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中心小学音乐学科三年发展规划

2024-06-17

联合中心小学音乐学科三年发展规划(精选8篇)

联合中心小学音乐学科三年发展规划 第1篇

联合中心小学美术学科三年发展规划

为贯彻实施《国家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和《扬中市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试验县实验计划》,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普及和发展学校美术教育,坚持积极进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从“以艺养德、以美育人”的高度来开展艺术教育。力求特色立校,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一个以“学生为本”的美术教育环境,使我校美术教育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结合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化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大幅度地提高学校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学校将紧紧围绕“爱润童心 诗意人生”的办学理念,秉承“务实求真”的校风,以美术教师基本功训练为突破口,加强美术课课堂常规管理,结合教师专长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积极组织多样化的美术活动,最终促进美术教师成长,促进全体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二、现状分析

1、师资现状

我校目前有专职美术教师三名,基本能够满足课程开设的需要。三位教师年龄都在30至40之间,有着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在美术组内形成了较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是长时间的紧张工作也使得几位教师出现了一定的职业倦怠感,工作上的进取心也较以前有一定的下降。组内成员的美术基本功过硬,全部是美术教育专业毕业,但是目前还缺少在美术教学研究上的教研骨干和学术领头人。

2、学生现状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有学生785名,其中48%是外来务工子女。家长对于学生的艺术教育重要性普遍认识不够,很少有家长会在学生的美术特长发展上付出精力和金钱。但另一方面无论是城镇还是乡镇 1 学校,学生对艺术的追求,对美的渴望是完全一致的。有很多学生对于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有需求得到更好的美术教育。这一矛盾,更加让我们感觉到我们有责任由义务给这些孩子提供更优质的美术教育。

4、存在问题

(1)学校现有三个美术画室、一个美术准备室和一个纸艺陈列室,完全能够满足学生日常学习所需。但是各室在多媒体的配备上,在使用的频率上尚还有提升的空间。

(2)学校美术特色发展不明显。虽说在几年前纸艺制作(包括刻纸)是我校的美术特色,但是几年来没有在这一道路上走得更深更远,仅仅是开设了常规的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参与的面还不够广,学生创作的层次也不够高。

(3)三位美术教师已经工作有一些年头,平时教育教学任务比较重,再加之学校教师调进调出频繁,导致了它们课头比较分散,经常性的调换班级,给学生的持续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发展目标

学校美术教育要体现国家《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精神和国家艺术课程计划和要求,要以艺术教育的全新观念作为学科的基本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建立多种美术教育手段和形式的沟通与交融,促进综合美术能力的形成。根据教育局一校一特色的发展要求,结合学校“国学教育基地“的建设,继续深化“纸艺”这一美术教学特色。力求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一至两项纸艺技能,部分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突出成就。同时也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鼓励教师苦练基本功,使学校美术教师持续成长,有部分教师能够在扬中美术界崭露头角。

四、主要措施

(一)科学设计美术课程,满足特色发展需要,做到特色和普惠相结合。

建设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我们将利用暑假为契机对原有的美术课程,特别是社团活动进行重新洗牌。重点围绕学校“国学教育基地”的建设和“纸艺”美术学科特色的发展开设课程和社团活动。在国家规定的美术课程实施上,将在原有电子备课的基础上,继续重视教师的二次复备,加强美术教学设计。并通过交流听课、主题研讨等有效活动促进专业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加强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技能的掌握和认识的水平评价的同时,加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在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领域的发展水平。

(二)重视师资队伍的发展,在反思中提升教育教学技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美术教师队伍是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也是美术学科建设取得全面提升的突破口。针对我校美术教师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计划具体培训内容如下:

2016学年,教师三笔字技能培训。2017学年,黑板报技法。

2018学年,绘画创作、工艺美术的提高。

二十一世纪教师能力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推行美术学科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要使教师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推进措施:要求每位美术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堂教学示范课,撰写一至两篇教学论文,争取市级以上的课题研究。

三、丰富校园艺术活动,搭建舞台。

美术实践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领域,是小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发展兴趣特长的沃土,也是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为此,计划开展以下活动:

1、定时定期开展美术系列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如:开展一年一度六一师生艺术展、画展、手抄报比赛、班级黑板报评比等活动。

2、开展美术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内容涉及绘画、书法、纸艺制作、刻纸等,形式上要求多样性、灵活性相结合。让社团小组成员成为绘画教学和积极带动者。并努力做好各成员的培训工作及成功体验。让他们的绘画作品能在各级各类书画比赛中获奖、发表。(成员的选择由低年级开始,低年级主要是培养兴趣以及开发想象力,中年级训练观察能力并指导表现手法,高年级指导如何创作作品)

3、积极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美术竞赛,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及自信心。

4、开办学校书画作品展览橱窗,充分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并让这一园地启迪全校师生的心灵,激发同伴者的学习书画的热情。

总之,通过我们的努力争取让我校的每一个学生能够享受到比较全面的、高水平的美术教育,每人都能有一项美术爱好,都能具有一定的感受、辨别、欣赏、表现、创造美的能力,每人都能获得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达到以艺养德,以美育人的理想目标。

联合中心小学音乐学科三年发展规划 第2篇

(征求意见稿)

数学是探究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是促进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加强数学学科建设,对于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教学能力和教研教改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数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有关数学教育理论为指导,激励和帮助全体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数学教育观念,提高数学素养、数学教学和数学教研教改水平,激励和帮助数学教研组提高教学教研的组织管理水平,促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和大面积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数学学科建设的主体和主要内容

主体:我市全体小学数学教师和广大关心小学数学教学的同人们。主要内容:有关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研究、问题探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教师培训、教学评价;小学数学教师风貌展示、成长历程、成果汇报;小学生数学学习经验介绍、数学学习心得体会、数学学用成就汇报等。

三、学科发展目标

本着“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小学数学学科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一只适应新课改要求的业务精干、结构合理、锐意进取的数学教师专业队伍,创建一个教学资源丰富、条件优秀、保障有力的教学环境。创新校本教研的机制,使教研气氛浓、学科活动及文化建设优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率提高,形成师生和谐,民主开放,生动活跃的课堂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来讲通过三年的努力,达到下面几方面:

1、学校领导重视数学学科建设,且领导方法和教学教研管理方法符合数学教育规律。

2、数学教研组机构健全、工作努力、发挥作用好。

3、数学校本教研有计划、有制度、内容具体,管理科学有效,组织教研活动和学生数学文化活动积极有效。

4、数学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爱学习、爱研究,积极投入校本教研并初有成效。

5、数学教学的物质条件能保证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开展。

6、数学教学质量较好。

四、学科建设标准

(一)教学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宗旨;按照数学学科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校实际,确定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

(二)组织结构

1、学校有专人分管数学学科建设,分管者定期参与数学学科建设活动并进行指导。

2、设有数学教研组且机构健全、相关制度齐全配套,活动定时并实施好。

3、平行班在3个以上的学校设有年级数学备课组,相关制度齐全配套,活动定时并实施好。

(三)师资素质

1、数学教师人人取得教师资格,学历均在中专以上。

2、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

3、有校级以上数学学科带头人,能在整个小学六年“打通关”的教师比例在80%以上。

4、人人爱学习、爱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教学教研水平不断提高。

五、数学学科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教研室

1、打造一流的数学教师队伍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质量。教研室将采取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以提高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水平为核心,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与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认真抓好教材分析会、教学课例研讨、骨干教师新课程教学展示、数学优质课比赛、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争取在三年的时间内,打造一流的数学教师队伍。

2、形成规范的数学课堂教学

这包括规范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常规等。要抓好教师课标学习、教材解读、备课、上课、相互听课与评课、教案、作业批改、试题命制、学业监测考试质量分析等各个环节的规范。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数学教师熟悉新课标、新教材,熟悉教材知识体系,提高数学教师使用教材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3、抓好相邻学段新课标和教材的学习和考核

小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体系及结构;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师不但要熟悉本学段的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体系及结构,还要熟悉第二学段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体系及结构;第二学段的数学教师也要熟悉第一学段的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体系及结构。毕业班的教师还要熟悉第三学段的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体系及结构。

4、积极参与教研协作区的教研活动

继续施行农村小学协作区教研制度,教研员分包协作区,每学期参与协作区教研活动不少于6次。

5、建立小学数学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制定分年级指标,培育发展运行机制。继续推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机制,学生分数不向学生公布,只作为教师进行自我评估,查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依据;继续坚持和完善抽测评价机制,改善抽测数据的算法,加强抽测后的试卷分析。

(二)教研组

1.校本教研各项制健全,落实到位,常规教研活动每学期有计划总结,措施得力,活动坚持较好;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理论学习(校外与校内结合),教学论坛,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等活动;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等课例研究活动每学期定时开展。2.重视同伴互助,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研组要有专门的工作布暑,落实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工作。

3.课题研究

教研组要积极开展教改试验和教学研究,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大胆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组内有市级以上研究课题。

(三)教师与课堂教学

1.按照课程计划开足数学课,不任意增减课时,落实数学活动课。2.教师严格执行《数学课程标准》,科学安排进度,备课认真有特色。3.上课认真,课堂民主和谐,气氛活跃,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有素,措施到位,形成制度。

4、重视数学过程管理,建立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业评价与考核机制,教学质量评价分析制度健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不歧视差生,学生培优、补差工作有措施和计划,并且有成效,后进生控制在5%以内。

6.作业布置有特色,作业量适量且符合上级要求。作业形式多样:有教师自己创编的习题,有实践活动、游戏、数学日记等。

7.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与测试体系建立,工作有实效。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试题灵活、符合课标新理念。

(四)教学质量

1.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变化,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养成良好,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较好,喜欢数学学科的学生比例较大。

2.学生数学思考与分析能力较强,技能较强。

3.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学业考试成绩成效显著,合格率达95%以上。4.数学学科教育有特色,成绩突出,在本地推广适用。并且各项特色受到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表彰或社会公认。

联合中心小学音乐学科三年发展规划 第3篇

学科教学评价是指对音乐学科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通过音乐学科教学评价, 可以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状况和发展水平, 了解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 提供音乐教学的反馈信息, 对提高音乐学科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 “评价就是考试”的观念占据着音乐教师的头脑。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 音乐教师设计的评价方式和操作程序中有相当部分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这使评价的功能和结构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也使音乐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无法推陈出新。新课程改革将音乐课程定位为普及音乐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一门基础课程, 并把逐步建立与完善音乐学习评价制度作为重要内容, 明确提出要以音乐课程标准为准绳, 以音乐基础能力为基点, 教学评价应主动适应所有进行音乐学习的学生, 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 不断扩大评价的激励、改善与调整的功能, 引导和促进所有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有所提高, 大多数学校以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获得的水平作为音乐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而事实上, 音乐学科教学内容除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外, 还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音乐知识和技能只是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标, 而不是以技能及知识获取多少为目标, 这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如果我们用一般学科考试的方式、方法来对待音乐学科的考试, 那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准确的测评, 而且会背离音乐学科自身的规律及其特征。

二、理论依据

音乐课程评价应该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 贯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 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激励教师进取, 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新课标提出了明确的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 要实施评价就要遵循以下原则: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在评价中, 我们主要遵循以下依据。

(一) 依据教育方针

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面对的是中小学生, 根据音乐的特征和音乐的性质, 音乐教育是塑造人、健全人格、增加人的审美情操和鉴赏美的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是情感艺术, 音乐以它特有的音响拨动人的心弦, 从而引起人的情感上的共鸣, 音乐的直指人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因此, 音乐在培养人的性情、陶冶人的情操方面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就是在起“育人”作用, 根据《音乐教育行动纲领》中音乐教育主要是“育人”的这一教育目的, 音乐评价有了政策上的依据, 即育人是第一位的。有了政策依据, 教学评价就有了一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 依据音乐教学大纲

