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民营医院可行性建议书

2024-05-29

设立民营医院可行性建议书(精选5篇)

设立民营医院可行性建议书 第1篇

设立民营医院可行性建议书

一、政策环境

民营医院是指由社会资本出资兴办的医疗机构。一直以来,中国对医疗机构实施国有管理,国有公立医院由当地卫生部门直接管辖,设立民营医院必须经当地卫生部门批准。虽然政策没有限制民营医院的设立,但各地卫生部门出于种种原因很少批准民营医院的设立申请。自2001年起中国开放医疗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后,民营医院逐渐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但依然面临着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以及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难题。直到2009年新医改以来,一系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民营医院进入的政策壁垒逐渐消除。历年来出台的主要政策包括:

(一)2009年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规范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二)2010年出台《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非公立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确定公立医院转制的范围、条件、程序和配套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院;

(三)2010年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 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合理确定非公立医疗机构执业范围,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

进一步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税收和价格政策,将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改善非公立医疗机构外部学术环境,完善非公立医疗机构土地政策,完善非公立医疗机构变更经营性质的相关政策。

(四)2012年出台《“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

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新增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0%左右。

(五)2013年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大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完善财税价格政策:符合条件、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其专科建设、设备购置、人才队伍建设纳入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近年来发布的一系列政策表明,总体而言,国家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以各种形式参与兴办医疗机构,包括单独设立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等,逐渐消除非公立医院和公立医院在财税政策、医保定点、科研立项等领域的政策差别,并在新设卫生资源时政策向社会资本倾斜。

二、北京医疗机构注册相关规定和方式

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1994年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9号)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4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5号),在北京注册医疗机构有如下要点:

(一)设置条件

法人、其他组织和公民均可申请设置医疗机构,设置条件为:一是符合《北京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2-2015)》(附件1);二是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设置医疗机构的各项规定(参考附件2)。

(二)受理机构

100张床位以上医疗机构和专科医院的设立申请由北京市卫生局受理审批。

(三)提交材料

1、设置医疗机构申请书(一式两份);

2、可行性研究报告,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要求提交以下内容:

(1)申请单位名称、基本情况以及申请人姓名、年龄、专业履历、身份证号码;

(2)所在地区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概况;

(3)所在地区人群健康状况和疾病流行以及有关疾病患病率;(4)所在地区医疗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医疗服务需求分析;(5)拟设医疗机构的名称、选址、功能、任务、服务半径;(6)拟设医疗机构的服务方式、时间、诊疗科目和床位编制;(7)拟设医疗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8)拟设医疗机构的仪器、设备配备;

(9)拟设医疗机构与服务半径区域内其他医疗机构的关系和影响;(10)拟设医疗机构的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

(11)拟设医疗机构的通讯、供电、上下水道、消防设施情况;(12)资金来源、投资方式、投资总额、注册资金(资本);(13)拟设医疗机构的投资预算;

(14)拟设医疗机构五年内的成本效益预测分析。(15)申请设计单位或者设置人的资信证明。

3、选址报告:(1)选址的依据;

(2)选址所在地区的环境和公用设施情况;

(3)选址与周围托幼机构、中小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布局的关系;(4)占地和建筑面积。

4、建筑设计平面图;

5、由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申请设置医疗机构以及两人以上合伙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还必须提交由各方共同签署的协议书;

6、名称预先核准书(营利性机构名称经卫生局同意后由工商局出具,非营利性机构由卫生局批准后到民政局办理法人登记手续);

7、所在居委会或物业管理部门出具的医疗机构设置意见;

8、医疗机构设置用地需有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前置审核意见;

9、医疗机构所在区县卫生局初审并签署意见。

(四)办理流程 受理、审查、复核、审批

三、合作模式

社会资本参与兴办医疗机构有两种方式:一是与公立医院合作开办;二是单独申请设立。一般而言,由于可以借助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合作开设医院的难度较小。社会资本单独申请设立时,拟新设医疗机构必须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中对医疗资源的要求,操作难度较大。

以公民身份参与医疗机构设立时,为方便后期管理,建议首先以公民为代表人设立一家医疗投资管理公司。(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是否均以公司为载体?非营利性在民政局申请吗?),主要有四种模式:

模式一:参与公立医院重组改制

2010年出台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确定公立医院转制的范围、条件、程序和配套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院;”

在省级卫生部门确定公立医院转制名单后,社会资本可根据各地规定参与公立医院转制,如有社会资本完全持有公立医院所有权,并可与当地政府协商将医院变为营利性。

该模式下,社会资源直接接受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医院的运营基本不受所有制改变影响,有望在短期内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目前北京市的公立医院改革重点放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等行政体制改革,暂未启动公立医院的所有制改革。

模式二:与公立医院合作扩建营利性分院(公立医院是否可向分院出资?)2012年出台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到:“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可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鼓励社会资本对部分公立医院进行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投入,以合资合作方式参与改制的不得改变非营利性质。”

针对有扩建需求的公立医院,社会资本可与公立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申请新设医疗机构,获批后新建医院。社会资本可与当地政府协商与公立医院采用不同的营利性质,要求医院定期向社会资本分红。

该模式下,可直接将公立医院的部分医疗资源分配至新建医院,新设医院较易获得软件设施。但是,由于新建医院建筑物有较长的建设期,回收投资和实现收益需要较长的时间。

模式三:单独申请设立医疗机构

社会资本可参照本文第二部分的规定和方式申请设立独资民营医疗机构,由社会资本投资拿地和建设医院,并按设立条件购置相关设备、招聘相关人员。

社会资本单独设立医疗机构时,获取土地是关键一步,2012年北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若干政策》(京政办发(2012)35号)中提到:保障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合理用地需求。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按划拨方式用地,也可以按协议出让或租赁的方式取得用地;社会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有偿方式用地,经国土等有关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可按协议出让方式供地。公立医院改制或上市涉及用地的,参照上述规定执行。社会办医疗机构用地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该模式操作难度较大,原因是:首先,没有确切可靠的医疗资源来源和医院运营体系;其次,医院建设期较长,投资期限长,投资风险大。

