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坝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简报

2024-07-26

水坝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简报(精选10篇)

水坝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简报 第1篇

水坝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

简报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组织动员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十二五(2011 ——2015)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的精神要求,我校于 2011 年 10 月成立了“十二五(2011 ——2015)教师继续教育暨学科渗教学透法制教育工作”领 导小组,制定了“学科教学渗 透法制教育”管理办法和实施 意见。2011 年 8 月11 日,我校全体教师召开了“十二五(2011——2015)教师 继续教育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启动会”。会议明确要求将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纳入我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纳入我校 “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纳入我校教师考核工作中。

简报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学习

2011 年 8 月 11 日,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为期一天的全镇小学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知识培训。之后全体教师对“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小学分册)、”“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教师法制常识分册)、” “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培训手册”三本教材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学习,到现在,我校教师平均每人写“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学习心得 10余篇。

简报

★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知识测试

本学期开学初,我校 对教师就“学科教学渗透 法制教育”相关知识进行了测试。试题涵盖了 1—6 年 级 各 学 科渗 透点 及 渗 透内容、“学科教学渗透 法制教育”理论知识、教师法制常识三个方面。测试合格率达96%以上。

水坝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

简报

★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校教师根据“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原则,将 1—6 年级 各学科每个渗透点,从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练习、课外辅导、考试考查、实践活动等领域进行了合理、科学地渗透。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促使学生对学科知识全面、深刻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行为习惯,学生初步具有法律意识。

水坝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

简报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成果及展望

通过近一年来工作的开展,如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已经成为我校对师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我校教师的法律知识和法制意识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种子正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将“法制教育”工作与“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融会贯通,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与“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紧密结合,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密切联系,为培养新时期法治社会合格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水坝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简报 第2篇

自 查 报 告

本学年,学校能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真贯彻和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加强了艺术教育工作的领导,完善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得到了发展。对照《安顺市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现将我校艺术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明确任务

本,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省艺术教育工作有关政策、法规及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健全了学校艺术教育规章制度。学校坚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学校领导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做到有校级领导分管,教务处分管主任具体负责,将艺术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融入班级工作之中,以落实“多才多艺”的培养目标,使艺术教育工作渗透在学校管理、学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学校重视艺术教师的提高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努力建构一支充满活力、教学基本功扎实,且热爱艺术教育教事业的师资队伍,为学校艺教工作的开展奠定师资基础。

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为人师表,是教师从事职业的根本。学校要求艺术老师在工作中不断地加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热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要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在艺术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艺术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情趣,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和创新能力。

三、基础夯实,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音乐、美育和德育一样,都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引导青少年理解并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它在熏陶、感染中对人的精神起激励、净化、升华作用。

本,学校认真落实艺术教育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要求教师做到扎扎实实上好家常课,上好教研课,积极研究确定科研课题。

教师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充分备课,合理运用媒体,吸引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感到上艺术课是轻松的快乐的,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向往。

教务处对家常课,随堂听,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多次的随堂听课中我们发现,教师们课的结构新了,形式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参与面广了。

在业务学习时间,教师能交流教学体会,设计教学方案,相互听课评课,探索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每位成员都能努力上好公开课,大家能在课前讨论教学方案,并共同参与试教听课,提出改进意见,以利再教。

四、积极开展课余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课外、校外艺术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考虑到学校教育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面向我学生,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选择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普及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学生提高的愿望。每年的6月1日,学校都要开展“庆六一,颂党情”文娱汇演,为具有有不同才华的学生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和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使全体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学会表现美、欣赏美、感悟美,提高审美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给学生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促进他们才艺的成长和各方面进步。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只要大家都尽心竭力地做好每个人自己的工作,就能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共同创造辉煌的工作业绩。

艺术教育因为认识到位,重视到位,所以我们的艺术教育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对照评估标准,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学校正在建设中,我们的艺术教育设施还有待于不断加强,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有待于不断提高。我们将继续努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马官镇水坝小学 2011-9-20

水坝小学艺术教育工作

自查报告马官镇水坝小学

水坝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简报 第3篇

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就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好教材。这里仅以第十二册语文教材为例, 谈谈本人在教学中是如何渗透法制教育的。