音乐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制订的教学指导性参考资料, 它按照不同的年级、不同阶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和内容。如音乐学科教学大纲中要求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以唱游形式为主, 让学生在动中乐、动中学、动中唱, 通过游戏的形式获得音乐知识, 从中得到美的熏陶。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评价必须准确把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才能达到大纲要求标准。总体上说教学大纲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如果忽略了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要求, 评价就会出现主观随意性, 导致评价的不科学性和不公正性。

(三) 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学生的身心发展各个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身心特点, 如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中高年级学生有着好奇探索的心理特点;初高中学生有着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 他们爱思索分析、爱讨论研究。针对学生的各个年龄特征的表现, 在制订评价指标时应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评价, 这样才能对教学活动作出合适的评价。

三、研究目标

(一) 以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前提, 通过音乐评价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

(二) 评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 以及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

(三)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是指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既定的教学总体目标, 运用科学有效的考查方法, 对音乐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它涉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结果等诸多领域。

中小学音乐学科的发展性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音乐情感的评价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 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 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教师要长期正确地引导和培养, 良好的学习情感对学生理解、表现音乐和终身热爱音乐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的学习情感与具有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并无直接的联系, 如有的学生“五音不全”, 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一般, 但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态度和对音乐形象准确的把握能力。因此, 学生的学习情感应作为音乐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学习情感的评价应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二) 音乐知识技能的评价

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是指《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经过学习应达到的演唱、演奏、识谱视唱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 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教学不同于专业音乐教育, 它从属于音乐审美教育, 为审美教育服务, 其内容和要求都从感受与表现音乐的情感需要出发, 适应音乐实践活动的需要, 不作过高、过难的要求, 而且, 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音乐知识技能学习也都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之中, 没有独立的分科, 因此, 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评价应与专业音乐教育相区别。以往那种把演唱、演奏、读谱视唱割离开进行评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评价应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 综合演唱、演奏、读谱视唱、音乐欣赏等内容进行, 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考核。比如:选取一段欣赏过的乐曲主题让学生视奏、视唱后说出乐曲名或作曲家等。

(三) 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造是指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 它不同于一般音乐实践活动中的音乐创作。在以往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 很少涉及音乐创造教学, 音乐学科评价也没有音乐创造的内容。近年来, 随着音乐课改的深入, 音乐创造教学开始走进中小学音乐教学,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已把音乐创造教学列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标认为,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 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新课标的精神, 音乐创造能力应作为音乐学科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创造主要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等, 对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可参照《音乐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采用量化测评。如: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制一件简易乐器, 用音乐中的主题来填词演唱, 等等。需要注意的是, 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应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应当以有助于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积极性为前提。

(四) 音乐技能的考核

考核要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以听赏为主综合乐器的音色听辨、音乐风格的听辨、音乐主题的记忆、节奏节拍的听辨等, 主要让学生从听觉上直观地感受音乐。

音乐技能的考核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营造愉快和谐的评价氛围, 淡化学生的考试心理,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

2. 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重视学生的自评, 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表现音乐情感。

3. 要根据各学段不同的目标和学生不同的音乐水平恰当选用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 在众多的考核的项目中, 让学生自选有兴趣、有特长的项目进行考核, 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能力, 扬长避短, 满足表现欲, 发展特长。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 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科学的教学评价,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激励教师进取, 完善教学管理, 全面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五、研究成效

(一) 通过研究转变了音乐课在学生心目中极其不重要的看法, 使同学们更进一步体会了音乐的魅力所在, 在考核活动中得到了进步。

(二) 通过小组学习和配合, 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意识, 培养了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相互配合、共同进步的学习音乐的好习惯。

(三) 使同学们真正了解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 通过欣赏音乐可以获得很多的知识, 陶冶情操。

六、研究后的思考

(一) 由于地域的差异, 在农村中学, 音乐课至今仍然是不被重视的边缘科目, 普遍认为音美学科不设任何考试程序, 没有方法来测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老师教授水平的高低。我们更应当完善音乐学科的评价机制, 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正确的看法。

(二) 音美老师本身也要重视自己的学科, 深刻地认识到音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第4篇

(2012~2014)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原则,弘扬“阳光文化”,加强团队建设,紧紧围绕提高学校精细化管理水来和教学质量这一主题,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教师发展、质量管理的办学体系,全力营造“以人为本,人尽其材,德才兼备,均衡发展”的办学环境,狠抓常规管理,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育科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积极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为泗阳教育再铸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确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旋律,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为推动力,坚持以强化管理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学校特色,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办学理念、素质教育的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水平进入农村名牌学校的行列,实现中心小学与村小均衡发展,使学校成为注重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形象与内涵的均衡提升,务实与创新的协调发展,素质与特色的全面兼顾的“讲科学、尚人文、重质量、求发展”的农村强校。

三、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构筑科学高效的学校管理体制

发展目标:

倡导“科学管理下的人文领导”,构建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建立科学的目标计划体系,完善绩效工资环境下的教师业绩考评体系。着眼于人,形成上通下达的运行机制。用心于人,造就一支“懂教育、精管理、善创新、能表率”的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形成科学高效、创新民主、主动发展,执行有力的现代管理体制。

具体措施:

1.坚持依法治校,科学规范管理。积极建立与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严格章程、制度、程序建设。建立完善绩效工资背景下的内

部劳动分配方案,加大校务公开,按章办事,依靠制度来规范与约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全面提高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2.坚持理性管理与人文管理并重,在强化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的同时,努力追求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各级管理干部在坚持“理念引领、思路引领、方法引领”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格引领(榜样引领),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凝聚广大教职工,共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3.坚持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教师评价,重点强化以落实常规、实现目标、改进完善工作、鉴定筛选为主要目的的绩效性教师评价,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元素,实现多元测评。

(二)塑造德才兼备的教师团队

发展目标:

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精神、专业思维、专业品质的,以“服务、规范、高效、一流”为作风特质的,具有“务实高效,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学校精神的教师团队、班主任团队和管理团队。

要求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完善师德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有效的考核机制,规范教师执教行为。开展师德满意工程,教师师德社会认可度达到90%以上。大力宣传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的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并积极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

2.进一步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推进教师“全员读书”作为一项持久的工程去实施,提升全体员工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

