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获得职业成功的重要意义

2024-06-04

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获得职业成功的重要意义(精选10篇)

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获得职业成功的重要意义 第1篇

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和职业目标,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能力倾向,以及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等”自身因素,同时考虑到各种外界因素,经过综合权衡考虑,来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一个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相一致的人是幸福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质上是追求最佳职业生涯的过程。

哈佛大学的爱德华·班菲德博士对美国社会进步动力的研究发现,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长期时间观念的人。他们在做每天、每周、每月活动规划时,都会用长期的观点去考量。他们会规划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未来计划。他们分配资源或做决策都是基于他们预期自己在几年后的地位而定。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刚刚跨入社会的职场人士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例如我们共同分析一个案例:

在沈阳市的一次大型招聘会上,毕业于某名牌高校的小何向浙江一家汽车公司申请一个机械工程师的岗位。他学的是机械专业,在大学期间各门功课都优秀,毕业后的五六年时间里,从事过医药、空调、摩托车等产品的销售、品质主管,换了六七个工作,但是没有机械方面的工作经历。招聘者看了他的情况后认为,如果他毕业后稳定从事过机械方面工作,则正是公司需要的人选,但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公司却无法录用他。

小何的例子表明了很多大学生盲目就业,给自己所带来的危害。由于没有长远打算,很多大学生年轻时只是随波逐流地换工作,到了30多岁还没有职业定位。这种情况之下,继续下去出路不大,重新定位又要费很大力气,不得不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持久性改变是人生力量的积累,这需要一种“长期的时间观念”。以销售为例,你销售生涯的涵义是,一般情况下,你必须愿意投人三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蜕变成一个真正的销售精英。这种长期的承诺将完全改变你对训练、日常工作、客户、自己、社区,以及其他工作的态度。日本寿险的推销之神原一平,刚开始做业务的时候,前七个月也没有推销出一张保单,而不得不每天饿肚子,晚上在公园里面睡长椅。优秀的人对于他们自己以及生活,一般都会有长远规划。对职业生涯的长期眼光,是我们未来的事业能够登峰造极的重要条件。

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你必须先辛勤工作好几年,才能达到你赚钱能力的极限,并让你享受渴望的生活方式。一定要先付出代价,持续不断努力好几年以后,才能达成真正有价值的目标。不管想在哪一行出人头地,你起码要投入五年的时间来做准备。不管做的是哪一行,你若想出类拔萃,就一定要有全身心投入至少三五年的心理准备。你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培养出足够的专业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走向成功。否则,如果我们经常的更换城市,更换我们从事的行业和从事的具体工作,那么随着我们变换工作,我们平时积累的相关的知识、技能、工作经验和圈内的人际关系,到时可能都将用不上,最终可能会像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位小何一样,毕业许多年了,还没有真正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也没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独特竞争优势,而陷入一种在现有工作上继续下去出路不大,重新定位又要费很大力气的尴尬。

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获得职业成功的重要意义 第2篇

古人说:“有志不在年高而无志空活百年。”其实人生何需百年?只要我们能像阿基米德寻找地球支点一样给我们的灵魂一个支点,那么激跃生命的腾飞还不是易如反掌吗?这个支点就是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遗憾的是我们往往不能或者不敢给自己职业生涯一个规划,前路迷茫,没有职业生涯规划这座灯塔的指引,我们能找到前进的方向吗?扑面而来的风风雨雨,我们能挺得过去吗?或者会误入歧途,一失足成千古恨呢?由此可见,为我们的人生做一个正确的,那是必要的!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能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而且还能帮助我们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将会一直将伴随我们,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掘自我潜能。制订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明确给自己定位。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现实条件,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要分析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情商

以及潜能等。也就是要弄清楚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要将自我认识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外部要分析社会环境。各种职业环境和组织环境,应注意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自己有利与不利的因素等等。只有调整好自身条件与客观条件的接洽度,才能在职业发展规划中避害趋利,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实际意义。

大学生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他们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在我们身边有大学生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他们不知道为什么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也不知道在学校应该充实自己哪方面的知识,盲目的考取资格证书,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一无所知,对自己未来的目标岗位缺乏必要的了解,从而造成了毕业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因此,用我们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给自己一个理想,让自己更有动力,增强个人实力。戴高乐曾经说过:“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因此,要使自己的人生精彩些,首先应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理想,它有足够的难度,但又有足够的吸引力。人的能力如同地下的煤,需要去发现它并开发出来,这样它才有机会发光发热,造福人类社会。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如果你愿意在成长的过程中克服自己的缺点。并为此全力以赴,那么你就可能获得成功。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们必须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职业好好的设计一下。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个前进的动力。再者、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知道,一个人如想做好一件事,只有兴趣是不行的,尤其是对我将来的职业生涯,不仅需要兴趣,更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职业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这样可以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大学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盲目的学习,盲目的考取各种资格证书。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

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获得职业成功的重要意义 第3篇

在就业的十字路口, 很多大学生茫然无措, 不知何去何从。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学期间缺乏对未来生活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准备。因此帮助大学生做好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现实意义重大。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1 自我目标缺失

受中国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 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之前, 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大学, 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 唯独没有考虑自己的个体需要。进入大学后, 他们在实现目标的同时迷失了方向。

1.2 了解职业生涯有关理论途径有限

长期以来学校的各项工作主要围绕教学和科研进行, 很少关注职业生涯辅导, 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在政策、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投入很少。学校的不够重视, 导致学生了解职业生涯理论途径有限。

1.3 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追求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 追求高收入、高地位和高福利单位, 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地区、乡镇锻炼, 不愿到新兴行业、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中小城市的基层单位工作。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 更多关注的是眼前的薪金和福利待遇问题, 没有把个人发展空间或者未来的发展前景放在首要位置。一些毕业生为了留在大城市甚至不惜牺牲摆在面前的大好发展机遇。

1.4 主体意识淡薄

大学生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按部就班”过来, 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去思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很少与社会接触, 接触职业生涯世界的各种信息更加少;很少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自己人生道路发展问题。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问题分析

2.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尚未完全本土化

20世纪初, 我国的职业指导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影响, 在黄炎培等教育家的倡导和一些留学生回国的推动下, 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建国后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模式, 束缚了我国的职业指导思想的发展。

2.2 高校生涯指导部门建制、辅导人员配备、职业课程设置等不适应学生需求

学校尚未建立深层次的辅导结构, 咨询、辅导人员只是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帮助指导, 无法对学生的进一步需求做更有效的指导。一些高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但没有形成固定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程序化、公式化, 停留在传统的“我讲你听”的单纯课堂授课形式, 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3 职业生涯辅导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3 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引导作用

