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和传统的道德绑架

2024-07-16

个人主义和传统的道德绑架(精选9篇)

个人主义和传统的道德绑架 第1篇

个人主义和传统的道德绑架

胡适曾说:“真正的个人主义指:一种独立的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单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脑力;二是自己对于自己的思想信仰要完全负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利害。”可是事实是,中国孩子的个人主义就是我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对思想的要求、也不是对理想的追求,而是简单的孤独灵魂的相聚来填充种种空虚、来满足某种面子的形象接触。就算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理想信念的孩子,也在遭受着父母传统观念的封杀,因为权威还是权威,一刀切还是一刀切,因为爱大于许多,因为爱让你痛着无法拒绝。转念一想,我不就是在这个行列吗。于是才有了我内心的些许波澜,写下我的想法,写下我的感知,写下我想有的改变。

总是喜欢把自己定义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看看自己的假期生活状态,看着自己的精气神,看着自己俊秀的脸庞,看着这个小家,每个人的感觉都是不同的,可能会有幸福无可挑剔,可能会有快乐深藏心底,可能会有安静无可奈何,可能会有痛苦声泪泣下,可能有......不管怎样的我们,不管怎样的满足或者不满,我们还是我们,不会因为做了美梦就会永远不醒的我们,我们还是那个冰冷的床上蜷缩着的我们,我们还是抱着手机守着扣扣微信消息的我们,我们还是在手游过后不断联想的我们,我们还是在看到爸妈操劳后大喊大叫后痛苦的我们,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在温暖的自我欺骗里幸福的活着。我们就是我们,我们就是那群在无意识中逐渐长大的一代。不知不觉中,高中毕业了,我们曾经唯一执着坚守的信念就随之消失,我们虽然纷纷走入不同的大学,我们虽然有着不同的潜质,我们虽然有着不同的校园、不同的大师、不同的同伴、不同的社会环境氛围,但是这,这决定不了什么,也代表不了什么?真正决定我们未来的,是自己的思维,是自己的信念,是自己的探索求知。因为北大的俞敏洪和杭州师大的马云同为中国的成功人士,但是俞敏洪更敬佩马云;同时他敬佩的不仅仅是阿里巴巴的市值,他更为敬畏的是马云脑子里的阿里巴巴从未知到未来的过程。那我们,是不是已经看到了十年后自己在世界上开创出的事业,是不是已经想到自己在未来十年内需要受到的多少苦痛和折磨,需要经历的多少孤独和冷漠,需要爬过的多少艰难和坎坷,需要哭过笑过的多少个大的轮回。我们是被称作孩子的九零后,我们很快就会写出来九零后的缅怀,我们很快就会拍出来九零后的老男孩,我们很快就会彻底的进入这个社会的熔炉,我们准备好了吗?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写着写着,我发现,我还没有开始准备。

也许高中时代的我们还可以用那句:我还小,我还是少年。我还是可以把未知的恐惧推给父母的那个穿着校服、满脸羞涩的少年。那么现在,那么如今,那么儿时口里的大哥哥亦或大姐姐的我们,我们还要做襁褓里的孩子,在父母面前娇嗔吗?不能!不能对吧!然而,就是这个时候,然而就是这个时期,我们的物质基础并没有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我们传统的孝和内心里的依恋却更加明显,在外表现为每天的电话唠叨,在家表现为阶段性的农村传统洗脑,在现实的土壤里无比的纠结着。也许更明显的就是,我们越处于社会的底层,我们受传统的束缚越严重,我们的胆量和思维的限制就越大,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就会变得片面,从而变得抑郁和怨天尤人。

个人主义在中国的缺失是封建王朝的遗留问题,但是,即使在今天,这个遗留问题依然严峻。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的我的角色比我实际扮演的我的角色还多。因为我没有自己的喜欢是喜欢,我很少有自己的愿意是愿意,我几乎不记得我可以独立的操作与独立的承担,我只是一味的紧紧的压榨我的已经庇护我一生的父母,因为只要你紧靠他们,他们就会给你温暖,因为这种拥有,等于无尽的剥削和彻骨的怯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齐家为要,现在这个家,你即将成为它的主角,你的小家,你即将为它负责一生,这才是成长。这种成长将会将你推到爱的风口浪尖,将给你你忠诚一生的责任,你必须坐在架椽着的位子上,挥着手里的鞭子,精神抖擞,带着家,驶向远方。这个时候,我们被动的就会有自己的喜欢才是喜欢,自己的愿意才是愿意,自己爱的才是爱的,自己的独立操作必须承担责任,因为我们已经成长为一棵树,一棵可以庇护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的一棵参天大树,而此时,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是值得永远传承和一生怀念的。直到你的终老,你都不会有太多的歇息,你都不会轻言妥协,你都不会把自己的责任轻易交给别人,这才是生命的意义。可是,我们依然在这个过渡期,在这个虚拟的过渡期,我们忐忑的不敢或者不能承担责任,父母不舍或者不敢下放责任,于是我们变成了无病呻吟,我们的行动因为脱离不了现实的土壤而无比的可笑和奢侈。也许这个时刻我才明白,我多么自私,是因为我记忆力真的衰退了,还是因为我没有选择记住那个属于我一生的使命。不懂得权衡身边爱的一切,才是我无法永远真正前行的阻碍,权衡的重要性就是我要独立分辨,用自己的耳朵和眼睛,用自己的大脑和判断,并且很快就会看到坏的后果却没有好的奖励。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生命厚度的增加,是眼睛变得明亮,是身体变得更加自由,是心灵变得更加宽厚,是精神变得更加的纯粹。

中国人,从不缺乏聪明和智慧,也十分的勤劳和节俭,但中国人骨子里缺乏勇敢。这种勇敢是对抗权威的勇敢,是少数人中坚持真理的勇敢,是挑战自己生理极限打磨精神的勇敢。那么我怎么才能变得勇敢那?怎么才能变得纯粹那?我结合现实中的我提出几点建议,也是对自己的约束和指引。

一、提高自制力。如果我们很容易的就被手机俘虏,整天就在手机的微弱的光线中逐渐近视和苦难,那是多么可笑和悲催的一件事呀,因此,提高自制力,首当戒手机。

二、抵制诱惑。尤其是自己的潜意识里需要被爱的诱惑,我们要审慎的知道自己的情感,不滥情。此外我们还要抵制烟酒,江湖义气,怠惰等等的诱惑,保持独立,悠然前行。

三、做好现在。如果你身在父母身旁,就帮他们做做家务,陪他们聊聊天;如果你现在在酒会上,就和朋友谈谈生活,谈谈理想;如果你现在坚守在岗位上,就认真的做好现在的手头工作;如果你现在在外漂泊,请你用心记录下你的足迹。

四、谋划未来。江山代有才人出,我辈岂是蓬蒿人。我们的专业是不是适合自己,我们未来将要从事什么职业,我们要想做到优秀需要准备些什么,执业证书,朋友圈子,经济基础等等。我们未来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如果你每天问自己十万次,然后为它去努力,你就真的成就了你未来的生活。

五、懂得调适。学会调节压力,不在压力大的时候崩盘;学会调节生活,不再混乱的时候继续无助;学会改变自己,让自己时刻斗志满满、精神抖擞。

六、提高审美。我喜欢的就是我喜欢的,我喜欢的可以有理由也可以没有理由,但我喜欢的必须是有品位的。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审美影响你的世界,因为,角度差无法弥补。读书、运动、旅游和爱美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显得落伍。

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不回头看不代表我们忘记,我们忘记了即使回头看也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回头看又带着记忆那是什么滋味?我们需要把以前的经验积累下来,把以前的错误纠正过来,把未来铺就起来。如果可以,我愿意带着过去的伤痛走向未来的平凡。

我们是清醒的个人,我们会用自己的耳朵、眼睛和大脑去判断。从此刻起,我们就应该做一个大写的人,有自己的路去走,有自己的环境去适应,有自己的周围的力量去权衡,有自己热切的生命去感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昨天的云彩。黄沙碧血,壮士狂歌不歇。你离开的时候,我不会去送你,你回来的时候,即使再大的风雨,我也会去接你。

