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道路养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024-08-17

和静县道路养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精选8篇)

和静县道路养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1篇

摘要:要解决城市道路的绿化养护问题,应在绿化设计与施工时严格把关,并加强水肥管理,改善行道树和道路绿地的修剪措施,同时加强行道树和绿地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绿化管理是未来管理的方向。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绿化养护;园林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是保持城市现代景观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可以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可以协助城市车流、人流的合理集散,确保道路畅通,并且还具有改善城市道路上的环境卫生,美化道路环境、降低污染等功能。但是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道路的绿化建设快速发展,“重建轻养”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存在着道路绿化养护水平严重滞后,难以巩固绿化成果等问题,大大地影响了城市绿化效益,所以,这些问题亟待尽快解决。

1城市道路绿化养护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行道树的养护管理不够到位

在城市建设中,行道树属于城市道路绿化的重点,不仅可以美化城市,同时还具有防风并调节城市道路温湿程度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行道树的养护管理,还存在着很大问题,有很多绿化管理单位认为,行道树一般仅需在建植当年浇水施肥,长势稳定以后,仅粗放管理即可,根本不需要另外浇水施肥,而新种植的行道树也无须修剪,可以任其自然生长;另外,城市绿化养护还存在着病虫害防治不够及时到位等诸多问题。

1.2道路绿地养护很不规范

道路绿地相关养护工作,属于城市绿化养护的难点和重点,绿地养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绿化设计和施工不够合理,设计时植物品种选择不合理,乔木、灌木配置不尽合理,在施工时,往往没有考虑到竣工以后的绿化养护,很多没考虑铺设自来水管,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肥土回填;再就是绿化养护本身不够规范,其主要表现为水肥管理不科学,无法满足植株在正常生长时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使植株生长不够健壮,导致地面板结,且杂草丛生;而且修剪也不够及时,最后是人为破坏较为严重,绿化带往往遭受人为的践踏,并且汽车的倾轧现象也比较多,很多已经成为绿化的“死角”,难以治理。

2解决城市道路绿化养护中主要问题的应对策略

2.1在设计和施工时,就要严格把关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应当和现有的绿化养护水平相协调,而绿化养护单位也应当参加设计论证会。作为设计单位,设计时应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比如行道树应当选择树冠浓郁、病虫害少和易于成活的树木品种,而相邻街道的行道树,可选择不同的品种,并且避免病虫害的侵害等。此外,园林绿化养护单位还须参与到自施工开始到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各个环节都要确保质量水平。

2.2加强绿化植物的水肥管理,改善修剪措施

首先要科学补充水分,施肥时,最好通过环状打孔施肥法,以便于行道树的养分吸收。种植1年以后,如果属于浅根系的品种,需要适当地补充水分。此外,还要保持正确的修剪方法,这样既可以使行道树的冠形优美,还能达到疏枝通风和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效果。如果是落叶树修剪,时间应当安排在深秋或者冬季,如果是常绿树种,应当在早春换叶以前,就完成修剪工作,如果是新植的行道树,在当年就应抹芽,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另一方面,还要对道路绿地实施科学浇水及科学修剪。由于道路绿地通常以乔灌木和地被植物进行搭配种植,而且必须经常补充水分。所以,对于道路绿地,如有条件必须铺设水管进行浇灌。对于道路绿地,还要保证土壤疏松,以便于渗水及养分的吸收,在夏季的高温季节,不能强制修剪,以防止出现日灼以及病虫害的发生。

2.3加强行道树及绿地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众所周知,行道树和道路绿地养护,病虫害的防治都是工作的难点。而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应当首先掌握病虫害的各种规律,通过认真观察、记录和总结,然后科学实施。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坚持综合防治和预防为主的原则,如果采用化学药物防治,还应当提倡一药多治,或者是混合配药,争取有更好的防虫效果。

3未来城市道路绿化管理养护的方向展望

在绿化养护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提倡人性化的养护管理。比如绿化隔离带很容易遭受到人为的破坏、践踏,此时,可以用彩色飘带进行围护,且印上温馨的文字来提醒市民,而不是使用带刺的铁丝网来加以围护。类似于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措施,也将是未来绿化养护的发展方向。

和静县道路养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2篇

专业论文

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措施分析

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道路机动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设计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关联。本文主要针对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为设计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城市道路建设中,市政道路设计是道路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城市的形象和市民出行的环境,只有做好相关设计工作,才能打造出一个成功的工程。下面将进一步对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关措施分析。

二.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1.道路网络结构不合理

由于道路设计者在道路设计过程中,仅仅局限于眼前的设计,而忽略城市的整体道路网络,使得设计出的道路无法与整体的道路网结构匹配起来,从而造成了城市道路网络结构不合理,严重地导致道路交通功能紊乱。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都集中于几条贯通性的主干道、立交方面,而忽视支路系统的建设和规划,特别是贯通性支路的建设。城市中的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以及行人都集中于贯通的几条主干道上,加重道路的交通负担,在不利于交通分流的同时也增加了行人过街的危险性。

