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建设促农村公路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4-07-05

廉政建设促农村公路发展的调研报告(精选9篇)

廉政建设促农村公路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1篇

自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以来,市公路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在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同时,始终把廉政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结合实际,找准着力点,建立惩治腐败体系,切实把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成阳光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三年来,我局完成乡乡镇镇通油路 718.8公里,增加通油路的乡镇 15个,正在施

工的通油路乡镇项目 14个,里程达 219.7公里,力争今年底全市基本实现乡乡镇镇通油路的目标。三年来,完成国债项目14 个,扶贫项目1个,完成工程投资2.8亿元,没有出现一起“暗箱操作”,没有一名干部违规违纪,工程既快又好,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80%以上。最近,该局荣获市构建惩防体系特别奖、省交通厅、省公路局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教育倡廉常打“预防针”

近年来,市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大,工程项目多,滋生不廉洁的环节多,加强廉政建设的责任重大。为此,该局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把倡廉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惩防结合,预防为主。

----学廉。局党委一班人想方设法,利用讲课、办班、观看电教片,廉政教育进驻工地等形式,积极开展廉政教育。局长、王庆祝亲自讲廉政课,教育全局干部职工要牢记两个“务必”,时刻保持清楚的头脑,强化全局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局纪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前移监督关口”的方针,以教育、保护、挽救干部为目的,对少数党员干部在廉政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个人进行诫勉谈话,播放《廉政风采》专题电教片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该局经常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及参建人员认真学习《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及《惩防体系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公路工程施工招标管理办法》,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牢固树立“立党为公,修路为民”的思想观念。

----守廉。加强农村公路的廉政建设,抓好思想教育是关键。尤其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该局自上而下开展了以“修好路、用好钱、促发展、守清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同时,利用正反典型对参建人员进行针对性教育,有效提高了参建人员的自我预防能力。市局与分局,分局与施工队伍,参建单位与责任人,层层签订廉政责任状。

----考廉。该局每年都要组织科级干部进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和理论考试。各分局还将考试范围延伸到纪检监察干部及农村公路参建人员,其考试成绩作为其评先、评优及提拔任用的参考依据。

制度保廉不触“高压线”

高速公路建设,一度成为产生腐败问题的“高发区”,农村公路建设也不能松懈。如何使参建人员不触腐败这根“高压线”,该局为加强廉政制度建设,着力夯实管理基础,不断完善和健全各种廉政制度。

----项目法人制。农村公路建设,不论是国债项目,还是扶贫项目,业主均成立了项目管理部,项目部主任均由法人代表担任,为第一责任人。

----质量监理制。该局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实行质量监理制,目前都是由社会中介组织赣西监理公司负责,选拔素质较高的人到工地担当现场监理。

----招投标制。实行工程招投标,是确保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保护公平竞争的一种有效制度,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路建设市场体系。该局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论是施工劳务分包,或是筑路材料,还是机械设备,均在市公路局纪委及有关科室的监督下,实行“公开、公平、公正 ”的招投标,一律实行“阳光操作”。中标后,还派员实地考察材料供应商及厂商的生产及供应能力。

----质量终身制。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交纳5%的质保金。一旦发生质量事故,除没收质保金外,还将列入施工单位“黑名单”,永远取消投标资格,从而杜绝了“豆腐渣”工程。

----合同管理制。农村公路承建方中标后,该局均与业主签订施工、廉政合同,对廉政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进行细化量化,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实行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对违规的企业和个人实行严格的制度管理,建立“廉政档案”,对发生的违规单位和企业实行禁止进入农村公路建设市场的处罚。

----资金管理制。对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国债、扶贫项目,建设资金一律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在全局倡导精打细算,励行节约的良好风气。如宜丰分局过去熬沥青时,使用柴油,不仅价格贵,而且市场供不应求。后改用再生油,价格比柴油便宜一半多,去年仅此一项就节支上十万元。

----计量支付制。对已完工程资金拨付,必须有完善的计量支付证明材料和施工、监理、业主项目负责人、业主单位行政领导的签字,工程计量实行施工单位申报、监理单位审核、业主复核的“三堂会审”制度,不得预支透支工程款。同时,加大审计力度,

廉政建设促农村公路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2篇

——****村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发展情况纪实

****村位于金寨县中部,紧靠****镇,全村总面积6410亩,其中耕地面积2104亩,山场面积3500亩。全村共有20个村民组,780户,3521人。现有党员74名,村党总支,下设企业、村务和老年等三个支部。全村60%的农户依靠农业生产,40%的农户以务工、经商为主。2011年人均纯收入6557元。该村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民生工程理事会监督职能,不断完善组织、加强制度建设,以建立民主、清廉、富裕、繁荣的美好乡村为目标,全力建设美好乡村,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一是抓学教活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该村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和保持党的纯洁性学教活动,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听党课、观看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片,撰写心得、家书,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村规民约,规范党务、村务、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等举措,落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了基层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干事,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有力地推进了各

1项工作开展,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抓民主监督,有效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2009年开始,该村实行了“三资代理”工作,村级资产、资源、资金统一由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负责监督管理,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现了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同时,村选举产生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健全村务、党务公开制度,确保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级财务的有效监督。村级建设项目招投标及非经营性资产的发包、租赁、转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并由理事会监督管理;村务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行了村干部廉政承诺、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不断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到目前为止,该村未发生一起因村级账目不清、村务不公开而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群众对村务公开的满意较高。

三是抓便民服务,有效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认真落实“村为主”工作机制,抓好诚信计生、群众满意度等常规性计划生育工作,加强人口信息化管理。国家有惠关农政策、民生工程,均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尽管村干部工资待遇低、村级财力紧张,从不挪用群众一分钱,确保群众利益实现。近年来,村通过多方面争取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整治。同时还通过村民自建和政府支持,推进了宋大塘美好乡村建设,按照“一统四配套”的标准,着力对宋大塘

