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传奇女子的故事

2024-07-05

历史上传奇女子的故事(精选9篇)

历史上传奇女子的故事 第1篇

古人言: “ 一小倾人城, 再笑倾人国.” 这位倾城倾国的女子, 无疑便是褒姒了. 褒姒是周幽王的宠妃, 天生不爱笑, 幽王为博取佳人笑,不惜出资千金. 有人提出“烽火戏诸侯”的主意, 幽王觉得新鲜便招人点燃烽火; 当时各方诸侯皆以为幽王有危险,马上派遣大军赶往却发现被戏弄了,之后狼狈退离. 褒姒看到这景象果然笑了。后来外族攻陷, 幽王命人燃上烽火信号. 但诸侯们不愿再被戏弄, 决定不发一兵一卒. 最后城倾了, 国也倾了。

历史上传奇女子的故事 第2篇

周朝后期,在中原大地上,各路诸侯群雄逐鹿,纷纷争雄。其中楚国庄王的夫人樊姬,是一位深明大义,贤良聪颖的女子,对楚国最终称霸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楚国称霸以前,楚庄王十分喜欢打猎。樊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因为她深知作为一国之君,常常喜欢打猎,就会因玩物丧志而荒于国事。所以,樊姬就多次去劝阻他,而楚庄王始终不听。没有办法,樊姬就断绝肉食了。她的意志和行动终于感化了楚庄王,使他觉悟过来,并改过自新。楚庄王从此不再惦记着打猎这类的事情,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国家政事上,而且处理国事也变得越来越勤奋和谨慎。

那时候,作为一个君王拥有许多嫔妃也是平常之事,楚庄王当然也不例外。这件事在眼光深远的樊姬看来,却不是小事一桩,因为她明白,一个君王若是沉迷于女色之中,那是十分危险的事情,甚至很容易因此而导致亡国。为了避免楚庄王误入歧途,樊姬就亲自负责从各地寻访美女。当然,能被樊姬所选中的美女,都是品行容貌俱佳的女子,而不是那种只重外表,不重品德修养之人。樊姬的这番举动,不仅从根本上杜绝了楚国国君身边的隐患,同时也深深感动了楚庄王,使他对夫人樊姬更加尊敬。

历史上传奇女子的故事 第3篇

关键词:日本女子高校,发展历程,启示

日本女子高校初步建立后经历了一个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 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对女性参与高等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 已经建立了较成熟和完善的教学体系。

►►一、 日本女子高校的历史发展阶段

笔者大致把日本女子高校的历史发展过程归纳为萌芽期、快速增长期、稳步发展期三个发展阶段。

1.萌芽期 (二战前)

19世纪后半叶, 日本发生了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明治维新, 它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和日本民族的进步。新兴的明治政府在推翻德川幕府260余年的统治后, 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摆在明治政府面前的民族危机和建设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课题, 促使明治政府制定了“富国强兵”的总目标, 以期能壮大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 明治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二战前, 日本一直实行贤妻良母主义为核心的女子教育, 因为在教育目标、层次、内容体制上奉行男女有别原则。其中较多为私立学校, 设立女子大学是不认可的。原因主要两方面:一是轻视女性, 认为女性能力比男性弱, 教育水平不宜太高;二是男女分工不同, 认为女性主要承担生儿育女的家务, 其教育也要与此相适应。而明治维新运动是一场涉及政治和积极的改良运动。这个时代的大转折和演变使日本人的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个时期的女子高校成为女性走出家庭象牙塔、走向社会的平台。新办女子高校在此阶段不断产生, 如1912年同志社、日本女子大学校 (现日本女子大学) 、女子英学塾 (现津田塾大学) 、东京女医学校等, 也在此阶段自上而下地萌生出来。

2.快速增长期 (二战爆发至20世纪70年代)

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 日本政府为了转嫁严重的经济危机, 迅速走上了向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主义道路。在侵略战争期间, 培养恪守传统妇道的“军国之妻”、“军国之母”成为战时女子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

1945年10月11日占领军总司令部指令内阁实行改革, 妇女获得了参政权。1946年11月, 日本公布的《日本宪法》, 规定两性本质上的平等及男女教育的平等。随后根据宪法条文制定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前者规定:“所有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们应受到与其能力相应的教育。在接受教育上没有种族、信仰、性别、社会出身、经济地位或者门第的区别。“男女应该互相尊重, 共同协力。因而在教育上必须允许男女同校学习”。女子大学的设置也将在新制大学制度中产生。

1945年日本战败, 在美国占领政府的指导下, 日本的女子大学掀起了一股升格的热潮, 1948年文部省在CIE的援助下, 为发展女子教育, 在东西部各设国立女子大学, 并设置新制大学。新制大学的建立推动了女子高等教育的开展, 也对其它女子高等教育机构起到了鞭策作用。除此之外, 日本女子大学、东京女子大学等学校也在这一时期升格。1948年6月, 文部省制度《新制国立大学实施纲要》, 提出对国立大学进行改制的11项原则。其中5项专门针对女子教育, 指出:“为了发展女子教育, 特在东部和西部设立两所新制国立女子大学.”这虽不意味着东西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单独升格, 却表明文部省在原则上承认了国立女子大学设置的必要。其后东京女高师和奈良女高师各自得以升格, 分别改名为御茶水女子大学和奈良女子大学。二战后, 日本高等教育也从“尖子”教育走向大众化, 以适应日本高速发展的经济。日本在人力资源上实行“性别配置优化”模式, 通过贤妻良母式性别分工来复兴国力。“男主外, 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涉及到家庭、企业、社会的诸多环节, 同时, 女子大学也受此影响, 按此分工模式, 培养家庭主妇的观念形成蔓延之势, 形成性别偏差现象, 但是恰在此时期女子大学却得到了空前发展。从1951年开始, 日本女子大学出现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到了1971年已经从34所上升到82所, 年平均增长率为4.5%。

直到1952年被解除占领。经过战后民主改革, 赋予了女子接受大学教育的权利之后, 日本的女子高等教育才在质和量上取得实质性的发展。在此期间, 日本教育得到了全面的改革。

3.稳步发展期 (20世纪70年代后)

20世纪70年代后期, 日本女子高校已经发展到近100所。探索女性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直把女性教育放在首位, 坚持非赢利性教育办学。迄今为之, 日本女子高校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到1997年日本有国立女子大学2所、公立女子大学5所、私立女子大学89所, 短期女子大学有300多所, 女子大学分布在24个部、道、府、县中。御茶水女子大学和奈良女子大学同时设有博士课程的研究生院。与此同时, 绝大多数私立女子大学大也设有研究生院, 并开设博士研究生课程。即使新立的女子大学, 其规模与学术也并不逊色。随着日本女子大学总体呈现由快速上升到稳步发展的态势, 日益呈现女性化趋势的短期大学也以5.09%的年增长率增长, 形成了与女子大学共同蓬勃发展的格局。总的来说, 20世纪70年代后期, 日本女子高校的发展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

►►二、日本女子高校的基本现状

2000年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女子高校有92所, 2010年为81所。四年制女子大学的数量相对于整个大学的增长量而言在逐渐减少, 女大学生选择四年制的人数在减少, 选择男女共学大学则在增多。学者们发现女性先多进入层次较低的学校 (如短期学院、高等专科学校) , 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思维观念的影响, 社会还不能完全公平的对待女性。女子接受高等教育, 而且多是学习未来收入低的专业, 女性的高职称只是占很少的比例, 笔者认为女性其实需要更多的后期补充教育, 需要习得更多的自信心、更高的自我价值的提升, 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女子高校可为女性提供特殊的服务和培养女性的参与意识和女性领导才能。

