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024-07-31

多措并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精选11篇)

多措并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1篇

多措并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时代的呼唤、群众的期盼。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的法定职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是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的现实选择。虽然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这需要我们在总结经验基础上,依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明确重点,因地制宜,切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农村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 义务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乎教育公平,关乎教育质量,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强调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发展,规定了政府实现教育公平的法律义务。为此,各级政府必须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重要目标,及时调整义务教育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调整和完善公共财政投入结构和资源配置,把逐步缩小教育发展差距作为政府转变职能、开展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和紧迫任务。在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加大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共投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可能。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力度,而义务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公共事业,关系着千家万户,惠及广大群众。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城乡区

域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真正把义务教育办成面向人人、面向大众的教育。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这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每个人公平地提供发展机会,是社会公平的一个前提。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把薄弱学校建好、建强。如果教育资源相对均衡,择校问题就会渐趋缓解。所有这一切,都要求积极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保障全体公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

4、均衡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所在。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经济不发达,这是本县最基本的县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头也在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教育面广量大,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是我县现阶段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并将长期存在。解决好这个矛盾,就必须办好农村教育,满足广大农村人口的各种学习需求,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5、均衡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举措。

我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据统计,有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处于脱离(离土离家)或半脱离(离土不离家)农业生产的状态,还有1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是闲置的。这一方面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是一个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大量的农村人口要转变为非农人口,这不仅是一个户籍转变的问题,关键是这

部分人要具有适应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所必需的素质。为此,政府必须下大力气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以促使我县农村人口的非农转变。

二、在推进农村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所遇到的困难

1、政府教育经费整体投入水平偏低

由于缺乏刚性约束指标,加上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我县在义务教育经费上投入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仍然处于不足的状态。正是由于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上受到很大的影响。

2、教育资源配置仍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我县学校布局调整取得阶段性成绩,但学校扩容问题以及校点布局分布不合理状况未得到根本转变,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发展不够均衡。一是配套学校建设不到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建小区明显增多,城镇人口急剧膨胀,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均衡,出现班额过大和班额不足,对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带来一定难度。

3、教师数量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制约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教师年龄偏大、缺少年轻教师的问题;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农村大部分学校,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师基本满足需求,但信息技术、音、美、体、健康等学科专职教师较为紧缺;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亟待转变与更新,教师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教师中有很多是民转公的教师,虽然大多数教师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取得合格学历,但这种高学历、低水平直接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农村教师工作量大、待遇低、生活条件差。由于农村学校经费来源单一,农村初中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差,除工资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部分骨干教师外流。

4、学校办学水平的差距导致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

目前,不同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并直接引发“择校热”。尽管义务教

育阶段各类学校招生采取“就近入学原则”,但现实中择校情况依然存在,一些家庭为了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不惜在好学校附近购房、租房。尤其是近年来,我县的社会力量办学蓬勃发展,它们既有政策上的支持,又有强大的财力上后盾,加上铺天盖地的宣传,给本来就不均衡的县域教育增加了更多的不均衡因素。

5、农村学生流失数量呈上升趋势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辍学主要发生在初中阶段,辍学率随着年级的增高呈递增趋势。在乡镇初中一年级平均辍学率低于5%,二年级达到25%,三年级达到10%。调查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学生监护人责任意识差,法律观念淡薄,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无长远眼光,只求贪图眼前的一时享受,除此之外,新的“读书无用论”也是农村学生辍学的根本原因之一。再加之学校领导和教师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尖子生身上,对中等生和差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差生往往使用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造成这部分学生与教师互不信任甚至对立,最终导致这些学生远离课堂,远离校园。

三、多管齐下,强力实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教育专项资金,加强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扶困助学工作。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

1)提高工资待遇。适当提高农村初中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对农村教师评职给予倾斜政策。

2)全力打造充满活力、激情奉献的教师队伍。要切实做好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抓好市—县—校三级培训网络,提高三支队伍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校长专家化、教师学者化”。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打造一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一流教师队伍。并建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

3、进一步明确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方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农村义务教育要坚持主要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和兼顾升学的办学

方向,大胆改革现有的办学体制,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进行符合实际的办学模式改革。学校可根据学生升入初中时的基础知识程度,进行分层次教学;对基础确实差,升学无望的学生举办专业班。专业班以学习专业为主,文化课为辅,可以从初一开始举办。

4、调整学校布局,通过整合、重组等多种途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均衡配置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缩小校际间的差距。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中小学资源分布不均衡,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着一大批薄弱学校。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关政策的扶持,本地社会力量蓬勃发展,对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村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5、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首先,建立健全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督查和问责制度,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违规行为和相关责任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其次,以治理奥赛班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的突破口,坚决清理、整顿各级各类社会补习、奥赛辅导机构和教辅市场,管住校长,管好学校,坚决斩断奥赛班的利益链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还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6、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教育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确保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的适龄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力度,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爱和辅导。积极创造条件,尽全力保障残障少年儿童和少数民族学生平等接受教育。

7、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实现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共享,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现代教育手段。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且还打破了传统学校的界限,大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为此,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发挥

