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赏析论文

2024-09-14

中外建筑赏析论文(精选6篇)

中外建筑赏析论文 第1篇

建筑欣赏论文

在建筑欣赏课上老师带领我们一起欣赏各国建筑,一起领略建筑的美丽及在建筑背后的历史和意义下面是对中国馆的建筑赏析。

中国馆的总占地面积6.52公顷。世博会举办期间,中国馆与同区的世博轴、公共活动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等建筑构成“一轴四馆”,是世博会园区的核心。世博会后,中国国家馆将作为世博会永久性的专题博物馆保留。

中国馆由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的中国国家馆、30000平方米的中国地区馆以及3000平方米的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将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下,展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现出一幅伟大中国城市文明图;地区馆将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不同风采,以及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成就。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国家馆的建筑设计,我认为对主题的总体把握是比较准确到位的。建筑高度控制在50米,明显高出周围其它场馆,体量相当突出。这毫无疑问将会成为这一区域的标志性建筑,但其建筑体量是否能够与周围建筑相协调,这也许是一个问题。建筑立面采取了传统的三段式做法,即上部、中部架空部分和底部。上部层层出挑,中部四个粗实的“柱子”撑起上部,下部舒展开的地区馆建筑,总体是稳重的正三角,但上部又用倒三角的方式进行了破解。

建筑主体的红色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细部红色构建的造型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古建筑的标志物——斗栱,但是并没有出现实体的斗栱造型。国家馆的整体造型能让人联想到中国古建筑的大屋顶,却又没有显现大屋顶的形态。横向长线条的穿插,让人联想起梁、枋等等中国古建筑的构建,但又表达得简洁现代。这些着实是建筑设计的高超之处。

底部地区馆舒展开去,在功能上能够满足31个地方展馆的需要,形态上与主体建筑也形成了很好的对比效果,色彩更趋稳重、形态平实,但是仍然注重细部,立面开窗处理和墙面上具有强烈民族特征性的“纹饰”,很好的表达了建筑特征。地区馆顶部成了国家馆部分的广场空间,大台阶直接引导人们走向建筑主体——国家馆。从鸟瞰图上看,结构是非常清晰的。

“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历史。”法国大文豪雨果的这句名言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建筑所具有的独特而重要的历史价值,而就世界博览会150年历史来说,各种形态和设计的展览建筑就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伦敦水晶宫到巴黎埃菲尔铁塔,从布鲁塞尔原子塔到西雅图太空针。在国家馆出现之后,各个国家的文化特征首先呈现在作为展示平台的展馆本身,正如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所说的那样:“世博会也是世界建筑博览会,某种意义上,我们将国家馆建筑视作中国推出的„第一件展品‟。”

正是深刻认识到中国馆所承担的使命,何镜堂院士感到任务的光荣和艰巨。

他回忆其设计创意的由来时说,在考察中国参与往届世博所设计的国家馆的基础上,他和他的设计团队觉得国家馆的设计必须在表现“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两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或许出于一个农耕民族对自己历史的眷恋,或许出于对中国出土文物的情有独钟,他们对古代的“斗”、和“鼎”等文化符号充满了兴趣,并从中获得了创作灵感。当然,促使他们做出这种设计选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刻认识和思考。被称作“土木工程”的中国传统建筑将数千年的智慧倾注在对木结构的探索上,并逐渐形成“斗拱”这一经典代表。于是,以四大支柱为依托,层叠出挑的斗拱式“中国器”方案跃然纸上,而它最终征服了设计方案评审委员会,从344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并在吸收了清华大学设计方案的部分精华,形成了中国馆的最终设计方案“东方之冠”。

作为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对该方案的解读当然是最权威的,他在接受我采访时说,中国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庄严华美,形成“东方之冠”的主体造型。地区馆水平展开,形成华冠庇护之下层次丰富的立体公共活动空间,以基座平台的舒展形态映衬国家馆。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际、万物咸亨,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东方奥运传奇之后,“鸟巢”和“水立方”依然在展示着“奥运之城”的无穷魅力,无论是晴日里蓝天、白云下,还是阴天里冷冷的北风中,总有无数游人穿梭其间,领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所带来的雄伟和震撼。的确,它们是2008年奥运留给北京、留给中国遗产的核心内容之一。带着对奥运辉煌的美好记忆,人们不禁遐想,本世纪初,中国另一件举世瞩目的盛事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在黄浦江畔,给上海、给中国留下什么样的珍贵馈赠呢?

当然,上海不会让每一个中国人、让每一个关心中国的人失望。这座富有无限生机和活力的远东都市,这座长江文明的核心之地,这座近代以来就一直为向现代社会转型而不停探索的中国经济中心,在悄然间铸造着巍峨、瑰丽的“东方之冠”,它就是作为永久性建筑的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这座名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享有东道国的先天优势——紧邻黄浦江,处于南北、东西轴线交汇的视觉中心。它由国家馆、地区馆、港澳台馆组成,其中,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拟斗拱。地区馆平卧于国家馆之下,为人们活动提供坚实的平台。

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它的设计者是一群中国本土设计师,而其中的领衔者就是中国最优秀的建筑学家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先生。

何镜堂院士强调,这个设计融合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师法自然”等中国哲学思想,中国红的外表和独特造型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当然,对其造型,不同的人还会有不同想象空间,有人说像传统建筑上的斗拱,有人说像一顶古代的冠,或者像一个装粮食的斗。

作为黄浦江边的一抹“中国红”,“中国之冠”从着色到外形都含有深厚的传统中国文化基因。但是,在何镜堂院士和他的设计团队看来,如果只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向世界呈现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现代中国是他们的作品必须完成的使命。