个人主义和传统的道德绑架 第2篇

-----------周洁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传统美德的发展脉络。我国传统道德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美德就是我们所说的精华;那些落后的、过时的道德遗产就是糟粕。伴随我国传统道德的产生、演变而形成和发展的中华传统美德。

在家庭方面,强调尊老爱幼、父慈子孝、长幼有序、夫妻恩爱、兄友弟恭,崇尚“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等等;

在社会方面,强调诚实守信、互助友爱、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社会和谐,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

在国家方面,强调国家和民族大义、为政清正廉洁、亲民爱民,崇尚“天下为公”“精忠报国”“为政以德”等等;

在世界方面,强调民族之间要睦邻友好、以德服人、爱好和平,注重民族气节,崇尚“天下一家”“协和万邦”“和为贵”等等。在自然方面,强调敬畏自然、向自然学习、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等。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也必将经历一个深刻嬗变的过程。可以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紧迫性。具体来说,要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1.正确处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在我国现阶段,既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道德的主导作用,又要大力发挥共产主义道德的引领作用和积极作用。

2.正确处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作为上层建筑,传统美德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立起来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道德要求,摈弃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理念、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并注入新的道德要素。

3.正确处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其核心原则、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均应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在价值原则和调控方向上,应与法律规范保持一致。4.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民族文化和民族道德是一个民族区别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我们要大力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

5.正确处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关系。世界各种道德文明在相互激荡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形成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

论网络舆论下的道德绑架 第3篇

一、道德绑架的理解

对于“道德”一词的理解可谓浩如烟海, 但究其最为权威而精当者, 恐怕非斯温与弗兰克纳莫属。他们认为道德是指称遵守或违犯被认为是具有社会重要性的习俗的名词或概念, 这种重要性涉及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①其存在不同于并高于法律, 没有任何强制性和规范性, 是一种对模糊的“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 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绑架”一词在 《现代汉语词典》中, 指用强力把人劫走, 绑架的目的是以被绑架者的性命为砝码, 通过胁迫被绑架者或其亲属, 来达到获取钱财等目的, 当胁迫不成时, 绑架有可能导致撕票, 即绑票的匪徒把掳去的人杀死。“道德绑架”两个名词放在一起互相修饰表达出绑架一词的正面性, 是出于善意的;道德一词的强迫性, 是出于要挟的。综上所述, “道德绑架”一词表达出大众出于善意的心理, 给公众人物形成舆论压力, 迫使他们做出符合大众舆论倾向, 停止违背大众舆论倾向事情的行为。

二、道德绑架的表现

(一) 标准不同。上文中已经提到微博是公益行动的催化剂, 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发起募捐, 帮助贫困的人们。但是捐与不捐, 捐多捐少, 人们却是抱着不同的标准。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尽力就行, 像马云这样的中国首富就要大捐特捐, 要不然体现不出他的爱国心。这就是道德绑架, 人们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 同时通过微博的舆论形成压力, 逼迫公众人物捐款。这已经违背了捐款的初心, 并不是挣得多就应该捐的多。道德绑架让公众人物不捐也得捐。

(二) 强调主观。范玮琪国庆节晒娃事件引起了微博博友的大量讨论, 基本上压倒性地站在了指责范玮琪晒娃的一面, 博友主观地认为国庆节明星应该发关于爱国的微博, 表达爱国之心, 而不是翻来覆去的晒娃。舆论上面的压倒性指责逼迫范玮琪随后便发了一条关于国庆阅兵的微博来消众怒。这就是道德绑架, 人们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 不发微博就是代表不爱国。道德绑架让公众人物不发也得发。

(三) 不问是非。明星在大众的眼中是自带光环的, 银光幕上展现给大众的形象总是完美的, 没有缺点的。所以现在有很多不理智的粉丝, 不容许自己的偶像犯一点错误。特别是在韩国, 严格的明星管理体制下不容许有瑕疵。这就是道德绑架, 明星也是人, 也会犯错误。普通人犯错误大家都会觉得可以原谅, 改了就好了。但是这些错误要是放在明星身上就是毁灭性的, 不可原谅的。道德绑架让公众人物小心翼翼, 谨言慎行。

三、道德绑架的实质和原因

道德绑架的实质是以道德为砝码, 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 结果一般是做了的也少有自豪感, 不做的则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忐忑不安。②道德绑架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中时有发生是有原因的,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大国,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下来的道德标准和习俗在人们的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而且中国人讲究和谐, 倾向于少数服从多数的群体理念, 大众的舆论导向是很具有杀伤力的, 不得不引起被道德绑架人的重视。息事宁人也是中国人的一个特质, 既然大家都让我这么做, 我就这么做吧, 被道德绑架的人往往会选择服从, 不管这种服从是对还是不对, 也从侧面助长了道德绑架的嚣张气焰。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法律似乎离我们很遥远, 道德却是时时刻刻发生在身边, 触手可及的。所以人们对于道德上谴责的恐惧甚至可能超过法律。其实不仅仅是公众人物会常常遇到道德绑架, 我们普通大众也会受到道德绑架的迫害, 例如, 强势群体碰到弱势群体, 无论事情是怎么回事, 在人们心中做错的永远是强势群体, 因为人们在道德上是站在弱势群体的一方, 这样强势群体就被道德绑架, 有很多只能承认错误来解决问题;再比如, 身处东北的我们, 每年冬天都要面临大雪封路的困扰, 这时候帮忙清雪的人是高尚的, 而收费清雪的人变成了唯利是图的小人。付出劳动换来金钱是无可厚非的, 可是这些人就被大众道德绑架, 干了活还要被别人骂。解决道德绑架是一项长期的艰巨性的任务, 不仅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 同时也需要广大的网民朋友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管理, 把心态放正, 促进我国网络道德建设的发展。

注释

11彼彻姆:《哲学的伦理学》[M].雷克勤等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第12页。

中国式的道德绑架与精神阉割 第4篇

掐头:“一个白胡子老头儿向我们讨钱。我的同伴约瑟夫·达尔朗什竟给了他一个五法郎的银币,我感到好奇。他于是对我说……”于是,讲了文中的这个故事。

去尾:“今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

这样“掐头去尾”式的删减,表面看起来让文章结构更紧凑,主题更鲜明、突出,但是却让作者的格局变得小了,人物的道德受到了绑架,文章的精神遭到了阉割。

一、格局变小

莫泊桑,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处于萌发、上升时期的小说家,他的文学创作深受他的恩师福楼拜、自然主义文学大师左拉的影响,他的文学作品只是客观地揭示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不仅资本主义社会有,封建社会有,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而不会自觉地站在无产阶级的高度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式的人际关系,或者批判那个被称为资产阶级代言人——菲利普夫妇的偏执势利的丑陋性格。这样的掐头去尾,让一位本来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世界级作家变成了只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现实的具有阶级观念和思想的小说家。另外,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我”(约瑟夫)的自述,他再怎么无私与伟大,也不会那么无情地批判他的母亲,将其塑造成一个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资产阶级市侩形象。

那么,说到这里,有人不禁要问,莫泊桑写这篇文章的真实目的何在?文章的意义不在批判,而在建设——这篇文章不是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也不是批判哪个具有自私自利之心的人,而是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同情之心、悲悯情怀。批判现实,也许只会增加阶级间的仇恨,悲悯情怀,却能拯救人性于水火。

二、道德绑架

克拉丽丝是《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女主人公。说到克拉丽丝,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形象:冷酷、自私、无情、暴躁,唯利是图、置亲情于不顾的资产阶级市侩形象。以前学习这篇文章时,语文老师常常会引用马克思名言给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定性:“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克拉丽丝也因此被钉在唯利是图、自私冷酷的资本主义十字架上。

克拉丽丝真的就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实际上,她只是当时社会上的一名普通群众,远没有资格充当资本主义社会的代言人;她只是一个女人,为了家庭,她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同时,她还是一位母亲,为了子女,牺牲对于勒的亲情,牺牲自己的幸福,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惜;作为一个家庭妇女,为了维持这个家的稳定与完整,她宁愿忍受着生活的艰辛和贫困的煎熬,没有离婚,也没有趋炎附势、另攀高枝,对这个贫困潦倒的家庭不离不弃……她,一个女人、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幻想靠发了财的小叔子的资助改善自己拮据痛苦的生活条件,有错吗?因为心理的巨大落差大骂以致躲开于勒就被认为冷酷自私、六亲不认、十恶不赦,这公平吗?如何公正合理地看待克拉丽丝,需要我们仔细剖析、认真对待。