日本女子高校大多为私立女子学校, 以及女性化的短期大学。在被录取的新生中, 每3名女生有2名进短期大学。在短大中90%以上是女性, 而在普通大学内女性只占1/4。由于女子高校规模小, 私立的性质, 进入21世纪以来, 女性的数量有减少的趋势。根据日本文部省的2010年资料显示:女子大学仅剩女子大学81所, 其中国立大学2所, 公立7所, 私立72所。其中四年制占女子高校总数的90%。而现阶段大多数女生已经转到短大就读, 四年制或是寻求更高学历的女性会选择男女综合院校。女子大学数的增长与日本其他四年制大学数的增长并不同步。随着日本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 在四年制大学数量增长的同时, 四年制女子大学的数量相对于整个增长量而言反而在逐渐减少,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就男女共学大学和女子大学两种途径比较而言, 女大学生中选择四年制大学的人数逐步减少, 而选则男女共学大学就读的人数则增多。

笔者认为日本女子四年制大学减少而转向短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学历越高, 年纪越大, 对结婚和找工作都不利。

(一) 女子高校的规模

女子高校的规模一般较小, 除一些历史悠久的女子大学和国立、公立女子大学有较大规模外, 如100年历史的奈良女子大学, 120多年历史的国立御茶之水女子大学, 100年历史的日本女子大学 (东京) 。总的来说, 四年制的入学人数比其他大多数教育机构的入学人数要少, 约83%的女子高校在校生少于5000人。女校的师生比大致1:12.到2010年止, 全国国立女子大学2所, 公立7所与全国40%的公立国立性质相比, 女子高校公立的还不到3%。公立的高校规模一般大于私立女校。

国立和公立的女子大学办学层次齐全, 规模较大。都设有附属短期大学两年制专科班、四年制本科班、硕士班、博士班、面向社会的终生教育班, 还招收外国留学生。但是此类办学规模的女子高校, 却也是屈指可数的。大多女校还是规模较小的私立学校。

(二) 女子高校的专业特色

日本女子高校专业设置独具女性特色, 并且当今的女子高校也使女性有机会涉足传统的男性优势领域如数学、理科、工程学等并取得成就。

日本的女子学院一般而言比较强调“女性优势”学科的设置, “家政学”、“教育学”一般是日本女子学院的重头戏, 注重女性的文化修养, 培养“贤母良妻”是女子学院的主旋律, 其科系设置主要是围绕上述重头戏和主旋律而展开的。

以日本女子大学中的佼佼者津田塾大学和御茶水女子大学为例, 其均有着悠久的历史, 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办学传统。在科系设置上,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津田大学在科学上走得是欧美女子学院的路子, 其秉承了创办者津田梅子的办学理念, 即女子高等教育机构应培养女子成为具有专门知识、品行高尚、体制健全、在经济上独立的全面发展人才, 经济上独立是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其科系设置如表所示。可知津田塾大学由艺学部和多文化、国际合作系两大类组成。其中学艺部分英文学科、国际关系学科、情报数理学科三科, 各科下设若干学系。多文化、国际合作系为新设系, 为高年级学生提供深化课程, 每年从学艺部的二年级学生中挑选学生做进一步深造。下设多文化语言教育分支、国际合作分支和国家健康三个分支。

津田塾大学摒弃了日本传统的贤妻良母的办学理念, 在科系设置上不设家政学 (家政学, 在日本是一个学科门类) , 在以贤妻良母主义为女子教育主导思想的日本社会中, 其办学方针是独树一帜的, 在日本的女子高等机构中是不多的。

而御茶水女子大学在科系设置上秉承了原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特色, 基本维持了文、理、家事三分下的格局。并在总体上突出文化教育和生活科学两个学部, 因而保持了作为女子师范院校的传统。由于时代发展, 学科名称和具体的课程名称及内容也有所变化, 如家政已改名为生活科学部, 并具体分为生活环境学科和人间生活学科。文科则改为文化教育学部, 下设人文科、语言文化科、人间社会科学学科和艺术表现行动学科等四科, 从而在内容上也有所发展, 比以前更加丰富和广泛。但是总体上看, 御茶水大学仍然十分突出文化教育学部和生活科学部, 保留了女子大学的特色。从课程设置上也可以看出, 日本女子大学在适应全球经济情境下的科学设置。

(三) 女子高校的入学情况

根据2009年的日本文部省的学习基本调查报告书显示, 高等教育机构的入学率, 呈现上升趋势, 平成20年入学率为76.8%, 其中女生入学率为78%。现存的日本女子高校入学率近三年保持平稳。女性选择的科目虽还以家政学和人文社会学为主, 但女性学生逐渐开始涉足理工学科, 开始打破传统的男女专业分类, 选择社会科学、工学、医药学的女性学生在增多, 并且逐步向高学历发展。如位于东京的私立的女子大学--日本女子大学, 2009年招收理学研究科学生644人, 其中女博士24人。

(四) 女子高校的学生就业情况

日本的女子大学, 凭借自己教学质量的优势取得了社会信赖和声誉。2010年文部省数据显示, 女校学生毕业后73%在民间企业就职;在日本, 大多女子大学培养的学生有相当部分要考取教师资格证, 7.3%的学生会担任教员的工作;只有3.7%的少数人会进入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担当公务员工作;10%的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或出国留学, 其他女大学生中有6% 回家当了全职家庭主妇。

据统计, 2010年5月日本高校的总就业率为60.8%, 而就业的日本大学女性毕业生有15万6千人, 就业率达到66.6%, 高于同年度男性毕业学生的就业率。

(五) 女子高校的经费来源

国立与公立 (地方所属) 女子大学在经费来源方面主要靠学费以及政府的扶持。日本政府对于大学各项目的建设给予很大的支持, 如御茶之水女子大学, 国家一年用于全国大学的科研、经费就达300亿日元, 政府都会批准立项并给予财政支持。广岛女子大学扩建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校舍, 全部是地方政府负责拨款。大阪政府在大阪女大建校70周年时拨款7亿日元给学校做校庆经费等。另一方面, 女子大学的发展也离不开校友捐款和社会有识之士的捐助。

(六) 女子高校教师的队伍

学校都有一支实力很强的专任教师队伍, 并且高职称的比例很高。如国立奈良女子大学, 专任教师197名, 其中教授85名, 占44%、副教授66名, 占34%、讲师13名, 占6%、助教15名, 占15%。学校开出的课程学科面很宽, 对教学质量评估专门机构、每年一次开展自评和第三者评价工作, 教授与学生比例大约1:12左右。

以上是对日本女子高校的大致描述。从中可以了解到日本女子高校在日本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这里面没有强调其在现代日本社会所起的作用。笔者在介绍女子高校历史前面的章节提到了日本女子高校在其独特历史背景下, 所具有的教育使命, 也使其的存在有了一定的进步性。还需强调的是, 在具有进步意义的教育使命下, 顺应时代发展的特质才能使其教育特色具有深刻的内涵。在长期的探索发展过程中, 为了适应社会的变迁, 人们思维、意识和观念的变化, 女子高校也在不断尝试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管理体制等来推动学习的发展。每一个推陈出新的举动都体现了女子高校对各个领域理论成果的思考和大胆尝试。

