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2024-08-08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精选10篇)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第1篇

教学案例分析格式

1、课题的主题与背景:介绍各案例内容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

2、情景描述: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教学片段或者情景故事进行文学化的描写,一方面展示案例问题,另一方面增强可读性。

3、教学设想:包括对作业的说明、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案例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操作建议,以及一些必要的说明。并且围绕案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讲座,这些问题不但阐述案例的主题,提示案例中存在的各种困惑,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激发学习者反思和讨论。

4、教学反思、研究: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的课后反思、对教与学原则的引申等,有些案例研究的结论在此进行了展开。

教学案例的背景、描述、反思

2010-05-27 11:49:26| 分类: 教学案例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教学案例的背景

背景主要是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如果是介绍课例,只要简要说明上这节课的起因、教学设计及班级情况等,不需要长篇大论的详细具体及背景描写。

二、案例描述

教学案例通常是教学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实故事。因此,典型性与真实性是案例的生命。要生动地描述出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如师生对话、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教学案例的描述应基于教学观察与教学记录。

三、案例反思

从某种意义上说,案例的优劣是以作者反思水平高低所决定的。反思的目的是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揭示某一侧面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理念。反思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而要突出中心,逻辑性强,思路清晰。案例反思应基于校本教研,基于校本教研同伴互助中的教学观察与教学记录,课后交流讨论和深度汇谈。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第2篇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课例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许燕

教材分析:《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的第二个话题,本话题旨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了解“山区里的交通”进一步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的重要作用。教材的编排提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前必须要充分地感知生活、了解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收集、体验、合作、交流等途径来探究身边的交通与生活,使学生感受到交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山区交通的了解,体会改革开放给祖国农村带来的变化,感受“富民”政策的伟大,指导学生理解利用交通开发可带动山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学生实态:

在城市中,四年级的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广泛接触到了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对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已经基本掌握。

课程资源:

学生准备:班级学生自由组合8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利用课下时间去观察、发现生活中衣、食、住、行与交通的联系。

教师:CA1课件。

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了解“山区里的交通,”进一步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的主要作用。

教与学的叙事

一、情景导入,聚焦“交通”

师:“今天,许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CA1课件显示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水、陆、空、铁路)正在运输的情景。师:“看完这几幅图片,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我发现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在交通方式。” 生:“这些交通运输工具我们都看见过,有的我们还常常坐到呢!” 师:“那交通与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讨这个话题。”

师板书课题

二、童眼看“交通与生活”。(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交通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相信收获一定不小吧,现在赶紧在小组里和小伙伴交流交流吧。”

学生按组交流自己的观察与发现,教师走到每小组,与孩子们一起看一看他们带来的实物、图片、照片„„,听一听他们小组交流。

师:“老师听到大家在小组里见说得可真热闹,有的小组还带来了不少的资料呢,现在我们就按小组来汇报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吧!

生1:“这是四川的豆腐干子,是妈妈出差时坐火车带回来的。”(他举着一袋干子)生2:“我带来了法国香水,是爸爸去法国考察买回来的。” 师:“爸爸是怎么去法国的?” 生2:“坐飞机”

师:“从武汉直接坐飞机去法国吗?” 生2:“不是,从上海坐的。”

师:“对,目前在我国,上海是唯一有2个大型国际机场的城市,一般人们去国外都到上海转机。

生3:“我带来了我们家里常用的‘六神’香皂,厂家在武汉市江岸区,虽说离我们洪山区不太远,但是也要通过货车这种交通运输工具,运到我们洪山区,然后进入超市。

生4:“你们看,这是我在‘九寨沟’拍的照片,九寨沟风景真美啊,我们跟着旅行团坐火车去成都,再坐飞机去九寨沟,才见到了神奇的九寨。”

生5:“这是寒假里我和堂弟、堂哥一起玩的照片,堂哥、堂弟在孝感的农村,他们寒假都会来武汉玩几天。”

生6:“我知道我身上穿的衣服是广州生产的,通过交通才到了武汉的各个商场。” 生7:“我们新家的家具是大连生产的,听说是通过火车集装厢运到武汉的家俱城,然后通过货车送到我们家的,对了,我爸爸妈妈有时是坐公汽、有时是坐的士去选购家具的。”

师:“你真棒,了解得很详细。” 生8:“我每天上学都是坐公交车来的。”

师:“老师想现场调查一下,今天早晨我们班有同学迟到了吗?” 生9:“我迟到了”。

师:“老师想问一问,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呢?”

