人对系统的控制.它是受这样事实而启发的:对于用传统控制理论无法进行分析和控制的复杂的和无法建立数学模型的系统,有经验的操作者或专家却能

取得比较好的控制效果,这是因为他们拥有日积月累的丰富经验,因此人们希望把这种经验指导下的行为过程总结成一些规则,并根据这些规则设计出控制器。然后运用模糊理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的知识,把这些模糊的语言上升为数值运算,从而能够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对这些规则的具体实现,达到以机器代替人对某些对象进行自动控制的目的。

模糊逻辑用模糊语言描述系统,既可以描述应用系统的定量模型也可以描述其定性模型。模糊逻辑可适用于任意复杂的对象控制。但在实际应用中模糊逻辑实现简单的应用控制比较容易。简单控制是指单输入单输出系统(SISO)或多输入单输出系统(MISO)的控制。因为随着输入输出变量的增加,模糊逻辑的推理将变得非常复杂。

参考文献

[1]Tan, K.C.and Li, Y.(2001)Performance-bas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automation via evolutionary computing.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4(4).pp.473-486.ISSN 0952-1976,[2]Li, Y., et al.(2004).CAutoCSD-Evolutionary search and optimisation enabled computer automated control system desig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 1(1).pp.76-88.ISSN 1751-8520,[3]IMLACH J, BLAIR B J, ALLAIRE P.Measured and predicted force and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 of industrial magnetic bearings[J].Trans.ASME J.Tribol., 1991, 113:784-788.[4] Gene F.Franklin, J.D.Powell, and AbbasEmani-Naeini, Feedback Control of DynamicSystems, 4th ed., 2002.[5] FOURNEYEYN M E.Advancing into tholographical photoelasticity[C]//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Applied Mechanics Division.Symposium on Applications of Holography in Mechanics,August 23-25,1971,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Los Angeles,California.New York:ASME,1971:17-38.[6] FANUC Series21/21B OPRRATORS MANUAL 1996.07 [7]王台有,江荣杰.自动控制[M].全威图书有限公司,1999.King Station.Jiang Rongjie.Automatic control [M].Roly Books Limited, 1999.[8]汪永文.自动控制[M].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2.Wang Yongwen.Automatic control [M].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oks Limited by Share Ltd, 2002.[9]张充鑫,赖连康.自动化概论[M].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3.Zhang Chongxin, Lai Liankang.Introduction to automation [M].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oks Limited by Share Ltd, 2003.[10]廖国清,萧志清.陈曦照..机电整合[M].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99.Liao Guoqing, Xiao Zhiqing.Chen Xizhao.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M].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oks Limited by Share Ltd, 1999.究。

E-mail:xxxxx

作者简介:xxx,男,xxx年出生,本科生,主要进行数控技术方面的研

关于控制前沿的论文 第2篇

1 问题与困难

针对“服装专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以及论文写作课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本文收到诸多论文指导老师及十几位服装专业同学的书面反馈, 这些指导教师的资历, 教学经验与科研方向各不相同, 因此, 所提供的反馈意见中的共性内容, 更能反映其所带学生论文写作的普遍性问题。以此同时, 虽然由于能提供反馈的同学数量相对偏少, 但服装专业同学来自同的院校或系科专业, 能够基本保证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1.1 研究方向的选择

反馈个人体会的服装专业同学, 无一例外地提到研究方向与论文选题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方向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 向来以参考文献好找且相对容易理解的文学, 文化类居多;而工科类资料专业, 抽象, 教学类研究又往往涉及实证研究和相应的数据收集统计。如果学生“不是以对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为终极目的, 也不是以对学科的兴趣为依托, 而是以工作量的大小为取向, 这样的选择就是必然的结果。”

1.2 论文题目的选定

服装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存在“泛, 大, 陈, 浅”及共选率偏高的问题, 故在选定题目时, 应以前沿, 热点, 领先, 田野调查法的原则进行, 当然, 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浏览已有的成熟结论;第二, 改进不足及过旧的结论;第三, 对复杂学术问题进行简单处理, 自己在进行复杂论述;第四, 对非主流方向, 若提出自己有见解的想法, 即有价值。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有多数受访学生提及服装专业论文中存在的结构和研究方法问题, 但关注焦点多为论文大致框架, 能够意识到自身学术研究能力薄弱的并不多;而指导教师则更在乎学生上交论文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其中反映出的研究方法问题。有仅三成教师指出, 服装专业学生不会写文献综述及自己的研究目的, 有些论文甚至没有引言。超过半数指导老师认为, 对于研究方法和步骤, 学生完全没有概念;论文的论点和论据之间的支撑力度有问题, 有些论据不能有力的支持论点, 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还有欠缺, 他们的例子往往缺少结合理论的说明。