3.坚持“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的理念和思路,完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发展”校本培训模式,关注理念更新、实施课堂入手策略,围绕学校确立的“善学习、能实践、肯研究、会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通过“交流驿站”、“随堂听课”、“集体备课”、“教师论坛”等多元路径发展教师。

4.确立“名师培养工程”,完善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条例,评选出一定数量的校级骨干教师,形成专业化教师团队的中坚力量,从中培养3名以上县、市级教学骨干。评定一定数量的“教坛新秀”,鼓

励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为专业化团队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5.提高班主任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培养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班主任梯队。推动我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6.建设专业化管理团队。以提升学校领导力为核心,逐步建设以领导力建设为中心的学校可持续发展动力。

7.大力关注教师的工作状态和生存状态,逐步提高教师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努力提高教师生活质量,尤其要对作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加大奖励力度。

(三)筑造鲜亮的德育特色

发展目标:

围绕学校“三风”建设,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以少先队活动为突破口,通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多元、和谐、健康发展。努力完善德育管理网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落实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德育职能,初步形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工作局面,筑造鲜亮的农村学校德育特色。

主要措施:

1.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管理网络,健全各项德育管理制度,加强德育常规工作。充分发挥各学科、各阵地的德育功能及法制副校长在学校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切实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强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育,重视对后进生的不良行为矫治,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进一步重视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锻炼、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细化各类学生先进评比,规范班级常规工作,细化落实《中小学生守则》,认真修订并贯彻落实《小学学生一日常规要求》,结合开展少先队主题活动,狠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实现日常行为规范由他律转变为自律。

3.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整洁的环境约束人,以优美的环境感染人,增强师生“校园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意识,真正让学校成为“学园、花园、乐园、家园”。一是构建好校园环境文化,进

一步以标准化要求布局,以花园单位标准设置绿化。二是充分挖掘学校历史内涵,增强师生的荣誉感。三是加强校园广播站和各类宣传橱窗的的阵地建设;四是充分发挥工会、少先队等团体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五是大力加强校艺术队、体育运动队等文体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师队伍的文化建设,六是借助重大纪念日重要节日,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打造校园精神。

4.重视和规范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新途径。设立心理咨询室,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自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让学生健康成长。

5.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完善班主任月工作考核条例,确定德育课题,开展德育领域的研究,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形成德育内容序列化,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连贯性、时效性;拓宽德育信息渠道,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四、构建优质高效的教学科研体系

发展目标:

学校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通过课程、课堂教学和校本研修等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优质高效的教学体系。

主要措施:

1.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带领全体教师走“轻负担、高质量、和谐发展”的教育之路,加强对课堂教学策略、方法、手段和学生学习方法等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打造活力课堂,使课堂教学扎实、丰富、生动。努力做到立足全体、注重全面、着眼创造,使课堂教学的质量优质高效。

2.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抓好教学全过程的协调发展,扎实做好教学六认真督导工作。继续加强年级建设,总结各年级的教学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把好年级教学质量关,实现教学纵向系列化;抓好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加强教学研究,改革教学评价,注意对教学倾向性问题的分析。加强教学常规和质量管理。按照教学常规工作要求,切实抓好常态下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监控,强化质量的过程管理,提升常态课的质量;加强平时单元过关,关注薄弱学科和班级的管理和引领,召开好期中、期末教学质量分析会,做好每月一次的教育教学常规检查,期末做好考核工作。

3.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评价要体现全体性(教师、学生、家长),多内容(知识技能、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多标准(基础标准、学科标准、特殊标准),多方式、多途径、多结果,让学生在科学、有效的评价中成长和发展。通过探索教学评价改革,努力形成科学、有效、可行的评价方法,形成新课程背景下评价体系。

4.继续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和各学科的整合研究,努力追求“三种境界”即:“统一境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服务、服从于教育目标指向,与整个教学目标统一。“和谐境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应该在合适的实际寻找最佳教学切入点,寻找“学会”到“会学”的最佳途径。“互补”境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使之更加生动直观、简单明了,同时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丰富。

5.建设校本课程。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全面研发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以探索大综合课程为突破口,把品德与生活、与社会、与心育、与综合实践活动、与班队活动等全面融合。统整各类教材的内容与校本资源,使我们的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综合实践活动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始“走向校本文化”的探索,把综合实践活动定位在校本文化的背景下。全面体现开放教育理念,活动教学策略,形成具有东小特色的校本化、生本化的课程

6.彰显科技、艺术、体育特色。

科技活动:充实科技师资力量,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以“科技月”为契机,开展科技创新大赛活动,积极参加各类科普竞赛,并争取良好成绩。

艺术活动:继续开展好每学年红领巾艺术节活动,给学生创造、展示艺术才能的机会。各学科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渗透艺术美的内容,加强对文学美、形象美、情操美、气节美、科学美、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加强艺教师资力量,开足开齐艺术课,不断提高艺术课的课堂教学水平;切实抓好艺术兴趣小组,落实艺术团队活动,在各类艺术比赛中提高参与率与得奖率。

体育活动:加强体育师资力量,提高体育课实效;开展好阳光体育活动,做好大课间活动安排;落实常规体锻制度,充分发挥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作用,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基础上,重点在摔跤、田径、棋类项目上,加大投入、加大管理,加强训练,力争体育成绩在常熟市处于领先地位。

卫生工作。做好卫生保健老师的“传、帮、带”和卫生常规工作,上好健康教育课。

7.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强师。通过教育科研培养反思型、研究型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科研网络,建立一支得力的教科研队伍。

8.建立完善的课程研究和管理制度,形成教学问题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以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优质课题打造学校。

五、扎实做好“四心”满意的后勤保障工作

发展目标:

坚持“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原则,以“师生至上、服务第一”为宗旨,以“学生舒心、家长安心、社会称心、教师开心”为目标,精心做好“规划、服务、管理”三篇文章,全力创办学生、家长、社会、教师满意的后勤。

主要措施:

1、切实抓好校舍建设工程。提高硬件设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满意度;

