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课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024-08-15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课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精选12篇)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课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第1篇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课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它内容多、范围广,牵涉到情感、行为、礼仪等各个方面,因此,在教学中往往让人感到无从入手,有的甚至认为只是讲讲大道理。其实不然,在教育过程中陷于窘境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本文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试图在小学体育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作一点浅显探索,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求同存异。

一、通过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爱国信念

通过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信念;就是把“希望”和“结果”转化成坚信不移的观点,进而成为一种信念。主要方法有:1.把学习体育和国家利益相联系,使学生初步懂得体育和:“国力”,体育和“国成”,体育和“国民”的关系。2.把体育和民族精神相联系,初步树立民族意识,知道体育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质量的体现。3.把自己学好体育和国家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小树立学好体育,增强体质;用好体育,服务社会;终身体育,报效祖国的好思想,逐步培养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二、通过培养集体意识增强爱国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集体视为国家的一个“细胞”。由此可见,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体育课中,“集体”是教师教学、学生练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生的一些活动和练习大都在集体之中完成。由于教学的特殊性和组织形式的多变性,导致集体与集体,个人与集体的平凡接触,学生对集体间的竞争和对抗,胜与负比较敏感,情感流露比较真实。因此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我们可以通过编队、分组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集体的理解;通过集体行动“齐步走——立定”、“四面转法”等,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懂得个人和全局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拔河”游戏或球类比赛等,培养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逐渐加深对集体构成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的集体。

用心爱心专心 1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课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第2篇

当前,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伤害事故,这一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尤为突出。应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学校开展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何在体育课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到警钟长鸣,把安全教育放于首位

体育教师在校内体育场所开展体育课或课外活动锻炼时,要把安全第一的教育思想贯穿整个课堂,体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宗旨。做到安全教育到位、管到位、措施到位。在教学中,应教育学生既要注重自身的安全,又要维护其他学生的安全;对于学练高难度的环节,教师要做好示范动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等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谨任意蛮干;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安全意识转化成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教学中教师要把安全教育深入课堂。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学科。体育课是学生技能提高与技术掌握的主阵地,是他们健康学习和幸福生活的起点,是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良好开端。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把安全教育渗透其中,可以避免或减少学生在体育课中受其伤害。

1、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教师要对这节课的安全状况,做一个分析,排除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如:课前教师检查运动场地、器材是否安全;同时,要检查学生着装:不让学生穿牛仔裤、带跟的鞋子等进入活动场地,避免学生扭伤关节,损伤身体;还有的是佩戴多余饰物和身上不该装的尖锐的器物和有危险的佩饰,这些都会带来运动损伤。再者,不能在同一个场地做几个项目的运动。如有的同学踢足球,有的同学在做其它的活动,踢球就容易碰到其他同学给其他同学的安全带来威胁,这些做法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各项组织工作,确保教学过程的安全。

2、教学活动中的注意事项(1)选择适当教学内容

目前的体育课程标准能给教师和学生很大的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空间,在许多存在危险教学内容如体操类,教师可适当降低难度,以适合大多数学生能接受为目的选择教学内容,也不必因为考虑到危险性而避开这些内容教学。另外,从安全地进行体育教学出发,可适当选择改变教学方法。也可选择适合学生运动的项目来代替。可以按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发展。

(2)进行体育教学组织管理

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安全措施的落实,教学内容的安排、场地、器材的利用一定要合理。针对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提出预防的措施和要求。体育教师要做到课前提前沟通,协调好各种环节,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场地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体力情况,随时调节体力较差的学生的运动量,防止自伤或互伤。同时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老师要认真组织教学,杜绝放羊式的教学,教师切记不可擅自离开教学课堂。教师要处理好突发事件。学生一旦发生受伤,根据不同情况,即时进行处理,做到三快:即快抢、快救、快送医院,把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3)课后的放松、及时总结工作

活动课后的安全工作不可忽视。完成一节体育课教学任务后,要做好充分的放松工作。放松能有效的缓解身体疲劳,按照运动负荷的大小,适当选择放松时间,使心率平缓下来。使身心得到放松,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体育课后延迟性的肌肉酸痛。如教师可让学生闭目站立或围坐到垫子上,聆听音乐。让学生得以享受,心理得到放松,如果能与身体舒缓的动作相配合,放松效果定会更佳。