生9:“因为今天路上堵车,我坐的公汽堵了好长时间,所以迟到了。” 生10:“看来,‘交通’给人们生活有时也会带来一些意外,像刚才那位同学就由于交通堵塞而迟到了,不过很多的时候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师:“对,今天许老师呀就是乘的士来咱们学校上课的,听课的老师也是利用交通工具来听课的”。

师:“同学们你们看一看教室里书本、粉笔、课桌椅、灯、电脑„„这些能离开交通吗?”

学生叽叽喳喳的互相说开了:“课桌椅的原材料是木材,木材砍下来后要用卡车或火车运到木材厂,木材厂加工好课桌椅也要利用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等运到全国各地销售点。”

师:“同学们真能干,观察到了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与交通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事实。听了大家的发言,不禁让老师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其中有二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想听吗?”

“想”!学生一齐响亮地回答。

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杨贵妃吃荔枝的小故事。

师:“同学们,听了大家的交流汇报及刚才的小故事,此时此刻对于交通与我们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和发现呢?”(可以和同桌小声地议一议)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新发现和体会。”

生1:“我发现交通随着社会变化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 生2:“我发现交通保证了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快捷与方便。” 生3:“交通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比如有很多外地人,外国人来武汉经商或学习。”

生4:“交通让我们视野更广、更大、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选择,比如同一样的商品,超市里会有不同产地、不同厂家生产的,我们可以选择质量好、价格适中的厂家生产的。”

生5:“交通使我们物质生活更丰富了,可以吃到各地的特产、穿到、用到世界各地的衣服、物品。”

生6:“交通让我们生活更舒适。”

生7:“我发现交通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老师一边评点,一边板书学生的发言)

师:“同学们的发言可真精彩,许老师也想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我发现交通的进步与发展给我们不仅带来丰富的物质,还让整个社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使地球变小了,日行千里不再是神话。我还发现生活中不管是身处在城市的人们,还是山区人民,都已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接下来让我们放松一下,欣赏一则公益广告短片吧。”

师生共同欣赏CA1公益广告短片(让农民兄弟走上柏油路)

三、山区交通大家谈

师:“这则公益广告短片一定让不少的同学想起了山区的老家,山区的亲人。许老师早听说我们班不少同学寒假或暑假期间都要回到山区老家过节或度假,那你们感受到了老家的交通与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生1:“我的老家在湖北仙桃的一个村子里,原来我们回家,车只能坐到镇里,然后走十几里田间小路才能到奶奶家,爸爸妈妈生怕我摔跤,常常轮流背着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现在可好了,公路一直通到奶奶家门口。”

生2:“我的老家在安徽,我的伯伯承包了一个鱼塘,原来只能用桶挑着鱼跑到小镇上边走边叫卖,现在可好了,伯伯只用把鱼捞起来,需要鱼的贩子都开车来拖鱼,伯伯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师:“只有你伯伯家的生活变好了吗?” 生2:“不是,伯伯村里的乡亲们生活都变好了”

师:“老师真替同学们高兴,大家的老家现在交通变方便了,山区的亲人们也慢慢地富起了。” 师(出示香菇、木耳):“同学们,你们看看许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知道它怎么来的吗?”

生异口同声地说:“香菇、木耳,从山里运到城里,进到商场里,人们再购买的。”

师:“一般人们吃的香菇、木耳是这样来的,可是许老师手里的香菇、木耳却是一个在湖北省房县山区支教的同事直接从当地村民手里接过它,然后用旅行包装着它,背着它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山路,坐了20多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才来到武汉,来到许老师的手里,而且那位老师还带来了一封信和几张照片,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吧!”

CAI显示画面:山里地形实景图、走在羊肠山道上的小姑娘。(配音朗读信件)。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看到了照片中那郁郁葱葱、长满山珍异草的大山,看到了那清澈透明的河水,也一定看到小女孩那写满了渴望和希翼的眼神,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这名山区小女孩吗?帮助山区的人民吗?”

生一齐响亮地回答:“愿意!” 师:“那怎么帮呢!”