2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改造水塘、旧房、猪舍、厕所、沼气池等;新建村庄道路、农民活动室、体育场等;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宋大塘现已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得到上级领导、群众和新闻媒体的一致赞誉。

四是抓经济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经济发展中,该村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带动作用,始终坚持以维护群众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经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整合项目资金,发展桑园、茶园、油茶等种植业产业;培育壮大大别山养殖协会——鑫农黑毛猪养殖、福农养鸡等专业合作社,建立起“企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组织体系,辐射带动300余户农民群众发展种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廉政建设促农村公路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3篇

关键词:三化,农村,统筹发展

所谓“重点镇突破”, 就是选择产业基础好、发展后劲足、布局较合理的乡镇作为重点镇, 按照群众意愿, 在镇区建设住宅楼, 引导村民以宅基换楼房的方式向镇区转移, 置换出的村庄占地, 就近整合建设工业区, 发展二、三产业, 吸纳农民就业, 带动周边村民不断向镇区转移居住和就业, 从而形成“人口向重点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使用集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重点镇突破”的发展模式, 对于新形势下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推动“三化”同步、协同发展, 积极构建农村现代化新格局, 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

1 形势所迫, 大势所趋

面对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新要求, 面对农村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 以“重点镇为突破”成为适应农村发展新需要的现实选择。

毋庸置疑,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曾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解放了农民, 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这种经营模式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 使分散的生产经营模式在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后, 正逐渐进入缓慢发展的平台期, 随着而来的是一些地方出现了人均困守一亩地的状况制约农民增收、农业土地分散经营管理不利于现代农业要求土地规模化经营、分散的村庄布局导致新农村建设成本高企等问题, 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1.1 人均困守一亩地的状况制约农民增收

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中, 前两句“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目标。然而, 目前, 农村人均困守一亩地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这大大降低了农业产出效益, 不利于农民增收。任丘市委书记刘金辉说, 农民的农业纯收入实际上非常低, 投入一个整劳力, 一季粮食只能打500多公斤, 一年农业收入也就是七八千元。有限的收入使得农民不愿在土地上加大投入, 逼着农村劳动力争相外出打工, 填补家用, 渐渐地不再把种地作为主业来经营, 地也交由妻子或老人耕种, 更加降低了土地的产出效益, 进而陷入“土地收益低—撂荒或交由老人耕种—土地效益再下降”的不良循环, 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无从谈起。

1.2 农业土地分散管理不利于土地规模化经营

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释放土地最大效益的惟一途径。目前, 上万亩土地的国外大农场, 就只由几个人集中管理。卫星在天上收集信息, 是不是缺水, 用什么水浇, 浇多少水, 有没有病虫害, 都可以实现实时监控与操作。在我国, 受现存分散的农村土地经营管理模式的制约, 个体农户财力有限, 投入不足, 或撂荒现象时有发生, 这都成为制约土地效益释放的瓶颈。同时, 那些有土地规模化经营计划的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 又因流转土体涉及的农户意愿不统一、用地指标限制等因素, 在合规合法情况下, 无地可用, 珍贵的土地资源更加无法释放其最大经济效益。以任丘市为例, 该市去年下达的用地指标为130亩, 其中80亩为保障房建设用地, 剩余土地绝大部分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用地, 这意味着, 在兼顾保护耕地同时, 如果不创新现有土地管理模式, 搞工业和城镇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1.3 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压力大直接影响城镇化进程

经济学家厉以宁说, 假如每年城镇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 每年将有两千万农民连家属要进城, 主要在县城和镇, 要盖房子、修马路、办学校等等。城镇化不仅意味着市场、就业, 还意味着农村医疗、教育卫生、公共设施等全方位提高, 农民生活改善, 城乡差距缩小等。不过, 城镇化建设的前提是增加投资, 尤其是国家政策性对农投入。这是一笔庞大的投入, 虽然这几年中央一直加大投入规模, 但由于传统村庄布局过于分散, 缺乏从全局范围内统一规划, 容易形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今天建, 明天拆”、“有新房无新村”等局面, 致使有限的建设资金不能合理利用, 就像撒胡椒, 收效甚微。

2 顺势而为, 应时而生

“以重点镇为突破”跳出“三农”抓“三农”, 通过科学整合利用各类农业资源, 运用市场运作多渠道融资, 推动“三化”同步发展, 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

作为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 (市) 之一, 任丘市针对发展中遇到的核心难题, 经深入研究, 并多次赴外考察后发现, 在保证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同时, 必须改变目前这种土地分散经营管理的状况, 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同步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基于此, 任丘市从2010年开始积极探索“重点镇为突破”的发展思路。它既不同于传统的“遍村开花”, 也不同于一些地方推广的“中心村建设”, 而是把镇作为实施城乡一体化的节点和核心, 在抓好教育、交通、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明确提出在每个重点镇建设一个千亩以上的工业园区。这样既可有效解决农民就业, 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又可增强对周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 实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 做到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如今, 这一发展理念已经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2.1 以重点镇为突破, 统筹城乡发展, 农民乐享其“城”

陈文普, 今年70岁, 任丘市大征村村民。2009年9月, 任丘市开始启动议论堡重点镇建设, 推动包括大征村在内的5个行政村整合, 大征村恰在新镇区。按照这个市严格按照村民意愿制定的拆迁补偿协议:搬迁村民除获得宅基地地皮以及住房评估补偿款外, 房多地少, 可根据正房面积按1:1比例, 以成本价购买等面积楼房;房少人多, 可按照每人最多40平方米, 以成本价购买对等面积楼房的相关政策, 陈文普一家四口, 6间平方, 根据第一种方案, 共申请了两套住房。他计算, 未来房子装修入住后, 补偿款还能稍有结余。“以前住平房, 冬天取暖, 雨天外出都不方面, 现在好了, 过不了多久, 咱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住进水电暖齐全, 还带天然气的楼房了。”在大征村住宅小区建设工地, 陈文普高兴地说。