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总结。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如果学生有伤病就有必要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要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以便更好的进行体育教学。

体育课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第3篇

关键词:爱国主义,信念,情感

一、通过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爱国信念

通过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信念, 就是把“希望”和“结果”转化成坚信不移的观点, 进而成为一种信念。主要方法有: (1) 把学习体育和国家利益相联系, 使学生初步懂得体育和“国力”, 体育和“国成”, 体育和“国民”的关系。 (2) 把体育和民族精神相联系, 初步树立民族意识, 知道体育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是民族质量的体现。 (3) 把自己学好体育和国家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小树立学好体育, 增强体质;用好体育, 服务社会;终身体育, 报效祖国的好思想, 逐步培养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二、通过培养集体意识增强爱国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通常把集体视为国家的一个“细胞”。由此可见, 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体育课中, “集体”是教师教学、学生练习的基本组织形式, 学生的一些活动和练习大都在集体之中完成。由于教学的特殊性和组织形式的多变性, 导致集体与集体, 个人与集体的平凡接触, 学生对集体间的竞争和对抗, 胜与负比较敏感, 情感流露比较真实。因此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 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 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我们可以通过编队、分组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集体的理解;通过集体行动“齐步走———立定”、“四面转法”等, 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 使他们懂得个人和全局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拔河”游戏或球类比赛等, 培养团结协作, 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从而逐渐加深对集体构成的认识, 更加热爱自己的集体。

三、通过行为训练培养良好习惯

在体育教学中, 能表现行为活动的内容莫过于队列队形练习了。“队列队形练习”统一性强, 动作一致规范, 一举手、一投足, 都给人们留下一种严肃、神圣、振奋之感, 它是精神的象征、行为的写照。军人的队列队形和各种规范动作, 更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崇拜心理、好胜心理, 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的同时逐步给他们灌输解放军战士的爱国主义行为和思想, 让他们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并像解放军战士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 在祖国需要的时候, 毫不犹豫, 挺身而出。在队列操练中, 还可以适当穿插呼喊一些有教育意义并能振奋精神的口号, 例如“锻炼身体, 保卫祖国!锻炼身体, 建设祖国!锻炼身体, 振兴中华!”等。这种方法既能帮助学生振奋精神,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又能使学生受到教育, 同时对形成正确的形体姿态,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通过环境布置营造渗透氛围

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可以予人一种享受, 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环境氛围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充分利用环境氛围对人的影响, 营造出多种渗透氛围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例如, 利用校园的围墙或板报写一些与爱国圭义教育内容相关的标语, 或画一些相关内容的体育宣传画等。又如, 利用操场的边角空地适当插置一些有关格言或者是有鼓动性、号召性的小标语牌, 这样不仅美化了环境, 而且还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总之,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利用体育课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点, 从小从实、从远入手。所谓从小就是从小抓起。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觉悟、情感和意念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和体验, 训练和熏陶逐渐形成的。所谓从实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从教学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学生年龄小, 单纯活泼, 可塑性强, 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 形象地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于教学之中, 就能取得好的效果。所谓从远就是立足国家的未来, 民族的未来。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课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第4篇

关键词:渗透;民族意识;教育;长期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250-01

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它内容多、范围广,牵涉到情感、行为、礼仪等各个方面,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让人感到无从入手,有的甚至认为只是讲讲大道理。其实不然,在教育过程中陷于窘境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只要掌握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做法,我们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体育教师应有意识的通过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爱国信念

通过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信念;就是把“希望”和“结果”转化成坚信不移的观点,进而成为一种信念。主要方法可以这样操作:其一,把学习体育和国家利益相联系,使学生初步懂得体育和“国力”,体育和“国威”,体育和“国民”的关系。其二,把体育和民族精神相联系,初步树立民族意识,知道体育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质量的体现。把自己学好体育和国家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小树立学好体育,增强体质;用好体育,服务社会;终身体育,报效祖国的好思想,逐步培养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还有,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培养集体意识,从而增强爱国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集体视为国家的一个“细胞”。由此可见,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体育课教学中,“集体”是教师教学、学生练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生的一些活动和练习大都在集体之中完成。由于教学的特殊性和组织形式的多变性,导致集体与集体,个人与集体的平凡接触,学生对集体间的竞争和对抗,胜与负比较敏感,情感流露比较真实。因此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编队、分组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集体的理解;通过集体行动“齐步走--立定”、“四面转法”等,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懂得个人和全局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拔河”游戏或球类比赛等,培养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逐渐加深对集体构成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的集体。

