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管理自己》教学反思

2024-07-31

《自己管理自己》教学反思(精选8篇)

《自己管理自己》教学反思 第1篇

前几天我在教研组内上了一节转转课,所上的16课《诗两首》是一篇半独立阅读课文,由古诗《观书有感》和现代诗《神奇的书》组成。《观书有感》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诗中不仅写了池塘的美丽景色,还通过看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池塘中的水才会如此清澈这一现象,联想到了“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一深刻的道理。诗中运用了比喻的形式,用鲜明形象的事物将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化。而现代诗《神奇的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女诗人狄金森。作者以四个小节、相同的句式结构来展现书的价值,抒发作者热爱与赞美书籍的思想感情。诗风清新明丽,词句间蕴涵深意。

把同是写书的古诗和现代诗放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中感受诗歌的魅力。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了解大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一、教给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方法。在导入新课进入第一首古诗学习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并出示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方法:

1、读:读通、读熟诗句;

2、解题:理解诗题目的意思;

3、明诗意:借助书上的注释及读想结合,理解诗句意思;

4、悟情明理: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明白诗中蕴含的道理。

5、再读: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尝试学习古诗《观书有感》。这样,就让学生有了一个自我运用方法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训练。

二、学生会的尽量让学生讲。对于诗中词句、修辞的理解,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自己理解,所以教师不需要多费口舌。在课堂上,我尽力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预习的成果讲出来,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对其中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作引导和点拨。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三、设疑突破难点。《观书有感》一诗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诗中蕴含的读书道理。针对这一教学难点,我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诗句大意后,让学生把诗的内容与诗的题目联系起来,引导质疑:诗中明明写的是自然风光,为什么诗的题目却是“观书有感”?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再次读诗,思考诗中景物与读书有什么联系。虽然这一问题有些难,但通过交流和引导,多数学生还是能领悟出诗中所蕴含的读书道理。

走下讲台,与听课的老师们交流,再自我反思后,才发现这节课还有很多值得探究、改进的地方。

一、对于知识性的问题,老师首先要准确把握。如在第二首诗《神奇的书》中,对于诗句“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也没有一匹神奇的坐骑,能像一页诗扉,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所采用的修辞手法,究竟是比较还是对比,或者是比喻,在讨论时老师们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但我查找有关资料后发现,都是赞成这两个诗句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这样说来我没有讲错。

二、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老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得更广阔、更深层次一些。如在理解古诗《观书有感》所蕴含的道理时,其实不仅仅是知识需要不断补充、更新,还包含我们的思想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而在课堂上,我只是让学生领悟到第一个方面的意思,却没有更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进行更广、更深层次的领悟,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三、朗读的时间不够,朗读的层次体现不够明显。虽然课堂上有朗读,但由于担心本节课学习两首诗时间上不够,就缩减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层次性也体现不出来,使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教学目标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我衷心地感谢听课老师们毫不保留地真诚交流,它让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时刻往自己的这半亩方塘中注入知识的清泉,是不能够满足孩子们的那一杯水的。

《自己管理自己》教学反思 第2篇

为进一步体现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和同桌交流自己做过的事情。教学时,我将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相结合,通过活动、故事感悟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理论感知和肢体感知,为学生创设独立感悟和互动感悟的机会,以达到深入理解新知的目的,也能更快的调动学生投入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在上课时我贯彻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启发他们主动思考,总的看来,在这节课上,学生表现积极,在思想深处对自立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自己也认识到许多不足:

1.交流的模式过于死板。

学生在交流时,我总要求学生按照我给出的句式进行交流。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交流,有的学生喜欢根据自己的喜好交流,但大体意思是对的。后来经过反思,交流的本意就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更好地和他人交往,事实上,只要学生能够更好地和他人交往,没有必要一再强调句式。

2.提问时,力求做到面向全体,但在实际操作时仍做得不够。3.对学生评价太过僵硬。

即使在备课时,我已经做好了很多准备,在真正面对学生的回答时。评价不够灵活自如,总想着把对学生的评价往自己设计好的套路上去。

4.有时候对一些问题处理不到位,还没有深刻挖掘到教材的精华。

考虑到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女,而且入学较早,很多事情都是家长代劳,因此,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感受,注意挖掘学生潜在的劳动意识,引导学生提高自理能力。

