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2024-09-09

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6篇)

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第1篇

如何写一份详细教学论文内容呢!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小学教学关于论这方面方案,那么阅读以下小学教学论文范文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精选

一、强化算理,以理导法

几年来的数学教学经厉使我认识到,要搞好计算教学,就必须强化算理,以理导法。算理主要解决的是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问题,算法主要解决怎么算的问题。二者是紧密联系的,也只有明确了解算理,算法才能清楚,运用才能自如。因此,我努力做到:严把算理关。

例如:123X 121,由于学生已学过二位数乘法,所以这道题算理的重点是研究乘数百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所得的积是多少个百,即部分积应写在哪个数位上。只要弄懂了这个问题,此题便成了:123X1,123X2O,123gt;100所得的三个部分积之和的运算,计算方法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来了。

我在计算教学中,突出了算理教学。通过算理的分析,使学生先懂理,再懂法,进而引导学生自己由算理总结出算法,让学生做到每一题及每一步计算都要先研究算理,再由理导法。

二、创设良好气氛,唤起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这一特点就使他们的注意变成了不随意注意,也就造成了学生粗心马虎的不良习惯。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附于学习部分游戏性,唤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此,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下的方法:

(1)利用日算卡片,搞坐火车的游戏,告诉学生谁答对了,谁就买上了火车票,可以坐上火车;若没答对,说明你买火车票的钱还不够,需再积攒,争取第二轮答对了,再买上火车票,坐上火车.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游戏活动,都想买上火车票,坐火车,因而计算时都特别认真。

(2)夺小旗比赛。每次授完一种类型题,我就出几道题,举行一次夺小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做对了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经过一段时间,看谁得的小旗多。

(3)百题无差错比赛,几个类型的计算方法,学生基本掌握后,为巩固知识,即采用此法。在一段时间内,分几次搞一百题的计算,看谁能一道也不出现差错,就封谁是计算大王。

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强化验算

在计算教学中,我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勤于验算的习惯。要求在算题时,每个人准备一个验算本,算一题,验一题;在批题的过程中,发现谁做的题错了,就给谁这道题的验算过程看一下,检查一下错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进行辅导改正。加强验算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判断、反思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

关于练的几点思考

山东省莱西市马连庄镇东军小学孙伟丽

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扎扎实实地训练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高效率的保证。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

占.1.要增强练的意识

要把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要充分认识练的意义,细心设计练的内容,努力做好精讲精练,尽可能使练的时间多于讲的时间。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练的意识,如在新授课教学中,可进行导入新课铺垫练、学习新知后尝试练、动手操作实践练、巩固新知专项练、反馈以后矫正练等。

2.要树立整体观和效益观

一节课的教学是一分整体,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训练不到位,都会影响整节课的训练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训练不但要各式各徉,而且要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要注意训练的效益,训练的题目要精心选择,努力做到少而精,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懂得应怎样想,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反馈要及时,矫正要到位

反馈、矫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提间,学生的板演,课堂练习和质疑问难等形式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坚持一个早字,努力做到小循环,快反馈,强矫正。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应着重在分析错误原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加以矫正;对于反馈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应尽量做到当堂集体矫正;发现的个性问题,再予以个别辅导矫正。

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

山东省莱州市异道镇扮县小学王洪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由不知转化为知,由低级认识转化为高级认识,没有教师的教是不行的。只有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化速度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对核心知识要精讲

要学好数学必须掌握好数学概念这些核心知识,数学概念的掌握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判断、推理、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举出一些学生熟知的事例,引导学生逐渐地掌握抽象的概念,自己概括出概念,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深刻的领悟概念的实质,在以后的练习中就可以灵活运用。例如:在讲解倒数的意义这个概念时,抓住其意义进行精讲,使学生真正的弄清、弄懂。这样,在进行练习时,就可以自己找出答案,做出结论。如何求一个数。除外的倒数,根据倒数的意义,观察乘积是1的两个数,学生马上得出结论。为什么零除外呢?这是因为零没有倒数,它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I,山此,学生更加深了对倒数意义的理解,思维活动十分活跃,使学生

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把所学的知识形成网络结构,提高了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新授知识要适合多数学生

在教学中降低教学难度,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把高难知识分解,由易到难逐步引导,使学生积极动脑,保持兴奋状态,在不知不觉中知识点又升高一个台阶。例如:在运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由字母公式练习题使学生发现,像 2.5X29-+-2.5这样的题中,可以把2.5看作2.5 X 1,学生很容易记住,在以后的练习中也不会忽视。由学生自己发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创造浓厚的研究气氛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必须使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环境,这就要尊重学生,做到民主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发言权,展开激烈的争论。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可以捕捉到学生的想法,寻找出易发生的间题,防患于未然。

四、巧妙设计练习题

仅仅靠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思维还不够,还应该在进行恰当的练习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精心设计练习题,不仅可以巩固新授知识,还可以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可以为学习后继知识做准备,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手段。

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初探

山未浦莱州市店子镇吴家完小崔希远

作业,是学生在学习期间最经常、最重要的独立学习活动,它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在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学生能力形成的重要障碍,这一问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加以探索。

