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心理辅导

2024-07-20

留守学生心理辅导(精选6篇)

留守学生心理辅导 第1篇

观义中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的措施与对策

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既关系到农村人口素质问题,也关系到农村的下一代的成长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防范.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既关系到农村人口素质问题,也关系到农村的下一代的成长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防范,我校开展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 1.调查摸底,分类管理

我校组织全体老师,对留守学生进行全面的家访,作好记录,建立档案,并制定分类辅导关爱的方案,使学校的教育管理有的放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学生的家庭主要在以下六种情况:(1)家庭困难,父母迫于生活双双外出打工;(2)父母一方不在本地,为团聚而外出务工;(3)家庭宽裕,父母为生活自由而外出务工;(4)夫妻感情不和,一方外出务工;(5)单亲父亲或母亲外出务工;(6)家庭婆媳关系不和外出务工。针对这六种情况,我们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化解他们因家庭困难而引起的自卑和苦闷。对家庭宽裕的,重点促使其父母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关爱。对于父母感情不好,性格古怪、脾气暴躁,逆反心强、问题较多的孩子,进行重点跟踪,特别呵护和关爱。

“在外打工,最担心孩子什么?”37.2%的被访者担心孩子没人照顾;21.4%担心孩子身体有病;24.3%担心孩子学习不好;只有17.1%

担心孩子不学好、干坏事。可见,在外务工的父母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重视不够。

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难道赚钱就真的那么重要吗?我并不在乎你们能给我买多少漂亮的衣服,也不要那么给我买好玩的玩具,我只想和你们在一起。每次看到别的小孩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散步,我真的好羡慕。你们都说这么做都是因为我,想让我比别人过得好,可你们是否知道我最最渴望的就是你们能陪我一起做作业,牵着你们的手一起散步„„

虽然受现在金融风暴的影响,经济大环境持续低迷,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趋势放缓,但可以预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学生”的队伍将不会缩小,而是继续呈缓步扩大的趋势。因此,怎样使“留守学生”受到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仍然是全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

针对留守学生的内向、孤僻不合群、有自闭倾向,性格、行为出现偏差的心理问题;我们采取宣泄法,实行“代理家长制”的方法。

我校对这些留守学生,在每周二德育活动时间,先进行集体心理引导、教育,再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进行单独心理辅导,我们还教学生自我教育的心理健康方法:

宣泄法:压抑、自卑,自弃等心理是“留守学生”常见的心理状态,要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得以排解:可以通过写日记诉说,给远方的父母写信或者打电话诉说,也可以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吼叫等方法,及时疏导心结,化解积郁,求得心理平衡。还可以找知心朋友和

值得信任的师长,倾吐悲伤、委屈、苦恼、愤怒等情绪,以解除内心的冲突。教孩子学会发泄。教育孩子有什么事不要憋在心里,要想办法让它发泄出来。比如有什么事你不想告诉别人的,但憋在心里又觉得不舒服的,那你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把心事写出来,心里就会感到轻松一些。也可以学会向人倾诉,把自己的心事向你的好朋友,好伙伴,向自己的心理辅导老师倾诉。有时候自己的倾诉也许并不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但你会发现倾诉过后自己的心情会变得坦荡舒畅。还可以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喊叫来发泄内心的积郁。当然也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让自己出一身大汗来放松自己的心情。

我校三年级留守男生王某,长期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肆无忌惮,经常随意的损坏同学的东西,一旦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就拳打脚踢甚至咬人,最多的时候一天违反六次纪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学生中有不少这样的“小霸王”,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霸道蛮横、脾气暴躁,不听劝告,不服管、甚至对家长、老师有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稍有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经常和监护人老师顶嘴,甚至用“不读书”来威胁家长和老师。我们就采取了宣泄法对留守男生王某进行心理疏导,效果好,现在他转变成心理健康较好的留守学生,还帮助其他的留守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由学校进行统计并核实学生父母务工的联系地址、电话,然后由学校教师分别担任“代理家长”,班主任为“留守学生”的代理责任人,教师和“留守学生”结对,负责学生在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通过

电话、信件等方式与学生的父母联系沟通,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告知父母,交换意见。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经常给孩子以亲情问候和情感疏导。结对的留守学生随时可以找代理家长帮助解决学习、生活上遇到的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代理家长要多与结对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掌握这些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疏导,要让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学校每周进行一次抽查,对表现突出的“代理家长”进行表彰,对进步较快的“留守学生”给予奖励。