四、投资额度和融资方式

总投资额估算(确定拟设立医院等级,参照基本标准配置要求估算成本)融资来源(公立医院是否可出资,与民营合资设立医院?)附件1:北京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2—2015年)

2012年12月

目 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一、资源现状

二、问题分析

三、规划需求

第二部分 设置规划

一、指导思想

二、规划目标

三、规划原则

四、配置标准

五、资源调整

第三部分 政策实施和保障

前 言

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是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赋予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定责任和义务,是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缩小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服务利用和健康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编制《北京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合理配置北京医疗资源,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促进医疗服务公平、可及和有序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编制的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北京市医疗资源配置,为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医疗机构设置提供准入依据,为政府确定涉及医疗机构建设的重点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规划》编制的范围是:全市除中医医疗机构(含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部队医疗机构(含军队和武警医疗机构)以外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机构和部队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分别由中医主管部门、军队和武警卫生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规划另行制定。

《规划》编制的重点是:明确“十二五”时期医疗机构设置的规划目标和原则;确定“十二五”时期医疗机构的床位配置标准、分类调整措施和相关政策保障。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发展改革规划》、卫生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和相关法规。

“十二五”时期全市医疗机构设置的各项规划、建设活动和管理行为,应符合本项规划的相关要求和规定。本规划到期后将根据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每5年进行一次调整。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一、资源现状

截至2011年底,全市拥有医疗机构9537家(包括村卫生室但不包括驻京部队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99246张;卫生技术人员181938人,包括执业(助理)医师69749人,注册护士72812人。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口拥有编制床位4.92张(实有床位4.69张),执业(助理)医师3.46人,注册护士3.61人。医疗资源配置高于全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平均水平。

全市医疗机构按举办类型分:公立医疗机构6286家,均为非营利性,编制床位86356张;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3251家,编制床位12890张,其中营利性医疗机构2573家,编制床位7583张;非营利性医疗机构678家,编制床位5307张。按医疗机构级别分:三级医疗机构52家,编制床位41146张;二级医疗机构116家,编制床位33222张;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9369家,编制床位24878张。按医疗机构类别分:医院569家,编制床位89420张,其中综合医院323家,编制床位58591张;专科医院121家,编制床位19475张;中医医院(包括中医、中西结合和民族医院)117家,编制床位11129张;康复医院和护理院8家,编制床位225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04家,编制床位6302张;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和疗养院49家,编制床位3524张;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急救中心(站)4184家,均不设置床位。

二、问题分析

北京市医疗资源丰富,但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反映在医疗资源分布相对不均衡、结构不合理、整体使用效率不高、分级有序的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等方面,群众“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

(一)医疗资源分布相对不均衡。

由于历史原因,多数面向全国服务、床位规模较大、承担国家级医疗中心职能的大医院均集中在中心城区发展,使中心城区医疗资源相对密集,郊区县和新城医疗资源相对稀少。考虑中心城区大医院外地患者就诊比例高的现状,面对本市常住人口服务的医疗资源分布仍相对不均衡,既影响了医疗资源利用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也不利于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的疏解,更造成中心城区交通、环境和能源压力日益增大。

(二)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

一是各层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分工不清,导致三级医院等大医院超负荷运转与大量基层医疗服务资源利用不足现象并存。二是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发展不均衡,多元化办医格局尚未形成,不能满足群众的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三是康复医院和护理院等中间性医疗机构发展严重不足,无法及时、有效地分流大医院康复期病人和需要长期护理的病人,影响了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

(三)医疗资源整体使用效率不高。

2011年底,全市医疗机构编制床位使用率为76.02%,平均住院日12.9天,整体使用效率不高。三级医疗机构和郊区二级医疗机构的编制床位使用率已分别达到92.55%和89.65%,平均住院日分别为11.5天和15.3天,仍有潜力可挖。一级医疗机构和城区二级医疗机构的编制床位使用率仅为45.72%和69.96%,平均住院日分别为13.8天和14.1天,需进行结构调整。

三、规划需求

“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北京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北京市医疗资源的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和体系完善等整体规划工作意义重大。

(一)城市发展定位对医疗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来往交流更加密切,境内外人口流动规模和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对北京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在技术质量、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北京市城市功能区域的划分、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中心城区人口的疏散和迁移,重点功能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作为公共配套服务重要内容的医疗服务设施,其配置相对滞后的矛盾逐步凸显,需要在医疗资源配置中进行统筹规划,以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二)人口结构变化和医疗保障水平提高使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2018.6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常住人口比例为14.5%,老龄人口比例有所增长。全市有1901万人参加了各类医疗保险,占常住人口的942%,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人口结构的变化及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使群众潜在就医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自2007年起,全市医疗服务总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11年各类医疗机构的总诊疗服务量已达1.62亿人次,住院服务量已达201万人次,总诊疗服务平均年增长9.7%,出院患者平均年增长8.7%,且增长趋势依旧。

(三)经济社会发展进步需要医疗服务供给满足多层次需求。

2011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6000.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90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4736元,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支付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市民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同时,随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进程,北京市高端产业和高素质人才的聚集不断增加,不同人群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将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北京市医疗资源配置在重视强基层、保基本的基础上,还应体现出多元化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以有效满足不同层次的就医需求。

(四)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应符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确提出要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不同层次医疗服务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和分级有序医疗服务体系。医疗资源的配置要遵循上述要求,科学规划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功能、规模、布局和服务衔接机制,以实现对医疗需求的有效规划和引导,最大限度地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切实缓解“看病难”问题。

第二部分 设置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要求,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坚持立足北京市情和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规模、结构和布局,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推动健康公平和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规划目标

(一)构建层次分明、功能互补,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分级有序医疗服务体系。

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和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和护理院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分工协作的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区域医疗中心和专科医院负责急、危、疑难重症患者的医疗服务;康复医院和护理院负责疾病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治疗、慢病终年卧床和临终关怀患者的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提供“六位一体”(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诊治,社区康复和护理等。通过形成治疗、康复、护理紧密衔接的服务机制,实现“大病小病分开、急病慢病分治”的服务效果。

