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信息技术教学

2024-07-09

新课改信息技术教学(精选8篇)

新课改信息技术教学 第1篇

新课改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策略

徐秀章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下面我谈一下在第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在认真研读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和《技术课程标准》之后,确定了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时确信息社会中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 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作为一个新教师,没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优势,教学上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模式,一切从零开始。根据上面的指导意见,我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引起学生的兴趣,把他们带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做了三件到现在都觉得效果很不错的事情,为我在上个学期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件是树立自己的形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教师是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跟学生们谈自己的经历,从自己接触电脑开始,到现在,直至未来发展的方向。这过程中在这过程中讲到了我喜欢上计算机的过程:高中不喜欢——大学认真学——出来工作每天也在学,大学都学些什么,玩些什么,讲一些他们感 兴趣的(如QQ、游戏,然后提到不要沉迷到这里面,因为这是一些娱乐的工具),讲一些先进的技术(不理他们懂与不懂),让他们对我和信息技术都产生好奇,也让他们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这就适应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第二是做学生基础调查,掌握他们的基础,方便在教学中制定教学策略和方针,尽量照顾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学有所成,即学即用,这也为了实现“关照全体学生”。

第三是进行理念更新,以前大家都是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副科,只是有考察成绩就行,可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是在考试有60分就行了,而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去,不单是为了学信息技术而学信息技术,学信息技术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信息修养,提高了信息素养是为了更好学好其它科目,学习好了也为了提高自己的整体素养,提高了自己的整体素养也为了以后更好地学习,不断地提高。

第四是信息技术的新课改的大体情况,着重提到必修与选修的关系,然后把每一科选修都联系到实际应用中去。必修是选修的基础,如必修中的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对应着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接着举例说明数据管理技术有什么用途,生活中的什么东西会用到数据管理技术,举例1:图书馆管理系统,工作原理是把每一科每一种类的书目统一编码,照着顺序来做成几个表,再把表联系起来,这种工作方式比以前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举例2:学籍管理系统(略);举例3:人事档案管理,每个单位都必不可少的,每一位职工都固定一个编号,工资和工作的情况都可以在档案里出现。等等的例子,主 要让学生知道数据管理技术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照着上面的策略,我在课堂中开始实施起来了,边摸索边前进,我上课的流程: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那个情境,再用10分钟左右实施课堂教学,剩下的时间布置一些任务给学生,有时是独立完成,更多的时候是合作完成(以小组为单位),提倡以先进(每一个班选中一个或多个基础好一点的同学)带动后进、多动嘴、多动手、多动脑、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一个学期下来,我实施的小组教学、先进带动后进、互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很多学生都提高了自己的信息素养,并运用到平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去,这个学期我将会坚持这样的策略,争取在试验中不断完善。

新课改信息技术教学 第2篇

织金县第七中学

教师

徐立泽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变化,当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公布时,就从当中学习了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那么面对这些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我们应该如何组织和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呢?这些都是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迫切地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主要是在课堂内完成,那么对课堂教学设计要认真重视,因为教学课堂是我们实施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地方。下面就教学改革方面总结一下,因为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教育的主要时间,所以具有良好的教学设计是重中之重。

教学设计思想要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新理念来进行,由于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更新,是现行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因为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积极围绕新课程教学理念来进行,要注重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确立教学目标,制订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首先确立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目标,又要促进条件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制订要突破学科限制,突破知识序列,突破教材思路,体现应用性、综合性、科学性与兴趣性。遵循:1.学科整合原则;2.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相结合原则;3.技术与人文相结合原则。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有任务驱动法;课题解决法;协作学习法等。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应是开放式的教学过程。课堂向课前开放,课堂向课后开放。整个教学过程呈现为双向互动。

1、我们把握好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发生行为变化的期望和追求,即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过程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教学目标体现教学主体的愿望和主观的要求,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可以说,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归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维度,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通过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还能够根据问题确定信息的需求与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同时也培养学生合法利用信息的意识。

