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信访

2024-08-01

换个角度看信访(精选11篇)

换个角度看信访 第1篇

换个角度看信访

——三起典型信访案例分析及农村信访工作的思考

沙河市十里亭镇党委书记 蒋九芳

信访工作无小事。发现、研究、探索新形势下乡镇信访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是乡镇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从2000年初任党政正职至今已十多个年头,期间处理过许多信访案件,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感觉经历越多,思考越多。特别是近几年,常常跳出工作看工作,换个角度想事情,认识更深刻一些。有三起案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案例一:许庄煤矿采煤造成水涧村土地塌陷、房屋裂纹 案由:2009年国庆节前夕,十里亭镇水涧村包村干部汇报:水涧村出现部分土地塌陷、房屋裂纹、水渠漏水等情况,村民疑为许庄煤矿采煤所致,议论纷纷、情绪不稳,矛盾极易激化。

镇党委对这一情况高度重视,研究认为,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矛盾隐患多,群体性事件频发,而水涧村所暴露出的问题,情况复杂、涉及人员多,正是一个矛盾爆发点,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很容易导致事态扩大。为此,果断采取了八个步骤。

第一步,全面掌握情况,加强损害监测。立刻安排人员对房屋、水渠进行初步检测、丈量、拍照,并在裂缝上贴白 纸标签以观测记录变化情况。

第二步,勇敢担当,控制事态,紧紧攥住稳定和处理的主动权。镇党委政府立即行动,邀请群众代表座谈,公开承诺:由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全面负责,保证给大家满意的说法,所有问题都冲镇政府说;安排专人对村民居住现状进行两天一次的测量、拍照,跟每户群众见面,谈心。

第三步,妥善安臵受损群众,及时修补损坏房屋。镇村积极与矿方磋商、谈判的同时,镇千方百计先期垫付资金,对全村裂缝房屋烫顶修补,对3户房屋损坏最严重的群众由镇政府出资就近租房,安臵,保证群众安全度汛、过冬。

第四步,着手干部准备,选派得力工作班子。把镇里群众工作经验丰富,既熟悉村中情况,工作能力又很强的副乡级干部安排分包水涧村;鉴于原双委班子弱、散情况,进行了果断调整,把在邢台市工作的一名本村籍党员征召回村任支部书记。

第五步,立足彻底解决问题,谈判达成一次性整体搬迁解决方案。经过艰苦交涉,认定村庄塌陷裂纹确系许庄煤矿设计失误,巷道误入护村煤柱造成。最后双方确定由煤矿出资3100万元,由村双委组织将原村庄一次性搬迁。

第六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履行民主程序。从启动筹建水涧新村,就严格按照群众事情群众论事的原则,认真履行程序,尊重民意,环环相扣,步步扎实,实施了三轮签字。这三次民主程序都有档案并录音录像。第七步,开拓视野,转变观念,对村民进行有效教育引导。组织全体村民到新城、栾卸、上关等村观摩参观,使群众开拓了视野,把这次事故当做改变整体面貌的机遇,变坏事为好事,变激愤为激动,变掺合为参与。

第八步,科学规划,稳步实施。把水涧村列入新居建设试点,目前新民居工程已开工建设。

对这起案件,我们以超前的预见性规划思路,以扎实的工作推进实施,以担当的勇气解决问题,步步为营,各项工作同步进行,将可能出现的严重群体性事件化解在了萌芽。

案例二:高店村民违法临建侵占道路致使大面积小麦无法收割

案由:2011年6月17日上午8时,高店村37名村民代表到镇政府反映,该村王某与路某因建房发生纠纷,致使村里公共道路被侵占,50多户村民270亩小麦因收割机不能进地而影响收割,而据气象预报近两天有雨,因此要求政府尽快出面解决。

我们分析:天气不等人,耽误了麦收,就有可能因小事、因个体矛盾而上升为群体性事件。镇党委认为,此类问题就事论事行不通,耽误农时后果严重,必须跳出矛盾困局,抓住主要矛盾,从而带动问题的解决。

1、稳定群众情绪。镇党委向来访村民代表承诺中午以前解决问题,下午正式开机收麦。在镇政府会议室备上瓜子、茶水,安顿来访村民坐等解决,使群众情绪很快稳定下来。

2、巧妙化解难题。安排两辆车立即分头把矛盾双方当事人王某与路某接到镇政府。当时双方均认为自己有理,正欲借群众收麦找政府作为一个筹码,让政府迫使对方让步,实现个人目的,所以都是全家出动,气势汹汹。我们以迫在眉睫的麦收工作为重、以大部分群众利益为重,决定避开矛盾锋芒,直接把双方拉到会议室,变矛盾双方“背对背”,为矛盾三方“面对面”,当面锣对面鼓,现场解决。为了不犯众怒,双方承认因为自己影响了大家,一致表示同意先把路让开,然后双方再坐下来协商住宅问题,这样以第三方的主要矛盾压制双方的次要矛盾,加速了问题的解决。

3、乘势而上,以快制胜。为避免双方变卦,当即形成了书面调解协议,并且同步录音录像。安排由镇主管副镇长牵头,群众工作站、国土资源所、城管分局、派出所等单位组成工作小组,中午带领双方当事人和来访群众一起赶到现场拆除了两家的违章建筑。此案从发生到解决,仅用了4个小时。

案例三:成功化解上访老户缠访

案由:上访老户荣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因意外事故受伤而长期缠访、闹访,沙河市委、市政府各届主要领导曾多次接待并妥善处理,荣某本人多次赠送锦旗表示息诉罢访。但不久就反悔,还总结出许多缠闹“诀窍”,结交很多“上访朋友”组团上访,令各级相关部门非常无奈。