一、传统的作业方式与批改方式的弊端

所谓传统的方式,主要是指目前多数教师采用的大量作业,教师全批全改的方式。教师只管大量布置和批改,学生成了写作业的机器。从新的教学观点分析,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弊端。

(1)由于教师大量的布置作业,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难以突出教材重点,造成了师生宝贵时间的浪费。

(2)由于批改由教师包揽,不能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思想。

(3)由于教师布置作业量过大,很容易让学生形成应付差事的习惯。再则,由于作业量过大,有时一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也会造成抄袭现象,所以教师从学生作业中获得的反馈不十分可靠。

二、数学作业与批改方法初探

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弊端,我认为小学数学作业应以少而精和学生自批为主。

(1)精选作业。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出每个类型题目的训练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重点题目交给学生去做。

(2)学生作业的批改,可以采用自批、互批和集体批改等几种方式。

学生自批作业,是教师讲清批改方法、重点及容易出错的f#39;of 题,让学生自行研究确定正确答案。这种方法最适于随堂练习。同学之间的互批是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批改。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批改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增加分辨是非的能力。

集体批改,是对一些难度大,容易出现错误的作业,以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争辩,增长学生间的智力激荡,更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辨别能力的提高。

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一个复杂的间题,要想取得成效,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探讨与摸索,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山水省平度市长乐镇徐王小学高敏陈占行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教学中采用给予的方式是不行的。相反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才是有效的途径。

例如,教学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师: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呢?长方体的体积一长x宽x高。同学们要记住,要背熟。这种教法绝对不足取,虽然同学们死般硬套地会计算了。但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来看,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一长只宽x高学生们根本不理解。从能力的培养来看,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动手操作能力,动脑想的能力,动口说的概括能力没有丝毫作用。从思想品德教育来看,既不利于学习目的的明确也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且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同样的内容,处理方法不同,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一、教师设疑激趣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问:谁能告诉我它的体积有多大?同学们观察思考后说不知道。谁能想一个办法知道它的体积?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热烈讨论,跃跃欲试。抓住时机,教师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有的说把它切成1立方厘米或I立方分米的体积单位。有的说把这些体积单位放进去,然后数一数有多少个就知道了。对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大胆回答问题教师要给予肯定,然后教师要说明这样一个间题:这时老师的一个教具切开了就会损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切不开,切的方法不合适,装又不好装,装的方法也不合适,这怎么办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一种既迅速又准确地求长方体体积的方法呢?在同学们迫切求知的欲望中进入第二步。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四人小组,用他们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同组的同学摆的形状不能相同。比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便迅速摆起来,并且每个组的同学密切合作,这时教师巡视指导,掌握情况。对优胜组给予表扬后提出第二个要求:请每组的同学记录下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仔细观察这些数据,讨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有什么关系。经过观察讨论同学们发现长方体的体积正是长宽高的乘积。是不是任意一个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都有这种关系呢?同学们摆摆看能不能摆出一个长宽高的积不等于它的体积的长方体。通过实验,摆不出来。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进入第三步。

三、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

这样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融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于一体,达到了教学目的。

小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大全

一、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注知道改在哪里

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大部分老师已充分认识到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改,学生习作重改不重评所存在的弊端,在评改学生习作时,能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做到多批少改,批有启发,改有示范,更多地留给学生自主时空。这样在讲评课上,学生的自主评改就有了发挥的余地。课上,首先应引导学生读懂老师的批注,包括眉批、总批、修改符号。从眉批中了解老师所指出的字、词、句、段等方面的优缺点,从总批中领悟老师对习作是否符合本单元习作要求的评判,从老师的修改符号中学习怎样规范地修改习作。

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听取别人的意见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在作文讲评课上,采取小组合作评改,可以克服教师讲评带来的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的弊端。

1.互读互评,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文章,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包括别人的文章,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根据这一特点,讲评中,可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传阅习作,互读互评。在小组合作中,可组织写同一题材或相近题材的同学根据他人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感受。如记一项活动的习作,有不少同学写到夏季游泳活动,评讲时,要让这些同学针对别人的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让学生在群体互补中把活动说具体,又能交流在不同水域中(大海、小河、游泳池等)的感受。

2.教师巡视,即时进行指导

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的正常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为此,在学生小组合作评议中,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对各组中争论较多的话题要认真倾听,同时要因文因人而异地适时点拨,满足学生的即时求援需要。教师的参与,不要厚此薄彼,对各小组要一视同仁,使教师真正成为各小组的一员。

三、让学生在班级交流中汲取成功的例子

在学生小组合作讲评的基础上,教师应联系班级学生和习作实际,把各小组推荐的习作和同学的意见放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让学生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

