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见证花开

2024-05-19

千课万人见证花开(精选10篇)

千课万人见证花开 第1篇

八一小学“护根工程”系列活动

我成长 我快乐

——教师专业成长之足迹

八一小学 王文华

四月的杭州阳光明媚,四月的杭州春雨绵绵,四月的杭州柳絮翻飞,四月的杭州迎来一批又一批的聆听者。梦想中的杭州有诗一般灵性,画一般柔美,是才子佳人聚集地,也是我长久以来心驰神往的地方。一路奔波,一路期待,来到梦想的千古宋城。参加在此举行的“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教师“五力修炼”高峰论坛活动。次活动围绕“五力修炼”进行主题设计,48位名师,32节示范课,9场课评,11场报告与评点,整场活动精彩纷呈,美轮美奂。

千课荟萃,万人共享。臵身四千人的的体育馆,手捧着精美的《参会指南》,听着优美的活动主题,欣赏着精彩的课堂,感慨良多,思绪万千。打开这本华丽厚实的《参会指南》,满怀期待。看到“五力修炼”一词不甚明白,我仔细翻读这本阅读指南,终于找到了他的解释,“五力”是指课程前瞻力,课程开发力,课程创新力,课程执行力和课程反思力。对于教师来说,这五力都是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慨自己落后的同时,对本次观摩课活动有了不同的期待。于是在四天的听课活动中,我写满了听课笔记,用完了整整的四支水笔,每堂课的结束之余,留给我深深的思考与回味。

在杭州的四天,让我亲身领略了很多位数学大师(华应龙、喷友林、叶柱、黄爱华、吴正宪、朱乐平、唐彩斌、徐长青、刘延革、俞正强)的风采。这些名师们带给我们来一场场可口的精神大餐:徐长青的《找次品》浑然天成;唐彩斌的《三角形内角和》发人深省、独具特色;黄爱华的“大问题”课堂让《方程的意义》扎实高效;俞正强的《笔算除法》引领孩子深入思考;“数学王子”张齐华的《平均数》情境设计精妙绝伦;贲友林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朴实深刻;还有亲切可爱的台湾房昔梅老师……四天的学习让我近距离感受着大师们独特的教学风采和人格魅力,耳闻目睹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演绎,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天津徐长青老师那精妙激情的语言艺术、高超的教学智慧,精巧而充满趣味的活动设计,巧妙而形象的比喻,恰当好处的点拨与引导,把《找次品》一课上的淋漓尽致。课堂上没有花哨的课件呈现和演示,没有精致吸人眼球的教具学具,有的是老师和孩子们充满灵知会的头脑。这样一节原生态并充满趣味性、活动味的数学课,将无声的课堂赋予了生命,并激励和唤醒着生命,关注着每个孩子的成长。

俞正强老师上的是一堂《笔算除法》,听着特别有感触。他独特的教学设计与轻松平等的课堂,把除法竖式对比乘、加、减法竖式的过程一一展现,让学生自己体会感受除法竖式的格式,一直追问学生除法竖式的格式的书写,我想我们老师都不知他如何诠释,他却大胆展示解决。再回想自己的课堂,真是惭愧至极呀,所幸的是有了这次珍贵的反思和学习的机会。

南京张齐华老师人称“数学王子”,精彩演绎了“平均数”一课,课堂上张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以与学生比赛投篮为契机,通过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步建构对平均数的正确认识,在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潜能的时空。根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张齐华老师的教学智慧彰显在细节中。他用“蹲下身,走进去”的育人情怀引领学生触摸数学的精彩,用其对教材的深加工,对文本的精加工,将教育、教学内容镶嵌在一个多姿多彩的生活大背景中,可谓匠心独运,妙哉!赞哉!)

华应龙老师的语言智慧如芬芳的野花绽放。听华老师的课很舒服、很轻松,很自在,很耐人寻味……这是老师们的共识,而这又或许与华老师丰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语言功底,尤其是他那幽默风趣、精炼洒脱的评价语有关。有人说,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智慧之花。一句评价语,一句鼓励话,他娓娓道来,或幽默、或诙谐、或深情、或睿智,总能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调适到最佳状态,使之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心理倾向。

深圳黄爱华老师的“方程的意义”一课也让我有所感悟,他的课设计巧,效率高,气氛活,每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匠心独运,精彩纷呈。整节课围绕三个“大问题”来展开教学活动,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诚然,老师的提问很重要,如果没有极具细致认真的研读教材,就没有深入高效的教学,没有深刻独到的提问设计,就点燃不起学生的认知和兴趣。

他新编的教学版《心太软》,揭示了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状态,熟悉的旋律,发人深思的歌词,让会场的老师们不经都跟着哼唱起来。黄爱华老师改编的这首歌告诉我们:教育----静待花开;蹲下来,把握教学的起点;慢下来,关注学习的过程;静下来,聆听花开的声音。附歌词:

新编《心太软》 ——黄爱华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独自一个人讲课到铃响,你任劳任怨的分析着课文,可知道学生心里真勉强。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讲,教学总是简单,交流太难,不是你的,就不要多讲,铃响了,你还不想停,你还要讲几分钟吗? 你这样讲解到底累不累? 明知道学生心理在怨你,只不过想好好讲透课文,可学生无法给你满分,多余的牺牲,你不觉心痛,你应该不会只想做个“讲师”,奥!算了吧!就这样算了吧!该放就放,再讲也没有用,傻傻等待,学生学会依赖,你总该为学生想想未来!

