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座谈会新闻稿

2024-07-27

师生座谈会新闻稿(精选9篇)

师生座谈会新闻稿 第1篇

2014年4月8日我院第九党支部根据党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工作的具体安排,分别召开了教职工代表座谈会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并邀请了学院党委委员邹xx副院长参加了这两次座谈会。

当日下午,在光伏发电系会议室召开了系部教职工代表座谈会,系部主任付xx、第九党支部书记刘xx、系部的所有教职工都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在座谈会一开始,邹院长强调,这次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的目的是她代表院领导干部来深入基层,听取意见的。希望在场的教职工能围绕目前我院发展管理、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多提提意见和建议。

在座谈会中,大家畅所欲言,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教职工备课和办公环境、教职工考勤和考核挂钩、学生进实训室的时间太少、实验设备出故障未按时维护等问题。针对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邹春艳副院长给与了详细的回答,很多问题当场解决了。但是不能现场解决的,她表示将会提交党委,会尽量让大家得到满意的回复。邹副院长最后表示,感谢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同时鼓励大家能积极投身到学院的招生工作中去,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晚上,在系部会议室召开了系部学生代表座谈会,学生代表有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部分普通同学、第九党支部书记刘波也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大家踊跃发言,主要在学生管理方便提出了很多意见。如学分制何时能实行;学生评奖助学的管理;学生参与招生的事情等。对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意见,邹副院长都耐心地一一给与了回复。与会学生对邹副院长的回答也很满意。最后,邹副院长表示感谢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大家意见的提出对我们学院的建设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凝心聚力,共同把学院的明天建设地更好。

这次座谈会的召开,是我院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在这两次座谈会中,我院教职工和学生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院的领导耐心听取了民意并给与解决。相信通过此次座谈会,会更加密切我院的党群干群关系,全院师生会力往一处使、心往一块聚,建设学院的美好明天!

师生座谈会新闻稿 第2篇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xxx师生座谈会,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出席本次座谈会的领导及嘉宾,他们是:

xxxx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领导及嘉宾的到场!

本次座谈会的召开,是为了作为大三学生的我们更好的明确学习方法,前进目标和就业方向。

今天的座谈会是一次轻松的座谈会,是一次氛围和谐的经验交流会!我相信通过这次座谈会,我们的xx主任能更好的认识xx班,xx老师能够更加重视财务管理二班,xx老师更好的带好xx班,xx老师能够更好的指导财务管理二班,xx老师能够在指导好xx班的同时,给xx班同学财经英语的成绩能够更高。xx老师能够在指导好xx二班的同时,给xx班同学税法的重点能够更多。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

本次座谈会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由老师为我们介绍关于就业,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留校,毕业设计等问题。

第二部门:同学们提问,老师回答

师生座谈会新闻稿 第3篇

一、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是时代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治日益清明, 经济逐步繁荣, 文化科技不断进步, 高等教育不仅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级专门人才, 而且在学人口规模达到了3460万人, 成为了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由大国走向强国, 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国际经验表明, 没有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不可能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没有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也不可能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不可能真正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即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当前时代的激情呼唤。

伟大的时代离不开世界一流大学。19世纪是德国的伟大时代, 德国文化科技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德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了现代化的先进模式。在德国的崛起中, 德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功不可没。完全可以说, 如果没有迅速崛起的柏林大学、波恩大学、慕尼黑大学等一大批德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德国不可能培养出群星璀璨的世界文化科学技术名人, 不可能建设现代化的经济, 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民族的崛起。20世纪上半叶德国法西斯肆虐, 阻滞了社会进步, 破坏了国民经济, 尽管人才严重流失, 但残存的一流大学的精神和文化科技基础仍然帮助二战后的德国再次崛起, 跻身先进国家之列。

美国的后来居上与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19世纪末, 美国已经在借鉴德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经验的基础上, 创建了一批自己的世界一流大学。在这批大学中, 不仅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立国之前就已经建校的老大学, 而且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模仿德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立起的新大学。这些大学不仅引领了世界文化科技发展的方向, 而且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不能寄希望于其他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不只是关系到大学的事情, 也不只是关系到高等教育的事情, 而且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和整个社会的繁荣进步。

