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读后感

2024-08-04

《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读后感(精选7篇)

《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读后感 第1篇

树立廉洁从业意识练好“反腐败”的“内功”---读《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有感

反腐败工作关系着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抓实。胡锦涛书记在今年建党90周年“七一”讲话中说到:“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条件下滋生腐败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都要反对腐败,认识是清醒的。”这不啻于向腐败分子宣战的檄文。

《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立足反腐倡廉工作实际,联系当前形势任务发展,分十个专题,从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金融业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查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发挥互联网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等十个不同视角和领域阐述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以鲜活的事例,权威的数字,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是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了解反腐倡廉理论的重要辅助材料。

作为银行从业人员,从《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中,我更清醒地认识到加强个人廉洁从业意识,加强金融业反腐倡廉建设,不仅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促进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作为银行业的工作人员,通过《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的学习,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练好“反腐败”的“内功”:

一是从思想上树立廉洁意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首先我们要端正思想,加强对反腐倡廉认识和学习,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惕能力。同时,应该意识到,金融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金融工作者不能利用职务之便收取客户的贿赂,违反职业道德,以权谋私。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刘少奇同志要求我们的党员对自己的行为经常“放电影”。领导干部经常要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如果不保持头脑清醒,不把持自己,就会为物欲所惑,为名利所困,走上以权谋私的邪路,最终误党、伤国、损民、害己。金融作为“经济的血脉给养”,在经济发展中占有异常重要的位置,加强金融业反腐倡廉,加强树立银行从业人员的廉洁意识,维护好“现代经济的核心”,不仅是要保持金融业的繁荣稳定,更重要是为了维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好局面。

二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落实制度执行力度

2010年,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该准则的颁布实施,是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又一重要成果。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保障,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我行在反腐倡廉工作中也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如《XXXX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XXXX防范金融风险领导责任的若干规定》、《XXXX案件防范工作长效机制》、《XXXX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为我行员工的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执行依据,也为我行提高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提供了执行准则。但是,我们应该同时看到,“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因此,重视制定反腐倡廉制度,更要在狠抓制度落实上下功夫。作为银行从业人员,我们一方面要熟读总分行的规章制度,了解制度的内容和精髓,同时要切实加强执行的组织领导,要把制度执行的任务逐项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岗位,明确执行时限、要求和责任,另外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各项反腐倡廉制度。同时,切实加强制度宣传教育,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才能为制度的有效落实提供保证。

三、加强廉政建设,还需深入开展商业治贿专项治理

商业贿赂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

失,集体财产被侵吞,成为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损害国内投资环境。另外,其成因复杂,涉及很多深层次问题。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逐步铲除商业贿赂赖以存在的土壤和条件。因此,我们要对商业贿赂保持“零容忍”。

作为银行业在深入开展商业治贿专项治理中,一是要深化廉洁自律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二是要建立健全防范体系,从源头上防范商业贿赂案件风险隐患,三是强化责任追究,促进合规经营。同时,我们要把商业治贿专项治理深化到在日常的纪律教育活动月中,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反腐倡廉教育的文件资料和专题教育片,组织员工进行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从业意识的交流与讨论,达到深化治理的目的。另一方面,联系工作实际,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提高廉洁自律意识,防止不廉洁行为发生。犯错很容易从麻痹中产生,我们在思想上要有所清醒认识,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在日常工作中要防范风险,按法纪的有关规定、银行的规程来工作,形成按规矩办事、按流程办事的风气。

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文化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能深入到人心的角角落落,浸润每个人的灵魂。廉政文化一旦形成并被人们广泛接受后,就会像一只“无形之手”,发挥出强大的力量,把人们的行为拉入符合廉洁价值观的轨道。古语说得好,“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制度让想犯错的人犯不了错,文化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意犯错。因此,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强化监督机制的同时,应大力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让“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同时发力,刚柔并济,构筑“自律”与“他律”的“双保险”。

作为银行机构,要加大廉政文化精品的创作和传播,鼓励大家创作出更多体现廉政理念和廉洁精神的优秀文化作品。如我行举办的“合规建设回头看”以及“一人一句“合规口号征集活动,广泛地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吸引他们投入到廉政文化建设当中来,让广大干部群众在积极参与中感受廉政的价值和文化的力量,促进以廉为荣,以贪为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五、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发挥互联网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互联网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再加上互联网所具有的空间巨大、自由度高、隐蔽性好、传播广泛、互动性强、成本低廉等众多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网上反映问题、表达利益诉求、发表意见建议。党的十七届四种全会提出,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实践证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仅依靠纪检监察机关还不够,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而互联网就是让大家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平台。作为银行从业人员,我们要合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通过互联网接触各方面的资

讯和信息,及时了解新时期反腐倡廉的内容和方向,要注重对反腐倡廉舆情网络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判,加强证明引导,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等传播手段开展反腐倡廉宣传的新途径,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谨防那些打着“网络监督”旗号的不良现象。更好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读后感 第2篇

(一)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有快有慢,观念和需求也有较大不同。而中央的决策部署是着眼于全国的情况制定的,这就要求各地在执行中央决策部署的过程中,既要坚决贯彻执行,又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对中央政策的要求臵若罔闻,没有很好地执行;有的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此,加强监督检查,保证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很必要,也很重要。