(二)促进形成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办医格局。

坚持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共同发展,按照“一视同仁、扶优扶强、促进与规范并重”的原则,在规划设置上给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留有合理空间,形成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有序竞争、协调发展的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三、规划原则

遵循“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提升水平,注重内涵;公平可及,保障健康”的总体原则,坚持“大北京、大卫生”理念,实现“增加总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

(一)增加总量。根据人口规模变化情况,按照床位配置标准合理增加医疗资源总量。

1.增量医疗资源主要满足区域医疗中心、康复医院和护理院以及供需矛盾突出的薄弱专科发展需要。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新增医疗资源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

2.除已批准立项的项目外,新建、迁建和扩建医疗机构的单个院区床位规模不得超过1000张。

(二)盘活存量。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对区域内存量资源进行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

3.积极推进城市资源密集区的优质医疗资源向郊区县、新城和资源薄弱地区转移和发展。重点向通州新城、顺义新城等优质资源不足的重点新城和规划有外迁人口安置区、大型住宅居住区等区域倾斜。

4.除位于交通不便的山区、半山区镇(乡)卫生院可根据需求保留一定规模床位外,缩减使用效率低下的医疗机构床位规模,缩减的床位指标重点用于满足区域医疗中心、康复医院和护理院发展需求。

(三)提高质量。严格控制中心城区公立医院规模,加强医疗机构内涵建设,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5.除已立项和续建项目外,“十二五”时期,城市五环路以内不再新举办和扩建各级公立综合医院,以提高整体使用效率和技术服务水平为主要方向,重点改造陈旧老化的基础设施,将医院“做精、做强”。

6.对公立综合医院以增加床位规模为建设依据的扩建项目,将设置效率指标下限。编制床位使用率低于85%的公立综合医院不得扩建。

四、配置标准

(一)公立医疗机构。

为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编制床位配置标准为每千人口4.5张,并按照综合性、专科性和中间性医疗机构分类设定。

1.综合性医疗机构:

包括综合医院、设置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乡)卫生院。从城乡统筹考虑,编制床位配置标准为每千人口3张。每区县至少设置1所三级综合医院。

2.专科性医疗机构:

包括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中所列各类别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编制床位配置标准为每千人口1张。

3.中间性医疗机构:

包括康复医院和护理院,编制床位配置标准为每千人口0.5张。

(二)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全市各类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编制床位配置标准应达到每千人口1张。综合以上标准,本市医疗机构总编制床位配置标准为每千人口5.5张。上述配置标准中,公立医疗机构每千人口4.5张的床位配置标准为上限标准,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每千人口1张的床位配置标准为下限标准。

五、资源调整

各区县要根据规划原则和配置标准,按以下要求对本辖区医疗资源进行调整。

(一)公立医疗机构。

1.综合性医疗机构:

(1)优化综合性床位资源配置。对资源密集地区,应严格控制床位规模,并通过资源结构优化和转移等方式使为本辖区常住人口服务的床位规模逐步稳定在配置标准上;对资源适宜地区,应维持现有床位规模不超过配置标准,并着重进行资源结构优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对资源不足地区,应通过引入资源密集区资源和增加资源等方式使床位规模逐步接近配置标准,满足辖区服务人口医疗需求。

(2)重点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是指在本市范围内按照30万至50万人口规模设置,为辖区居民提供急、危、疑难重症诊疗服务的综合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规划设置。区域医疗中心适宜床位规模为600-1000张,应为学科设置齐全、服务能力强、地理位置能够有效覆盖服务人口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对规划为区域医疗中心的医疗机构,政府在基本建设、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上给予重点支持。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标准参照京政办发〔2008〕19号中的《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试行)》执行,建设用地纳入政府规划。学科建设参照三级综合医院相应设置标准执行。

承担本市区域医疗中心职能的医院应根据辖区服务人口规模和医疗服务需求,动态配置床位资源保证辖区服务人群的住院需求,并建立与周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定向转诊机制,推进分级有序就医模式的实施。

(3)做好其他综合性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镇(乡)卫生院的设置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05〕24号)和有关文件规定执行。门诊部、卫生所、医务室等不设床位综合性医疗机构设置,由各区县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按照区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有关规定执行。急救中心(站)的设置按照北京市有关文件执行。

2.专科性医疗机构:

专科性医疗机构面向全市服务,床位资源全市统筹,根据需求变化动态调整。“十二五”时期对部分重点专科医疗资源配置提出以下基本原则,具体实施细则依据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的各专业规划有关内容执行。

(1)精神病专科资源配置。在三级综合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设立精神心理科,承担常见精神疾病患者、伴有严重躯体疾病患者和妊娠期精神疾病患者的诊疗任务。加强区县级精神专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强化精神病专科医师的培养。按照本市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承担技术服务共建责任的区县分组,规范精神病患者的收治和转诊范围。

(2)传染病专科资源配置。传染病专科医疗机构要向大专科、小综合的方向发展,既做大做强专科,又兼顾综合科室发展。积极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拓展诊疗技能,逐步完善小儿传染病科和精神心理科建设,满足儿童传染病患者和合并精神疾患的传染病患者的服务需求。

(3)口腔专科资源配置。三级口腔专科医疗机构不再扩大规模,重点承担对口腔专科医师的培养,为全市农村和社区输送人才。

(4)肿瘤专科资源配置。控制现有非营利性肿瘤专科医疗机构和综合性医疗机构中肿瘤科的床位规模,严格大型医疗设备的准入,进一步规范肿瘤专业的诊疗行为。

(5)产科专科资源配置。按照“合理利用、提高效率、保证质量、按需供给”的原则调整产科床位,提高远郊区县助产机构的产科质量,加强人力配备及监督指导工作,满足服务需求。

(6)儿童专科资源配置。加强二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儿科建设和儿科医师的培养。推进儿童专科医疗机构的布局调整,通过增加和引入资源等方式满足儿童专科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的诊疗需求。

3.中间性医疗机构:

(1)各区县政府要根据本辖区常住人口规模,大力推动康复医院和护理院等中间性医疗机构的发展,“十二五”时期逐步达到配置标准要求。

(2)康复医院和护理院的建设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中康复医院的设置标准和《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版》执行。

