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2024-06-16

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精选6篇)

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第1篇

基层领导干部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问 题 研 究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也多次强调,“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建设意义重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任重道远。

当前,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面对国际风云的不断变幻,面对把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全面建设成为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党又将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执政党是否能够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否具备贯彻实施政治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维护政权、巩固政权的执政能力,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宏大的工程。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实践者,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线,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关系着农村 1

改革发展的速度,提高其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在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当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深刻认识提高基层党的领导干部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性

1、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重要组织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广大党员是党执政的主体力量,也是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力军。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使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无疑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环节。

2、党的基层领导干部联系基层、位臵重要。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是党联系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意见、呼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不强,党的信息传递就会失真甚至梗塞,基层党组织必然缺乏战斗力和凝聚力,我们党的执政大厦就不可能牢固坚实。

3、党的基层领导干部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党确定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基层领导干部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策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领导

者,其执政能力如何,发展有没有新思路,改革有没有新突破,开放能否打开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无新举措,关系到党赋予的历史使命能否顺利实现。

4、党的基层领导干部身处一线、创造性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许多创造性的做法最初都是来自基层,来自生产第一线,基层的探索和实践为党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群众从党的基层领导干部处了解党的各项工作,党执政水平的高低,群众首先要看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的表现,群众对执政成果的评价也必须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反馈到上级。党的基层组织是党与群众、政策与实践之间最重要的“连接点”。党需要基层领导干部在基层、在实践中结合群众实际需要创造性开展工作,而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就更需提高党的基层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二、要找准基层领导干部在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党的基层领导干部在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着两大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个是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一个是不符合“三个代表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

(一)所谓“不适应”正如《决定》所指出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3

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不大等等。主要表现在:

1、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的不适应

一些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执政意识不强,观念上的“革命党”意识形影相随,挥之不去;思想上的“计划”意识根深蒂固,难以消除。不少党的基层组织和领导干部仍抱着“领导一切”,“运动群众”的思维态势不变,习惯于从本本和教条出发,唯书唯上,没有政策等政策,有了政策等决策,有了决策靠经验,没有真正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通过对一系列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我们发现,一些本来不大的事件之所以很快扩大,于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处理问题、接触群众的能力低,思想教条有很大关系,面对群众的利益诉求不是认真倾听、换位思考,而是动辄对群众戴帽子、抡棍子。问题出现之后不是积极应对,而是逃避责任,害怕被追究,把责任都推给“不明真相的群众”。

2、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不适应

当前基层党政机构依然存在着职权责不清、关系不顺,条块分割、事权分离、机制不活,以及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情况,特别是镇、村两级,职责重、管事多而事权小,财力弱,穷于应付,疲于奔命,以至一些地方执政成效甚微。

3、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应变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

基层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存在着一些差距。包括领导成员自身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养不高,应变能力不强。面对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许多基层领导干部在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履职、纵览协调等各方面,仍处于“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境地,“能力恐慌”、“本领恐慌”问题日趋突出;领导本区域经济、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推进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能力不强;在发挥党组织作用上,无论是领导作用,还是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都存在发挥不力的情况。

(二)所谓“不符合”是指党的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现状不符合“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

在思想作风上,基层少数领导干部好大喜功,弄虚作假,互相攀比,图虚名而使群众利益受实害。在工作作风上,有的基层领导干部不安心工作,下农村、到基层只是浮光掠影,热衷形式,走马观花,“走读”现象普遍存在。

2、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些党的基层组织班子不协调,年龄结构老化,后备力量缺乏,党建工作开展乏力;农村中占很高比例的老年党员、贫困党

员、长期离土离乡的党员和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不如人意,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

在基层一些部门,少数执法者执法犯法、以权谋私、索贿受贿、贪脏枉法;在农村,少数村干部贪污腐化,讲排场比阔气,讲条件比待遇,声色犬马,沉溺于灯红酒绿,作风败坏。总之,反腐败斗争形势也很严峻,腐败多发易发的土壤和条件同样存在。