1.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写好本次习作的例子

小学生由于受各自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限制,在每次习作训练中所暴露出来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这些问题不可能在每次讲评时都涉及到,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讲评就都能得到解决。因此,在讲评时,可紧扣每次习作训练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成功的例子在班级中交流。如在第七册第四单元讲述一张家庭照的故事或发生在家庭成员中的一件事这一次习作,通过批改,了解到由于是回忆往事,有不少学生习作存在着内容简单、描写失真的毛病。因此在讲评时,针对这一毛病选择一篇较切合习作提示要求的优秀习作,让学生对照家庭照进行阅读,引导学生针对习作中写到的主要事情,各抒己见,让学生从交流的例子中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找到学习的榜样。

2.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进行二次习作的例子

习作交流在顾及全体学生的同时,还应有所侧重地偏向对中下生的指导。教学中,可选择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例子(如学生选材比较新颖、符合本地实际,但例子中缺漏却较多等)在班上进行交流。这种习作交流,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评,即通过同一学生修改前后的两篇习作进行对比,侧重让学生欣赏经习作者及小组集体评改后的习作,让学生感受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物感兴趣,并在内心起激励作用,于是对这事情就会更加关心,想再做一次。因此,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班级交流获得一次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参照老师和同学们的修改意见,结合自己原有的体会进行二次习作,这样才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灵活运用发展情节法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发展情节法(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合理性想象,经过扩散性思维对课文的有关情节加以适当发展)紧密联系形象和课文内容,集说写训练、发展想象和思维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于一体,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发展情节法既充满情趣又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天地,运用得当,将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通过发展情节,主动揭示寓意

对学生来说,课本上的一些寓言故事虽然情节吸引人,但如果要想真正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却比较难。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寓言的故事情节加以合理的想象,引导学生通过发展情节达到主动揭示出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寓意的目的,从而指导学生的生活、社会、学习等实践活动。如《狗熊给象做裤子》(基础训练阅读部分)的结尾是:狗熊捧着做好的裤子,十分得意地向大象家里走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狗熊到大象家后所发生的事情:大象一见狗熊送来新做的裤子会怎样大象一定很高兴,急忙把新裤子穿上身吗不能。为什么呢狗熊不是穿上新裤子很合身吗从大象和狗熊的身材大小上想一想看!学生细细一想: 噢,问题出在大象的身体比狗熊要大得多上面。大象那么大,狗熊和大象比小得多了,难怪狗熊穿着正合身的新裤子大象会穿不上身。再通过适当的点拨,学生便能主动揭示出文章蕴含的寓意:做事应该面对实际,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想象。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锦集

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们的同情。根据该文的内容及中心思想,朗读该文的基调就应该确定为低沉缓慢。朗读时又要根据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内心的情感悲喜绝望的变化适当变换语气、速度和语音,这样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1.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

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要求学生体悟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思国之情。

2.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

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从我心底知道,lsquo;精彩极了rsquo;也好,lsquo;糟糕透了rsquo;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两个极端的爱下努力向前驶去。

3.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

课文诸如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读素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珍惜时间的可贵,从现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三、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

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了解句与句之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模仿。因此,教师对教材中准确的词语、优美的句式、生动的片段,要多作范读,突出语言特点。坚持这样的练习,就能慢慢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如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用哀婉的语调描绘情境: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教师悲伤的语气,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们送别总理的感人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无限悲痛和深切怀念的感情传导给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深深热爱和缅怀总理的思想感情。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成为朗读的样板。所以,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做好朗读的指导和示范。

四、扮演角色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范带。小学生模仿力和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听过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度、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

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第2篇

所谓素质教育,主要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等,最终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所以,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比分析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模式。

首先,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其次,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身上,面向全体学生甚至每一位未来国民,而应试教育将着眼点放在少数成绩较好、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

最后,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者积极发挥创造精神,只要对学生有利的教育方式都可以为我所用,应试教育则使教育者跟随考试转,一切以考试重点为教学重点。

2.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小学语文学科对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有着天生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根据《大纲》要求,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素养,为小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不仅包括语文字词句篇的积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且包括审美情趣、知識视野、人格完善、文化品位、智力水平、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提高和完善。

总结起来,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习惯、品格、情感三大要素。

所谓习惯,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语文习惯,包括写字习惯、阅读习惯、倾听习惯、思维习惯等等,良好的习惯的养成能够让人受用一生;所谓品格,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语言文字的修养,

小学教育正是促使小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应加强小学生的诚实、守信、真诚、礼貌、守时、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等良好品格的强化培养,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所谓情感,就是培养小学生的健康积极稳定的情感,丰富小学生的内心世界。

3.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方法

3.1文化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立足点,素质教育尽管减轻了学生的繁重的负担,但是却提高了对于文化素质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3.2道德素质的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德素质甚至比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十分关注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时时刻刻注意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

笔者认为,类似于《中华美德贤文》的文章对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应极力推荐给小学生阅读。

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可以从知、情、行三个层面进行。

首先,“知”就是对小学生进行说理教育,使其认识到大家公认的道德准则是什么,只有了解了具体的道德准则,才能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那么做。

其次,“情”就是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小学生对好的行为习惯表示出快乐、满意、学习等情绪,而对不好的行为习惯表示出悲愤、不满、厌恶等情绪。

最后,“行”就是让小学生付诸行动,有违道德的事坚决不做,有违道德的话坚决不说。

3.3心理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

3.4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

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美的事物.只有通过感官去欣赏,通过心灵感受,才会不断提高自我审美鉴赏能力,给生活创造多种乐趣,最终获得美感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培养美感的文章,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的教学本质,学生通过对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

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谈小学教学论文的写作 第3篇

然而, 有些小学老师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多年, 积累了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 也真心热爱小学教学工作, 就是一提到要写作教学论文总感到一筹莫展, 还产生了一些困惑:

为什么占有了许多有意义的材料就是提不出有价值的观点来呢?