辅导员是大学生生涯辅导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和引导作用。

3.1 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职业理想

利用SWOT法引导学生来认识自我、分析自我, 帮助学生寻找个人核心价值观, 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兴趣和才能;帮助他们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职业理想应该与实际现实切合, 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还应该制定实现职业理想和具体步骤和行动计划。

3.2 营造激励的环境氛围

在职业生涯辅导中建立保健与激励机制, 营造激励的环境氛围, 可以促进辅导工作的开展。学校有关部门从环境、校园氛围、校园活动、校园文化、辅导机构、硬件设施等方面营造氛围保障学生成才。

3.3 帮助大学生深化“自我”理念认识和加强经营自我的观念

自我认识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第一步, 也是关键性的基础工作, 职业生涯只有在对自我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才能制定出符合个体特点、符合个性性格、能力特长以及兴趣爱好的职业生涯策略。

3.4 帮助学生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掌握职业规划的技巧和能力

3.5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构建学生发展平台

3.6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技能, 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辅导员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开展有益的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辅导, 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 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目前, 高校组织大学生参与的暑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园创业活动、实习实践、假期兼职等都是职业训练很好的形式。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启发学生对自身生涯意识和对工作及社会环境的认识, 从而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规划自我, 合理制定自己的生涯发展规划, 不断发展自我潜能。

3.7 个别辅导

个体辅导主要是针对在职业选择方面个人心理准备不足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互动的辅导。辅导员在进行个别辅导时, 应该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在这基础上, 通过心理测验技术和心理咨询方法的运用, 使学生增进自我认识, 增强自信心, 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领域。

4 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体系构建的时代意义

4.1 开展大学生生涯辅导是顺应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人才不断涌入市场, 自主择业是人才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 目的就是使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 又能够让用人单位选出自己满意的人才, 同时也适应了人才在全国以及国际间流动的需要, 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生涯规划辅导的意义在于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逐步发现自己潜能, 并学会挖掘自我潜能, 认识社会, 合理规划自我生涯发展, 不断完善自我。

4.2 开展大学生生涯辅导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人才观对传统人才观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挑战, 拥有丰富的知识已经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 复合型、创新性、善于交际等已经成为现代人才的主要特征。

4.3 开展大学生生涯辅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发展与成才的目标

大学生要成才, 就必须在人生态度、情感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转变, 使自己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效益意识、创新意识等得到发展。但是从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看,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需要面对学习、交友、恋爱、择业等一系列问题, 情绪不稳定, 心理矛盾等这些问题使得大学生出现困惑、焦虑、急躁、幼稚, 这些对大学生都是极为不利的。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弱点, 使他们学会判断自己的能力和认清自己的不足, 排解焦虑等消极情绪;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自我概念和工作价值观, 更好的发展自己;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 学会人际交往, 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总之,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S

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获得职业成功的重要意义 第4篇

摘  要: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确保企业发展拥有可持续的人才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内容,分析了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意义,对职业生涯规划应遵循原则的分析,提出了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思路。

关键词: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企业的发展与人才的储备息息相关,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对其进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将企业发展计划和员工个人生涯发展计划相结合,引导员工沿着最佳的路线发展自己,,建立一个有利于人才培养并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氛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竞争力的不二法宝。

一、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概念

职业生涯(Career)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一个人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技能、兴趣、知识、动机和其他特点进行认识的过程,也是获取职业信息进行职业选择的过程,它确认与职业相关的目标并建立达到具体目标的行动计划。而职业生涯管理(Career Man

agement)是指组织提供的用于帮助组织内正从事某类职业员工的行为过程,它是组织为其员工实现职业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目的在于把职工的个人需要与组织的需要统一起来,做到人尽其才,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觉得在组织中大有可为,前程似锦,从而极大提高其组织归属感。

二、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意义

(一)促使企业的资源配置更合理。人力资源是一种可以不断开发并不断增值的增量资源,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够不断更新员工的知识、技能,提高员工的创造力。培养出适合岗位设置、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解决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

(二)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营造良好工作氛围。通过了解员工在个人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为其制定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达成职业生涯目标,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其企业归属感,形成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工作氛围,既促进了员工的自我提升,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三)企业保持竞争力的保障。员工是企业的基石,使员工的才能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不断筑牢企业的根基。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让员工在企业内充分体现自我价值,既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保证,也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保障。

三、企业如何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一)企业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应遵循的原则。(1)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时应通盘考虑社会环境、企业环境以及多种相关因素,仔细思考对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各阶段目标、路径、方法的可行性,步骤的合理性,个人能力与规划的匹配性,以确保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2)个性化定制。员工之间性格特征、能力特长、兴趣爱好和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注定其职业生涯发展所走的路径也不尽相同。企业应根据员工自身性格特点,综合考虑各种内在因素,选择有利于发挥其自身优势、回避劣势的职业发展途径。(3)简明扼要与可发展性。在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具体措施时,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要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要细化且简单明了,步骤完成的时间要量化且有明确限制,同时还应制定备选方案,充分考虑变化性与发展性因素,如目标或措施是否能依企业环境及企业、个体的发展变化作出调整等。

