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建议

2024-07-03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建议(精选8篇)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建议 第1篇

一、远程学习

1.用好我市录制的课程资源。可以这样安排学习时间:七、八年级两周学习一个单元,每两天学习一篇课文,第一天收看远程学习视频,收看前可借用导学案进行预习;第二天自主进行复习巩固,学校老师可布置一些练习题,同时布置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等。九年级每两天进行一个专题复习,第一天收看视频,第二天由老师布置专题练习予以巩固。

2.进行高效的语文自主学习。建议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

方法一:“读”。“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课文一定要多读,当然每次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首先是初读,一般需要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了解背景,积累字词和文学常识;其次是细读,需要同学们用心去感知文章的典型形象及写作技法等;再者是品读,更注重于对文章重要语句的一些鉴赏;此外还有悟读,侧重于对作者的感情以及一些更深层问题的感悟和探究;当然对于文言文和诗词,最后一个环节往往为背读。同学们除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读之外,别忘了在假期中也自主地进行一下早读,琅琅的书声,既会让我们的家庭充满生机,也会让我们获益匪浅。

方法二:“划”。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重要字词、成语、特殊标点、语句以及有疑惑处都需及时勾划,及时解决,从而夯实基础,启思深究,让学习更为有效。

方法三:“思”。自主学习中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比较多,但注意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像现代文往往需要我们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作品中主要的形象及特点,感知作者感情及写作目的,品味文章的语言,明白文章的写作特色等。

方法四:“省”。这是很多同学常常会忽略的一个环节,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自主学习的自主还体现在能够自主地去反省一下自己的收获和不足,这样才能避免盲目学习,做到真正高效,当然这个环节别忘了总结整理一下好的句子和方法,或者可以记录一下学习的感受。

方法五:“练”。及时做练习这一环节既能检测我们的学习状态,也能够帮助我们查缺补漏。在练的过程中往往是由课内到课外,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阅读理解练习上,别忘了尽管形式千变万化,但法自课内。学会迁移运用、举一反三才算是真正的能力提高。

二、坚持读写

(一)坚持阅读。“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读书是一场精神的远游,可以让我们的精神更为丰盈。与书相伴的画面,亦是我们青春流年里最美的剪影,那如何更好地与书相亲呢?

1.阅读要“有品 ”。文质兼美的好书堪称挚友,选好书尤为重要,建议同学们在假期读书时以教材中的名著推荐和节选课文后的推荐为首。此外还可以选择教育部推荐的必读丛书,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兴趣爱好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

2.阅读要“有心”。随心泛览虽轻松,但所读内容常为过眼云烟,只有用心才能将这些精华镌刻进我们的思想抑或是生命的深处。阅读中总有一些地方触动我们,我们应沿着这些 “ 感点 ” 做深入的思考,或由彼及己,或反观现实,或撰写读书心得,进而把别人思想的玫瑰种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同时别忘保持自己思想的独立,不“心为书役”,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开出更为绚丽的花朵。

3.阅读要“有恒”。学习忌一曝十寒,读书亦然。每天阅读半小时以上,坚持做读书笔记,那些书籍中的妙语名句,那些闪烁着智慧的 篇章,将它摘抄并背诵,日积月累,风雅自来。

(二)坚持写作。生花妙笔始于毫末积累,锦绣文章源自感悟生活。写作是我们语文学习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建议同学们在此期间坚持写日记,用日记记录生活,留下难忘的回忆;坚持练笔,可随文进行片段练习;完成老师布置的大作文。如何修一枝春风词笔,让我们笔下的风景更为斑斓呢?以下几点必不可少。

1.有善于感知之“心”。也就是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挂心”,拥有柔软而敏感的心,感受生活中那些或朴素或亮丽的瞬间,并以日记的形式随时将这些付诸笔端。

