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少林武术节开幕式作文

2024-09-16

难忘的少林武术节开幕式作文(精选6篇)

难忘的少林武术节开幕式作文 第1篇

难忘的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开幕式 郑州市文化路第一小学二·一班王岩钢

2010年10月22日,爸爸妈妈带我去河南省体育中心观看第八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开幕式。

观看开幕式的人真多呀!入口处简直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代表队开始入场了,各地的运动员按照顺序依次入场,他们自豪的挥舞着自己国家或地区的旗帜,当宣布香港、澳门、台湾和中国代表队的时候,掌声、欢呼声都连成一片。尤其是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整个会场沸腾了!我们为强大的中国而骄傲!

最令人难忘的是武术表演。有柔中带刚的太极拳,有呼呼生风的少林棍,有出神入化的叠罗汉。武术演员们舞动着火红的雄狮和金色的巨龙,时而嬉戏、时而打闹。让人们想起了腾飞的中国龙!

最令人激动的是文艺演出。有韩国的组合、有印度的歌舞、有河南的豫剧……演员们在舞台上载歌载舞,观众们在座位上挥动着荧光棒大声歌唱,场上场下成了欢乐的海洋!

节目在张也阿姨的歌声中结束了,这时,会场上空礼花四起、灯火辉煌,人们站在那里迟迟不愿离去……

(指导老师:孙碧云)

难忘的少林武术节开幕式作文 第2篇

1、搭建了少林武术的交流平台

少林武术博大精深,包含拳术、棍术、枪术、刀术、气功及其它软硬功夫共七百多种套路,在1500多年的历史沿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和补充,开枝散叶,逐渐形成了庞大的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国际上练习少林武术的洋弟子多达370多万人,而中国境内从事少林武术研究和锻炼的人更是以千万计。 如此众多“弟子”怎样实现交流互通,相互促进,成了较难解决的问题。 郑州少林武术节以其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成功搭建起了这一沟通平台。 每年有来自几十个国家的数千名选手参加比赛切磋武艺,而前往参观的武术爱好者更有几十万人之多。大家在郑州齐聚一堂,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实现了传统武术在新时期的飞跃式发展。同时,各国媒体群策群力,搭建起一张覆盖全球的宣传网络,使得即使未能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及时收到最新信息,这也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2、树立了少林武术的赛事权威

少林武术最早萌芽于北魏(公元500年前后)时期,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儒家“仁、义、礼、信”的文化、融合了印度佛教禅宗思想,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武术禅”。所以,少林武术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同样根植于世界范围内的其他佛教国家。 从中国少林寺发展史上,历史学家和武术家习惯上把少林派别分为“南少林”和“北少林”,更细致的又可以划分为嵩山、武当、福建、峨眉、广东几大少林门派,每派中又衍生出众多小派和门别可以说是纷繁复杂。对于少林武术内部如此多的派系, 如何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赛事和制定比赛的最高标准成了郑州武术节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郑州武术节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迅猛发展,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赛事经验,确立了少林武术界的权威地位。 各国、各地、各门派的代表队选择郑州武术节这个平台,既是展现自己、扩大影响的机会,也是交流学习,提升实力的良机。 所以,对于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来说,随着规模的日渐扩大不断树立自身在该领域的权威地位,掌握足够的话语权,是十分必要的举措。

3、传承了少林武术的文化精髓

少林武术发展过程的重大事件主要是:北魏时期孝文帝为和尚跋陀在登封嵩山建造少林寺;在唐初时期,著名的少林寺十三僧人救唐王事件,只不过这件事为传说,正史上是没有记载的,真正有记载的是僧兵帮助唐太宗李世民打败王世充, 生擒王世充侄子的典故,之后在李世民成为一代帝王后,加大了对少林寺的封赏和开放政策,使得少林寺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达到一个空前繁荣状态。少林武术在习武强身健体的同时,注重“心法”的沉淀,即为“禅宗”。讲求习武以济世为己任,以修身养性为前提,用佛教慈悲之心约束武术的暴戾之气,使习武者不会仗势欺人,而是向着惩恶扬善、强身健体的目的前行。 这是少林武术得以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内在原因,各位得道高僧拥有精妙绝伦的武技,更以普度众生的慈悲之心服众。另外,少林武术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儒家以“仁爱”思想为核心,讲求君子“勇而不猛”,即要有一颗直面邪恶的勇敢之心却不滥用暴力,收放自如。 反映到具体的武技上,便是含蓄内敛,沉稳有力, 且不乏套路上的多样性。 以少林长拳心法为例,“动静结合”、“刚柔并济”五一不与中国古代“天地合一”、“相生相克”的朴素哲学思想相吻合。 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在举办武术赛事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武术传统文化精髓的发扬和传承,否则,武术便只剩一副徒有其表的躯壳罢了。

