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医生主要事迹介绍

2024-07-17

最美乡村医生主要事迹介绍(精选14篇)

最美乡村医生主要事迹介绍 第1篇

二十五年风雨

——乡村医生盛伟事迹介绍

盛伟,男,45岁,中专文化,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姜庄村人,在本村担任乡村医生已25年。

一、子承父志,服务乡邻

我的家住在南部山区,四面环山,地广人稀,卫生室服务的辖区内有十多个自然村,大多数自然村交通极不便利,道路崎岖,广大人民群众打针吃药极为不便,有的人为了拿一点要就要走一个多小时,看到这种情况,我立志当一名医生,从而方便广大人民群众。

1988年9月,我进入平邑卫校学习,毕业后,就回到了姜庄村父亲的诊所,我父亲是六十年代的赤脚医生,他老人家大半生的精力都用于基层的卫生工作,无数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工作者。2000年秋查出肺癌,仍坚持工作了六年才退了下来。正是父亲的影响我才选择了乡医生涯,刚开始,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找我看病,我并没有气馁,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问题,经常到镇卫生院、县医院找老师虚心请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人们相信了我。那是家住西岔村的徐孝海,他一次去诊所给家人拿药,我看他眼睑浮肿,面色牙龈苍白,我问他是不是有身体乏力,尿血史,他反问我怎么知道的,后来我建议他去医院检查双肾结石,右肾已无功能。病人家属来我的诊所,对我千恩万谢,直到今天,病人见到我还一直念叨:“多亏了有盛伟大夫,我的命就是您给救回来的!”

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在附近的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二、风雨行医路,培育杏林花

到了1996年11月,因为政策的原因,全县进行乡村组织一体化办医管理,整合原来各自为政的个体诊所,统一转变为一体化村卫生室。已经小有名气的我自愿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得失,领头做出表率,积极配合镇卫生院,仅用了1天时间,就完成了相关工作,为全镇一体化村卫生室的顺利建设,带了一个好头。

在村卫生室工作期间,我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1996年11月,被推荐为卫生室室长,成了当时全镇最年轻、在全县也为数不多的室长之一。为做好工作,我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建设了一所卫生室,达到了六室分开、布局合理、制度齐全、规范有序的标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精诚团结,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个人连续10余年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他乡医,村卫生室也多次被命名为县先进村卫生室。三、一心一意,情系群众

当年,辖区内老山顶村有几十户人家,地处一座山顶之上,没有乡医,那些年老体弱或稍微病重的,我就要出诊,需要走十几里山路,每年都要上山出诊百余次,无论是下雨下雪,白天深夜,摔个跟头,擦破点皮,更是家常便饭,记得1996年冬天夜半,老山顶的盛文山突然腹痛、恶心、呕吐,我连夜赶往山,顶经诊断患者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发烧39度,我立即给他输上液体,并帮助抬下山送往镇医院。当夜进行了阑尾切除,当夜回到家已经凌晨2点了。

也是1996年的隆冬,当年还在老山顶居住的谢恒英老人,她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多年,当时因急肺部感染好,持续高热,家人极力反对下山诊疗,我连夜到白彦镇卫生院咨询了医生在山上治疗了两昼夜,老人终于转危为安。下山的时候摔进了沟里,断了三根肋骨。

记得1998年3月的19深夜,村民程学东,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我通过了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在患者无钱的情况下,我带来现金把他送到了白彦镇卫生院连夜做了手术,我到家已是第二天的中午了。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除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没有什么太轰动的大事迹,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忙”字:23年来日常诊治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任务多了,压力就大了,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我也更忙了:除了日常诊疗工作,我还坚持两月组织一次群众健康教育活动,坚持每月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要对所建立的2256人的《居民健康档案》,逐一校对和完善,对60岁以上的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对孕产妇作定期随访,此外,还几乎天天要为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诊病、检查,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有没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在我心里一清二楚。

四、坚守阵地,无悔人生

在现今医无悔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太多的人不愿意赞美医生,更多的是口诛笔伐。但是,我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却一直没有这种感觉,感受着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赖。因为我不会给人开大处方,能吃药的决不打针,能打针的决不输液,我总觉得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经济利益,我会良心上过不去,行医与我不仅是职业,还是一种救助与守护。

二十五年如一日我坚守在姜庄流域这片热土,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基层卫生事业,期间我经历了太多的变故,生老病死酸甜苦辣。同时也获得了众乡亲的呵护和肯定,更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的无数次的奖励。也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幸福和成就感。无论未来的路多么艰辛和曲折,为了山区的父老乡亲,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走下去。

二十五年风雨

——乡村医生盛伟事迹介绍

盛伟,男,45岁,中专文化,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姜庄村人,在本村担任乡村医生已25年。

一、子承父志,服务乡邻

我的家住在南部山区,四面环山,地广人稀,卫生室服务的辖区内有十多个自然村,大多数自然村交通极不便利,道路崎岖,广大人民群众打针吃药极为不便,有的人为了拿一点要就要走一个多小时,看到这种情况,我立志当一名医生,从而方便广大人民群众。

1988年9月,我进入平邑卫校学习,毕业后,就回到了姜庄村父亲的诊所,我父亲是六十年代的赤脚医生,他老人家大半生的精力都用于基层的卫生工作,无数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工作者。2000年秋查出肺癌,仍坚持工作了六年才退了下来。正是父亲的影响我才选择了乡医生涯,刚开始,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找我看病,我并没有气馁,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问题,经常到镇卫生院、县医院找老师虚心请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人们相信了我。那是家住西岔村的徐孝海,他一次去诊所给家人拿药,我看他眼睑浮肿,面色牙龈苍白,我问他是不是有身体乏力,尿血史,他反问我怎么知道的,后来我建议他去医院检查双肾结石,右肾已无功能。病人家属来我的诊所,对我千恩万谢,直到今天,病人见到我还一直念叨:“多亏了有盛伟大夫,我的命就是您给救回来的!”

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在附近的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二、风雨行医路,培育杏林花

到了1996年11月,因为政策的原因,全县进行乡村组织一体化办医管理,整合原来各自为政的个体诊所,统一转变为一体化村卫生室。已经小有名气的我自愿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得失,领头做出表率,积极配合镇卫生院,仅用了1天时间,就完成了相关工作,为全镇一体化村卫生室的顺利建设,带了一个好头。

在村卫生室工作期间,我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1996年11月,被推荐为卫生室室长,成了当时全镇最年轻、在全县也为数不多的室长之一。为做好工作,我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建设了一所卫生室,达到了六室分开、布局合理、制度齐全、规范有序的标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精诚团结,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个人连续10余年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他乡医,村卫生室也多次被命名为县先进村卫生室。三、一心一意,情系群众

当年,辖区内老山顶村有几十户人家,地处一座山顶之上,没有乡医,那些年老体弱或稍微病重的,我就要出诊,需要走十几里山路,每年都要上山出诊百余次,无论是下雨下雪,白天深夜,摔个跟头,擦破点皮,更是家常便饭,记得1996年冬天夜半,老山顶的盛文山突然腹痛、恶心、呕吐,我连夜赶往山,顶经诊断患者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发烧39度,我立即给他输上液体,并帮助抬下山送往镇医院。当夜进行了阑尾切除,当夜回到家已经凌晨2点了。