2.有善于写作之“道”。比如醒目的题目、新颖的选材、精彩的开头结尾、巧妙的布局、生动的细节、丰富的手法、清爽的文面等,这些写作之“道”的灵活运用可以使我们的作文赏心悦目文情俱美。

3.有善于省察之“意”。每一支文学之笔都有它的责任和使命,同学们在写作时也要将自己内心的温暖和善意凝之于笔端,比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关爱他人的博爱胸怀,高尚美好的生活情操等。通过我们的写作,让生活高于原来的生活,让世界充满诗意。

此外,建议大家坚持每天写字练字,要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整洁。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练写毛笔字。一手好字会让你受益终生。

不负韶华,只争朝夕,让我们怀着爱与希望前行,前方,不远处,一定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建议 第2篇

1、坚持规范地练字。最好有时间练毛笔字,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临帖50-100个,脱帖50-100个,建议脱帖时用方格纸写,因为中考作文就是方格纸。

2、养成朗读的习惯。每天大声朗读15-20分钟,最好能声情并茂,说明孩子能感受、体会文章的情感和意蕴。

3、抓紧时间读点世界名著。《新课标》上要求的名著都可阅读。

4、诵读古代诗文。比如《论语》、《古文观止》,能背默警世名句。

5、有计划地阅读优秀时文并写读书笔记。初一阅读一些感性的文章,比如三毛、龙应台、张晓风的作品,初

二、初三阅读史铁生、周国平、梁衡等偏理性的作品,到初三下学期着重看《读者》、《意林》,为中考准备素材。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教学建议 第3篇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忧思

1. 普遍不重视

细心观察, 如今的中学生并不是很喜欢语文这门学科, 语文课在学生心目中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这种现象, 除了教学模式呆板、教学缺乏艺术性等因素以外, 教师不重视朗读, 不能充分引导学生享受朗读所带来的愉悦也是很大的原因。另外,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不少师生的心态都渐趋功利, 认为考什么就学什么, 既然朗读不考, 那还学它做什么, 不如多做点阅读题来得实惠。这样的心态怎能学好语文?

2. 朗读品质低下

在一些公开课上, 我们看到, 如果哪位学生被叫起来朗读, 那他多半会表现得不自然, 往往声若蚊蝇, 结结巴巴, 或是叽里咕噜, 如机关枪放炮, 将一段美文读得支离破碎, 让人“惨不忍听”, 文章的美感也荡然无存。这说明学生只是学懂了朗读之法, 却不得朗读之味。由于缺少方法的指导, 大多数学生并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发声、换气, 不能灵活自如地处理声调的高低、停顿的长短、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等。加之中学阶段, 学生接触的诗文大多情感丰富细腻, 语言含蓄隽永, 他们虽能意会但却不懂怎样运用朗读去传达这种情味、韵味。此外, 朗读品质低下还表现在有些学生总不敢大声朗读, 课堂上朗读时声音小得连身边的同学都听不到。

3.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当前,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大部分读书的时间, 一节课下来, 教师基本不范读, 学生朗读的时间也不到几分钟, 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预习性的朗读是要求学生读通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 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还未读完, 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了, 然后马上转入下一程序的教学中, 朗读因此就成了一个过渡环节。

二、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建议

1. 研究教材, 精选朗读材料

朗读作品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我们提倡重视朗读, 但并非篇篇课文都要以朗读教学为主。因为, 有的课文适合训练朗读, 有的课文适合训练速读, 有的课文适合进行圈点勾画的精读。比如, 从文体的角度进行探究, 一般来说, 诗歌最适宜朗读, 不读不能得其真味。还有散文、小说、剧本也适合朗读。所以, 在进行朗读教学以前, 我们应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充分地、深透地研究, 对每一册教材中关于朗读教学的内容进行梳理。根据朗读的要求, 我们可以把初中教材里的课文分为几个大类:需清楚、连贯地朗读课文, 体会一些关键词语的含义的文章, 如《背影》;需正确、清楚、连贯地朗读课文, 要读出感情来的, 如《散步》;需注意停顿的, 如《金黄的大斗笠》;要多朗读几遍, 讲究节奏, 读出抑扬顿挫的, 如《扁鹊见蔡桓公》;朗读时要注意划分音节、节奏的, 如《桂林山水歌》;可进行童话式朗读, 分角色朗读的, 如《皇帝的新装》;需背读的, 如《天上的街市》等等。