4、促进了郑州的旅游经济发展

难忘的艺术节开幕式 第3篇

生活,宛如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便组成了绚丽多彩的生活。

2015年11月13日下午1:30,我校开展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走进操场,只见两个鲜红的大气球扑入眼帘,垂下来的是两行醒目的文字:“艺术花开新希望”。这时的操场上已是人的海洋,同学们身上的衣服,仿佛就是一朵又一朵亮丽的鲜花,彩旗迎风招展就像潮水一样。

随着杨校长宣读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白色的和平鸽向蔚蓝色的天空飞去,也代表我们的梦想将在这片土地上实现,六门大炮同时发出的炮声也随着和平鸽飞向天空。

大型团体操表演就在这时开始了,八位少年分别拿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和校徽踏着正步,向主席台走来,接着是彩旗队等队伍一一走过主席台。

葫芦丝表演《丝蕴声声》,武术操《武林风》更是精彩,掌声一阵接一阵,此起彼伏。葫芦丝演奏展示出小学部的学生特色,从葫芦丝中发出的一个又一个优美动听的旋律给这一片沃土添加了一份生机。无人机在天空中拍照时,武术表演的同学们是那么的严肃认真,从他们口中发出的喊声是那么的洪亮。从他们身上我感到一股小草从肥沃的土壤里生长出的强大力量。

随着时间的流逝,同学们在意犹未尽中,艺术节开幕式结束了。后来我们几个同学商量,回去好好准备,明年我们也要参加开幕式,让大家看看我们的表演。

太原新希望双语学校五(3)班

人物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的常客 第4篇

和笔者谈起8次来郑参赛的感受,骆美成先生说每次都有不同。郑州在发展,武术在发展,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的影响力在增加,参赛国家和地区、参赛运动员也在不断增加。他回忆起1991年第一次来郑州参加第一届国际少林武术节时的情景,当时郑州还比较落后,路也窄,楼房也低矮破旧,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也不完备。去少林寺参观,少林寺景区也很杂乱,路边各种武术用品商店和眾多的少林武术学校一家挨一家,到处都是兜售旅游纪念品和照相的当地村民,一个武术、佛教圣地变成了各种商业活动的中心。第一届武术节时只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代表队300多名运动员参加,而且运动员水平还比较低,比赛项目也比较少。后来他每次来郑州参加国际少林武术节都发现郑州在悄然变化,从1995年第四届国际郑州少林武术节开始郑州发展越来越快,到2001年第七届武术节时,郑州市已经大变样,路宽了,高楼大厦林立,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已经比较完备,比赛共有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运动员参赛,比前几届规模大了许多。

时光飞逝,9年后的2010年10月郑州又迎来了第八届国际少林武术节。现在的郑州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他都认不出来了,漂亮的郑东新区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点缀着郑州。少林寺景区经过2003年的规划拆迁后,众多商业店铺、武术学校和当地村民民居都迁出了景区。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由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设计的少林新景区规划方案建设完成,再现了“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古代少林寺的原始自然风貌。第八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在少林寺的故乡——河南登封举行的盛大的迎宾仪式,一路上的万人演武迎宾的场面甚为壮观,万名少林弟子演练各种少林武术套路和各种硬气功绝技等,把人带入了武术的殿堂。这次武术节盛况空前,共有来自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142个团队的1160名武术运动员云集郑州,是历届武术节参加运动员最多的一次,并且本届武术节参赛运动员水平普遍比前几届有明显提高。

骆美成先生在菲律宾开设武医馆,从事武术和医学的推广工作,上午看病治伤,下午习武练功。骆美成先生原是福建厦门人,1987年旅居菲律宾。他的武医会馆有学员150多人,每次他带队来中国参加比赛的队员都是骆老先生自己培养的。骆先生对医术骨科和武术很有研究,对武术的发展现状也有少许忧虑。他认为规则不统一阻碍了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竞技武术套路向高、难、美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使武术失去了应有的本质特色,已经有点像体操、杂技、舞蹈的混合体:传统武术体系太过庞大,很多运动员缺乏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和理论知识学习,加上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和西方文化影响等各种原因,使传统武术传承和普及极为困难。