加强监督检查,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党章明确规定,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是各级纪检机关三项主要任务之一。新修订的行政监察法也明确规定,监察机关职责第一项就是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对于这项重要任务,历次中央纪委全会都要作出安排部署。比如2010年1月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就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1年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贺国强再次强调要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加强监督检查,是保证中央政策部署贯彻执行的重要举措。这些年,中央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是难得的“好经”。但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歪嘴和尚”把这些“好经”念歪的情况。比如,为了使土地向种粮能手集中,推动土地集约化、机械化经营,中央出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关政策,但在一些地方,这却成了一些人借此套取各种补贴的手段。通过加强监督检查,防止这些现象发生,才能使中央的好政策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加强监督检查,是维护党的纪律,防止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的有效手段。在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过程中,有的地方未能很好地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甚至为了局部的利益,对中央决策部署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20世纪80年代,海南行政区当时的主要负责人违背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海南岛建设方针,发生了进口和倒卖汽车的严重错误。加强监督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此类问题,维护党的纪律,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反腐倡廉十个热点问题

(二)如何通过监督检查推进科学发展?

关心经济工作的人们会注意到,2010年8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一下子公布了18个行业2087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涉及水泥、造纸、印染、炼铁等多个行业。这是中央着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采取的硬措施。但是关停这些企业,势必触及一些地方和部门以及部分人的利益,如期关停并防止死灰复燃,会有这样那样的阻力。如果没有切实的监督检查,这项工作也许就很难向前推进。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眼前和长远、局部与全局、效率与公平,诸多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博弈,防止违背科学发展的问题发生,特别在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过程中实现科学发展,避免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搞低水平建设,加强监督检查,可以说是一个有效的举措。

以落实“扩内需、保增长”4万亿投资为例。2008年11月,为了紧急应对正在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提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决定实施中央政府新增投资1.18万亿元、相应带动总额约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

4万亿,可是沉甸甸的“真金白银”!如何才能确保这些资金落实到位并安全使用?如何才能防止建设项目不出现违背科学发展的问题?为此,中央成立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24个中央检查组,深入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有关行业和中央企业,前后开展了5轮专项监督检查,中央检查组共发现6462个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和中央企业共发现6.2万个问题,截至2010年8月底,整改到位率分别达到84.3%和81.6%。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办扩大内需政策落实中的违纪违法案件314件,处分430人,对75名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

再以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为例。重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科学重建”。中央建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机制,18个省(市)

“一省帮一重灾县”,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支援。中央财政安排重建基金2203亿元,下拨特殊党费80亿元,四川省级财政3年安排重建基金270亿元。此外,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援建202个项目,总投资116.98亿元。怎样用好这些饱含深情厚谊的资金,世人关注。北京请来负责奥运场馆的审计师为灾区重建资金“把大门”,对每一笔资金实行全程审计;上海建立三级监管体制,所有援建资金全部通过银行划转,一分钱都不经过个人之手;苏州创造性地实施工程询价机制,通过询价核实工程报价,有效避免工程铺张浪费和腐败问题的发生……

截至2010年9月底,纳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29700个项目,已完工25270个,占85.2%;已完成投资7366亿元,占概算投资的85.6%。

现在,灾区重建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曾经是一片废墟的鹿坪村,从断壁残垣中重生,由传统农业成功转型为山区休闲度假与观光生态特色农业为一体的旅游村落;在地震中损失惨重的阿坝铝厂,不仅产能从震前的1.9万吨提升至2010年的14.2万吨,而且更加节能环保,两年来投入5000多万元购臵环保装臵,废气废料回收率达97%,产品成本下降,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其中的内容不难看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中国谋划“十二五”时期的战略思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十二五”时期战略构想的实施,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崭新的课题。

反腐倡廉十个热点问题

(三)如何通过监督检查推动科学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和社会矛盾的凸现期,各类社会热点问题叠加出现,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一些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监督检查,保证中央关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我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边疆民族地区团结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2010年,中央分别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新疆工作座谈会,为维护西藏、新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对这方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也成为中央纪委监察部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加强对维护政治纪律、落实民族团结和维护稳定政策措施、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了在执行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政策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雪域高原、天山南北见证了我们为加强民族团结和谐走过的每一个坚实脚步。

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农村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几年,中央持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这些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有利于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比如,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通过对2007年至 2009年的强农惠农资金进行拉网式梳理和清查,发现违规问题23765个,涉及资金175.48亿元。中央检查组对黑龙江、湖南等10个省进行重点督查,发现虚报、冒领、套取、截留和挪用资金等违规问题411个,涉及资金763亿元。

又比如,坚决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通过严格落实被征地农民补偿措施,各地共纠正和查处损害农民土地权益问题15999个。

还比如,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各地共查处涉农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3031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其他处理1703人;查处假劣农资坑农害农问题31957个,涉及金额5.17亿元。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监督检查不可或缺,功不可没。

反腐倡廉十个热点问题

(四)如何通过监督检查有效防治腐败?