参考文献

[1]杜祥培, 《女子大学发展战略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6年5月, P5

[2]千野阳一.近代日本妇女教育史—以体制内妇女团体的形成过程为中心.家庭出版社1979年版, 第322-323页

[3]杜祥培.国外女子大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未来.江西社会科学, 2006, 6

小女子的美颜故事 第4篇

其实,我居住和生活过的地方很多,城市气候水土差异非常大,而我的皮肤基本上都保持着比较白皙、细腻,可见水土并没有那么至关重要,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细心呵护。

有人说遗传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不否认,但就我个人来说,却并非如此。我父母的皮膚都较黑,母亲甚至有很多雀斑,他们一直称自己皮肤不好。但据妈妈说在怀我的时候,她吃了几大筐非常优质的苹果,给我的皮肤最初的营养和滋润,大概这些苹果真的功不可没。

儿童时代几乎没有人为自己的皮肤烦恼过,每个人都拥有吹弹即破的好皮肤。可进入青春期,粉刺、暗疮、黑头这些麻烦接踵而来,随着年龄渐长,新陈代谢减慢,皮肤老化,皱纹、斑点也会慢慢出现。当然,这种自然规律不可逆转,但是凭我个人的经验,这些问题是可以避免和延缓的,只要懂得适当的方法去保养,任何人的皮肤都会比现在更好。

首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饮食与充足的睡眠是皮肤的最佳保证,尤其在湿热的南方,想有个好皮肤更加要控制对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取,当然也不必完全戒口,当你发现由于饮食不当而引起皮肤问题,那就要忍几天了。适当吃一些清热的食物、汤水,有条件的话可以喝点花旗参茶。我在吃的方面一惯自制力不强,辣椒、麦当劳、油条等都是我的至爱,但我懂得如何平衡、中和。

其次要着重保养。年过二十三,我发现自己的皮肤不再像以前那样怎么风吹日晒都能很快恢复,尤其是眼睛周围、额头等部位有了细小的皱纹,有时天气变化又容易脱皮、敏感。其实,这是皮肤在向我们发出警示讯号。保养皮肤最关键的是清洁,日复一日的化妆,城市污浊的空气,再加上厨房里的油烟,这些都是皮肤的大敌。如果不注重清洁,这些污物深入皮肤毛孔,皮肤得不到呼吸就会黯淡无光,天长日久,再好的“质地”也经不起折腾。皮肤每天晚上都要彻底清洁,不化妆的女性用质量好的洗面奶就可以了。而每天都化妆的人则要先卸妆,再洗面。用化妆棉蘸卸妆水,主要清洁眼影、眼线和口红。市面上有的洗面奶清洁力颇强,拿来清洁淡妆都有不错的效果。我有个测试洗面奶清洁度的小窍门:先用洗面奶洗脸,并在眼、唇部稍作按摩,清洗后,用白棉花沾卸妆水在眼周围(画过眼影的地方)轻轻擦一下,如果棉花上无色表明你的洗面奶洁度甚高,以后便可以省了卸妆的步骤。

洗面之后应拍上爽肤水,为皮肤补充水分及营养。市面上的爽肤水有含洒精和不含酒精两种,现在多以不含酒精的为多。拍完爽肤水,等皮肤吸收片刻后应涂些适合自己的润肤露(霜)。市场上的润肤品林林总总,各式各样,归纳起来不外两大类:一种是保湿滋润型,即最普通的只提供水分或油分以补充皮肤营养的,较适合年轻人和皮肤质地佳的女士使用,一般价钱也比较便宜;另外一种是功能型,具有美白、抗皱、抗氧化等作用,这类护肤品为皮肤提供各自不同的修护功能。选择的时候就要慎重了,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及皮肤状况来选用,尤其要注意循序渐进,如三十几岁可以适当用一些抗皱、美白品,四十几岁再用果酸、精华素以活化肌肤,效果会比较好。

眼睛和嘴唇都很娇嫩,临睡前应涂上不含油分的眼霜,润唇膏可以滋润嘴唇,减轻口红对嘴唇的伤害。

每天的洗脸固然重要,定期的深度洁肤同样必不可少。深度洁肤包括去死皮、做面膜及适当的按摩等。我平时隔三、五天自己动手做一下面膜、眼膜,保持皮肤“呼吸”畅通,一旦出现脱皮或长暗疮则要去美容院了,平均一个月一到两次就够了。

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女人。姊妹们,从今天开始,多投一点精力、时间给你自己,留住青春你也会拥有一张美丽的脸。

历史上传奇女子的故事 第5篇

夏桀征战有施国时,有施人进贡了名叫妹喜的女子。妹喜活泼,爽朗的野性美,夏桀发觉后宫佳丽虽无数却没有一个比得上,遂立她为妃。夏桀一向沉溺女色,得到妹喜后,更命人建造酒池肉林,两人泛舟酒池中,击鼓狂欢,不问朝政;即使上朝,也要妹喜坐在膝上。听说妹喜爱听锦帛撕裂的声音,为了讨她的欢心,夏桀下令把宫中民间的布匹全部收拢,就为了要一条一条的撕给她听,这不但造成天怒人怨,也种下了夏桀灭亡的种子。

历史上传奇女子的故事 第6篇

1 唐代宫廷女子体育活动的社会形式

在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关于“体育”一词的记载,只是到了近代社会才把“体育”一词写进历史。古代社会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是“武舞”和“舞蹈”两类。而在体育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二者往往结合于一体。在唐代以前关于女子参加体育活动的记载较多,但考证认为,在唐代以前女子很少参加“武舞”形式的体育,只是参加娱乐形式的舞蹈体育。到了唐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宫廷阶层的文化生活的进一步提高,招入了大批女子为其文化娱乐生活服务,使得宫廷女子体育活动得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唐代宫廷女子骑射体育

在唐以前的封建社会,女子是禁止参加与军事活动相关的体育活动。由于唐代繁荣和稳定的社会生活,带动了女子军事体育活动的开展。杜甫在《哀江山》中写道:“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诗歌描述了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在狩猎时,一个宫女射箭的高超技术。王建《宫词》“射生宫女宿红妆,把得新弓各自张”则描绘的是当时宫中侍女拉弓射箭时的场景。更广泛的宫中女子体育活动还体现在竞赛体育活动中,据《开元天宝遗事》中描述:“唐宫中,端午日造粉团、角黍贮盘中,以小弓射之,中则得食。都中盛行此事。”(1)看来,唐代女子射箭活动,不仅表现在骑马驰骋、扬手飞猱,还演化成生活中兼具竞赛性、娱乐性、情趣性的、随时随地可以为之的一种大众性体育活动。

1.2 唐代宫廷女子娱乐体育

相对于唐代宫廷女子“武舞”体育活动的表现形式而言,宫廷“舞蹈”的表现形式更为活跃。唐代统治者对乐舞的大力提倡,使乐舞进入了一个极盛的发展时期。唐代舞蹈丰富多彩,舞蹈样式繁多,女子宫廷舞蹈无论在参与舞蹈的人数还是形式,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宫廷舞蹈主要是大型舞蹈,也就是多人舞蹈。如在武则天后期,宫中为了给她祝寿,组织编排了“圣寿乐”的大型集体舞蹈,参与人数达一百四十人之多,且符合“舞之行列必成字(2)”的严格要求,舞蹈者必须要摆出“圣超千古,泰道百王,皇帝万年,宝祚弥昌”十六个字。(3)在唐代崔令钦撰写的《教坊记》中,记录的舞曲就有325首之多。这种大型舞蹈的盛行,使得众多女子参与到这种共同的娱乐游戏活动中。

