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讲座

2024-08-03

培养良好习惯讲座(精选8篇)

培养良好习惯讲座 第1篇

培养良好习惯,奠定美好人生

——在2013-2014学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尹家升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剃头后,将剃刀随手插在东瓜上。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时,也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习惯性害人害己)。

从故事中至少能可以看出三条理论。第一条那小和尚每天给冬瓜剃好头以后,必给那个冬瓜一刀,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于是那天给老和尚剃头,他依旧在按照他自己的习惯,依旧剃好之后给老和尚也来了一刀,这就是习惯性犯的错。第二条就是老和尚和众僧犯的错,他们每天见到冬瓜上的那一个刀伤,但没有人提出异议,因为那一刀并没有引起任何的伤害和损失,于是大家麻痹,无人提醒这个错误的做法,监管失控。

一、培养习惯是学生关键发展期的需要。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素质发展具有关键期。幼儿期(3岁~6岁)、童年期(7岁~12岁)、少年期(13岁~16、17岁)都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是矫治不良习惯的最佳时期。这时期的学生身心发展还未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能听话、好训练,因而培养各种习惯最易见效。

因此,在学生素质发展的关键期,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其养成一系列良好习惯,为同学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遗憾的是,我们以往的教育常常是注重分数,老师同学家长都忽视了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其结果是学生学习成绩很难提高,连起码的做人规矩都不懂。即使有的同学学习很好,但在做人上出现严重缺失。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及马加爵杀人事件就是例证。

俗话说:小树修理才能成材。有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有一份自信;有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有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

“习惯决定命运。”“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学校学习十二年,影响今后六十年”。学校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习惯,习惯养成是学校教育的主题。学校所有的活动,都要以养成良好习惯为手段,以会做人、会学习为目的。

二、习惯培养的内容

“学生良好习惯60条”,以系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20条

1、课堂听讲的习惯;

2、大胆发言的习惯;

3、质疑问难的习惯;

4、课前预习的习惯;

5、阅读、积累的习惯;

6、作业练习的习惯;

7、复习整理的习惯;

8、仔细审题的习惯;

9、独立思考的习惯;

10、善于评价的习惯;

11、愿与家人、同学交流的习惯;

12、学习卫生习惯;

13、收听广播收看节目的习惯;

14、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5、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16、与人合作的习惯;

17、考试不作弊的习惯;

18、细心观察的习惯;

19、动手操作的习惯;20、主动积累的习惯。行为习惯20条

1、遵守学校纪律的习惯;

2、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

3、遵守学校秩序的习惯 ;

4、放学坚持站路排的习惯;

5、注意活动安全的习惯;

6、积极参加有益活动的习惯;

7、诚实守信的习惯;

8、尊老爱幼的习惯;

9、尊敬老师的习惯;

10、守时惜时的习惯;

11、勤俭节约的习惯;

12、按规则做事的习惯;

13、认真值日的习惯;

14、爱护公物的习惯;

15、与人友好相处的习惯;

16、知错就改的习惯;

17、乐于助人的习惯;

18、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19、合理用电脑的习惯; 20、踏踏实实做事的习惯。生活习惯20条

1、早睡早起的习惯;

2、坚持锻炼的习惯;

3、坚持刷牙、洗脚的习惯;

4、不挑食、不剩饭的习惯;

5、不吃零食的习惯;

6、不吃三无产品的习惯;

7、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8、衣帽整洁的习惯;

9、勤洗澡、勤剪指甲的习惯;

10、用眼卫生的习惯;

11、不带病用脑的习惯;

12、自觉排队的习惯;

1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14、参加家务劳动的习惯;

15、节约用水用电的习惯;

16、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17、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习惯;

18、不随地吐痰的习惯;

19、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20、照顾好自己的习惯。

老师们、同学们,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班级, 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

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让我们全体老师、同学们一起努力,培育好习惯、丢掉坏习惯,二〇一三年九月十六日

培养良好习惯讲座 第2篇

今天借此机会,说说对养成良好习惯的看法。

首先来听听下面三个事例:

(一)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新加坡在一些公共场所上用中文书写着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我想这大概不是在新加坡兴起的一股中文学习潮吧,想想这是什么呢?