2.忽视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我国城市人口密集,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大。在机动车快速增长的今天,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通量也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进入90年代后期,为了满足机动车交通快速增长的需求,在大力拓宽机动车道的同时,大幅度压缩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宽度,拆除机非隔离设施等,许多道路相隔500~600m乃至近千米,其间没有考虑行人过街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通道;机动车右转弯大量侵占非机动车空间,致使行人过街不便,随意横穿街道现象极其普遍。由于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之间的干扰加大,其结果是机动车道数增加了,机动车交通流的速度与道路利用率和交通效率下降了,道路交通事故增加。在无障碍通道设计中,通道弯弯曲曲,沿线障碍林立,交叉口上下通道处积水现象普遍,平时正常人都难以通行,更别说身体有缺陷的人了。基于此,许多城市修建的无障碍通道基本上成了面子工程,实际应用价值较小。

3.城市道路缺少历史特色、人文气息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在换取现代化城市面貌的同时,也逐渐失去了道路建设在这个城市中原有的历史、人文气息。城市道路在拟建初期主要考虑了道路建成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缺乏考虑和表达原有城市道路所应具有的风格与特色,反而在改造中破坏了原有道路与建筑物之间的和谐性,使得改变后的风貌与原有历史、人文气息格格不入,这种现象在那些历史文化底蕴较深的城市表现得最为突出。

4.城市道路缺少生态、低碳的绿色出行环境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数量成倍增长,以广东某城市为例,2010年,该市机动车保有量净增57000辆;2011年,机动车保有量净增103000辆;截至2012年5月,机动车保有量净增59373辆,机车总量已逼近50万辆。由此可见,机动车保有量净增均是成倍增长。各大城市随着车辆的增长,城市道路建设也随着交通量饱和迅速扩容。道路建设一味追求“平、直、宽”,道路建设范围内大量的动迁、原有绿化植被的砍伐以及大填大挖造成地形变化,都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这就需要道路的后期设计在兼顾道路通达性的同时,还应注重保持生态环境,满足绿色低碳出行的需求。

三.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改进措施

1.横断面的设计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横断面设计是线形设计的关键环节,通常包括机动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带以及排水设施和各种管线等。横断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的等级、性质和红线宽度以及有关的交通资料综合确定市政道路的组成部分,并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置。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一般而言,市政道路的主干道的双向机动车道数最好不要超过8条,有利于合理安排车流,防止交叉口负荷过大而降低道路的整体通行能力,同时还有助于交通秩序的管理;若车流过大、8车道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应通过改善道路网、修建平行道路、调整交通组织、合理改善城市布局等疏散道路交通负荷的手段加以解决。

对于目前我国的交通情况,非机动车是很多城市多数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会持续。因此,在市政道路设计时,为了减小非机动车和行人对机动车交通的影响,应尽量遵循非机动车车道宁宽勿窄的设计原则,有条件时应修建非机动车专用道,并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布置在同一平面上,方便交叉口车道数的调整,从而提高充分发挥道路的潜能。

在进行横断面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实际的各种情况,保证交通行驶的速度和安全。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是应按照城市道路功能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对于两侧商业发达的道路,机动车道不应太多,但需设置公交及港湾式车站,一般可以采用人车分隔的双向四车道的一幅路或两幅路的布置形式,给行人提供充足的步行空间;对于景观性道路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与人行区域结合布置,留有较宽的人行道,突出道路沿线的绿化景观。

2.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设计

对于城市公共交通并不发达的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而言,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乘非机动车出行仍为城市多数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且该部分群体为道路交通参与中的弱势群体。为了减小非机动车和行人对机动车交通的影响,同时做到非机动车交通与行人交通的互补,在非机动车道设计中,应尽量遵循宁宽勿窄的设计原则,切忌盲目压缩非机动车道;有条件时,修建非机动车专用道,由局部交通组织发展为网络交通;在横断面布置中,可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布置在同一平面上;通过交叉口拓宽来增加进口道机动车道数时,充分利用原有断面的非机动车道空间,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3.体现城市特色的道路设计

无论城市是大是小,发展的程度如何,都会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并且是独一无二的。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们的生活水平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也就逐渐的得到了提高,在满足其物质要求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充实其精神生活。其中,对于居住的城市环境,要求其具有自己独特的色彩,这也是人们追求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所以,在设计市政道路的时候,一定要能够突出城市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历史,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以及地形状况,将城市的特色全面的展现出来,创建出人们能够认可,并且城市形象足够完整与和谐。