在舞蹈盛行的同时,唐代宫廷女子参与的娱乐性体育活动项目还有蹴鞠等。在王建的《宫词》诗中写到:“殿前铺设两边楼,寒舍宫人步打球。一步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诗中写的是当时宫中所流行一种步打球的对抗性体育比赛,获胜方的全体队员必须向皇上跪拜,然后才能继续比赛的场景。他在另一首《宫词》中还提到“寒食内人长白打”的诗句,是说在寒食节这一天,宫廷的伎女以踢球为乐。唐代的足球由于球体较轻,又不用激烈的奔跑争夺,女子足球由此而盛行。女子足球的踢法是不用球门的,以踢高、踢出花样为能事,称为白打。她们踢球的方式多是采用独踢或者是多人围起而踢之。以上史籍说明了当时的唐代女子在宫廷中参与体育娱乐的形式多样,参与人数较多,并且组织有序。

2 唐代民间女子体育形式

唐代体育活动不仅流行于宫廷,而且民间之中也较盛行。唐代诗人杜甫诗云:“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5)诗中所描述的正是市井女艺人公孙大娘舞剑时动人心魄的场景,同时也表现出公孙大娘的剑术精湛,她把“武”和“舞”的恰当融合,体现出民间体育技艺之高超。

蹴鞠不仅为宫廷女子所爱,也是民间女子所擅。唐代作家康骈的《剧谈录》记载:“时春雨初霁,有一三鬟女子,年可十六八,衣装褴楼,穿木屐于道侧槐树下:值军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数丈,于是观看渐众”。这个三鬟女子能够接住军中少年踢漏的球,而且穿着木展,一脚把球踢了数丈高,是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于此可见当时这种活动的普及。

和蹴鞠同时盛行的,还有女子秋千。唐代诗人王维在《寒食城东即事》诗中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可见当时民间踢球者的技术之高和女子秋千的盛行。晚年杜甫的诗作《清明》中写到:“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说明唐代各地都有在清明节时荡秋千的习俗。

唐代的击鞠也受到一些女子的喜爱。甚至一些“柳腰”女子也能跨鞍挥杖,只是女子击鞠时多采用骑驴,而不是骑马,称为“驴鞠”,又叫“小打”,以区别于一般骑马击鞠的“大打”和徒步击鞠的“步打”。(6)

3 唐代女子体育的历史作用

唐代女子体育活动比以往任何朝代的女子体育更为盛行和开放,这取决于当时社会稳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唐代女子在继承以往体育活动的同时,还创造了许多流传至今的体育游戏项目。

唐代女子所喜好的步打球游戏是一种徒步持杖打球的游戏,类似现代的曲棍球。这种游戏是为了与骑马打球相区别,故名“步打”。王建在另一首《宫词》中描述步打球说:“殿前铺设两边楼,寒舍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球,上棚先谢得头筹”。此外还有踏球舞,又称踏球之戏,或“踏球”、“胡旋舞”等。它是产生于中原一带的一种戏乐,在唐代以前未见史料记载。王邕在《内人蹋球赋》中描述了球上表演的动作“球上有嫔,球以行于道,嫔以立于身。出红楼而色妙,对白日而颜新。”“球体兮似珠人颜兮似玉,下则雷风之宛转,上则神仙之结束,无习斜流;恒为正游,球不离足,足不离球。”(7)有关踏球的运动形式,《封氏闻见录》中描述:“今乐人又有踏球之戏,作彩面木球高一二尺,女伎登踏球,宛转而行,萦回去来无不如意。”《新唐书·礼乐志》记载:“胡旋舞舞者立球上旋转如风。”《乐府杂录·俳优》记载:“舞有骨鹿舞、胡旋舞,俱于一圆球上舞,纵横腾踏,两足终不离球子上,其妙如此。”她们所跳的踏球舞蹈动作,有的柔软婀娜,有的朴实、刚健。

同时,唐代女子体育为民族体育舞蹈文化的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传递作用。史籍记载了许多外国使臣把他们本民族的音乐与舞蹈带到中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白居易的《胡旋女》写到:“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转蓬舞。左旋右旋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生动的描绘了胡旋女的舞蹈之美,并且展示了当时外来舞蹈在中原宫廷、市井的盛行。据史书记载,胡旋舞主要来自西域的康国、史国和米国等,这些中亚民族舞蹈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深受中原大众的喜爱,为促进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及唐代的民族舞蹈的传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纽带作用。

4 结束语

唐代女子体育是中国古代体育史发展中的重要部分,是对以往体育活动形式的继承,同时又使体育活动的项目和形式得到发展和延续。唐代女子体育在当时的政治、文化的发展的背景下,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体育的融合,进而促进了民族和文化的大融合。唐代女子通过体育游戏活动的参与,展示了女子体育的迷人魅力,对以后女子参与社会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之,唐代女子体育活动的发展为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对唐代女子体育活动的研究,有利于认识唐代女子体育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可促进对体育发展史的整体性认识。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通过对唐代部分文学资料进行分析,及对唐代女子参与体育活动形式进行考证,总结出唐代女子对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唐代,女子体育,社会形式,作用

参考文献

[1][3]李季芳,周西宽,徐永昌.中国古代体育史简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137,146.

[2]旧唐书.音乐志[EB/OL].http://wiki.cnki.com.cn/HotWord/3091984.htm.

[4]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10143.htm.

[5]刘芳梅.试论我国唐代女子体育活动的特点及其原因[J].湖北体育科技,2004,(3).

历史上传奇女子的故事 第7篇

关键词:《古事记》 “女子军团” 娘子军 遣唐使

一、引言

《古事记》是一部记载历代天皇以及天皇之前诸神的日本古籍,全书共十二章,完成于公元712年。其序文里提到,“阴阳斯开,二灵为万品之祖”。已经使用了阴阳的范畴,它又把抽象的、具有普遍性的这对阴阳哲学范畴,还原为更具直观性与个别性的两种性别的神,即男性的伊邪那岐神和女性的伊邪那美神,他们婚媾诞生了日本国土和高天原诸神及万物,因而把他们说成是“万物之祖”。

二、《古事记》的女神伊邪那美所率军团

关于男性的伊邪那岐神和女性的伊邪那美神夫妇之间的故事,在《古事记》里有较完整而又富有曲折离奇的描述。用现代化的语言讲述故事如下:

伊邪那岐神和伊邪那美神结为夫妇之后,两人繁衍了很多的神,最后在生火神的时候,伊邪那美神因灼伤而死。其丈夫伊邪那岐神非常悲痛,匍匐在其妻身前放声痛哭,“我亲爱的妻子啊,你怎能用自己的生命换这个孩子呢”。他的眼泪化作了泣泽女神。后来他将妻子葬在了出云、伯耆二国之间的比婆山上。伊邪那岐神因为思念亡妻,迁怒于致其死亡的孩子身上,于是举起他所佩戴的十拳剑砍向孩子的头颈,鲜血飞溅到了岩石上,化为石拆神。伊邪那岐神四处寻找妻子,追到了黄泉国。伊邪那美神出来见他,于是伊邪那岐神对着妻子哭诉道:“亲爱的妻子啊,我与你还没有创完这个国家,你跟我回去吧!”其妻答道:“夫君啊,你来晚了!我已经吃了这里的食物。不过我还是去向黄泉神求求情,你一定不要进来偷看。”然后就又进入了里面。因为伊邪那美神进去很久没有出来,伊邪那岐神实在等不及,就从头上取下梳子折了一根齿,化作烛火,进去查看。一见之下大为震惊,只见伊邪那美神身体腐烂,蓬头垢面,还有雷鸣阵阵。