2、继续完善校园净化美化绿化建设,以花园单位标准设置绿化。争创绿色学校。

3、办好学校食堂,规范进货渠道,严把加工关,让教师、学生都满意,让家长放心。

4、争取公用经费足额拨放,拓宽学校创收渠道,开源节流,为学校发展提供经费保障,财务、校产管理规范,增收节支,努力改善学校和办公条件,积极为教学和师生服务。

农村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学校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有用人才”为办学理念,以“办百姓满意的学校”为基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扬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合他的教育;崇尚知识,崇尚情感,崇尚奉献,为教师创造适合他的舞台;逐步丰富学校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优质的生源。

二、现状分析 1.学校概况

xx小学地处xx,生源来8个村的农家子弟。学校占地面积19亩,5个教学班,附属幼儿园3个班。近年来,学校依法治教,获得 “学校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学前教育先进单位。

(2)学校有一支素质较好的队伍。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求真务实,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广大教师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有着为学校的发展努力奋进的精神。教师中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12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大专毕业5人,近两年,学校引进本科生2名,有校级骨干教师13人。

(3)学校有着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的传统。近年来,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了群众性教科研活动,增强了教师教科研的意识,提高了教师的研究与实践能力。

(4)家长学校教育指导工作在周边地区有一定影响,且影响日益扩大,已初具特色,正努力形成自己的品牌,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3.制约因素

(2)部分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教育发展要求存在差距,尤其是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的落差使新课程难以达成较高的目标。

(3)学校的组织管理还是以传统的刚性静态管理为主,管理的思想行为层面整体转化不大。需要进一步建立一种民主、创新的教育管理机制,以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4)学生来源不理想。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子女较多,家庭教育盲区多,带来了德育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上的一系列问题。

(5)学校的硬件建设由于财力有限,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校园文化建设尚未形成一定的格局。学校教育网络尚未形成。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学校未来一年的发展,将努力构建爱心和谐校园,以“培养有用人才”为

办学理念,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立足基础,循序渐进,发展特色。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最近限度地发挥我校的优势。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完善硬件建设,增强校园文化底蕴,把学校办成设施合理,管理高效,师资优良,文明和谐,特色鲜明,家长、学生满意的现代化学校。

2、办学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使学校的环境进一步美化,校园文化浓厚,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管理更精细,教育质量在全乡的排位提升三位以上。力争2014年创县示范性小学,2015年争创特色小学、教学管理全优单位,2016年创最具幸福感的明星小学。

3、管理目标:

注重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管人。制度制定要精细化,做到逢事有人管;规范化,坚持党政方针,体现校园和谐;全员化,每个师生都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可操作化,做不到的事不要写进去。各项制度的执行要民主化,公开化,及时公布执行结果,作为以后教师晋升晋级、评先评优以及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4、育人目标: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不同年龄段有所侧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狠抓养成教育与文明礼仪教育,培养文明守纪,健康向上的校风,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特长”的人才。

五、主要措施:

1、学校管理

(1)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完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各个团队等群体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全面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领导下的行政班子,分级落实,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的方针,建设“团结、进取、创新、奉献”的优良校风,形成大刘中心小学的办学特色。

(3)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执行要公正、公平、公开,切实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4)加强团结协作,注重精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采用对实施过程与结果考核并重的做法,做到职责明确,政令畅通,实现学校工作的良性循环。

2、队伍建设

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和、学、树、管”的干部管理思路。

和:加强干部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团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坚信“人和事定成”。

学:学习经贯彻“科学发展观”学好政治理论,领导策略,科研理论及业务知识。

树:不断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甘当人民公仆,树立良好形象。

管: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培养,坚持民主评议干部,发主评议党员制度,促进干部素质的提高。

2、教师队伍建设

(1)以十六字方针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人和为贵,奉献为先,素质为本,服务为荣”。

(2)师德教育,以“五有”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即有先进的思想,高尚的人格,科学的头脑,渊博的知识,强烈的爱心。

(3)加强教师业务学习,鼓励支持教师参加业余进修,完善青年教师拜师结对制度,促其早日成为教学骨干。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努力形成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强化校本教研力度。

(4)创造各种条件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争取新培养县级科学带头人2名以上。

3、德育工作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初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格局。

(2)开展校级“每月一星”,班级“每周一星”活动,完善评星制度,实行流动红旗制度,突出先进集体和优秀学生典型,促进潜能生转变。

(3)进一步完善学生素质,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考评激励制度。(4)加强对红领巾执勤岗的引导,培养大批负责的“小小管理者”,逐步树立“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思想意识,培训学生良好的养成教育。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鼓励学生向“红领巾广播站”“校园新星校刊”投稿,利用校园文化长栏加强学生的文明教育,使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文明的净土。

4、教学工作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努力提高教学管理实效,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完成各项教育教学目标。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树立学生课堂主体,教师主导的思想,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优化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3)完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要求教师要充分用好“四本”备课本,听课本,学习摘记本(业务学习本)作业批改记录本。

(4)加强第二课堂和学科竞赛辅导,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重视特长培养,逐渐形成“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

(5)教育质量

①各年级巩固率保持在100%。

②各年级期中期未水平测试成绩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在全乡排位比2013年提高一位以上。

③各种竞赛夺标获奖保持在乡下小学前列水平,争取在“质”与“量”上有较大突破。

④在校生体质达标率在95%以上。(6)新课改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聚精会神抓教学,放开手脚抓质量,坚定不移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指导,以转变课堂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导向,以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课堂创新。

根据学校与学实际,把四年级作为课堂改革的试点年级。全力打造具有大刘中心校特色的“三段式”高效课堂模式。

六、安全维稳工作

(1)完善门卫管理制度,学生出入证管理制度,护校队工作制度,强化安全意识,全面实行封闭式管理。

(3)定期进行校舍安全排查与不定期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4)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遇险自救知识培训,广泛利用班会、墙板、广播站进行教育,定期请校外法制副校长到学校上课。

(5)完善防汛、防水、防地震等紧急情况处置预案,并严格按预案执行。

六、总务后勤

(1)建设好后勤工作队伍,强化后勤部门制度,建设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职工考核制度。

