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现代果业发展

2024-07-11

村现代果业发展(精选10篇)

村现代果业发展 第1篇

东习村果业发展情况简介

东习村位于寺前镇政府驻地西南3.5公里处,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279户、1280人,耕地面积3384亩。境内海拔750m,土壤肥沃,水灌优越,是苹果生长的适生区。自上世纪90年代初,该村大力发展以苹果、梨为主的果业生产。苹果以嘎啦、美八等中早熟品种为主,种植面积1274亩;梨以砀山酥、皇冠等为主栽品种,种植面积1463亩.2009年水果总产量达4800吨,预计产值达800万元,占全村农民收入80%以上。

近年来,东习村作为我县果业示范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在果业局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下,多次组织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切实加强了果农之间的技术交流;积极实施“科技兴果”战略,全面推广新型果树栽培技术,健全各种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使果品种类、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一、品种齐全,质量上乘

东习村果业以苹果为主,品系包括早熟品种嘎、美

八、金世纪、中熟品种密脆,晚熟品种红富士等品系,其它时令果品包括:梨、冬枣、柿子等果品,品种齐全,种植面积较大。在此基础上,由于生产管理技术比较先进,生产的果品 质量在全省一直处于领先位置,远销东南沿海地区,在市场上非常畅销。

二、设施完备,技术领先

东习村果业的基础设施比较到位,除有发泡网厂4个,膜袋厂1个外,群众的修剪、施肥、喷药设施普及率达到96%以上。在果园管理方面的技术比较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比较丰富,多年来坚持实施配方施肥和科学拉枝,各项管理技术一流。

三、创办协会,合作共赢

2007年7月,东习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袁丽协同多名科技能人创办了 “高原之星”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帝比”牌绿色无公害水果商标,积极为会员及周边群众提供信息、技术、农资、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逐步形成了苹果、梨等绿色无公害水果的产前指导、产中监督、产后精装的生产销售模式,为市场提供精品水果,从而带动了东习村果业发展和果农增收。

目前,东习村的果品生产业形成了生产、包装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我们东习村将经优质的果品,优良的市场环境和全方位的服务设施为各界客商提供服务,并欢迎社会各界人士与我们携手共创果业发展之路。

村现代果业发展 第2篇

一、实施目标

通过实施支持具有区域优势的果树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品种选育或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及标准化果园建设。促进我市区域优势果树的发展,提升果树生产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丰富市场产品供应。

二、建设内容

1、果树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引种试验示范、配套栽培技术示范。

2、标准化果园建设:实施下列建设1项以上。新植或高接换种;园、路、渠、水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果园简易设施、矮化修剪、生物综防、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滴微喷灌等无公害绿色栽培技术;产后产品处理、保鲜库建设等。

3、果树生产新技术培训与交流等。

重点支持橄榄、福橘、李梅、晚熟龙眼荔枝枇杷、早熟南方落叶果树等果类发展,已通过省级认定的果树新品种优先支持。

三、补助对象、标准和限额

(一)补助对象

开展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选育利用、品种示范推广、标准化基地建设的单位、生产企业和种植大户;开展果树生产新技术培训与交流的县(市)区农业局业务部门。

(二)补助标准

1、果树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引种试验示范项目,每项补助经费5万元,总额20万元。

2、标准化果园建设项目,面积100亩以上,每项补助 10万元,项目自筹资金占2/3以上,总额70万元。

3、果树生产新技术培训与交流项目,每项补助经费5万元,总额10万元。

(三)补助限额

项目补助总额100万元,每个县(市、区)限报3项。

四、申报流程

1、申请单位向所在地县(市、区)农业、财政主管部门提出项目申报。

2、县(市、区)农业、财政部门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后,联合行文上报。申请单位同时将项目申报书(格式见附件1)(一式3份)按要求统一报送市农业局经济作物技术站,同时发送电子邮件。

3、市农业局审核确定立项后,联合市财政局行文下达项目资金至县(市、区)财政。

4、项目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县(市、区)农业、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发放项目资金给申请单位。

5、项目完成后,项目县(市、区)农业部门须组织项目验收,及时上报验收、总结材料,提供项目执行情况和效益证明材料。

五、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现在果园面积在200亩以上。并具有一定的基础条件与较强的技术力量。

2、申报的果树品种具有地方特色,能促进当地产业发展。

3、果树生产新技术培训与交流由县(市)区农业局业务站申报。

六、申报材料

申报项目书(格式见附件1)。一律用A4纸打印(一式3份),同时报送电子文本。

联系方式:

丰城市发展现代水果业前景广阔 第3篇

关键词:果业,问题,对策

丰城市位于江西省中部, 北纬27°42′~28°26′, 东经115°25′~116°26′。东界临川、进贤、南临崇仁、乐安、新干, 西接樟树、高安, 北连新建、南昌。地处赣江中下游的鄱阳湖盆地,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 南北高, 中间低, 以玉华山为最高, 海拔1169m。全市山地占8%, 丘陵地占7%, 低丘岗地占56%, 平原占27%, 水域占2%。河流以斜贯中部的赣江和境北缘的锦江、肖河、抚河为主。全年平均气温为15.3~17.7℃, 全年日照时数1935.7h, 年平均降水量1552.1㎜, 无霜期274d。

据调查, 丰城市现有果树资源12个科, 60余个品种。近几年来, 水果业发展迅速, 形成了柑桔、早熟梨、草莓、板栗等生产基地, 水果业呈现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据统计, 全市水果种植面积5300hm2, 产量7.9万t, 产值约1.5亿元, 为丰城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 由于目前丰城市水果品种更新慢, 质量下降, 市场滞销, 加上邻近地区水果的进入, 使丰城市水果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l丰城市水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生产水平低, 成本高丰城市的水果生产主要是由千千万万的农民零散经营, 产业化程度低, 未能形成一个有力的拳头。大多数生产者的技术素质较低, 其中不少人根本就不懂果树如何栽培, 病虫害如何防治, 以至管理粗放, 甚至大面积失管, 从而造成了技术管理水平差、单位面积产量低、质量差、产品成本高的局面。1.2政府宏观调控少, 水果产供销脱节从丰城市!!!!!!!!!!!!!!!!!!!!!的水果生产情况看, 大多属于小规模私人承包经营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 政府对水果生产宏观指导、咨询、投入和调控较少, 科研力度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相对较为薄弱。因此, 全市水果生产普遍存在“四低”现象, 即平均单产低、商品质量低、经济效益低和生产技术素质低。

1.3品种结构失调, 加工技术滞后目前丰城市的水果栽培主要以鲜果消费的品种为主, 且传统水果品种种植面积大, 优稀特地方品种的种植面积少。

2发展丰城市水果业的对策

2.1统一认识, 加强领导抓好水果产业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把丰富的现有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的途径:是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 各级党政要下大决心, 统一思想, 鼓足干劲抓好水果生产。因此, 主要应做好三个转变:一是在品种安排上, 要从过去的计划落实、行政命令转变为提供信息、加强指导;二是在生产过程中, 要从过去的重种轻管转变为做好技术指导和协调工作;三是在生产与销售上, 要从过去的重生产轻流通转变为搞好市场建设、注重产品促销和培养扶持营销队伍上来。只有这样, 政府才能在水果生产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果品质量一是要抓好科技队伍建设, 尤其是科技骨干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二是要建立科技进步激励机制, 使科技人员自觉投身到科技兴果的各项活动中去;三是加强市、乡镇水果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 通过示范基地的幅射作用, 加速科技兴果的步伐;四要强化科技培训的推广力度, 提高果农的科技素质和栽培管理水平。果品质量要与国际市场接轨, 科学技术就必须始终贯穿果业生产的全过程, 应集中力量, 加大科技投入, 进一步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先进设施, 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并用, 以高新技术为主, 提升科技含量, 更新技术结构,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大幅度提高果品的科技含量。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常规技术和新技术, 将选地规划、优良品种、无病毒苗木栽培、矮化栽培、合理修剪、疏花疏果、配方施肥、生草覆盖、果实套袋、摘叶转果、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技术组装配套, 发挥整体优势, 实现无公害栽培, 改善外观, 提高品质, 从而增强果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2.3实施名牌战略, 发展产业化经营水果生产应以优势果品品牌建设为中心, 大力推进水果产业建设, 发展特色果业, 选择生产条件优越、产品有优势的主导产品, 在科技、资金和设备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 围绕良种推广、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产后分级包装、贮藏加工和运输营销方式等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形成产业化经营, 培育出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

制约现代果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第4篇

【关键词】现代果业;现状;制约因素;问题;对策

1 发展现状

果业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十一五”期间,陕西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0年全国苹果种植面积达2140000hm2,其中陕西省占601333hm2,占全国面积的28.19%;全国苹果产量3326万吨,其中陕西就有856万吨,占全国总产的25.74%。陕西省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优质苹果集中产区。2010年,全省果业仅第一产业增加值就达到196亿元,果业收入已成为果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基地县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70%。

在现代果业取得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与国外先进苹果生产国家相比,我们在苹果栽植、科学管理、机械化耕作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仅就出口率来讲,世界平均出口率在10%左右,发达国家如新西兰为61%、智利为55%、法国为35%、意大利为33%,而我国苹果的出口率仅占总产量的2.5%左右,出口率较低,这说明我国苹果市场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2 制约因素

2.1 人才问题

2.1.1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年龄结构老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从事果业科研的技术人员数量较少,且近年来呈下降趋势。现有技术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思想较为保守,果业发展急需生力军。