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要想富、先修路!”“我们帮助他们设计一条路或一座桥。”

师:“那么请大家4人一小组,用绘图和文字的方式,针对小姑娘家乡地形的特点,为他们设计一条走出大山通往城市的路或桥吧!”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师下组巡视。师:“请各小组给大家介绍设计的方案。”

生1组:“我们小组沿着山势设计了一条盘山公路,这是我们的设计图,你们看,我们把这座山挖走了一些山石,和那边的路连起来了。”

生2组:“我们小组设计的是在河上架起一座可以通车的桥。” 师:“谢谢同学们,老师一定会把大家的设计方案托支教的同事带到房县山区人民的手里,希望同学们的方案能给他们一点小小的启示,也祝愿他们尽快地享受交通带来的便利和好处。”

四、总结并提出下节课问题 师:“这节课,相信每一位同学都真切地感受到了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能保证我们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而且还能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丰富多彩。老师突然有个疑问,如果没有了交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请大家就这问题去周围进行访问小调查,下节课我们进行一场辩论会。”

反思:赛前,我拿出了几份课堂设计,我尝试着怎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寻找谈话的内容,怎样从教材范例中发现与学生最接近的话题,最终选择了上面呈现的课例。众所周知,儿童的社会生活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起点,儿童的社会生活也是教学凭借进行的过程和手段,品德新课程倡导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生活经验持续不断发展、改造和推进的过程,而品德课程的探究,是学生结合课程学习,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问题,用观察、调查、讨论等多种方法去主动感受、体验、领悟来表达,从而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在本话题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二点:

(一),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互相交流,扩大他们的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本次活动前,我就布置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交通与生活的联系,并提示他们要用“事实、证据”说话,因而学生在课堂交流时,有话可说,而且他们还带来了各种各样包含我们生活与交通联系的各个方面的“证据”,学生发言非常积极,这样的交流,让每个孩子收获了更多的信息,更多的经验,同时也是一次难的对自身经验的再体验。

(二),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活动。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处。在本次教学中,我设计的活动都围绕目标安排的,尤其是欣赏公益广告短片的活动很好地把话题由学生生活的“城市交通与生活”转移到了“山区交通”这一话题上,而且直观、鲜明、醒目的公益广告语,自然地引出让学生介绍寒假去山区、农村老家所见所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出自己同事所托,(CAI录音信件小姑娘的照片)又一次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深深地震憾——“要想富,先修路”!每一个孩子都有了这样的认识,水到渠成地进入了下一活动:即帮助小姑娘的家乡设计路或桥。

四级作文真题分析及范文点评 第3篇

首先是审题。审题的作用在于使写作紧扣主题, 不跑题。作文审题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整篇文章的成败, 因而不可忽视。

以2004年1月四级作文 (A letter in Reply to a Friend) 为例, 做一分析。

Directions: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letter in reply to a friend’s inquiry about applying for admission to your college or university.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according to the outline given below in Chinese: (1) 建议报考的专业及理由; (2) 报考该专业的基本条件; (3) 应当如何备考。

从提纲来看, 这篇作文属于综合体作文, 第一段建议报考的专业及理由, 属于议论文体;第二段报考该专业的基本条件, 属于说明文体;第三段应当如何备考, 属于叙述文体。第一段可开门见山直接建议对方要报考的专业, 即论点;然后再说出理由, 即论据。第二段说明文体, 列举几个报考该专业的条件。第三段叙述文体, 建议如何备考。

二构建文章结构

上面提到文章分三段写, 每一段的段首句定为主题句。如果是英文提纲, 把提纲略加修饰, 每一段开头写成三个平行的句子;中文提纲也是如此, 按原义翻译过来即可。综合学生的作文, 第一段好的开头可以这样写:

I’m very glad to give you some advice on which major you should choose.I think…is not bad.

第二段开头可以这样写:The major calls for…

第三段开头往往是:As for the preparation, you should…

三丰富文章内容

接下来就是扩展文章内容了, 每一段的扩展句都要围绕第一句主题句来写, 扩展句可两句或三句, 多则不超过四句。用一些好词或短语, 都会给文章增色不少。

为了使文章更具条理性, 我们可以用first, second, third或者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last but not the least等副词把段落串起来, 阅卷老师一看就明白。

下面是一篇学生的作文, 我们试做分析:

A Letter In Reply to a Friend

Dear Lihua,

I’m glad that you ask me for some advice about your major-choosing.I think biology fits you well.First, biology project is a new industry, which has a huge potential.Second biology experiments are full of interest and joy.Third, biology is not so difficult to learn well.

If you want to choose this major, you should take i seriously.What’s more, you also should work hard.Finally, you should spend extra time watching the world and reading something related to it in the library.

Before the exam, you needn’t be so nervous.You can jus consider it as a usual test.Relax yourself and you can hope to enroll in our university.