2 先进性和前沿性

“前沿性”和“先进性”是学术成果连续积累过程中的一个概念, 旧学与新知相互作用形成的前沿性问题同时又是该学科领域的基本问题。核心问题, 他们的新解释具有知识增强的价值, 前沿性问题被新观念, 新理论所建构起来的, 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是他的学养, 经验和理论水平的综合体现。

先进性不仅指研究内容的现金, 也可指研究方法, 研究技术的先进, 发现了新问题, 采用了新的方法, 技术, 产生了新的观点, 新的思想等, 均是先进性。先进性要求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方向论文作者在进行论文选题时, 要时刻将论文选题与服装发展趋势相结合, 积累新知识, 认识新事物, 探索新规律, 追求新发展, 尽力选取没有被研究, 没有被涉猎或已经被研究但还不够成熟的题目才会有新发现, 新见解, 才能创立新学说, 新理论, 所撰写的学术论文才能具有先进性。

前沿性要求论文工作者在选题时, 尽量去选择那些前人没有研究或研究的很少的问题, 将其发展, 丰富, 完善。写这种题目的意义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 能够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这种论文难度较大, 但是, 论文一旦写成功发表出来影响比较大, 能起到填补空白开拓创新的作用。现代科学出现了相互渗透, 交叉和综合的趋势, 服装设计, 服装工程也不例外。艺术学, 建筑学, 教育学, 心理学, 社会学, 经济学与服装等多种学科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同时, 服装领域也产生了符号学, 解构主义, 建模等一系列新的方法。因此, 我们如果能从服装工程 (设计) , 艺术设计与不同学科之间寻找接触点, 结合部, 从中选出课题, 突出重点核心, 将是专业论文写作的先进性和前沿性的最好体现, 就更容易取得突破性成果。

前沿性要求我们的论文工作者要在过去服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选择在客观上有科学价值, 有现实意义的论题, 在专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重点, 难点, 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 有争议的焦点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这就要从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去选择课题, 到实践中去提炼, 发现, 挖掘新的课题, 通过换位思考选题, 在不改变论题的前提下, 从新的视野, 以新的方法, 对已有研究工作进行进一步论证。

3 结语

综上所述, 专业论文写作的先进性和前沿性是论文写作者从选题, 到论文框架及最后的发表, 一贯到底的素质要求和写作传承, 一篇论文的成功与否, 含金量多少, 能否顺利发表, 在于其先进性和前沿性。

摘要:目前, 艺术设计专业服工方向的学生, 其毕业论文在选题, 资料查收, 语言表达, 论述, 结论, 文章的连贯, 参考文献, 特别是符合艺术结合论文写作规范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开设论文写作课, 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基本手段。本文针对论文指导老师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选题研究方向, 选取论文题目, 收集参考资料,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规范格式细节等环节所反映的问题与困难, 通过调查与案例分析, 认为专业论文写作课的先进性和前沿性, 不但要突出学术性, 注重文章的逻辑性与层次结构, 还要根据专业特点, 注意提高论文质量, 增强论文的可读性, 达到学习专业论文撰写过程主要问题的重要保证。

关于控制前沿的论文 第3篇

一、研究背景

2011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了“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等要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中国的能耗大户,涉及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等多类温室气体排放机理,因此必将成为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及碳排放交易的重要参与行业。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组织下,清华大学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合作,分两批开发了适用于不同有色金属子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其中,第一批开发的两个指南《中国电解铝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和《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已于2013年10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分别适用于铝冶炼(国民经济行业代码3216)和镁冶炼(国民经济行业代码3217),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中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两个子行业;本文介绍的是第二批开发的《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于2015年7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适用于除铝冶炼和镁冶炼之外的其它所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国民经济行业代码以32开头)。

上述三个指南的研究开发,全面覆盖了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是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合理分配企业的碳排放权、保证市场的公平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方法学的技术概要

(一)核算边界

本方法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是中国除铝冶炼和镁冶炼之外的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单位。

(二)排放源

企业核算边界内的关键温室气体排放源包括:

1、燃料燃烧排放:煤炭、燃气、柴油等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如锅炉、窑炉、内燃机等)中与氧气充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2、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主要是冶金还原剂消耗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常用的冶金还原剂包括焦炭、蓝炭、无烟煤、天然气等。

3、过程排放:指工业生产活动中,除能源的使用以外所发生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所涉及的过程排放是企业消耗的各种碳酸鹽以及草酸发生分解反应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

4、净购入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指企业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所隐含的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此类排放实际发生在其他企业所控制的发电和供热设施上。

(三)量化计算方法

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其各项排放源的排放量之和,按公式(1)计算。

EM=∑EMi (1)

式中:

EM—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EMi—企业核算边界内某项排放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i—排放源类型,包括燃料燃烧、能源的原材料用途、过程排放、外购电力和外购热力等。

按照以下内容核算各类排放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1、燃料燃烧排放

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企业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加总,按公式(2)计算:

E燃烧—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AD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百万千焦(GJ);

EFi—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

i—化石燃料类型代号。

燃料燃烧的活动数据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按公式(3)计算:

AD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百万千焦(GJ);

NCV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万立方米(GJ/万Nm3);具备条件的企业可遵循《GB/T 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 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指南,开展实测;

FC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净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相关计量器具应符合《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立方米(万Nm3)。

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4)计算:

2、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

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冶金还原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5)计算。

E原材料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EF还原剂为能源产品作为还原剂用途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还原剂(tCO2/t还原剂),指南附录提供了不同能源品种作为还原剂的排放因子推荐值;

AD还原剂为活动水平,即核算和报告年度内能源产品作为还原剂的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对固体或液体能源,单位为吨(t),对气体能源,单位为万立方米(万Nm3)。

3、过程排放

过程排放量是企业消耗的各种碳酸盐以及草酸发生分解反应导致的排放量之和,按公式(6)计算:

E过程=E草酸+∑E碳酸盐=AD草酸×EF草酸+∑(AD碳酸盐×EF碳酸盐) (6)

E过程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E草酸为草酸分解所导致的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E碳酸盐为某种碳酸盐分解所导致的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AD草酸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草酸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单位为吨(t);

AD碳酸盐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某种碳酸盐的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单位为吨(t);

EF碳酸盐为某种碳酸盐分解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碳酸盐(tCO2/t碳酸盐),指南附录提供了不同碳酸盐品种的排放因子推荐值;

EF草酸为草酸分解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草酸(tCO2/t草酸),按公式(7)计算。

EF草酸为草酸分解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草酸(tCO2/t草酸);

0.349是二氧化碳與工业草酸的分子量之比;

PUR草酸是草酸的浓度(含量),采用供货方提供的标称值;如标称值不可得,则采用默认值99.6%。

4、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

企业购入的电力消费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8)计算:

E电—购入的电力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AD电—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是企业购买的总电量扣减企业外销的电量,活动数据以企业的电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电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

EF电—根据企业生产地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兆瓦时(tCO2 /MWh)。

5、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

企业购入的热力消费所对应的热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9)计算。

E热—购入的热力所对应的热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AD热—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热力,单位为百万千焦(GJ),是企业购买的总热力扣减企业外销的热力,活动数据以企业的热力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热力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

EF热—年平均供热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可取推荐值0.11tCO2/GJ,也可采用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

三、关键问题及解决

(一)本行业内产品种类多(铜、铅、锌、镍、各种稀土等几十种),如何用一个指南覆盖住所有关键排放源

经企业调研和专家咨询,各产品生产工艺的差别体现在能源的原材料用途和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源。国际通用的核算方法分为基于产品产出和基于原料投入两种。由于产品种类多,采用基于产品产出的方法容易产生漏算问题;但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所使用的作为原材料用途的能源品种和碳酸盐原料品种比较统一,合计主要有7种,因此本指南采用基于原料投入的方法,全面覆盖了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各种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因子推荐值、工业生产过程各种碳酸盐消耗的排放因子推荐值,不会导致漏算问题。

(二)本指南所提供的碳酸盐消耗排放因子推荐值为何略低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欧盟缺省值

IPCC和欧盟缺省值为碳酸盐原料纯度和分解率均为100%情况下的理论值;但经企业调研和专家咨询,了解到我国碳酸盐原料纯度和分解率达不到100%,企业生产记录数据在95—99%之间,因此本指南根据我国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修正。

〔本研究受到“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我国主要行业温室气体检测与核算技术研究”(2012BAC20B11)支持〕