《自己管理自己》教学反思 第3篇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自我以外, 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境的能力。教师的反思是指教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为手段, 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1) 。教师的反思这个概念至少包含四层意思, 反思的依据 —— 教师教育教学的表现及其依据的理论;反思主体的立足点——教者自我以外;反思的方式 —— 批判地考察或修正;反思的目的 —— 提高教者的实践效能及素养, 实现师生双赢。本文仅就“教师反思的立足点”谈谈我的几点看法及做法。

长期以来,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习惯于教者的“事后诸葛亮”或来自于教师的评课 (其重要性自不必说) , 然而这两者皆摆脱不了其作为教师视角的局限与不足, 与学生的要求可能相去甚远。喜欢什么样的教师, 喜欢什么样的课堂, 喜欢教师怎么上课, 学生最有发言权, 因为他们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正如“子非鱼焉知鱼之苦,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故而我尝试着采用反思的另一种方式:借生“眼睛”看自己。

这种方式反映在课堂上, 要求教者密切关注学生, 准确地捕捉和把握学生上课的状态:面部的苦与乐, 眼神的暗与亮, 额头的蹙与舒, 精神的怠倦与饱满……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的兴趣度、思考度和答题的准确度, 借此, 把学生在课上的动态反应当作教者动态化处理课堂教学问题的出发点和反思的信息源。这种方式反映在课后, 要求教者主动地、及时地、诚意十足地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由于课堂的局限, 学生课后的反馈更为成熟和理性, 更有助于教者的反思。在此, 我着重讲讲后一种方式。简单地讲, 就是每一次授课后, 要求 (带有一定的自愿性质) 学生交一份特殊的作业, 写出这次授课过程中教师最明显的不足, 最好有改进建议或措施。

为了让这种尝试行之有效, 我的操作要点大致如下。 (1) 发放一堂好课的标准, 以叶澜教授提出的一堂好课的标准为参考, 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讨论完善。 (2) 学生的这份“作业”可以不署名, 如此, 学生无心理负担, 敢于讲真话。 (3) 对于比较中肯的评价及可行的建议, 教师应在班上公开并实施奖励。奖励尽管就是些吃的、用的, “小恩小惠”, 但学生内心喜悦。通过教师的及时反馈和赏识, 渐渐地, 学生会被教师的认真与诚意所感染。 (4) 问题普遍且师生皆有责任的交由班级群谋共策, 以达到重视人人、人人重视的效果。由于学生的反馈行为与行政评价不同, 没有职能效应, 不与考核挂钩, 与专家、他师评课有异, 没有权威效应的恐惧、同行评议的面子担忧, 故而师生皆放得开、受得起。当然, 言易行难, 初始, 学生并不积极, 但难在坚持, 贵在用心, 一旦师生间民主平等的交流形成习惯, 关系融洽, 事情就好办多了。

举个例子。我的教学风格一向以哲思、逻辑见长, 也许这在我个人或同行或普高生的眼中是个优点 (我曾在普高任教过) , 但在职校生即便是五年制大专生的眼中, 看法可能完全不同。果然, 他们不少人认为我严谨有加, 活泼不够, 有时深奥。说实在的, 教师的教学风格就如人之本性一样很难改变。我将此意见公开并交给学生讨论, 希望他们给予帮助, 同学们很激动也很积极, 有的送来幽默书, 有的下载了教师幽默授课的资料等等。这种反馈让我日后在准备说理深刻难度较大的文章时格外用心思考:怎样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深奥的理论浅显化。当然给教师提要求, 无形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严格要求了自己, 职校的教学相长也不是没有可能。

教学如此, 思想疏导亦如是。有段时间, 我发现所教的两个大专班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骤减, 了解后发现原因有二:专升本语文不在考试之列 (用学生的话说, 英语都要考, 语文不要考) , 专业课技能大赛获奖的有“重奖”, 有些学生可直接升入本科院校且就业前景广阔。其实,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的具体实践中, 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弱化现象早已存在, “重专业, 轻素养”的功利性教育倾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和教师, 这给职校的非专业课教师增加了不小的教学难度。为了我的语文课, 更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我用一节课讨论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而学” (为什么而教) 。“絮絮叨叨”一番, 立竿见影谈不上, 但及时了解成因, 思考对策, 适时作出积极的反馈, 总会有所得。

