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源基础培训讲义

2024-07-25

通信电源基础培训讲义(精选6篇)

通信电源基础培训讲义 第1篇

会计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前言

1、一个真实的故事:38岁开始学会计

学习没有先后

2、我就不信干不好会计

一个会计的经历

有恒心 有决心 3、2009年就业市场遇寒流

11月,是大学校园招聘的招聘的高峰月,但金融海啸来袭。据统计,2009年加入求职大军的毕业生人数激增到600万,加上前几年沉积下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480万人,2009年需要安排的毕业生到达1000万人,人数增加职位减少,就业压力可想而知。日前,某财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网站上首先发布了《重要通知》:接家乐福(中国)的公告,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全国范围的招聘活动取消。紧接其后广州一家 著名日化用品企业也取消了招聘通告。苏州、东莞等地区一些企业通知,明年不再要毕业,公司要裁员。受到最大冲击的是财经类、管理类2009年毕业生。――《齐鲁日报》2008年11月4日

★经济危机的到来,首先受到冲击的美国华尔街,大批人员失业。以前餐厅服务生月工资2400美元,还找不到人,现在一个服务生的工资降到2000美元,还有10个排队等候的,这些人大部分是华尔街搞IT的白领。

★沿海城市大批裁员,目前湖北30万农民合同工返乡,重庆保姆市场月工资水平由原来的1100元下降到800元,河南、四川也出现了农民工返乡潮。

4、为什么参加培训

今天大家来到这地方,参加由我主持的这次培训,非常高兴。大家认识到了危机。“充电”充斥当前市场,怎样充电?浑身都是插座,但是没有充电器,不知道该向哪里充,充什么?盲目的学习,看书,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充电不是简单的的看几本书,参加几次培训就能解决的,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目标明确了,就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就找到了充电器。

我觉得大家首先要感谢的是你们自己,比别人早一点觉醒,其次要感谢的是你们的经理给你们提供提供了这次机会,使你们能够利用上班时间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为社会、为公司、为自己本领;使你们有了别人没有的在职学习知识的机会。

5、公司为什么要组织培训?

★1美元=50美元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与渔

授之于鱼,饱食一日;授之与渔,受益终生。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的相关知识

1、会计的定义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定的方法,连续、系统、综合地对企 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2、会计的起源

会计作为一项独立的经济管理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印度公社时期,就出现了记账员。13—15世纪,在工商业发达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复式记账法。1494年,意大利人帕乔利出版了《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系统阐释了复式记账法,为会计制度的普及奠定了基础。18—19世纪,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诞生了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及审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业务。

3、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对于我国会计的成因、起源有过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讲在禹夏时代,大禹王曾在江南茅山召开过一次诸侯会议,考评诸侯的功绩。这次计功大会刚刚结束,大 禹王便死了。当时,诸侯们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把他的遗体安葬在茅山上。为了纪念大禹和他主持召开的这次会议,经诸侯商定,把茅山更名为“会稽山”。而这个“会稽”便是今天 “会计”的起源。接下来又有人发展了这一传说,他们把大禹王召开的这次会议,说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主计会议”。

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是用两本最早 记载有“会计”二字的古书来否定以上传说的。这两本书一本叫作《周礼》,一本叫作《孟子》。他们认为由于《周礼》和《孟子》都是战国时代的作品,故“会计”二字的起源当在 战国时代。

其实,第一种说法证据不足,其结论未免过于轻率;而第二种说法又过于拘谨,以至忽视了一个的事实,从而使自己的论据处在自相矛盾的状况之中。因 为他们在确认《孟子》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同时,也确认《孟子》中所记载的孔子关于:“会计,当而已矣”的言论。然而孔夫子出生在春秋,而不是在战国,既然承认孔子的一句名言,那么按道理讲,“会计”命名的起源当在春秋,而不在战国。

事实上“会计”二字的成因及命名的起源发生于西周时代,它的产生经历着一个漫长而又十分有趣的 过程。

在西周以前所应用的文字中,尚未发现开会的“会”字,也无“会计”二字。当时人们表达“开会”、“集会”、“相会”之类的意思用的是“合”字;反映 事物数量的增加或数目字相加也用的是“合”字。由于“合”字的用处较多,在使用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感到不方便,而且也越来越感到用“合”字来表达“会计”方面的意思很不确切、妥当。这样,大约到西周中后期,人们便根据“开会”及“会计”这两个方面的涵义逐步在摸索创造新的字形,最后终于使这二方面的涵义从“合”字中分离出来。这个被创造出来 的新字形便是金文中的“会”。

会计中的“计”字是由“十”和“言”这两个母体字组合而成的,“计”字的意义包含于“言”和“十”之中。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通常把部落所在地称为 中央,把部落的周围区别为四方,即现在所讲的东西南北四方,而中央与四方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十”字的形体。那时候,每逢出猎,部落里的首领便按照四方分派猎手。分四路 出去,而后又按这四部返回部落。按照规定,各路出猎归来必须如实报告捕获猎物的数目,最后由部落首领汇总计算,求得一个总数,以便考虑所获猎物在部落范围内的分配问题。这 种零星计算四方收获猎物的举动,便构成了“计”字一方面的涵义。

在远古时代,当文字和书写工具尚未发明的时候,各路出猎者向部落首领报告猎物数目是用口头 语言加以表达的。不同种类的猎物各是多少,总共是多少,都要求正确、真实地表达出来,不容许隐瞒和虚报。这种正确而无隐徇的口头计算与报告便又构成了“计”字的另一方面涵 义。这样,“言”与“十”合成一起便构成了“计”字的形体,而“言”与“十”这两方面的涵义合一,便使“计”字具有正确进行计算的意思。

东汉时,我国古代 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这部著作中对“会计”二字又从字义上作出详解,其中尤其强调“计”字中含有正确计算之意。清代的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也在他的《说文解字 注》一书中对“会”字的构成作了详细的说明。同时,清代数学家焦循针对西周时人们对于“会计”概念的认识指出:“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这是对于西周时代“会计” 概念的正确总结。