一、拓展教材, 垫基础

比如学完《长江之歌》后, 我设计了这么一个小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赞美长江?待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后, 我进行了小结和进一步引导:生活中, 人们总爱赞美真、善、美的人和事, 而对社会上假、恶、丑的现象总是极力抨击。如果老师让你们也来写一篇XX之歌, 你打算赞美什么?为什么?一会儿工夫, 学生纷纷举于发言, 有的说要赞美妈妈, 因为妈妈勤劳善良……有的说要赞美一位同学, 因为这位同学文明守纪, 拾金不昧……总之, 不管学生赞美的对象是什么, 但都闪烁着真善美。这一环节一方面是在巩固知识, 引导学生读写结合, 另一方面是在引导学生分辨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恶、丑, 启发学生做真善美的人, 特别是为学生接受具体的法制教育内容铺垫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感悟教材, 受教育

比如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文末有这么一句话:“我排队等候, 又仰卧在小船里, 出了洞。”教学中, 我让学生反复读, 说说从中能悟出什么。学生最先悟出的是游人多, 我示意学生再悟, 很快学生便悟出了叶圣陶先生的为人:叶圣陶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 而且还是一位遵守公共秩序的游人, 他完全可以优先出洞, 可他却排队等候。我对学生的感悟予以赞赏褒奖后, 及时进行了小结:同学们, 我们今天不仅跟随叶圣陶先生浏览了金华的双龙洞, 而且还明白了一个规则, 在公共场所, 我们一定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维护公共安全。这一感悟过程, 不仅使学生对叶圣陶先生油然产生崇敬之情, 而且也使学生很自然地受到了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教育。

三、挖掘教材, 明事理

寓言故事《螳螂捕蝉》, 文后有一道题:“听了少年的话, 吴王为什么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教学中, 我抓住这一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答案并不难找, 学生都知道是因为少年的一番话使吴王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这也正是本文的寓意训在。到此结束学习, 无可厚非。但是, 我接着设计这样的问题, 说到底, 固执的吴王是被少年征服的还是被道理征服的?你从中又能明白什么道理呢?前者显而易见, 吴王是被道理征服, 后者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 经过一番思考后, 学生各抒己见, 有的说, 道理的力量是巨大的……有的说, 我们要向少年学习, 以理服人……有的说, 我们要向吴王学习, 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 接受正确的道理……学生的见解让我激动不已。“同学们, 以理服人, 知过必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与人在交往中, 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 处理的办法很多, 但无论如何不能以非法手段仗势欺人, 最好的办法还是以理服人。”这里通过对文中事理的进一步挖掘, 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 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以理服人的法制教育, 取得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的理想效果。

四、补充教材, 求全面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最后一节是这么写的“不过, 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 首先必须保护海洋, 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 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学完课文, 我补充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周围还有什么需要保护?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畅所欲言: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特别是珍稀动物, 由于人们的滥捕滥杀, 现在全世界每年都有很多种动物灭绝;要保护植物, 植物能防风固土, 制造氧气;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与我们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有关。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 从我们每个人做起……“同学们,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我们要自觉争做保护环境的维法小公民。”我顺势进行了总结, 予以补充, 与课文阐述的观点是一致的, 强化了学生全面保护环境意识, 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水坝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简报 第4篇

关键词:小学 阅读 情感 渗透 文境 语境 音境

与其他学科相比,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情感教育有着天然的优越性,现行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十二册教材中佳作荟萃,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对山川景致的热爱深情,凝聚着对客观事物的深刻感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情感教育巧妙地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沐浴在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的阳光下。

一、文境解读:准确把握情感因素

借助汉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是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幕幕生动曲折的故事传说,一幅幅鸟语花香的如画江山,无不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凝聚着催人泪下的深情厚谊,为课堂上师生阅读时的情感参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借助教材的文境解读,不仅要让学生走近作者,更要让学生走进作者心灵,与作者的情感思绪沟通起来。教师这时起着穿针引线和修路架桥的主导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目标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正确品味文本的情感。文本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用的较多的是比较法。例如苏教版五年级第九册的《二泉映月》,这篇课文高度概括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难坎坷的一生,描述了世界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过程,生动地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矢志不渝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阿炳的苦难生涯在有效的文境解读中悄然进入学生的视野,牵动了师生朴素的恻隐同情之心。

二、语境煽情,课堂用语拨动心弦

正确的“文境”解读可以为阅读教学奠定情感基调。“语境”在这里指的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用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课堂用语主要有导入语、提问语、描述语、点拨语、过渡语和结束语等。