(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部分功能定位不明确、利用率较低、位于社区的公立一、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或护理院,鼓励社会资本进行托管和经营。

(二)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1.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

2.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具备一定办医规模和办医质量的优质医疗机构,重点是康复医院、护理院及口腔、妇儿、骨科、肿瘤、心血管等特色专科医院。

3.加强对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行为、承担政府医疗任务的监管,促进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

第三部分 政策实施和保障

一、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确保规划落实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所辖行政区域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照规划依法对医疗机构设置进行审批。规划部门应按照各级各类城乡规划和医疗卫生专项规划的有关要求,积极配合开展医疗设施规划建设的相关工作。发展改革部门依据规划对卫生行政部门准入医疗机构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进行立项审批,安排政府举办医疗机构建设资金。财政部门按照有关政府卫生投入政策对政府举办医疗机构提供经费支持。

二、注重公立医院内涵建设,完善公立医疗服务体系

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框架下,确定公立医院的功能、种类、规模和布局。加强公立医院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高效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和标准。采取新建、改扩建、迁建、整合、转型等方式,优化公立医院的资源配置。

三、试点先行,完善长效机制,建立有序就医格局

完善分级有序的医疗服务模式,试点建立区域医疗中心、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和护理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共同体示范单位,明确转诊机制。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研究制定不同层次医疗服务的出入院标准、服务效果评估指标和相应工作规范。卫生、发展改革、财政及人力社保等部门密切协作,研究制定实现分级医疗服务的相关政策,逐步建立有序就医格局。

四、加强医疗就业指导,强化行业自律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和定期发布医疗卫生行业就业指南。现阶段重点推进精神心理、儿科、护理等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培养社区全科、中医、口腔等专业队伍。加强医师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的管理职能,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附件2: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摘录肿瘤医院部分)

肿瘤医院

二级肿瘤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100至3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中医(中西医结合)科、急诊室;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手术室、病理(包括细胞学)科、血库、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1.06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医护之比为1:1.6;

(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占医师总数10%以上;

(四)至少配备1名营养士。

四、房屋: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每床门诊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 B超

麻醉机 电止血器

显微镜 胃镜

支气管镜 生化分析仪

肺功能测定仪 病理切片机及染色设备

200mA以上X光机 钴60治疗机或加速器

高压灭菌设备 洗衣机

电冰箱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三级肿瘤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40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妇科、放射治疗科、中医(中西医结合)科、麻醉科、急诊室、预防保健科;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影像诊断科、内窥镜室、手术室、病理(包括细胞学诊断)科、输血科、核医学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部和相应的临床功能检查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1.1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医护之比为1:1.6;

(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不少于医师总数的15%;

(四)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不少于护理人员总数的30%;

(五)至少有1名具有营养师以上职称的临床营养专业技术人员;

(六)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以上)不少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

四、房屋: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每床门诊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 B超

电手术刀 麻醉机

电止血器 显微镜

自动生化分析仪 自动血细胞计数仪

500mA以上X光机 模拟定位机

γ—照相机(同位素检查)

钴60治疗机 直线加速器

肺功能测定仪 病理切片机

支气管镜 胃镜

结肠镜 膀胱镜

高压灭菌设备 洗衣机

电冰箱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注:目前我国不设一级肿瘤医院)

设立民营医院可行性建议书 第2篇

提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8号),-----------公司决定在蕲春县张榜镇田六村投资建设一所(综合性)二级医院。投资规模3000±----万元,以现金或实物进行投资。投资步骤为: 第一步,到位资金----万,启动征地和建设前期工作;第二步,到位资金----万,建设----平方米综合楼。在取得土地 使用权后 个月内完成。

第三步,到位资金----万元,装修、购置仪器,安装,正式营运。建房后----月内完成。

第一章

创办XX康复医院的必要性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蕲春县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大力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加强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使乡镇计生、卫生资源整合,切实抓好预防保健、疾病防控和爱国卫生工作,加强民办医院规范管理,强化药品监督、医疗质量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改善了全县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了蕲春县医疗服务质量与疾病控制、卫生保健水平。

但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政府卫生投入尚嫌不足,投资比较单一,从而导致活力不足、服务能力较低、服务总量不足等情况,与全省基本情况类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强调:“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要“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设置XX康复医院,正是上述重要思想、方针、政策在我蕲春县的具体体现。

第二章

申办医疗机构名称、基本情况

及申请人姓名、年龄、专业履历、身份证号码

1、申办的医疗机构名称:XX康复医院。

2、医院的选址和规模:设在蕲春县张榜镇田六村,建筑面积平方米。

3、投资总额:3000万元人民币(分两期投入)。

4、前期注册资本: 万元人民币。

5、经营期限和盈亏分配: 拟设的XX康复医院为合伙股份制,经营期限为 年,自医院获登记机关签发的医疗执业许可证之日起,医院经营期间不论产 生亏损或有所有结余,均按所持股份比例分担责任义务。结余部分用于医院扩大再生产及医院可持续发展上,不产生分红。

6、项目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本项目申请人,岁,**省**县人,身份证号码: *******,毕业于***,国家执业医师、外科主治医师。具有先进 的医院经营理念,从**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职位上辞职后在**** 医院任外科主任,在****医院任院长职,带领全院员工,经艰辛 的努力,两家医院均成功运行,获得稳定与发展,作为医院创始 人与管理者,申请人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医院运作与管理经验。

第三章

拟设医院所在地区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拟设医院位于蕲春北部地区的张塝镇,蕲河张榜大桥的西单田六村,是蕲北地区的中心重镇和咽喉要道,南北二级公路穿过,东西是向桥、花园、狮子公路相交。另有檀林、大同、张榜、向桥、青石、狮子、刘河等七个乡镇,而张塝镇是这几个乡镇的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XX区农民年收入为3997万元,平均增速10.5%,比“十五”相比增加6.13个百分点,农民收入步入持续增长的快车道。