实现中国梦, 必须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中国梦的实现既要依靠国家的硬实力, 又要依靠国家的软实力。世界一流大学是先进知识的殿堂, 是杰出人才的摇篮。世界一流大学本身代表了国家软实力, 同时又是国家硬实力的决定力量。从德、美等国的经验看, 我国所需要的不是一两所世界一流大学, 也不是八九所世界一流大学, 而是一批甚至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有了这个世界一流大学群体, 我国的杰出人才培养、文化科技创新就有了充分可靠的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中国梦的实现就能成为当今时代中国和世界最强大的社会实践。

(二) 和平崛起必须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和平崛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 与此同时, 中国的和平崛起也是世界的进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的讲话中指出, 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 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同时也将推动各国共同坚持和平发展[2]。

世界一流大学是国家国防事业的强大支柱, 和平崛起需要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在我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 中国威胁论不时见诸国际媒体, 涉及我国的军事、经济、粮食、人口、环境、网络、地缘政治等众多领域。一些国家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军事的逐渐强大感到不安, 对我国的和平崛起战略持不信任态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 按下葫芦起了瓢。解决这些问题要既得理又得法, 一味示强施压不行, 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 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3]。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国际交流的主要舞台, 是国际合作的主要桥梁, 是国际理解的主要渠道, 是国际融合的主要场所, 不仅能为和平崛起提供一流的人才和国防科学技术, 而且要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理念和精神的策源地, 为国际纠纷与冲突的政治解决发挥重大作用, 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力量, 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优良的国际环境。

二、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

毋庸置疑, 世界一流大学是属于世界的, 它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学生, 包罗了世界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优秀成果, 它的影响辐射全世界, 引领世界文化科技进步的方向。尽管如此, 世界一流大学首先是属于某国的, 这不仅是因为其办学地点在所属国家, 更为根本的是, 它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功能主要是所属国家的。因此, 人们称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为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为英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莫斯科大学等为俄罗斯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应当重视其世界性特征, 更应光大其中国特色。

(一) 坚持弘扬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大学是一种精神组织。它承载了人类的精神成果, 担负了塑造和陶冶师生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的使命, 能陶铸社会精神, 传播社会价值理念, 荡涤社会精神污浊, 灌注社会清流价值。世界一流大学因为其特殊的地位和功能, 更成为社会的精神堡垒。发达国家无不珍视世界一流大学的价值功能, 通过它捍卫和弘扬社会价值, 向社会传递正能量。19世纪德国的世界一流大学通过开拓和弘扬科学、自由的社会价值, 开创了德国社会现代化的新纪元。20世纪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通过捍卫和传播美国的民主、多元、自由、分权等社会价值理念, 不仅巩固了社会稳定与和谐, 而且对世界的价值理念变革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英国的世界一流大学通过坚守和传承英国的宪政精神、绅士传统和理性主义等社会价值, 维护了国家持久的繁荣、文明与进步。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不能是美国、英国、德国等任何国家模式的, 这不仅是对其外在组织形式的要求, 更是对其内在精神价值的要求。我国拥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曾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领先西方文明1000多年。在100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 我们摆脱了积贫积弱的文化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困境, 创造了现代社会快速崛起的中国模式, 令世界为之侧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不能数典忘祖, 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 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4]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应当成为中国社会信念和理想的灯塔, 应当坚持弘扬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旗帜鲜明地传播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的核心价值, 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全部教育和学术功能, 成为中国核心价值的精神殿堂。