为什么选择了好的题目就是构思不出好论文写作的方案呢?

为什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就是不能很好地展现给他人呢?

为什么有好的想法就是不能准确有效地通过论文表达出来呢?

……

诸如此类问题, 大多是与这些小学教师对小学教学论文的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把握不够, 缺乏写作教学论文所必需的专业写作理论和知识的支撑有关, 加上平时缺少有针对性的论文写作训练, 学校也很少组织和开展以教学论文写作为专题的校本教研和专题辅导。

为了能够写出像样的并且有一定质量的教学论文, 除了需要学校领导能够为他们创造一定的条件:营造理想的写作氛围、开展相应的培训、采取一些促进措施、组织专题交流和研讨等, 还需要小学教师能够强化自身的教学论文写作内功的训练, 着力研究和解决教学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材料:决定教学论文写作的内容

材料不仅是教学论文选题和确立论点的依据, 还是论证自己观点的必要条件。没有足量、优质的材料, 论点就难以形成;同时也是教学论文的血肉, 无论是理论论证还是事实论证, 不论是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 都要从所占有的材料出发。

由于没有做好教学论文写作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有些小学老师一拿起笔来写教学论文, 就感到脑子空空的, 不知写些啥:要思想没思想, 要观点没观点, 要事例没事例。

材料分为实践材料和文本材料两种类型:实践材料, 又叫直接材料, 是客观存在于教学实践中, 需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测量等途径搜集;文本材料, 又叫间接材料, 是通过广泛地阅读书籍、报刊、网络和其他各种资料而搜集到的。

搜集教学论文写作的材料, 一是要坚持全面性原则, 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进行搜索,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都要想方设法占有它们;二是要真实可靠,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 不先入为主, 不带个人好恶与偏见, 不断章取义;三是选择资料要有根有据, 尽可能地选取第一手资料, 转引第二手资料必须与原始文献核对;四是要对资料进行核实, 既防鱼目混珠, 又防以讹传讹;五是要选取新颖的资料, 一方面收集近期才出现的新事物、思想、发现、动向, 另一方面收集某种虽早已存在, 但人们尚未发现它的价值的材料。

材料搜集工作完成后要对材料进行比较鉴别。从教学第一线所发掘出来的材料有些真假难辨, 有时难以定论, 就得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比较鉴别;把所积累的资料分别进行掂量, 看它能否起到证明所需论证的论题的作用;必要时还应对一些数据进行计算, 力求其准确性, 尽可能地避免因为资料和信息的不准确而影响整个教学论文质量的现象。

材料的整理工作主要是对已经搜集的材料进行分类。材料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类: (1) 按观点统领分类, 根据一定的观点来组织、排列资料, 并分系列进行编组。 (2) 按项目分类, 就是按照信息和资料内容的属性进行分项归类。注意分类的标准要统一、所分的种类的关系要十分确切、材料分类范围要清楚、类目要有概括性。

选择和使用材料有一系列的特殊要求:材料的选择要真实, 要防止不合理想象、以偏概全、脱离实际;材料的选择要典型, 选用那些最能揭示事物本质、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最能阐明理论问题的材料;材料的选择要新颖, 靠材料的新颖、生动, 使得教学论文吸引人、感动人;材料选择要围绕主题, 使选用的材料都为表现主题服务;材料的取舍要科学, 把明显无用的材料淘汰掉, 对欠缺的进行补充;选用材料要量体裁衣, 根据教学论文的立意、主题、观点的需要, 选择恰当的材料。此外, 在选用材料时还要注意分清主次、抓住特点、启发思考、灵活机动。

二、立意:确定小学教学论文的灵魂

所谓立意, 就是确定教学论文写作的主旨。立意就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状写、论说、抒怀等方式所表达的意、理、情等重要内容或核心意义。立意是教学论文的统帅, 没有立意, 那些教学论文的写作材料就会变得没有“帅”统率的乌合之众。

同一个材料由于不同的立意, 可以表达出许多不同的意义。同样是课改背景下的某班级的学生被老师领到一个公园, 让学生自主选择描写某一处最能吸引他们的景点练习材料, 可以生发出不同的立意:可以探讨写作教学如何回归于生活, 可以讨论如何把直观教学引入到作文教学之中, 可以讨论如何引入美术写生教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作, 可以讨论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讨论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见, 因为不同的立意, 则可以确立截然不同的教学论文的主旨。

立意需要一定的悟性, 体现个性特色。教学论文作者要能适时地捕捉住稍纵即逝的灵感, 并努力在此基础上将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而成为将要写作的教学论文的主旨。