这篇作文第一段从主题句到扩展句写得都不错, 而且很有条理地说明了三个原因。

第二段实际上是第三个提纲的内容, 如何备考。而且读起来感觉句子意思的转变显得过于仓促, 似乎一句话没有说明白又有了下一句, 连接句子的结构副词也不是太合适, What’s more应是更进一步的意思, 而在此, 第一句话与第二句之间不存在此关系, 可以把第一句作为主题句。

对作文的评分字数也是一个要求。四级作文要求是要写出120字。四级作文大都是三段式。如果我们在每一段中写上四句话, 即主题句加两三句扩展句和一个结论句就可以了。当然, 写好一篇作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要靠我们平时的积累, 平时多阅读好文章, 多练习写作。

摘要:大学英语四级作文的评分是根据是否切题、文章结构、语言运用以及字数几个方面来决定的。首先要审题, 紧扣主题。文章结构一般分成三段, 每一段把段首句作为主题句。语言运用方面尽量不出现语法错误, 还要有几个用得好的短语及句型结构。

关键词:作文,结构,段落

参考文献

[1]张民伦.英语听力入门3000[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在范文中渗透作文教学 第4篇

讲究炼句修辞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为教师提供了不少修辞典范。《桂林山水》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中两处出现了对比的修辞方法。如“我看见过……也看见过……却没见过……”学完书中这样两句,笔者就让学生仿照这种句式,把事物引出来。模仿,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结果学生说了许多话。比如,“我攀登过泰山,游览过黄山,却从没见过祝枝山。”

笔者还紧密联系课文,让学生体会动词的准确传神的妙处,不同句式表达感情的妙处,叠词使语言有节奏美感的妙处,使学生懂得了不少遣词造句的知识。结果学生作文中出现了不少精妙之处,如一学生《我喜爱的红富士苹果》中的一处:“漂亮的小白花姑娘你挤我,我挤你,非要比出个美中皇后。过了一些天,美丽的花朵谁也没争过谁,都累得憔悴不堪、一朵朵凋谢了。”

借鉴谋篇布局

小学语文课文的结构常见的有总分类、事情的发生发展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类、事物的几个性质类。讲到像以上层次分明的文章,笔者就适时指出哪些作文可以借鉴这种方法。例如在讲到总分结构的课文时,笔者会先讲解什么是总分结构,然后再进行分析。总分式结构的段,是先总述,后全述。这种段的优点是把要写的事物先总括地说一下,先给人一个总的印象,然后再分述,使人读了这样的段,首先明确了这段要写的是什么,而后在这个意思的引导下去读分述部分,能很容易地明白这一段要写的是什么意思。举例如下: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讨人喜欢,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像擦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小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笔者告诉同学们这段话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描写了小松鼠的特点。针对这种结构,笔者还出示了相应的范文给了学生启示,结果一个学生想到:

放学的时候,学校外面热闹非凡。离校门不远处,早已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家长。来接孩子的家长真多,有和蔼可亲的老人,有年轻的爸爸妈妈。他们神色不一,有的踮起脚尖,伸长了脖子,左顾右盼,好像在寻找自己的孩子;有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嘴里叨念着:“唉,怎么还不出来?”有的坐在电瓶车上,耐心地等待着;有的等不及了,正和门口的保安叔叔商量着能不能进去看一看;还有的三五成群,正在谈笑风生呢。

正是有了这种抛砖引玉式的教学,学生的作文提纲中段落安排分明,写起作文来不再是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理解思想感情

在阅读教学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受到教育,还能让学生懂得怎样把作文写得具有真情实感。如教学课文《草原》,第一段写出了草原辽阔、寂静、一碧千里的特点,学完这节,笔者边放蒙古音乐,边朗读,让学生渐渐进入到一个广袤的绿色世界中,既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又让他们领略到了语言的魅力。

学习《金鱼的鱼钩》,笔者针对重要的句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巴露出了笑容,可是我的心里像塞了铅块似的。”学生理解这句话后,笔者让他们说一说此时自己的内心活动。有的学生说:“老班长啊,您是那么的疲惫,那么的虚弱,却舍不得喝一口汤,自己咽那些鱼骨头和草根。您是在用您的生命支撑着我们走出草地啊!您看着我们喝下了鱼汤,您笑了,可我的心在颤抖,在哭泣。”通过说话,让学生体会了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又让学生明白了怎样去写心理活动。另外,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进行了读后感、续写故事等类型的作文。

为了使学生作文有条有理、生动具体,教师紧密结合课文,多渠道入手渗透作文教学,适时引导学生有文可仿、有感而发中去勤实践,勤练笔,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大有裨益,也是学生早日学好和运用汉语言文字的一条捷径。

结束语

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联不可分割。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继续和深入,读写结合是学习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学生的写作技巧,大部分是从阅读中学到的,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的高低,可以看出他对阅读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总结出课文的写作方法:在学生作文时,指导他们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语文教学中的弊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追求卓越-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第5篇