2.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其乐于朗读

朗读既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 也是一种美的创造, 通过朗读可以让人领悟和体验到美感。好的朗读, 能愉悦人的心情, 陶冶人的情操, 还能让朗读者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因此, 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朗读, 大声朗读。

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感染学生, 也可以通过配乐朗读或播放朗读录音熏陶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以体验情感, 也可以鼓励有朗读专长的学生进行有个性理解的朗读, 以带动其他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教学才可初见成效。兴趣是逐渐养成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少到多地朗读古代诗词、浅易文言文、经典名篇和短小精悍的时文、美文, 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注重学生的文化积淀, 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 唯有如此, 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有了朗读兴趣, 便会乐于朗读积累, 便会孜孜以求之, 从而逐渐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3. 把朗读作为一种课型, 精心设计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不能仅仅把朗读训练看成是一个教学环节, 还应将其看作是一种课型, 其课型任务就是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 于朗读中体会课文的精妙之处。设计朗读课型, 应以训练朗读为要素, 其中心视点应放在“教学思路”上。有了明晰的、科学的教学思路, 就有了步骤清晰的课堂教学;有了创新的教学思路, 就有了创新的课型设计。

4. 多种形式实施朗读教学

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朗读中有齐读、分角色读、单独朗读等,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设计多种不同的教学思路:教读———教给学生朗读方法;析读———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文意、文理分析;品读———赏析式地读, 是朗读教学中的一种“美读”的方式;研读———研究、体会为什么要这样朗读;辨读———在辨析之中朗读, 主要用于文言文字词教学;评读———对课文进行评点, 边评点边朗读;说读———说说读读, 读读说说, 边说边读, 边读边说;写读———朗读中学写, 写中有朗读;听读———重点突出, 配乐诵读。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建议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交流活动

学习的过程是相互促进和影响的,教与学也是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斷优化课堂交流活动,推进学生与教师有效互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优化初中语文课堂交流活动呢?

一、优化课堂提问艺术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交流活动,要优化课堂提问艺术,运用提问艺术有效地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内容,并结合文章的主题和重点展开有效的提问,促进学生在提问中有意义地思考,进而发挥交流活动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师要设置启发式的提问。例如,在学习《观刈麦》时,教师不能在问题中直接显现对农作之人的同情,而要引发学生从忙碌收割场景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其次,教师要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愚公移山》课文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设置对愚公移山看法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师要明确交流主题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课堂交流活动的主题,让学生收获知识,并强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教师要先把握文章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经验,挖掘出适合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首先,教师要设置与文章主旨紧密相连的主题。例如,在学习《马说》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伯乐”这一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其重要作用进行交流。其次,教师要设置与文章重点紧密相连的主题。例如,在学习《爱莲说》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从莲花与做人这一主题出发,引导学生思考文章重点,进而把握文章内容。

三、教师要促进师生交流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运用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局限于课堂时间和某几位学生,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建更多的交流机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能够有效交流。首先,教师要拓展交流的方式。在课堂中,一个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手势、一次作业批改都是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教师要把握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其次,教师要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如在课下与学生说说话、谈谈心、聊聊天,都是与学生拉近距离,促进师生交流的手段。

参考文献: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浅谈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技巧建议 第5篇

阅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扫除字词障碍,对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词典弄清楚,难懂的句子划上特定的符号,在老师的讲解中理解或向教师请教。精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课后练习及一些语法知识等。