优质教育资源最大的社会效益,从而为实现区域内、区域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广阔平台。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大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投入,保证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顺利实施。在此之后,各校要努力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灵魂。同时要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对在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8、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励教育持续发展

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解放思想无止境。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要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体制机制障碍,大胆改革,走出新路。首先,形成城乡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要把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共同发展、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同提高作为重要政策取向,建立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的动态机制。通过整合、重组、结对帮扶等多种途径,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促进区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形成稳定的共建机制。其次,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要对原有的管理机制进行调整和创新,引入实行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方式,优化校长、教师的统筹调配机制。再次,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督导制度。要把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全面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之中,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科学设置组织构架、职能权责、工作机制,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督导制度。

多措并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2篇

坚持依法治教多措并举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中共虎林市委员会、虎林市人民政府

(2011年3月 日)

为切实解决我市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按照“区域统筹、分类实施、整体发展、弱势优先”的原则,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为核心,统筹规划,分类实施,逐步缩小义务教育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保障教育投入,推进办学条件基本均衡

一是认真做好教育规划。按照区域总体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科学编制《虎林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优先保证教育建设用地,确保学校与城镇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市政府将在教育费附加中增加幼儿园建设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专户储存,合理用于幼儿园建设。

多措并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3篇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 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得益于各级政府的关怀,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基本保障,因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教育格局,致使城乡教育在设施、师资、教学和管理等诸多方面仍存在不均衡现象, 进而造成了城乡学生之间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上有较大差距。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及不稳定因素已逐渐显现,引起了“择校热”和“进城热”,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对此,全国各地都纷纷出台了政策、制订了目标, 在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和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各地各校的原有基础条件不同、师资水平各异、认知程度的高低等,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办学条件仍不均衡。农村地区小学教室陈设依然简陋、教师办公条件艰苦、学生住宿环境差、运动器械数量不足、活动场地不达标、功能室配备不全、图书资料少、教学用具不齐、艺体用具缺乏。缺少必要的音乐、体育、美术、科技、劳技等设备,滞后的硬件设施使许多学校的教学方式仍仅维持在“黑板+粉笔”的最 低办学层面。

2.师资力量仍不均衡。优质师资资源的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关键。但农村学校捉襟见肘的师资配置仍严重制约着教育向公平化和均衡化发展。一是教师结构失衡。农村教师老龄化现象和专业教师缺乏十分突出,处于青黄不接。二是教师结构配置失衡。一些民办、代课教师转正后成为教学主力军,不少教师讲普通话不标准、电脑操作不熟练、不会制作课件、教育教学理念落后,管理学生简单粗暴,教学基本功不扎实。三是科目配置失衡。在农村学校,语文和数学教师偏多,学科专业的音体美教师严重缺编,很多学校开课不全,有的课程甚至开不起来。

3.学校生源不均衡。城镇学校人满为患,超大班额现象依然严重,而农村学校却生源不足,门庭冷落。很多农村学校全校学生数还抵不上城镇学校的一个年级,甚至不足城镇学校一个班的人数。

二、消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促进均衡发展的措施

如何消减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促进均衡发展,进而保证城乡孩子享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促进教育公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配置标准的设备 ,改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 ,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

强化政府责任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了让城乡学校设施一样优质, 让孩子们同浴教育公平阳光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懈追求。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政府一定要加大投入,从财力和物力方面给予更多、更大的支持。一是要完善农村学校必备的基础设施。如,农村学校寄宿制工程、周转房工程和食堂改造的大力实施,能为边远山区的师生改善环境,切实减轻离校较远的家长、学生和老师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确保了教师的安居乐业和学生的安居乐学。二要按标准配齐、配足六大功能室的设备设施。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按照均衡发展标准,配置教学设备、仪器、体育器材和建设各类功能室,加快学校多媒体教室和“班班通”建设;建立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柜,配置适量的图书;建设符合标准的学校活动场地等。三是打造校园文化环境。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绿化区域和文化墙,规范布置设立宣传橱窗、校训和名人名言等,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2.配置均衡的师资 ,优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

教师队伍素质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要素, 机制创新是推进教育师资均衡的关键。通过倾情培育,让城乡教师一样优秀。可积极采取措施来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管理,把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有效激活教师队伍。一是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二是创新师德师风建设机制;三是建立教师激励关爱机制,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四是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五是探索校长和教师交流机制等。努力做好这些工作,切实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3.规 范办学行为 ,落实学校的常规管理 ,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学校管理规范化建设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为了让城乡教育一样好,学校务必加强教育管理水平,规范办学行为落实日常工作,切实提高效率。一是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保障学生课内外活动时间,认真落实阳光体育锻炼活动,保证学生参加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二是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三是规范招生行为。严格实行划片招生政策并灵活处理,对返乡务工人员子女无条件接受入学。四是规范学籍管理。建立健全学生转学、休学、复学等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学籍信息化管理。五是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按规定组织考试,坚持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机制,创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六是规范教材教辅管理。七是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八是推行校务公开工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九是提升功能室的使用效能,让功能室的设备切实为教育教学服务。十是完善学校各项管理考核制度,开放校区体育文化设施,服务社区居民。

