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及网络安全作业指导书

2024-05-26

计算机及网络安全作业指导书(精选9篇)

计算机及网络安全作业指导书 第1篇

计算机及网络作业安全指导书

1.目的

规范计算机及网络使用方法,保证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计算机及网络数据文档不受损坏或丢失,保证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安全、有效使用。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计算机及网络的管理和维护。3.权责

网络安全部负责公司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装、设置、升级、管理及安全维护,电脑使用人员负责自己使用电脑的数据文档的安全及备份、病毒查杀、计算机硬件安全。4.具体内容

4.1计算机及网络使用人员

a)不得私自进行硬盘分区或格式化处理。b)应正确保存数据文档在非系统盘。

c)不清楚的系统或其它文档不应随意更名、移位或删除。

d)不得私自安装软件和程序。需要安装软件应该填写《计算机软件安装申请书》,经部门主管签字后送至网络部,由网管人员进行安装。

e)不得私自使用外来各种形式光盘、U盘或其它载体。经过允许的计算机可以使用经过杀毒的存储设备。

f)计算机和网络出现异常情况应即时通知网络部进行处理,不得自行拆卸或安装系统。

g)计算机应设置开机密码,并确保密码不向外人泄露。

h)计算机应安装杀毒软件,在使用过程中有发现病毒提示,要按提示进行杀毒处理。

i)对电子邮件中的不明附件应查明来源和用途,并确保对计算机和网络没有破坏作用方可使用。

j)需要使用公司ERP系统k3软件的计算机,经申请后有网络部进行安装和授权使用。

k)专机专人,未经管理员允许,不准其他人搬动、装拆、使用。4.2计算机及网络管理人员

a)网络部由专人每月底进行服务器端数据资料的备份,备份完成后检查所备份资料是否正确,然后在光碟上贴好标签,并在《计算机及网络资料备份登记表》上签署备份内容、备份日期及备份人姓名后存档保管。若遇到当前电脑资料损坏、丢失,或需要查询以往资料时,经批准后可取出所需备份资料进行恢复。b)网络部应对办公电脑出现的问题进行维护并填写《计算机及网络日常维护登记表》。

c)指导计算机及网络使用人员进行文档和数据备份,并随时公告流行病毒的发作特征及防范措施,提醒大家注意防范某既定日期将要发作的病毒。

d)为每个上网的用户设定网络资源使用权限,为每个使用软件的人设定软件资源使用权限。

e)对管辖范围内的每台计算机建立档案,填写《计算机、网络及外设配置档案登记表》,内容应包括计算机使用人、计算机软硬件及参数配置。f)对公司计算机定期进行网络或现场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g)根据各部门的申请,及时安装相关软件。

h)对公司服务器及局域网进行安全监控,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威胁。5.附件

a)《计算机及网络日常维护记录表》 b)《服务器及网络资料备份登记表》 c)《计算机、网络及外设配置档案登记表》

计算机及网络安全作业指导书 第2篇

2011-2012学第二学期大作业

课程名称:Interne技术与应用

任课教师:赵小兰

作业题目: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防范措施

姓名:吴秀兰

学号:2010***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中心:河源市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电话:***

评审日期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评审教师(签名)__________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防范措施姓名:吴秀兰学号:2010***

摘 要: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越发成为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和国防工业的重要信息交换媒介,并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认清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的严重性,采取强有力安全策略势在必行。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应该贯彻于整个信息网络的筹划、组成、测试的全过程。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21世纪,计算机作为高科技工具得到广泛的应用。从控制高科技航天器的运行到个人日常办公事务的处理,从国家安全机密信息管理到金融电子商务办理,计算机都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安全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计算机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1]。目前绝大多数计算机都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因此计算机安全又可分为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是指对计算机的完整性、真实性、保密性的保护,而网络安全性的含义是信息安全的引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是指电脑中正常运作的程序突然中断或影响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正常工作的事件,主要是指那些计算机被攻击、计算机内部信息被窃取及网络系统损害等事故。网络安全问题的特点在于突发性、多样性和不可预知性,往往在短时间内就会造成巨大破坏和损失。

二、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隐患

1、计算机安全漏洞

漏洞也叫脆弱性(Vulnerability),是计算机系统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计算机系统软件编写完成开始运行的那刻起,计算机系统漏洞也就伴随着就产生了,漏洞一旦被发现,就可使用这个漏洞获得计算机系统的额外权限,使攻击者能够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

系统,从而导致危害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计算机系统软件分为操作系统软件和应用系统软件,因此相对应也就有系统软件漏洞和应用系统软件漏洞。我们经常使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主要有以下安全漏洞:允许攻击者执行任意指令的UPNP服务漏洞、可以删除用户系统的文件的帮助和支持中心漏洞、可以锁定用户账号的帐号快速切换漏洞等等。

2、TCP/IP的脆弱性。

TCP/IP协议是因特网的基础。但该协议更多的考虑使用的方便性,而忽视了对网络安全性和考虑。从TCP协议和IP协议来分析,IP数据包是不加密,没有重传机制,没有校验功能,IP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被恶意者抓包分析,查看网络中的安全隐患。TCP是有校验和重传机制的,但是它连建立要经过三次握手,这也是协议的缺陷,服务器端必须等客户端给第三次确认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TCP连接,不然该连接一直会在缓存中,占用TCP的连接缓存,造成其他客户不能访问服务器。

TCP/IP模型没有清楚地区分哪些是规范、哪些是实现,它的主机—网络层定义了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一层,接口和层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将它们区分开来。这就给一些非法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就可以利用它的安全缺陷来实施网络攻击。

3、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不安全性。

在计算机网络中,网络攻击者通过非法的手段获得用户权限,并通过使用这些非法的权限对主机进行非授权的操作,我们知道因特网是由无数个局域网所连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当处于不同局域网的两台主机进行通信时,它们之间互相传送的数据流要经过许多机器的重重转发,如果网络攻击者利用数据流传输路径上的一台主机,他就可以劫持用户的数据包,从而造成一些重要数据的泄露。

4、网络系统设计的缺陷。

网络设计是指拓扑结构的设计和各种网络设备的选择等。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都会直接带来安全隐患。

5、网络的开放性。网上的任何一个用户很方便访问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从而很容易获取到一个企业、单位以及个人的信息。