-------课例分析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同时,融入四段六步的教学方法,利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关注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能力。

下面就对《仙人掌》一课进行分析。

片段一:

师:齐读小黑板,第六自然段的句子,思考,他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生:第六自然段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承接上面哪几自然段?接启下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别讲的什么内容? 生:承接上文2,3,4,5自然段,讲的是仙人掌自身的结构和生存方式。接启的下文7,8.9自然段的内容,讲的是仙人掌广泛的用途。师:我们把这种段落叫————生:过渡段。

师:请拿出你们的预习作业,对照一下,看看你的同桌对这个自然段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上“V”,并予以鼓励。有错误的,请及时改正。评析: 这一片段教学,在游老师下指导,以文本为载体,直奔文中过渡段,让孩子由浅入深地明白,过渡段是怎样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再回归课前预习单,进行反馈评价,充分体现了四段中,预——导的环节,让孩子的自主课前的预习,与课堂老师的指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强化。达到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有目的,老师的课堂有针对性的教学形式。进而让孩子对课前的预习更加有目的性,趣味性,激励性。使课前预习达到真正的实用效果。

本片段还运用同桌互评的形式,进行同伴互动展学,起到了同伴互学,同伴展学,同伴共成长的作用。其次,同桌的鼓励,也是激励学好语文的一个不错的方法。像这样的教学,值得学习和推广。

片段二:

师:请大家自己默读3.4.5,思考:仙人掌的根茎叶有哪些特点?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一边默读,一边批注在书上。

生:默读,思考,批注。

此环节注重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师:请四人小组完成刚才的学习内容,联络员,汇报员,组织员,记录员,请合作填好课堂学习单。

此环节注重合作学习,各负其职。评析:

1.做好合作小组的分工: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明确,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每个组员明确自己的任务,他们体验到个人的价值,从而形成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

我国《学记》中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强调的正是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同伴的帮助,掌握知识并形成技能,达到合作学习方式最高境界。

2.从独立思考到合作学习

老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辩证地阐明了学与思的关系。学源于思,思又引出学。从这一角度看,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应该都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此片段游老师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一)寓独立思考于合作开始之前,达到铺垫之效。

独立思考应该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教学中如果缺少了独立思考,那么小组在讨论的时候就会很难有自己的感受,就会缺少观点、无话可说,合作学习就形不成交流互动。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独立思考能力是合作学习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游老师在安排合作交流前,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得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能够独立的尝试解决问题,到后面的合作学习才能有针对性的讨论,有目的性的讨论,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

(二)寓独立思考于合作过程之中,达到互补之效。

心理研究表明:真正有效的思维训练是在“静”中完成的,思维的极限也是在“静”中挖掘出来的。这里的“静”是指个人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独立思考则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所以,此片段游老师的教学,寓独立思考于合作过程中,做到“动”“静”结合,“存异”与“求同”结合,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游老师把独立思考融合于合作学习之中,显得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让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建议:

1.教学3-5自然段学生自学环节,还应给足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才能达到有言可发,有话可说。(大概只用了一分多钟时间)

2.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随机应变。如:当老师提出: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是如何赢得的?学生直接答道:从根、茎、叶三方面写的。而此时教师教学预设是要让学生先找到第二自然段(是3、4、5的中心段),再进行分述。教师教学中生成与预设此时就出现了问题。而游老师解决的方法是,直接拿出第二自然段内容,进行了板书,再进行分述讲解。我想,如果教师在努力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做到教法的随机应变,此环节完全能够得到解决。综述:

《仙人掌》是六上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处于本单元的第三篇的位置。四单元都是科普性的说明文,他们除了都是用上了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文的一些方法外,还用上了拟人等手法,使文章写得不但清楚明白,而且具体生动,既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有传递了科学的知识性。本堂课游老师从教案的制定,到教法的应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看到先学后导学习方法的引导,如学完3.4.5自然段以后,小结学习方法:默读--勾画--批注--交流,在应用此方法学习文章7-9自然段。这样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学不单单是让生感知课文内容,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知学习内容是应用的什么方法,什么手段,达到逐步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在课堂的最后,进行了练笔训练:应用说明方法,选1-2种方法谢你喜欢的事物。以及课堂中的小组讨 论,集体汇报交流等,都充分体现了课堂基本模式:“四段六步”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

从这节课可以欣慰地看到,游老师个人素质有所高,讲解富有文采、激情。本课教学意图清楚,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有效,其教学方法选择恰当;教学思路清晰,不愧是一节成功的达标课。

