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国家文化试题

2024-08-25

英语国家文化试题(精选9篇)

英语国家文化试题 第1篇

国网公司、省公司的动员大会标志着公司系统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全面启动,这是对公司系统每个党组织、党员的要求。当前在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动员会精神同时,每位党员干部要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坚定贯彻省公司“巩固、提升、创新、突破”工作基调。始终坚持围绕公司发展为中心,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果来衡量和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把学习实践的成果及时转化为保证企业平安和谐、指标完成、创新发展的实际行动,确保公司系统学习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为进一步宣传公司系统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帮助党员干部和员工更好地了解科学发展观实质和内涵,我们特编辑了知识手册,供大家学习参考。

思政部

二〇〇九年三月九日

问:如何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呢? 答:第一要义是发展。

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答:以人为本。

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全面协调可持续

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答:统筹兼顾

问: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形成的?

答: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

问: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答: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什么是发展观?

答: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影响。问:人们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哪些变化?

答: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所谓发展,是指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的转换和全面进步。问: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什么标准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

答: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是GDP。

问: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第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第五,坚持可持续发展。第六,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各方面改革,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第七,坚持以人为本。问:各级领导干部如何率先树立科学发展观?

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兼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第一,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第二,正确把握宏观调控各项目标。第三,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第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第五,抓紧研究制定统筹兼顾的政策和规划。

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途径是什么? 答: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途径是“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途径。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于什么? 答:实现增长方式转变

问: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答:

一、科学发展观继承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同时又强调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继承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理念

三、科学发展观继承了两个文明都要抓的思想,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新要求

四、科学发展观继承了讲平衡、按比例的发展经验,提出了“五个统筹”、协调发展的新观念

五、科学发展观继承了讲求效益的优良传统,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和以自主创新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

问: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应正确认识和把握哪些方面的问题?答:应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人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和根本动力。二是增长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发展同时包括结构改善、相互协调、社会和谐、人的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等。三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把坚持以人为本与珍爱自然、延续自然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四是区域之间的协调。在完善国家统筹和转移支付机制的基础上,使地区间人均GDP、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的相对差距逐步缩小。五是工业化的内涵。工业化是运用传统生产方式的农业人口不断向拥有现代生产方式的工业和服务业转移的过程,是不断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过程。六是城镇化的内涵。城镇化是完善城镇形态、优化城镇体系布局、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过程。问:科学发展观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政治理念。第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它的着眼点和最终目的是人。第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位要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我们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政治路线。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同时,社会主义社会又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第三,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体现了我们党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英语国家文化试题 第2篇

86、下列选项中对“电网坚强”表述不正确的是()A电网规划科学,结构合理

B电网智能化水平高,技术装备和主要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C公司经营区域实现全部联网 D电网全国覆盖,科技含量高

87、下列选项中对“资产优良”表述不正确的是()A 投资合理,经济效益优良 B资产结构合理、质量好,盈利和偿债能力强 C内部资源配置效率高 D金融和海外资产健康快速增长 88、下列选项中对“现代公司”表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集团管理体系 B拥有先进的设备和高素质的人才

C队伍素质好,自主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高 D企业软实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强 89、公司科学发展的战略途径是()A进行合理的投资 B更新设备和引进高端人才 C转变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公司发展方式 D提高企业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90、下列选项中对“转变电网发展方式”表述不正确的是()A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 B各级电网协调发展

C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 D 公司经营区域实现全部联网

2018国家电网招聘笔试文化试题答案(下一页)

中公教育金融银行·gszgjrr

D A B C D

相关推荐:

2017国企招聘信息公告【汇总】

英语国家文化试题 第3篇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四川省藏区工作座谈会有关“民汉合校”的精神促进了异地藏汉双语办学的迅速发展。四川省汶川县水磨中学就凭借灾后重建的优势资源承担了这样的工作,并从红原、阿坝等县牧区招收了藏汉双语学生八百余人。在语言能力上,这些学生入校时汉语和英语水平都很薄弱;在价值观上,不少学生的中央政府和国家意识比较模糊,甚至存在价值信仰的认同偏差。双语班开办的前两年,双语学生与本地师生之间小矛盾不断,规模化冲突时有爆发,而一旦非藏族教师介入干预,他们就假装听不懂汉语或者故意只说藏语而不予合作。起初我们认为是学校双语办学经验不足造成的,但调查并未发现明显的过错。其后的调查从每次冲突的起因到学生的小学教育逐个进行,最终仍然找不到足够的理由。在几个月的驻校研究中,笔者发现该校其他各民族学生对藏族学生一直都很忍让,即使爆发冲突也极少还手;而这些藏族学生平日也不喜好勇斗狠,相反对各族教师都很尊重,半路相遇也会行大尺度鞠躬礼;至于上课,其他各科基本正常,唯独(汉)语文和英语课上容易表现出烦躁与不安,课堂上肆意啸叫、走动、脱鞋、敲桌子和大嚼口香糖,甚至还对教师搞恶作剧,与课后行鞠躬礼完全判若两人。

二、原因分析

以笔者多年文化教学研究的职业敏感推测,双语学生在汉语和英语课上的躁动不安反映了他们在语言态度(language attitudes)与身份认同(identity)上的敏感与焦虑,这可能与笔者2008 年发现的汶川大地震民族学生灾后异地复课存在文化冲突的问题[1]以及2012 年提出的“过分强调文化差异,很容易导致学生,尤其是民族学生在紧张、焦虑和排斥中产生文化休克”[2]有关。换言之,这些双语学生小学和初中所受的汉语和英语教育以语法翻译法为主,很少接受语言之间文化差异的知识普及和跨文化的适应能力训练,在面对各种“莫名其妙”的语言现象时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更谈不上与自己的母语文化进行比较,加上从牧区到异地藏汉双语班,办学风格、教学理念乃至生活习惯上均有较大调整,一时无法适应,最终导致语言上的文化和政治冲突。