6、恶意攻击。恶意攻击就是人们常见的黑客攻击及网络病毒.是最难防范的网络安全威胁。随着电脑教育的大众化,这类攻击也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

无论是DOS 攻击还是DDOS 攻击,简单的看,都只是一种破坏网络服务的黑客方式,虽然具体的实现方式千变万化,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根本目的是使受害主机或网络无法及时接收并处理外界请求,或无法及时回应外界请求。具体表现方式有以下几种:(1)制造大流量无用数据,造成通往被攻击主机的网络拥塞,使被攻击主机无法正常和外界通信。(2)利用被攻击主机提供服务或传输协议上处理重复连接的缺陷,反复高频的发出攻击性的重复服务请求,使被攻击主机无法及时处理其它正常的请求。(3)利用被攻击主机所提供服务程序或传输协议的本身实现缺陷,反复发送畸形的攻击数据引发系统错误而分配大量系统资源,使主机处于挂起状态甚至死机。

DOS 攻击几乎是从互联网络的诞生以来,就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而一直存在也不断发展和升级。值得一提的是,要找DOS 的工具一点不难,黑客网络社区都有共享黑客软件的传统,并会在一起交流攻击的心得经验,你可以很轻松的从Internet 上获得这些工具。所以任何一个上网者都可能构成网络安全的潜在威胁。DOS 攻击给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络安全带来重大的威胁。然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D0S 攻击永远不会消失而且从技术上目前没有根本的解决办法。

7、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在计算机网络中,我们设置了许多安全的保护屏障,但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意识,从而使这些保护措施形同虚设。许多应用服务系统在访问控制及安全通信方面考虑较少,系统设置错误,很容易造成重要数据的丢失,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管理、维护不彻底,造成操作口令的泄漏,机密文件被人利用,临时文件未及时删除而被窃取,这些,都给网络攻击者提供了便利。例如人们为了避开代理服务器的额外认证,直接进行点对点协议的连接,从而避开了防火墙的保护。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为了减少网络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保证广大网络用户的利益,我们必须采取网络安全对策来应对网络安全问题。但网络安全对策不是万能的,它总是相对的,为了把危害降到最低,我们必须采用多种安全措施来对网络进行全面保护。

1、漏洞补丁更新技术。一旦发现新的系统漏洞,一些系统官方网站会及时发布新的补丁程序,但是有的补丁程序要求正版认证(例如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也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如:系统优化大师(Windows优化大师),360安全卫士,瑞星杀毒软件,金山杀毒软件,迅雷软件助手等软件扫描系统漏洞并自动安装补丁程序。

2、病毒防护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也越来

越多,病毒的侵入必将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别是通过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整个计算机网络处于瘫痪状态,从而给用户造成极大的损失。电脑病毒的防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防,以病毒的原理为基础,防范已知病毒和利用相同原理设计的变种病毒,从病毒的寄生对象、内存驻留方式及传染途径等病毒行为入手进行动态监测和防范,防止外界病毒向本机传染,同时抑制本机病毒向外扩散。二是治毒,发现病毒后,对其进行剖析,选取特征串,从而设计出该病毒的杀毒软件,对病毒进行处理。目前最常用的杀毒软件有瑞星、金山、卡巴斯基、NOD32等。

3、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是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用来加强网络之间的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进入内部网络,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同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并写入日志记录,当发生可疑动作时,防火墙能进行适当的报警,并提供网络是否受到监测和攻击的详细信息。

4、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对介入信息的传送、存取、处理人的身份和相关数据内容进行验证,从而达到保密的要求。将一个信息或数据包经过加密钥匙及加密函数转换,对信息进行重新编码,从而隐藏信息的真实内容,变成无意义的密文,使非法用户无法获取信息,即使被非法用户获取,也因为不知到解密钥匙而无法将期破译,而接收方则通过解密函数、解密钥匙将此密文还原。加密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石,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

5、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除了在传统网络安全技术上着手,人们开始在操作系统的层次上考虑网络安全性,尝试把系统内核中可能引起安全性问题的部分从内核中剔除出去,从而使系统更安全。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措施包括:采用安全性较高的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利用安全扫描系统检查操作系统的漏洞等。美国国防部技术标准把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分成了D1、C1、C2、B1、B2、B3、A 级,其安全等级由低到高。目前主要的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都是C2 级,其特征包括:①用户必须通过用户注册名和口令让系统识别;②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注册名决定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③系统可以对系统中发生的每一件事进行审核和记录;④可以创建其他具有系统管理权限的用户。

6、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是用户向系统出示自己身份证明的过程。身份认证是系统查核用户身份证明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判明和确认通信双方真实身份的两个重要环节,人们常把这两项工作统称为身份验证。它的安全机制在于首先对发出请求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确认其是否为合法的用户,如是合法用户,再审核该用户是否有权对他所请求的服务或主机进行访问。从加密算法上来讲,其身份验证是建立在对称加密的基础上的。除了加强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外,还应加强结物理网络安全的保护措施,如:为主机和网络设备配备备用电源和电源保护,主服务器要加屏幕密码保护及键盘锁,对重要资料进行及时备份且保存到主机房外的安全地方,网络管理人员有专业人员专人担任等。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通信网络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会不断强化,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上我们简要的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几种安全隐患,并探讨了计算机网络的几种安全防范措施。

总的来说,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安全管理问题。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标、技术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法规等。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也必然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阳.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2】田园.网络安全教程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3】 冯登国.《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 陈斌.《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御》,信息技术与网络服务,2006(4):35-37.【5】 William Stallings.网络安全基础教程:应用与标准(英文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

【6】 赵树升等.《信息安全原理与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

编制地方标准指导作业安全 第3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浙江省有限空间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规范有限空间作业行为, 减少或杜绝同类事故的发生,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707—2008《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2008年正式颁布, 并于2009年正式实施。该标准主要用以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 进而保证浙江省经济有序健康发展。2013年, 经过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复审,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以下简称《安全技术规程》) 标准号更新为DB33/T707—2008 (2013) 。

本文将就《安全技术规程》的编制原则和目的、编制过程及编制内容等进行介绍, 并对标准的实施谈几点体会, 以期为各位同仁提供参考借鉴。

原则和目的

《安全技术规程》依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中对于有限空间等危险作业的4条综合要求, 即“制定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 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设置作业现场的安全区域;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专业人员施工;确定专人进行现场统一指挥;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并参照有关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如GB12942—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等, 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安全技术要求和安全管理要求。