于其头有大雷居,

于其胸有火雷居,

于其腹有黑雷居,

下阴者有拆雷居,

于左手者居若雷,

于右手者居土雷,

于左足者有鸣雷居,

而右足者有伏雷居,

于此并有八柱雷神绕缠其身。

伊邪那岐神见状大惊失色,慌张逃跑。惊动了里面的伊邪那美神,她怒骂道:“你竟然如此羞辱为妻!”于是命令黄泉丑女们前去追捕。伊邪那岐神将发饰取下扔在身后,化作山葡,但是没有挡住丑女,接着又将发梳折下一齿扔在地上,随即长出了笋,他便趁黄泉丑女取食时逃走。伊邪那美神随即又命令八大雷神率领一千五百黄泉军继续追捕,伊邪那岐神拔出佩剑挥舞着逃走了。大军一直追到了黄泉国边界,伊邪那岐神捡起长在地上的三个桃子扔向大军,将其击退。之后伊邪那岐神念桃子有功封其为神。最后,伊邪那美神亲自追来,伊邪那岐神引来巨石封塞黄泉比良坂,并且发毒誓了结夫妻之缘。看到丈夫如此绝情,伊邪那美神恨恨道:“我亲爱的丈夫啊,你竟然如此不念夫妻之情,那我以后每天必定绞杀一千个你的国人。”伊邪那岐神答道:“你若如此,我必定每天建一千五百个产屋。”所以每天会有一千个人死去,而又会有一千五百个人出生。

在这段伊邪那岐神和伊邪那美神夫妇的悲情故事描述里,我们首先感慨的是最初的夫妻情深,再到后面的男神嫌弃面容丑陋的发妻,导致夫妻反目发动战争。除此之外,在这段描写里面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说法,就是“伊邪那美神派出了丑女去追击伊邪那岐神,且后,伊邪那美神复令八大雷神率一千五百黄泉军追之”。就此部分有日本研究学者指出,由于是女神伊邪那美领导,并且派出了丑女以及复派出的黄泉军,所以可以称之为“女子军团”,而关于“女子军团”的说法,在日本历史书籍或是传说里都没有此类描述。

三、中国《旧唐书》记载的“娘子军”

女性带兵打仗在中国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据《魏书》《北史》《隋书》《宋史》《明史》等史料记载,商朝的妇好、拓跋魏的杨大眼妻潘氏、南梁的冼夫人、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辽朝萧燕燕姐妹俩、明朝的秦良玉,清朝的孔四贞等都是带兵打仗的女中豪杰。

其中平阳公主是第一个领兵打仗获得成功的妇女。她所率领的军队在历史上被称为“娘子军”。《旧唐书》中有着如下关于“娘子军”的明确记载:

平阳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太穆皇后所生。义兵将起,公主与绍并在长安,遣使密召之。绍谓公主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绍即间行赴太原。公主乃归鄠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时有胡贼何潘仁聚众于司竹园,自称总管,未有所属。公主遣家僮马三宝说以利害,潘仁攻鄠县,陷之。三宝又说群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各率众数千人来会。时京师留守频遣军讨公主,三宝、潘仁屡挫其锋。公主掠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士,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者甚众,得兵七万人。公主令间使以闻,高祖大悦。及义军渡河,遣绍将数百骑趋华阴,傍南山以迎公主。时公主引精兵万余与太宗军会于渭北,与绍各置幕府,俱围京城,营中号曰“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于他主。六年,薨。及将葬,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太常奏议,以礼,妇人无鼓吹。高祖曰:“鼓吹,军乐也。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遂特加之,以旌殊绩;仍令所司按谥法“明德有功曰昭”,谥公主为昭。(旧唐书·卷五十八·列传第八)

四、遣唐使的文化传播是否连接了二者endprint

日本《古事记》中这段描写是否可以称作是女子军团,暂且不去深究,因为是女神率领的军团,在本文里且称其为女子军团。在这里我们试将日本《古事记》里的女子军团与中国《旧唐书》记载的娘子军进行比较。

公元617年李渊起兵反隋之后,平阳公主辅助父亲领兵参加战斗,立下赫赫战功,使娘子军的声名远播。平阳公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军礼下葬的开国女将军。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继续领兵作战为大唐打江山,例如赫赫有名的娘子关,就是因为平阳公主率军驻守于此才得名。娘子关原名苇泽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是联系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咽喉。因此,娘子关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的要地,而李渊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给平阳公主来守卫,足见对她军事能力的信任。

《古事记》的问世,是在平阳公主的事迹100年之后,而从当时的中日交流史来看,据《隋书》史料记载,日本遣隋使开始于公元600年,综合《日本书纪》记载,此后607年,608年,608年,610年,614年,先后有六次遣隋使来到中国。而到了唐朝,日本的遣唐使的派遣更加频繁,自630年派遣第一批遣唐使至894年停废此制度,其间约260年左右,共任命遣唐使20批,4批因故中止,实际成行16批。每批使团由2至4船组成,每船约百余人,累计到达中国者约有5000余人。有大使、副使、判官、录事四等官员主事,知乘船事、译语、主神、医师、阴阳师、史生、射手、船师、音声长、卜部、水手长等各司其职,此外还有人数不等的留学生(僧)和请益生(僧)随行。在这些人员中,绝大部分随船返回日本,唯有留学生(僧)长期滞唐,等到下次使节入唐(平均需要等待20年的时间)才能回国,因此有的人和唐人结婚生子,他们在唐朝如同当地人一样地生活。这些人给日本带回了大量的书籍资料,当然包括当时的中国很多的信息。据此推断,当时轰轰烈烈的平阳公主娘子军的事迹必定是早已传播到了日本。《古事记》里关于女神伊邪那美所率军团,如果大胆推论的话,是受到了平阳公主娘子军事迹的影响。另外从故事的内容组成方面来看,领军人物,一个是创造国家的女神——“万物之祖”,一个是唐朝开国皇帝的公主,都并非普通百姓所能胜任。而在日本的历史以及文学作品的记载中,都很少见到女子带兵打仗的记载,如果没有受到外来的思想影响,应该很难形成《古事记》里这样一段女子军团的描写。

参考文献:

[1][后晋]刘昫.旧唐书(卷五十八,列传第八)[M].清同治年间浙江书局刻本。

[2]王勇.东亚视域与遣隋唐使[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3]王勇.人物往来与东亚交流[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4]西宮一民编.古事記[M].東京:おうふう,2000.