4.强 化常态管理 ,细化落实各级责任 ,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证。

强化管理,明确责任,细化措施,落实考核,是当前促进均衡发展的根本。要想使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上档提速,我认为一是要落实区教育主管部门或业务部门对设施配置、业务指导和工作检查的责任。要求在资源配置时做到均衡,不偏不倚;在督查学校管理和使用时做到严格要求,对不作为的学校予以严肃处理;在指导学校时要重心下移。二是要经常开展各级责任人的业务培训。组织召开各级责任人经验交流现场会、管理培训会等,提高各级责任人的管理水平。三是要落实学校管理的主体责任,强化学校的行政管理特别要规范每个学校功能室的精细化管理行为,无论是在校务、教务和财务方面,都要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来办。通过建章立制,落实专人进行管理,严禁设备的挪用和闲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充分发挥每个功能室的作用。四是要落实过程督导机制将每次督导评估的结果与学校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功能室管理员的绩效考核挂钩。

多措并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4篇

一是夯实均衡发展基础。筹措资金为全区中小学学校配置了实验室、图书室和现代远程教育播放网点,建有衛星地面接收站195座、多媒体教室113个、计算机教室55个、教学用计算机2 535台以及电子白板,完成全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县(区)级优课国家平台的线上推优工作;筛选了42名校长参加“2015年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工作;“三通”建设有序推进,2 600名中小学教师实现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目前,全区共有211所中小学接入互联网;OA办公自动化工作全线开通,2015年起教育局与学校之间公文传送实现无纸化办公。

二是实行划片招生。2014年3月起,全区全面取消小升初考试入学,规定辖区内所有初中学校不得通过考试招生。2015年凤池中学将初中500名的招生名额按比例均衡分配到昭通中心城区,由各小学择优推荐入学;昭阳区民族班及昭通市民族中学初中招生名额根据民族生毕业人数比例分配到各乡(镇)办事处中心校推荐入学,并照顾各类少数民族生的分配比例,让每个少数民族的小学毕业生都有分配指标数。

三是创新激励机制。从2014年起,区教育局以昭通市初中学业水平统测成绩为依据,制定了《中小学“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名校”评选办法》《中小学校教学质量检测考核评价实施方案》《关于对薄弱初中学校完成优质高中分配指标进行奖励的实施办法》等系列教育教学管理考评量化措施和奖惩办法。2014年对完成市一中、实验中学、昭阳一中分配指标的农村薄弱学校给予了60.6万元奖励,促进初中薄弱学校均衡发展。

四是促进师资力量逐步均衡。加大农村教师补充力度,2010年以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特岗教师728名,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2014年春季启动实行骨干教师支教制度,从城区中小学校选派50余名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一年,缓解边远农村学校教师学科不配套的问题,并基本实现了片区范围内优势互补、优质资源共享的目标,进一步缩小了城乡间、校际间教育差距;开展多层次的教师业务培训,选派中小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到山东、上海等地培训和观摩学习,积极参加了国培计划培训,提高了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

多措并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5篇

——浅谈我的“三自主、五环高效课堂”管理做法

昌乐县实验中学秦建军

我校实行“三自主、五环高效课堂”改革以来,学生管理和课堂教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实现的积极性。尤其表现在课堂上,学生在讨论、展示问题的时候,发言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为了使这项改革更加深入、更加完善,我结合自己的班级工作,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公开竞选班干部。

班干部在班级的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不能选聘好的班干部将直接影响班级的管理效果,尤其是在学生的三自主管理中班干部的作用更是不能忽视。因此,开学一周后,在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基础上,我进行了班干部的竞选。参加竞选的学生先写出自己的竞选演讲稿,利用周一班会时间进行演讲。这次报名参加竞选班干部的有刘呈祥、马力、赵振宇、董旭、刘伟坤、秦晓宇、齐新共七人,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都谈了各自的“施政纲领”。如:刘呈祥同学精心准备了演讲稿,演讲的时候信心十足,声音洪亮,口齿清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演讲中说:“作为班长,首先要给学生们作出一个榜样,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处处以身作则;其次要管理班级和同学,要为大家服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我有信心和责任感做好班长,我希望大家能给我这么一个机会。”

这七位学生演讲完后,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选出了班委成员,并且兼任值日班长。实践证明,公开选举的班干部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我班的“三自主”管理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实行“值日班长“制度,值日班长兼任组长,全权选聘本组成员。

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由一位班干部担任“值日班长”,对当天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情况全权负责,并做好记录,在下午放学前向班主任汇报情况。这一制度能够有效地调动班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同时同学们对班干部的工作也能进行评比和监督,促进了他们工作的开展。

值日班长兼任组长,全权选聘本组成员。这样做,被选的小组成员就会增强责任感,自觉树立为小组争光的思想。这样做,也便于值日班长对小组成员的纪律、卫生、学习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促进本组成员的进步,同时也调动小组长管理的积极性。

三、对值日班长经常进行教育、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克服不愿管和不敢管的心理。还要多指导班干部的工作,教给他们一些方法。如班干部包靠违反纪律的学生;班干部几个人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帮助他们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危害。促其转变;班干部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要歧视违纪学生,要在学习上、纪律上多帮助他们,课下多与他们交流等等。