四天的学习,带给我惊喜、带给我感动,带给我满满的收获。让我领略了大师们独到的教学技艺和高超的教学机智,让我充分感悟到数学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它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成长气息,充满智慧挑战。数学课堂需要简约而不简单,简单而不犀利的话语和博学而善思的知识底蕴,这将是我们年青教师今后学习的目标,我会一如既往的向着这个方向前进,在教育的道路上,大步向前,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千课万人见证花开 第2篇

一年级

杜雨婷

接到去杭州的消息,正值清明雨后。

说不出的兴奋。

原本还想着在截止前勉强再拼一把的“五四杯”,熬了半宿想想还是放弃了。一则重度拖延症发作,二来近期真可谓是庶务缠身,《陋室铭》中的“案牍之劳形”儿时领会得尚不够真切,工作了才知道各种马不停蹄的活动任务是何等让人绞尽脑汁疲于应对,不仅耗尽了精力,也失却了思考的心境。难得有此充电的机会,偷得浮生半日闲,当即安顿班务,漫卷诗书下杭州。

初到杭州时,西子湖畔正是杨柳依依。当是时也,深感有此一壶新茶、一蓑烟雨,一节好课也不虚此行,更不必说浙大华家池的体育馆内,短短两天半,安排了23节课,晚上还有4场讲座!果是“钱塘自古繁华”。这场“豪奢”的饕餮盛宴,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在课改正不断引向深入的今天,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如何实行由“教本”向“学本”的转型?

这个问题并不算陌生,浙派的“学本”课堂,苏派称之为“生本”。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的发展史上,一直存在着两种学习形态的较量,即“接受型”与“体验式”。“接受学习”俗称“满堂灌”:重视过去的知识、强调记忆、注目个体学习、注重知识传递、较多单一刺激、以教师为中心、实施标准化学习、关注结论性、满足“听中学”······“体验学习”则重视即时的感觉、强调领悟与体认、注目互动学习、注重生活经验、较多立体体认、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个性化学习、关注生成性、追求“做中学”······

我们如果将这种不同的学习状态,迁移于阅读,也就可以理解“授受式阅读”与“体验式阅读”的本质区别。由来已久的低语阅读是以教师的文本阅读为依据,以提问设计为牵引,来实现识字、课文理解、语文知识传授的思想教育等目标的阅读模式。教师的“授”与学生的“受”之频繁过程,排斥了儿童从自身的经验和兴趣出发,个性化地拥抱文本、感受快乐,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的过程。所以,低语阅读应当回归于儿童从个体生活经验出发,感受外部世界的一次快乐之旅。

周一贯先生指出:什么是体验?《辞海》中得解释是“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要让儿童在亲力亲为(包括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去理解和感受新的事物。体验是极具个性化的,是儿童主体的想象、移情、感悟、神思等多种心理活动的碰撞、引发、交融、激活。而以教师的讲问为主线的低语阅读教学,难以改变的认识误区是人们总以为低年级儿童只是少、能力低,教师应该多讲一些,以免“夹生”。正相反,低年级阅读教学“蒙以养正”之“正”,就在于让孩子善于关注自己的生命感受。正因为教师太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析和深度开掘,存在着过度教学和着意“艺术表演”的问题,使得儿童参与空间缩小、想象和合作讨论阻断,从而弱化了儿童在阅读理解上的“主权”和阅读能力上的发展。

听起来很容易理解,但做起来着实不易,高年级咱们有“问题导学”这种思维逻辑高密的方式“大政奉还”于学生,低语段教师如何能自觉地把原先的讲问,转化为学生自读体验和现场生成?把展示教案的课堂改为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呢?

本次观摩活动至少为我们展示了以下几种转化策略: 1.表演,在变幻角色中生成体验

很多动作描写,不妨让学生去模仿以下,这不只为了加深情节上的理解,更有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精当的作用。表演的身体力行就必须让学生同时达到这两方面的意义,才是“不为表演而表演”的有语文味的阅读课。在《浅水洼里的小鱼》这一课里,老师组织全班去表演小男孩自浅水洼里捡小鱼扔回大海的动作,让学生站在课桌旁,先研究怎样把孩子救小鱼的行为表演得逼真,让学生画出了课文中的关键词:“走得很慢”、“不停”、“弯下腰”、“捡起”、“用力”、“扔”、“不停地念叨”、“这条在乎”······然后开始表演,一遍又一遍,学生不停地诠释和完善每一个细节,兴趣高涨地慢慢移动,一边做动作,一边念叨“这条也在乎”。不一会儿,有些小朋友上气不接下气地停下来了,老师便叫大家都停下来,问为什么。小朋友说,很累啊,才停下来的。老师便乘热打铁让大家读课文,加深体会,然后再讨论:“小男孩停下来了吗?”“他不累吗?为什么不停呢?”“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他一直没停?”于是,小朋友才跟深地品味出“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回大海”、“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和课文末尾省略号蕴含的深意。这样,教师的讲问就完全转化为学生的表演实践,转化为学生从表演实践中对文字表达的品味,转化为真切的体验“很累啊”,转化为对课文中“小男孩为什么不累”的讨论,转化为讨论所需要的深读探究······一句话把“被动读”转变为以体验为基础的“主动读”。

2.补白,在激活想象中撬动体验

选入小学低语教材的课文,极大部分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在描述过程中,往往不刻意把什么都写出来,而是有意留下一些“空筐”、“虚境”,让阅读主体去想象,去“补白”。陆虹老师的《儿童诗两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首诗叫《树真好》:

树真好,白鹭鸶想在树上做个家,大树张开手臂说:好哇!好哇!树真好,小花狗躺在树下乘凉,大树撑着绿伞说:睡吧!睡吧!