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都直接影响党的执政成效。“不适应”是从本领方面影响执政成效;“不符合”是从作风方面影响执政成效。我们党强调解决“不适应”,就是要增强全党同志对新的历史地位和执政使命的适应力;强调解决“不符合”,就是要帮助全党同志增强对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消极腐败因素的免疫力。

三、要切实采取对策,提高基层党的领导干部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1、要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强化理论学习是增强基层领导干部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的首要保证和重要途径。提高政治水平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辨别能力。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头脑,运用辩证的方法来分析国际国内的形势,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最重要的是要与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政治上、思

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三,要切实加大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提升干部的整体素质是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培训锻炼是提高干部素质的有效途径。基层领导干部必须时刻学习新知识,新经验,新本领,灵活采取理论学习、分批培训、外派挂职、上挂学习、轮岗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领导干部的培养锻炼力度,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提高境界,开阔眼界,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2、要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实践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单位没有经济的支撑,没有经济实力,一切无从谈起。发展经济是我们工作的中心,这是我国的国情所决定。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就是要求具有发展好经济、管理好经济的能力。

农村改革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问题。因此,在工作中,要想具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就必须了解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善于学习先进的东西,善于分析市场,懂得市场和消费心理,善于把经济学原理运用于经济活动的实践

当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臵,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需求。在实践中,要求基层领导干部既要胸中有“大帐”,又要眼里有“小帐”;要学会比较,有比较才能知道不足;要勇于创新,有创新才有生命力;要敢于突破旧的思维和固定的思维方式,学会换位思考,抓住机遇,谋求发展;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大局,用战略的眼光在经济全球化大格局中把握本地区的发展思路,抓住加快发展的主动权。

3、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发展可持续。组织协调是各级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之一,是能否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工作千头万绪,同时,各种不同利益不同矛盾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有效地进行组织协调,总揽全局,坚持兼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在工作中既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中心,又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抓全面。要协调好本人和下级,同事和上级的关系,协调好本部门、本地区和其他部门、其他地区的关系,使各方面的工作形成合力,避免相互扯皮、相互拖后腿。其基本原则是:一是要尊重原则。要求各级基层领导放下架子,尊重他人。二是为公原则。一切要站在为公的角度来考虑工作。三是为民办事的原则。事事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第一。协调的目的就在于办实事抓落实。

4、依法执政的能力

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直接面向群众,能否依法行政,关系到群众对法律法规的认同,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民主法治建设能否顺利推进。《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颁布以后,“民告官”案件逐渐增多,老百姓从不知告、不会告、不敢告、不愿告,已转变为主动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在执政过程中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知法犯法,徇私枉法的问题。因此,基层领导干部更要努力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5、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能力既是科学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又是更有效执政的条件。当前,随着环境和社会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基层领导干部正处在一个形势多变、突发性事件增多的时期,群体性事件、集体上访事件频频发生,安全事故、自然灾害时有出现。如果缺乏较强的应变能力,就会在突发事件面前束手无策。当这些突发事件是重大事件时,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巨大的损失。反之,如果领导干部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就可能对出现的突发事件迅速、准确作出反应,高效地解决好问题,把风险和损失降低到最小,不让突发事件和复杂的的形式影响我们伟大的事业的进程。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善于在第一时间到第一现场,说第一句该说的话,做第一件该做的事。对于群体性事件要注意把握“易散不宜聚、以解不宜结、宜顺不宜激”的规律,以免把本可控的局面演变为不可控的局面。

6、增强领导表达能力

一名优秀的基层领导干部,要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将主张意图准确告知下级和进行政策宣传。一是要有生动、亲和的语言表达能力。具备这样素质能力的领导干部往往更受群众的尊重、喜爱和推崇,更具感召力。讲话要做到内容充实,言简意赅,中心突出,生动流畅,不说空话、废话,这样才能使群众准确把握领导的意图,从而有效地抓好工作。第二,要勤于学习,善于自己动笔写作,写作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是归纳总结的过程,经常写作能提高思维能力,同时还能不断总结经验。

