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学生爱上作文

2024-07-23

让初中学生爱上作文(精选8篇)

让初中学生爱上作文 第1篇

一是学会让孩子快乐的学习。王良老师表示学习只有主动与被动,主动学习的时候才快乐,被动学习的时候只有痛苦。家长要理解孩子的处境和内心,让孩子有被关注的感觉,被关注和尊重才能使孩子做的事情变得主动,因而得到快乐。

二是兴趣需要慢慢培养。刚出生的孩子是没有兴趣的,只有好奇,兴趣需要慢慢培养。培养兴趣的关键是让孩子得到充分的认可和鼓励。如:孩子一接近放在桌角的书,就马上给予肯定:“这么小就对书产生了兴趣,真不简单啊!”经过多次强化认识,孩子就会对读书感兴趣。

三是多强化优点淡化缺点。父母在谈论孩子的时候应多谈孩子的优点,能让孩子听到最好,孩子的心肯定能得到满足,也一定会继续往好的方面发展。人在哪有成就感,就在哪有兴趣,教孩子要契机,更要契理。

四是激励孩子的梦想。大人的现实应让位于孩子的真实,鼓励孩子要有梦想,哪怕这个梦想多么不切实际。梦想是一颗种子,种下了就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人生终会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

让初中学生爱上作文 第2篇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中心小学钱盈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工程”,一直以来倍受语文教师的重视。在教学中,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在作文教学上煞费苦心,一遍遍讲作文的重要性,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写作的各种技巧,不辞劳苦地加大作文批改量,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并无太大的提高。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谈谈自己一些做法。

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困惑

1、重习作,轻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提出明确要求:“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写出来。”这是新课程对学生习作提出的要求。习作生活化,构建向生活开放的模式,克服为作文而教作文的弊端,给学生的表达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要让学生在有充分感受的情况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现在的高年级学生,教师无论出个什么题目,他们都能不假思索地“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样的习作你看了以后,说不上哪儿好,也说不上哪儿不好,甚至要下个评语都颇感为难。细究起来,原来这样的习作都是胡编乱套的,缺少学生的真实感情。

张文德先生曾痛心疾首地坦言:“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灿烂„„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在这个关键之处违背了规律,走入了歧途,陷入了迷乱。”作文教学中不见了感情,不见了人性的各种活动表现,这就是当前作文教学的病根所在。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再用笔记录下来,要告诉学生,事情不在小,而在于抓住小事,并真实记录下来,我手写我心。学生明白只有

用真实的情感去抒写真实的生活,写出的文章才能感染他人,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读起来其味就如同嚼蜡。

2、重程式,轻创造。

创新是个性的发展和动力的源泉,“如果没有创造性,也就没有新面貌”,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尤为重要的。然而在当今的作文教学中,最残酷、最叫人心寒的莫过于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扼杀。

著名青年作家晓苏先生曾在一次写作的学术报告上讲述过一个扼杀创造性的典型例案。他说,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犯错误以后》的作文,其中花了较多的笔墨写自己去班主任办公室的路上,看见一只空易拉罐,便情不自禁地用脚向前踢着玩,而且踢着踢着,觉得不过瘾,干脆用力一踢,将易拉罐踢得老高,易拉罐飞起来的弧度和姿势很好看。文中就写了这样的一个细节,但后来语文老师批改时把这段话完全删去了,理由是这位老师认为这一段话与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无关。晓苏认为这就是对创造性的扼杀,因为,这一段话生动而传神地表达了一名学生犯错误后,在去老师办公室的路上微妙而又复杂的心理。它不仅与主题有关,而且关系密切,怎么能够随意删去呢?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扼杀由此可见一斑。

二、解决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如果学生愿写、乐写,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既要遵循教材的写作要求,又不能死搬硬套,要让学生大胆地、自由地写。学生的素质有区别,对于写作的要求也要给予区别对待,这样才不会使有些写作有困难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可以在每次作文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想写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没有了形式上的束缚,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2.提高生活认识水平,丰富作文内涵

提高学生生活认识水平,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生活认识水平的反映,从提高生活质量角度来观照作文生活化的意义,以写作来反映生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而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又丰富了学生作文的内涵。最终形成生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文道结合的良性循环。陶行知说:“生活教育,从定义上说,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学生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要素材,让习作走向生活,让学习回归生活,让学生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作文!

