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

2024-05-23

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精选8篇)

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 第1篇

食堂采购管理制度

为规范学校食堂食品原料、日耗品的采购、卫生验收程序,节约采购成本,满足经营需要,提高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

1、严格遵守采购规范流程,按照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学校食堂大宗物资和各项原材料实行“高校联配”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采购工作,及时按质按量地采购,在满足质量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购成本。

2、加强采购的事前管理,由学校食堂招标领导小组负责学校食堂大宗物资的公开招标采购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原材料、价格信息档案,做好公开招标采购相关文档的存档、备份工作,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采购成本并保证采购质量。

3、经学校招标小组确定各类食品用品供应商后,原则上要求一律在指定供应商采购。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分散采购少量原材料,经食堂分管负责人、厨师长、仓库管理员协商同意后由采购员进行分散采购。事后需及时将情况记录在账并上报学校分管校长进行审查。

4、科学、客观、认真地进行收货质量检查,确保食品 原材料安全。

二、管理内容

1、食品原材料采购,分粮油类、调料类、蔬菜类、肉类、其他。

2、厨房日用品采购。燃料、厨具等。

3、餐饮用具采购,餐巾纸、筷子、餐盘等。

三、管理方法

(一)供货商选择

1、大宗物资通过高校后勤配送

2、其他物资经过公开招标,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学校食堂招标领导小组负责招标相关过程并择优确定中标企业。

3、学校食堂大型设备由学校制定预算,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政府采购或分散采购。

4、小额零星散货及较长时间才需采购的低值物品,经学校食堂负责人审批同意,由食堂采购员进行采购。

(二)采购项目和数量

为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减少资金占有,应根据勤进快销的原则,按单采购的原则来确定日常的采购数量。

1、食品原料采购

①粮油、调料类、干杂货、低易耗品等

此类物品的的采购数量应综合考虑经济批量、采购周期、储存条件等因素,根据最低库存量和最高库存量而定。最高库存量不得超过15天(干杂货、调料类中用量较小且易储存类可适量放宽库存量)。最低不得低于3天用量。

②蔬菜、鲜货类、水产

此类原料实行每日采购,由供货商送货,特殊情况下需散购的,由采购员外出采购,并填写散货采购单(见附件1),采购量根据每日所需量,可略微超量,但不得超出总量10%。水产类采购量根据菜单而定,采购量不得超过5天用量,采购入库存放在鱼缸内。

③肉类、水产类

此类食品原料要求根据每日菜单,适量采购,采购量要求能满足1-2天的量。入库后及时处理,存入冰柜。

2、厨房日用易耗品采购

厨房用品短缺时,食堂管理员应提前统计所需用品类别、数量,并向食堂负责人申请同意后由食堂采购员负责采购。

3、餐饮设备采购

食堂大型设备由学校负责投资、采购相关事宜。每年下半年食堂各部门根据自身工作需要可提出食堂设备的改造和采购计划,经学校审批同意后列入学校预算,由学校总务部门经政府采购或分散采购程序予以采购。小型低值餐饮设备采购可参照食堂厨房日用易耗品采购方式进行。

4、食品原材料每日营业结束前,由食堂管理员、仓库 保管员和厨师长会同各工作组长根据存货、次日就餐情况、储存条件等列出次日的采购清单。

(三)货物验收

1、货物质量验收:由食堂管理员与食堂厨师按照合同要求和上级卫生部门要求负责把关。基本要求为:米面等主食原料要求无寄生虫、新制作,不得为陈米陈面;食用油要求为品牌油,不得以次充好。蔬菜、水果要求新鲜,不得有腐败、残损现象。肉类、水产类要求新鲜、无病症。干杂货、调料类要求包装完好,未过期。其他日用品货物根据货物特点由食堂管理员与食堂厨师进行检验。

2、验收人员:食堂管理员、仓库保管员、厨师长。

3、验收程序:

(1)

货物送到后由仓库保管员与厨师长根据“采购计划单”进行验收,确定采购物品种类、数量、采购单价、质量是否符合,在采购计划单上确认签字,由仓库保管员负责做好入库相关手续。