四、改变小组成员量化管理办法。

以前的管理办法是组长每天记录小组成员的作业、学习、纪律、卫生等四项情况,每项5分,每个学生每天20分,并且一周一汇总,一月一公布,这样既加重了组长的负担,又会使记录流于形式。现在我每周把一张小组成员量化表贴到墙上,由值日班长和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学习、纪律、卫生等情况,采用扣分的办法来量化管理学生,如:作业不认真完成,扣5分;下课打闹,扣5分;迟到一次扣3分。然后一周一汇总,一月一公布,学生哪个方面扣了分都很清楚,便于学生以后改正缺点。

五、充分调动中下层学生发言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在课堂讨论和展示的时候,发言积极的都是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一部分的中下层学生发言很不积极。我分析原因:一是他们有自卑心里,二是他们的思想认识有问题,三是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四是他们抢不到发言的机会,机会都被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抢去了,五是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中下层学生思考不出来。

针对以上问题,我对症下药采取以下办法进行解决:

1、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如果怕被人耻笑而不敢积极发言,你将体验不到积极回答问题获得成功时的乐趣。

2、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课堂发言是自己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每一个同学都应该积极展示自己,我们也要做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每个学生要争当主角,而不要只想当听众。

3、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走神的同学,小组长要及时予以提醒,使其注意力转到学习上来,从而保证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小组长也要协调好本组成员,简单一点的问题,让中下层学生回答,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4、老师要设计一部分较容易的问题,让中下层学生回答,答对了,及时表扬,尽量使他们觉得自己得到了重视,而乐于听讲,乐于发言,这样来调动他们发言的积极性,使他们体会到回答问题的乐趣。

六、强化卫生管理。

针对学生卫生打扫不及时、不彻底的状况,我和班委的几个同学讨论后,又广泛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出台了班级卫生管理规定:

1.人人树立“班级卫生不好,我的责任”观念,增强班集体荣誉感,为班集体的卫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2.以实际行动保持好自己周围的卫生,不准有纸屑、粉笔头等垃圾。

3.值日生增强责任感,及时干好值日,不推诿、不留卫生死角。

4.人人都做讲卫生的好学生,发现走廊和卫生区有垃圾,及时捡起扔到垃圾箱中。

5.周四卫生大扫除,卫生委员合理分工,负总责,每个组要在组长带领下,保质保量打扫好卫生。

6.每天卫生委员负责检查记录,如发现乱扔垃圾者扣个人量化分5分,不按要求做或打扫卫生不彻底每人扣5分,并扣小组2分。

此卫生管理规定一出台,首先是各个小组长重视起来了,因为组员卫生保持的怎样,直接影响到小组的成绩,各个小组长加强了对小组成员的管理,每天都督促组员注意卫生。其次是每个同学都增强了自主管理的自觉性,改变了以往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都能自觉保持好自己周围的卫生,这即为自己争光,也为小组争光。轮到干值日的时候,同学们都能认真干好值日。最关键的是班主任由幕前退到了幕后,让卫生委员负责安排、检查卫生,这就调动了卫生委员的积极性。卫生委员每天认真检查卫生,督促落实卫生管理规定,使我班的卫生管理工作在每周的评比量化中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把被人约束转化为自我约束,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磨炼了能力,积累了方法,也获得了令人兴奋的成就感。人的成长过程是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过程。能够搞好自我管理,我们也是好样的。”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描述自主管理的感受。

多措并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6篇

中厂镇党委、政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产业来抓, 全面调整工作思路,全力破除思想障碍,多措并举发展劳务经济,引导群众走劳务致富之路。一年来全镇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0.8万人,年创收入过千万元。其中有组织输出人员达到1500人,通过技能培训的有500人。

一是强化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中厂镇以劳务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为主,以劳务综合服务为依托,整合资源,搭建劳务经济发展平台,统筹谋划劳务经济发展大计。严格实行劳务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劳务工作量化考评。

二是广泛宣传,营造劳务经济发展环境。中厂镇及时转变角色,调整定位,把服务融入到劳务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与区域内外的劳务公司保持紧密联系,紧盯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收集务工信息,招工传单、招聘现场会等方式及时发布务工信息,拓宽务工渠道;依托农民工培训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举办各类培训班,强化劳务培训,提升务工人员择业的竞争实力。

多措并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7篇

关于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作者:李英剑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5期

一直以来,关于农村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就被各级地方政府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这是农村教育的又一个春天。农村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主体,而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寻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策,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我国教育公平的价值理念。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多年工作在农村学校,使得我在工作中也多了些思考:

一、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近年来为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做出了各种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必须看到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它们制约着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平稳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义务教育环境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使得农村的教育环境与城市相差极大。一方面,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图书资料、教学仪器等都不及城市学校;另一方面,学校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脑教室,无法开设信息技术课;学校没有图书馆,不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外阅读和学习资料。由于信息的闭塞,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校管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处于传统阶段。