关于控制前沿的论文 第4篇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边界不清晰

学科前沿问题有三重标准。首先, 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紧迫性使得其成为尚待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其次, 在思想教育学科领域中, 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最后, 在实际的学科理论逻辑演进中, 衍生出的必须要解决的一些新问题。而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的边界问题则是一个学科研究对象范围内发生的问题, 就我国多年的思想政治教学学科研究来看, 其学科化的建设要基于理论化的发展, 而这种理论就是对实际间接性与超越性的内容。

一方面, 学术界公认的我国存在的思想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 尽管原始社会中的思政教育完整性不足, 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都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事实。另一方面, 现行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基于历史和逻辑为理论框架, 但仍然对现代实际的边界范围存在不清晰的情况。尽管很多这方面的文献和著作针对世界思想正字教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研究, 但并没有影响到其体系的建构。其根本原因就是对世界范围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思政教育, 对于古今中外的研究还不够。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理论层次不明确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领域研究对象还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理论的交叉混合存在三个层次。第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 也就是元理论具有一定的层次规范。第二, 我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实践背景与依据明显, 是改革创造而来, 是实践经验总结而来, 其层次规范是具有较强的中国特色的理论框架。第三, 我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应用理论并不是原理性的理论, 而是可操作性较强的实践观念体系。当前存在主要问题是, 学科元理论并没有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中脱离,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应用理论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混为一谈, 而正式因为这种层次上的混乱, 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不能够单独发展, 最终造成整个学科体系科学化建设的低下。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规范性不足

另外, 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上来说, 主要包括理论体系的内容规范、指向教育对象的实施教育内容规范, 以及评价规范三个方面的理论指向。同样是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与层次规范不清晰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紊乱情况。一方面, 思政教育的内容规范面临着论域不明的问题, 因三个层次的内容规范划分不清晰, 目标指向也不清, 最终整合统一存在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 实施教育的内容规范面临的则是因不同时空条件下呈现出来的教育内容的内涵和意义不同, 因此不能适用于人类社会普遍的规范。除此之外, 这两者还同时面临着一些基本准则等的矛盾问题, 专业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规范性显得非常不足。

四、思想政治教育运动形式不明确

事实上, 运动形式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前言问题中最关键的问题, 因事物的运动、本身的特点都不同, 可能因思想政治教育时期失去原有的运动形式, 失去了自我。而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运动形式来说, 对于中外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运动形式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即使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运动形式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但因历史条件的改变, 这些理论研究还有待创新。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就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来看, 其学科前沿问题还是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内涵与意义, 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作为制约、引领以及带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言问题还存在理论层次不清晰、内容规范性不足以及运动形式不明确等问题。所以, 我们还应站在宏观整体的角度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问题, 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深入。

参考文献

[1]张澍军.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的若干重大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1, 01:128-135.

[2]王桂菊.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 2013.

[3]罗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 2007.

关于控制前沿的论文 第5篇

关键词:我国高校;动漫教育;前沿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226-01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动画产业从2000年到2007短短的8年时间里,全国高校开设动漫专业的数量从4所发展至现在的将近500所,另外有将近1500所高等院校都开设了有关于动漫专业的学科,各类高校学习动漫专业的总人数达到了将近50万而且保持增长趋势。但是动漫教育的高速发展有利也有弊,这种快速的发展会导致动漫教育专业性人才培养的失衡、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师资力量的薄弱等诸多的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本文讨论的关键。

一、动漫产业对动漫教育需求的思考

有关专家表示,现阶段我国各类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动漫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由于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就导致了我国动漫教育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所以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能够让高校动漫教育能够适应今后社会的需要的体系,从而然高校动漫教育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们认为,动漫教育本来就应该与动漫产业相互适应,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动漫教育也是动漫产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身教育就是一种长期性的灌输,所以说,这两者之间不可能存在谁一定要控制谁,若是让动漫教育一定要适应市场需求,那么也就违反了教育本身的出发点。