7、提高团结共事的能力

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凝聚力,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团结共事的能力。我们基层领导干部以事业为重,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必须体现“上下一盘棋,共唱一台戏”,虚怀若谷,顾全大局,团结一条心,本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一切而工作,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就会充满活力,领导干部队伍就会充满战斗力。各级领导干部团结并有正气,就会带来好的社会风气,好的社会风气,必然会有人气,有人气才有财气。讲团结一是要心怀正气,讲有原则的团结。二是不要传播和散布谎言,不诽谤人。三是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要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四是要宽容理解别人,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8、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基层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党在全面总结古今中外执政治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拒腐防变的极端重要性,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党的基层领导干部增强自觉抵御腐朽思想侵蚀和拒腐防变的能力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时时处处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古人尚知“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我们共产党的各级基层领导干部更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号召,“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各级领导还要做到慎初、慎微、慎独。“慎终如始”。任何事情一开始就要必须考虑后果。“明者慎微“。高度重视细微和初发生的事。“君子慎其独”。即使独处无人,行为依旧谨慎不苟。

做好“三慎”是拒腐防变最有效的方法。

9、提高落实的能力

抓好落实是求真务实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要实现既定的目标,关键在于抓落实。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干事业,成功在于落实,失败在于不落实。抓不抓落实是检验基层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试金石。

基层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着和实践者,要具备抓好落实的能力,首先要有抓落实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决心,没有勇气,就不可能做到令行禁止,错误的东西不能纠正,正确的东西不能坚持,工作必然被动,难以抓好落实。瞻前顾后,投鼠忌器,干不成大事;要有敢于碰硬的能力和勇气,不坚持原则,得过且过,不能树正气,反而会助长歪风邪气。第二,抓好落实要讲究方法,要注重可操作性,要善于广泛宣传,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要有知人善任的能力,“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发现人才,用好人才,也反映领导干部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培养多谋善断的内在品质。善于想办法找出路,做到勤问、善听、精思、敏行。第三,抓落实,基层领导干部要有模范的行动。身体力行胜于空洞的说教,抓落实反映的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体现的是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问题。第四,抓好落实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朝令夕改,抓而不实,抓而不紧都是抓落实工作的大敌。

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优秀的领导干部的能力培养和提高绝没有捷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时刻把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保持高度的紧迫感和强烈的使命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牢记“两个务必”,磨炼出优秀的品质和出类拔萃的执政为民能力。

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第2篇

陈鱼乐 石柱县司法局宣教科 2007年4月2日(点击:2650)

马克思曾提出:“领导者应是社会公仆”。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就是服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和创新,是我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国社会历史性的巨大进步。然而,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是党内和谐,对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以提高思想认识、政策和工作水平,使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卓有成效。这就要求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其执政能力呢?笔者认为:必须树立四种观念,增强六种能力,抓好六项工作。