陈文普仅是任丘市重点镇建设受益群众的一个代表。大征村书记苏拾一表示, 为满足全村群众“以宅基换楼房”需要, 全村共规划了9万平方米的住宅, 一期4+1 (4层加车库) 模式的住宅达5万平方面, 今年五一就可交付使用。同时, 为了满足新搬入村民多方需求, 新小区还规划出了专门的老年公寓、农机大院、养殖小区, 以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另外, 社区采用双管供水、双管排水系统, 将厨房用水收集、净化用于冲厕, 将卫生间排水系统与社区大型沼气站相连生产沼气, 供居民生活使用, 既推进了节能减排, 又可降低居民支出。

据预算, 3-5年后, 任丘5个重点镇人口预计可达3万, 当地城镇化率将达七成左右。

2.2 以重点镇为突破, 市场化运作, 多渠道融资, 减轻财政压力

以往, 新农村建设多以政府为投资主体, 有限的财力往往面对“小马拉大车”的尴尬。而任丘市在重点镇建设中, 积极探索推广了自主开发型、政府帮扶型、商业开发型、村企共建型、村民自建型五种建设模式, 多渠道融资;同时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打捆使用, 集中投向起步快、条件成熟、急需资金的重点镇。

以大征村建设为例, 新村建设投资约需资金1.2亿元, 单靠地方财政, 肯定吃紧。任丘创新思维, 充分利用是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 (市) 的便利, 为重点镇建设拿到了120亩周转建设用地指标。有了这120亩地, 就可以把大征全村的人口集中搬迁出去, 腾出村庄占地740亩, 其中200亩建设用地指标可置换到城里拍卖, 仅此就可为重点镇建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解决长此以往资金的困扰。

2.3 以重点镇为突破, 破解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土地瓶颈, 促进了土地流转

在现行框架内, 引导村民向重点镇集中, 将分步分散、数量大、使用效率低的农村宅基地集中起来, 同时满足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对土地的刚性需求。依据规划, 建设重点镇一般会以1∶5至1∶8的比例置换出旧址。像议论堡重点镇, 待周边村全部搬入大征村小区后, 在稳定耕地数量同时, 共可整理出6个村的2500余亩集体建设用地,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发展“聚宝盆”。任丘市委书记刘金辉介绍, 皮毛产业是肃宁这一个县的主导产业, 园区面积也就是1200亩;任丘铝型材工业园区占地也才不过500亩。届时, 每个重点镇都将有一个工业园, 几个村子的村民都将就地实现转移消化。土地流转也会更顺畅, 从而从根本上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 种养殖业也将因此将愈发规模化、现代化。

3 冲破体制障碍, 打破观念束缚

“以重点镇为突破”走出“三化”同步发展、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成为当下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剂良方。

“以重点镇为突破”的实质是冲破现存土地分散经营体制的束缚, 对土地资源集约节用利用的一次有意尝试。它通过着力发展城镇化, 为工业和农业规模化发展整合资源, 预留发展空间, 并提早规划, 客观上促进了“三化”的同步、协调发展。像很多新事物一样, 虽然目前它难免在一些方面仍略显青涩、不尽完善, 但因它打破了就增收抓增收, 就新农村建设抓心农村建设的工作局限, 已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新体系, 所以仍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打破观念束缚, 创新思维, 必须学会“跳出‘三农’抓‘三农’”。

“三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战略任务, 看似只有“六字”, 实则包罗万象, 相互联系。只抓一点, 难免“一叶蔽目”。如同任丘正在开展“重点镇为突破”工作, 看似仅事关新农村建设, 实则与冲破现有体制制约, 推进“三化”同步密不可分。正如任丘市委书记刘金辉所说:“现在的农村, 已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而是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规律交织作用下的‘动态农村’, 其突出特点就是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大量转移。如果不考虑这一特点, 只是在原址翻建新村, 即使农民住上了新房, 待农民大批向二、三产业转移后, 还会出现闲置现象, 现在辛辛苦苦盖房子, 不久的将来还要辛辛苦苦地拆。”因此, 面对“动态农村”的特点, 解决“三农“问题, 就必须跳出“三农”找答案, 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协调发展, 寻找多方共赢的“金钥匙”。

启示二:农村治理、城乡建设不只是社会管理层面的事, 必须学会同满足农民群众需求相结合。

廉政建设促农村公路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4篇

果园村以果树多、品种全而得名。在这里春天观花,像置身于花的海洋;夏天赏绿,绿得让人陶醉;秋天采果,果香四溢;冬天赏雪,银妆素裹。全村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0亩。全村86户,218口人。其中朝鲜族68户,占总户数的79%,朝鲜族人口192人,占总人口的88.9%。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这个村以朝鲜族民俗特点为依托,在充分保留民俗、民风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新村建设。先后投资1500万元,对旧村进行整村改造,新建具有朝鲜族古典建筑风格房屋43栋86户。新村建成以后,该村依托浓郁的朝鲜族民俗特色,充分利用长白山天池、鸭绿江源头、望天鹅峡谷、朝鲜异国风情、民俗文化、历史景观、自然生态、民族艺术、朝鲜族特色食品等旅游资源,大力开展朝鲜族民俗旅游产业,建设朝鲜族民俗旅游村。

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该村还建设了60平米的军警民图书室,拥有图书1000余册、光碟上千盘。先后投入扶持资金120多万元,购置了朝鲜族传统的民族民间乐器、服装、道具等240多件(套)。建造了民俗博物馆、游客接待中心、购物中心、酒店等配套设施,发展家庭旅馆47户,还建设了文化墙、演艺广场、民族体育运动场、停车场以及和睦石、喜鹊桥、阿里郎、祈福亭、斗笠亭、奇石园、巨矢城、稻香居、牌楼、鸭绿江漂流等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不仅为游客提供舒适、高雅、纯朴的食宿和购物环境,而且为游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休闲和娱乐服务。