有一位女同学,人长得挺高大,胆子却比较小。以前往往有什么事也不敢对老师说,父母又在外打工。下面就是她写的两篇习作,留守学生的变化我们可以从她的这两篇习作里略见一二。

习作一:《难忘的经历》

那是刚开学不久,那次我把钱借给同学了。到了星期五还没还给我。我急得差点哭了。这时,一个同学对我说:“你可以走路回家呀!”啊,走路?我可没尝到过这样的苦头哇!在家里爷爷奶奶把我捧为掌上明珠,当我是家里的小公主。走到奶奶家里少说也有十几里哩,我想都没想过更别说做了。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只好这样了。我走到半路时遇到了大黄狗。可恶的大黄狗向我汪汪叫了几声,我吓得直发呆。因为我从小就有恐狗症啊!当我走过山洞时我像箭似的跑,因为洞里的声音好大啊。在路上我感到孤独极了。天渐渐地黑了,我想家了,想到家里的人一定急疯

了,我便嚎啕大哭了起来。这时,一个过路的叔叔停下车来,说搭我走,我勉强说不用了。走啊走啊,终于到了。一到家我便睡到床上,第二天脚肿了起来,起泡了。真是唐僧取经九九八十一难,可怜我回家也曾十八难啊。

这篇习作不禁胆颤心惊,这位同学看来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心理障碍了,一个女孩子单独行走那么长的路程,万一路上出点什么事,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学校里非常重视,之后便展开了五类生的调查摸底工作,还特别为留守学生做了辅导档案,并为每位留守学生牵线与老师结成对子,让他们有了固定的代理家长,让他们有什么事,一定要跟代理家长商量。习作二:《难忘的经历》

今天早上起来,我就感觉有点不对劲,手脚一点力气也没有,也不想吃饭,但我还是去上课了。

上课时,脸很烫,头又痛,我扑在了桌上。老师走过来轻声问我怎么了?我没回答。老师把手放我额上一摸,“呀”地叫了起来,说“你发高烧了”。随即老师就打电话叫来了我的代理妈妈——苏老师。苏老师赶紧拉起我的手把我带到医院。量体温、检查、做试验、吃药、吊针„„老师一直陪着我,我担心等下回去时怎么办,我身上没有钱了啊?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轻声说:“钱的事你不用担心,老

师会帮你,回去了我会打电话和你家人说清楚的。”我心上的石头落了地。后来的几天老师一直按时让我吃药,陪我打针,直到我的病好了。

有了这次经历,我再也不担心了,因为我有妈妈一样的代理妈妈啊。

3.针对留守学生的缺乏自信、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焦虑心理突出、耐挫能力较差的心理问题,我们采取培养留守学生的自信心,正面疏导,培养兴趣,情感迁移,锻炼意志,激发他们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正确引导,启发自觉,转移法,自我暗示法的方法。

帮助留守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是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所在,让他们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相信自己的能力。日本教育界的一项研究表明:最好不要在学生作业本上打“X”号,因为这样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善于发现这些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事实上,每个孩子有了才能,会引以为自豪,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教师对留守学生应细心观察,对于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热情给予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类似于父爱和母爱的温暖,燃起希望之火,树立生活、学习的信心。

我校提高“留守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为了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必须培养“留守学生”的个人素质。首先,对“留守学生”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格罗斯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们的影响,因而对身心健康有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留守学生”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从不同的角度帮助“留守学生”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绪问题,维持和增加良好的情绪,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以及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能够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自尊心,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其次,加强“留守学生”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鼓励“留守学生”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

第三,培养“留守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也是学生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之一,可以满足学生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我们教师的常规教育活动渗透“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过程是“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载体,任课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向。如语文课就包含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增强自信心教育等。

针对留守学生意志薄弱,不善于克服困难的状况,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演讲、研讨会等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挫折是经常出现的,应正视所面临的挫折和困难;同时,组织学生学习名人、伟人的故事,让他们谈看法,谈体会,以提高他们对生活中各种的认识。法国作家大仲马说过:“人生是一串无数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总是笑着念完这串念珠。”教育他们万事如意只是一种良好的祝愿,实际上,万事都按自己主观愿望发展是不可能的。对于困难来说,只要不懈努力,“山穷水尽”一定会“柳暗花明”。古语说:“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坐而论道,只说不干就既不会有力量,也不会有这力量建树起来的成就,当然也不会有由于愉快地看到这种力量而产生的信心。矫治懦弱性格有效方法是采取行动,分析留守学生学习、生活存在哪些困难,鼓励他们勇于行动,教育他们生活上独立,学习上自主,教师帮助他们建立成功档案,他们会“怒向胆边生”,坚定他们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当然,对留守学生的诚实教育也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他们“吾日三省吾身”,彻底战胜自我,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我们还教留守学生战胜自卑、树立自信的心理健康法:转移法、自我暗示法等。我校也要求心理辅导教师写出教案,有计划、活动安排、效果记录,教学后记等,要求内容详实,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