监督检查既像“探测仪”,可以尽早发现问题的征象和苗头,及时预防腐败;也像是一把“利剑”,可以对发现的腐败问题采取断然措施,挽回损失并产生警示和震慑作用。近些年,一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陆续启动,投入资金大、建设项目多、产业链条长、利益关系杂,容易发生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加强对这些重大项目的监督检查,通过前移监督关口,可以及早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查处违纪违法行为,防止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举办奥运会、世博会,是中国人久远的梦想。如今,这些梦想都已经实现了。当鸟巢上空、浦江两岸、海心沙岛绚丽的烟花坠落天际后,人们或许会问:如此巨大的工程,花了多少钱?都花到哪儿去了?这些担心并非多余。

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博会和亚运会,从申办成功的那一刻起,党和政府就始终紧绷廉洁弦,在追求“有特色、高水平”和“成功、精彩、难忘”的同时,强调“廉洁办奥运、节俭办奥运”,提出“科学办博、勤俭办博、廉洁办博、安全办博”,要求“廉洁、节俭、阳光”办亚运。可以说,从奥运会、世博会到亚运会,廉洁之绳一线牵,向人民群众交出的是一本本明白账、放心账。

北京奥运。在北京奥组委组建的同时,就成立了奥运史上第一个具有权威性、专业性的专门监督机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监督委员会,加强对奥运监督工作的领导。7年多时间,奥运监督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19次,开展奥组委筹办工作和场馆建设视察检查20余次,让奥运举办成为公开透明的“阳光工程”。所有涉及奥运场馆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采购等,均实行公开招投标;委托政府采购中心对大宗物资和技术服务进行公开采购;场馆建设实行审批、规划、用地、收费、拆迁、招标、采购、施工、执法、验收“十公开”;以奥组委官方网站作为公布信息的统一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奥运筹备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同时建立奥运会新闻中心,定期向国内外发布奥运场馆建设、奥运筹办工作新闻。正是因此,整个奥运工程建设、举办工作未发现严重违纪违法和重大损失浪费问题。奥运场馆项目验收合格率达到100,获得国家各类奖项118项;奥运会资金结余超过10亿元;赛后物资回收率达到95%以上。

上海世博。首先,对腐败“零容忍”。把法律界限、案例警示和办博纪律作为重点,进行法律政策教育和案例警示教育。2009年以来,世博局开设15场廉政系列专题报告,1200多人次接受廉政教育。其次,打造监管“保险锁”。实施“旁站式监督”,派员直接参加招标投标过程中专家抽取、开标、评标等环节的监督,审核工程项目报备合同,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还有,构建制度“防火墙”。以人、财、物监管为重点,扭住招投标、项目委托、采购、资金运作等问题易发环节,制定预算、合同、资金、财务和人员管理等廉洁自律、业务管理和监督保障150多项制度。作为世博园区“一轴四馆”永久性建筑之一的演艺中心,由于工程建设有章可循,同时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工程监理费降低48%,项目设计费降低62%,电梯中标价比概算下降35%,仅幕墙工程一项就比原概算节约3000万元左右。

广州亚运。为了像“廉洁奥运”一样办成“廉洁亚运”,广州坚持打“预防针”、设“高压线”、筑“防火墙”,明确提出“不允许出现不干净的事,不允许出现不干净的人”。比如,项目采购招标策划方案要经广州市重点办招标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审定,防止一个部门或少数人说了算;实行“招标代理摇珠机制”,使代理单位的工作更趋合理、可控、规范。又比如,资格预审评委随机选取,避免了企业与业主、专家之间打招呼;推行承包商履约评价制度、投标资格后审制度、工程担保机制等,对评标、中标、信用和标后实施全过程监管,建立建筑各方主体及从业人员不良行为记录等制度,清除“潜规则”存在的土壤。通过项目审核,亚运会使用场馆数量从96个减少到70个,节省资金12.18亿元。

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这是这些年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条宝贵经验。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保证中央惠民利民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就一定会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新局面。

反腐倡廉十个热点问题

(五)工程建设领域的问题“突出”在哪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陆续上马,如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西气东输、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工程,等等。“十一五”期间,实施了上百项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很多都与改善民生直接相关,如农村饮水安全、沼气以及危房改造工程,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京沪高铁、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机场扩建工程等等。这些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建成,见证了城乡面貌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

青藏铁路

工程建设速度的加快,是以建设投入的加大为支撑的。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月至10月,全国新开工项目28万余个,计划总投资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23.8%。同年,我国西部大开发建设新增23个重点工程,计划总投资达6822亿元。

伴随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大笔资金的投入,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一些地方违规上项目,一些工程质量低劣,一些项目建设中出现腐败现象等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比如,“工程上马、干部下马”。从立项审批、招标投标、土地出让、规划管理到物资采购、资金拨付等工程建设环节,都有可能发生权钱交易的问题。以2008年为例,全国检察机关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60%以上属于工程建设领域,犯罪金额所占比例高达67.4%。另据媒体报道,自1997年我国大规模开发建设基础设施至2009年底,仅交通工程领域就先后有20余名省市级交通部门高官落马。短短几年时间里,河南省交通厅三任厅长前“腐”后继:1995年,原厅长曾锦城“落马”;1999年,接任厅长张昆桐倒下;2002年,接任厅长石发亮又垮了下来。