树真好,小毛虫卡滋卡滋地咬,大树笑着说:吃吧!吃吧!树真好,长得又高又大,好像大家的妈妈。

非常简单的的一首小诗,陆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张开了双臂,喊出了高兴的“好哇好哇”;安静地趴下,享受了温柔的“睡吧睡吧”;一起“卡滋卡滋”地做了毛毛虫,也一起宽和大方地笑着说“吃吧吃吧”,没有说教、没有肢解,完整地体验,完整得领会了 “树真好”这三个字。这个时候,老师请孩子们想象:大树妈妈还会有哪些孩子?他们会到大树下来做什么?几张简单的音乐绘本插入,学生就争先恐后地描绘了在树下下棋、游戏、纳凉、摘果子、堆雪人······儿童诗天生的诗人,这样的“补白”,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美妙体验。陆老师的课详略得当,在这时才引入第二首小诗《小麻雀立在枝头》:

谁都怕冬天 说冬天冷 小麻雀却说不 在光秃秃的树丫上 朗诵小诗 谁都说冬天难看 孤孤单单没有绿意 小麻雀立在枝头 给寂寞的老树

这首诗没有逐字逐句地品读分析,只留此一白,结合着前面大家对大树母亲般地感情,依然留在这个情景里,自发地填补这句空白,爆发出了各式各样美妙的诗句。我最喜欢的那句是给老树添上一片会动的叶子,看,谁说孩子不是诗人呢?他们的世界,本身就是如诗如画,无需雕琢。这样的阅读体验,远比两个课时一课一诗来得巧妙也美妙地多。

3.质疑,在求异思考中感受体验

还记得去年刚接触问题导学的课堂,有个问题深深地困扰这我“怎样才能让孩子问出我想让他们问的问题呢?”,听到这个问题,老师们都笑了,想来当时也是稚气十足,却也真是发自内心的实在问题,孩子抓不住关键问题瞎提问,课上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怎么能放手,怎么能不着急呢?陈建先老师说等我工作第二年就明白了。现在果然明白了O(∩_∩)O~,却不是因为丰富了教学经验,教会孩子们会问最主要的问题了,而是开始享受听到的各种奇怪的问题了。两天半23节课4个讲座,强度之大,可想而知。来上课的老师,大多是全国青年教师阅读大赛的特等奖选手,更不乏诗人、编辑、硕士、教授、特级教师,可谓堂堂皆是精品,然两天停下来,仍不免有些头晕目眩坐立难安。突然就理解了往日那些课上乱动的孩子,不能苛责他们不专心,不挪窝地持续高强度的学习吸收,本就是成人也难以坚持的。听到后面,多少有些煎熬一节课40分钟之漫长。可听薛法根先生的课,却完全不一样,他讲《三个儿子》,从头至尾,一气呵成,让人分不出具体的环节、也没有一定要动笔写字或是一年级不必复述的规矩,完全开放,不懂即问,随问随答,随懂随用,可谓教无定法,完全生成。整节课引人入胜,让人一咏三叹,拍案叫绝。不经意间,戛然而止,让人怅然若失,意久难平。去年苏州行,也曾有幸听过孙双金先生的课,慨然而叹大师的课堂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为何总是能让人不知不觉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高山仰止之余总能生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之感。少年时爱读武侠,也爱拿武侠世界来衡量一些境界:我等门外之人当属无招之人,打起架上起课来因修炼不够,而胡乱挥舞,不合规矩;名师特级好似武林高手,招式精妙,功法精深,一招一式皆有法可寻,环环相扣;而这些宗师级的教育家,却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颦一笑皆入语,一举一动尽从文,看不清环节,分不得技巧,真是到了用意不用力、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原因无他,他的每一句话,都由课堂生成而来,每一个设计,都有学生反应而得,从而真正做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

清朝人唐彪在《读书作文之谱》中说:“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故学者非悟之难,而疑之难。”其实“让学生问出我想让他问的问题”,本身就失了“学本课堂”的本心,简单粗暴地提问与引诱他问出我想让他说的话,不都是我问而不是学生问吗?不是他真好奇的东西,不是他最想知道的东西,为了40分钟设计上的好看,而强行忽略、打压掉,这才是真正的误人子弟。“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只要是孩子想知道的,何必纠结于是不是重点呢?更何况我们所纠结的重点,也不过是考纲要求罢了。误了他最想知道的时候,下次等到这课再强压给他,反倒没了兴趣。让学生提问,唯有不同的意见方能引发思考与讨论。寻常教师,上课求同,唯有师之大者,不畏求异,勇者无畏,要做好老师,先要勇敢地面对每一次挑战、鼓励每一次课堂的生成,而不是按照既定的路线,照本宣科。

千课万人见证花开 第3篇

精心执行四方传播吸盛夏日月精华

(详情请关注“千课万人”官网www.qkwr.net)