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

初一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掌握答题技巧的重要途径还是在于每天的45分钟课堂学习。所以,提高45分钟课堂的听课效率对提高语文成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听课效率必须遵循“五到”的原则: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老师要求背诵课文,只要课上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应该见缝插针地争取在课内基本背会,尽量不要把问题留到课后去解决。上课时精力要高度集中,遇到分析题时,要积极动脑筋思考,积极参与发言,这样才能使能力大大地增强。“听”就是要听老师讲解知识点,听结论得出的方法。

积极参加各种语文活动

要积极、主动、大胆地参加朗诵、背诵、语文基础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语文学科活动。说不定你还能成为一个不错的主持人呢!如果老师还没有打算举办这些活动,你一定要趁早向老师建议。在学习上就是要争先,这样做是正确的。

★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和技巧

★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技巧

★ 初中语文作文小技巧

★ 初中语文复习方法与技巧

★ 初中七年级语文学习方法,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学习方法技巧

★ 有哪些学习方法与技巧

★ 初中生四大学习方法技巧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建议 第6篇

田红 画

“过一点语文的日子”,包含两层意思:把语文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和在平日里养成一点“语文的习惯”。前者是一种学习的境界,许多语文学得好的同学实际就是这么做的,虽非人人都能做到,但至少应成为大家学习语文的追求。后者是一种要求,特别对于初中学生,应是努力达到的目标,它是一个学生是否入了语文学习之门的衡量标准,也是语文能力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过一点语文的日子”,会让你的语文学习变得轻松。

同学,你有没有过上“语文的日子”?过上哪种“语文的日子”呢?不妨用下面的问题自测一下。

- 语文教材的材料是否就是你回答老师问题的全部?

上完课后,考完试后,这篇课文或这本语文书是否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如果回答“是”,这表示你离“语文的日子”还有点远。因为真正的语文学习,即便“文字”从你的身边轻轻地滑过,也一定会在你的头脑中、心底里投下它的影子,甚至是深深的`烙印。如,本书的文章编写有什么特色?本章节提及的语文学习方法是否已经成为自己的学习习惯?因为,没有留下点“可持续”的习惯、记忆、体验,就算不上真正的学习。

- 你的书桌上是否有一本经常发挥作用的词典?

如果“是”,表明你有了一个良好的语文习惯。因为,学习语文的过程必然是一个不断加深词义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词典是帮助你理解词义、探究词源,不断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帮手。斟字酌句地细读会让你不断发现疑难,“咬文嚼字”探究会帮你不断丰富语文素养,小小的一本词典,折射了语文学习所需的严谨态度和深入文本的方法。

- 你是否愿意聆听,愿意表达?

如果“是”,那么恭喜你多了点“语文的日子”的感觉。因为聆听和尊重他人意见,思考并表达自己观点,不仅仅是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技巧,也正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你在用行动实践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总之,初中语文不是一门理论课程,而是一门讲究实践、操作的课程,在听说读写全方位地、反复地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入语文学习之门,就是要有意识地过上“语文的日子”。

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 教材中要求背诵的文言诗文要尽量做到熟练背诵

教材所推荐背诵的文言诗文不多,但都是编写者精心筛选过的,它就像英语学习中的单词,是文言文能力提高的必备基础。另外,有些同学只会默写,不会背诵,或者背诵很不流畅。可是古诗文讲究格律声色,不实现古诗文的“有声化”,就像磁盘里损失了一道磁条,这样的学习是不完整的,记忆也就不会牢固。下了这番功夫,到初三文言文复习时也不会遗忘,复习会轻松许多。

- 每篇课文学习要有一得,或是一种语言知识,或是一种思想,或是一个人物形象等等

有些同学很喜欢到课外去做摘抄,这是一个好习惯。但是,语文教材应该是最权威的读本,我们不应舍近求远,忽略了离我们最近的宝库。同样,大家也可以对教材做些摘抄,即便中考不直接考教材篇目,但所出的考题也一定是在教材知识和能力基础上的迁移。

- 每天有半小时以上的课外阅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语言,积累思想,很多学生都认同这样一句“定论”――读什么写什么,课外阅读的品位直接影响着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这是唯一能够做一辈子的作业,不是吗?