(2)

对不符合质量标准和数量不符的仓库保管员有权拒绝收货并要求供货商及时进行退换货处理。

(3)

把好质量关,严禁无检验合格证明的肉类食品、超过期限及其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应的食品进入食堂。

(4)

禁止有毒、有害、腐烂变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进入食堂。

4、仓库保管员一定要坚持原则,大公无私,严格把握验收关;如在验收工作中发现任何问题,应及时向食堂分管领导汇报,协助进行妥善处理。

(四)库房管理

1、库房货物分类记帐

2、对新入库的物品及时登记在帐,定期进行货物盘存。

3、合理利用库房,分门别类保管各类货品。

4、做到先进先出、防止积压变质。

5、对已出现变质或过期货品及时清除。

(五)采购费用及报销

1、固定供货商采购的食品原料,采取按月结账的方式,每月初根据上月物资采购单进行统计。上报分管校长审查报销。

2、零星小额采购物资,采取采购员公务卡支付,事后及时报学校分管校长审查报销。

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 第2篇

原材料是直接制约产品质量的关键要素,原材料合格与否是直接反映食品安全程度的重要环节,所以,选好原材料进货渠道,搞好原材料的购进、验收与保管是企业经营者尤其要关注的管理内容。为了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就必须从源头上狠抓原材料的质量。为此,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原材料采购制度:

1、经过考察和以前的合作历史,确立一批符合企业《采购物资技术标准》的合格供货方,并建立档案和必要时签定《供销合同》。

2、购货时,要严格按照企业的《采购物资技术标准》要求进行,严格控制原料质量。

3、原材料购进前,要坚持索要供货方的合格证等有效证件。

三、原材料检验制度:

1、购进的原料在入库前,检验人员对购进的原料按《采购物资技术标准》进行检验。

2、检验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不得马虎粗心,防止漏检和错检更不能弄虚作假,否则按公司惩罚条例处理。

3、检验人员对每次的检验结果,应严格按检验单上表格所示内容进行如实填写,并要签署本人姓名,作为责任依据。

4、只有经过检验达到质量标准,并由检验员签署“合格”的原材料,库管人员方能办理正式入库手续。否则由库管人员承担违规责任。爱地经贸有限公司

5、检验时如遇到无法判定合格与否情况时,检验员应速向部门主管汇报安排生产部人员会同验收。判定合格与否。会同验收者亦必须在检验记录单内签章。

6、对于随机抽样物,在发现有疑点时应反复多抽样,以防误差严重。

7、对于需使用仪器等检测工具时,应校正确认工具合格后方能使用。

8、检验人员应依据情况,在必要时对所检材料向相关部门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

9、反馈进料检验情况,及时将原材料供应商交货质量情况及检验处理情况登记于供应商资料内,供采购部门掌握情况。

三、《采购物资技术标准》

1、天然气:要求CH4≥90%

2、脱硫剂:要求

3、一段转化催化剂:

3.1 主要化学组成 NiO≥14.0%; SiO2≤0.20% 3.2 颗粒径向抗压碎强度(平均值): CN-23 ≥350

4、二段转化催化剂:

4.1、主要化学组成 NiO≥14.0%; SiO2≤0.20% 4.2 颗粒径向抗压碎强度(平均值): ≥400 N/颗

耐热指标:1400℃高温煅烧4小时不熔融、不粘连。

5、中变催化剂

6、低变催化剂

7、甲烷化催化剂

8、合成催化剂 爱地经贸有限公司

9、MDEA溶液:

名称 多胺MDEA脱碳剂(包括活化剂、消泡剂)用途 合成氨脱碳系统用 首次装入量 150000kg 组份wt% MDEA≥90%

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 第3篇

一、卫生材料管理漏洞与缺陷

(一) 重视程度低

从目前医院的卫生材料管理实际情况来看, 由于卫生材料其本身在临床诊治中更多的是充当快速诊疗的附属品或者是辅助品, 因此对于众多的临床治疗医生以及相关的卫生材料的管理者来说, 卫生材料的管理远没有那些价值上千或是上万的医疗器械、设备来得重要, 因此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医疗器械与医疗用具方面。