立意必须强调客观性, 不能无中生有。虽然一个材料可以生发多种立意, 但是, 这些立意是否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必须要以教学的客观实际需要作为标准进行评估, 符合客观实际要求的, 则可以作为教学论文写作的立意;不符合教学的客观实际的, 甚至是想当然的, 则应该首先把它从多个立意中剔除。

立意必须强调针对性, 不能纸上谈兵。教学论文写作是为教学实践和改革服务的, 是为了总结教学改革的成果和经验, 解决教学改革和实践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果教学论文写作的立意离开了这种针对性, 根据这些没有针对性的立意写出来的教学论文只能是供人观赏的花瓶, 而对教学改革和实践则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立意必须强调创新性, 不能重谈旧论。教学论文从立意到主题、从观点到材料、从形式到内容都要注重创新, 要从没有被人们关注的角度, 以出人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主题或观点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主题:明确教学论文写作的中心

主题, 又称为“中心思想”, 是教学论文的核心。明确教学论文的主题是立意的目的所在。它是在对教学实践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所提炼总结出来的核心话题。一旦确立之后就会为该教学论文提供一个十分明确的目的或方向, 并要求将此贯穿论文始终, 从多角度、多层次围绕这个中心进行阐述。

教学论文的主题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新颖, 让读者从文章中得到新鲜的理论、观点、知识;二是鲜明, 让读者读了文章之后, 能够清楚地看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三是集中, 形成一个高度浓缩的重心, 各个部分都必须以这个为重心展开, 并为这个重心服务;四是准确, 对于概念的理解, 对于观点、方法、原则的阐释, 都必须结合并符合教学理论、规律、原则;五是深刻, 能揭示教学规律, 透过教学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研究应对教学问题的对策。

提炼教学论文的主题是为了保证教学论文写作质量, 一般有以下一些提炼方法:

1. 从教学实践中提炼。

教学实践是论文的主题产生的源泉, 大量丰富的材料是教学论文写作者提炼主题的根本途径。抓住了实践和材料中的新思想、新观点, 就可以从中升华思想、提炼出有价值的主题。

2. 从典型材料中提炼。

教学实践中的典型材料, 既是反映教育教学实质问题的材料, 也是人们发现有代表性的教学问题的基础和依据。教学论文写作所需要的主题, 往往也就存在于这些典型的材料之中。

3. 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提炼。

在教学实践的众多矛盾中, 必然蕴藏着一个又一个主要矛盾, 这些主要矛盾又是由一个个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构成。主要矛盾则体现着教学实践的本质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又显现着本质中的核心内容, 这核心内容就是教学论文的主题。

4. 从教学本质中提炼。

面对变化万千的教学现象, 只有透过现象才能抓住事物的内在本质, 才能找到“意”, 才能找到事物内在的深蕴着的思想意义, 也才能提炼出教学论文的主题。

5. 从体验和感悟中提炼。

教师在与学生和书本打交道的过程中, 尝到了许多的酸甜苦辣, 也带来了许多躲都躲不过去的体验和感悟, 其中肯定不乏闪光的对别人有启发的内容, 抓住了这些就能让自己产生特殊体验和感悟, 教学论文的主题也就提炼出来了。

6. 从教学问题中提炼。

“问题”是作为教学论文写作选题的靶子,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本身就是教学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的核心内容也就成了教学论文的主题。

7. 抓住实践中的灵感提炼。

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了灵性的过程, 灵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生活中的闪光点, 是十分独特的、鲜明的个性体验和领悟。抓住了它, 自然也就提炼了教学论文的主题。

8. 从热点问题中提炼。

教学热点问题是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 也是人们谈论的中心问题, 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既是教学论文写作的主要任务, 也是教学论文的主题。

9. 从材料的闪光之处提炼。

教学和调研中, 常会发现一些材料中的闪光点, 不仅让人耳目一新, 还会从中发现一些“众里寻她千百度”般难得的观点和启迪。这闪光之处既是材料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也是所提炼的教学论文的主题。

1 0. 从多方的信息中提炼。

通过消息、情况、情报、资料、上级指示、领导报告等渠道传过来的信息, 是酝酿教学论文写作主题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有效的信息, 教学论文的主题才能跟上形势需要, 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此外, 还可以从上面的方针政策、工作的启示中提炼主题。

四、构思:谋划教学论文框架的过程

构思是决定教学论文写作成败的重要阶段。它有时是通过灵感或灵感思维来完成和实现。构思的成果一方面表现为教学论文主题的意蕴, 另一方面是教学论文写作的结构, 具体为写作的提纲。

构思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客观性:建立在对客观而又全面的材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二是创造性:主要表现为教学论文的主题意蕴和表述的具体形式上;三是总体性:从整篇论文的角度去对材料进行整合, 筹划全篇的表达层次和具体的结构;四是指导性:对教学论文的写作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谋划教学论文的结构是构思的有形状态, 当教学论文的写作框架构思完成之后一般就要通过书面形式反映出来, 并对其进行推敲和完善, 作为教学论文写作的指导和依据。