一、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应树立四种观念。

首先,知仁善任,重用人才。我国古代的刘邦、刘备、曹操等都是知仁善任,唯才是举的榜样。例如刘邦启用萧何、张良、韩信、陈平等贤人,为他建立汉室江山,起到了巨大作用。史载,陈平原在项羽门下,可是不仅得不到项王的重用,而且还有杀头之危,于是他就投奔刘邦。刘邦启用了他,有人曾向刘进言,陈平有贪污行为不可大用。按照当时条款刘邦不用陈平。但他积极采纳了谋士的建议:现今不是治理贪污,而是需要贤人帮你打天下。刘邦便大胆起用了陈平,为他兴汉立了大功。如陈平智封韩信灭项羽、陈平机智释樊吟、陈平反间范增等便是好例。2006年10月16日,美国著名智囊机构布鲁金斯学会董事会主席桑顿问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重庆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黄奇帆回答是人才短缺。到2005年10月底,重庆市人才总量为172.0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为80.25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46.65﹪,占全市总人口量的2.56﹪。这个比例虽位居西部前列(陕西2.97﹪,四川1.92﹪,云南1.87﹪,贵州1.41﹪),但与京、津、沪和东部沿海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势在必行。今天,我们如果用各种条条款款限制人才,比如作45岁以后的就不能提拔为领导干部这样的规定,拔高了门槛,限制了人才。事实上,45—50岁的人,绝大多一般干部或中层干部年富力强,其中也有不少优秀人才,他们在某个领域,某个方面不仅是骨干,也还具备帅才。如果骨干成不了将帅,那么一般干部还有什么进取心呢?人们只好叹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古人龚自珍说“不拘一格降人才”。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用条条款款一刀切断,则很难唯才是举,且任贤选能就是苍白无力的空话。只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用人机制,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使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制度保证。

其次,不惜重金,奖励人才。德才兼备者重用起来后,有不少人会标新立异,开拓创新,努力拼搏,收到佳效。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给他们经济待遇。古人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香饵之下,必有悬鱼;赏罚若明,其计必成。作为一个组织,一级领导,若对优秀人才不闻不问,对战功赫赫者不予重奖,与尸位素餐者等同,则谁还会尽力尽心,忘我奋进。路线决定了,方向清楚了,目标明确了,就要靠领导去带

好头,落到实处。领导机关必将为落实工作制定奖惩措施,领导者应积极兑现奖励政策,搞劳将士,这样就能更好地调动积极性,为我所用。

第三,公正廉明,警示人才。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干部看谁?就看领导。如果领导公正廉明,则群众心目中就有榜样,就会以此为鉴。表率作用发挥了,群众就会跟着去做,上行下效。换句话说,公正廉明的源头在领导和领导机关。源头正了,源尾就好。故人云:“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以身作则,垂范于人,意义何等重大。同时,通过采取各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常敲警钟,可防路滑。领导干部如果缺乏公正廉明警示人才的观念,不可能做一个正直有为的好领导。

第四,洞烛其奸,明辨是非。身为领导干部,要在雾里看花中,看到真东西。要有洞烛其奸,明辨是非的观念和能力。在复杂纷繁的矛盾中,有好有坏,有忠心的实干家,也有奸诈的小人;有人故意把一潭清水搅混,混乱视角,碔砆乱玉;有人却力保水清。如果一个领导没有较高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辩别谁是谁非,那么就是一个庸人。

二、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应增强六种能力。

一是要增强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能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得以最广泛、最充分调动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发挥诸多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党委、党组、总支、支部一班人的作用,摆脱唱独角戏的束缚。大力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精神。大力营造鼓励创造、尊重创造、保护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支持干部队伍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其他工作创新,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勃勃的创造活力。在战场上,往往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事发生。在和平年代的经济建设中也是一样,如果一个领导没有较强的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能力,那么就有可能在市场经济大湖中每况愈下,甚至一败涂地。

二是要增强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依法治国从某种角度上说,是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事务。一个高素质的领导或者领导集体,必须有较高的社会事务管理能力。提高这种能力的途径是:(1)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2)要积极开展面向广大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包括科技、法律、卫生、文化),积极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积极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

三是要增强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当前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农业好,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强。要特别重视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处理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要在大力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健地前进。

四是要增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其主要措施:(1)要加强学习、善于学习政策、法律,提高领导的政治素养和法律素质。孔子说“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还不懂得什么,没掌握什么,需要修养什么。如果荒于学习,不懂政策和法律,领导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就会专横武断,就

会盲然无措,甚至把握不住纲领,盲人摸象,任矛盾摆布。(2)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早发现矛盾,有效化解矛盾。(3)要深刻分析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