- 每天做点生活记录

如果不能做到每天,也一定要为自己建一个写作“材料库”。现在的语文教材都有单元主题,可以将这些主题直接拿来做生活素材,使自己的观察有路可循。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甚至可以简便到一天只写几句备忘录似的话。有了这个“材料库”,即便不是“巧妇”,“有米之炊”也会好做许多。

平时对语文学习减一分功利心,多一点真生活,在积累和运用中让自己的语文可持续发展,到初三“大战”来临之时,我们必多一份实力,多一份沉着,多一份自信。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建议 第7篇

修订过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在编排上坚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简易到比较复杂、由单项到综合,以利于学生掌握语文学习基本方法,希望使用者能关注教科书网状结构所体现的优化整合特点,了解这一基本特点,可以更好地发挥教科书优势。

• 教科书修订贯彻“学会学习”的教学意图,学会阅读,自由表达

一、发展思维品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要培育学生基本的理性思维,至少要了解“学什么”,思考“为何而学”。让学生了解语文课要“学什么”,了解课程内容,知晓语文学习的目的,然后才是“如何学”的问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通过学习一点点积累而成的,思维方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只有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因此,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学语文的方法”。本教科书着力于学生学习力的开发,提供了这方面的学习内容。• 1.作为学习能力培养,教学要有全局观念。教师对教科书内容要从整体上把握,尽可能吃透设计理念。要了解课文之间单元之间的联系。七年级上册莫言的《卖白菜》一文,写母亲在贫穷生活中保持做人准则;同样写亲人,八年级上册“至爱亲情”单元中,《背影》《回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父母的心》四篇作品,内容和情感表达方式有很多不同,如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讲述一对夫妻艰难的选择,宁可忍受贫穷,骨肉不能分离。“母爱”“亲情”是重要的生命母题,这样的学习将引导一生,不存在“故事太多”“题材重复”问题。在不同年段阅读这些课文,要引导学生联系、比较,提高阅读效率,关注文本辨别异同,获得启迪,从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故事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 2,“说好处,看门道”,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与积极思考形成经验,通过必要的指导,提升思维品质,培育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关注科学》中《走进阿加西斯教授的实验室》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没有什么的学习障碍,文章通过叙述经历,把所要阐释观念隐含其中,它有可能对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方法有所启示,这种启示要靠“悟”,通过交流得到提升,因为学生的经验不同,体会也会有不同,学生有“得”即可,不要把问题弄复杂。学生会“想”,比教师的“教”更有用。• 古诗词诵读分散安排在六册中,学生小学阶段已经能记诵一些篇章,初中学习不仅要有记诵要求,同时有审美趣味的培育,“说好处,看门道”,最好能就作品学习引发一些思考,以期深入领会作品精髓。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一些问题,比如,古诗词用字何以如此考究?古诗为什么很重视写景物?为什么古代送别诗写得特别好?怀念亲友的诗感情特别真诚?等等。• 3,重视经典作品的语文教学价值。所有的语文文本都有其学习价值,之所以强调经典作品的学习价值,在于其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也展现一个时代民族语文的最高水平。语文教育要担负“打底子”的任务,学习经典作品,领略典范语文魅力的同时,也在构建一生的“精神起点”。比如,本套教科书坚持突出鲁迅作品的语文教育价值,我们可以看到,成年后回忆少年时代,很多人无法忘记的是“百草园”“故乡”“孔乙己”和“藤野先生”,耐人寻味。语文教学要善于利用经典文本的学习价值,防止“浪费”。既要“目无全牛”,更要整体感知; 既要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经典作品相关知识,更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整体把握作品所传递的美感、见解和表达手段,不能把典范文章肢解为零碎知识要学生死记硬背,那样的教学破坏文章整体价值,降低人文教育作用。