也是1996年的隆冬,当年还在老山顶居住的谢恒英老人,她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多年,当时因急肺部感染好,持续高热,家人极力反对下山诊疗,我连夜到白彦镇卫生院咨询了医生在山上治疗了两昼夜,老人终于转危为安。下山的时候摔进了沟里,断了三根肋骨。

记得1998年3月的19深夜,村民程学东,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我通过了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在患者无钱的情况下,我带来现金把他送到了白彦镇卫生院连夜做了手术,我到家已是第二天的中午了。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除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没有什么太轰动的大事迹,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忙”字:23年来日常诊治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任务多了,压力就大了,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我也更忙了:除了日常诊疗工作,我还坚持两月组织一次群众健康教育活动,坚持每月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要对所建立的2256人的《居民健康档案》,逐一校对和完善,对60岁以上的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对孕产妇作定期随访,此外,还几乎天天要为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诊病、检查,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有没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在我心里一清二楚。

四、坚守阵地,无悔人生

在现今医无悔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太多的人不愿意赞美医生,更多的是口诛笔伐。但是,我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却一直没有这种感觉,感受着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赖。因为我不会给人开大处方,能吃药的决不打针,能打针的决不输液,我总觉得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经济利益,我会良心上过不去,行医与我不仅是职业,还是一种救助与守护。

二十五年如一日我坚守在姜庄流域这片热土,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基层卫生事业,期间我经历了太多的变故,生老病死酸甜苦辣。同时也获得了众乡亲的呵护和肯定,更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的无数次的奖励。也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幸福和成就感。无论未来的路多么艰辛和曲折,为了山区的父老乡亲,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走下去。

最美乡村医生主要事迹介绍 第2篇

任长娟,女,出生日期:1975年05月,汉族,本科学历,1994年参加工作,副主任医师职称,中共党员,现任肇源县新站镇人民医院内儿科医生。

我于1994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卫生学校医士专业,同年在肇源县新站镇人民医院参加工作,担任内儿科医生,工作伊始,面对工作环境陌生、临床经验不足、乡镇医院缺医少药的现状,我在掌握原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向高年资住院医师学习诊治技巧,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用心为每一位患者体检,结合病史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综合分析后提出最佳的诊治方案,慢慢的,我的临床经验不断丰富,诊断准确率、治疗有效率、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作为一名初出校门的年轻医生,我把医德医风看的比生命还重要,时时刻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为了不断的丰富自己,掌握前沿医学技术,经过充分准备,我于1997年参加成人高考,被哈尔滨医科大学录取,经过三年的理论学习,我又在哈医大二院儿科进修一年,系统的学习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年的学习,我成为我院内儿科的技术骨干,除了可以完成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我对新生儿疾病有独到的诊治经验,成功救治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三十余例(新生儿张宝宝,出生时严重窒息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

性脑病,经过我的准确诊治、细心护理、有针对性的康复指导,患儿已经完全康复,没有遗留任何后遗症。),对多例21三体综合征、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川崎氏病、新生儿硬肿症、肾病综合征等疑难病例提出诊治意见,保证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为促进康复、提高生存质量争取了有利时机。2003年,“非典”来袭,我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到抗击“非典”一线,为阻断“非典”传入我县,铸就牢固的防线。医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我于2005年再次参加成人高考,于2008年取得本科学历,获得学士学位,于2007年取得主治医师职称,是我院第一位儿科主治医师。经过多年的历练,我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攀升,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也深深的植入我的脑海中,2010年05月,我因车祸导致颈椎受伤,遵医嘱应该卧床休息半年至一年,以确保康复,但是,我考虑到医院儿科医生人员不足、患者量大的实际情况,仅仅休息了半个月就带着“颈托“回到工作岗位,并谢绝了领导“可以不参加值夜班”的照顾,这一幕被患者记录并被《长寿养生报》“医线资讯”专栏报导。于2012年,我通过了考试和评审,取得了副主任医师职称。

参加工作22年来,我平均每年诊治门诊患者近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千余人;22年来,参与抢救危重患者近二千人次;将多年临床经验加以总结,撰写学术论文近十篇,编撰论著一部,针对内儿科疾病提出了详细的诊治方法。为了不

给患者增加负担,我尽量选择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药品和治疗项目。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恪守职业道德,多次拒收患者的“红包“。良好的医德医风、精湛的专业技术、忘我的敬业精神让我不但得到了领导的首肯、同事的尊重,更赢得了患者的认可,被患者亲切的称为”暖心医生“。

22年来,我获得了无数次的嘉奖,如:2003、2004、2005、2007、2009、2010、2013、2015年均被肇源县卫生局评为“全县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在“巾帼建功”活动中被肇源县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0年被授予“黑龙江省县域农村卫生工作先进个人”。

寻找最美乡村医生 第3篇

谢爱娥和丈夫何太瑜20年前来到由170艘船组成的水上村庄船头咀村,成为船上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卫生室下面十平方米阴暗潮湿的船舱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忍受长期船上生活的寂寞,默默守护着渔村600多口人的健康。谢爱娥不会游泳,她克服了诸多困难,常 年坚持每周三四天划船出诊,无论春夏秋冬,只要病人需要,谢爱娥夫妇始终把病人的安危挂在心上,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村民最质朴的赞扬。

邓前堆

《寻找最美乡村医生》 第4篇

2012年12月20日起,《讲述》在晚间黄金时间连续播出20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系列纪录片。中央电视台组织新闻中心、科教频道《讲述》栏目和中国网络电视台多路记者、编导奔赴乡村,足迹遍布31个省(市、自治区),行程数万公里,寻访乡村医生典型人物。

除了发动新闻记者,活动组委会还通过网络报名、电话报名、卫生部门推荐等多种方式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通过对报道选题和申报材料的筛选,共产生候选人500多名。央视网开通官网为候选医生搭建专题展播页,并发挥网络、微博、移动媒体等优势,及时回应网民关切,形成宣传强势。

央视新闻中心在《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栏目开设了“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医生”专栏。截至2013年1月11日,共播发相关报道70篇,共报道30位乡村医生事迹。

2013年1月13日,《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科教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先后播出,之后在央视多个频道重播。

乡村医生是我们国家发展进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100多万乡村医生是最贴近基层大众的生命守护者。在一些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很多乡村医生从医环境艰苦,房屋设备简陋,收入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低,学习、培训的机会缺乏,亟须全社会的关心和扶助。除了发动媒体力量进行深入报道,针对乡村医疗技术条件落后、医生亟须专业培训的情况,“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活动组委会还与卫生部合作,特别推出了帮扶计划。

在“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发布:10家省市级三甲医院与10位获奖乡村医生签订“手拉手帮扶计划”,为他们所在的村子提供医疗服务,为村医提供技术培训,卫生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为乡村医生提供更好的养老和补偿,解决他们非常关心的职业发展问题。

江苏洋河酒厂宣布资助10名“最美乡村医生”每人10万元现金和10万元医疗物资,资助10名“特别关注乡村医生”每人5万元现金,帮助他们实现心愿,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还提供其他公益资助。央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的报道播出后,社会各界也纷纷给予资金资助、实物捐助。

以媒体行动的方式,践行社会公益的理念,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引导舆论、凝聚爱心、弘扬先进的作用,从“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央视逐渐摸索、丰富了结合自身特点的大型公益活动经验。

2013年10月左右,央视还将开展“2013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除此之外,还有“寻找孝心好少年”“寻找最美军嫂”“寻找最美消防员”等活动计划,央视计划逐步打造一个“寻找最美”的公益品牌。