中心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第6篇

(2014-2016年)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创建特色校园。结合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及省、地、县教育发展要求,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拟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精细管理,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及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树特色、创品牌为核心。实施外树形象、内抓质量工程,力争人民完小在今后五年内健康、有序地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的学园、家园和乐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二、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发展历程

西固城乡中心小学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于2007年重建,现占地面积45亩,教育教学设施基本满足需要,现有专任教师19人,后勤人员2人,学生251人。

(二)学校发展的有利因素

1、教育教学设施、校园环境等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2、教师队伍得到有效整合,保障各教学计划的落实与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教师队伍具有踏实工作,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

(三)学校发展的不利因素

1、学校文化积淀不够丰厚,尚未形成明显的办学特色;校风、教风、学风有待加强。

2、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仍需提高。年轻教师知识能力强,但缺乏教育教学经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欠缺系统的训练。

3、内部管理有待规范。体现在管理制度的欠缺,“家长式”的管理成分较大。

4、生源总体素质不高。表现在学前教育滞后,学校教学质量相对低下,难吸引优质的生源。

5、个别家长对子女的学习不够重视,家庭的学习氛围、环境差。

6、德育环境越来越严峻,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

二、学校发展目标

(一)、学校发展理念系统

办学理念:创建和谐校园,奠基幸福人生

管理理念:人文关怀、民主参与、文化引领

校训:知书达礼学有所长

校风:合作奉献务实

教风:严谨互助创新

学风:勤学好问乐学创新

(二)、总体发展目标

努力办成一所具有鲜明“书香”特色的品牌农村小学。

1、总目标的界定

“书香”特色: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师生素养,提高审美情趣与人文底蕴。

品牌农村小学:有浓厚书香特色,环境优美,声誉较好的农村小学。

2、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14年)

完善实验室、师生阅览室、等硬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能体现“书香”味。改革内部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做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书香校园初见成效。进一步强化学风、教风和校风,使学校各方面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迈进一大步。

第二阶段(2015年)

完善功能室等硬件建设。书香校园建设富有成效。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初见成效,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50%以上。学生个性、能力、特长培养收效显著。

3、第三阶段(2016年)

学校管理科学高效,校园和谐民主,书香特色鲜明,阅读已成为师生的习惯,师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在市、县取得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享有良好的声誉。

(三)培养目标

教师的培养目标:德高、博学、艺精、体健

学生的培养目标:知书达礼学有所长

(四)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1、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小学生英语比赛、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等,在大赛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全面的素质,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2、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主要活动: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经典诗文诵读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上自由发展,快乐成长。

3、各年级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年级特点举行年级内小型竞赛活动。

(五)改进作风建设,增强领导班子工作活力

落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校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能有“守、等、靠”的思想,要不断创新思维,学校教育才有希望;同时要进一步增强责任心,讲党性、重品行。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学校是一个整体,在自己分管的工作中,一定要从学校发展大局出发,胸怀全局,统筹规划。要大力协同、密切配合上一级领导布置的工作,更要创新性地开展各种有利于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

每个领导人员要对自己有这样的要求:主动一点,先行一点,多做一点,全局一点,让民一点。

(六)创建“平安校园”,探索长期有效工作机制

城郊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第7篇

(2008年9月---2011年9月)

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的教育。它有赖于高规格的办学质量,高效率的管理水平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而,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建设一支素质精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群体是关键,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在原三年规划全面落实的基础之上,将对新三年发展予以重新规划,规范管理,促进学校持续、稳步发展,使师生的生命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学校逐步实现现代化教育。

一、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小的中心小学。目前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60名,教职工20人。在过去的三年里学校创立了“文明、向上、健美、创新”的校风,树立了“诚信、协作、开拓、创优”的教风,形成“自信、争先、发展,探究”的学风,并圆满完成规划制订的目标,办学成效日益显著,学校的软硬件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社会声誉良好。具体表现为:

1、校本评价促进学校发展

根据学校校本发展规划,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在学习中摸索,在实践中探究,逐步完善学校管理。通过校本评价手段,学校逐年对发展目标的达成情况,作出价值判断和进行经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制定修正策略,改进工作,使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自主、能动的发展,进一步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形成了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2、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

三年来,学校的制度建设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运作和规范管理,从而提高了管理效能,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为建设一支富有事业心、责任心,有创新务实精神的师资队伍提供教育和实践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整体处于稳 1

步发展阶段,各部门工作优势互补,使工作更趋于合理、师生互动更充分,工作的效果也更佳,学校各条块工作基本形成了系列。

3、德育教育形成关爱系列

学校德育工作挖掘德育资源,不断探索在新形式下德育工作新思路,以科研课题为载体,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育人能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学校德育新格局。以“关爱教育”系列活动为重点,学生在校内外能较好地遵守社会公德,行为规范能内化为自觉行动,并能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二、面临的问题与不足:

1、学校硬件环境虽然得到改善,但教学硬件设施还很薄弱,不能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2、课堂教学虽然已有所变革,师生教与学的行为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整体发展不均衡,还需深度推进,积蓄发展后劲;

3、学校德育教育的分年级目标不够清楚,活动设计缺乏整体性思路,实施过程中开放意识强化不够,因此学校至今还未形成鲜明的教育特色。

4、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方式虽有所转变,但学习能力还普遍较弱,还需要加大培养力度;各层面主动发展的程度不平衡,激励机制滞后,需加大力度完善。

三、规划发展目标综述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推进课程改革,改进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将学校办成校风文明、教风严谨、学风踏实、学生喜爱、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农村完小。

(二)目标分解

1、建立民主、科学、简洁、高效的管理机制

依据现代化学校管理思想和技术,形成学校管理的有效层次与结

2构,建立完善的决策指挥系统,执行运转系统,监督反馈系统,使学校组织优化为一个结构合理,组织有效,信息畅通、协调、高效,运作有序,反应灵敏的整体。

2、构建全方位、立体的德育工作体系

树立与时俱进的德育工作意识,充实德育内容,拓宽德育工作的途径,形成多元有效的德育网络。凸现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功能。

3、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加强校本教研的研究与实践,以逐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及教学管理的特色,有效协调和指导教学工作。