少林武术形成的源头探析 第5篇

一、从历史记载与传说探源

历史记载与传说是研究历史问题的根据之一,尽管其本身经过历代史家与民众的穿凿附会存有许多失实之处,不可尽信,但是记载与传说却是认识少林武术起源问题的历史逻辑起点,否则就会走进历史虚无主义的误区。有关少林武术的起源观点多属民间传说,概括起来主要有达摩创拳说、僧稠创拳说、集体创拳说等。

(一)达摩与少林武术

《佛学大辞典》中有关达摩一条写道:“达摩真名菩提达摩,择曰道法,南天竺之刹帝利种也。”据此可以得知达摩者,历史上确有其人,也是中国佛教史上开宗立派的人物。达摩来到中国宣扬的他从印度带来的大乘佛教,这与当时少林寺流传的小乘佛教格格不入,出现了水土不服现象。史载达摩并未在少林寺立足,更没有所谓的面壁九年的事迹。《洛阳伽蓝记》记载,在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洛阳永宁大寺“装饰毕功”,达摩曾经参观过此寺以及洛阳的修梵寺。文中写道,“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起自荒裔,东游中土”,由于“摩法虚宗,情理难通”,以至于人们“乍闻定法,多生讥谤”,达摩所传佛法在南朝碰壁后,又在北朝受挫,既得不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又遭到其他佛门教派的排斥和挤压,万般无奈之下的达摩禅师只好带着忠实于他的学说的弟子过着“随其所止,诲以禅教,游化为务”的生活。作为游方僧,达摩以洛阳为中心从事着自己的布道事业,足迹遍布邺下和嵩洛地区。正因为此,宋元之后发源于嵩山少林寺的少林武术就尊称达摩为禅宗初祖以及少林武术的创建者。一方面这反映了少林武术托达摩自重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说明尽管达摩没有创立少林武术但他已经融入了少林武术的历史血脉中,对少林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僧稠与少林武术

从记载可知,僧稠是进入少林寺最早且武艺高强的武僧之一,但是这并不能表明僧稠就是少林武术的创建者。据唐人《朝野佥载》卷之二云:“北齐稠禅师,邺人也,幼落发为沙弥,时辈甚众,每休暇,常角力腾■为戏,而禅师以劣弱见凌,绐侮殴击者相继,禅师羞之。因入殿中,横踏壁行,自西向东凡数百步,又跃首至于梁数四,乃引重千钧,其拳捷骁武劲。先轻侮者俯伏流汗,莫敢仰视。禅师后证果,居于林虑山。”僧稠禅师落发为僧于邺下郡,因年幼体弱,屡屡遭到众僧的欺凌,“绐侮殴击者相继”,于是就刻苦练功,“其拳捷骁武劲”,以至于最后众僧莫敢仰视,俯伏败地。僧稠在入少林寺之前就有功夫,他的功夫是他幼年时投奔景明寺所习得的,入少林可谓带艺投师。由以上分析可知少林武术的源头不能落在具体的某位得道的大僧身上,不应该局限于历史文献的记载,而应从多种解释方法入手。那么,能不能从少林武术的特点出发来探源呢?

二、从少林武术的特点探源

少林武术的特点是少林武术区别于其他流派武术的标志。少林武术是以少林寺武术为依托,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经过历代寺僧的钻研习练,在吸收其他各家所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拳禅合一、攻防一体等特点的技击、健身和医疗实践体系。

拳禅一体、拳禅合一是少林武术的突出特点。少林武术属于佛教寺院武术,产生之初就带有佛教禅宗的基因,僧人们因此能够在日积月累的参禅习武中达到高深的亦佛亦武的境界。然而禅与武术这一静一动、截然不同的事物怎么能够融为一体呢,它们之间有没有主次之分呢?弄清这个问题就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对少林武术进行溯源。

