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评分标准

2024-07-26

德育课评分标准(精选14篇)

德育课评分标准 第1篇

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德育学分实施与测评办法

发表日期:2007年8月11日出处:校长办公室共有 2292 位读者读过此文

山东师大校字〔2007〕129号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良好的身心素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对大学生思想品德进行科学规范评价,引导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发展健康成才,依据《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德育学分实施与测评办法》。

一、德育学分实施与测评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学生德育学分实施与测评办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素质发展情况,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起到有力地导向作用。做好学生德育学分实施与测评的主要原则是:

(一)科学性原则:即测评方案要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真正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

(二)客观性原则:即测评工作要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平时思想品德表现的客观情况。

(三)公开性原则:即坚持自我测评、群众测评和各级组织测评相结合的原则,测评人员、过程及测评结果公开。

(四)公正性原则:即测评要按照测评办法的统一标准执行,准确评价、规范操作,确保测评过程及结果的公正。

德育学分基本素质测评奖惩评分标准

一、加分

(一)思想品德素质

1.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维护校、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表现突出者,每学期酌情加1-2分;

2.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有突出事迹的,受校院表彰,每次酌情加2-3分;

3.积极为校、院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的每次酌情加1-2分;

4.每学期政治学习、集体活动出勤率100%者(因公请假算出勤)加2分;

5.勇于批评不良现象,及时制止,揭发考试舞弊等各种违纪行为,每次酌情加2-3分;

6.被评为校、院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按级别加分;

7.被评为国家级、省级、校级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该班每位成员按同等次个人获奖减半加分;

8.参加学校党基培训班学习且考核合格者加2分。

注:凡受表扬、奖励、获得称号、比赛获奖,按级别和名次加分,院级加1-2分;校级加

2-4分;省级加4-6分;国家级加6-8分,集体项目减半,特别注明的按注明的分值加分,下同。

(二)非专业文化素质

1.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刻苦认真扎实,出勤率高,加3分;

2.通过四级(特殊专业学生通过二级)外语考试,加2分,通过六级(特殊专业通过四级)外语考试,加3分;特殊专业通过六级外语考试加4分;

3.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加1分,二级加2分,三级加3分,四级加4分;

4.每学期上课无迟到、早退、旷课者,上课率100%,加3分;

5.实习成绩优秀者加3分,良好加2分,及格加1分;

6.毕业论文(设计)优秀者加3分,良好加2分,及格加1分。

(三)身心素质

1.参加院级以上体育竞赛的运动员按获奖名次和参赛级别加分,集体项目按标准减半加分;

2.体育锻炼达标加2分;

3.一学期早操全勤者加3分;

4.在体育竞赛中获道德风尚奖按获奖级别加分;

5.心理素质良好,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酌情加1-3分。

6.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动配合学校参与心理调适、咨询者,酌情加2-3分。

(四)实践能力素质

1.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按校院级每次加1-2分;

2.上交社会实践论文获奖者,被评为优秀论文按级别和奖次加分;

3.荣获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按级别和奖次加分;

4.向校内外正式报刊、广播电视投稿被录用的,按级别加分;

5.学生干部根据实绩大小每学期加2-4分;

6.宿舍长每学期加2分;

7.非学生干部担任了社会工作任务的,酌情加1-2分;

8.凡参加校、院大学生各社团的成员积极开展工作者酌情加1-2分;

9.被评为文明宿舍或受校、院表场的,按级别加分;

10.参加其他公益活动,表现突出者,酌情加1-2分;

11.参加科技、技能竞赛获奖者按级别和奖次加分;

12.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文学艺术作品按发表级别加分;

13.文艺作品入选学术研讨会、展览会、音乐会按组织级别加分;14.举办作品展览或音乐会的加2-3分;

15.参加教育技能、演讲、朗诵、英语、征文、“三字一话”及“挑战杯”等学术科技竞赛获奖者,按级别和奖次加分;

16.参加院级以上组织活动的,院级每次加1分;

17.以上标准未尽事宜,可参照有关标准酌情加分,相同内容只加最高分,不得重复(上同)。

二、减分

(一)思想品德素质

1.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程度减2-4分;

(1)参加法轮功等非法组织、非法传销活动者;

(2)炮制、张贴各种大小字报或散发反动宣传品者;

(3)到校内、外进行非法串联、聚集、集体上访者;

(4)有其他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言行者;

(5)不诚实守信,破坏、损害学校声誉者;

(6)行为违反《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管理办法》者。

2.浪费粮食、水、电,每次扣0.5分;

3.故意破坏公共卫生、环境(墙上踩鞋印、打球印,以及墙壁、桌椅上乱涂乱画等),每次扣2分;

4.男女交往举止不文明造成不良影响,每次扣2分;

5.违反礼堂、食堂、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管理规定者,每次扣2分;

6.集体活动迟到、早退,每次扣0.5分;无故缺席,每次扣2分;

7.在教室或宿舍打牌、下棋、听音乐、喧闹、玩电子游戏、看影碟、看电视等,妨碍其他同学学习、生活、休息,每次扣3分;

8.打麻将、赌博每人每次扣5分;

9.留宿外人或不经批准在外住宿者,每人每次扣3分;

10.无故晚归者每次扣1分;

11.私拉电线,私用电炉、电热杯、酒精炉等各种学校禁用的电器、明火器具及违章用电每人每次扣5分;

12.故意破坏公物或损坏图书资料,每人每次扣3分;

13.盗窃财物或打架斗殴,每人每次扣5分;

14.受校、院级通报批评者,校级每人每次扣3分,院级每人每次扣2分;

15.受校纪校规处分者,受警告处分扣2分,受严重警告处分扣3分,受记过处分扣5分,受留校察看处分扣8分;

16.受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处罚者每人每次扣6-8分;

17.有其他违纪行为者,酌情扣分。

(二)非专业文化素质

1.所修课程考核不及格,未取得学分者每门扣1分;

2.不交作业及实验报告者,每次扣0.5分;

3.考试考核违纪者每次扣2分,作弊者每次扣5分;

4.上课迟到、早退者,每次每节扣0.5分;

5.旷课每节次扣1分。

(三)身心素质

1.未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体育锻炼标准者,该学期扣2分;

2.凡要求参加的文体活动,无故不参加者,每次扣1分;

3.在比赛中,违反比赛道德,破坏赛场秩序或弄虚作假者每次扣3分;

4.扰乱教学秩序,影响他人正常学习生活者,视情节扣2-3分。

(四)实践能力素质

1.无故不参加集体活动者,每次扣2分;

2.凡担任学生干部,工作不负责任,未按时按质完成任务,酌情扣1-2分;

3.担任考勤记载,工作失职,原始材料不全,或考核不公正者,酌情扣1-2分;

4.学生干部发现各种违纪行为,不及时制止、报告者,视其情节轻重每人每次扣1-2分;

5.校级检查不合格受批评的宿舍,该室成员每人每次扣2分;院、班级检查不合格受批评者,每人每次扣1分;

6.不参加劳动、值日卫生、或宿舍扫除者,每次扣1分;

7.以上标准未尽事宜,可参照有关标准酌情减分,相同内容只减最高分,不重复减分(上同)。

德育课评分标准 第2篇

评分表

初中

评分表

初中

标评分表

荐故乡的小河(700字)作荐校园的秋天

(500字)

作荐那片枫林(400字)作荐老北京的韵味

(800

字)作荐秋(350字)作文

立定跳远评分标准方案的设计 第3篇

【实验目的】探究制定立定跳远评分标准的方案

【实验材料】卷尺1只、钢钎6个、一根

2 米长的粗线

活动一:组织学习

在轻松、愉悦的音乐声中, 师生一起学习投影片中出示的《2014盐城中考体育考试评分标准》 (见下表) , 并观摩录像中运动员立定跳远的规范动作.