4、凸现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

以课题研究为途径,进一步完善学校科研管理、评价、激励工作的机制,以点带面,在行动研究中引领教师成长,提升科研工作的高效益。

5、创建学习型组织,实现教师个人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以校本研训为形式,浓厚学习气氛,丰厚教师的修养,建立一支师德师风良好,富有朝气、活力、和谐团结的教职工队伍。

(三)工作重点

1、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高效的学校管理

以有序、激活、创新为治校方略,进一步理顺学校内部管理体系,形成“管理是支持,教育即服务”的管理思想。促使规范不断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使全体教工和热心的学生家长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学校管理,形成教职工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实施监督的民主化管理体系。

对学校的领导与管理,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与管理。因此,学校领导必须认清形势,加强学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倡新的工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全体教师要各施其职、各尽其能。学校推行分层责任管理,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树立科学、民主、开放的富有个性的管理思想,提高改革创新、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等意识和行为能力,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高效运作。

2、坚持教育科研,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

客观分析我校教育科研现状,把认识统一到“教改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上,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管理、加强活动的指导。以具备教科研课题的教师为主力,加强学校教科研队伍建设,在学校逐渐形成浓烈的学习、反思之风和学术研究之风

同时,理顺现有的各类课题的纵横联系,形成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总揽,各类课题兼容并蓄,开放而有序地课题框架结构,形成各种课题研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格局。

3、厚实德育工作底蕴,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完善德育管理体系,做到职责分明、分工合理、统一协调、管理科学,使全体学生明确德育规范内容,并自觉遵守。注重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把新课程中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探究性学习和德育课程结合起来,构建有学科教师参与,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参与的德育学习过程。

(2)以抓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探索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树立“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的观念,精心设计德育特色活动,初步形成德育活动主题化、系列化。切实提高德育实效。

(3)将德育工作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发具有本校特点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课题,注重德育的实践性、生成性;加强德育综合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成长。积极开发德育资源,努力创设学校、家庭、社区合作育人的氛围,构建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4)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提倡特色化班级环境布置,各班根据各自的快乐中队活动宗旨,布置适宜的班级环境,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创设和谐的学生关系,形成良好班风。

4、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改革

(1)在教学运行和质量监控等方面逐渐建立规范的管理文件、条例和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规章制度、计划、4方案进行修改,使教学制度不断完善。为教学管理提供保障。

(2)加强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完善质量监控机制(自我监控、学校监控)。要求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善教学行为,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渗透新课标的精神。

(3)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新型的课堂氛围。积极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平等、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对话、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主渠道。

5、完善师资培训的有效机制,建设和谐团结的教师群体

(1)加强师德建设,把职业道德建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学校将通过在职培训,专家讲座,对外交流等方式,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团结合作,谦虚谨慎、严谨治学的新时代教师。

(2)实施全员培训,切实抓好继续教育。倡导“读名著,做名师”,支持、鼓励教师博览群书,吸取新知识,涉及新领域,增强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养。大力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四、保障措施:

规划的落实,需要学校做好组织与保障工作。在发展与改革学校管理时,要抓好发展的速度,稳定的程度,改革的力度,要走好“三步”:宣传发动,制订方案,稳步实施。

1、从领导到教师,通过学习、反思与研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德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科研观与管理观,从而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实的观念保障。

2、学校本着职权清晰、责任明确、组织高效的原则,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各科室目标明确,职权清晰、责任到人。学校将确实给予各科室相应的权利,避免有职无权、有权无职的现象存在。

3、学校加大资金投入,调整经费使用结构,保障教师科研、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合

5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办学资金,避免资金使用上的无谓浪费与低效。

4、学校发展规划的落实、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校所在社区的支持。学校将虚心听取有识之士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力争实现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孟家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第8篇

(2009.9-2012.8)

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办人民满意教育。

办学理念: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发展、人人能成才。

办学思路:依法治校,质量立校,师德强校,科研兴校,特色扬校,文化润校。

办学目标:促师生共同发展,创新创优,构建和谐孟小、活力孟小、魅力孟小。

教师发展模式:读书+研修

教师发展目标: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

学生发展模式:传统美德+现代素养

学生发展目标:知书达礼,乐学创新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创办于1960年,现占地面积10120平方米,建筑面积2082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先进,现有11个教学班424个学生,教师25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7人,一级教师18人;已获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9人,中专学历9,学历合格率100%。

学校一直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不断营造“和谐、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二)学校的强项和特色:

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师生艰苦奋斗,尤其在扎实而严谨的学科教学、科技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方面有比较突出的成绩。师生在各种竞赛中均获奖。

(三)学校的主要存在问题:

1. 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没有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特色项目。

2. 学校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在理论素养、决策水平和整体驾驭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3. 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学习自觉性、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愿望不强的问题。

4. 学生存在的问题: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个性特长发展不鲜明,现代文明素养和气质有待加强。

5. 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力度不够,科研兴校效果不明显,没有带动全乡整体工作的课题。

6. 家长学校的工作推进有待进一步加强,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方法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学校三年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促师生共同发展,构建和谐孟小、活力孟小、魅力孟小。

1. 总目标界定:

以黑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创新,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构建学习型校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把学校办成黑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合格学校。

2. 总目标的内涵解释:

(1)核心目标:

①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教育的功能和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发展必须由教师来实现。因此,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师生共同的发展就是学校的发展。

a.教师发展目标: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

以“读书+研修”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文化、专业结构合理,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达到教师总数15%以上。个性鲜明,有开拓创新和协作精神,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艺术,善于学习,乐于奉献,身心健康。

b.学生发展目标:

知书达礼,乐学创新。

以“传统美德+现代素养”为育人模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意识和文明习惯,懂道理,识大体,有教养。个性鲜明,性格活泼开朗,好奇心强,喜爱学习和探究,思想活跃,思维能力强,具有较丰富的文化知识,有广泛兴趣和爱好,乐于发现和创新。

② 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没有特色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打造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从而形成充满生命力的学校品牌。

(2)条件目标:

① 以黑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大好形势为契机,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校长整体素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巩固“双高普九”成果,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② 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创新。

③ 构建学习型校园。

学习是发展的前提,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师生的发展必须要以师生的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为保障。构建学习型校园,就是大力营造师生学习的氛围,建立激励师生学习的有效机制,开展各科读书、学习活动。

(3)社会目标:

把学校办成孟家乡教育示范性学校。

(二)阶段目标:

1. 第一阶段(2009.9-2010.8)

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和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改革内部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做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优化教师队伍,学习型校园初见成效,课程与教学改革稳步推进。进一步强化学风、教风和校风,使学校各方面工作保持在全区的发展水平。

2.第二阶段(2010.9-2011.8)

学习型校园建设富有成效,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学生个性、能力、特长培养收效显著;科技与创新、艺术教育成果显著,与教师专业发展一道成为学校办学特色。

3.第三阶段(2011.9-2012.8)

学校管理科学高效,校园和谐民主,办学特色鲜明,教师专业价值充分体现,学生自主生动发展,富有活力和创造力。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队伍建设方面:(负责人:马洪文)

1.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架构,重新划分各部门的职责,形成畅通、协调、高效,层次清晰,责、权、利分明的管理体系。

2.围绕着“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总目标,分别由主管教学和德育的业务主任牵头,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和“学生发展中心”,专题研究有关工作。

3.建立全校智能化网络平台,真正实现管理和办公智能化。

(二)教师发展方面:

1. 领导班子建设:

(1)校长:

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和办学思想,做带头学习、终身学习的榜样。认真学习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理论素养、管理水平和依法治校的能力,以先进的办学思想领导学校。

(2)班子其他成员:

注重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水平,注重工作方法,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既能独当一面,又能主动配合;廉洁公道,民主管理,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明确工作职责,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明确的工作目标;有拒绝平庸,绝不应付,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分管的领域中创出一流业绩,创出学校特色,出色完成各阶段的工作目标。

2.教师队伍建设:

(1)指导每一位老师根据自身实际和学校发展规划,制订并实施个人发展规划。

(2)大力开展以校本培训为核心的教师培训工作。

① 抓好全员通识培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教育教学基本能力。

a.通过学校行政、党、团、工等组织,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及政治思想、法制教育,充分运用榜样激励、情感启迪、制度约束、评价保障等手段,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依法执教的意识。b.以先进教育理念培训为核心,以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培训为重点,实施对教师的通识培训。② 根据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教师个人素质构成,实施分层次培训。

a.优先发展型教师(名师培养对象):重点在专长的培养、综合能力的完善。给予外出参观学习培训、课题经费、资源使用等优先权。

b.发展型教师:采用“导师培养,定向发展”的培训模式,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组织专题研讨活动等方式,促使尽快形成特长,形成自身教学风格。

c.待发展型教师:

采用“师徒结对,考核过关”的方式进行培训。

(3)开展读书活动,建设学习型校园。

成立读书小组,制定集体和个人读书计划,设立教师阅览室,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以读书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三)课程与教学改革:(负责人:吴凤君)

1. 组织学习、培训,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2. 发扬我校教学上严谨、扎实、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优良传统,狠抓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益。

3. 改变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突显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

4. 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1)建立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强化学科教研组在教学研究中的作用,通过共同研究,解决问题,提高质量。

(2)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使教师参与到教学管理中,体现教师的主人翁作用。

(3)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考评制度。对现有的教师考评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师生关系等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重点实施发展性评价,引导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创新。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引导教师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总结。

5.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加强课程的综合化、社会化、生活化、实用化。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1)继续探索音乐、美术、体育课的实施模式。

(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研究。

(3)开发“心理健康活动课”“传统美德教育”校本课程。

(4)加强体育、艺术、卫生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精心组织开展一月一竞赛活动、课间活动和早练,抓好“两操一课”,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学生艺术审美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艺活动。加强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师生的健康和安全。

6. 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完善校园网建设和教育资源网建设,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7. 建立毕业生成长跟踪制度,掌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及时调控教育教学工作。

(四)德育工作:(负责人:范全厚)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1. 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思想,每位教师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在学科教学、学校管理、班队工作中有机地渗透德育。

2. 以“知书达礼”为目标,以传统美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为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文明举止和文明言谈。

3. 依托少先队组织,以责任心的培养为中心,以“体验教育”、“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以达标制度为激励手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4. 改革学生的评价制度,以“三好”“四会”为标准,实行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三好”为: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是好孩子,在社会是好公民。“四会”是会学习,会交往,会健体,会创造。)

5. 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6. 积极开展诚信教育、环保教育、法制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影视教育等,丰富德育工作的内容,增强德育的实效。

7. 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认真办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五)教育科研:(负责人:吴凤君)

1. 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观念,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形成“科科有课题,人人有参与”的氛围。

2. 根据学校优先发展的特色项目“科技与创新”教育,开展“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研究”课题实验,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学校科研整体工作的开展。

3. 树立“问题即课题,研究即成长”的观念,引导教师自觉地把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通过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校园文化建设:(负责人:朱宏伟)

1.以育人目标为核心,以“科技”特色为主题,重新规划、完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整体策划学校,提升学校文化环境的档次和品位。

2.以“北大荒”精神为核心,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不断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

3.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和展示的条件和机会。

(七)校外办学资源的培育与开发利用:(负责人:张四桢)

1. 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扩大家长学校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学校管理以及重大活动策划和实施的权利。

2. 鼓励家长与学校建立伙伴关系,积极探索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有效机制。

3. 积极组织师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义务劳动,形成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互促,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五、主要保障措施:

1. 继续积极争取政府、教育局等各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为学校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保障和办学资源。

2. 积极与区教科所联系,指导学校工作的开展。

3. 加强党团、工等组织的建设,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制度,坚持实行校务公开,增加学校工作透明度。实行民主管理,虚心听取和采纳教职员工的建议,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4. 加强后勤管理,提高后勤人员素质,切实为师生发展,为学校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有力保障。

2009年9月

孟家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上一篇:石佛中心学校党建工作制度下一篇:加强荣辱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