又比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地方在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热衷于修建大马路、大广场、大绿地。有的小城市修建的马路超过百米宽;人口不足5万的城镇,建的广场却可以容纳6万人;一些豪华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会展中心拔地而起,动辄投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这其中,安徽阜阳颍泉区政府办公大楼因外形酷似美国白宫,被人们冠以“白宫”的称号。该建筑仅土建和外装修就耗资1500万元,整个大楼的投资占到该区全年财政收入的近1/3!由于缺乏科学规划、科学决策,这些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带来大量遗留问题,“形象工程”变“鸡肋工程”,就是其中之一。错位的政绩观、价值观,使得一些领导干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违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原则,乱铺摊子、乱上项目。有人把“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生动地描绘为“三拍工程”,即拍脑袋决策、拍胸口保证、拍屁股走人。在少数领导干部用“工程”炫耀政绩,企图捞取“升迁”资本的同时,也为其埋下了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的祸根。近年来查处的由“形象工程”到“腐败工程”的案件已不在少数。

上海一幢楼13层在建住宅楼倒塌

再比如,“楼歪歪”、“桥垮垮”等“豆腐渣工程”。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住房质量,直接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一旦发生严重质量问题,不仅危害群众人身财产安全,而且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尽管党和政府反复强调反复抓,工程质量总体上有较大提高,房屋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国家标准日趋完善,但工程质量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比如,震动全国的重庆綦江彩虹桥、湖南凤凰沱江大桥垮塌事件、江西九江长江大堤和云南昆禄公路“豆腐渣工程”等。2009年以来,被网民戏称为“楼倒倒”、“楼脆脆”、“楼垮垮”、“楼歪歪”等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凡此种种,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已经严重干扰市场经济秩序、直接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阻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反腐倡廉十个热点问题

(六)工程建设专项治理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2009年7月,中央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集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厂《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专项治理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

杭州湾跨海大桥

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规划、整体推进,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呈现出扎实、有序、深入推进的良好态势。应该说,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一批”:

排查整改了一批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破解难题的“三步曲”。对症下药,才能切中要害。通过对2008年以来规模以上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特别是扩大内需项目进行全面排查,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排查工程建设项目36.68万多个,发现问题21.56万多个,已整改15.87万多个。有人将这次突出问题的排查形容为全国工程建设领域的“人口普查”、“经济普查”。这样做,为有关政策出台提供了有力依据。

严肃查处了一批案件。据统计,2010年,全国共查处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问题案件1.56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349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150人。其中,重点查处了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规划审批、土地审批和出让谋取私利案件,以及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和容积率的案件。

制定完善了一批制度。据统计,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已制定、修订制度规范97项,另有89项已列入计划。各地也针对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管理上的漏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如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审批出让、规划管理、工程建设实施和质量管理、物资采购和资金安排使用等。吉林、河北等地制定了建筑市场管理、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陕西、福建等地出台了招标投标活动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办法。河南、海南实行工程建设廉洁准入制,等等。

推出了一批创新措施。各地普遍加强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有形建筑市场的规范和管理。上海、青岛等地探索运用“制度+科技”预防腐败的新途径新办法,建立土地有形市场,强化对土地出让和转让全过程的实时监管。天津建立了土地“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走出一条土地精细化管理与预防腐败“双赢”路子,让建设工程更“透明”。湖南株洲将17个招标办的职能合并,成立招标投标管理局,对所有建设工程和政府采购的招投标活动实行“集中进场、统一监管”,分离“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职能。四川成都开通“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系统”,对全市近3000家企业进行实名信用管理,等等。

反腐倡廉十个热点问题

(七)如何建立工程建设专项治理的长效机制?

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千难万难,抓住根本就不难。要着力建立健全长期有效的体制机制,建设覆盖全面、约束有力的法规制度体系,衔接紧密、严格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统一透明、信息共享的诚信体系,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建设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当前在工程建设领域还存在一些法规制度不配套、不衔接,可操作性较差、约束力不强等问题。这就要抓紧研究论证,争取尽快制定出台一批亟须的法规制度。如政府投资条例、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建筑市场管理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等基础性法规。

建设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在这方面,我国已经迈出较大的步伐,有形建筑市场发展很快。全国333个地级市(州、盟)中,330个已建立了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下一步就要不断拓展有形市场建设的内容,整合资源,规范运作,提升水平,更好地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按照政府建立、规范管理、公共服务、公平交易的原则,坚持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整合和利用好各类有形市场。

建设公开透明的诚信体系。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对于问题多发的工程建设领域,加快建设以道德为基础、技术为支撑、制度为保障的诚信体系迫在眉睫。要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穿于政府投资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这其中包括:依托政府网站,设立各级政府部门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相对集中公开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各行业主管部门按要求开展信用评价,建立信用档案,全面覆盖从业单位和主要从业人员。初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认共享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唐代诗人杜甫身居茅屋时的美好憧憬。如今,神州大地早已广厦遍布,道路纵横。而且,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推进,工程建设同样会日益发展。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专项治理,切实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让廉洁与工程同行,就一定能够打造“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安全工程”。

反腐倡廉十个热点问题

(八)怎样理解加强金融业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

其一,这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作为“经济的血脉给养”,且不论通过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方式对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仅从证券市场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来看,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数(A、B股)已有2063家,股票市值达到26.54万亿元,可见金融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臵!加强金融业反腐倡廉建设,维护好这个“现代经济的核心”,不仅是要保持金融业的繁荣稳定,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好局面。

