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谈立志】

2024-06-10

议论文【谈立志】(精选6篇)

议论文【谈立志】 第1篇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被人雇来种地。工作间隙,他坐在田埂上,说了一句令人捧腹的大话:“咱们中间要是有人将来发达了,可别忘了穷哥们。”人们笑话他:“你替人种地,哪来发达机会,别做梦了!”年轻人叹息说:“你们这些小小燕雀,哪里知道天上高飞的鸿鹄的心思啊!”这是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为我们讲述的故事。陈涉少有大志,当机会降临,便领着九百戍卒,揭竿而起,率先发难,反抗暴秦,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由相关故事,引出立志话题,确立论点,这是常用的一种立论手法。这种手法可使文章富有意趣,避免了议论文常见的生硬古板。)

有道是:“志不立,天下几无可成之事。” 所谓立志,简单说来,就是确立志向,明确目标,为自己的人生制订一个超前规划。人生如果没有奋斗目标,那就好比大海中的航船失去了灯塔的指引,必定迷失于汪洋。

立下宏图大志,有助于人们走出平庸与凡俗,发掘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古今成大事者,多是胸怀大志之人。秦始皇出巡时,其威仪曾令围观的两名有志青年发出感叹,一个不服气地说“彼可取而代也”,另一个不无羡慕地说“大丈夫当如是乎”。他们一个是日后的“西楚霸王”项羽,一个是终成霸业的汉高祖刘邦。诸葛亮曾告诫子孙“志存高远”,他自己就是个胸怀大志之人。想当初他躬耕于陇亩,时刻关注天下形势,常自比管仲、乐毅,显示出想干一番事业的雄心。他只是在等待机会,在纷纷乱世等待一位可以让他施展才华的明主。刘备三顾频频,终于使他有了实现自己毕生宏愿的机会。

立下宏图大志,有助于人们战胜困难与挫折,奋发向上,走向成功。司马迁受宫刑后忍辱著《史记》,就是因为有修史之志在支撑着他。无数先烈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慷慨赴死,也是源自一种救国救民的理想与信念。蒲松龄少有大志,可家境清贫,他刻苦求学,一心想考中科举,学得满腹经纶。但八股取士扼杀了人才,他屡试不中,经过反思,他对功名心灰意冷,决心著书。“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立下志向之后,他到茶坊酒肆收集了许多创作素材,借神狐鬼怪,讥讽当世,几经删改,创作出《聊斋志异》这部奇书,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纵观古今中外,也有不少身居高位,却胸无大志之人。法国大革命前夕,有一位君主,名叫路易十四。他沉迷于享乐,挥霍无度,曾大言不惭地说:“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他的王朝不久就被人民推翻了,他的子孙路易十六在法国大革命中被推上了断头台。三国时期有个后主刘禅,在位时醉生梦死,蜀国灭亡后被掳至许都,在司马昭的歌舞宴会上竟然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傻话,留下千古笑柄。人不立志,在生活中随波逐流,居安而不思危,甚至大难临头时仍醉生梦死,其下场必定是可悲的。

立志对于人生如此重要,那么又该立什么样的志以及怎样立志呢?首先,应立高远之志。求田问舍,蝇营狗苟,是没有出息的,只会让人瞧不起。要把个人志向与社会发展、国家人民的需要联结在一起,这样的志向才称得上高远。这方面,周恩来、鲁迅等伟大人物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其次,应立可行之志。过于好高骛远,超出个人能力,根本不可能达到的志向等于白日做梦,不如不立。对远大的志向可以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先确立一个阶段性目标,达成后再筹划下一步,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再者,既立下志向,就该为之付出努力,即使遇到困难与挫折也不能犹豫退缩,即使牺牲生命也应坚守信念,不改初衷。愈挫愈坚,终成大事者,古今不乏其人,越王勾践、孙中山、毛泽东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船无舵不行,人无志不能。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及早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以期有所作为。浑浑噩噩,虚耗日月,必定抱憾终生。