我们分析:荣某的长期缠访闹访,既有企图谋取好处的 一面,又有娱乐、消遣心态,更有“玩疯”、“跑野”后闷不住的原因。在对待荣某的问题上,曾采取严防死守办法,但荣某经常“捉迷藏”,防不严、守不住;曾拘留劳教,但出来后变本加厉;曾安排其到外地参观旅游,回来后依然如故。各种办法用尽,效果甚微。深入分析研究后,我们得出结论:与其堵,不如疏;与其被动接访花大钱,不如平时主动救济、照顾花小钱;与其防范控制,不如换个角度,取其所长,充分利用。

我们经过深入走访,改变了处理方式:一是主动谈心,沟通友谊,联络感情,拉近距离;二是针对家庭困难状况经常性地进行慰问、救济,使其感到政府的温暖;三是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其孙子和孙女办理户口,帮助其外甥女转学就读;四是对其大胆信任,在敏感时期主动将其派出去帮助了解稳定动态,劝返非访人员,最终将其培养成为活跃在稳定战线的一名积极分子。

上述三个信访稳定案例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在包括这三个案例在内的稳定工作过程中,自己亲身经历并主导问题的化解,实践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疏堵并举等多种工作方法,在思想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乡镇一级农村信访稳定工作引发了一些理性思考。总的体会是:必须从就信访稳定抓信访稳定中跳出来,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追求方法技巧创新中跳出来,回到原则和基础工作上找出路。具体的体会有以下六条: 第一,一定要始终坚持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支持下工作,按上级要求和原则办事,这是做好乡镇信访稳定工作的前提。原则和规定不是冠冕堂皇的“官样文章”,而常常是化解信访矛盾的“金钥匙”。我们常常将前人经过无数实践经验归纳提炼的原则和规定因为轻慢而抛之脑后,而经过挫折后蓦然发现原来许多好的做法其实此前都有成熟的总结和概括,都是上级要求和原则规定我们去做的。如果细心体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往往都可以按图索骥,找到出路和破解的办法。十多年的乡镇工作,越干这种感觉越清晰,越干越自觉地向原则和有些人所谓的“官话”、“套话”靠拢。按上级要求和原则办事,还体现在处理信访稳定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与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汇报、沟通,如南高问题、葛泉矿问题、水涧村问题等都是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圆满解决的。当然,这种寻求上级支持不是向上推卸责任,而是提请领导调动我们没有能力调动的力量,在关键时点上助力。乡镇作为化解矛盾的主体地位始终是不能摆脱的。

第二,一定要“作养”一支团结协作、战斗力强、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这是做好乡镇信访稳定工作的保障。现在乡镇干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老乡镇”、“老棒子骨”越来越少,大学生越来越多。多了些理论水平、文化基础,少了些“地气”、“土腥味”,信息沟通能力、群众交流能力明显下降,干部实践和实战能力培养成为一个大问题。为此,我们特别重点干部队伍的“作养”,这是在干部和基层组织 建设上最大的体会。“作”是指作为,“养”是指养成,即要通过不断作为、有意作为、长期作为,在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中把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养成一种自觉行动。怎样培养?我们归纳为八个字,即调整、规范、教育、管理。调整,包括调整工作,调整职务,处理好用与让,上与下的关系,让干部在最适宜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心情舒畅地发挥作用;规范,即健全机制,人人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努力地去干事干成事;教育,包括科学工作方法的培训、辅导,也包括言传身教;管理,即日常的严格要求和激励鞭策,通过管理树立导向,倡导风尚。

第三,一定要建立并坚持一套有效化解、调处矛盾的体系,这是做好乡镇信访稳定工作的关键。从矛盾到信访的演化有一个必然的过程和基本规律:矛盾——纠纷——冲突(群体冲突)——信访(群体访)——越级访(越级群访)。从矛盾的性质上看,一般是这几类:个人和集体,个人和个人,群众和干部,群众和政府。把握发生规律和矛盾性质,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处臵措施。我们2009年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级四层矛盾纠纷调处机制”;2010年把这一机制凝练为农村“大管事”机制,有效化解农村矛盾,实现农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2011年,进一步将两级四层机制和“大管事”机制以及综合治理的其他措施整合为群众工作,村村建立群众工作室,镇建立群众工作站,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配套运行机制,有效促进了矛盾纠 纷的调处化解。这样,连续三年三个台阶,紧紧盯住信访链条的初始阶段做工作,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四,一定要建立以信任和感恩为依托的区域社会心态,这是做好乡镇信访稳定工作的基石。信任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感恩是心灵安宁的基石。感恩和信任说到底是一个买账不买账的问题,同样是征收新农保,有些地方群众看成政府的恩惠德政,感恩不尽,有的地方村民则冷淡漠然,村里补贴一大部分,仍然不积极、不配合,这固然有宣传不到位、群众不理解的问题,同样也是缺乏感恩之心的集体病态心理。高店村相对于十里亭镇政府所在地来说距离沙河市更近,交通更为便捷,但是高店群众有问题宁可租车跑远路且忍受修路施工颠簸到十里亭镇政府反映问题而不直接去沙河市越级上访,就是因为我们通过妥善处理村民的日常矛盾纠纷而建立起来广泛的信任基础。重塑区域感恩和信任心理,最有效的路径就是注意实现关键人的比较利益,在普惠的同时照顾好个体。治本的措施是强化以感恩、信任为内涵的载体设置。我们每年开展了孝子孝媳评选活动,开展“你为单位做贡献,政府为你尽孝心”活动,开展“每年办成一件事”活动,树立良好风尚,引导大家看到自己的幸福,真正理解大家惠在何处、惠从何来,懂得感恩,知恩图报,从而从对立转向理解、担当和承受。