(二)某一学校在举行一次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参加的德育教育考试时,老师故意将扫帚放倒在门边地上,结果大部分同学熟视无睹的进入了试场,且事后的成绩都是“高分者”,直到最后一位同学由于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迟迟的进入考场,但也只有他却将地上的扫帚捡起来放到了卫生工具存放区,事后他的理论分数只是平平的,但老师在最后公布成绩时却给了他最高分。想想吧!老师这是为什么?

(三)04年海尔集团在招聘进的20多位年轻高级人才中,经过一年的试用期后,最后被正式录用的只有3位,而这3位既不是智力超群的,也不是成绩最卓著的,而是在工作中不放松小节,既做好本职工作,又注重卫生、仪表和行为习惯的,具有相对高尚人格魅力的人。想想,这又是为什么?!

从这三个事例中,我想可以看到的:其一是不良的行为习惯给国人带来耻辱;其二是道德水准来说“道德行动”比“道德知识”更重要;其三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你要成为管理者,或者你将成为被管理者,你就必须从自身做起,以行动征服人。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

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习惯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有的人之所以终身碌碌无为,与成功无缘,是因为他们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像一堵墙,把他们与成功无情地割开。因为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正如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曾有一家世界著名的新闻媒体采访了十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问影响他们成功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是“小时候学校老师告诉自己不乱吃零食,饭前要洗手,手帕要叠整齐,做事要有条理,……”。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截了当地讲明了良好的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那么,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习惯就像是走路,人们如果选择了一条道路,就会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惯性的力量会使人们不自觉地强化自己的选择,并让你轻易走不出自己选择的道 1

路。一个人的日常活动,90%都是在不断重复原来的动作,再在潜意识中转化为程序化的惯性。

我们中学生应养成哪些良好习惯呢?

一、良好的品德习惯:待人有礼貌,说话讲文明。不打架骂人,不说谎话。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拾金不昧,不贪图小便宜。爱护公物。每周一升旗仪式时应肃立,脱帽行注目礼。热爱班集体,爱护公物;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法规等。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作息时间,认真预习,作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倾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学会总结归纳,及时复习,做到日清日结;多看有益的课外书,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三、良好的健康习惯: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精力充沛;讲究卫生,衣着整洁;坚持锻炼身体,上好体育课;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

四、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家里能够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里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劳动;喜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对照上述要求,我们不少同学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他们尊敬师长,关爱同学,语言文明,举止得体,爱护环境,珍惜荣誉,学习努力,做事蹋实。然而,我们还有极少数同学身上还有不少令人生厌的恶习、陋习。主要表现在:不懂得爱护环境,好吃零食,吃了零食又随手乱扔包装袋,扔在走廊上,扔在教室后,扔在别班的卫生区,这种行为其实是自欺欺人;不懂得爱护公物,以为反正不是自家的东西,损坏起来一点也不心疼,砸坏开关毁坏课桌椅,等等。不懂得洁身自好。盲目模仿成年人抽烟打牌,青春之朝气,全被糟蹋;不懂得努力学习,上课随便讲话,作业马马乎乎。长此以往,性情浮躁,心神不定,必定误了今日,毁了明天。

培养良好习惯讲座 第3篇

关键词:家园合作,阅读兴趣,物质环境,早期阅读

一、让家长重视早期阅读的重要意义和对其理解的误区

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尽早进入知识的海洋,开阔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性情。我国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书写技能。”由此可见,对幼儿开展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虽然时代在进步,但就在今天仍有大多数家长在一提到“早期阅读”这几个字的时候,会将之与读书和识字联系在一起,认为孩子还小,能阅读什么,只有先学会了认字才能够阅读,更有甚者会拿着自制的字卡在教孩子一遍遍地认读,在亲朋好友面前也常会利用孩子识得的字多来炫耀。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这些认为“早期阅读就是提前识字和认字”的做法,只会让自己的虚荣拨乱孩子成长的航标。因为识字量的多少并不能衡量早期阅读活动质量的高低,识字量也不是早期阅读活动成效的佐证。另外,我要解释强调的是早期阅读的不是我们成人所讲的完全意义上的“书”,而是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语言及文字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它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具体方法

早期阅读能拓宽孩子的知识面,促进思维的发展,还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力,在平时的实践活动中我总结了以下方法:

1.注重对阅读材料的选择,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首先,选择的内容要比较贴近孩子生活,符合孩子的经验和需要,这些都较易于理解。举个例子,如果要讲的内容是曾经在孩子身上发生过的事,那他就会产生好奇,想知道故事里的人是怎样解决问题的,这样就比较容易让孩子产生共鸣。

其次,阅读的材料可以多样化,平时一提到阅读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故事,其实阅读材料也可以是一些儿歌、童谣、诗歌等,我们不能只局限在单一的讲故事上。

2.注重对阅读环境氛围的创设,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自如地表达

个人觉得阅读环境可以分为两个点,即宽松自主的语言环境和丰富的物质环境。

宽松自主的语言环境是幼儿阅读环境的首要条件,阅读时发出声音才叫阅读,所以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去说,可以是自己说给自己听,也可以是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讨论。通过参与阅读,让幼儿慢慢感受和了解图书中故事文体的特征,了解书上的文字与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建立基本的文字概念,学习基本的阅读策略,对于成人来说,参与幼儿阅读的过程既是指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也是分享幼儿阅读快乐的过程。

丰富的物质环境是必要条件。所谓物质条件即是指我们为孩子提供的种类丰富的书籍。也许有的人会说,书买就是了,个人觉得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请孩子从家里带来书,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孩子来自于不同家庭,自然购买的书的种类、风格也会有很多不同。此外,书籍是孩子从自己家带来的,他会很了解,所以他就会有向同伴介绍的欲望,这样就又给了孩子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在提高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增进了孩子间的交往。

3.注重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形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如此,如果只靠在幼儿园里教师的教育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家也严格要求,只有这样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合作,才能使幼儿在相同的环境氛围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主动和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将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同时对于家长向我们提出的问题疑惑及时地予以解答指导,让家长正视孩子因年龄特点和水平在阅读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协助教师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工作中浅显的体会和做法,在今后的阅读活动中,我还将继续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阅读材料,创设更好的阅读环境,更紧密地做好家园沟通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兢,虞永平.学前儿童语言与社会教育[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培养良好习惯讲座 第4篇

摘 要: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研究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方面。“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指因其父母单亲或双方常年外出打工,由其祖辈或他人监护的那部分孩子。这部分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关爱,身心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行为习惯;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及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时刻关注他们,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让他们快快乐乐地成长。

一、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教育与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1.学业

(1)学习动机不明确或不端正

不少留守儿童把父母的奖励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因为家里只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沟的存在使他们倍感孤独,而学校里有很多同龄儿童和伙伴,他们希望在学校老师和同学那里得到温暖和关怀。

(2)所受的学习督导不力

部分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自觉性不强,因此,除了需要学校老师的教育引导外,家长或亲人的督导对其学习也十分重要。但是,留守儿童所能受到的这方面的督导比较少。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后,除了偶尔电话外,无法对子女进行经常性的督导;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教育观念、时间安排、行为方式的不同,学习督导的力度和效果也完全不同。

(3)学习成绩差

在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或者因文化水平低,或者因事务繁忙,往往无法给予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向监护人求得帮助的比例很低。这使得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比较严重,学习成绩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品德

留守儿童正处于树立理想、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产生人生观、价值观念上的偏离。

3.心理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缺乏父母关爱,留守儿童难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再加上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二)教育与成长中的问题分析

1.社会环境

我校是农村学校,这里经济不是很发达,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谋生计外出打工,他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有的甚至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无法像父母给他们以温暖、约束和管理,大多数学生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极差。

2.学校

“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他们在学校表现出好动、调皮,大胆放肆,在受管理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顶撞,有些调皮的孩子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只能采取劝其退学的办法或干脆对调皮捣蛋的“留守儿童”放任不管。另一类学生产生失落心理不爱说话,不爱交流,自卑、孤僻,给教师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3.家庭内部

家庭教育缺失是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缺损的重要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性格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不完整或者缺失,使留守兒童良好习惯的成长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教育研究的思路与对策

(一)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研究的产生,从根源上来讲,因为长期的城乡发展差距的结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研究,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为此,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高城镇化水平。

(二)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是解决留守儿童良好习惯良好习惯的教育研究的重要保证

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研究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不为”,而非不能。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农民工子女就学应该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

(三)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父母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因为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人格发展。

1、要求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更应该主动与子女的班主任加强沟通。

2、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

我们相信通过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的努力,互相配合,积极应对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方法措施得当,这些问题是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通过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给孩子温暖和关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留守儿童也能和非留守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方铭琳.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2] 常青.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7-23.