实际上,仔细观察中国馆的设计方案,人们会发现它已经充分地融入现代性:“东方之冠”运用立体构成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开创性现代转译,创造出流动的

现代空间效果。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具体来说,中国馆为人们提供四大交流平台:南侧的“城市广场”、9米高的国家馆架空平台、13米高地区馆的屋顶平台即“城市花园”、63米高的国家馆观景平台。可以想象,世博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将可以无拘无束地走进这里,既可以欣赏美丽的景色,又可以进行各种自由洒脱的对话交流。

“建筑本身很„硬‟,很雄伟,有时会给人一种压抑感,通过设计交流平台将其„软‟化。达到人与建筑的和谐,这四大平台的设计正体现了现代国际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即开放性和公共性。”何镜堂院士强调说。

不仅如此,在建筑材料特别是国家馆外墙立面材料的选择上,何镜堂院士和他的团队追求完美、煞费苦心。“用什么材料做外墙对表现„中国红‟的色彩特别关键,近几个月来,我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并且于今年8月专门成立一个由光学专家、材料专家等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在11月3日举行的咨询委员会第五次专题会议上,终于决定选择带纹理的金属材料作为外墙立面,至于纹理大小、纹理深浅等问题还要进一步实验来确定。”何镜堂院士透露说

中国馆施工进展非常顺利,到11月初,国家馆已经施工到40多米高了,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实现国家馆和地区馆的结构“双封顶”。2009年9月份之前完成内外装修,之后开始进行布展,到2010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

当然在实际施工中会有一些调整,据何镜堂院士介绍,到目前面临比较大的调整有两项,其一:施工时中国馆的方向调整为正南正北,与世博轴平行,由于所在建筑区域是个倾斜的地块,近旁又有地铁线通过,这给施工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不过,目前这个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其二:为满足展览的需要,地区馆面积比设计面积增大。设计施工人员通过拓展地下室的面积使这个问题也得到圆满解决。

既然称作“中国馆”,其建筑设计就要代表中国建筑应有的水平,而作为2010年世博会东道主,中国将在这个舞台上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朋友对话,作为中国馆的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坦言压力很大,但是,他同时表示,有中国南北建筑界的精诚合作,有全国朋友的关心支持,他们将克服苦难,铸造精品。

中外建筑赏析论文 第2篇

题目: 《雾都孤儿》赏析

学生姓名: 乔 李 贝

号: 2008400427 院

部: 商 务 学 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 级: 08-(5)完成日期: 2010 年 12 月 20日

《雾都孤儿》赏析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的第一部伟大的社会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小说主要反映刚刚通过了济贫法的英国社会最底层生活。作者在创作上爱憎分明,形象生动的特点也得到了很充分的体现。他笔下的人物富有鲜明的个性,整个作品有着强烈的感染力。狄更斯堪称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擅长运用讽刺、幽默和夸张的手法,他笔下的人物风貌和语言风格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这部作品的主角奥立佛是个孤儿,在贫民救济院里长大,一直受到别人的歧视。因为不堪虐待而逃到伦敦,误入贼窝,受骂挨打,成长过程中不知吃了多少苦头。虽然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但奥里佛有一颗善良的心,不管受多少苦,他不愿做坏事的决心是最大的。他受恩于人,永远也忘不掉感谢恩主。虽然他受到一些好心人的同情并收养,如布朗鲁先生,梅里太太,但盗贼集团里的人仍不放过他,而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也想致他于死地。奥立佛的命运是悲惨的,但他又受到好心人的帮助,查明了他的身世,并获得了遗产。他的命运最终得到了改变,可望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部作品在开头就写了奥里佛在贫民救济院的情况,狄更斯在描写贫民院的生活情况时用了极其讽刺的手法:“每个孩子有一碗薄粥,一点也不能增多,只有遇到重要的公共节日,除一碗粥外才能增加二又四分之一盎司的面包。他们吃过的粥碗从来不需要洗,孩子们总是用调羹刮碗里的残汁,一直刮到碗锃明烁亮。刮碗这件事完成之后,他们坐在那里眼睁睁地盯住大铜锅,仿佛他们能够把一块块灶砖都吞下去。这是他们还穷凶极恶地舔着自己地手指头,巴望着有几滴溅过来地粥星儿。”从中可以看出那些孤儿的生活是多么的贫困,整天都处在饥饿状态中,无望地舔着自己的小指头,巴望着溅过来的粥星儿。可想而知,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而奥里佛就处在这样的环境下。狄更斯正是用小说形式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下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贫困,贫民的生活就如作品中写的一样。狄更斯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的眼睛,因为用小说的形式把观察到的东西用小说的形式再呈现出来。所以说,这部作品的内容正是对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而我觉得作者在描写贫民救济所的孤儿的生活时用了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也是一种犀利的手法,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在狄更斯写这部作品的前几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救济法,取消了对贫民的救济,而是直接将贫民收容到贫民救济院去。狄更斯笔下的贫民救济院就是当时的贫民救济院的真实写照。贫民在救济院中没有民主,没有自由,只有被虐待,挨饿受冻,一个个面黄肌瘦,随时都有倒地死亡的可能性,而那些教区干事们,那些总管们,一个个却吃得肥头肥脑的,精神十足。狄更斯在作品中对贫民救济院的生动描写就是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有人认为狄更斯的这部作品是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因为这部作品提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这部作品中狄更斯成功地刻画了一连串人物,如教区干事班布尔,贼头儿犹太老头和慈善学校的学生诺亚,破屋大盗蒙克斯等等。没有一个不刻画得栩栩如生,形象逼真。但是,作品中最成功刻画的人物还是主角奥立佛以及女偷南茜。奥立佛天生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懂得知恩图报。他吃了很多很多苦,但最后总算遇到好人。不管是布朗鲁先生,还是梅里太太,或是梅里小姐,对待奥里佛都如同亲人一般,尽管他是个“贼”,他们都同情他,收养他,并使他接受良好的教育,最后还弄清了他的身世,争回他的遗产。在描写奥立佛所有的事件中,我最钦佩的还是第六章节中讲他受嘲讽时奋力抵抗这一事件,如同作者所说的那样“从表面上看我所记述的是那么微小又不重要,可是事实上他对奥立佛的前途及发展却间接地影响,并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奥立佛虽说在贫民院中长大,本身就没有自由,受人使唤,但他还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面对诺亚的人身攻击,他显得异常激动。而因为诺亚对奥立佛死去的母亲的恶毒侮辱使他义愤填膺,热血沸腾。“他立刻跳了起来,一把掀翻了桌椅,然后揪住诺亚的喉管,用尽全身暴怒中的力气抖动着诺亚,一直抖得诺亚的牙齿发出格格的响声,然后又聚集了他全身的力气给诺亚狠狠一拳,直把他打翻在地。”奥立佛激烈的反应令我迷惑,按常理来说,他一直是个文静的,温和的,虽受到非人虐待却是个垂头丧气自甘倒霉的少年,此刻却凝聚全身的力量揍诺亚。是什么力量使他敢于做出这样的决定,或许不应该是“决定”吧,强烈的愤怒感使他失去了理智,他不允许别人对他的母亲有丝毫的侮辱。虽然奥立佛对他的母亲毫无印象,记忆中从来就不知道母亲长什么样子。然而,对母亲的尊重感却一直伴随着他。所以,当诺亚侮辱他的母亲时,奥立佛显现出从没有过的激动。这一事件的结果是奥立佛受到了毒打并被关押起来。狄更斯在写这一细节时不仅是为下文埋下伏笔,还更深刻地刻画了作品的主人公奥立佛的形象,为维护母亲的尊严而不顾一切