二 通过行为训练,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在体育教学中,能表现行为活动的内容莫过于队列队形练习了。“队列队形练习”统一性强,动作一致规范,一举手,一投足,都给人们留下一种严肃、神圣、振奋之感,它是精神的象征,行为的写照。军人的队列队形和各种规范动作,更是中学生们崇拜的偶像。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好胜心理,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的同时逐步给他们灌输解放军战士的爱国主义行为和思想,让他们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像解放军战士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在队列操练中,还可以适当穿插呼喊一些有教育意义并能振奋精神的口号,例如,“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 锻炼身体,振兴中华!”等。这种方法既能帮助学生振奋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同时对形成正确的形体姿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 体育课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创设爱国、爱家、爱集体的情境

“游戏是中学生比较偏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在中学游戏教材中,多数游戏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思想性,有情节,又有对抗和竞争,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很受学生欢迎。但是,这种教育要根据游戏的内容和特点切合实际地进行,做到既要挖掘游戏的思想内容,又不牵强附会。教师对游戏的选择要准,渗透要实,方法要多,可采用“故事法”、“演练法”等,创作出一定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还可以通过讲英雄人物的故事,介绍英雄人物事迹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做学生很投入,爱国主义情操在游戏中得到陶冶,情感得到升华。 还可以通过体育“名人效应”激发学习主动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体育事业从一张白纸走向辉煌,涌现出大批体育名人,这些都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俗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要善于把握中学生的心理,充分利用“讲、看、说、仿”等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行有目标。所谓讲就是给学生介绍一些我国优秀体育名人。例如,排球队长郎平;体操玉子李宁;水中蚊龙林莉;篮球国手郑海霞;乒乓皇后邓亚萍;体操新秀莫慧兰等。给学生看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体育比赛的图片,如“精彩瞬间”、“明星英姿”等,也可以適当看一 些相关的电视录相,让学生们模仿一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体育名人的动作。这样做学生容易理解,心境真切自然,学习主动性得到较好地发挥。 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环境布置营造渗透氛围。 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可以予人一种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环境氛围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充分利用环境氛围对人的影响,营造出多种渗透氛围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例如,利用校园的围墙或板报写一些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看关的标语,或画一些相关内容的体育宣传画等。又如,利用操场的边角空地适当插置一些有关格言或者是有鼓动性、号召性的小标语牌,这样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还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同样承担着这沉甸甸的责任。体育教师在不断加强和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应利用体育课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点,深挖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联系,适时的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情感。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觉悟、情感和意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和体验,训练和熏陶逐渐形成的。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应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张选惠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第5篇

陈仓区贾村镇陵厚小学吴会星***

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德育教育中“形”与“质”

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二、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

1、教师的仪表和语言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2、师生间的关系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3、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

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4、评价中进行渗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浅谈体育教学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第6篇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法制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积极进取等心理品质。下面谈谈体育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几个环节。

一、了解体育课结构进行全方位法制教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法制教育的内容。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法制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通过队列练习和团体操学习,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同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适时对学生灌输违法乱纪行为的不良后果,进行法制教育。

2、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法制教育

体育教材内容多、范围广,各个运动项目训练重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山羊、技巧、单杠动作及耐久跑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有的学生存在畏难情绪,怕苦、怕摔、胆怯等。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我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少畏怕的情绪。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信心,然后进一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使学生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含义。这样,在进行克服堕落思想、违法乱纪行为时就有了更强的决心和信心,达到了寓法制教育于体育课,寓法制教育于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3、结合不同游戏活动进行法制教育