不同类型的课堂用语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就描述语而言,要煽情、生动、富有感染力。要挖掘出文本中蕴藉的情感,声情并茂的描述,抑扬顿挫的抒情,激活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风貌。教师时而委婉动人,拨人心弦;时而深沉悲怆,催人泪下;时而慷慨激越,振奋人心。如第六册的《微笑着承受一切》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播放桑兰竞赛、获奖的视频,再现她轻盈优美的体操动作和骄人优异的成绩。用饱含深情的语调描述:桑兰12岁入选国家体操队,多次为国争光。1998年在第四届美国纽约友好运动会上不慎摔伤,造成胸部以下高位截瘫。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无法站立起来。(教师稍作停顿后,语调转高,语调激昂)但她没有消沉,没有绝望,而是微笑着承受一切,以顽强意志,惊人的毅力在轮椅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生奇迹。完成了北京大学新闻系学业,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官方网站特约记者发起了爱心援助“桑兰基金”,美国总统克林顿、前总统卡特和里根都给桑兰写过信,高度赞扬她面对人生悲剧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教师以其绘声绘色的描述,恰到火候的语言、拿捏精准的措辞,生动再现了中国体育界阳光女孩的光辉形象,为学生点燃了励志的火花。

三、音境渲染,现代媒体催发共鸣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更青睐于教师个体的优秀素质。要有明星演员的出色技巧,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语言音色,大片导演统御全场的控制能力……然而有多少教师能具备这些优秀素质呢?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的之中。多媒体丰富的教学资源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可以有效地拓展教学视野,充实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优美的画面加上回荡环旋的音响效果,可以充分发挥出语文情感教育的立体功能。

例如,第八册的《生命的壮歌》中“生命桥”,这段文字讲述的是发生在动物之间然而却震撼人心的一件事。教师一段点拨语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生命去体验文字情感、生命内涵。然后说说哪些语句让自己特别感动。一位学生读到: “老龄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龄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龄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这时大屏幕上一段动画视频再现了这一奇观,音响同步响起一段悲壮、煽情的世界经典名曲。许多人泪水难抑,夺眶而出。

音境的渲染帮助学生内化对爱与生命的诠释。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人格发展与情感的生成,不仅凭借生动的语言材料,更依赖于亲身体验的活动感悟。多媒体音境的助力,学生不仅对文中所表现出的精神为之感动、为之震撼共鸣,并在心灵深处矗立起一座爱与生命的丰碑。

总之,情感教育渗透不仅对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情感熏陶,激发学生内心积极向上的雄心壮志。

参考文献:

[1]姚固元.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7).

[2]曹玮.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江苏教育,1997(1).

水坝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简报 第5篇

全面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

都江镇中心校:杨胜勇

为切实贯彻落实全省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要加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今天,在这里举办全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培训。下面我就加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淡淡几点认识。

一、统一思想,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当前,社会管理创新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只是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教育的意义在于启发学生心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全良好的人格。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诚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主义理念”,去年全省教育工作会上栗战书书记强调“对学生,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当前,由于国际国内的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据了解,我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低龄化现象凸显,犯罪的年龄较以前有所提前,13-16岁的少年犯已占未成年人犯罪的50%以上,一些未成年违法犯罪者从小学开始就出现不良行为,德育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精神,拓宽思路,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和法制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养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现阶段,提高青少年法制素养和法制意识已成为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历史责任。我们必须站在国家长治久安,后继有人的高度,扎实做好青少年的德育和法制教育工作,二、大力推广科研成果,全面实施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学校是开展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学校课堂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其学科课程主导地位的优势,学科课程数量的优势,各门学科相关知识点涉及法制教育的优势,学科课程教学时间的优势,是其他法制教育渠道不能比拟的。从2009年起,贵州省教育厅组织160多名专家开展了“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形成了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的研究成果《中

小学法制教育》,这在全国属实首创,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是贵州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举措,是贵州教育的一个亮点,教育部以题为《贵州省积极探索中小学法制教育融入学科教育》的简报,向全国推介我省的经验。县教科局在对此项工作进行部署安排,要求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按照省教育厅部署,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教育系统“六五”普法的重点,拓宽法制教育渠道,确保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科研成果,得到广泛、及时的运用。我镇召开这次培训会,就是全面、具体地安排学科教育渗透法制教育的工作,标志着我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全面推动。全镇各校必须按县教科局培训会议的部署,切实将渗透工作抓在手上,力求取得显著成效。

三、强化队伍建设,完善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平台。

1、充实完善学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队伍,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省、市、县各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品德与生活科教师、班主任等的教学优势,组建各自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骨干队伍,引领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有机结合、善于渗透,达到传授知识和普及法律双丰收的成效。