贯彻执行《安全技术规程》是为了明确浙江省有限空间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 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执行《安全技术规程》将有利于形成行业的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和规范;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健康技术改造和管理提供标准;识别不安全和危险有害因素, 明确安全工作准则;掌握安全生产条件状况, 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编制过程

《安全技术规程》于2006年由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根据贯彻实施《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的需要而正式提出。2006下半年起, 浙江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着手调研并起草标准初稿, 2007年上报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并在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7年度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中立项。2007年7—9月在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在此期间标准起草单位分别在宁波和杭州召开了2次座谈会, 征求省内不同行业类型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技术规程》意见和反映, 如:浙江省地勘局、杭州市市政工程公司、杭州电化厂、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台化塑胶 (宁波) 有限公司、伊力欧化学 (宁波) 有限公司、舟山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等, 征询意见并作了修改后, 提出了标准的送审稿。2008年2月28日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主持, 在杭州召开了审查会, 浙江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根据标准审查组专家提出的意见对《安全技术规程》进行了补充、修改, 形成了报批稿上报。标准报批搞在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上和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管局网站上按照强制性地方标准制订程序的要求进行了3个月的公示, 在公示期间, 起草单位根据征求到的反馈意见, 对《安全技术规程 (报批搞) 》进行了修改, 于2008年7月形成最终报批稿, 并于2008年12月30日予以发布, 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

主要内容

《安全技术规程》规定的范围是适用于浙江省内生产经营单位的有限空间作业。其他行业有对有限空间专业标准规定的, 执行相关行业标准 (如煤矿、化工应执行相关行业规定) 。

《安全技术规程》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安全技术要求、安全管理6章和资料性附录《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其中第4、5、6章为强制性条款。

识别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

《安全技术规程》明确了涉及有限空间的生产经营单位, 应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要求。其中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设备设施与设备设施之间、设备设施内外之间相互隔断, 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 照明不良, 通讯不畅;

2.活动空间较小, 工作场地狭窄, 易导致工作人员出入困难, 相互联系不便, 不利于工作监护和实施施救;

3.湿度和热度较高, 作业人员能量消耗大, 易于疲劳;

4.存在酸、碱、毒、尘、烟等介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易引发窒息、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

5.缺氧或富氧、易燃气体和蒸气、有毒气体和蒸气、各种机械伤害和人身伤害等。

《安全技术规程》参考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中缺氧危险作业场所的分类, 将有限空间分为以下3类:

1.密闭设备:指船舱、贮罐、塔 (釜) 、烟道、沉箱及锅炉等;

2.地下有限空间:包括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 (井) 、沼气池及化粪池等;

3.地上有限空间:包括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封闭空间。

综上所述, 《安全技术规程》将有限空间定义为:仅有1~2个人孔即进出口受到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分隔间, 或深度大于1.2m封闭或敞口的通风不良空间。同时, 明确了这些有限空间是否可能造成职业危害、人员伤亡的识别结果, 将有限空间作业分为了许可性有限空间作业和无许可有限空间作业。

安全技术要求

《安全技术规程》从作业安全与卫生、通风换气、电气设备与照明安全、机械设备安全、区域警戒与消防、事故应急器材等六个方面明确了技术要求。

第一, 作业安全与卫生。首先是规定空气中各类气体的要求。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中毒、窒息发生在瞬间, 有的有毒气体中毒后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就会致人死亡。依据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在已确定为缺氧作业环境的作业场所, 应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 使该环境空气中氧含量, 在作业过程中始终保持19.5%~23% (不同浓度的氧气对人体的影响见表2) , 不允许使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其次, 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燃烧极限或爆炸极限下限的10%。最后, 规定了空气中有害因素允许浓度, 主要依据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和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第二, 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是保证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的基本措施之一。按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分为<30℃和≥30℃两类地区, 每类按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提出卫生评价标准, 作业场所综合温度 (℃) 应不超过规定的限值;车间操作人员所需的适宜新风量依据GBZ 1—2010《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为30 m3/h~50 m3/h。

第三, 电气设备与照明安全。有限空间照明、通信不畅, 会给正常作业和应急救援带来困难。此外, 一些受限作业空间周围暗流的渗透或突然涌入、建筑物的坍塌或其他流动性固体 (如泥沙等) 的流动以及作业使用电气设备漏电等都会给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带来潜在的危险。因此, 存在可燃气体的有限空间电气设施应依据GB3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 (截至2014年8月, 此标准已更新为GB3836.1-2010《爆炸性环境设备通用要求》) 中规定整体防爆;手持行灯等电气设备和照明设备应满足相应的安全要求, 如《安全技术规程》中5.3.3至5.3.7条款, 即为满足GB/T3805—2008《特低电压 (ELV) 限值》的要求而设置。

第四, 机械设备安全。对于机械设备的安全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机械设备的运动、活动部件都应采用封闭式屏蔽, 各种传动装置应设置防护装置。以操作人员所站立平面为基准, 高度在2m以内的各种传动、运动部位均应有防护罩、盖、栏等防护装置;各类机器设备在运行中, 当防护装置开启时, 控制装置应与安全防护装置联锁, 使机器设备运转、安全防护装置同时起作用;凡需设有联锁装置的操作门 (窗、栏、杆) 都应设有联锁装置, 并且灵敏可靠;凡限制运动件范围的, 应设行程限位开关, 且固定牢靠、有效;不能迅速通过控制开关来停止设备运行危险的, 或在控制台上不能观察到全部状态时, 应设紧急停车装置。

2.机械设备上的局部照明均应使用安全电压。

3.机械设备上的金属构件均应有牢固可靠的PE线。

4.设备上附有的梯子、检修平台等, 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某船厂有限空间作业

第五, 区域警戒与消防。明确了在有限空间作业外敞面醒目处, 设置警戒区、警戒线、警戒标志的要求。同时, 对于区域警戒安全和职业危害场所、存在易燃性因素的场所警戒区内的灭火器材配置, 以及涉及有限空间的焊接与切割作业等均按国家标准明确了相应要求。

第六, 事故应急器材。明确了对于应急器材配备的规定。

安全管理

《安全技术规程》设置了作业前准备、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人员及安全教育、现场监督管理和应急救援措施6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 对于作业前准备主要规定了先识别, 再实施检测、监护和进入的作业程序。对有限空间作业, 应明确是否属于许可作业范围。