(4)要认真检查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作风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避免因决策失误和方法不当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5)当前要重点解决好发展生产的服务导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都要认真、慎重和重点解决。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五是要增强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1)每位领导干部要善于联系群众,不要高高在上;要善于宣传群众,不要怕群众掌握法律多了会掉尾巴;要善于组织群众,因群龙无首难办大事;要善于服务群众和团结群众,这样群众才会拥护我们。(2)我们要善于走群众路线,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到点子上。(3)我们要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协商等诸多手段,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使党的群众工作取得实效。(4)要发扬求真务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细心听取群众呼声,切实了解群众疾苦,切实关心群众疾苦,切实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

六是要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进步的程度统一起来。进一步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制、突发事件应负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不断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法制建设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

三、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积极抓好六项工作。

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保其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树立四种观念、增强六种能力的基础上,应以优良的作风和良好的形象带领一班人,积极抓好六项工作。

1、正确处理效益与公平的关系。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就是公平与公正。要求清除限制以人为中心发展和实现公正与公平目标的所有障碍。惟有如此,才能实现效益与公平双赢;惟有如是,才能让群众满意。

2、扩大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县级宏观调控的重点,应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其内容既包括为城镇居民创造就业岗位,又包括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就业岗位。有资料表明:到2006年11月底,全国农民工数量已达到2亿多人,按国家确定的2020年城镇化率要达到56﹪的指标,今后每年还会有1300万农民进入非农产业、跨入城镇。重庆市农民工已近700万人(市外335万人、市内329万人),且每年将有40余万农村劳力加入农民工队伍。也即大量农村富余劳力转移,需要广阔的就业门路,各级领导要为就业门路付出艰辛努力。

3、竭力缩小失衡差距。就我县而言,虽然社会经济在向前发展,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势头仍在扩大,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城镇居民高收入组的收入增长明显快于低收入组。据国家权威部门调查,最富有的10%的家庭与最贫困的10%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将超过8倍,60%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不到平均水平。

4、抓好“三农”难题。“三农”这是发展的最大难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部分处于城镇边缘地带的乡镇、村组逐步被列入城镇管理,农民变为市民。如果城镇不能为他们创造就业岗位,他们就会变为城市贫民,此情应引起县乡领导警惕。从国际经验来看,此情曾造成很大的社会经济问题。这个棘手工作,亟待解决。

5、抓好法制宣传和社会安全。抓好法制宣传教育,是要进一步提高市民法律素质,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为抓社会安全起到潜移默化的治本作用。因为我们的问题,并不仅仅在于失业高和社会差距不断拉大,而且还在于缺乏一个覆盖全社会的安全网。要建好此网,首先要让普法广大对象接受并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其次建立一个能够覆盖全县社会的安全网,是保证广大市民和谐相处的最基本条件。打击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安全才是目的。没有和谐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法治环境,就无法抓好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建设,也就无法保障安其居乐其业。

6、解决好教育失衡问题。教育失衡将影响我们的长期发展与和谐。教育事业不在于是否产业化,而在严格区分教育事业产业经营和教育事业的社会目的。二者不可相提并论,同日而语。

浅谈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第3篇

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种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一, 我们党是执政党, 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是党执政地位的具体体现, 是执政权力的有机构成。其二, 加强党的能力建设, 核心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各级领导干部是党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者, 是党执政水平的具体分担者。其三, 党的执政能力最终体现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上, 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实践者和具体托载者。因此,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主政、行政能力建设, 这是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领导干部的主政、行政能力,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结合我们党的发展历史和所要完成的新的历史任务, 十六大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要强化“五个能力”建设, 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五个能力”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方面, 既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围绕“五个能力”的核心内容,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三个水平”, 即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水平, 不断提高统揽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领导水平, 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水平。对于具体的领导干部而言, 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推进力的强弱是衡量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基本标准。影响力体现为领导干部在一个地区、部门、单位党组织和干部群众中的影响、认可程度。凝聚力体现为领导干部对一个地区、部门、单位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思想、行为的决定程度。战斗力体现为领导干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质量、水平和效果。推进力则体现为领导干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和效力。以上“四力”构成了衡量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具体标准。