经过几年不懈努力,该村各项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村里房屋整齐划一,街道宽阔笔直,高标准绿化、美化、亮化为山村增加了无尽的景观,每当夜幕降临,造型典雅的路灯、璀璨夺目的霓虹灯更为山村旅游增加了亮点。朝鲜族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门多、锅多、炕大,特别是家庭卫生和摆设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干净、整洁、朴实、大方。朝鲜族民族、民间、传统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幼儿园的儿童人人能歌善舞,大多会吹洞箫。他们创编和表演的四物乐、农乐舞、手碟舞、水瓢舞、扇子舞、洞箫合奏、溪琴合奏、朝鲜族唢呐合奏以及组织的篝火晚会等既弘扬了朝鲜族民族、民间艺术,为旅游提高了档次、增加了内容,又彰显了民族艺术的魅力。朝鲜族特色餐饮充分体现了朝鲜族传统的饮食文化。当场压制冷面、打制大糕、制作辣酱、腌渍辣白菜、烹煮狗肉等,既展示了朝鲜族传统的制作工艺,又使游客食欲大增。朝鲜族婚礼和寿筵是朝鲜族传统礼仪和餐饮文化的集中体现,在果园村游客不但能够享受到朝鲜族最高礼遇,而且能够品尝到朝鲜族各种传统的美味佳肴。那宏大的场面、隆重的仪式、动人的氛围、醉人的佳肴会令您置身于梦中的世外桃源。

果园民俗文化旅游村的旅游业由村民俗文化旅游公司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实行了公司加农户的管理模式。公司通过制定《家庭旅游服务规范》、《文明服务用语》、《家庭旅游服务星级评定标准》等八项制度和措施,做到管理规范、制度健全、价格合理、服务周到。公司組织村民成立了舞蹈队、器乐队、声乐队和婚寿庆典协会,创编了具有浓郁的朝鲜族民俗特色的四物乐、农乐舞、手碟舞、水瓢舞等传统节目20多个。公司设有游客接待中心、购物中心、家庭旅馆服务部、餐饮服务部、旅游产品开发部、营销部、鸭绿江漂流服务部、演艺服务部、财务部等机构。健全的制度、规范的管理、周到的服务既体现了果园民俗文化旅游的正规化和规范化,又确保了村民和广大游客的切身利益。为果园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永续利用,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果园民俗文化旅游村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配套的基础建设,规范的旅游服务和管理,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业已经成为全村不可替代的主导产业,旅游成为村民步入“小康”的助推器和加油站。目前,该村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各类演出达200多场,旅游综合收入100多万元,人均旅游收入达到3000多元。2008年被国家授予4A级景区、2009年被评为“中国民族建筑——朝鲜族建筑文化示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展望未来,果园村二期开发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民族特色的旅游强村将以她独有的魅力和姿色,尽展新农村建设风采,如绚丽的奇葩绽放在祖国的边陲!

(长白县新农村办 供稿)

廉政建设促农村公路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5篇

------关于促农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调研报告

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各级党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也是当前一项严峻、迫切和现实的课题。因此怎样促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通过“三项活动”进行了调查了解,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

(一)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

(二)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增加农民劳务工资收入有关数据显示,我区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务工的潜在空间巨大。因此,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性收入就成为现实选择。其主要途径是: 一是积极发展小城镇,二是加速城镇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三是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四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力转移步伐,大力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三)积极引进业主、大型企业,搞好农产品储藏及深加工,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增加农民工业化收入。

加工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民,是农产品生产的终端,也是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发展深加工企业,一是可以开辟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解决农民“卖难”,实现农民的生产目的;二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可以吸纳剩余、闲余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为此,我镇应依托本镇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大力创办或通过招商引资创办农产品加工型、流通型乡镇企业,如吴滩农业服务公司等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大力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增加农民流通收入

发展合作经济和经纪人队伍,做好农产品流通工作是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一是要搞好农产品信息服务。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益。

(五)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科技收入

为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农科教结合示范区的作用,从强化科教兴农、知识兴农入手,继续推广和创新科教兴农,走企业带动农民的模式,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如郎家村入住的天罡星农业有限公司,形成月产新鲜蔬菜800多吨的规模。一是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建立健全良种引进、繁育、推广体系,加强农业各类优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开发,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围绕大宗农产品及名特优农产品,制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检验检测标准。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加大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力度,积极参加国家、省级优质农产品品牌和绿色食品标志的申报,积极推行优质农产品注册商标,通过品牌战略,促进名牌产品产业化,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农”中农民是根本,只有农民富了,农村经济才能够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才能够上新的台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政策上要走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强对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和实施。产业上继续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科技上加强科技兴农的培训力度,保证农民的现代科技知识充足,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今年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喜人,在保证粮食稳产的同时,特色农业唱起了主旋律,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畜牧养殖发展势头好。我镇规模化养殖场共有17家,包括养猪、养牛、养羊,其中壁水天源生猪养殖场以养野猪为名,总投资300多万元,形成了龙头带动周边。我镇在产业化畜牧业发展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强势。

二)农业科技示范效果好。我镇紧紧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建成了一村一品示范片。我镇推广了水稻机械育插秧暨超高产栽培,以及玉米红苕双苗保温育苗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鼠综防统治、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大棚蔬菜、绿色花椒、优质蚕桑等项目在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重点在于增加农民收入,根据目前农业发展现状,预测今后农民增收情况,总的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农村种植粮食品种较为单

一、农作物价格起伏较大,农民增收基础不牢固。虽然“政策刺激”给农民收入带来了一定增长,但农作物品种单一及粮食价格的不稳定仍制约着农民增收问题。农业生产成本越来越大,农产品获利空间不断缩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始终在高价位运行,加重了农民生产成本,在目前的生产和流通格局中,农民增收的难度也将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层次低,难以持续增收。大部分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打工,收入和福利水平较低。并且绝大多数转移劳动力保留着农民身份,职业稳定性差,难以持续增收。

三、建议和意见

做好今后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应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努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机化进程,保证农民增收的稳定性。