4.体现城市生态环保的道路设计

由车辆增长产生的蝴蝶效应体现在汽车产生的尾气、噪声给市民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道路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道路设计时可以利用播种一定面积的草坪、种植可吸收尾气的植被、路灯或灯杆上安装消音器,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生物链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在新科技新能源的运用上,有章可循,根据实际情况做到节能环保,例如,在风能光能充裕地区利用风电能解决城市道路照明;设计科学合理的雨水管道收集雨水资源,用作道路绿化用水;道路两侧尽可能利用街头空地创造绿化设施,而不是将设计局限于道路红线范围内,开辟的绿地不仅净化空气,也为居民休憩提供了适宜场所。很多城市就适时提出,新建道路等级为主干路的市政道路两侧,应设置不小于50m的街坊绿地,这就是提升市民居住质量,创造美化生态环境的具体体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政道路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之一,影响着城市建设的成功与否,需要从道路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各个方面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措施,使市政道路建设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绿色化、实用化,从而为城市建设增色。

参考文献:

[1]周小群,朱德宏.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探讨[J].科技信息,2010(7).[2]王峰.浅析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不足及改善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1(5).[3张林志.市政道路存在的问题与规划改进设计分析[J].民营科技,2011,(9).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和静县道路养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3篇

1 道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统一规范管理模式

道路养护管理机构必须对“快速反应”基本要求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现阶段我国道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着2种管理模式:建、管、养一体化及建、管、养分开。在建管养分开管理模式内又包含管理与养护维修一体化等模式。这种多轨制管理将导致分散管理机构及浪费管理资源的情况,进而对规范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 养护机械化水平低

道路管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高标准的养护,作为更新养护工艺及提升养护技术的重要标志,必须实现道路养护机械化,这也是道路交通环境改善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我国道路养护工作对传统养护作业方式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养护机械化水平较低,在快速养护作业要求下,根本无法确保养护质量,对其质量造成极大影响的原因为配套机械类型不合理、设备规划落后及管理方式不当等,进而导致养护机械具有极低的利用率,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影响工作效率。

1.3 养护工作重视不足

道路管理相关部门对道路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没有加以重视,对道路养护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特别是对于投入养护资金、工程修筑及养护机械化发展中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导致已建道路与道路整体行车环境需求存在极大差距。与此同时,大量道路通车后,因无法实行市场化发展,逐渐呈现出道路运行难度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道路养护水平较低,无法将道路工程的使用性能充分发挥出来,进而严重危害到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1.4 养护队伍素质偏低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也出台的多项道路养护管理政策,自精简人员后,虽建立了相应的养护人员编制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常面临员工专业素质低下等问题,特别是在道路养护管理方面,专业人才极为缺乏。如大量员工正式上岗后,业务培训不足,无法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其严重影响了养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更无法将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因养护单位施工养护人员有限,无法建立与完善人员组织体系,新管理人员甚至没有发展机会,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能力培养新生力量,导致道路养护管理工作无法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最终严重影响到道路养护工作的开展,影响到养护施工的效果。

2 解决道路养护管理问题的对策

现阶段,伴随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在新经济条件下,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新发展趋势,如何顺利开展养护工作,对单位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严格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求,提升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道路养护工作在新形势政策下的新任务、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在完善法律体系、规范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对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探究,为推动道路养护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2.1 完善法律体系,规范管理模式

道路交通领域依法行政的重要构成成分为“依法治路”,这也是我国道路健康、高速发展的决定因素。在道路养护管理中,应确保养护管理体制的统一性,并明确各级养护管理部门的责任。制定道路养护标准、法规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同时,及时对道路立法建设落后实际需求局势进行改变,利用立法方式及时将显著的行政管理成果固定下来,对现行法规进行积极调整与修订,将其纳入道路管理。同时按照道路养护管理现状及发展需求,对现有政策进行完善与补充,才能进行建议的合理化提出,为道路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通过完善法律体系,规范管理模式,可对道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与指导,并能为道路养护管理提供正确发展方向。为此,必须对管理标准及规范建议进行制订与补充,才能为检验、评定道路养护运营组织及执行提供统一标准。

2.2 养护作业手段转向机械化

行车速度快、交通量大等为道路工程的主要特点,为降低道路养护对交通通行率的影响,应进行养护机械化的实施。机械化实现的重要因素包括:维修质量、作业安全、劳动效率等,为确保道路工程运行的质量,养护机械化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用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作为养护机械化的前提,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应严格遵循实用、先进及配套的原则,以此对维修需求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道路使用过程中,管理部门应对相应数量机械进行合理配置,当养护资金较少时,可遵循工程施工要求,优先投放资金进行部分路面养护机械的购置,如清扫车、洒水车等。在对养护机械化重要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应利用区域协作强化,对养护体制改革力度进行有效提升,推动道路养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养护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技术性强、人员素质高、机械化水平高及维修反应快为道路养护工作的特点,基于此,必须重视养护队伍整体素质,才能应对道路突发事故抢修工作。近年来,我国道路养护管理人员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各部门越来越重视工作人员的知识积累、经验等,如招聘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等,有效改善道路养护技术素质与年龄梯度,实现合理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的作用。路基、路面、桥梁等为道路养护维修工作的重要内容,为达到养护目的,要求养护管理岗位工作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知识,更具有专业技能。如养护技术实施中,必须遵循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分工,并对管理项目维修方案进行承担与确定,同时进行施工图的简单绘制,确保其配合比符合设计规定,在对养护施工机械性能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实现机械操作规范化。在管理方式运用中,应对各类养护施工作业进行指导,确保其具有良好的管理作业现场能力,能够对各类养护工程成本构成全面掌握,并进行工程预算等文件的编制。