我国动漫教育虽然说已经得到了告诉的发展,但是总结起来,高校动漫专业毕业生还远远没达到社会中各类动漫企业的要求,这就得让我们反思,据有关专家分析,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各类高校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发展动漫教育事业,从而在招生方面没有目的性,盲目的进行扩招,致使动漫专业的学生太多,导致产业的需要与高校动漫教育的体系不完整。而有许多的高校为了响应上级部门的要求,开设动漫专业,但是其并没有真正开设动漫专业的条件,教材的单一、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学设备的简陋等等,这些都远远不能满足教育专业型动漫人才的需要,从而导致高校毕业生整体素质的偏低,进而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专业型动漫人才的需要,导致了动漫教育与动漫产业的严重脱节。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动漫教育与动漫产业的脱节也只是暂时性的,因为我国对于动漫教育的重视也算是刚刚起步,是动漫教育发展的初期,各方面还不够完善,可以说,暂时性的脱节是我国动漫教育发展所必须要经历的一个时期。我国动漫教育事业也需要在失败中摸索,在失败中成长,而随着我国动漫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动漫教育与动漫产业的相互磨合,我国的动漫教育一定会与动漫产业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说,在我国动漫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前瞻性,因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市场做准备,在灌输学生只是的同时,也要考虑市场所需要人才的类型,从而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彻底的满足社会的需求,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目前我国动漫教育模式的思考

我国动漫教育应该用什么样的模式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部门的一个难题,若是仅仅注重培养将来适合企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这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若是为了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若是将两者综合起来,那将会是我国动漫教育事业的突破性飞跃,但是,想达到这两者的结合,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我国现阶段对于动漫教育已经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动漫教育事业开展较晚,在教育模式上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说,我们必须从我国现阶段动漫教育的根本上出发,制定出一套适合现阶段动漫教育的模式。根据学生对不同动漫专业的兴趣,重点进行培养,不能盲目的去综合培养,目的是好的,但是我国的动漫教育师资力量还很薄弱,不能满足现阶段动漫教育的需要。所以,我国的各类院校应对动漫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调查,看学生们的兴趣在哪里,然后展开着重的培养,在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同时也要对本校内的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设备进行补充,尽量满足学生对于学习动漫课程的需求,也只有在这种专业性的教育模式中,我国的动漫教育事业才能稳定的发展。

三、对于动漫教学的思考

据调查显示,我国各类高校依然按照传统的教育理念还进行灌输,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模式严重的影响着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使学生们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科技的不断发达,在我国动漫教育过程中,过于重视动画而忽视了漫画,认为漫画是古老的模式,现在并不实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漫画可以让学生们增强审美的特性,是用心来表达对事物的情感,同样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绝对不能忽略。可以说,动画与漫画是结合在一起的,也是不能分割的,漫画是动画的基础,所以在我国动漫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动画与漫画的教育一定要做到相互扶持,相互依托的关系。

在我国现行的动漫教育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那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而忽略了一时本身的特性,在教育过程中很难找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不能做到动漫教育的平衡性,技术固然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更加具备专业的技术从而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但是却忘了,动漫教育的本身是对艺术的深入了解,没有对艺术的感觉,只有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才会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当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总结

我国的动漫教育事业虽然处在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但是存在的问题依旧很多,它的发展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它还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关于控制前沿的论文 第6篇

一、依靠海外并购, 远东集团实现新跨越

远东集团是以生产高速钢切削工具为主的民营企业, 自1997年以来, 围绕主导产业、主体产品, 先后实施了多次并购, 收购上下游企业, 掌控了2座矿山资源, 成为世界同行中唯一拥有从矿山开采到冶炼、加工再到终端产品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

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 集团连续实施了两次重大的海外并购。一是并购德国沃克公司, 获得先进装备、核心技术和欧洲著名品牌, 占有了30%欧洲高端市场份额;二是并购美国格林菲尔德公司, 获得5个生产销售基地, 18项先进技术及专利, 11个全球知名品牌, 占有世界6%的市场份额。通过两次收购, 远东集团总资产扩大了4.6倍, 超过16亿元;销售额扩大了2.8倍, 达到17亿元, 在全球高速钢切削工具市场占有率达到40%, 成为拥有核心技术、行业一流品牌、全套先进装备的全球最大的高速钢切削工具企业。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面前, 在错综复杂的海外并购较量中, 为什么大连远东集团两次并购都能取得骄人的成绩?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认清发展形势, 坚定地走通过并购培育世界知名品牌之路。

远东集团是一个外向型企业, 为欧美企业生产的贴牌产品占其销售收入95%以上。2007年下半年,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企业海外订单明显减少, 远东集团虽然具备产业链完整等成本优势, 但是在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融资成本、美元汇率波动、退税下调及海外市场萎缩等诸多因素影响下, 企业发展步履艰难。残酷的现实使他们深刻认识到, 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 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 只能永远受制于人, 企业不仅难以发展, 生存都会成问题。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市场变化的基础上, 他们响应省政府提出的号召和要求, 提出了“以攻为守”的发展思路, 确立了并购海外品牌企业的发展战略, 把目光瞄准了一直为其贴牌生产的欧美市场。