3、会计与财务

4、会计人员 与财务人员

会计基础工作

一、会计工作的本质

何谓系统?系统这一概念源自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现实世界,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是局部和局部及局部和整体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由于事物具备这种特性,这就致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通常是由各个局部开始的,随着这些分散的局部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最终才认识到了事物的整体,以及构成整体的各个局部间的联系。换句话说,系统就是人们由局部间的联系认识事物整体的一种科学观。系统化即是将这种意识上的认识以一种有序直观的方式把它表现和实施出来。

会计工作是提供财务信息的系统,是一项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活动,在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任何一个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必须通过会计工作进行专门的处理,将大量的经济信息转化为系统的有用的财务信息。就一个企业来说,每天都发生大量的费用支出、原材料采购、耗用、收入、非费用性支出、投资资产管理、使用,经济业务发生后,经办人员要取得、填制原始凭证,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会计核算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填制凭证、复式记账、登记帐薄、计算成本、结转费用、清产核资,在帐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帐薄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二、会计工作的对象

会计工作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一般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周转、资金退出三个阶段。在资金的运动过程中,资产是资金的占用形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与资产对应的资金来源渠道,它们是表示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是资金的运动成果,使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三、需要办理的经济业务的事项

《会计法》

第十条 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四)资本、基金的增减;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款项即是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使用的货币资金,如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信用证存款、保函押金和各种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以货币表示的,表明投资者拥有的债权或所有权,如股票、国库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以及其他票证等。由于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直接影响单位资金的增减变化,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核算。对款项和有价证券收付的具体核算方法,应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广义上讲,单位的财产物资包括所有的资产,它是单位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如货币资产、材料、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会计法》中所说的“财物”有其特定的含义,它区别于款项和有价证券等货币性资产,主要指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固定资产等。这些财产物资大都是单位的重要生产设备、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它们的价值较大,在单位的资产总额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因此,对它们的收发领用、增减和使用情况都必须进行会计记录和会计核算,全面反映单位财物的收、发、结存和使用情况。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我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根据这一定义,债权是指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要求债务人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从会计核算上看,债权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债务是指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义务。它需要在将来的一定时日偿还。从会计核算上看,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债权、债务是单位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经常发生的,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应及时进行会计核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资本在本义上是投资人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本钱,会计上一般指“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内容。这里所说的资本的涵义,实际上是指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即指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资本从数量上来讲,应当等于单位的全部资产数量减去全部负债数量的余额。基金主要是指某些特定用途的资金,如投资基金、社会福利基金(包括职工统筹养老金、职工失业保险金、大病医疗保险金等)、公益性基金(如希望工程基金、中华见义勇为基金等)等。

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都会引起单位的资金变化。因此,会计上必须及时进行核算。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入是指单位在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由于销售产品、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收入、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支出主要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或计划过程中的各项实际支出,如工资、职工福利费、业务费等。费用是指因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事业费用等。成本是指企业生产经营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商品进价以及其他直接支出,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收入、费用、成本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产生收入主要发生一定的成本和费用。因此,必须对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会计核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经营过程在财务上获得的成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由于对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涉及到有关方面的经济利益,因此,会计上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核算。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内容采用列举式方法规定的,前六项规定基本上涵盖了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但由于会计业务纷繁复杂,会计改革发展较快,会计核算中仍有可能出现一些新的业务和内容,如企业的股份制改组上市、企业合并、集团合并会计报表、终止清算、破产清算、资产评估等。对这些业务的核算,也是会计核算不可缺少的内容。

四、原始凭证

1、什么是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于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者完成情况,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2、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1凭证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

2出具凭证者的单位印章或者个人签名并盖章;

3接受凭证的单位全称;

4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

5经办人员签名;

6接受凭证单位负责人或者其授权人签名;

7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内容。

3、原始凭证的种类

1自制原始凭证

工资表、付款单、鲜货商品采购单、入库单、出库单、发货单、计提清单、成本计算单等 2外来原始凭证

发票、收据、提货单、运费单据等

4、自制原始凭证的填制形式 根据实际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由经办人直接填制,如发货票。根据帐薄记录对有关经济业务加以归类、整理填制,如产品成本计算单等

3根据若干张反映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定期汇总填制,如各种汇总原始凭证。

5、原始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 记录真实

原始凭证上记载的经济业务,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符,如实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内容,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的歪曲和弄虚作假,对于实物的数量、单价、金额,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确保凭证的真实可靠。

原始凭证的丢失:单位证明、记摘内容、编号等

确实无法取得原始凭证:车票、飞机票等,当事人写出详细的情况,由经办单位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后,可代替原始凭证。内容完整、手续完备

A 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公章

从个人取得原始凭证:签名

自制原始凭证:经办单位领导或指定人员签名或盖章

对外开据的原始凭证:加盖本单位公章

B 凡填有大小写的原始凭证、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收款证明)

C 一式几联的原始凭证:各联用途、编号、作废、一联做报销

D 发生销货退回的原始凭证:退货发票、验收入库、收款证明

E 出差借款

F 经上级主管批准的经济业务,批文作为原始凭证,需要归档的应当注明批准机关名称、日期、文件字号 3 书写清楚、规范

A 数字的书写:货币符号、货币简称如人民币

B 所有以元为单位的阿拉伯数字,除表示单价的除外,到角分

0

C 汉字大写金额: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

整 正

D 阿拉伯数字中间有零的,汉字要写“零”连续有几个零的可以写一个:“零”,阿拉伯数字元位为0.或者连续有几个0,元位也是0,但角位不是0,可以只写一个“零”,或者不写。

E 原始凭证的错误更正:内容错误的:重开或更正、开出单位、单位印章

金额错误的:重开 填制及时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各单位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取得或者填制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这一规定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办理经济业务事项时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如果不及时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至使会计核算无法正常进行,相关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二是填制或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及时送交会计机构,如果没有及时送达会计机构,相关人员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及时是指最长不超过一个会计核算期。

6、原始凭证的审核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所以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是确保会计资料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法定职责,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记帐的依据。

A 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

B 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C 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7、原始凭证审核结果的处理