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没有工作动力,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在这里成长起来的学生,在许多方面都不及城市学生,使得农村学生在起点上就输给了城市学生,造成了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2.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一方面,农村的办学条件差,工资待遇低,许多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任教。而农村的一些优秀教师也想方设法涌入到城市学校,因为那里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工资待遇高,而且拥有能够促进专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经费不足,政府无经费招聘新教师。即使有的大学生想进农村中小学校,也进不去。很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教育理念陈旧、学科结构不齐、整体素质偏低,而且由于缺教师,有的教师成了全职教师,什么科目都教,教育的质量可想而知。

3.农村教育经费不足,阻碍了义务教育的发展。虽然我国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长,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且大多数资金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学校,到了农村学校则所剩无几了。国家实行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也使得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较城市学校要少得多。农村的教育经费不足,难以维持正常的发展,甚至有的学校出现了教师工资难以足额及时发放等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二、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建议

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素质教育,必须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认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1.要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要使教育制度向农村倾斜,就必须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保证其能够稳定正常的发展。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收入较低,使得农村中小学生获得义务教育的机会不平等,而且获得义务教育的服务质量也不公平。学生们享受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质量。所以,要对农村义务教育给予特别的关注和扶持,帮助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各方面的差距。

2.要整合城市教育资源,帮助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环境。建立城乡学校“手拉手”政策,对农村中小学缺少的教育教学设备、器材、图书等,广泛动员城市中小学以量力的原则进行捐赠,当然也要本着适用的原则。国家也要相应地加大教育投入,制定政策合理的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多措并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8篇

一、“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 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县、乡政府承担了实施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而随着分税制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行, 大大加强了中央的财力, 地方财政比例下降, 贫困省份的地方财政困难加大, 县、乡政府则基本上丧失了预算外经费的筹措渠道。为了缓解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投入的困难, “九五”期间启动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中央投入39亿元支持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 省级财政按1:1配套, 总共78亿元。但这些资金分摊到每一年也只有15.6亿元。1997年全口径预算内教育经费共计1860亿元, 中央和省级财政对这项工程的投入占预算内资金还不到1%。“十五”期间中央对这项工程又投入了50多亿, 增加也不多。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投入是作为专项转移支付, 主要用于危房改造和基本的设施建设, 无法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问题。《义务教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 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现在, 中央财政收入已占到总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每年有数万亿元以上的财力, 理应对中西部贫困省份和财政困难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承担更大比例, 以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差距, 促进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我国除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大之外, 同一省份的县域经济发展也不平衡, 就连发达的东部省份也存在财政困难县。解决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 在于加大中央及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 核心是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应该分担的职责, 确定不同财政状况下县、省、中央各级财政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担比例。

《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尽管法律条文规定得很明确, 但尚没有下位法规明确规定国务院、省、市、县各级财政对不同财政状况县 (市) 义务教育经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分担比例, 若把“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误解为“以县为主”的经费投入, 财政困难县根本无法全面“保障”义务教育经费。如湖北省监利县全口径教育经费投入 (预算内及预算外教育经费合计) 在农村税费改革前的2001年约为1.9亿元, 农村税费改革后的2002年, 由于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和政策外收费, 教育投入减少8000万元, 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发放教师部分工资后, 仍有5000万元的巨额缺口, 导致教师工资难以按时、足额发放。一些财政困难县不仅难以保证教师工资和学校公用经费, 还有数千万、甚至数亿元不等的“普九”债务。“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的要求, 若是实行“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的话, 无疑是不切实际的“天方夜谭”。必须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要求, 加大中央及省级财政的教育经费分担比例。显然, 明确各级政府的经费投入责任和份额, 设立规范的教育财政经费转移支付制度, 是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最重要的一环。

二、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 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长期以来, 在对“分级办学, 分级管理”的误读下, 县 (市) 政府关注的是县、市实验中学等直属学校的建设, 而乡财政无力满足当地教育发展需求, 农村中小学仍为粉笔、纸张、水电费犯愁。《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并采取措施, 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因此, 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是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法定义务。中央、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应遵循十七大“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的要求, 不仅在财政投入上必须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 还应在“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上大做文章, 在“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援农村”的大政策背景下和《义务教育法》的法律导向下, 也应提倡“城市教育支援农村教育”, 政府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减少城镇中小学教育财政拨款份额, 挤出钱来发展农村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 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差别, 保证教育均衡发展。

三、均衡配置师资, 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1]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均衡配置师资, 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

师资队伍素质是衡量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 由于政策歧视、农村条件艰苦等因素, 导致城乡中小学师资水平差距拉大, 农村中小学不仅仅是办学条件差, 师资水平低的问题更加突出。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一下现行的教育政策和法规, 就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歧视农村教育的条款, 如教育部1984年12月发布的《关于中等师范学校和全日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中规定——初中:城镇每班3.7名、农村每班3.5名教职工;小学:城镇每班2.2名、农村每班1.4名教职工, 农村的初中和小学每班的教职工数分别比城镇的少0.2和0.8名!由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于2001年10月发布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2]仍然延续了这种歧视, 该文件规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为———初中:城市1:13.5、县镇1:16、农村1:18;小学:城市1:19、县镇1:21、农村1:23, 根据三部办文件规定, 一个农村的初中教师要比城市的多教4.5个学生, 一个农村小学的教师也要比城市的多教4个学生。制定这种条款的依据何在?农村地广人稀, 居住分散, 教学条件艰苦, 师生比例理应低于城市, 但三部办文件的这一规定却是悖理而行, 直接导致农村骨干教师大量流失。