(二) 对材料采购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

由于医院在卫生材料的采购中往往是交由专门的采购人员直接进行相应产品的采购。而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 导致一些采购人员通过一些不合理的方式进行材料的采购, 不仅使医院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 同时也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以及卫生材料本身的安全性。

(三) 卫生材料入库后的管理较为混乱

由于卫生材料其品种繁杂、数量众多, 因此在入库之后的保管上往往由于保管员对其重要性的忽视以及材料本身的因素等造成在入库之后的管理较为混乱, 往往导致有些材料在入库与出库的数量上有一定的出入。

(四) 对新会计制度的认识与解读不够清晰透彻

由于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金额界定提高了, 把在旧会计制度下符合固定资产的这部分资产转移到卫生材料这边来了, 因此对这部分原属资产现作为卫生材料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

二、改善卫生材料管理的措施

(一) 入库后的卫生材料分类管理

虽然卫生材料品种多、数量庞大, 但只要根据不同的卫生材料的特点以及使用功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 也是便于管理的。根据卫生材料的使用功能及价值, 可以将其分为6大类:第一类是价格较低但是数量大、品种较多的低值易耗类卫生材料;第二类是骨科专用及高值耗材, 直接植入人体内, 安全性要求极高;第三类是放射专用材料, 随着机器的更新需要不断变化品种和规格;第四类是心外介入材料, 技术含量高, 质量要求严;第五类是检验试剂, 给患者病情诊断提供保证;第六类是医用橡胶类材料, 用于医院治疗疾病和置于人体内代替某些器官或组织的符合一定卫生标准的橡胶制品, 可分为体外用和体内用两大类。不过, 基层医院还可按自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划分。

(二) 规范采购制度, 降低采购成本

卫生材料的采购流程由于牵涉到企业以及医院与患者的利益, 因此一直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医院基于患者利益以及医院采购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 近年来积极实行规范的采购制度, 成立采购领导小组。主要是通过招标的形式采购, 特别是对于价值较高、对安全性要求较为严格的高值骨科耗材、消耗量大的化学试剂都进行公开招标。加强采购过程的透明化, 积极完善现有的采购制度。整个招标过程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设备科对相关的供应方无论是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以及企业资质等多方面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把关, 而在招标的程序上也向公众公示招标的企业信息以及招标的整个流程, 安排相关的公证人员对整个招标过程进行监督, 杜绝暗箱操作。

(三) 做好审计工作, 确保医院合法权益

由于医院的材料采购涉及企业众多、产品众多, 因此所涉及到的采购合同也众多。从而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应该加强采购的审计工作, 有效核实产品的价格与数量, 避免出现由此而产生的法律纠纷以及利益上的摩擦, 确保医院的合法利益不会受到侵害。审计的内容主要有:一是根据医院卫生材料的实际消耗情况, 监督设备科合同执行情况, 避免因为采购过量或者是企业的供应过量而造成仓库内材料的囤积;二是要对合同的细则进行仔细的解读与研究, 认真核对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 审计合同的真实性以及供应商对合同的履行能力;三是在审计价格的同时也要严把材料的质量关。

(四) 做好翔实的卫生材料出入库记录

卫生材料在入库前, 应该由相关的验收部门进行仔细地验收与把关, 并且就验收过程中所发现的与合同条款中所规定的不符的产品及时挑拣出来告知采购部门, 及时退换货。同时在出库之前对每一项出库的产品均做好严格的记录以及质量的再次检查, 保证每一批出库的产品的质量, 同时定期对库存产品进行检查与核对。

(五) 切实按照新会计准则执行

针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金额界定提高, 医院要及时把在旧会计制度下符合固定资产要求的这部分资产转移到卫生材料这边。同时按照新的会计准则对这部分卫生材料进行严格的记录与入账。临床科室对高值耗材应该建立台账, 派专人管理, 财务部门定期盘点抽查, 保证账目与数量上相符。