为慎重起见,笔者又从多个角度与其他科目的任课教师作了交流,并亲自深入到若尔盖、松潘和茂县的藏族聚居区、回族聚居区(这里还有一种古老语言的残存)和羌族聚居区调研,最终又发现这种躁动心态还可能与羌语区的语言焦虑(language anxiety)有关———德国尚且允许移民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将自己的母语作为必修外语或第二外语,而英语成为小学必修课的同时羌语课竟然被取缔了。学龄儿童羌语能力的丧失让有着辉煌历史的古羌人突然在文化上成为一个无根的民族,时刻被语言和族群认同的焦虑袭扰着。羌人的痛苦迅速蔓延到了毗邻藏区,松潘、若尔盖的很多原住民都表现出了对土著语前景的忧虑。“对于世界上大部分人而言,语言之间不平等的权利分配永远是造成语言不安感和语言压迫感的原因。”[3]尽管藏语保持(language maintenance)在语言人群数量和语言活力(ethno-linguistic vitality)上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但语言人群在经济地位和制度支持等方面的劣势仍然让藏语的前景充满变数。出于本能的对民族语言认同的保护,他们反应异常极端,拒绝学习英语和汉语,唯藏语独尊,甚至认同达赖喇嘛。

三、基于文化教学的实验论证

上述对水磨中学藏汉双语学生烦躁情绪的猜测最终都可以归结到一点———跨文化焦虑。由于此前在乡土文化进课堂的实证研究上,我们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理论基础与教改经验,并预期对缓解双语学生的文化焦虑会有所助益,于是笔者与水磨中学共同申报了课题《藏族乡土文化资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期间,我们对全体英语教师进行了藏文化普及培训,同时深入藏区搜集整理学生的母语文化,并跳过汉语(媒介语)文化直接与英语文化进行比较,以避免学生在文化差异的紧张和排斥中产生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同时,我们将英语课本中所有生僻难懂的单词和语言现象全部换成了藏族的文化元素,并设计了一系列支撑模块[4]。在理论上,我们结合实验成果,对文化导入(cultural introduction)教学法的原则、内容、方法、尺度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证性研究,纠正了以往学术界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5],并进一步提出了“乡土文化优越感效应”和“语言立场”理论体系(叶小军,2013)。经过一年艰苦卓绝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乡土文化导入让双语学生从家庭和社会获得的既得认知在英语课堂上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延续,切实感受到了英语课堂对其母语文化的尊重,“同时也加深(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吸收与理解”[6],烦躁心理与潜在敌对情绪得到了明显有效的控制,校园规模化冲突从此绝迹,对英语课和英语教师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学习成绩更是平均提高了近20 分(叶小军,2013)。实验证明了笔者对藏汉双语学生文化焦虑的猜测,并且在英语课堂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但是我们并没有得意于上述成绩,相反学生对英语的热情和学习效能远远超过(汉)语文的情况又让我们对语言的文化安全问题产生了警觉。

四、母语与国家文化安全

过去少数民族自觉自愿学习普通话至少有工具性和功利性目的,于潜移默化中也并未产生过分明显的文化冲突,但随着英语普及教育的推进,少数民族语言的课堂空间被大幅挤占了,语言生态平衡明显恶化。当少数民族语言受到生存威胁时,族语的认同功能(主要是文化的,而非交际的)就会得到加强,汉语作为国语而不是通用语的国家性也会被凸现出来,其政治功能就会被夸大。水磨中学的实证研究表明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状况与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和外部反应之间存在关联,并且是可能引发社会冲突的,也就是文化问题上的政治冲突。虽然藏语的学校教育得到了有效保障,但其他少数民族语言迅速弱化的残酷现实毕竟让人感到不安,而且越靠近民族杂居区,藏语的优势地位(language dominance)就越弱,语言人经济上的劣势地位反而越明显,母语和文化认同焦虑也越严重。

“语言及其文化乃一国之国脉所系,是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质,是国家全部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维系一个国家的历史与传统的精神纽带”[7]。最典型的佐证莫过于以色列为了维护国家形象和满足国人对于寻根的需求,成功恢复了作为日常口语已经死亡近二千年的希伯莱语,并作为“全部文化和文明中最基本、最稳定、最持久的构成部分”[8]得到了强化,成了犹太人文化身份和民族认同的基础。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强势高调地普及英语教育的同时却任由少数民族语言从课堂上消失。虽说一种语言消失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语言认同,但这种认同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在当代多元文化社会,这种认同可能是模糊的、多维度的。以本案为例,在羌语严重退化的同时,与成都平原接壤的地区选择了汉语认同,与黑水、松潘接壤的地区选择了藏语认同,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无论中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没有真正把自己看作是汉族人或者藏族人,而作为羌族人的族群认同又不如以汉语为母语的回族强烈。羌人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上的遭遇进一步加剧了毗邻藏区的语言生存焦虑和民族危机感,语言上的文化问题逐步升级为文化上的政治问题,这其中就包括不少人英语学得比汉语好,故意挑战汉语作为国语的政治核心地位,加上双语学生的国家意识本来就比较模糊,缺少足够的理解与坚守,任其发展必将导致民族和国家认同的混乱以及意识形态的被动。