[3] 王璠.统筹城乡发展与体制创新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5):19-24.

培养良好习惯 第5篇

励家中学 八年二班 王思航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而构成我们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好习惯。好习惯养成得越多,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养成好的习惯,就如同为梦想插上翅膀,它将为人生的成功打下坚定的基石。

首先我们先来分享几个小故事。

曾经,有人向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请教:“您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获得重要知识的?”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却说:“我是在幼儿园。”提问者一下子愣住了,接着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哪些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科学家耐心地回答说:“我学会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用过的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错了事要表示自己的歉意;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谁也没想到,在我们平时看起来最平常的行为习惯,却成就了这位科学家最辉煌的事业。

有一则报道:一名高中毕业生前去应聘,在应聘的队伍中,大部分都是大专生,本科生,还有硕士生,面对这些高学历的竞争者,这名青年的成功率几乎为零,然而结果大大出乎人的意料,这名高中生竟成了唯一的一名应聘者,因为只有他随手拣起了应聘现场里无人问津的一张纸屑,正是这种不经意的一拣,让招聘者看到了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于是他获得了这份工作。考取取清华大学的学生在总结她的学习方法时说道:“所谓方法,不如说是一种习惯,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修正、发展而来的习惯。要想找到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就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养成最适合自己的习惯。今天的习惯主宰明天的命运。”

确实,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同学们,你能否坚持做到这些看似细微的事情呢?在平时,你是否重视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 成功的人士,都有一些良好的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就说鲁讯吧!他从小就养成不迟到的好习惯,他要求自己要抓紧时间,还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他终于养成了好习惯,后来成为了中国有名的作家。由此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成就积极的人生,勤奋节约的人收获幸福,铺张浪费的人收获痛苦;今天的事情明天做,所有的梦想皆成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所有的梦想都成真„„事实告诉我们,有怎样的行为习惯,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纪律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都会奠定我们中学时代乃至一生的的命运。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金秋十月,是一个硕果累累的收获的季节,对于我们青少年朋友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播种季节。让我们将好习惯的种子埋下,用恒心去浇灌,用良好的习惯,奠基美好的人生,成就生命的精彩!

培养良好习惯,奠基美好人生

励家中学

八年二班 王思航

培养良好习惯奠基美好人生

培养良好习惯 第6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培养良好习惯,奠基美好人生”。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而构成我们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好习惯。好习惯养成得越多,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养成好的习惯,就如同为梦想插上翅膀,它将为人生的成功打下坚定的基石。

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审视有些同学的行为,不难发现种种不规范、不文明的言行,如行路不遵守交通法规,在校内横冲直撞;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甚至起哄;广播操做成了“休闲操”;垃圾桶变成了投篮筐;同学间因一点小事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等等。再看看开学以来我们同学的表现,有人勤奋,有人懒惰;有人认真,有人马虎;有人惜时如金,有人挥霍光阴;有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有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事实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规范是一个学生品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保证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更是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有怎样的行为习惯,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同学们,良好习惯是通过每一天、每一步、每一个点滴良好行为的积累和沉淀而实现的。下面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轻声慢步我先行》编了一段童谣,希望对促进大家良好习惯的养成有所帮助:

“三个学会”童谣 道德规范谱新篇,三个学会记心间;友谊少年齐动员,文明使者在身边。

一学说话有礼貌,谈吐得体轻声调;眼望对方面带笑,主动行礼问声好。

课上发言声洪亮,小组讨论轻商量;课间活动不叫嚷,安静集队要提倡。

二学走路秩序好,避免拥挤不追跑;上下楼梯右边靠,轻声慢步不打闹。

教室内,脚步轻,相互礼让免磕碰;坐如钟,站如松,走路抬头要挺胸。

三学打扫讲卫生,环境卫生随时做;垃圾放入纸篓中,手中杂物不乱扔。

做好卫生不打闹,整洁干净要做到;学会桌椅排工整,公共财物大家保。

文明使者你我他,道德规范靠大家;三个学会做得好,友谊少年人人夸!