放眼未来, 认清当下, 直面教育发展道路上的挑战和机遇, 日益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十分重要的关键之举。新一轮世界范围内的教育与人才竞争, 呼唤着教育必须加速整体优化, 知难而进。时不我待, 就必须出新思维, 有新行动。心态 (思维) 决定姿态, 姿态改变事态, 事态则必会提升业态, 最大限度地使教育达到硬件与软件并进, 外力与内源并重, 继承与创新并举, 做大与做强并行。为了服务于全国区域教育最大化地释放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实现前卫的教育愿景, “千课万人”教育文化品牌积十多年卓越资质及品牌个性, 为您郑重推出“全国小学教师暑期专业提升系列活动”, 供您慧眼择珠。

【活动收费】培训费1000元/人 (团队可优惠) 。自理食宿, 食宿及往返交通等费用回原单位报销。

【报名及咨询】参会单位须事先向组委会报名, 额满为止, 未报名者谢绝参会。电话报名: (0571) 86971080 86971084 86971040 86971789 86971641邮箱报名:qkwr@163.com网站报名:www.qkwr.net短信报名:15958198815 15958188212 15958198116 QQ报名:2521566653 1658661567 QQ群:136559570 (网络报名如两天内不见回复, 请改用电话报名)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理学部继续教育中心;北京名师之约文化传播中心1.

备注:本系列研讨会将发给学员继续教育学分卡。

千课万人 第4篇

我有幸参加在杭州举行的“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撇开繁忙的工作,带着一份对与大师同一课堂的期盼,我和同事一起来到了杭州,走进了“千课万人”的会场。整整两天,虽然一直坐在听课会场,没有时间出去领略杭州这个现代城市光彩的一面,没有时间去那为世代文人所称颂的西子湖畔走上一圈,但并没有留下遗憾。因为,在会场,我目睹了王崧舟、陈国安、徐素梅等著名特级教师的风采,我的收获满满。

短短两天的听课学习,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每天坐在体育馆硬凳上,一听就是10节课,高密度的课堂让人休息的时间很少,长时间的坐姿让人感觉有些疲乏;但我觉得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那课堂教学堂堂精彩,那大师风采个个让人折服。这样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走近了大师,再次领略到了大师的风采!

短短两天的听课,却是对我的一种历练。领略名师风采,并从中汲取经验。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周一上午王崧舟老师的课。

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向来以清新出名,如诗的感觉充溢着整个课堂。王老师的课,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一股潺潺流淌的清泉,我们聆听着,沉醉着,仿佛经历了一种心灵的洗礼。当王老师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从红地毯上走入课堂时,全场的教师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这次他上的是《孔子游春》,整整二节课,没有让我们有一丝的疲惫。学生也听得很入迷,下课后,很激动地去还让王老师签名。

《孔子游春》从写景入手,讲述孔子与弟子们在泗水河边游玩中,由水引发一系列思考,借以教化弟子„„王老师的课出人意料地让学生去寻找、比较孔子的课堂、课文与我们现在的课堂、课文的不同,以此作为各个板块的主抓点。他极富创意地将“看到的”与“想到的”对应起来,甚至由此将文章改编成一篇诗歌,引导孩子通过师生合作朗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孔子作为课文的灵魂人物,他的君子形象和教师形象在老师一次次地引导中,在学生的心灵上高大地竖立起来。

“千课万人” 第5篇

在这短短的四天的杭州之行,我们仿佛经历了一场知识风暴,品尝了一桌丰盛的满汉全席,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虞大明的《狼牙山五壮士》壮怀激烈,铿锵有力;张祖庆的《狼牙山五壮士》感情真挚,情意绵绵;王崧舟的两节《与象共舞》分别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语言(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取向,重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语言(以培养写作能力为取向,重言语形式的理解);而窦桂梅老师的两节《我的爸爸叫焦尼》更是将母语的重要升华了„„

每次外出听课,我们常会感叹:“上得真好!我怎么就学不来呢?”学不来大师们文化的底蕴,那是他们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升华。学不来大师们精妙的教学设计,他们的课堂如行云流水,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常常会使我们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学不来大师们那富有感染力的灵动的语言,准确、畅达、易懂、幽默。一句话,他们是智者。教师有智慧,就能开启学生的智慧。

若水三千,取一瓢饮吧。我就这次听课,大家共享点滴收获。精彩之一:《狼牙山五壮士》同文异构

两位浙派名师:虞大明老师和张祖庆老师,他们同上《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两堂课真是各有千秋。虞大明老师激情昂扬,紧扣壮士言行,抓住关键词句,学习用朗读来表达读者心中的感受。整堂课,虞老师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反复认识的是:“这就是英雄本色,这才是壮士情怀。”当虞老师浑厚的声音读起第六自然段,当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电影片段播起,当五壮士豪迈的口号响彻会场时,我一次又一次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是一场情感的盛宴,一次生动的爱国教育。而祖庆老师他侧重的是学习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注重学生写作方法的培养。一上课,张老师安排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习成果,让学生听写8个词语,再分为两组,分别是敌人和五壮士,可谓别出心裁。接着,朗读这两组词语,读出不一样的感觉。然后,在学生有自己的感觉后,进一步引发思考,并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敌人、五壮士的句子,再划出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中震撼你的句子细细品味。于是在读、划、议、品中,五壮士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透露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最亮点在最后,他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将来重编教材,你认为该不该把“五壮士中的两位幸存者”和“日军向五壮士致敬”这两个事实写入教材?为什么?孩子们各抒己见,张老师适时引入一位编者的话,最后用诗歌的方式表述张老师自己与其不同的看法,这样的结尾多好,是啊,“该不该把这些写入教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张老师让学生明白了独立思考的精神最可贵,他让学生回去自己思考,因为“有些问题,需要思考一辈子”。张老师的这堂课不但实现了阅读能力,更提升了理性思辨。两堂同样的课文,两种不同的精彩!