第二, 对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责任, 主要依据《安全生产法》及《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要求, 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现场负责人、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的安全责任。同时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设置有限空间作业管理部门、人员以及相关作业发包、承包的要求。

第三, 对于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主要明确了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 必须建立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规定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 危险作业审批。涉及其他危险作业的 (如临时用电线路、动火作业) 应依照相关要求审批。

2.从事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制度。规定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新职工教育及其他变换工种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3.作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制度。规定从事有毒、有害和特种作业、危险作业的人员定期健康检查。

4.有限空间安全设施监管制度。规定进入有限空间的设备、设施, 包括检测仪器等, 均应按电气、机械的标准。

5.建立检测制度。主要规定作业前、作业中的检测要求。

6.其他还应建立的制度, 如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同时, 操作规程应有总则、通则, 并应根据设备种类、作业工种岗位等制订各类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 对于作业人员及其安全教育, 首先明确了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身体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符合相应工种作业需要的资质等。同时对从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人员应进行培训, 提出了三点明确的要求:一是作业前应针对作业施工方案, 对作业内容、职业危害等教育;二是对紧急情况下的个人避险常识、中毒窒息和其他伤害的应急救援措施教育;三是按上岗要求的技术业务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合格。

第五, 对于现场监督管理, 明确了在有限空间作业活动过程中, 安全管理人员、气体检测人员、项目负责人、作业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各自的责职。

第六, 对于应急救援措施, 首先应该依据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风险识别、评估的结果制定, 其次, 应急救援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点:确定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应急救援经费保证、物资和人员保障;善后处置措施齐全。同时明确了对于应急救援预案培训、演练、更新的要求。

几点体会

《安全技术规程》主要是具体化《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中的四条管理措施, 通过对有限空间作业程序上的制约、现场条件的确认等环节实施安全保障。《安全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利于有效控制和减少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 同时又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监察和隐患整治提供了执法依据。不过, 想要切实发挥《安全技术规程》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作用, 还需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相关生产经营单位以及作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其实, 除了浙江省, 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很多地区都针对有限空间作业颁布了地方标准和操作规程, 以指导有限空间作业活动, 同时, 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有限空间的国家、行业标准, 例如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12942—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AQ3028—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等等。但是有限空间作业伤亡事故仍然时有发生, 笔者认为, 其根本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标准、规范执行力度不够。各类有限空间作业标准和规范都要求进行作业前检测, 但实际作业过程中多数人员存侥幸心理, 未进行有效检测。很多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都是由于未具备、未使用或不正确使用气体检测仪来检查气体危害所致。同时, 目前部分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由于安全意识差、安全知识不足, 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危害程度不能进行科学的判定, 且没有制定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制度或制度不完善、不严格执行, 安全措施和监护措施不到位、不落实。未制订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预案, 缺少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应急救援器材、装备, 或是虽然制订了应急预案但未进行培训和演练, 作业和监护人员缺乏基本的应急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不仅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还可能因在事故状态下不能实施科学有效救援, 使伤亡进一步扩大。

因此,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标准的宣贯工作, 同时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 进而提高标准、规范的执行力度。

二是部分标准实际可操作性差。目前, 几乎所有有限空间作业标准中对检测仪器、应急装备配置均作了要求, 但如全部严格执行标准或规范要求, 企业装备配置成本往往过高, 导致实际可操作性差。因此, 有必要对相关标准的要求进一步细化, 在能够保障安全的前提下, 尽量减轻企业负担, 提高标准的实际可操作性。

初中物理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及指导 第4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探究性作业;思维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67-01

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与认识的关键,这是教学创新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能力的重点。作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科学思维的关键,物理教学是初中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为了使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有更好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養与能力,探究性作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初中物理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与指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探究性作业及其作用

探究性作业是通过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去对生活之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与了解,进而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与认识。这是让学生将书本之中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的关键,也是实现更好的进行物理教学的关键。传统教学中的作业,仅仅是让学生对书本之中的内容进行巩固,学生仅仅是对书本之中的内容有所了解,而并不知道该如何将这些内容在实际生活之中应用,学生无法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也无法正确的理解物理知识。

而通过探究性作业,能够让学生通过应用物理知识,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解决。探究作业是以一种强制性的要求,让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对各种物理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感受自然,将课堂之中所学习到的各种物理知识、公式等直接的应用到生活之中,这样对物理知识就可以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

二、初中物理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与指导

在进行初中物理探究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使作业能够使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充分的调动起来,并且使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之中,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因此想要达到更好的作业效果,应当在进行探究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之中,对学生的生活情况、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方面进行考虑,让学生能够对探究性作业有兴趣。想要使初中物理探究性作业设计与指导效果可以达到更好,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做好实验

在进行初中物理探究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相关的实验,物理实际上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初中物理涉及到很多十分有趣的生活现象,比如声、电、光等都与物理相关,不过如何让学生对这些内容产生兴趣,使学生能够按照作业要求自己去探究,这需要教师先做好实验,分析学生心理,从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考虑,使所设计的探究性作业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探究性作业才更具有实际意义,能够使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之中有更好的表现。

2、注重教材中的隐性信息

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想要使探究性作业设计的更加合理,还需要以课本为基础,要充分考虑初中物理的考试需求,在探究性作业设计中将教材中的内容以及隐性信息都考虑其中。通过学生完成探究性作业,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完成初中物理教材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像进行动能与失能转换的教学时,书本中就有关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的介绍,可以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对相关的航天知识进行了解,并进行评比,看谁了解到的知识多。

3、为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物理本身就是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解释,而学生生活所接触的范围有限,很多物理知识与学生还比较遥远,比如像电力方面的知识,虽然学生都要应用到电力,不过对其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并不了解。可以将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像家庭电路放的内容,让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家庭电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且了解不同家庭的家庭用电量、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等,通过学生调查了解,将会对电力方面的内容有更多的了解,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也就会更加认真听讲,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或者是像老师提出相应的问题。

4、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

实验对物理教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也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在进行滑轮知识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搜集生活之中的滑轮应用的地方,并且自己动手进行小实验,看有无滑轮的影响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滑轮的作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在进行物质密度测量的时候,让学生去思考自己该如何测量,想要了解物质密度需要测量什么?怎么测量?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测量以及计算,了解物质的密度。在对学生作业检查的时候,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际实验之中遇到的问题,当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这也是一种进步,说明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之中进行了思考,其能力也会随之不断的提高。