第五,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柔性行政,这是实现信访稳定的有效形式。“有限权力,无限责任”,“只有否决,没 有借口”,“欲为无权、不为失职”,“违法超生难处理,违章建筑难拆除”……这是宏观体制下乡镇面临的困局,我们改变不了,也不可能改变,抱怨、牢骚、解气、解恨,但不能帮我们解困,山不能走过来,我便走过去;不能改变对方,就要改变自己;不能改变形势,我就要适应形势。这就需要改变行为方式,由刚性转为柔性,当然最高境界是刚柔相济。柔性行政说到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行政管理的人性化。群众上访事件的出现和发生,虽然有一小部分属无理取闹,或者是被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所蛊惑操纵,但大多数上访群众反映问题和其所反映问题多数内容是正当意愿和合理诉求,还是要回到信访部门提出的工作原则:有理推定,换位思考,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同情和理解,不能偏执地一味戴有色眼镜看待信访问题。柔性行政,我个人体会是:一要能“受气”,面对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首先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倾听,行为理性,说话审慎,尽量缓和群众情绪,千万不能激化矛盾。二要肯“吃亏”,吃亏不能违背原则、违反政策,而是要站在上访群众、弱势群体的角度,有条件地适当让步。三要善“迂回”,有些问题不能硬碰硬撞南墙,要换个角度想事情,换个方案做工作,把最终的结果放在妥善解决问题上。四要巧“借力”,善于借助于一切能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和载体,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化解不利矛盾。

第六,一定要勇于和善于对边缘行为进行打击,这是实 现信访稳定的重要手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可见“和谐”是目标和结果,而不是路径和措施。实现和谐社会不仅不能靠“妥协”,而恰恰离不开高效的法制和严格的规范。经过广泛而长期的对比分析发现,一个地方稳定与否,缠访、闹访人员的多少,与区位无关,与穷富无关,与集体有无实力无关,与福利好坏无关。剔除掉工作因素、化解因素,与之关系最紧密的是控制力和打击力。现实中有这样一类人,对行政调解不服,对法院判决不服,对思想工作不服,明明理屈词穷,却又对法蔑视、对情冷淡、对理排斥。常说“你能把我咋样?”大错误不犯,小毛病不断,游走在法律红线边缘。其实就是达不到个人欲望动辄以“天安门见”相威胁,或者无故滋事,干扰秩序,觉得缠访、闹访无成本,甚至常常获得好处。以至于一步步“成长”为农村稳定工作最烫手的“山芋”。面对这样的人必须抓住要害,予以适度打击,树立正确的信访导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依法处臵,严格防止走入“个人违法违规——乡镇粗放行政——个人违法对抗——乡镇违法施政——个人以法维权——乡镇被动买单”的怪圈。我们既不能以此为借口推卸责任或放任个别人违法违纪,又要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依法办事。

结语:全国3.7万个乡镇面临的环境是一样的,党委书记境遇是一样的,工作压力是一样的,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稳定问题具有普遍的个体差异,一件事如何处理,一个问题如何解决,没有一定之规,任何事都没有现成药方,都不可能拿来套用。重要的在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只要做到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灵活运用,就能在解决疑难问题上有所突破,从自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换个角度看信访 第2篇

失败乃兵家常事,人人都会有过失败的经历。但在某些情况之下,失败和成功是画上等号的。这个意义不仅仅在于“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因为他们的意义更加深厚——换个角度看失败,失败便是成功。

若是在以前,我绝对不承认这个道理是对的,因为以前那个倔强的我,认为:失败了就是失败了,不能找借口,更不能把它转化为成功。但是,爱迪生的例子使我恍然大悟。爱迪生,家喻户晓的一位美国大发明家。虽然他只上过几年小学,但是他从小就迷上了发明创造。从而为全世界人民提供了生活中巨大的帮助。1877年开始,爱迪生决心发明一种安全而长寿的电灯,他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灯丝材料,都未成功,一次次的试验失败,并没有使他气馁。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做了1600多次的试验之后,他成功了。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成功发明灯泡,使他走上科学殿堂。有人曾问过爱迪生:“你发明电灯,经历了1600次的失败,怎么能坚持不断试下去的。”爱迪生却自豪地说:“这1600多次的试验,不是失败,而是证明了1600多种方案行不通,这也是一种成功,没有这些,最后是发明不出电灯的。”仔细想想,这还真说到点子上了!爱迪生不是在失败,而是在一点点成功中走向巨大成就!他的另位思考,真令人拍案叫绝。

虽然你失败了,但如果是你经过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努力过后失败了,那么,可以说,你成功了。因为你已经认识到要奋发向上了,因为你已经认识到要走好每一步脚印而不是走捷径了。

摔倒了,就擦干眼泪爬起来,胜利曙光在前方等着你。摔倒了,你不是失败,而是成功了,你知道摔倒要爬起而不是坐在地上痛哭。那么,当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障碍时,你会吸取教训。与此同时,胜利在前方等着你。爬起者,也许会名垂千古;痛哭者,却极有可能将来一文不值。

换个角度看市场 第3篇

用创造迎战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袭来, 国外消费市场萎缩, 曾经以价廉物美雄霸国际市场的中国鞋产品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锋芒。市场凋敝, 订单下降, 使得一些以外销为主的鞋企无不哀叹市场的无情。然而, 就在这金融风暴肆虐的日子里, 国外市场上一种标价75美元、名为“OSPOP”的运动鞋却成为了西方人竞相追逐的时尚新宠。许多人也许不知道, 这个倍受国外消费者青睐的运动鞋最初的“出生地”就在中国, 这种鞋原本还有个“中文名”, 人们管它叫“解放鞋”, 在中国的市场价仅为2美元。