力求更好的效果。

转移法:要学会自觉的转移自己的注意中心。对正在经受精神折磨的学生,要让他设法摆脱眼前的情境,如倾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通过一些群体的娱乐活动,如下棋,练习书法,画画等有有益的活动来消除当时不正常的情绪。

自我暗示法:成语中的“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都是暗示作用的生动写照,暗示作用能够强烈地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起显著的导向作 用。当记恨念头产生的时候,要用语言自我暗示,强制压抑自己萌发错误的动机和欲望。要不断的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会处理的很好”、“我不比别人差”,不轻言放弃。经常性的努力,不懈的锻炼,会使你走出自卑的阴影。

我校组织留守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到不同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体验、感悟、适应,学会面对现实,学会克服困难;要善待他人,帮助比自己还困难的人;培养远大理想,树立必胜的信心,奋发向上。

4.针对留守学生的漠视亲情的心理问题,我们采取组建留守学生朋辈辅导小组、化整为零,进行心理咨询的方法。

我们学校开设“二线一室”。所谓“二线一室”即:开通校讯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留守学生由于亲情缺失,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为留守学生提供倾诉的渠道;利用校园广播站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驿站”,帮助“留守孩”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开心灵的“疙瘩”。

留守学生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留守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和内心不平衡所致。父母外出务工是一种现实,留守学生应以健康的心态,正视现实、面对现实。在改变不了父母外出的现实情况下,只能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作为留守学生,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学生缺乏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抚慰对他们来说更是弥补珍贵。

我们把一些住址相近,情况相似的留守学生组织在一起,让他们一块玩耍一块儿学习,有问题一起想办法,有快乐也一起分享。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共同性,在日常生活和价值判断上也具有共性的困惑和问题。同时,相同的经历与境遇使留守学生之间更易产生彼此心理上的相容,形成情感上的相互慰藉

与支持。在小组的交往与活动中,留守学生可以分享彼此之间的快乐,理解并分担彼此的烦恼,交流和讨论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困惑和疑虑。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冲淡他们对父母的思念和孤独感,而且,从共同的交往活动中可以培养他们对集体的依恋和归属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对成长小组的关注和有计划的指导和参与,可以使留守学生的成长小组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化整为零。我们把留守学生分解到老师、有父母在家的同学,在双休日、节假日把他们带到家里,让留守学生体验家庭的温暖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

建立完备的留守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学生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记载好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法等。班主任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学生父母,让家长尽量作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沟通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我校做到“三知、两沟通”。“三知”指的是学校要对留守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代管人的基本情况、父母外出的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做到知情,并建立档案,准确掌握留守家庭学生基

本情况。“两沟通”指的是学校要定期与孩子的父母沟通,与代管人沟通,以便在教育中“对症下药”。

搭建平台,知心老师,解开留守学生的心结。由于留守学生大多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又无法得到家长的关注和引导,而现在的监护人往往都只关心生活,不关心心理的需求,因此容易发生心理障碍。我们还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关爱留守学生的主题班会,为提高心理素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知心老师,化解心结;根据留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通过面谈、写信、写纸条、打电话向老师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困惑,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生活上,班主任给予生活起居的照顾;学习上,任课老师给予晚自修的辅导;业余生活上,同伴间的玩耍,弥补了枯燥孤独的娱乐;学校定期的外出游乐活动,弥补了家庭父母不能照顾的遗憾。

我们设立“书香校园”,陶冶情操,为留守学生寻求灵魂的依托。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灵魂的归宿与寄托。对于我校留守学生来说,建设“书香校园”容易使他们找到灵魂的依傍,弥补他们内心缺失的爱。为此,我校加大阅览室和图书馆建设力度,新增订阅报刊几十种,新增阅报栏;举办各类宣传,如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国庆特刊、弘扬民族精神等栏目;举办各类节目,如英语“记忆大王”、元旦会演、体育运动会、演讲、诗歌朗诵大赛等等,陶冶留守学生的情操,发扬他们的长处,感受人生的价值。我校建立了书香班级,在每个教室的角落安放图书柜,堆放同学们的课外书籍,供大家在规定的时间里阅读,走到书中用心灵去感受美好,感受高贵,从读书中感悟人性、人情、仁爱。