5、教师与家长的指导

初中物理探究性作业设计需要教师付出很大的努力,而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家长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家长应当监督学生完成探究性作业,并且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很多初中物理的知识都是生活中基本的知识,家长不论学历高低,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都能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对学生进行探究性作业的指导绝对没有问题。这需要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关注,并且能够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对教师进行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目的进行了解,并且在与教师进行沟通的过程之中,了解家长应当如何进行物理探究性作业进行指导,这样家长在进行指导中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探究性作业对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作业作用更不容忽视。通过探究性作业,能够使教学效果更好的改进,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本文对初中物理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希望可以使当前我国初中物理探究性作业更好的发挥作用,改善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 胡方其.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探讨[J].新课程导学. 2013(32)

保洁作业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 第5篇

1.0 目的

制订安全作业措施,规范保洁员安全作业程序,预防伤亡和意外事故发生。2.0 适用范围

保洁部全体在职员工。3.0 管理内容

3.1 入职前培训时,所有保洁员均须培训本作业指导书,并在《培训记录》上作记录。

3.2 保洁员在工作过程中除应遵守本作业指导书所规定的内容外,还应主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遵守公司其它管理制度。3.3 安全作业操作要求

3.3.1 保洁员在岗作业(擦拭单元楼层玻璃、尤其钟点工服务擦拭业主和住户的玻璃)时,严禁搭乘凳子或站在窗台上危险作业,严禁翻越窗户、翻越栏杆悬空危险作业。

3.3.2 搭乘梯子作业(如清除墙面顽垢、擦拭高灯灯具等)时,须有两人(或以上)配合工作,并采取系保险绳等安全防护措施。

3.3.3 收集生活垃圾,不许将垃圾桶拖移;搬运或清运较重垃圾,应有两人以上员工配合工作(尤其上坡、下坡路段),人前车后,遵守交通规则,严防伤人撞车事件发生。

3.3.4 清洁天面露台天沟时,严禁攀越围墙栏杆向下探望,严禁脱离岗位而在天台围墙上行走、跳跃。

3.3.5 擦拭车库悬空管道、打天花蜘蛛网时须有安全保护措施(如戴草帽等),并注意不要对车库停放的车辆造成破坏或污染。

3.3.6 使用酸类(尤其草酸、重垢清洗剂)清洁剂,须先查看使用说明书,使用时需戴胶手套等作保护措施,注意:勿让药液入口、伤眼。

3.3.7 保洁工具房和垃圾站用电必须规范操作,严禁私拉乱接插座或线路,严禁将衣物、毛巾等覆盖于风扇、灯具之上。若有无法正常使用时,须及时向客户中心或工程部报修,严禁非专业人员私自维修或拆卸。出门时须关闭电灯及风扇电源。

3.3.8 严禁湿手触摸电器、开关或电源,严禁用湿毛巾等擦拭电源开关、插座或带电设施设备。

3.3.9 若发生火警,要查实并确认为何种物质起火,须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灭火并报警。若为电源设备或电路起火,切忌使用消火栓灭火。

3.3.10 若发现天然气泄漏,须打开门窗让空气流通通畅,并可辅以扇子或扫帚加速空气流动,严禁按门铃和开启、关闭电源开关。

3.3.11 除“四害”药品须专人保管(上锁)和使用,标识清楚,并建立购买和使用档案,将责任落实到指定人员。严禁将药品随意摆放,防止中毒事故发生。

3.3.12 使用除“四害”药品前,须认真阅读并清楚懂得“使用须知”,熟悉药液配比浓度和使用方法。施药时须有保护措施,操作过程中严禁打闹嬉戏,严禁将喷枪对人。

3.3.13 洗车保洁员在洗车过程中,要细心细致,防止划伤手指和损伤车辆的事故发生。

计算机及网络安全作业指导书 第6篇

编制目的:从尊重劳动者的利益出发,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供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适用范围:

高空作业内容:凡在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施工作业,当坠落高度距离基准面在2m及2m以上时,该项作业即称为高空作业。

本工程主要高空作业内容为:钢梁安装、檩条及拉杆安装、屋面板及采光板安装、接触网线及照明线安装、照明灯具及风帽安装、检修平台设备安装等。

由于高空作业牵涉到人身安全,所以必须做好各种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要求

高空作业安全防护

1.1从事高空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培训,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的考试,持证上岗。

1.2

从事高空作业人员每年必须体查,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贫血病、癫痫病等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1.3

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具和用品,特别注意安全带要结实可靠,使用方法正确;衣着要注意

轻便灵活,脚穿软底防滑鞋。

1.4

高空作业人员,要服从现场统一指挥,遵守联络指挥信号。

1.5

在高空作业前,工程项目负责人要逐级向作业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作业人员要掌握高处作业内容、操作方法,严格遵守各项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

1.6

高空作业区设安全警戒区和警示标志;安全网、绳索、脚手板搁架的安装要达到安全要求,高处作业监护人应在场监护。

1.7

对各种用于高空作业的工具、仪表、电气装置、设备、设施,在投入使用前,要全部检查,经确认完好后,才能投入使用。

1.8

要将高空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妥善保管,堆放要平稳,不可置放在临边或洞口附近,也不能妨碍通行和安装拆卸。

1.9

高空作业过程中,如果发现安全设施存在隐患或者缺陷,要及时报告并立即处理解决;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要立即停止作业。

1.10

任何人都不得损坏、擅自移动位置或拆除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确实因作业需要暂时拆除或移位时,要经安全责任人批准后方可进行,并在工作完成后即刻复原。

1.11

高空作业要尽量避免交叉作业,确实需要时,要进行隔离并且统一指挥。

1.12

在电气化区段施工要接触网停电后才能进行高空作业,在消点送电前半小时要做好收工准备,提前撤到地面安全距离。

1.13

禁止遇强风、雾霾、大雪等恶劣天气时进行露天高处作业;

抢险需要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1.14

高空作业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和杂物等,要用吊篮传递。

临边作业安全防护

在施工现场,当高空作业中工作面的边沿没有围护设施或虽有围护设施,但其高度低于800

毫米时,为临边作业。深度超过2m的槽、坑、沟的周边,无外脚手架的屋面(作业面)和框架结构楼层的周边,井字架、脚手架与建筑物的通道两侧边,尚未安装栏板、栏杆阳台、料台、挑平台的周边,都必须安装1~1.2m高度的防护栏杆,且能够承受可能的突然冲击,阻挡人员在可能状态下的下跌,防止物料的坠落。临边还要自上而下用密目安全网封闭。