让一双普通的解放鞋来个华丽转身, 使之价值飞跃的是一个原本并非与鞋打交道的美国商人, 他的名字叫班·沃特斯。

沃特斯为什么能将一双在中国最普通不过的解放鞋摇身一变成为欧美市场的宠儿呢?那还的从六年前沃特斯受命到中国上海拓展其家族的石化事业说起。细心的沃特斯到中国不久便发现一种现象, 在中国最普通阶层, 无论是工人或农民都习惯穿一种设计简单、胶质、廉价的鞋, 人们称之为“解放鞋”, 是由部队士兵的便装鞋演变而来。沃特斯还发现, 无论什么职业的中国人, 只要一做体力活都喜欢穿上它, 这似乎成了中国劳动者的一个标志。敏锐的沃特斯仿佛看到了这种鞋的巨大市场潜力, 他决意要把解放鞋改造成欧美民众消费的时尚。于是沃特斯买了一双解放鞋回去进行了研究后, 立即通过当地的合作伙伴找到了河南焦作市温县天狼鞋厂, 表达了合作投资的意愿。为此, 他还特地聘请了一位资深鞋设计师, 为解放鞋设计出了舒适的鞋垫, 对鞋子的制作材料、外观乃至外包装都进行了改良, 并赋予改良后的解放鞋一张新名片———“OSPOP”, 即One Small Point of Pride (一点骄傲) 的缩写。“OSPOP”一经在美国面世, 立即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卖出了75000双, 后来, 沃特斯为此成立了OSPOP公司, 现在许多营销精英都在推广沃特斯的“一点骄傲”。

换个“角度”看美国 第4篇

进入21世纪后,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全球化诸方面,美国又一次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大大小小的国家提到美国都有万语千言,但最典型、比较普遍的看法不外乎:美国没有历史、精神贫乏;虚伪、狡诈且横行霸道。于是就有了“山姆大叔”、“世界警察”、“单边霸权”……诸如此类的称谓。但归根结底,每个国家又都不得不和美国打交道,这样就形成了国际关系中的一种对美国又憎恨又离不开的独特的矛盾心态,人称“美国现象”。

解读美国精神

很多人在谈及美国的历史及精神时总是认为,美国是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没有什么悠久的传统;虽然其物质文明极度发达,但在精神生活上美国是贫乏的,是当今世界上的暴发户。

如果仅从建国开始算起,美国的历史在世界主要大国中的确是最短的。但不要忘记,美国思想的渊源来自欧洲、主要是英国,美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样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只不过欧洲的这种思想传到美国之后,在“新大陆”上被打上了深深的美国烙印而已。如果以实行代议制共和国的先后论长短的话,美利坚合众国无疑称得上世界第一——美国的独立比法国大革命还要早上13年。此外,美国从立国之初就确立的以法制国、反对“人治”从一开始就为美国的民主制度及此后200多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的精神传统概括说来,就是基督教精神和体现在宪法中的自由民主主义思想。美国没有国教,有着政教分离的传统。但是宗教在美国社会生活和政治文化中却是一支具有强大影响的力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影响着美国的外交政策。可以说,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宗教色彩最为浓厚的国家。早在19世纪,法国著名政治学家阿历克西·托克维尔就曾说过:“宗教在美国不直接参与社会政治,但它却被看成是国家政治机构最重要的部分。”2002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同教皇保罗二世举行私人会谈时也提到,天主教会在“美国是如此重要的机构,在我们国家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盖洛普调查公司曾经对美国的宗教情况进行过一次深入的大规模调查,结果显示:“每10个美国人中,有9人说他们从不怀疑上帝的存在,8人说他们相信自己将会在末日审判时被召到上帝面前述罪。此外,90%的美国人做过祈祷,88%的人相信上帝对他们的爱。”基督教精神对美国人称得上是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至于自由主义,它的重要前提是“人生而平等,拥有某些与生俱来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在美国,特别强调机会平等,提倡人们在平等的机会中凭个人的才能和奋斗获得成功。它成为美国人的共同理想,甚至普遍信仰。正是这种信仰,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族的移民凝聚在一起,成为特有的美国精神。

虚伪还是诚实

说美国虚伪,远的例子是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唯一的胜利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毁灭了德国,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强国,而英国和法国的地位则受到了削弱,不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他们都不能有效地与美国对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与此相似。与其它任何大国相比,美国最后卷入战争,在战争中失去的最少,而在战后决算中却获得了最大的利益。于是,人们认为: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都是先坐山观虎斗,大发战争横财,直至交战双方战得筋疲力尽之时,方才加入进来夺取胜利果实。

然而美国人对此却不以为然,他们坚持说:美国是被卷入两次大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要实行德国、墨西哥、日本的反美同盟及实行的无限制潜艇战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才参战的。即便如此,在战后反战的美国民众仍不依不饶。1934年4月,在二战的危机日益加剧之时,美国参议院还成立了一个以孤立主义者奈伊参议员任主席的委员会,负责调查美国参加一战与军火制造和销售商之间的关系。1934年底,奈伊委员会提出一个调查报告,公布大量材料和机密文件的内幕,试图证明美国是被大银行家和大军火商拖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随后才有了1935年8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防止美国卷入任何新的欧洲战争的中立法。以后中立法又不断延长,直至1937年4月通过的“永久中立法”。