2.1.2 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缺乏,技术骨干偏少

接受、掌握新技术能力较强的县乡一级技术推广人员缺乏,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果业发展的需求,而且基础功底扎实、创新能力强的技术骨干偏少,多数技术推广人员年龄结构偏老,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创新能力低。

2.2 劳动力问题

2.2.1 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果农年龄结构老化

近年来,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没有劳动力或劳动力低,且果农的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果农家里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

2.2.2 果农和果业工人的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低

据调查,在农村从事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只有小学文化水平,文盲、半文盲大有人在,他们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缺乏了解、果园管理水平低,导致技术推广工作进展缓慢,实用新型技术得不到有效地推广和普及。

2.3 产业化经营问题

2.3.1 龙头企业太少,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目前,我国苹果优势区域内贮藏、加工企业有2200多家,年处理量仅占苹果总产量的15%,苹果浓缩汁年出口量115万吨,实际消耗苹果1000万吨左右,真正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很少。

2.3.2 农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数量少且专业化程度低

当前,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社正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合作社规模小、数量少、农户少,专业化程度低,缺少资金和技术,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2.3.3 农村市场营销网络亟待完善

农村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营销人才缺乏,一体化协作化程度低,销售渠道单一。大多数果农在家坐等客商上门收购,对市场行情不了解,没有自主定价权。

2.3.4 实用技术少,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近年来,我国在果业技术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真正实用的能普遍推广的少,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2.3.5 “产—学—研”协作体系不完善,创新能力低

科研院所、企业与农户三者之间缺乏有效协作与配合,没有形成产业链,创新能力低。

2.4 品牌建设问题

2.4.1 品牌意识薄弱,果品主要品牌不突出

许多市县在发展果业时只注重数量和规模,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品牌建设,品牌意识薄弱,没有品牌或主要品牌不突出;没有专业的品牌建设规划和人才,市场知名度低。

2.4.2 果品包装没有产地标识

果品在销售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原产地标识,往往借助其他地区的包装标识。

2.4.3 优质果品缺乏规模和产量

由于缺乏规模化生产和高效生产技术,优质果品的规模和产量相对较少。

3 对策与建议

3.1 人才方面

(1)积极实施果业技术人才振兴工程,通过政策、资金、人力、物力倾斜,大力发展果业科研院校,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支持重大科研项目,培养一大批新型果业专业技术人才。

(2)重点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提高基层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打造出能力强、素质高的基层技术推广队伍。

3.2 劳动力方面

(1)积极引导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回归农村投身农业,在政策、资金方面重点倾斜,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增强果业发展后劲。

(2)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农民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果园管理整体水平,提高果品贮藏、产后处理和果实深加工水平,最终形成市、县、乡三级长效培训机制。

(3)扶植培育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农村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为农村经济发展储备人才。

3.3 产业化经营方面

(1)加快扶持、培育果业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果农(基地)”经营模式。培养有技术、会管理的农民企业家,在融资、税收方面予以优惠,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尽快建成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企业,使之发挥辐射带头作用。逐步实现以龙头企业带动果农的产业化格局,从而带动果业的健康发展。

(2)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使合作社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鼓励和扶持先进典型,引导农民走联合经营之路。

(3)建立与健全营销网络,培养新型网络营销人才。

(4)减少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推广一批新型实用技术。

(5)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加强科技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大气候,深入农村、服务农业,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双向联合,进行科技创新,建立与健全产学研协作体系,全面提高产供销一体化水平,增强市场进入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6)建立果业创新机制,大力提倡技术、体制和理念创新,制定创新激励机制,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果业的产业化创新能力。

3.4 品牌建设方面

(1)完善果品体系。①制订果品系列标准。要制定果品生产、加工、销售标准,业务部门要指导果农按照标准管理果园。②健全完善技术服务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林果技术服务网络,培训技术骨干和果农,使每个果树主产乡都有林果技术员,实现村有村级技术员、户有技术能手。③积极推广国家标准园技术。全面推广整形修剪、壁蜂授粉、果实套袋、配方施肥、果园生草、果园覆盖、果实增色、果实提质、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先进而实用的技术。④加速水果产供销一体化建设,推广产业化经营。一是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二是扶持基础好的果品加工企业,使加工的产品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三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贸易市场升级改造,建立以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⑤健全果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成立专门的果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

(2)组建果品品牌建设机构。

(3)制定产业优惠政策,每年拨出部分资金用于基地建设。

(4)加强果园各项基本建设,完善道路、排灌、防风、防雹、防霜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果园的机械化水平,引进机械作业,包括挖沟施肥机、高效弥雾机、割草机、分选机等。

(5)树立品牌良好形象,突出原产地标识。

(6)扩大品牌果品的知名度,相关部门要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在有影响力的媒体上进行宣传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民主等.苹果安全优质高效生产配套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xx村果业开发基地实施方案 第5篇