3.提倡课外阅读,丰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利用好课外阅读这个途径,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培养学生养成摘抄习惯,摘抄不仅仅是积累一些优美词句,更要多积累经典名句、名人格言、俗语、谚语等,而引导学生阅读名人传记、名著,古诗宋词等经典的书籍,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水平。在习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名人名言、俗语、经典故事等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丰富习作的内涵。

4.培养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写作中,如果没有创造性,也就没有新面貌。培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首先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它要求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

特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其次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

5、鼓励修改,激励写作

何其芳同志曾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对作文教学也有“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的明确要求。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力首先应属于作文者本人,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养成自己改的能力。”没有进行自改自评这项语文实践之前,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作文的修改不知从何下手,只等老师批改评判,老师评判学生的作文是什么等级,学生只能认可什么等级。学生对什么是优秀作文,什么是有毛病的作文不会欣赏判断,学生的作文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自改自评,互改互评的语文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他们把自己的作文放在同桌、前后桌、小组当中横向去比较,就能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再经过老师的表扬鼓励,让他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举办班级优秀作文展等形式,把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大家,得到大家的认可,更加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学生主动积累好词佳句的劲头高了,学生之间相互聘请批改作文的现象多了,为作文评判的矛盾而引起争论主动找老师评判作文优缺点的同学多了,由此激起习作的热情。

如何让学生爱上初中数学课 第3篇

一、全面了解学生, 制定适当目标

很多学生往往都是因为爱教师才爱上这门课的, 而教师只有脑子里想着学生, 心中装着学生, 真心地对待学生才能和学生融为一体。首先, 教师要和学生做朋友, 这不仅是对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要求, 也是学生所渴望的, 要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我们, 我们就要走到学生中去, 经常和学生交谈, 从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或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并尽可能地给予解决或帮助。学生感冒时的一句问候、放学途中的一声叮咛、考试之后的一次鼓励、作业本上的一句批语……都将在学生心底荡起阵阵涟漪,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当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那一缕缕平凡而伟大的师爱时, 春风化雨的教育就滋润着成长的心田, 让师者亦师亦友, 令教育如诗如歌。其次, 要增加我们的自身魅力, 试问:一个或挽着裤腿不修边幅、或叼着烟卷吞云吐雾、或嚼着口香糖漫不经心, 或浓妆艳抹奇装异服、或冷漠无情无视学生、或业务生疏漏洞百出的教师, 哪个学生会喜欢?因此得体的仪表、自然端庄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娴熟的解题技巧, 都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相信在学生爱上我们的那一刻, 他们也会爱上我们的数学课!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成功的一节课必须要立足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领悟和把握、对学生的全面细致了解、对新理念的充分理解之上。在学习过程中, 很多学生因为自身知识基础、爱好倾向、能力水平、智商情商的差异, 会因达不到统一的学习目标而产生失败的情绪体验, 从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厌恶感。因此, 要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就要深入了解学生, 并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适宜于不同层面学生学习需要的不同的学习目标, 从总体上讲, 数学学习目标分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全体学生都必须达到的基本层次;第二个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努力达到的较高层次;第三个是对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能达到的较低层次。目标的最低层要求学生必须达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学有余力的学生, 则在他们达到目标的高限后, 专门制定横向拓宽的目标, 促使他们脱颖而出。例如, 在“有理数的乘方”学习中, 设计了如下分层目标:A层:能说出乘方的意义, 能正确判断底数、指数;B层:会进行乘方的运算, 会确定幂的符号;C层:正确理解概念及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这些目标的制定, 让所有的学生都有符合自身持续发展需要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垫垫脚, 跳一跳就能摘到数学这个甜美的桃子”, 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面对有差异的学生, 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促进有差异的发展的效果。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并爱上数学课。正所谓:“心中有丘壑, 教学才有方!”

二、让学生留心观察, 在生活中学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 学数学就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所以, 我在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点时, 都会让学生联系实际, 举出相关例子, 比如, 在学习“有序数对”这一部分的时候, 就让学生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们很感兴趣, 举出了很多例子:教室里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排, 自己的宿舍在几楼的第几室, 上体育课自己在队伍里的什么位置, 还有学生想到了妈妈绣的十字绣, 课堂效果活跃且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 有的学生举出了经常吃的“冰糖葫芦”, 并解释说竹签串住山楂, 我们才能吃到又酸又甜的冰糖葫芦, 这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相交。在学习射线的时候学生想到了手电筒的光线, 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 学生举出了拉面师傅拉面就用到了乘方的知识等等, 把数学知识和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联系起来, 一是符合教学论中最近发展区原则, 二是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对知识自我建构。学生不仅学得主动, 而且兴趣盎然。正所谓:“理论联系实际, 爱数学, 爱生活!”