议论文【谈立志】 第2篇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所有人的时间都是平等的,只要学习时候比别人多花十倍的功夫,才能比别人更上一层楼。就像书中的苏秦、孙敬一样,头悬梁、锥刺股,坚持埋首苦读。我要向他们学习,虽然做不到头悬梁、锥刺股,那样的痛苦,只要晚上睡觉之前读一篇作文或故事,早上起早一点,听听外语磁带就可以了。

我还要向沈约、匡衡、司马光等古代勤学人学习,学习他们破庙读书、凿壁借光、警枕砺勤的精神。

人才魔术师谈从小立志 第3篇

从小立志,编织童年的夢,中学阶段强调理想教育,这是家庭教育的最基本的核心。

孩子在童年和少年阶段还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也不可能有具体的人生理想。所谓“志”就是一个人的胸襟,气度和魄力的总和,是度量一个人伟大或平庸的尺码,它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所谓的“从小立志”就是从小引导孩子对伟大高尚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从小培养孩子严格要求自己,以历史上和故事中的优秀人物为榜样编织自己童年的梦。

立志有五个具体措施:

1用诗词、儿歌渗透到孩子的潜意识里

气概恢宏的励志诗词、儿歌,孩子幼年时,虽然不很理解它的内容,但背的次数多了,会逐渐地刻入他的潜意识里,随着年岁的长大会慢慢地理解,以后也很难忘记,就算把诗句忘了,那诗意和境界是永远不会忘的,会激励他的一生,这就是所谓的熏陶。

2用故事熏陶孩子的灵魂

孩子童年、少年阶段的灵魂塑造需要材料,立志更需要楷模和榜样,历史上的优秀人物、英雄、伟大的科学家和神童的故事,会为孩子的灵魂塑造和立志,提供好的材料和楷模。

3营造立志氛围

要孩子立志,父母自己必须要有大的胸襟气概,要有好的行为习惯,要读书看报,要关心天下大事,要有崇高的生活目标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在家庭里必须营造一种有利于孩子立志的环境。墙上贴科学家的画像和励志诗词。让孩子多听一些励志的歌曲和音乐,例如《保卫黄河》,《太行山上》、《毕业歌》、《我的中国心》、《万里长城永不倒》、《岳飞满江红》等等。

4旅游励志

——登泰山而小天下

旅游可以让孩子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何等的广阔,祖国的河山是多么的美丽,人类的文明又是如何的悠远,如果能借现场实景进行说教,并借此来激励他们的志气,拓展他们的胸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5家书励志

做客《小崔说事》时,小崔问我励志具体是怎样做的,我给他说了励志五步曲,最后一步是家书励志。有些励志的话在电话中是不能表达的,但是在信中就能很好发挥出来,达到很好的励志教育效果。崔永元先生当场读了我给孩子的一封励志家书:

祖国的大好河山、悠远的文明古迹,都足以使您心里产生一种强烈而崇高的欲望——我必须在这块伟大的土地上留下永久的痕迹,才不算枉度此生。人生最美好的是;当他停止生命的时候,仍能以他所创造的一切造福于全人类。

一个从小立大志的孩子,对任何一件事都不会满足于现状,有追求完美,追求最高境界的欲望。取得一定成绩后,总有更上一层楼的决心和气魄。这样的人不成功于此,必成功于彼,而且成功的规模也往往比较大。

随着孩子长大,我们就在“从小立志,编织童年的梦”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树立伟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人生目标。

另外,在引导孩子立志的同时,父母自己也要立志,并且要把培养孩子成才看成是自己人生事业的一部分,要认识到:做父母教育好后代是人类最伟大的一项事业啊!事实上对于人生来说,教育好孩子是人生最幸福的选择,否则,官当得再大、钱挣得再多,孩子没培养好,这辈子还是输家。