对于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就更觉得委屈了。当时二战已经爆发,欧洲形势发生了剧变,但罗斯福总统为了博得美国民众同意,仅仅是修改那个禁止美国参战的中立法就历尽千辛万苦。到了1940年底,就在英国已经面临历史上最为危急的生死关头之时,罗斯福总统坐在壁炉边、以打比方借自家的水笼头给邻居救火的谈家常方式,苦口婆心地作美国民众的工作,才获得美国老百姓的理解,让美国国会于1941年3月通过了租借法案,代替了新中立法。如果不是1941年日本错误的偷袭让数千美国男儿命丧黄泉,美国民众群情激愤,美国政府即使再想参战,也很难获得美国民众的支持。即便如此,在珍珠港事件后的1943年间,美国仍有十几万的青年上街游行,反对美国参战。美国人的“诚实”由此可见一斑。

说美国虚伪,近的例子是关于导弹防御的争论。2002年6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就正式退出反导条约发表书面声明指出,美将尽快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并呼吁国会批准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预算。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发展计划和退出反导条约之举遭到了包括美国的许多欧洲盟国在内的国际社会、许多美国议员和军控问题专家的强烈反对。布什称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决定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理由是:“保护美国人民和军队不受越来越严重的导弹威胁,尤其是来自恐怖分子和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远程导弹的‘无赖国家’的威胁”。

而国际社会对美国退约及建立NMD、TMD的理解是:美国根本就没有什么导弹威胁,所谓的“无赖国家”的导弹也根本威胁不到美国,美国所称的威胁只不过是借口而已。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真实目的是:要建成太空武器系统,进一步增强美国的全面优势;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带动相关高技术的发展;遏制俄罗斯和中国等。应该说,这些见解都道出了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给美国带来的好处及对国际社会的不利影响。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国际社会的这些看法并不是美国国会得以通过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理由。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我们经常用来谴责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一个理由——即美国国内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反对政府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和我们理解的其实并不是一回事,美国国内的反对者,无论民众还是国会议员反对政府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理由皆是因为他们认为现有的技术不足以得到期望的结果,而不是不赞成政府所说的“美国面临导弹威胁”这种说法,这和我们所说的“美国面临的威胁是虚幻的”这样的理解大相径庭。由此看来,美国民众是相信存在着这种“导弹威胁”的。

看来,要弄清美国的诚实与虚伪,还需要进一步去了解美国,了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美国社会的体制运作规则。

谁影响谁

与美国相比,其他较弱的国家当如何与强大的美国打交道呢?

“9.11”事件发生后,布什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时表示:“当我看到,仇恨美国的情绪在一些伊斯兰国家泛滥……他们对美国的误解让我感到惊讶,由误解产生的仇恨更让我惊讶。我本人相信,就像许多美国人所相信的一样,这是个美好的国度。正因为这个原因,我无法相信竟然有人仇恨美国。”

作为强者的美国由于不真正了解弱国对美国的看法,吃了如此大的苦头。作为相对弱小的第三世界国家当换位思索,努力了解美国,解读这种“美国现象”。

不真正了解美国而吃亏的例子不少。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主席赫鲁晓夫挑起了“古巴导弹危机”。当时他认为:苏联就生活在美国导弹的旁边(指当时美国早先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的核导弹),而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不过使美国人也将生活在苏联的导弹旁边而已。美国人想的却完全不是这样,以当时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的话讲就是:“你们已经习惯于生活在我们的导弹包围中了,而我们却还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才受到了这样大的震动。我们无法从这种震动中摆脱出来。”

事实上,美国政府的行动受制于他们的宪法,这是美国国家制度上的最大特点。宪法规定美国总统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国会为它的立法机关。总统在很多问题上要征求国会意见。宪法还规定总统和国会要分开选举,总统由各政党提名,提名程序由政党和州共同控制,由选民直接选举。而国会参、众两院议员都是由当地选民投票选出。每州选民选举出来的两院议员,必须是那个州居民。众议员差不多总是州内他那个选区的居民。确切地说,国会代表着地方利益。

这种总统与国会的分开选举非但将权力分开,而且似乎形成了政府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之间永久性的冲突,也使得议员的行动可以如此自由,能够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与政府在国际关系的看法的不同意见。两院因在宪法上的地位相等,所以彼此之间要维护自己的政策。

将这许多不同的和独立的因素归并起来,便产生了所谓“人们同意统治”的制度。凡是重大改革一定要有超过半数以上的选民支持,这是一种默契。这样,由总统→国会→议员→媒体(反映民众意愿)→民众,这样一种层层的制约机制,使得美国总统做决定时受选民即美国民众、媒体的影响非常大。这种影响力之大有时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表现在现实的国际关系就是,美国政府可以不顾很多重大国际条约的限制我行我素,却不能不受国内民意的影响和制约。

换个角度看问题 第5篇

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在路上看见一块废铜,父亲问儿子这块废铜值多少钱,儿子说值3.5美分。父亲说不对,值3.5美元,你可以把它加工成一块铜的门把手后卖出去。他还说,别人认为1+1=2,但很多情况下1+1大于2。后来,儿子凭着这种1+1大于2的思维方式,办起了铜加工业。有一次,自由女神像重新整修后,遗留下许多垃圾。市政府悬赏几万美元,雇人打扫都没人愿意,而这个从事铜加工业的儿子,自愿免费组织清理现场。他把包括铜粉在内的各种金属分类,制成诸如自由女神之类小旅游纪念品出售,甚至连尘土都卖给了花店,结果,他赚了几百万元。

用1+1=2的常规思维看废品,废品还是废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1+1大于2的思维看废品。废品可以变成财富。

如果当时是你,你又会怎样做呢?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看你怎么去对待他。学会换个角度看问,常能海阔天空。

换个角度看问题 第6篇

寒假初,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变废为“宝”。经过几天抉择,“雪人小挂饰”成了我的首选目标。它不仅外表美观,且制作难度不大,正合我意。材料准备齐全后,我只用了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就把雪人的身体结构造好了。现在万事具备,只欠涂色啦。