目前农牧业仍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基本保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势在必行。一要在提高单产水平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现有力量,广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培养种植能手示范带动,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增加粮食总产量。二要鼓励农民购买现代农机具,针对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现状,把科技力量变为生产力,减轻生产劳动强度,提高生产能力。三要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要大力发展优势、专用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价格,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产品增产增值。

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民增收的最好形式是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最有效的办法是鼓励兴办民营乡镇企业和龙头企业。要积极大胆吸取外地好的经验,好的办法,鼓励广大农民艰苦创业,兴办企业。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有特色上档次,保证产业链条完善。如我镇的优质花椒、蚕桑、大棚蔬菜等已经形成规模,畜牧业养殖规模也逐步壮大,体系不完整、产业不配套,没有相应的龙头企业做后盾,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后市危险,因此,鼓励兴办和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必不可少的。

三)竭力监控农资价格变化和农资质量,帮助农民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关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化,以及农资质量,严厉打击假冒农资坑农害农,从农民生产投入的第一环节对农民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监控,以尽量减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农民生产投入与增收的不利影响。减轻农民农业生产方面的费用负担,共同努力从各方面保障农民“节本增收”。

廉政建设促农村公路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6篇

——龙游县龙洲街道柳村村“五五”普法工作汇报

柳村村位于龙游县灵江工业园区,距县城中心一公里,属于城中村。全村总人口1500人,总共444户,7个村民小组,分布7个自然村,其中农转非人口315人,另有外来居住人口有1100多人。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50名,村民代表35名,建党对象3名,后备培养干部2人。我村现有耕地面积1150亩,集体收储土地98亩,村集体办公大楼占地面积28亩,下有标准厂房2幢,衢龙路沿街店面23间,园区配套店面18间,交易城配套仓库20间,小型菜市场1个,家具厂、汽车修理厂等5家,场地出租共3处。200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2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55元,村集体纯收入65万元,先后荣获市、县文明村、小康村、卫生村、市级5星级党支部、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街道综治先进单位,2006年被评为省级五星民主法治村。

几年来,我村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围绕“工业立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富裕、文明的新农村为目标,积极盘活集体资产,利用地处城中村的优势,引导鼓励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把农民创收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五五”普法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推进我村民主法治建设步伐,使广大村民知法、守法、懂法,民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使村务、党务、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得到健全和落实,使老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从而有力的促进了全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体做法简要汇报如下:

一、思想重视,强化组织机构、完善制度措施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民主管理。

我村依法健全各级组织和队伍,涵盖党支部、村委会、治调委、共青团、妇联、综治、民兵、计生、财务监督等领域,层层落实责任制,分工明确,相互合作。

1、建立了一套成熟完善的村委会日常工作制度。如:

①干部岗位责任制度:明确了村“两委”班子的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和办事原则,在细分各项村务落实到个人负责的基础上,规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和奖励制度。

②“两委”集体办公和值班制度:规定了每周一定期集中办公,规范记录与会情况以及讨论的各项议题进程。村两委干部每天签到上班,与村民沟通,了解村民的各项实际需要,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③解决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遇到需要解决的重大事项,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拿出最佳处理方案,然后部署实施。比如村里集体经济和各项发展规划、村庄建设的管理模式,关于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修订,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和承包方案、大额资金的使用、兴办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和建设方案等的决策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决定。

2、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规范解决村民日常纠纷,并结合实际情况在不同时期进行修订。

3、规范“三公开”制度: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严格按程序进行,提高村级民主管理透明度。如:财务公开时,按照上级要求实行“联审联签”和“限额审批”,以加强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对各项合同严格按照合同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签订。

4、我村在设立村务、财务、党务的公开栏之外,也设立了意见箱,封闭的意见箱能最大范围的收集村民关于村务管理、对村两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新农村建设的看法和提议等内容。这也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一个体现。

(二)制定普法计划,完善各类台账。

按照我村的实际情况,结合我村在开展“五五”普法过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制定了年度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使普法工作有序进行,扎实开展。同时规范各类文件档案台帐,将普法工作计划、“民主法治村”工作计划、上级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的文件等各项文字材料归档保存,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二、抓好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村民参政议政及法治意识。

我村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对普法教育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村的实际制定年度法制宣传计划,村两委中设立专人负责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一)建立法制宣传学校,设立法治宣传栏

我村成立了一个“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普法教育网络。在村法制学校举办各种议题的法治宣传课,定期在法制宣传栏张贴法制墙报。同时利用广播等宣传工具,有针对性地宣传有关安全防范、计生、征兵等方面的知识,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

(二)加强普法教育宣传力度

1、利用普法教育活动时间开展形式活泼的法制宣传活动。每季度至少安排一次宣传活动,组织村民代表、党员、村两委干部学习党在这时期的方针政策、国家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等内容。特别是在浙江法制宣传月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同时指导和帮助村民依法维权,依法表达诉求。

2、利用网络中的影像资料、图文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专题法制教育。组织村民代表、村两委干部学习《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组织青少年和妇女学习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的内容;组织老人和其他弱势群体了解国家的各项社会福利政策;对于这些已经开展的法制教育活动做好各项记录,为村两委在以后处理养老扶幼、助残解困工作中提供法律依据。对外来务工及外出务工人员也会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相关的集体法制教育。

(三)发挥舆论宣传导向的作用。

宣传教育是农村开展“民主法治”建设的工作基础。在普法活动中,我们把法制宣传教育贯穿始终。利用广播、宣传栏、现代远程教育、村规民约等对广大村民进行法制教育。我村自2000年就成立了村法制教育学校,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村民代表每季度必须以身作则进行一次带头学法、守法、知法、用法学习活动,并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司法助理员、公安、交警等来村对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学生轮流进行普法宣传教育。

