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的故事:挖山芋

2024-06-11

关于生活的故事:挖山芋(精选6篇)

关于生活的故事:挖山芋 第1篇

周日上午,秋高气爽,秋风习习,我们 带上工具去古道庄园-------挖山芋。

一到那里,我就迫不及待地朝着庄园奔去,我一边拿着铲子,一边去寻找,突然发现有一根很粗的藤,我大声喊道:“大家快过来看啊,这里有大山芋!”只见他们都狂奔过来,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块地,用力地挖着,没有带工具的,就用手刨,有点像土拨鼠在挖洞盖房子。由于我用的力气过猛,结果把铲子给挖断了,接着,我也像土拨鼠一样,把土扒开,结果惊奇地发现有三个山芋紧紧连在一起,有一个巨大的山芋挺着大肚皮就像充满气的皮球。可能是爸爸吧!还有一个细细长长的可能是妈妈吧。在他们之间还躺着一个调皮可爱的小宝宝。爸爸自信地说:“瞧瞧我这健壮的身体,我可以做出好吃的粉丝。”妈妈亲切地说:“我还可以保护人类的心脏呢。”宝宝调皮地说:“我可以做出你们爱吃的薯片哦。”只见他们手拉着手,紧紧贴在一起,不愿意分离。

原来,山芋有这么多用途啊!

关于生活的故事:挖山芋 第2篇

来到田野,我立即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了,万里无云的天空是一望无际的蔚蓝色,就像是婴儿那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我们。目光下移又是另一番景象,金黄色的稻田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稻田旁边是一片山芋地,遍地都是青中带黄的山芋藤,微风吹过,山芋叶发出哗哗哗的响声,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开始挖山芋了,我选了一个大铁锹,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实在是有点吃力。但内心窃喜,这个铁锹肯定能助我一臂之力。照着妈妈的方法,我先把铁锹插入靠中间的土里,用脚使劲往下踩,由于我的力量有限,铁锹纹丝未动,我还差点被铁锹绊倒。再加点劲一踩,只听见“咔嚓”一声,不好挖坏山芋了,我心疼极了。正在我难过的时候,爷爷走过来教我用另一种方法,只见他把两边的土翻起来,然后把山芋中心地段翻起来,一个完好无损的山芋就出现了。我又照着爷爷那样继续尝试,“唉,又坏了几个。”“没事没事,熟能生巧,万事开头难,再挖几次就好了。”爷爷连忙安慰我说。

听了爷爷的话,我又重拾起信心继续尝试挖山芋。这次我把铁锹再往边上移一点,找准位置迅速往上翻,一下子挖出来五六个山芋,像害羞的小姑娘躺在泥土上。我开心得跳了起来,那个开心劲不亚于考100分!爷爷在一旁竖起了大拇指说:“源源真棒!”有了成功的经验后,我慢慢熟练起来,不一会儿,就挖出了一堆山芋。但是,我的手已经磨红了,浑身乏力,我看了看爷爷还在那一锹一锹地轻松挖着,我也继续咬着牙坚持。

终于,山芋挖完了,此时的爷爷已经满头大汗,我心想,爷爷肯定也累坏了。我不由得想起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看着堆着像小山似的山芋,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就像学习一样,只有辛勤付出才能有收获。

关于生活的故事:挖山芋 第3篇

一、平民意识

《生活空间》栏目将新闻栏目的关注点从“关注重大新闻事件”转移到“关注普通人”。栏目的标语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将普通人作为栏目的主角, 栏目的内容围绕着普通百姓的生活展开。在英语语法当中是正在进行时, 即讲述的是一个人在摄像机开机之后发生的事。《生活空间》的着眼点是人, 是普通人身上的小事, 这一着眼点为《生活空间》的创作打开了一扇门。