第四章

拟设医院所在地区人群健康状况和疾病流行以及疾病患病率

蕲春县是一个农业县,农村人口较多,农业人口比重大,高达80%以上,近年来各种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肿瘤及其它慢性病发病及死亡明显上升。蕲春县医疗卫生人才、设备和环境得到普遍改善,但仍然存在缺医少药的情况,医疗、疾病控制和保健工作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五章

拟设医院所在地区医疗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1、市场现状分析: 近年来,蕲春县医疗卫生设备和环境得到改善,县乡两级医疗 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全县有县、乡两级卫生机构 家,其中:县级公立综合医院 家、县中医医院 家,县妇幼保健院 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家,乡镇卫生院 家。全县分布民营医院 家。医疗市场井然有序。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加强卫生工作,2009-2010年完成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完成 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和完成 多个村卫生室建设。全力抓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认真做好甲型了H1N1流感疫情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 %以上,基本实现全覆盖,资金使用率达 %左右,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已得到改善,村级卫生机构不断健全,多数村卫生室已得到建设与支持,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老百姓看不起病的问题大大缓解,对其服务能力和服务容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纵向相比较大大进步,但还远远不能满 足需要,主要表现在: 1)县、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虽已经建立,医疗卫生事业长足进步,但相对于不断增加的需求量,服务能力仍然不足。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作为县医疗体系的龙头,存在着人才总量不足、断代明显,学科带头人馈乏,一线人才不够成熟等人的因素;存在着设备相对落后等物质因素,存在着活力不足的现象。不能充分满足多层次的服务需求。乡镇卫生院则存在人手少,设备欠缺,人和设备不能配合的情况,应付公共卫生工作尚感人手不足,没有时间和人力倾向于医疗服务。除中心卫生院外,国家也不要求乡镇卫生院向医院模式发展。村卫生室基本遍布各村,但或因学历、经验等多方面原因,其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许多情况下不能很好履行医疗“看门人”职责,乡村医生普遍报酬偏低,大多积极性不高。

2)因群众受文化水平的局限,加之健康教育不是很深入,民众对健康状况不够关心,生活方式不够科学,对待疾病不够重视,不到很严重的程度不就医,特别是对许多慢性病警惕性不高,等到出现明显症状,临床难以控制的状态发生时,为时已晚。比如高血压病就是明显的例子,还有如肺病不咳了、肾病不肿了、糖尿病不渴了,发热性疾病热退了就认为是好了,闹着不肯再医治。所以全县看来,县、乡、村医疗体系建立了,看病不难了,新农合补助下看病不很贵了,但仍难以得到应当享受的规范化、正规化诊断治疗,在诊断手段、方法、治疗手段、方法均显落后,一定程度上人民群众的治疗需求尚未充分释放出来。

总之,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的需求,有现实的,有潜在的,其总量很大。在服务要求上,总体要求提高了,但是要求“价廉物美”还是主要特点,高、中、低分层次的现象还存在。高端要求较少,以疗养为目的的人群较少,大多以治得好病为主要目的,价格与服务相当的理念被大多数人接受。还存在相当数量的需要不同程度予以援助和关爱的困难人群,估计全县贫困人口还有约 万人。

2010年以后,蕲春县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必将以国家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为契机,切实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抓好县医院、镇乡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成果,规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完善县镇两级医保管理和服务网络,积极探索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统筹一体化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真落实免疫规划,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治,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组织实施地方病防治,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有计划地补充医技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县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民营医院的政策是开放的、认可民营医院存在的价值并给予支持,同时规范、管理也是严格的。

在改革开放的蕲春,有县委、政府及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支持,民营医院有着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当然,民营医院也必将遵纪守法,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技术过硬,服务到位,真心实意让百姓得实惠。

2、市场预测: 通过上一分析,拟设置的XX康复医院可从下列方面切入市场。一:全县床位不足、千人医生、护士数不足,高中低三个层次医务人员不足,拟设的XX康复医院可从引进当地较为高端的医疗设备,高中低三层次医务人员切入市场。从蕲春县 乡全乡 万人口和 镇 万多人口和邻近乡镇 公里范围约 万人口总量预测,新增一家二级医院恰到好处,生存和发展都有很大空间。

二:建全基本科室,需从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切入,充分发挥民营医院人员管理灵活的特点和长处,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使全县医疗战线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上明显进步,让老百姓满意,让领导欣慰,这也是民营医院存在的一个理由。

三:新设置的XX康复医院决不能吃公立医疗机构剩饭。也就是说,不在乡镇卫生院较强的技术上投资投入引起恶性竟争,吃其剩饭。新医院必须作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不足的补充,在其比较薄弱的方位上投资,使得各医院间自然产生松散的合作关系,不至造成宝贵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其一,重点考虑将医院办成以综合医院为基础,突出专科能力建设,比如在 科建设。其二,将健康教育与治病救人相结合起来,改进生活方式,改进疾病观念,将疾病应当早治小治与预防为主的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

四:拟设置的XX康复医院定位于为全县各乡镇服务,服务目的半径覆盖全县各乡镇。

总之,新设置的XX康复医院不与现有机构产生直接竟争,更不能引发恶性竟争。策略就是人强我不争,人无我先上,人弱我补充,在与现有机构互相照应、互相帮助的前提下办出自己的特色,服务低端人群,开拓潜在市场。

第六章

拟设医疗机构名称、选址、任务和服务半径

1、拟设医疗机构名称:XX康复医院。

2、医疗机构前期选址:在蕲春县张榜镇田六村,符合市乡城 镇规划,远离学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对环境产生污染之地并满足下列要求:(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平方米;(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平方米;(三)日平均每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平方米;

3、医疗机构功能: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 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设急诊科、内儿科、外科,妇产科、五官 科,中医科。

(二)医技科室:设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理 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一)配备不少于 名卫生技术人员;(二)配备不少于 名护士;(三)至少有 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第七章

拟设医疗机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人员配备

1、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成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医院院长负责制。管理层次设医院(院长)、副院长、财务总监、院长助理。职能管理部门分别设院办公室、医务、护理、防保办、财务、总务后勤、客户服务、信息等部门以及临床、医技各科室。经营理念上除做好经营管理、业务运行工作外,注重医院文化建设,以人为本,搞好人性化管理,医院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服务理念,以追求“三个一切”(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为目标,切实为全县人民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在获取劳动报酬的同时,更进一步注重社会效益。