1、项目名称:xx村果业开发基地

2、项目建设单位:xx县计委

3、项目建设地点:xx镇xx村

4、项目责任人:xxx(县发改委主任)

5、技术负责人:xxx(县果业办主任、农艺师)

6、项目内容与规模:试种核桃、布朗李、蜜柚等珍稀优良水果300亩

7、项目总投资:80万元

8、项目建设年限:2005至2010年

二、项目依据

xx县地处x东山区,县域国土面积1612平方公里,折合241.8万亩,其中山地183.4万亩,占75.8%,丰富的山地资源是xx农业的一大优势。近年来,随着“山上再造”工程的实施,我县林果业开发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与巨大的资源相比,资源利用率仍然很低。尤其在果业开发上因地制宜,实行适地适果方面做得不够,开发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果业生产的区域特色迟迟不能形成,山地生产率和果(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业生产经济效益极待提高,这对于加快xx作为老区贫困县的脱贫致富步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土质等立地条件的高品质、高效益水果品种,开展一定规模的试验示范栽培,为全县果业开发积累经验,树立样板,引导全县果业开发朝着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实乃当务之急。

三、项目选址

xx镇xx村毛里岗现有荒芜果园500余亩,地势平坦,土层厚达10余米,系典型的荷包土红壤,加之前几年为建果园曾投入大量有机肥料,土质异常肥沃;园址紧靠x江,地下水丰富,用水条件较好;果园距县城8华里,已直通公路,交通方便;供电线路已联通县电网,照明与动力用电已接入园内,是开展果业开发示范的理想场地。

四、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估算

(一)选择珍稀优质果树品种6类12种,新建示范果园300亩,平均每亩投资1500元,总投资45万元,内分9个小区:

第一小区:布朗李(含密斯李,黑琥珀2个品种)5亩;

第二、六小区:梨(含翠冠,黄花2个品种)30亩;

第三小区:板栗(含青札、处番红、焦札3个品种)200亩;

第四小区:美国薄壳山核桃20亩;

第五小区:水蜜桃(含金华白桃、贺字桃2个品种)30亩;

第七、八、九小区:柚橙(含蜜柚、脐橙2个品种)15亩。

(二)租用果园山地300亩,一定50年,一次性支付租金总额8万元。

(三)购买原果园围墙、水井、灌溉管网、工作用房等设施作价12万元。

(四)新建果园猪舍200平方米,库房100平方米,管理用房100平方米,沼气池20立方米,投资10万元。

(五)不可预见费5万元。

以上五项总投资80万元。

五、项目实施和投资进度安排

果园建设分五年完成:

第一年:即2005年,完成山地租入、原有设施购买、果树种植、猪舍、库房、管理用房及沼气池建设,投资40万元;

第二年:即2006年,完成一次扩穴,开展施肥、喷施农药等日常管护,投资8万元;

第三年:即2007年,完成一次扩穴,开展施肥、喷施农药等日常管扩,投资9万元;

第四年:即2008年,完成一次扩穴,开展施肥、喷施农药等日常管护,投资11万元;

第五年:即2009年,完成一次扩穴,开展施肥、日常管护,投资12万元;

第六年即2010年,果园已投产,以收抵支,不需另增投资。

(六)效益预测

从第六年即2010年开始,果园已进入投产期,按保守估算,300亩果园年产值至少可达80万元,创税收7.2万元,获利润63.57万元。(每项的统计为表略)

(七)措施

1、果园建设由单位确定专人负责,实行分项定额,对外承包,限期完成。

2、果园管护聘请县果业办技术人员指导,另确定二名有一定技术的人员承包管理,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报酬,责任到人。

村现代果业发展 第6篇

为了进一步把我社苹果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确保现代果业项目顺利实施,同时保障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特制定本计划。

一、项目实施目的和意义

当前果业生产正处于一个十分艰难的爬坡期,果业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干旱缺水是制约苹果优质高效的瓶颈;二是尽管近几年着力推行以大改形为主的四大关键技术,果园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果园密闭、枝叶交叉、通风透光不良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三是修剪技能和果农的作务水品参差不齐,果园科学管理水平不高;四是有机肥严重缺乏,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贫瘠,营养失衡。为了改善这些局面,提高果品质量,今年至明年主要实施果园减伐和种草工作,实现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武装果业,用科学生产技术武装果农,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果业,努力使果业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果园减伐是解决果园密闭问题的主要办法,果园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因树制宜,因园制宜,分类管理,根据果园的实际情况提出技术路线,目的上是为了彻底解决果园的通风透光问题。光照条件得到改善,优质精品果大幅度提高, 表现为果个大,果面着色好,优质果率可达到80%以上。间伐后,果园透光率增加,提高了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果树树势增强,对腐烂病的抗性增强,园内空气流畅了,对腐烂病的抑制效果也好了。从而延长果树的经济寿命。果园通风透光,病虫害发生率明显降低,可减少农药使用2—3次,每亩可节约成本300—400元,果园投入降低,使果园的经济效益大幅度得到提高,增加了果农收入。由于行与行之间、株与株之间空隙加大,喷药弥雾机、开沟机、施肥机等果园机械可以大面积应用,省力省工,对推进果园机械化管理有着积极作用。