体育游戏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如做“迎面接力比赛”游戏,不仅能发展学生速度和奔跑能力,更能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如“果园拔草”游戏,能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结合这些活动,设想违纪行为的进一步后果,从“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俗话说起,结合生活中少年儿童逐步堕落的事实和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4、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法制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达到有效的法制教育的目的。

5、结合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法制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更要时时做到遵规守纪,模范守法,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

二、体育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

体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法制教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育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1、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当教师在教学中有做的不够的地方,则进一步分析后果,并真诚地表示歉意,从而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

2、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治情操,磨练意志,体会人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而这些更是学生良好地遵守法制的基础。

3、激励竞争法

体育教学中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分组竞赛等,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并在竞争中对学生讲明规则的重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在中长跑教学中,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又如:障碍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把拦架看成前进中的困难,只有征服它才能走向成功等。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竟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4、时机捕捉法

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通过篮球、足球的学习,可以培养后进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品尝失败和挫折的滋味,培养他们向困难和障碍挑战,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认识到不能靠暴力,而是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改变平时争强好斗惹是生非的不良习惯。又如:田径、体操可以帮助后进生确立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和奋发向上、力争第一的竟争意识,在激烈的竟争中学会表现美、创造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逐步改变不思上进、善恶不分的不良习惯,从而养成遵守法制的观念。

5.情感感染法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唤醒他们潜在上进意识和良知。在体育活动中悟出应该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处事的道理,净化心灵,使他们自身得以完善,保持和集体同步,促进后进生向好的方向和谐发展。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厌恶、鄙视,也正是一种良好的法制教育思想。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课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第7篇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以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寓于教学之中,因此,体育课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在体育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单要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思想意识。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生活目的与祖国建设的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生活好、发展好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健康、持久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促进自身德、智、体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是在不同的时间及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当前,在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体育教学中时常会怕脏、怕累,在困难面前时有意志薄弱的表现。作为体育教师,一旦发现学生身上出现这些问题,就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时鼓励和引导他们克服不足,扭转错误思想和行为,让他们不断鼓足信心和力量直面困难,不断学会坚强和勇敢,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体育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与育人相结合,学生才会真正从心底喜欢上体育学科。

二、体育教学中应包含德育教育的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不会脱离学校德育总的目标体系,具体来说其内容包括: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实现“四化”立志成才的情感、意识,通过具体的技能培养和训练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要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献身精神、勇敢坚毅、吃苦耐劳的意志;不怕困难,自信自制,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文明礼貌的道德行为;还要注重组织纪律与法制观念的培养。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1、要重视理论的讲授。教师必须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把所讲的.知识的系统、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如通过讲授我国的体育发展史可以唤起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感,激励他们为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而奋发不息等;通过典范人物的杰出贡献引导学生树立为祖国而锻炼身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2、通过实践教材内容落实德育教育。体育课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项目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通过中长跑实践,对学生进行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教育;通过体操项目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勇敢、机敏、果断等优良品质的培养;通过民族传统项目如武术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通过舞蹈、韵律操实践,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和陶冶美的情操教育。 3、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常规是对师生提出基本要求,贯穿在课前热身、课中实践、课后应用之中。教师应这些常规内容和讲文明礼貌、讲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安全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使之制度化。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落实课堂常规,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在确保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良好的风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

4、结合组织练习进行德育教育。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是体育课堂教学工作重点,它与教育方法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完成课的任务,也是贯彻教育因素的重要环节。例如通过对课的任务、要求的下达,以及讲解动作,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通过整队、队形变换与调动,培养迅速整齐、集体协作和遵守纪律的作风;在分组练习时,对学生进行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在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时,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互相关心教育。

5、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德育教育。学生课堂上表现的良好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及时鼓励学生奋发向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此外,教师要善于依靠班集体的力量,对违纪现象进行监督和制约,及时进行引导,把不良风气消除在萌芽状态下。

6、结合国内外体育大事及有关新闻报道进行德育教育。通过讲授全运会、亚动会、奥运会及世锦赛等赛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竞技体育方面已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体育强国的现实,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使之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7、结合社会、家庭生活进行德育教育。要优化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改封闭式为开放式,开辟校外德育工程基地,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体育教师应和班主任一起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融洽师生情谊,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艰苦奋斗精神。另外,我们要把单一式的教育改为多元化,使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结合,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质量。