2、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医院机构设置为职能管理和临床业务科室,其基础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配备,均以一级综合医院为标准设置,职工最终总人数达 人左右。

(一)配备 名以上卫生技术人员;(二)配备 名以上护理人员;(三)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 : 左右。

拟设置XX康复医院的组织机构图(见附图)

说明:医院的组织架构是根据医院的业务需要设计的,医院院长是医院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医院的工作;业务副院长负责医院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全院的医疗质量,是医院医疗质量的责任人;财务总监由医院董事会确定的,院长助理负责医院的发展规划设计及市场调研工作,负责患者渠道的建立、疏通和患者投诉处理工作:医院的智囊团由医院的董事长、医院的院长、财务总监、副院长、院长助理组成;医院的核心成员由智囊团成员、人力资源部主任、财务部主任、医务部主任、办公室主任组成。

第八章

拟设医疗机构服务方式、时间、诊疗科目和床位编制

1、拟设医疗机构服务方式、时间:医院主要功能以门诊、住院诊断治疗为主要服务方式,根据需要可设立少量家庭病床,对个别特殊病人可采取上门服务。在服务方式上,医院引进先进的服务模式,为病人营造一个人文特色化的医院。医院实行24小时门诊和住院诊断治疗方式。

2、诊疗科目和床位编制:医院设置床位达 张以上,设前述各科室。同时开展社区医疗服务,积极开展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准备应急处理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第九章

拟建医院的主要设备、仪器

计划全院的办公条件逐渐达到先进高标准化,实现大部分电脑操作。住院部高档房 分之,普通房 分之,设扶贫病房。主要的医疗设备有成套的外科手术器械、麻醉机呼吸机 台套、国产B超 台套、心电图机 台套、心电监护仪 台套、300MAX光机 台套、自动洗片机 台套、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台套、尿分析仪 台套、胎心监护仪 台套、高压灭菌器 台套、电解分析仪 台套等设备和救护车等。

第十章

拟设医院与服务半径区域内其它医疗机构的关系和影响

1、拟设的XX康复医院与服务半径区域内其它医疗机构不构成直接竞争关系,而是作为其它公立医院的补充。

2、拟设的XX康复医院全部外聘或聘用蕲春县内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凡其他机构聘用人员一律不用。

3、在业务上拟设的XX康复医院主要开拓本地机构未开展的服务,补充其薄弱环节。

4、在服务上与现在机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十一章

拟设医院医疗服务标准和项目的保证措施

1、医疗服务标准:医疗服务的宗旨是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良好的就医环境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廉价、高科技含量的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安全、规范的就医场所。

2、项目保证措施:项目筹建时我们就拟定了整套筹建方案,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医疗设备采购、医务人员的计划、消防、计生、药监和环保等,我们在经营方面的具体保证措施是: 守法经营,完全接受工商、卫生、税务、物价、环保等监督。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严格按照环保部门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严格遵守医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毒剧药品的管理规定。项目建设严格遵守消毒监测有关规定,所有病房都达到要求,且按宾馆的服务进行对待。

第十二章

拟设医院项目的环保保证措施

1、医院污水的处理措施。据环保部门的要求,医院将设置建立污水处理站,配备全套的污水处理设备,对医用污水、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排放。污水处理流程如下:(附图:污水处理流程图)

2、医用垃圾的处理。特别是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毁形,消毒后一起会同生活垃圾集中使用专用焚烧炉焚烧,或者由环保部门集中运输处理。污水、污物处理有防保科负责专人管理,并建有处理排放记录、备查。医用垃圾、生活垃圾处理程序如下:

3、职工食堂。将使用液化汽灶,并设置灶顶通风排气装置,安装无燥音排风扇和顶部排气窗,以避免对周围单位、居民的废 气、燥声影响。

4、空调设备。在高档病房内设空调设备,全部购置无燥声 环保型空调产品。

第十三章

拟设医疗机构的通讯、供电、上下水道、消防设施情况

1、给水系统

A.水源-----本院以市政自来水管网为水源,由城市主要给水管网引进,现有房屋已经具备条件;B.用水量标准及水量-----考虑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按住院20床规模标准设计,日用水量为100立方米;

C.给水系统-----医院内设冷热水系统,室内消防栓给水系统,室外消防栓给水系统。

2、排水系统(见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3、通讯系统:本医院所处市城区,邮政、电讯设施完善,电信、移动网络均已覆盖。

4、供电系统:本医院所处位置除已经取得10KV独立电源外,拟自备一套足够功率的发电机组以保证医院24小时正常供电。

5、消防系统:按县消防部门的要求,在医院停车场的主要道路、建筑物室及楼层过道处安装足够数量的消防设施。

第十四章

文明经营保证措施

拟设的XX康复医院,我们将在文明经营上用以下措施来保证: 治安、保卫、消防等方面:筹建开始,施工人员及材料进入工地,筹建组将从 公司聘用若干保安人员,三班倒,24小时轮流值班在岗。同时内保外保相结合,积极配合全社会做好以防火、防盗、防抢劫为中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医院改造装修前,先向市消防部门请示获准,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再付诸实施。所设置的消防实施、设备要完全符合消防部门的要求,并经过消防检查和验收;营业时我们更要加强防火、防盗、防抢措施,一是要建立治安保卫消防方面的系列管理制度;二是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三是实行足够的检查和整改措施;四是积极配合政府在文明经营方面的工作。

员工纪律和约束。拟设的XX康复医院在员工招聘后都要进行为期 月的岗前培训,主要是教育员工的语言、行为规范,仿星级宾馆的要求进行培训,确保员工文明执业。同时,医院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员工奖罚措施,以期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