在工资待遇上, 农村教师也明显低于城市教师, 如人事部、劳动部于1994年3月发布的《中小学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3]规定, 农村小学校长的工资要比县以上城市小学校长的工资低2级以上, 农村教师工资更是比城市教师工资低一截。在这种情况下, 有哪位教师真心愿意在农村学校工作而不愿意到待遇相对优厚、工作相对较轻的城市学校工作呢?因此, 必须认真研究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合理而相对优越的工资制度, 吸引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义务教育法》的修订, 为结束这种政策歧视提供了法律依据, 也为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快农村中小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了契机。《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 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 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因此, 必须尽快制定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人事和工资政策, 鼓励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首先, 要修订现行教育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 删除对农村教育带有歧视性的条款。其次, 要根据农村居住分散、生源分散、班级规模小的实际调整师生比, 放宽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第三, 要针对农村生活条件艰苦, 信息、交通闭塞, 好教师“进不去、留不住”的现实, 设立农村津贴, 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用低工作量、高工资来吸引教师向农村流动。第四, 要建立农村教师定期轮训制度, 确保农村教师有时间、有经费参与培训学习。第五, 要尽快制定《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法》、《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村小学、教学点教师工资、津贴、医疗及其他福利待遇保障办法》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均衡配置”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只有教师教得好, 学生才能学得好”[4], 也只有整体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 才可能整体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 才可能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化教育结构,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均衡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 影响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教育的发展主要受制约于经费投入不足、教师数量和质量不达标两大因素。只有真正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义务教育才可能步入均衡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农村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经费,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07-9-1 (1)

[2]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现行教育法规与政策选编 (中小学教师读本)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225

[3]崔相录, 劳凯声.教育法实务全书[M].宇航出版社.1995.1096

多措并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9篇

——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一是投资8931.73万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相继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生活设施改造工程、中小学土围墙和土木结构厕所改造工程及各类援建项目,基本解决了教育教学用房短缺的问题。二是投资4836余万元,今年实施建设幼儿园9所,其中投入使用3所,行政村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形成了幼儿教育的广覆盖、高质量格局。三是投资660万元,为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教室安装了多媒体,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引领教育均衡发展。以需求驱动、典型带动、行政推动多种方式,积极构建物质、精神、制度、活动“四大学校文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组织力量赴省内各大名校,进行深入全面学习考察取真经;特邀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到旬邑采取多种方式为师生送方法送经验;举办以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为主题的校长论坛,开展全县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校校行”活动,全面、充分展示建设成果,每年组织、指导、督评全县各校召开“一节一会(校园艺术节、阳光体育运动会)”活动,不断丰富学校活动,先后有100多件作品获得省市级以上表彰奖励,20多人被评为省市级“小小发明家”。

——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在全社会营造了重教兴学的浓厚氛围。于2006年成立了教育奖励基金会,累计筹资1200多万元,资助贫困大学新生4200多名。仅2012年用于教育奖励师生慰问的奖金就达200多万元,资助贫困大学新生400余万元,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319余万元,资助家庭贫困中职和普高学生400.37万元,学前幼儿免费192.36万元,义务教育阶段“蛋奶工程”学生覆盖面达86%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全县无一名学生因贫辍学。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重视强化教育队伍素质,以学习引领为抓手,以培训提高为载体,坚持“四轮驱动”,打造学习型教育队伍,研究型管理队伍,专家型教学队伍,专业型后勤队伍的“四型”队伍。通过抓机关队伍建设、抓基层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抓教研队伍建设、抓教师培训体系等方式,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师资支撑。2012年公开招考研究生、本科学历毕业生102人,从中小学转任幼儿教师80名,使全县教师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抓实学校安全管理,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以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重点,全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强化安全管理,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开展了安全知识讲座、应急演练、警校共建平安校园创建和交通安全主题宣传等活动,使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在城区学校及公路沿线学校附近路段更新了交通标志牌,增设了减速带,增设值班交警。每年组织公安、文化、工商、衛生、教育部门联合执法,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舍、食品卫生、道路交通、校园周边环境、校车管理等进行拉网式大排查5次,针对存在隐患,加强整改,杜绝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师生生命安全,为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安全保障。

多措并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10篇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44家券商共计承销136只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总额达368.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发行数量及规模变化不大。从各月发行数量来看,总体上呈逐月递减之势。分析认为,面临以上“平淡”局面,还应该从提高担保水平、增加信息披露范围、提升投资者多元化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

风险溢价显著

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市场存续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共计510只,规模达到656.7亿元。分品种看,城投品种56只,规模为100.9亿元,占比15.4%;产业债454只,规模555.9亿元,占比84.6%;分行业看,制造业存续的私募债数量最高,高达188只,占比36.9%;其次是建筑业和社会服务业,分别为73只和46只,占比分别为14.3%和9.0%;从发行企业资质来看,民企占53%,国企占28%,剩余的19%由于信息披露低而未公开。