2. 精心制定收购方案, 努力降低收购成本。

他们第一个海外并购对象是欧洲著名工具企业沃克公司。该公司是欧洲刀具行业的老牌企业, 拥有全欧著名品牌, 位居三甲, 也是远东的客户。经过三个月的谈判, 2008年下半年, 集团以920万欧元实现成功收购, 一举进入欧洲高端刀具市场。在尝到了成功收购德国企业的甜头后, 2009年集团又把目光瞄向世界第一品牌的高速钢刀具企业——美国格林菲尔德公司。该公司是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著名企业。远东集团在实施并购前, 首先成立海外壳公司, 组建律师团和收购团队, 预先进行债务调查和风险评估, 制定收购的注意事项。抓住金融危机爆发有利时机, 利用对方急于出手的心理, 以2900万美元实现抄底收购, 而企业拥有者肯纳集团1997年买下格林菲尔德公司时耗资高达11亿美元。

3. 坚持净资产收购, 排除潜在经营风险。

远东集团的海外并购, 不仅是设备、厂房和土地的收购, 而且是品牌、市场, 甚至是人才的收购, 最关键的是排除债权债务和劳资纠纷问题, 实行净资产收购。在收购德国沃克公司时, 集团据理力争, 债权债务全部留给卖方, 收购后的企业不存在任何债务及劳务纠纷。并购完成后, 原企业380名职工全部下岗, 集团从中选取58名优秀员工, 保留所有的销售人员及销售渠道, 从收购付款到交接, 销售工作一天没停, 客户稳定过渡。在收购美国格林菲尔德公司时, 对方要求接收580名原有职工, 远东集团在这一问题上寸步不让, 最后以追加100万美元收购价格为代价, 换得劳资历史问题由卖方解决的结果。收购完成后, 在原有职工中重新聘用320人, 保留所有的销售人员及销售渠道, 产出能力却是原来的2倍。

4. 密切与同行业间的合作, 取得信任和支持。

远东集团收购的德国沃克公司、美国格林菲尔德公司, 都是全球三大工具企业——美国肯纳集团的下属子公司, 其也是远东集团的长期战略伙伴, 集团一直为其贴牌生产。为保证客户产品质量, 远东集团从矿山开采到冶炼和加工实施全过程控制, 在长期密切合作中收获了对远东的认同和信任, 肯纳集团高层对远东情况十分了解, 进而“心有所属”。他们曾这样形容:“卖公司如同嫁女儿, 对方前途最重要, 该品牌已经有一百多年, 如果选择不合适的对象, 品牌将会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肯纳集团在卖出公司后, 把远东介绍给全球500个客户, 其在致函客户信上这样评价:“远东集团是一个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 相信远东能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借助肯纳集团的配合, 远东带领新的销售团队走访客户, 召开客户大会, 稳住了客户和销售渠道。

5. 强化企业整合, 提升整体竞争力和效益。

“并购易、整合难”是业界对海外并购的共识, 如何实现优势互补, 有效整合资源, 决定着并购的成败。远东集团认为, 使并购的海外企业自身变得高效仅仅是成功的一半, 另一半则是将其完美地与远东集团结合到一起, 产生协同效应, 而这一点更为重要。想要实现这一目标, 一是整合资产。海外企业只保留高难度、高附加值部分, 保留原有的销售渠道, 远东国内企业为海外工厂提供精磨棒料等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充分释放企业上游产品的配套能力。集团将德国沃克公司80%的生产设备运回国内, 大部分中低端产品在国内生产德国销售。另外, 集团将美国格林菲尔德公司两个生产基地整合为一个生产基地, 关闭全部备料和热处理功能, 近600台 (套) 设备只留下270台 (套) , 其余闲置设备全部运回远东集团总部, 弥补大连生产基地产能不足。二是整合企业管理模式, 引入专业经理人, 用外国人来管理外国人。集团把格林菲尔德公司“小团组生产模式”改造为“大团组高产出生产模式”, 引入远东的激励机制, 使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质量水平及产出能力大幅提升。三是建立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物流中心。这两项工作过去一直租借肯纳集团, 使企业日常经营受制于人。远东集团投资220万美元建立新公司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投资300万美元新建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物流中心。资源整合后, 德国沃克公司在几个月内, 实现了50%的利润涨幅。格林菲尔德公司1年后月销售额实现800多万美元, 是收购初期的2倍, 原有存货下降40%;由于大量减少劳动力及生产设备, 全部使用远东企业的原材料, 生产成本下降30%以上。