第十五章

项目资金来源、投资方式、投资总额和注册资金

1、资金来源:到位 万元人民币。

2、投资方式:现金或实物

3、投资总额:拟设医院预算总投资人民币 万元。其中前期基本建设和医疗设备投资 万元人民币左右,流动资金 万元人民币,风险预备和人才引进资金 万元。

4、前期注册资金: 万元人民币

第十六章

拟设医疗机构的投资预算和效益分析

一、设备配置

1、设备配置原则医疗设备配置秉着“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

2、设备投资及清单根据医疗和保健要求,本项目在第一阶段拟购设备如表,合计设备购置费用 万元左右。

通用设备清单 表一

单位:人民币万元(概算)(附表)

二、基本数据

1、建设规模:本项目终期建设规模为拥有病床 张,正常年门诊 万人次,住院人次年500人左右。

总资金投入: 万元人民币

基本建设:平方米,其中门诊医技平方米,住院平方米,办公100多平方米;前期开放床位: 张

前期年门诊量: 万人次

正常住院人次:每年 人左右

员工人数:不少于 人左右

设备采购: 万元

用于房屋租赁和装饰: 万元,流动资金: 万元,人才引进和风险预备: 万元。

2、实施进度和项目计算周期:项目建设期为 个月,计划于 年筹备全部竣工,年 月底正式开始对外营业,第一计划营业收入 万元,项目计算期按 年计算,即 年至 年。

3、投资总额:项目总投资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流动资金和风险预备金投资 万元。

4、工资及附加:本项目最终员工以 人计,总工资概算 万元,附加按工资总额的 %(含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医保和住房公积金等)。

三、财务预测

1、第一营业收入预测:营业收入包括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 ①门诊收入:第一经营门诊保守预测 万人次,根据蕲春县医疗市场和消费水平以及医院定位,平均每人次收入 元,则第1门诊收入 万元。

②住院收入:第一经营开放共 张床位,按住院每床每人住院 元计算,住院费收入预测 万元

第一总营业收入 万元,第二至三年的计算方法由此类推。

2、第一成本费用测算

①药品支出:药品支出以总收入 %计,正常经营年间药费支出 万元,所以药品支出为 万元。

②卫生材料支出:以总收入的 %计算,正常经营年间诊疗费收入为 万元,所以卫生材料支出 万元。

③工资及附加:正常经营年间工资及附加为 万元。

④营业费用:营业费用包括办公费、邮寄费、差旅费、水电费、印刷费、燃料费、职工培训费、业务招待费、绿化护养费、污水处理费、设施(备)维护费等项目,正常经营年间营业费以总收入 %计算为 万元。

⑤折旧与摊销:按目前《医疗单位财务制度》有关规定,医院固定资产按原值入帐,不提折旧,但相应设立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为方便计算,现按工业企业的折旧概念测算相关数值。约定房屋折旧年限为 年,设备折旧年限为 年,其他固定资产折旧为 年;土地使用权摊销为 年,开办费摊销为 年,房屋和设备的残值取 %(剔除清理费用后)。

3、税金:申请非营利医院,不考虑税金,所得用于收回成本外投入医院,不预分红,至于医技、专家等个人所得税,本方案的薪酬设计中均为含税薪酬,医院不再为员工薪酬交纳个人所得税。

4、结余:经计算,正常营业年间第一年为 万元左右,第二 年为 万元左右,第三年为 万元左右。该项目从第一年有 万结余,在第三年结余可望达到 %左右,收入也在三年达到 万元左右,第六年收回全部投资。

项目未来三年结余预测一览表(万元)(附表)

5、贷款偿还预测:项目资金全部自有,不贷款

第十七章

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适应市场要求,符合县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对推进全县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机构的管理有很大促进作用,也为现阶段全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一定贡献,必将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一、项目建设依据蕲春县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和各种经营要素,提高XX地区医疗水平,促进人民身心健康。该项目是完善民族医药服务体系的重大举措,并且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广泛支持,为XX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须,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表明,在蕲春县这样的地区,建设XX康复医院项目,符合国家政策,符合蕲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在蕲春这样的一个县,没有二级以上标准民营医院的空白,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当地的医疗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仅解决了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一大社会问题,而且对于完善旅游城市服务功能,促进县域地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项目总投资 万元,建成后,XX康复医院将成为具有 张病床,就诊 万人次/年,住院人数可达 人次/年的二级综合医院。年营业收入 万元,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

故该项目在经济上合理,并且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可行。

以上报告,急盼批准。

设立民营医院可行性建议书 第3篇

一大学课外体育俱乐部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大学生从青年初期向中期过渡, 形态发育、机能发育以及身体内分泌变化等都标志着器官走向成熟, 但由于年龄、性别、环境以及体育锻炼的影响, 个体差异较大, 从而表现出运动机能、运动素质等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课外体育俱乐部的设立符合大学生身体发展的要求, 在特定的场地和时间, 教练员精心设计讲授锻炼的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其首要目的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为大学生健康服务。

二课外体育俱乐部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我院体育教学实行两年制教学, 一、二年级学生除了学校安排的课程之外的时间自由支配, 到了三、四年级便无人问津, 任其放任自流。校园内缺乏相应的体育设施, 学生由于自身的惰性, 将许多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或睡觉上, 不仅身体上得不到锻炼, 心理上也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因此, 课外体育俱乐部在尊重满足学生的主体选择基础上, 在体育锻炼中磨练意志力, 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外体育俱乐部促进我院校园文化建设

2004年,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 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活动是校园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不受时间、年级、专业、场地、器材和教学大纲的限制。我院不断扩大招生规模, 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日渐显现, 人均占有的运动场地面积与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评估体系标准有差距, 包括场地、器材、教师等资源。体育俱乐部的设立不但能缓解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的问题, 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四设立课外体育俱乐部是我院学生的需求

对我院男、女学生各100名进行问卷调查, 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 学生对于开设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性数据显示:男生75人, 女生68人认为设立课外体育俱乐部是有必要的, 每周一次的体育教学, 教师只能重点教授内容, 无法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和消化内容的时间, 而课外体育俱乐部能弥补上述不足, 还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在活动中锻炼和体现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 学生希望俱乐部开设的课程中, 男生对于球类项目尤其是篮球 (91人) 、足球 (58人) 、乒乓球 (57人) 、其他器材 (86人) 的喜爱程度和女生对于舞蹈类 (79人) 、健美操 (85人) 的喜爱程度都过半数以上。这说明学生有喜欢的体育项目, 而且项目种类丰富多样, 但缺少进行体育锻炼的平台。