活动二:立定跳远成绩测试汇总

8 人一组, 一人测量, 一人跳远, 记录每人立定跳远的成绩和失败的次数.

汇总全班每人每次立定跳远的成绩, 填写在下表中, 并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活动三:立定跳远成绩测试分析

数据分析1:根据上表统计的成绩, 计算全班同学测试立定跳远成绩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和方差, 讨论如何确定立定跳远成绩评分标准.

数据分析2:按性别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 分别统计他们的立定跳远成绩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和方差, 并再次讨论如何确定评分标准.

活动四:归纳总结

(1) 全班同学测试立定跳远成绩的平均数能作为全班立定跳远成绩的平均分吗?

(2) 全班同学测试立定跳远成绩的众数能作为全班立定跳远成绩的及格分或优秀分吗?

(3) 全班同学测试立定跳远成绩的极差和方差能反映同学间怎样的差别呢?

(4) 制定什么样的评分标准更为合理呢?

活动五:探究报告

解读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第4篇

切合题意

2011年上海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将“切合题意”作为A类作文的要求,B类作文要求“符合题意”,C类作文要求“基本符合题意”。全国其他省市也都把“切合题意”作为中考作文的重要评判标准,而且都对“切合”和“符合”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

要做到切合题意,考生须正确筛选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命题作文《黑板上的记忆》,许多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过分关注修饰性成分“黑板上”,以致形成思维定式,好像这个命题一定要写关于学习的题材,结果导致千篇一律。实际上这里的“记忆”两字才是关键,“黑板”只不过是记忆的一种载体,而不是“记忆”本身;也就是说,作文题不应被解读为“关于黑板的记忆”,而应被解读为“黑板上留下的记忆”。“黑板”只是一种切入话题的由头,一旦切入进去,学生就可以放手写去,不必处处顾忌“黑板”,只要在内容上与“黑板”这个词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即可。

切合题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形式上的切合题意和内容上的切合题意。形式上的切合题意包括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

开篇直接指向题目涵盖的内容。如萧红的《祖父和我》的开篇:“呼兰河这个小城镇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的时候,祖父快七十了。”

2.线索连贯

全文以题目中的中心词为写作的线索,串联起相关内容。如冯骥才的《花脸》,全文用关公的花脸作为串联相关材料的线索,把我热衷花脸、买了关公的花脸、买了花脸之后的相关活动内容和我对关公花脸的喜爱这些材料串联起来。

3.首尾呼应

作文结尾要呼应开篇。朱自清的《绿》可谓该样式的典范。题为“绿”,开篇作者写道:“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文章结尾,作者又写道:“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中考作文的篇幅在600字左右,以上三种形式足以保证作文在形式上切合题意。

作文在形式上做到了切合题意,就为内容上切合题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做到了形式上切合题意,就要看选材是否恰当,因为选材恰当其实是内容上切合题意的具体体现。

选材恰当

选材即选择作文素材。切合题意和选材恰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相影响,共同决定了作文分数的高低。选材时考生应注意如下几点:

1.避免使用消极素材

中考作文要求展现学生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因此对消极素材的使用必须格外慎重,一般情况下要避免使用。

2.避免堆积素材

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写作特点,合理地选择一件或几件事情展开写作,几件事情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应当围绕同一个中心展开,注意详略得当。细节描写、修辞手法等的运用应当具有针对性,应当为表现主旨服务,不能为了描写而描写。

3.避免落入俗套

素材庸俗、陈旧是中考作文的大忌。比如,有的考生一写老师,就写老师每天备课到深夜,病了还坚持为学生上课;有同学病了,老师背着上医院,挂号、取药都花老师的钱,还安慰学生要安心养病,几天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师来到学生家,给病中的学生补课……诸如此类,千篇一律,不但让人大倒胃口,还给人胡编乱造、不切实际的感觉。还有的考生一写挫折与磨难,就写自己从小失去双亲,生活凄苦。这样的作文看多了,阅卷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实生活中哪有这么多孤儿?为了作文得高分,也不能咒自己父母啊!这样的作文无论编造得情节多么离奇,结构多么巧妙,感想多么深刻,也获不了高分。而真正获取高分的必须是独辟蹊径、选材新颖的作文。

近几年,一些省市考话题作文、自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为考生的自由选材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有些考生有意避开从众从俗的材料,选别人想写又不敢写的材料,抒发别人想抒发又不敢抒发的感情,获得了很高的分数。例如,2000年海南省中考作文题目《我眼中的 》。写人的考生在横线上填上“老师”“同学”“父母”等,记事的考生在横线上填上“学校”“家庭”或社会上大事小情。有一名考生不落俗套,在横线上大胆地填上“爱情”两字,题目变成了《我眼中的爱情》。乍一看,真是惊世骇俗,令阅卷老师为之一振,迫不及待地看正文。这名考生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小时候看《睡美人》《白雪公主》等动画片,以为美丽的爱情属于王子和公主,自己只是傻傻地替他们担心、为他们高兴;第二,长大以后受爱情小说的影响,开始向往自己的爱情,内心又甜蜜又纠结;第三,再长大一些,看到邻居一对儿退休的老夫妻互敬互爱、相濡以沫,懂得了爱情是一种恒久的和谐美,懂得了早恋的无知,懂得了对恋情的自制和对前途的憧憬。一篇短短600字的作文,居然完整地描绘了少男少女对爱情的认识过程,而且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情调高雅,当然会得高分。

语言生动

一篇作文做到了切合题意和选材恰当,至少是B类作文,如果想进入A类,就要看语言是否生动了。

不少考生害怕写作文,觉得表达不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最后归结为自己词汇量不足,然而,下工夫背了很多成语,发现还是无从下笔,只好东拉西扯地凑字数。实际上,写好作文,关键不是词汇量的大小,小学生认识的字不多,也可以把一篇文章写得很精彩。不会自我表达,实际是缺少写作技巧。当然,丰富的课外阅读、对生活的感受力、对语言的敏感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根本,但若想短期内改善作文面貌,使作文的语言生动起来,不妨突击掌握以下两个重要技巧。

1.善用比喻

俗话说:“语言不是蜜,却可以黏住读者。”形象地道出了语言的魅力之大。要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请看一篇作文《让谅解走进心灵》中生动的比喻句:

谅解是二月里的春风,融化了心灵的冰封;谅解是一杯清茶,冲淡了痛苦的记忆;谅解是一剂良药,医治了心灵的创伤;谅解是东方鱼肚白,是击碎黑暗的第一缕阳光;谅解是干涸的大地渴望已久的甘甜的雨露;谅解是流过心田洗涤心灵的汩汩清泉。

谅解原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考生运用比喻手法,用大家都熟悉的春风、清茶、良药、曙光、雨露、清泉等6个事物以及它们的功能唤起同感,把抽象概念化为触手可及的事物,简洁而明确地表达了对谅解的理解,句型整齐,语意流畅,有一泻千里之感,很容易给阅卷者才华横溢的感觉。

善用比喻是考场作文得高分的一条捷径,但考生要注意,运用比喻,喻体一定要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即用熟悉的事物打比方,解释抽象的难懂的概念。比如写读书,写学习,写思想等,可用常见的、清晰的事物来比喻,如春风、明月、太阳、森林、良药、黄昏、曙光、小草、松柏、雨露、高山、清泉、鸿雁等。这样不仅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而且容易操作,只要复习时按类别积累一定的比喻句,考场上运用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调动五官