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按照增强“五种能力“、提高“三个水平”的基本要求, 以提高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推进力为努力方向, 从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 突出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 切实强化执政之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既决定了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 又为解决执政能力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理论武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执政意识;在全面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指导意义的基础上端正执政理念;在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上来的过程中, 明确执政方向;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推动三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展现执政成果。

第二, 按照增强“五个能力”的要求, 大规模培训锻炼干部, 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提升整体素质是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 培训锻炼是提高素质最有效的途径。根据新的实际, 干部教育培训要在“大、新、活、多”四个字上做文章、下功夫。“大”就是干部培训的规模要大, 每年把领导干部普遍轮训一遍。“新”就是培训内容要新, 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 不断解决好更新思想观念问题、提高业务素质问题、增强领导能力问题。“活”就是培训方式要活, 运用多种手段增强培训效果。“多”就是培训渠道要多样。

第三, 以强化战斗力、推进力为重点,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规范执政行为, 提高执政水平。要通过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 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 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 增强领导干部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坚持依法执政,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度和手段行使执政权力,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四, 以增强影响力、凝聚力为目标, 加强作风建设, 树立良好的执政形象。作风就是旗帜, 就是形象, 就是影响力和凝聚力。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执政形象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对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 切实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二是要以严格的制度规范塑造良好的形象。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谈话、回复、诫勉等制度, 实行巡视制度, 加强党内监督。三是要紧紧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一核心问题改进作风。遵照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要求, 要从人民群众最盼望的事情抓起, 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制定和实施具体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 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要从人民群众最关注的事情抓起, 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 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要从人民群众最迫切要求解决的事情抓起, 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以清新的党风凝聚民心, 以实干精神和实际效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

关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思考 第4篇

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常抓不懈的一个根本性的任务。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实践和监督是其重要环节。鉴于这两方面已多有论述,笔者就不再赘言,谨从以下方面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提高理论武装能力,打牢思想理论功底

重视理论建设、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和根本特点,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

提高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的能力,就要注重抓好领导干部自身的学习。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把“讲学习”摆在重要地位,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觉悟、一种修养,当作提高自身工作能力、领导水平的现实需要和时代要求。

提高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的能力,就要密切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理论武装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注重理论武装,要进一步改进学风,要做到学以致用,把学与思、知与行结合起来,学用相长、融会贯通;把学到的新理论新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去,把理论与当地的具体实际、当前的工作和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创造性,真正把理论水平转化为执政能力。

二、提高发展经济能力,把实现富民强国作为首要任务

提高加快发展经济的能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邓小平同志讲的发展是硬道理,就是在认真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充分认识经济发展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当前,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发展经济,加快富民强国的步伐。

提高加快发展经济的能力,关键是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确保对经济建设的领导取得成功。各级领导干部在制定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和目标时,要善于把握领导发展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而不是凭长官意志甚至是头脑发热来制定。

三、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把执政行为执政方式纳入法制轨道

依法执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是完善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法制保证。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实现形式,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各级领导干部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就必须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内容和手段行使职权,真正把执政行为和执政方式纳入法制轨道。

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成效。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法律,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带头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各级领导干部应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不断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带头学法、懂法、用法,不断提高自己依法办事的能力。

四、提高民主决策能力,确保决策正确性科学性

决策是领导工作的核心和基础。而民主决策,则是作出正确决策的生命线,是集体领导的组织原则。提高民主决策的能力,就要求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群众路线,贯穿于领导决策的进程之中。

提高民主决策的能力,重要的是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目前,在决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都可以从民主集中制贯彻不力上找到原因。提高民主决策的能力,就要认真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十六字方针。凡是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要经过党委集体研究决定,不能仓促决策,也不能久拖不决,更不能违背集体领导的议事程序和规则擅自决策。特别是在决策热点敏感问题时,更要强化集体领导的作用,坚持没有调查研究不决策、未经咨询论证不决策,自觉把自己置于集体领导之中。要善于把不同意见和矛盾化解在会下,切实使酝酿过程成为学习政策规定、沟通不同意见、比较各种方案的过程,在思想碰撞中寻求最佳决策。