2、教学设计要注重分析教学对象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二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3、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根据各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信息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的内容。其中信息技术是主要的部分,但不是惟一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制订要突破学科限制,突破知识序列,突破教材思路,体现应用性、综合性、科学性与兴趣性。

确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应注意与各学科整合。用信息技术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将其它学科的思想方法渗透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互联网的教学不仅仅是对浏览器窗口、界面、操作的教学,还是使用工具获取信息的教学,更是过滤、处理、分析信息的方法与手段的教学。首先完成对本学科知识的探究,即尝试使用互相网,然后应用互联网知识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相关学科知识的共同问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相当大的部分内容应当是在其他学科知识的背景下完成的。

确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应注意联系学生实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世界摆在了人们的面前,触手可及。学生接触到的信息不再是单纯地囿于一定的范围之内,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开放的,所以学生在获取信息时,就应从全球的角度出发,对信息加以综合利用。

确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应遵循技术与人文相结合原则。当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生活和工作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时,当人们辗转于现实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时,如何弘扬人文精神成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点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此教学内容除信息技术成分外,还要有血有肉,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科技的先进和伙伴的友谊,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人文价值的科学精神,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如学习某一软件时,可介绍相关的人物与成长经历;在体味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快捷时,别忘了多关注身边真实的人和事。信息时代的教育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使学生的心灵和人格得到升华,弘扬学生的人文精神。

4、设计学习任务

建构主义所阐述的学习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学习、学习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信息技术新课程中也强调要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合作的过程,强调学生在“经历”和“体验”过程中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构建学习任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原则:(1)要具有可操作性;(2)要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点;(3)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4)要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要改变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构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教学。以浅显易学的实例操作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每项内容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任务”是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是师生活动内容的核心,是教学环节的连接点,是教学过程的转折点,是全体师生的共同兴奋点,应该融入师生的共同智慧。

5、组建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指所有用来帮助学生学习的资源,学习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力保障,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资源分为两类,其一是数字化资源,如教学软件、专业资源网站等;其二是非数字化资源,如图书、报刊、录像等。

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常用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常用的搜索引擎、各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网民在网上获取信息常用的方法以及知识产权和合法利用信息等相关学习资源。

6、创设学习情景选择教学方法

学习情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支撑物的表征、视觉本质又促进了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协作学习,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发扬学生学习方式的长处与优势,弥补其劣势和不足。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等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7、构建互动课堂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8、开展教学评价

评价是修改的基础,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通过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不断得以检验、修正和完善。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教学评价要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并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为了做好教学评价,我们可以利用“电子学习档案袋”将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记录到档案袋中,如:学生发言情况、学生协作学习情况、作品评价情况、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信息素养,课程整合,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的到来, 对信息技术老师来说,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是因为在新的课程改革中, 信息技术课程地位得到了加强, 信息技术老师从幕后走到台前, 逐步专业化;信息技术学科的年轻给了老师们自我展示、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然而,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 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和碰到书本上没有的新问题, 同时也没有多少由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可借鉴和参照, 所以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是一个技术教学的研究者, 成为“科研型”的教师。教师一旦以研究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景中, 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 则对已有的理论会更愿意思考, 对于新的问题也会更敏感, 更有创见, 其教育教学质量也就随之提高

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和主动、高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下面就从如何激发学生创作性学习积极性出发, 来共同探讨一下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一、注重学生兴趣, 培养创新思维

1、在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20世纪初, 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 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 注意的水库被打开, 并规定了流向。”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需借助的“保险丝”。杜威也把兴趣作为儿童成长的“指示器”。可见, 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 是有识之士的共识。试问一个对学习没有兴趣的人, 即使给他机会也未必参加, 更何况主体。下面以教学中的一次教学为例:

在讲信息技术必修课本第三章当中视频处理软件的时候, 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视频处理软件的分类和用法, 那么学生肯定都昏昏欲睡了。从现实生活中出发, 从学生的爱好出发, 选择了一些明星照片, 然后教学生利用视频处理软件, 做明星电子相册, 在课堂上学生们的兴致很高, 这样在课堂上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们的每一个感官, 让他们对课堂感兴趣。这样学生才会对这个软件感兴趣, 才能学好这个软件。

2、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如果有人说学计算机不用思考, 那这个人肯定学不好。而事实上学任何知识没有经过自己的加工, 那么, 学到的永远都只是别人的知识, 永远都只能跟在别人的背后。如果真是这样的话, 那么,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的IT业和别人的距离将会越来越远, 所以, 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 都应该带上这份责任心。

在讲word2003时, 各种用法都讲完时, 提出了一个问题, 在看一本书或杂志时, 首先看到的是目录, 那么想请大家思考, 目录是怎么做出来的, 同学们的回答一致都是手工输进去就行。如果再一次激发学生去思考, 目录就像一个超级链接一样, 想看哪一章节, 只需要在目录里面点击就能自动跳转到该页。如果是单纯的手工输入的方式, 怎么完成这个功能呢?让学生去思考书的目录是如何做出来的。

3、引用游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 一定会涌现出很多计算机爱好者, 他们不满足课堂所学的知识, 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 特别是对电脑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应有计划、有选择地把一些游戏引入课堂, 可以满足一些同学对电脑游戏的好奇心, 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 这种对电脑游戏浓厚的兴趣便会促使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产生间接兴趣。将会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巩固产生深远影响。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 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施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不是仅以玩为目的, 而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在讲网络信息检索时, 安排一个竞技游戏, 按照一段具体的文字, 从中提炼关键字进行搜索, 查找这段文字所叙述的是哪个景点, 学生的热情很高, 效果很好。

二、让信息技术在实践与课程整合中发展

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高速发展性要求信息技术教学也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时代性和创新性。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能很好的为生活学习服务。学习信息技术课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 我们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 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去。

在上必修课程的时候, 讲信息检索时, 就让同学们检索有关地理知识的信息;学习文字编辑器的时, 就让学生利用语文课程里面学习的散文进行文字的编辑;学习表格编辑器的时, 让学生利用数学里面的统计的有关知识来处理这些数据;讲音频编辑器的时, 就让学生利用音乐课里面学习的歌曲进行编辑。

通过课堂的学习, 这样做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此外, 信息技术还可以与音乐、外语等其他学科结合, 在加强各个学科间整合的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结束语

总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信息技术课将会越来越重要, 因此,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我们必须要一改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 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采用幽默风趣、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创造性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济良、李尚仁主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广毅:《教育与游戏的结合之路》, 《中国远程教育》, 2004。

[3]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31-01

2010年秋季我省高中阶段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被纳入高中阶段必修课。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上发生了全面的变革,从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到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要做好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研究教材、研读课标,明确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课程设置是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模块。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二、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

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不再是高一新生的“零起点”,而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经历了较为系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目前,高一新生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个要求。在高一信息技术第一节课,我进行了如下内容的调查: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在初中有没开设信息技术课?你家里有没有电脑?你会不会在网上搜索资料?你会使用以下哪几个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flash吗来调查学生的已有信息技术水平。通过调查,可以大概地了解目前高一新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根据这些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

三、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和对高一新生的调查分析,我认为高一信息技术的教学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中心,逐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1、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也称自主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引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材料能动的创造性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达到学习目标自主获取知识进而形成学习能力的一项学习活动。其实质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对于必修课信息技术基础来说,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已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升华,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各章节的教学中,所涉及的软件基本上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软件,如信息的获取中要用到的浏览器,信息加工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我们在进行有关这些软件的教学内容时,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设计的教学内容要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以此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让他们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任务驱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和方法。“任务驱动”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新课程中,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相关软件,而这些软件的使用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开始接触。因此,通过“操作演示——任务驱动做练习——评价”的任务驱动学习操作技能的方式会更少地被采用。但这并不是说新课程不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相反,我们要更多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注重过程性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传统的评价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查,而在新型的、建构性的课堂中,评价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我们不能单纯的从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我们还应该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评价他们。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即可以通过自评、他评以及评价他人的作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从其他人那里取得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提高。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第5篇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判断信息