目前, 借生“眼睛”看教师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一方面, 文化的单向流淌与传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由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进行文化传递的“后喻文化”, 已成为时代的新特征。 (2) 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 让他们面对明天的未来, 这类教师已有了很大的自我局限性。尤其是像我这类稍显老一点的教师, 如果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活到老, 学到老”, 知识老化, 教学模式老套, 自以为是, 很有可能被学生淘汰。另一方面, 当今学生心理的复杂不为今日教师所认识, 尤其是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 “不可思议”“不可理喻”成为教者常有的困惑, 这使得教师的引导常常不到位、不得法、不恰当。

鉴于此现状, 借生“眼睛”看教师这种形式的积极功能日益凸显。其一, 对教师而言, 洞察学生眼中真实的自我形象和课堂生态, 了解学生对教学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批判性意见, 汲取其合理性成分, 有利于教者及时地对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认真而全面的分析、总结, 这是教师改变教学行为的重要依据, 是实施以学定教、因需施教的必要前提;对学生而言, 由于发挥了学生作为接受主体的能动作用, 使其“趋向鼓励, 中心喜悦” (王阳明语) , 主体意识更加强烈, 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 独立人格渐趋确立, 民主意识渐趋完善, 师生情感更为融洽, 同时也促使学生及时地梳理、巩固所学知识。其二, 对学生学习体验的了解, 能够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与学生所希望的教学模式间建立真实的联系。美国学者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认为, 评判良好的教学实践最基本的标准就是教师在何种程度上从学生的眼中看自己, 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像观察他人一样审查自己在认知上的缺陷和情感上的波动 (3) 。总之, 这种形式能最终实现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双赢”, 而不是单向付出和被动吸收。

当然, 学生因知识视野和理论水平的局限, 在他们的眼中有些理解有失偏颇不可避免, 但不可否认的是, 他们的脑中蕴含着无限的“矿藏”, 他们的评判基本合乎实际, 即使所谓的“差生”, 他们也认同并尊重责任心强的、知识面广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有爱心耐心的教师。

重视并珍惜学生的那一双双“眼睛”吧!

摘要:新课程强调师生间的互动与交往, 强调教学的民主化, 那么主动邀请学生参与评教, 借生“眼睛”看自己, 无疑是教师践行这一教育教学理念的有效举措, 是教学反思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来源与形式。如何让这一形式操之可行、行之有效, 并借此实现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双赢”, 这一主题值得长期探索。

关键词:反思,教学反思,后喻文化,双赢

注释

11黄昌龙.《哦, 香雪》教学后与学生对话[J].语文学习, 2007 (20) .

22 郑金洲.教育絮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自己管理自己》教学反思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反思;教学策略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而学者型教师除了具有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力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

1     课后反思的方式

1.1   学会写反思日记或教学自传

教师要在一天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如: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对课前预定目的和要求的实现程度,反思后的解决办法和设想,以及教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自身价值观,道德观的悸动等,通过以上的对事实的客观叙述,分析积累,使问题得以解决,经验得以提炼和升华,缺陷之处得以完善,更好的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从学生身上反思

通过我们学生的眼睛,就像学生观察我们一样来观察我们自己,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行动和假定。通过反思学生帮助我们明确是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目标、任务得以完成,是否使学生能够获得他们期望的意义。

1.3  通过同事来反思

同事的反思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与同事的积极的有建设性的交流来看到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同事的教育、教学进行观摩、深思而反观自己,及时调整和矫正自身的问题。

1.4   通过科学理论的学习掌握来反思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使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对照反思自身的教学经验得以充实发展,澄清在实践中的困惑,把经验与理论探究结合起来,为解决现实的或未来的教学问题打下基础。

2    把反思性教学特征化

2.1   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实践活动,反思性教学的反思不是经验性教师教学后简单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情况的反思,而是一种可重复实验的研究意义的反思。二是它用科学和人文统一的方式解决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不足之处),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直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

2.2   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

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许多反思性教学专家认为,反思性教学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通常假定,反思在本质上是教学与师范教育的好的和合理的方面,而且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教师”。“当人们努力追求合理性,并确证观念与行动,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欣赏时,就要激励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

2.3  反思性教学强调两个“学会”,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

学会学习早已为人们熟悉,其含义也随人们的理解日趋丰富,不仅有技术的意义,而且有人格意义等。学会教学虽是新概念,但其含义与学会学习有类似之处,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不仅学习教学的技术,还要学习教学伦理与道德知识,善于把自己的主体性主体间性融合起来。

2.4   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

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性教学理论家看来,对于大多数有合格师资的学校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似乎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更为重要。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3     从教学中着手反思