众多学者都认为作品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是南茜,虽然作品以奥立佛为主角,但从社会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南茜的角色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南茜是个心理复杂的年轻女性,从小在盗贼集团中长大,没有人知道她的身世,她进入贼窝后也没有遇到任何善良的人,当然最后也遇到了布朗鲁先生和梅里小姐,但那时已经太晚了。最后她惨死在强盗赛克斯的手中,她的命运是悲惨的,就如同现实社会中的孤儿陷入黑社会后的下场一样。南茜看透了盗贼集团中一切丑陋的东西,她厌恶那种奸诈、凶狠、残暴无情,灭绝人性的东西,但她对盗贼集团也有一定的感情,又舍不得离开。她同情奥立佛,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般对待他,在危急时刻能够不顾自己的安危而挺身相救他,但他又不得不亲手将奥立佛推上盗贼之路。她羡慕有文化教养,有温暖家庭的女性,但她又因自己的卑微身份而不敢迎上去,不敢奢望这样美满的生活。她的内心是矛盾的,当布朗鲁先生和梅里小姐劝她离开盗贼集团重新做人时,她却拒绝了他们的好意,虽然她向往着这样的生活。南茜的矛盾可以从她的原话中看出:“我不愿意那么干!我不愿意那么干!虽然他是魔鬼,甚至他对我比魔鬼还更加恶毒,但是我不想那么干„„另一个理由是,他过得是罪恶生活,我过得也是罪恶的生活,我们在一起许多年过得都是这样的生活,所以我不能出卖他们,何况他们当中有一些本来也可以出卖我,但他们没有出卖,尽管他们也是坏人。”她内心的矛盾冲突是真实的,符合正常人的一般心理。有很多少年女性犯罪者,一旦误入歧途就可能会产生类似南茜的这种矛盾思想:既想脱离犯罪同伙又舍不得离开。南茜虽然对赛克斯所做的一切深恶痛绝,但又离不开他,有人认为南茜的行为不合乎情理,但不管怎样,她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真实的。人的心理和思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为问题,不可能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解决的。

奥立佛和南茜是这部作品中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是不可否认的。狄更斯在刻画这两个人物时也用了绝妙的手法。然而,我还想谈另一个形象人物蒙克斯。蒙克斯是奥立佛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此人却残忍无比,为得到弟弟的财产而不惜毁掉自己的弟弟。我觉得狄更斯在描写蒙克斯的行为时用了巧妙的安排。而蒙克斯这一角色正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贵族子弟的放浪的行为。蒙克斯是聪明人,他知道怎样才能安心地获得弟弟的财产。狄更斯在刻画蒙克斯这一人物形象上可谓是步步为营。首先,蒙克斯是在找班布尔先生时才出现的,作者在前文中并未提到他,以致于我在读到班布尔先生与陌生客人见面这一情节时,直觉就告诉我这一作品的情节将达到另一高潮。神秘人现身,定是有好戏,但我没有想到这个所谓的神秘人竟会是奥立佛的哥哥,而且没想到在后文中他竟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狄更斯赋予了蒙克斯“聪明”的头脑,设置了一个无衣无缝的计划,而蒙克斯在施行这一计划时也不吝于跟盗贼首领犹太老头合作,可谓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最后他们的计划还是败露,蒙克斯也是惨败收场。我想,狄更斯把奥立佛的哥哥写成一个贪婪、残暴、无耻的人,一方面能使作品的剧情达到高潮,另一方面也充分展示了现实社火中为达目的而不顾亲情的悲惨现象。作者用这种犀利的笔锋讽刺当时的社火,同时又希望能唤醒那些可悲的人们,唤醒他们的良心与觉悟,唤醒所有人民的觉悟。