同学们,这些细小的行为规范,对于你们来说只要事事用心,就都能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第7篇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本周班会的主题是培养良好习惯,终生受益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被记者采访时说:“我不是在大学,而是在幼儿园学到了我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说的这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的习惯,这为他以后一切的行为和成就打下了基础。可见习惯对于人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谓“习惯”:它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不需要特别受思想和意志的努力,也不需要别人的监控,是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做。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如果学生养成了学习的习惯,那么到了学习的时间,他就会去学习。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一生的“道德资本”。人的一生都会享受它的利息。综观古今中外,一个优秀的人总有其优秀的做事习惯和与人相处的习惯。

那么,习惯是什么?词典上讲,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可见习惯是一种养成,是通过过程养成的。有人把小学教育称为养成教育,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怎样才能养成好的习惯呢?

第一: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人的习惯好不好,素质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所以在培养良好习惯时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

第二:固定的时间做相同的某一件事。

因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形成。所以对学生来说,很难靠自身来形成一个好的习惯,这就需要外界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三、家校配合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形成的。单靠我们一方面的努力有时很难达到事半功倍的习惯,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家校的配合来共同完成。

第四、定目标,强化习惯。目标不同,过程不同,结果也不同。开学初每一位同学订出本学期你将让什么样的优秀行为成为习惯并统计下来,张贴到墙上,并利用适当的时间不断强化,过一段时间便让自己进行自我评价。

第一个问题,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习惯是有多种表现形式的,有定时的习惯,定量的习惯,专心听课的习惯,自我调整的习惯,复习预习的习惯,思维的习惯,每天睡好午觉的习惯,按时早起上操的习惯等等。而这些良好的习惯,都要养成的话是很需要学生的毅力。因为况且学生自小已在父母亲的教育下,在老师的教育下养成了一定的某些习惯,当进入小学,初中后,又形成了一些习惯,到了高中后,这些习惯都不会消失,还在起作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哪些习惯有利于我们的学习?

以下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供同学们参考: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5.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6.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7.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8.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9.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10.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11.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惯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是创新能力的内核,是实现未来发展的关键。中学生应该随时注意运用如下步骤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1)界定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2)搜集相关问题的所有信息。

(3)打破原有模式,从八个方面尝试各种新的组合。包括改变方向,改变角度,改变起点,改变顺序,改变数量,改变范围,改变条件,改变环境等等。

(4)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

(5)让大脑放松,让思维掠过尽可能多得领域,以引发灵感。

(6)检验新成果。以上六步是解决作业难题的有效方法。

学无止境,我们要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也要善于借鉴他人比较好的学习经验为己所用,要找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第二个问题,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对人的未来发展有间接的作用。中学生精力旺盛,又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确保顺利、成功度过大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为了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从一进中学起,就该切实重视这个问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防止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

首先,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因为有规律的生活能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天长日久,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动力定型,这对促进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利的。那么哪些行为习惯对我们的身心发展和生活有益处呢?

第一,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习之余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不但可以缓解刻板紧张的生活,还可以放松心情、增加生活乐趣,反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听音乐、跑步、做广播体操、踢足球等等都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这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实践证明:7+1>8。在这里,7+1表示7个小时的学习加上1个小时的体育文娱活动,8表示8个小时的连续学习。也就是说,参加体育活动的7个小时学习比不参加体育活动的8个小时学习效果要好。

第二,要保证合理的营养供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大学生“饮食不良”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饮食不规律,很多人早晨起床较晚,来不及吃早饭便去上课,有的索性取消了早饭,有的则在课间饿的时候随便吃些零食。二是暴饮暴食。常有学生由于学习或其它原因错过了开饭时间,于是就吃点饼干、方便面来对付,等下一顿吃饭时再吃双份。营养学家们的研究证明:早餐吃饱、吃好,对维持血糖水平是很必要的;用餐时不能挑食偏食,要加强全面营养,还要多吃水果和蔬菜。