第三, 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的调查情况:缺少锻炼的体育设施, 男生占79人, 女生占80人;缺少专业体育人士指导, 男生占88人, 女生占84人。这说明学生希望设置锻炼的场地、体育设施以及专业的教练进行系统的指导。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 三本院校学生的家庭环境大多较优越, 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示愿意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 但缺少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平台, 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赞同设立课外体育俱乐部。设立课外体育俱乐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还能提高学生该项体育运动的学习质量,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为学生的运动爱好和身体素质奠定基础, 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因此, 我院设立的课外体育俱乐部符合了当代大学体育发展的趋势, 符合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祝自新.制约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因素研究——以20所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调查为证[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6)

[2]陈静飞、王磊、刘志辉.独立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理论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9 (2)

[3]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

民营中医院开办可行性报告 第4篇

中医药事业在建国后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与全国中医院发展是分不开的,民营医院是社会医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和分流就医压力的一个有力补充。那么民营中医院也是中国中医事业有益的补充,近几年,我国民营中医医院得到了长足进步,领先的特色专科技术,人性化的便民服务举措,快捷的办事效率,优秀的中医学专家团队,有力地推进了民营中医院的发展。随着消费需求的转型、自费医疗比例的增加,新医改实施方案支持民营资本创办医疗机构,无疑为民营中医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但民营中医医院也面临生存发展等都铎困惑。

民营中医院要想长期立足于医疗市场,只有转变经营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修正自身缺点、突出优势的同时,建立完整的人才网络链,加强与其他医院联合,严格管理与人性化、个性化管理相结合。采用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模式,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创出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和公立医院并驾齐驱、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目录】

第一部分 民营中医院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民营中医院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介绍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介绍

(四)项目主管部门介绍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第二部分 民营中医院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民营中医院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民营中医院行业发展

(二)民营中医院市场前景广阔

二、民营中医院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进一步推进我国民营中医院行业发展

(二)进一步提升我国民营中医院工业技术水平

(三)……

三、民营中医院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民营中医院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民营中医院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民营中医院国际市场调查

(二)民营中医院国内市场调查

(三)民营中医院价格调查

(四)民营中医院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民营中医院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民营中医院市场竞争调查

二、民营中医院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一)民营中医院国际市场预测

(二)民营中医院国内市场预测

(三)民营中医院价格预测

(四)民营中医院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民营中医院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民营中医院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民营中医院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民营中医院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民营中医院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民营中医院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民营中医院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民营中医院项目建设地

(一)民营中医院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民营中医院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民营中医院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民营中医院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民营中医院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民营中医院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规划总平面布置图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民营中医院项目环保、民营中医院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民营中医院项目环境保护方案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民营中医院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民营中医院项目民营中医院方案

(一)项目民营中医院设计依据

(二)项目民营中医院分析

四、民营中医院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民营中医院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民营中医院项目组织计划和人员安排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民营中医院项目组织计划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民营中医院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民营中医院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亦可称为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民营中医院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民营中医院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民营中医院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 民营中医院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民营中医院项目总投资估算

二、民营中医院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民营中医院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民营中医院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第十部分 民营中医院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一部分 民营中医院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

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回收期为例:

(1)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第十二部分 民营中医院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风险及防控措施

第十三部分 民营中医院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工艺流程图

4.主要车间布置方案简图

5.其它

民营医院建议中管理风险 第5篇

1、风险分析

人力成本上升和高素质人才不足,医院为稳定技术人员和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必将采取一系列奖励措施,因此人力成本的投入必然会逐步增加。同时,由于医院处于开业初期阶段,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在开始时同其他公司相比可能会存在一定差距,从而增加了引进高素质人才的难度。管理风险随着公司规模的急剧膨胀,公司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可能不适应不断变化的内部环境。

2、应对措施

管理风险具体体现在构成管理体系的每个细节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的加强:管理者的素质、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管理过程。

一、政策风险

1、风险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的影响,各企业争夺市场资源,都希望获得更大的活动自由,因而可能会触犯国家的有关政策,而国家政策又对企业的行为具有强制约束力。另外,国家在不同时期可以根据宏观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政策,这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国家与企业之间由于政策的存在和调整,在经济利益上会产生矛盾,从而产生政策风险。

2、应对措施 1)理顺国家政策与企业资产重组运作内在机制之间的关系。由于政策风险对于市场经济发展及合理的资产重组起着阻碍作用,因而应慎重地制定政策。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在制定政策时应尽量与中央政府保持协调一致,以减少反向性风险。中央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制定其配套的改革政策,以实现资产重组的法制化。

2)加强平时的日常监管。在市场运行过程中进行日常监管,可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作出判断,对违章事件及时查处,以保持良好的资产重组的市场环境; 

3)提高市场监管水平。根据市场的运行和变化,运用市场控制手段,把握市场供求结构和行业平衡,完善资本市场,减少突变性风险,使企业的资产重组在一个平衡、协调的市场中进行。

二、财务风险

1、风险分析

公司在发展初期,财务风险主要体现为资金短缺风险,即资金不能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

2、应对措施

1)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控程序,降低或有负债的潜在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2)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对所面临的风险,做好投资项目现金流量预测。为防范财务风险,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

3)改变陈旧观念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往往仅限于营运资金管理。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将迫使企业调整和转变过去陈旧的管理观念。为此,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管理的风尚,重视财务预算、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目标,从大局上把握企业经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

4)建立和保持最优资本结构合理进行筹资

应当克服片面强调财务安全、过于依赖权益资本筹资的保守倾向和片面追求低成本、忽视财务风险而过度举债的倾向,调整好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综合权衡各种筹资方式的成本与风险,使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化,达到最优资本结构。5)对财务风险作出恰当的处理

具体方法主要有:一是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二是在损失发生后,或从已经建立了风险基金的项目中列支,或分批进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三是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另外,还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四是注重投资决策问题。6)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上一篇:评审小组的推荐意见下一篇:时事政策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