不少考生写记叙文时语言容易概念化,描写缺乏条理,很难给阅卷者留下深刻印象,得分往往偏低。怎么办呢?调动读者的五官感受是一条改善捷径,而且容易操作,能给作文增色不少。

调动五官就是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五个角度入手,对写作对象进行描写,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例如,一位考生这样描写妈妈的一根头发:

我轻轻从妈妈衣襟上捏起一根头发,银白银白的(视觉),似乎还带着妈妈的体温(触觉),拿在手上有一些粗糙的感觉(触觉),放到鼻尖下有一股厨房的味道(嗅觉)。

通过这段逼真、细腻的描写,妈妈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个性鲜明,而且角度新颖。如果采用俗套的“妈妈又多了几根白头发”之类的写法,只能倒人胃口,也缺乏真实感,给人虚假的感觉。

再如,描写一个人上楼梯很艰难,写“他每次上楼梯都很艰难”是毫无价值的,根本留不住阅卷者的目光,因为他无从知道主人公上楼梯与别人上楼梯有什么不同、到底怎样艰难等具体情况。如果调动五官,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一位考生写道:

他上楼梯前,双手抓住扶手站稳后,伸开右手托住右腿放在台阶上,再托起左腿扶上台阶,上一级台阶,重复一次。每挪动一步,他都要咬紧牙关。

考生以旁观者的视角,描写了主人公一连串的触觉动作:“抓”“托”“放”“扶”“咬”,镜头感极强,虽然没有出现“艰难”二字,但读者似乎亲眼看到了这个人上楼梯艰难的情景,随着这五个动作暗暗使劲,替主人公捏着一把汗。虽然没有调动全部五官,只用了隐藏起来的视觉和凸显出来的触觉,但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编辑:陈彤】

学生德育量化评分细则 第5篇

一、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校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校风、学风的建设,特制订学生个人德育量化评定方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在校表现进行全面考核,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德育情况,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

第二条考核办法学生德育考核以学期为单位,以100分为德育基础分,按本细则规定的有关条款进行德育考核。德育分6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61—74分为合格,75—89分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学期操行分不及格(低于60分)的学生,由正式生转为试读生;定为试读生的学生,须向家长通报并由学生作书面保证后方可给予就读。连续两个学期都被定为试读生的,学校将勒令其退学。上个学期被定为试读生的,下个学期学习成绩、思想纪律方面有较大进步,操行分为合格以上的,可批准该生转为正式生。如正式生在校最后一个学期被定为试读生的,该生将不能按时毕业。

二、考核标准

第三条 加分项

1、被评为模范班级、文明宿舍的全体学生,每人每次加2分。

2、全勤者,每周加2分。

3、获得班、校、市“优秀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干、团员”、“学习进步奖”等荣誉称号者,加5、7、10分。

4、积极参加学校、团队组织、班级和市、省学科竞赛等各项活动(如竞赛,文艺汇演等),并取得奖项的,加5—10分。

5、担任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工作称职者,每月加2、5分。

6、拾物不昧,学雷锋,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做好事者,每次加2—5分。

7、勤奋学习,考试单科成绩、各科总分分别在班前五名,分别加5—10分。

第四条减分项

(一)考核期间有下列行为者,扣1分:

1、不遵守学校考勤制度,上课及集体活动有迟到、早退等行为者。

2.、上课没有带必需用品者(包括学习用品和教材等)。

3、上课、集会不安静听讲,有讲话、吃零食、做小动作、睡觉等行为者。

4、不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缺交、迟交、抄袭者。

5、课间有追逐、打闹、围观、起哄及进入别班课室玩耍、捣乱等行为者。

6、升旗、课间操无故缺席者。

7、值日生不值日及值日不负责任者(包括下课不擦黑板,放学不认真打扫公共区、教室等)。

8、不注意公共卫生,随地乱倒、乱认垃圾,乱吐口水,在墙壁、桌椅、公布栏上乱写、乱画、乱贴者。

9、不按学校要求穿整套校服者;仪表不达到要求者(男生留长发、女生化妆,戴首饰等)。

10、言行举止不文明,有粗言秽语,叫别人绰号,与同学发生口角冲突等行为者。

(二)考核期间有下列行为者,扣2分:

11、旷课一节者。

12、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校有吸烟、饮酒行为者。

13、不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影响他人工作、学习、休息,造成不良影响者。

14、不团结同学,有拉帮结派、欺侮弱小等行为者。

15、违反宿舍管理制度,情节轻微者。

(三)凡有以下行为之一者,视其情节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并扣5—20分:

16、动手打人、参与打架者;违反教学纪律,情节较轻者;纠集校内人员滋事情节轻微者。

17、故意损坏公共设施或他人财物者(并处赔偿经济损失)。

18、偷窃情节轻微者(并追回赃款赃物或赔偿经济损失)。

19、违反宿舍管理制度,情节较重者。

20、有吸烟、喝酒、赌博行为者。

21、考试有作弊或协助他人作弊者,取消该科考试成绩,同时扣除操行分10—20分。

(四)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开除学籍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处分:

22、受记过处分后,不吸取教训,继续违反校纪者。

23、动手打人、参与打架者;违反教学纪律,情节严重者;纠集校内外人员滋事情节严重者。

24、偷窃他人钱物,情节严重者(并追回赃款赃物或赔偿经济损失)。

25、勒索、敲诈他人钱物,情节严重者(并追回赃款赃物或赔偿经济损失)。

26、旷课20节以上或操行分为负100分以上者。

27、违反宿舍管理制度,情节严重者。

28、触犯刑法者。

三、附则

第四条处分决定和撤销处分的程序:

1、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开除学籍留校察看的处分由德育处研究决定;勒令退学的处分由德育处提交学校研究决定。

2、撤销处分。凡受处分的学生,符合下列条件,经本人申请,由班主任提出意见,经德育处审查批准后可撤消处分:

(1)被处以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者,经半年考察,确有显著悔改表现者。

(2)被处以记过、留校察看处分者,经一年考察,有深刻认识和明显悔改表现者。

六级考试作文评分原则和评分标准 第6篇

六级考试作文评分原则和评分标准

(一)评分原则

1、CET是检查考生是否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四级和六级教学要求,对作文的评判应以此要求为准则。

2、大学英语六级作文题采用总体评分(Global Scoring)方法。阅卷人员就总的印象给出奖励分,而不是按语言点的错误数目扣分。

3、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对作文进行综合评判。内容和语言是一个统一体。作文应表达题目规定的内容,而内容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要考虑作文是否切题,是否充分表达思想,也要考虑是否用英语清楚而适切地表达思想,也就是要考虑语言上的错误是否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4、避免趋中倾向。该给高分的给高分,包括满分;该低分的给低分,包括0分。一名阅卷人员在所评的全部作文卷中不应只给中间的几种分数。

(二)评分标准

1、本题满分为15分。

2、阅卷标准共五等:2分、5分、8分、11分及14分。各有标准样卷一至二份。

3、阅卷人员根据阅卷标准,对照样卷评分,若认为与某一分数(如8分)相似,即定为该分数(即8分);若认为稍优劣于该分数,则可加1分(即9分)或减1分(即7分)。但不得加或减半分。

4、评分标准:2分——条理不清,思路紊乱,语言支离破碎或大部分句子均有错误,且多数为严重错误。

5分——基本切题。表达思想不清楚,连贯性差。有较多的严重语言错误。

8分——基本切题。有些地方表达思想不够清楚,文字勉强连贯;语言错误相当多,其中有一些是严重的错误。

11分——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连贯,但有少量语言错误。

14分——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通顺。连贯性较好。基本上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注:白卷,作文与题目毫不相关,或只有几个孤立的词而无法表达思想,则给0分]