家校联系,沟通家长,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家校互动。虽然留守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可以与他们的监护人取得联系,学校也相应地建立起“家校互访制度”和“家校联系卡”,不定期举办“家校对话会”,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以免发生教育的“短路”。我们还可以与留守学生的父母通过电话等通讯的联系,把平时孩子在校的表现告知他们,提醒他们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工作再忙,也应该抽空和孩子打打电话、聊聊天,定期回家看看孩子,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像知时节的春雨,用真诚的爱去滋润每一个留守学生的心田;用热情的火去点亮每一个留守学生的心灯,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驱除蒙昧,收获希望。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针对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力度不够且亲情缺失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以下形式的教育活动。

【模拟家庭】为了补偿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家庭关爱,我们设计了模拟家庭活动。即:每位参研教师认领几个留守学生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照料和关心,并在节假日、学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把他们带回家,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照顾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得到亲情般的关怀。【结对子】由父母均在家、家庭和睦、家长素质较高的学生与一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视为兄弟姐妹,在生活学习中比学赶帮。

【亲情教育课】 为了让留守学生每周至少有一次与外出父母交流的机会,学校安排每班每周上一节亲情教育课,并将亲情课的具体时间通知给家长。留守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利用校讯通、微机室等资源,分批给家长打电话、qq聊天等,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等,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和身体状况,与家长亲切交流。

针对留守学生的自我约束管理能力较差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自主教育活动:

【自主规划】留守学生在班主任老师、帮扶教师的引导下,描绘人生理想,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确定发展目标,写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并把它抄写在笔记本的扉页,或向班、小组同学公布,或装入成长记录袋,便于老师时时检查督促。

【自律承诺】留守学生与班主任老师、班集体和帮扶教师签订自律承诺书,找出自己最突出的缺点,向大家承诺限期改正,并写明改正缺点的具体措施,接受集体的监督,以实现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自我评价】班主任帮扶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省,与社会、家长、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对照,通过日记、周记、汇报、“每日几问”、月评、期评等等方式来调控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管理。

针对家校联系不畅,代理监护人监护能力差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家校联系卡】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以全面了解代理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与留守学生的关系等等。

【举办代理监护人培训班】学校利用家长会等契机举办代理监护人培训班,及时向代理监护人反馈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思想表现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设立知心姐姐信箱】学生对成长过程中的个人隐私如月经、遗精、家庭矛盾等问题,往往难以启齿,羞于向别人诉说。为此,我们计划在校园局域网络开设了“知心姐姐信箱”,为学生开设一条可以倾诉而隐私又得到保护的途径。

5.针对留守学生的学习困难、注意缺陷的心理问题,我们采取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在班主任工作中增设留守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的方法。帮助“留守学生”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开心灵的“疙瘩”。

班主任不仅需要了解班级内留守学生的一般情况,而且应密切关注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把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校班主任开展留守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

面向全体学生,利用集体活动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

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健康发展。“留守”学生由于心情抑郁,所以教师可利用班、团队组织的各种活动进行心理教育。

我校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班主任从旁协助,提供建议。在辅导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决所面临问题的办法。班主任应避免说“我告诉你”之类的话,应用鼓励性、商量式的语气说话。对留守学生进行调节、适应能力的培养。这对他们非常重要,调节的重点是人的内心体验。教给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现状,就是正确对待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为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化解他们的情绪。确立自己合适、正确的理想,保持轻松的精神,适应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健康的人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消除人际交往障碍,让留守学生和同学们共同进步。

我们倾注真情,为留守学生撑起爱的蓝天。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学生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一位老教师曾意味深长地说: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教育工作刚开始时,就已经失败了。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有了爱,人与人之间容易沟通,有了爱,倔强的人会变得格外驯良,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留守学生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平时受的批评较多,往往有自卑心理,如果还经常用批评的方式去教育这些学生,结果会事与愿违,甚至出现顶嘴或出走、退学的现象。

我们要改变学生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就应该用爱心去教育转化他们,忌用“死不悔改”、“不可救药”等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言语,对他们更应该倾注真情,让爱心像清泉一样浇灌留守学生干涸的心田,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方蓝天。

我们启动了“二•五”工程:

针对“留守学生”“爱的缺失、精力分散、思想误区、精神萎靡、缺乏勇气”等特点,加强对“留守学生”群体的教育和培养,用爱为他们撑起一方自主成才的天空。

对学生的“五自”教育:对部分“留守学生”心理存在的一定缺陷,他们注重“心育”,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辐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