(二)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思路。

(1)人才梯队分类界定和设计。企业可将重点培养人才和未来发展的骨干力量列为第一梯队,将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发展需求所储备的候选人列为第二梯队,将具有较好潜质但需要进一步考察和培养的人才列为第三梯队。在界定人才梯队类别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对人才梯队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如各类人才梯队在各职系、各部门所占的人数和比例等,从而能更有效地明确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方向。(2)职业倾向分析、个人能力和潜力评估。企业能否正确评价每个员工个人的能力和潜力是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制定和实施的关键,它对企业合理地开发使用人才和员工个人职业规划目标的实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有多种方法来对员工个人能力和潜力进行评估,如绩效评价法、个人资料法(包括能力测试、个人简历以及人力信息库中有关的信息资料)、心理测试法及评价中心等方法。职业倾向是指人们在职业评价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倾向,是职业观中的行为成分,通常受一个人的教育程度及生活环境影响和决定。通过对职业倾向测试和特征分析,可以得到一个人的职业类型偏好,也即是这个人适合从事哪一类型的工作。一般通过分析员工性格、逻辑思维方式、喜好、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组织和管理能力、人际沟通和事物处理分析能力等进行判断。(3)建立员工职业规划的反馈和调整体系。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全程管理的活动,离开了全程管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很难有很好的反馈调整体系。职业生涯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员工在同一性质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一部分员工因为职业能力增强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各方面开始趋于成熟,事业心责任心增强,创造力旺盛,这一时期将迎来员工的职业顶峰,而经过这一时期后员工的职业轨迹则会呈下降趋势,企业此时应尽可能的延长其职业高峰期,使员工的职业生命更长远;另一部分员工则可能由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怀疑,影响工作积极性,逐步失去应有的竞争力,从而引发个人职业危机。员工处于这一时期会对企业的运转效率和经济效益产生不良影响,企业应及时对其进行开导指引,帮助其摆脱困境。建立反馈调整体系,了解员工的职业能力现状、对现有岗位或目标岗位的胜任程度、未来可能获得的发展机会,从而使得员工能够及时、准确地对其职业发展目标、计划进行调整,企业也可进行相应的岗位调整和培养措施调整。反馈调整是与职业倾向分析、个人能力和潜力评估相配套的,在每一次反馈调整结束后都应当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员工提出下一阶段的发展建议,以及进行目标或计划等方面相应的调整。(4)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与管理。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现状、趋势和需要编制《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方案》,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培训和辅导,通过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帮助其完善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实施计划,并对其具体实施措施进行指导,促使其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建立人才数据库、职业发展档案,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人力资源分析提供基础数据,为企业人才梯队建设、后备干部培养、资源合理配置等提供决策依据。(5)构建匹配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利用企业内网站、OA系统等平台为员工提供工作职位报告、人才需求计划(职位空缺、晋升机会)等信息,为员工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提供参考。职业生涯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岗位设置、人力需求、个人能力和需求会不断改变,职业生涯信息对等则显得尤为重要。当企业具备完善的信息管理和共享机制时,信息的及时性和对等性才有保障,企业与员工在成长时的变化会有更多的契合点,企业让员工更有归属感,员工的素质更加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培训机制:对于新进青年员工既要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又要着重进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同时以师徒制为基础建立职业发展辅导人制度,通过以导师和所在部门、企业负责人作为职业发展辅导人,对青年员工的职业规划实施进行具体指导和管理。在员工职业生涯的提高阶段,应以在职培训为主,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训练、举办短期训练班或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在职业生涯的保持阶段,通过新技能培训,使员工掌握多种技能,适应企业与时俱进的发展。岗位轮换机制:对新进青年员工实行岗位轮换,在丰富工作内容的同时,了解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机制、衔接步骤,快速进入工作角色,也是新进青年员工寻找合适的岗位定位,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设计的基础。当员工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长了以后,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导致了工作热情的下降,适当地轮换工作岗位会使人产生一种新鲜感,减少员工工作的不满情绪,而且员工会感受到企业对自身的重视和对自己的全面培养,有利于员工对职业规划的更新和认识,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在晋升工作岗位有限,难以满足员工晋升要求的情况下,岗位轮换还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晋升岗位不足的压力。绩效评价及激励机制: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职业生涯发展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并予以相配套的奖惩措施,使员工能够通过得到晋升或增加薪酬等激励手段,获得不断的激励,坚定地朝着自身职业生涯目标迈进。对不能达到绩效要求或不能满足岗位需求的员工,则采取负激励的形式,引导其查找原因,积极改进。

总之,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员工的助推,对员工进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定位、对人才的利用与培养,有利于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是企业与员工相互协调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徐笑君.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2] 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刘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4] 国有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8

[5] 宋君卿,王鉴忠.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J].生产力研究,2008

[6] 吴春莲.新形势下员工职业规划研究[J].企业研究,2011

[7] 易梦佼,谢立新.加强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J].人力资源管理,2012

[8] 邓红.基于人力资本增值的职业生涯管理[M].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余威骁(1990-),男,汉族, 籍贯:湖南省平江县,学历:本科,职务:烟叶技术员;

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第5篇

对于现代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来说,无论是老员工,还是刚毕业的学生;无论是拥有高等学历,还是仅仅初中毕业,人人都期望事业成功。俗话说“上进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的本性。然而,事业的成功,并非人人都能如愿,问题何在呢?如何做才能使事业获得成功呢?职业生涯规划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走向成功的路径。

要谈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什么叫生涯和职业生涯。简单来说,从广义上来说,生涯即是指一个人的一生从始到终的整个经历。而我们在职业方面所说的生涯,更多的是指狭义的生涯(career)概念。在国内,生涯(career)通常用职业生涯来具体指代。美国职业生涯管理专家Super.D.E(萨珀)认为,生涯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生涯的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那么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呢?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事业职业目标,而预先进行生涯系统安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也被称作职业生涯设计,分个人职业规划(设计)和组织职业规划(设计)两个方面。在任何社会、任何体制下,个人职业设计更为重要,它是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真正动力和加速器。其实质是追求最佳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在于帮助你树立明确的目标与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个人的专长,开发自己的潜能,克服生涯发展困阻,避免人生陷阱,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最后获得事业的成功。

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决不只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力条件找到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订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进一步详尽估量主、客条件和内外环境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合理而又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应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充分理解组织的愿景,把个人发展的需求与组织发展的规划相结合,才能确定符合实际的员工职业生涯目标。

个人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公司建立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目标体系,帮助每个员工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把企业的职业规划最大限度的变成人力资本,企业才能最终实现未来的愿景。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正是公司人才战略的核心内容,把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公司的职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是企业的重要工作任务。

一、实施战略举措,经营美好未来

职业生涯设计或规划,简而言之就是对人才与职业进行匹配与再规划过程。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来断发展的变化过程。职业规划不是应变之策,而是经营未来。有效的职业规划,有利于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一个人的事业究竟应向哪个方向发展,可以通过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起来。“目标之所以有用,仅仅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激励人们去奋斗,并积极创造条件去实现目标,以免漫无目标四处漂浮,随波逐流。

二、把握自己,争取成功

职业生涯规划是以人的认识为基础,又要解决目标问题的,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也就把握住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学生转变成一个精明的从业人员,对于我们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现实竞争的残酷,并不允许你慢慢地成长,它要求每个人不仅要看清自己,还要看清前方,快速地成长起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有困惑,可以有迷茫,但绝不允许自己放弃努力。

三、先给一个高度,经过努力会跳得更高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大致设计好一个自己将要为之奋斗的目标,即自己以后要走的路。在前进的道路上,先给自己定下一个合适的高度,然后再通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朝着那个方向前进,直至达到既定高度后再设新的高度,渐行渐高,那个前方的高度就是我们的未来。

四、没有规划的人生注定要失败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一种寻找目标的动物,他生活的意义仅仅在于是否正在寻找和追求自己的目标。”完全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是注定要失败的。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职业生涯管理是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是满足人才需求,留住人才之手段。搞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员工的才华与潜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处理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使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统一,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是满足人才需求,留住人才之手段