8、结合榜样的力量进行教育。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事实证明,良好的榜样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奠基”作用。以榜样为师,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在学校教育中应注意运用各种榜样从多方面去影响学生、激励学生。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课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第8篇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方法及心理辅导技术,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有效地发挥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那么,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首先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 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了解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 了解学生智力和非智力水平以及年龄特点, 根据学生实际接受程度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 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建立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等心理素质。

一、营造民主平等、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使学生在乐学好学中找到自信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转变成是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运动的朋友, 尊重、关心和接纳学生的表现和行为。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良好教态, 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在人格上给予以平等地位, 这有助于形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态势以及师生情感的互动, 自然就营造出民主平等、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例如: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教学过程中, 《课标》明确提出高中学生会对包括奥林匹克运动在内的多项体育赛事都应关注和了解, 能够主动去了解体育赛事并进行评论, 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 笔者在该部分教学时, 选取了“刘翔退赛事件”和“伊辛巴耶娃“破”记录事件”进行讨论。由于选取的事件本身具有对体育精神内涵的不同诠释和人物身份的焦点性与话题角度的广泛性, 教师的启发、引导的趣味性, 使整个课堂氛围空前活跃, 教学效果十分好, 从教学反馈来看,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激发出了浓厚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发现自我, 激励自我和肯定自我, 建立了学习方面的自信心, 减轻大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具有挑战性的体育项目, 培养抗挫折能力和自制意识品质

根据体育学科内容特点, 本着重视学生的主体心理需求适应, 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目的, 教师改进教学的策略, 合理设计教学。通过参加运动负荷较大, 具有挑战性的体育项目, 锤炼学生抗挫折能力, 在参与比赛和游戏中, 自觉遵守纪律, 锻炼自制的意志品质。例如“背越式跳高”是一个学生高中体育教学中才普遍开始接触的基本技术和动作方法, 目的是发展跳跃能力, 培养克服障碍的勇气, 锻炼迎接挑战的精神。重点是直线变弧线助跑, 沿切线方向的起跳和摆腿, 难点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及对空中动作的控制。学生在很多场合已经观看过跳高, 在教师示范后更是跃跃欲试, 可以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 给每个人都尝试一次 (可以学生自己排出顺序) , 在体验之后教师指出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有针对性的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直线与弧线助跑的衔接不好, 身体过早倒向横杆, 坐臀过杆等, 给与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己体会动作要领, 然后再学生自己排序实际练习。对于某些可能是技术因素影响心理因素的学生, 教师要注意给与更多的鼓励, 也可以带动同学参与鼓励;对于某些动作要领掌握的好的同学提出表扬的同时安排他们去个别辅导同学, 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培养学生克服障碍, 坚持不懈迎接挑战的品质。

三、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合作交流中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教材的处理与挖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善于把握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点, 教学方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点, 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触点进行深入的挖掘, 灵活妥善的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与他人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瑰宝, 无论是“南有少林”还是“北有武当”, 武术都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 注重内外兼修的体育项目。在学习武术运动的过程中, 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爆发力、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以及满足学生探索、好奇、搏击、防身等心理需求, 对培养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的精神和优良的武德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电影片段、专题片、武术爱好者表演和教师示范、同学练习等等方式展开, 在交流中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同时,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四、加强学生的自我学练评价, 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考试焦虑, 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 焦虑更为严重, 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考试成绩和名次对于学生来讲是最直接的成功和失败的体验来源, 而这种体验不仅是反映学习成果的信息, 而且还可能对后续学习的动机产生正性或负性影响。在期中、期末和一些重大考试如中考和高考前, 学生会表现出焦虑泛化现象, 而体育活动既可以调节情绪, 有能充分显露情绪, 这时教师要善于转变和缓解学生情绪的非良性反应。另外, 在体育运动爱好者和薄弱者的自我学练过程中, 可以利用教材“评价指南”中的内容通过“进步幅度评价表”和“自我评价表”及时对学生学练情况进行总结和检查, 在及时了解个人在技术和技能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表现和转变,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失败, 进而不断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五、适时适法疏导和化解学生的性心理困扰, 把握公开和保密的尺度