我们经常性用案例进行以案说法,结合本村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达到教育当事人,化解矛盾的效果。如今年3月我村一名50多岁妇女在县人民路清扫街道卫生被车辆当场冲撞致死,当死者家属得知该车主房屋因欠债务被查封,而车辆保险费又少,一时间情绪愤怒,场面失控,100多名本村亲属在医院商议如何抬尸到对方家要挟。一部分亲属到县政府、建设局讨要说法。村两委干部,治调小组立即赶赴现场,村干部承诺会干预并协助解决,绝不能以违法行为进行要挟,本着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逐个对亲属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进行沟通、劝说,分析闹事后果以及将会造成的不良影响。经过3天3夜细致调解工作,赢得了亲属的理解,在未得到一分赔偿款的情况下家属同意先将尸体火化并安葬,最后通过调解,司法程序得到圆满解决。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家属的经济损失,又缓解了事态恶化,避免产生恶劣社会影响,促进我村和谐稳定发展。

我村每年订阅各种报刊法律读本近万元,鼓励村民、党员自费订阅各种报刊30多种,村两委干部每人一份浙江日报、衢州日报、龙游日报,党员干部人手一份农家报,并开通了法制教育录像室,图书阅览室,这样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有了长期学习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的场所。也正因为村民有了较强的法律意识和集体观念,才确保了村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健全法制,体现民主,牢固树立执政为民观念

在每次换届选举中,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统一部署,实现民主公推直选形式确立候选人,再由全体选民投票选举产生村两委班子,选举工作严格按照依法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每个村民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举投票,产生的村两委干部全部签订了履责承诺书,使班子任期目标明确,能充分发挥团结协作,为民办实事,为民服务的理念。

规范民主管理,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是村两委开展各项工作能否真正落实的保证。在村务、政务、财务管理过程中,坚持一查四会制度,即调查核实听证会、两委会、党员村民代表联席会、户主会。凡村里重大事项的决策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听证会,使村民首先获得充分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然后召开村两委会,党员村民代表联席会和户主会进行表决,使村两委干部做的事成为全体村民的事,变“为民作主”为“让民作主”。如2006年7月份铁路南移火车站广场需在我村征用40米宽,400米长,20多亩道路用地,涉及16户征地村民。我们按照“一查四会”制度,进行民主决策,短短一个星期就完成征地工作,做到无障碍施工,受到了上级表扬。

2008年5月份,通过直选,我们依法选举产生了35名具有办事公道、知法守法、作风正派、有一定群众威信的村民代表和4名村务监督小组成员参与到村民主管理公共事务中。由党支部、村委会每年召开多次村民代表会议,年初村收支规划、重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沿街店面承包、场地出租、村庄道路硬化浇筑、失地农民生活费发放等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重大事项。年中由村务监督小组根据审查情况汇报村务实施情况、意见和建议,年终由村两委干部述职、测评、考核、总结,每次村民代表会议民主气氛都很浓厚。

村民代表参政、议政能力得到体现,村民代表会议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大大增强了村务管理的民主性、科学性,避免了村干部因决策失误给集体经济造成损失,有效地防止了村务管理活动中村干部不公、不廉行为的发生。有了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按照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办事,有效防止了工作中的随意性和任意性,促进了干部办实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围绕村民关心热点、焦点问题,土地征用、失地农民生活补助款、困难残疾户、低保户名单落实,村干部考核述职,村所有工程招投标、店面、场地承租等等,通过公开、公示,接受民主监督,使干部做得有决心、有信心,群众知情开心、放心。

四、维稳工作促和谐,创建活动重服务。

在“五五”普法活动中,我们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服务村民无小事作为主要工作来抓。由于我村处于城乡结合部,外来打工、经商常住我村近千人。历年征地农转非300多人,环境结构复杂,社会各种矛盾十分突出。主要集中在:①多年来失地农民因征地费用低,养老统筹、生活费问题(600亩土地征用全部是政府公益性项目)②因规划控制10多年村民建房不能批建问题。③划分城中村、卫生保洁、村庄整治、自来水、城中学校就学等享受不到政策问题。④巨龙路、46省道和通站道路横穿我村,灵江工业园区、外来人口群体与住户发生矛盾纠纷,盗窃、赌博、交通事故等问题,一系列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各项维稳工作,形势严峻、责任大、任务重。

我们首先建立健全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章制度,配备专职治安调解员和聘请了法律顾问,明确要求村两委干部遇事不回避、不退却、不扯皮,形成良性的矛盾纠纷处理机制,避免矛盾激化。同时我村针对外来人口较多的情况,建立暂住人口登记、治安登记,实现综合治理职责明细化,台账资料标准化,运作过程合法化。

其次强化维稳工作。2007年,我村失地农民200多人,因2001年工业园区、46省道征地1万-1.6万元/亩,平均计算每年1000多元生的生活开支。被征地村民到目前已将补偿金全部用完,因而失去了生活保障,集体到县政府、信访局上访,要求解决社会统筹,取得最低生活保障金。当时县政府、信访部门无法明确表度如何解决,也不可能表态解决。村民情绪激动,事态失控的局面随时可能发生。村两委治调小组勇于面对,挑起责任。每名支委分工3—5名主要上访对象日夜上门开展法制宣传劝说、化解,并充分利用妇联、老年协会,老党员沟通参与疏导工作。同时村两委及时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分析,做到矛盾面前不回避、不退却,能当面答复不拖拉,暂时无法解决的耐心、细致作解释。经过几个月努力化解,采取男从60周岁,女从50周岁,分4个类型按50、80、90、130元每月发放生活费,终于妥善解决失地农民上访问题,破解政府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又如2008年9月租住我村的河南青年宋威锋,在开发区奥泰钻饰厂工作,下班途中因中暑死亡在我村道路上。事故发生后对方纠集河南民工包括亲属100多人,聚集在我村居民住房内,要求厂方赔偿50多万元,如得不到赔偿要抬尸游行进行威胁。我们村两委得知后以敢于负责的态度赶赴现场。从源头预防,立即与厂方、城西派出所沟通,并将在厂房闹事人员劝说到我村办公室,以关心、安慰的态度进行分散做工作,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之以法,进行耐心细致的劝说、化解。经过三天三夜化解、安慰,最后说服死者家属与厂方达成和解,一次性赔偿8.5万元。由于我们的及时参与、主动负责化解了一起随时会演变恶化的事件发生,也赢得了双方的尊重,同时也得到了公安部门的肯定。