3.1   反思教学现状,发现问题

这方面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五种:一是叙事法,参与教师(指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下同)向别人讲述自己教学的故事,在讲故事过程中发现自己教学的问题或请别人发现自己的问题。二是微型教学,观看自己教学的录像带,在专家或他人的帮助下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两种方法主要用于发现教师自己的教学缺陷)。三是观察实况,发现教学中需要改进之处。四是讨论。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五是文献检索,从学生作业、教学计划、教学理论文章等中发现问题(后三种方法主要用于发现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思性教学小组要对参与教师或其他人发现的问题反复论证,以便准确地把握。这一过程,特别有利于增强参与教师发现问题的本领。

3.2    进行目的手段分析,提出假说

反思性教学的目的与要解决的教学问题的关系比较复杂。一方面,着手解决的问题不同,达到的目的可能两样。因此,在进行目的——手段分析之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问题。教学中的问题可从三方面审视:一是真问题与假问题。所谓真问题即客观存在的有研究价值的且在当时情况下有可能解决的问题。相反,有一个必要条件不能满足的便是假问题。二是个别问题与普遍问题,个别问题是在相对小的范围如个别学校或个别教师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普遍问题是在较大范围内存在的问题。三是感性问题与理性问题,感性问题是仅能把握其现象的问题,理性问题是能用概念描述并能揭示其实质的问题。一般来说,应当选择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理性问题而不是感性问题。至于是选择个别问题还是普遍问题,这取于参与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解决教学问题本身是一个目的,但反思性教学的整体目的远不止于此。因此,在明确问题后,还需要弄清通过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目的。明确后,用何种手段实现目的至为重要。在选择手段方面,“搜索树”是有效方法之一,即先设想若干促使问题由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的手段,再比较择优。设想手段可从三方面进行:一是自我假设,即教师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向反思性教学小组其他成员报告,让他们诊断。二是专家假设,即将有关的专家集中起来,就要解决的问题随意设想举措。三是同行假设,即在较大范围内征求教师(也包括学生)的意见,从而确定手段。

3.3   制定教学计划,将假说具体化

反思性教学计划与操作性教学计划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在形式上。但反思性教学计划实质上是研究计划。因此客观存在与操作性教学计划有三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教学要求(目标)上,操作性教学计划通常只有发展学生的要求。而反思性教学计划不仅有发展学生的要求,还有发展教师的要求与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要求。二是要将假说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将前述解决教学问题的办法,尽可能地具体化,变成可操作的步骤,根据情况逐步落实到相应的教学阶段,使假说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得到检验。三是反思性教学的过程是完整的研究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成果物化阶段、终结性反思阶段。

3.4  实施计划,进行教学

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教学计划要求观察教学过程,收集证实或证伪假说的材料。

3.5  分析和处理材料,得出初步结论,写出反思性日记或论文、实验报告

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反思性教学周期。经过若干次循环,教师学会从选题到验证假说以及形成研究结论的全过程,从而成为遇到教学问题能用科学方法解决的学者型教师。

教师的反思是一个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进而提高组织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和手段,因此我们对教师的反思和专业成长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和足够果断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教育走向另一个大的发展。总之,对于反思性教学和教学反思的理论与实践,我们也经历了从陌生到初步了解的过程,当然,在实践与探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困惑甚至盲点,但是,有我们对反思性教学和教学反思的正确认识与执着追求,相信它会大有用武之地。

《自己管理自己》教学反思 第5篇

我通过本单元第六课时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余,也起到了学生熟悉歌曲旋律的效果,为今后教学做铺垫。然后通过猜隐藏的数字来复习学过的数字。在对话教学时,通过图片、录音、视频多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和正音。本节课我还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自读对话,找出不会、不懂的词句,然后再集体解决。学生找出的问题,也是本篇对话的难点之一,通过学习,我惊喜的发现学生能较好的灵活运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不太敢于放手,觉得三年级学生掌握的知识较少,也不具备自学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证明我错了,应该相信学生,只要指导和要求到位,学生能够给我带来惊喜。

本节课存在以下问题:

1、让学生分组PK,效果较好,但是下课时应该简单总结,有更加明确的评价。

2、英语课堂组织能力还需加强。平时课上有时为了组织课堂纪律,会说较多的汉语。今后应该尽量做到能通过表情、动作加上英语让学生理解的就不说汉语。同时,通过有效的课堂评价来组织课堂,保证课堂效率。