1)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有权不予受理,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还经办人,有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新开据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浅谈会计的监督职能默认分类 2009-01-17 08:40:40 阅读795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会计监督是指以会计信息资料为依据,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全面、连续地评价,以此来单位经济行为的合理合法,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各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也是法制经济、有序经济,只有实行有效的监督,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正常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不仅赋予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监督的权力,而且规定了监督者的法律责任。放弃监督,听之任之,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给社会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会计是否具有监督职能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业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这里讲的薄记指的就是会计,这里讲的过程指的是再生产过程。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搞经济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二是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我国会计界把控制理解为监督,把观念总结理解为反映或者说核算。十九世纪中叶的会计是集会计、财务、审计、计划于一身的,会计扮演着多种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认为会计有监督职能是合情合理的。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学科之间已经逐渐细分,财务、管理会计、审计、计划等学科已经完全从原来的会计学科中独立出来,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我们理解的“控制”已经分离,不应再作为会计的监督职能。

2、职能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会计职能就是会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会计法》以法律的形式赋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是法律赋予的,不是本身固有的,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既不是执法部门,也不执法人,会计人员执法名不正,言不顺,会计人员执法也就没有力度,执法也就有没保障。从另一个角度讲,会计人员作为单位的普通一员,和其他职工比只是分工不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位与权力。如果说对违法乱纪、侵害单位和公众利益的行为有监督的权力,那么哪一个公民没有呢?《会计法》第四章会计监督第三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有权检举。可见,这种监督权力,虽然在会计法中规定,但不是针对会计人员特别规定,适用任何单位和个人,这种权利实际是社会公德或者职业道德的范畴,而不应该单独作为会计的职能。

3、“趋利性”淡化了会计监督

韩非子基于他的“自为心”的人性论,肯定自私自利是人性的核心。认为不管什么社会,人皆有趋利性。“利之所在,民归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人类社会一条铁的原则。古代君臣关系,君之所以用臣,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臣之所以愿意为君卖命,是为了生存,获取更多的名和利,这才有了君用臣,臣为君用。在一个单位也是这样,单位聘用一个会计人员,是为了自己企业发展、管理需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会计人员为企业工作,同样是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讲,会计人员的利益适合企业密切相关,当企业、单位利益与社会、其他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自然和自己的企业站在一起,当自己的企业利益受到损害时,他们自己的利益也就受到了损害,维护本利益企业的,实际也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样,在一个单位内部,让会计人员充当执法者的角色,为社会而损害自己企业的利益,监督决定自己命运、饭碗的人,作为一名普通人员,无异于以卵击石、以弱凌强。“趋利性”决定了如果会计人员有监督职能的话,又是该多么薄弱啊。

4、会计监督的作用与信息不对称相关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担负着对企业经济信息的整理、加工、对外提供信息的作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是企业经济信息的直接接触者,他们自然而然掌握了企业的大量信息和情报。工商、税务、财政、投资者等各种利益集团和个人。要想了解企业的信息,唯一的途径就是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以便为他们决策服务,他们希望会计人员能够提供真实、准确、及时、全面、完整的信息,由于受地域、时间、身份、报表理解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他们不可能深入到企业。了解到比会计人员更多的信息,处于良好的愿望,他们也希望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以便他们能够根据对外公布的信息做出不得决策。

综上所述,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是法律赋予和相关利益集团及个人的期望,并非会计本身所固有的。遗憾的是,面对外在的压力,会计人员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义无反顾的想挑起这副重担,很多人提出会计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会计管理应深入到管理的每一个细节,有经济业务发生就应该有会计人员参与。作为一名普通员工,你真有那么的能量?真这样做了,你是否实在“越位”?会计人员有岗位的特殊性,但不应超越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把自己岗位的职责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方为一名好的会计。

二、怎样看待《会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能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第三十一条、三十二条、三十三条实际是讲了外部对会计监督的问题,与会计职能无关。会计监督按时时间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从会计监督的内容看,包括: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对会计帐薄的监督、对实物、款项的监督、对财务收支的监督、对其他经济活动的监督。会计监督职能应该是指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实施,也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实施。

1、事前监督

按照有定义是这样的,是指会计部门或会计人员在参与制定各种决策以及相关的各项计划或费用预算时,就依据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准则等的规定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等进行审查,它是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指导。从定义不难看出,上述内容其实并不是或者说不完全是会计工作的内容,说属于财务管理更确切一些。从会计的角度讲,事前监督实质是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过程,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经济活动内容和性质,利用自身具有的专业技术特长,对企业涉及及可能涉及的经济活动,找出经济业务关键的控制点,针对关键控制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制度控制的设计,起到防止在这些环节出现问题。会计人员不可能针对每一经济业务,都去亲临监督,但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就可以有效的对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通过事先设计好的内控制度起到监督作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实质就是会计事前监督的过程。由于制度的实施要在实践中验证,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事前监督发挥作用的过程。

2、事中监督一般指在日常会计工作中,随时审查随时发生的经济业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或改进建议,促使有关部门和人员采取措施予以改正。对经济业务的审查,就是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制度去执行。此时,制度怎么制定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执行了没有。值得深思的是,制度的制定现对容易,关键是执行,是否严格按照事先规定好的程序、方法去做了。大部分发生经济案件的单位,制度建设还是相当完善的,做到了“制度上墙,责任到人。”甚至有些单位如果不是案件暴露,都可以作为制度管理的先进单位,去推广、去演绎。在案件报导中经常看到,个别领导干部犯罪后,归结为自己不懂财务制度,看看这些人过去的讲话、发言,对财务制度的重视程度,对会计知识的了解,都可以称上是一个专家。因此,会计事中监督的过程实质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的过程。

3、关于事后监督,是指以事先制定的目标、标准和要求为依据,利用会计反映所取得资料对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考核、分析、评价。可以为制定下期计划、预算提供资料,也可以预测今后经济活动发展趋势。对于预测发展趋势应无异议,但分析本身就是会计核算的职能的一部分,考核与评价根本就与会计监督不搭边。我们认为,事前监督,解决了怎样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事中监督,解决了是否执行了内部控制制度;事后监督,应该是通过制度的设计、执行,发现是制度制定缺陷,还是根本没有执行或者没有完全执行,从而完善制度,或者落实制度。事后监督的过程是对内部控制制度反思的过程。如果是制度本身的缺陷,就应该重新考虑关键控制点是否正确,相应的措施能否保证关键控制点不出差错;如果是制度没有执行或没有完全执行,就应该考虑没有执行的原因,是制度不适合,还是例外,或者是责任心不强,甚至是外界压力。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的途径。事后监督就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执行的反思,是对前面工作的再监督。