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寺作为佛教寺院,其基本活动就是带领寺僧礼佛参禅、修心养性以普度众生。从表面上看,具有较强实战功能的、用作厮杀的少林武术与佛教的大慈大悲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二者却在少林武术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是因为一方面,少林寺僧在课习禅定时的长时间打坐所引起的身体疲劳需要习练武术来锻炼身体、祛病延年,另一方面,少林寺需要利用少林武术来保卫财产,以应对盗贼和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对少林寺的烧杀抢掠。因此纵观整个封建时代,少林武术历来以禅武一体著称,以修禅习武闻名。习武作为修禅的辅助手段成就了少林武术的美名。可以说少林武术先禅而后武,并且武术是在少林寺建成不久后就有的现象。

三、从少林武术形成的内、外因探源

少林武术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是少林寺僧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少林僧人在钻研本寺武术的基础上,广泛借鉴其他门派武术逐渐形成的,而非肇始于一人或一事,其形成具有深刻的内外因。下面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内外因的观点来对少林武术进行探源。

(一) 少林武术形成的内因

少林武术所依赖的宗教氛围本身的神秘性、宽容性和世俗性是少林武术形成的宗教前提。禅宗的神秘性吸引着人们去践行它的教义,它满足了劳动人民的心理需要,通过引导人们礼佛来减轻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宗教作为一种精神安慰剂实质上产生了对人民大众的精神统治作用,这也是它受到历来统治者推崇的原因。禅宗的这种现实功用规定了它的宽容性和世俗性,以扩大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宗教本身的这些特征为它赢得了大量的信徒,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禅宗的普及推广提供了群众基础,同时也为它的衍生品——少林武术的形成与普及提供了推动力。因此,禅宗本身的神秘性、宽容性和世俗性构成了少林武术起源的内因。

(二) 少林武术形成的外因

少林武术形成的外因有民间武术的补充、战争的刺激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等。民间武术是少林武术形成的土壤。一方面少林武僧大多为来自民间的避难者,入寺后学习少林武术以逃避世俗的痛苦,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进入少林寺之前就有一身功夫,是为少林武术的民间来源;另一方面,初具雏形的少林武术在与民间武术自觉与不自觉的交流和扩散中自身获得了进步。

战争也是少林武术形成的外因。频繁的战争使少林武术接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不仅检验了少林武术,而且使少林武术更具实战性。少林寺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使得少林武术屡遭挑战,也使少林武术借助交通优势发挥了“武术十字路口”的作用。少林武术的形成是与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的,尽管元代等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对武术采取打压政策,但总体上看历代统治者还是对少林武术采取支持态度的。这客观上为少林武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和良好的政治环境。作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少林武术的形成与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农业、手工业及孕育中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达促进了少林武术的形成。儒释道哲学思想的相互交融与合流和后期开始解冻的哲学思想构成了少林武术形成的强大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四、结论

少林武术的探源之路需要从历史记载与传说为根,从少林武术的特点分析,从少林武术形成的内、外因探析。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达摩对少林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达摩不是少林武术的创建者;僧稠是少林寺最早的且武功高强的僧人之一,但他也没有创建少林武术;先禅而后武是从少林武术的特点出发得出的少林武术的探源结果;禅宗本身的神秘性、宽容性和世俗性构成了少林武术起源的内因;少林武术形成的外因有民间武术的补充、战争的刺激、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政治环境、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促进和强大的哲学思想基础等。

论少林武术的文化性格 第6篇

【关键词】少林武术;文化性格

On the Cultural Character of Shaolin Wushu

YANG Ying-we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4)

【Abstract】Shaolin Wushu, nourished by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mbodies the beliefs and principles of Confucianism, Daoism and Buddhism as well as the thoughts of ancient Chinese war philosophers. It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national sports. A 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character of Shaolin Wushu so as to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heritage of Shaolin Culture is to develop and cultivate the invalua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spiritual resources of National Spirit. It is als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Keywords】Shaolin Wushu, cultural character

近代以来,在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中,民族体育文化从自傲、互尊、自卑到文化模仿,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摇摆选择之中,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抢救、保护与开发成为当今体育工作者的重大历史使命,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实施“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工程”,以图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振兴。〔1〕因此,探讨和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属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少林武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形式,和其他的文化形式一样,是在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哺育中发展壮大的。少林武术的发展过程,既是民族传统文化对少林武术的影响和浸润的过程,同时也是少林武术对传统文化融摄与积极回应的过程。少林武术日求精进、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侠义作风;不骄不傲、虚心求教的宽容胸怀;忠君为国、图存社稷的爱国主义,构成了独特的少林文化。〔2〕今天,研究少林武术的文化性格,传承和发扬少林文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资源,也是对时代浪潮的积极回应。