在信用资质方面,超过3/4的发行企业没有披露信用级别。数据显示,给出私募发行主体评级的品种仅为81只,占全部私募债总量的15.9%。其中,等级最高位为AA+评级,在此评级等级上,共有1只债券,有接近一半比例的主体评级在A评级以下。

在评级水平较低的同时,发行人主要靠担保来增信。统计显示,当前私募债存量中,有372只债券具有增信条款,其中,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方式占比高达90%。在期限方面,私募债的发行期限一般在2至3年,存量的平均发行期限为2.67年,平均票面利率9.3%。由此看出,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整体规模较小、期限短,企业资质以民企为主。

事实上,私募债风险溢价在估值上也有明显体现。“从二级市场看,比较2014年7月2日交易所中小企业私募债和公司债的中债估值,尽管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平均待偿期限更短一些,但是其平均估值收益率高达9.43%,超过公司债的6.55%近300BP。”中国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信息部估值组组长赵凌告诉本报记者。

多因素致其成“鸡肋”

在如此高收益率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私募债却成为市场的一块“鸡肋”,在发行、交易等方面都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在赵凌看来,私募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目前私募债面向数量有限的投资者发行,并只在这些有限的投资者之间进行交易,由此衍生的相应信息披露也只面向这些有限的投资者。其他非定向的投资者由于无法得知上述披露的信息,其投资兴趣就相应减弱,所以有限的投资者数量和相对狭小的流通范围,导致了私募债券的流动性大幅减弱。

其次,信息披露不透明抬升了企业发行成本。私募债相对较低的信息披露,可以帮助企业省去信用评级等相关信息披露费用,但投资者可能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反而抬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发行人可能“得”不偿“失”。从上述公司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的估值定价便

可以看出。

最后,信用事件的冲击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由于经济下滑,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较大。今年以来,中小企业已发生3例信用事件,如13中森债、12华特斯和12同捷01。尽管没有出现信用违约,但在信息披露不透明的情况下,频频发生的信用事件还是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降低了投资需求。

而对于承销机构而言,较低佣金收入也让券商提不起精神来。有数据显示,目前私募债规模超500亿元,券商仅获得约5亿元的承销费。“对券商而言,由于私募债发行规模普遍偏低,大多在数千万元到

一、两亿元之间,而目前承销费率仅为1%至2%,这极大地削弱了券商的承销热情。”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石磊分析称。

提高信息披露范围

原本为助中小企业一臂之力的私募债,目前却让其“压力山大”。

有券商粗略估算,利率、承销费用、审计费等林林总总算起来,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综合成本在12%左右,目前甚至高达15%。在当前实体经济增长乏力的环境下,优质的企业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成本更低的融资,而风险较大的企业又不被现有机构投资者认可。

事实上,信息不透明、担保能力有限、投资者单一是造成目前私募债陷入困局的重要原因。“在海外发达市场,高收益垃圾债发展很好是诸多因素造成的,比如说市场监管的完备性、高水平的投资者等。而我们在培育发展私募债市场时候,要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有业内机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对于如何进一步发展私募债市场,赵凌也给出相关建议:“进一步扩大私募债信息披露的范围。目前私募债券的信息披露只局限于定向的投资者之间,影响了其余投资者和投资热情,也造成相关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在使信息公开更丰富的同时,也可以提高私募债的市场流动性。”

而在担保方面,也要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赵凌认为,无论是发达市场还是发展中市场,政府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是国际惯例,这也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出资成立专门担保机构,或者向相关担保公司注资,提高担保能力,并在担保费上给予一定的折扣,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此外,还要加强和提高对第三方机构的信息披露管理和要求。“第三方机构是指发行人以外的机构,相对独立和客观。第三方机构披露的信息更加客观和公正。私募债券的登记托管机构,要加强对第三方机构信息披露的管理,并要求定期进行相关披露。”赵凌告诉本报记者。也有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要放开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流通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AA-债券被踢出质押库,使得包括中小企业私募债在内的低等级债券面临流动性不足的局面。对此,有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管理层对各等级债券的质押资格不能简单粗暴的”一刀切“。一方面,可能是低等级的债券发行受到很大阻力,很多中小企业的债券等级并不高,由此中小企业的发债融资可能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会倒逼发债

企业游说评级机构,进一步加大融资成本,并造成评级水分更高。可行的方式是,为AA-以下的债券逐级为质押规定一个打折空间,等级越低,质押比例最低。让市场选择,而不是行政干预。”

四、上海融贷通为中小企业提供挂牌上市一条龙服务

上海融贷通本着为全国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宗旨,组成强大的专家团队用专业的知识与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及其他省市股权交易中心快速挂牌上市一条龙服务:

1、定位挂牌上市的目的:(a)提升企业品牌形象?(b)吸引风投融资?(c)发行债券融资?(d)股权质押贷款(e)加快股票上市进程?(f)用股权激励骨干员工?(g)用股权促进招商?(h)用股权促进销售促进回款?(i)挂牌上市合法募集资金?