对教师的“五心”教育要求:要求教师在教育“留守学生”的过程中必须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因为“留守学生”来源于不同背景的家庭,性格差异较大,所以教师在教育上要善于用计,别具匠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导之以法。

我校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教育中,教师是主力军。魏书生曾说:“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对面牢骚、叹息、愤慨,而是应该在这个心灵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当代教育理念。参加“三新一德”学习、考试。开展人人读一本教育专著。

每期举行一次读书笔记展示活动。向上级推荐优秀心得文章。在校园里张帖教师记录的名言警句。

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高度关爱,加强个案研究

(1)正确引导:心病必须心药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

(2)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可以进行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也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3)善于等待:心理问题解决需有一个过程,水到渠成,不令而行,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要善于等待,坚持不懈。

老师平等对待,不给留守学生贴“坏标签”;集体活动,传递温暖。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性格爱好等也不一样。对留守学生,我们不能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只看到他们的短处而见不到长处,这样就挫伤了他们进取的积极性。对待这些学生要从“短”中发现他们的“长”处,并给这些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他们在认可、赞扬和尊重中树立起自信。这样不给学生贴否定性“标签”,而是利用肯定性标签作正向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发展特长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集体活动,传递温暖。

从学校的角度看,针对留守学生普遍感到孤独、自卑、缺乏安全感的状况,学校根据自身条件,成立了音乐、体育、绘画等特长兴趣小组。同时经常组织体育比赛、班级晚会和重大节日文娱晚会等活动。吸引留守学生参加,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感受到快乐,从而更喜欢学校,让集体的温暖弥补家庭关爱的缺失。三年来共有200多名学生参加了兴趣小组,占学生总数的35%左右,有多名学生通过参加兴趣小组,成为了特长生,如3-6班刘琦,参加县运会获得了全县100米、800米第一名的好成绩。上文提到的长期与奶奶生活在一起,性格内向,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女孩,通过参加兴趣小组,不但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去年上半年还被高中录取为特长生。

从家长的角度看,家长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留守学生”会出现这些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的思想觉悟还比较低,认识不够,主要表现:性别歧视严重,家长应该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要知道不管男孩还是女孩,学习对他们都同样重要; 家校配合欠缺,家长应该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多与老师联系,以全面、全方位的教育好孩子; 精神生活空虚,家长只提供了物质上的享受,却忽视了精神上的支持。所以家长要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告诉他们钱来之不易,是要付出劳动和汗水的; 教育期望过高,家长对子女应该保持合理的期望,让孩子有种“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成就感。

留守学生心理辅导 第2篇

时 间:5月22日

主 持:陈 会 场 地:教室

人 员:过生日的学生及同学

活动内容:

(一)小寿星入座(约5分钟)

1.组织形式:奏背景音乐,边介绍边请小寿星入座(祝你生日快乐歌)

(二)主持人开场(约5分钟)

(三)(合唱《生日快乐》,吃生日蛋糕,许愿吹蜡烛(约8分钟)

(四)互赠生日礼物(约5分钟)

(五)结束词(约4分钟)

(六)合影留念

开场白:

亲爱的孩子们:

今天,是一个欢庆的日子,也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欢聚在这里,带着甜蜜,带着微笑,带着温情,带着祝福,带着感恩为咱们五

(二)班的两名同学举办生日会,一起来为她们庆祝这个难忘的生日。虽然不能和远方的父母亲人一起过生日,但是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和关怀温暖着我们的心,让我们心贴着心,让我们度过这样难忘而又有意义的生日!

结束词:

(七)、宣布结束:

因为相聚,让我们分享了这快乐时光;因为浪漫的生日会,让我们承载无尽的祝福;亲爱的朋友们,民胜小学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就是民胜小学的骄傲 ;今天,我们像小鸟初展新翅 ;明天,我们像雄鹰鹏程万里

;愿你们许下所有的心愿,一 一实现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以最热烈的掌声祝福你们 合:“生日快乐”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 第3篇

一、学校组织调查的步骤及方法

首先成立调查小组, 制定调查方案。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 德育主任具体实施, 班主任和教师密切配合的调查小组;其次, 就是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 召开家长会和部分学生座谈会, 并安排部分班主任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家访,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等;再次, 学校通过调查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汇总, 撰写调查报告。

二、学校调查的情况及分析

(一) 学校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得较好的地方。

调查情况表明,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情况比较好, 表现为:

1、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很重视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

育, 认识上比较到位, 经常能与留守学生进行交心谈心, 学生很信赖老师。

2、学校专门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 经常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开展法制教育等来丰富学生的心灵。