果园种草是一种新的土壤管理方法。近年来,由于果园长期偏施氮肥,土壤有机质严重缺乏,亚硝酸盐显著超标,劣质水果大量产生,因此,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减少化肥施用量,生产优质水果是当前水果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果园生草有利于果园覆盖,增加果园腐殖质含量。对破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有非常大的作用,因为种草阻隔,极大降低了自然降雨造成的地面径流带来的水土流失,保蓄了自然降水。因为覆盖作用,减轻了蒸腾,缓解了干旱,促进果树的自然生长,提高了果树对自然灾害、病虫害的抗御能力,生草的果园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不断吸引大量害虫天敌向果园移动,会有效的控制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项目建设内容

(一、果园减伐:2012年-2013年计划减伐300亩。对密度过大、密闭的果园实施减伐,彻底解决果园的通风透光问题。

(二、果园生草:2012年-2013年计划种草500亩。对沿路的果园进行种草,主要以三叶草、油菜、大豆等为主,改善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的问题。

三、项目实施地点与规模

(一、果园减伐:2012年-2013年计划减伐300亩。主要分布于彬龙公路南北两侧井村段,具体有:王德民11亩、王保存9亩、王勇13亩、张会祥7亩、王彬9亩、王中善6亩、王俊红14亩、王忠安17亩、王民政12亩、王海荣12亩、王民安7亩、马秦川17亩、张国强4亩、朱普民6亩、田兴全8亩、王望成5亩、王彬彬8亩、张永祥11亩、张永寿15亩、王文学7亩、王博6亩、王喜胜9亩、王和平10亩、王和平11亩、张茂林5亩、王玲宝12亩、王建华8亩、张社会6亩、王胜利7亩、朱振峰14亩、朱鹏鹏5亩,合计为300亩。

(二、果园生草:2012年-2013年计划种草500亩。主要分布于:主要分布于彬龙公路南北两侧井村段,具体有:王德民11亩、王保存9亩、王勇13亩、张会祥7

亩、王彬9亩、王中善6亩、王俊红14亩、王忠安17亩、王民政12亩、王海荣12亩、王民安7亩、马秦川17亩、张国强4亩、朱普民6亩、田兴全8亩、王望成5亩、王彬彬8亩、张永祥11亩、张永寿15亩、王文学7亩、王博6亩、王喜胜9亩、王和平10亩、王和平11亩、张茂林5亩、王玲宝12亩、王建华8亩、张社会6亩、王胜利7亩、朱振峰14亩、朱鹏鹏5亩,王海龙10亩、王会民9亩、王长民8亩、王应林9亩、王新国4亩、王俊杰3亩、王绵庆4亩、王建平7亩、王建设8亩、王普群7亩、王鹏涛9亩、王书院8亩、王亚丽6亩、王会利9亩、王军军8亩,合计为500亩。

四、项目投资概算

(一、果园减伐:2012年-2013年计划减伐300亩。每亩减伐补贴800元,人工费、机械费每亩 200元,共需30万元。

(二、果园生草:2012年-2013年计划种草500亩。每亩种草补贴300元,人工费、机械费每亩 100元,共需20万元。

五、项目资金补助和标准

(一、果园减伐:每亩减伐补贴800元。补助方式以现金或物资为主,按照减伐数量,据实核准后发放至农户。

(二、果园生草:每亩种草补贴300元。补助方式以现金或物资为主,按照种草亩数,据实核准后发放至农户。

六、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合作社会长为组长,合作社

副会长、秘书长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制定实施规划,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为项目实施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果业发展调研方案 第7篇

中共铜川市印台区委农工部 关于对我区苹果产业进行调研的通知

各有关乡镇:

近年来,经过历届区委、区政府班子的不懈努力和全区广大果农的辛勤劳动,我区苹果产业长足发展,面积不断壮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果农收入不断增加,果业已经成为全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随着果业持续发展,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果业发展遇到了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果业效益,调动广大果农的务果积极性,破解制约果业发展的瓶颈,引起了全区上下高度重视。根据区委、区政府领导指示精神,由区委农工部、区果业局负责对我区果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研目的

以创建全国果业强区为目标,以提质增效为主线,全面了解我区果业目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制约果业创新发展的种种制约因素,为今后果业发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制定政策,促进果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调研范围和对象