从《会计法》对会计核算包括内容到会计监督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会计监督应该是会计核算职能的延伸,如果说会计具有监督职能的话,它具体体现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和完善,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起到对企业经济活动监督的作用。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没有会计这一职能,监督职能就不复存在。核算职能是基础,监督职能是保障。没有监督职能做保障,核算就失去了根基。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人员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会计人员普遍得到了单位的重视,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为企业服务,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随着企业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对企业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有人提出会计职能向管理转变的思路,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社会化分工的不断发展,通过相关的会计信息为管理服务,财务管理人员已经走在了前列,会计人员应该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在发挥会计监督作用时,也应当注意到,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应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考虑内部控制成本,当控制成本过高,或者阻碍企业发展时,就要能够重新考虑制度的设计。

通信电源基础培训讲义 第2篇

一: 常见塑料件外观缺陷名词解释.1.短射: 也称之为缺料,不饱料,是指射出的熔融树脂,在射入模穴中对于模穴的某一角落无法完全充填,而造成不满模的情况.2.毛边: 也称之为溢料,披风.是指熔融材料在流入合模面时,如果有空隙存在,则材料会流入空隙中形成毛边.3.流痕: 也称之为波纹,流纹.是指熔融材料,在射入成型空间时,由于温度下降急冷固化,造成材料的粘度增高,降低流动性.尤其是在成型品表面,材料的固化速度最快,在受到后续树脂的推动下,会形成以浇口为中心,垂直于射出方向的波纹.4.缩水: 也称之为平面凹陷.是指在成型品表面呈现凹陷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材料在冷却因化时,体积收缩引起的.常见于肉厚较厚的部位.5.银丝: 也称之为料花.银痕.是指在成型品表面,于材料流动方向上产生银色的条纹.主要原因是材料干燥不充分,含有水份造成.6.结合线: 也称之为熔接线,合胶线.是指熔融材料在合流的部份,由于流动的树脂前端无法完全合流,所产生的条纹.7.气泡,空孔: 是指在成型品内部产生空隙的现象.对透明的成型品而言,严重影响成型品外观.此现象的主要成因是由于成型品在肉厚部份中心处冷却最慢,所以材料会在中心部产生空孔.另外熔融材料若含有水份或挥发性气体,则也会在靠近成型品表面有空孔或气泡的产生.8.翘曲: 或称之为弯曲,变形.主要是因为成型品的收缩不均一,而造成成型品内部形成应力,一旦脱模,成型品内部应力松弛就造成形状的改变.9.裂痕: 是指在成型品的表面会产生毛发状的裂纹.形成裂痕的原因大致有三种:A.因为成型品有残留应力或应力变化所致.B,成型品受到外力作用以致产生应力集中所致.C,受化学药品,吸水作用或树脂再生等成型环境影响所致.成型品的残留应力,大都是因为射出太饱,不均匀厚度产生的收缩差异.或脱模时不良的顶出动作造成的.10.烧焦和黑条: 烧焦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成型品的合模线部位,或是在成型品的最后成形的部位产生.此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模穴中空气不能顺利排出,而受到射入材料的压缩,此气体压缩将造成大量热能放出,从而使某部位的材料发生烧焦的现象.黑条的现象是由于材料在料筒中的温度过高,在未射出前已有裂解产生.所以在射出成型时,会沿着材料流动方向呈现黑色的条纹.11.喷痕: 或称之为喷流.冷料.是指材料在射出时,从浇口进入模穴中.熔融材料呈曲折的的带状固化现象.所以在成型品的表面会形成蛇行状的流痕.其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材料射入模穴时,材料的温度过低或冷却太快,使材料的前端迅速固化.接着受到随后进入的热材料压缩,而造成明显的流动纹路.此种不良现象,在侧面浇口较容易发生.塑料产品检验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12.表面光泽不良: 或称之为表面雾状.是指成型品的表面,失去材料原有的光泽性.而在表面有模糊暗淡的色泽.或形成乳白色的薄层.如对透明材料而言.光泽不良会使其透明性降低.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模具表面抛光不良,当模具抛光不良时,由于模具表面不够光滑,所以材料充填后,会造成表面凹凸不平,以致影响表面光泽.二是由于材料熔胶温度或模温过低.因为熔胶温度或模温过低.造成材料一射入模穴中就迅速固化.以致无法使表面的光泽性良好.模温是影响成型品表面光泽性的一个重要因素.13.脱模不良: 是指成品在脱模时很难和模具分离的现象.如果强行把成品从模穴中取出,则可能使成品发生白化,变形或龟裂之现象.造成脱模不良的主要原因有:A,模具制作不良,容易在射出时产生毛边.B,成型条件不适当.C,成型品脱模时,会附在模具的定模上.D,顶出系统不良,脱模销位置不适当等.14.其他一较常见的外观不良有: 异色, 黑点(异色点), 顶白,.浮纤, 刮伤, 凹凸点, 组合断差,间隙.等.二: 塑料件的一般检验项目.1: 尺寸.1)依产品图面,对影响产品功能,组装配合等重要尺寸作量测.依据尺寸规格公差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量测尺寸时需注意: A:不要提供不准确数据和假数据.B:按图纸要求建立基准,注意图纸的版本和设变尺寸.C:操作仪器要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要求.D:仪器要定期保养.E:不使用不合格的未经校验的仪器.F:使用中若仪器受到意外伤害,要立即报告相关人员进行点检,校正.G:要注意仪器启动时,相关参数的调整.如电压,气压等.H:量测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素质.2)量测尺寸之原则: 外大内小,两边取中(避开毛边和弯曲部位).即测外边尺寸时取最大值.测内边尺寸时取最小值.测中点尺寸时,取中间值.但如果要求比较严格或测量边比较长时,要记录最大值和最小值.2: 材质