(二) 服务中国人民和中国发展

大学担负着国际交流的使命, 国际性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一流大学可以置本国人民和本国发展于不顾, 办成他国模式的“××大学”, 甚至成为他国的“预备学校”。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不会以送到其他国家多少留学生为荣, 而是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美国先进的国防科技研发基地而引以为荣;英国的剑桥大学也不会以派出了多少学者到其他国家大学访学进修为成功, 而是以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开发中流砥柱的力量而感到荣耀。世界一流大学扎根在所属国家, 是所属国家人民的理想和梦想的终点站, 绝不是中转站。为本国人民服务, 解决本国发展的重大问题, 是世界一流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5]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数千所大学中的佼佼者, 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风向标作用, 必须为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服务, 像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之于美国那样,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引领全国高等教育的潮流;应当像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之于日本那样, 用文化、科学和技术的原创性贡献支撑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与建设。一个优秀的民族一定有一个庞大的掌握了人类最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的精英人才群体。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为解决我国高层次精英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服务, 以培养中国的精英人才为己任, 造就一大批中国精英人才, 大幅度提升国家精英人力资源的水平。当前, 我国尚处在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的阶段,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地区均衡发展、环境资源优化、新兴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等都是富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发展课题。这些课题的解决不可能依靠其他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担负起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使命, 也只有在解决这些重大课题的过程中, 才能真正诞生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三) 引领人类文化科技进步

世界一流大学是人类文化科技进步的灯塔, 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人类的文化科技发展不可能如此绚丽多姿。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 是人类文化继承、思想创新最主要的源泉。世界上4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基本上都来自世界一流大学, 牛顿定律、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等, 都是世界一流大学对人类知识宝库的巨大贡献。一所大学能被称为世界一流大学, 它必定为人类文化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不但要有鲜明的中国情怀, 还要有强烈的人类意识, 要有担负引领人类文化科学技术进步的胸襟和抱负。目前, 全球人口已经超过70亿, 每年全球人口增长约1个亿, 20、30年后可能突破100亿, 50年后可能突破120亿, 因此, 地球资源恶化和环境短缺的问题将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屏障。不断进步的文化科学技术是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应当大有作为, 既要吸收其他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创造的文化科学技术优秀成果, 更应当放眼世界, 瞄准先进文化和尖端科学技术, 加强原创性研究, 让中国大学创造和发现的模式、定理、定律、公式、学说、理论等成为人类文化科学技术宝库中的共同财富, 在人类先进文化科学技术成果上打上更多的中国大学和学者的烙印。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还要吸引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和领袖人才, 支持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学者和学生, 为世界各国培养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世界杰出人才, 为人类文化科学技术进步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挑战作出中国大学应有的贡献。

(四) 尊重多元文化, 促进相互理解与融合

大学是人类相互理解与融合最理想的场所。不同国家的文化尽管互有不同, 但都是人类生活的体验与创造, 都是人为之物。人类和平共处、和谐发展、合作进步都离不开相互理解、相互融合。世界一流大学因其所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而成为世界多元文化共存的宝库, 成为多元文化相互理解与融合最重要的基地。如耶鲁大学不仅招收了大量的国外学者和学生, 其海外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5%左右, 外籍教师占50%以上, 而且开设了52种语言课程, 开出了600多门国际或区域研究课程, 涉及非洲研究、东亚研究、种族—民族和移栖群体研究、国际关系研究、拉美研究、俄罗斯和东欧研究, 等等[6]。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应当开放办学, 主动吸纳世界各国文化, 将校园打造成为一个世界多元文化的百花园。在校园中, 不同肤色的学者和学生同堂上课, 研讨学问;各国的文化不但存储于图书馆、资料室和网络数据库, 而且活跃于课堂、研讨班和各种文化活动;世界各国面临的各种发展难题和发展经验成为师生共同探讨的主题, 其参与者不仅有我国的师生, 还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政治家、文化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工程师、社会活动家以及管理专家等。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 既是中国的, 又是世界的, 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文化和平使者;它不但使世界融入了中国, 更使中国融入了世界。

世界一流大学只是一个以质量和水平为标准进行的分类, 并没有固定的办学模式,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办学模式, 任何两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都存在显著差异, 表现出独特性。这正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可贵之处。每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原创的, 现有的世界一流大学没有哪一所是照搬他国模式建成的, 也没有哪一所是按照某所一流大学的模式建成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学习他国他校的经验是必要的, 无可厚非, 但如何让它打上中国的烙印, 成为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则是不能回避的课题。国际化和中国特色都是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所必需的。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定扎根中国大地, 在解决中国人口和社会现代化、文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无与伦比的作用, 并由此打造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只有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和中国人民, 才能服务世界。惟其如此,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才真正达到了其根本目的。