三、探索和使用科学合理的课堂模式

自实行“一课三卡”教学模式以来, 效果甚好, 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能够根据“自学活动卡”进行预习, 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的能力, 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验到自己动脑的成就感, 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不但教师做到了胸有成竹, 学生也做到了心中有数, 带着问题来学习, 做到了有的放矢, 真正成了课堂上的主人。正所谓:“播种习惯, 收获成功!”

让初中学生爱上作文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学生 作文 问题 策略

多年来,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为什么学生最怕的是作文?究其原因:一是教材无序;二是教师乏力;三是学生少趣;四是教学低效;五是评价不当。那么,我们如何应对呢?

一、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作文教材

1.原因

“此”序不科学,“那”序不合理。不可知,不作为。现在,我们使用的七~九年级的教材(人教版),读写合一,重读轻写,写作依附于阅读,教材都是依据单元主题构建作文训练,“新闻”单元后写新闻,“传记”之后写“传记”。作文为单元服务,作文教学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律可循,以致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随心所欲地进行作文训练。我们的作文教学总体上还处于一个很封闭的怪圈中,教师确定题目,学生奉命写作,然后教师批改,组织课堂评讲,如此之外,很少有鲜活的形式。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感到无处下手,苦不堪言,教师面对学生毫无生气的作文也是徒呼奈何。

2.策略

构建训练体系。其实,写作训练和作文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应该,也必须构建有一定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训练体系。作文与现行教材阅读同步,做到读写有机结合。让教师对作文教学有一个全局的认识和把握,从而有利于作文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避免以往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写作训练中,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培养能力,提高水平。

比如,(1)按文体构建。可根据初中三年各阶段的文体训练进行构建。(2)按能力要素构建。如审题能力、立意能力、选材能力、组材能力、语言能力、修改能力等。(3)按写作方法构建。如记叙文,对比、抑扬、衬托、巧合、误会、聚焦、三点运思。(4)按核心话题构建。如自我、家庭、学校、人生、社会、自然。

要改变无序,教师得有序。这样对学生的训练才会层层递进,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修养。

二、教师写作教学不力

1.现状

作文教学,语文教师到了应该从自身的教学上找根源的时候了:是我们没有给学生应有的作文时间与空间,是我们没有把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我们没有设法让学生去写想写的事、说乐意说的话,是我们没有注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与创造欲望。打铁先得本身硬。一个不懂不会作文的教师如何指导得了学生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就得发展。

2.策略

(1)订阅作文教学报刊,购阅作文教学书籍,不断给自己充电。让“源头活水”不断涌来,才会让我们的教学充满活力。(2)写下水文或让学生作文前,教师先下水构思,摸一摸水情。(3)根据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或自己的特长制定教学专题或课题,加强针对性的学习实践与研究总结。(4)坚持每学期上作文教学研究课、观摩课。

三、学生写作兴趣不浓,作文“敷衍应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从而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而现在的现状是:第一,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单一。实施“普九”以来,学校集中办学,大批学生从周一至周五都是在学校度过,学生的活动空间被限制在“三室一厅”(教室、寝室、餐厅),学生基本上不能接受学校以外的信息。学生的信息占有量少,导致学生无法将信息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更谈不上从中得出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这导致学生作文空话、套话多,取材陈旧。第二,学生不爱读书,一方面,是由于漫画、电视、网络等“快餐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几乎接触不到课本以外的书籍。学生根本没有系统的阅读课外书籍,缺乏了文学滋养的学生又怎么能在自己的文章表现出优美的语句、引人入胜的语言?第三,社会实践少,由于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孩子基本没有春游、没有其他社会实践活动。而作文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表情达意。现在的学生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语言词汇贫乏,词不达意,表达起来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词,缺乏生机和活力。一提到学生的作文,很多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内容空洞,语言苍白无力。可以说学生成了文学的“贫血儿”。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唤醒学生认识。作文是生命、生活之需。中学作文教学要想尽一切办法,培养、激发学生写作交流的热情,创设乐写爱写的氛围。乐于用语言来表达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应该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应该做到的。