精彩之二:大师的语言魅力 新鲜,还第一次听到一个人的同文异教。王崧舟老师用“一课两上”的方式执教《与象共舞》,实在精彩!最吸引我的是王大师的语言魅力。他的教学语言特别是声调所传递的信息,始终是轻轻的,像在你耳边呼唤,又像在你眼前提醒;始终是清清的,像最源头的溪水,缓缓地流,不动声色地流,只是在个别时候,突然拔高,突然激动,突然加快。我觉得他就是魔术师,甚至拥有巫师的吸引力,学生不由自主进入到课文中去。

精彩之三:窦桂梅老师报告

窦老师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一次次赢得在场老师的雷动掌声。她的报告,给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指明了方向,“我是教母语的,我是教人学母语的,我是用母语教人的。”窦老师让我们懂得了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关爱孩子,给孩子们阳光,给孩子们雨露,这是我们的责任!

千课万人 第6篇

坪山新区龙田小学

黄细霞

十月秋意浓,天高云淡,落英缤纷,在这人间天堂,美丽的西子湖畔,一段烟雨,一壶清茶,邂逅一场流光溢彩的文化盛宴;一抹夕阳,一缕桂香,逢上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之旅。五湖四海专家、名师汇聚“千课万人”。

2014年11月9日至13日,千课万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在浙江省杭州逸夫体育馆举办,我和同事有幸被派往学习。

在这5天的观摩学习中,总共听了20节左右示范课,其中有吕琼华老师的《圆的认识》,吴玉兰老师的《圆的认识》,徐卫国老师的《圆的认识》,朱乐平老师的《圆的认识》,唐彩斌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的扩展阅读课》,张国良老师的《真分数和假分数》,徐长青老师的《找次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黄爱华主任《方程的意义》,张齐华校长的《平均数》,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的《面积与面积单位》……等等。这些课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具特色,每堂课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每一位在舞台上执教的老师,都是那么敬业、那么认真,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教学风采以及他们对数学教育的独特理解.吕琼华老师,理性、深刻、丰富,关注数学思维,圆规画圆的应用更是令课堂增光添彩;吴玉兰老师,时时处处以人为本,交流、对话、反思,丰富灵动的教学策略令观众折服;徐卫国老师,清新、真实、自然,素材新颖敢于创新;朱乐平老师,充满灵气,激情四溢,整堂课高潮迭起、引人入胜;唐彩斌朱伟森老师,不疾不徐,循循善诱;张国良老师,语言清晰,层层深入,注重让学生说理;徐长青老师,教学形式多样,资源丰富,轻松流畅;张齐华老师,博学多才,独具慧眼,思维敏锐,教学生学会思考、拥有力量;吴正宪老师,设计精妙,传递智慧,让人体会到“人脑高于电脑”。

经过这样一次观摩学习终于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有更深一层地理解了:那就是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中让学生得到智慧,让老师智慧成长;让学生智慧地学,教师智慧地教,师生在生成中智慧得到成长,享受过程中的精彩。

学习自主权还给孩子,张齐华老师的这节《平均数》,以充满人文气息的交流对话、丰富灵动的教学策略见长。课堂上,张老师胸怀学生、心存数学,高端、大方,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营造了真正安全的课堂氛围,引领着学生和学生深入地对话。

以下片段让我记忆深刻—

师:可以多给我几次机会吗?

生1: 老师可不能得罪,给就给吧。生2:那我们不是输定了。

生3: 反正老师求的也是平均数,给他100次都行。

…….这些的交流过程使我们听课者禁不住会心地笑起来。

千课万人见证花开 第7篇

聚焦核心素养50节新课温暖成长行程

【 我们的活动时间 】 语文:2015年11月12-15日,11日报到,16日返程

数学:2015年11月19-22日,18日报到,23日返程

【 我们的活动地点 】 中国杭州(报名后告知确切报到及会议地点)

【 我们的活动主题 】 关注新常态课堂的八大走向

【 我们的课程与团队 】 (每板块专家排列以姓氏笔画为序)

语文

培育核心素养邀请新加坡翁美慧,邀请王荣生 、 王崧舟 、 吴忠豪 、 张祖庆 、 周一贯 、 谈永康 、 赖正清 、 虞大明改变传统课堂形态,引领培育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

践行 “ 超文本 ” 教学邀请马来西亚黄先炳博士,邀请王玲湘 、 成尚荣 、 吴立岗 、 何捷 、 陈朝蔚 、 夏家发 、 崔峦 、 窦桂梅展示 “ 阅读 、 表达系列课 ” ,实施 “ 阅读 +X”、“ 表达 +X” 的超载文本教学 。

引导自主发展邀请邬国文 、 孙世梅 、 林珊 、 钟鹤童 、 薛法根呈现自主学习的机理转化: “ 学习单 ” 的全程运用; “ 小组讨论 ” 的高效开展; “ 体验教学 ” 的落地生根; “ 学习共同体 ” 的组建; “ 随堂作业 ” 的百花齐放; “ 小先生制 ” 的推陈出新 。