洞口作业安全防护

在施工现场,建筑物与构筑物上存在的各式各样的孔与洞,在孔与洞的的高空作业为洞口作业。非出入口和通道两侧必须封严;预留洞口要用钢筋防护网固定位置。

操作平台安全防护

施工现场常搭设各种临时性的操作平台,这种操作平台上面铺设脚手板,形成大同小异,用时搭设,用毕拆掉,进行运载物料、站人操作的构架式平台,为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应具有必要的强度和稳定性,使用过程中不得晃动。移动式操作平台的周边按要求设置防护栏杆,配置登高扶梯;悬挑式钢平台的操作人员和物料的总质量不得超过设计的允许载荷,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

悬空作业安全防护

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为悬空高

处作业。悬空高处作业时,要建立有牢固的立足点,设置防护栏网、栏杆

或其他安全措施。安装管道时,可将结构或操作平台作为立足点,在安装中的管道上行走和站立,是十分不安全的。尤其是横向的管道,尽管看起来表

面是平的,但并不具承载作业人员质量的能力,稍不留意就会发生危

险,所以,严禁站立或依靠。

攀登作业安全防护

借助登高用具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行高处作业,为攀登作业。攀登作业主要是利用梯凳和结构安装中的登高作业。梯子构造牢固,上下踏板的使用载荷应大于1100N

(人和衣着的质量750N

乘上

动载荷系数1.5),梯子的底脚要坚实,采取加包扎或钉胶皮等防滑

措施;梯子不准垫高使用,立梯的工作角度以75°±5°为宜,踏板上下之间距以300mm

为宜。人字梯上部尖角以35°~45°为宜,铰链必须牢固,只允许一人操作,不准站在梯子上移动梯子或在最顶部作业。钢结构的吊装,按规定对不同构件采用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

END

天车安全作业指导书 第7篇

2.0 范 围

3.0 职责

部门主管/经理对本部门天车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负责。

部门电气工程师对天车作业中遵守安全要求、员工培训和应急处理负责。

部门安全协调员对天车作业中遵守安全要求、员工培训和应急处理进行监督和指导。

4.0程序

4.1上下天车要经指定的梯子,不准从这台车跨到另一天车,不准从轨道上通行。

4.2上车后,关好驾驶室门检查各机械、电器、制动部分是否良好,钢丝绳、吊具(天车部分)是否符合要求,控制手柄在零位。

4.3进行空运转,检查各限位开关、信号等是否灵敏好用,确认正常后,方可工作。

4.4天车工在行走和起落时,必须发出信号,警告地面人员离开。天车要听从起重工指挥,但对任何人发出的紧急停车信号,都应立即停车。调运物件要走运行道,不准从人和设备上调运和停留。如不能走运行道时,要将吊着的物件躲开人或高出设备及建筑物0.5米,并要做到钩稳摅速换缓。

4.5要严格做到十不吊:

4.5.1指挥信号不明和乱指挥不吊;

4.5.2超负荷不吊;

4.5.3不歪拉斜吊;

4.5.4埋在地下和凝固在地上的物件不吊;

4.5.5吊物上有人和浮放物不吊;

4.5.6吊具使用不合理和物件捆挂不牢不吊;

4.5.7易燃、易爆物品不吊;

4.5.8楞刃的物件没垫好缓冲物不吊;

4.5.9重量不清不吊;

4.5.10光线暗淡,看不见物件不吊。

4.6在吊运熔化金属、液体熔渣时,不准同时操作两个手轮。

4.7两台天车在一条轨道上同时操作时,要保持五米距离,不能相互碰撞。

4.8在开动大小车时,必须逐档起动控制器。严禁打倒车代替制动、限位代停车,紧急开关代替普通开关。大小车接近终点时要放慢速度。

4.9检修天车应停靠在安全地点,切断电源挂上警告牌。地面要设围栏,并挂“禁止通行”的标志,或设人监护。

4.10若在同一跨上,除待修起重机外,还有其它起重机时,则应在修理地区以外的适当位置断开车间滑接 线电源,并设置障碍或警戒标志或设人监护,以防撞车伤人。

4.11重吨位物件起吊时,应先稍离地试吊,确认吊挂平稳制动良好,然后升高,缓慢运行,不准同时操作三只控制手柄。

4.12天车运行时,严禁有人上下。也不准在运行时进行检修和调整击键。

4.13工作间歇时,不能将吊着的物件停留在空中。天车运行时,发生突然停电,必须将开关手柄放到“0”位。起吊件未放下或索具未脱钩,不准离开驾驶室。

4.14浇铸前,应先看好钢(铁)水包高度,然后鸣铃和慢速运行。浇注时,下降、翻转速度要缓慢。

4.15运行中,由于突然故障而引起漏钢(铁)水或吊件下滑时必须采取紧急措施 向无人、无易燃、易爆物品处降落。

4.16不准在天车上存放工具和其它物品,工具应放在固定的工具箱内。天车工严禁酒后开车和在车上看报、睡觉、吸烟等。

4.17室外天车,如遇六级以上大风时,禁止工作,并要采取措施,固定好车体。

4.18使用磁盘吊和抓斗时,要划出危险区,不准人员入内。磁盘吊要定点使用,严防吸盘失灵。

4.19不准用抓斗夹吊块状物件。不准用两台天车同时吊一重物。如确实需要时,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在安全处和机动处检查员的监护下,由总工程师在场指挥,方可起吊。

编组站作业协调性计算及改善 第8篇

1 协调性与协调度

对于铁路编组站, 铁路不均衡运输主要表现为编组站货物列车到发时刻分布不均。这种时空的波动性, 造成货物列车在不同时段相对集中到达或出发, 不仅区间通过能力利用不均衡, 还会导致编组站阶段性能力紧张, 列车中转时间延长。

协调度是在特定的条件下, 对一种状态的协调性度量。铁路编组站一个大系统, 由多个作业子系统组成。系统的协调度是衡量各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协调关系的指标。车站能力的协调度是指对车站设备系统各作业环节间协调性的度量。