《相信自己》教学反思 第6篇

有一次我组织了一个中班的数学活动“5以内的数”,其中有让孩子按物点数的环节。在活动后的点评环节,我园一位资深教师说:“点数时应该让孩子从左向右数,你班的孩子有的从左数到右,有的从右数到左,这样是不对的。”我当时无言以对,因为她是资深教师,但是我坚信一点:不管孩子从左到右数,还是从右到左数,结果是唯一的。

那段时间,小班教研组恰好也在进行“5以内的数”的研修活动,组长正在给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我清晰地听到组长念道:点数要从左向右。后来我看到那本《幼儿园数学教学法》上确实写着点数要“从左向右”,书上的东西能错吗?我有点疑惑了,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邮购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xx年出版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让我欣喜的是我在书里找到了答案。美国心理学家格尔曼提出:正确数数要遵循五大原则,其中有一条就是顺序无关原则,即数数时,数的结果总是唯一的,它与被数物体的顺序无关,无论是从左向右数、从右向左数,还是按其他顺序数,其结果总是同一个数。

权威的指导对我们的确有非常大的帮助,有时甚至有拨开云雾见太阳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迷信权威,否则会束缚我们的专业成长。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有批判和反思精神,有时候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可能更实用、更有效,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认识自己》教学反思 第7篇

《认识自己》教学反思1

虽然有了一年讲授品社的经验,但有时还不能得心应手,好在还善于总结,对讲授《认识我自己》又有了新感受。

一、激发兴趣

学生对新老师都有一种好奇,我便利用这一点让学生说说我与他们以前的品德与生活老师有什么不同。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及时评价,“你是从老师的外貌来说”“你是从老师的性格方面来说的”……在评价中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不同之处。

二、感悟变化

在学生发现了老师的不同之后,让三位学生站到前面,让他们看看与一、二年级相比他们又有了哪些变化。“他的个子长高了”“她说话的声音变大了”……

接着有眼前的,让他们回忆生活中又有哪些变化。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在说自己的时候就比较顺利,也比较全面。能从文化知识、品行等方面展开。

三、展示自我

我在课前先了解个别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示,(目的是让学生觉得到讲台上展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的同学也展示了自己的特长。

四、制作闪光卡

学生在了解了自己的有点和特长之后,让他们以制作闪光卡的形式记录下来。

五、展示闪光卡

学生制作之后让他们在小组内容说一说,在班上讲一讲,交换看一看等形式,让学生尽情地展示,树立他们的信心。

学生的“感受”:严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学习他们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师自己进步。

《认识自己》教学反思2

《认识自己的五官》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五官,了解五官的具体作用,并懂得应该如

何保护五官。活动一开始,我先和孩子们一起玩个“指鼻子”的小游戏。目的是为了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然后我通过课件让学生认识五官的`名称。第二个环节是《指五官》游戏,让学生指指自己的五官,孩子们玩得很开心。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任选五官之一,用一句话来完整的说一说它的作用。然后出示代表性的图片来总结五官的具体作用:说、闻、看、听、尝。它们是人体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样都不行。

活动的最后是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人物做得对吗?为什么?最后渗透到要保护五官这一情感中来,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的五官。总之,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多方面考虑,比较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多数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中,从而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学生心目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从重过程的角度来讲,课上的语言评价才最具实效性,最具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2、老师在课堂中的调控课堂能力有待提高。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接受教育和影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教师是教育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由他们去设计,组织和实施。在师生共同参加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的基本功对课堂教学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

《认识自己》教学反思3

本节课通过创设各种贴近学生的问题和小故事,引起学生关注自己、思考自己,尤其是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样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同样加深了自己认识,同时让他们交流、讨论,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只有让学生认识自我,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使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方法指导,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采用了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总结反思法等方法。

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在时间安排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所以从合作探究后的内容有些仓促,最后总结升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在导入环节,我之前准备了“故事导入”“自我介绍”导入,最后改为介绍他人导入,由于本班学生是刚组建的新班集体,所采用的导入方式没有能调动学生气氛。

3、引导学生方面不够灵活,也不够全面,提问学生时总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主动,这时忽视了没有举手的学生。

4、对教材把握不到位,没有研读课标,问题设置以及巨,举例子时不能贴近学生。

5、没有能扮演好“引导者”这个角色,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师生关系不够和谐,忍不住想多讲。