第三,要改正或防止吸烟、酗酒、沉溺于电子游戏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而构成我们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好习惯。好习惯养成得越多,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养成好的习惯,就如同为梦想插上翅膀,它将为人生的成功打下坚定的基石。有人曾做过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研究,发现他们之所以杰出,人格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在148名杰出青年身上,集中体现出这样6种人格特点:

1、自主自立精神;

2、坚强的意志力;

3、非凡的合作精神;

4、鲜明的是非观念和正确的行为;

5、选择良友;

6、以“诚实、进取、善良、自信、勤劳”为做人的基本原则。

举例来说,他们在童年时,如果未完成作业而面对游戏的诱惑,60.13%的人“坚持认真完成作业”;66.8%的人非常喜欢“独立做事情”;79.73%的人对班上不公平的事情“经常感到气愤”;而54.05%的人"经常制止他人欺负同学的行为.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成就积极的人生。再看看我们周围,有人勤奋,有人懒惰;有人认真,有人马虎;有人惜时如金,有人挥霍光阴;有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有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勤奋节约的人收获幸福,铺张浪费的人收获痛苦;今天的事情明天做,所有的梦想皆成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所有的梦想都成真……一名考取清华大学的学生在总结她的学习方法时说道:“所谓方法,不如说是一种习惯,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修正、发展而来的习惯。要想找到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就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养成最适合自己的习惯。今天的习惯主宰明天的命运。”从小学到初中是个飞跃,知识跨度大,而且适应新环境也需要一段时间,新环境会影响自身学习,但学习也能带动对环境的适应,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让学习把自己一天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早上6:30起床,随手放一段英语听力,不管什么材料,“主要是保持自己的语感”,7:20开始早读,正式上课了,要聚精会神,并拿出笔记本记下当堂课的疑问,下课了就找老师讨论,如果问了还是没有想通,可以在放学之后再找老师“追根问底”,总之当天的问题当天一定要解决掉。不留遗憾,但是,难题一定要自己先想,实在想不出了才去问老师,不能一开始就抱有依赖心理,这样的话就不可能有所进步。回家之后,晚上开始做作业,尤为关键的是留出充裕的时间整理当天各科的知识点,对一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省,当然主要是英语、语文和理科的,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可以一周整理一次。提前预习第二天要学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那样听起课来就更有针对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有所成的关键。我们要特别注意养成以下两个至关重要的习惯:

1.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制订计划是为了坚持。大目标短时间内不能很快见效,但你可以看到自己每天在努力,基础差并不可怕,关键要坚持不懈。你可能走了一千步还没有看到成功,但不要放弃,你会发现,也许成功就在一千零一步的拐弯处。

2.主动思考的习惯,学生如果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好象一部静止的汽车,是由老师推着走的,只有当你形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的时,汽车才像打着了火,就能自己跑起来了。

培养良好习惯讲座 第8篇

关键词:寄宿学生,习惯养成,培养创新

老师, 当你豪情满怀地站在讲台上, 面对的却是像开了锅的粥一样的学生, 你怎么办?当你熬夜精心准备的教案, 时常被人打断, 而无法完成时, 你怎么办?当你嗓子都讲哑了, 而学生仍然我行我素, 对你所讲的内容, 他们脸上一遍茫然时, 你怎么办?当你刚讲了要爱清洁, 讲卫生, 学生一下课就满地乱爬, 弄得满身、满手、满脸都是灰, 你怎么办?当你刚把教室清理干净, 学生一下课, 教室里就一片狼籍, 满地都是垃圾时, 你怎么办?当你刚讲了要按时吃饭, 合理营养, 学生一放学就玩得来饭都不吃, 你怎么办?……。面对这些, 你是心灰意冷, 放任自流呢?还是想办法, 添措施, 规范学生的行为, 改变眼前的状况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出路在那里, 办法何在呢?

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生活习惯, 卫生习惯!