近2年来,我村还调解因车祸死亡发生引起纠纷案件3起,处理各种民事纠纷50多起,违章建房纠纷6起,意外伤害案2起。我们村两委团结一致,尽最大努力使矛盾不上交,避免了小事变大事、大事酿惨祸案件发生。同时在创建活动中我村切实做到无赌博、无迷信、无重大刑事案件现象,尊老爱幼和睦的家庭多,邻里之间团级互助多,婚丧嫁娶节约办事多,全村呈现一派祥和、文明、知礼、懂法、守法的新风尚。

五、普法工作长抓不懈,创造和谐稳定新农村

通过开展“五五”普法工作,我们体会到扩大基层民主,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得到增强。村两委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觉性提高。特别是由村民直接参与制定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政务。既调动了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监督村务的积极性,又使群众真正成为既是制度参与制定者,又是制度的执行者和遵守者,保证了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从而避免了以往村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三年一届过过场”的现象。加强监督,提高了村干部为民服务观念。使村民对村干部由怀疑变信任,由误解、不信任变理解、配合,提高了村干部的威信和办事效率,用群众的话说:钱花的清清楚楚,事干的明明白白。实现了村务决策,村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

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村事管理民主化,制度管理规范化,使村民主动参与到村务管理和监督中来。正因为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村两委班子更增强为民办实事的信心和决心。从而使我村经济从空壳村走上富裕村。村各项公益事业得到不断发展。2008年,在两委干部向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述职、民主测评中。村两委满足率达100%。

柳村做为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多,矛盾问题多,需要村两委发挥更积极的桥头堡作用。普法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利用普法手段,正确引导村民建立大局意识、法治意识,从而保持村里的稳定与和谐。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只有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依靠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严格建章立制,常抓民主法治建设,做到服务群众无小事,牢牢把握为民服务观念,少讲空话,多做实事,为民着想,为村民当好村官,老百姓才会支持、理解,协助,配合拥护,村两委才会有威信、战斗力。我们才能始终把“五五”普法贯穿到村民各项工作中去,才能真正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龙洲街道柳村村

廉政建设促农村公路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7篇

——对满城村支部创先争优活动的点评满城村位于县城南端2公里处,是全县有名的红提葡萄种植村。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满城村积极行动,周密部署,创新载体,扎实推进,鼓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创先争优做贡献,将活动开展与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不断提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与水平。一是部署早。镇上动员会议召开后,村支部迅速行动,及时召开了动员会,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领导。二是主题明。结合自身实际,村支部确立了“推动发展强堡垒,突出特色争先进,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活动主题。以“加强村级组织、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三是抓手实。村支部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突出红提葡萄、蛋鸡、虹鳟鱼等特色产业,通过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大力推广“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提高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走出了一条依靠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强村富民,促进和谐文明新农村的康庄大道。四是措施硬。村支部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

范作用与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切实解决了一些满城村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突出的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五是效果显。在公开承诺活动中,科学设置承诺内容,激励党员亮身份、创业绩,并把支部和党员的承诺公开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把践诺作为公开承诺的重要环节来抓,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推进措施,确保承诺事项及时全面兑现。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充分发扬民主、公开、透明的原则,顺利完成了村级“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红提葡萄光温室建设、征地拆迁等重点工作中,广大党员充分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顾大局、识大体,有力地推进了重点工作。全村上下凝心聚力促发展、一心一意谋和谐,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实现元,较上年增长,比全镇平均收入高元。村级集体实力明显增强,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活动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活动表现一般化。缺乏创造性,载体创新不够,亮点展现不多。二是示范作用不明显。作为全镇的特色产业村,在推进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有效增收上办法不多,方法不活。三是资源利用不充分。要积极利用党员远程教育这个平台,加强党员的政治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一个党员都能成为新型产业的宣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在群众增收致富

中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廉政建设促农村公路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8篇

性的发展,

达到增收效果。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 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抓好农村公路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畅通农村信息传播、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第一, 科学规划农村公路建设。在农村公路建设中,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 坚持做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结合,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资源开发、水利建设、旅游和城镇化相结合, 做到节约用地、科学用地, 遏制肆意借修路侵占毁坏耕地的现象, 尤其是在村与村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的交通要到要合理科学规划, 按照先急后缓, 先易后难的原则, 有计划、有步骤地逐年逐段对乡村公路实行水泥硬化, 修一条成熟一条, 保住已有成果, 坚决避免周而复始的投入。在当前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形势下, 要尽快做好林区公路建设规划, 围绕方便运输林木资源、解决林区群众出行难、畅通林区农产品流通等方面, 科学规划布局并加快实施, 切实将林区公路建设成为林区的生产路, 林农的致富路, 林业的发展路。要把农村公路建设与高速公路建设、国省道改造以及铁路、空运、水运建设发展相结合, 科学制定农村交通建设布局规划, 实现公路、铁路、空运、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统筹兼顾、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全面对接, 形成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现代交通网络,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 搭建农村公路融资平台。农村公路建设规模大, 项目分散, 任务重, 项目前期经费和需地方配套的资金数额较大, 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村交通发展的最大瓶颈。要加快农村交通建设步伐, 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套, 但更应大胆创新思路, 拓宽筹资渠道, 在用足用活政策上下功夫, 在融资和资本运作上下功夫, 树立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思路, 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新模式, 进一步加快构建交通建设融资平台, 充分挖掘资金配套潜力, 以有效解决交通建设受资金瓶颈制约的难题。要建立起“上级支持、县乡配套、部门帮扶、社会捐助”的建设机制, 并用“一事一议”的办法, 广泛地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 自相化解占地拆迁、青苗补偿过程中的各类矛盾纠纷, 最大限度地减少公路建设成本, 缓解资金不足的压力。在建设资金管理上, 专款专用, 不得挤占和挪用。交通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加强建设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监督检查, 做到阳光用资。