卫生材料管理的好坏对于医院而言极为重要, 虽然其本身的价值相对而言并不高, 但是在医院的临床治疗中却是无法缺少的。因此卫生材料管理的有序进行才能够保证医院日常的医疗工作正常开展, 同时在新会计准则制度下, 卫生部明确规定医院应不以盈利为目的, 因此在卫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规范采购过程, 做好出入库的记录与质量监督。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宗旨, 从而有效保证患者的切身利益, 改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从库存材料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第4篇

摘 要 在我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资产的科目包括了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暂付款、库存材料、固定资产、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以及财政应返还额度。笔者对此产生了这样疑惑:为什么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科目表中只设置了库存材料一个科目反映材料物资成本,难道不论材料物资是否入库都只通过库存材料科目反映吗?还是只有入库的物料要进行处理,未入库的不进行处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与不解,笔者开始了对行政单位材料物资会计处理的探索。

关键词 库存材料 未入库 疑问 探索

一、材料科目设置的缺陷

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库存材料是指行政单位大宗购入进入库存,并陆续耗用的行政用物资材料,如购入大宗办公用品、器材等。从这个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樣的结论——库存材料科目是用于核算入库物料成本。例如:

【例1】某行政单位购入甲类办公用品一批,价款4200元,假设不考虑其他费用,款项通过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行政单位应根据相关的原始凭证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库存材料—甲类办公用品 4 200

贷:银行存款4 200

从上例看,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入库材料价值应计入“库存材料”科目,这是没有问题的。但若材料尚未到达行政单位呢?应如何处理呢?也许,有人会想,既然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没有设置对应的科目用于核算尚未入库材料物资,那就不处理先,等到验收入库再把物料的成本计入“库存材料”科目。是的,平时,这样的方法是可以的,但等到月末物料依然无法达到无法验收入库时,我们还能不进行处理吗?如要进行处理,那么,未验收入库的物料价值是否也要计入“库存材料”科目吗?

显然,再按照上述的方法处理是不符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因为,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库存材料是指行政单位大宗购入进入库存,并陆续耗用的行政用物资材料。也就是说只有入库材料才能计入“库存材料”这个科目中,因此,尚未入库的材料的价值不应在“库存材料”科目中反映。那么,是否可以不进行处理,等到次月入库后再处理呢?这显然也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样不能真实的反映期末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因此,在这问题上,笔者认为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在科目设置上存在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增设一个账户,用于核算行政单位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即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为了方便掌握,可以选用“在途材料”这一账户,用于核算行政单位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料的采购成本。设想例子如下:

【例2】若【例1】中甲类办公用品已经通过银行存款支付,但材料尚未到达行政单位,则行政单位应根据相关的原始凭证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在途材料 4 200

贷:银行存款 4200

待该批办公用品验收入库时,再进行结转处理,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材料 4 200

贷:在途材料 4 200

通过上述处理不仅有利于行政单位进行材料物资采购的控制,也有利于更真实地反映行政单位财务情况。

二、财产清查的思索

财产清查工作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为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提供初始数据,有利于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造条件。因此,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至少每年年终,要对库存材料进行一次清查。如发生亏、盘盈,应当查明原因,作为增加或减少当期支出处理。按次规定对应的会计处理如下:

【例3】某行政单位盘盈甲材料10件,每件单价20元。

盘盈甲材料:

借:库存材料200

贷:经费支出200

从上述例子的解答看出,行政单位对于财产清查采取的处理方式是发现盘盈或盘亏时不需进行会计处理,待查明原因后再处理。笔者认为行政单位库存材料清查,可以参考企业财产清查的处理。首先可以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用于在审批前,使账面数与实存数相等;其次,再根据查明原因,及时进行相关的处理。若上例,按照此方法,应当如此处理:

发现盘盈甲材料:

借:库存材料 2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200

处理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200

贷:经费支出200

采取以上处理方法,笔者认为有如下两个好处:第一,它能及时的调平账面数和实存数,使账实相符,有利于确保后面业务处理的正确性;第二,它能提高行政单位财产物资的管理水平。