3、我校大多数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是比较好的, 能够自

觉遵守校规校纪, 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很多学生热心公益活动。这说明, 学校的养成教育抓得早、效果好。

4、通过家长会和教师家访, 绝大部分家长对学校与留守

学生的心理沟通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对学校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二) 目前学校在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1、认识不到位, 观念还比较落后, 缺乏持久性。

通过调查, 还有少数教师没有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 未能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和重要意义, 更不知道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他们只重视留守学生的日常管理, 看重留守学生的考试成绩, 什么心理健康教育做个样子, 应付检查, 没有深入学生之中。

2、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相当薄弱。

通过调查,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从教人员基本上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其中多数是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这些人的共同点是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 没有持证上岗。以这样的师资来进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有很多不妥, 效果也不明显。

3、误认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做德育工作。

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回事, 德育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强调灌输、示范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 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环境, 承受挫折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自我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强调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等方面的策略、方法、技巧的运用。而我校教师在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 大多数从德育方面进行辅导, 缺乏专业系统性。没有把德育教育与心理辅导分开。把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等同于品德问题、思想政治问题来对待和处理, 其结果往往是不但不能解决心理问题, 反而使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4、学校没有建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由于学校条件差, 加上师资欠缺, 我校没有建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没有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测量, 没有给学生一个放心交流的地方, 更没有对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提供一个解决的措施。

5、学校教师与家长普遍与留守学生沟通不够, 对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缺乏足够的了解。

调查显示, 有很多留守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或其他问题时, 不选择与家长和老师沟通, 而选择比较要好的同学或朋友交谈。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 留守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信任程度有所降低, 而另一方面, 家长和教师主动与留守学生沟通和交流明显不够, 从而导致我们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不准, 有些工作当然无法跟上。

6、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重心, 往往偏重于繁忙的日常管理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对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关注不够。

三、加强和改进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1、应切实加强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领导, 建立完整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

2、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务实性。积极开设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 努力处理好留守学生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观察和了解, 及时掌握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问题。

3、加强学校体育活动, 促进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让学生身心两全。在初中学习阶段,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应大力加强体育锻炼, 大力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 让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阳光运动时间, 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帮助留守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健全人格, 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 把学校心理教育与留守学生管理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开展各项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活动为载体, 丰富留守学生生活, 健全留守学生心灵。

5、积极发挥社会和家庭的作用。社会要成立专门的留守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机构, 承担起社会的公共教育责任;家庭也要重视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特别是外出务工的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留守学生心理辅导 第4篇

一、心理咨询

(一)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

首先,要对全校各班的留守学生进行摸底,从其他学生中分离出来,进而建立留守学生花名册。

其次,收集资料,目的是为了弄清被咨询者的问题背景,便于从何入手分析他们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1)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家庭地址、所在班级。重点是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庭成员、父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在外打工地点、电话号码。(2)在校情况,如学习情况、人际关系,性格等。(3)成长经历,主要是从小学到初中的基本情况,有无特殊经历。(4)身体状况,有无病史,平时在校或在家是否容易生病,吃饭与睡眠情况。

(二)了解留守学生心理咨询信息

首先,了解学生心理咨询中反映的主诉问题,对主诉问题进行详实的文字记录,以便在咨询中有的放矢,彻底解决问题。

其次,对来访者问题归类,做成表格让学生本人看表格内容打钩,确认自己在表格归类的项目中,自己是否有同类情形。

再次,确定辅导要点,其基本方法有:填表法、观察法、谈话法、调查法。教师应针对留守学生在表格中的打钩问题进行辅导,建立辅导模式,对症下药,解决心理问题。

最后,总结与反思,主要是总结在该个案中所采用的实际可操作的办法,是否真正适用于该个案,同时反思,在心理咨询中,是否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三)方法

1.倾听,在我的办公室,我总是用微笑面对每一位留守学生,安静地、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诉说无论对与错,中途我都不会打断他们的说话,以免他们担心说错而不敢说话。实际上,倾听是一种对对方的尊重,真诚理解,公正对待,无形中满足了留守学生渴望被尊重、认可的心理需要。

2.推心置腹,诚信交流。在咨询过程中,我经常发现许多学生进入办公室时,面带负面情绪和内心的不安。这时,我及时做出反应,用致诚的话语,深表和他有同感,是我发自内心的关怀。虽说不是地道的咨询师,但我尽心尽力,对每一位学生都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前后对来龙去脉,比划各种情形以推心置腹的诚意帮助他们,满腔热情地和他交朋友,并在这样一种真情互动、诚信的交流中,达到了心理沟通和健康教育的目标。