上海证券交易所

其二,这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金融业面向全社会,涉及千家万户。同时,金融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金融风险突发性强、危害性大,不仅危及国家经济安全,而且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这样的历史教训很多。如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当时,印度尼西亚、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的经济水平急速下滑,人民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民怨沸腾,社会关系紧张,有的甚至发生严重**导致政权更替。对这次危机,国际舆论普遍认为,除了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外,另一重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腐败问题。2008年9月以来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同样对全球经济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严重冲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认为,“腐败是这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三,这是促进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须自身硬。事物的发展,外因固然重要,但内因却起关键作用。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必须练好“内功”,“强身健体”。要高度重视并有效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将反腐倡廉工作与金融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作为加强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地融入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与合规经营体系之中,有效防止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只有这样,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稳健经营才有可靠的纪律保障,“现代经济的核心”才能得以更好维护。如在银行系统以科技创新引领业务和管理创新,自主研发和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数据集中为基础,以各项应用系统为依托,大幅提升防控金融风险和廉政风险能力,保障和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

中国反洗钱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其四,这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大海有了江河的汇入才会更加浩瀚和壮美。金融业防治腐败工作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在不断丰富发展着反腐倡廉建设内容,又从中沐浴阳光、汲取养分,实现了自身发展。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的金融业反洗钱工作,日益成为预防和打击腐败的“利器”;金融账户实名制的实施,不仅提高了金融机构内控管理水平,而且在防范和打击利用假名、匿名账户从事贪污、受贿、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建设中的社会诚信体系,在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信贷市场发展、为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提供信息支持、提高社会信用意识和改善信用环境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等等。这些举措推动了金融业防治腐败工作,同时在反腐倡廉建设进程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反腐倡廉十个热点问题

(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反腐倡廉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由于金融业发展本身所具有的阶段性特征,决定其腐败现象的发生以及防治腐败的思路、措施,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由“大一统”向多元化金融体系转化。1978年起,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正式分开办公,各家专业银行、保险公司相继成立,金融机构数量和人员迅速增加。随着经济、金融活动日趋活跃,由于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等原因,这一阶段出现了较多非法集资、金融诈骗、违规交易等问题,金融从业人员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案件频频发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先后开展了纠正以贷谋私、打击经济犯罪等一系列清理整顿活动,严肃查处了一批腐败案件,取得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这一阶段,金融业共立案查处2000元以上的经济案件3万多件。比较典型的有中信实业银行深圳分行原行长高森祥受贿案、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吴川县支行浅水营业所原会计李竞芳贪污案等。

在改革整顿中规范发展。随着金融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多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初步建立起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多种类、多层次的市场体系。这一阶段,虽然加大了金融秩序的治理整顿力度,但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建设资金极度匮乏,高息揽储、账外经营等问题突出,由此引发的腐败案件居高不下。党中央、国务院多次进行专题部署,中央纪委监察部加大工作力度,查处了一批发生在金融业的大案要案。比较典型的如广东省恩平市金融机构高息揽储、账外经营案,涉案金额数十亿元,造成严重支付危机,并引发局部的金融**。江苏省无锡市新兴实业总公司原总经理邓斌非法集资案,涉案人员多达769人,其中地厅级干部50人,县处级干部52人。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金融业的高风险性有了深刻的认识。1998年6月,成立了中央金融工委和金融纪工委。同时,中央金融机构党的组织和干部实行系统垂直管理;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不良资产;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和新成立的保监会分别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进行监管。在这一阶段,先后查处了一批金融机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如中信集团原副董事长兼香港嘉华银行原董事长金德琴挪用公款案、光大集团原董事长朱小华受贿案、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王雪冰受贿案等。中央金融工委、金融纪工委按照党中央、中央纪委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在拓展新业务的同时,注重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加大违规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促进了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不良贷款余额及其所占比例逐年下降,金融监管逐步加强,盈利水平逐年上升,我国金融业开始摆脱困境并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打造防范金融腐败长效机制。2003年,中央决定撤销中央金融工委和金融纪工委,成立银监会,接管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业、信托业的监管职能,与证监会、保监会一起,成为金融业监管的“三驾马车”。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实现股改上市,金融改革全面推进,业务创新不断加快,金融业得到长足发展。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抓手,更加自觉地把反腐倡廉纳入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去谋划和部署,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滋生腐败的深层次问题,防范金融业腐败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呈现出系统治理、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积极推进金融业行风建设。通过开展规范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等工作,回应社会关注热点,增强了金融从业人员的廉洁意识,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金融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积极开展地方纪检监察机关与金融监管派出机构联席会议制度试点,相继出台金融从业人员行为准则等一批重要法规制度,加大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坚决查办金融业腐败案件。近7年来,16家中央金融机构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300余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处级以上干部5800余人。同时,推动发案单位和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较好地发挥了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进一步完善权力监督制约和风险内控机制。积极开展风险管理、巡视巡察、内审稽核等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监督。目前,中央巡视组已完成对中央金融机构的第一轮巡视。