2.我们须蹲下来拿放大镜去发现学生作文的优势和特长,不可依成人的眼光去求全责备。

3.对学生的习作要多挑大拇指,多褒奖、题词、评语激励、高分制。

4.给学生搭平台,竖梯子,唤起学生作文兴奋点,让其秀出自我。放手写:随笔;自拟题习作;放胆文;先写有意思的,后写有意义的。张贴、登台朗读、创建作文专刊,每学期编自选文集或班级文集、组织参加竞赛、鼓励发表、成立写作小组,让作文同学生的生活相连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四、教学低效,作文教学形同虚设

其实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望,因此,作文批改,让学生去表现,就能使他们张扬个性,树立一种全新理念,通过批改调动作文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其智力,培养其能力。

第一,当堂写,限时写。第二,导—写—评—改一体化。作文,怎样评改最高效?当堂分项互批自批作文。将面批面改、师生共批共改、量化评改、针对性评改引入课堂。解放了教师,培养了学生,及时高效,操作性强。第三,把作文题目出到学生心坎里去。第四,单项+综合、要先造好零部件、一味地只写大作文是低效行为。第五,课上+课下命题+自拟题。课上:规范训练、课下:放手训练。第六,选好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课内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课外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第七,学会模仿。师生荐文说理由,进行点评——模仿着阅读;模仿着写。第八,根据学生所需加强针对性训练。第九,将一篇文,将一种文,一类文训练下去。变失败作文为成功作文、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师生共建共进共成。第十,让学生爱上读书,让学生走进生活。词汇和生活的缺失是学生作文水平低的根本原因之一。让学生学会积累阅读和积累生活,假日作业:对联、成语、名著点评,上下课起立齐诵格言,每人有个心爱的小本本,从电视网络中借鉴,从报刊书籍中汲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和加工。

作文,是阅读积累的内化,也是一种深度模仿。

作文,是表达一种认识,作者认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作文水平的高低。

作文,是真情流露,个性表达。

让学生爱上作文 第5篇

记得《新课标》刚颁布时,我怀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虔诚,听了一堂关于实施《新课标》的作文教学公开课。执教老师说:“孩子们,这堂作文课,你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到半节课,大部分学生就完成了作文。然后,老师让一些学生上台读自己的作文,让台下的学生当评委。作文可谓篇篇精品,点评可谓句句精彩。我激动万分,看来平常我给学生限制太多,不相信学生的潜力,讲得太多,要求得太多,应该放开手,给学生自由习作的空间。

回到学校,依样画葫芦上了一节作文课。可结果大失所望——学生们要么不知写什么,要么写出点什么,既不具体,也不生动,只有一两篇勉强看得过去。本以为辛辛苦苦教作文的我找到了一把作文教学的“金钥匙”,让我和学生脱离“苦海”,结果如烧红的铁块丢进了水中。与办公室老师说起这件事,老师们七嘴八舌:“公开课就是误导课,误导学生,误导老师,还误导专家。”“公开课不做假怎么上?”“城里的孩子素质就是要比农村孩子好。”“想要说两句新鲜的话,就能让学生一下子写好作文,岂不是‘芝麻开门’嘛?”“真实的课堂与公开课完全两回事。”“不用那么认真,学生又不是将来个个当作家。”“写作还是要点天赋,有几个作家是老师教出来的。”„„怎么办呢?如果继续辛辛苦苦地作文教学,到了六年级毕业,我肯定还是与许多老师一样,得面对令自己不满意甚至沮 1

丧的结果:全班只有少数学生的作文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而大多数达不到这些标准,甚至不少是书写潦草,字数偏少,语句不通,辞不达意,言之无物。如果是考场作文,很多作文字数倒是不少,但东拉西扯,不知所云,为凑字数而凑字数。我不想面对这样一个结果。我不想到时抱怨学生不努力,抱怨家长不配合。这节失败的作文课促使我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几年下来,挫折不少,但收获更多,特别是看到孩子们习作时兴趣昂然,自信满满的样子,我感到了努力没白费,享受到了作文教学的乐趣,深深体会到只有关爱相信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全情投入感染学生,重视方法,才能享受作文教学。

我把小学六年作文教学归纳为“三部曲”:低段“爱上”、中段“为爱”、高段“深爱”。“爱上”是“为爱”和“深爱”的前提,我认为它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我常常迷失学生作文的原因。什么是作文?为什么要作文?这是我经常需要自问的地方,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只为了考试得分高点,成天想着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谋篇布局,如何使用好词佳句,如何达到规定字数„„我很累,学生也很累,但收效甚微。