我先在瓶盖上,轻轻地涂上一层颜料。为了让它更快干燥,我用电吹风吹了一会儿。可涂层的正中竟然出现了细小的裂纹!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涂层太薄,被风吹碎了?我又把厚厚的色块盖上去,可裂纹仍然顽固地充当着“钉子户”的角色。经过我仔细观察,原来,水粉并没有真正的附着在瓶盖上,它只是暂时粘在面上,一干就和没有粘性的透明胶一样,轻轻一碰就落下来了。但我暂时没有好方法拔掉“钉子户”,只好不停地把水滴在“雪人”的皮肤上,让它给“雪人”除燥。

很快我就发现,“雪人”的生命十分脆弱。一天,妈妈在找文件的时候,不慎让“雪人”跌下书桌,摔得惨不忍睹。看见这一惨状,我的心一下子跌入了谷底。不禁叹了口气,自己又要重新把烦人的颜料刷一遍!就算熬到了开学,也会禁不住路上的颠簸而“毁容”。可我似乎找不到比“雪人”更简单的小制作了,怎么办呢?妈妈见我愁眉苦脸的样子,走过来抚摸着我的头说:“可以把纸替代颜料贴上去吗?或者用白底的啤酒瓶盖什么的?换个角度想问题,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把纸贴在上面?对呀,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吗?我怎么没想到?而且纸不会干裂,还更方便在上面作画,实在是“雪人”的救星啦。主意一定,我立刻找来一张A4纸,照着瓶盖剪了三个圆片,画好表情后把它粘在了瓶盖上。完工之后,我忍不住感叹道:“雪人小挂饰的制法竟是如此简单,根本不用大费周章,只需要克服一些思维盲点就行了。”

换个角度看问题 第7篇

因为天公不作美,小明和小丁只好在家中玩数字积木。两人都已到了关键的步骤,小明还差一块“6”,小丁还差一块“9”。

这时,两个人同时看到了一块积木,小明高兴的喊:“哈,6原来在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伸手去拿。小丁一把抢过,怒气冲冲地说:“这明明是9,哪里是6,哼。”争吵一触即发。

“轰隆隆~~”,雷云逼近,一场暴风雨正在酝酿。

“6!”“9!”争吵声一刻不停,小明紧握拳头,一手指着积木,怒目圆睁,说:“这明明是6,哪里是9,9的圆圈在上面,这在下面,就是6!”小丁左手叉腰,右手指着积木说:“净瞎说!这个圆圈本来就在上面,明明就是9,怎么可能是6呢,胡说八道!”战火升级。

“哗啦啦~~”,乌云终是承受不住,大雨倾盆而下,天地变色。

小明二话不说,一把抢过积木,撒腿欲跑,却被小丁一把扯住。小明一脸怒气地说:“这哪是9啊,你看清楚了,这是6!6!!”小丁脸涨得通红,骂道:“哼,这就是9!9!!快给我,别怪我翻脸不认人!”战火熊熊燃起。

“哗啦啦~~”,“轰隆隆~~”,大雨伴着雷声一泻而下,整个世界一片昏暗,仿佛世界末日来了。闪电划破了天空,也来助阵。

“6!”“9!”“6!”“9!”小明与小丁仍在激烈地争执着,两人谁也不让谁。突然,一阵狂风刮了进来,把积木转了个圈,小明和小丁却突然停手了,都目瞪口呆的看着积木。小明看到了“9”,而小丁看到了“6”。两人愣了一会儿,想明白了什么似的,突然抱在一起,把积木合二为一,把那块积木放在中间。两人都歉疚地看看对方,又和好如初了。

雨,悄悄地停了,雨后的世界一片桃红柳绿的情景。

换个角度,你会发现许多新鲜有趣的东西。比如你横向切开一个杨桃,会发现果核是一个五角星的形状。

换个角度看垄断 第8篇

值得参考的是, 尽管行业发展状况不尽相同, 这场交易所折射的点滴却适用于我们反思今天国内电信业的类似状态。

重新审视行业状况

对于at&t与T-Mobile一事, 业界最直接的反应是, 这场交易会因垄断嫌疑“获罪”。然而试想, at&t自身也会考虑到这一问题, 这家已摸爬滚打百余年的公司真的会在极可能被监管机构否决的背景下仍提出此次交易请求?恐怕不会。

尽管at&t是美国电信业最早的垄断案和拆分案主角, 但在业务环境已发生巨变的今天, 监管视角已不再如前, 对at&t与T-Mobile交易的判定也将使美国监管机构重新审视自身的行业环境。

如3月Sprint政府事务副总裁Charles McKee就一项数据漫游制度表态时所言, FCC目前的一些监管制度仍“基于传统的电路交换语音环境所制定”, 如果其监管政策体系不能及时更新, 反映移动市场的根本性变化, 则会妨碍产业未来的创新与发展。

事实上, FCC需要审视的远远不止是移动市场环境的变化。

正如人们的共识, 交叉、渗透、融合已成为业界主题词, 电信业已不再是纯粹的“电信业”, 特别是美国业界, 可以说在总体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方面, 以及在许多具体的业务领域中, 有线电视公司、互联网公司已与传统电信运营商三分天下。一定程度上, 来自这种异质竞争的压力, 对于此次at&t与T-Mobile彼此的变动具有重要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 美国电信监管机构对于“垄断”的判断与审查不仅仅考量交易将带来的规模或集中度, 还将考量交易成行后对业界的实际控制程度。更何况, 在美国初步提出国家宽带战略和相关计划之时, 似乎只有规模庞大的老资格电信运营商能够支撑政府去进行建设。

面对这些情况, 监管机构还能去拒绝, 或削弱电信运营商吗?或许他们会因国家利益之名去给予更多的支持?