大力加强金融机构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从2005年开始,中央纪委监察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纪委、派驻监察局以及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纪委监察局坚持每年定期培训一批金融系统纪检监察业务骨干,目前已培训6期近2000人。

反腐倡廉十个热点问题

(十)为什么工作力度不断加大,“金融腐败”仍时有发生?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后,新旧经济体制转换中的缝隙和漏洞,为腐败现象的滋生留下了空间。过去不曾发生的,将来不易发生的,在这个阶段都会集中出现。这是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有现象。金融业的腐败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金融腐败”为什么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暴露出监管制度建设的滞后和不足。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加快金融业的发展步伐,适当“踩油门”,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确有必要。而金融监管的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则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完善。因此,在金融业快速发展,各项新业务不断涌现的情况下,监管滞后甚至暂时“空白”都难免出现。加之极少数人打着金融“创新”的招牌,想方设法钻制度空子,通过借助金融衍生产品谋取私利或向特定关系人输送利益等问题也应运而生。就像《论雷曼兄弟的倒塌》作者所述,“历史证明,凡是在利益追求下贪婪本性膨胀的时候,人类基于理性而制定的各种制度就会以创新的名义而被摧毁”。

其二,缺乏对权力监督制约的整体效力。由于金融业行政审批等权力设臵相对较多,业务经营、发放资金等权力影响巨大,能给请托人直接带来丰厚的利益,因此,金融从业人员尤其是握有上述权力的高管人员往往成为被拉拢腐蚀的对象。从外部看,中央金融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对所在地区的中央金融机构领导干部缺乏监督权,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从内部看,由于受人员编制和机构设臵等因素制约,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力量相对薄弱且逐级递减,难以对基层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再加之金融机构内设纪检监察机构力量普遍不足,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的整体效力。

其三,违规违纪违法成本偏低、降低了惩治的威慑力。目前,在一些地方对金融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处罚存在着重“行政”轻“司法”、重“人身”轻“经济”的现象。甚至有的地方对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不深究,不严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客观上造成了对金融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者的惩治乏力。

视德育的四个热点问题 第3篇

一、还德育真实面目

笔者一直有这样一些困惑:德育工作只有“定位”没有“到位”。人们往往习惯于把德育抬得很高, 给它冠以许多美丽的头衔, 甚至把它的作用神话到虚无缥缈的境界, 可一到实际工作中却又由首位变成了缺位。研究心理的鲁杰教授说:“我们要构建有魅力的德育, 就应该让德育回到它本来的面目, 不能把她看作一个单独的教育。”所以, 德育工作应是一个多方协作的工作, 各学科教师都应融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 德育只有融入社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才能有活力。学生的生活是最丰富、最纯真、最不需要剪裁的:认真的态度、灿烂的微笑、明净的心灵……在教育教学中如何保持学生的这些“纯真”, 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发挥好他们的想象力, 这些恰恰是让德育恢复魅力的最好载体。真正的道德应该是有人性的、真情实感的道德, 所以,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 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 教师都要让学生敢于开口讲话, 敢于提问题, 敢于犯错误, 敢于承担责任,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摸清学生的脉搏, 对症下药, 才能真正构建真实的、充满智慧与人性化的德育。

二、给学生一个可以效仿的榜样

在德育实践中, 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为了教育学生, 我们为他们树立了许许多多的榜样。但有些榜样实在太完美、太高大了, 这使德育工作陷入了一个不断重复的怪圈:学生可以在校园内完美地模仿榜样, 但在校外却又把榜样抛到了九霄云外……

学生们背负着太多在成人世界中都无法实现的道德高标准, 德育过于典范的结果是学生很容易在纷乱的社会现实中迷失。因此, 必须给学生真实的德育感受, 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看到、感悟到。通过最小的事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比如关心他人, 关爱集体, 不随地吐痰, 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很多时候可以向身边的人和事学习, 没有必要非得找个借口, 模仿高大的榜样不可, 生活中真实的榜样无处不在。我们在给每学期评出的优秀学生发完证书和奖品以后, 都让他们在班级中交流经验和体会, 充分发挥身边一人一事的教育作用。

三、探索德育评价

评价体系的确立, 不但使德育目标和德育任务有了明确的定位, 更重要的是评价标准确立之后, 可以对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行为进行客观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育者, 教育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发现受教育者哪些方面还存在缺点, 当前对德育的评价缺乏科学的制度和体系, 仍沿用“应试教育”模式, 以“分”定优劣, 以成绩论成败, 考试成绩成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尺度, 而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却显得无足轻重。这样的评价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德育的实效性, 并造成“知”与“行”的脱节。第一种表现是“知而不行”, 如许多学生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很熟悉, 但就是不能很好地体现在行动中。第二种表现“知而不完全行”, 主要表现在有人在场和无人在场不一样, 正规场合和非正规场合不一样;有些则表现为“知而已不行却要求他人行”, 说起他人来头头是道, 别人怎样不对, 应该怎么做, 典型的“宽以待己, 严以律人”。在进行基本道德教育时, 我们认识到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共同发展的相互统一的过程, 知是基础, 行才是关键。

因此, 我主张学生的品德评定采取学生自评占20%、小组评议占30%、班主任语言评议占50%的办法, 以鼓励为主, 多找学生的闪光点, 让学生看到希望, 从而树立自信心。

四、让校园变“乐园”

聚焦两会10大经济热点问题 第4篇

显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关注焦点,与公众关心的焦点是相吻合的。这表明,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正进入深水区,许多随时间而积累。因改革深化而暴露的问题,很难再迂回或搁置,他们的热切关注和议政建言,将有利于正面解决这些重要问题。

作为一家有高度责任心的财经媒体,我们也觉得有义务向社会大众更好、更完整地传达经济热点问题,这非常有必要、洞察市场趋势.捕捉无限商机.这是我们办刊的宗旨。当然.在更好、更完整地传达经济热点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希望社会大众能在对这些经济问题的讨论和争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参照与钥匙。

经济热点问题一:新农村建设,应该“新”在哪儿?