三、结语

认真贯彻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行政单位会计人的职责所在,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赵建勇.预算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原材料消耗管理制度 第5篇

1目的为加强公司原材料消耗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所有原材料消耗管理。

3职责

3.1项目部的物资管理部为项目物资采购和主管部门。

3.2项目工程部负责编制每月材料消耗表。

3.3材料保管人员根据责任范围负责物资及材料的标识、贮存和保管、入库、出库等工作;

4相关文件

Q/SD3-ZY-034-2005 《进货查验规定》

Q/SD3-ZY-031-2005 《工程材料采购工作细则》

Q/SD3-ZY-071-2005 《安全环保设施管理制度》

5材料管理程序

5.1原材料消耗管理总则

5.1.1项目部应完善原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建立健全原材料消耗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按规定向资源节约行政主管部门、统计部门及上级有关部门报送报表。

5.1.2项目部应根据有关标准和消耗定额,加强原材料使用全过程管理,建立原材料采购和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的验收入库、储存、出库等管理制度,减少非工艺损耗。

5.1.3项目部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强原材料综合利用和合理代用,降低原材料消耗。

5.1.4项目部应运用先进技术,对其产品进行原材料消耗分析,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使用价值的前提下,节约原材料,降低产品成本。

5.1.5项目部应建立原材料节约奖励制度,对在原材料节约方面做出成绩的职工予以奖励。2005-4.1发布2005-4-1实施 编制:李小莘审核:李桂兰高统彪批准:冯亮

Q/SD3–ZY–075–2005C/O

5.2材料购入

5.2.1项目工程部根据图纸和施工进度要求编制本工程每周或每月消耗材料表,机电物资部负责材料的采购或将业主提供的材料进行初验入库工作。

5.2.2物资采购部门对采购和领用的材料验收应按照Q/SD3-ZY-722-2003《进货查验规定》和Q/SD3-ZY-708-2003《工程材料采购工作细则》的规定进行

5.2.3入库的原材料、成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保管人员应查验检验人员出具的检验结论、合格证等。对保管物品登记上账,利用已有标识或新加标识和使用卡片标签等,标明物品规格型号、名称与数量,做到帐、卡、物一致。

5.3贮存、保管

5.3.1仓库根据贮存物品的特点和自身环境、设施条件,设置清洁、干燥、通风、起重与运输条件较好的库房,并配备必需的货架;

5.3.2所贮存产品按规格型号分区域放置,合理有序,防止损坏。对温度、湿度和其他条件比较敏感的物品以及易燃物品应单独存放并符合国家对危险品的安全管理规定,应配备适当的防护措施,加以特殊标识,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和安全防火措施;

5.3.3保管人员针对保管物品的特性,采用适当的贮存方法。对于怕潮或易受潮变质的物品除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场所外;对于易锈物品应存放于防雨、防潮的场所;对容易扬尘的材料要进行加盖。

5.3.4保管员根据产品要求定期检查库存情况;保管人员在产品的贮存期超过一年时应检查产品质量情况,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5.3.5超期物品应及时向质检部门(或专业技术部门)提出复检申请,经检验合格者标明复验日期可继续使用,变质、失效或报废的物品可提出申请经单位领导批准后办理隔离、清帐及报废等手续和处理措施;

5.3.6保管人员须妥善保管贮存记录并保证其完整准确、信息及时可靠。.5.3.7盘点频次:原材料及成品每月一次。盘点应认真作好记录,发现数量、质量问题应及时汇报,查找原因,采取对策。

5.3.8材料保管环境应符合《安全环保设施管理制度》要求。

5.4材料领用

5.4.1项目内部材料领用按工程部的统一安排进行。仓库管理员凭“领料单”等将需用的原材料交付与生产部各班组。

5.4.2交付的产品质量由物资部负责,在交付时要满足使用的要求,并保证材料质量的可追溯性。

5.5材料的退库

对于每月发生或每批发生的剩余材料应及时在每月的25日办理材料的退库。特殊材料当天未使用完应当天退库,例如:炸药、雷管。

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 第6篇

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

企业应根据质量控制要求选择合格的供方,签订采购合同,建立并保存合格供方的档案,应严格按照原材料质量标准均衡组织进货。

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现行标准、规范和有关规定要求。企业必须按批验收质量证明材料,拒收质量证明材料不全的原材料。原材料进场后必须按照国家产品标准《预拌砂浆》(GB/T25181)有关要求按批取样、检验,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检验合格后试验人员在入库单上签字,原材料方可入库,不得使用不合格原材料。企业应对进场材料实施分类管理,建立《原材料进场分类台帐》。原材料进厂的验收、取样及检验项目见附表二。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储存,并标记醒目标志。

