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内园林背景下三段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论文

2024-06-04

基于校内园林背景下三段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论文(精选3篇)

基于校内园林背景下三段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论文 第1篇

基于校内园林背景下三段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论文

园林专业是培养园林行业一线技能人才的综合性专业,包含绿化工、育苗工、植保工、花卉工、插花员、盆景工、假山工等职业的相关内容,职业技能鉴定以绿化工为主,涵蛊以上其他职业的部分内容,具有知识面广、技能综合,且有一定的美学和鉴赏能力要求的特点。为此,在确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广泛征询用人单位的意见,共同制定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笔者学校的园林专业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园林专业建设小组,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幵展社会调研,深入企业,对浙江红叶园艺有限公司、浙江人文园林有限公司等二十家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并通过电话、问卷等形式追踪调査了近五年的毕业生。根据园林行业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就业岗位特点,结合园林植物生长周期明显、工作过程季节性强的特点以及学生知识学习、技能掌握、职业能力养成的规律等诸多因素,以校内园林生产性实训地和校外紧密合作型企业为依托,创新了“三段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什么是“三段制”人才培养模式

“三段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校企合作、突出实践性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从简单到复杂的能力培养过程为课程设罝的依据,使学生从蕋础技能训练有序地发展到综合技能训练,进而形成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完成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在实施过程中,成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小组,具体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与对应企业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以调查研究为手段,收集行业发展信息、岗位需求信息、技能更新信息,分析对岗位综合能力、职业素质的.要求,科学准确地确定人才培养定位,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二、“三段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1.第一阶段(中级工阶段):完成基本技能的训练

以工艺流程为主线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任务,并把基础知识融入任务中。在本阶段,首先从挑与抬、掘地与整地、莪本工具的安装与维护开始,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其次,通过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的生产技术和养护技术,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阶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身休素质,形成从事园林工作的莲本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2.第二阶段(高级工阶段):完成综合技能的训练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综合技能的训练任务,并把基

础知识和相关知识融入任务中。在本阶段,引入园林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以学习领域、任务驱动为导向开展教学,完成小型绿地设计、放样、施工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假山堆叠、盆泉制作和插花的技能并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

3.第三阶段(技师阶段):完成定向培养

通过学校与企业沟通,学生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或就业意向后,根据企业对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制订个性化、量身定制式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过程强化训练汁划,结合企业的工作实际进行有目的的训练,让学生在某一类具体工作过程中得到强化提高,通过训练达到能胜任与职业资格相匹配的岗位工作的目的,实现培养与就业对接。在企业强化训练的过程中,一方而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实习训练,另一方而要根据强化训练的内容,安排学生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增加知识的积累。在学生实习训练过程中,通过巡回指导和回校考试等形式检验定向培养的阶段性成效,以便及时与企业沟通并及时纠正,切实达到定向培养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三、小结

根据园林专业岗位的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通过实施“三段制”培养模式,将教学从传统学科体系逐渐过渡到学习领域、任务驱动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目标。以深化“三段制”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完善园林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入研究企业岗位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推进学习领域、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实操训练的目的性、实用性以及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衔接性;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结构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和能力:进一步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基于校内园林背景下三段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论文 第2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园林专业

目前,在我国许多职业学校正在探索运用现代学徒制模式来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研究探索职业技能人才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发展大有益处。园林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许多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因此,园林专业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人才,是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它能实现学校、企业、师傅、徒弟多方互利共赢。

一、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的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是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

学徒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技能传授模式,通过师徒共同劳动,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获得知识或技能的传承。现代学徒制给这种古老的职业教育模式注入了新的内容,是一种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就是“手把手”“一对一”的技能传授,特别是对一些“绝活”的传承方面更是如此。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培养人才,学徒在工作实践中接受师傅“言传身教”的技能传授。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其中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许多职业学校结合国外现代学徒制培养特点,把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与传统学徒制进行有效结合,产生了现代现代学徒制职业人才模式,于是现代学徒制模式就有了“高等教育特性”和“学徒的职业性”两个身份。