3.传授心理放松法。教给学生简单有效的心理放松训练,来释放不良情绪,如深呼吸法、握拳头法、散步法、倾诉法、注意力转移法、自我升华法等。

(四)过程

1.问题目标。通过前面几步,已为咨询过程奠定了目标基础,知道了要对哪方面进行问题的解决。一般来讲: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扰,不仅自己无力解决,也对班级和学校不利,需要理解、支持与帮助。教师要对留守学生给予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关爱,和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减轻对方的焦虑,促进积极行为的增长。

2.咨询方式。许多留守学生相信自己在做什么,但对自身的行为和深层心理活动可能是未知的,那么教师帮助他们探知原因,了解心理问题的深层心理机制,明确问题的方向。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尽管在行为上,情感上、人格上、性格上有障碍,但经过帮助,他们自己会从困扰中恢复过来。

3.咨询。咨询活动的形成,时间的达成次数,由教师和学生商量决定,由留守学生认可。在咨询中,教师可教授应付挫折的方式,形成学习、考试、上升到焦虑的深层心理机制,并给予解释、说明,以使留守学生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学习新的行为准则。心理咨询的最终目的,是使留守学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经验执行到学习生活中,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二、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是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给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诊断和矫治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进行心理辅导,就要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我对本课题组的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表示对升学担忧的占53.2%;能正确对待教师批评的占38.7%;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偏低的占78.9%;考试焦虑的占67.4%;有不良习惯的占56.8%;想念父母的占83.7%;且影响学习的占17.5%;担心父母挣不了钱的占29.8%。从中可以看出,许多留守学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此,掌握数据后,我们应针对情况实施辅导。

(一)理解尊重、关爱学生

没有爱是搞不好教育的,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是对每个学生的普遍做法,而对留守学生更为强烈。他们平时远离父母的爱,现在用师之爱弥补亲情的爱。因此,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关爱,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语言的使用上,对这些学生绝不能用“笨”“不可救药”等字来形容,都会伤自尊。相反,多抓闪光点,一有点滴进步就表扬、启发,要解决学习生活、住宿上的困难等,让他们时刻处在快乐的节奏里。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要做到三个掌握: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动态、行为动态;当好五员:情感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员,德育辅导员、健康辅导员;做到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学生本人沟通,定期与其父母沟通,定期与代管人沟通。

(二)注重作业评语的书写及评奖、帮扶活动

每月开展一次等级评价活动,让留守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完善评价方式,去掉评价中的“不及格”或“太差”,改为“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每学期开展四次“留守学生”评奖活动,使他们在上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激发他们“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愿望。开展系列帮扶,具体做法是:联班帮管、联师帮教、联生帮学等。

(三)开展系列“阳光工程”

1.以班主任为“留守学生”代理家长,把班级建成“留守学生之家”。

2.开通亲情电话。学校和当地电信局联系,在校园内安装两部固定插卡电话机,为留守学生办理最低价IC卡,可以随时和父母取得联系,增进了亲情之间的感情联络。

3.结对子帮学,让品学兼优生帮助留守学生。每位教师联邦三名“留守学生”给予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帮扶。

4.每周班主任要进行与“留守学生谈话谈心”活动,时间不少于10分钟,要求在思想、学习、生活、行为、身体等各个方面进行。

5.赠生日贺卡,写生日感言,送生日祝福,唱生日祝歌,让留守学生过上一个快乐的生日。

总之,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是以爱心为基础的,对他们的一颗爱心是筑就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寄宿制中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

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5篇

初中学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一方面学生的 认识、智力、意志、道德等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感知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先天因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环境不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必然存在差异。

初中留守初中学生虽然身心随着年龄增长有所发展,但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指导与教育,所以,农村留守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学生的心状况和学校生活的不相适应。

具体表现如下:

1、破罐破摔心里(自卑心理大)。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特别是后进生往往由于成绩、操行方面弱于其他学生,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行为上也常常表现为孤独、羞怯。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或是基础差,或者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因为环境不佳,经过努力后仍然得不到改善,于是责怪自己,怨恨自己,在家里的不到父母的鼓励与指引,最后破罐破摔以求心理负荷的释放。

2、耐挫能力差。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父母关爱的缺乏,激烈地学业竞争、学校教育的欠缺,当代初农村留守中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较低,缺少战胜因难的勇力和信心,经受不了批评,遇到挫折不是勇于战胜困难,而是逃避困难,失去信心,甚至遇到挫折后感到压抑、想不开,身边又没有亲人可以倾诉,这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3、学习方式的不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比小学紧张,而且在学习方式和方法上有所不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差,缺少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当学习成绩表现不佳时,更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往往无所适从。