(一)水泥筒仓须有醒目的指示铭牌,标明水泥生产企业、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等,不同生产企业或不同品种的水泥严禁混仓。对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水泥,使用前应重新检验,并按检验结果使用。水泥贮存时保持密封、干燥、防止受潮;

(二)掺合料须设置专用筒仓,有醒目的指示铭牌,标明品种和等级,不同品种的掺合料严禁混仓。掺合料贮存时保持密封、干燥、防止受潮;

(三)集料须按不同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有防止混用的措施或设施。堆场不得露天,应采用硬地坪,有可靠排水措施。堆场内应有醒目的指示铭牌,标明品种和规格;

(四)外加剂、添加剂须按不同生产企业、品种分别存放,有醒目的指示铭牌,标明外加剂、添加剂生产企业、品种等。对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外加剂、添加剂,使用前应重新检验,并按检验结果使用。

第十九条 企业应根据原材料准备的难易程度,在能保证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原材料贮存量。同时,保证各种原材料在有效使用期内,做到先入库先使用。

砂浆生产管理制度:

化验室会同有关部门指定的重要质量控制方案,经总工程师或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执行。化验室负责监督、检查上述方案的实施。

预拌砂浆的生产过程制应采用电脑程序控制,计量应采用电子称,并定期对计量称进行校准。

为保证预拌砂浆的质量,配料岗位应根据化验室下达的配方通知单要求进行配料。配料要严格、计量要准确、操作要精心,力求配料均匀、稳定。添加剂的掺入必须均匀、准确。预拌砂浆应采用机械强制搅拌混合,搅拌时间应不低于2min,混合搅拌设备要满足生产不同品种预拌砂浆要求。

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预拌砂浆应按生产计划组织生产;生产品种更换时,混合及输送设备必须清理干净;原材料和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

预拌砂浆的生产过程环节必须详细记录并保留各原始记录。具体包括:

(一)各原始材料的进厂记录,包括材料的品种、批号、批量、进厂时间、供应商、生产商等信息。

(二)各原料库的入库记录。

(三)计量、搅拌控制记录。包括使用的原料库号、数量,搅拌时间以及搅拌时各设备的工作状态、参数等。

(四)包装过程控制记录。

(五)包装质量抽查记录。

(六)各种通知单。包括原料入库通知单、配方通知单、成品包装通知单、产品出厂通知单

河北卓丰建材有限公司

砂浆配合比设计管理制度:

预拌砂浆生产必须进行配合比实验,确保所采用的配合比生产的成品能满足相关砂浆标准的要求。

配合比设计应当满足《预拌砂浆》(JG/T230-2007)和《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规定,并根据砂浆的用途、强度等级、稠度、凝结时间指标、原材料性能等通过实验确定。

应建立砂浆配合比汇总表。

砂浆配合比汇总表是指确定某一等级的砂浆产品配方时化验室的各种实验数据的汇总表,具体应包裹各原材料的名称、来源、品种等级、批号、用量以及该配合比下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它不但应包含符合产品性能要求的实验数据,也应包含未达到产品性能要求的实验数据。通过汇总表中的数据,应能够确定生产该等级砂浆产品的配合比范围。

当砂浆的组成材料发生重大变化时,或当需要使用新材料生产预拌砂浆时,配合比必须经过化验室实验重新确定。

生产实际使用的配合比不得超越汇总表范围,当生产配合比汇总表中未曾出现的产品时,必须经过实验确定配合比,并将其纳入配合比汇总表。

选定的生产配合比,应编号管理,定期考核执行效果。同一编号的配合比,对比厂内取样和施工现场(或其他场所)取样砂浆的各项性能指标,定期(每季或每月)进行统计分析,控制砂浆质量。统计分析的资料必须送资料室列册存档。