2、要通过听课、说课、教学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师法制知识水平和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能力。要充分发挥为人师表作用,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起到潜影默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实现“法制教育进课堂、法律知识进头脑”的目标。

3、完善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配备,将专题法制教育活动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4、完善家庭法制教育机制。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提高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能力和意识,努力形成校内外相互配合,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

四、加强培训力度,确保渗透工作的全面铺开。

重视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是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的保障,忽略了培训工作,就可能导致《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等教学用书成为摆设,使此项工作最终流于形式,因此,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学校要组织开展好校级培训,采用全校集中、分教研组讨论学习、教师自学、网上互动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培训手册》和《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使教师尽快全面掌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意义、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为

顺利实施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作为各教研组的重要教研活动来抓。各学校的教研组都应该组织教师明确了解本学科、本学期的法制教育渗透点有几个,分别在那些单元,渗透什么,渗透多少,如何渗透等。我们对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分别做的一个统计,统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在座的各位领导明白:作为学校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对各校各年级段各学科的法制教育渗透点有多少,分布情况,渗透内容应心中有数。

各校在做校级培训时应以《教师培训手册》为蓝本,组织指导教师参与全省网上互动,掌握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原则,打消教师实施该课题存在的顾虑,坚定搞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信心,并注意收集整理培训的相关资料,确保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五、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渗透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教科局已经对今年的《余庆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方案》《余庆县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考核办法》进行了调整,并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了考核方案中,学校的教研活动(校本培训、集体备课)、教师的教案、教师的学习笔记等,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都要有所体现,并做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其次,也将把各学校组织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情况,纳入对学校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考核及“六五”普法工作情况的考核。同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情况还将纳入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考核中。

另外,学校也要相应的调整考核方案,将教师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六、认真及时督查,确保渗透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全面检查或抽查教研组及教师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活动开展情况、学习情况、备课情况等,并做好检查记录。

其次,教育局教研室将不定期到学校抽查学校组织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活动情况,教师集体备课和教案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情况,并作为学年素质督导评估的重要依据。只有由上到下的重视和认真及时的督查,才能确保渗透工作不走过场,不搞形式,真正落到实处。

七、抓示范、树榜样,提高渗透工作的质量。

首先,学校要注意培养各年级、各学科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

育活动中的优秀教师,并发挥他们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各校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稳步开展。

其次,根据各校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县局将在全县确定2——3个学校作为示范校,镇中心校确定敖溪小学、指挥小学作为示范校并将集中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加强对示范校的建设、指导和管理,以推动我镇各学校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从而提高渗透工作的质量。

八、秋季学期掀起高潮,实现全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开门红”。

各学校认真按照省、市、县相关部署,制定具体的、严格的实施方案,切实落实秋季全面启动的具体时间、目标、责任等要求,实现2012年秋季学期的全面铺开。建立长效机制,结合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抓好安全教育,上好开学各班安全教育第一课,认真开展安全演练,提高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落实好县教科局学校安全“一票否决”制度。让渗透工作逐年推进和深化,不断丰富教学和渗透内容,拓展、充实和丰富教师教育教学的内涵。镇中心校及各校将渗透工作纳入对学校、学校对教导处、教研组、教师的学期、考核内容,与评先选优、评职晋级挂钩。

水坝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简报 第6篇

工作实施方案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学校是主要阵地,课堂是主渠道。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促进我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法制教育的落实为重点,以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为目的,结合我校实际,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制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觉悟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努力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工作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提高学生法律素质,树立爱国主义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确保青少年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完成基本法律知识的普及任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网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切实维护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三、实施对象 学校在校学生

四、主要任务

1、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2、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学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五、实施途径

学科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包括其他教学环节。实施学科9个,即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

六、渗透载体

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教师用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七、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原则

目的性原则: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中小学在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各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列为研究内容。

整合性原则: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尊重教材,尊重教学活动,因势利导,科学、巧妙地导入法制内容,使法制内容适中顺势而出、合情合理、贴切自然。

针对性原则:很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来选择渗透的内容和程度,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

情境性原则: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的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时效性。

通过对上一阶段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总结,不断探索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制定完善长效考评机制,深入开展我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

4、巩固创新提升阶段(2013——2015年9月)

要再熟练掌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挖掘内涵,勇于创新,不断提升渗透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凸显法制监狱在现代化教育中的作用,强点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法制教育的内在联系,体现知识与法制、教育与教学、教书与育人的辩证统一。

八、工作要求

1、学校将成立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制订工作方案,确保整个工作按照实施方案有序推进。