中外建筑赏析论文 第3篇

以下将结合业已取得的《中外文学作品赏析》课程改革成果, 分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从文学赏析课程性质出发, 扭转功利性教育观

文学赏析这类课程以普及文学常识、提升文学修养为主, 是一种与高校素质教育、美育教育相联系的教学行为。但在当今讲求“轻阅读”、“悦读”、“微读”等迥异于经典阅读行为的时代, 传统文学作品的赏析内容和方式都在饱经非议和冷落。虽然在我院的授课效果较能让人欣慰, 但学生也时常抱怨说此课程“没用”。文学赏析到底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多大的裨益?坦率地说, 所有的文学类课程, 除《应用文写作》外, 其余都很难产生立竿见影的实际效果, 更无法直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这也是高职院校文学类课程的尴尬所在。如果从功利性教育观出发, 文学赏析课是“无用”的, 但是“无用”并不等于无价值。高职院校虽然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 但这并不代表着应用型人才就不需要人文素养。因此, 不论是授课者还是接受者, 都应该将文学赏析的课程目标定位于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健全的人格, 让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知。

二、从高职类新闻专业性质出发, 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文学作品赏析课程, 都是选取大量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 或者以文体四分法来结构全书, 或者以时间顺序来谋篇布局。而这类教材最大的特点是, 不管以何种方式来安排选文, 选文数量一定要多, 作家范围一定要广。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 这种教学内容的安排往往不尽合理。由于选文数量之多, 而课时量又有限, 教师教得“点到为止”, 学生学得“浅尝辄止”。针对上述实际问题, 教此课程的授课内容应在选文数量和选择角度上做出改革———在以历史为主轴的基础上, 摒弃作家或文体分类法。对于文学作品的划分, 仍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由于我院新闻专业有《中国古典文学》这一先导课程, 所以, 在具体的授课实践中, 文学作品赏析偏重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现以外国文学授课内容为标本进行分析。

外国文学首先被按照时代分为九个部分———古代部分、中古部分、文艺复兴、古典和启蒙文学、浪漫主义、近代欧洲现实主义、现代欧美现实主义、现代欧美现代派、近现代亚非文学。而在这每个部分又安排有六个板块———一位作家、一个作品、一部电影、一处文化名胜、一篇作文、一份书单。这六个板块的安排, 结合了学生的接受层次和接受习惯, 同时考虑到新闻专业的自身特点以及课时数量。高职学生的文学课程其实不重在知识的获取, 而更重在从中得到精神上的启迪和心智上的提升。因此, 无须将课堂变成一篇篇课文的分析课程, 那样的授课方式其实跟中学时代的语文教学是无差别的。要让课堂真正变成文学的课堂, 最重要的还是要遵从文学的审美特征。所以, 要把教学内容从点、面条框中解脱出来, 让审美感受首先占据学生的感知世界。上述的六大板块结构法, 是用“一个作家”的人生经历来关照人与文学之间的奇妙关系, 借作家的人生来启迪学生对人生的正确认知;用“一个作品”的经典意义和丰富内涵来展现世界的丰富和多样, 借作品的深刻性来加深学生对世界的感知;用“一部电影”的独特影像叙事特点, 来展现长篇作品的恢弘与阔大;用“一处文化名胜”来彰显文学、文化、文艺馈赠给人们的丰富遗产, 以及它们永恒的魅力与影响;用“一篇作文”强调新闻专业学生对人、事、情的观察、领悟及分析能力;而“一份书单”则是推荐给学生在课堂之外, 进一步了解某一时期文学全貌的书籍名单。除最后一个板块外, 其他五个板块全部在课堂完成, 每一个时代部分共计六个学时。当然, 由于板块中实际的讲授其实只有作家、作品、用电影来展现的长篇作品、用文化名胜来承载的文学内涵这四方面, 所以, 每一个板块中所选取的内容要尽可能具有时代代表性。如浪漫主义部分:一个作家———乔治桑;一个作品———《西风颂》;一部电影———《三个火枪手》;一处文化名胜———巴黎圣母院。乔治桑虽不是最出名的浪漫主义作家, 但作为一名女作家, 她是极具人格魅力和传奇人生的, 她是一个可以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例子。而一部作品《西风颂》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代表作, 特别是最后一句名言, 常常成为这一环节讲解的高潮, 也是学生讨论的热点。一部电影《三个火枪手》, 大仲马的代表作, 是一部通过叙事情节来展现浪漫主义风格的佳作, 不仅让观者了解了法国人文的情怀, 同时火枪手们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原则也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 “一部电影”这一板块, 时常成为学生们最喜欢的一个版块, 这正是紧抓文学审美特征和对寓教于乐教学方法的最好运用。一处文化名胜巴黎圣母院则是专门从巴黎圣母院的人道主义内涵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的关联性上, 力求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去领会雨果《巴黎圣母院》的主旨和深刻的内蕴, 同时也在更具体的故事中去感受巴黎圣母院所代表的宗教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

文学赏析课程作为我院新闻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时刻联系专业特色, 特别在前四个板块之后设置了“一篇作文”的写作板块, 而且是当堂写作。写作的要求只有一个:在规定的时间内, 针对前四个板块, 表达个人当下的思考或心情。当堂写作非常能够锻炼人的思维和写作能力, 而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 写作能力对于他们而言尤其重要。从现有成果来看, 这一板块的设置是成功的。