(二)现代学徒制培养人才的重要意义

现代学徒制为园林专业培养人才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方法,由于园林专业的技术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许多园林专业职业技能大多具有隐性知识的特征,其技能的培养更多需要从实践锻炼中学习技能、积累经验。而这些隐性知识难以用书本进行表达,这样就会造成学校培养的园林人才与社会、企业用人要求脱节。通过现代学徒制,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企业和社会,充分体会到社会的竞争性,有较充裕的时间去改变自己的个性,适应社会,同时在师傅的带领和保护下,不但在职业技能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同时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方面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也使单位提前了解到学生的个性,增加双方相互理解,有助于学生在企业的立足,也有利于企业对人才的选拔。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的实践

(一)完善园林人才培养方案

在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采用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园林人才,能够较好地实现把课堂教学理论与企业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采用校企合作,建立“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螺旋式学习机制,通过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形成初步的技能掌握。学校要根据校企合作模式来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在第1~2学期,除了安排学习专业基础课外,依托学校的园林训练基地,在教师或园林师傅的指导下学生接受基本专业技能训练。在第3~5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真实园林项目实践,并给每个学生安排师傅进行专业指导,让学生全程在师傅指导下进行实践学习。

(二)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技能

建立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结合的实训机制,在校内实训过程中由学校教师教授技能,熟悉技能项目的基本步骤和过程,在校外实训中通过参与整个园林绿化工程过程,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化教学,把各个技能项目统一连贯,形成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完整概念。园林专业的学生实践锻炼对于提高职业技能非常重要,因此,在学生学习的第3~5学期,要经常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以提高其职业技能。在企业的实践锻炼中,要给每个学生安排专门的指导师傅,并保持师傅与学生的相对固定,以便使学生接受到完整连续的技能培训。

(三)发挥学生作用促进教学

在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学校应重视发挥优秀学生的骨干作用,在培养过程中选择一些优秀学生或掌握先进技能的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充当“小先生”,促进校内实训教学。通过“小先生制”教学,解决实训教学中一个教师不能顾及一班学生的困境,也能教学“小先生”在企业中学到的先进技能。“小先生”也能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技能,获得提高。例如,我校运用“塔式”方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即:师傅塔、学徒塔和技能塔。企业师傅是塔尖,优秀学生是塔的中间力量,全体学生是塔基,共同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塔式结构。学校派优秀学生到企业去实习,让企业师傅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技术尖兵,这些学生回校后成为教师实训课的好帮手,促进园林专业学生技能的提高。

总之,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职业学校刚刚起步,为使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学校和企业需要完善合作培养措施,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熊宇.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4(9).

基于校内园林背景下三段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论文 第3篇

关键词:政企校;五三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对高职学生的培养过程应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应与企业岗位生产的实际相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就是由此而产生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学校、行业、企业等不同的教育资源,采用课堂、现场教学和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苏州大学在苏州市相城区政府牵头下,与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合作,以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为载体,通过整合利用政府、社会、学校的各类优质资源,进行了政府、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探索。

“五三一”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政企校三者的五个合作、三个共建、一个互赢。五个合作指:合作以职业分析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合作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合作以职业目标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合作以知识面为基点的课程内容,合作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三个共建指:共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队伍,共建一个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基地,共建一套高水准的考核评价体系;一个互赢指:实现政府、企业、学院、学生多方互赢,如图1所示。

一、五个合作

1.合作以职业分析为导向的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以是否满足社会需求,是否与生产结构及经济发展变化相适应为准。根据国外一些先进职业教育理论,一般应满足三项基本原则。企业需求原则:专业设置应满足行业领域内所有企业的普遍要求;相对稳定原则:专业设置应满足相当长时间内职业发展的需求;广泛适应原则:专业设置应适合较宽的职业领域,并具有综合性。