另外,一个人没有追求也就没有幸福可言。我曾在给孩子的家书中多次提到鲁迅先生的名言:“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的不安的追求之中。”所以,我们从来都是把漫长的追求过程本身看成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并不一味等待胜利日子的到来,否则就无法想象我们是如何走过20多年漫长的苦难岁月的。现在很多家长养一个孩子感到很烦,原因就在于把养孩子看成是一种负担,没有把它看成是人生事业的一部分,没有好好地体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

就我们的亲身经历来说,生命的真谛是从一个欲望走向另一个欲望,而不是从一个满足走向另一个满足。我们总是不断地为我们自己、也为孩子们设定追求的目标,总是在一个目标实现之后立即设定一个新的更高追求目标,从来没有安于现状,更没有在胜利面前自我陶醉。

人生的真正意义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的伟大目标。有了目标,才能有向目标奋进的能力,才有为实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才有向目标一步步靠近的喜悦。

我们从来就是提倡理想教育,让孩子树立崇高目标,让他们享受向目标一步步靠近的喜悦。

立志的议论文 第4篇

后起的作家们即使在文学与思想上不去模仿,可是至少也会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与灵感。是鲁迅先生的短文与小说使新文艺站住了脚,能与旧文艺对抗。我没见过鲁迅先生,只能通过他的着作去认识他。看了泰山的人,不一定就认识泰山,但是泰山的高伟是看它的人毕生所不能忘记的,即使有看错的几点,也丝毫无损于泰山的伟大。

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没人会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的评价。学问渊博并不见得必是幸福。有的人,正因其渊博,反倒不敢道出自己的意见与主张,只能保守而无所施展。有的人因为自己的渊博,慢慢的摆出学者的架子,眼中别无他物。而鲁迅先生,在文艺上博通古今中外。学问比他更渊博的,以前有过,以后也会有;但像他这样把一时代治学的方法都抓住,随时随事都立在领导的地位,恐怕一个世纪也难见到一两位吧。他写古文古诗写得极好,也热烈的拥护新文艺,并且牵引着它前进。

我们自己假如也把研究、创作、翻译,同时并作,我们的成绩又能有多少呢?假若鲁迅先生能闭户写作,不问外面的事,也许能写出比阿Q更伟大的东西,可是,那就不叫鲁迅先生了。我不晓得假若鲁迅先生闭门写作,能够有什么贡献。我只知道鲁迅先生的爱护青年与好管闲事是值得钦佩的事。鲁迅先生宁可少写些文章,多替青年们看稿子;他宁可少享受一些,而为青年们掏钱印书,他提拔青年,因为他不肯只为自己的不朽,而把青年们活埋了。至于爱管闲事,的确使鲁迅先生得罪了不少的人。他的不留情的讽刺讥骂,实在使长者们难堪。假若他活到今日,一定不会老老实实的住在上海,而必然用他的笔时时刺着那些不会怒,不肯牺牲的人们的心。

立志而成功的议论文 第5篇

“第三只小板凳”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爱因斯坦在劳作课上交上了一粗陋的小板凳,令老师很不满意。而爱因斯坦却举着另两只小板凳说:“这两只是我前两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不令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些。”

道理就这么的简单,想不起“淘金”的人,即使终日躺在沙金堆上也不会得到一克真金,“成功”的最基本的前提便是要有强烈的成功欲望,而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有成功的目标,那便是立志。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是很值得我们青少年朋友们深思借鉴的,在我们看来,这句话中的“提出问题”便是该确定一个什么样的志向。