高中生性意识增强, 对异性开始产生好奇并伴有一些性的生理反应, 这本是高中生生理心理发育过程的自然现象。对性的关注和欲求而出现或过于敏感或羞耻不安, 这种矛盾不断激化不仅会影响学习活动还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诱发性错罪。所以, 中学体育有关青春期教育的知识点, 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安排男女生共同进行的体育运动, 建立和谐而广泛的人际交往途径。对于某些个别学生的问题应该巧妙处理以疏导、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扰, 培养健康的交友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 注意区分哪类问题可以在公开场合进行整体教育, 哪些问题需要在非公开场合单独教育。

六、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个性塑造的最重要阶段, 教师对此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因此, 教师应该不仅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还要更加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要在人的内心和行为两个方面同时造就一个人, 造就一个不同于以前人的独立自主、有热情、有个性、有尊严、有责任心和爱心的人”。所以, 教师在意识到自己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时要及时解决, 积极的成为一个内外都如一的、自信乐观的、诚善正直的、积极进取的、认真负责的、锲而不舍的人, 这样, 教师在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的同时自己也才能体验到快乐。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课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第9篇

【关键词】爱国主义;体育;教学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它内容多、范围广,牵涉到情感、行为、礼仪等各个方面,因此,在教学中往往让人感到无从入手,有的甚至认为只是讲讲大道理。其实不然,在教育过程中陷于窘境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那么我们体育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

一、将教材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培养爱国情感

小学体育教材多数思想性不明显,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与有关事物相联系就可能产生一定的思想性,并可能派生出新的意义。例如,在教“快速跑”这一教材时,其中“快速”二字和时间相关,如果教师开动一下手中的秒表,把分分秒秒报给学生听,让他们体会一下时间的空间印象,同时简单介绍一下一分钟的经济价值,即给国家创造的财富,使他们感到“速度”二字如此重要。又如在教“耐久跑”这一教材时,我们可以利用祖国的名胜游览地进行象征性的长跑,如跑北京的“长城”,跑南京的“中山陵”等,以此来培养兴趣,丰富知识,激发爱国热情。

二、通过布置环境营造渗透氛围

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我的体育教学中的离子不胜枚举。“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任何一位老师,只要他是爱国的,只要他是一位有心之人,做到这点是不难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是一项千秋伟业。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教材内容溶为一体,在体育教学总有着广阔的天地。 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可以予人一种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环境氛围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充分利用环境氛围对人的影响,营造出多种渗透氛围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例如:利用校园的围墙或板报写一些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看关的标语,或画一些相关内容的校园歌曲宣传画等。又如,利用音乐教室和形体室的空白处适当插贴一些有关格言或者是有鼓动性、号召性的小标语牌,这样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还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三、通过行为训练培养良好习惯

通过事例所展示的社会人生的画卷,启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学习、欣赏中领悟到某种生活的哲理。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发掘其深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养成讲卫生、讲道德的良好习惯,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体育教学中,能表现行为活动的内容莫过于队列队形练习了。“队列队形练习”统一性强,动作一致规范,一举手,一投足,都给人们留下一种严肃、神圣、振奋之感,它是精神的象征,行为的写照。军人的队列队形和各种规范动作,更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崇拜心理、好胜心理,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的同时逐步给他们灌输解放军战士的爱国主义行为和思想,让他们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像解放军战士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在队列操练中,还可以适当穿插呼喊一些有教育意义并能振奋精神的口号,例奴,“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振兴中华!“等。这种方法既能帮助学生振奋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同时对形成正确的形体姿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课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第10篇

浅谈体育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课程的目标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们体育一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从学科角度讲,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学校体育课程中蕴涵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见体育教学对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极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中学体育课程的价值。

另外,现代学校体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增强他们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运动将健康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生活、创造,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

2.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1 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情绪

情绪是人的某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体验,而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标志是情绪状态。学生生活在学校这个关系错综复杂的小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比如说中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而产生焦虑反应,体育锻炼可以转移学生不愉快的情绪和行为,使学生摆脱烦恼和痛苦,也可使学生的焦虑降低。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需要克服身心疲劳,消除消极情绪,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肉紧张等,这都是对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严峻考验,也是学生培养和形成坚强意志品质的过程。