2.4 提升养护管理意识

养护管理理念的全面树立,是强化员工养护意识的前提条件。道路养护管理中,必须突破传统养护管理观念,将养护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道路工程养护施工过程,有效提升管理意识。养护管理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涉及道路养护各个部门,因此必须遵循科学养护等原则进行有效管理,从全方面多层次对养护管理中存在地问题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材料浪费,形成完善的养护管理网。同时,要求养护单位全体人员必须提升养护意识,积极参与养护管理工作,为贯彻落实养护管理措施,达到预期目标提供依据。

3 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养护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对工程使用年限的延长程度至关重要。但现行道路养护管理中还存有诸多问题,为满足工程建设质量的需求,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养护单位必须重视市场经济的合理性、重视养护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提高养护队伍人员素质,建立完善道路法律体系,规范养护管理模式,加大管理力度,实现质量的有效控制,为道路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中明.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与加强养护管理的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8).

[2]韩琳,戴学臻,董斌,等.公路养护管理系统中数据安全和保护措施[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6,(1).

和静县道路养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4篇

摘要:公路和桥梁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重要基礎设施。公路运输是陆路运输的重要方式,桥梁是陆与陆联通最直接的方式,在我国及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路桥的养护工作是路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路桥养护的目的是保持公路和桥梁及其沿线设施的完好状态,维护公路和桥梁的正常使用功能,消除公路和桥梁使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且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公路和桥梁抵抗灾害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市政路桥养护的特点和常见问题,提出了市政路桥养护的几个要点,为市政路桥养护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养护;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道路桥梁养护存在的问题

1、道路桥梁管理方面

大部分城市现用的道路桥梁都是早期修建的,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交通需求。对于道路桥梁出现的病害问题,养护部门不能提出相应的、科学的养护措施,道路桥梁养护意识差,使得路桥的问题更加恶化。对于路桥的易损害部位,养护部门未能从根本上给予养护,只是以应付差事为目的草草了事,而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路桥养护的重要意义。

2、道路桥梁自身存在问题

(1)结构开裂

结构开裂是道路桥梁结构缺陷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造成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材料强度不足,再加上荷载的作用,以及施工质量本身不过关等。一旦发现有裂缝,就会大大降低桥梁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从而缩短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所以必须对桥梁的结构裂缝给予高度的重视,根据裂缝的生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养护措施,保证其正常使用。

(2)蜂窝麻面

一般来说,蜂窝麻面主要出现在桥梁的表面。虽然不至于影响到桥梁的结构,但如果长期暴露在外,时间一长必然会影响桥梁的结构,致使钢筋腐蚀。如果继续恶化最终会影响桥梁的使用性能,进而缩短使用寿命。

(3)露筋锈蚀

路面和桥面遭到长期积水和深水时,道路桥梁表面的混凝土就会脱落,使得钢筋长期暴露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而被腐蚀。这种情况常见于桥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桥面的保护层厚度不够及长期的积水、渗水。

3、缺少专业的道路桥梁养护人员

道路桥梁是专业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复杂的建筑,道路桥梁的管理和养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来操作。目前,由于专业的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因此,缺少对道路桥梁进行日常管理和养护的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基层单位更为缺乏。这样不利于及时对道路桥梁的病害部位进行检测和养护,影响道路桥梁的安全使用。

4、道路桥梁的负荷增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运输量的增大,大吨位车、超重车应运而生。由于大吨位车、超重车和集装箱车等的出现,加大了道路桥梁的负荷,导致很多道路桥梁在投入使用后不久,就会出现路面损坏、桥板断裂等现象,加速了对道路桥梁的损坏,缩短了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同时存在安全隐患。

二、加强道路桥梁养护的措施

1、实现道路桥梁养护信息化

道路桥梁养护信息化是以海量数据为基础的。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很难及时、准确地评定桥梁的状况。因此,要提高道路桥梁养护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应全面推行道路桥梁养护管理信息化。近几年,公路的新改建工作很多道路桥梁技术状况变化较大,不在一个规定时期组织一批人员进行一次桥梁专项调查,难以系统地、完整地查清桥梁的技术状况。随着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道路桥梁养护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将全面提高管理部门的养护业务水平,改变了原有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使业务管理程序更合理和规范更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2、建立健全道路桥梁档案