构筑学导主线邀请肖俊宇 、 陈宝铝 、 林莘 、 黄国才 、 盛新凤 、 蒋军晶通过 “ 翻转课堂 ” 等呈现形式,构筑课堂学导主线 。

渗透微课程邀请儿童文学作家周锐 、 董宏猷,邀请干国强 、 何夏寿 、 沈小玲 、 陈琴 、 周益民 、 雪野 、 韩兴娥展示有效 、 有趣的微课程 。

关注思考力邀请张立军 、 张学伟 、 薛瑞萍 、 瞿涛践行创造本真的课堂体验,培育思维宽度与深度 。

建构生命自觉邀请台湾名师葛琦霞,邀请王红 、 孙双金 、 李政涛 、 汪潮 、 薛丽芬顺应当代主流价值取向,建构课堂生命观,散发生命自觉气息 。

维护课堂权益邀请王中敏 、 肖绍国 、 吴琳 、 陆红兵 、 陈金铭 、 林志芳 、 章师亚推介把时间 、 空间 、 提问权 、 质疑权 、 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空思考和实践 。

数学

培育核心素养邀请孔企平 、 孔凡哲 、 史宁中 、 华应龙 、 吴正宪 、 张良朋 、 斯苗儿 、 鲍建生,邀请台湾专家林碧珍 、 钟静改变传统课堂形态,引领培育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

践行 “ 超文本 ” 教学邀请刘伟男 、 刘忠阳 、 李晓梅 、 杨迎冬 、 张齐华 、 黄爱华 、 潘红娟展示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载体,践行超载文本 “ 整合数学 ” 教学 。

引导自主发展邀请田小勤 、 刘莉 、 李培芳 、 张新春 、 罗鸣亮呈现自主学习的机理转化: “ 学习单 ” 的全程运用; “ 小组讨论 ” 的高效开展; “ 体验教学 ” 的落地生根; “ 学习共同体 ” 的组建; “ 随堂作业 ” 的百花齐放; “ 小先生制 ” 的推陈出新 。

构筑学导主线邀请刘德武 、 刘加霞 、 刘松 、 孙钰红 、 贲友林 、 俞正强通过 " 翻转课堂 " 等呈现形式,构筑课堂学导主线 。

渗透微课程邀请陈力 、 陈庆橹 、 袁晓萍 、 顾志能 、 黄升昊 、 管尤跃展示有效 、 有趣的微课程 。

关注思考力邀请第十二届全国小数赛课最优秀3位获奖者( 2015年10月黄山举行),邀请李加汉 、 姚剑强 、 高枝国 、 彭晓玫践行创造本真的课堂体验,培育思维宽度与深度 。

建构生命自觉邀请宋显庆 、 张丹 、 邵虹 、 顾亚龙 、 徐长青 、 曹培英顺应当代主流价值取向,建构课堂生命观,散发生命自觉气息 。

维护课堂权益邀请朱国荣 、 刘延革 、 姜荣富 、 费岭峰 、 唐彩斌推介把时间 、 空间 、 提问权 、 质疑权 、 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空思考和实践 。

【 我们的论文评奖 】 每位代表仅限一篇,一式两份,与会时提交组委会(需交纳评审费) 。

【 我们的光盘征订 】 请会后点击 “ 千课万人 ” 官方网站www.qkwr.net订购 。

【 我们的活动收费 】 每学科培训费850元 / 人 。 食宿 、 交通等费用回原单位报销,住宿标准:每人每天90-150元 。

【 我们的活动爱心 】 继续推出革命老区 、 西部地区 、 希望学校爱心免费听课名额,详情请关注官网公告 。

【 我们的报名咨询 】 参会单位须事先向组委会报名,未报名者谢绝参会 。 电话报名: 4000017582短信报名: 15958198815 15958188212 15958198116邮箱报名: qkwr@163.com官网报名: www.qkwr.net微信报名: qiankewanren QQ报名: 2521566653 1658661567

备注: 1. 网络报名如两天内不见回复,请改用电话报名; 2. 本次研讨会将发给学员继续教育学分卡; 3. 日程安排于活动前10天在网站公布; 4. 列举专家将以报告 、 示范课 、 互动评点 、 书面评点等形式进行; 5. 专家简介请登录官网查询

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主办)

千课万人 第8篇

“千课荟萃,万人共享”,浙江大学打造了这个品牌,为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此次活动汇聚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名师、教授。如:李力加、王来阳、朱敬东、冷莹、程明太、徐军、孙飒等。也聚集了五湖四海的优秀教师前来观摩。说实话,我十分庆幸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名师的课堂。

聆听着动人的音乐,伴随着倒计时的钟声,精彩的课堂序幕正在慢慢揭开······

首先给我们带来听觉盛宴的是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力加教授。李教授耐心细致的为我们讲解了《美术课程标准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专题报告。讲述了感知与创造在课堂中的重要性。他说:“感知活动!与创造,是美术学习永远的命题。美术家就是以独特的思维方式思考世界的人。”他的一番话让我顿时觉得能从事艺术教育事业是一件多么高尚的事。

紧接着,来自黑龙江的杨秀巍老师用精彩绝伦的魔术表演把我们带入了她的《点的集合》她字正腔圆普通话就像一杯沁人心脾的热茶给寒冷的早晨带来浓浓的暖意。在她紧而有序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生作业设计的多样性,连续性,对学生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同样精彩的还有贾方老师的《中国民间玩具》、黄黎敏老师的《高耸的哥特》以及彭晓宁老师的《动物身上的斑点》。她们用亲切的笑容,从容的话语和丰富的表情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又一节生动有趣的课。