5、字数不足的应酌情扣分:累计字数CET4〖〗CET6扣分99~99〖〗110~119〖〗180~89〖〗100~109〖〗270~79〖〗90~99〖〗360~69〖〗80~89〖〗550~59〖〗70~79〖〗7<49〖〗<69〖〗9

[注:(1)如题目中给出主题句,起始句,结束句,均不得计入所写字数。

(2)只写一段者:0~4分;只写两段者: 0~9分。(指规定三段的作文)]

6、为了便于阅卷人员掌握评分标准。现将各档作文分相当于百分制的得分,列表如下,称分率。其中9分的得分率为60(相当于百分制的60分)。作文分〖〗15〖〗14〖〗13〖〗12〖〗11〖〗10〖〗9〖〗8〖〗7〖〗6〖〗5〖〗4〖〗3〖〗2〖〗1得分率〖〗100〖〗94〖〗87〖〗80〖〗74〖〗67〖〗60〖〗54〖〗47〖〗40〖〗34〖〗27〖〗20〖〗14〖〗7

(三)关于作文最低分的有关规定

1、作文分最低分定为6分。

2、考生作文分为0分时,若总分高于60分,一律按59分报道;若总分低于60分,则按“总分-6分”报道。

3、考生作文分大于0分,小于6分时,则按下列公式报道成绩:最后报道分=原计算总分-6分+实得作文分。

评分标准 第7篇

(1)歌曲内容:参赛曲目为红歌或励志歌曲,积极进步、健康向上、颂党爱国、奋发图强。(10分)

(2)难易程度:参赛歌曲有一定难度。(5分)

(3)演唱效果:演唱歌曲完整流畅,无中途重唱、停唱现象,演唱整齐、音色统一。(10分)

(4)音准节奏:准确地把握音准节奏,吐字清晰。(10分)

(5)合唱形式:合唱声部间声音清晰、形式多种多样。(20分)

(6)音乐表现力:演唱感情到位,能够较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歌曲的音乐形象。(20分)

(7)指挥:指挥手势准确,音乐表现力与感染力强。(10分)

(8)人数及队形:人数符合参赛要求,无故缺席每人次扣0.5分。(5分)

(9)服装及精神面貌:服装统一、整洁、美观、大方,精神风貌良好,组织有序,纪律严明,注重礼节,上下场迅速。(10分)

要求:

1、公平公正,宽严一致

2、请依据评分标准打分

3、为了便于把握尺度,前三个班级先不评分,待第三个班级演唱完后,综合考虑一

德育课评分标准 第8篇

虽说是新评分体系,但在此次公开讲解之前,IDSF已经在亚运会、IDSF拉丁舞和标准舞大奖赛等国际大赛中对新执裁体系有过多次的测试与应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10年广州亚运会中国队“十全十美”的完美表现就得益于新执裁体系对选手客观公正的评价。在一个打分项目中,裁判的主观思维对结果影响巨大,IDSF秘书长郑志华就曾表示“不会有一个裁判愿意看到一个国家包揽金牌”,但新的评分规则有效的约束了裁判可能萌发的不良自主意识,对每一个选手的每一支舞进行了全方位的公正评价。既然IDSF新的评判标准有着如此多的优点,作为此套新的执裁体系的研发者之一,Marco Sietas应该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看看他说了哪些“新”东西。

标准舞与新标准的呼应

与以往培训课程不同,在实践教学中,Marco Sietas让不同的选手配合他进行教学,通过让选手演示不同动作的正误、同时进行正误动作的对比展示、分析并纠正选手舞蹈中的错误等方式,让学员运用新的评分标准对不同的选手进行分析评价,整个教学显得直观并且具体。通过他对一些舞蹈技术的讲解和与裁判标准的对照,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新标准的价值所在。对体育舞蹈的教师而言,新标准是一个参考价值颇高的技术构架,如果将这些“审美标准” 反馈到教学和训练中,就能为选手们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指导。

华尔兹舞

在讲解华尔兹舞蹈时,Sietas重点提及了选手的基本姿态,提醒选手保持后背的垂直以及中心线的保持,尽量在人体本身具有的正常三个脊柱生理弯曲的基础上去找直后背。同时,他还强调了男士左手与女士右手的握持,尽管在各种选手之间有些许区别,但重要的原则就是男士的左手不要给女士右手任何压力感。

在华尔兹的右转动作中,Sietas强调的是动态中要有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即找到评判标准中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来源于身体重心下降时就已经开始的控制,一直延续到动作中的随之而来的摆荡和倾斜。

音乐方面,Sietas在传统的平均处理音乐的3拍跳法上,演绎了多种新的风格。如侧行追步中的音乐应用,在第2拍上很均匀地切成两部分,这种跳法在如今的少儿舞步学习中也已经成为一种“新”标准了。而在高水平的选手身上,还有更多“新”的跳法,例如在第1拍去做延迟的拍子处理,以产生更强烈的动作摆荡感,这就是执裁标准所谈到的时间值的问题。有一对选手的舞蹈中有前四小节动作不完整的跳法,Sietas建议他们对舞蹈动作进行新的编排,变成了完整的四小节动作,因为“舞蹈要遵循评判标准中的音乐有乐句和乐段的要求”。

探戈舞

舞蹈的特性是评判探戈舞的首要标准,即音乐和动作都有着非常清楚的断奏,整体风格上是一种非常清晰的顿挫与停顿感,“要跳出这样一种感觉,关键点就是在主力腿上倾注能量”

Sietas认为,在基本握持上,男士和女士要保持身体的主轴的绝对垂直,能从肘关节处产生一种相对抗的合力感,形成力量的持续性的传递框架;在基本的舞步中,要有很明显的猫步感觉,重心到位非常及时。同时,他还例举了许多舞步进行分解和示范。例如,在做锁停步时,男士要关注的是使女士及时回到自己身体的前方,而不要逼迫女士做过早转,造成身体失去平衡;在做并退左撇转时,男士在第一步是切忌不要过早地使身体先转向左边,而是继续向前出步再左转,一定要记住在做撇转时不要有明显的升降,如果在执裁时看见这样的技术展示基本上可以视为是错误和不可接受的;并退叉形步中,男选手要注意先有前行的动作,而不是先转,这样才会有舞步的流动性。

狐步舞

Sietas在讲解狐步舞时重点提到羽步、左转步的升降技术是执裁时的关键,因为要吻合舞蹈风格的动作才能谈得上是有质量的动作,这几个舞步很考验选手在这方面的能力。

在狐步中,第一步的结尾就升到位了,第二步和第三步不要继续去升,即使在最高位时,脚踝的位置并不是特别高,否则就形成了华尔兹舞的风格。例如,在左转步中,男士后退的时候不能落跟太早,否则会失去身体的连接,使升降变得唐突;女士在后退步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线条,要尽量去做到动作脚的脚踝能处于跟地面垂直的状态,即吻合裁判对狐步评判中的身体线条的评判标准。在迂回步中,男士要避免在第一步就向右转,否则就会破坏女士的平衡在三个并退步中,男士要避免过早的转动,而要使舞步呈现连续的前进,即在第5步时,男士仍要做向旁的步子,而不是已经转过来身体正面朝前,这样的技术动作才符合舞蹈要有流动性的评判标准。

快步舞

毋庸置疑,快步舞是令很多裁判挠头的舞蹈,因为这是一个强调脚步灵活的舞蹈,所以在平常的执裁中,裁判总会看见一连串的短跑运动员,除了跑步,很多选手身上已经看不到任何还能凸显快步舞特性的动作了。