期中教学质量分析(范文) 第6篇

七年级语文王涛

一.命题范围

本次考试是全县统一命题,考试范围是七年级上册1、2、3、单元的内容。本试卷以“注重双基,突出交流表达,侧重综合能力”为宗旨,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的考查。二.试题结构

本套试题共四大部分38小题,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13个小题,第二部分扩展与表达共5个小题,第三部分阅读与探究共17小题,第四部分作文1小题,试卷满分150分,100分钟完成。三.试题特点

综观全卷,本试卷有以下特色:

(一)注重双基能力的考察。如1、2、3、4、5、6、7、8、9、10、11、12、13小题中出现的课后习题、判断字音等几个方面的考察。

(二)着眼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14—18小题。

(三)侧重学生主体领悟能力的考察。如19—30小题,让学生站在作品主角的立场上思索、换位思考,这应该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最佳切入点。

四、学生答题情况

(一)进步方面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在填空、表达能力、换位思考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关于这些语文最基本知识的学习、训练,要继续坚持。

(二)不足之处

1、生字词,学生眼高手低。得满分的同学很少,其原因是学生不会。

2、学生的表达能力虽较以往有所提高,但就整体而言,还不能令人满意。针对形式的多样,此项举措的实行已刻不容缓。

3、学生审题意识及其领悟力不够。这一个体现在15小题,题目要求写寓义,可很多学生写的却不够。结果虽然看似符合要求,但一旦细究,与要求相悖。

4、作文分数普遍不高。作文历来是语文成绩优异与否的最大制约因素,它也是语文的老大难,整个七年级学生的作文能上40分的屈指可数。

五、努力方向

1、生字词有待细化、强化。

2、继续进行表达题型的强化训练。

3、通过强化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审题水平。

4、加大练笔力度,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六、教学反思

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只有个别很差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个个都积极,让独立学习时又热血沸腾。他们对新的知识接受比较容易,教起来比较麻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站在学生的位置考虑问题,对于基础知识反复抓。课堂上尽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掌握新知识,对于学生容易错的要作

好记录,从而能更好地辅导学生的学习,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今后的教改措施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注重积累,夯实基础。

要把握课标要求,夯实基础知识,注重语文积累,尤其是对常见字词和古诗文的积累,重视常见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同时还要注意名著的阅读,努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2. 加强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同时注意对重点语段或重点词句的理解,及概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重视对文本理解的同时还要注意方法、思维的训练,也要重视基本技能的掌握

3.重视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写作能力不是天生具来的,是靠后天不断的积累训练的,在让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还要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不断训练中掌握基本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第7篇

生:我觉得,孙悟空不是个好徒弟,唐僧一批评他,他就生气,要用金箍棒打唐僧,后来还撇下唐僧不管,回花果山了。

师:可后来孙悟空回到唐僧身边了吗?

生:孙悟空后来不但回到唐僧身边,最终还帮助唐僧取得了真经。要是没有孙悟空,唐僧不能成功的。

师:有句话说得好啊,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

生:老师,我看白骨精也有值得赞赏的地方,她为了吃到唐僧,肯动脑筋,有恒心有毅力。(此言一出,有好多学生竟然都纷纷认同。)

师:老师想请问你,白骨精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坏事。

师:白骨精坚持不懈地去做坏事,我们应该佩服她吗?

生:不应该。

【分析】“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应该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叶澜)教学,最重要的不是学生是否百分之百地学会了什么,而是学生是否以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课堂。课堂教学应成为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智慧碰撞的对话过程。在多元解读的语文课上,学生的多元反应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当学生的表达与一些固有观念发生矛盾的时候,教师就不应做放任自流的旁观者,或是毫无价值趋向的中立者,或是不分青红皂白一棒子打杀的独裁者。

以《落花生》为范文谈作文教学 第8篇

一、从小处取材

选材往往是学生写作的一大难题。学生常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平常,写作的时候无话可说。实际上,即便是平淡的生活也常常蕴涵人生的哲理,充满着真挚的情感。关键在于学生缺乏阅读,也少有由阅读引发的人生思考和感悟。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也不过是父亲送儿子上学的事,这样的事,对于学生而言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但很少有人感受到父爱或母爱的无私,更少有人感受到这也可成为一个写作素材。而《落花生》所写的,也是生活中的小事,而作文的素材就在这样的小事中,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于高处立意