总之,认真实践高校课堂,在新课程、新方法的指导下,根据七年级学生特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法为中心,放手让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在积极的、愉快的课堂的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到达预期效果。

《认识自己》教学反思4

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升入小学了,交往范围扩大,会认识许多新朋友,让孩子获得自我介绍的经验十分必要。本活动让学生自我介绍,学习有实际生活的体验,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活动目标

1、了解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愿意向大家大胆介绍自己。

2、增进对自我的认识,体验相互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学会介绍自己。

活动准备

1、大图卡一份,小图卡每人一份,小话筒一个

2、会唱歌曲“认识你啊真高兴”

活动过程

一、师生相互介绍姓名

1、教师自我介绍

2、请三四名幼儿介绍自己,并指导幼儿说:”认识你真高兴”

二、了解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

1、老师详细的做自我介绍,让幼儿仔细听(老师介绍:我的名字叫xx我的家住在xx我喜欢xx我的好朋友是xx)

2、提问幼儿老师介绍了哪些内容,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卡。

3、请一两名幼儿模仿老师介绍的介绍自己,让幼儿集体鼓掌。

4、提问;他介绍了自己的哪些方面?。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对照图卡不完整的地方引导幼儿补充。

三、找个好朋友介绍自己。

1、每个幼儿拿着小卡片,先把自己的介绍记录下来,可以画画或者做记号,然后对照卡片内容和好朋友相互介绍自己。

2、请个别幼儿上台介绍自己,幼儿集体鼓掌。

3、找个客人老师介绍自己。

4、提问:什么时候需要介绍自己呢?还可以介绍哪些方面?5小结:介绍自己时从姓名、家庭住址、爱好、朋友、家庭成员等方面来介绍。

四、结束活动

今天通过自我介绍,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我们真高兴,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放音乐“认识你啊真高兴”

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愿意大胆向大家介绍自己。我很欣喜,在教学准备中利用图卡和话筒激发了幼儿参与话题的兴趣。通过老师先介绍,引导幼儿获得了信息,了解了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接着安排幼儿利用小卡片内容和小朋友之间互相介绍,上台介绍,找客人老师介绍,集体为幼儿鼓掌鼓励,增强了幼儿的成功感,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增进了幼儿对自我的认识,体验到了相互交流的乐趣。反思这一节社会课,我觉得有些方面还得改进,

一、导课太突然,应该让幼儿互相交流,如何向不认识的人介绍自己,

二、在第一次老师介绍完姓名后应该让幼儿思考还想知道老师的哪些信息,这样就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加深了对自我的认识,学会了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

《认识自己》教学反思5

时间过得很快,《认识我自己》主题活动五周的内容在幼儿意犹未尽中结束了。幼儿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获取了新经验,其他各方面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知道了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知道了自己有长处也有短处,更知道了作为幼儿园的大哥哥大姐姐要爱护、帮助弟弟妹妹。在活动中幼儿学会了调节自己、肯定自己,懂得了欣赏别人、关心别人,更要与同伴友好相处。

本学期我班负责的是教学活动的反思工作。教学活动是是幼儿的认知、能力综合得到发展的一种形式,因此如何实施好教学活动,让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等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好教学活动,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比如在实施语言活动《我的名字》中,我一方面准备好自制的幼儿的“名字贴”,便于幼儿在课堂上书写,另一方面,利用短信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配合,告诉幼儿名字的由来,及学习认读、书写自己的名字。由于家长比较配合,预先向孩子介绍了名字的由来,并教孩子学写自己的名字,所以我上课非常顺利,孩子们也很投入,都举手想告诉大家自己名字的由来。如孙虞涵小朋友说:“我的爸爸妈妈希望我长得漂亮有内涵。”周雨蕙说:“妈妈希望我蕙质兰心。”通过个别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等方式,孩子们个个畅所欲言,连平时不太喜欢说话的孩子也纷纷加入到交流的大潮,孩子们的相互交流能力加强了,主动性、积极性也增强了,最后的按名字贴写名字环节,也让会写的孩子自豪,让不会写的孩子知道自己的差距,直到要学习,迎头赶上……一个活动,让孩子们欢乐其中,学习其中,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在社会活动中,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尝试解决了遇到的问题,增强了责任心,感受到当哥哥姐姐的快乐;学习了和新朋友认识、相处的简单方法,体验交到新朋友并共同游戏的快乐。