三、从改革考核方式出发, 力求学生积极参与

本课程的常见考核方式, 往往都是一篇期末论文或者读书笔记了事。但对于新闻专业的必修课来说, 惯常的考核方式显然无法达到课程的目的。因此, 对文学赏析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应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课堂改变教师“独角戏”的格式为目的, 加重学生的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由之前的平时成绩占30%, 期末成绩占70%, 改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半。同时, 平时成绩的取得强调课堂内容的参与度。比方说, 教师会提前公布下一个时代所涉及的板块分别都有什么内容, 邀请学生当某一板块的主讲人, 成为主讲人的学生将会比其他同学的起评分数高出30分。除了邀请学生当主讲人之外, 教师还经常在某些具有板块后设置评论环节, 当然这种评论因板块内容而异。每次评论的成绩也将计算入平时成绩之中。

虽然每一位师者都希望学生主动参与, 不需要用考核来激励, 但我们也需考虑到当学生们都已经习惯于老师一言堂而学生静静听的现实状况, 或许, 考核能够激励、鼓励, 也是迫使他们走出表达自我的第一步。

摘要:文学赏析的课程改革是高等院校通识课程改革中的热议话题, 本文从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中外文学作品赏析》一课的改革实际经验为依托从课程性质、教学内容、考核方法三方面来探讨文学赏析类课程的改革方向和具体方法。

中外最新汽车广告作品赏析 第4篇

广告公司:DDB

创意说明:

越从我心,路随我行

——上海大众全新智能SUV TIGUAN途观,跨世登场

是什么样的SUV,能将崎岖变成平坦,将弯道变成直道,将科技变成人性?上海大众全新智能SUV TIGUAN途观,凭借大气的外观,卓越的智能,澎湃的动能等梦幻配备,彻底跨越SUV的传统格局,为明日SUV潮流趋势书写下全新定义。面对如此具有前瞻气质的SUV,DDB上海TIGUAN团队为其勾勒出“越从我心,路随我行”的车格,并把target锁定在身处都市,内心却渴望跨越平凡,打破格局,具备前瞻气质的一群生活智者。正如歌德所说,“路得尽头不是终点,而是超越”,相信上海大众继打造出如此强悍的TIGUAN后,在3月底的上市表现中一定会完成一次惊艳的超越。

广告主:高尔夫GTI

广告公司:DMG广告

创意说明:

高尔夫GTI上市

张扬狂放,迅猛不羁,想拥有这般驾驭人生?现在由你而定。历时35年的经典传奇,高尔夫GTI将激情重现,本平面广告以故事形式演绎出产品的个性诉求,以高尔夫GTI与直升机的极速角逐,在情节戏剧化的表现中清晰地呈现给消费者高尔夫GTI杰出的运动表现。

广告主:进口Mazda3两厢

广告公司:DMG广告

创意说明:

进口Mazda3两厢上市

进口Mazda3两厢的目标用户定位在眼光独特、运动时尚、注重环保的“非凡精英”,创意中,将城市道路的角度颠倒,Mazda3两厢从密集的城市道路冲向空中,气势逼人,表现出Mazda3两厢及其车主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更表现出Mazda3两厢带给消费者的非凡驾控体验,让Mazda3两厢的车主体会到高人一筹的驾控享受。

广告主:凯迪拉克SLS

广告公司:麦肯SGM Works

创意说明:

凯迪拉克新赛威是一台具有先进科技的高档商务轿车,她是凯迪在中国的旗舰产品,承载了凯迪的品牌形象。因此,在新赛威上市平面上,我们不仅要沟通新车上市的信息,还需要构筑凯迪拉克品牌的精神。

我们经过研究,找到了凯迪拉克这个历经百年的豪华品牌的独特基因:凯迪是一个一直以来都走在汽车领域前沿的创新品牌,她致力于创造汽车和驾驶的新可能,勇于冒险和探索是她的核心价值,而这种价值正是那些在各自领域中独领风骚的成功者的共性。真正的领袖是开拓疆域的人,正如凯迪拉克本身一样。

于是历史上具有同样冒险开拓精神的先锋人物进入创作者的眼中,我们选择了伟大的冒险家、新时代的开拓者-哥伦布。创意由此展开。当年,哥伦布以他无畏的开拓精神开启了新的时代;而今天,凯迪拉克新赛威同样给予驾乘者前所未有的驾乘体验,她当之无愧应该是那些同样以无畏的开拓精神在各自领域中独领风骚的成功者的坚实伙伴。

广告主:雪佛兰科鲁兹

广告公司:

创意说明:

雪佛兰品牌的破茧之作

雪佛兰CRUZE科鲁兹,诞生于通用全球最先进的紧凑型轿车平台,是2009年雪佛兰全球最重要的战略车型。为了突出科鲁兹的美式血统,改变雪佛兰品牌“韩系车”的形象,我们在上市广告中,特地挑选了当红《越狱》剧集的主演温特沃什•米勒作为代言人,并模仿好莱坞电影的拍摄手法,精心创作了一系列米勒与特工角逐的TVC。TVC的剧情中,米勒驾驶科鲁兹游刃有余地甩开了追逐者,从而也让产品的高性能深入人心。

科鲁兹上市Campaign取得了巨大成功,客户预期月销量6000台,实际首月销量8000台,创下雪佛兰进入中国后的新车上市纪录!并且在短短十个月内,销量即突破万台,在同级别车型中史无前例。

广告主:MG6

广告公司:威汉

创意说明:

发现你的不同

作为一个团队,客户和威汉决定通过一个精彩的45秒商业广告片来宣布MG6的上市,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诠释产品的惊艳外形,以及Fast-Back设计的真实性能。广告故事着重体现了MG6的主要卖点,包括Fast-Back的应用、英国锋潮设计、开阔的内部空间以及优异的性能。壮观的背景加之007般英式叙事风格,让整部广告片紧紧抓住观众的眼球。巨大的制作投入,鲜明的创意表现,无不揭示了MG重回国际汽车市场的雄心。此创意由WE威汉营销传播集团为MG汽车创作。

广告主:长丰集团猎豹CS7

广告公司:广东省广告股份有限公司

题目:公牛

广告主:Seat汽车

广告公司:

Grey米兰办公室,意大利

创意说明:

Seat leon cupra堪称热血斗牛士,动感而冲劲十足。图片中的披着牛皮的机械猛牛,杀气腾腾,想要俘获这样的对手,非要有seat leon cupra那样足够狂野的动力才能完成吧。

广告主:BMW1系列两厢车

广告公司:Internone

广告主:BMW M3

广告公司:Internone

题目:嫉妒的左脚——火箭篇、飞镖篇、蜜蜂篇

广告主:斯柯达Octavia RS

广告公司:Leagas Delaney,德国

创意说明

当你的左脚嫉妒右脚的时候,她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举动呢?给右脚涂上蜂蜜招引蜜蜂,画上标靶投掷飞镖,还是干脆绑上火箭恨不得把她炸飞?新款斯柯达Octavia RS,让你的左脚嫉妒右脚!

题目:河岸篇、山顶篇、

山谷篇、降落区篇

广告主:路虎

广告公司:R+W广告,美国

创意说明:

走到路的尽头,才能看到真实的新西兰。路虎2010系列所安装的GPS系统,通过显示真实坐标数据,实现精确定位。

题目:颠倒篇

广告主:Tony Divino Toyota

广告公司:Richter7,美国

创意说明:

颠倒的广告牌很难被忽视哦!这一颇具新意的广告来自之前被召回事件而麻烦缠身的丰田,以期重塑其品牌价值。不过,阅读这样的广告牌会不会给驾驶员带来新的危险?

题目:颠倒的球钉

广告主:奥迪

广告公司:DDB,意大利

创意说明:

2010年,奥迪赞助了quattro cup高尔夫球锦标赛,而此作品正是为此次盛事而做。用一个倒置的高尔夫球球钉,表达了奥迪Quattro的全时四轮驱动系统的抓地力和动能分配。

题目:此路不通篇、自行车篇、停止篇

广告主:大众汽车

广告公司:Palm + Havas,加拿大

创意说明:

也许你能找到便宜的配件,但是一时的贪图便宜所带来的代价是什么?要知道不是所有的配件都是一样的。没有人知道你的车有多好,不管你开了多久。而大众想为它的元件建立一个子品牌,其中包括了零件、服务和配件,而这三个不同部分共同存在于Volkswagen Original(大众元件)的大伞之下。此广告意在警惕并未使用大众元件的大众汽车,那是件多么危险的事!

题目:滑雪道

广告主:大众商用四驱汽车

广告公司:DDB,意大利

创意说明:

奥迪汽车上所安装的全时四轮驱动系统安全可靠,即使在雪地里也能够保持高性能驾驶。

题目:精致篇、机车篇、爱因斯坦篇

广告主:标致

广告公司:BETC Euro RSCG,法国

创意说明:

中外电影赏析结课论文、 第5篇

学号:A12120692

班级:行政管理1202班

姓名:刘羽倩 评析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英文名: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是一部取材于真实故事的影片,影片所反映的人物原型就是当今美国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电影讲述了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在经历了失业以及家庭变故等一系列失败挫折之后,作为单身父亲如何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克里斯?加德纳从小生长在一个没有父亲陪伴的单亲家庭,直到他28岁时才第一次见到父亲。由于自己童年的遭遇,在做了父亲以后,他发誓要做一个称职的好爸爸。但幸福却一直未降临到这位黑人的身上。只有高中学历的克里斯?加德纳靠推销骨质扫描仪来勉强维持生计,但后来他的推销生意十分惨淡,还欠下无数账单,妻子离他而去,直至最后付不起房租,交不起儿子的幼儿园学费,便不得不和相依为命的儿子一起露宿街头。他屡遇不顺、穷困潦倒,甚至到了通过卖血来糊口的地步。为了儿子的幸福,克里斯?加德纳咬紧牙关重新振作,处处向机会敲门。通过巧妙接近一家证券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之后,他取得了在一家证券公司做实习生的机会。在证券公司实习期间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克里斯加德纳终于从20名竞争对手中得到了惟一一个成为正式员工的机会。此后,克里斯加德纳继续努力,最终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该影片由意大利籍导演加布里尔穆奇诺执导,威尔史密斯主演。影片以其感人的故事情节,富有教育意义的内涵,在上映后口碑和票房大获成功,也令威尔史密斯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一、《当幸福来敲门》与“美国梦” “美国梦”(American Dream)作为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指的是只要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才能迈向繁荣。一般而言,“美国梦”包含几个要素: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美国梦”之所以成为美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是它的历史源远流长。“美国梦”起源于17世纪,英国人首次来到美洲大陆,由此之后,大量欧洲人移民美国,他们的到来彻底地改变了北美大陆,从而使这块新大陆变成了“希望之乡”和可能实现一切梦想的理想天国。大量的欧洲精英人士移民美国(特别是清教徒),他们将欧洲的进步思想也移植过去。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教徒思想。清教徒并非一种宗教,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它是对信徒群体的一种统称。清教徒是最为虔诚,生活最为圣洁的新教徒,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为了保证民主自由理想的实现,由约翰亚当斯、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弗逊、罗伯特利文斯顿和罗杰谢尔曼所组成的五人小组,将这些思想写进了《独立宣言》。对于美国人来说,自由平等不仅是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也成为一种制度和生活方式。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美国梦”的思想理念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前往美国追求自己的梦想,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移民国家。在美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通过个人艰苦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知名人士。例如,通过个人努力,即使残疾但也当上了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依靠个人发明而创立通用电气公司的爱迪生;从哈佛大学辍学之后奋发图强,创办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从小被亲生母亲抛弃成为孤儿的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斯蒂夫乔布斯;从肯尼亚移民到美国的现任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出身贫寒或生活在美国中低阶层的家庭。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似乎可以说明,在美国不管贫富贵贱,只要努力拼搏,就能获得成功。《当幸福来敲门》中对男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奋斗过程的生动描写,向观众诠释了“美国梦”以及实现梦想的艰辛过程。