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克服各种困难的积极情绪,坚持参加体育活动,这样时间久了,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就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

目前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对家庭有强烈的依赖心理。面对集体生活,很多孩子表现出束手无策,不善于与人交往,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既需要交往与合作,又存在相互竞争的现象,大多数体育项目只能在与他人发生联系的条件下方可进行,在体育活动环境中,学生可以以更直接、生动、集中的方式接触,体验近似于社会上所能遭遇到的各种情景,比如竟、冲突、分享、合作、共处、避让、包容、角色转换等,学生在常期的体育活动中适应了相互之间的竞争,理解了交往与合作的重要性,因而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活。

2.4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心理承受力

中学阶段的体育活动与人生其他阶段的体育活动相比,更多地表现在不断遭遇障碍和挫折,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和提高方面,现行的中学体育课程中设立了社会适应学习领域,体育教师们也更加注意改进教学,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探索、创新精神,提高抗挫折能力。有不少中学生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抑郁症、焦虑症,通过体育锻炼大多得以缓解或消除。

3.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1 体育教师要营造宽松的体育课堂心理环境

宽松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活跃课堂气氛。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不是不爱练习,而且不喜欢枯燥、压抑的练习环境。

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决定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体育教师如何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呢?

首先,体育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以幽默的神态、诙谐的语言营造出宽松的课堂心理环境,这样学生就可以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情绪,以轻松的心态参与到课堂练习中去,这就使学习活动充满兴趣。

其次,教师还要善于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对于学生技术练习要给予充分肯定,尤其对体质差、弱或动作运动能力偏差的学生应多鼓励少挑剔,这样可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最后,体育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展示自己的体育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2 体育老师要创设以形激情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能力最初是通过打开视觉这扇“窗户”来发展和提高的。因此,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激励的话、一个动作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希望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暗示,这样在他们心中也会升腾起一种特殊的感受--自信。由此,课堂上会出现一种追求新的满足的情感氛围。由于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各种身体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这更需要教师动作的示范和语言的鼓励。有些教师却忽视这份信息的传递。非但自己不身体力行,而且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一声命令,一句否定,把整个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扫而光,就会引起学生心理烦躁、紧张,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妨碍了学生轻松自如地掌握技术动作和接受知识。反之教师准确优美的示范,亲切和蔼的态度,会使学生产生许多联想。

3.3 体育教师要营造平等的环境

平等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都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体育老师的管束。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课堂内的平等。怎样营造平等的课堂环境?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其次,教学过程要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主体积极性才能彼此尊重,互敬互爱,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从你赞美的目光,赏识的注视,肯定的点头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信任。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课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第11篇

湖南省宁乡县朱良桥中心学校 杨建宇

【内容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其渗透的方法,使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品德教育 体育 教学 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下面本人就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根据教材的特点注意引导教育

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做贡献结合起来;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项目便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篮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如本人在教授中长跑时,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了练习的要求,注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好,感觉也不错,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用注意力转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的节奏上来,这样既促进了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也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炼意志品质。

二、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

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例如: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会,对学生介绍运动员积极备战,刻苦训练的感人事迹,通过观看多媒体感受运动员的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还可以以奥运为主题,在课内开展一次小型的“奥运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学到不怕失败,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可以学习那些奥运明星,如姚明、刘翔等。学习他们的爱国,助困,不服输的精神,作为我们学生学习的榜样。

四、注重榜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还应注意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师生间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累,不怕太阳晒,不怕风吹和寒冷,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落后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课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第12篇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1、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的接受着思想品德教育。

2、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练习都要承受极大的肌肉疲劳,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肌肉活动的直接兴趣,并根据握力的测试证明,让学生认识到自已忍受的练习,将获得相应的回报,使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如做1分钟仰卧起座时,告诉学生,当你做到35次时,肌肉感到酸痛,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否则你的成绩永远只能停止而不能进步,让他们在练习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又如中长跑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清楚、明白阐述“极点”这一生理现象,在他们练习出现“极点”现象时,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去战胜“极点”现象,逐步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上一篇:青蓝结对帮扶计划下一篇:爱犬_初中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