五、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不断巩固和扩大执政根基

善于做群众工作,提高群众的觉悟,激励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执政的根本问题和基础。

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就要把自己担负的工作与党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正确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真心实意实现好人民的切身利益。

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密切联系群众,是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纽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就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万事民为先的观念,坚持相信群众毫不动摇、依靠群众坚定不移,把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时刻关注群众生产生活、群众创造和群众情绪,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水平。

六、提高选人用人能力,造就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

千秋基业在用人。能不能以战略的思维、前瞻的眼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高起点上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至关重要。

提高选人用人的能力,应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干部制度,做到选贤任能。制度建设是根本建设。只有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干部制度,才能用制度的规范不断提高选贤任能的水平。在和平建设时期,应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要求、干部岗位职责、选拔的标准统一起来,当作“赛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要在建立健全有利于国体政体根本建设、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干部成长的机制上下功夫,研究、探索、制定出良好机制,才能用“马场赛马”的办法选好人。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用科学的制度、民主的方法、严密的程序、严格的纪律,把干部选准用好,把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好。要坚持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标准。

提高选人用人的能力,需要树立责任意识,保证使用好、管理好干部。实践证明,搞好干部的经常性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要注重抓好干部的实际锻炼和思想教育,为干部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把干部放到环境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去磨炼,以实践为课堂、岗位为平台,在实际工作中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真正做到既管思想又管作风,使党的领导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健康和活力。

七、提高修身从政能力,增强执政凝聚力感召力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社会的代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是集体的灵魂和人民的标杆。修身从政,树立良好形象,是领导干部执政的基本要求,也是其影响力的基础。

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第5篇

为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政意识,提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近期,四川省简阳市人民法院大力开展了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主题的谈心谈话专题活动。

四个重点,明确谈心谈话内容。一是结合中共资阳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和中共简阳市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精神,重点强调政治立场和政治纪律,确保干警在大是大非上头脑清醒,在路线原则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注重与个人的思想、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相结合,重点围绕思想作风、岗位职责、工作执行情况等方面开展谈心谈话,明确廉政风险防范方向,以廉政保发展、以廉政促发展。三是围绕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争创全国优秀法院的工作目标,重点强调提高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和民主决策能力,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的角色意识、服务意识、廉政意识和执政能力,把好选人用人关。四是围绕争创“两个一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等专项活动,重点强调增强干警司法为民意识,提升广大干警为民解难事、办实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强调当前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干警做好群众信访、促进社会和谐的责任意识。

三项制度,确定谈心谈话方式。采取集体谈话和个别谈

话相结合的方式,党组成员由党组书记进行谈话,中层干部由分管领导进行谈话,其他干警由中层干部进行谈话。创新谈心谈话方式,采取请进来谈、走下去谈、打电话谈等形式,有效增强了谈心谈话的灵活性。一是修改完善了谈心谈话制度,明确干警必须谈、可以谈的情形和方式,要求各部门把谈心谈话作为日常工作来抓,做好谈心谈话记录,定期向党组汇报干警思想动态。二是建立电话沟通谈心制度,对因工作、个人原因不能面谈的,通过手机进行沟通,加强对重点岗位的日常管理,及时掌握干警的思想状况。三是建立不定期下法庭谈心谈话制度,通过下法庭一对一“单独谈”、“重点谈”,一对多“集体谈”等方式,开诚布公地与干警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干部日常履行职责、思想动态、家庭生活等情况,避免在执行过程中的“走过场”等止于“谈”的状况,真正实现谈到关键处、谈出好建议、谈出凝聚力。

提升乡镇干部的执政能力 第6篇

作者:张仲灿

东阳市以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切实发挥乡镇领导班子在推动基层科学发展中的“火车头”作用,着力构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车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