王宁、孙炜(2005)认为“当前世界上的民族问题,大多与语言有密切关系”[6]。当年印度独立后,各少数民族为争抢官方语言地位而导致社会动荡,最后殖民者的语言(英语)却渔翁得利成了官方语言。本案中藏族同胞很清楚地知道藏语不可能与汉语对抗,故意选择英语来与之叫板,一旦这种情况被广泛复制,很容易演变成语言上的文化和政治冲突。而且,当英语成为升学和职场门槛的时候,“外语实质上已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一些人的受教育权并且影响到了其人生的发展”[9],很多人因为英语问题被迫止步于继续深造或晋升的大门外,进一步恶化了当地本就薄弱的人才水平,并导致经济和文化的连锁反应,最终“语言的弱势”导致了“民族的弱势”[10],地区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又成了国家安全的另一个隐患。

“文化安全的其他方面,无论是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还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都没有像语言文字那样成为一个国家文化中最稳定的要素”[11]。在如此复杂的局面下环顾世界,追溯历史,也许我们可以从瑞士的语言国防政策上得到一些启事:面对法西斯的虎视眈眈,瑞士政府宣布罗曼什语为官方语言,从而剥离了该语言区与意大利的身份联系,有效保护了国家领土安全。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放弃外语谋求语言自保已经不可能,关键是我们要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学会应对挑战,尽可能消减对外经济文化交往中产生的负能量。瑞士利用语言规划(language planning)成功化解了安全危机,我们也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根据国情着手制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兼顾的语言战略规划,同时在微观层面的语言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也就是潘一禾所说的“通过经常的自我反省,真正清楚自己和他人的地位、所属、所有和所求”[12],以让全社会产生对各种负能量的免疫力,或者至少通过外语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不能忽视语言主权和少数民族语言自治。

五、乡土文化与英语文化的抗衡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会通过语言来调整自己的身份以适应所处的环境”[13],特别是跨文化经济活动中,汉语的通用语社会功能是可以让少数民族自然产生“适应性的工具认同”[14]的,但同时Noels(1992)也指出“如果让某个人选择,他或她就会选择最具活力的民族语言群体”[13],这其中就存在一种风险———尽管眼下英语在民族地区的实用性还及不上汉语,但英语的国际国内霸权地位却有可能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和选择。解决问题并不一定要取消英语课,只要顺应语言的文化认同功能,重新确立起少数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的核心地位,建立起两者之间应有的文化脉络,就能从文化认同上缓解当前的语言和文化危机。

“中国具有深深扎根于历史的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稳定和统一的基础,这种历史文化根基要比思想意识形态更加坚实”[12]。借鉴Phinney和Tarver(1988)对个人民族身份和民族知识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即有强烈民族身份认同的学生对母语文化会特别感兴趣,我们可以从学生最亲近的乡土文化出发,本着“根在家乡,家在中国”的基本思路,将民族乡土文化导入英语课堂,通过对学生母语文化的肯定,让他们找到更多的母语文化自尊和自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养成对文化差异的普适心态;通过藏、汉、英三语文化的比较,寻求藏、汉语言的文化共性和情感共鸣,谋求藏、汉文化的“大同”格局,从而加强人文教育和国家意识教育。也就是从乡土文化向国家文化衍射,以乡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带动国家意识的培养,并最终与英语文化霸权抗衡。

从过去的实证研究来看,过分强调文化差异,容易导致学生在文化困惑中产生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过分强调文化共性,或者“理解其他民族”,又容易导致认同偏差;相反寻求“被其他民族所理解”,也就是石坚(2012)所谓的“用中国的观点和立场,用国际接受的表述形式讲好、讲透、讲深中国故事”[15],倒是语言学习与文化产品打造的双赢良选。于是我们开始在现有政策框架内着手基于乡土情结和国家意识的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并且以英语乡土教材开发和文化教学法作为主要突破口。

就教材本身而言,校本教材开发不能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兴趣而在文本内容上过分迎合学生甚至有些世俗倾向的需求,必须兼顾统编教材的权威性和校本教材的灵活性。比如,我们在水磨中学的实验就尽可能在确保高中以前单词总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高考毕竟是刚性需求)进行教材的文化内容改编,用反应藏区文化和生活的文本替换原来的内容。就教法来说,教师要在熟悉学生母语文化的基础上(为此我们做了一系列文化普及培训)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完成Mc Don ough & Shaw(2004)所谓的“匹配”(matching)的过程[16],最终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而对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文化现象,则应该看成是对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再认识、再学习,“以往理所当然的东西,在学习中被重新审视,重新认识”[17],努力做到以富有乡土特色的英语直觉学习代替规则讲解,在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寻根意识和国家意识。

当然了,英语课毕竟不是德育课,所有的改革都必须在确保英语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于是我们将藏—英文化直接比较改成了藏—汉—英三语文化相互比较,并且一改过去刻意寻求藏英文化共性的做法,转而营造藏汉文化的大同格局,谋求文化共鸣。举例来说,虽然表面看起来英语和汉语都是SVO结构,藏语是SOV结构,但其实英语的结构是程式化的,不能随意更改,而汉语却不同,SOV结构普遍存在于日常口语中,比如“他北京去了。”“你们饭都吃了吗?”等等。再如,藏族以左为尊,接待客人要在帐篷内部的左边(阳帐),与中国古代“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的历史典故相同。通过这些藏汉文化相融相通的举证分析,学生很容易产生历史文化的共鸣,继而形成共同的华夏历史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实验表明,虽然藏英文化的共性比较少了,藏汉文化的共性认识多了,但英语课堂对学生母语文化的尊重没有变,“乡土文化优越感效应”仍然在发挥作用,因而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没有受到太多影响,更重要的是润物无声中藏汉英三种文化的博弈能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六、结束语