在快步舞的竞技中,快节奏的舞步和慢节奏的舞步一定要是非常清晰, 并且要有着很显著的差异,而不是混在一起,一口气围着舞池跑上几圈而已。其次,快步舞的灵巧的感觉,就必须如同拳击运动员一样,膝关节保持松弛, 让脚步能自如灵活地去做“蝴蝶步”,而膝关节越是僵直, 就越不可能产生正确的脚下动作, 并且身体重心的移动也会显得异常的笨重。对于一些喜欢通过火箭步这类大跳的步子博取喝彩和掌声的选手,Sietas建议一定要进行慢节奏处理,并且有必要控制身体重心的腾空,以使落地的时机非常准确的。此外, 他还提到非常重要的一点:即使在做快速移动的跳步,也一定要保持后背的线条,并且肩膀不要随着跳跃而上下起伏。当然,重点绝不止于此 ,Sietas将快步舞左右跳转换时保持膝关节的相对关闭当作最重点的内容推荐给大家,告诫所有人:在这个舞步中,一膝关节定不能敞开朝外。

维也纳华尔兹舞

或许,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将维也纳华尔兹看做只需要快速转圈的舞蹈,但事实绝非如此,例如Sietas就提到:保持在更大的空间去完成左右转是维也纳华尔兹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同时,他还指出了平时执裁时发现的几种错误:第一种是舞蹈中有跳跃动作;第二种是过早地产生左转右转的身体动作,导致舞步走不出去,舞蹈的流动性不够强;第三种是特意拉大第一步,造成舞步之间的不够连贯。针对种种问题,Sietas提示说,在左转中,第一步一定要充分的向前,而不是先转向左边,这样才能向前流动起来;在右转动作中,要注意第5步一定是脚掌平伏的情况下,保持身体持续上升。

在做团团转时,要保持在原地转动,不移动位置,第5和6步在脚跟掌上过度,甚至可以把前一个回合的第6步和下一个回合的第一步合成为一步。目前,IDSF正致力于对维也纳华尔兹舞蹈进行创新尝试,在保持原有的一些左转右转团团转动作的前提下,开始引进一些如双左旋转、抛掷步倾斜、盘旋截步等舞步,这种尝试能否被舞者们接受还尚未可知,还需要通过时间的考验。

标准并非一成不变

在解析新标准、 强调了许多不被允许的内容后 ,Sietas又表示在实际执裁过程中 ,评判标准的应用也并非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不同级别的赛事,不同年龄段的选手赛,在执行标准上有所侧重和区分,例如少儿组的选手和职业组的选手就不能用一样的标准衡量。

为考察学员们对裁判标准的掌握情况,Sietas在模拟执裁中和展演的选手一起设置了许多陷阱,然后考察学员们能否找到这些故意设置的问题。虽然他表示自己并不在乎学员们能否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而是希望更多人用新标准和新思维去进行执裁工作,但“挑错游戏”效果很好,从脚法到身体连接,再到节奏应用,几乎所有问题都能被学员们挑出来。或许,此次IDSF新执裁标准的学习,会成为中国体育舞蹈竞技场上的技术风向标,被越来越多的裁判和选手认可,并成为老师教学生、教练训练选手的重要技术参考,使中国体育舞蹈能够紧随国际舞蹈的潮流。

5个“审美”新标准

“新的执裁标准是基于体育舞蹈运动以前的执裁标准发展而来的”, Marco Sietas介绍说,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PB、QM、MM、PS、CP。

PB姿态和平衡。姿态部分包括姿势、身体线条、形状、握持、位置和变化等;平衡部分包括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也包括双人平衡和单人平衡;同时还有动作的协调性。

QM动作质量。动作方面必须包括通用性动作和每个舞种的特定动作;舞蹈动力方面包括动作流动性、动作重心的处理、动作的时间值、动作的空间感。

MM动作与音乐。包括动作的时间值、动作的节拍、动作的节奏型、 乐句乐段、音乐性等内容。

PS双人配合技术。包括对有肢体接触的配合、无肢体接触的配合, 以及双人配合技术的正确度、有效度和粘合度。

CP编舞与表现。包括舞蹈良好的平衡、舞蹈的内容体现、舞蹈的空间应用、舞蹈的双人配合技术的应用、舞蹈的难度动作的等级、 舞蹈的氛围、舞蹈的创新、舞蹈的表情,以及舞蹈的诠释。

Tips

执裁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华尔兹舞:耸肩、节奏过快或过慢、脚法错误或不清晰。

探戈舞:身体没有连接或者松弛、胳膊刻意发力、过分追求较大的步幅、失去正确的侧行位置、节奏不正确。

维也纳华尔兹舞:旋转呈跳跃状、第一步时刻意拉大步幅以达到延迟效果、 在第六拍两脚跟落地、在旋转中没有直线意识、过早转动身体、没有正确的节奏、身体的倾斜反向。

狐步舞:升降呈华尔兹化、并脚动作太多、脚升得过高、后退落跟太早、节奏太慢、身体没有连接。

快步舞:快慢节奏不明、身体没有连接、膝关节过于僵直、舞步笨重、节奏不清晰。

关注“三大走向” 紧扣评分标准 第9篇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三大走向;审题;角度;文章亮点

作文对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复习阶段,有没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关注高考命题走向,紧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命题三大走向

1.关注社会生活

近几年各地作文命题继续遵循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的原则,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对其有所悟、有所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与归宿,高考作文命题对社会生活的关注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课改的要求。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考生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的检验。

2.崇尚理性思考

写作是思维的艺术,文章是思维的结晶。写作是思维展开的过程,文章是思维的载体与表现出。纵观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可以发现,高考作文在重视考查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高度重视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考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智慧,走向解放思想和创造创新,这是对写作活动本质的肯定与回归。

3.呼唤人文个性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这体现出我国作文教学从教师规定学生写作到学生自主写作的重大变革。

有人把高考作文说成“带着镣铐跳舞”。这是因为考场作文是有严格规矩约束的,这个“规矩”就是《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对照评分标准,结合命题趋势,在写作中以下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提高审题能力

审题就是分析话题,明确范围。针对学生写作中偏题,甚至离题的现象,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审题错误,是方向性错误,也是致命性错误,审题不慎,满盘皆输。”其次要多做审题训练。再次要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仔细阅读,分析试题中的每一句话、每个词,包括写作中每一项内容,确保无一遗漏,在此基础上理解材料的整体性,不能只抓枝节,不及其余。

三、选择恰当角度

对照考纲,它对“意”(文章中心)的要求是明确的:一要正确,能激发人们奋发向上;二要新颖,能启发人之未见闻;三要深刻,能接触并提示事物的本质。

考生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在明确话题范围后,不善于选择恰当的思维角度。所以很有必要在考前进行思维训练。

1.定角度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往往针对话题,用提问的方式层层推进,从而触及并揭示事物的本质,挖出“深意”。如“诱惑和个人素质”这个话题,思路也可以围绕问题来展开:“诱惑和个人素质”是什么关系?(要经受住诱惑就要提高个人素质)要提高哪些素质?(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克制能力)如何提高素质?这种思维方式尤其适合那些在考场上思路相对混乱的考生。

2.多角度思维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这是思维素养高的表现,而不是“认死理”、“一条道上走到黑”。如“毁树容易种树难”这个话题,我们既可从“绿化祖国,爱护树木”的角度立意,也可以把“培养人才,爱惜人才”作为文章中心,然后两相比较,择其优者。