三、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策略

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大学、政府、社会和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仅有良好的意愿是办不成世界一流大学的, 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方能取得成功。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应当是一大批大学的自觉行为, 要依靠大学的主体行为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探索, 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这里主要从大学角度探讨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策略。

(一) 尊重教育规律, 遵循学术逻辑

大学是高等教育组织, 高等教育是有规律的。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不能逆天而行, 应当尊重教育规律, 掌握教育规律, 践行教育规律。世界一流大学以培养社会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为己任, 杰出人才的成长规律应当成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天道, 在教育教学、行政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都应得到遵循和体现。大学是社会文化组织, 文化科技发展与创新不能脱离学术逻辑。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违背学术逻辑, 应当尊重学术价值, 敬畏学术, 尊重人才, 学术至上, 秉承学术价值导向, 组织开展学术原创性研究和开发, 致力于繁荣学术, 服务人类文化科技进步。

(二) 扎根中国大地办学

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扎根中国的文化社会环境, 欧风美雨固然培育了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 但孕育不了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扎根中国大地不但能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丰富而必要的文化与社会滋养, 而且能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脱离中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体制, 因此, 应当研究中国文化环境和社会体制, 从中汲取科学、合理的养分, 陶铸中国文化精神, 在人才培养和文化科技创新中培植中国文化的基因。与此同时, 应当增强国家责任感和使命, 融入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大业建立应有的功勋。

(三) 建设一支教书育人的大师队伍

大学以育人为第一要务。世界一流大学必定有一支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 惟其如此, 才能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和文化科技创新功能。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应当聚集天下英才, 建设一支可以与任何其他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相媲美的大师队伍。这支大师队伍, 既是学问之师, 又是品行之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 甘当人梯, 甘当铺路石, 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 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大师应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术创新的先锋。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应当广纳人才, 不以出身论英雄, 而以学问和师德论高下, 开启大师队伍建设新气象。

(四)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有建筑、设备和人才等硬实力, 还有制度、文化和氛围等软实力。当前我国大学体制机制陈旧, 管理方式落后, 严重制约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必须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解放学术生产力, 激发师生巨大的精神创造力;应当给大学松绑, 建立大学自主办学体制;应当建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落实教授治学的组织机制;应当改革大学行政化倾向, 建立学术价值导向的行政体系;应当建立以院系为基础的办学体系, 减少校级层次对院系办学的干预;应当加强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提高现代大学制度运行的有效性, 奠定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五) 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

现代欧美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至少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积累了大量的办学治学经验。不同国家之间相互借鉴和学习, 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条有效捷径。据统计, 在1815—1915年间, 美国先后有万余名学者和学生漂洋过海赴德求学, 其中, 有5000多人到柏林大学学习[7]。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不能照搬和移植其他国家的模式, 但借鉴和学习是必要的;应当吸收其他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 不断更新和创新我国大学的办学理念;应当吸收其他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的制度, 为完善和建设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提供必要的参照;应当吸收其他国家世界一流大学文化, 以丰富和充实我国现代大学文化内涵;应当吸收其他国家世界一流大学持续发展的经验, 助力我国大学持续健康发展, 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如此方能实现赶超世界一流的目标, 创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强国[8]。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据教育部2014年7月发布的统计结果, 我国高等学校总数为2788所, 其中普通高校为2491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460万人, 其中研究生为179.40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9]。在高等教育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后, 我国政府和大学的重点发展战略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变到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从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可能性看, 很多国家所面临的人口和经济困难在我国并没有出现, 我国不仅有13亿多人的庞大人口为高等教育提供各种年龄段的生源, 而且每年新出生人口在1600万以上, 未来的适龄人口数量也有充分的保障;我国经济仍然处于成长期, 发展空间还很大, 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能够给予大学的支持同样都是巨大的;我国社会越发展, 对大学功能的要求越高。可以说,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值得期待的, 它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4-06-30]http://www.gov.cn/ldhd/2013-03/17/content_2356344.htm.

[2]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5-16.

[3]刘华, 吴宇.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EB/OL]. (2014-05-19) [2014-07-29]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5/19/c_1110756139.htm.