我们知道,人才的流失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报酬问题,待遇偏低,人才难留,这是人才流失的重要云因之一;二是才能发挥问题,一个人才在某一岗位上,如果才能得不到发挥,专长得不到利用,也不会安心工作,迟早也会溜号;三是社会角色问题,对于一个人才而言,尽管待遇较高,才能也得到了发挥,但如果没有适当的职务,心理也是不平衡的。因此人们对能力的大小有一个认同理念,往往认为职称和职务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力大小、贡献多少的体现。如果不能量其才,任其职,担任一定的角色,人才也难以留住。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才华与潜能

我们知道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个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能;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提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答案;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以此来开发自己,改变自己,设计塑造自己,跨越自己的障碍。成功地把握自己扮演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使自己得到适应发展,所以职业生涯规划能解决“潜能发挥”的问题。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正确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的行动,化解人生发展中的危机与陷阱,使人生事业发展获得成功,担当起一定的社会角色,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职业生涯规划能解决“社会角色”的稳定问题。当一个人的才能得到相应的发挥,并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时,他的地位及职务也得到了提高,其待遇和报酬也必然相应提高。例如,担任了部门主管、生产经理、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等等。职位的提高,其待遇和报酬也必然相应提高。所以,报酬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即“获取报酬”也得到了稳定。

这样,个人潜力得到了充分调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工作积极了,人才留住了,更重要的是同样的一个人,发挥的作用大不相同了。

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对个人的意义 第6篇

要:本文以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有关理论与原理为指导,首先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接着论述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对个人的意义;最后重点指出了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职业生涯 规划 意义 误区 对策

一、引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尊重知识,看中才干。在这个尊崇市场经济规则,呼唤价值体现,高扬人的个性的社会里,人人渴望成功,希望在改革 开放的大潮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只有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我,不断探索开发自身潜能的有效途径或方式,才能准确地把握人生方向,塑造成功的人生。实践证明,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是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的人。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成个人的自我实现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生需求理论”,指出了人的需求是由低级向高级层次推进的。但这里要强调的是,较高级的人生需求,必须通过满足社会公 众和他人的需求才能实现。而所有这些需求实际上都要通过职业生涯活动来丰富。然而,有一份工作并不能保证我们实现所有的需求。高级人生需求能否实现很大程 度上依赖于我们的职业生涯进展状况,很难想象一个抱着“和尚撞钟”

心态浑浑噩噩度日的人能充分体会到高级需求,感受到人生成功的快乐。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生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了一份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社会角色,进而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在社会舞台上扮演得如何,过着什 么样的生活,其实是可以由我们自己来把握的。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事业的规划者和耕耘者,规划自我发展蓝图,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机会,并扬长避短,最终 迈向成功。

或许没有职业生涯规划,个人也可能获得成功。但是,有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将肯定会取得更快的成功,更大的成就,同时,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使你找到自己喜欢且适合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们努力去追寻自己所理想的生活方式。

(二)有利于发掘自我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使你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开发自己的潜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与险阻,避免人生陷阱,并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

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个人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资源优势,帮助自己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可以促使自己将自身的综合优势 与劣势进行对比,以便扬长避短;可以帮助自己树立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能够引导自己对个人目标与现状间的距离进行评估;可以引导自己进行准 确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自己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 标与理想。

三、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人才竞争空前激烈,而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 一些思维观念上的误区更是成了人才获取成功的大碍。正是由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种种错误认识,才导致了他们在生涯实践中往往不能正确的选择目标、实施计 划。因此,我们应该摒弃那些错误的观念,树立正确择业观与发展观,惟其如此,才有助于自己职业生涯的成功。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存在的误区

1.笃信“人的命,天注定。”

很多人都坚信成功者是由于有很好的机会,所以,他们大都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安排,祈求上帝的恩赐,从不主动去计划、经营和努力把握自己的生活,结果只能是守株待兔,空欢喜一场。

2.等靠、依赖组织安排。

有些人总指望组织(企业)的领导为你量身制作你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天真的以为只要自己好好工作,组织(企业)就会帮助自己成才、成功。殊不知,企业利 益最大化才是他们的核心目标,且不说你愿意不愿意按别人拟好的规划被动执行,在追求创新才干的今天,又有哪一家企业,哪一个领导会喜欢总是被动接受安排的 人呢?就是组织(企业)进行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也要先看一看员工自己是怎么打算的。中国论文服务网专注于为广大职称评定客户、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快速写作 客户,提供优良的范文格式下载,企业管理论文快速写作指导资源,欢迎各位老师参考指导。

(二)相应的解决对策

1.成功的人生需要信心、目标、行动。

不容否认,一个人职业生涯能够取得成功,需要有来自外部环境的机遇,但最根本的,还是个人素质与努力的结果。总结已有的实践经验,一个人要想取得职业成功,他个人必须具备的决定性的基本要素或条件是:坚定的信心、切实可行的目标、积极的行动。

(1)坚定的信心。要想做一个成功者,首先要一心想成为成功者,明白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一定要有坚定的意识和信念,这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2)切实可行的目标。主动做好计划,确定总目标,同时确定要达到总目标的每个具体目标。人生意义在于追求一个目标,人生就是要不断地打破现状,追求超越。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尤其如此,必须瞄准最高目标,步步为营,最终一定可以抵达顶峰。

2.积极主动规划自我,与组织(企业)协调发展。

首先,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个人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去规划自我的职业生涯。前面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特征已经清晰地向我们表明了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性化的发展蓝图,必须由我们自己来主导,组织和企业不能把既定的职业生涯强加在个人身上,无法替我们做规划,而只能由我们根据自己的 实际情况来确定。

其次,个人职业规划目标要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

因为,个人是借助于企业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的,个人职业规划必须要在为企业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实现。离开企业的目标,便没有个人的职业发展,甚至难以在企业中立足。所以,个人在制定自己的计划时,要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

3.以自我为主导,按计划实现生涯目标。

命运掌握在你的手里。如果你以一种毫无计划、无所谓或是等靠的态度,只在心里希望最好而没有实际行动,那么即使有了职业规划你也不会成功。“想天上掉馅 饼的人永远也等不到馅饼。”要用你的真诚和智慧去实施职业规划。如果做的好,职业规划既不会很难,也不需要耗费多长时间。用威廉.亨利的话说:“无论我将 穿过的那扇门有多窄,无论我将肩承怎样的责罚。我是命运的主宰,我是灵魂的统帅。”

4.取得家庭支持,享受工作的乐趣。

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家庭生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个人与家庭发展遵循着相互协调发展的逻辑关系,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都与家庭因素息息相关,或协调或冲突。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常常因为事业与家庭的冲突,影响家庭的和睦,有的甚至离异。在家庭发展计划中,夫妻双方可根据各自的竞争力,各自的发展愿望,制定适合的发展规划。所以,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支 持、统一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四、结束语