《落花生》一文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素材需蕴涵一定的人生哲理,或表达一份真挚的情感,这样的材料,才可运用于我们的作文之中。写作总是以发扬真善美或贬斥邪恶丑为目的,而非仅仅“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即可动笔来写。如某教师于教室里,偶尔打了一个喷嚏,声音巨大,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如果这是一个孤立的事件,那么它毫无意义,是不能成为一个写作素材的,无论印象如何深刻,都是无意义的。但如果有教师带病上课这个大背景,这个喷嚏就可引为行文的一个重要细节,有了一定的意义,体现了教师责任心之强,对学生之爱。因此,《落花生》的立意在于,这是一顿包含着人生大道理的饭,值得写。

三、对文章作详略处理

有了好材料,有了好立意,如果仅仅把故事叙述出来,就能成为好文章吗?不是的,举个例子,我有一匹上好的布料,有了想做一件衣服的想法,但是,仅仅满足于布料正中剪出一个圆圈,套在某人的头颈上,然后,腰间束上一根布条,就可以了吗?这显然是可笑的。可笑之处在于,它没有进行适当的剪裁以充分表现出穿衣人的美,表现出衣服本身之美。作文也是如此,试看《落花生》一文的详略处理:几个月的播种、收获,仅占全文一节(约七八十字),略写;“好几样”的花生食品,究竟是几样,一笔带过,除此之外,是否有其他菜肴,父亲是否喝了酒等,一字未提。父亲入席,开口便落在花生上,而后句句深入,直至引出父亲对于“我们”的希望。之后,也无一句闲散之语,文章马上进入了结尾部分——“我们谈到夜阑才散……”谈到“夜阑”,“我们”仅仅说了这样一些话吗?显然不是,而上述处理的原因何在呢?原因在于,作者以紧扣中心思想为前提,与中心思想有关的内容详写,无关的内容略写或不写。无一字闲语,也是《落花生》成为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的原因之一。由此,我们也可想到莫泊桑《项链》的结尾,除了行文的百转千回、横生波澜之妙,那样的戛然而止,不也是作家剪裁之匠心吗?再有下文就是累赘,或是与作家想表现的中心无关。再如契诃夫《凡卡》的结尾,爷爷是否会来接他这个问题,也在充分表现了凡卡的苦难生活后自然而然地不必再展开了。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第9篇

1.区域推动

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已有《初中语文写作序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且有将其中“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范文序列编排与实施的研究”子课题交由笔者分项负责的有利条件,笔者力争通过研究与实施,力推我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范文序列及教学向前发展。

2.教学现状

(1)教材缺少写作系统

从当前教材整体安排来看,明显缺少一个写作的系统,无写作知识,无写作技巧,无文体要求,无阶段作文侧重点要求等。各单元、各年段只解决了写什么,没有按写作的规律指导学生怎样写,怎样循序渐进地写。这显现了教材编写的突出缺陷。

(2)文体缺少各类范文

当前学生写作难以“仿效”,作文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是为难的事,按照学生自己的思路写作,结果是写出了“四不像”作文。初中生没有典型例文,写作不入门,基础没打好,创新当然无从谈起。

(3)话题作文消极影响

话题作文,一用就是十余年,操作上由于曲解了原意,宽泛的话题提供了套借作文的便利,而功利的动机助推了套借作文的盛行,抄袭作文、改头换面的作文大为流行,扎实而费力的作文教学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功利地准备作文与作文嫁接,作文教学被边缘化。

二、研究内容

我们用比较清晰的流程图解读研究内容:

1.全面扩大范文储备——解决“有文可范”的问题

(1)细挑文本选文

挑选有代表性的可供语文教师开展写作教学参考、而又可供学生开展写作学习与摹写的文章作为典型选文。

(2)精挑同伴选文

着眼于把“学生作品”转型成为“学生范文”,让同伴将同伴的作文当作范文。这样的范文一旦成为教师“教之范”、学生“学之范”,必将在学生习作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3)慎挑辟精选文

选择相关一部分名家短篇作可仿之文。譬如,老舍的短篇、季羡林的散笔还是被一一收入其中。经典之于写作,并不相悖;只要有补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只要学生够得着,稍微挂得高一些未必就是坏事。

2.科学编排范文序列——解决“有序可循”的问题

(1)推进年段编排

按六册三年段各自的重点与特点,进行有序编排,对教材进行二度剖析,形成列表式推进的编排基准。

(2)推进体系编排

是从“选材”“立意”等到“语言”的方法系,还是架构从“记叙文”到“议论文”到“散文”的文体系,是挑定选文的关键。以七(下)第六单元为例,“观察自然界动物(状貌),并做客观描述”成为本单元一个重点要突破的“写作基元”,于是以例文《猫》为教学范文,该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把握住了“童猫”猎奇顽皮的特点,以“抓线团”的小细节生动表现出养猫的无限乐趣。