学生为什么要作文呢?老师没想过,学生就更想不出什么。但有一个答案非常明确:考试要考。作文的原因就是为了考试吗?肯定不是,还有很多原因,比如:通过习作,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能力,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成长;学生也许会答:将来当作家;写好作文家长、老师会表扬。

作文的原因及作文的好处不少,但最根本的,我认为应该是作文自身的“魅力”。什么是作文?作文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个体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是交流与表达的工具。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语句通顺,言辞达意,而且具体生动,给人以美的感受和思考。让学生从作文本身发现它的“魅力”,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长久保持学生作文的动力,才会让学生爱上作文。

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魅力”,从而爱上作文呢?我从一年级开始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听文——间接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低年级的孩子爱听故事,我选了许多童话故事,利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课前十分钟声情并茂读给孩子们听,因为他们识字量不大,此时要求他们自己阅读是困难的事,而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深深吸引住孩子,让他们初步感知语言文字的奇妙。

二、读文——直接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教学完拼音之后,我与家长联系沟通,让学生带几本有注音的适合低段孩子阅读的图书到班上,建立班级图书室。并利用班会课的部分时间让学生自读图书,享受阅读的乐趣。偶尔,我也会让一些学生代替我为大家朗读故事中的一句或一小段。这大大激发了他们阅读的乐趣。

三、写“文”——体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交流的快乐。

1.老师写——激发写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对新环境充满了好奇,他们用眼、耳、口、鼻在感知着周围的人、事、物,各种情感体验也伴随着他们,但由于识字、写字的限制,他们无法通过书面语言来反映他们的感知。这时教师就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让他们体会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快乐,让他们逐渐对作文这种独特的表达形式产生兴趣。为了能真正地反映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我留心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观察、思考,写出“范文”,并把它写在教室后墙黑板开辟出的陈老师日记栏。刚开始,我写只有一个句号的一句话,比如:我有一支铅笔。然后慢慢加上有逗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的句子。因为写的内容都是跟学生密切相关的,因此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们天天盼着我写“日记”。

2.学生写——体会写的乐趣。教学完拼音之后,我就让孩子们每天写一句话。因为有了模仿的对象,所以孩子们写起来比较容易。我坚持天天都看每个孩子写的句子,并跟大家分享好句,共同体验交流与表达的乐趣。

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 第6篇

【关键词】 换位思考;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不容乐观,一提到作文就头疼,苦于作文,烦于写作,写作兴趣更无从谈起。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地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体验到作文的乐趣,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gnza/xjza/416.html

一、遵循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造成上述现状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教师对习作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明确,教学中不能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造成的。有的老师还以为习作乃是上了三年级后的事,一、二年级没必要加强训练,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例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低年级的写作提出了要求,具体要求是:(1)对写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2)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或感叹号。以上要求虽然简单,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讲,仍需循序渐进地教学分步落实。一般来讲,应在一年级注重引导落实第一条,而对后面的两条暂时步不做要求。此时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引导学生乐意写,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由写一句到写几句。要鼓励学生自由写,一开始可只考虑学生是否写了,一次能写多少字,能否坚持每天写等方面去引导,甚至不必过多地注意内容是否得体,语言是否重复等毛病。因为只要能养成每天动笔写的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其他方面的毛病,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步克服的。要求过多,则欲速则不达。等到二年级时,再加上后两项要求逐步落实,这样才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趣开源,激发童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 引发学生兴趣,老师不能依靠简单生硬的说教,必须针对儿童心理特点和他们的生活实际,设计不同类型的有趣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诱发学生观察体验事物的兴趣。儿童罪感兴趣的是鲜明的、富有情感色彩的故事情节,他们关心的是和他们本身有密切联系的,富有感情色彩的东西。”针对这些,我设计了诱发学生兴趣的一些教学内容。上课时,我首先展示课前收集好的有关图片,有各地风光图、有各季节景物的特点图、学生课间十分钟活动图……将学生的思绪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而情却融在其境,从而使其产生情感上的涌动,提笔一吐为快。

三、让学生深刻体会生活,丰富写作材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丰富的生活积累,是学生写作无从下笔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老师要加强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观察中积累作文素材,为写作打下基础。