经济热点问题二:自主创新: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经济热点问题三:如何解决高房价和百姓住房难问题

经济热点问题四:新能耗指标:我们该如何实现

经济热点问题五:医疗体制改革热点博弈

经济热点问题六:中国金融业改革要“两条腿走路”

经济热点问题七:奥运经济面面观

经济热点问题八:阻碍中国汽车业崛起的瓶颈

经济热点问题九:2006年能否成为“非公经济”第二春?

《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读后感 第5篇

中央纪委宣教室编写的《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一书,针对当前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所关心的10个热点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该书语言生动、文风亲切、数据权威,可读性、指导性强,是形势政策宣传和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教材。我通过学习,感触很深。

一、要站在加强党的执政水平建设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意义

反腐倡廉工作对于加强党的执政水平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既能强化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权力观,又能解决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其防腐拒变的能力。镇政府是执政水平的直接载体,能否善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行政,是执政能力的直接表现。只有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在全镇党员干部中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道德观,正确高效地运用权力,执政水平才会得到不断提高。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我们的队伍建设近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还存在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队伍建设要求的方面。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筑牢人民群众基础;只有深化反腐倡廉,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保

证政令畅通,才能为提高执政水平,向人民群众交上满意的答卷。

二、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反腐倡廉的严峻形势

应该自信的说,全国八千万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反腐倡廉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违纪违法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部门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5098人,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804人,与2009年相比,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同比增长三成。二是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仍比较突出,涉案金额巨大。从《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中得知,2005年8月至2010年11月,仅商业贿赂案涉案金额就达208.6亿元。三是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腐败分子违纪违法行为越来越具有隐蔽性。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各级党委(党组)、政府关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党风廉政方面,虽然没有出现问题,但是,也要清醒认识到,在当前反腐倡廉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个别领导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薄、执行纪律不严;部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得还不够有力。为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以高度负责的政治感,把反腐倡廉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三、坚持改革创新,对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考

(一)注重教育预防,筑牢防腐的思想防线。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是预防腐败的基础性工作。做到教育在先、预防在先,努力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要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列入干部教育必备课程,在各级领导和执法队员中广泛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增强法制纪律观念。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做到 “四结合”:思想教育与法律法规教育相结合、正面示范教育与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相结合、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廉政教育与勤政教育相结合。在教育内容上求实,在活动载体上求新,在教育效果上求深,做到了示范教育有典型,警示教育有深度,主题教育经常化,保证教育的系统性、长期性和实效性。

(二)围绕中心履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纪检监察机构三项重大任务之一就是: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反腐倡廉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工作,推动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落实。一是强力推进治庸问责,实现袪庸提能,治懒增效,治散聚力。加大明查暗访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努力增强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转变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加强对上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实现政通事畅。充分履职,主动跟进,强力监督,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三是加强对干部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重点检查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的情况。

(三)保持高压态势,严惩各类违纪行为。在《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书中,我们看到王益、黄瑶等领导干部贪污腐化,给国家造成了极为重大的损失,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直属分局虽然是基层执法部门,但千丈之堤,溃之于蝼蚁穴。要从“小”抓起,从“小”管起,防微杜渐,把对干部的关心、爱护和教育寓于严格监管之中, 警钟常鸣,早打招呼;工作失误,帮助纠正;作为不力,严肃追究。牢牢树立“勿以贿小而为之,勿以廉小而不为”的信念。要坚持把查办案件作为惩治腐败的重要措施,加大案件线索排查力度和信访举报查核力度,查办了一批违纪案件,对涉案的党员干部进行了严肃处理。在查办案件的同时,要注重对典型案例的剖析研究,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堵塞漏洞,做到查处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充分发挥了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和惩戒作用。

(四)坚持标本兼治,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小平同志说,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把制度建设作为防治腐败的治本之策。要想从根本上根治腐败,必须要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形成用制度管权、依制度办事、靠规章管人、按程序履职的工作格局。要坚持从规范内部治理运行各环节、各方面入手,逐步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

制度,做到凡涉及全局工作的重大问题必须经党委会、局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防止个人说了算,促进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廉政档案等制度,切实抓好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情况申报登记工作,前移监督关口,促进领导干部严格自律,依法履职;制定领导干部问责规定,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失职、渎职和违纪违法等责任追究制度;坚持“三公”审批公示制度,按季度将接待用餐明细在分局公示栏上公示,并上报市局监察室,落实公车治理制度,按照省、市纪委关于治理领导干部私驾公车的通知精神,就领导干部不准私驾公车作了明确规定,对确因工作需要驾驶公车的,严格报批程序、备案手续及治理制度,制发了因公出境的有关规定,把制止公款出境旅游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减少了一般性出境考察、访问活动。