青少年朋友正处在个人成才的高峰期。孔夫子云:“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说的就是“三十而立”的基础是15岁有志于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立志,就要做到零的突破。突破零不易,假如无远大的理想(志向),零是不可能突破的,因为没有志向的奋斗是不会有前进的动力的。人们奋斗过程中巨大动力的形成就源于他所确定的目标,也就是说立志是奋斗的必要前提。那么我们究竟该确立什么样的志向呢?试想我们青少年朋友逐渐脱离了孩提时代的稚气,逐渐具备了社会“降大任”于我们的可能性。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我们为之奋勇拼博,例如,新技术,新材料的产生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对各种层次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发现,使用和推广;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癌症,艾滋病和那些以往人们多少年忍受的病痛,社会都希望得到解决;新医术、新药品、保健用品、健身用品等都是社会的急需。

现代国防意识的增强,从士兵到将帅都要求能适应现代防御和战争上一个台阶的需要,因此作为军事方面的人才希望呼之欲出。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需要高级的决策者和管理者……

倘若我们好好想想,并且能放眼看世界,着眼于未来,大千世界适合于我们的职业有多少?我们的“目标”何愁不能确定呢?“夫志当存高远”,我们在确定志向的时候不应该忘记这句话。“成才”是每一位青少年热切向往的目标,其实,它也是人生追求的目标。这是因为岁月的流逝过程中社会赋予“才”的内涵不断丰富,个人对“才”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变化的缘故。但作为人生的第一次选择的青少年时代的成才的目标,它奠定着人生追求的基础。所以青少年时代的理想和志向的确定至关重要。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人生也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要立志,立大志,需要有一个宽阔的视野,要纵观今古,横览中外,作长远的打算。“井底之蛙所见,屋檐之雀所想”常常把我们引入封建等级的观念中去,以为立志便是选择“高等级的职业”,时下流行的成才——“上大学”,“跳龙门”,就是一例。实际上,“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上了大学也未必成才。这是因为“成才”是“成社会之才”,即于社会有用,于历史进步有益之“才”,这就是说成才的社会性是它的基本属性。成才是看你本人是否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个价值是由得到社会认可的程度决定的。

大文豪高尔基曾讲:“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处,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就是这个意思。

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道: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自私的,有限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永恒地发挥作用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正是由于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一批又一批远大志向的人,才使今天的社会能够进步,同时也使他们自己获得了与史共存的光荣。

议论文成功与立志精选 第6篇

--巴斯德

理想,是人们渴望达到的奋斗目标,也是人们为达到这一奋斗目标所下的决心。没有理想,青春就会枯萎;没有伟大的志愿,生命就会暗淡无光。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志不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成功的前提。立志是引导人生之路的灯塔。一个人只有有了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才能对生活充满信心,始终斗志不减,向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创造不寻常的业绩。

吴王夫差领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怀着雪耻复国的志向,得到左右的帮助,人民的支持,经过繁殖人口,蓄积物力,10年教育人民,训练军队,终于达到目的。1910年秋天,毛泽东同志在进步书籍的影响下,决定外出求学。他在离家时改写了一首旧诗留别父亲,毅然踏上救国救民的坎坷征途其诗曰:“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辛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有了目标,就要脚踏实地做,从小处着想,积跬步而成千里,想要壮志凌云,就得脚踏实地。卡莱尔有句名言“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去看远处的朦胧,而是去做眼前的实事。”

我国科学家竺可楨不但50年如一日地观察物候,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地记录物候。他逝世后,在他的遗物中有多达830万字的40本日记,其中1936年1月1日起至1974年2月6日,即他逝世的前一天共38年零37天的气候、物候情況,沒有一天間断,全部保存完好。他的论文《中国近五千年來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和名著《物候学》,正是这些長期积累的丰富资料的结晶。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七十五岁的时候,还每天到实验室签到上班。有个记者向他提问:“爱迪生先生,您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呢?”爱迪生装出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回答到:“糟糕,这个问题我活到现在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呢!”

努力不懈的工作吧!虽没有超越别人的头脑、才能、体力,更没有丰厚的财富,但同是人呀!得天独厚、与众不同的人,在千万中只有一个而已,其余都平凡之辈。

上一篇:第一次炒饭的三年级作文下一篇:一个好班主任是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