在听了一天严谨大方的课后,周信达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十分愉悦的课堂气氛。他轻松诙谐的语调显得特别与众不同。周老师带来的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在课的开始,他先放映了一个篆体的“水”字,让大家猜这个字,学生们都能猜出来,这无疑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信。紧接着他让学生们学写这个字,且比赛写的越多越好。一开始我并不明白他的用意,可是通过不断的添加,画面上出现了一条自然又壮美的“瀑布”。这时大家都惊叹了!原来简单的一个个水字拼在一起正好凑成了气势磅礴的瀑布。正当大家为这个有趣的导入赞不绝口时,周老师又快速的拿出了一支炭条。以大写意的方式很洒脱的在瀑布的两边画上了黑黑的岩石,现在画面变得饱满充实。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学生们也都完成了作业的大部分内容。当然,周老师的课有大气的地方,也有细致的地方。接下来,周老师就让学生们给画面添上小桥,树木,亭子还有人物。更巧妙的是,可以用橡皮在刚刚画的岩石里面擦出一条山间小路,自然大方,婉转灵动。最后,周老师选择了卷轴的方式来展示学生的作业,很符合山水画的大气写意气质。

在这紧凑的两天里,宗跃风老师带给我的震撼是最大的,她的每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透露着她浓厚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虽然接触到她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她所呈现给我们的是她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绘画技法以及高尚的艺术情操。她的教学环节是真正的做到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难到易。她娓娓道来的讲述了中国画从用笔到落款的每一个步骤,细心的听取着学生的回答,用自己专业的美术语言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概括。对学生的评价也毫不吝啬,只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给予大力的肯定,加深了学生对国画的自信。宗老师是真正的将国画教学体现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她给学生准备的教学媒材都是画有写意国画的,这样能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她将学生的作业以画册的方式进行装裱,这无疑又教会了学生们国画的装裱形式,可以说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经过了仔细的推敲,都富有强大的知识性。在她的课上我从真正的意义上领略到了中国画的风采。仿佛真正的置身到了“鸟语花香”的世界。

朱敬东老师是一位非常值得敬佩的老师,他是真正的为了学生而教学。他对学生的关注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了他的课堂上。在课的开始他不是急着上课,而是观察了学生的位置,细心的将个子高的学生调到了后面,并精妙的夸其一句:“你是这一组的“长城”。”很好的缓解了学生不甘心的情绪。在课上,他亲切的称呼学生为孩子们,仿佛自己是家中的一位长者,正在给自己的孩子们讲故事,很好的拉近了与学生们的距离。朱老师对学生们的评价显示了他高深的文化造诣,比如:你真的读懂了塞尚。你有独特的审美眼光。你有一双很能发现美的眼睛。这些美的话语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孙飒老师带给了我们一堂非常高端的课,将数字美术完美的呈现在我们眼前,所有学生都是用平板来完成课堂学习,从自我收集资料到引发更高深的讨论,将绘画技法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徐军的课,人生的课。他的学生是幸福的。听他的课的一种享受。听徐军老师的课,我总能收到惊喜。听到他为了上一堂课去了八次敦煌,我不禁为之赞叹,这就是对生活对工作虔诚。

千课万人 第9篇

一2013年“千课万人”听课感想

2013年11月27日——29日,我有幸参加了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可容纳4000人的体育馆内座无虚席,我们聆听了多名特级教师、名教师的课堂教学及专家评课、辩课。走进名师,让我们的心灵震撼着,感动着……每一位名师特色各异,或儒雅、或风趣、或睿智、或沉稳,给了我们不同的启示和引导,让我们从中受益良多。那些精心的设计,那些经典的话语,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我们指明了新的课堂教学方向及教学研究方向。感触一:会场布置彰显文化气息

刚走进会场,就觉得场面好大,整个会场都洋溢着数学的气息,会场周围的柱子上有一副副数学对联,非常巧妙的形容本次活动的主题。“修炼如几何图形,幸福如循环小数。”“持粉笔解世事代数,怀壮志问人生几何。”“岁月印痕都含加减乘除里,人生轨迹尽在曲线弧度中。”“画线条判曲直风雨同舟又一年,讲几何指方圆上下求索十五载。”“指数、对数、函数数数含辛茹苦,直线曲线射线线线意切情深。”“点线面横横纵纵演绎万象,甲乙丙指指代代细说百因。” 感触二:特级教师怎样教数学“思想” 我们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

一般教师教师知识,著名教师教方法,特级教师教思想。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易。在比较了几位同台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及对我们身边一些课堂教学现象的回忆,我对此话有了新的感触:目前大多老师都能在教学设计上挖掘出数学思想,但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特级教师是让学生感悟出数学思想的,让学生自己通过感悟说出数学思想的,但一般的教师只是自己在课堂中说出数学思想。区别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去体验、去领悟。感触三:课堂结尾如何引导学生总结

课堂总结一直以来都是比较简洁的。以教师的一句话带过,如“今天就上到这里。”“今天我们学了——,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等等,总结一般都流于形式。在这一次的观摩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意味深长的课堂总结,多名特级教师都舍得花上几分钟时间来总结。如陈敏老师上的《体积与容积》的结尾:

大屏幕出示:回顾与总结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在学生想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老师将上课的课件重新播放一遍,帮助学生回忆。

如此看来,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的学习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能力是重要的,这也是学习方法的指导。由此,我也想起了新课标对学习过程的重视,也联系到了当今如此重视复习课教学这一现象……