(五)润物细无声,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如果说制度是让想腐败的人腐败不了,那么,廉政文化就是让有机会腐败的人不愿意腐败。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是推动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创新之举,也是建设和谐城管的必然要求。

反腐倡廉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反腐倡廉任务艰巨,道路漫长。我们既要坚定信心,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

《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读后感 第6篇

--读《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体会

古语说的好,“鱼为诱饵吞钩,鸟为秕谷落网”。近日读了中央纪委宣传教育室编写的《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一书,该书针对当前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所关心的10个热点问题,以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权威的数字,从中央重大部署决策、开展工程治理、开展商业贿赂、加强反腐败制度建设等角度,对反腐倡廉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我仔细读后,深有体会,感觉到预防腐败比惩治腐败更为重要,更为急切。做为一名干部,更要自觉加强自身党性修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引导我场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1、树立崇高的品格。人品之于官品,人格之于官格,皆为前提条件。要学做官,先学做人,这是颠扑不破、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此,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注重加强学习,加强修身养性,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准,使自己的境界更加高远,眼界更加开阔、胸怀更加坦荡。端正了人品,官品自然也就不歪不斜了,官德也就处在了应有的高度。

2、正确看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权力用于为公为民,便能造福天下苍生,权力用于谋私为己,却于党于国于民十分有害。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职位是党和政府所给,权力为

人民群众所赐,认真履行职责,正确行使权力,本是天经地义,也是份内之事,如果公为私用,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害不说,又如何对得起党和政府的信任,以及人民群众的重托和期望?因此,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才能无愧于党员领导干部的称号。否则,“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3、坚持原则,坚定立场。社会在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副产品,真善美和假丑恶永远交织在一起,正与邪从未停止过交锋。这些都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认清本质,准确把握。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党员干部,面对种种诱惑,要始终坚持原则,坚定立场,坚守作为一名党员的政治本色和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道德良知。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更要坚守原则,不循私情。这是对新时期党员干部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4、勇于自省自律自警。要学习古人“一日三省吾身”的做法,多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勇于自省自律自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时刻保持警惕和敬畏之心,不让罪恶的念头有任何可乘之机,这样才能随时纠正、清除不良的想法和念头,保持头脑清醒、心境豁朗,不致一时糊涂,犯下大错。同时,要注意防微杜渐、从源头上加强预防。要从身

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自觉养成洁身自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品质。廉洁的习惯一旦养成,必将终身受益。

《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读后感 第7篇

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进一步表明了党中央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的决心,受到举国上下的一致拥护和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我仔细阅读《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后,我不仅为腐败者的沉沦感到痛心疾首,更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普通机关工作人员肩负的职责重担。“志当存高远”,从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誓词、行动就紧紧和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任何时期都不能忘记,应时刻铭刻在心中。只有认真学习,执行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公仆本色,拒腐蚀永不沾,才能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取得新胜利。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保持廉洁自律,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中央反腐倡廉精神的领会。

反腐倡廉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只有全面深刻认识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风廉洁建设要求,才能有力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成效。同时,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发腐败斗争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推动全面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当前形势和任务的迫切需要、市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改进党性、党风现状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同时,通过学习我还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现状,和如何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并深刻体会到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思想在党风廉政建设

和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性。

二、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阅读《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后,发人深醒,令人深思,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贪官们留下了千古骂名,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以案为鉴,才能警钟长鸣,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清醒地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人莫贪,清贫为官是正道”,古往今来,贪官贪恋美色、钱财、权力,如和坤之流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一心为民、清正为官,“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刘墉等永远被人民铭记在心里。《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的案例详实、全面,个个如宏钟长鸣于耳,不时地警示、提醒着自己。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讲为政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道。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就逐步失去群众的信任,就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要立共产主义的大志,成人民群众的大事,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对等权力要有如履薄冰的精神,要慎权,要严于自律、公道正派、洁身自好,清廉自守,否则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成为了王怀忠之流。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要把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当作是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检查一下,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在日常工作中要常怀律已之心,常思为民之责,手莫伸、人莫贪,在自己面前真正筑起一道防腐防变的铁篱笆。

三、勤奋做事,廉洁做人,永葆公仆本色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领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性,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将自己的工作实践,跟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做事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要为民做老实事,做本分事,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人生价值航标,千万不能背离了为民办事的航线,否则悔之晚矣。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只有自觉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坚定自己的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省能力,坚决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的诱惑,过好权利关、金钱

关、人情关,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住各种诱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严格践行“三个代表”的要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的宗旨,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做到眼光远大,心胸开阔,自觉奉献,才能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拒腐蚀永不沾。

此次学习活动,给我今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虽然我只是一名基层干部,但位卑不忘忧国。今后我要加强对中央反腐倡廉精神的领会和学习,要认真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决不能有任何偏离和疏忽大意,自觉地做到一切以党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从而达到让组织放心,让领导满意。永远叫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二〇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上一篇:论西方福利制度下一篇:混凝土板顶裂缝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