(一)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影片的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是名黑人推销员,每天拎着四十磅重的骨密度扫描仪奔波。他过着非常艰辛的生活:一家人租住在一个简陋、狭小的公寓(该公寓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唐人街);孩子在简陋的私人幼儿园上学,幼儿园老师不但年龄大而且非常冷酷;克里斯加德纳的妻子是工厂工人,每天辛苦工作;由于失业以及推销生意的惨淡,房东常常催房租。总之,克里斯?加德纳一家人所处的境地代表了美国最下层人的生活。由于克里斯加德纳天生对数字非常敏感,他梦想着成为证券经纪人。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作推销员所锻炼的良好口才使他能够与证券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搭讪,并通过向人力资源经理展示他的魔方技能获得了在证券公司实习的机会。为了能够成为一名正式的证券经纪人,他需要通过打电话来联系尽可能多的客户。在联系无数潜在客户无果后,他选择了一位退休的大老板,这位富翁带他去观看了一场棒球比赛,虽然最后合作未能成功,但这次经历使他有机会认识更多的上流人物。经过对这些上流人物的公关,他成功地获得了更多的生意。最后,由于克里斯加德纳的出色表现,使他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功与证券公司签约成为正式证券经纪人。从克里斯加德纳的身上可以看出,机会无处不在,只要能抓住机会,机会属于每一个人。《当幸福来敲门》阐释了“美国梦”中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理念。

(二)成功需要不懈努力

电影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在经历家庭变故之后又屡遭挫折,一系列的打击让他不断怀疑《独立宣言》中所提到的“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他认为“Maybe happiness is something that we can only pursue,maybe we can actually never have it.”(也许幸福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只能追求,但事实上我们永远都不会拥有)。为了让儿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克里斯?加德纳梦想着成为证券经纪人。通过自己的毛遂自荐,成为证券公司的实习生,在半年零工资实习期间,他和儿子流离失所,不得不靠救济金生活,但他仍利用时间苦读证券类书籍,认真完成培训老师交给的每一个任务。通过艰苦奋斗,他终于成为一名证券经纪人并最终成立了投资公司。因此,克里斯?加德纳相信“You got a dream,yougotta protect it.”(你如果有一个梦想,就去捍卫它)每个人都向往幸福,只要今天够努力,幸福明天就会来临。正如一句英语名言: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皇天不负有心人)。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通过讲述克里斯加德纳的成功历程,向人们力证“美国梦”的思想,即只要通过不懈努力,永不言败,永不言弃,幸福就会降临。

二、《当幸福来敲门》与美国社会现实

《当幸福来敲门》的男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租住的地方是贫民区,他为了逃避18美元出租车费甚至跳下出租车逃跑;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克里斯加德纳为了他和儿子的生存只能靠救济活下去,甚至去卖血。相反,影片也描述了富人的奢侈生活。他们住在高档别墅里,开着豪华跑车,坐在贵宾室现场观看体育赛事。影片很鲜明地反映了美国社会严重的贫富差距。除此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也在影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克里斯?加德纳的一个黑人朋友,欠了他14美元。在克里斯加德纳最困难时期找到这个朋友要求他还这14美元的时候,他百般抵赖,并且质问克里斯加德纳自己帮他搬家是不是应该付钱。另一个场景,克里斯加德纳由于时而拖欠幼儿园学费,幼儿园老师凶狠地让他不要再送儿子去幼儿园。还有一个场景,克里斯加德纳由于推销不出去仪器,只能暂时拖欠房租,而房东在寒冷的冬夜将他和儿子一并赶出租住的房间,使他们无家可归。这些事实都在说明,美国社会一贯所崇尚的“美国梦”已经开始扭曲,形成了有钱才有幸福,一切皆以追求金钱为主,为了达到赚钱的目的一切都可以抛弃。

三、结语

中外影片赏析论文《追捕》观后感 第6篇

——《追捕》观后感

学院:___水利与建筑学院______

姓名:____赵伟森_____________

班级:__水利1001班____

学号:__A13100217_____

日本著名电影《追捕》观后感

一、简介

为人正直的检察官杜丘突遭陷害,被人冤枉成抢劫、强奸犯。为了洗刷自己的冤屈,他一边躲避警察的追捕,一边设法为自己讨回清白。杜丘在逃亡途中救下了农场主的女儿真由美,美丽的真由美爱上了正直的杜丘,她决定帮助杜丘走出困境。