化验室主任审查配合比执行效果和考核统计分析资料,并根据情况停止使用质量差和效果差的配合比,以确保砂浆各项指标合格。

原材料采购验收制度(精) 第7篇

一、采购

1、部门所需原材料,首先要由厨师长列出申购单,经分管领导审批后,交采购员外出采购。采购要严格按照采购制度,所购货物要货比三家,保证质量,达到物美价廉。大综材料还要进行竞标进货,增加采购透明度。

2、所购货物要有随货通行单,一式三联,一联交厨师长,一联交验收人,一联自存。

二、验收

1、厨师长或副厨师长、过磅员对采购员所购进的货物要全部验收,并按随货通行单逐项核对,对质量不符合要求和缺斤少两者有权拒收。

2、过磅员要建立进货台账,对购入的原材料要按卫生防疫规定索要相关证件,并随时进行登记。

3、所购货物经验收合格后,由验收人在随货通行单上签字,一联由过磅员保存,一联由厨师长或副厨师长保存。

4、货物验收入厍后,要有专人依据随货通行单填制原材料入厍验收单,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盖章,达到责任明确,手续齐全。

三、报销

1、所购原材料要及时办理报销手续,领款汇总单要由

原材料入厍验收单填写人填制,领款汇总单验收人由过磅员签字。

2、所购货物发票要与原材料入厍验收单相符,客户名称要写山东能源集团接待中心全称,合计金额大、小写要一致。

煤矿材料投入的内控制度建设 第8篇

1 “以标定标”, 建立三级指标责任体系

“以标定标”指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生产经营指标, 确定当年或各月的材料消耗指标。具体做法是, 根据集团公司年初下达的年度生产经营指标, 结合矿井当年安全生产的总体要求, 充分考虑各系统各单位往年材料消耗情况及当年吨煤成本的实际承受能力, 将材料费指标分解到各业务主管科室, 业务主管科室再将指标分解到各基层区队, 并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及考核措施, 各生产区队将所承包的指标再进一步细化分解到班组, 使所有的成本支出都有控制指标, 所有控制指标都有考核奖惩办法, 有确定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并根据各系统不同工作性质分别实行不同的考核管理。对采煤系统指标按当月全矿回采产量进行控制;对开掘和安全系统指标按当月各单位延米及进尺进行控制;对机电系统、安措、火工品指标按当月全矿总产量进行控制;对通风、经营、后勤系统指标按当月定额进行控制;对综机搬家指挥部按单面定额进行控制;对计划外单项工程按单项工程预算制进行控制。同时为鼓励使用复用品, 对使用旧品支护钢材、卡缆、拉杆及金属网的单位分别按一定比例折算考核材料费。从而形成自上而下、覆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级指标责任体系。

2 “以产定标”, 建立三级计划管理体系

“以产定标”指根据矿计划部门排定的年度生产计划及月份生产计划确定材料消耗指标。具体做法是, 采用加权平均法, 综合考虑井下各掘进巷道及采煤工作面的地质构造条件对材料投入的影响, 剔除由于主观臆断造成的计划失误和准确率偏差等因素, 在生产区队及业务主管部门分别形成一级材料计划和二级材料计划, 最后汇总到矿物管中心后形成矿级材料消耗计划。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 各业务主管科室是各系统材料计划的主管部门, 负责本系统材料指标的分解与下达, 企管部门是矿级材料计划的主管部门, 负责全矿材料指标的汇总、平衡、上报与下达。

按照三级计划管理体系的思路, 各班组、各区队和各系统都是独立的材料成本责任中心, 企管部门是全矿的材料成本责任中心。各级材料成本责任中心紧密相连, 环环相扣。下一级材料成本责任中心的完成情况将对上一级材料成本责任中心构成影响, 从而实现了材料成本压力的传递。为提高材料计划的准确率, 在确保安全生产材料需求的前提下实现超前计划、合理计划, 四矿重点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 科学测定指标。