6.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破解收购资金等难题。

依靠企业自身实力, 集团在收购德国沃克公司时, 已显得捉襟见肘, 甚至是举高利贷才筹齐并购资金。在收购格林菲尔德时, 由于远东集团土地等大部分为租用, 难以用固定资产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 收购面临资金瓶颈。此时,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扶持海外并购政策, 集团积极向省、市政府寻求支持。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大连市积极协调融资平台出具担保, 集团顺利拿到了2.8亿元的银行贷款。正是省、市政府的贷款支持, 才使海外并购和企业整合得以顺利进行。

如今的远东集团在海外并购中尝到了甜头, 他们已把目光锁定在硬质合金材料领域, 准备在2012年企业上市后, 向欧洲某硬质合金公司发起新的收购, 全力打造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工具行业世界级企业。

二、远东集团海外并购带来的启示

远东集团的海外并购, 成功演绎了现实版的“蛇吞象”, 令人不得不拍案叫绝, 这其中既有规律性的经验, 更有独到的创新做法, 很值得学习借鉴。

1. 实施海外并购, 企业自身实力是成功并购的基础。

远东集团之所以敢于走出去并购, 就是因为有完整的产业链基础, 有积蓄多年的技术和管理基础。肯纳集团之所以将百年企业卖给远东, 也是看好了远东的实力和发展前景, 能把品牌继续发扬光大。王岐山副总理针对海外并购曾经说过:“海外并购难道仅是钱的问题吗?你吃得下来, 管得了它吗?既要吃得下, 还能管得好, 首先企业自身要有实力。”

2. 实施海外并购, 要抓住有利时机果断出手。

目前, 国际经济仍然复杂多变, 企业既面临严峻的挑战, 同时又蕴藏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关键是在面对危机时, 要善于逆向思维, 敢于主动出击, 抓住有利时机, 就能以最小的代价博取最大的利益, 实现“弯道超越”。

3. 实施海外并购, 要时刻注意防范风险和陷阱。

远东集团在海外并购中, 始终注意解决好两个敏感问题, 一个是债权债务问题, 另一个是原有劳动力安置问题, 以防陷入日后的纠纷, 影响企业整合发展。事实上, 集团也曾谈过一个南非企业, 若收购这个企业就能占据非洲市场, 但就是因为劳资问题无法解决而选择放弃。

4. 实施海外并购, 民营企业更具主动性和灵活性。

民营企业机制灵活, 对海外并购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更容易适应。况且受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影响, 国有企业发起的并购往往容易引起西方的怀疑, 而对民营企业的戒备明显弱化, 更容易取得成功。

5. 实施海外并购, 政策扶持是重要保障。

远东集团的成功并购, 充分地展示了省政府的战略决策和扶持政策有多么重要、多么及时。

三、几点建议

实施海外并购工程是辽宁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施“工业五项工程”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之举, 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看, 实施低成本收购的机会仍然存在, 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 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1. 构建海外并购信息平台。

在国外, 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咨询机构掌握大量并购企业信息。我们要积极推进省内有实力的中介服务机构与海外中介机构开展合作, 搭建海外并购企业的信息平台, 更好地为省内企业海外并购提供服务。

2. 加强对企业家的引导和培训。

企业“走出去”, 关键取决于领导者的素质、能力、胆略和管理水平。要采取措施, 培育一批开拓型的企业家队伍, 把自己放在世界平面上思考发展问题, 敢于树立雄心壮志, 面向全国、全世界寻找坐标系, 以进入全国五百强、世界五百强为目标, 千方百计把企业做大做强。

3. 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并购。

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上具有区别于国企的特殊活力, 在推动海外并购工作中, 要更多关注民营企业, 政策上给予倾斜, 让民营企业成为海外并购的主力军。同时, 要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开展海外并购工作。

4. 强化政府相关部门间协作。

海外并购涉及金融、财政、外经贸等多个部门,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 强化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 提高办事效率。

5. 继续保持并购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上一篇: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音乐教案下一篇: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原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