3.反角度思维

反角度思维也称为逆向思维,俗称“反弹琵琶”,就是试着从已有的思维判断去作反面的思考,这种思考往往会带来新的发现。宋代大文豪王安石,是“反琵琶”的高手,他的八十八字的《读孟尝君传》,因为逆向思考分析,使他的评价平中见奇、陈中出新,闪射出智慧的火花,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古奇文”。

4.类比联想思维

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对相关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判断、评价,并把这种判断、评价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以“做人讲诚信” 为话题的作文,有考生由做人讲诚信联想到为官、治国、经商、创业都要讲诚信,由此判断:诚信是做人之本、治国、经商、创业都要讲诚信,由此判断:诚信是做人之本、治国之本、治国之根、经商之要、创业之基,意蕴深刻,令人感动。又如:有人从“南郭先生”联想到当今某些官僚,“瞒”和“骗”的典型,南郭先生最终落得个“逃之夭夭”和“贻笑天下”的下场,对比当今某些官僚尸位素餐,自以为是,从而得出判断:南郭先生尚且有自知自明,知道一走了之,而这些官僚却无动于衷,“占着茅坑不拉屎”,岂非南郭先生都不如,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总之,有必要在考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他们的文章出“新”、出“彩”。

四、突出文体特征

高考作文“文体自选”意味着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施展写作才能,但并非以不讲究文体。2004年高考评分标准就非常重视文体要求,考生一旦选定文体,阅卷教师就用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写法来评判作文。一要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千万不要写“四不象”的文章;二是掌握几种自己感兴趣的文体,如:寓言、小说、日记等,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写作个性。

五、设置文章亮点

亮点,就是文章的精彩之处,也就是得分点。它有赖于扎实的写作基本功,主要包括新奇的材料、新巧的构思、跌宕的情节、瑰丽的想象、深邃的意境、美好的感情、精致的标题、精彩的凤头、诗化的结尾等等。

我认为,只要摸清“走向”,紧扣“标准”,注意方法,讲求效率,就一定能够做好“考前作文总复习”这篇大文章,高考作文也会得高分。

【参考文献】

[1]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2011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礼仪评分标准 第10篇

1、进出场仪式(1分): 步法整齐、口号洪亮、精神饱满。

2、队形队列展示(0.5分):队形队列表演动作迅速、整齐、无错误、严肃认真。

3、广播体操比赛(6 分):动作整齐规范,符合节拍,力度到位,精神饱满,严肃认真。

4、出勤(1分):缺一人扣0.2分,扣完为止。

5、指挥员(1分): 口令洪亮,正确,背面示范领操,精神面貌好。

6.服装(0.5分):要求统一,缺一人次扣0.1分,扣完为止。

武术操评分标准 第11篇

本次武术操总评分为 10分,评分标准如下:

①精神面貌精神饱满,体现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2分)②服装:整洁;队列:整齐。(1分)

③领操员站位得当,调动队伍合理,动作正确、规范。(1分)④广播操动作准确、整齐有力、合节拍。(4分)

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第12篇

朗诵水平(60分)

朗诵资料贴合本次比赛要求,主题进取向上,感染力强(10分);

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普通话标准,能够正确把握诗歌节奏和韵律,表演完整(20分);

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诗歌内涵,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现场观众产生共鸣(30分);

朗诵优秀自创诗歌适情加1-3分,脱稿朗诵适情加3-5分。

精神面貌(20分)

德育课评分标准 第13篇

关键词:本科口译课程测试,评估体系,评分标准,参数

1、Introduction

Interpretation means an extempore oral reproduction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is said in another language. (Zhong Shukong, 1999:1) It is a“bridge”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s.Nowadays, contrary to growing and urgent demand upon professionals in interpretation field and its significance, the status quo of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is worthy of concern.What is to be done to improve college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then consequently to meet the great demand for qualified interpreters?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nterpretation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achieving this goal.

2、Existing problems

Currently in many universities its interpretation test takes the form of adopting two passages, respectively for English-Chinese interpretation and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ation through either taperecording or oral reading of the original tests by teachers, who mainly grade students’performance by subjectivity and impression without a comparatively scientific grading standard, resulting in the large subjective proportion in the final grade of this test.

The unscientific, non-standardized and irrational interpretation test has seriously affected its effectiveness, correctness and reliability, which has set an obstacle to the fast improvement of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quality.To avoid unfairness due to personal and subjective factors in interpretation tes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formulate a set of feasible grading standard to regulate examiners’behavior, to enhance openness of tests, and to ensure objectivity, fairness and accuracy.Some pioneers in interpretation research have taken the initial step to establish grading standard system of their own.So let us make a critical analysis on the grading system they have set up, aiming at helping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standard for interpretation eval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3、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ree Grading Criteria for Interpretation Test

3.1 Liu Heping’s Mode

In her monograph Interpreting Skills---Thinking Science and Reasoning Methodology of Interpretation, Liu Heping puts forward her evaluation system on interpretation test.She combine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tandards together and grades interpreting performance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speed of response and attitude toward released information, completeness, accuracy, clearness and logicalness of interpreting information, and capacity to handle change and psychological competence.Her idea can be clearly represented in the chart for interpreting evaluation designed by herself. (Liu Heping, 2001:53)

Figure 1.Chart for interpret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ly for reference)

In her chart, she supposes that,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an average testee, if there is no loss of information, no misunderstanding and no wrong expression, the interpretation performance can be graded as 70 to 85.If the testee does well in good consciousness of environment and source language speaker, and in extremely good language competence, the highest mark 90 can be given.The remaining mark would be determined by testee’s performance in good capacity to handle change and psychological competence.

Liu’s chart for grading interpretation performance with the pioneering significance contributes to the formulation of unified test criteria, and to the improvement of transparency of test.But these outstanding grading criteria still have their own disadvantages.Liu does not give the detailed mark each grading item occupies, which makes these grading criteria infeasible to some extent.And consequently in practice examiners still find it difficult to avoid subjectivity.

3.2 Chen Jing’s Mode

To better measure testee’s interpretive competence, and to avoid the possible vagueness and subjectivity, Chen Jing (2001) proposes that a concrete and detailed evaluation standard is completely necessary.The following chart presented by her explicitly expresses her idea on this issue.

Figure 2 Chen Jing’s quantitative chart for evaluation of interpreting performance

Chen Jing gives some elaboration on her quantitative chart for evaluation of interpreting performance in her article.Upholding Bachman’s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 Chen concludes that knowledge command, skill competence and psychological competence are the three main focus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interpretation performance.Sinc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pretation determine that skill training should be the focal point in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Liu Heping, 2005:112) , skill competence takes the largest rate in the whole grading system.Under the circumstance that college students usually begin their interpretation learning in grade four, at which stage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have obtained a good command of language knowledge, so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grammar and syntax occupy only 5%.This decision by no means implies that these parts are unimportant.

Compared with Liu’s grading assumption, Chen’s mode is more detailed in grading items and in mark ranking.While to execute Chen’s mode, she has insisted that the interpretation test should take the form of interpreting on the mock spot for authenticity and video recording for repeatedly watching afterwards to give accurate mark.This suggestion is definitely constructive to improve the objectivity and accuracy of evalua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presents tremendous challenge to examiners with extremely hard work on the spot and after it.If encountering hundreds of students in college interpretation test, this method would be difficult to carry out considering the time consumed, labor and material resources.On the other hand, some items in her grading chart are hard to give marks on.For example, discourse ability and pragmatics are difficult to grade.And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item---completeness and accuracy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has not appeared in her chart.Without the complete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how can we assess whether the interpretation performance is a success or not?