制作人自述

“最美乡村医生”一定是在人格和精神力量上能让你感动、尊重的一群人。我们要求记者必须去体验,必须去感受,记录这些人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生活,触摸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次活动最大的创新在于视角特别平,还原了这群人的平实和质朴。最后的晚会由“颁奖”改为“献奖”,一字之差反映出我们理念上的变化,这些乡村医生确实是值得我们尊重、景仰的一群人。

——张德宏 《讲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颁奖典礼》制片人

“乡村医生”是一群将自己置于脚下、把病人放在心头、将生命举过头顶,用自己的辛劳付出甚至生命来置换乡村百姓的健康和生命的一个美丽群体。而“寻找”则是媒体带着敬意与责任走进他们真实的过往和生活,捕捉记录这些乡村医生的坚持、坚守所演绎和写就的感动,再将这份感动呈现于荧屏的过程。“正能量”一直存在于每一个心怀善意的人的心中,有助于自己,有助于这个社会健康前行的都是正能量。“最美”系列实际上是对人的本质、善良、正义、积极、乐观的一种唤醒和回归。

——郑秀国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制片人

“最美”沒有固定的标准,“医乃仁术、以德为先”,那颗善良的心就是“最美”,他们的美在于责任,在于坚守,在于对生命的执著和不离不弃。此次报道的价值在于发现他们、报道他们,不仅仅让观众感动,更带来心灵震撼,形成价值观的传递,弘扬社会的正能量,同时呼吁更多的人关注中国基层的卫生事业,帮助农村地区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解决乡村医生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

最美乡村医生主要事迹介绍 第5篇

2016最美乡村医生事迹记录一位八零后的乡村女医生,一直坚守在深山之中,在这艰苦条件下,用自己精湛的医术贴心为村民们尽心服务。以下这篇来自资料下载网整理的2016最美乡村医生事迹范文。

2016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钟晶,一个80后独生女,一个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医生。xx年,她为了与在乡

镇工作的丈夫团聚,辞掉贵阳大医院的工作,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河村卫生室,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不久,丈夫调入州府,她却仍然独自坚守。没有澡堂、时常停电、没有城市里五彩斑斓的时装和琳琅满目的零食,乡村的寂寞无边无际……但她一一承受,并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解除病痛。她的付出换回的,是乡村百姓无限的信任,以及来自网友的声声祝福,她是网民眼中“最美乡村女医生”。

劳动,是美丽的:贵州“最美乡村女医生”记事

她独自坚守在偏远大山中的村卫生室,用尽所学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把最美的青春留给了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网友称赞她为“最美乡村女医生”。

最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龙河村的乡村女医生、一个来自省城的“80后”钟晶成为网络红人。她的故事在网络多家论坛上流传。

五一节前,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龙河村,走近这位甘于清贫寂寞、倾力治病救人的“最美丽”的劳动者。

记者到达时,临街的龙河村卫生室中,不少村民正在看病买药。一个温柔的声音不断叮嘱道:“老人家,这个药晚上睡觉时才吃。”“头痛粉吃多了不好,你要一盒我不能卖,但可以送一包给你吃。”

说话的就是钟晶。她出生于1982年,是个漂亮的贵阳姑娘,个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眼睛大而明亮。

xx年,她辞去贵阳长江医院的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为当地缺医少药的老百姓开起了村卫生室,这也是龙河村4000多名村民唯一能进行新农合报销的卫生室。

岂知两个月后,丈夫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走还是留?”她很纠结。她发现,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

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龙河村还是个风湿病高发村,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而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留下来为当地百姓治病!

下了决心的钟晶拿出2万元购买了理疗仪、治疗妇科等疾病的仪器,所有用具每周消毒一次,还按大医院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龙场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宏说,她的卫生室是镇里最正规的之一。

钟晶一家三代行医,她又托均为医生的外婆和母亲打听了一副治疗风湿的草药方。优秀乡村医生事迹48岁的龙庆昌患风湿病14年,多次外出求医花费上万元。“最后找到钟医生,20元6包药就好多了,介绍的几个朋友用药后也都有好转。”龙庆昌说。

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靠打手势,或请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帮忙

翻译。2016年国庆节,钟晶还自掏腰包,请来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她也趁机学习。“我为自己学有所用感到安心。”

早上7点20分钟晶就起床开门了,她在露天水管前洗漱完毕,不施粉黛就开始打扫卫生。不到20分钟,就有村民来输液。她来不及吃早餐,却关心病人是否饿肚子,并把豆浆分给病人喝。

“病人多时一天看上百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一直忙到晚上11点,有时脸也不洗,倒在床上一觉睡到天亮。”钟晶说。

但最初多数村民对这位年轻医生持怀疑态度,一天只有两三个病人。遇到不信任自己的病人,钟晶就先给他们配一天的药,仅两三元钱,告诉病人若有效再来。每个病人进门,她总是先端上一杯热水。

渐渐的,“钟医生医术高、态度好”的口碑越传越远,邻村的群众赶来找她看病,外地来的建筑工人也把这里当成

了“固定”医疗点。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第6篇

医德高尚乐于助人

“为学习知识而去,为服务社会而来”的欧阳福佳,男,30岁,2009年7月毕业于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2012年加入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后以高尚医德要求规范自己,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勤勤恳恳,极端负责,端正思想,服务态度明确,同时有一颗善良的心,作风严谨,为人谦虚诚实,不说空话,办实事,不骄不躁,有问题不回避,不泄露病人隐私,廉价行医,不谋私利。一个合格的医生,既要具备良好的医风医德,又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经验,而临床的经验要靠反反复复的学习,不断的实践,日积月累,逐步得以充实。

黔西县重新镇卫生院,离黔西县58公里,由于道路崎岖,很多地方180度转弯,甚至有的地方冬天容易结冰,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十分不便,每到冬天,大雪封路,很多严重病人无法到县城住院治疗。2012年冬天的一个夜班,黔西县重新镇头堰村杨月桥,男,60岁,患风湿性心脏病病史20多年,症状加重,经积极治疗好转后,详细给病人讲解该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加重诱因,世界上治疗最新的进展以及一般注意事项后,病人虽然无法重塑心脏改变,但至今加重次数减少,家属多次感谢被婉言拒绝。

钻研技术精益求精 从医6年来,我一直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取得了村民深深的信任。并深信“一个医生取得病人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的体会,以身相传”。为了更好的提高为广大群众提供治疗健康服务,为了给患者解除痛苦,为了很好地给基层患者解释疾病和理解疾病。我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现正在就读贵阳市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看书,网上查资料,虚心向老同志学习。

农村医疗工作是一个很平凡的职业,我只是千千万万基层医生的一个缩影,过去的成绩是我的开始,今后我要在医疗卫生事业上为人民的健康奉献我的一切。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不需要豪言壮语,也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业绩,我相信只要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平凡的岗位也能书写出彩的人生!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第7篇

劳动,是美丽的:贵州“最美乡村女医生”记事

她独自坚守在偏远大山中的村卫生室,用尽所学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把最美的青春留给了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网友称赞她为“最美乡村女医生”。

最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龙河村的乡村女医生、一个来自省城的“80后”钟晶成为网络红人。她的故事在网络多家论坛上流传。

五一节前,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龙河村,走近这位甘于清贫寂寞、倾力治病救人的“最美丽”的劳动者。

记者到达时,临街的龙河村卫生室中,不少村民正在看病买药。一个温柔的声音不断叮嘱道:“老人家,这个药晚上睡觉时才吃。”“头痛粉吃多了不好,你要一盒我不能卖,但可以送一包给你吃。”

说话的就是钟晶。她出生于1982年,是个漂亮的贵阳姑娘,个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眼睛大而明亮。

20,她辞去贵阳长江医院的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为当地缺医少药的老百姓开起了村卫生室,这也是龙河村4000多名村民唯一能进行新农合报销的卫生室。

岂知两个月后,丈夫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走还是留?”她很纠结。她发现,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龙河村还是个风湿病高发村,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而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留下来为当地百姓治病!