1、全区8个果业乡镇,重点是果业基础好、果园面积大、果农素质较高,能代表我区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具有典型和示范作用的乡镇、村组和农户。

2、选取好、中、差3个类别,每一类别选定4个村,共12个村深入蹲点调研。(12个村分别是:郗家塬、井家塬、任家塬、冯家塬、崾岘、南塬、西沟岭、前齐、寇村、西村、楼子、纸坊、)

3、各乡镇领导、果办主任、果业技术员、村干部。

4、属地部分果业企业、果协、果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调研时间和方法步骤

1、调研时间:从5月5日开始,至6月30日结束。

2、调研方法: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深入村组企业等,坚持4个结合,即:“蹲点”与“打圈”相结合,走访与开座谈会相结合,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切实吃透最基层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

3.、具体步骤:按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5月5日---5月20日):深入村组农户,蹲点调研。主要掌握果农果园面积、果园管理、生产投入、果业收入、从业人员年龄结构、技术人员结构、果农务果的积极性、果协作用的发挥,以及果业发展中的市场、销售、对比效益和政策、机制等问题。

第二阶段(5月21日---5月30日):召开座谈会。参加人员有全区部分乡镇领导、果办主任、果业技术员、村干部。主要掌握基层干部和果农对果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阶段(6月1日---6月10日):深入企业、果协调研。主要掌握果业企业和果协对苹果产业作用的发挥,以及对果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阶段(6月11日---6月30日):分析数据,形成调研报告。

四、调研的几点要求

1、各乡镇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抽调专人负责,及时提供所需的各种资料和数据。重点村调研时,由村上就果业发展情况进行说明,并召集部分果农代表、果协负责人和村干部进行座谈。

2、各乡镇要提前对本本乡镇果业发展情况做以调研,与5月25日之前拿出本乡镇果业发展调研报告,报告要实事求是,找准果业发展存在问题,提出果业今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村现代果业发展 第8篇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科研力量和资源,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 以农产品为单元, 以产业为主线,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增强我国农业的竞争力[1,2]。

目前, 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所面临的人均耕地减少的形势日益严峻, 梅州市2008年建立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沙田柚试验站, 2009年建立了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岭南水果创新团队综合示范与培训站, 在各级政府部门及岗位科学家 (专家) 的帮助与支持及试验站团队成员的努力与配合下, 梅州市水果业得到快速发展, 果农种植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现状

国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成长方向主要有以下2个:一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二是生成新的产业。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就对传统产业进行了全新改造, 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由于各个方面的差异, 各国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基本有以下3种类型: (1) 美洲新大陆国家, 如美国、加拿大等。这些国家虽然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但劳动力的缺乏制约了其农业发展。为此, 他们利用机器代替劳动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 (2) 人多地少的国家, 如日本、荷兰等。在土地资源短缺, 劳动力相对充裕的情况下, 主要采用生物技术来提高单产; (3) 20世纪80年代, 美国兴建高新技术园区, 各国也相继迅速发展, 第三世界奋起直追[3]。

1.2 国内现状

2007年12月, 农业部、财政部印发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2008年启动了第1批10类优势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08年7月, 印发《关于地方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要求各省结合实际开展相应工作。

目前, 已有20个省开始了地方创新团队的框架设计和方案起草工作, 北京、福建、四川等省市已经启动以农业创新团队建设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浙江宁波、河南郑州等地也相继启动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郑州市还给予每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80万元的经费支持[4]。

2 梅州市水果业发展现状

梅州市2008年建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沙田柚试验站, 2009年建立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岭南水果创新团队梅州综合示范与培训站, 自体系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部门及岗位科学家 (专家) 的帮助及支持下梅州市农科所肩负的2个试验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立双轨、无轨橘园山地运输系统及橘园山地运输系统试验基地;在梅州市试验基地梅盛水果专业合作社金柚示范基地召开中国梅州金柚航母起航系列活动之山地柚园运输系统现场示范观摩暨新技术培训会, 山地运输系统的成功引进填补了梅州市橘园机械化的空白;并引进耐寒性香蕉、柚类及龙眼新品种, 丰富了该市水果的种质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及科技咨询活动, 使众多果农从中获益[5,6]。

配合梅州市政府和农业局推动果农进行农业经营机制创新,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通过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组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是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企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目前成效显著;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3 结语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为适应我国生产力现状而量身打造的, 自2008年以来,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 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增强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还需要一个过程, 通过努力尽量缩短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使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通过努力一定能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增强我国的农业竞争力, 缓解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所面临的人均耕地减少问题。

参考文献

[1]高发瑞.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11.

[2]曹茸.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正式启动[N].农民日报, 2007-12-22 (1) .

[3]梁红, 霍学喜, 蔡勇.国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践与启示[J].陕西农业科学, 2000 (2) :32-34.