[4]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13-12-26) [2014-07-2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6/c_118723453_3.htm.

[5]习近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EB/OL]. (2013-03-17) [2014-07-29]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17/c49171-20816370.html.

[6]陈伟, 肖丰.耶鲁大学的国际化变革:背景、成就及启示[J].高教探索, 2011 (04) .

[7]Charles Franklin Thwing.The American and the German University:One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M].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 1928:39.

[8]别敦荣, 张征.美国何以成为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强国?[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3 (04) .

师生座谈会新闻稿 第4篇

同学聚会 师生座谈会 第5篇

师生座谈会

采访对象:xxx 毕业院校:xx学校 职务:xxx 采访时间:2011年10月3日9点30分 采访人:xxx

xxx 大学,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驿站,也是我们改变人的重要转折点,更是我们学习专业知识、修炼人格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打下的坚实基础,将为我们未来的发展铺下基石。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毕业了16年的优秀校友xxx的故事,一起领略和感悟他的人生的点滴片段。

对于走进大学的第一印象,刘中杰师兄的感觉是“新”、“大”、“美”。大学校园比以前更加新奇了,充满了新的生命,有了新的面貌;母校变得更大了,有了3000多亩地,相当的大气,校门更是大气磅礴、大气凛然;美就美在学校有了许多的园林,像樱花园、桂花园等园林,一年四季,季季飘香,校园环境更加美好,老师生活更加美满,同学们事业更加辉煌。

而当问及大学给他培养的品质时,xxx师兄提起了当年主管学生工作的黎书记,记起了当年黎书记严格要求的点点滴滴,也确实是因为这点滴的生活细节,为师兄们在社会的打拼铺就了坚硬的基石,为他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Xxx师兄说道:“细节决定成败。在社会上,我们就是要把细节落实好,脚踏实地的解决问题,把微不足道的事情和细小的因素慎重的考虑进去,这样我们就能做好、做成大事。”大学阶段养成的这种好习惯,给刘中杰等师兄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带来了裨益,同时也鼓励我们同学们要避免养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不良习惯,而是要注重细节,把事情当成事业来做,全身心的投入,接力去做自己选择了的事,义无反顾,坚定不移。

对于学校,他则希望学校还要继续强化基础设施,保持校园的整洁性和生命力,要让学校充满生机,富含活力,要让到校的每一位客人和在校的学子感受科大强大的生命力,让同学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奋发向上,努力完善自己,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铺就坚实的钻瓦;对于学校的管理,他则更希望封闭式管理,藉希望对学校的来往人员要有详细的记载,这样能保证师生员工的安全,既体现出学校的规范式管理,知道科大是一个有着自己品味的学校,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学校,她是有着自己的原则性的一个高等学府。

谈到最后,xxx师兄表达了自己的祝愿,他希望我们学校申办硕士点顺利完成,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活愉快,祝愿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万古长青,永发光芒,更是希望我们的湖南科技大学越办越好!

师生座谈会策划书 第6篇

师生座谈会策划书

毕业生座谈会活动策划书

一、座谈会的目的及意义:

大学是我们人生旅程的一个驿站,三年生活漫长却又短暂,三年里,每个人逐渐蜕变,并走向成熟。

一年年的过去,此刻我们即将要送走xx级毕业生。三年过去了,我们迎来了又一次告别的时刻,她们带着青春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志向将离开这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奔赴新的生活和工作岗位。我们xx-xxx(主办方,如学生会)打算通过举办毕业座谈会,师生共聚一堂,借此让毕业生再次感受大家庭的温暖以及大学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把学姐对学妹们的感情和祝愿表达出来,让她

们能愉快地、更有意义地度过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二、座谈会宗旨:

为了让即将毕业的物华学子留下最美好的回忆,为了表示我们全校对她们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是为了让她们能够过这次座谈会能体会到自己在大学里的必有所用,能够以自信、乐观的心情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三、座谈会主题:

浓浓同窗情,依依惜别意;终四季之旅,始人生之程。

四、座谈会对象:

xx-xxx-xxx-xxx-xxx-x(自己填写)

五、活动开展:

(一)前期准备

1、申请:活动组织者将向系领导递交活动简要策划书,由系领导签字审批。

2、审批:活动组织者确定和撰写活动详细的策划书,对不妥之处进行修改并递交系领导进行最终审批。

3、宣传:发出通知并开始在经济管理系公告栏上打出此次晚会的宣传海报。

4、经费筹集:外联部负责活动经费的筹集。

(二)准备流程(部门)

1、xx-xx(日期):开会讨论,详细成员分工,每个活动作为一个子项目,确定负责人

2、xx-xx(日期):①文娱部安排座谈会的演出节目,召集各班长开会,挑选各班表演者

②宣传部召集各干事开会,商讨海报的制作,白板的文字宣传以及在学校的大力宣传

③办公室负责座谈会相关资料的准备,以便宣传部大力宣传;挑选座谈会主持人;联系校广播站安排合理的时间段对毕业座谈会的宣传

④外联部召集各干事拉赞助,联合其他部门的力量,为这次毕业座谈会筹集资金

⑤组织部对座谈会的相关活动和准备进行事前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座谈会现场出现的问题

⑥由学生会主席团负责毕业生回忆录的幻灯片制作

师生交流座谈会活动总结 第7篇

10级新生刚进入大学,他们有很多的不适应,内心充满迷茫,为了解除大家心中的疑惑,让他们更好的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在学习部的策划下,于2010年11月5日在东002教室成功召开了师生交流座谈会。

本次座谈会的亮点是将经验交流与娱乐有机结合,突破了知识讲座一贯的枯燥、呆板、乏味。座谈会开始之前是一段优美的开场舞,以此来吸引同学们的眼球,引起他们对接下来节目的兴趣;接着依次邀请教师代表毛郭平、教官代表高学明、学生代表邢少华、郝慧桥入座并座谈,中间时不时的穿插由学习部成员自编自导自演的有关大学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情景剧来引出各嘉宾所要座谈的内容以及调动现场的气氛,使会议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最后是师生的互动环节。

座谈会中教师、学生代表分别从学习包括大学学习方法、英语四、六级、考研等学术问题和生活包括人际关系的培养、如何处理学习和工作之间的时间安排以及如何处理各种情感问题等方面讲述了他们难忘的经历和宝贵的经验教训;教官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了精彩的讲述;互动环节中大家还就大学到底应不应该兼职、恋爱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结束后,根据有关新生的反馈,大家都认为,会议开展得十分成功,主题宽而不空,内容切合实际,真正解答了新生在初进大学时心中的各种疑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老师及学长们的经验之谈,让他们获益匪浅,是他们能在今后少走弯路,走得更好!

此次座谈有利于新生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方法的转换,使学习更加有效率,有利于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大学四年的奋斗方向、确立正确的生活方式。

这次活动总体来说举办的十分顺利,较好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当然这也与我部成员的积极配合分不开,但由于是第一次举办活动,还存在经验上的不足和工作上的缺陷,比如会议前期准备阶段工作人员不能准时到场进行筹备工作导致现场调试话筒耽误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会议期间缺乏工作人员的有力配合,例如维持现场秩序、彩照工作以及各环节的衔接工作不是很紧凑。虽然在时间安排上还有些许不合理,但我相信经过这一次的活动之后,我们部的所有成员都能够从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了这一次的宝贵经验,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的迎接下一个挑战。