摆脱监管惯性思维

at&t收购T-Mobile一事引起热议之际, 回到国内恰正是国内三大运营商相继发布其2010年财报之时。与往年一样, 中国移动仍然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不过中国移动“仍然一家独大”、“涉嫌单寡头垄断”的论调也随之接踵而至。加之此前某些群体推动的所谓“第五次电信改革”, 打着所谓“当前格局没有完成第四次电信改革既定目标”的旗号, 呼吁国家再次进行重组, 这让本已处于3G发展和业务创新关键时期的通信运营业再起波澜。

事实上, 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指标有两个:其一, 通过改革, 是否有效提升了我国的通信综合服务能力;其二, 通过改革, 是否打造出世界一流的企业来。目前来看, 第一点完成得不错, 而恰恰是第二点存在问题。虽然我国三大运营商的发展状态都不错, 且有着诸如“全球用户数最多”、“世界第一大CDMA运营商”等响亮称号, 但就世界一流国际化运营商的衡量标准看, 我国三大运营商的综合竞争实力仍有相当距离。

当前, 全球通信产业正处于快速变革时期, 通信产业不再处于封闭的自我竞争环境。对于通信运营商而言, 正处于同广电运营商、互联网运营商和终端运营商 (苹果、黑莓等) 相互竞争、相互融合的时期。

与此同时, 通信产业正担负着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两化融合中也担负着重要作用。今年正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 尽管我国的通信综合服务能力已显著提升, 但若面向如“美国新一代宽带国家战略”、“新加坡智慧国2015年规划”这样更为先进的国家ICT战略, 我国通信产业是否可以去很好承担, 我们不得而知。通信产业的下一步发展必须站在国家高度和长远规划角度考量。

由上述几个角度可以看出, 当前我国通信运营业需要的是一个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 三大运营商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发展,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业务拓展, 在变革时期通过自我转型, 重新找到定位, 做大做强, 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的运营商。

因此, 我们建议, 对于企业状态的判断, 要看产业综合因素, 而不是拿营业额亦或是利润率去做简单的对比。在看待垄断这一老话题时, 我们更要认清当前的局势和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而不是简单为了所谓的均衡就“戏谈分拆, 轻谈重组”。诸如“第五次电信改革”论调中所提到的“希望再次分拆中国移动以促进竞争以及剥离中国电信、中国联通IDC业务扶持广电参与竞争”的片面思路, 无疑是要将中国通信运营业倒推20年。

话说回来, 如果一个企业一做大, 我们就要分拆它, 那么还有哪个企业敢做大做强, 敢争第一?更何谈要走出去, 做大做强呢?

回到开头提到的at&t收购T-Mobile上来, 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 这一收购无疑会加大美国通信运营业的垄断格局, 似乎很有可能不会获批。

然而, 一向对垄断十分敏感的美国FCC, 这一次却显得异常冷静, 在业界议论纷纷之时, 他们却抛出了许多新的思考点, 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对于垄断和竞争的定义。

在美国当前的讨论中, 以下几个观点值得我们思考:如果站在美国新一代国家宽带战略的角度上思考, 并购是否合理?如果站在新的竞争环境下 (谷歌和亚马逊等企业的加入) , 这一交易是否还能算是垄断性并购?如果站在通信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角度看, 并购是否有利于促进发展?

虽然FCC对本次并购尚未下结论, 但他们对本次并购的讨论和思考点是我国政府及监管机构需要思考借鉴的。产业在发展, 时代在进步, 我国对于垄断、对于竞争、对于均衡的常规监管思维是否也应该变一变。

换个角度看老公 第9篇

半小时后,他却死皮赖脸打电话让我送东西。原来,他配西服的黑皮鞋忘在家里,晚上还有活动。老公供职的旅行社,经营高端的入境游业务。不管是北京地陪,还是出外全陪兼做领队,一律都是入住五星酒店。我匆匆赶到东方君悦饭店,看到了五星酒店的大套房里,老公穿着精致的黑色西服白衬衣,身上还喷着淡淡的古龙水,很潇洒地为我削一只苹果。我都有些不认识了:这是我的老公吗?那个回到家,系上围裙,满身油烟,1小时能弄一桌菜的老公?这个男人,喜欢穿着破旧老头衫钻进厨房的男人,这是他吗?见我盯着他看,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把苹果递给我:17年了,还没看够啊。不是说早看厌了吗?我吃着苹果,打量着宽敞的商务套房,说:“你一个人住这么昂贵的房子,还真是浪费。”老公笑说:“正好,晚上有个欢迎酒会,要不你就留下来一起住吧。”这正合我意,有机会看看工作中的老公。

旅行社外国客人第一天到京,照例,晚上都有一个欢迎酒会,一般都在小宴会厅举行。我转到那里,远远望着穿着笔挺的老公在人群中用英语侃侃而谈,颇感新鲜:这就是那个在家里总穿旧旧老头衫的男人吗?我再次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口语真棒啊,那么流利,还真是帅呢。当年在部队外语学院教书时,他可是众多女生的偶像呢。后来,他选择下海走另一条路,也是乐在其中,从不抱怨。一个男人,在从事他最擅长的事情时,才是最有魅力的!老公加油!我不禁在心里默默地喊。看到老公满面笑容地向我走来,原来他和客人们聊天,说晚上太太要到酒店看他,客人们都要见我。他把我迎过去,五六位可爱的澳大利亚人,竟在那里早早就候着了!一个年迈的老人,笑眯眯地送给我一盒精美的巧克力,说了一堆夸奖老公的话,老公在一旁得意地翻译给我听。交谈中得知,老人今年85岁,已是第10次来中国了!跟老公是老朋友了。独自一人,不惧高龄一次次探访古老的东方,这样的传奇故事,让我一次次地感叹。