下了决心的钟晶拿出2万元购买了理疗仪、治疗妇科等疾病的仪器,所有用具每周消毒一次,还按大医院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龙场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宏说,她的卫生室是镇里最正规的之一。

钟晶一家三代行医,她又托均为医生的外婆和母亲打听了一副治疗风湿的草药方。48岁的龙庆昌患风湿病,多次外出求医花费上万元。“最后找到钟医生,20元6包药就好多了,介绍的几个朋友用药后也都有好转。”龙庆昌说。

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靠打手势,或请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帮忙翻译。国庆节,钟晶还自掏腰包,请来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她也趁机学习。“我为自己学有所用感到安心。”

早上7点20分钟晶就起床开门了,她在露天水管前洗漱完毕,不施粉黛就开始打扫卫生。不到20分钟,就有村民来输液。她来不及吃早餐,却关心病人是否饿肚子,并把豆浆分给病人喝。

“病人多时一天看上百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一直忙到晚上11点,有时脸也不洗,倒在床上一觉睡到天亮。”钟晶说。

但最初多数村民对这位年轻医生持怀疑态度,一天只有两三个病人。遇到不信任自己的病人,钟晶就先给他们配一天的药,仅两三元钱,告诉病人若有效再来。每个病人进门,她总是先端上一杯热水。

渐渐的,“钟医生医术高、态度好”的口碑越传越远,邻村的群众赶来找她看病,外地来的建筑工人也把这里当成了“固定”医疗点。

钟晶看病卖药十分便宜,有时几元药钱都免了,钱不够也可以赊账。村里一位78岁的空巢老人靠捡塑料瓶为生,全是一两毛的零钱,这样的病人,钟晶不仅不收钱,还常留他们吃饭。

时间一长,村民们把钟晶当成了朋友,没病时也来拉拉家常,赶集时常来歇歇脚。也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温暖。卫生室里的燕子窝每年都有燕子返巢;村民们常送来自家地里的蔬菜,逢年过节大家又不约而同的送来糍粑、红米饭;乡亲们一起看露天电影有说有笑,感觉人与人很近;她记得每一个医治过的孩子的名字,孩子们也亲切的叫她“姨妈”“小嬢”。

一次,一个老大妈对她说:“你一个城里的女娃娃,丈夫也不在这边,跑到我们山沟里来又挣不了钱,何苦呢?”这样的关心让钟晶倍感温暖。在她看来,农村很能体现人生价值。在大城市,医生和病人多是纯粹的医患关系,但在农村,村民们却把医生当成了一家人。

钟晶在病人面前沉稳干练,私底下也是个典型的80后,她是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女,喜欢吃零食、逛街、跳舞、看电影……

但在龙河村卫生室,衣柜是装药的纸箱,只有单调的三四种蔬菜,买不到爱吃的巧克力和奶茶,更没有五彩斑斓的时装。电力不足时还常停电,晚上只能靠蜡烛或应急灯照明。丈夫刚调走时,她独自躺在卫生室里,听着山风呼啸,害怕得睡不着,只好爬起来靠在墙上坐到天明。

没有澡堂,只能用两个大桶提水到屋内,蹲在一个大盆里洗澡;农村简易厕所臭气冲天;夜深人静时,还能听见老鼠窸窸窣窣从床下爬过的声音。

最难以忍受的莫过于寂寞。刚来时,没有电视和网络,也没有朋友,病人又少,找不到人说话,“卫生室里静得很可怕,感觉外面的世界很遥远。”

但她娇小的身体里有一颗强大的心。邻居徐显佳说,有一次钟晶得了重感冒,只能自己往脚背上扎针输液。“有人来买药,她还一只脚跳到药柜边拿药。我怪她不找我们帮忙,她却说能坚持就不麻烦大家。”

钟晶也试着从贵阳请了3位医生来帮忙,长的呆了3个月,短的只呆了3天,都因无法忍受乡村的艰苦而离开了。

她坦言,自己也打过“退堂鼓”,朋友们都劝她离开,也有机会调到兴义市工作,和丈夫团聚。但乡亲们听说她可能离开时,纷纷跑来打听:“钟医生你要走了吗?”“我们舍不得你啊……”

“老百姓这样需要你,怎么忍心舍他们而去?”钟晶说。

她的故事在网上流传后,被感动的网民,称赞她是值得学习的“美丽天使”。钟晶听后笑着说:“和那些更偏远的乡村医生相比,我的条件已经很好了,起码油盐酱醋俱全。”

而在丈夫龙瑞见眼中,钟晶就像“矿泉水”一样简单纯净,“善良宽容,不计得失,凡事总往好的方面想。”

如今钟晶有四个家:贵阳市父母家、兴义市丈夫家、女儿所在的奶奶家,以及卫生室这个家。她对女儿和父母心怀愧疚,只能靠电话沟通,夫妻俩也很少在家里正正规规的吃顿饭。

2014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第8篇

2014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钟晶,一个80后独生女,一个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医生。2008年,她为了与在乡镇工作的丈夫团聚,辞掉贵阳大医院的工作,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河村卫生室,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不久,丈夫调入州府,她却仍然独自坚守。没有澡堂、时常停电、没有城市里五彩斑斓的时装和琳琅满目的零食,乡村的寂寞无边无际&&但她一一承受,并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解除病痛。她的付出换回的,是乡村百姓无限的信任,以及来自网友的声声祝福,她是网民眼中最美乡村女医生。

劳动,是美丽的:贵州最美乡村女医生记事

她独自坚守在偏远大山中的村卫生室,用尽所学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把最美的青春留给了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网友称赞她为最美乡村女医生。

最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龙河村的乡村女医生、一个来自省城的80后钟晶成为网络红人。她的故事在网络多家论坛上流传。

五一节前,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龙河村,走近这位甘于清贫寂寞、倾力治病救人的最美丽的劳动者。

记者到达时,临街的龙河村卫生室中,不少村民正在看病买药。一个温柔的声音不断叮嘱道:老人家,这个药晚上睡觉时才吃。头痛粉吃多了不好,你要一盒我不能卖,但可以送一包给你吃。

说话的就是钟晶。她出生于1982年,是个漂亮的贵阳姑娘,个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眼睛大而明亮。

2008年,她辞去贵阳长江医院的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为当地缺医少药的老百姓开起了村卫生室,这也是龙河村4000多名村民唯一能进行新农合报销的卫生室。

岂知两个月后,丈夫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走还是留?她很纠结。她发现,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龙河村还是个风湿病高发村,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而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留下来为当地百姓治病!