第三, 完善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公路建设是发展, 公路养护也是发展。在大力建设农村公路的同时, 必须坚持建养并重的养护方针, 力抓公路常年养护和日常养护。一是完善管养机制。建立县、乡 (镇) 农村公路养护体制, 做到责任、机构、人员、资金、制度“五落实”, 为农村公路的管养提供政策保证。农村公路管养实行以乡镇为主体, 由乡镇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工作。各乡镇成立农村公路管理站或养护道班, 依据所辖区域内的公路里程配备养护人员, 购置必要的养路设备。县管理部门成立农村公路管养专门机构, 配备业务人员, 对农村公路养护进行统筹规划和指导监督, 采取百分制考核的办法定期检查验收, 督促相关机构做好养护工作。二是实行承包责任制。坚持“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 采取组建行政村养护小组、家庭承包养护、分段招标承包养护以及以路养路等模式进行养护, 每年给予一定的养护资金, 切实做农村公路养护经常化和日常化, 对出现较大安全隐患的路段及时上报处理, 确保农村公路的安全与畅通。三是实行定期排查整治。公路部门每个季度对农村公路的桥涵、水沟、弯道、路牌等进行安全检查, 排除交通安全隐患。尤其是汛期期间, 对水毁易发路段进行彻底改造, 根除水毁隐患。

第四, 加强农村公路监督管理。农村公路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阳光工程”, 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工程质量至关重要。一要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要采取招标方式, 选择信誉好, 人员素质高的施工队伍。对没有施工资质、机械、技术人员的企业, 一律不得进入公路建设市场。在农村公路建设中, 各级领导, 各级主管部门, 各施工单位, 都要对工程质量负期限责任, 全程负责, 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哪个地方哪个路段发生质量问题, 就要层层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二要健全监督机制。乡镇 (管委会) 和村委会要选出有一定责任心代表, 监督施工进程和施工质量, 严把质量关,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三要健全评价机制和问责机制。对基层政府和管理部门, 不能单纯以上了多少项目、修了多少油路、水泥路来看政绩, 要看它的质量和效益。要建立长久的农村公路问责机制, 一定时期内出了问题, 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 规范农村公路运输秩序。农村交通运输市场与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密切相关, 农村人口居住分散, 市场主要以集镇为中心, 村民出行大多都带有生产工具、生产物资或农副产品等货物, 时常需要客运和货运随行, 新建农村公路经交通部门验收后, 行政村要开通客运班线, 公路沿线建好客运招呼站, 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同时, 要加大运输市场的监管力度, 严厉打击无牌无证“黑车”的非法营运行为, 并制定相应的农村运输管理规定。对乡村道路实行超载超高等限量行驶, 完善农村道路路桥、涵洞、弯道等相关标牌制定。要加强运输管理法规的宣传, 教育广大农民群众遵纪守法, 取缔非法违章运输经营, 使整个农村运输市场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摘要:农村公路建设事关万千农民切身利益, 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 任重而道远。当前,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 农村经济呈快速发展趋势。但农村道路交通实施的较薄弱, 尤其是边远山区道路交通状况不理想,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 如果不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步伐, 农村经济难有实质性的发展, 农民也很难达到增收效果。

廉政建设促农村公路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9篇

1.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发展蔬菜生产 陈家店村发挥长春市近郊的区位优势,鼓励和动员村民入股投资成立了农安县众一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蔬菜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蔬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42公顷发展到100公顷。

2.建立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畜牧业 陈家店村畜禽养殖较普遍,养殖户均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家独户的生猪养殖出现了市场信息不灵、交易成本增高、配套服务少、养猪收入低等问题,养猪户的经济效益日益滑坡,生猪生产数量减少。针对这一问题,村委会决定以宏运种猪场为龙头,以吉林大学畜牧学院为技术支撑单位,以村民入股的形式组建众一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村民代表一致同意,并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的牧业小区。牧业小区的建设实现了猪种良种化,饲料安全化,养殖生态化,保证了合作社生猪的高产、优质、高效,成为全镇的养殖大村。牧业小区全面正式运营后,年可出栏商品猪3万头。

3.实现农业机械化,促进土地有偿流转 在成立众一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同时,成立了众一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投资近400万元,建设了厂房、库房、办公室,购买了大马力拖拉机及打垄、灭茬、中耕、除草、收割、秋翻等配套的大型农业机械。社员集资或以土地等形式入股,每年按入股额度分红,入股农户每公顷土地年末可得到红利1万元,现已实现土地流转500公顷。农机合作社的运行,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投资兴办集体企业,吸纳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 一是投资192万元,兴办村砖厂,砖厂年产值600万元,利润100万元,吸纳180名劳动力就业;二是投资2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的村墙体材料厂,年产值100万元,利润30万元,吸纳20名劳动力就业。并申报联合国投资10万美元节能砖与农村节能建筑市场转化项目。通过投资兴办村集体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5.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 几年来,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完成19公里水泥路、18公里砂石路;投资20万元,完成村卫生所、农民夜校建设,并利用农民夜校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文娱活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投资5万元,对全村7户困难户的危房进行了改造;投资35万元,栽种树木6000棵,对村屯进行绿化、美化。

6.建设农村新社区,实现农村城镇化 陈家店村共有963户,居住分散,村屯面积占地150公顷,土地浪费严重。居民人均占有耕地3.3亩,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村两委班子根据总体规划目标,结合改造农村泥草房安居工程,走访了全体村民,统一村民意见,决定集中建设新社区。一期工程已经实施,新建住宅楼五栋,可容纳316户。二、三期工程3~5年内全部完成,届时,全村农民都能够住进楼房。农户以原来房屋与新建住宅进行置换,利用置换出的137公顷土地招商引资,带动村级经济发展。

上一篇:高一必修4语文作文议论文下一篇:初级机修钳工理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