1、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生活即教育”生活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大。日本教育家芦口惠也认为,作文的题材应在儿童的生活中寻找,应是确有实际感受之体验。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观察是小学生认识世界、获得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即导察和自察。“导察”指的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观察前,教师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前的一天、一周、甚至几个周让他们明确习作要求,精心安排好课外活动;提示活动要观察的对象、人、物、事等;指导学生抓住观察的最佳时机;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远眺、近视、细察,注意局部与细节,抓住主体与客体等。在导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自察,再自察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放手去搜集信息,精心去构思充分拟稿,使他们轻松自如地写出他们眼里的世界和生活。如写《美丽的春天》时,我带领着全班同学来到学校附近的桃花园,指导学生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桃花园,欣赏满是灿烂的桃花,雪一样白的梨花,刚钻出地面的小草,刚吐出新芽的柳树,波光粼粼的河水,远处的山……坐在凉亭里,观赏着游来游去的鱼儿,倾听鸟儿的欢唱,畅谈自己的感受,回到教室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记下自己眼里的春天。这样的作文课学生很快就写完了,还盼着下一节作文课的到来。

2、、先玩后写,营一方素材的蓝天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把游戏渗入导作文训练中,或者说在游戏中作文,和作文一起做游戏,在玩中学写,在写中再现玩耍的乐趣,写作文也就成为轻松的事了,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和作文一起分享快乐,学生不会感到写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了。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先做一个游戏,激起学生的表达情绪,为他们提供写作的内容,然后让他们写下这段游戏以及做这段游戏所产生的情感,将作文变成游戏的王国,赛一赛、说一说、猜一猜、唱一唱、做一做、画一画、找一找、演一演。在游戏中,融入作文课堂中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

3、撷取身边的平凡小事

学生身边的事层出不穷,这是写作素材的仓库,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开发和引导: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少先队等集体组织的大型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演出、外出旅游等。二是充分发掘学生个体在学生、社会、家庭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一些学生调皮、基本功差,写正规作文时常常问题不断,而真诚地写一写自己调皮的事,一般都能写得生活有趣、文通字顺。三是引导学生写好玩的事。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流行一种新玩法,玩滑板车、溜溜球,集卡通片……流行什么就引导学生写什么。

三、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雏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

四、记好观察笔记,积累储存成文

我在教学中还指导学生把观察来的材料加以储存、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指导学生像矛盾先生告诉我们那样的去做:“应当时刻准备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稿,无论到哪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写读后感、观后感。在学生作文的批阅和反馈过程中,当看到看到学生认真深入地观察身边事物,在挖掘生活、快乐生活是,只要有一点点进步我就会给予鼓励,不吝啬使用赞赏的话语和关爱的动作。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言由羞涩拘谨变得活泼大方,就连语言表达有障碍的学生也老师赞赏的语言中体验到了真正的快乐作文。

五、开启“词句百宝箱”。

积累了生活经验,有了作文的题材,还得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们一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作文也是如此。因此,让学生准备“词句百宝箱”,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优美的词句“储存”起来,时常诵读,作文时能活学活用,便使作文锦上添花。也许有人会问:象一些农村学校没有图书馆、阅览室,许多学生家庭较为困难,除了读规定的科技书外,很少能自己买课外读物阅读,那又怎样来积累词句?这就希望学校每年能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报,让学生从书籍中摘抄优美的词句,并归类,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好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还指导出手抄报,开展手抄报展评活动。让学生背一些优美语段,加强多读、熟读、背诵的训练。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接触的人,体会到的甘苦记下来,养成及时整理材料的习惯。还有教师提供词句;在学生说话中提炼词句。

总而言之,语文老师,要走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就应当换位思考,解读儿童的心理,善于激发儿童的情趣,引导学生表达童心,自由运用儿童语言进行习作,弘扬个性,鼓励创新,才能收获作文教学成功的喜悦。

六步走,让学生爱上作文 第7篇

摘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独特的视角去捕捉生活,认识生活,把他们自己用眼睛看到的,用触觉感受到的,用心感悟到的一切事物记录下来。学校的活动丰富多彩,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习作的平台和创造的空间。每一次活动之后,我们都让学生抓住自己最喜欢的比赛场景,进行描写,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观察生活 创设情境 常写日记 摘抄心得 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训练必须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期望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