2 协调度计算方法

任何时间段, 各作业环节设备 (或人员) 的能力利用水平, 不能超越该设备 (或人员) 可提供的最大服务能力, 也不会因作业量过低, 造成设备 (或人员) 服务能力的浪费。

设该编组站作业系统共有n个作业环节, 第j个作业环节的设计能力为Nj;计算的周期为T (小时) ;分为m个计算间隔;在第i个计算间隔 Δti (i=1, 2, …, m) 里, 实际作业需求为xij;cij为第i计算间隔第Cm×n′个作业环节的协调度状态。对于 Δti中计算间隔cij=f (xij, Nj) 。cij变量值约定如下:

1) cij=1, 表示第i仿真间隔第j个作业环节能保证车站作业无延误地进行, 作业环节之间的能力此时是协调的。

2) cij=0, 表示第i仿真间隔第j个作业环节出现了能力极不协调状况:车站实际作业需求过大, 引起车站堵塞;车站设备极度空闲, 能力虚靡过度。

对于第i个计算间隔、第Cm×n′个作业环节, 该作业环节的能力协调度cij可按式 (1) 计算

式中:xij为第i个仿真间隔, 第j个作业环节的作业需求量;Nj为第j个作业环节的设备 (或人员) 在计算周期T内的服务能力;αj空费为第j个作业环节协调性的最大允许空费系数。

本次计算均取0.5, 即当作业需求低于能力使用水平的50%时, 能力虚糜。

由式 (1) , 可以计算得出两类不协调的结果:

1) 能力虚糜不协调性。当Nj (1-αj空费) /m>xij时, 表示第j个作业环节的设备 (或人员) 服务能力在第i个时段过于空闲, 被认为不协调, cij=0。

2) 能力超负荷不协调性。xij>Nj/m时, 表示第j个作业环节的设备 (或人员) 在第i个时段作业过于繁忙, 也被认为不协调, 被认为不协调, cij=0。

为此, 针对车站不同阶段的车、列流及车站作业组织情况, 可以分阶段 (仿真间隔) 确定车站能力的协调值cij=0或1的值 (i=1, 2, …, m, j=1, 2, …, n) 。从而得到一个m行n列的矩阵为

根据编组站作业流程, 将有调作业列车的程序历程划分为“到检—解体—编组—发检—发车”共5个工作环节, 用j=1, 2, …, 5表示。计算周期T取一昼夜24h, 计算间隔取1~3h, 则m=24~8。

由矩阵Cm×n可计算得到

1) 第Cm×n′个作业环节的协调度为

2) 整个车站作业的协调度为

3 向塘西站典型日作业协调性分析

3.1 向塘西编组站作业动态

向塘西编组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双向三级七场式路网性编组站 (见图1) 。向塘西站上下行系统分工明确, 因此, 需要系统分别计算协调性指标。由于衔接4个方向, 车流波动较大, 特选取2012-11共4周的车站技术作业大表资料, 分析得到该站典型日的站内作业动态情况。若以3h为统计时间间隔, 统计得到的向塘西编组站分时段的 “到—解—编—发”各作业环节的作业动态如表1所示。

3.2 上下行系统作业协调度

案例将典型日分为8个时段、5个作业环节, 即m=8, n=5。根据式 (1) 、式 (2) 得到上下行系统的作业协调度矩阵为

由式 (3) 及式 (5) 、式 (6) 得到:

向塘西站上行系统各作业环节的协调度分别为0.25、0.25、0.50、0.38、0.38。

向塘西站下行系统各作业环节的协调度分别为0.63、0.38、0.50、0.50、0.75。

根据编组站作业特点与要求, 定义的车站作业协调等级如表2所示。

显然, 对比表2, 向塘西站的作业系统协调性不够理想,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 与下行相比, 在典型日作业负荷水平 (日接发列车123列) 条件下, 向塘西编组站上行系统因为到发线、列检组配备能力均略低, 到发作业环节的协调性不如下行系统;上行系统的Ⅱ、Ⅲ、Ⅳ场共配备了3组列检组, 在某些时段, 列检组易发生忙闲不均现象。一旦有列车密集到、发时, 列检组则应接不暇, 等待列检作业不可避免。

2) 按典型日作业负荷水平 (日接发列车114列) 推算, 向塘西编组站下行系统作业环节不协调主要制约在驼峰的头、尾部解、编作业能力不足 (协调度低于0.4) , 其中驼峰解体能力 (47.9列/日) 紧张更是重中之重;下行系统的到达和出发列检作业虽然处于协调域中, 协调度为0.6~0.8, 说明因向塘西编组站车列流的不均衡到发的波动性, 在各作业时段, 忙闲不均现象较为明显, 有2 个时段超负荷工作, 有3个时段列检能力虚糜;下行系统出发能力利用不足 (协调度—失调) , 主要是因接续车流不足造成。

3.3 全站作业协调度

按式 (3) 、式 (4) 及式 (5) 、式 (6) 计算得到的全站典型日上下行系统各环节的协调度如表3所示。显然向塘西编组站的总体协调性也不佳, 下行系统协调性高于上行系统。既使在非饱和作业负荷的“典型日”列流量条件下, 上、下行系统整体基本处于不协调状态。面对时段波动明显的车、列流, 向塘西编组站各作业环节处理能力有限。某一个前端作业环节“超劳”, 造成作业延误, 会传递给后端的作业环节, 引发全站作业节奏的紊乱, 给车站作业组织带来极不利的影响。

4 改善车站作业协调性的措施

4.1 优化车流组织

向塘西站整体作业能力几经改造有较大幅度提升, 而车站作业协调差的最重要原因是车流出入均衡性差。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严格执行列车编组计划, 按图行车, 减少违编列车对运输均衡性的影响。

2) 提高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质量, 安排好调车场驼峰和编尾牵出线作业, 争取出发列车一次编成;采取措施提高驼峰解体能力, 使其不小于到达场通过能力。

3) 当车流接续不佳时, 出现两次编组时, 应做好调车计划的衔接, 减少调机 (牵出线) 设备的等待时间。

4.2 改进联劳协作, 形成合力优势

强化 (车) 站/机 (务) / (车) 辆间的联劳协作与考核制度, 充分发挥三家合署办公的优势, 减少设备与人员作业能力阶段性使用不均及作业延误。主要改进措施有:

1) 站—机方面:合理安排调机入段的整备时间, 在交接班期间, 至少应保证调车场的头、尾各有一台调车机车能继续作业, 杜绝调机过早停轮等待交接班现象;及早与机调联系, 提前安排本务机出段, 以保证出发列车能按点开车。

2) 站—车方面:重点抓好列车在站的列检工作组织。一方面, 出发列检工作组的作业负荷应控制在0.75以下, 以留有必要的列检能力应对阶段性的列车到、发密集需要;另一方面, 坚持列检组的 “预通知、提前上道”制度, 对于无改编中转列车和自编出发列车, 技术检查时间应严格控制在35 min和25min以内。对于自编始发列车要保证不因待检原因而延误列车及时出发。

4.3 提高驼峰有效作业能力, 消除作业环节中主要的不协调因素

由表3可知, 下行系统驼峰的解体作业环节的协调度仅为0.04, 协调性极差。一般点连式自动化峰解体能力为70列/日左右, 而向塘西站上、下行系统驼峰却仅为其70%~80%。为此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1) 改进设备系统。调研发现下行驼峰第二制动位出口速度采用15km/h的“定速出口”控制方式, 严重限制了驼峰作业能力的正常发挥, 需要调整、提高至25km/h为宜。

2) 减少折角车流二次上峰的重复解体数量, 以提高驼峰作业能力的有效发挥。

4.4 及早增补预留线路

2013年9月底, 向 (塘) 莆 (田) 客货共线快速铁路开通运营, 成为中国中部地区沟通东南沿海的又一条快捷的大能力运输通道。显然, 向塘西编组站的货运业务作业量又会有所增加, 下行系统作业的压力会再度增加。从车站作业协调性和可靠性要求考虑, 及早启动车站上、下行系统的预留线的增补工程也是十分必要的。

摘要:编组站作业协调性包括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能力协调以及整个编组站到解系统与区间的点线能力协调。结合向塘西编组站的具体实例, 对其能力协调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使编组站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编组站与线路之间的能力协调一致, 从而能够充分利用既有设备, 达到最佳的运营效果。

关键词:编组站,子系统,协调性,计算,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1]唐睿.编组站能力协调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9.

[2]朱晓立, 李夏苗.提速干线编组站出发子系统内部匹配与协调关系[J].中国铁道科学, 2006 (5) :118-121.

[3]薛锋, 罗建.编组站能力与运行图能力的动态协调关系[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8 (7) :76-79..

[4]姚加林, 赵鹏, 吴仲文.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度的计算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0 (1) :74-78.

[5]李磊.编组站各车场能力协调的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2 (3) :80-82.

[6]高雪, 张洪喜.编组站到发线运用计划优化[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1, 13 (6) :93-95.

[7]王相平.编组站办理车数和改编车数计算方法的思考[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8, 10 (6) :105-107.

[8]Miller John David.A Railway Terminal Evaluation Methodology[D].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1985.

计算机及网络安全作业指导书 第9篇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生源比较差,很多老师感叹:学生作业抄袭现象愈演愈烈,有老师和我说,我们班作业一大组几乎一种答案,有时课代表发作业给学生抄,全班雷同的作业实在太多,心里真的不愿意去批改。但又不得不批改。

以上师生反映的两情景,在我们学校经常发生,学生埋怨老师不了解她们的课余学习和课后作业中的困惑,而老师批评学生作业不认真,抄袭、不交作业现象太严重。对作业出现的以上问题,师生都感到很困惑,到底为什么大面积抄袭?为什么学生不能快乐地完成作业呢?是不会做?还是时间不够?或是我们老师布置作业有问题?为学生考虑的问题少了一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能否从教学环节自身入手去研究传统的作业在形式、内容、数量的设计方面,在批改、反馈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又该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数年来笔者一直在反思、探索这个问题,并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些具体的实践研究。

传统的作业存在两大弊端:①“题海战术”,设计的作业总是以面面俱到,多多益善为原则。题海战术的特点是:通过大量重复性地做一些偏题、难题,去熟悉考试题型,提高解题速度。适度地做一些难题,可以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但是过量地、重复性地做偏题、难题,其实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必要,甚至是有害的。因为,大题量、高难度的做题训练加重了学生负担,使大多数学生在身心上难以承受,难以完成,从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对自己失去自信心。②“一刀切”,教师设计的作业绝大部分为书面作业,练习的要求也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针对性。这样的作业不但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而且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作业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而传统作业不能很好地实现新课标中三维目标的要求,在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势在必行。我认为作业改革贯穿要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积极探究为主要特征,以体验生活、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全面改革作业内容和形式,使作业教学环节与新课程同步。

但是现在的中学生,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课余时间几乎全被作业所占据,像我们这类生源较差的学校,又有几位学生每天是在自愿的、愉快的在完成课后作业呢?怎么样才能减少学生抄袭作业、不交作业现象呢?使我们的学生乐学、愿做。

传统作业模式的主要弊病,传统的作业模式是教师根据自己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情况的估测而独立设计的,要求全体学生统一完成的任务。正因为统一造成了诸多弊病:①机械重复的作业造成数量过多,效益低下。②作业的对象与数量高度统一,缺乏层次性。③作业的形式单调,与实践脱钩。

一、作业批改、反馈评价方面

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是教师一人独批、独改、独评,缺少学生主体的参与。造成教师的作业批改负担重,且多流于形式。①批改作业的数量和费时过多。②批改作业所达到的效益问题。③批改信息反馈方面的问题。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作业设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趣味性。趣味性设计原则是指: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业设计要求生动、有趣,能使学生在作业时,自始至终保持高兴趣。

2、层次性。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做到分层设计。

3、开放性:学科小论文式作业。以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见解,要求他们写论文好像是不可思议的事。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在研究性学习之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对科学家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学生也完全可能依照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去对一些简单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写出一定认识水平的小论文。

4、实践性。学生在校接受知识一般由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间接的途径获得,另一条是通过直接的途径获得,传统的学科课程更多地强调知识的间接性获得,以至于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到的知识纯粹为了应试。

二、新课程作业评价

1、作业评价的基本原则。①评价以激励为主。对于不同的作业类型教师的评价也应是不同的、多变的,要以激励学生为主。②提倡评价的多主体。教师要转变在学生作业评价中的裁判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作业评价的指导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③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教师要通过批阅、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作业过程作出形成性评价。

上一篇:一个学生的心里话下一篇:赞美学校高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