在当今“知识激增”的时代,学生要想找到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必须掌握以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这样才能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搜集和选择各种学习信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在教师的讲授,作为高中生来说,有其独立的思考能力、事物辨别能力,一味的“灌”已经不适合现代学生的思维习惯。对于信息技术来说,重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一种能力,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为学生创造好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协商,并辅以指导,从而完成学生对知识的

算机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用处,那么在社会中又有哪些应用呢?”由于学生社会经验有限,感到这个问题有些困难。这时我们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讲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当学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都是用计算机算出的、家里用的自动洗衣机、微波炉以及手腕上的电子表都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时,感到非常神奇,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兴趣又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倾向。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从单纯的计算机教育中走出来,单纯的计算机教育是机械的、枯燥的,教师必须深挖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把无味的知识化成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不但是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一重工具,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就是要使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而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在新课改的改革大潮中,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既然是工具,那么要让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必须要让学生参与的信息的挖掘、判断、评价中。以当前的热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或者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资源环境,开放机房,学生对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信息技术获得资料,然后个小组讨论研究,形成结论,交给老师进行评价或者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技能,提高了兴趣,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维的结果,更重要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前社会,团队合作是个人、企业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发挥集体智慧,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营造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学生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因而,要让学生能一同了解课本以外的信息,一同进步,并能利用网络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取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并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利用学校现有网络环境,尽可能开放计算机房让学生学习;组织信息技术学习小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与学生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让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6.加强信息道德教育

新课改信息技术教学 第6篇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发展,我省从2009年起在普通高中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每个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改变观念、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技能的更新越来越快。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而且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新课改理念要求下,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提高学习的效率。

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要做好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发现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的设置则是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 选修模块。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而新课改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在此前提下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要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学科的整合。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可以与音乐、美术、英语、物理等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在加强教学整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构建新教学模式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交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前提。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而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试问一个对学习没有兴趣的人,即使给他机会也未必参加,更何况主体。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由 做课件的教师选择或编制课堂教学软件,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用适宜的多媒体信息(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表现出来,变抽象内容为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促进学生对事物全面、准确的认识,达到认知的高效率。同时也就要求微机教师在做课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形、声、色等各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感官,创设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让学生了解天气情况时时,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下雨、刮风、打雷等有声有色的动画,形象而直观地给学生一个印象,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但是,要注意的是,当投影取代了课本的同时,也忽视课本的作用。上课时,老师一直坐在教师机前通过计算机与同学进行交流,缺少了师生间的面对面的交流。

所以,要上好一堂课,我们也要处理好课本与课件之间的关系,课本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要起到主导作用,而课件应是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将两者的关系混淆。一个成功的教师在上课时经常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而他靠的就是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及时调整课程的进程。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些理念对改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地获取。作为任何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都难以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不可能把信息技术的每个知识点都掌握,更不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钻研透后再去教给学生。同样,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那是死读书,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学生要更好地获取知识,紧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走在时代的潮头。

比如,在讲文件的下载时,我是以网际快车(FlashGet)为例来讲解的,也有很多学生说他们会很熟练地使用下载工具下载文件。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很多网页上,有精彩的动画,你怎样才能利用网际快车把它下载下来呢?在接到这个任务后,很多同学以为小菜一碟,动手一试才知道并不容易解决,还有一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有些网站的文字和图片是不能简单地右击下载下来,这些跟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都紧密相关的技巧,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给学生提供勤动手多训练的机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只掌握知识没有技能就如同纸上谈兵。要真正把所学知道溶入到自身,还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我们要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而动手去实践去操作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提倡他们敢与动手,勤动手。从最基本的指法,到各种软件的应用,只要能坚持练习的话,速度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在不断地练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能。动手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是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这种动力将及大地推动学生对信息技术地掌握。