晚宴结束后,老公提议:我们去外面吃夜宵吧。试想,住五星酒店,吃着热乎乎的摊头小吃,多好的搭配。我喜欢这样的时刻。

晚上,沿着长安街慢慢散步回来,华灯初上,我欣赏着身边的老公,除了鬓角多了一些白发外,他还是那么帅,这男人还真经老,穿上正装气度都出来了,挡也挡不住。我忍不住想起了他的许多好来,他工作时间不固定,但一回到家,都是抢着进厨房,喜欢点上烟乐呵呵看我和孩子抢着吃他做的菜;他开始上团,知道我不会做荤菜,前两天就做好一只烧鸡,还买了七八十块钱的牛肉,卤了一大锅,够我这几天照顾孩子的,我只要简单做个素菜就可以了。结婚16周年纪念日那天早上,他开玩笑说:“和你过16年,脾气那么坏,可真不容易啊。”真的啊,能这么包容我的,可能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他了。我不会做饭,自私,自以为是,固执——谈恋爱时,一不高兴,把自行车扔到地上就跑了,让他在崎岖的山路上推着两辆车艰难地走;送孩子上学,车上有了口角,非把他中途赶下去,不然我就打出租回家;就是当年辞掉大学教师的职位,也是自做主张,过了几天才告诉他的……谢谢上天,16年来,赐给我这样一个好心的男人来照顾我,换了别人,谁会理我呢?老夫老妻,换个视角看老公,我的心里升起了一些叫柔情的东西。我不禁挽紧了他的胳膊。

回到酒店,东方君悦门前高达近百级的大台阶特有气势,看上去贵气逼人。夜深了睡不着,我和先生坐在台阶上,看面前璀璨华丽的长安街,仰望星空,聊起了当年孩子两三岁时,为了欣赏王府井的夜景,一家人晚饭后坐地铁、换公交,千辛万苦刚赶到那里,商场就熄灯关门了。凌晨时分,老公推着自行车,我扶着熟睡在后座上的孩子,慢慢往家走,疲惫着,兴奋着,憧憬着以后买车的日子……回忆着这一切,我和先生满足地叹息……

老公光鲜的一面往往只能被别的女人看到,找机会自己欣赏一下,感觉完全两样,感谢上天偶尔给我这样的时刻!

换个角度看问题 第10篇

故事不长,说的是一位老奶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卖盐的,小儿子是卖伞的。到了大晴天时老奶奶说:“太糟了,小儿子大伞卖不出去了。”到了下雨天时,她说:“太糟了,大儿子的盐卖不出去了。”因此老奶奶整天闷闷不乐。后来,一位智者告诉老奶奶:“不如换一个心境换一个角度去想一想。”老奶奶若有所思,再到大晴天时她就想:“太好了,大儿子的盐可以卖出去了。”下雨天时,她想“太好了,小儿子的伞可以卖出去了。”就这样老奶奶天天开心,活到了一百多岁。

故事虽短,但寓意深刻,看完了这个故事我就想,有时我们作业多了就会想:“太糟了,作业太多。”其实我完全可以换个心境想一想:“太好了,今天学到的知识可以多练习多巩固了。”这样生活学习就快乐了很多。

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事情,当你得到时,要倍加珍惜;当你失去时也不必懊恼。有时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相反你认为的好事也可能变成不好的事,就要看你用什么心态去面对了。

换个角度看问题 第11篇

海南可真是暖和,不管北方是怎样的寒冬腊月、冰冻三尺,这儿照样春暖花开,甚至可以光着膀子。当我同舅舅谈起在这过冬有多舒服时,他却说冬天下雪才有味。

那寒风瑟瑟、我只敢裹在棉衣里露出一个头的湖南的冬天,竟是“有味”。此时,我突然想起,我生、长于湖南,而舅舅已经在海南待了十来年了。于湖南人而言,海南确实舒服,而对海南人来说,湖南的冬确实更有味。

这不就同那两个橘子一样吗?拿了酸的,好处在于它大;拿了小的,而好处在于它甜。在这之间并没有孰是孰非的区别,他们只是站在不同立场上来看这个问题罢了。

换个角度看问题是一个遇到困难时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而往往你碰到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很多人认为应该往死里钻,以量变换质变,可是却钻进了死胡同,怎样也出不来。而当你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时,说不定可以很快找到解决的方法,正所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换个角度看问题不仅有助于你解决难题,也是调整心情、端正态度的一剂良方。比如我们人尽皆知的西楚霸王项羽,如果可以在多方立场上看问题,那刘邦在鸿门宴上就难逃此劫,抑或是在乌江边,他能正视失败,不妄自菲薄,那真是“卷土重来未可知”。再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考试,当你拿到了一个非常优异的名次,你自然会有一点骄傲,那你再想老师会不会对你有更高的期望,其它同学是否都铆足了劲想超越你?这样一想,是否就激发了你的斗志?

正如所有的方法一样,它也有自己不好的地方。例如,做事投机取巧不肯下功夫,容易使人分心。一会儿学这一会儿学那,造成知识面广的假象,而实际上并不牢固,一到考试时露出马脚,不免让人啼笑皆非。

人生并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而是许多条主干道与无数条支路所组成,当你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可以通过支路绕行,但切记不可以在无数支路构成的网中迷失。

上一篇:党组织书记培训心得下一篇:中秋特别的祝福短信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