为何大骂于勒?不仅仅是嫌贫爱富,生活的穷困也使她变得容易暴躁;不只对于勒如此,对待丈夫菲利普也是这样。小说的原文写道:“我的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的生活感到痛苦,她常常找出一些尖酸刻薄的话,一些含蓄、恶毒的责备话发泄在我的父亲身上。这个可怜人这时候总做出一个手势,叫我看了心里十分难过。他总是张开了手摸一下额头,好像要抹去根本不存在的汗珠,并且总是一句话也不回答。我体会到他那种无可奈何的痛苦。”

冷酷无情?是的,对于破了产遭了殃、处于困境中的于勒,克拉丽丝竟然置之不理,甚至避之唯恐不及,确实有点冷酷,有些无情。如果不这样做,领回了于勒,又会怎样?为了于勒一人,不仅会拖累整个家庭、拆散这个家庭,就连好不容易要成婚的二姐婚事也一定会黄——两个大龄剩女婚姻无着,作为母亲怎一个愁字了得?本来生活拮据,此时不仅梦幻破灭,还要负担于勒的生活开支,这个家庭已经濒临崩溃、不能承受生活之重,于勒会不会成为压垮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反之,年老的于勒生活虽然劳累痛苦,但他暂时还能自食其力,还没有生存之忧、性命之虞,不必急于领回。无情?为了家庭殚精竭虑,日夜操劳,维系每个家庭成员的日常开支和生存发展,这难道不是亲情?除了爱家人的亲情,还有对菲利普的爱情。即使生活拮据、心情痛苦,但是对菲利普、对这个让她操碎了心的家庭依然不离不弃,即使放在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今天,也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我们不必刻意地、一厢情愿地批判克拉丽丝的冷酷与无情。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克拉丽丝的自私与唯利是图。她的自私,不是为个人,也不是为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整个家庭,为了维持家庭的生存与稳固,不得已而为之。克拉丽丝,她不是圣人,永远不能达到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她只是一个小市民,一个家庭妇女,我们不能对她苛求太多,求全责备。我们不要盲目拔高克拉丽丝的思想境界,也不要对她求全责备,她成不了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在她身上既无法完全体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代表不了那种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无产阶级情怀,她只是一个小市民、一个家庭妇女,她要生存,要维持整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只能如此——无奈的选择,无情的抛弃。

所以,对于如何看待克拉丽丝,我们要摆正心态,她的身上确实有许多人性的缺点需要引起我们警醒、批判与反思,但是不能求全责备,也不能上纲上线。她的所作所为,包括抛弃于勒,也许并非她的所愿,更不是她自私冷酷性格所致,而是为贫困生活所迫,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家庭妇女,更多的是为了家庭而作的辛酸无奈的抉择。

三、精神阉割

作家梅子涵曾讲过这样的故事,文革时人们就着咸菜吃着窝头,心里却在想着: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还得勒紧裤腰带攒钱去帮助美国人民脱离帝国主义苦海,去支援苏联人民逃离修正主义的深渊……现在想想,当时的人们的思想单纯幼稚得可笑!但是,如今编选教材的专家们还在延续着这种思想: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还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至少曾经是、现在有的地方仍然是这种现象。于是,教材继续维持着对资本主义精神的阉割,对自我精神的麻痹与毒害,自以为是地对文章继续进行着中国式“掐头”“去尾”的删减。

克拉丽丝躲避于勒的举动,在很多外国人包括众多的法国人看来非是道德低下。人们只是尊重她的选择,尊重她选择的权利:是可怜、拯救于勒一人,还是拆散一家人?靠于勒发财的神话破灭,殷切的希望成了泡影,但是困窘的生活还得继续;躲避于勒,只是生活所迫作出的辛酸无奈的抉择,并非全是冷酷无情的抛弃。同时,人们也尊重于勒的选择——于勒,暂时还能自食其力,还没有生存之忧、性命之虞,既然于勒还不愿回家去拖累他们,就应该尊重他的生活选择。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纯粹为了批判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思想,而是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同情之心,要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既然如此,《我的叔叔于勒》在选入教材时为何还要做“掐头”“去尾”式的删除呢?这样的处理,归根结底在于东西方的思想观念上的差异。西方人注重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尊重人性与人权,提倡悲天悯人的情怀;而中国人仍然注重集体统一的阶级观念,善于用渲染阶级对立的情绪和意识来阉割文章所应体现的个体精神与人权要求,片面强调了群体的批判思想……

由于语文教材需要面对尚未形成独立的判断与鉴别能力的未成年学生,所选文章的思想内容确实需要甄选、过滤和净化;但是,这样的做法又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以偏概全,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更要区别对待。因此,我们衷心希望语文教材的主编们,不论是人教版的还是苏教版、沪教版的,在编纂教材时,对待那些经久不衰的经典名篇,能够高抬贵手,尽量呈现原汁原味的精神大餐,少些这样“掐头”“去尾”式的删减,也让教师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少些盲目的拔高、随意地上纲上线,少些道德绑架与精神阉割,多让读者去判断、鉴别、领悟与品味,以期更加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无形的道德绑架 第5篇

子贡赎人而不取其金,在多数人眼中看来这是圣人之举,是行善的标杆。可孔子却不加赞赏反而批评他的所作所为。诚然,子贡的行善本意十分纯粹,但他的一个自以为更加高尚的举动却无形中提升了道德的准则,纵然人人都渴望向子贡学习,但是世人对于行善之后是否该领取奖金的态度已然悄悄发生了转变。

一笔赎金对于子贡这样的大户人家来说或许并不算什么,然而对于辛苦躬耕一辈子的农户人家来说将是不菲的巨款。未听闻子贡之事时,他们遇见鲁人会毫不犹豫的赎回,而后坦然接受应得的嘉奖。如若鲁国君主将子贡事迹大肆宣扬,人尽皆知之后,我们不妨假设,普通农户再次遇到鲁人时定会有所犹豫,他们会想到,从国家拿回先垫付下的赎金可能都会遭到世人的非议,甚至纠结之下他们选择了漠视需要帮助的人。子贡一举,已为当时之人造成了无形的道德绑架。

如今,世界的经济巨头颇多,他们在为个人谋取利益的背后仍然保有一颗行善济世之心,实在值得我们的称赞。比尔盖茨宣布过世之后捐出全部敌国的财富,巴菲特拍卖个人午餐所获金额如数捐出,索罗斯、戈登摩尔也都捐献了过半的资产。然而巨头行善的背后却无形中带来了道德绑架,在大多数普通人眼中捐款似乎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那些富可敌国的商业大亨来说。天津爆炸案之后,千万网友竟在马云微博评论中纷纷留言逼捐。“你这么有钱,为什么不捐一个亿?”“你不捐款,我们就抵制淘宝!”......这样的言论一番番地攻击着马云,万千网友躲在电脑屏幕之后握紧了腰包,暗喜自己的“高尚”。

行善本为一件好事,然而在太多人潜意识之中却还只是一个标榜自己的工具。他们在有意无意之中,炫耀着自己的高尚之举,他们将向善的道德起点一步步哄抬着,渐渐“取不取”“捐不捐”并不再可以由一个个体所能决定了,平凡的百姓开始选择漠视,占据较高社会地位的人们被推上了道德的邢台。无形的道德绑架就此形成,道德观发生了质的偏差,行善不再来自于我们一颗崇高的济世之心,开始成为了社会人物维护个人形象的无奈之举、被迫之举。

论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内涵探析 第6篇

徐建琴

(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摘 要:随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在实践中地不断延伸,很多都涉及道德这个视域。本篇文章就是从伦理学的角度,探究式的去分析这个课题;从生活实践中提取案例,去分析“道德绑架”这一现象的实质和原因,以及其在社会中所映射出的轰动,带来的恶性循环。

关键词:道德;绑架;道德绑架

中图分类号:B82-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3)11-0034-01

一、道德的内涵

道德一直被大家挂在嘴边,但道德的具体概念是什么以及人类作为社会的全体到底要不要为道德去买单?道德是个名词,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产生的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如下:第一,在主观条件上,人必须有自我意识的出现;第二,在客观条件上,必须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关系,使得自我意识能够分化,从而个体自我认识到自我的独特利益。就此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有了道德这把标尺来度量人与人所体现出来的不同修养和内涵,那么是否所有人都会来自觉维护道德,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呢?任何理论都不可能绝对地适用与一切情况,必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切从实践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教训。所以并不是所有个体都能自觉为道德做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引路人,往往由道德引发的纠纷,在法律面前又是无法解决的,这就引起了我们深思,为何我们自行树立的道德要被我们践踏,为此我们却还要想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去克制利用道德的行为?道德的出现本身是为弥补法律的不足,现在社会的现象反向倒戈,却想着怎样利用法律去制裁“道德的衍生品”。难得说是“法律”不想亏欠“道德”这么多年来的照顾?