4.学生之间信息的共享 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满足书本知识,总试图获取更多的信息,这是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此,我们的教师要采取多种途径,创造“信息共享”。如:每节课都设几分钟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解决。我们知道讨论、交流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专题讨论、小组活动、交流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交流讨论能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这种“信息交流”,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增加了学生的信息知识。

5.注重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传统的评价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查,这种观点在一些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而在新型的、建构性的课堂中,评价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我们不能单纯的从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我们还应该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评价他们。以前,评价是由教师单独作出的,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提高。

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 第7篇

叶冬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峦城完全中学)

秋季学期,我校全体师生在校长的带领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EEPO有效教育课堂改革活动。我有幸成为第一排培训学员,能参与EEPO教学改革的听课、上课和赛课的活动,其中受益匪浅。EEPO指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学习方式是EEPO有效教育中三大教育体系之方法体系中的一种操作方式。EEPO所总结和创造的方法,在许多方面帮我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尤其在农村教学中学生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心领意会的约定

彼此心领意会的约定能让课堂教学更紧凑,使老师组织课堂教学更轻松、更省时。我和学生约定:当你明白问题时,请把手心对着老师,不明白时,手背对着老师;准备就绪请出示OK的.手势;判断正确与错误,请用手势作打钩与打叉;表达看法非常好(竖起大拇指)、一般(竖起食指)、不好(竖起小指);当听到老师说“12345”时,学生就说“54321”来回应,并马上安静坐好,退出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操作,等待老师的上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手势,一个简短的话语,我可以轻松地调控好课堂教学。在进行“约定”训练前,我先让学生明白“约定”能够帮助我们节省更多的课堂时间,会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操作练习。在上到二进制与十进制数互相转换的内容时,我用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方法作为约定:竖除法,反向取余数。当学生听到这个约定后,就立刻停止转换计算,等待老师的下一步布置。学生的踊跃参与,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富有个性的表扬与激励

在EEPO有效教育的指导下,我为学生设计了富有个性而又鼓舞人心的鼓掌表扬方式:XXXXX(棒棒你真棒),加赞扬性大拇指。学生每完成一个操作任务或提交了作业,都会得到这样的表扬或激励,受到表扬的学生当时的那种眼神、那种心情甭提有多自豪了。通过这种个性化的表扬和激励,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更加感兴趣了。

三、发言与倾听,学会与人沟通

在课堂上,我们常遇到以下一些现象:老师在讲习题或试卷时,问题一出,学生就会乱七八糟地说出答案。发言与倾听训练能够很好地帮助我解决这一现象。

首先,我让学生认识到,倾听别人说话不但是一种礼貌行为,而且可以通过别人回答从中获取自己没有的知识。

我以八年级信息技术课中的利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有哪些步骤为例,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一组为发言人,从中提名学生发言;另一组为倾听者,找出一名学生复述刚才同学的发言。在学生的发言与倾听中,当我发现有些学生忘了面向听众或倾听者分神时,我不动声色地轻轻触摸他的头以示提醒;学生发言面露胆怯时,我以真诚的微笑和期待的表情向他们投去鼓励的目光,或建议大家用我们独特的方式鼓励他,必要时我还进行小结或适当的评价,以资鼓励。在发言与倾听过程中,全班学生好像在进行一场大的辩论赛。通过发言与倾听训练的加强,学生牢牢记住了创建图表的几个步骤,课堂中还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四、单元组学习,体现了协作精神