如何学习“英语国家文化” 第4篇

学生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一般感到不太适应,一是因为教材或阅读材料中生词太多,专有名词、专业术语难读难记。二是因为涉及的专业、学科太多,内容庞杂广泛,抓不住重点。这些都妨碍了这门课程的学习,也影响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

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达到既学知识又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笔者在此就如何学好这门课程敢献管窥之见,希望能对学生有所裨益。

一、首先要明确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重要性,这是学好这一课程的关键

一些学生往往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背生词,记语法,念课文。而教师中亦有不少只言学的角度单纯强调语言符号系统的教学,从事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言的学习既包括语言符号系统的学习,也包括文化知识系统的学习。忽视文化知识,就不会真正学好一种语言。

当前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尽管经以前重视文化因素,但重语言轻文化的也为数不少。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很好,但在英语国家并不能应付自如,甚至在与英美人士交际时笑话百出。比如,英美人士说:“ That's a beautiful senater you're wearing”(你穿的毛衣很漂亮。)中国学生错误地回答为:“Oh , no , I've had this ugly old thing for years.”(不,不漂亮。这件难看的毛衣我已穿了多年了。)正确的回答应为:“Thank you. My monther knitted it for me several years ago.”(谢谢。它是我母亲几年前给我织的。)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或叫“文化冲击”。对这些语句,不能单用语法结构分析来学习理解,而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前景和语言使用能力。正如胡文仲先生所言:“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致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

二、学习英语国家文化要始终与学习英语紧密相连,做到有机结合

强调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否定语言符号系统学习的重要性。而是要把学习文化与学习语言有机结合,即学习文化时不忘学习语言,学习语言时不忘学习文化。文化与语言本来就是不可分的。“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才能一箭双雕,取得最佳效果。”

一些同学在学习英语国家地理时,不愿意花气力去练习发准、发好地名、山脉、河流等名称的读音,也不愿意花气力去记住它们的拼写。这些都不利于文化和语言的学习。因为这些词在英语国家每天都在大量使用,就像中国人使用“北京”、“长江”、“泰山”这些词一样频繁。记不住这些词,或者发音不准确,都会影响听力和与英美人士的交际,所以既要掌握这些词的语言符号系统,也要掌握它们所蕴涵的地理知识,二者不可偏废。

三、要学好英语国家文化,一定要提纲挈领,抓住重点

英美文化知识浩如烟海,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学、艺术、教育、体育、风俗、习惯等等,作为一个学习英语的学生,不可能样样都通,面面开花。那么在英美文化的知识海洋里,如何才能抓住重点并兼学其它呢?

首先要明确英语文化中哪些才算是重点。杨藻镜先生对此有精辟的论述:“学术界一般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表层又称器物文化,多指有形的,可以感知的物质及精神产品,主要指食品、服装、器物、烟、酒、茶等的文化;中层文化又称制度文化,多指人际关系中的礼俗文化,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又称观念文化,如:人的价值观念、方式、社会心态、审美观念等。”要对表层文化、中层文化有感知和了解,这是理解深层文化的基础。除了课本上的内容,还要尽可能多涉猎一些相关的其他书籍、报刊、资料等,以扩大知识面。在此基础上,特别要注意深层文化的学习。善于归纳和总结,以点带面,高屋建瓴,既要掌握大量、广泛的英美文化信息和资料,也要能用正确的观点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学习英语国家文化,要善于使用比较方法

比较中、西方的文化,能帮助我们更加看清楚两种文化的差异,找出根源,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在学习英语国家文化时不能也不应该回避中西文化比较。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只要用正确的观点来指导文化比较,就会吸取西方文化中的有利成分,抵制和摒弃其不利的腐朽成分。这样,不但能加深对英美文化的理解,而且还能提高分析和批判能力。比如,对中、西方教育制度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西方较重视能力的培养,而中国则较注重知识的传授。

我们还可以比较不同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例如比较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是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而英国则是君主立宪制。通过比较,研究其根源,我们就会更清楚地了解英美两国历史的发展,更清楚地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史。

正确地使用比较法能帮助我们了解中、西方的深层文化,能对西方文化的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有助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英语国家文化试题 第5篇

81、公司视()为企业的第一资源

A企业的软实力 B先进的设备 C人才 D一线劳动者 82、对“忠诚企业”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热爱企业,关心企业,讲求奉献,维护企业利益和形象 B热爱企业,以企业为家,忠实的为企业服务 C热爱企业,关心企业,服务企业,以企业为家

D热爱企业、关心企业,为企业尽心尽力,忠实维护企业利益和形象

83、公司处理与员工、电力客户、合作伙伴及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信条和行为准则是()A企业理念 B企业精神 C企业愿景 D企业文化

84、公司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是()A跻身世界500强 B建设 “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 C建设国际一流公司 D建设世界一流电网 85、“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基本内涵是()A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一流、业绩优良 B 电网坚强、实力雄厚、服务优良、业绩优良 C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 D电网坚强、实力雄厚、资产优良、业绩优秀 2018国家电网招聘笔试文化试题答案(下一页)

中公教育金融银行·gszgjrr

C D A B C

相关推荐:

2017国企招聘信息公告【汇总】

英语国家文化试题 第6篇

71、国家电网人的远大理想,公司一切工作的目标追求是()A“四个服务”的公司宗旨 B建设国际一流企业 C“两个一流”的公司愿景 D建设世界一流电网 72、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精神是()A“求实、奋进”精神 B“一团火”精神 C努力超越、追求卓越 D艰苦奋斗精神

73、下列选项中对“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本质表述不正确的是()A与时俱进 B科学发展 C开拓创新 D艰苦奋斗

74、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国家电网人永不停步,追求企业价值实现的精神境界()A求实、奋进精神 B“两越”精神 C开拓创新精神 D艰苦奋斗精神 75、国网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A诚信、责任、创新、奉献 B诚信、求实、责任、奉献 C求实、奋进、创新、奉献 D严谨、诚信、责任、创新 2018国家电网招聘笔试文化试题答案(下一页)

中公教育金融银行·gszgjrr

C C D B A

相关推荐:

2017国企招聘信息公告【汇总】

英语国家文化试题 第7篇

2016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有奖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60分)

1、洛阳市获得第()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区创建资格。

A、一 B、二 C、三 D、四

2、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周期是()。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3、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申报主体是()。

A、地级市(区)人民政府 B、地级市(区)创建办 C、公共文化机构 D、专家委员会

4、公共文化服务是基于(),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产品的资源配置活动。

A、社会保障 B、社会文化 C、资源分配 D、社会效益

5、按照我市创建示范区规划要求,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人均达到()册以上。

A、0.6 B、0.8 C、0.4 D、0.3

6、按照我市创建标准,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平方米。

A、600 B、300 C、500 D、200

7、公共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小时,文化馆(站)、博物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小时。

A、56 42 B、42 42 C、56 56 D、42 56

8、全市每个行政村每月播放()场以上电影、每年组织()场以上文艺演出和()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

A、2 1 5 B、2 2 5 C、1 3 5 D、2 2 8

9、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要求人均参加文化活动的时间每周不少于()小时。

A、3 B、5 C、7 D、6

10、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部)标准,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应达到部颁()级以上标准。

A、一 B、二 C、三 D、四

11、我市民办博物馆有()家。

A、15 B、34 C、28 D、6

12、县区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天。

A、16 5 B、12 6 C、15 5 D、18 9

13、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应至少配备()台流动车服务。

A、3 B、2 C、1 D、4

14、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人才保障要求,市级文化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县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

A、70% 90% B、70% 60% C、70% 80% D、70% 70%

15、按照创建国家示范区要求,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名以上,行政村和社区至少有()名财政补贴文化管理员,至少有()支以上业余文艺团队。

A、2 1 1 B、3 1 2 C、3 1 1 D、2 1 2 16、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月定为“全民读书月”。

A、9 B、10 C、12 D、6

17、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平米,行政村建立农家书屋,藏书不少于()册。

A、100 1500 B、100 2000 C、100 2500 D、100 3000

18、按创建要求()的乡镇(街道)、社区都要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A、70% B、80% C、90% D、100%

19、()的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基层服务点,()的行政村和城市社区居民可享受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学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的资源服务。

A、100% 70% B、100% 90% C、100% 80%

20、利用网络、声讯、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支撑系统,实现当地文化信息资源()。

A、为民服务 B、共建共享 C、服务群众 D、服务社会

21、为保障建设资金需求,各级政府要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纳入政府重要总体规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议事日程,纳入对地方政府的()指标体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预算,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

A、考评 财政 B、考核 财政 C、绩效 财政 D、测评 财政

2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为()主体建立的,为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设施、机构、运行管理系统以及制度的总称。

A、社会 B、政府 C、协会 D、企业

23、下列哪些不属于公共文化设施()。

A、图书馆 B、文化馆 C、美术馆 D、旅游景点

24、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坚持以()为中心的正确导向。

A、社会 B、群众 C、人民 D、服务

25、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延伸到群众身边,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

A、文化民生 B、文化惠民 C、文化为民 D、文化利民

26、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各类服务水平,首先要转变“()”的思想,将运营管理纳入工作重点。

A、重管理 轻建设 B、重建设 轻管理 C、重管理 轻提升

2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市场、()三者缺一不可。

A、社会 B、团体 C、民间 D、个体28、2006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日。

A、读书日 B、文化遗产日 C、知识产权日 D、地球日

29、属于公共文化硬件建设的是()。

A、文化制度标准的建立 B、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C、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D、文化产品的供给与文化服务30、2015年1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了全面部署。

A、中共中央办公厅 B、国务院办公厅 C、国务院 D、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31、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应坚持()基本原则。

A、公益性 B、基本性 C、均等性 D、便利性

32、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包括那些()内容。

A、书报刊阅览 B、电子阅览 C、图书借阅 D、信息服务

33、我国公共文化设施的类型主要有()。

A、固定文化设施 B、流动文化设施 C、数字文化设施

34、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包括保障人民群众()。

A、看电视 B、读书看报 C、进行公共文化鉴赏 D、参与公共文化活动

35、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的选址应符合()要求。

A、人口集中 B、公交便利 C、布局合理 D、方便群众参加活动

36、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应具备()服务功能。

A、图书阅览 B、电子阅览 C、文体活动 D、培训

37、我市有哪些文化惠民项目()。

A、“广场文化狂欢月” B、“舞台艺术送农民”

C、“百场公益性演出” D、“文化、科技、卫生”下乡

38、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应包括那些()项目。

A、各类文化培训辅导 B、各类文化展览 C、网络服务

D、其它公共服务 E、各类群众文化演出活动

39、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目的是培育一批具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