2、抓好教师用书配置工作

学校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所发《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及配套的《教师法制常识》,按照人手一册发放。并认真组织教学进行学习,理论结合实际,明确工作目的,切实掌握工作方法,真正做到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的进行渗透。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并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德育方式,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

4、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在各阶段继续教育培训中安排相应的内容、课时,组织教师学习和考核。

5、建立督促检查和激励机制。学校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切合学校实际的学校对教师的督促检查机制和激励机制,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按学校拟定的相关对顶兑现奖惩。

招堤街道办事处三岔小学

水坝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简报 第7篇

渗透点整理提纲

编者注:湄江四小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工作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发动、广大教师认真实施,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通过集中培训、教研交流和集体备课等形式,全面结合小学《思品》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确保全面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法制教育的渗透点,由《思品》授课教师任诗梦、李永霞、唐红萍、王静、王国容、刘颖、胡昌秋、宋庆丽等牵头将相关渗透点分年级整理如下,供教学参考之用。

一年级

★学科内容:

一(下)/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第3课/小心,病从口入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饮食卫生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

方法:联系实际,创设实际,结课点睛。★示例或说明:

1、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吃的东西有时为什么会病倒吗?

2、讨论:谁能告诉大家,你上周吃了哪些食物?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组织活动:如何注意饮食卫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饮食卫生法》的相关内容。

4、小结: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安全,养成良好的习惯,使自己成为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学科内容:

一(下)/第四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第2课/美丽的生命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

方法:联系实际,创设实际。★示例或说明:

1、教师播放影片,让学生体会“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有生命”。

2、教师出示画面,让体验、感悟生命的美丽。

3、组织讨论: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4、小结: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护好一个个美丽的生命。

二年级

★学科内容: 二(上)/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第5课/红绿灯,在站岗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应用。

方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事例或说明:

1、结合书中图片向学生提问:过马路时应注意什么?

2、同桌交流。在过马路,又没有斑马线,怎么过去呢?

3、老师小结,向学生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懂得遵守交通规则,保障生命安全。

★学科内容:

二(上)/第五单元/我爱绿数,我爱蓝天/第6课/我身边的环境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懂得。

方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事例或说明:

1、结合书中家乡美丽的图片向学生提问: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喜欢吗?为什么?另结合被污染的图片再问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喜欢吗?为什么?

2、同桌交流感受。

3、老师小结,向学生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身边的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学科内容:

二(下)/第二单元/献出我们的爱/第3课/帮帮残疾人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懂得。

方法:联系实际,学会献爱心,帮助别人。★事例或说明:

1、结合书中图片了解残疾人的不容易,我们应该多帮助他们。

2、谈谈你的帮扶措施。

3、老师小结,向学生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告知学生,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三年级

★学科内容:

三(上)/第二单元/我爱我们的学校/第1课/说说我们的学校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九条 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联系实际,结题点睛 ★示例或说明:

1、让学生回忆自己两年多的学习,生活中的收获,写在卡片上。

2、自我展示,从学习,生活,才艺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成长。

3、教师总结,我们的成绩离不开国家的关系,教师的关系,国家以法律形式保障我们学校教育的权益,出示相关法律。

★学科内容:

三(上)/第四单元/有趣的家乡风情/第4课/一起采风去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十八条 国务院建立国家级„..具有重大历史、文学、科学艺术的非物质文化„„列入文录予以保护。

第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试听资料等材料。★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和理解

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课点睛 ★示例或说明:

1、联系实际周围的生活,让生说说周围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破坏,向学生适时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2、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如何做才不破坏文化遗产。

★学科内容:

三(下)/第四单元/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第2课/家乡的打工族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和理解

方法:利用现代技术展现,结课点睛 ★示例或说明:

1、观察了解活动。

a、学生课前调查,搜集一些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警示语,了解它们的作用,同时可以用照片,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b、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本地方的社会各界关心进城务工人员的事例和规定。

2、展示汇报。

学生在自己调查的基础上,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这时进行引导并出示相关的法规。

四年级

★学科内容:

四(下)/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同在蓝天下/第一课/让我走近你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二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加强监督管理。

第五十三条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当符合残疾人的实际需要。

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道路、交通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规定,逐步推进已建成设施的改造,优先推进与残疾人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

对无障碍设施应当及时维修和保护。★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结合案例,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

1、课前了解、收集相关资料

2、使学生知道社会应当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环境。

3、教师适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相关内容

★学科内容:

四(下)/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生活因爱更美丽/第一课/关爱无处不在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

方法:结合案例,讨论交流。★示例或说明:

1、课前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

2、根据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内容。

★学科内容: 四(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刘国家乡的小河/第二课/沿着河边走一走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第三十三条 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

方法:组织活动,结合案例讨论交流,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活动,了解家乡水资源情况

2、根据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相关内容

★学科内容:

四(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我们时刻在呼吸/第二课/天空是什么颜色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十四条 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

方法:结合案例,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

1、通过交流等活动,了解家乡的天空的问题所在

2、根据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五年级

★学科内容: 五(上)∕第三单元∕斤斤计较选村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至第十四条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理解。

方法:结合案例,交流讨论。★示例或说明:

1、教师出示下列事例。(1)、怎样选村官。(2)、村民喜欢什么样的村官。

2、结合事例,组织学生讨论:(1)、说说村委会的干部是怎样产生的。(2)、对比一下,与我们竞选班干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说说村民们喜欢什么样的村官,可写一写大家眼中的村官。(4)、有人说村民们如此“斤斤计较”是好事,你认为呢?

★学科内容: 五(上)/第四单元/好山好水好地方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环境保护石我国基本国策之一。

2、《环境保护法》指出: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环境保护法》。

方法:课前搜集我国不同地区自然风光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创设情境。★示例或说明:

1、了解祖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3、充分感受祖国不同地区、不同地形都有不同的美丽。

★学科内容: 五(下)/第二单元/拒绝毒品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吸毒是违法的行为。早在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决定》第八条规定,对于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的人,由公安机关予以拘留、罚款、强制戒除,进行治疗、教育;强制戒除又复吸者,可以实行劳动教养,在教养中强制戒除。

《决定》第十五条规定,每个公民对吸毒、贩毒、制毒等违反犯罪活动,有检举揭发的义务。★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或理解。方法:结合图例,组织讨论。★示例或说明:

1、什么事毒品?

2、了解毒品的危害。

3、远离毒品从我做起。

4、拓展延伸。

★学科内容

五(下)/第二单元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就、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及中国活动的场所吸烟。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出除国家法定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做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雇佣性劳动的单位或个人,按照国家有关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处罚。★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和了解。方法:结合事例,交流讨论。

★示例或说明

1、教科书第41页以一个具体侵权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少年儿童享有哪些合法权益。

2、爱莲能赢得这场官司吗?

3、拓展延伸。

4、对于具体法律法规的了解,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法律保护我们的各种合法权益,认识到法律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六年级

★学科内容

六(上)/第二单元/走进信息时代/第2课/沟通无极限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刑法》第252条 侵犯通信自由罪

第二百五十二条 【侵犯通信自由罪】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掌握,懂得运用。方法:案例联系,联系实际。★示例或说明

1、课前师生共同收集身边、电视或书报上看到的事例:私自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的。

2、课堂交流,师生共同出示收集到的案例。

★学科内容

六(上)/第四单元/人类文明的足迹/第4课/文明遗产知多少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文物灭失、损毁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掌握,懂得运用。

方法:观看视频,实例分析,有机渗透。★示例或说明

1、播放“陕西省公布十大违反文物保护法警示案例”的内容,2、学生谈看后的感受,3、结合教学内容,教师趁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保护文物。

★学科内容

六(下)/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第2课/第3个活动·动植物的控诉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一条 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掌握

方法:课前调查,联系实际,小组讨论,拓展延伸。★示例或说明

1、课前调查

(1)爷爷那个年代有哪些野生动物?(2)爸爸那个年代有哪些野生动物?(3)现在有哪些野生动物?

(4)交流,有一些动物去哪里了?为什么不见了?

2、联系实际

(1)小组讨论:如何才能保护野生动物?

(2)根据学生讨论情况,教师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3、拓展延伸

在小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第8篇

20世纪以来,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人类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但与此同时, 人口剧增, 资源、能源消耗过度,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森林被大面积砍伐, 降低了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草地退化、沙化、碱化 (三化) 的面积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荒漠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水体污染加剧, 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大气污染严重, 空气质量下降, 酸雨面积逐渐扩大;城市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放射性与电磁污染也危害着人类健康。阻碍了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甚至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 因此, 人类应当反思当前的发展模式, 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成为各国发展教育的战略选择, 是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教育的新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环境教育在我国各地中小学教学中渗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对环境知识的普及、环境意识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2. 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实施原则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三是整体性原则, 既要重视自然环境教育, 也要重视人文社会环境教育;四是传授知识与培养意识、价值观相结合的原则, 培养学生对环境、对人与社会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其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行为模式。