指标具有超前性和不确定性, 材料计划指标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计划管理效率。按照“以产定标”的思想, 四矿根据年初集团公司下达的成本计划, 组织生产、财务、企管等业务主管部门进行综合测算, 提高了指标测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严格领料审批。

实行“定品、定额”双控制, 即没有材料费指标的不能领用, 有材料费指标但已超定额的也不能领用。同时实行投入“预算制”, 对井下单项临时性工程参照地面土建工程进行预算。采用先算后干、现场核定的方法, 杜绝盲目投入。

(3) 实行材料计划例会制。

每月定期召开由各系统科长、材料主管和基层单位材料员共同参加的材料计划例会。对上月材料计划的执行、考核情况进行通报, 解决材料供应中出现的问题, 会审、上报下月度的材料计划。

(4) 实行材料计划准确率考核一票否决制。

凡是工程结束后剩有大量余料的, 或在上报月初计划后, 缺乏超前考虑, 非工程变动补报计划的, 无论月初的计划准确率是否完成, 均按未完成计划准确率考核兑现。对于生产计划的调整、支护形式的改变、突发性设备故障等特殊情况导致材料投入增加的, 建立矿长“一支笔”审批制度, 从而保证材料计划管理的严肃性。

3 “以产定耗”, 建立材料投入耦合管理机制

“以产定耗”指根据各单位当月实际产量和巷道实际进尺, 参照历史数据, 剔除因地质条件变化造成的投料增加因素, 综合确定各单位当月材料投入的理论值。每月期末, 将各单位投料理论值与实际数值进行比较, 若理论值小于实际数值, 则说明该单位材料管理是有效的;若理论值大于实际数值, 则说明该单位材料管理存在浪费和丢失现象。例如:掘进巷道支撑钢、锚杆、锚网等的投入必须与当月巷道进尺相吻合。煤矿业务主管部门按照“以产定耗”的工作思路加以改进, 进而形成了材料投入的耦合管理机制。耦合管理指根据每单位工作量对各种材料需求的勾稽关系来确定不同材料投入的比例及数量。如果材料的投入数量及比例不符合用料勾稽关系, 则说明存在丢失及浪费等现象。例如:卡缆投入与支架投入相耦合, 卡缆螺帽的投入与卡缆的投入相耦合, 锚杆盘的投入与锚杆的投入相耦合等。回收环节也是如此, 采面运输巷道回收的支架、铁道、管子要与延米进度相耦合, 卡缆回收要与支架回收数相耦合, 卡缆螺帽回收要与卡缆回收相耦合;道木回收要与道钉回收数相耦合。通过精细化耦合管理, 不但控制了投入量, 提高了回收率, 减少了材料丢失浪费现象, 而且也对物管基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促使物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4 “以耗定资”, 建立内部调控机制

(1) 设专人检查材料消耗。

按照区域承包的方式, 将全矿所有采掘工作面划分为若干区域, 每个采区都设专人负责, 对责任区域内的物资使用、回收等情况进行检查, 并在当天的材料消耗分析会上进行书面通报, 使现场物资管理信息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 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

(2) 尽量降低材料成本。

按照“规范程序、台账管理、归口负责、严格奖罚”的原则, 凡矿方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能加工制造的, 不外购外采;凡有使用价值能改造成其他物资继续使用的, 不作为废旧物资处理;在保证井下安全生产的同时, 尽量减少新品投入。

(3) 纳入绩效工资考核范畴。

按照“节奖超罚”和“三挂钩一抵押”的考核原则, 将各单位材料管理效率及消耗情况纳入绩效工资考核范畴。“三挂钩一抵押”, 指的是每月材料费的节超与区队工资100%挂钩, 与区队主要领导和材料员的绩效工资挂钩;系统的材料费与系统副总、科长的绩效工资挂钩;对系统矿长、副总、科长实行季度材料抵押考核, 节奖超罚。

(4) 建立材料投入预警机制。

上一篇:12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生产部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