编写提纲的基本程序是:编制教学论文的标题→中心论题的内容和提出方式→研究和设计分论点→选择结构方式→写出每一层的意思→标注所需引用的材料→结论的内容和写作的方法。其中的分论点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与主题 (中心论点) 之间的逻辑关系, 还要考虑相互间的逻辑联系, 并像编制教学论文的标题一样对分论点进行润色, 力求结构形式上有好的表达效果;在分论点的下面要写出二级指标, 实际上要解决的是通过几层意思论述分论点;标注所引用的材料, 主要是指论述过程中所需要引用的理论论据、文献资料、事实材料、具体数据等。

教学论文常见的结构方式一般有下列几种:

⑴时空式结构:按时间的纵向推移或空间方位的横向变换为顺序划分结构层次。依照教学、实验、观察、调查工作进展的步骤或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 由前到后, 由近及远, 或由上到下, 由部分到整体逐步展开。选用于调查类、实验类、教育叙事类的教学论文的写作。

⑵并列式结构:分论点或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 围绕中心论点, 从不同角度分别加以论述或论证。适用于经验介绍类、问题探究类、或者论述的分论点比较多的教学论文的写作。

⑶递进式结构: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 层层剥笋, 步步深入, 顺理成章地导出结论;或在论证各个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时, 逐步逼进, 前面的论述为后面的论述打基础, 后面的论述再向深处推进, 适用于理论性比较强的教学论文的写作。

⑷总分式结构:有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和总分总三种。总分指开头提出问题或总论述, 中间从不同侧面或角度展开分析、论证;分总式指先罗列问题作一般的论述, 然后在综合论述中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总分总是前两种的综合使用。

⑸综合式结构:把几种方式结合起来安排, 采用综合式的结构来建构框架、设计分论点、安排材料。这是因为一篇论文的内容复杂, 有很多方面, 难以用某种单一的结构类型来论述。

教学论文的提纲写作要求:以中心论点为总纲, 引论、正论、结论都应该服从于中心论点;全文的布局必须经过周密的筹划与科学而又合理的安排;标明所选用所需使用的材料, 在一层分论点或二、三层分论点后, 把所需要使用的论据材料逐一对号入座, 有时还需要列出备用材料;安排好论文的框架, 详细编制教学论文写作的路线图;考虑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 将提纲的各个部分之间根据逻辑关系的特殊要求进行调整。

五、写作:恰当展示研究成果的艺术

教学论文写作实际上是按“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 既要遵循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 又要体现教学论文写作的特殊要求。

写作教学论文有一系列的特殊要求:一是注意立论、推论和表述的科学性, 提出论点, 运用概念进行推论时都应该充分注意科学、严谨;二是注意论点、论据和论述的逻辑性, 坚持论点明确, 论据确凿, 论述严密, 形成三者间的逻辑统一;三是注意数据和文字表述的有机统一, 选用准确而又有说服力的数据, 并将文字表述与数据有机地统一起来;四是注意典型分析和一般分析的结合, 既重视对典型事例的解剖和分析, 又重视对总体、一般事例的分析。

教学论文写作必须坚持的几条准则:

1. 准确审题。

审视题目内涵, 弄清文题的写作要求, 抓住题眼, 吃透题意, 准确把握写作的重点, 弄清选材的范围。

2. 深刻立论。

对所需论述的中心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应力求新颖、独到, 观点应该正确、鲜明、有见地。

3. 抓住论点。

围绕中心论点写, 避免因为自己的嗜好、兴趣偏离论点, 尽情发挥或节外生枝, 东拉西扯或把握不住关键, 颠倒主次、轻重等现象。

4. 精选论据。

选用论据坚持为论点服务, 不仅要典型、可靠, 而且要贴切、恰当。所选择的论据不恰当、不贴切, 就不能有力地证明教学论文需证明的论点。

5. 定好视角。

一个好的选题往往有很多角度可写, 要选最佳的角度下笔, 既不能四面出击, 也不能盲目行文。

6. 精确引用。

引用事实论据要真实可靠, 不随心所欲地编造;引用事理论据, 应仔细、准确地核对原文, 力避错漏, 不断章取义, 更不能篡改原文。

7. 严密论证。

坚持按写作框架层层展开论述, 思路清晰, 逻辑严密。不留下影响教学论文质量的的“把柄”或“漏洞”。

六、修改:提升论文表达水平的工作

教学论文的修改主要对已经写成的论文进行删芜去繁, 使论点更为突出, 论证更为有力, 文字更为精炼。

有经验的作者写作力求收到一气呵成的效果, 对于一些不清楚的问题、不很准确的论据、还需要思考和推敲的词语, 都是先放在一边, 等到了修改时再回过头斟酌。教学论文写好后, 有可能对其中的一些段落, 甚至某个板块的内容不很满意, 需要在修改时动手术, 甚至要动大手术。

修改教学论不仅要对文章的立论、结构进行认真推敲, 而且对论文中所使用的每个句子、字词, 甚至标点符号都要细加斟酌。对于一些可有可无的要删除掉, 对于一些有怀疑的把握不准的词语或句子须寻找一些可以替代的换掉。