3.3 Band Eight Oral Test Mode for College English Majors

Since the first execution of Band Eight Oral Test in 2003, and experiencing the growth in its popularity within 6 years, now more than ten thousand students from seven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participated this exam in the year of 2009.In this exam, English-Chinese interpretation and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ation are the two task types out of three.

Take English-Chinese interpretation part in 2006Band Eight Test as an example, the grading criteria and division of information unit are as follows:

Figure 3 Grading criteria and division of information unit

As it is in its tentative stage, this exam experiences some weak points in its grading work.With a general view on its evaluation system, the grading criteria definitely neglect the importance of interpretation skills.Not any tiny consideration on these skills can be found in the grading criteria.For example, if the testees’interpretation is full of hesitation and pause which indicates that he/she is lacking in public speaking skills, would it be more scientific to subtract some marks?Another problem exists in its dealing with information.These grading criteria put too much weight on the completeness and accuracy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Even if this disposal is acceptable, its concrete grading attracts criticism.As figure 3 has shown, 2 or 4 mark will be given only if the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exists in testees’interpretation.But in interpretation, omission and addition are the frequently used devices to make our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fluent.That means it is because of properly using these devices that testees will lose some marks.This makes the grading work unfair and unreasonable to some extent.To put it in simple terms, this disposal method splits the completenes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s a whole.

4、Reflections on Formulating Grading Criteria

After a critic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ree well-designed grading criteria, we can draw some conclusions.Firstly, the grading criteria should necessarily be feasible and comparatively easy to conduct.Secondly, the grading criteria should manifest the focus the exam wants to test on.And thirdly, though presently it is hard to achieve consensus on some unified grading criteria, which surely should be achieved in the future, some parameters should certainly come into the consideration when formulating grading criteria, namely, language competence in phonetics, morphology and syntax, completeness and accuracy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extra-linguistic command, skill competence, and psychology.

5、Conclusion

This paper just takes an initial step 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interpretation test, while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Further research will be needed for designing feasible and scientific grading criteria, conducting empirical study and proving its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参考文献

[1]陈菁:“从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模式看口译测试中的重要 因素”《中国翻译》, 2002. 1

[2]冯建中:“论口译测试的规范化”, 《外语研究》, 2005, 1.

[3]《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上海: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 社, 2000.

[4]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 北京:中国 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5]刘和平:“对口译教学统一纲要的理论思考”, 《中国翻译》, 2002, 3.

[6]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7]《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大纲》, 上海: 上海外 语教学出版社, 2002.

[8]《上海市英语高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大纲》, 上海: 上海外 语教学出版社, 2002.

看评分标准谈解题规范 第14篇

那么在解答题中,究竟有哪些内容必须书写清楚,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扣分呢?

让我们先从一道解析几何题出发,看看同学们的书写和参考答案有什么差异.

例[ 2011年台州市第一次模拟测试(理科)第21题] (本题满分15分)如图1所示,在y轴右侧的动圆与圆O1:(x-1)2+y2=1外切,并与y轴相切.

(1) 求动圆的圆心P的轨迹Γ的方程;

(2) 过点P作圆O2:(x+1)2+y2=1的两条切线,分别交y轴于A,B两点,设AB中点为M(0,m).求m的取值范围.

【一位同学的解答过程(①②③④系本刊标注)】

(1) y2=4x. ……………………………………………①

(2) P

,t,y-t=kx

-即kx-y+t-=0.

=1,……………………………………②

得t2(t2+8)k2-8t(t2+4)k+16(t2-1)=0,

k1+k2=.……………………………………③

y-t=k1x

-,y-t=k2x

-,

y1=t-k1,y2=t-k2,………………………………④

故m==t-(k1+k2)==,-≤m≤.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 由题意可知,点P到点(1,0)的距离等于它到直线x=-1的距离,故Γ是抛物线,方程为y2=4x (x≠0).……… 5分

【注:由=x+1化简得到y2=4x同样给分;不写x≠0不扣分】

(2) 设P

,t(t≠0),切线斜率为k, 则切线方程为y-t=kx

-,即kx-y+t-=0.…………………………… 6分

由题意可知,圆O2的圆心(-1,0)到切线的距离=1.……………………………………………… 8分

两边平方,整理得:t2(t2+8)k2-8t(t2+4)k+16(t2-1)=0,

………………………………………………………… 9分

该方程的两根k1,k2就是两条切线的斜率,由韦达定理得:k1+k2=(Ⅰ).…………………………………… 11分

另一方面,在y-t=k1x

-,y-t=k2x

-中,令x=0可得A,B两点的纵坐标y1=t-k1,y2=t-k2,故m==t-(k1+k2) (Ⅱ).…………………………………………… 13分

将(Ⅰ)代入(Ⅱ),得m==, ……………… 14分

故m的取值范围是-≤m≤,m≠0.…… 15分

【对比】

和参考答案进行对照,我们发现同学的解答有以下不规范之处:

(1) ①中没有提供得出轨迹方程的依据,只有结果;

(2) 用到的变量未交待其意义,如k1,k2,y1,y2等;

(3) ②③④这些关键结论得来突然,没有依据(条件、公式、定义、定理等)支撑;

(4) 整个解答前后缺少逻辑关联,只有算式的堆积.

虽然这位同学的解答有过程,答案也是正确的,但是答题不够规范,缺少关键步骤的说明,所以会被扣掉3到4分.

除了解析几何题,同学们在其他大题中同样存在不规范答题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将列举常见的不规范答题行为和容易被忽视的解题细节,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

△三角函数题

(1) 讨论三角函数性质时没有注意周期性.

例如求f(x)=sin2x

--的递增区间时,由-≤2x-≤得到函数的递增区间为-

,只考虑了一个周期.

(2)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或已知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它的其他三角函数值时,忽视角的范围.

△数列题

(1) 已知Sn求an时,没有考虑初始项a1.

(2) 数列求和时不注意项数.

(3) 在运用数学归纳法求递推数列通项时,只有归纳或猜想,没有证明.

△概率题

(1) 求概率时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用到的符号也没作出交代.

(2) 写分布列时,没有交代变量的取值,每个取值的概率的计算过程也没有,只有表格或结果.

△立体几何题

(1) 随意使用数学符号.如将PB⊂平面PBC错写成PB∈平面PBC.

(2) 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中条件缺失,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3) 利用几何法求角时只有计算,没有必要的作图和证明.

△函数与导数题

(1) 在利用导数求函数最值时,没有指明函数单调性,直接将极值等同于函数的最值.

(2) 求函数单调性时,最后没有用集合将单调区间表示出来.

数学解答题虽然力求简洁明快,但每一次转化、每一步推理均应提供合理的依据.只有答题过程逻辑思路清晰、详略得当,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不同于选择题和填空题,数学解答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而不少同学重结果、轻证明,更不重视文字说明,因此往往会在解答上丢掉不该丢的分数.

那么在解答题中,究竟有哪些内容必须书写清楚,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扣分呢?

让我们先从一道解析几何题出发,看看同学们的书写和参考答案有什么差异.

例[ 2011年台州市第一次模拟测试(理科)第21题] (本题满分15分)如图1所示,在y轴右侧的动圆与圆O1:(x-1)2+y2=1外切,并与y轴相切.

(1) 求动圆的圆心P的轨迹Γ的方程;

(2) 过点P作圆O2:(x+1)2+y2=1的两条切线,分别交y轴于A,B两点,设AB中点为M(0,m).求m的取值范围.

【一位同学的解答过程(①②③④系本刊标注)】

(1) y2=4x. ……………………………………………①

(2) P

,t,y-t=kx

-即kx-y+t-=0.