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

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获得职业成功的重要意义 第7篇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当然,学生时代的目标规划更接近理想化,中职学生在中考之后经历了第一个方向性的选择,面对职校生涯的开始,包括专业选择、学校选择等,很多人并不适应,这就是短期职业生涯的开始,是三年制还是五年制?此后都将在各个时期做出阶段性的目标和规划,而且是面向社会需求、企业需要的这个大方向展开,包含做人的原则、专业的结构、中期的追求,更加接近社会需求和职业市场规则,职业生涯规划也可以算得上是中职学生的初级GPS导航仪。

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二、什么时间做职业生涯规划最合适

最合适的规划时间应是高中时代,而中职学生正好处于高中时代的年龄,因为这个时期人的个性已基本形成,他们虽然没有高考决定一生职业的压力,但同样有上大学、就业、参军、创业的机会。在职业定位之前,进行相关的测评,根据个人情况,做出符合市场职业需求的分析,这比高中生更有超前性。以此为据,作出职业生涯规划,再根据规划选定职业方向,这是最佳方案。这个方案符合中职短平快的专业特点,更侧重于技能的应用上,符合边就业边学习的原则,职业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以苏州为例,每年全国有大量的人才流向苏州,但仍然满足不了市场的巨大需求,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每年的缺口达15万之多,高级蓝领紧缺。这为中职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好的就业就是中职学生的短期职业生涯目标,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应有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短期就业、中期培训、长期高技能人才的战略解决规划要结合所在城市的发展规划、就业前景,增加复合专业发展规划、成人高考规划等内容,增强与高校大学生的竞争能力,逐步向高级蓝领转变。

这种规划的考虑主要来自市场的压力。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加,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以往的优势正在缩减。为此,中职学生应该考虑到这种与大学生的竞争因素,在进入职校的第一年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三、中职学生的自我定位对职业生涯的影响

青年人的就业困境远不止大学毕业生,有资料显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有1.5—2亿富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其中大多数是20—30岁的年轻人。他们进入城市的优势是适应性强,缺点是技能操作水平低,但要看到他们肯吃苦,肯学习,对生活的质量追求比较强烈的愿望。中职学生的自我定位非常关键,学什么专业,专业的前进如何,能否适应繁重的工作环境最为重要,自身的定位不行,再好的规划也无用。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加强责任心,不断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坚持良好的做人原则,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没有文凭可以参加成人高考,没有技术可以学习,这就是最好的自我定位,采取逃避的态度是最大的失败。以我校学生为例,由于苏州市场比较繁荣,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许多学生在校期间选择参军,这也是一种定位,到部队一样学习技术,有些学生选择中途退学进行自我创业,虽然开始阶段不太适应,但都能走过困境,因为他们进入技校学习后感到专业并不适合自己的发展,选择了放弃。转变思路,而不是转变态度,这是正确的自我定位。对比那些感到上大学无望的悲观学生,在技校无所作为的学生而言,他们是成功的自我定位,至少是对自己负责。

四、职业生涯规划给中职学生的积极影响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旅途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阶段谈理想,中学阶段谈高考,中职阶段是相对比较迷茫和灰暗的一段,也是人生的一个小转折,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变化很大。学校开展教学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心理辅导、专业讲座、职业指导讲座等,这些帮助虽有触动,但不能改变学生内心的心态。针对学生特点,我校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从客观环境、主管态度、现实环境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外请经验丰富的专家,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成功的校友学长进行互动,让学生看到了危机,更看到了希望,针对不同学生,不同专业的需求,允许学生跨专业学习,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培养学生就业的兼容性,给学生第二选择的机会,给每个学生都进行自我定位,甚至举办家长讲座,强调职业生涯的对他们的重要性,让家长从一开始的无所谓到后来的认真对待,让孩子从无所适从到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技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由此推动了学校主管部门积极开展专业的模块化教学,增加考工项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从短期来看影响巨大,从我校统计数据来看,开展了一系列讲座之后,学生动手能力增强了,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很大。一体化教师、复合型教师、转行教师大幅度增加,学生为企业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市场变,学生变,教师变,良性循环由此形成。

总之,一切都围绕市场而为,市场需求是巨大的,让学生看市场变化,主动变化,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题,激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适合自身、适应企业、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规划,改变盲从跟风漂流的状态。职业规划是一个适合所有人的计划,中职学生经过三年、四年或五年的技校学习,不仅具备专业知识技能,而且具备正确的方向引导,几年的经验说明,职业生涯规划给了学生一个合理的定位和诊断,至少短期规划是成功的,学生在企业的所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摘要:职业生涯规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要面对的话题, 从读书时就已经开始了, 是人生的理想和目标的实现途径。如今,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比比皆是, 而举办职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则寥寥无几, 更多的是就业指导上的帮助和启发。其实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学生在校的学习方向、学习动力、人生追求, 影响到学生的在校管理、校风的建设等。

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获得职业成功的重要意义 第8篇

[关键词]边疆音乐舞蹈大会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从建国以后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60多年的历程,逐渐由萌芽状态发展到清晰的逻辑思考中,走出了一条“广场——课堂——舞台”的发展之路。它是“以中国56个民族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形成,并在广大民众中广泛流传的不同类型的舞蹈形式为基础,经过专业舞蹈工作者依据不同的需求整理、加工、凝练、升华,形成的一种既不失风格又有科学规范的舞蹈教学系统,以及编导自觉创作的剧场艺术。”也就是将源于民间的“原始情感”发展至舞台的娱人表演中,成为艺术范畴中的作品形态。而这条发展道路的起始,就是由我国的舞蹈大家戴爱莲先生所领导的“边疆音乐舞蹈大会”。

一、戴爱莲及“边疆音乐舞蹈大会”

说起“边疆音乐舞蹈大会”就不得不首先提及戴爱莲先生,这位新中国成立后对于中国舞蹈发展的重要开拓者及建构者。她对于中国舞蹈的发展和推动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与意义。1916年出生于西印度群岛一个小岛上的她,于青少年时期赴英留学,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回国,开始以舞蹈的形式参与到人民的抗争活动中,这一时期她主要编创了《警醒》、《前进》等舞蹈。后来在重庆她看到了“新秧歌运动”的文艺表演,看到了这种将民间小调发展成宣传革命思想的有力武器并且依然受到人民群众喜爱和拥护的艺术创作方式,由此受到了启发,开始着手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收集、整理和改造,最终集结成为1946年3月公演的“边疆音乐舞蹈大会”。