真由美和父亲给了杜丘很大的帮助,他从东京辗转到北海道,终于在一家精神病院查到了诬告自己的横路进二,为查明真相杜丘也装病住进了这间医院,原来所有的一切都因制药厂长冈引起,是他买通横路陷害杜丘,事情终于真相大白,杜丘重获自由……

二、简评杜丘人物特点

“法律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这句话充分的诠释出了法律的本质,也使人们有了一些大胆却合乎常理的构想,那就是:倘若法律真的冤枉了一个好人,那么将会怎样?日本影片《追捕》就在人们对这一构想之基础上,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传奇式的救赎故事。

检察官杜丘被人以入室盗窃强*的罪行污蔑。他的同事带着矛盾怀疑的心情将他逮捕,并带他到他的住处搜查到赃物,在此期间,他跳逃跑了。

杜丘知道,如果只在监狱里暗无天日的等待,真相不会自己跑出来。他是清白的,他要用实际情况来证明。在他看来,这就像是一场命运的赌博,赌一赌,或许还有洗刷冤屈的机会,不赌,连洗刷的机会都没有。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听信于命运,但却有那么一种人,他们正相反,相信事情总会出现一些转机,他们不相信命中注定这一回事。正因如此,才有了无数英雄和他们的传奇故事,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在现实里,他们都活生生的存在着。

逃出来的杜丘,一边躲避警方的追捕,一边为自己寻找真相。但他却发现,污蔑他的两个证人,是使用化名的横路夫妇,其中横路加代被人谋杀。于是他又开始了寻找横路进二的路途。在此期间,他在丛林里救下了的牧场主的女儿真由美,真由美将其带到的家中,并对他一见钟情。于是真由美决定帮助他一起逃亡。

一条重要的线索没了,但杜丘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固执的性格此时成了推动精彩故事继续的必要条件。真由美勇敢,善良,美丽。哪个男人不喜欢呢?更何况像杜丘这样一个36岁的单身汉。真优美的出现对于杜丘来说就像是久旱缝甘露,如果没有真由美,他也不可能找回清白。

在这里,真优美的出现大概在影片市场的三分之一处,这样显得恰当好处,杜丘的爱情来的是措手不及,正在逃亡期间的杜丘似乎并太多没有时间考虑儿女情长,但英雄总要美人配的,这也是古往今来英雄故事的惯有法则。

一番波折之后,他们得知横路进二被人强行送进了疯人院,于是杜丘扮作精神病患者潜入精神病院。他找到了横路进二,却被主治医师陷害。在杜丘与真由美,矢野警官等人的里应外合间,终于真相大白,杜丘洗清的冤屈......潜伏于疯人院期间的杜丘,在危机笼罩下依旧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其说这是作为一名检察官应有的素质,还不如说杜丘为真想做出的最后一搏,他很清楚,如果失败,他将功亏一篑。但正如其他英雄故事一样,他最后不仅成功了,而且还抱得美人归。

同样是关于法律,关于寻找真相,《追捕》与后来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被诬陷,同样是靠主人公自己寻找真相,不同的是一个在监狱里,一个在逃亡中。

每个人都是英雄,就像杜丘,活在都市中的他通过这次事件,居然学会了开飞机。人就是这样,如果你不逼一逼自己,你也不知道你到底有多少潜能。但无论怎样,对真理,对真相的崇尚永远是人类作品不朽的主题。《追捕》与杜丘永远是日本电影史上的一座不朽的里程碑。

三、《追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电影《追捕》是根据小说《穿越激流的人》改编。改变后的电影在情节上更加跌宕起伏;该片摄制于1976年,高仓健主演,佐藤纯弥导演。这部影片至今仍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高仓健的鼎盛之作,他刚毅的性格和冷酷的面容曾在当年产生过轰动效应。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充满悬念的结构安排使这部影片大受欢迎,甚至还衍生了无数与《追捕》相关的文艺作品,检察官杜丘的形象深入人心——刀削般的脸庞、竖领子的风衣、凛冽的眼神,使高仓健成为了亿万中国观众心目中的首席日本偶像。当年一部日本电影《追捕》曾红遍大江南北,冷面硬汉高仓建饰演的检察官杜秋,追捕中牢记使命,在红颜知己真由美的协助下终于完成破案,紧张跌宕的追捕情节和男女主人公生死与共的爱情,包括浑厚男声“啦呀啦——”熟悉的主题曲,越过岁月至今仍深留在观众心中。

在70年代日本电影进入中国时,《追捕》是其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日本彩色故事片之一,中野良子在《追捕》中饰演的真由美和高仓健饰演的杜丘等银幕形象,影响了70-80年代众多的年轻人,影片《追捕》跌宕起伏的情节、紧张急迫的音乐使本片成为当时观众心目中的经典,《追捕》一片的电影表现语言亦影响了一代中国电影人。

至今中国观众仍忘不了影片中的这个镜头:在“啦呀啦”的优美旋律中,在一望无垠的原野上,在东京街头,警视厅警探的围追堵截下,真由美与杜丘相拥在马上驰骋,她长发飘飘,英姿飒爽。

四、《追捕》个人感悟

经过了这几周的选修课之后,我感觉“中外电影赏析”这节课选的非常成功,非常对我的口味。因为我把这节课选在了周五,经过了一周的劳累的学习之后,在这个轻松的周五,何老师同学们一起,静坐下来,静静的细细的品味一部经典电影,既放松了身心,有从电影中能够体会出很多从身边无法体会的东西,在放松中也得以有收获,非常值得。

上一篇:江苏教师考试教学设计概述下一篇: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