坚持正确导向,选优配强班子。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是关键。始终坚持“论德才、讲实绩、重基层、凭公认”的用人导向,放开视野,拓宽渠道,切实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干部选配到乡镇领导岗位。选配“一把手”突出“三个优先”,优先考虑会做基层群众工作的干部,优先考虑在工作环境比较复杂或急难险重岗位锻炼过的干部,优先考虑工作实绩明显、群众口碑好的干部。配备班子成员坚持“两个注重”。注重知识结构合理和注重选用渠道多样。2009年开始,东阳市每年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从“村官”中选拔“乡官”,不仅改善了乡镇领导班子结构,也拓展了村干部的发展空间,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确定后备干部实行“公推双考”,探索建立后备干部资源库,通过公开推荐、理论考试和组织考察等方式,有计划地储备一批乡镇班子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实行动态管理。还把乡镇班子后备干部的范围扩大到优秀村干部,努力构建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

重视培养锻炼,提升执政能力。积极探索乡镇领导班子培养锻炼新途径,紧贴实际,按需施教,着力提高乡镇领导班子执政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开展主题教育,结合东阳实际,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教育。近年来,先后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东阳先锋”创先争优、东阳人文精神大讨论、执行力建设、“文明在东阳”思想道德建设和争当“五事”干部等活动,全市广大党员干

部包括镇乡领导班子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明显提升,干事创业的热情、攻坚克难的魄力、强化执行的锐气得到全面激发。实施培训工程,采用建立培训基地、开展联合办学、委托培训等方式,对乡镇领导班子进行政治理论、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等方面的培训。通过举办市委读书会、开设“文化大讲堂”、乡镇干部论坛以及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等多种形式,引导乡镇领导加强学习,互相交流,开阔视野。注重实践锻炼,将实践锻炼作为年轻干部教育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进行探索和完善。要求乡镇新提任干部、后备干部必须到信访接待部门、重点工程等岗位锻炼,让乡镇领导干部经受了考验,增强了本领,一批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

加强科学管理,增强整体功能。认真落实上级要求,加强对乡镇领导班子的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积极创新方法、举措和机制,促进乡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战斗力的不断增强。健全工作机制,在完善民主生活会、干部谈心谈话等制度的基础上,着重制定和实施了乡镇正职每周工作预安排交流、“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镇村干部联合接访、乡镇班子成员联系村企以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办事档案”等制度。加强监督约束,从思想作风、权力运用、组织纪律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乡镇财务、党务、政务公开以及乡镇领导班子述职述廉、诫勉谈话、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离任交接等制度,确保权力正确运行。强化考核评比,不断加强对乡镇领导班子的目标量化考核。尤其是2008年以来,对乡镇实现分类考核,将乡镇分城市社区型、中心镇型、工业经济型、生态经济型四个组,按组分别考核,确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和系数,增强考核评价的可比性和公平性。

注重激励关爱,促进干事创业。乡镇领导干部处于基层第一线,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需要上级激励关爱,激发工作干劲。推动权力下放。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扩权强镇,推动财权、事权以及人事管理权的下放,激发乡镇工作活力,着

力构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车组。注重从乡镇选人用人,进一步突出“重基层”的用人理念,确定机关部门单位党政正职及金华市管后备干部一般须有乡镇党政正职工作经历的原则规定,积极推荐具有乡镇党委书记经历的同志担任市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开展竞赛活动,在全市镇乡积极开展工业、农业、商贸服务业、建筑业、“东阳人经济回归”工程和社会管理创新等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各乡镇拉高标尺,敢于亮剑,形成了创先争优、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镇乡重点工作、重点工程推进步伐明显加快,经济发展势头全面向好,去年全市财政收入超亿元乡镇从3个增加到6个,许多乡镇自我加压,顺利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

上一篇:企业拜年祝福词下一篇:青春成长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