感触四:简约的魅力如何施展 听了江萍老师的《千以内数的认识》,久久不能忘怀。简约的数学课老师可以教的轻松,学生可以学的轻松,这些我们都明白,但我们做不到的是我们面对众多教学素材不忍割舍,我们创造不出更有内涵的教学素材。怪不得有人说“要用你的一生去备课”。在新课展开部分,江老师设计了用0、1、4三个数字组数,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数概念学习中读写法、数位意义、位值结构等学习要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千以内数的读写法,组成等。在巩固练习中,出示3个计数器上的数126、304、949,让学生再一次写一写、读一读、说说组成。这里江老师的处理我很喜欢,她在126的下面加入了5个括号,请学生1个1个往后数,在转弯数的地方,江老师通过“追问——你是怎么想出来”让学生知道“满十进一”的道理。304这个数让学生1个1个往前数,追问299是怎么来的。949时是10个10个数,一直到999,让学生理解虽然数字一样,但是在不同的数位,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最后老师请学生说说999有什么特别之处。利用学生的回答再加1个就是一千。很自然的引到了1000。后来请学生感受1000有多大,了解相邻单位的十进制关系。整节课中学生对于数意义的理解是到位,在理解意义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发展学生的数感,不断促进孩子的思维走向深渊。

感触五:教育的最佳状态就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去思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适当放慢脚步,聆听每个孩子的心声,尊重学生稚嫩的思考,思维的萌芽,有的时候我们要耐心点再耐心点。

金坛市河滨小学

千课万人 第10篇

订单

活动时间:

编号 内容

年级

主讲教师

盘数 份

价格/元

订购

活动地点:

示范课:《纸马》

王雷英: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许嫣娜:全国青年教2 示范课:《纸马》

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江苏)

30.00

示范课:《纸马》

李玉贵:台湾小学语文教学学会理事

30.00

示范课:《绝招》

王 红: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示范课:《夸父追日》

王自文: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示范课:《剪枝的学问》

(一)薛法根:著名特级教师(江苏)

30.00

示范课:《剪枝的学问》

(二)薛法根:著名特级教师(江苏)

30.00

示范课:《牛郎织女》

虞大明: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示范课:《雾和霾》

(一)四

孙双金:著名特级教师(江苏)

30.00

示范课:《雾和霾》

(二)四

孙双金:著名特级教师(江苏)

30.00

蒋军晶:全国青年教11 示范课:《文成公主进藏》 四

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浙江)

30.00

示范课:《声音的故事》 四

周益民:著名特级教师(江苏)

30.00

示范课:《金钱的魔力》

(一)张祖庆: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示范课:《金钱的魔力》

(二)张祖庆: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示范课:《丑小鸭》

刘发建:新生代名师(浙江)

30.00

示范课:《水》

管建刚:著名特级教师(江苏)

30.00

示范课:《水》

魏 星:著名特级教师(江苏)

30.00

示范课:《蒙娜丽莎之约》 五

盛新凤: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示范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罗才军:全国青年教

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浙江)

30.00

示范课:《三棵银杏树》 五

张学青:著名特级教师(江苏)

30.00

张立军:北京市基础21 示范课:《将相和》

教育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

30.00

示范课:《冬阳•童年•骆驼队》

林 莘:著名特级教师(福建)

30.00

赵 昭:全国第九届阅23 示范课:《为人民服务》 六

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黑龙江)

30.00

示范课:《孔子游春》

(一)六

王崧舟: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示范课:《孔子游春》

(二)六

王崧舟:著名特级教

30.00

师(浙江)

示范课:《清平乐•村居》 六

陈国安: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30.00

示范课:《皇帝的新装》

(一)窦桂梅:著名特级教师(北京)

30.00

示范课:《皇帝的新装》

(二)窦桂梅:著名特级教师(北京)

30.00

何 捷:全国青年教师29 示范课:《我最好的老师》 六

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福建)

30.00

示范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赵远利: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报告: 《“翻转课堂”:31 越界与回归带来的教学挑 战》

周一贯: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报告:《解读PCK》

汪 潮: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

30.00

报告:《小学语文教育中的33 分类阅读与生活写作刍 议》

陈国安: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30.00

报告:《经典“素读”课程例谈》

陈 琴: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报告:《课内海量阅读的策略》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推介人(山东)

30.00

报告:《孔子的眼泪——中36 国知识分子精神的奠基与 形成》

郦 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60.00

报告:《再谈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吴永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30.00

报告:《语文教师如何研发微课程》

诸向阳:新生代名师(江苏)

30.00

报告:《图画书阅读的文学修养》

梅子涵: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60.00

报告:《儿童阅读课程化的实践与思考

(二)》

薛瑞萍:著名小学语

文教学研究专家(安徽)

30.00

报告:《神话传说中的历史41 信息、民间情怀与人文精 神》

段怀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60.00

报告:《为写而读:阅读教

潘新和:福建师范大

30.00

学的构造——为培养言语动机、写作素养而读》

学文学院教授

报告:《民国小学作文教学启示录》

丁慈矿:全国首届经

典诗文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上海)

30.00

学术报告

窦桂梅:著名特级教师(北京)

30.00

辩课

陈金铭:《小学语文教师》责任编辑

50.00

互动评点

王崧舟: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崔 峦:人民教育出版47 互动评点

社,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30.00

互动评点

周一贯: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互动评点

孙双金:著名特级教师(江苏)

30.00

互动评点

黄国才:著名特级教师(福建)

30.00

互动评点

吴 琳:北京市东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千课万人见证花开】相关文章:

上一篇:礼仪视频观后感下一篇:课题开题会简 报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