“边疆音乐舞蹈大会”“第一次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整理成表演艺术搬上舞台”。这些原本在民间有着娱神、自娱兼具娱人功能的生活舞蹈,开始向主要表达其娱人功能的艺术舞蹈转化。这对于至今仍在发展中的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二、“边疆音乐舞蹈大会”的创作规律探析

1946年在重庆公演的“边疆音乐舞蹈大会”是戴爱莲在之前的生活积累中逐步发现、学习、总结的一系列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当地民族风情的舞蹈集结。例如,《瑶人之鼓》就是她在广西大瑶山时,利用当地人会击鼓而舞来表达自己的红白喜事为素材而编创的。又如《哑子背疯》是她向桂剧名角小飞燕学习后进行编创的。就是这些向人民学习后经过艺术升华的作品形成了晚会的整个内容,包括:《瑶人之鼓》、《哑子背疯》、《倮倮情歌》、《青春舞曲》、《春游》等。而戴爱莲在节目编创时进行了中国民族民间舞在不同形态下一些转化手法的运用。

(一)舞台化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从民间到舞台的演化过程,民间舞的原生形态是其“源”,而最终的舞台形态是其终极目标,所有从民间收集、整理、加工的舞蹈素材以舞台作品形态最终呈现在人们的审美范畴之中。而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舞台”这个空间概念,多多少少制约着舞蹈的发展流变,中国民族民间舞也不能例外。

第一,在时间上。众所周知,在舞台的表演艺术中,独立的作品形态是其存在方式,而作品在表演时都受到一定的时间制约。在约定俗成的发展中,短则几分钟,长则十几分钟。而在民间舞的原生形态中,时间是随着人们的情绪变化而持续发展的。人们往往连续三天三夜的跳舞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在前文中提到的《瑶人之鼓》,在当地人击鼓而舞时,更多的是通过鼓舞来表达他们对于生命不同经历的感悟,尽情宣泄心中的情感,所以不论红白喜事往往要跳个几天几夜。而在舞台表演作品时,则不能将时间无限拉长,因为在近代的舞台表演中,约定俗成地形成了对于时间长度的概念,将作品尽量在几个小时内完成,而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状态,其根本原因则是符合了人体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的承受能力。

第二,在性质上。人们在民间舞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了不同的性质来表他们的不同情感、不同状态、不同思维。在对于周遭世界认识的不确定形成了鬼神思想,于是祭祀神灵就成为人们跳舞的重要因素;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等场景,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高兴、愉悦地跳舞成为可能;以及在民间舞逐渐的发展流变中,形成的对于“观众”概念的认知。所以,民间舞的原生形态中,主要以娱神、自娱兼具娱人为其主要特色。但在舞台化的过程中,则以娱人性为主要方面。因为在舞台的表演空间内,都是由演员的表演传达给观众。在“边疆音乐舞蹈大会”中,每个作品由其原来各自的属性转化为在重庆青年馆这一舞台表演的娱人性表达。

第三,在表达上。民间舞在发展中,主要以表达人们自身的情感愿望、理想追求等因素的诉求。每一个人无论从外在动作到内心呈现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追求,呈现为千姿百态的表现状态。而从有职业化的舞台表演发展以来,职业的演员在舞蹈表演的动作程度及身心表现力上开始逐渐强化及精准。例如,《哑子背疯》中以一人扮两角的方式,无论从道具的使用、动作的形成到角色的塑造、情感的拿捏上,都要比原先更加的夸张和细致,这样才能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传神地将哑巴和疯婆的角色状态、以及风趣、幽默的情感表达呈现在观众面前,使之成为经典的代表作品之一。

(二)民族化

在艺术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民族化”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要,但归根结底还是根源于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经济基础。”也就是说,一个地区人民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衍生变化为一种文化艺术的存在方式,而这种存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个性。正是这种特色和个性才形成了人类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光芒。

所以,在民间舞的流变中,民族特色是其最大的魅力和财富,它展现着这个地区的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和审美追求,它是人民大众自然而然、约定俗成地形成并发展的。而从民间舞的原生形态向舞台形态过渡时,它的创作者从人民大众变成了独立的艺术家,从共性的审美凝练演变成个性的审美创造。而这其中,多多少少就会参与艺术家本人的审美喜好和理解。而一旦变化的尺度把握不准时就会形成一定的偏差,由此形成的艺术作品就不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使得作品不易成为经典。所以,在进行民间舞的舞台作品创作时,创作者就要有十分清醒的“自觉”,要十分注重“民族化”的理解和运用,努力创造具有民族特色和风格的艺术作品,使得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拥护爱戴的传世经典。

而“边疆音乐舞蹈大会”的创作在进行艺术转化时,“戴爱莲这种尽量尊重民族、尊重民间的‘舞台化改良’的做法,也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开辟了另外一种路径……”也就是说,戴爱莲先生的这种艺术创作方式极大地尊重了当地人民的民族习惯和审美心理,直接将原生形态的舞蹈形式尽可能地按照原本的方式进行调整,从而也就极大地保留了本民族舞蹈的风格韵律和民族特色,符合民族本身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和审美追求,成为不仅依旧受到本民族人民喜爱而且还可以使得更广泛的人民大众爱戴的舞蹈作品。从本质上说,就是将“民族化”的追求蕴含在艺术创作中。在当时,“在连续十几场的演出中,场场爆满。……学生、青少年们涌向育才学校,学习‘边疆舞’。”从这段描述中不难看出,当时正是戴爱莲先生创作的《瑶人之鼓》、《哑子背疯》、《倮倮情歌》、《青春舞曲》、《春游》等这些民族化的艺术作品符合了人们的审美期待,演出才得以有如此轰动的效果。

(三)时代化

在艺术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时代化”是另一个制约着一个作品成为优秀的艺术作品的重要手段。它常常是“同一时代的艺术作品常常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体现出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也就是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总体特征,事物总是在往前发展、变化、衍生的,而落后于时代的认识也往往随着社会生活的演变而逐步退出人们的视线之内。在艺术创作上,人民大众爱戴并推崇的艺术作品,一定是符合了当时社会以及艺术领域发展的绝大多数人的总体规律,从而使得这样的艺术作品在社会引起不小的影响和轰动。

正是看到艺术发展有着“时代化”的特点,所以在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中就要更加贴合这种发展规律。因为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终极目标是创造具有广泛观众欣赏的舞台艺术作品,而这个广泛的群众基础则要求艺术作品能够体现出时代的气息和韵味,否则只能是小众文化、寥寥几人关注而已。