3. 小学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

我国义务教育大纲明确提出要重视环境教育。目前, 各国实施环境教育主要有两种课程模式:一是单独设立环境教育课;二是在学校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而不是单独设课。在所占课时数明显居多的学科课程体系下, 比较适于进行渗透式的环境教育。

3.1 在小学数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3.1.1 结合教材内在的环境因素进行教育

小学生无论在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处在逐步发展阶段, 他们的思维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他们的认识活动很大程度上具体直观。所以新编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 有80%以上的插图都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 准确地把握插图中环境教育因素, 能使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如:二年级下册数学第2页“解决问题”中就看到环境优美的生活:在宽敞的花园里, 小朋友们在做各种游戏。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 知识的拓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也逐步抽象、充实, 从居住环境到校园环境, 从自然环境到人工环境, 教材中有50%以上的应用题都作了一定的反映。如:植树节到了, 小朋友们到山坡上植树, 一共要栽24棵, 每行栽4棵, 可以栽几行? (第三册)

3.1.2 教师要广泛阅读, 积累教学中实施的环境教育数据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社会的信息量和信息传递的速度日新月异, 但教科书中一些对儿童有影响的信息不可能都反映出来, 因此, 要在数学教学中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 教师应善于搜取当代社会与数学紧密联系的新颖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广泛阅读书报, 时时留心有关数据, 以便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提供环境教育的数据。

3.1.3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适时、适量地渗透环境教育内容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 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出与其他年龄阶段相区别的一些典型的特征。所以, 教师就应该依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 向学生渗透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如:“地球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 它的平均深度是4028米, 最小的洋是北冰洋, 它的平均深度比太平洋少2718米。北冰洋平均深度多少米?” (第四册) 。

3.2 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 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 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

3.2.1 涉及风景名胜、动物、植物等的阅读教学课文。

其教学目标除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通过对词句分析理解课文主要意思之外, 环境教育方面的目标主要指向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或人文环境, 愿意并乐于善待其他生命体的情感和意识。这类教材的教学重点在“情”而不在“理”。比较适宜的做法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美丽和伟大, 体验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例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 课前结合学生的预习阅读初步感知小兴安岭的美丽, 然后课中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课后再放映录像,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3.2.2 文体为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课文。

这类教材的个别篇目直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 如“黄河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等。围绕这些课文可进行一些扩展性的环境教育活动, 如启发学生根据课文所揭示的环境问题, 联系生活实际, 找找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相关问题或类似问题。探索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 并思考自己是否可以为解决问题采取一些行动。

3.2.3

对其中与环境教育目标相符合的教材内容 (如不许摘花、不许捉蜻蜓, 节约用水、植树造林等) , 除根据语文训练目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外, 可引导学生把教材所反映的行为与自己的行为及认识进行比较, 检验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环境教育的要求;同时, 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这些教材内容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并在要求自己的基础上努力向其他人宣传这些教材内容。

3.2.4

儿童非常喜爱的文学作品, 如故事、图画等, 也可以用来反映环境问题;故事或连环画可以通过现实的或虚构的情节向学生揭示环境的变化过程, 通过生动的语言或平面图象向学生展示各种非生命体由于人类活动而受到的冲击激发学生对遭受破坏的事物的同情情感, 使他们能理解和关注人类以外的环境事物, 感受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第9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84-01

从一些报道或法制资料显示,现在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在持续增加,违法犯罪年龄呈下降势态,这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严重问题。更是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深思考的一个问题。一个孩子,未来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与受到什么样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是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去担当这个严峻的任务——从小培养孩子自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青少年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就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导致他们法律意识淡薄,当他们离开学校这片幼稚而纯洁的净土走入社会时,由于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法制观,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开始滋长了一些坏习气,随着那些坏习气的膨胀,最终发展成为违法犯罪。有没有一种途径可以最大限度的减低未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呢?有,那就是从小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我们是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做起。

一、语文教师要正确理解语文、运用语文——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邓小平同志生前非常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提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要求;新课程提出: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国家教育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多次强调:要结合学科实际,渗透法制教育,以提高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运用语文进行听、说、读、写的工具性功能外,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还应重视它的人文性功能之一——法制教育。

1、课内知识渗透。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阵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接受法制教育。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文本资源为基础,挖掘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法制渗透教育。只要用心去发掘,许多课文都有法制知识渗透点,如《美丽的小路》《黄河是怎样变成的》、《恐龙的灭绝》等可以渗透《环境保护法》,《白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以渗透《森林法》,《翠鸟》可以渗透《野生动物保护法》,《鲸》可以渗透《海洋法》,《香港,璀璨的明珠》《日月潭》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