下了决心的钟晶拿出2万元购买了理疗仪、治疗妇科等疾病的仪器,所有用具每周消毒一次,还按大医院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龙场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宏说,她的卫生室是镇里最正规的之一。

钟晶一家三代行医,她又托均为医生的外婆和母亲打听了一副治疗风湿的草药方。48岁的龙庆昌患风湿病14年,多次外出求医花费上万元。最后找到钟医生,20元6包药就好多了,介绍的几个朋友用药后也都有好转。龙庆昌说。

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靠打手势,或请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帮忙翻译。2010年国庆节,钟晶还自掏腰包,请来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她也趁机学习。我为自己学有所用感到安心。

早上7点20分钟晶就起床开门了,她在露天水管前洗漱完毕,不施粉黛就开始打扫卫生。不到20分钟,就有村民来输液。她来不及吃早餐,却关心病人是否饿肚子,并把豆浆分给病人喝。

病人多时一天看上百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一直忙到晚上11点,有时脸也不洗,倒在床上一觉睡到天亮。钟晶说。

但最初多数村民对这位年轻医生持怀疑态度,一天只有两三个病人。遇到不信任自己的病人,钟晶就先给他们配一天的药,仅两三元钱,告诉病人若有效再来。每个病人进门,她总是先端上一杯热水。

渐渐的,钟医生医术高、态度好的口碑越传越远,邻村的群众赶来找她看病,外地来的建筑工人也把这里当成了固定医疗点。

钟晶看病卖药十分便宜,有时几元药钱都免了,钱不够也可以赊账。村里一位78岁的空巢老人靠捡塑料瓶为生,全是一两毛的零钱,这样的病人,钟晶不仅不收钱,还常留他们吃饭。

时间一长,村民们把钟晶当成了朋友,没病时也来拉拉家常,赶集时常来歇歇脚。也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温暖。卫生室里的燕子窝每年都有燕子返巢;村民们常送来自家地里的蔬菜,逢年过节大家又不约而同的送来糍粑、红米饭;乡亲们一起看露天电影有说有笑,感觉人与人很近;她记得每一个医治过的孩子的名字,孩子们也亲切的叫她姨妈小嬢。

一次,一个老大妈对她说:你一个城里的女娃娃,丈夫也不在这边,跑到我们山沟里来又挣不了钱,何苦呢?这样的关心让钟晶倍感温暖。在她看来,农村很能体现人生价值。在大城市,医生和病人多是纯粹的医患关系,但在农村,村民们却把医生当成了一家人。

钟晶在病人面前沉稳干练,私底下也是个典型的80后,她是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女,喜欢吃零食、逛街、跳舞、看电影&&

但在龙河村卫生室,衣柜是装药的纸箱,只有单调的三四种蔬菜,买不到爱吃的巧克力和奶茶,更没有五彩斑斓的时装。电力不足时还常停电,晚上只能靠蜡烛或应急灯照明。丈夫刚调走时,她独自躺在卫生室里,听着山风呼啸,害怕得睡不着,只好爬起来靠在墙上坐到天明。

没有澡堂,只能用两个大桶提水到屋内,蹲在一个大盆里洗澡;农村简易厕所臭气冲天;夜深人静时,还能听见老鼠窸窸窣窣从床下爬过的声音。

最难以忍受的莫过于寂寞。刚来时,没有电视和网络,也没有朋友,病人又少,找不到人说话,卫生室里静得很可怕,感觉外面的世界很遥远。

但她娇小的身体里有一颗强大的心。邻居徐显佳说,有一次钟晶得了重感冒,只能自己往脚背上扎针输液。有人来买药,她还一只脚跳到药柜边拿药。我怪她不找我们帮忙,她却说能坚持就不麻烦大家。

钟晶也试着从贵阳请了3位医生来帮忙,长的呆了3个月,短的只呆了3天,都因无法忍受乡村的艰苦而离开了。

她坦言,自己也打过退堂鼓,朋友们都劝她离开,也有机会调到兴义市工作,和丈夫团聚。但乡亲们听说她可能离开时,纷纷跑来打听:钟医生你要走了吗?我们舍不得你啊&&

老百姓这样需要你,怎么忍心舍他们而去?钟晶说。

她的故事在网上流传后,被感动的网民,称赞她是值得学习的美丽天使。钟晶听后笑着说:和那些更偏远的乡村医生相比,我的条件已经很好了,起码油盐酱醋俱全。

而在丈夫龙瑞见眼中,钟晶就像矿泉水一样简单纯净,善良宽容,不计得失,凡事总往好的方面想。

如今钟晶有四个家:贵阳市父母家、兴义市丈夫家、女儿所在的奶奶家,以及卫生室这个家。她对女儿和父母心怀愧疚,只能靠电话沟通,夫妻俩也很少在家里正正规规的吃顿饭。

最美乡村医生个人事迹 第9篇

我叫陈德成,1952年出生,今年62岁。下面简单介绍我的主要经历:

1972年去村卫生室工作。

1973年到乡卫生院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内科外科等相关知识。

1977年去卫校学习一年,经过考试获得县卫校毕业证。

1978年获得赤脚医生证书。

1982年获得乡村医生证书。

1984年担任村卫生室负责人。

2000年获得执业资格证书。

2003年非典期间,在乡卫生院做透视工作。安排村卫生所人员为务工返乡人员和村上发烧人员定时测量体温。

2011年带领村卫生所成员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改造,达到上边的标准,使就医环境更加美好。

1972年10月参加工作,这42年来一直坚守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第一线。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随叫随到,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放心。自从我参加医疗事业那一天,就决定学好医疗技术,减轻病人痛苦,为村民365天24小时服务。逢年过节,全家团聚时刻,我们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确保大家过一个健康幸福的节日。数十年如一日,为每一位病人进行细致、周到的诊断和治疗,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

1982年—1984年我村有三个医疗点,比较分散,各自的医疗设施也特别简陋。为了全村人民有个更好的就医环境,我们找村两委班子,商量成立了大路陈村卫生室。当时只有几间破瓦房,没有院落,也没有基本的医疗设备。为了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解决广大村民看病难的实际问题,我们请求村两委解决卫生所用地问题,两委给我们批了260平方的土地。我们村卫生室三名人员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扑到建设上,共筹集资金三万多元,建成了建筑面积160平方的卫生室,并且添置了一些先进设备,包括透视机,显微镜等。

印象最深的是1990冬季的一个夜晚12点左右,听见有人叫门,急速起床,把门打开。病人的家属慌忙对我说:“我爸的哮喘病又犯了。”我回答道:“咱马上走!”我急忙背上药箱,踩着厚厚的积雪,步行到他家去。到家门口时,就听到很急促的哮鸣声,进屋后见病人端坐喘息,大汗淋漓,口唇发紫,呼吸困难。我就赶快给他进行打针和静脉输液。过了一段时间,病人呼吸逐渐平稳,病情有所好转,显得有精神了。“这么冷的天,路又滑,还麻烦你又跑一趟,太感谢了。”他握到我的手说道。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为你们看病是我的职责。”。回去时已经是凌晨三点钟。虽然会觉得有点累,身上有点冷,但是见到病人病情恢复正常,我心里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2003年11月的一天晚上,我正在睡觉,忽然听到电话响了。接听电话,陈留渊的妻子说:“俺老伴神志不清,你来一趟吧。”挂断电话后我就往病人家赶,只见病人脸色苍白,处于休克状态。经过血压测量,发现血压偏低。为了尽快提高血压,首先给他打了一针,然后给他静脉推糖,等了一会,病人逐渐清醒过来,病情恢复正常。看到病人转危为安,我便离开他家。回到卫生所,我刚躺下,又听到电话响了。是一位急性高烧病人需要我到他家出诊,二话没说,背上药箱,赶往病人家中。我见病人寒颤,立刻给他量体温,结果发烧41度。我赶紧采取物理降温,接着打针输液。直到病人体温降至正常,这才放心离开。回到卫生所,看看表,已经凌晨五点钟了。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整合 第10篇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是能以肉体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所在的村卫生室辖区服务四个行政村,共服务3000人口,能爱岗敬业,扎根在农村最基层卫生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公示上墙,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描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时时急病人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时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言。有时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回答的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非典期间早出晚归,整天排查从疫区回归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一次体温,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区儿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控h1n1流感,做