在“边疆音乐舞蹈大会”的创作中,这样的艺术创作手法以及创作理念都是推陈出新并且符合人们对于舞台艺术作品的要求的。流传了祖祖辈辈的民间舞开始由民间向舞台转化,第一次将民风民俗的人民生活舞蹈带入了艺术审美范畴的舞台舞蹈中去,这“不仅开启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新纪元,也书写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新篇章。”无论如何,这都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一项创新举措。试想一下,在民间流传着的各种鼓舞、弦子、秧歌、羌姆等舞蹈形式,成为一个个浓缩为艺术作品的《瑶人之鼓》、《巴安弦子》、《哑子背疯》、《羌民端公跳鬼》等,这无疑不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举动,符合人们当时对于艺术作品创作的审美期待和追求,成为艺术作品“时代化”的典范。

三、“边疆音乐舞蹈大会”对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发展的重要意义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发展至今已走过60多年的光景,在当下人们越来越清晰对于这一特有舞蹈形式的发展、流变及目的、追求。尊重“广场——课堂——舞台”这条从民间到舞台的民间舞发展之路,遵守“民俗、民间——民族、典范”这一民间舞发展规律的原则。“民俗、民间是一种状态,是百姓间传承的挨家挨户约定俗成的一种状态……经过类似汉乐府、诗经这样的文化活动整合、加工、改编、升华后,就成为一种民族的状态,而这种民族状态的艺术形式经过若干年的传承后便成为一种典范……”

这些学科规律的得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边疆音乐舞蹈大会”作为起始点,一代代的舞蹈工作者们不断进行的一系列学科建构及探讨,从而形成的科学发展的理念及认识。这其中,“边疆音乐舞蹈大会”从一开始就为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奠定了学科发展的道路。关注“舞台”,明晰舞台是职业化舞蹈表演的最终呈现方式,所有的发展变化始终围绕这一落脚点而展开,把散落在民间的各种鲜活的舞蹈形式最终呈现在舞台上。正如近几年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主任高度教授所实施的几项战略发展项目:在舞台呈现上,从“中国民族民间舞技术技巧大赛”开始到“中国民族民间舞拔尖人才选拔”,从而挑选出适合舞台顶尖水平的表演人才,同时在舞台作品上,每年推出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晚会,从《大美不言(少数民族篇和汉族篇)》到《秋拾》、《日月》及《沉香》等。无一不是始终围绕“舞台”这一终极目标而进行的创作及呈现。

同时,强调舞蹈的民族属性,把真正能够代表人民大众的舞蹈带入更广泛的视野中去。戴爱莲先生的这一做法给后来的舞蹈前辈们诸多启示,才形成了人们看到的贾作光的《鄂尔多斯》、毛相的《孔雀舞》、崔美善的《长鼓舞》、莫德格玛的《盅碗舞》等,以及发展至今不胜枚举、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舞台作品。

这些都是在强调对于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表达及呈现,从而形成了具有能够代表本民族特有的民族属性和审美追求的典范作品。并且依据时代发展的特点,符合那一时期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精神目标,体现出整个时代的文化财富。如贾作光对于蒙古族舞蹈的发展,适时创作出新时期蒙古族牧民的新风貌的特征;毛相对于傣族舞蹈的改进,更加贴近了人民的生活状态,使得傣族舞蹈走向更广阔的审美范畴等等,直到当下形成的整个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体系,都是艺术家们对于整个时代的思考体现及追求。

总之,戴爱莲先生领导的“边疆音乐舞蹈大会”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舞台表演的开端,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艺术化”的奠基,对于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度,黄奕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4]邓佑玲等.舞蹈美学与舞蹈教育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获得职业成功的重要意义 第9篇

一、心理辅导要先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介于15-19岁之间, 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于生理的发育。他们在进校初期就容易因学习和生活模式的巨大改变而产生适应性问题。据最新研究表明, 中职新生的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发生率处于整个中职阶段的最高峰。所以,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 利用心理辅导帮助中职新生完成心理调试至关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1.进校伊始, 通过开办讲座、心育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职业教育的特殊之处, 使之明确自己必须作出调整以适应环境, 并在同伴互助的氛围内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2.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排查, 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总体心理状态和常见问题, 并对个别情况比较严重的学生进行更为细化的测量、辅导。

3.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并接受自身特质, 据此确定自己的职业锚, 这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顺利开展的必备前提。

二、心理辅导要贯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始终

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情绪多变、耐挫性差等特点, 导致他们在不同阶段会随着身心状态和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作出差别巨大的职业生涯规划。而真正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在一定阶段内相对稳定的。所以适时的心理辅导就成了帮助学生不断调整认知、控制情绪、增强耐挫性的必要手段。

(1) 使学生明确心理辅导不可或缺, 并通过心理咨询、情绪宣泄等方式舒缓情绪、排解压力。这要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补充贯穿始终。

(2) 利用心理健康讲座、知识竞赛、心理剧排演等形式使学生对于心理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令他们在亲子关系、异性交往、朋辈相处、社会适应等方面学习到更多的技巧和处理问题的适当方式。助其建立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和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是使其持续、有效地执行职业生涯规划计划的动力和保障。

(3) 建立心理健康社团, 利用社团的力量吸收更多的学生成为心理健康的“辅导助理”, 成为教师与学生良性互动的沟通桥梁, 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全方位辅助。

三、心理辅导可以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活动方案

心理辅导经常在团体情境中, 通过开展设计好的活动预防学生在生活中产生的一般性困扰,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些形式多样的心育活动能使学生在互动体验中体会情感、分享感受进而反馈纠正, 改变调适, 获得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借助部分心育活动方案, 使学生在体验中调适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例如, 在帮助学生分析自己在追求职业理想、践行生涯规划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阻力时, 可以借用心育活动“包围圈”, 设计“突出重围”活动, 具体方案如下:

突出重围

1.活动流程

(1) 教师发给每个成员一支笔和两张纸, 要求学生在其中一张纸上写上自己的职业理想。

(2) 选出一名成员把他的职业理想贴在教师手里的气球上面, 教师将气球放在活动室中间的地面上, 其他成员手拉手围成圆圈。

(3) 职业理想被贴在气球上的学生站在圆圈外。教师宣布活动开始, 站在圈外的学生想方设法冲进圈内拿到气球, 而其他成员必须竭尽全力阻止他突进圆圈内。

2.活动规则

每个学生有1分钟的时间突破重围, 成功得到了气球的学生, 可以得到奖励。一个人完成后由其他人轮流突围。

3.活动深化

游戏结束后, 学生就坐, 教师对于前面活动的内容进行解释:气球是我们职业理想的代表, 在我们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的过程中,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干扰, 只有千方百计解决问题, 我们才有可能突破重围, 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4.反思提升

请同学们把第二张纸分为两栏, 一栏写下自己认为在实现职业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另一栏写自己思考的解决办法。如无计可施, 可以向同学、老师求助。大家群策群力, 突破重围。