• 《曹刿论战》 《 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捕蛇者说》这样的经典作品教学,很多教师热衷讲语言知识,强调考试要求,驾轻就熟,而学生出于畏难怕考,投入较多。这并不说明教师有文言文教学的优势,因为经典作品的魅力不在于文言语法现象,而在于它体现的文化精神和语文表达。大批教师买椟还珠式的教学,不但浪费了经典文本,也造成学生对古文学习的歧见。要重视课程标准要求,在新教材的使用中逐步扭转这种错误倾向。

• 4,要激发、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教科书“写作”部分在原有基础上作了调整,每个单元“写作”有知识短文,兼顾单元教学内容,综合起来形成初中写作知识基本系列,让学生了解并获得一定的写作知识。目前,初中写作要特别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发展学生的写作动力。教科书提供的作文题,主要结合单元教学基本要求,供学生选择,教师可以根据本地教学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多写自由作文,让学生体验有生命力的写作。

• 二,以新编教科书为依托,转变教学观念。

• 课程改革的要义在于变革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受教育大环境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和智慧,对学生有直接影响,故而可以依托新编教科书施教,改进方法,推陈出新。比如,不一定为赶进度“全教”,而学会选择取舍;不一定条分缕析,要重视整体感知;全面掌握固然很好,“一得”也值得珍惜;保持学生学语文的热情,不用考试压学生;考什么,怎样考,如何引入新的评价观念,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更重要的任务。• 1,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实现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文趣味,同时启发引导他们关注问题,共同探究分析。每个单元的“综合学习与探究”提供探究的问题有不同样式,重在培养语文意识,启发学生探究思考,引出新的问题。学生有问题意识,能举一反三,教学事半功倍。我们不主张对文本做过度阐释,也不希望忽视学生接受能力而盲目提高问题难度,而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能建立阅读自信,保持兴趣,开始有问题意识,学会思考探究,真正的学习才能开始。比如,学生在阅读中对作品情节人物及环境可能有独特的想象,这样的想象有助于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学习中能获得教师的肯定,他的阅读有变成自觉的追求。

• 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这是检验学生阅读品质的有效方法。单元学习结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点评,要言不烦。同样,学期结束,让学生思考本册中“你印象最深的课文有哪些?为什么?”“你在预习时对哪篇课文的教学最有期待?”“你在哪些课文教学结束后意犹未尽?”“介绍本学期课外读过的最有意思的文章”,“你认为应当如何改进检测方式”。教师也能从这样的交流中发现学生的学习个性,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 2以教科书课文为例,拓展阅读视野

• “课文不过是个例子”(叶圣陶语),例子是用来学方法的。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了解方法,通过大量的阅读中获得感悟,通过感悟有所得、有所发现,积累为理解与表达的经验,发展自己的思维。因此仅仅完成教科书内容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以教科书课文为例,拓展阅读视野,形成阅读思考的习惯,是重要的教学任务。

• 不能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些学习任务,学生能自行完成。在这个年段,学生已经有搜集资料和综合分析的基本能力。比如,在预习中查寻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思想背景和作品产生的时代特征,当时的社会文化有什么样的倾向,作者想告诉人们什么,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和人的状态,有知人论世的意识,对其内容和表达形式就能有不同一般的深刻见解。

• 如,八年级下册“咏物抒怀”中,《海燕》《白杨礼赞》《马说》,作品有不同的时代背景,作者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抒发什么样的情怀?抒发的方式和所处的时代有什么关联?这些,给学生一点学习讨论的时间,他们通过交流获取的经验,比教师的“教”更为有效。而这样的经验,在课外的个人阅读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 通过学习,关注他人经验的形成过程,借鉴他人经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思维方法。语文的“经验”来自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无论如何,不能把学生的学习局限在一个单元甚至一篇课文的内容上,要能“读进去”,即感知表达的内容,体悟作者的用意,又能“跳出来”,观察和比较文章的特点与作用,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品质,就是在这样的连续阅读中发展起来的。分散在六册中的“名著推荐与阅读”和“诵读欣赏”也属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不过是个例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参照示例,向学生引荐推介更多的好作品,教师个人阅读视野也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同时也要注意“经典常读常新”,像《小王子》《老人与海》这样的作品,不仅现在要读,它有可能跟随一个人走向遥远的未来,教师教学可以不讲,要讲就不能出错,可以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思考。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知识教学建议 第8篇