学生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他们今后的一生, 他们今后的意识、思维、行动等都会受到自己习惯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影响。培养一个人好的行为习惯很难, 一个人坏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 纠正起来就更难。特别是小学生, 更要注重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得好, 就为他们今后的腾飞打下了基础, 为他们今后的精彩人生奠定起了高的起点。要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就要培养学生的守纪意识, 规则意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系统的探索。现就我的探索简述如下:

一、观察了解, 找准关键,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接新生, 接别人班的学生, 对学生不了解, 学生中有哪些好习惯已养成, 哪些坏习惯要我们来纠正, 我们眼前一片茫然, 工作无从下手。这就要我们从生活中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认识学生。认识了学生, 找准了工作的重点, 才能对症下药,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今年接的五年级三班, 学生中午睡觉, 晚上睡觉, 开头硬要讲话。不管你怎么强调, 怎么讲, 你在场的时候他们不讲, 你一转身他们就讲起来了;你一回去, 他们就又没有声音了, 你就是找不出讲话的人。想了很多办法, 从讲道理到扫地、写小字等等, 什么办法都想了, 就是不起作用, 没有效果。学生讲话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好转, 每种办法只能管一两天, 就不起作用了。

这样下去, 肯定不行!

于是我深入到学生寝室中去, 跟踪一个最闹的寝室。一周下来, 我发现凡是睡午觉, 晚上睡觉讲话多的人, 大多比同龄人偏矮。他们都是趴在床上睡的, 头都向着门, 老师一来, 他们就把头埋了下去, 全寝室鸦雀无声;老师一走, 他们又把头抬了起来, 又开始讲话了。再去调查他们在家里的睡觉时间, 他们回家后, 大多晚上十一、二点才睡, 早上起来得较晚。于是, 我找到了学生讲话的原因, 是睡觉的姿势不对, 没有认识到睡眠的重要性。他们是迫于老师的压力才上床的, 想玩, 玩到实在睁不开眼了才去睡的。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我就去跟学生讲睡眠的重要性。如果睡眠不足, 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 影响人的正常发育, 并让他们和班上身高偏高的人进行对比,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睡眠的重要性。再针对学生对付老师的办法, 讲睡觉姿势的重要性。姿势会影响人入睡的速度、睡眠的质量, 影响人心脏的功能等等, 要求学生改过来。起先学生十分不习惯, 我就亲自到寝室做示范, 一个一个地纠正, 一一地做检查。这样, 学生睡觉的姿势改过来了。他们就不会从意识里去担心老师来没有来, 变成自觉地睡觉了。学生睡觉讲话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再如, 学生在课堂上纪律不好, 主要是学生坐的姿势不对。脚靠在凳子上, 有的还把脚放在屁股下, 背直着, 腰累了, 自然要动一动, 人动凳子也跟着动, 你动、他动, 全教室都在动, 凳子吱吱响, 人声嗡嗡叫。令你大伤脑筋。课堂上纪律不好的原因找到了。

找准了问题的关键, 从根本上、源头上来纠正、训练,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逐渐养成了!

二、循序渐进, 树立典型, 培养自觉性

学生的问题找准了, 找到了坏习惯的根源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纠正这些坏习惯了。纠正坏习惯相当难, 学生不理解, 思想上有情绪。有的家长也不理解, 原来我是好好的, 经常被表扬, 你一来, 就说我这不对那不对。面对这样的情况, 该如何办呢?

我先让学生按原来的习惯上课, 上一周进行测试, 统计好学生的成绩。再讲清要求, 按我的要求上一周后, 再进行测试, 把两次的测试成绩进行对比, 再让学生讲清上课坐好和不坐好有什么不同。学生初步尝到了甜头, 愿意改掉上课乱动、乱讲话的不良习惯了。

我于是就找班上表现好的, 经常表扬, 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学生的课堂纪律有了好转。但坐一段时间后, 学生说:“老师我们还是不太习惯, 像原来那样, 我们都习惯了。”于是, 我又让学生几个星期都不调整自己的坐位, 过了几个星期后, 突然调座位, 当天就有很多学生找错了自己的座位, 再利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让他们明白, 要改掉他们已经形成的一个习惯是多么的难啊!就这样, 经过一年不懈的努力, 学生的纪律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再如, 教室、学生的寝室的清洁卫生十分差。每天打扫三次, 打扫的时候十分干净。但只要学生到了教室, 要不了十分钟, 满地又都是垃圾。于是, 我带头捡, 让学生捡, 但总是捡不完。夸张地说, 每个人都在扔, 扔了, 又不知道, 或知道了, 不主动去捡。我试着让学生每一桌挂一个垃圾袋, 情况好了一些, 但还是没有解决问题。于是, 我试着让值日生去检查、记录, 把桌子下有垃圾的人记下来, 让他们去打扫。这一下, 教室干净了许多, 地上有垃圾, 大家都主动去捡了。学生逐步形成了看见垃圾就主动去捡的好习惯, 教室的卫生得到了根本的好转。