道路桥梁档案是道路桥梁建设过程的记录,体现了道路桥梁的历史足迹。在工程完成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当应管理单位的相关要求,及时记录并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而管理单位则应结合建设单位共同根据相关资料,对所有道路桥梁进行详细的检查。道路桥梁的检查,应按照竣工的时间依次检查,检查结果由管理单位保存。管理单位可以根据道路桥梁管理系统的要求,采集道路桥梁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并以此建立数据库,将结果录入计算机建档保存,从而为今后的养护工作提供丰富的可参考资料。

3、加固措施。

道路桥梁中都会出现混凝土露筋、钢筋锈蚀等病害,都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但是一般这种病害在桥梁中比较常见。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将松动的保护层除去,清除钢筋的锈迹,然后使用环氧树脂混凝土等高一级强度的混凝土进行加固。首选的加固方法是用灌封胶灌注来处理已经产生的裂缝,具体的加固方法是采用种植或粘贴钢筋加固法、粘贴钢筋加固法、新浇筑混凝土增大梁体截面加固法、粘贴碳纤维加固法、现浇钢筋混凝土桥面补强层加固法和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4、完善措施,严格检查

保证道路桥梁养护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严格的检查。养护人员应制定详细的养护计划,保证做到对道路桥梁及各种防护设施进行日常的养护巡查,并认真观察道路桥梁的使用状况,做好详细的记录。另外,各级道路桥梁养护工程师还应当组织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专业检查。不同级别的检查所具有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频率,时间和检查单位也有所不同,经常性检查由县级道路桥梁工程师组织实施,以目测为主,至少每年一次:专业检查即凡遭受意外损害、定期检查中难以判明损坏程度以及决定改造之前均需进行专业检查。

5、增加维修加固费用的投入

道路桥梁的正常使用离不开良好的养护工作。为了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在每个年度养护工作计划中,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以道路桥梁检查、维修和加固,从而保证有充足的资金实现道路桥梁养护。

6、提高养护人员素质

就目前的养护队伍来看,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养护工人的素质层次不齐,难以满足专业养护的要求。基于这种现状,要求各级公路部门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针对道路桥梁养护工作的需要,有意识的、有目标的培养骨干力量,从而组建专业的养护队伍。同时,还应对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包括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素质的培养,对发现的问题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以及时处理。养护人员要具有充分的预见性,具备及时发现可能出现还没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将各种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结语

市政道路桥梁是城市居民日常出行、活动的主要通道,是与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市政基础设施,同时也对城市的整体规划起着重要作用。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修建市政桥梁道路的重要意义,但对已完工的道路桥梁的日常养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城市内的道路桥梁在急需保养时不能得到有效地养护,最终在其上部车辆的荷载作用下,市政桥梁道路出现较严重的损害。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造成道路桥梁危害的原因有很多种。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道路桥梁本身和养护人员的疏忽。对于具体的解决措施,应该从道路桥梁的信息化管理开始,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将隐患扼杀在摇篮里。另外,应该加强养护人员的技能及素质的培养,以保证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孔祥威,道路桥梁的病害及养护对策分析[J],中华民居,2011,6

[2]黄志群.道路桥梁的管理及养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1

[3]朱朝立.道路桥梁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其预防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0

[4]齐海生、李安兵.关于城市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8)

和静县道路养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5篇

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为例,近年来,学校绿地正在逐渐减少,因此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在现有基础上保护好现有的绿化成果,更好地体现校园绿色文化内涵,持续、健康、充分地发挥校园绿地的生态、文化、美化、科普教育等重要功能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及时总结校园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对学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1.校园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1.1 绿化规划设计缺乏针对性,日常维护难度大

1.1.1“先天”条件不足为绿化的日常维护增加了难度。一方面,校园本来就是爱好运动的学生高度密集的公共场所。但是学校未能针对这一特殊性开展绿化的规划设计及栽培、管理工作。例如,在规划上,校园绿地分布零散、复杂,面积大小不一,显露出绿化“先天”条件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学习土壤学的过程中,我们对学校内校园绿化土壤进行了调查取样分析,发现相当部分绿地的土壤质量不符合要求:如种植土层薄、建筑废弃物多;pH值较本地自然土壤高,大部分呈中性和弱碱性;EC值低,肥力不足,供肥能力差;有机质含量低;速效钾缺乏,全氮、水解性氮和全磷严重缺乏。

1.1.2在绿地地下,各种管网纵横交错地分布着,这为绿化的日常维护增加了难度。

1.2学校对绿化日常维护工作未够重视,养护管理措施缺乏针对性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因为体现校园绿化的主体材料是有生命的植物,而有生命的植物是需要连续的而不是间断的浇水、施肥、松土等方面的养护和管理工作。