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认真筛查辖区内出国回归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h1n1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所在村卫生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去年被评为镇先进村卫生室,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后,多次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镇优秀共产党员,缠溪镇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整合 第11篇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刚毕业,陈_丽同志曾经在__县人民医院、__大一附院进修学习,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院领导好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向老医生、领导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先后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

20,在手足口病防治过程中,陈_丽同志因晚上出珍雨天路滑,不幸跌倒右上肢损伤,但仍然忍受剧痛每天坚持在一线,到患儿家中消毒杀菌,督导和宣传疾病防控,深得患儿家属及广大群众的感动。与此同时,可又有谁知道他家孩子因高烧正住在县医院接受治疗呢,他自己却没有去探视一次,更没有去陪护一天。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___卫生室医生工作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十几年来共接诊病人不计其数,从没有收取一分钱诊疗费,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爱心是____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记得的一个晚上半夜,天刮风,下着雪,村民陈桂荣,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家人打电话给陈医生,陈医生意识的病人的病情十分严重,马上起床,拿起急救箱,氧气袋,等感人的事你自己编吧,,尽量写的感人至深,病人是肺气肿,肺心病,

由于她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陈__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他个人投资十几万元,建成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先后成功接待省内外领导、团体前来村室检查指导工作达20余次,获得一致好评。

积极做好卫生服务工作,现在已为辖区1226口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尤其为辖区137名老人,123例高血压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健康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在老龄化趋势加快情况下,尤其关心老人健康,每年都亲自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查体信息存入档案,真正为老年人建立了身体“晴雨表”。

12月1号我县做为医改首批试点县,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陈阿丽医生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陈__同志以她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去年3月,十里铺村卫生室被示范化卫生室等荣誉称号。作为卫生战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我想,都应该引陈阿丽同志为自豪,以陈__同志为榜样,像她那样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最美乡村医生赞歌5

春天的山路上

布满芳香

清新的空气

陶醉了归途的你

你从山路那边走来

洁白的衣服

恬谧的慈祥

银亮的药箱

鲜红的十字

犹如游历凡尘的天使

百鸟为你欢呼

鲜花为你绽放

欢迎凯旋的勇士

又一次战胜了病魔

你就是最美

/

每天的忙碌

过度的劳累

白了双鬓

辛酸谁人懂?

你也很无奈

父母苍老

你会心疼

因为缺少照顾

子女叛逆

你会难过

因为疏于管教

爱人误解

你会沉默

因为没能陪伴

病人疾痛

你会心焦

因为知识有限

挑灯夜读

是为了充实

集中精神

是为了迎战

虽然很苦

但也无怨

你就是最美

/

你不富有

甚至有点贫穷

你不高大

甚至有点瘦弱

你不光鲜

甚至有点卑微

但你却用羸弱的身躯

守护着一方平安

最美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 第12篇

10月我如愿成为了一名放射科医生,当时每天的工作就是操作各种放射机器,为病人拍片子,洗片子,读片子,照镜子。我虽然不拿手术刀,却也决定了同行手术刀的方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接触放射科的实际工作后,专科毕业的我感到大学理论与实际放射科工作的巨大差距,为此我积极跟着医院的老医生学习,遇到疑难问题积极向上级医师请教,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通过各种关系到上级医院偷师学艺。《_线诊断学》、《_线摄影技术学》从老师的手里接过了学习资料后,白天在老同志指导下看新病人_线片,晚上在科室读放射专业教材,翻阅片库老片,全不顾闷热的天气、蚊虫的叮咬。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成功完成了毕业后的角色转换,开始独立值班、为病人检查。

完成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5月,医院由于CT室缺人,医院决定让我从事CT工作,派我到青医附院影像科进修学习六个月,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缺乏的新知识的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努力。六个多月的艰苦学习过后,开始了我CT诊断医师的新工作,可六个月的积累面对每天的新病例,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学中干,干中学”,从那时起,到后来随着单排螺旋CT、16排螺旋CT科室新设备的增添,我一直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紧跟影像学快速发展的步伐。每个病例都都认真面对,每张片子都仔仔细细,这已成为我多年来工作的习惯。

工作以后我勤奋踏实,努力钻研,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学术水平;工作中我始终如一,兢兢业业全身心的为广大患者服务;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良的工作成绩,诠释了医务工作者敬业奉献的高贵品质,赢得了全院医护员工和广大患者的好评。

就这样,从初窥门径、渐入佳境,我一学就是,一干也是19年,由于工作出色我在毕业十四年后晋升为主管技师,并担任了医院医技科主任。

真诚关爱,严谨求实,努力服务广大患者

我在近二十年的从医生涯中,始终将病人的生命健康放在心上,我秉着严谨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每一张片子。近二十年来,我从未以任何理由推脱、拒绝过任何患者。

一件件细小而又普通的事情,却见证一位医者仁心的朴素情怀。我真诚的去关爱每一位病人,认真的去为病人服务。毕业近二十年来我几乎没有休过病假、国家法定的放射假、公休假,即使是中秋、春节这样万家团聚的日子,我也绝大多数在医院度过。任何时间只要一个电话,我就会赶到医院,满腔热情的为病人服务。

加强科室管理,提升科室业务水平

我一方面注重科学管理,加强科室业务学习,同时又毫不保留的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同志。我制定了完善的科室管理和业务学习制度,多年来一直加强疑难病例随访和科室内的回顾性读片。每周的轮流业务学习讲座加大了青年医生的自学、交流的压力和动力。我在影像中心内部实行的_线、CT等各岗位工作的轮换,切实提高了年轻医生的各种影像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3月,为了医院的发展及保证病人的就诊需要,医院新购西门子16排螺旋CT一台,为了尽早安装使用,我从机房防护、机房装修到新设备基础施工等方面提早介入,带领同事们精心考虑,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保障了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美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 第13篇

“我原来工作的村卫生室有4名医生,活不多,我们都觉得这里更需要我们。”谢爱娥说,船上的日子确实很苦,以前连电视都看不了,家里的收音机不知道听坏了多少台。“开始几年熬不住的时候也想过离开,可是乡亲们需要我,我和乡亲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离不开他们了。”,谢爱娥又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分管妇联和计生工作。

谢爱娥告诉记者,刚到船头咀时,湖上常有大风大浪,让她这个“旱鸭子”很不适应。“有时候一个浪拍过来,立马浑身就湿透了,我就紧紧地把住船沿儿,一刻也不敢松手。之前那个皮质的药箱落到水里散了架,我就自己用木头重新做了一个,到现在用了十多年还好好的。”记者注意到,只要一坐到船上,谢爱娥就始终把药箱紧紧抱在怀里。