二、纪实的拍摄手法

(一) 自然主义的手法。合理的运用平视、同期声、长镜头等自然主义的拍摄手法, 注重最直接的感受, 采用平视的拍摄手法真正做到纪实。不是仰视, 也不是俯视, 而是平视, 从真实的生活触发, 没有摆拍、虚构等等, 追求真实生活的本真状态, 普通人的身上发生的事情被搬上荧幕, 突出其生活的日常性。通过自然主义的拍摄手法, 形成了一种自然、亲近的纪实风格。栏目表达出对每个普通人的尊重, 肯定每个人存在的意义, 从而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二) 被动拍摄。栏目的拍摄对象是人, 并且在拍摄过程中, 摄像机处于被动的状态, 它的任务是纪录被摄主体的一举一动。被摄主体是主动的, 因而拍摄出来的内容就是人物原本真实的生活和状态。这种纪实的拍摄手法和纪录片的拍摄手法非常的相近, 表现了生活的真实和本质, 不仅使《生活空间》的创作和题材贴近人们的大众生活, 贴近了社会、时代, 同时也为栏目本身提供了更多的选题和创作的空间。

三、拍摄角度

“《生活空间》以之为安身立命的是一种态度:“目击者”的态度, 关怀的态度, 人本人道的态度, 对历史负责的态度。”[1]陈虻曾经这样说道。

(一) 记录历史的角度。陈虻提出:“在飞速变化的大时代社会背景下, 实现人文关怀, 为未来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构成的历史。”这个提法是针对陈虻在1994 年5 月《东方时空》开播一周年会上的讲话而言的, 那时候他们给《生活空间》的定位是“体现对每一个人的尊重。”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 每个人的生存都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反过来, 每个人的行为又反映出这个时代的风貌。简而言之, 《生活空间》就是在从小事和小人物身上纪录着历史、折射着历史。

(二) 亲人、朋友的角度。《生活空间》关注的是“人”。如何去了解“人”, 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关注“人”、拍摄“人”呢?《生活空间》选择站在朋友甚至家人的角度去了解、去拍摄人。那么所得到的内容, 都是最直接、最根本的。拍摄者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拍摄, 关系到整个节目的基调和氛围。站在亲人或是朋友的角度去看, 关注点可能会是这个人的以后的生活, 甚至是这个人的命运;反之, 如果是站在政府的角度去看一个人物, 那么可能看到的只是事件本身以及当时的状况, 很难和观众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一定程度上也会形成距离感。

四、参与感强

节目中的人物都是普通人, 这个人可能就是观众的一个邻居, 也可能就是电视机前的观众。节目中的事情都是一些家长里短, 可能发生在观众的身边, 也可能就发生在观众的身上, 没准下一个镜头对准的就是自己, 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在电视荧幕上。这在无形中加强了观众的参与感, 栏目和观众之间没有距离, 或许下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自己。

五、总结

《生活空间》作为《东方时空》的一个板块, 从一开始的名不见经传, 到后来赢得观众口碑, 凭借的是什么呢?大概不仅仅是那句栏目标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句话丰富且扩大了《东方时空》的内涵, 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的标志, 看见人、平视人并且关注人。在如今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 恐怕很难再有这样一档关注老百姓、关注老百姓身上的故事的好栏目。在《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为什出发:陈虻, 我们听你讲》这本书中, 崔永元曾说:“我看电视不算多, 每每打开电视, 就感觉失去了陈虻。”陈虻被诸多的电视人缅怀致敬。大概他们致敬的是一个时代、一批电视人。

摘要: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办20多年以来, 在社会上保有一定的关注和社会影响力。作为当年《东方时空》栏目的一个组成部分, 《生活空间》在这一收视奇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生活空间,普通人,纪实

参考文献

挖鼠洞的故事 第4篇

那是立冬前的一天上午,我和两位同事被林业部门安排上山验收松、杉木的采伐数量。在验收时,我在一个树根下面发现一个圆圆的小洞,内外均有栗壳,我立即预感到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老鼠洞,洞内可能有老鼠藏的板栗等粮食,于是我把它记在了心上。第二天,我带着挖洞的工具,找到了这个洞口,挖了十多分钟后,发现洞内也有栗壳,而且鼠洞由竖变成转弯。我顺着这个弯道继续往下挖,挖到离地面约30~50公分时,又发现一个横弯道,这时我确定这是个地地道道的老鼠洞,当地山民叫它“山老鼠”洞。山老鼠善于打地道,在每年深秋冬初季节,就忙碌地将掉在地上的成熟板栗搬进洞中,堆放在它们建筑的“粮库”里,以备寒冬腊月大雪封山时食用。这种鼠洞特别奇妙而又别致,横与竖交叉,经过不断的左右拐弯后,再建一个容量比较大的“粮库”洞;藏进食物后,又将洞口封闭,使人们难以发现。也不知怎么回事,经过山鼠们嘴衔脚运的板栗,在洞中不会潮湿、不会发芽,更不会霉变。