在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于乡镇,由于受认识水平、交往水平、自律水平的制约,学生常常无法交流,各忙各的,合作不到位或不会合作。EEPO的小组训练,给我深深震撼,在教学中学生需要合作学习,需要不断积累经验,需要发挥团队精神。作为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帮助、引导,指定活动规则,探索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一般分为四人组或六人组,有组长、记录员、声控员、发言人等角色分工,用于讨论问题或是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中,我给学生的任务是:请同学们利用学到的Word文字处理知识制作一张卡片,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我把学生分为6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完成任务:组长负责规划卡片的整体内容;记录员负责上网搜集图片或输入文字;声控员负责提醒本组成员讨论,不要影响到别组;督察员负责监督本组成员是否有做与课堂无关的内容;小编导负责将卡片内容做整体排版;发言人负责提交作业,并简要说明卡片内容和制作的步骤。在小组合作中,人人有角色,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小组里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合作中,他们能做到互相关注,把资源与成员共享;他们的作品都是自己动手设计、组织、策划、协调、实施和评价的,活动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位、争吵或“边缘人”的现象,一切井然有序,每一个学生都乐意为本组作贡献,积极参与活动,既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持之以恒。相信以我的热情,会使学生不断遵循“EEPO学习方式”的要求,使学生终身受益。

大胆探寻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新途径的我,原来也注重新教育理念的渗透,但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就如同有了方向却没有可寻的道路一样。战胜自己,告别昨天,自从参加了“EEPO”有效教育的培训,我感受多多,收获多多。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三法” 第8篇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目的通过与活动或游戏相结合, 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展开游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在轻松的环境下高效学习。如, 以设计班级板报为例, 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教师将学生分成三组, 每组选出一个负责人, 分别给每个组一个任务, 并让他们针对给出的任务进行讨论。2.经过讨论之后, 每个小组都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 然后三组坐在一起, 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尽量让每一个人都有一次表达的机会。根据每个小组的表达, 最后得出一个最终结果。3板报设计工作完成后, 下面就好动手制作了, 在实际制作中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分配工作, 保证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 让学生体会到活动中的乐趣, 并通过活动学习隐藏在游戏中的知识。4.制作完成后, 每个小组上前给大家展示他们的成果, 并讲述一下他们在整个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所有学生都表达完之后,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并根据各组学生的表现给出相应的分数, 并对其进行奖励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合作学习教学法

合作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教师将一个任务分配给学生, 单个人无法完成, 需要学生通过合作共同来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分配, 并独立完成其中的一部分。最后老师要对每个人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如, 以台湾吴敏而教学为例。课堂开始, 吴敏而先让每名学生选择二本不同的课外读物, 时间为10 分钟。这些任务分别是找出“故事中最快乐的人是谁, 找出故事中最不快乐的人是谁, 以及思考快乐与不快乐的原因”。要求学生读完故事后, 找出故事中用来描述最快乐的人的句子, 最后所有学生都完成后, 每人用两分钟时间将自己所阅读的课外文本情节简要阐述给其他同学听, 这样一来, 每一位学生除了自身阅读两篇文本外, 通过倾听其他同伴阐述不同的文本, 每一位学生在一节课内就接触到了所有文本内容, 节省了时间, 使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了所有刊物的阅读任务, 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力量。

三、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主要以启发性的问题为主, 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 主要用于新知识点的讲解, 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 有利于学生接受, 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增加信息课程问题的开放性, 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例如, 教师在教授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认识图形的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角度对图形进行分类, 有按边的条数进行分的;有按角的个数进行分的;有按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分类的;有按图形形状进行分类的等等。

2. 优化教学结构, 改善教学策略。研究表明, 封闭式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两种教学方法应结合使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不仅要用封闭性问题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 还要利用开放性问题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思考, 将两者有效结合, 优化教学结构, 改善教学策略。

3. 加强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提出开放性问题, 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因为开放性问题的解答方法有很多,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思维方向。通过思考发现新的知识内容, 同时老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要及时给予反馈, 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放性问题通常都有固定的生活情景与之相连, 老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环境作为开放性问题的背景, 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所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适应性。在探究式教学中, 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之外, 还要注重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 对错误进行反思, 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

上一篇:高中音乐优秀论文下一篇:建筑节能竣工验收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