如今,谢爱娥的兄弟姐妹几乎都外出打工,哥哥一家人一年能赚上7万元左右,而谢爱娥夫妻俩一年的收入还不到2万元。她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政府能出钱把村卫生室再好好修缮一下,再给配备一艘专供出诊用的小汽艇。“这艘船屋已经好几年没修过了,下雨天还会漏雨。”

“她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顺着村卫生室的后门走出去,记者来到了村民段秀的家。段秀说,自己患有比较严重的关节炎,需要定期到村卫生室就诊。今年洪湖水小,出门不方便,就干脆把船靠过来住了。

记者见到谢爱娥时,她正要去村民董继财家。今年59岁的董继财去年12月做了肺叶切除手术,恢复期需要定期打针吃药,因为身体状况不能来回颠簸,谢爱娥便定时送医上门。今年洪湖大旱,水浅的地方,机船无法通过,她就从老乡家里借了一条更小的船,一路用竹篙杆撑了过去。谢爱娥说,为了挨家挨户发放净水药品,她特意准备了胶鞋和探路棍,到了船过不去的地方就换上胶鞋,拄着拐杖走过去。

说起董继财,还有一个小插曲。谢爱娥说,原本老董是坚持自己上门就诊的,有一次该就诊了却迟迟不见人来,她便上门了解情况。原来老董因为在卫生室欠了账还不上,不好意思再来了。此后,谢爱娥往老董家跑得很勤。

谢爱娥说,去年涝灾、今年旱灾,渔民的收成受了很大影响,欠账总是难免的,可不能因为他们手头不方便,就耽误了给他们治病。在谢爱娥家里,记者看到了她的记账本,截至去年年底,没收回来的医药费总共有11903元。这其中,还不包括由于一些渔民的迁移而留下的8000元死账。而令谢爱娥感动的是,每到年底,渔民们总是给她送来自家养的鱼,即使她一再谢绝,还是会有人趁她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把鱼放在卫生室门口。

记者离开村卫生室的时候大约是19时。在返回岸边的途中,天色渐暗,湖面变成黑漆漆的一片,记者乘坐的小船竟迷失了方向,在水上打起了转转。

医师节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投稿 第14篇

我叫xx,女,汉族,1974年12月出生。中专文化,职称:乡村医生,1999年至今一直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10多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广大群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市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

2013年2月参加“xx市中医医院”杯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活动中,荣获“xx市最美乡村医生荣誉称号”;

2017年2月参加xx县首届“最美乡医”评选中荣获“最美乡医”称号;

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2016被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xx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

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第一线,严寒酷暑,从无怨言。从医10多年来,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精心治疗,耐心护理,让患者满意,也让家属放心。

2017年元月份的一个夜晚,已是十二点多钟,本村低保户郭某常年患有肺气肿、肺心病,因受凉急性发作,情况十分危急,家人只是给我打了电话,我就不顾一天的疲倦与寒冷,立刻起床赶到病人家,对病人进行抢救,使病人得以脱险,患者家人十分感谢,又经过十多天观察、护理与治疗得以好转,因患者家庭困难,只收取了连成本费都不够的医药费。还有本村五保户张某,因患偏瘫十多年,家中无人照疗,而且经济又十分困难,我就主动上门了解病情,为他免费治疗、测血压、查心率、测血糖。还耐心向他讲解偏瘫的康复知识,还帮他做康复锻炼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像这种情况还很多很多。

这些年来,我从不收病人的出诊费,即使半夜三更出诊,也是这样,对于经济条件困难的患者,我还采取赊欠医疗费待其条件好转后再偿还或者直接免费治疗的形式,为患者扰忧解难。

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危重病人需要送专业医院治疗,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或患者家属有需求,我都会随车护送,陪同诊疗。我经常免费给村民进行测血糖、量血压、测体温、查心律、测脉搏等常规检查,并讲授健康、防病知识,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深夜急诊、出诊更是家常便饭。

村卫生室不仅肩负着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而且承担着配合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及当地卫生院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预防工作是消灭传染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他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始终以防病工作为工作重点点,认真落实各项防疫工作,利用广播、墙报等向群众讲解各种预防措施,使预防接种工作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我村的防疫工作始终保持在全镇的先进行列。

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对全村新生儿进行普查登记,及时上报,做到无漏登、无错登,建证、建卡率达到100%;

每次接种我坚持亲自上门通知应种对象进站接种,接种后跟踪随访,及时了解接种情况,在我的努力下,陈埠村儿童接种率超过98%以上,在各种传染病预防宣传中,每次都是将宣传资料发放到各家各户,真正做到家喻户晓,确保不发生一例病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几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享受国家的优惠政,我冲锋在前,耐心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使农村充分认识到新农合的好处,提高了农民参合率,张寨村村民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更好的解决了农村看病贵的问题。

我严格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管理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从未出现过私自存放农民医疗卡的情况,认真做到了补偿单、补偿登记表必须让患者签字的要求,真正做到了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交口称赞。在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实行微机操作,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则大幅度地降低。但我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常宣传医改政策,除了自己自学电脑操作、医改系统外,我还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并帮助他们尽快熟练操作流程。在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的同时,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3700多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尤其为本村93名老人,313例高血压病人,126名糖尿病病人,11名重型精神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纳入慢病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为了关心老人身体健康,每年都配合卫生院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体检信息存入档案,真正为老人建立了“晴雨表”。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我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消除病痛。用我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一方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我们的中国梦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篇二】

xx,男,汉族,中共党员,1977年4月出生。1998年毕业于商丘市卫生学校,中专学历。2009年参加xx大学基础医学成教在职学习。1999年在张君墓镇曹李村卫生室工作至今,现任该村卫生室负责人。

1998年初,xx辞去民权县xx乡卫生院的工作,回村立志做一名优秀的乡村医生。曹李村是张君墓镇比较大的行政村,15年来,他的足迹遍及村里的每一个角落、每条巷道,对全村1600多人的情况了如指掌。

在日常工作中,xx始终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曹李村孤寡老人马郝氏无人照顾、无劳动能力,xx就定期免费送医、送药及日用品上门,长达13年之久。已故村民闫氏在世时,女儿远嫁外村,老太太素有眼疾,去卫生室看病取药,从来是分文不收。邻近马庄村有一孤儿,其父亲病故,母亲远嫁xx,跟随年迈的奶奶生活。这个孩子不幸患上了鼻窦炎,头疼难忍,xx多次为他减免医药费,精心治疗,使他很快康复。15年来,说起这样的事情,大家如数家珍,不胜枚举。为照顾困难群众,他累计为困难患者减免医疗费几万元。同时他还坚持对军属重点关照,每逢他们有了病痛,都主动上门,送医送药。他说:“人都有个病痛,军属家庭孩子不在身边,我做好他们的保健医生是应该的。”

他在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德医双馨是xx的行医准则。xx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从医十余年来,他从不做违规违纪之事,从不接受吃请,不拿病人“红包”,严把进药关,十几年来从未因用药而发生医疗事故。

xx同志的卫生工作业绩和为患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了上级卫生部门和人民群众的赞扬。2007年他被张君墓卫生院评为“卫生先进工作者”,2009年“新农合先进工作者”,2010年“公共卫生服务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评为“乡村医生先进个人”,“传染病管理工作先进个人”。他负责的村卫生室2009年被xx市卫生局评为“文明村卫生室”,2012年被张君墓镇卫生院评为“一体化管理先进卫生室”。