A、创新性 B、带动性 C、导向性 D、科学性

40、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基本形成()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县县有支中心、乡乡有基层服务点,实现“村村通”。

A、资源丰富 B、技术先进 C、服务便捷 D、覆盖城乡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4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对 错

42、创建指标中指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要设置方便残障人士以及老年人、少年儿童的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

对 错

43、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是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有效手段。

对 错

4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结果,体现了一个现代政府对自身职能的清晰定位、对公民文化权利的尊重和对文化民生的主动担当。

对 错

45、按照国家示范区创建标准要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至少应达到300平米,且单独设置。

对 错

46、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坚持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对 错

47、“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探讨的是如何最大程度整合盘活现有的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

对 错

48、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意味着所有服务全部免费。

对 错

49、公共文化设施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文化服务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

对 错

50、国家“十二五”村村通建设规划指出,到2015年,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

如何学习“英语国家文化” 第8篇

学生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 一般感到不太适应, 一是因为教材或阅读材料中生词太多, 专有名词、专业术语难读难记。二是因为涉及的专业、学科太多, 内容庞杂广泛, 抓不住重点。这些都妨碍了这门课程的学习, 也影响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

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达到既学知识又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笔者在此就如何学好这门课程敢献管窥之见, 希望能对学生有所裨益。

一、首先要明确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重要性, 这是学好这一课程的关键

一些学生往往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背生词, 记语法, 念课文。而教师中亦有不少只言学的角度单纯强调语言符号系统的教学, 从事语音, 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我们知道,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言的学习既包括语言符号系统的学习, 也包括文化知识系统的学习。忽视文化知识, 就不会真正学好一种语言。

当前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 尽管经以前重视文化因素, 但重语言轻文化的也为数不少。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很好, 但在英语国家并不能应付自如, 甚至在与英美人士交际时笑话百出。比如, 英美人士说:“ That's a beautiful senater you're wearing” (你穿的毛衣很漂亮。) 中国学生错误地回答为:“Oh , no , I've had this ugly old thing for years.” (不, 不漂亮。这件难看的毛衣我已穿了多年了。) 正确的回答应为:“Thank you. My monther knitted it for me several years ago.” (谢谢。它是我母亲几年前给我织的。) 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 或叫“文化冲击”。对这些语句, 不能单用语法结构分析来学习理解, 而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前景和语言使用能力。正如胡文仲先生所言:“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不了解英美文化, 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 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致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

二、学习英语国家文化要始终与学习英语紧密相连, 做到有机结合

强调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否定语言符号系统学习的重要性。而是要把学习文化与学习语言有机结合, 即学习文化时不忘学习语言, 学习语言时不忘学习文化。文化与语言本来就是不可分的。“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才能一箭双雕, 取得最佳效果。”

一些同学在学习英语国家地理时, 不愿意花气力去练习发准、发好地名、山脉、河流等名称的读音, 也不愿意花气力去记住它们的拼写。这些都不利于文化和语言的学习。因为这些词在英语国家每天都在大量使用, 就像中国人使用“北京”、“长江”、“泰山”这些词一样频繁。记不住这些词, 或者发音不准确, 都会影响听力和与英美人士的交际, 所以既要掌握这些词的语言符号系统, 也要掌握它们所蕴涵的地理知识, 二者不可偏废。

三、要学好英语国家文化, 一定要提纲挈领, 抓住重点

英美文化知识浩如烟海, 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学、艺术、教育、体育、风俗、习惯等等, 作为一个学习英语的学生, 不可能样样都通, 面面开花。那么在英美文化的知识海洋里, 如何才能抓住重点并兼学其它呢?

首先要明确英语文化中哪些才算是重点。杨藻镜先生对此有精辟的论述:“学术界一般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表层又称器物文化, 多指有形的, 可以感知的物质及精神产品, 主要指食品、服装、器物、烟、酒、茶等的文化;中层文化又称制度文化, 多指人际关系中的礼俗文化, 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又称观念文化, 如:人的价值观念、方式、社会心态、审美观念等。”要对表层文化、中层文化有感知和了解, 这是理解深层文化的基础。除了课本上的内容, 还要尽可能多涉猎一些相关的其他书籍、报刊、资料等, 以扩大知识面。在此基础上, 特别要注意深层文化的学习。善于归纳和总结, 以点带面, 高屋建瓴, 既要掌握大量、广泛的英美文化信息和资料, 也要能用正确的观点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学习英语国家文化, 要善于使用比较方法

比较中、西方的文化, 能帮助我们更加看清楚两种文化的差异, 找出根源, 取长补短, 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在学习英语国家文化时不能也不应该回避中西文化比较。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只要用正确的观点来指导文化比较, 就会吸取西方文化中的有利成分, 抵制和摒弃其不利的腐朽成分。这样, 不但能加深对英美文化的理解, 而且还能提高分析和批判能力。比如, 对中、西方教育制度进行比较, 就会发现, 西方较重视能力的培养, 而中国则较注重知识的传授。

我们还可以比较不同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例如比较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通过比较, 我们可以看到, 美国是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而英国则是君主立宪制。通过比较, 研究其根源, 我们就会更清楚地了解英美两国历史的发展, 更清楚地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史。

正确地使用比较法能帮助我们了解中、西方的深层文化, 能对西方文化的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 从而有助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英语国家文化试题 第9篇