二、对道德绑架的理解

对于“道德绑架”的理解:“道德”一词的存在目的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与精神发展,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宽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对模糊的“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且不论社会对“道德底线”和“道德临界点”的所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线” 一词本身概念极其模糊,哪怕一个人跨越了“道德底线”,但凡他的行为还在法律范畴允许之内,其行为就可以被接纳和理解。仅有对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社会才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其行为为“错误”。但在一般情况下用“个人道德标准”或是毫无明确定性的所谓的“社会道德标准(公共善)”。

三、支撑:热点案例

2012年8月23日,在杭州K192路公交车上发生的一名年轻小伙因没有给抱孩子的女人让座而被其丈夫打耳光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大家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不让座行为和打人耳光孰是孰非上。大多数人觉得,应该把打人和让座区分开来看。一名自称是小伙朋友的网友说,小伙回家后跟他说了自己的遭遇,哭得很伤心,“实际上他是一个残疾人,腿脚不方便,而且性格内向。那天他看到那个妇女抱着小孩,内心是很想让座的,可是他自己腿脚又不好,又没有其他人让座,于是他很无奈地看了那对夫妻两眼,不想竟挨了几耳光。”[1]

此事在微博和网络上持续发酵,引来关注目光无数。本来乘车是一个民事行为,只要他买票就有了坐座的权利,只要当时有空位在,这是合法的民事权利。让座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不是他的义务。好的品德修养有益他人,值得提倡,但道德毕竟是一种自律而不是他律,“当事人不能用暴力去要求别人遵守道德啊。”有法律界人士说,不让座,没有侵犯他人的权益,而打人,则是对他人权利的直接伤害。这是简单的是非和常识。不能因“道德”剥夺他的合法权益,这是“道德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民主社会的退步,是危险的,道德的裁判是一个的公心,这是一个人治社会的体现,一个社会怎么可只依靠一个的人道德判断来规范别人的行为呢?一个社会一旦失去对法律的尊重,也就不会有对人权的尊重。人们的情绪在短时间内几度波折,当小伙子面对怀抱婴儿的妇女没有让座,人们心怀不满,但是当小伙子遭遇暴打,人们的情绪变成愤慨和同情。当小伙子被曝腿不太好,事情就变得刺痛人心了。我们这个社会有多少案例说明了,对法律的尊重,才能保障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力。

所以我们必须用法律来监督道德,不能让到道德衍化成反常态的绑架行为。自律的行为也需要他律来作为引导,以防自律不严,滋生事端。那对打人的夫妇,就是带着正义的幻觉去侵犯他人权利,往往更加残暴。

四、道德绑架产生的实质和原因

道德绑架的实质是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结果一般是做了的也少有自豪感,不做的则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忐忑不安。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社会是经常发生的。比如半强迫性的捐款、本不该进行的道歉等等。道德绑架之所以容易得手,是因为在强调群体和统一价值观的社会中,舆论具有足以杀人的功能。因而就出现了不自愿的捐款和满含委屈的道歉。中国是一个道德社会,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对道德力量的恐惧有时候甚于对法的力量的恐惧。我们每一个人的确会经常遭遇并难以承受许多道德的绑架,然而,这也不是说道德社会就一无是处,如果你适应了,还会去依靠它。而具体到某一事件,比如范美忠事件,又不能说公众对他或对教师群体进行了道德绑架。在任何时候,教师保护学生的利益,都属于公众正常的期待,也属于相关法规的正常要求。[1]陈梦源,周俊娟.不让座被连扇5个耳光续:有网友称小伙腿脚残疾[J].长江日报,2012(6).参考文献:

On moral kidnapping Xu Jian-qin(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Anhui,235000, 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actice to continue to extend, many of them involving moral.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angle of ethics, to analyze this topic;extract cases from the practice, analyzes the essence and the reason of “moral kidnapping” this phenomenon, and the sensation in the society in mapping out the vicious spiral.Key words: moral;kidnapping;moral kidnapping

[责任编辑:董 维]

收稿日期:2013-10-15 作者简介:徐建琴(1988-),女,江苏泰州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向的研究。

道德绑架内涵探析

覃青必

内容提要: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行善的名义,通过舆论压力胁迫他人履行一定行为或中止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道德绑架具有道德性、公开性、胁迫性、软约束性等特征。道德绑架不同于道德劝说的地方在于它的强制性;不同于道德强制的地方在于它强制的软约束性;不同于道德欺骗的地方在于它的意图是善的。道德绑架对于现实社会的影响,我们应当有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道德绑架 社会舆论 意志自由

覃青必,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530006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与普及,原来主要通过传统媒体发挥作用的社会舆论,现通过网络平台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表现之一就是导致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道德绑架问题。道德绑架自道德产生起就一直存在,而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才被人们广泛、深刻地感受到。目前关于道德绑架的表述多体现在媒体、记者的报道以及网民的言论中,学术界至今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几近于无,这跟道德绑架事件受热议的现状是不相称的。有感于此,本文将尝试对道德绑架的内涵进行探析,探析的内容包括道德绑架的定义、道德绑架的结构与特征、道德绑架与相关概念的辨析等方面,以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学界对这方面研究的重视。

一、道德绑架概念的日常使用

在伦理学中,有不少概念首先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然后再经由学者较为严谨、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最后进入规范的学术语境,成为伦理学的专业术语。道德绑架概念也一样。目前学界对道德绑架尚无一个权威的定义,《伦理学大辞典》 中亦没有收录有这一词条,道德绑架概念的使用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网络舆论监督的不断增强以及社会上道德绑架现象的增多,道德绑架概念已成为目前人们使用得最频繁的概念之一。对一个概念来说,日常生活的使用代表人们对它最初、最直觉的理解与把握,这是学术分析的源头,也是任何学者所必须尊重的,因此我们的分析将从道德绑架概念的日常使用开始。我们先来看以下几个通常被认为是道德绑架的事例:

事例 1:广东电白县有个 18 岁的女孩,患有尿毒症,为治病家里已是负债累累,如今要彻底康复就必须换肾,手术费高达 20 万元。有个叫 “冰尘” 的网友建议: “我们找出买彩票中了奖的彩民,让其捐献25万,挽救一条生命„„”。巧的是电白县就有一名彩民中了双色球两注头奖,奖金高达 1200 多万元。于是众多网友戴着口罩和鸭舌帽来到投注站,拉出条幅,呼吁刚中了1200 万元的得主捐资救人,从而把中奖者的道德选择推向了公众面前。

事例 2:吉林有个贫困农民叫刘福成,有个11 个月大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了治病他花光了所有的家产,在向所有亲戚朋友求助无果的情况下,他向施正荣、刘永行、黄光裕、陈天桥、鲁冠球、丁磊等国内六名富翁发去求助信,希望他们捐钱给女儿治病。随后,沈阳 《华商晨报》 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并刊发多篇文章对愿意救助的富翁热情报道,而对不表态或不愿救助的富翁颇有微词。

事例 3:每逢社会遭遇重大灾害时,明星的捐款成为媒体争先报道的对象,媒体甚至会公布明星的捐款排行榜,对捐款数额大的明星赞誉有加,而对没有捐款或捐款数额较少的明星冷嘲热讽甚至横加指责。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一些明星为维护自己的社会形象,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捐款。