4、情绪起伏变化大,调控能力差。初中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情绪起伏变化大,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初中学生往往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5、与父母缺少沟通交流。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大多数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很少有机会与父母沟通,致使他们缺少关爱,造成心理上的孤独,有了困难不能与父母及时沟通,寻找不到帮助。

乡镇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第6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在乡镇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乡村留守学生。这些事实上的“孤儿”因为远离父母,即使拥有再多的零花钱,也无法填充他们残缺不幸的情感世界,他们的心灵大多被扭曲,他们有太多的伤痛和无奈。所以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留守学生的心理状况

1、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

留守学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事实孤儿”或“单亲孩子”,他们想父母,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他们不希望父母出去,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每年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眼巴巴苦苦地期待父母回家,那份对亲情的饥渴让人揪心。留守学生普遍认为祖父母或亲戚、老师没有亲情感,这些监护人年纪大、跟他们沟通有困难或者他们对自己态度或简单或粗暴,对自己教育关爱少,更享受不到精神上的抚慰,他们认为自己是被遗忘的可怜人。

2、性格发生不良变化

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失去联系,有的甚至几年见不到父母的面,他们与父母逐渐产生隔阂,与周围同学也很少交往,原本熟悉平常的一切在留守学生眼中开始变得陌生,一些学生开始变得精神紧张焦虑,忧郁消沉,自我封闭,胆小自卑,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动机,缺乏意志力,随之产生厌学心理。

因为性格自卑、不善交流、表达,留守学生普遍不受同学的欢迎。他们中有些人转而跟社会青年交朋友,经常惹是生非,不服从管理,采取蔑视和非难的态度引起老师学生的注意力,把寻衅滋事作为资本炫耀自己,达到心理平衡。

二、为什么要重视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经过调查,油坊镇中学的留守学生约占25%,留守学生和普通学生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往往影响机体健康,良好的情绪、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不健康的行为。留守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思想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留守学生存在诸如嫉妒、任性、孤僻、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忽视乡村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三、怎样进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改变错误的片面的观念

留守学生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的问题有乡村现实环境的制约,也有做父母的自身认识和观念的偏差,不少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留下足够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至于孩子在不在身边,孩子需不需要精神温暖,都是小事一桩,这是一种错误的片面的观念,往往会适得其反,教师要帮助家长认识自己的错误,提高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识,尽量创造条件把学生接到身边,亲自言传身教。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技能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2、保持家长和学生的密切联系

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酷的教育,学校要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使家长和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和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学校可以依靠现代科技信息,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为这些留守学生开辟情感通道,如开辟有针对性的心理课程,招聘代理爸妈等心理志愿者,让留守学生尽情融入亲情的怀抱,畅所欲言,亲自聆听爱护他们的人的教诲,享受父母般的关爱,满足他们对亲情的渴望。

3、营造温馨的家的氛围

营造开放、接纳、欢快和尊重的家的气氛,创立平等、民主、信任的心理环境,对自卑孤独的留守学生非常重要。“心病还需用心药治”留守学生的心理创伤需要更多的关爱才能抚平,所以在班上要发动全体学生尽量营造一个家的氛围,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家的温馨,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教师在工作中要用内心的爱用真诚的感情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使学生亲自体验到教师的一片真诚之心,在情感上觉得教师可亲可敬,才能逐渐消除留守学生心理阴影,使他们重新树立信心获得新的希望。

4、充当可亲可靠的代理家长

学校要安排教师一帮一,用充当代理父母的形式亲近学生。教师要主动与家长电话联系,在征求家长和学生的意见的前提下确保将自己特别的爱献给这一特殊群体,代理父母要尽心尽力尽责,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时对留守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俯下身子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时时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吃喝冷暖,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捧着一颗爱心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细心的呵护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使他们健康成长,不然他们会在被再度遗忘中愈加自暴自弃。

5、帮助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

当前,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际关系紧张问题、厌学问题、自制力问题,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则会造成心理行为的严重问题,青少年时期是心理问题较多的“危险期”,是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而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常常胆小懦弱,进取向上的心理失去平衡,消极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引导他们修正消极的自我评价,认识现实,挑战现实,并积极乐观与人相处,而且要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要引导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他们具备健康的情感、稳定的动机、崇高的理想、良好的品质等心理素质,鼓励他们独立行事,善于探索,富于幻想、顽强坚韧。

上一篇: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下一篇:项目技术负责人任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