即成型塑料产品所用之原材料.塑料产品的材质一般不作检验,由原材料的供货商提供材料的质量保证书.以保证所用之材料符合图面或合同之要求.在发生质量异常时,若经分析是原材料物性之不良,可依据质量保证书进行追溯和索赔.3: 颜色

1)塑料产品颜色之检验通常分为目测和色差仪测试两种方式.在作目视检验时要注意检验之环境,光线等.最好能在光源箱中作比对检验.在用色差仪检验时要注意仪器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所用之标准样和比较样是否清洁,表面是否有划伤等.若目视检验判定有分歧时,以色差仪的读值数据为准.2)检验色差的主要依据是色板(CCP).样品,色票(PANTONE).通常素材的色差检验是用CCP或样品同来料所附之色板或产品进行目视或色差仪比对, LOGO的颜色通常是用PANTONE或样品同需检验的产品进行目视比对.在用色差仪检验时,注意读色板或样本数据时,需选择不同的不少于三点的读数数据.只有当色板或样本没有足够的光泽(或咬花)面面积时,方可选择三点以下之读数数据.在使用色板时,要注意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色板量测面,可用手指捏住色板的两侧面,或用手贴于色板的非量测面进行测量.色板若须清洁时,不能使用酒精或其它有机溶济,只能用药棉沾水轻擦.测量时,色差仪的测头要紧贴色板表面,使测头之量测面与色板之量测面完全贴合.且测头不得在量测面上来回拖移,以免损伤量测面.色板之使用一次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使用完毕后即放入黑袋中.3)相关名词解释.CCP: COLOCK CHIP.色板.标准色板: 指从客户申请到或由客户确认的色板,此色板之L,A,B值将作为以后调整色差的依据.母板: 指依据标准色板或客户提供的L,A.B值进行复制的色板.该色板必须满足▲E<=0.50要求.▲E: 指样本与标准色板或指定之标准值之间的差异.计算公式为: ▲E2=(▲L)2+(▲A)2+(▲B)2

通信电源基础培训讲义 第3篇

一、2015年共建共享工作回顾

2015年,我局按照两部委《关于2015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江苏省实际,明确了进一步完善机制、拓展范围、深度推进,在数量上有提高、范围上有拓展、模式上有创新的工作目标。一是出台专门文件规范共建共享实施流程。制定出台了《江苏省通信铁塔等基站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实施流程(试行)》,提出了铁塔及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开展铁塔等基站配套设施共建共享的要点、标准和时限,并明确了争议处理办法。二是深化试点建设发挥典型效应。抓住铁塔公司成立的契机,与南京地铁深入沟通,降低了南京地铁四号线公网覆盖资源占用费和工程服务费。三是推进光纤到户两项国标落地。与省住建厅联合下发文件部署全省光纤到户贯彻落实工作,联合组织开展对光纤到户国标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先后对淮安、泰州、常州、苏州(含常熟)等4市1县级市进行了实地检查,并将光纤到户有关政策向建设、房产、电信运营企业、开发商等单位进行了宣贯。四是推行室分标准创新共建模式。与省住建厅联合在全国率先编制出台《通信用户驻地网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系统建设标准》,于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开启了全面推进室分共建共享建设的新模式。

2015年,全省完成新建共享铁塔9851座,存量共享铁塔20082座,共建杆路866公里,共建管道1563公里,共建室分872套,共享杆路1692公里,共享管道608公里,共享室分354套;2015年节约建设资金超52亿元,累计节约建设资金超过103亿元。

二、2016年共建共享工作举措

2016年,共建共享工作将围绕实施“宽带中国”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光纤网络和4G网络建设,大力推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共建共享水平,实现我省经济社会信息化和电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指导铁塔公司与基础电信企业深化共建共享合作。

搭建平台,让铁塔公司与基础电信企业加强沟通协调,进一步提升承接能力,依据《江苏省通信铁塔等基站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实施流程(试行)》,统筹三家基础电信企业铁塔等基站配套设施建设需求;在公共交通类(地铁、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车站)和建筑楼宇类(大型场馆、多业主共同使用的商住楼、党政机关)重点场所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面,要求铁塔公司从维护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出发,为基础电信企业提供有力支持。

(二)强化校园共建共享推进力度。

为强化校园共建共享推进力度,2016年我局进一步细化省内校园共建共享要求,明确必须坚持校园内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新建校园应采用光纤到户方式,需满足多家基础电信企业平等接入的条件;对历史合作协议到期的存量校区,应在尊重校方相关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切实实施共建共享,打破独家垄断,保障用户自由选择权,具备共享条件的必须共享,需改造共享的,由相关企业共同协商确定;对历史合作协议未到期的存量校区,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开放共享。

(三)深入贯彻落实光纤到户国家标准。

为贯彻落实好住宅小区光纤到户工作,我局联合省住建厅下发了《关于开展2016年光纤到户国家标准贯彻落实情况大检查工作的通知》(苏通联〔2016〕6号),部署开展光纤到户国标贯彻落实情况省、市(县)二级检查专项行动。重点检查县级及以上城区新建住宅小区,是否严格按照光纤到户的两项国家建设标准执行,县级以下新建住宅小区是否参照光纤到户国家标准执行;对已有住宅小区的光纤改造工作,要求基础电信企业和相关企业要严格履行相关共建共享程序,具备共享条件的必须共享,需改造共享的,由相关企业共同协商确定。

(四)深化传输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为提高传输资源共建共享统计数据质量,杜绝弄虚作假、恶意阻碍共享等问题的发生,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本省各企业共建共享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要求各基础电信企业进行杆路、管道建设时,必须严格按照共建共享程序执行,具备共建条件的必须共建、具备共享条件的必须共享,不得自行与相关建设或管理单位签署进入协议。同时,指导各市通信行业管理办公室牵头各基础电信企业,加强与各地管线普查牵头部门(市规划局或建设局)的沟通,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积极推进城市地下管线整治、综合管廊建设等相关工作。

《通信网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第4篇

关键词:通信网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N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243-01