在以上事例中,如果我们为被求助者辩护,则不难认为这是道德绑架行为,由此我们发现道德绑架的一个日常表现是:某些个人或群体陷入困难后,向认为有能力救助的他人求助,然后媒体对此事进行大量的报道,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从而把被求助者的道德选择推到了舆论和公众的面前。被求助者之所以认为这是道德绑架,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原本应该是基于意志自由的救助行为,现在被媒体和公众以道德的名义强制并绑架了。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道德绑架。然而我们发现,有时人们对道德绑架概念的使用并不限于以上情况,请看以下事例:

事例 4:近年来,网络舆论干预司法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有司法工作者反映,网民直觉式的道德判断与高涨的道德义愤,以及由此所形成的舆论压力,已干扰到了他们正常的司法活动,导致他们原本应该基于法律精神的司法活动,严重受制于网民的道德判断与舆论压力,“在干预中,网民的反应过度表现为对事件本身、当事人缺乏应有的‘置入’和理解,陷入某种‘正义幻觉’引导的质疑迷恋,从而导致‘舆论审判’、‘道德绑架’„„”[1]。这些司法工作者认为,他们的工作被道德绑架了。

事例5:汶川地震后,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汶川县启动了“汶川映秀 ‘5·12’ 震中纪念地” 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工作。消息一传出,遭到了众多网民的反对,因为他们认为在震中遗址上建 5A 景区会伤害灾区人民的感情。对此汶川县县长张通荣回应说: “许多网民没到过汶川,对这里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因为信息不对称,将 ‘道德洁癖’ 强加给我们„„”,他认为自己致力于发展汶川经济的行为遭到了道德绑架。

事例 6:中国男孩洪战辉在一次接受了记者李小萌的专访时谈了自己的烦恼。自从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后,他先后在全国各地做了近150场报告,而这些报告全部是免费的,洪战辉说他想过要收出场费,是又不敢收,因为人们觉得作为道德楷模要有自己的道德形象,而不应该计较经济上的利益。

在这些事例中,我们看到了道德绑架概念指称的另一种情况。在这些事例中,道德绑架涉及的人不再是求助者与被求助者,而是基于某一行为的阻止者与被阻止者;胁迫做的事也不再是救助行为,而是放弃某一正在从事的与公众的道德判断相冲突的行为。被胁迫的人之所以认为这是道德绑架,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从事的原本应该是正当的行为,如今却被公众以道德的名义绑架和阻止了。

二、道德绑架的语义分析及界定

名与实是相互限定的关系,在相互限定中名与实才得到一个确切的表达。如果说本文第一部分是对道德绑架 “实” 的描述,那么这里我们将进入道德绑架 “名” 的分析,即从语义上分析道德绑架的基本含义。

道德绑架由 “道德” 和 “绑架” 构成,这两个词相互修饰和限制,从而构成道德绑架的基本含义。道德指的是 “以善恶评价为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划、行为活动的总和” [2]。道德的基本特征是以善恶评价为形式,并依靠具有软约束特征的社会舆论来维系,从而区别于以正义为形式的依靠国家强制力来维系的法律。以 “道德” 来修饰绑架,意味着这种绑架带有道德的特性,即含有善恶评价和软约束的特点。首先,这种绑架含有善恶评价的特点,以善而非其他名义进行,同时要求他人履行的行为也是与道德相关的行为,从而区别于以其他名义进行的、不包含道德内容的其他形式的绑架。其次,这种绑架具有软约束的特点,以社会舆论压力的方式进行,社会舆论的软约束性决定了道德绑架的软约束性,从而使它区别于以暴力为后盾的其他形式的绑架。

我们再来看 “绑架” 的意思。在 《现代汉语词典》中,绑架指的是 “用强力把人劫走” [3]。绑架的目的是以被绑架者的性命为砝码,通过胁迫被绑架者或其亲属,来达到获取钱财等目的,当胁迫不成时,绑架有可能导致 “撕票”,即 “绑票的匪徒把掳去的人杀死” [4]。绑架带有强迫性与要挟性,以 “绑架” 来修饰道德,意味着这种道德行为带有强迫性和要挟性的双重特点。首先,这种道德行为带有强迫性,是不尊重他人的意志自由和道德选择的,因此它与道德自由相对立,也不同于道德规劝。当然,诚如上文所分析的,这种强迫由社会舆论施加,是软约束意义上而不是暴力意义上的强迫。其次,这种道德行为带有要挟性,而不是直接的强迫,要挟是 “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5],它意味着道德绑架是在要挟下完成的,被要挟的东西乃是他人爱惜、顾虑其社会道德形象的这么一个弱点,他人若不按要求完成道德行为,就得付出丧失或大大降低其社会道德形象的代价。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把 “道德绑架” 定义为:人们以行善的名义,通过舆论压力胁迫他人履行一定行为或中止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这个定义容纳了前面所例举的事例,并反映道德绑架基于语义分析体现出来的特征。在这个定义中,关键点有三个,一是 “以行善的名义”,以其他名义进行的绑架可以是其他种类的绑架,但不能称为 “道德” 绑架,因此 “以行善的名义”是道德绑架概念区别于其他绑架概念的关键点;二是 “通过舆论压力”,我们可以通过其他压力——比如国家强制力、暴力强制、威逼等——来迫使他人履行一定行为,但这不能称为道德绑架,而毋宁说是道德强迫,因此 “通过舆论压力” 也是道德绑架概念的关键点;三是 “履行道德或中止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道德绑架要求完成的行为,只能是与道德相关的行为——要么是履行,要么是中止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而不是其他与道德无关的行为,这也是道德绑架概念的一个关键点。关于道德绑架概念的这些特点,我们将在下文 “道德绑架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中进一步展开论述。

三、道德绑架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道德绑架的结构是指道德绑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由三部分构成,即道德绑架的主体、道德绑架的对象、道德绑架要求的行为。第一,道德绑架的主体。道德绑架的主体即道德绑架行为中绑架的实施者。它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针对某一救助事件,由陷入困难的个人、众人,以及后来经媒体发动后支持救助行为的公众构成;二是针对某一与道德判断相冲突的行为,由反对该行为的公众及媒体构成。前者如事例 1 至事例 3,后者如事例 4 至事例 6。能否成为有效的道德绑架主体,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足以胁迫他人的道德影响力(这里指的是一种能掌控社会舆论,能对他人进行道德施压的能力),道德影响力越大就越有可能进行道德绑架。因此能控制、发动社会舆论的媒体、新闻工作者最容易成为道德绑架的主体,道德模范也比一般人容易成为道德绑架的主体。在道德绑架中,媒体的作用是至关紧要的,几乎所有的道德绑架事件都是在媒体的主导下产生,这种主导作用有时甚至会违背、扭曲求助者原初的意愿,使原本是私人间的救助行为演变成公众的道德绑架,并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因此如果道德绑架是应该谴责的,那么最应该受谴责的应当是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第二,道德绑架的对象。道德绑架的对象即道德绑架行为中被绑架的人。在媒体已成为 “第四种权力” 甚至 “第五种权力” 的时代[6],任何人、任何团体都有可能成为道德绑架的对象。当然明星、有钱人、公众人物更容易成为道德绑架的对象,因为他们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而且被认为是有能力救助的人。而一般人更多在从事 “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 时,有可能成为道德绑架的对象。由于道德绑架利用的是他人爱惜、顾虑其社会道德形象的这么一个弱点,因此对道德绑架对象来说,越是在乎自己的社会道德形象,就越有可能被道德绑架,反之,越不在乎自己的社会道德形象,就越不可能被道德绑架。所谓 “君子可欺以其方” [7],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三,道德绑架要求的行为。道德绑架要求的行为是指道德绑架中绑架者要求被绑架者从事的行为。在道德绑架中,要求从事的行为首先是履行道德的行为(只不过这种道德行为因强迫性而失去道德的意蕴),典型的如救助行为,这在道德绑架中最为常见。其次要求从事的行为还有可能是中止与公众的道德判断相冲突的非道德行为[8](而不是不道德的行为),这种非道德行为在一般情况下是允许人们从事的,既不能说它是道德的,也不能说它是不道德的,只是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这种非道德行为与公众的道德判断相冲突了,从而成为道德绑架要求中止的对象。在道德绑架要求履行和中止的行为中,要求履行的一般是道德行为,而不可能是不道德行为,要求中止的一般是特殊情况下与公众道德判断相冲突的非道德行为,而不可能是道德行为,因为在逻辑上,我们既不可能 “以行善的名义” 要求他人履行不道德的行为,也不可能 “以行善的名义” 要求他人中止道德的行为。