2、在交流、交际中收获。要运用学校多媒体资源,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播放国家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的视频资料,图片资料,让学生在视觉上感知,在头脑里酝酿,在心灵上感悟,看后通过说一说,议一议,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从中受到法制教育。让他们初步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道理,从而在心里增强一定的法律意识。

3、课外实践陶冶。我们在教学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时,课后组织学生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实践。如:写一块“别踩我,我是你的朋友”、“请你绕绕道,小草微微笑”的温馨提示牌立在花池;或到花池里扶正被风吹歪的小树苗;让学生们走出校门,到大街上,公路边,草地上去拾捡垃圾;到打砂场、采石场去体验那漫天的尘灰……这一切,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这些事可为?不可为?

经过这种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提高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和从小树立法制观念,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来青少年违法犯罪。

二、放眼未来——看法治中国。

“法”成为2013年“年度汉字”,是因为过去的2013年,是充分体现我国对宪法和法律尊重的一年——许多省部级高官落马,冤假错案的连续纠正,“法”已渐渐体现了它在我们生活中公正无私。

而今,我国从“中国法治”向“法治中国” 迈进,说明我国已正式步入法治国家建设的轨道。我们未来的国家是法治国家,法制将更健全,涉及面更宽泛。如果现在的孩子从小不接受法制教育,是无法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我相信,在我们教育者的勤恳工作下,在语文教学中不忘渗透法制教育。把法律知识从小一点一滴地传授给学生,天长日久,通过点滴积累,聚沙成塔,孩子长大成人后,让他们成为具有法制观念的公民,真正成为社会的守法者,成为国家法制建设者,成为法律尊严的捍卫者。

小学语文学科法制渗透教学总结 第10篇

明星小学:苟培英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还时有发生。少年儿童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将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多种途径渗透法制教育,挖掘教材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

一、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法制知识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篇目中都蕴含着法制教育,只要适时地挖掘,就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1、在创设情境中渗透法制教育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如果适当时在课的伊始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小路》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讨论:我们的校园美丽吗?我为校园“美容”做了那些事?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汇报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保持身边的环境的习惯相机引导学生学习《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个别具体的内容学习,提高学生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鲸》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介绍:“鲸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地球上生存了500多万年,如今许多种类濒临灭绝。”导入结束后,教师可以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鲸,保护鲸的情感。

2、在分析重点词句中渗透法制教育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要充分挖掘语课文中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学五年级下册)中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重点句:“什么都没有——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的含义时,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让你想到什么?师生共同讨论后师向学生抛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面对惨痛的教训,我们该怎做?教师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师生条例》的第二十一条:“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为”;第二十九条中的“采伐森林、林木作为商品销售的,必须纳入国家木材生产计划;但是,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上个人所有的薪炭林和自留地、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的内容学习,紧扣“我该怎么做?”这一话题,让学生增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中,讲述一个叫汤姆的孩子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但是没有到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后来在他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在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感受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他父亲话语的含义,使学生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

3、在拓展训练中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还要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在学生学完《掌声》(三年级上册)后,学生了解了两次掌声的含义后,教师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设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残疾人需要关心与鼓励?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残疾人怎么办?残疾人和其他的公民是否具有平等的权力?”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后,教师相机引导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相关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关爱。

4、引导观课文插图渗透法制教育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很多课文都有插图。透过课文中趣味的图画,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想象以及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渗透法制教育是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上册)中,教师在教学本课之前可以向学生观察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维护著作权方面的法制观念。

二、在口语交际中展示法制教育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时,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我经常引导学生看电视、上网、多媒体视频观看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些事例。例如直面惨不忍睹的交通肇事案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表述自己对事件本身的看法;面对明目张胆的偷盗抢劫案件,他们往往会咬牙切齿地表达自己对受害人的同情,对犯罪者的痛恨和对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义愤……那么在学生激烈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时,老师只需要再往深处引导一下,学生便会“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思考产生这种案件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从而避免因为年幼无知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叶圣陶语),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这一原则,结合青少年学生的实际特点,有计划的渗透法制因素,对其实行作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积极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如在教学《综合性学习——我爱汉字》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引导汉字的演变、特点等的同时,恰当第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并通过讲故事、讲笑话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用规范字的重要性的认识。又如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通过学生对时事事件的讨论和发言,初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上一篇:讲稿矿井通风系统及通风设计下一篇:经济管理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