物联网、后4G移动通信等快速发展,需要大批掌握通信网知识与技术的专业人才。作为工信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南京邮电大学入选首批国家“2011计划”,通信工程等多个电气信息类专业进入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学校拥有国家级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与控制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物联网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完成了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到服务社会的全方位布局。

《通信网基础》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通信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体系结构、关键技术等。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掌握通信网的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组网技术及网络性能分析等,并为学习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后续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许多从事通信网教学及科研的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上取得丰硕成果[1-2]。

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借鉴并汲取了许多好的经验,结合学生的思维及学习特点,探寻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目的趋于明确,兴趣增强,理解及掌握课程知识的能力提高,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该文对采用的课程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阐述。

1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伴随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个体差异也愈加显著。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反映教学课时长,教学内容多,内容枯燥乏味,对繁杂的通信技术、抽象的网络体系模型觉得难以理解,学习兴趣不足,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课程覆盖面广,涵盖有线、无线通信,固定和移动通信,课程内容有着典型的工程应用背景,涉及的学科领域宽泛,但是从事教学的教师通常精通有限的领域。

为此,作者从以下几点入手,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

2 教学改革策略

2.1 展示中国创新创造,燃起学生民族豪情

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向学生展示通信领域的中国创新创造,尤其是标准与技术,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在讲述《广域数据网络》时,明确LAPS(Link Access Procedure-SDH)是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提出的一种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协议,可对SDH网络所需传送的IP数据包进行封装以便对封装后的以太网帧进行定界,国际电信联盟授予标准号x.85和x.86。涉及《传送网》MSTP(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多业务传送平台)内容时,指出华为公司在业界首次完整提出该概念,并起草MSTP国家通信行业标准。对于移动通信,强调大唐电信的技术提案跻身3G、4G国际标准,同学们为之振奋,极大提振了民族科技自信。

2.2 紧跟业界最新动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讲授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更紧密地跟踪国际业界动态,注意收集学科前沿信息,认真学习国家、省市的政策导向、科技规划、产业布局,在传授好教材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展示最新技术、成果、理念。

在课前或者课中适时向学生展示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多家媒体对电信诈骗和伪基站问题进行了揭露,4G系统由于采用双向鉴权,可尽量避免伪基站问题。2014年7月中国通信设施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有利于减少电信行业内铁塔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进一步促进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

2.3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查阅《电信科学》《江苏通信》等期刊[3-4],登录通信人家园论坛等业界BBS,在课堂外获取和补充知识。

对于某航班失联人员其移动电话的虚假接通现象,引领学生参照移动电话接通的信令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布置学生课后在手机上安装Ookla Speedtest应用,利用假期等课余时间对南京主城区、沪宁高铁等典型环境的多个运营商4G信号下载、上传速度进行实地测量,对4G移动通信的高数据率有了直观认识。

2.4 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通信网基础》课程覆盖面广,涵盖有线、无线通信,固定和移动通信,课程内容有着典型的工程应用背景,涉及的学科领域宽泛,从事教学的教师通常精通有限的领域,不能同时掌握多门专业知识,可以采用授课和讲座相辅相成的方式邀请项目组其他成员、有科研合作的其他课题组、企业,结合他们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具体体会,向学生讲解他们更加擅长的研究领域,比如具体的广播电视网、光纤通信网、车联网等。讲座安排时间与场地灵活,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

2.5 使用网络课程资源,提升学生学习体验

网络拥有海量免费教育资源[5],如可汗学院帮助学习者快速、高效弥补特定专业知识,慕课的课程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课程资源建设基于知识块、交互平台界面友好,引起全球教育界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给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很好的启示。

认真研究可汗学院、慕课等的成功经验,学习网络优质课程的形式,促进传统课堂与网络学习的融合。根据教学进度,引入紧扣教学内容的视频,调节课堂气氛,学生们进行自由讨论,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3 结语

结合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总结多年《通信网基础》的教学实践,改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改革是从教中改,改促进教。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与通信行业的持续发展,与之伴随的教学改革也会进行下去,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检验。

参考文献

[1]王霄峻,陈晓曙.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通信网”课程教改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6):16-20.

[2]林晓勇,王发鹏,赵康.“计算机通信网”卓越通信工程师培养探索[J].高教论坛,2012(7):86-88.

[3]方晓农.重组后运营商七号信令网建设思路分析[J].江苏通信,2011(2):43-47.

[4]陈庆年,区浩明.IMS核心网网络安全指标体系研究[J].电信科学,2014(8):172-176.

通信电源基础培训讲义 第5篇

本章属于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考试中所占分数相对较大,各种题型均有可能出现。直接考查了3分(会计政策变更在投资内容进行了考查、会计差错更正的内容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考查),主要考查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未来适用法的会计处理等。考生应注意会计政策变更的有关计算和处理,以及会计差错更正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结合。根据大纲考生应注意以下要求:

(一)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二)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的核算

(三)掌握会计估计变更的核算

(四)掌握会计差错更正的核算

(五)掌握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核算

(六)熟悉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会计差错的概念

(七)熟悉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应披露的内容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一、会计政策及其变更概念

(一)会计政策的概念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注意:

第一,如果具体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企业无可选择性,则不作为会计政策。

第二,反映会计信息方面的一般会计原则不是企业的会计政策。如,客观性原则等。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概念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企业应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核算,各期采用的会计原则和方法应保持一致,除非符合规定的变更条件,否则不得变更。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会计政策变更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法律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即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其他法规、规章的规定,要求企业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二)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即由于经济环境、客观情况的改变,使企业原采用的会计政策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已不能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因而应改变原有会计政策,按变更后新的会计政策进行核算,以对外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以下情形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例题:

1.在下列事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

a.某一已使用机器设备的使用年限由6年改为4年

b.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应收账款余额的5%改为10%

c.某一固定资产改扩建后将其使用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

d.会计准则的变化导致原按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改按权益法核算

【答疑编号14110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解析】选项ab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选项c属于新的事项,与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无关;只有d选项是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2.除法律或者会计制度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外企业不得自行变更会计政策( )。

【答疑编号14110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会计政策变更的两种情形。会计制度中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改变原采用的会计政策:(1)法律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2)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故本题为错。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核算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1.企业依据法律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通信电源基础培训讲义 第6篇