修改教学论文要舍得割爱。对于明知是多余的, 无论是作者花了多少的心思收集、琢磨出来的, 也要忍痛删去。留下它们, 不仅不利于突出主要观点, 反而会影响人们的阅读效果。

修改教学论文的方法。首先, 是自我审阅, 自我修改:写作时要能钻进去, 修改时要能跳出来;写作时要对自己观点深信不疑, 修改时要对自己论文的各个方面吹毛求疵。其次, 要坚持冷处理, 不急于修改:教学论文写好后, 不要急于修改和匆忙发稿, 先把稿子放一段时间, 待写作冲动状态冷却后, 再用第三者的眼光, 比较客观地进行阅读, 这样才可能更容易发现问题。再其次, 要研讨修改, 集思广益:可以请其他老师或同行审阅, 以征求来自各方面的修改意见;有些问题自己不容易发现, 他人却一眼就能看出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第4篇

问题意识是思维能力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它的行为表现是对事物的好奇、喜欢和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具备了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才有可能关注知识方法及其研究过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就忽略这点,常常是一堂死气沉沉的教师演说课或是华而不实的气氛活跃的,老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因此,我认为要使在没有现代教学设备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进行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谈谈我多年来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好奇心,使学生想问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因此,我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出探索的欲望。

二、创造条件,使学生敢问

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使学生敢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1、创设积极宽松的教学情境。在农村语文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没有讨论、交流、课堂死气沉沉,我这几年尝试着,与学生多进行情感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没有害怕感而敢于从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愉悦,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给每个学生的提问投以微笑,关注和点头,允许他们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插话。引导学生敢于对教师、书本上的观点,提出质疑,要积极提倡学生标新立异、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思考问题。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质疑促思。

三、教给方法、使学生会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可见提问并不容易。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有一个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

1、以问引文。教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要抓住关键之处。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矛盾之处的注意。从而产生相关疑问。

如:《猫》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说猫老实吧——它——贪玩——尽职——”引导学生在这些地方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说猫老实却又说它贪玩?贪玩又尽职呢?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然后通过讨论,就会把课文理解得更深,学生的思维也更深化。

2、提供范例。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喜欢模仿的又是教师的行为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提问的角度、思路、方法方面给学生提供范例。善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想像猜測,对同一个问题多层面,多视角地去观察、分析和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探因求果、正反对比、逆向思维、突破定势等方法,提出来具有创新性的问题,长期潜移默化,学生便会由原来的被提问变为主动提问。

3、变课堂的“纵向提问”为“横向提问”。所谓横向提问就是在课堂上问题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再由学生通过思考来自行解决的一种提问方法。由于提问者与回答者在课堂教学中都具有同等的学习者地位,因此这种提问方法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纵向提问相比,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消除在课堂回答过程中的紧张感,能为推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敢议论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回答问题和分析问题创造了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在一种既无拘束又较热烈的教学环境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四、提高认识、使学生善问。

善问是在学生有主动提问意识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是敢问、会问的进一步提高,善问是要问得当,问得明、问得妙。

问得当,是指当问之处才问,不要一有疑就问,每疑必问,应当经过充分的思考确实有疑问再提问。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或通过查工具书、向别人咨询、与同学互相讨论便能得以解决的问题,则不必提问。

问得明,是指对问题的表述要清楚、明白。清晰的表达。可以使问题更加明朗,而且还能帮助提问者自己理清思路,为问题更加深入探讨和解决提供契机。

问得妙,是指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很高的认识水平,这些问题无法从课本或教学资料中得到答案,必须由学生经过理解、分析、推测、归纳等过程将那些看似零碎的信息进行加工。这就需要调动提问者认知方面的所有潜能,有时还要受到自己的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制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敢问、会问、善问、并且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纳入教学思路之中,这样既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第5篇

一、加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开发小学生的潜能

对于刚刚迈入学校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一切事物只是有一个极其模糊的认识,他们渴望去探索一切新奇的事物。但是,他们对每件事物的兴趣都是短暂的,他们缺乏执之以恒的毅力。然而,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心态。而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仅仅是让他们去简单的阅读文章,久而久之,便会将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都消除掉。因此,我们应在课堂上给与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能够完全投入到文章的情景中,让他们自己去研究并且掌握文章的要领和内容。同时,我们可以开展课堂讨论活动,让小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最后达成一致。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且能够更好地去开发他们的潜能。

二、举办课后实践活动

语文的知识都是源于生活的,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体现出语文知识。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所遵守的教学准则仅仅是基于考试制度。他们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被迫地去接受语文知识,上课仅仅就是单一的传授课本知识,课后进行大量的做题训练,只是为了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正是由于这种教学方式的存在,才使得学生们渐渐地失去了对语文的兴趣,更将语文视为魔鬼科目。为了增强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不定时地开展一些课后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可以尽情地去体会生活,去了解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大量语文知识,并且将语文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语文内容去广泛的收集各种信息,还可以去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我们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去征求其他人的意见,最后,我们可以将所收集的所有资料和我们的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小学语文教育迈向生活化的重要性