关键词:GloWbE;河南丈化;英语国家;传播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1-0070-04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中国继“西部大开发”之后,获批的又一个旨在提高中西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2012年11月,《中原经济区规划》由国务院正式批复。到2015年,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走过了近3年的时间。中原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就是以经济发展为根基,推动社会各领域进步,弘扬华夏文化,推动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近年来,关于河南文化对外传播的研究不断涌现,但通过对学术资源的搜索和梳理,发现现阶段对河南文化在英语国家传播现状的研究还很少,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有研究范围较为狭窄,主要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2)现有研究很少涉及到具体河南文化词汇在英语国家的传播隋况。(3)关于河南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研究还不够深^,尤其是通过实证方法进行的研究更为稀缺。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研究载体

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确定有代表性的河南文化词汇及其英译,再以GloWbE语料库为研究载体,检索目标文化词汇在该语料库中的分布情况,概述河南文化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爱尔兰等主要英语国家的传播特点。GloWbE语料库是本研究的研究载体,其全称是The Corpus 0f GlobalWeb-Based English,通常简写为GloWbE,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在线英语语料库,语料来自世界上19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GloWbE选取这些国家和地区的180万个网页,词汇达到19亿。该语料库的语料丰富性为研究者从事研究提供便利。

(二)利用GloWbE语料库研究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相关文献

李华勇基于GloWbE语料库,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国家的影响力差异。通过GloWbE检索10个典型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在10个英语方言区中的使用分布情况,发现所选文化词汇在不同英语方言区有很大的分布差异,这说明中国文化在不同英语国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有很大差异。可以看出,基于GloWbE语料库进行文化传播的研究还很少。

(三)目标文化词汇的选择及其英译

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河南文化特质,本研究涉及的河南文化词汇涵盖人名,旅游景点,语言、艺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共计24个,分别是:老子、诸葛亮、杜甫、吴道子、张仲景、白居易,云台山、白马寺、殷墟、开封府、王屋山、中原福塔,甲骨文、功夫、太极拳、《清明上河图》、《诗经》、豫剧,《道德经》、道教、少林寺、龙门石窟、中原经济区、朱仙镇木板年画。

如何确定这些文化艺术词汇的英语表达,我们参考了CCTV英文频道、新华网(英文版)、中国日报(英文版)等外文网站,还有一些期刊论文,力求给出最准确的英译。如果不造成歧义,汉语拼音用来翻译人名。有多种译法的文化词,力求给出最多的表达方式。

二、检索结果与分析

(一)功夫

Kungfu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0次,加拿大网页中出现2次,英国网页中出现7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2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8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2次。Martial arts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299次,加拿大网页中出现589次,英国网页中出现1091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239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415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532次。KungfLl在美国网页中出现309次,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28次,英国网页中出现303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42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61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51次。Wushu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5次,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4次,英国网页中出现27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2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3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48次。Wu shu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3次,英国网页中出现1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5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1次。Chinese martial arts在美国网页中出现8次,加拿大网页中出现3次,英国网页中出现6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4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5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15次。Fighting arts在美国网页中出现3次,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4次,英国网页中出现2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4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4次。Gongfu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2次,英国网页中出现2次。Gongfu在美国网页中出现2次,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次,英国网页中出现1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1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2次。Chinese Wushu在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3次。可以看出,Martial arts和Kungfu是英语国家普遍接受的功夫的英译,功夫在美国、英国的传播最为广泛,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爱尔兰的传播也较为理想。

(二)太极拳

Taijiquan在美国网页中出现4次,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次,英国网页中出现1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1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3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1次。Shadow boxing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6次,加拿大网页中出现3次,英国网页中出现26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8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7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12次。整体来看,太极拳在英语国家的传播效力远远小于功夫。Shadowboxing是英语国家使用最多的太极拳的译法,汉语拼音Taijiquan也有一定的使用频数。太极拳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传播效果相对好于在爱尔兰和加拿大的传播效果。

(三)老子

Laozi在美国网页中出现296次,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次,英国网页中出现4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3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2次。Laozi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次,英国网页中出现5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2次。Lao Tsu在美国网页中出现8次,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5次,英国网页中出现11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3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1次。简言之,Lao Tsu在英语国家的接受较为普遍,Laozi则在美国网页中出现最多且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总体来看,老子在美国传播最广泛,其次是在加拿大和英国。

(四)甲骨文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次。oracle-bone inscriptions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次,英国网页中出现1次。Oracle-Bone inscriptions在英国网页中出现1次。Oracle-bone inscriptions在英国网页中出现1次。甲骨文在主要英语国家传播情况并不乐观。

(五)《诗经》

Shi Jing在新西兰网页中出现2次。ShiJing在美国网页中出现5次,英国网页中出现1次。Bookof Songs在美国网页中出现5次,加拿大网页中出现2次,英国网页中出现7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次。The book 0fodes在美国网页中出现2次,英国网页中出现2次,澳大利亚出现1次。Classic ofPoetry在美国网页中和加拿大网页中各出现1次。Book ofodes在美国网页中、英国网页中、澳大利亚网页中各出现2次。Shih Ching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次。总体来看,《诗经》在美国、英国的接受情况好于其他英语国家。

(六)《道德经》

DaoDe Jing在英国网页中出现4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2次。DaoDeJing在英国网页中出现4次。Tao Te Ching在美国网页中出现57次,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58次,英国网页中出现33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4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1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8次。the Way and the Life在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次。tao te ching在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6次。theTaoTeChing在美国网页中出现38次,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6次,英国网页中出现15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3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3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4次。the Classic Way只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次。Tao Teh King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次,在英国网页中出现2次。可以看出,Tao Te Ching这一译法在各英语国家都被普遍使用,《道德经》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的传播效果更明显。澳大利亚则是《道德经》不同译法出现最多的国家。