一、结合阅读, 渗透语文知识

语文课文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在初中语文知识教学中, 教师不能脱离具体语境而单纯讲解语文知识, 而需要结合语篇, 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分析体会, 加深理解。

比如字词教学, 对于一些多音多义汉字, 我们只有将其融入语句语篇中才能够准确了解字词读音与具体含义。同时,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还可培养学生结合语境的猜词策略。 (1) 联系上下文猜测多义词在文中的特殊语境义。如结合语境, 明白词语隐含意义;理解临时意义, 辨析不同义项;明白概念之间的关系。 (2) 准确掌握指示代词的含义。

再如对于一些语法、修辞、句式等语文知识,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细细体会, 深化理解。如教学《为你打开一扇门》时,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及其好处, 这样, 既丰富学生语文知识, 也帮助学生加深课文理解。譬如结合课文, 探索艺术特色: (1) 文章标题是“为你打开一扇门”, 此处的“门”是虚写还是实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着怎样的效果? (比喻, 生动形象, 引入入胜) (2) 分组找出蕴含修辞手法的句子, 交流探讨。a.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 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励人心的喜剧和悲剧。 (比喻与拟人, 形象地描绘出文学特点及其意义) 。b.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 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运用排比句, 强化语势, 突出内容, 加强感情)

再如教学文体知识时, 也可融入文中分析讲解。比如学习小说类课文时, 可穿插小说文体知识。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 分析小说三要素。以人物形象分析为例, 需要抓住人物的行为、肖像、动作、语言等方面加以分析。如《孔乙己》一文, 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时孔乙己所说的话中, 我们可看出孔乙己善良却迂腐的性格特点。再如《范进中举》一文中, 从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言语与态度变化, 可以看出胡屠户欺软怕硬、前倨后恭的性格特点。

二、趣味练习, 运用巩固知识

在初中语文知识教学中, 教师还需要注意趣味教学, 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主动学习知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加深理解, 巩固记忆。反之, 若教师只是程序化、机械式教学, 那么知识就显得苍白无力, 学生也学得枯燥乏味,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 在语文知识教学中, 教师需要从学生认知特点与心理特点入手, 结合生活实际, 设计一些趣味活动与练习, 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提高学习热情。

如教学对联知识时, 教师可设计丰富多样的趣味教学活动, 如对联趣话、写对联竞赛、背诵对联竞赛、对联知识竞赛等, 从而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让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并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再如学习读音短句知识后, 教师可设计一些趣味练习, 让学生运用巩固。 (1) 山海关孟姜女庙有幅门联, 构思奇巧, 上联有7个“朝”字, 而下联有7个“长”字, 各有两种读音, 描绘了庙前大海的景色。请标上正确的读音, 朗读看看: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2) 猜标点, 结合意思添上适当的标点符号:某天, 一穷秀才到朋友家做客, 但主人嫌他穷, 而不想留他, 却不好意思开口。正好此时下起雨来, 于是主人在纸上写上这样一句话———“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却未加标点。秀才看后, 便提笔加上标点。而主人一看后, 就只能留下穷秀才了。请问主客两人是如何加标点的呢? (3) 猜说话者的意思:a.他真是个好人!b.他也算个好人?c.他这个人好不好?d.他这个人不好?这样, 可让学生在趣味练习中进一步运用知识, 巩固知识。

上一篇:简单公司借款合同下一篇:李宁公司战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