(一)增加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我们每个人所必须掌握的一门科目,语文的教学过程可以开发我们的潜能,同时也能增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就是单一的理解、掌握文章大意,课后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阶段性地进行考试测试,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渐渐地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使得语文学习过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了解并且掌握语文知识,同时也能从学习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兴趣,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去改变以前那种单一古板的教学模式,从而能使得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不会消失。

(二)有利于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壮大

小学生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希望和花朵,他们肩负着发展和壮大我们国家的历史使命。对于刚步入小学的他们而言,他们对于社会的理解仅仅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他们的潜能还没有完全地激发出来,他们的进步需要老师的指导,因此,老师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学习语文能激发我们的潜能、能开阔我们的视眼,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同时也能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活。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能够增强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能够使他们成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进而能够使我们国家更好地立足于世界之林,能够使我们的国家发展的更加强大,有利于我们国家更快地向发达国家发展。

四、结语

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第6篇

农村小学生写字教育对策

摘要 农村小学生写字状况令人堪忧。主要是写字课若有若无,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学生课业负担偏重等原因。所以要提高对写字教学的认识,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认真上好写字课程,营造良好的写字氛围,开展成果展示活动。

关键词 写字 现状 原因 对策

写字是学生语文素养一个重要体现,应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就在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今天,农村小学生写字水平却不尽人意,这种状况严重地阻碍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

一、现状 点画不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点画的“摆位”不到位,形成了横不平,竖不正的情况,如“平”“十”,横不能横,竖不能竖,东倒西歪,汉字的艺术美的特征荡然无存。笔画长短不到位,该长的不能长,该短的不能短,如“喜、善”中间的横画比较长,其余的横画比较短,再如“中、申”中间的竖画要写的长一些。结构不合理。汉字,素以结构组合美妙、大方而著称于世。然而大多数学生生不知如何组合,该左右对称的不能左右对称,该疏密匀称的不能疏密匀称,该参差变化的不能参差变化。书写态度不端正。主要表现在书写随意,字迹潦草,涂涂改改的也很严重。格式不规范。表现在首段开头不空格,标点符号不占位,字体摆在格子外,字距与行距没区别等等。写字姿势不端正。姿势端正是写好字的保证,很难想像一个东倒西歪的人能把字写好。农村小学生写字姿势不端正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三个一”基本没到位:握笔离笔尖太近;胸部紧贴着桌边;头部或向左侧偏,或头低太厉害,以致眼睛离本子太近。

二、原因 写字课若有若无。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课程方案》上明确规定了写字课的课时量。但是,在农村一些学校只是在课程表上安排了写字课,而实际上大多数写字课都被语文教师挪作他用,写字课也因此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若有若无的角色。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写字教学绝不是几个领导、三两个骨干能够解决的事情。写字教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写字教学的教师队伍,才能从根本提高学生写字的质量。在农村,一些教师的基本功不过硬,特别是在写字方面,这就使写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课业负担偏重。“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计控制在一小时以内。”这是国家三令五申地对小学生作业量的要求。然而在农村,这个条例被架空。因为这个教师布置一点,那个教师布置一点,学生的作业总量远远超过一个小时。作业一多,写字质量就难以保障。家长的教育、认知有偏差。家长在孩子写字教育方面存在认识偏差:一部分家长过早让孩子写字,由于孩子手部肌肉发育不够健全,而又缺乏有效和正确的引导,造成错误的握笔

及写字姿势;另一部分家长则听之任之,认为孩子们写字完全由学校负责,对孩子的监督管理不够;更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字写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考到高分。

三、对策 提高对写字教学的认识。《课标》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强调“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可见,写字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全体教师、领导及家长要充分认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写字兴趣。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将写字教学纳入考核范围。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技巧、方法和姿势,教师自身也应有相应的基本功,因此教师自身要加强对写字的研究。不仅要研究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还要研究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写字能力。只有教师吃透写字的规律,才能使学生有章可循。认真上好写字课程。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字教材,加强示范,耐心指导,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偏旁结构的书写方法,要根据每次写字训练重点进行精要指导,分析每一组字的异同,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如何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并逐步达到美观的要求。营造良好的写字氛围。在教育教学中,要给学生们多讲一些古今书法家的练字的故事。校园橱窗画廊里张贴名家作品,供学生课余欣赏临摹。还可以请学校、社会书法爱好者作讲座,名家作指点,通过召开笔会、现场书写表演,让学生“聆听窗外的声音”,在获得美感的同时,提高书法学习的兴趣,营造浓厚的书法学习氛围。开展成果展示活动。把学生作品展示出来,这样效果比表扬要好得多。学校加强各班书法园地建设。定期张贴学生优秀的书法作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指正,最终共同进步。同时举行形式各样的书法比赛,因为比赛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定期组织小学生写字比赛,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愉悦,以激发他们更大的进步,也给予其他同学以深层次的促动和震撼,达到“使获奖者更上层楼,未获奖者奋起直追”的理想教育境界。

上一篇:中考历史考点分析下一篇:晨露中的桃花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