师生座谈会新闻稿 第8篇

深刻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同志多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 深刻回答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 为什么要自觉践行以及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命题。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 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他强调, 国无德不兴, 人无德不立。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 关乎国家前途命运, 关乎人民幸福安康。这些重要论断, 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意义。习近平同志特别指出,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 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定不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 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习近平同志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 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辩证角度, 全面深刻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习近平同志指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 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全面最深刻的阐述, 充分反映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新成果。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 就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掌握其主要内容, 明晰其历史渊源, 理解其基本含义,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变的社会思潮中坚定理想信念, 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 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这四个方面, 既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基本要求, 又指明了其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勤学是前提。只有下得真功夫、求得真学问, 才能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修德是基础。只有注重品德修养和道德实践, 既立意高远、又立足平实, 既修好公德、又修好私德, 才能真正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明辨是保障。只有善于明辨是非, 善于决断选择, 才能正确把握青春奋斗与奉献的航向。笃实是关键。只有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才能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 成就宝贵人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 就要切实在这四个方面下功夫, 注重认定和养成, 做到坚守和践行,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少年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既要全面把握, 又要突出重点。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 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 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 学会感恩、学会助人, 学会谦让、学会宽容, 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习近平同志指出, 大学阶段, 有老师指点, 有同学切磋, 有浩瀚的书籍引路, 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这充分肯定了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不断完善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融入大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要在课程建设和教材修订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组织编写普及读物, 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 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及时宣传推广各地各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习近平同志指出,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 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这深刻揭示了不同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要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 将其作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抓手, 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利用重要仪式和重大节庆日等契机, 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 着力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品牌。要加强校报校刊、广播电视、校史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和管理, 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引导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阵地。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养成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道不可坐论, 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 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 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一重要论述, 突出强调了社会实践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作用。要把实践环节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规定相应学时学分, 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创新创造、勤工俭学等活动, 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要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 广泛开展学雷锋、学道德模范等道德实践活动。要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 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 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

将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向深入

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涉及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必须形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治理环境和制度安排, 充分发挥广大干部师生的示范引领作用, 同时深化研究阐释,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习近平同志强调, 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 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这就要求我们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进教育治理和校园管理的重要内容, 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的正向效应。要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把学校的科学发展同价值观的导向有机统一起来, 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弘扬我国教育优秀传统, 总结成功经验, 同时借鉴世界各国先进做法, 更好地遵循教育规律, 扎根中国大地, 办出特色、办出一流。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教、依规治校的实践中, 修订《中小学生守则》, 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教师行为规范》和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 推进大学章程建设, 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彰显社会主流价值。

着力引导广大教师和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指出:“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 “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 甘当人梯, 甘当铺路石, 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 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这是习近平同志继去年教师节慰问信提出“三个牢固树立”要求之后, 对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提出的新要求。要继续实施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要突出重点, 针对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等, 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培训。要继续做好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等工作。要加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 抓党风促政风带校风,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师生座谈会新闻稿 第9篇

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蒋建国传达了中央领导关于新闻出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组成员、副署长邬书林主持会议,党组成员、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党组成员、副署长孙寿山,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总署纪检组组长宋明昌等出席会议。

柳斌杰在讲话中说,2012年上半年,全国新闻出版系统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宣传党的十八大这条主线,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千方百计加快发展,积极主动做好服务,扎扎实实加强管理,整个新闻出版工作稳中求進、有声有色,各项工作任务取得新進展,“主阵地、排头兵、主力军、领跑者”作用更加凸显,形成了奋发有为的新局面。

柳斌杰指出,迎接、宣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是下半年新闻出版工作的主线和重点。全行业要按照党中央要求和总署党组部署,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自觉主动,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迎接宣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上来,为党的十八大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创造有利的学习贯彻条件。一要切实抓好重大主题出版宣传,为党的十八大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二要加快建设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为党的十八大提供良好文化条件。三要以改革为动力壮大新闻出版产业,为党的十八大夯实文化发展基础。四要大力加强新闻出版行政管理,为党的十八大创造良好文化环境。柳斌杰强调,下半年全行业必须完成三项“硬任务”,总署届时将组织全面督查,一是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二是启动第二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制工作和编辑部改革,三是软件正版化工作向地市、县级政府推進。

柳斌杰强调,迎接、宣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系统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务必确保中央交办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一要围绕大局,明确主题,扎实深入推动新闻出版服务党的十八大各项工作。二要高举旗帜,把握导向,确保党的十八大重大主题出版和重大宣传报道活动出精品、出亮点。三要统筹兼顾,重点突出,高质量完成新闻出版服务党的十八大各项任务。四要狠抓落实,确保实效,确保新闻出版全面、正确、自觉地做好服务党的十八大工作。五要严格管理。尽职尽责,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作风严谨的高素质新闻出版队伍。

上一篇:加强党建工作 促进职能履行下一篇:大学生毕业一年实习期转正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