健康《过烽火线》和音乐《熊和石头人》都是他们特别喜欢的活动,孩子们能在活动中动起来,全身心地参与其中,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

通过这一个主题的实施,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语言活动《他有点白》,故事能引起孩子的共鸣,但是我觉得挂图上的内容和故事的主要情节少配套,如果分成四个画面“维维和田鼠们”“维维和白猫”“维维和北极熊”“维维回到家”那会更好。在科学活动《温度计》中,孩子们知道了温度计是用于测量温度的,并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激发了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但是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温度计只有1只,不能让幼儿自己动手试试、读读,缺乏操作实验。希望幼儿园里买点、幼儿再带点,效果会更好。

《自己管理自己》教学反思 第8篇

一个教师曾经说过:“保护嗓子, 请用任务单导学”, 倒是有一些任务单导学的特色。任务单导学的教法要求教师连续讲话不能超过5分钟, 每一个任务单都得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上还得留10至15分钟给学生检测。从时间上来看确实少了教师讲授的时间。虽然课堂教师不多讲, 可是我们的课堂不是静悄悄的, 我们有不少“小老师”在讲, 他们是每一个小组的组长, 是教师的得力助手, 是课堂的小能手。他们可以教会不懂的学生, 负责组织同组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共同进步, 培养了合作意识, 团队精神。在回答问题时他们争先恐后, 能积极参与, 课堂气氛活跃。

同样的内容只是换了一个教法, 差异就是这么大, 是不是学生的能力一下子提高了呢?值得深思。例如数学课堂中《利用椭圆的定义解题》任务单导学中这样来上。

任务一:回忆椭圆的定义, 完成下列各题

1、动点P到两定点F1 (-4, 0) , F2 (4, 0) 的距离的和是8, 则动点P的轨迹为___

2、动点P到两定点F1 (-4, 0) , F2 (4, 0) 的距离的和是10, 则动点P的轨迹为___

3、椭圆undefined上的点P到左焦点的距离是8, 求P到其右焦点的距离?

这3个小题是对定义的直接应用, 让学生自主练习, 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就可以不再重复地讲解过程。有了任务一的理论基础, 学生可以继续

任务二:利用定义解题

1、已知F1, F2是椭圆undefined的两个焦点, 过点 的直线交椭圆于点A, B, 求△ABF1的周长。 (画图探究) (8分钟)

这一题有了简单的综合, 在任务一中的理论知识及成功的喜悦会让学生有尝试完成此题的能力及愿望。此题各个学习中的组长, 不成问题, 于是可以由各组长去发挥自己的讲解的能力,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当然教师也要发挥其引导作用, 这将主要体现在例2.一动圆与已知圆o1 (x+3) 2+y2=1外切, 与圆o2 (x-3) 2+y2=81内切, 试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合作探究 画图 教师点拨 学生展示) (12分钟)

这一题对于学生来说稍有难度, 教师可让学生自己画出图形后引导学生思考两圆的关系及半径的关系。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与椭圆的定义集合起来,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建构新的知识与能力。最后给学生提供一个检测反馈,

【检测反馈】 (15分钟)

1、设F1, F2为定点, |F1F2 |=6, 动点M满足|MF1|+|MF2|=6, 则动点M的轨迹是 ( )

A.椭圆 B.直线

C.圆 D.线段

2、已知B, C是两个定点, |BC|=6, 且△ABC的周长等于16, 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

3、已知定圆x2+y2-6x-55=0, 动圆M和已知圆内切且过点P (-3, 0) , 求圆心M的轨迹及其方程。

能力提升:

已知P为椭圆undefined上一点, F1, 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 ∠F1PF2=60°, 求△F1PF2的面积

测试的题目中应该有提高题以满足基础较好的学生的需要, 尊重个体的差异。综观其过程, 都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一步一步在完成。从基础知识到能力提升层层递进, 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 层层转化。每一道题都可以归结为椭圆的定义, 让学生从题目的变化中找到解题的方法, 培养创新能力, 加深定义的理解。通过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 全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步入社会做铺垫。而且在讨论中, 学生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 互相帮助, 在积极地互动与交流中获取新知, 拓展思维, 发展了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在认识和发展的过程中是主体, 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巧, 往往难以灵活运用到其它题目中, 必须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引导学生自己感悟, 让学生自身经历探索, 在这过程中升华思维境界, 提高解题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上一篇:教师资格证全国通用下一篇:酒店周年庆策划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