一、与观察为伴

大自然的生活丰富多彩,日月星辰、风霜雨雪、花草树木,身边熟悉的人、事、物和生活场景,无不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无不是学生观察的内容和对象。那么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用独特的视角去捕捉生活,认识生活,把他们自己用眼睛看到的,用触觉感受到的,用心感悟到的一切事物记录下来。只有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了切己的体验,学生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真实感人的文章。如我班霍紫薇同学写道:“抬头眺望,山涧飞瀑倾泻而下,似少女那柔美动人的秀发,随风飘舞。”

二、以日记为友

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讲过这样的话:“写日记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功’。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很多著名作家也都是从写日记开始,逐步走上创作道路的。

按照教材安排,我要求学生每人选择一种自己最喜爱、最熟悉的动物或植物,进行饲养或培植,在过程中写观察日记,把自己一天中想的、看的、做的、玩的,“值得写的事”记下来,最后写成一篇连续观察作文。由于学生都非常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写日记”就不再是压力,而成了展示自己的欢乐。有了兴趣,就有了好作品。我班张雷娟同学的一篇日记:

今天,奶奶买了一盆花,名字叫“一帆风顺”,我问奶奶:“它为什么叫一帆风顺?”奶奶说:“你自己观察吧!”

我认真地观察了起来。这种植物是草本植物,它的叶子是从根部直接长出来的,它没有茎,但是叶柄长而挺拔,托着翡翠似的叶片,叶片是椭圆形的,像小孩子的手掌那么大,叶脉清晰。

它的叶子有许多,却只有一朵花,花枝比叶子都高,这一朵白花,晶莹皎洁,亭亭玉立。奇妙的是,它的花瓣像一只小船的船身,它白色的花蕊好似小船的蓬,可能因为这才得到“一帆风顺”的名字吧。

三、与活动为伍

学校的活动丰富多彩,比如呼啦圈、滚铁环、抖空竹、篮球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等多种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习作的平台和创造的空间。每一次活动之后,我都让学生抓住自己最喜欢的比赛场景,进行描写,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如我班赵慧同学的《拔河比赛》:“只见同学们手都紧紧地握住麻绳,迈开弓步,一齐用力,只看见一双双眼睛睁得圆圆的,一张张小脸蛋涨得通红,像一个大苹果那样,大家身体一齐向后仰。只听见拉拉队的同学们一个劲地喊:‘加―油!加―油!’”

四、与情境为邻

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些情境,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进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增强写作的兴趣。为了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我经常利用音像、图片、语言、作品欣赏、游戏、表演等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学生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哪些最精彩、最激烈,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

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到其中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就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五、与笔记携手

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学生的心得,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词佳句,或是精彩片断,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为写作积累大量的词汇、语句,使自己丰满起来,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我校经常开展读书征文、读书演讲比赛活动,这一互动形式,让学生在品读的同时,取长补短,吸取他人的智慧,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共同提高。如我班郭绍凝同学的《读<80天环游世界>有感》:“读完这部名著,我的心情异常兴奋,一种敬佩崇拜之感油然而生。在书中众多人物里,我最喜欢崇拜的就是主人公福克先生,他对人总是彬彬有礼,做事严守时间,虽然家财万贯,却从不挥霍浪费,更没有为富不仁,吝啬小气。他做人淡泊名利,做了好事从不留名。但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坚持不懈的精神,为了一个目标,倾尽全力,耗尽钱财,甚至在最后一刻,也从未放弃80天环游世界的梦想。”

六、以读写为本

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的途径,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加强了读写结合的训练,使学生能把在阅读中获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习作当中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读是写的基础,在写作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可以发挥阅读的作用,对题目的理解,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等等,无不可以在阅读中找到借鉴。所以我在上好语文课的基础上,不断地为学生扩大阅读量,让学生广泛地阅读。在阅读中,吸收积累、感悟、运用,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的。因此,在每次阅读后,我都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结构或表达方式某一特点,有侧重地开展课堂小练笔,使学生在练笔过程中,掌握好的习作方法,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如何让初中学生爱上文言文 第8篇

我觉得这种现状的形成,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的乏味造成的。因此, 如何让初中生爱上文言文, 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呢?