我确定这是个货真价实的鼠洞之后,无比地高兴,挖洞的劲头越来越大,累得满头大汗也不在乎。当我顺着弯道挖到一米多的长度时,终于发现了“粮库”:里面堆满了光亮似漆的黄澄澄的板栗和毛栗。幸亏我事先已有准备,带了两个土布袋子,立即一粒不剩地将这些栗子装在袋中。回到家中,我用杆秤一称,足有18.6斤。在那个年代里,一下子意外地获得那么多栗子代粮,既解了燃眉之急,帮我渡过缺粮的难关,又节省了开支,因此全家人都非常高兴。

挖山芋作文 第5篇

周日,晴空万里,我来到了外公家,开启了我的“挖山芋”之旅。

微风轻拂,绿树轻晃,我深吸一口气,依然抑制不住心里的兴奋之情。外公带我来到一片树林里,树木连天,将天都遮了起来,给炎热的天气洒下了一片阴凉之地。我四处一看,哪里有山芋,只有一堆乱糟糟的……应该是草吧。外公看我在那发呆,说:“你杵那儿,看什么呢?”我转头:“外公,山芋呢?怎么只有一堆草呢?”外公哈哈大笑:“这是山芋藤,哪是草啊!”外公不知从哪拿出一把镰刀,将藤全都割断了,他又变魔术般拿出一把铁锹,将它插进土里,往上一掀,一个大山芋就出来了,我看得手痒痒,一把夺过铁锹,自己挖山芋,一挖挖出个蚯蚓,吓个半死。外公看着我笑道:“你还怕虫子!”我惊魂未定地说:“谁说……谁说我怕了!我……啊!蚯蚓!”外公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好一会儿,我才冷静下来。我一铁锹下去,只听见“嚓”一声,我表情一僵,外公也看着我,我挖出来一看,果然只有半个山芋,我尴尬地笑笑,自行下阵,外公又重新“披挂上阵”。我和外公挖完山芋后,回到家,腰酸背痛,筋疲力尽,倒头就睡。不过,我还是抑制不住的兴奋――挖了整整一大袋山芋。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劳动不易,应当惜食;惜衣惜食,传统美德,永久流传!

挖山芋作文 第6篇

我哼着小曲,来到种山芋的地里,微风吹着山芋苗,山芋苗轻轻飘荡着,就像在欢迎着我们。

爸爸告诉我:“挖山芋要先把芋苗割下来,再用锄头把芋头挖出来。”

听了爸爸的话,我就照着爸爸说的步骤去做,先拿起镰刀把芋苗割掉,然后拿起锄头用力地往芋头上一锄,谁知芋头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子不听我的使唤,偏偏要和我作对,不是被我锄断就是给我锄裂。于是我又请教爸爸挖芋头的技巧。爸爸不紧不慢地对我说:“挖山芋要看中心点,然后在芋头的边沿锄。”我紧紧握住锄头,在芋头的边沿使劲一锄,芋头又是裂开了,没有成功,我急得直跺脚。责怪自己:“怎么这么笨,锄个芋头都锄不好。”我仔仔细细地看着爸爸演示了一遍。又开始第三次作战,我看好中心点一锄。“耶!我成功了!”我高兴地喊着,我抱着这个山芋就像是宝一样,心里美滋滋的,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挖着了。后来我掌握了技巧,越挖越快,越挖越多,过了不久,我和爸爸就把地里的芋头挖完了,

上一篇:合作协议商城下一篇:学校运动会消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