【篇三】

xx出身中医世家,从小看着父亲治病救人,很是崇拜。15岁随父行医,后经几次到济南、xx卫校、其它医院学习、进修,现为助理医师。

一年有多少天,工作就有多少天。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逢年过节,病人的需求就是他的最高指示,容不得半点耽搁。医者父母心,乡村医生面对的是最基层老百姓,上到耄耋之年的老人,要求几块钱就治愈疾病,下到几个月的婴儿,要求一针见效,疾病种类也是内、外、妇、儿样样需要入行。几年下来,他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对待每一位患者,赢得了病人和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想想居民的赞扬声和解除病痛时的一张张笑脸,心里感觉很“美”。

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医疗环境,国家对农村卫生室进行改革,推行新的医疗政策,他在半程村卫生室担任负责人。集体卫生室不仅仅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还担负着社区内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半程村人口约2000多人,工作人员少,工作量非常大,常常工作到深夜,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的宣传医改政策,他还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并帮助他们尽快熟练操作流程。因为,他明白只有以身作责才能带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他所在的村卫生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去年被评为镇先进村卫生室,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后,多次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

xx同志在辖区内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公卫部门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配合主管部门村委员会开展各项工作。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经常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了村民健康档案,规范管理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建议治疗和康复方案。开展35岁以上测血压,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提出最佳治疗意见。及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夏秋季产后访视的同时宣传预防产妇中暑。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结核病督导工作一丝不苟,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发现副反应及时报告。

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对村里老残病弱的居民或者常年卧床不起的病人都主动登门服务,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或患者家属有需求,他都会随叫随到。大郝埠村有个面瘫患者,到各大医院求医都不见好转,慕名找到xx,他说我给你针两次试试,如果有好转我们就继续治疗,结果经过xx的针灸,患者的面部一次比一次好,直到最后面部完全恢复功能。xx用他精湛的医术治好了这位患者,但是却分文不收,无论患者给他送什么他都一概不收,最后患者为了表示感激给他送了面锦旗。他说我只是用我的针灸技术帮了你,也不需要什么成本,能帮到你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每当病人需要上门服务时,他都二话不说,立即出诊。无论白天黑夜,不管山高路远,他总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对年事已高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病人,xx出诊时还会带一些常备药物,更多时候都是免费赠送给经济条件比较差的乡亲们。他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半程村里曾有一位中风的老人,出院后,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就连老人的儿女都对老人身上的味道心生厌烦,更不用说到卫生室来定时输液,考虑到老人的难处,他决定利用下班后吃饭的时间去到老人家里帮助他量血压、输液,这一跑就是一个月,哪怕刮风下雨一想到老人那无助的表情,他都坚持每天都去。每次到老人的家里他都认真教导老人的儿女如何照顾中风的人,甚至亲自给老人擦洗,他的行动让老人的儿女们顿感惭愧,他们说:“高大夫一个外人况且对老人这么关心,我们作为儿女岂能因病而嫌弃老人。”从此以后老人的儿女对老人的态度发生了彻底地转变,几个儿女全都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慢慢地老人病情有所好转,一天天康复,看着老人露出以往的笑容,非常很开心。xx不但用他精湛的医术帮助病人康复,还用他超具感染力的人格影响着他身边的每个人。村里人常说xx总是给人一种和善、明理,又让人信服的感觉。他经常利用行医之便,主动帮助村民调解矛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自己家和和美美的,就更希望周围的人都好上加好。”现在凡是经过他调解的邻里纠纷,村民们都愿意接受。他不仅治疗了村民的疾病,还促进了邻里和谐、民风文明这样的事情已不计其数。村里看病的人老人居多,所以经常不等到上班的点早早的门口就有人在等待,为了不让老人们等太久,他每天都提早上班。每天白天上班时间由于患者多,他就利用饭后时间在卫生室加加班。有人长问他你不累吗?他说看到病人一脸愁容变成笑容就是我最欣慰的事。

或许很多人认为乡村医生是一个又脏又累的活儿,他也确实很多次崩溃过,但他每次都会整理好心情后继续奋斗,因为病人康复后灿烂的笑脸是对他最好的鼓励,他热爱他的工作,所以,他一直坚持在行医的路上!

【篇四】

xx,男,汉族,中共党员,1972年7月出生。2006年7月毕业于焦作市中医药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中专学历。1997年10月在xx县xx乡姜楼村卫生室工作至今,现为该村卫生室负责人。

1995年,xx在xx中山医专毕业后,被聘用到xx县谷营乡卫生院。他放弃优厚待遇,于1997年回村立志做一名乡村医生,扎根农村,为群众服务。多年来,他给乡亲们治病,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对前来就诊的患者真诚相待,热情服务,无论本村还是外村患者,他都能做到随叫随到,用一颗仁者医心,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一天,xx乡胡集村黄某4岁的女儿黄梦晴深夜突发高烧,手足抽搐,患者家长深夜敲门喊医,xx立刻起床,得知病情后,二话不说,拿上手电,顶着刺骨的寒风,奔波三公里路去抢救,由于抢救及时,患儿终于脱离了危险,家长感动的热泪盈眶。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时刻把职业道德系在心中,除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外,还对经济困难的病人及慈善公益事业,伸出热情援助之手。他常年坚持对老年人、残疾人免费咨询、体检、治疗。对困难户开展资助活动,困难户在村卫生室看病可赊帐,年底视其情况进行减免。逢年过节,他向本村孤寡老人和特困户捐款,积极参与本村公益事业。

2008年4月,副市长蒋美兰带领五县卫生局长和五县乡镇卫生院院长等200余人,在该村卫生室召开现场会,对xx在农村卫生事业工作中所取得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xx2010年被xx市人事局、卫生局评为“人民健康好卫士”。2010年被市卫生局评为“免疫规划工作先进个人”。2000年以来,他连年受到xx乡卫生院的表彰和奖励。他所负责的村卫生室2009年被xx市卫生局评为“文明村卫生室”。

【篇五】

20年来,立足农村,一直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村内群众着想,积极宣传卫生知识,普及健康教育知识,为病人排忧解难,积极开展免费义诊活动,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表彰,荣获2013医疗转诊先进个人、2014年被聘为高新区基层健康指导员、2016村级卫生服务工作先进个人。

在政治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热爱卫生计生事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能够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不多收一分钱,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多次义务为外出参加红色教育学习的老党员提供医疗服务。

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医疗培训班,努力提升自身学业水平,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在本职岗位上勤奋敬业,善于钻研。日常诊疗中为村民免费测血压、查心率、测血糖,组织开展讲解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教育讲座。医疗改革中,要求实行电脑操作,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除了自己自学电脑操作、做好日常诊疗工作外,规范的为全村929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尤其为本村111名老人,109例高血压病人、36名糖尿病病人,8名冠心病、6例脑中风、4例重型精神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纳入慢病管理,提供每三月一次上门随访服务,每年都组织配合卫生院为65岁及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并扎实做好儿童预防接种、防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推广等工作,在镇卫生工作中业绩突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除此之外还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并帮助他人尽快熟练操作档案录入流程。

上一篇:高一上学期政治教学计划表下一篇:散步的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