2、初步评估企业情况,确定到哪个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

3、根据确定的股权交易中心的挂牌要求,指导企业准备申报材料,包括管理团队介绍材料、符合挂牌标准要求的又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挂牌文案。

4、对条件还不具备的企业,通过组织科研力量帮助企业快速研究开发软件著作权、商业模式版权、国家专利权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快速变成创新型企业,快速达到挂牌上市标准。

5、对于注册资本比较小的企业,组织科研力量指导企业快速研发、评估软件著作权、商业模式版权、国家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用知

识产权增加注册资本、快速放大企业资产、进行资本运作,更有效招商引资融资、增资扩股、并确保控股权。

6、向确定的股权交易中心申报、保荐挂牌上市。

7、企业在十五个至三十个工作日内挂牌上市。

8、指导企业用股权融资、发行债券融资、用股权质押贷款、增资扩股。

9、指导企业用知识产权放大注册资本后的股权对骨干、员工进行股权激励。

10、指导招代理加盟经销商的企业用知识产权放大注册资本后股权对代理商经销商进行激励约束管理。

五、服务流程

1、各县市区金融办、经信局、中小企业局、总商会、行业协会推荐。

2、企业也可自主向上海融贷通申请、委托。

3、企业到上海融贷通总部详细咨询了解。

4、签订服务协议。

5、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复印件、企业组织代码复印件、12个月财务报表复印件、年度报表复印件、企业章程、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股东会决

议、全体股东签名的委托书、公司简介、管理团队简介、公司商标、专利证书、荣誉证书等照片。

多措并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11篇

省政协副主席、民进四川省委主委 苟建丽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农村教育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根据省政协的工作安排和我们接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课题,今年3月,教育委员会与民盟四川省委、民进四川省委、省教育厅一起,就加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解决农民子女读书难问题赴广安、达州、南充市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的主要情况作一简单汇报。

一、我省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省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狠抓了教师工资发放、学校正常运转、危房改造三个关键环节,积极实施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省农村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初步实现了“两基”目标。到2005年,我省181个县(市、区),经省政府“普九”评估验收的159个县,人口覆盖率达到97.7%,有22个县未“普九”(全在三州)。

今春以来,国家实施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除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据统计,四川免收学杂费人数974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人数的90%以上;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学生250万人,补助住校生活费的学生85万人。农民群众普遍称赞实施新机制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阳光工程,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子

女的关怀,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从源头上治理了中小学乱收费,非常拥护和欢迎。

二、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农村教育一直是我省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城乡义务教育在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农村学校“普九”负债量大面广,几乎校校欠债;学校收入减少,运转困难,教师待遇普遍下降;教学及校舍建设、危房改造资金不足;教育资源不均衡,县城学校教育资源紧缺,“大班额”现象突出,而部分农村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教师编制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代课教师普遍,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留守学生”占农村学生的40%—70%,隔代管理,孩子身心健康令人忧虑。

三、加快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9月1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的责任主要在政府。政府应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现在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重点,按照国家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的规定,加强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建设,重点是对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大政策和投入倾斜,努力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体现教育公平。

(二)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全面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鉴于我省实际,建议地方部分财政投入应以省、市为主。在实施“两免一补”的同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和经费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农村中小学经费预算机制,增加透明度,强化监督机制,确保资金及时落实到位。

(三)继续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打好民族地区“两基”攻坚战

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领导,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快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项目建设,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推进现代远程教育,规范管理,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教育对口支援,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使民族教育健康、持续的向前发展。

(四)尽快解决校舍危劣房问题,保障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安全要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推动形成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一是按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规定,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严格测算每年所需校舍维修资金,并按照中央和省规定的比例,由各级财政负责全额落实到位;二是严格按规定

程序进行项目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三是由省统筹资金,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的投入力度和转移支付力度,力争一年内在我省全面消除D级危房,逐步进行危劣房改造,使农村学校师生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五)尽快建立化解学校债务新机制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大面积负债,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运转、农村教育未来的发展乃至农村的稳定。我省市县财力普遍较弱,靠有限的财政积累分期偿付,无力在短期内化解学校负债问题。建议加大省级以上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化解债务,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全面解决这一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六)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切实依照相关法规,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入城镇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严格执行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的政策,保障农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

对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政府、学校和社会都应承担起责任。一是在镇(乡)政府建立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加强教育、民政、团委、妇联的合作,协调本地区的相关工作;二是建立本地农民外出务工的登记、指导、分析和培训制度;三是各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农村“留守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纳入素质教育,作为安排、指导、检查、考评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四是政府要从政策、制度、资金和师资等方面给予本地农村中小学校积极地支持和保障。在学校教

育经费划拨中将“留守学生”管理教育纳入预算项目,为学校开展有关工作提供条件和支持;五是要组织开展“留守学生”教研活动,帮助老师探讨并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艺术水平。同时要及时总结和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六是在社会各界中广泛提倡为“留守学生”做实事,倾力帮扶,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

上一篇:难忘的第一次溜冰作文下一篇:高中生物期末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