历史上传奇女子的故事 第8篇

1. 文献资料法

2. 逻辑分析法

二、本届澳网女子项目比赛概况

本届澳网女单比赛竞争激烈, 我国金花彰显锋芒, 首次2人同时进入澳网单打前四, 而海宁的回归和高排位的选手均参加了本次澳网比赛, 也无疑为本届澳网增添了色彩。在本届澳网中, 世界单打排名前32位种子选手均参加了单打比赛。在单打32名种子选手中, 进入第3轮的种子选手共有20人, 进入第四轮的有11人为种子选手, 其中萨芬娜在第四轮中是因伤退赛, 而进入的1/4决赛即第五轮的种子选手有5名, 其中一名非种子选手为退役后复出的前世界第一海宁。从本届澳网女子单打整体比赛情况来看, 美国、比利时、俄罗斯的实力依旧强大, 我国女子单打的进步也不容小视, 打破了由西方选手长期垄断的格局。

三、我国参赛选手成绩

进入本届澳网单打的中国女子选手共有4名, 分别为:直接入围的李娜、郑洁、彭帅和在资格赛上脱颖而出的浙江小将韩馨蕴。其中李娜、郑洁双双进入14决赛。金花德比之战彭帅在先胜一盘的情况下1:2惜败于郑洁, 止步于第一轮, 小将韩馨蕴也在第一轮中惜败。双打参赛的有郑洁、彭帅、晏紫三人, 郑洁和晏紫首次拆对, 自己配对组合, 晏紫和搭档进入八强, 郑洁和彭帅也分别和自己的搭档纷纷进入澳网十六强。

四、女单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原因简析

1. 体制转变后的逐步成熟阶段

从08年底彭帅, 李娜, 郑洁, 晏紫4人单飞的开始, 就揭开了中国网球职业化道路的探索之路。与以往国家大集体完全不同, 团队的安排, 教练的选择, 训练以及比赛费用都由自己承担, 比赛奖金的分配比例变化为运动员自身。这对于运动员本身来说需要自负盈亏, 这种职业化的方式更加激发运动员对竞赛名次的追求, 在正常合理的模式下对运动员和项目发展来说起着推动作用。在09年整个一年比赛中, 我国女网单飞后的成绩并不是那么如人满意, 并在代表国家参赛和自主选择参赛2者间遇到许多冲突, 但随着阶段性的转变, 探索阶段的磨合, 这期间的矛盾也在逐步得到调和。从此次澳网进入1/4决赛中的女子选手李娜和郑洁取得的优异成绩后得到的比赛奖金比例和名誉影响, 可以看出职业化的发展模式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并得到国家和单飞后队员个人的认可, 符合国际化的大形势, 这种模式的逐渐深入是适合并促进网球事业发展的。

2. 多元化模式的存在, 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化道路

在改革初期, 体制化和职业化发生碰撞, 因此需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进行调和。单飞后, 李娜、郑洁、彭帅、晏紫四朵金花都在摸索中逐渐步入了职业化道路的正轨。在她们整个运动生涯中, 国家对她们的培养占了绝大部分, 即使单飞后她们也都是举国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优秀选手。在09年, 单飞后的金花在拥有自己的教练团队, 可以自主选择训练, 但李娜和彭帅仍主动提出随国家队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冬训, 这充分说明了这些单飞后的优秀运动员对中国这种特色的职业化道路的肯定。澳网中, 李娜也首次进入了大满贯四强, 这也不得不反映出冬训中针对性备战的成效。因此过去在专业队所打下的深厚基底, 从长时间的沉淀到如今的爆发亦是必然。

3. 职业化后团队建设的完善和针对性的培养

职业化后的探索, 从圈养到散养, 意味着单飞后的每名运动员要承担起自己的所有事务, 不论是训练还是赛事参与, 生活起居还是商业出场。在这一探索阶段, 四朵金花各自团队的建设也参差不齐。最早进入职业化的彭帅在在全运会大获四金后遇到瓶颈, 与她合作最久的马伟开教练离开了她的团队, 彭帅的教练团队建设一直在徘徊中, 而此次澳网她的战绩并不佳, 在第一轮就惜败于郑洁出局。而李娜签约了IMG国际管理公司负责商业方面的活动, 在技术方面著名教练托马斯成为了她的专职教练, 还聘请了南非的体能教练对其进行提高。与此同时, 郑洁也与香港的一家经济公司签约打理日常事务, 因其身体素质方面相对较弱特聘请了专门的体能教练进行专项提高, 在发球方面劣势明显, 郑洁也在11届全运会结束后从美国专门聘请了发球教练专项提高自己的发球技术, 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此次澳网比赛中, 明显可以看出, 郑洁在发球和力量上的显著进步。并且在选赛的针对性方面, 单飞后的队员有了更广的自主性, 她们的比赛不再像过去那样单单随着国家制定的整个团队计划而进行训练, 为了备战奥运会的周期训练, 如今她们会根据自己的教练, 团队的安排对某场比赛选择性的参赛, 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对某项战术进行针对性的提高, 发展其个体特性, 真正地进入职业化, 符合国际化的大趋势。

五、从10年澳网参赛成绩分析我国女网的实力现状

本次澳网, 我国女单2名选手李娜、郑洁双双进入四强, 在世界排名中李娜上升至第10位, 郑洁也重返前二十排名。这个成绩揭开了我国女单项目大满贯赛上新的一页, 取得了我国女网单打有史以来最好成绩, 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澳网中, 在女双方面表现平平, 没有特别突出的成绩, 在郑洁和晏紫拆对后, 晏紫与自己的搭档进入8强, 郑洁和彭帅与自己的搭档分别进入16强。总的来说, 双打的成绩没有特别大的波动变化, 没有特别突出的成绩, 这或许与单飞后, 机制的一些变化以及双打比赛本身存在的利益导向, 造成对女双方面的不够重视, 成绩不如以往那么突出。这些成绩也说明了我国个别队员已经具备与世界高手对抗的实力, 但这仅仅表现在个别队员特别突出, 整体实力薄弱, 与世界网球强国比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单双打的调节, 新人的缺乏, 和目前女网中存在的类似和个体差异等现状是如今我国女网不得不解决的问题。虽然本届澳网我国女网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 所面临的现状也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1. 我国优秀选手成绩不稳定、排位起伏大, 需要保持成绩, 稳中求升

近几年, 随着国家对我国女网事业的重视, 各种鼓励性、支持性的措施, 我国女网自身的努力, 随之, 成绩也稳步提高, 排名也直线上升。同时表现出许多问题。本次澳网中突破性的成绩让我们看到希望的同时, 也给我国女网提出了新的目标, 有了新的希望, 如何能够把当今所取得的成绩稳定在世界高排位选手中, 不仅仅是昙花一现, 而不是外界所传的金花是“奇迹”。过去的一些赛事里, 我国选手无论是在大满贯赛事还是巡回赛, 以及备受国家重视的奥运会中也都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 但成绩起伏大, 排名不够稳定, 即使优秀选手在许多比赛上发挥都差异大, 时常会在第一轮就就输给名不见经传、排名非常靠后的球员, 而许多比赛又能获得骄人的战绩。这说明了我国的优秀选手不是不具备高水平、强实力。网球是一项职业化程度非常高的运动, 它需要许多综合因素的支撑, 不仅仅要以运动员本身的技战术水平作为基底, 还受打法特点、身体状况、临场状态和心理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职业化网球发展道路上, 我国网球事业与其它强国相比还是个新人, 面对纷繁的国际赛事, 我们应该怎样对运动员在技战术上, 身体恢复上, 心理上进行安排调整, 使之在每一次参赛调整到最佳状态。在选择赛事上也应该更加慎重, 过多的参赛会使运动员在身体上过于疲劳, 伤病复发几率增大, 心理上负荷增大, 这对于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发挥是不利的。所以我国优秀选手在选赛、参赛上应该开始重视, 在国际上排名比较靠前的选手, 已经不需要像年轻队员那样为了得到锻炼去参加一些低级别的比赛, 更多的是安排有选择性的参赛, 应根据自身需要选赛、参赛、参加更具含金量的大赛。这样的参赛方式能使运动员能够有更充分的时间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得到调整, 并且针对对手特点作出不一样的技术战术改变。李娜通常面对攻击性强的选手, 能够打出不错的对抗, 包括大小威这类世界大满贯多次冠军得住她都能战胜或者实力不差上下。而面对特点突出、变化多排名靠后的选手, 李娜有时的战绩还不理想。所以我国选手在技战术安排方面应该灵活多变, 根据比赛特点备战。通过合理的安排, 训练、选赛、参赛, 针对对手特点, 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选赛、备赛、参赛。比如将过去以奥运会为重的四年阶段性训练调整为年度、季度、月度或周期针对性训练计划, 用最合理的训练方式调整运动员到在比赛时达到最佳状态, 保持成绩稳定, 稳中求排位上升。