“突出重围”活动可以使学生对追求职业理想中可能会遇到的阻力和问题产生直观感受, 促使他们进行客观分析, 做好心理预案。

再如, 在帮助学生发掘自己最看重的工作价值观的时候, 可以借助心育活动, 开展“工作价值大拍卖”:要求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认为重要的工作价值, 比如金钱、名声、团队荣誉等等。收集起来, 列成一张工作价值清单, 然后进行拍卖, 假设每人有1000元, 每件拍卖品底价为100元, 每次加价50元, 如拍卖价格升至1000元, 则直接成交。拍卖完成后组织学生对拍卖过程、结果及自身感受进行讨论, 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互动反思中发掘出个人最看重的工作价值, 进而明确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

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意义及措施 第10篇

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现代市场经济并不是放任自流的无序经济,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公认等级考核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我国的经济成份已由单一的国有经济逐步转化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劳动用工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也逐渐向合同聘用制和一岗一薪制转变。因此,推行国际通行的职业技能鉴定不仅可以推动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而且可以促进人才的流动,加快我国劳动人才市场的发展,最终实现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性提高。

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1.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国家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实行就业准入和资格证书制度,不仅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使职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认可,还可以极大地调动广大职工钻研技术、学习业务的积极性,对企业职工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促进企业用工制度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打破传统的用工制度,实行合同聘用制,建立竞争上岗机制。推行职业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择优录用、竞争上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还有利于企业内部人才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实现企业内部人才的合理流动,为下岗职工和富裕人员提供了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再就业的有利条件。

3.推动企业分配制度改革

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利于企业建立与技术等级、技术职称相对应的岗位工资和职务津贴等新的分配体制;有利于企业将考核成绩、资格证书与工资晋级、生活福利待遇的提高联系起来,提高技术人员地位和待遇,调动广大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三、职业技能鉴定对劳动者管理的重要性

1.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预备制度是保持先进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每一代劳动者的生产、生活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创造性的前进。不同时代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素质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一个人的劳动能力达不到社会职业的起码要求,社会将不会承认其劳动,他也不能获得赖以谋生的职业。也就是说,要从事社会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业资格。

2.国家之所以要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因为这是劳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有了健全的职业资格审定制度,才能使全国人民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了解本职工作应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对自己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形成全民对劳动质量重要的认识,全民劳动素质的提高才能有可靠的保证。

(2)对各种职业有了明确的任职条件。人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特长条件选择职业,用人单位也有切实的录用人才的标准。

只有使合格的人才进入工作岗位,才能保证社会和各项工作在应有的水平上进行,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设备的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

(3)对从业者的资格有了明确的规定,就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了依据。使职业教育与培训规范化,也必将大大推动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职业技能鉴定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

1.职业技能鉴定是促进劳动者按照一定目标提高职业素质、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市场就业和引导劳动者素质提高中发挥重要作用”。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必然形成竞争就业、择优用人的机制,劳动者就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将职业资格证书视为就业的通行证已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和劳动者就业、择业的新观念。不同工种、不同层次技能的鉴定标准为人们指明了接受职业培训的方向或目标。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人们才能获得证明其职业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其求职、任职或自主创业的资格凭证。

2.职业技能鉴定是促进技能人才有序流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高度活跃,人员流动频繁(包括企业富余职工的流动、在岗人员的流动、劳务输出等),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其提供了技术凭证,从而使技能人才正常流动具备了“通行证”。

3.职业技能鉴定打通了劳动者岗位成才的通道,有利于形成终身学习职业技能的氛围

与目前高职学历教育终结于大专层次不同,职业技能鉴定向广大劳动者展示了技能人才成长的另一条道路:劳动者可以沿着初级、中级、高级技师的道路不断成长,使学习机会伴随人的一生并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五、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

高职院校面向社会、瞄准市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现了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也体现了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

1.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符合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

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培养对象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许多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在与行业共同制定鉴定标准的过程中,高校还获得了大量来自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信息和行业标准与规范信息,有力地推动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2.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由政府与行业投资,投资规模少则一至二亿,多则十几亿。与社会一般鉴定机构相比,高职院校的鉴定机构具有资源及品牌优势,设备的数量及先进性远优于一般鉴定机构。据统计,许多学校的设备利用率不足50%。开放高职院校的资源面向社会开展技能鉴定,既可提高院校的资源利用率,又可提升人们对高职院校的认知程度。

六、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的措施

1.面向高校学生群体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动高职教学改革

积极推行职业技能鉴定,是使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接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的需要,也对高职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将技能鉴定融于高职教育之中。首先,专业教学中应导入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使专业教学内容包含行业或职业所需求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其次,解决学历层次与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的对应关系问题。第三,要向专业推荐与其核心能力最贴近的职业资格证书。一个专业可能对应多个不同的职业岗位,应提供与专业核心能力紧密联系的几个工种的资格证书供学生选择。

2.面向社会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劳动者

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要充分利用高新技能和先进的鉴定设施设备,开展工种新、技术含量高、鉴定层次高、社会需求量大的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倾向于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鉴定,为高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通道。在鉴定范围上,要扩大技能鉴定的覆盖面,加强新职业、新工种的技能鉴定,使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职业技能都能得到及时、客观公正的评价,还要使新生劳动力接受职业培训后都能得到相应的技能鉴定服务。在服务方式上要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鉴定时间和地点要灵活。高职院校鉴定机构还要积极参与企业内部员工的考核评定,根据行业、企业的标准和要求,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鉴定服务。

3.配合职业技能鉴定主管部门进行技能开发,全方位提供技术支持

技能开发是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保障,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鉴定规范及题库是开展技能鉴定的依据。高职院校应站在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广泛吸收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装备,将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实际工作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到相应的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题库中去,做好与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的职业分类、标准制度、题库和教材开发等配套工作,为职业技能鉴定主管部门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4.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提高鉴定质量,保证证书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含金量

考评员队伍建设一是要广泛吸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职院校教师;另一方面还必须从企业、行业和生产第一线吸收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一支以高校教师、企业技术大师、能工巧匠为骨干的专家队伍。

我国实行的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通过国家法律、法令或行政规章的形式,以政府力量推行,由政府认定和授权的机构实施的。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对于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至关重要。

5.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推动国内职业资格证书的国际化

由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具有新颖性和前瞻性,而国内职业技能开发比较滞后,高职院校把引进和采用国外权威机构的资格证书作为必要补充,此举实际上是高职院校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化的前奏。

职业技能鉴定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和质量第一的原则,牢固树立为劳动者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展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鉴定,在职业技能鉴定市场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起到主力军的作用。

上一篇:工程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下一篇:省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