我们再来看道德绑架的基本特征。道德绑架的基本特征是指道德绑架特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基本性质与特点。总的来说,道德绑架有四个基本特征,即它的道德性、公开性、胁迫性、软约束性。第一,道德绑架的道德性。这里所指的道德性,并不是说道德绑架是符合道德的,而是说道德绑架以道德为理由和基本目标展开。道德绑架的道德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以道德的理由而非其他理由进行,二是它要求完成的行为是道德行为而不是不道德行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以其他理由进行绑架——比如以获取金钱为理由进行绑架,也可以胁迫他人完成与道德无关的行为,但这些都因缺乏道德的理由和目标而不能称为道德绑架。当然道德绑架以道德为理由和基本目标展开并不意味着它就是符合道德的,而只能说明它的初衷和目的是善的,而由于手段的强制性与不道德性,道德绑架最终沦为一种不道德。第二,道德绑架的公开性。道德绑架具有公开性的特点,它不是私人间的救助行为,尽管它往往由私人间的救助行为引起。比如在事例2 中,开始刘福成向国内六名富翁求助时,还只是私人间的救助行为,而只有在 《华商晨报》 对此事公开报道并引起社会舆论关注后,才演变成道德绑架。因此公开是道德绑架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而这种公开一般通过媒体的报道来实现。公开是道德绑架形成舆论压力、进而胁迫他人履行道德的前提,没有公开这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公开性成为道德绑架必不可少的一个特性,没有公开性的救助行为,只能是私人间的救助行为,而不会演变成道德绑架。第三,道德绑架的胁迫性。道德绑架的胁迫性意味着道德绑架具有要挟性和强迫性的双重特征。要挟性意思是道德绑架并不是直接的强迫,而是利用被绑架者爱惜、顾虑其社会道德形象的这么一个弱点进行强迫,被绑架者之所以受制于媒体的道德绑架,也并不是因为害怕媒体本身,而是因为害怕自己的社会道德形象被媒体毁坏了。强迫性意思是道德绑架并不是通过尊重他人的意志自由、以劝导的方式要求他人履行道德行为,而是通过强制的不由分说的方式要求他人履行,当然这种强制不是暴力强制,而是由社会舆论施加的具有软约束特征的强制。要挟性与强迫性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道德绑架的基本特征,无要挟的道德绑架更像道德强制,而无强迫的道德绑架更像道德劝说。第四,道德绑架的软约束性。道德绑架不是靠直接的赤裸裸的暴力来维系,它一般会通过施加社会舆论压力这种相对温和的方式来迫使他人履行一定行为,社会舆论的软约束性决定了道德绑架的软约束性。现实生活中,有时我们会直接以暴力的方式来迫使他人履行道德,比如曾有报道称,杭州有一小伙子因没有给怀抱婴儿的妇女让座,从而被该妇女的丈夫扇耳光扇到鼻血直流[9],但这种靠暴力维系的道德行为与其说是道德绑架,毋宁说是道德强制。因此道德绑架必须是以施加社会舆论压力这种软约束的方式进行,而不是以其他暴力的方式进行,这就是道德绑架的软约束特点。

四、道德绑架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从以上分析我们发现,道德绑架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颇为相近,而且它们之间还很容易混淆,因此要正确理解和把握道德绑架概念,还必须辨析它与这些相关概念的关系。在这里我们主要辨析道德绑架概念与道德劝说、道德强制、道德欺骗等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一,道德绑架与道德劝说。道德绑架与道德劝说相同的地方在于,它们都以善的名义要求他人履行道德。但道德绑架不同于道德劝说的地方在于它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由广泛而强大的社会舆论施加,从而迫使被绑架者不得不屈从众人的意志去履行道德。因此在道德绑架中,被绑架者的道德选择、意志自由是得不到尊重的。而道德劝说恰恰相反,它是以尊重对象的意志自由为前提的,而且道德劝说很多是私人间的道德互动,即使上升到社会舆论层面也是小范围的,而不至于利用广泛的社会舆论对劝说对象进行强制,否则道德劝说也有可能演变成道德绑架。因此平时生活中我们在道德上对他人进行的批评、教育与劝导,应该属于道德劝说的范围而不是道德绑架的范围。尽管道德绑架与道德劝说都以善的名义要求他人履行一定行为,但有无强制却是区分它们的重要标准,无强制的道德绑架更像道德劝说,而增加了强制性的道德劝说则更像道德绑架。

第二,道德绑架与道德强制。如果说道德绑架与道德劝说的区分在于强制性的有无,那么道德绑架与道德强制的区分就在于强制性质的不同。道德绑架与道德强制相似的地方在于它们的强制性,即它们都通过强制的手段迫使他人履行道德。但强制是有不同的性质的,道德强制意义上的强制与道德绑架意义上的强制不可同日而语。道德强制利用暴力的方式——比如利用国家强制力、暴力打击、个人威逼——来迫使他人履行道德行为,这完全不同于利用舆论压力迫使他人履行道德,在这种暴力强制下他人可以说没有任何道德选择。但道德绑架主要利用舆论压力这种相对温和的方式迫使他人履行道德,这跟通过暴力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说暴力方式超出了道德的范围,那么舆论压力的方式尚在道德的范围内,它体现的强制性依然具有软约束的特点,在这种压力下被绑架者至少相对于道德强制来说是有道德选择的,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发现,道德绑架并非可以绑架得了任何人,而道德强制却几乎可以强制所有人。因此像我们平时讨论的 “见死不救入刑”、“公交车上不让座要罚款”、“领导指令下属捐款” 等现象,应该属于道德强制的范围,而不是道德绑架的范围。可见尽管道德绑架与道德强制都以强制的方式要求他人履行道德,但强制性质与手段的不同是区分它们的重要标准。

第三,道德绑架与道德欺骗。道德绑架具有道德性的特征,尽管手段上道德绑架有失道德性,但至少在意图上它是善的,即绑架者都很真诚地认为自己在履行道德,他们的道德感还很强烈,这点即使是被绑架者也不会否认,这是道德绑架的一个突出特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人会利用公众的同情心与道德感,有预谋地实施道德绑架,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比如一位母亲谎称自己的孩子得了重病,然后利用社会舆论压力要求甚至胁迫他人进行救助。这其实属于道德欺骗行为而不是道德绑架行为。尽管道德欺骗表面上也像道德绑架一样要求或胁迫他人进行救助,它甚至也会通过舆论压力的方式来实现,但道德欺骗区别于道德绑架的地方在于它的欺骗性,即利用公众的同情心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而在道德绑架中,这种欺骗的意图是不存在,绑架者丝毫不怀疑自己在履行道德,他们的意图是善的,尽管导致的结果未必道德。也正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发现,在道德绑架中一旦绑架者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道德性,他就有可能中止道德绑架行为;而在道德欺骗中,即使欺骗者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道德,他仍然会继续他的道德欺骗行为,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有预谋地选择这样做。因此尽管道德欺骗表面上可以以道德绑架的形式与内容出现,但它区别于道德绑架的地方正在于其意图是否是善的,而如果道德绑架失去了原初善的意图,或被人别有用心地利用,就有可能沦为道德欺骗。

注释

[1] 郑智斌、吴昊:《网络干预的动机及影响》,〔乌鲁木齐〕《当代传播》 2009 年第 3 期。[2]朱贻庭主编:《伦理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4 页。

[3][4][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 6 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年版,第 40 页,第1231 页,第 1511 页。

[6] “第四种权力” 是指独立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新闻监督权; “第五种权力” 是指有别于传统新闻监督权的网络监督权,是人们最新提出的概念。[7]出自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孟子·万章上》),意思是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比如道义的方法)去欺骗他。

[8]非道德的事:既不是道德的事,也不是不道德的事,而是不涉及善恶评价的无关乎道德的事。

[9] 新浪新闻中心:《杭州小伙不让座被连扇 5 耳光》,http:// news.sina.com.cn/o/2012-08-25/091925034793.shtml。