1.2.1校区内缺少必要的灌溉措施,植物水分的主要来源为雨水,并且大部分土地表面覆盖硬质铺装,雨水渗漏性差,因此植物的水分来源只有直接降落在泥土上的雨水。这些远远不足以满足植物的生长,因此校区内植物有干枯、倒伏、甚至死亡等情况。

1.2.2校区内植物有很多没有健康、良好的生长姿态,而是歪曲、倒伏等,这些是缺少整形修剪造成的。缺少整形修剪不仅使植物失去均衡的树势、美观整齐的形态,而且会使植物失去水分平衡,降低新移植树木的成活率。并且修剪整形还是消除树体隐患、恢复树木生机的重要手段。

1.2.3校区内的绿地未完全使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在校园内一些边角和植物已死亡的地方的土地未完全利用起来,而是空置,不仅影响了环境美观,而且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尤其在成校区土地面积紧张的情况下。

1.2.4校区内有些植物在树干和骨枝干上有伤口却为受到及时的处理。而这些未经及时处理、治疗和修补的伤口,经过长期雨水侵蚀和进一步诱发性病原菌、细菌和蛀干性害虫的侵蚀,容易造成内部腐烂或形成树洞。

1.2.5校区内有些植物有病,如叶边枯黄等,但是却未受到及时的治疗。这样会导致植物的失去其美化环境的功能,甚至最终死亡,导致学校建设成本增加。

2.学校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对策

1、使校园绿化布局自然合理,富有特色。

2、要以校园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学校各个区域绿地景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确保校园绿地率的前提下,以“建设生态型校园,显现校园文化品位”为宗旨搞好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在校园绿化规划设计中,要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出校园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内涵、艺术品位以及绿地景观的特色。

3、因为我们是农林类院校。所以在校园绿化规划设计中,尽可能地满足学校有关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要求。

4、在校园绿化规划设计中,要分析地形、地貌、建筑物的现状,对绿地进行合理布局,做到整体协调统一。

5、改良土壤,整理绿地。

6、合理配置校园绿化植物、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和静县道路养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6篇

文/杜小红

摘 要:针对“9+3”免费教育计划的实施现状,分析其现存的问题,指出要顺利地完成藏区“9+3”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从重视抓好教学、纪律保障、促进藏汉学生交流等方面入手,深入细致地开展各项工作,发展学用结合的民族教育。

关键词:“9+3”教育;职业教育;管理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9+3”教育的现状

“9+3”教育是四川省在藏区实施的三大民生工程之一,提供免费政策吸引藏区学生到内地来学习,一方面让他们到内地来感受现代文明,接受新的职业观;另一方面学到一门在内地能找到工作的技术。从“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至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2.藏区学生管理中存在的困难

(1)地域差别,风俗习惯迥异

藏民族能歌善舞,有“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之说,性格豪爽耿直,生性活泼、好动,但他们不太适应内地的生活。

(2)藏区学生背景不同,年龄差距大

在现有藏区学生中,人员结构复杂,年龄差距大。有汉族也有藏族;有来自农区的,也有来自牧区的;有家庭条件优越的,也有条件较贫寒的;有初中毕业的,也有从未上过学的;有曾在外打过工的,也有在家务过农的。

(3)社会阅历、求学目的不同

藏区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不少是留守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长期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9+3”学生中也有部分是社会青年。藏区学生普遍对学校教育有着积极、主动的需求,但也有极个别的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这就要求区别对待、因势利导。

二、应对对策分析

1.学习方面

“9+3”学生的教育,学习是关键,要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1)夯实基础知识

“9+3”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基础知识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教育虽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这要求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上进一步提高。

(2)狠抓重、难点

抓好重、难点,能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一定要分清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会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引导学生投入实践活动中

职业教育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个环节,教学必须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终身学习预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在这方面,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要使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老师的言传身教固然重要,学生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必不

可少。

(4)对藏区学生采取“1+1+1”式的帮扶策略

我校实行了“1+1”联系制度,即为每位藏族学生确定一名素质高、能力强的老师,他们负责与藏族学生沟通,掌握学生情况,提供及时的帮助。

我认为还应开展在学习上的“1+1”结对活动,即为每位藏族学生安排一名优秀的汉族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学习上的帮助,使其在学习上有疑问时能得到解答,我将此归纳为“1+1+1”式帮扶策略。

2.纪律方面

(1)德育,常抓不懈

我校在全校开展“爱学校、爱岗位、爱学生”活动,通过全校性的学习、讨论、演讲活动,营造学校、教师、学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班级的主人。

(2)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

首先,注重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榜样学生的良好带动作用体现在各个方面。老师要加强对榜样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让其成为班集体向前进的动力。

其次,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需要教师灵活处理与运用。古人有“因材施教”的说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教师要发现并巩固后进生的优点,以此来带动缺点的

改进。

(3)在学生中进行“后果教育”