三、形成制度, 巩固提高, 凝聚成有战斗力的班集体

学生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他们认识到了自己不好的行为习惯给自己今后的发展会带来桎拷, 他们就会主动地参与到改正自己不良行为习惯的活动中来, 他们由不愿意变为愿意。这时, 教师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了, 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 我组织班干部, 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情况, 讨论制定班规, 班上学生德育表现加分、扣分细则。其次, 学生干部讨论后, 组织小组长、各寝室室长进行讨论, 对班规、德育表现加分、扣分细则进行修订、补充。最后, 组织全部同学进行逐条讨论, 逐条表决通过。这样, 学生的日常行为有规可循了, 他们就会根据自己举手表决的条款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了。

刚开始的头一个月, 有42人扣分在10分以上。对于扣了分的人, 每次扣分时都让他们看看自己扣了多少分, 扣的是些什么分。重复扣分的, 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原因。每次扣分都让学生写清楚扣分事由、扣分时间, 再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样, 学生对于自己的违纪行为, 有了清醒的认识, 同时也减少了师生的对立情绪。教师给予学生成长的空间, 改正错误的时间, 他们就会自觉地不去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了。第二个月扣10分以上的有3人, 第三个月扣分的只有12人, 每人扣分都在10分以下。

学生在制度的约束下, 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增强了, 自觉地不去犯错误了, 学生的好习惯就逐渐培养起来了。

四、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干部是关键

学生吃在食堂, 睡在寝室, 对学生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教师的管理和监督是有限的, 只有靠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 用制度去约束学生, 管理学生, 让学生自己对照制度, 检查自己的行为, 形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再好的制度, 没有人去执行, 没有人去监督落实, 也是等于零的。去执行制度, 监督学生, 只能靠学生干部了。培养干部, 培养得力的干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开学后, 我用班上原来的三名班长及各寝室的室长, 每天各寝室的情况记载都按时地交来我检查, 交上来各寝室记载的纪律、卫生、安全都比较好, 值日干部的记载也令我非常满意, 我心中暗暗高兴。可当我去调查生活老师时, 生活老师反映的情况和学生的记载却是两样的。这引起了我的深思, 问题出在哪里呢?我深入学生寝室、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 与学生谈心。了解到他们从一年级到现在, 每个寝室的人都相互了解了, 彼此都十分熟悉了, 有了一定的感情。同学间有了违纪行为, 就相互遮掩, 相互包庇, 先把老师这一关过了再说。这已经成了班上不公开的秘密。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首先, 我在班上选择比较守纪, 有上进心的学生进行培养, 在这些学生中再选择办事比较公道, 能够严于律己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并号召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树立他们的威信。学生中有了学习的榜样, 有了领头羊, 班上的纪律、寝室的面貌也有了好的转变。其次, 在班上公开选举班干部, 公开选举各寝室的室长, 明确各自的责任, 教师进行检查落实。最后, 组织班干部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扣分、加分细则, 再指导干部进行贯彻落实。就这样, 慢慢地, 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就逐渐地培养起来了!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的活动是有吸引力的教育活动, 有吸引力的教育活动就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田里去。只有深入到学生内心的教育, 才能影响学生的行动, 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好的行为习惯。否则, 不管你使多少劲, 费多少力, 也是徒劳的。

在这一年里, 我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他们的生活中去观察他们、了解他们、认识他们、分析他们, 再去教育他们, 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的纪律、清洁卫生考评, 由B等上升到了A等;学生的成绩由原来的第四名上升到了第一名。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在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上课认真听讲, 独立思考, 认真完成作业;按时就寝, 按时起床, 早晚刷牙, 饭前便后洗手;做事认真负责, 有头有尾, 一丝不苟;教室、寝室洁净、整齐、美观!

上一篇:除夕之夜460字作文下一篇:党员核心价值观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