道德绑架的议论文 第7篇

于是人们就开始谴责他。

当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在水里,你救谁?这个父亲的答案让所有父母深思

在一条小河边,一对父子在钓鱼,随后一个陌生孩子走了过来,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玩了起来,正当这个父亲钓得入神,突然扑通两声,两个孩子都掉进了水里。孩子的爸爸赶紧丢掉鱼竿,冲到了两个孩子落水的位置,两个孩子都在水里挣扎,陌生孩子的母亲也出现在河边,但她不会游泳,一个劲儿地喊“救救我的孩子!”不由得多想,男人跳下水,游向了自己的孩子,当他将自己的儿子拖到岸边,再返回去救陌生小男孩时,陌生孩子已经不见了踪影。

当陌生小男孩被捞出时,小男孩的妈妈在一旁痛哭:“我的孩子本来只要他一伸手就能抓到,没想到他游去救了自己的儿子,我的孩子离岸边近,他救完我的儿子肯定能来得及救他的儿子……”

当这个父亲抱着自己获救的儿子备受谴责时,他含着泪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违背自己的心,孩子是自己的肉,放弃自己的孩子去救别人的孩子,大多数是被社会道德所绑架,一个连自己孩子都不能保护的父亲,不是一个好父亲。我宁愿做一个好父亲,也不愿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违心的事情。我愿意接受大家的谴责。”

时常见到公车上老大爷、老太太一上车就有意无意地让年轻人让座,否则就是恶言相向,甚至殴打,谴责对方不道德;火车上一家三口带了小婴儿,他们买的是上铺,由于不方便就占了下铺年轻人的座位,当年轻人说自己市提前两天排队买票才得到的座位而要求他们归还座位时,这对父母就谴责年轻人没爱心……做好事固然要提倡,但是”道德绑架“,作为父母的我们,绝不要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

我也时常告诉自己的孩子,这个世上没有人应该帮你,也没有什么事情理所当然。当你在街上摔倒了没人扶、当你被扒手偷东西没人提醒、当你走丢了没人带你回家、当你被同学欺负了老师没及时阻止……请不要谴责别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想着别人会帮你。总想着别人帮忙的孩子,他们容易带着依赖的心思,这样的孩子心智得不到成长,他们也永远不能真正长大。当孩子知道了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独立。

“Listentomyheart”(听从自己的内心),不为别人而活,不被别人的眼光和言行所左右,活出真实的自己。这也是文章开头那位父亲的想法,而作为父母,我们要告诉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尽力给别人提供帮助,但是不应该被道德绑架自己的人生。

乔布斯的这段话一度被誉为经典,这也是作为一位母亲的幼儿教育专家小编,送给各位父母的: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是你的生活,你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来决定如何生活,不要被其他人的所作所为所束缚。

道德绑架的议论文 第8篇

对这件事情我认为这是一起道德绑架事件。那位女儿因为自己给老人买到了半程的车票结果因而让别人给自己让座,让别人担负起这样不应该由自己担负的责任,这样的行为是一件道德绑架事件,我们不应该因为这种行为的道德绑架性质而屈服。因为这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题中的女儿说自己想要尽孝心所以才给老人带去看病,并且因为想要尽孝因而道德绑架,让其余的人收到原本不应该自己担负的责任,这种行为只让自己的老人受到屈辱而不会得到被尊重被孝顺的感觉。

我们反对道德绑架,但这个任务却需要很多人的`努力,因为这是一个并不怎么容易办到的事情。就像是教师和医生的职业很容易被人道德绑架一般。作为一个老师,普通人普遍认为是应该敬职敬业,这点本来是没有任何的错误,但因为他应该敬职敬业因而要求他无私奉献,无论怎样都必须要做到为学生考虑,而不应该把自己放在某个位置,理直气壮的要求着他们做到一切,需要他们用无数的时间去做孩子的保姆,这种事情甚至还有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然而老师并不是孩子的保姆,他们只是一群给孩子授课的人,他们也是如孩子一般的人类,也应该有自己想要的自己所想要做的,不应该因为自己的私欲而要求别人如何如何。老师也需要自由,老师没有义务为他人的私欲而失去自己的身体健康。

我们现代社会,无论是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古代的‘任意礼智信’无不要求我们腰符合自己的道德观,而别人的一切都不应该我们去做出抉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道理谁不知道,但为什么却还是这般多的人不愿意用这样的观点去看问题,去做出不道德绑架的事件?

个人主义和传统的道德绑架 第9篇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学期:2015-2016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引言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古至今,中国的圣人早已了解道德的最低标准。“道德绑架”就是在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或混淆政治义务和道德义务。现社会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而使一些人的心灵造就缺失,在迷心逐物中开始逐渐出现了一些冲破道德底线而被大学生称之为“道德绑架”的现象和事件,以至于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人们的心灵。

一、调查背景、调查目的及方式

随着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把越来越多的问题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其中包括人们的“义愤填膺”和对某些公德问题的评论,从中诞生了一个特殊的词语——“道德绑架”。

也许这个词已不是陌生的存在,或者它对于某些人来说还是生疏的。为此我们制作了一份相关的调查问卷,本次社会实践的调查目的就是想一方面向大家普及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是想给人们一定的警示,从而使道德意识能够更深入人心,使我们这个大社会的道德文明能够得到更好的完善。调查方式:网络问卷

二、实践过程

本次实践过程分为设计问卷、网络分发问卷和回收问卷、电脑统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计数据、形成报告、最终定稿五个阶段。本次调查对象是对现阶段的所有大学生而言,而调查范围不单只在广东省进行,其中还包括北京、湖南、湖北、浙江、江西、上海、重庆、广西、天津、安徽、河南、福建、江苏、河北、河南等全国20个省份,4个中央直辖市,2个自治区,同时也有一小部分显示的调查范围是国外的,对这个我个人表示有点质疑,但绝不会影响到我们整个调查报告的正确性和真实性,不过还是以广东省的广州市和珠海市为多,整个调查报告从设计问卷到最终定稿总耗时约50多天。具体调查范围的数据如下(因为调查的省份比较多,而且占的比例也很少,所以下面的省份和数据分析有可能没有显示出来):

附录(中国各省的地理位置分布情况):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设计问卷:从九月份老师报置这份社会实践调查作业起,我们这组就开始做好准备工作。先是每个人都想好一个自己觉得好的主题,然后我们四个人就找时间聚在一起讨论主题的方向。确定好主题之后我们就开始从网上收集一些关于“道德绑架”的资料,然后就想题目。在设计问卷出来之前我们会对我们所出的题目再三检查,哪出的好,哪出的不好,我们都会留意到,并且会马上改正过来。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是打算打印200份调查问卷就我们学校调查。后来想到当面访谈的时间关系,还有局限于我们学校调查的话似乎还不能看出当下社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会大部分人的心理。于是我们就想到了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对全国进行调查,那这次的调查数据就包含了全国不同省份人对道德的心理想法,所以我觉得这份调查报告对大家来说更具有说服力。由于是网络问卷,所以调查的题数就有十一道题,题目简单而又具有代表性。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网络分发问卷和回收问卷:从分发调查问卷到我们回收调查问卷总历时90多个小时,也就是四天多的时间。在这短短的四天多里,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说晚上从网上发调查问卷给同学们,有些同学就直接视而不见(看他们的扣扣显示的是在线,却一直没见他们的回复)心里感觉不好受。我们这次回收的网络调查问卷有300多份,经过我们的筛选,选出了300份有效的调查问卷(一开始的时候我是提议比300份还要多的份数,但由于时间和其它私人的关系,只能决定到300份)。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统计数据、形成报告至最终定稿:统计数据完成后,我们就开始分析数据(因为是电脑统计的数据,所以数据的结果相对于人来说要快很多,没那么麻烦,数据也准确得多,但也有很多人的报告的数据是瞎编的或者是从网上复制粘贴的,这样不需要用太多的脑子,但这样子做有意思吗?值得吗?),然后我们就开始作报告,作报告也是一项需要绞尽脑汁的脑力活,我们是对着电脑现成地想到什么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在电脑上,在这过程中,我们的报告改了有改,感觉改了N次。最后经过我们的意见一致并且形成了报告,最终定下稿来。

三、问卷分析

本次有效调查的人数达300人之多,其中120个男生,180个女生。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在调查的时候让我最感到无奈的是被调查人只是随便地填一下,完全没有思考过。但也有值得我们开心的是这次调查的人群里也有不少的师兄师姐们(也就是大

二、大

三、大四),这次的调查让我感觉到的是这些师兄师姐们都很支持我们这次的调查报告,还有很多跟我同届的同学们,不管是不是跟我同一个学校的,我都感觉非常的开心,对你们也非常的感谢。具体数据如下

1.你了解“道德绑架”吗?