一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

大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过程都是一种模式, 即:文章作者介绍——朗读——疏通词句——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这种模式存在三个“中心意识”:首先, 以知识为中心, 一味强调接受。其次, 以教师为中心, 一味强调灌输。再次, 以诵记为中心, 一味强调记忆。一堂课下来, 教师讲得不亦乐乎, 学生记个不停, 课后教师再加一句:“回去背诵这些内容, 明天检查!”这样就不用担心学生掌握不了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应该知道这种教法远远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对文言文中的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 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之一, 此外, 学生还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大多数选入教材的文言文, 有很强的文学性, 其人物的思想性格, 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 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愚公移山》、《陋室铭》、《爱莲说》, 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确定教学目标, 在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内容的同时, 还要让学生对作品做出适当的鉴赏、评析。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 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也是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综合比较, 触类旁通

文言文学习难, 表现在诸多方面, 如实词方面, 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马说》中有两个句子出现了“策”字, 即“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这两个“策”词义各不相同, 前者是“驱使”的意思, 后者是“鞭子”的意思。这样加以综合, 使学生能一目了然, 便于理解。至于古今异义词, 则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比较, 以加深印象。通假字则列成表格, 分读音、通什么字、意义三列来加强记忆。

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 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出规律, 促其牢固掌握。虚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之、而、其、为、以”等, 这些虚词其实也是多义词。在教学中可以把这些字词列成表格加以归类, 分用法和词义两部分, 以加深学生对这些虚词的理解和记忆。

三师生互动, 有效促进

我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合作者、朋友的关系, 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对话, 才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文言文的课堂中, 若能有合作、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老师与学生一起学, 与学生共同成长, 则效果会更明显。如教学《口技》一课, 告诉学生描写的方式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对口技表演的精彩描写, 由于文字浅显, 完全可采用“说、读、论、评”的方法。第一阶段: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文字找出来并把阅读的初步感受告诉同桌, 然后同桌之间展开讨论交流;第二阶段:由每个讨论小组推荐1~2名学生上台陈述小组的审美体验结果;第三阶段:学生审美信息评述。由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讲评, 或由学生进行评点。在这里, 教师的评讲尤为重要。它对学生的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也就是说, 我们要让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鉴赏、自主审美的活动。

四及时复习, 保证学习质量

无论如何, 教学要保证质量。要想知识记忆得牢固, 必须经过学习和复习, 重复学习的次数越多, 记得就越牢固。因此, 必须严格做好文言文的复习。教师可采取背诵——默写——翻译——提问——自测五个步骤进行, 如复习《爱莲说》, 首先不定期抽查背诵, 然后让学生默写含有难写字的句子或关键性的段落, 如“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等, 然后抽取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翻译, 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 如可以提问学生文中能表现出作者高标傲世、独步于尘俗之外的美好情操之意的句子有哪些。如果学生能回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那就说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这篇文章的主旨。最后, 让学生自己出一份试题进行自测。利用这种方法, 学生反复学习又不至于机械重复, 既巩固了知识, 又增强了记忆力。

总之, 情文并茂的文言文, 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犹如“天书”, 深奥难懂, 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然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也是令老师头疼的问题, 投入多而收效甚微。教师不能不教, 学生不能不学。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 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之以渔”, 教会方法, 让学生终生受益。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方法, 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效果。学习语文,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英语基础教育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认识源自活动。”教学活动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个性行为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活动对小学生学习英语尤其重要。因此,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

在以“活动课为主”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指导下, 我们尝试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体验中学”, 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但是,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由于一些教学活动事先设计得不够科学, 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学生在课堂上看起来很活跃, 却没有真正达到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最高目标。因此, 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关注的教学问题之一。下面, 笔者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和观察, 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活动设计要吃透教材, 紧扣教学目标

只有教学目标明确, 所有的设计活动围绕着目标开展, 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收到实效。任何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而设计的。如果采用的教学活动形式脱离了教学内容, 偏离了教学目标, 那么最好的教学形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设计每一个英语教学活动之前, 教师都要先吃透教材抓住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明确, 最容易出现形式内容本末倒置的情况。以Success with English第三册Unit 3 It’s a nice T-shirt新授课为例, 这一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们认识一些关于服装的单词, 以及初步理解“He/She is wearing…”。面对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 教师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采用轻松欢快的英文歌曲My Clothes来导入。下面提供两种教学活动方案来做个比较:

方案A的步骤: (1) 放录音, 初步感知、熟悉歌曲旋律;

就是为了让学生接触语文、走进语文, 而学习文言文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与之对话、与之交流, 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空间, 让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我们只有解除束缚、大胆创新, 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教得新、教得好、教出灵性, 让文言文“活”出价值、“活”出精彩。

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 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 在文言文有效教学中迈出坚定的步伐。

上一篇:巷口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下一篇:论国家荣誉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