=1,……………………………………②

得t2(t2+8)k2-8t(t2+4)k+16(t2-1)=0,

k1+k2=.……………………………………③

y-t=k1x

-,y-t=k2x

-,

y1=t-k1,y2=t-k2,………………………………④

故m==t-(k1+k2)==,-≤m≤.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 由题意可知,点P到点(1,0)的距离等于它到直线x=-1的距离,故Γ是抛物线,方程为y2=4x (x≠0).……… 5分

【注:由=x+1化简得到y2=4x同样给分;不写x≠0不扣分】

(2) 设P

,t(t≠0),切线斜率为k, 则切线方程为y-t=kx

-,即kx-y+t-=0.…………………………… 6分

由题意可知,圆O2的圆心(-1,0)到切线的距离=1.……………………………………………… 8分

两边平方,整理得:t2(t2+8)k2-8t(t2+4)k+16(t2-1)=0,

………………………………………………………… 9分

该方程的两根k1,k2就是两条切线的斜率,由韦达定理得:k1+k2=(Ⅰ).…………………………………… 11分

另一方面,在y-t=k1x

-,y-t=k2x

-中,令x=0可得A,B两点的纵坐标y1=t-k1,y2=t-k2,故m==t-(k1+k2) (Ⅱ).…………………………………………… 13分

将(Ⅰ)代入(Ⅱ),得m==, ……………… 14分

故m的取值范围是-≤m≤,m≠0.…… 15分

【对比】

和参考答案进行对照,我们发现同学的解答有以下不规范之处:

(1) ①中没有提供得出轨迹方程的依据,只有结果;

(2) 用到的变量未交待其意义,如k1,k2,y1,y2等;

(3) ②③④这些关键结论得来突然,没有依据(条件、公式、定义、定理等)支撑;

(4) 整个解答前后缺少逻辑关联,只有算式的堆积.

虽然这位同学的解答有过程,答案也是正确的,但是答题不够规范,缺少关键步骤的说明,所以会被扣掉3到4分.

除了解析几何题,同学们在其他大题中同样存在不规范答题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将列举常见的不规范答题行为和容易被忽视的解题细节,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

△三角函数题

(1) 讨论三角函数性质时没有注意周期性.

例如求f(x)=sin2x

--的递增区间时,由-≤2x-≤得到函数的递增区间为-

,只考虑了一个周期.

(2)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或已知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它的其他三角函数值时,忽视角的范围.

△数列题

(1) 已知Sn求an时,没有考虑初始项a1.

(2) 数列求和时不注意项数.

(3) 在运用数学归纳法求递推数列通项时,只有归纳或猜想,没有证明.

△概率题

(1) 求概率时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用到的符号也没作出交代.

(2) 写分布列时,没有交代变量的取值,每个取值的概率的计算过程也没有,只有表格或结果.

△立体几何题

(1) 随意使用数学符号.如将PB⊂平面PBC错写成PB∈平面PBC.

(2) 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中条件缺失,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3) 利用几何法求角时只有计算,没有必要的作图和证明.

△函数与导数题

(1) 在利用导数求函数最值时,没有指明函数单调性,直接将极值等同于函数的最值.

(2) 求函数单调性时,最后没有用集合将单调区间表示出来.

数学解答题虽然力求简洁明快,但每一次转化、每一步推理均应提供合理的依据.只有答题过程逻辑思路清晰、详略得当,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不同于选择题和填空题,数学解答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而不少同学重结果、轻证明,更不重视文字说明,因此往往会在解答上丢掉不该丢的分数.

那么在解答题中,究竟有哪些内容必须书写清楚,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扣分呢?

让我们先从一道解析几何题出发,看看同学们的书写和参考答案有什么差异.

例[ 2011年台州市第一次模拟测试(理科)第21题] (本题满分15分)如图1所示,在y轴右侧的动圆与圆O1:(x-1)2+y2=1外切,并与y轴相切.

(1) 求动圆的圆心P的轨迹Γ的方程;

(2) 过点P作圆O2:(x+1)2+y2=1的两条切线,分别交y轴于A,B两点,设AB中点为M(0,m).求m的取值范围.

【一位同学的解答过程(①②③④系本刊标注)】

(1) y2=4x. ……………………………………………①

(2) P

,t,y-t=kx

-即kx-y+t-=0.

=1,……………………………………②

得t2(t2+8)k2-8t(t2+4)k+16(t2-1)=0,

k1+k2=.……………………………………③

y-t=k1x

-,y-t=k2x

-,

y1=t-k1,y2=t-k2,………………………………④

故m==t-(k1+k2)==,-≤m≤.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 由题意可知,点P到点(1,0)的距离等于它到直线x=-1的距离,故Γ是抛物线,方程为y2=4x (x≠0).……… 5分

【注:由=x+1化简得到y2=4x同样给分;不写x≠0不扣分】

(2) 设P

,t(t≠0),切线斜率为k, 则切线方程为y-t=kx

-,即kx-y+t-=0.…………………………… 6分

由题意可知,圆O2的圆心(-1,0)到切线的距离=1.……………………………………………… 8分

两边平方,整理得:t2(t2+8)k2-8t(t2+4)k+16(t2-1)=0,

………………………………………………………… 9分

该方程的两根k1,k2就是两条切线的斜率,由韦达定理得:k1+k2=(Ⅰ).…………………………………… 11分

另一方面,在y-t=k1x

-,y-t=k2x

-中,令x=0可得A,B两点的纵坐标y1=t-k1,y2=t-k2,故m==t-(k1+k2) (Ⅱ).…………………………………………… 13分

将(Ⅰ)代入(Ⅱ),得m==, ……………… 14分

故m的取值范围是-≤m≤,m≠0.…… 15分

【对比】

和参考答案进行对照,我们发现同学的解答有以下不规范之处:

(1) ①中没有提供得出轨迹方程的依据,只有结果;

(2) 用到的变量未交待其意义,如k1,k2,y1,y2等;

(3) ②③④这些关键结论得来突然,没有依据(条件、公式、定义、定理等)支撑;

(4) 整个解答前后缺少逻辑关联,只有算式的堆积.

虽然这位同学的解答有过程,答案也是正确的,但是答题不够规范,缺少关键步骤的说明,所以会被扣掉3到4分.

除了解析几何题,同学们在其他大题中同样存在不规范答题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将列举常见的不规范答题行为和容易被忽视的解题细节,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

△三角函数题

(1) 讨论三角函数性质时没有注意周期性.

例如求f(x)=sin2x

--的递增区间时,由-≤2x-≤得到函数的递增区间为-

,只考虑了一个周期.

(2)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或已知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它的其他三角函数值时,忽视角的范围.

△数列题

(1) 已知Sn求an时,没有考虑初始项a1.

(2) 数列求和时不注意项数.

(3) 在运用数学归纳法求递推数列通项时,只有归纳或猜想,没有证明.

△概率题

(1) 求概率时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用到的符号也没作出交代.

(2) 写分布列时,没有交代变量的取值,每个取值的概率的计算过程也没有,只有表格或结果.

△立体几何题

(1) 随意使用数学符号.如将PB⊂平面PBC错写成PB∈平面PBC.

(2) 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中条件缺失,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3) 利用几何法求角时只有计算,没有必要的作图和证明.

△函数与导数题

(1) 在利用导数求函数最值时,没有指明函数单调性,直接将极值等同于函数的最值.

(2) 求函数单调性时,最后没有用集合将单调区间表示出来.

上一篇:七年级传统文化计划下一篇:拖把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