“后果教育”是将事情的“后果”直接或间接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说服教育,还可让学生从媒体或其他渠道去了解“不良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使心灵上受到震撼。

(4)学校要与家长多沟通

家长、学校、班级齐抓共管,会起到奇效。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会有助于学生自觉性、自律性的增强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5)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法制教育

定期或者不定期围绕包括《宪法》《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的法制教育,增强全体藏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安全意识。

3.促进藏区学生与汉族学生的交流,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1)引导藏区学生参加学校社团活动

学校应通过汉、藏学生共同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来促进汉、藏学生间的交流。学生社团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2)通过各种全校性的各类活动,促进交流

藏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很多学生在艺术上有一定的天赋。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联系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画起来、唱起来、跳起来。

“9+3”学生教育既重视职业知识教育,又注重德育,还注重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出职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才。现在“9+3”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很好,有学生选择在成都等内地城市就业,也有学成回当地工作,现在四川藏区相关政府的公务员、事业编制的一些岗位,明确要求从“9+3”学生中定向录取,这也说明了“9+3”学生教育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

参考文献:

[1]黄莉。中等职业教育现存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杨靖。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3]王育仁。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单位 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

和静县道路养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7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出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人们在享受城市文明同时,也在遭受城市垃圾所带来的烦恼,其中建筑垃圾就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占垃圾总量的30%~40%,因此如何处理和利用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建筑垃圾处理单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垃圾处理起步较晚,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较低,曾出现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

近年来,中国环境卫生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使城镇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垃圾包围城市的现象有所缓解。但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垃圾处理的投入与垃圾处理的需求相比仍明显不足,如何推动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的发展,还需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政府需加大建筑垃圾处理的投资力度,对从事建筑垃圾处理的企业进行资金扶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从贷款、建筑垃圾用地、水电、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实实在在的支持,增强建筑垃圾从业者的积极性。

其次,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对建筑物拆迁后建筑垃圾的处理、建筑工地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的处理、建筑垃圾的清运等各个环节作出明确的政策法律规定,使建筑垃圾处理从产生、清运到处理都能有法可依。

再次,政府应加大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研究的经费扶持,和各大院校及有关研究院、研究所合作,推动建筑垃圾科研项目的发展,增强建筑垃圾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回收利用,真正做到变废为宝。

虽然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起步较晚,但是不容质疑,随着国家对建筑垃圾处理的重视,在未来的五年内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必然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局面。

和静县道路养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8篇

1 道路绿化的功能

1.1 提高交通效率和保障交通安全

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有效地协助车流、人流的集散,保障交通运输的畅通。从生理方面的感受来看,城市枯燥乏味的硬质景观,很容易造成长时间驾驶司机的视觉疲劳,诱发交通事故。植物材料本身具有形态美、色彩美、季相美和风韵美,艺术地运用这些特性来进行植物配置,能创造出美丽的自然景观,体现出动静结合的美感,有效地缓解司机的驾驶不良反应,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效率。

1.2 改善道路上的环境卫生,减少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上汽车的尾气、噪音及烟尘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道路沿线两侧的乔木、灌木、花卉、地被营造园林景点,不仅可以吸收尘埃、有毒气体,杀灭细菌,减小噪音,美化公路通道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稳固路基、遮荫路面、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其次城市道路绿化空间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和降低气温,当城市绿化覆盖率在40%以上,气温改善明显;如果达到50%,夏季酷暑现象可根本改变。

1.3 美化街道景观

将植物材料通过变化和统一、平衡和协调、韵律和节奏等配置进行搭配种植后,会产生美的艺术、美的景观。花开花落、树影婆娑,与成立体图形的临街建筑物产生动与静的统一,它既丰富了建筑物的轮廓线,又遮挡了有碍观瞻的景象。因而,道路的景观是体现城市风貌最直接的一面,如果能和周围环境相结合,选择富有特色的树种来布置,则可尽显城市街道的个性。

2 当前城市道路绿化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张,道路绿化建设发展迅速,但“重建轻养”的问题依然存在,道路绿化养护水平相对滞后,绿化成果难以巩固,大大影响了绿化效益。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行道树养护管理误区

行道树是城市道路绿化重点,除了可以美化城市,还具有防风和调节城市道路温湿度的作用。但目前行道树养护管理尚存在一定的误区:不少绿化管理单位以为行道树只需在建植当年浇水施肥,长势稳定后就可以粗放管理,不需要再浇水施肥;新种植的行道树不需要修剪,任其自然生长,到树冠很大,下垂枝很多时才开始修剪;另外还存在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由于城市道路往往人多车多,喷药时容易喷到行人身上,不安全,如果选择在晚上喷药,又看不清楚,所以一般只要不危及植株的生命,就任其自生自灭。