2. 后备力量薄弱、断层现象明显、老龄化现状亟待解决, 急需新人补充

我们在庆贺个别队员已经进入世界优秀水平行列, 具备与世界顶尖选手对抗能力的同时, 应当看清我国女网整体实力还相当薄弱, 几名老队员顶起了这片天, 而小花们还无一能够在其中出彩。而老将即意味着年龄增大、体能渐弱、伤病增多, 技战术的提升空间减少, 只是比赛经验相对增加, 但竞技年龄将随之减少。在本届澳网进入前四的李娜马上进入28岁, 郑洁已经26岁。而据相关统计, 根据我国女子选手训练年限、身体发育特点分析, 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段在19-26岁。这些资料意味着我国优秀选手李娜、郑洁已过或已进入最佳竞技年龄, 潜力相对弱化。相比之下的彭帅和晏紫年龄稍年轻, 但晏紫由于身体等各种局限, 主攻双打, 彭帅也在第一轮出局, 她们的成绩并不十分理想。年轻小将中, 根据排名有资格参加澳网资格赛的年轻选手仅仅只有韩馨蕴和张帅2名选手, 而也只有韩馨蕴通过3轮资格赛进入正赛, 但在第一轮中即被淘汰。其余年轻选手由于排名太后没有具备参加预选赛的资格。根据WTA官方网站公布的世界女子单打排名进行统计, 排名在前100位且年龄在22岁以下的年轻运动员中, 我国年轻小将无一人登上世界前100行列。排名相对靠前的张帅和韩馨蕴也只排在150名以后, 而其他小队员周亦妙、鲁晶晶均排名在200位开外了。而国外优秀选手以沃兹尼亚奇为代表的年轻小将早已跨入世界高水平前列, 像莎拉波娃这些更是年少成名, 可见我国年轻选手后备力量薄弱, 断层现象明显, 我国在梯队的培养上还需要加大力度, 着重对年轻队伍的培养, 我国女网也处在一个更新换代的时代, 急需后备的年轻队员的快速成长给予我国女网增添新的生机。

3. 培养模式的完善、梯队队伍的建设、后备人才的培养

我国网球事业起步晚、底子薄、经验少, 但进步、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也在不断获取经验, 改革体制、改革模式、改革队伍、提高训练水平, 在其中见其成效, 在多次大满贯以及各巡回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今年澳网2名队员双双进入单打四强更是对我国这些年来在网球事业投入上的肯定。但在此发展期间还存在诸多问题, 这也是我们不得不去正视的。职业化进程的步入, 我国的网球事业也进入了职业网球的探索之路。金花在本届澳网美丽绽放, 我们应当在其中吸其精华、去其糟粕, 吸取经验, 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培养现状青黄不接的小花们。其实与当时同龄的李娜、郑洁相比, 如今的小花们占着无比的优势, 无论是自身内部条件的专业技术还是身体素质和外部条件教练员的配备与生活安排都强于当时的金花, 但小花的势头并不强大, 国小花们的排位并不理想。而在比赛中, 小花们表现心理素质普遍不够稳定, 大赛经验不足, 心理活动波动大, 需要多出国参加大型赛事, 与世界高水平选手训练、对抗, 学习世界先进打发和战术的运用;还需要对她们的未来做出长期的规划, 作出科学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提高;要明确自己的弱势, 以便提高、发挥优势;在培养的机制上可以选择多元化的方式, 针对不同特点的选手用更先进的理论激发她们本身的个性、特点。而面对当今我国女子面临个别队员优秀, 而大部分队员还处于比较弱势的位置, 只有打破目前网球断层的严峻形势, 缩短我国女网与世界一流选手的差距, 提高我国女网的整体实力, 我国的网球事业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陶志翔等.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刘仁盛等.中国女子网球单打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历史上传奇女子的故事 第9篇

关键词:《莺莺传》 《西厢记》 儒生 女子 社会地位

元剧有一个特点,就是故事多取材于前代,尤其是元代爱情剧。元代爱情剧的题材与唐代传奇有着很大的渊源,如元人杂剧《曲江池》《倩女离魂》《柳毅传书》和《西厢记》分别由唐传奇《李娃传》《离魂记》《柳毅传》和《莺莺传》改编而成。这些士子爱情故事经过元杂剧的处理,与传奇有着很大的不同。比较《莺莺传》《西厢记》就可以看出在处理爱情上反映出来的唐、元时代特征及两代儒生、女子社会地位的显著不同。

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始于元稹的《莺莺传》,后经过赵德麟、董解元的传承与改造,元人王实甫则在前人的基础上作了适合自己时代的改造。《西厢记》对《莺莺传》的改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题的全面改造。《莺莺传》的主题有两重含义。从作者的主观上说,小说以张生的男性意识为中心表达男性对婚姻之外的异性的迷恋与满足,从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出发,贬损莺莺,赞颂张生。从作品的客观效果上说,作品是一部由喜到悲的爱情悲剧,肯定了莺莺对爱情的勇敢追求,抨击张生的“始乱终弃”的薄幸行为。《西厢记》根据王实甫的心理要求和时代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挑战封建婚姻制度(此前已和郑恒有婚约),对爱情坚贞不渝,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结为连理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思想。二是人物关系的改造处理。第一,男女主人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莺莺传》中崔莺莺家虽“财产甚多,多奴仆”,然沿途没有众人护送,且“旅寓惶骇,不知所托”。可以推测他们家是商人或祖辈出身宦门但现在没落了,那么崔莺莺只能算是富家之女。《西厢记》作者采用“董西厢”的写法,莺莺成为“相国之女”,在地位上远比《莺莺传》中高。男主人公虽然仍是士子,但在《莺莺传》和《西厢记》中地位是很不同的。《莺莺传》中张生尽管是“白衣卿相”,但生在唐代,只要有真才实学,科考录取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前程美好,令人仰慕。而杂剧中张生因为生在元代,社会地位极为低下,跟相国之女莺莺比起来只能是“穷秀才”。所以从社会地位看,传奇中男子要高于女方,杂剧则正好相反。第二,作品中人物之间的矛盾性质发生改变。《莺莺传》中莺莺与张生由相爱到分手,是张生一手造成的,不是外力施压的结果。莺莺母亲虽反对他们的结合,但她并没有什么破坏性的举动,反而“因欲就成之”。倒是张生为了功名,离开莺莺,并把自己的绝情看成是“善补过”以掩盖其势利动机和薄幸行为。《西厢记》中张生不再负心,用情专一。虽然莺莺与张生之间有矛盾,但主要矛盾不是来自内部,而是莺莺母亲出于门第观念的考虑,阻挠莺莺和张生的结合。第三,女方在作品中恋爱掌控权和主次地位上的不同。《莺莺传》中,莺莺虽然主动追求爱情,但最终处于被抛弃的地位,没有对张生的掌控权。张生因为莺莺的容貌而主动去追求,与莺莺私定终身后,有很多机会可以给莺莺合法的名分,但他并没有去弥补,反而为了自己的仕途而抛弃了她。张生能够“始乱之,终弃之”,说明掌控权是在张生手中。《西厢记》中张生见到莺莺后魂飞魄散,但不敢贸然行事,只得通过红娘来打探虚实。在莺莺通过月下联吟,写情诗约他后花园见面后,事情才有所进展,可见张生得看莺莺的脸色。莺莺一会私约一会责备,令张生无所适从。同时他还要面对老夫人的重重阻拦。老夫人的出尔反尔、言而无信、逼他赶考,让张生无力反抗。这表明掌控权是在女方手中。正因为掌控权的不同,《莺莺传》中莺莺处于“边缘”的位置,张生是“中心”位置,婚姻能否成得看张生。而《西厢记》中张生处于“边缘”,莺莺位于“中心”。婚姻成不成,得看莺莺及其母亲。