因此,本院在动漫企业技术人员、学院专业带头人、政府部门三方合作下,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开发动漫类职业群,并将方向设定为二维和三维两个方向,并就该专业的开发前景优势等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2.合作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确定培养目标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劳动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经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作调研,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能力过关的人才,更需要能长期在企业工作下去的优秀人才企业。职业教育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企业要求的技术工人,要重点对职业岗位的关键能力进行训练。关键能力是指超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范畴的能力。当学生拥有这些关键能力后,即使职业岗位发生改变,劳动组织发生变动,这一能力依然能使其在其他岗位上快速地重新获取知识,一般包括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控制的能力。

因此,校企合作团队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一套由工学结合教材,网络资源及素材,校企合作项目为一体的三维立体教学平台。学生在此平台上,采用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的方法,预习、赏析、操作、总结、反馈,发挥自主性,从而达到教学主体知识与技能的自我构建。

3.合作以职业目标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为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形成,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以职业目标为核心,以学生进入企业真实环境、参与真实项目、解决真实问题、培养真实能力为原则,按照宽基础多方向强技能的原则构建。整合教学内容,重组教学模块,强化实践环节,工学交替,理论融合实际,全面实施并将素质教育贯穿全程,最终形成一套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通过校企合作,确立了阶梯式的课程结构。将动漫专业课程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按照知识面、技能强度、综合性逐渐上升。每个层次也是从泛到精、由浅入深开展的。实现以职业目标为中心,职业训练为基础,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宽基础多方向强技能的课程体系。

4.合作以知识面为基点的课程内容

如何使学生获得宽广的知识面,而这种知识层面能使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具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能够方便地转岗,课程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在政府、企业、学院三方通力合作下,开发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开发校本教材、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等。及时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知识点能够反映岗位特点和培养目标,并将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

5.合作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在企业学习都将教学活动的组织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指导者与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者,而是主动地获取者,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设计项目,运用己有的和新获取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制定出若干不同的实施方案,通过主动学习,不仅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训练,而且还提高了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二、三个共建

1.共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队伍

政企校三方合作,为共培互聘,建立高素质双师队伍提供了平台。学校教师可去企业挂职锻炼,也可兼职企业生产经营产品项目经理,企业技术人员可兼职参加学校实践课程教学。积极改革人事分配管理制度,学校方面,可以将教师去企业学习、参观、上岗作为高职院校员工继续教育的一个环节,从而提高教职员工开展校企合作的热情。企业方面根据学校对于兼职教师课时费补贴办法,形成企业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的补贴、奖励手段,鼓励企业人员参加校企合作。政府层面,可以对参加校企合作热情高的企业、院校给予补贴、奖励,使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90%以上,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超过50%。从而建设出一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以学院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为主体的双师素质为特征的专业教学团队。

2.共建一个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基地

一个好的实习实训基地是完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保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建立“政府立信、学校受益、企业受惠”的伙伴关系。合理整合、统筹政府、动漫相关企业、学校的各类优质资源,制定“政企校”三位一体的动漫实训基地建设合作方案,通过建立动漫专业完善的实训技能培养的实践方案,包括实训项目内容的确定,实训教师团队的组建,实训课程体系的重建,培养出学校与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企业真正需求的人才。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下,学校设立基于院校的“校内设计工作室”,在企业设立基于产业园的“校外创业工作室”。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与指导,坚持学校管理和实习企业管理相结合。

3.共建一套高水准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把企业的用工考核体系及培训模式与学院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融为一体。将考核内容转变成为实践报告、项目设计、项目成果等形式;将考核标准转变成从职业素质、职业技能、项目完成成果组合而成的综合考核标准;将考核形式变成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将行业规范和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加入其中,由校企共同管理,共建考核标准、评价机制,进行质量监控,最终建成一套企业满意度为90%以上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三、一个互赢

政企校三方合作,学生省略了企业岗前培训环节,赢得带薪员工岗位;企业降低了培训成本,赢得了人才;学校提高了就业率,赢得了声誉;政府赢得了口碑,从而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企业、学院、学生多方互赢,共同完成了对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新业.构建政企校联动平台 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196-197.

上一篇:下春雪了作文1000字下一篇:企业员工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