1少林武术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子系统之一,少林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中,其理论渊源是多元的。它既吸收了儒家、道家、佛家的哲学思想,又融摄了诸家兵法、传统医学、传统美学、传统健身学等;在技术上特别注重战争实践,呈现出以硬为主、朴实无华、立足实战的风格,其运动特点也俱有鲜明的技击性〔3〕。少林武术理论框架和内容体系交叉互补,使得其拳术构系内涵丰富而又复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与缩影。

2少林武术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

儒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信条,“杀身成仁”伟大勇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无不表现了儒家伟大的爱国情怀。儒家认为君主与天地同参,是万物之主、民之父母,无君则天下大乱。《荀子·王制》云:“君主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孟子所谓“民贵君轻”,是因为民心向背,关系着社稷存亡。在儒家看来,忠君即是爱国,爱国即是忠君。(《孟子·公孙丑下》)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4〕民心是“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因为“忠君”所以“君轻”,因为“爱国”所以“民贵”。儒家天下为己任,不惜杀身以成仁,行大道于天下,其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崇高精神在历史的发展中已成为中华民族经受风险考验和向前发展的伟大精神支柱。

少林武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受到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和浸润。少林武术之所以名扬天下,响彻寰宇,固然与其精湛的技艺不可分割,更重要的,是其心怀天下、精忠为国的崇高爱国精神。当民族危难之际,国家遭辱之时,少林寺僧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弃佛从戎”,奔赴疆场,为民为国流血舍命,其大义大勇令世人所敬仰。明朝抗倭更是少林寺僧爱国主义最经典最真实的写照,是中华武术史上最光辉最灿烂的一页。嘉靖年间,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经常遭受倭寇的侵扰,给沿海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而武备积弛的明朝军队却难以迎敌,于是征调各地乡兵,少林寺月空和尚接到朝廷的檄文,立即组成一支三十多人的僧兵队伍,开赴前线御倭。在战斗中,寺僧个个爭先,人人奋勇,后因寡不敌众,月空等三十多位武僧全部壮烈牺牲,为保家卫国,抗击倭寇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3少林武术“顿悟”的佛家性格

少林寺自建寺以来,历经岁月更替,时代变迁,其所研习佛学的理念亦“与时俱进”。南禅宗大兴之前,僧侣的修行理念一直固守“一行三味”一套繁琐的渐修为主,南禅宗兴盛后,宗风也随之改为以“顿悟成佛”。六祖慧能认为“本性即佛”,在他看来,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佛”不在遥远的彼岸世界,而在个人的心中“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坛经》)。〔5〕人和人的区别,不是其佛性而在其悟性,即对佛的觉悟或自己的“灵知”,慧能说:“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成佛”(《坛经》)对佛的觉悟,不必要整天掐指念咒空背经文,而是要靠自己的觉悟或“灵知”一刹那间领悟到“本性即佛性,离性无别佛”,也就达到了“佛”的修为与境界。惠能的弟子怀让,有一次在南岳衡山拿一块砖在庵前磨,弟子道一开始只顾坐禅,并不在意。时间久了,不禁问道:“老师磨砖做什么?”答曰:“磨作镜子。”道一大惑不解,又问:“磨砖岂能成镜?”怀让说:“磨砖既然不能成镜,坐禅岂得成佛?”道一顿时大悟,放弃了苦苦坐禅的一日法。顿悟可以成佛,练武与禅修一样,“岂在坐也?” 一贯禅师曰:世间无论何种技术,有有形者,有无形者;有形者可传,无形者难授。武术的最高境界要靠习武者多年的练习体验领悟才能达到,二者的最高境界都要经过“悟”才能达到,拳谚云:拳打万遍,其理自现。〔6〕当习武到了言语道断、心思路绝的时候,就要找出适应自己的一条路来,自悟自解,超脱知解,跳出武术之外,抛却一切束缚,浑然忘我,就会为武术的妙趣而陶醉,从而感受到禅的玄机和妙用。“参贯禅机,超脱于生死怖畏之域”为拳术之“极致所归”,参禅悟道,解除对死的恐惧,放下自我的执著,才是习武者通向武术至高境界的方便法门。“明于法而不拘于法,沈气心而不动其气。斯道至此,始可告大成矣。”