第二部分:学习信贷业务应了解的法律规章制度 第三部分: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特点及基本知识 第四部分:做好信贷工作应具备的十种基本能力

二〇一〇年十月·呼和浩特 第一部分信贷基础理论知识

一、信贷与信贷业务

(一)信贷的概念:

信贷是指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它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从本质上说,信贷是在不改变商品和货币的所有权的基础,以取得利息收入为目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使用权的一种信用活动。

广义的信贷是指以银行为中介、以存贷为主体的信用活动的总称,包括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

狭义的信贷通常专指银行的贷款,即以银行为主体的货币资金贷放行为。

(二)信贷的基本特征

1、价值单方面转移性。

2、偿还性。

3、收益性。

4、融通性。

(三)信贷资金的构成

1、信贷资金的来源:自有资金(股本金)、各项存款、各项借款、结算中资金。

2、信贷资金的运用:库存现金、中央银行存款(一般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同业存款、结算备付金、各项贷款、投资、其他资金运用(贴现、租赁、不动产等)。

3、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关系:信贷资金来源决定信贷资金运用;信贷资金运用能创造新的信贷资金来源。

(四)信贷业务的概念

1、概念:指金融机构利用自身实力或信誉为客户提供资金融通,并以客户支付融通资金的利息、费用和偿还本金或最终承担债务为条件,对客户提供的各类信用的总称,包括本外币贷款、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信用证、担保等资产和或有资产业务。

2、按照核算的归属分类:(1)表内业务(资产业务):本外币贷款、贴现等。贷款是金融机构的主体业务。商业汇票贴现:是指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转让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支付给持票人的一种融资行为。(2)表外业务(中间业务):

商业汇票承兑:是指金融机构做为付款人,根据出票人的申请,承诺在汇票到期日对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信用证:是指金融机构应申请人的要求向受益人开立的,凭规定的单据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保证,是银行有条件的付款承诺。担保:是金融机构根据申请人的请求,以出具保函、备用信用证等方式向申请人的债权人(受益人)承诺,当申请人不履行其债务时,由银行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

二、信贷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一)信贷管理的基本原则

1、安全性原则

2、流动性原则

3、效益性原则

(二)贷款的五个要素

1、金额:

2、贷款方式:

(1)信用贷款:指凭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2)担保贷款:

A:保证贷款:指按《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者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B:抵押贷款:指按《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发放的贷款。C:质押贷款:指按《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财产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

(3)票据贴现:指贷款人以购买借款人未到期的商业票据的方式发放的贷款。

3、贷款用途:

4、贷款期限:指贷款发放日起到贷款到期日止的时间期间。(1)短期贷款:指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贷款。

(2)中期贷款:指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五年以下(含五年)的贷款。(3)长期贷款:指期限在五年以上(不含五年)的贷款。

5、贷款利率:

第二部分:学习信贷业务必须了解的法律规章制度

一、学习信贷业务应了解的法律规章制度 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一)与信贷业务相关的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

(二)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各项规章和规范性制度、文件;

(三)自治区联社结合全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实际,制定的各项制度、流程及单项业务品种管理办法;

(四)各旗县联社(农合行、农商行)结合本机构实际,制定的各项制度和实施细则等。

二、与信贷业务相关的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

(一)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物权法、票据法、合同法、公司法和专业合作社法等。

(二)行政法规层面:

1、《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2、《贷款通则》:

备注:修订-废止-再修订;规则突破与遗留问题。

3、征信管理条例(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中)

三、应掌握的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出台的规章和规范性制度文件

(一)规章层面

人民银行制定出台的:

1、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 中国银监会制定出台的:

1、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2、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3、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4、项目融资业务指引

5、贷款授信管理类:《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6、贷款业务品种管理类:《汽车贷款管理办法》、《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管理规定》、《个人定期存单质押贷款办法》、《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

(二)规范性制度文件 中国银监会制定出台的:

1、贷款授信管理类:《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

2、贷款业务品种类:《银团贷款业务指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团贷款指引》、《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指引》、《农村信用社小企业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指引》、《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商业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工作的通知》等。

3、房地产贷款类:《商业银行房地产风险管理指引》、《经济适用住房开发贷款管理办法》、《廉租住房建设贷款管理办法》等。贷款风险的分类:《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全面推行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

4、不良贷款管理类:《关于加强银行已核销贷款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大额不良贷款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

5、贷款合作发展类:与担保机构、典当机构、房地产评估机构、中介机构等机构贷款合作。

6、其他贷款监管文件:贷款统计等。

四、自治区联社制定出台的信贷制度办法

(一)我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制度体系框架 我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制度体系,是以信贷管理基本制度为准则和制度构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单项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从而形成信贷管理制度体系。全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体系由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综合管理办法、单项业务品种管理办法组成。

其中,信贷管理基本制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贷款通则》等有关法律、规章,结合农村信用社实际,确立我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概念、基本标准等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对贷款种类、期限与利率的基本规定,客户对象和基本条件,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客户信用等级管理,信用社信贷管理组织体系,贷前、贷时和贷后管理必须遵循的信贷管理各项制度等等。

(二)已经制定出台的制度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基本制度 信贷综合类管理办法

1、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审贷分离管理办法

2、内蒙古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

3、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法人客户统一授信管理暂行办法

4、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社团贷款管理办法

5、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咨询备案管理办法

6、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阳光信贷管理办法

7、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责任追究制度

8、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办法

9、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管理办法

10、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信贷档案管理办法 单项业务品种管理办法

1、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

2、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办法

3、内蒙古农村信用社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办法 贷款业务操作规程

1、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实施细则

2、内蒙古农村信用社企事业单位流动资金贷款操作规程

3、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操作规程

4、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操作规程

5、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操作规程

6、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生源地财政贴现助学贷款操作规程

7、内蒙古农村信用社个人住房贷款操作规程

8、内蒙古农村信用社个人汽车贷款操作规程 初步建立了上述由信贷管理基本制度,10项信贷综合类办法,3项单项品种办法和8项业务操作流程组成的信贷管理制度体系。

第三部分: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特点及基本知识

一、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特点和定位

(一)信贷业务特点:

1、信贷业务的区域性相对较强,以服务当地为主;

2、贷款面向千家万户,以零售业务为主;

3、信贷服务于“三农三牧”和社区居民;

4、贷款种类以短期贷款为主;

5、信贷服务比较灵活。

(二)信贷业务定位:

农村信用社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信贷业务定位和客户群体

1、立足县域

2、服务“三农三牧”:农牧业、农牧民和农村牧区

3、服务社区 主要客户群体:

农牧民、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

(三)目前全区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基本情况: 92家旗县联社(农商行、农合行)2349个营业网点,1690个可放贷网点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知识 信贷业务审贷分离

(一)审贷分离的概念 审贷分离是按照“横向平行制约”原则,将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的调查、审查、审议、审批、审批后发放和管理等环节的工作职责科学分解,由不同层次和不同部门(岗位)承担,实现相互制约和支持。除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足额存单质押小额贷款以外的所有贷款业务,必须执行审贷分离制度。

(二)审贷分离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责

1、机构(岗位)设置

旗县联社实行审贷部门分离,设立客户部门和信贷管理部门,成立信贷业务审查委员会(简称贷审会);旗县联社的分支机构实行审贷岗位分离,设立客户岗、信贷管理岗,成立信贷业务审查小组(简称贷审组)。

具备条件的分支机构和单一法人信用社,也可实行审贷部门分离。

2、机构(岗位)职责

客户部门承担信贷业务的开发、受理、调查、评估和审批后的经营管理,信贷管理部门承担信贷业务的审查和整体风险的控制。客户部门(岗)、信贷管理部门(岗)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直接向农信社法人机构的主任(行长)负责。客户部门(岗)主要职责有: 负责辖区内优良客户的业务营销;

对已经受理的客户申请,开展贷前调查; 对客户信用等级开展初评;

对通过审批的信贷业务,与客户签订信贷合同; 对客户进行贷后管理。

审查部门(岗)主要职责有:

对调查岗提供的客户资料和调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提出贷与不贷等审查意见;

对调查岗提供的客户信用等级初评材料进行审查; 提供信贷政策、信贷管理制度等的咨询和法律援助。审查岗原则上不与客户直接接触。贷款审查委员会主要职责:

贷款审查委员会是信贷业务的审议机构。直接对农信社法人机构的理(董)事长负责。贷审会的主要职责有:

对信贷审查部门提交的信贷业务进行审议,提出审议意见,报有权审批人审批; 对报送的企业客户评级材料进行审议和审定; 研究、审议辖内信贷业务的其他重大事项。贷款业务基本操作规程

与客户建立信贷关系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客户申请受理与调查审查审议审批咨询备案与客户签订合同发放贷款贷款发放后的管理贷款收回。

权限(授权)范围内的贷款业务,从受理客户申请到贷款收回各环节全部在农信社完成。自治区联社要求备案的,按有关信贷业务咨询备案办法执行。

超权限(授信)范围的贷款业务,在完成审议程序后,分支机构的上报法人机构审批后实施;法人机构的向自治区联社信贷管理委员会咨询备案无异议后审批实施。

1、贷款业务申请与受理

2、贷款业务调查

3、贷款的审查

4、贷款的审议与审批

5、签订贷款合同

6、贷款的发放与支付

7、贷款发放后的管理

8、贷款到期后的管理

9、贷款的展期 贷款的风险分类

(一)贷款分类的主要目的:

1、促进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理念;

2、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

3、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回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贷管理;

4、为提取充足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

(二)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和基本特征

1、贷款风险分类的概念:

贷款风险分类是指信贷经营管理人员按规定标准、方法和程序等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分类必须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强调过程,注重结果。

根据贷款按时、足额收回的可能性,将其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2、五类贷款的核心定义和基本特征:(1)正常贷款

核心定义: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基本特征:借款人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无论从借款人本身还是从外部环境看,都不会影响贷款按时足额偿还。(2)关注贷款 核心定义: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基本特征:借款人目前能正常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潜在的缺陷可能影响贷款的偿还。

(3)次级贷款 核心定义: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基本特征:是不良贷款的分界线;贷款的缺陷已经明显,借款人必须依靠正常经营收入以外的其他来源(如需要通过出售、变卖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担保等)偿还贷款本息,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4)可疑贷款

核心定义: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基本特征:可疑类贷款具有次级类贷款所有表现,并且程度更加严重,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5)损失贷款

核心定义: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贷款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基本特征: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全部损失或回收价值微乎其微;已经没有意义将其作为农信社信贷资产在账面上保留(贷款实际价值几乎为零)。信贷业务的责任追究

(一)基本概念

是指对未按有关法律、法规及信贷管理内控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信贷业务的信贷人员(指从事信贷业务操作、经营和管理的人员)进行的责任认定与处罚。

(二)信贷业务的责任落实及分担

1、各农信社法人机构是信贷业务经营管理责任主体。主任(行长)对所经营的信贷业务负全面责任,分支机构负责人在授权范围内对经营的信贷业务负全面责任。信贷业务各环节都要落实明确的责任人。

2、建立主责任人、经办责任人制度。贷款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经营管理等各环节的有权决定人为主责任人;具体承办调查、审查、贷后经营管理的信贷人员为经办责任人。备注:实行审贷岗位分离的,贷款调查、审查、贷后经营管理环节的主责任人、经办责任人可以是一人;未实行审贷岗位分离的,贷款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经营管理环节的责任人可以是一人。

3、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审批后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责任分担比例及每个环节中主责任人、经办责任人的责任分担比例由农信社根据自身实际自行确定。

4、对于工作岗位变动的,贷款调查、审查、审批环节责任人不变。经营管理环节实行工作责任移交制度。接管责任人对接手后的信贷业务经营管理负总责。第四部分:做好信贷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一、综合知识的能力

二、领悟政策的能力

三、分析市场的能力

四、控制风险的能力

五、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能力

六、组织协调的能力

七、营销创新的能力

八、自我学习的能力

九、踏实肯干的能力

上一篇:努力推进乡镇依法行政下一篇:《最后一课》多媒体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