2.2 道路绿地养护难

道路绿地的养护工作是绿化养护的重点与难点,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设计与施工的不合理,设计时植物品种选择不当,乔灌木配置不合理,施工时没有考虑竣工后的绿化养护,没有铺设自来水管,没有按要求回填肥土等。二是绿化养护本身不规范,水肥管理不当,没有满足植株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植株生长不健壮,地面板结,杂草丛生;修剪不及时且形式单一;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没有对症下药或反复使用同种药物,使病虫产生抗性,从而达不到防治目的。三是人为破坏比较严重,绿化带遭人为践踏,汽车倾轧比较多,有的地段走的人太多成了“人行通道”,即使及时补植上去也会遭遇再次践踏,成为绿化“死角”。

3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问题的对策

3.1 设计与施工要严格把关

绿化设计要与现有的养护水平相协调,绿化养护单位应该参与设计论证会。设计单位在设计时要充分听取意见,例如行道树要选择病虫害少、树冠浓郁、生长健壮、易于成活的树种,相邻街道的行道树选择不同的品种,避免病虫害的蔓延等。绿化养护单位应该参与从开始施工到验收的全过程管理,从绿化树种的选择,隐蔽工程的验收,水电管道的铺设到回填土质量,植株疏密、深浅,定植后的维护等等。

3.2 加强水肥管理,改善修剪措施,综合防治病虫害

给行道树定期补充“营养”十分重要。给行道树施肥最好采用环状打孔施肥,便于行道树的吸收。定植1年后,如果是浅根系的树种,如桂花、杜英等,还需适当补充水分。正确的修剪既能使行道树冠形优美,又能疏枝通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落叶树的修剪时间一般选择在深秋或冬季,这时树液回流至根部,可减少养分的流失,常绿树宜在早春换叶之前完成修剪。新植的行道树当年应抹芽,可提高成活率,也可及时将树冠定型,当年整枝的行道树,来年春天也要经常抹芽,如法国梧桐,通过经常抹芽,可减少整枝修剪的次数。总之,行道树的养护管理以保证植株生长旺盛、枝叶健壮、树型美观、下缘线整齐、无死树缺树、景观效果好为目的。

道路绿地一般以乔灌木、地被植物搭配种植,乔木的养护类似于行道树。灌木与地被植物都是浅根系植物,必须经常补充水分。因此,道路绿地有条件的话一定要铺设水管,因为用洒水车浇水时容易少浇、漏浇或浇水不及时。每年还需定期施肥3~4次,保证植株健康生长,每年松土3~4次,保证土壤疏松,容易渗水和吸收养分,并且要及时清除杂草。灌木的修剪水平最能体现道路绿地的养护水平。一般说平台修剪要整齐划一、棱角分明;点缀的大灌木,可修剪成各式各样的形状,如圆柱状、方柱状、球状、半球状、花篮状,一段一个模式,以增加变化和层次感。某些地段也可将平台式的花坛逐步修剪成波浪式或飘带式等,丰富花坛形式。一般来说灌木的修剪在生长季节每月修剪1次,生长旺盛的品种在每年的早春萌芽之际,还需进行1次强修剪,以免灌木太高,影响司机视线。在夏季高温季节,禁止进行强修剪,避免日灼和病虫害的发生。

无论是行道树,还是道路绿地,病虫害的防治都是养护的难点。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了解各种植物材料易染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观察、分类、记录,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病虫害的防治要做到综合防治,预防为主,例如金叶女贞,在每次修剪或连绵阴雨后,需喷洒代森锰锌,防止落叶病的发生。在用化学药物防治时,要提倡一药多治,或混合配药,防治多种病虫害,例如香樟的红蜘蛛与介壳虫都在5~6月份发生,如用杀扑磷,既可防止介壳虫,也能杀死红蜘蛛。另外也可用生物防治、灯光诱杀等方法来防治病虫害。

3.3 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管理

绿化养护是为了给市民提供一个美丽、舒适的环境。因此,在养护管理时,应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管理。例如,在防治行道树的病虫害时,宜选择在晚间或早晨,在行人较少时进行,并要提醒行人以及周围店铺做好遮盖。绿化隔离带容易遭受人为破坏、践踏,可用飘带进行围护,并在飘带上印上文字提醒市民,维护绿化是每个市民应尽的义务,禁止用带刺的铁丝网进行围护。在绿化隔离带遭受人为践踏最严重的地段,并且事实上已经成为人行通道时,可与建设规划部门协商,将该地段铺设为地砖或分隔成2个花坛,并在马路上划斑马线提醒司机注意。人性化管理体现在绿化养护的方方面面,是我们今后绿化管理的努力方向。

摘要: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生态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道路生态环境、保证行车安全、美化道路景观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道路环境的特殊性又影响着道路绿化苗木的成活、生长,本文分析了当前城市绿化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养护技术措施,以期更好推进今后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和静县道路养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相关文章:

和静县第八小学绩效考核方案06-28

上一篇:沟通中的倾听技巧下一篇:慢性前列腺炎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