从《西厢记》对《莺莺传》的改造可以看出:同是儒生,前者的社会地位显然比后者低,考中进士后也没有唐代“白衣”儒生那样神气,连爱情婚姻都不能掌控;同是主动追求爱情的女子,社会地位上前者要高于后者,前者有主宰爱情婚姻的能力,后者遭抛弃而无能为力。

《西厢记》和《莺莺传》是文学作品,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但是来源于生活的文学作品始终会烙上时代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真实生活。透过这两篇作品,我们可以发现,现实生活中,元代儒生的地位远低于唐代儒生,元代女子的地位则相对来说要高于唐代女子。

元代爱情剧多如《西厢记》一样,在宣扬士人追求爱情自由,突破地位差距而喜结良缘上基本相同。可是元代社会现实并非如此。根据现有文献记载,元代的“上厅厅首”和普通的妓女大都嫁与艺人、商人或达官贵人为妾,很少有嫁给士人的,至于高门女子更不可能嫁给穷书生。为什么在爱情剧中会出现书生都能“蟾宫折桂”、结婚姻于高门这样的情形呢?其中原因值得探究。

一是朝代的异动、社会的发展导致社会观念、习俗的变更。从社会的发展来说,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顶峰。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强大,入仕途径的大增,这为士人铺开了一条宽阔的人生道路。尤其是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力地打击了门阀制度,为庶族士子的入仕提供了更多机会。这些激发了士子强烈的功名欲望,他们以功名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有唐一代,士人的功名心特重,即使是安史之乱后,虽有所变化,但积极入世的总趋势并未改变。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传奇作者即使尚未高中也会如小说中读书人一样春风得意,被人羡慕。唐代也给女子的行为自由提供了一个契机。唐李氏是鲜卑化的汉人,受到胡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唐政权建立后,传承了北方的一些风俗,女子的社会地位相对提高,在行为上比较不受约束。传奇中莺莺对爱情的追求应该就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元朝处于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阶段,始终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社会相对黑暗。入主中原后,在思想上和措施上缺乏严密性,虽确立了程朱理学的纲常观念,但并未严格执行,相反,倒是蒙古族的乱婚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程朱理学对妇女的束缚力。因而元代女性和唐代一样有了一些行为上的“解放”,甚至在程度上超过唐代女子,《元史·列女传》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女生而处闺闼之中,溺情爱之私,耳不聆箴史之言,目不睹防范之具,由是动逾礼则,而往往自放于邪辟矣。”[1]这就是当时女子放任越礼的见证。甚至还有妇女弃夫再嫁的,如《元典章》中记载了纪秀哥不满丈夫酗酒,向其夫索要休书要求离婚。这种现象反映到了元杂剧作品中,如《柳毅传书》中作者对女主人公弃夫再嫁并没有持否定态度,反而描绘她们再嫁获得了真正的幸福。杂剧的作者是男性,这说明对于弃夫再嫁现象,男性是认同的。位雪燕也认为“终元之世,元代社会(包括妇女本身)的贞节观是比较薄弱的”[2]。可以说,《西厢记》中的莺莺敢于冲破封建婚姻制度也是元代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二是儒人的社会地位对作家心理状态的巨大影响。唐代读书人对前途充满乐观和自信,强烈的功名心使得他们在爱情和功名的关系上偏重后者,唯功名是瞻,对待爱情可以“俯视”。而唐代女子尽管在社会地位上有所提高,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始终处于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框架中,她们生活上对男人具有极大的依附性,这种依附性势必会反映到爱情婚姻中来。莺莺对张生的弃她而去“不敢恨”,张生则可以对莺莺“始乱终弃”,这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传奇“以肯定的态度表现被损害一方的这种‘通达的理解,自觉的行动,不仅说明‘始乱终弃为当时社会所承认,而且也显示了作家为了维护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前程对被损害的女子的‘俯视的表现角度。”[3](P50)有元一代,儒生在地位上已经不能与唐代的读书人同日而语了。科举的长期停考,断绝了他们的入仕出路;雪上加霜的是元代的读书人还要承担一定的徭役。这里举两个例子:一是元政府曾多次下令禁止地方官以儒士充役。至元三十一年,临江路总管李倜因为将管辖的儒户充里正、主首户役,而被“另行追问”,并通报全省[4]。二是“世禄之胄降为编户,官吏特不喜儒,差徭必首及之”[5]。这两个例子都说明儒士须服徭役。在那时的社会,“地方官并不把名士放在眼里。加以当时不行科举,士人‘无所售其技,顿失先前的荣华显达之路,汲汲求仕者不得不卑身厚礼四处请托,屈就形同皂隶的低职,多数人则不免沦为平民百姓而受欺凌。士人地位的空前跌落最令他们伤心不满,所以就有‘九儒十丐的说法在江南流传”[6]。“儒人今世不如人”(《举案齐眉》),儒生地位的显著下跌,使他们自惭形秽,全然没有唐代读书人的信心和意气。“在元代一部分知识分子,尤其是比较接近下层的知识分子(包括杂剧作家)的心理、性格中投下了阴影,使他们产生了复杂的、与唐代士子不同的心理状态,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创作。”[7](P49)王实甫流落为书会才人应当是这种情形。元代儒人的政治、经济地位是如此的卑微,再加上元代崇尚奢侈的习气:“今日男婚女嫁、吉凶庆吊,不称各家之有无,不问门第之贵贱,例以奢侈华丽相尚”[8],所以结高门之婚姻对于元代儒人来说,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于是,只好在爱情剧中编织爱情与仕宦双喜临门的美梦:科场一举成名,爱情如愿以偿。这种理想化的爱情剧没有了唐人的“始乱终弃”,只有为了爱情的敢于面对、忠诚专一、信守誓言。

总之,文学反映现实,又高于现实。从不同作家对同一爱情故事的不同处理,我们可以看出唐、元两个朝代读书人和女子社会地位的微妙变化,不管是唐代作家还是元代作家都会通过所叙故事反映各自时代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爱情的看法。《莺莺传》反映的男尊女卑、婚姻观念、爱情悲剧,大体能在唐代现实中找到根据。《西厢记》反映的爱情与仕宦双赢,在元代带有非常明显的“理想化”色彩,这是书生穷困潦倒被人鄙薄而内心感伤、失望以至不平后产生的渴望。这同样也是元代士人真实现状的艺术反映。

注释:

[1]宋濂:《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2]位雪燕:《从<元史·列女传>析元代妇女的贞节观》,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3][7]幺书仪:《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庙学典礼(卷五)·临江路差儒户充役被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5]陆文圭:《送黄节山序·墙东类稿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6]陈得芝:《论宋元之际江南士人思想和政治动向》,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8]胡袛遹:《杂著·论农桑水利》,《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上一篇:做一名好医生心得体会下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