(七)道教

Taoism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79次,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70次,英国网页中出现80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14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43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40次。Daoism在美国网页中出现43次,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6次,英国网页中出现23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1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1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1次。Taoism是英语国家更能接受的道教的译法。

(八)少林寺

Shaolin Temple在美国网页中出现6次,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2次,英国网页中出现7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2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29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4次。ShaolinTemple只在英国网页中出现1次。Shaolin Monastery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次,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次,英国网页中出现1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1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3次。Shaolin Temple在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最多,且远远高于其他英语国家,这与笔者的预测并不相符,通常会认为少林寺在美国和英国的传播应该更为广泛。

(九)其他河南文化词汇

Zhuge Liang只在爱尔兰网页中出现4次。Dufu在美国网页中出现2次,在英国网页中出现3次oDu Fu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次,英国网页中出现3次。ZhangZhongjing在美国网页中提到1次。Bai Juyi在英国网页中出现1次,在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次。White HomeTemple(白马寺)在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5次。Yin Rums(殷墟)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次。Longmen Grottoes(龙门石窟)在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次。

可以看出,功夫、道教、《道德经))、老子、少林寺、太极拳、《诗经》在主要英语国家网页中出现频数相对较多,特别是功夫、道教和《道德经》。可见英语国家民众关注河南的重点依然是传统文化。三、提升河南文化在英语国家传播效力的策略

(一)拓宽河南文化对外宣传的主体

企业在传播河南文化方面应该有所建树。企业要进行产品海外营销、进行广告宣传,有文化外宣的需要。另外,作为盈利机构,企业有文化对外传播的经济基础。在对外经贸合作过程中,河南企业不仅要抓住市场机遇,发展自身,还要增强宣传河南文化的意识。随着中国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河南高校开始开展对外交流办学,高校应该成为提升河南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力量。河南高校开展对外合作办学、招收外国留学生,为河南文化的国际传播和提升提供了一个重要渠道。提升河南文化对外传播效力,要增加河南文化在英语国家的曝光度,国内媒体要有所作为,同时也要借助国外媒体的力量。河南要借助中国国家级别的媒体为平台传递河南声音。另外,可以把英语国家媒体请进来。河南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众多,可以围绕文化、旅游等主题,让英语国家媒体走进河南,深入了解河南。

(二)整合河南优秀文化资源

河南文化资源丰富多元,但在保护和开发方面还较为滞后,通常是各地搞各地的,较为零散,没有形成规模。河南文化具有根文化属性,全国有171个姓氏源出河南,这也是河南祭祖大典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在这项活动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打造延伸产品。河南饮食文化同样多姿多彩,洛阳、信阳、开封等地都有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经典,东方也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故事的流传地之一就在河南,汝南也被誉为“梁祝之乡”。将传统文化与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相结合,将不同地域的文化相结合。让河南文化更加饱满、更加现代、更加有爆发力。

着力打造以殷墟、甲骨文、中国文字博物馆为中心的安阳文化圈,辐射周边的汤阴岳飞庙、林县红旗渠等。打造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嵩县白云山等为核心的洛阳文化圈。以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为核心,打造郑汴旅游圈。以焦作太极文化为突破口,带动发展焦作云台山、神农山,新乡南太行旅游区。以老子文化、“天地之中”、“医圣”文化等为核心扩展豫南文化圈。

(三)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引进文化传播各领域人才

文化传播需要人才支撑,河南要着力培养既熟知河南文化资源,又了解跨文化传播理论,还具备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河南文化走出去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河南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招生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相关能力的考核,可以将河南文化相关知识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考核学生的英语能力。中国传媒大学在招生过程中,将学生的英语能力放在很高的位置,就是要让学生在入校前就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以后从事新闻传播或是外事活动奠定基础。

培养翻译人才。翻译在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近年来汉语在世界上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孑L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建立,英语国家民众仍然是通过英语来认知中国事物。只有过了翻译关,文化传播才有可能。翻译人才要具备良好的河南文化背景,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汉语功底,同时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有较为出众的翻译经历。通过人才引进弥补人才不足。河南经济发展不平衡,吸引人才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有能力、专业精的专门人才,打造国际传播团队。

(四)加强河南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要对外传播河南文化,首先要知道河南文化在英语国家传播效果是好是差,而且要关注河南文化在这些国家传播的长期效果。河南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打造这方面的专业研究团队。西方发达国家注重文化对外传播效果,都有专门的文化对外传播研究团队。通过英语国家的主要英语媒体了解河南文化在这些国家的传播效果。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英国的《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澳大利亚的《先驱太阳报》,加拿大的《多伦多明星报》等都是研究河南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重要载体。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广州等城市英语国家人士较多,河南省内的少林寺和龙门石窟等景点每年也接待大量的英语国家游客,他们都可以成为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对象。通过调查和访谈,可以了解英语国家人士对河南文化的认知情况。借助每年派出的对外汉语教师了解河南文化对外传播效果。他们可以通过日常人际交往掌握服务国普通民众对河南文化的熟悉程度,还可以利用服务国的孔子学院进行此方面的调查。总之,只有了解英语国家受众群体的心理,及时提供信息反馈,才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近年来,文化对外传播的语料库研究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就是将英语语料库与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受研究条件所限,本研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首先,文化词汇的选择较为有限。其次,目标文化词汇的英译可能存在偏差。最后,本研究只涉及主要英语国家。因此,本研究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研究者关注河南文化对外传播,进而关注整个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效果。

上一篇:为爱人写的说说下一篇:卫生检查评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