4少林武术“虚实相生”的兵家性格

孙子在整理古代军事遗产的基础上,通过对战争的思考及自己对战争亲身的感悟,从大量的事实中概括出军事战争的一般规律,写出军事巨著《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兵学理论的凝结和元典,其内容包罗万象,思想深邃博远,被誉为“武经之冠冕”。它的基本原则和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军事的范畴而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思想富于原创性,其主题富于永恒性,因而它能立足现实而具有超越性。少林寺地处“兵家必争之地”的河洛大地,其地理位置,使它自身必然地要参与战争。隋末助唐、明朝抗倭、清朝平乱等都是生动的例子。少林武僧在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中,在历史的不断实践中,把兵家“虚实相生”“齐正相合”等战术思想融入武术,使少林武术日臻完善,成为河洛体育的中坚。《少林拳术秘诀》云:“势猛则乘其势,以猛还之。凡来势猛,必上部重而下部轻,先避其势,后乘其虚,取侧势而击之,无不应手而倒。……敌力胜于我,则取侧锋以入。……敌力弱于我,则踏洪门而进……”对手高大勇猛,我则以猛还之,但决不能硬打硬拚,而是避其锐气,乘虚而入,出奇制胜;对手强大,想以“正”胜我,我则突出“奇”招,以奇制胜;对手弱小,我则以“正”取胜,以正压邪,先发制人。少林拳谱曰:“虚中有实以擒敌,实中有虚敌陷坑。虚实变幻似风云,以智胜勇壮力能。”实战中,以实形虚,以虚掩实,实作虚时虚亦实,虚作实时实亦虚,在虚实的不断变幻中不断创造机会,寻找机会,利用机会,用智谋战胜对手〔7〕。

5少林武术“贵柔法水”的道家性格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认为弱是道最根本的属性,而刚强、进取则与道对立。一般人认为强胜弱,刚胜强,所以爱持刚争强。老子却认为刚强是促使事物迅速走向死亡之途,告诫人们要善于守柔用弱。委屈而不求全,使自己没有灾祸。而少林拳不仅有刚劲有力的外功拳,而且有柔和无比的内功拳。外功拳主刚,内功拳主柔。力以柔而刚,刚以柔而发,少林拳谱讲:“柔中之刚为真刚,刚中之柔为真柔。”吴图南在《国术概论》中,把少林拳的刚柔之功,分为三个等级。“上乘者,运柔而成刚,及其至也,不刚不柔,亦刚亦柔。而猝然临敌,随机应变,变化无常。指似柔也,遇之则刚。身似呆也,动之则灵。敌之受伤也,不能自知其由。敌之倾跌也,不能自知其因。神龙天矫,莫测端倪。此技之神者矣!惟由柔而刚之功,非朝夕所能奏效。故少林上乘之功所以不多见也。中乘者,强用力气之谓也。既无刚柔相济之方,徒尚冲捣之力……下乘者,蛮野粗蠢,专使力气,此少林之下乘……学者不可不详辨也。”由此可见,以刚烈著称的少林拳,其实很讲究柔的。《少林拳术秘诀》:“凡与人搏,切不可用手沾实敌人之手与物,盖不实则虚,虚则易于变化。”可见,中国武术几乎所有的拳系均重视桩功,与崇下、崇虚、用柔有关。

6结语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少林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典型代表,通过少林武术,可以映射出民族传统体育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蕴涵着道家 “贵柔法水” 的主张,诠释着儒家 “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格追求,彰显着佛教的“顿悟”智慧,闪现着兵家的“虚实相生”诡道思想。对河洛体育文化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識和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把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继而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弘扬、发展传统体育,将民族传统体育蕴涵的文化意蕴在新的形势下重新发现、重新唤起,并赋予其新的内容,使其在更高层次上得以发扬和转换,从而达到通过体育来振奋民族精神、维系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友谊、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为祖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西伯.河洛文化论丛〔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

〔2〕 薛瑞泽,许智银.河洛文化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3〕 释永信.少林功夫文集〔M〕.郑州:少林书局,2003.

〔4〕 南怀瑾. 禅宗与道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5〕 李振宏.圣人箴言录〔M〕 .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6〕 龚留柱.武学圣典〔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7〕 王岗.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问题:文化模仿〔J〕.体育科学,2006(7):71.

上一篇:我的家乡湖南初中英语作文下一篇:2022外贸业务员优秀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