A了解 B不了解 C听说过但没了解过 数据统计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由图表可知,现社会的大部分人都有了解过“道德绑架”是怎么回事,而也有一部分人听说过但没有了解过,甚至有些人一点都没有听说过,但这两者的比例相差不大,百分比之差只在2.67%。

2.如果你在坐公交车或地铁,遇到站着的老人你会让座吗? A会 B不会 C要考虑一会儿 数据统计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由图表可知,在社会里还是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是属于“道德缺失”的那种,就是在公共场合之下也不会给老人让座,还有一些人会在犹豫,但那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我们的社会还是很美好的,因为在我们这次调查中有80%以上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给身边的老人让座,这是很值得我们去给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3.在路上遇到拿着重物的老人你会上前帮助吗? [单选题] A直接上去帮忙 B想帮忙但不敢 C不会帮助 数据统计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由图表可知,也许是因为近几年来许多人遭遇“碰瓷”的事件,导致现在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不可言说的隔阂,“想帮忙却又不敢”这个选项占据64.67%,其实我们心里是希望可以帮助老人家的,可又不愿意因此让自己陷入困境。可以说,如果我们之间没有猜疑与隔阂,这个社会会变得更美好。

4.如果一名老人倒在路边没有意识,你会? [单选题] A害怕被讹选择直接走过 B不管怎么样救人要紧先做紧急措施 C什么都不会还是拨打120吧 数据统计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由图表可知,还是有一小部分的人会因为害怕麻烦上身而忽视身边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人,那为什么会发生“小悦悦事件”就可想而知了。还有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什么都不会打120”这个选项的,我们采访的都是大学生,可选择做紧急措施的并不多,这说明学校对于学习简单的紧急措施这方面不够严格,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面不够广,也不够重视。还有一个可能,也许是学生不够自信,这也是对急救措施的了解程度不够的问题。

5.对于“小悦悦”事件中那些旁观者见死不救的行为你怎么看? A我不看好这种行为,因为在他(她)们面前的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不可以见死不救

B我表示中立,因为在场的每个人各有各的想法,大部分人都是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C我表示赞同,因为在当下看来,很多被诬陷的事件发生在我们的身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边,在场的人之所以不帮,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保证 数据统计

由图表可知,A与B两个选项的选择率仅仅之差4个百分比,也就是说,这300个学生里有149个选择了不愿意见死不救的选项,这应该算是一个好的现象了。表中立的也多,是啊,他们也会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我不懂,那是生命,那毕竟是活生生的生命。

6.公交车上一女子抱着小孩却无人让座,司机无奈停车七分钟,最终一位外地中年男子让座!对于这位司机停车等让座的行为你认为是属于道德绑架吗?[单选题] A我觉得是,无论司机的出发点是什么,半路停车永远都不是公交车司机应该做的事

B我觉得论为道德绑架未免有些牵强,因为这是唤醒乘客良知之举,还有益于促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C不太清楚 数据统计

由图表可知,大概131位同学选择了A,143位同学选了B,这题主要想了解下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道德绑架”这个概念。“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或混淆政治义务和道德义务。”从百分比的多少看,许多同学还是不够了解“道德绑架”的。

7.每逢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总有人乐于搞捐款排行榜,对捐款少或不捐的明星和企业进行谩骂攻击甚至上门围堵“逼捐”。对于搞捐款的人们的这种做法。你有什么看法?

A我认为他们不应该这样强逼别人,因为这是别人的自由,搞捐款的人的这种做法很明显就是“绑架”别人的道德

B我认为是对的,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唤醒有钱人士的良知,让他们知道爱心捐款并不是属于自己花钱的一部分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C我表示中立,因为我没什么看法 数据统计

由图表可知,这个问题表意更明显一些,选A的占据83.33%,与其他选项相差甚远。虽然这个题表意非常明显,但依然有同学选择另两个选项,其中不乏有来闹的同学这些我们可以忽略,但总是还有个别选择的。

8.对于前一段时间在公交车上有老人殴打不让座的年轻人的事件,你觉得老人的行为属于“道德绑架”吗? A是 B不是 C不知道 数据统计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由图表可知,这个问题问得直截了当了,与上题一致,依然有同学选择“不是”“不知道”的选项。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个别学生对这些内容并不关心。社会上发生这些事件,必然会引起全社会人的沉思,是现在有些老人家过于嚣张跋扈了,还是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如此不敬老了呢?

9.最后,我想问一下大家,有没有必要去深入了解一下关于”道德绑架“的话题?

A没必要 B我觉得一定要 C可要可不要 数据统计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由图表可知,现在社会出现的许多不可思议的事,如题目中提到过的事件,这些事,如果不是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怎么会相信。这些事都与道德绑架有关,这道题70%的同学认为一定要深入了解,我想,这是令人可喜的。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我们发现人们对于道德绑架这个概念的意识还是不够强烈,但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已经出现了许多这样的现象。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在如今越发复杂的社会的影响在变得越来越警惕,变得好像有点冷血,不怎么愿意去帮助别人。但是其实只要我们心中依然有一颗满怀热忱的心,愿意试着去相信,也许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了。在我们的调查中,有一个问题是“在路上遇到拿着重物的老人你会上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前帮助吗?”数据表明“想帮忙却又不敢”这个选项占据64.67%,其实我们心里是希望可以帮助老人家的,可又害怕因此会让自己陷入困境,所以选择了做一个冷漠的人。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可能老人家真的需要帮忙呢?这样想着,内心就在纠结着,但是如果我们之间没有猜疑与隔阂的话,我们就会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循环圈,每个人是帮助者也都是被帮助者,这样的世界不正是我们梦想能建立的王国吗? 试着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可能就没有那么多让人烦心的矛盾了。前段时间发生的在公交车上有老人殴打不让座的年轻人的事件,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这是不恰当的,老人家的粗暴行为引起了社会很多人的不满。年轻人是本应该给老人家让位,可是也许座位上面的年轻人上了一天的班,实在累的很,他只是想小小的休憩一下,没有看到老人家,并没有不敬老的意思。个别老人家把“尊来爱幼“这个词语当成了霸道的挡箭牌,把让位当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让我们携手共创一个和谐友爱的社会!

(二)建议

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平台,大学更是大学生的一个小社会,学校应该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观念,让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沉着应对,学生也应该就此重视起来。

五、问卷的局限性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2班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在此次调查报告中,存在不少不足之处。首先,此次问卷调查所发放的问卷数量只有300份,而且仅限于大学生,年龄都在一个层次,不够广,其中可能还参杂着一些乱填的学生,这也是网络问卷的一个弊端。种种问题导致问卷结果说服力不够强。原本计划好的采访环节也因为种种原因而砍掉了。因为是网络问卷,怕有些同学觉得题目太多导致不耐烦填写问卷,我们把题目缩至11题,也没有出非选择题。这些都是此次作业的不足之处,还请谅解。

六、实践收获

(我们)

在上了几次课后老师便开始布置这项作业了,首先是要4个人成为一个小组,建议是一个宿舍一个小组,刚好四个人。所以我们三个人的宿舍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可是有的人花了大半辈子也没弄明白什么是真的道德。道德是用来约束有错的人,不是用来禁锢无辜的人。制定自己的准则,绑架别人的道德,这是一种畸形的价值观。那些站在所谓道德据点的人们大可不必咄咄逼人,慷别人所慨,强别人所难。每个人的成长方式不一样,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请停止道德绑架,世界不是法庭,而你也不是法官。P.S.参考方向:书籍网络

附录 word文档一份《关于“道德绑架”调查问卷默认报告》

上一篇:写妇女节的作文300字下一篇:联通自查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