[4]朱时建, 潘贤春, 杨欢欢, 等.杭州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问题研究[EB/OL]. (2011-06-20) [2013-03-11].http://www.doc88.com/p-50486183711.html.

[5]刘向萍, 王桂朝, 李新.家禽科学研究需面向实践—中国农业大学杨宁教授专访[J].中国家禽, 2009, 31 (1) :41-45.

村现代果业发展 第9篇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果业生产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果业生产的需求,加之广大消费者对果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果品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果业产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对临猗县经济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北景乡西里村为中心的苹果示范园是临猗县最早建设的示范园,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推动园区建设,更好地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从2010年开始,由省农业厅和临猗县政府联合扶持,临猗县果业中心具体实施打造了以西里无公害苹果示范园为中心,涵盖北景、闫家庄2个乡镇13个行政村的3万亩高标准省级示范园区“临猗县现代农业苹果标准化科学示范园区”。

在示范园区建设中,临猗县立足四个强化,做到统筹规划,综合开发。

1 强化基础,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果业

发挥临猗县“四金两银三小龙”(“四金”即北赵引黄、夹马口北扩、夹马口、尊村引黄等四大骨干工程,“两银”即垣下西仪集中供水工程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三小龙”即回龙、元上、杨范三个中型泵站)的水利优势,园区采用井黄双配套进行灌溉,并大力推广开沟机、施肥机等各类农机具,使果园管理综合机械化率在50%以上。

2 强化引领,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果业

核心园区大力推广果园标准化生产如果园间伐、果实套袋、果园种草、无公害防治、水肥一体化、授粉增产、搭建防雹网、互联网信息监控系统等八大高新技术,利用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捕食螨、性诱剂等农业、生物和物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配备土壤养分配方触摸屏、农产品残留检测等先进管理设施,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用药、统一修剪、统一施肥、统一操作“五统一”,逐步实现节能化、有机化、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品质量安全。

3 强化创新,用现代经营理念经营果业

一是以品牌化销售为动力,创新经营理念。目前该县苹果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国际名牌产品”称号、无公害水果产品标志,并注册了“万腾”、“万保”等农产品商标,其中,“万保”牌苹果获全国金奖,“万腾”牌苹果直接出口俄罗斯。二是以合作社推动型、企业推动型等模式,创新经营理念。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带动”、“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模式,积极向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优质服务,推动农产品由初级产品向中高级产品迈进,由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转变,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覆盖,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挺进,实现果业提质增效,转型跨越。

4 强化素质,用现代新型农民经营果业

按照“一乡一站”、“一寸一点”、“一业一校”等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思路,结合农事季节,把学校搬到果园去,以果园为课堂,在西里示范园区建立了培训学校,对果农进行培训,3年来共培训果农近万人次,促使果农科技素质得到普遍提升,为现代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西里苹果示范园区建设以来,坚持标准化生产,使示范园区的商品果率由70%提高到90%以上,优果率由35%提高到70%以上,示范带动周边20万亩果树上档升级,使全县苹果每年套袋都达到15亿枚以上,果园种草面积达10万亩,带动了全县果农实现果业增收。据统计,去年全县果农人均从果树中收入近万元,户收入达5万元的超过总户数的80%,户收入达10万元的超过总户数的30%,果树真正成为临猗老百姓的“摇钱树”。该县的果品仅用2年时间就完成了一般需要5~10年才能完成的农产品贸易技术解禁及复杂的风险评估程序,打开了欧美高端市场的大门,实现了临猗水果进入国外高端市场零的突破。

陕西果业集群发展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陕西果业;产业集群;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月14日

产业集群成为产业经济学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近年来,陕西省借助陕西的果业资源优势,加快了果业产业化的步伐,初步形成了果业集群。那么,如何通过产业集群进一步发挥陕西果业的产业优势呢?

一、陕西果业发展现状

陕西果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陕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全省苹果、猕猴桃的栽种面积和产量、果汁加工的生产能力和出口量、绿色果品基地面积等数项生产指标已居全国第一。临潼的石榴,未央的桃,户县的葡萄,礼泉的沙红桃、酸石榴,乾县、合阳、华阴的红提,大荔、临潼的冬枣,铜川新区的大樱桃,安康的大枇杷等特色时令水果的种植已初具规模。全省现已形成石榴基地、红提基地、冬枣基地等特色果品基地,并且凭借地理优势和人为整合,出现了渭北苹果产业带、秦岭北麓猕猴桃优特产业带、黄河沿岸滩地枣优势产业带、汉中盆地汉中柑橘产业带等时令特色水果优势产业带。目前,陕西省形成的果业集群以礼泉的果品产业集群最为典型,以育种、种植、仓储、包装、运输、加工、营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为依托,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系统工程。

二、陕西果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

1、企业简单堆积,难以形成集群优势。产业集群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充分发挥聚集效应。陕西果业的地域分布很明显,产业集群更多依靠的是天然的地理优势。果品主要来源于各个零散种植户,中间商从果农手里收购果品,继而转手卖于果品加工企业或者批发商,中间商的准入门槛非常低,整个交易过程不规范,产品的质量等也难以得到保障。果农和加工企业之间缺乏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没有形成产业网络,产业链条是一段段拼凑而成,关联度很小。生产相似产品的同类企业或者同类种植户在空间地域上的简单集合,就被粗糙地理解为产业集群,并没有真正形成产业价值链上的有效集聚,难以发挥集群优势。

2、龙头企业比例偏少,缺乏品牌意识。产业集群内企业布局需要一定的层次性。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龙头企业茁壮生长,遵守行业规则,可以起到有效的表率作用,有利于减少无序竞争。而陕西果品加工产业中,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仅有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果汁等2~3家龙头企业,对于陕西省这样一个果品种类丰富、产量大的地区来说,龙头企业所占比例偏小,难以形成明显的带动能力,致使陕西省整个果品产业的竞争力不能充分展现;另一方面,品牌对于产业集群具有很好的拉动作用,而产业集群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塑造品牌。然而,陕西果品产业集群中叫得响的产品屈指可数,大部分只是产品的原生态(比如白水苹果、陕北红枣等),精深加工产品品牌极少。这就大大削弱了产品的利润,消减了产品的附加价值。这对于陕西果品行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劣势,也是陕西果品业在今后发展中应该首先突破的瓶颈问题。

3、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落后,制约产业集群发展。大部分果品企业的管理理念落后,整个果品行业处于跟风趋势。从根本上缺乏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只求做稳不求做大,竞争仅限于不公平的价格之战,而没有更进一步拓宽市场或投资于相关行业。产业集群中的招商引资,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也没有据可循的规章制度,对于将要吸纳的企业和项目没有进行严格的筛选,引进的企业质量和项目质量难以保证,从而导致整个产业集群发展缓慢。

联兴棋牌官网 lxq4、缺乏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缺乏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是陕西省所有产业集群所呈现的共性问题。与集群相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如研发体系、行业协会、金融担保体系、信用体系等几乎缺位,使得集群中的企业根本无法真正享受到集群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生产成本依旧居高不下,企业经济效益也难以上升。如,陕西省智力科技力量虽然雄厚,但未能与集群充分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能充分发挥其孵化器的作用,政府介入的力度远远不够,未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另外,陕西发展产业集群缺乏足够的中介服务机构。企业之间信息交流、投资、金融服务与企业形象策划、职业经理人的猎取选择、科研开发、资源调查、分工合作等相关工作,均要由企业独自完成,严重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规模、质量的提升。

三、培育陕西特色果业集群对策建议

1、打造绿色产品、创新产品,扩大市场。陕西省要充分发挥果品优势,就要坚持“从农场到餐桌”理念,延伸果品的价值链。同时,开发新市场,全面扩展国内市场,开辟新的国外市场。一方面企业应该充分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跟随时代潮流,打造绿色放心食品,不管是初产品、还是经过深加工的果品,都要体现“绿色”理念;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整个供应链流程中,应该尽量减少果品的损耗,加强果品的保鲜程度,即有效减低成本,令消费者享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大创新力度,建立企业的研发中心,引入高科技人才,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并将研发成果及时应用于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率。

2、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整体发展。陕西要引导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果品龙头企业,尽快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努力提高其自我生长能力。主要措施包括: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强化龙头企业与集群内部相关企业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达成企业间技术、信息、人才的自由流动,提高企业的配套率,促使整个配套流通过程在陕西果业集群中顺利完成。同时,加大对国内外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一旦确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企业,就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资的重点是那些技术含量高、经营管理理念优、经济效益好的国内知名企业,使它们形成辐射、示范、信息扩散等作用,使得集聚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进而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实施品牌战略,设立果品名牌奖励基金,对获得陕西省、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果品企业及相关企业根据其级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3、加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力度。要增强果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政府的力量不可忽视。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果品朝着优势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为果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诸如政府牵头,引进科技型人才或者技术,将先进的种植经验大范围扩散,帮助果农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形成地方规模种植产业;政府引导果农与果品加工企业形成必要的对接,保障果农的权益,避免各个企业间同质化竞争;政府加大对农药、化肥、农机等与果业相关的产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为果品加工企业提供保障。这种由政府促成的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能够推进陕西果业集群朝着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何雄浪.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探析[J].南方企业,2006.12.4.[2]李广志,李同?.基于钻石理论的陕西果业集群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4.[3]基于产业集群的陕西果业发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06.botxt

上一篇:金融系统职员的入党申请书下一篇:寄存的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