范文的合适并不在于主题的深幽,并不在于内容的新异,并不在于言辞的华丽,并不在于它有多么高雅,而是“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3)推进特色编排

特色编排专门指临时性的、个性化的编排方式,它在没有一定的融通的境界下也是不可轻易得之的,但对学有余力、写有特色的学生和教有个性的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3.有效实施范文教学——解决“有效可证”的问题

(1)择点试验

择班试点,如果试验期成果明显,师生综合评价较佳,则可以进行全面推行。

在择点试验前努力做好三项重要的前提工作:

①精选模仿范本,在写作教学中预设模仿目标

教学过程中预设模仿目标,比如,本次教学要解决“学生不擅结尾”的问题,即应该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以范文促进学生作文结尾方法的习得与良好结尾习惯的养成”。于是,就应该着重选择结尾有亮彩、有余味、有哲思的范本进行教学实践。

②结合自身感受,在写作教学中体现模仿个性

所谓个性,既指教师“教”的第一革新,也指学生“学”的第一革新,是对原有范文习得“智”和“技”的基础上,彰显的一种新的思考和新的改进。

③提升模仿品位,在反馈实践中生成模仿价值

提升模仿品位,在反馈实践中彰显模仿的综合价值,包括写作的价值观和生命力、实效力和功用性,甚至是一个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范文习写,比较全面地改变或提升自己。

(2)全面推行

可以采用“七年级做一做,八年级碰一碰,九年级闻一闻”的做法,既不是盲目推进,也不是止步不前。在此过程中生成积累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相关资料等有效“用具”。

(3)反思跟进

反思择点试验成败,反思全面推行得失,以归因法甄别分类,以实际跟进的方式调整部分序列上产生的各种矛盾、多样问题,以确保序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4)凝固升华

凝固已有的包括“教师‘教”“学生‘学”和“学生‘作品”在内的多元成果,并且升华一线教学方法、思想等,是范文写作教学整体推进的又一重要环节。

三、研究成效

1.诞生了精优初选范文

“通过了新一轮的写作教学改革,推进了我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写作教学范文序列编排与实施工作,并通过序列的编排和改革的整体推进,改善了我区已经开展相关实践工作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范文教学现状”。此举也使得初中语文开始有了新的范文序列。

2.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

笔者所在学校仅其中一个学年,即有近100人在报纸杂志发表习作,有400余人在全国及省、市、区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荣获等级奖,收获了最外显的成功效益。笔者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学社,近年成功晋膺“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团”。

3.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切实提高了教师范文写作教学“编”的能力、“教”的水平,使笔者、研究教师及其所带的团队形成一种“破难攻坚”的意识、一种“系列推进”的做派。

4.创新了写作教学格局

为推进写作教学改革贡献了“智”与“力”,“点”与“面”的多重力量,不仅仅收获了“写作分数的提高”,更在于收获了“写作教学新方式变革带来的写作教学状态的绝对性变化”,创设了一种基于范文写作教学的生态化写作新格局。

参考文献:

郭莉.初中作文序列训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第10篇

东校区-----李桂平(藕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必须是通过预设、动态生成的,让学生自己感悟,进而启迪学生去自觉接受。下面,我想通过以下案例对咱们练习设计提几点建议。

一、练习目的:

通过练习,概念才能被理解建构,通过练习,知识才能被巩固内化。通过练习,技能才能熟练形成。数学练习课主要是以各种练习为主的教学活动。然而刻板重复的练习只能让学生越练越觉得厌烦枯燥,甚至产生负效应。怎样提高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对学生学好数学有着更强的迫切性和更广泛的实际意义。首先我认为练习课的各种练习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突出针对性、趣味性、层次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享受成功。

二、案例:

例如:刚刚我们五年级学习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让学生,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我安排以下练习: 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0.12÷0.3=()÷3 6.72÷0.28=()÷28 0.12÷0.03=()÷3 0.672÷0.28=()÷28 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进行比较,由比较简单题目入手,唤起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应用意识。

2、设计一些除法计算题,先估算,再计算: 4.83÷0.7= 0.756÷1.8= 先让学生估算商比1大还是比1小,再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和估算的比较,培养学生总结对这类计算题计算的方法,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3、紧接着安排两道改错题。让学生通过判断去加深对这类计算题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敏锐性。

4、最后再让学生解决两道生活中实际问题和一道拓展思考题。

这样就比较周全的考虑到了深度、广度和题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比较适当的难度、得当的坡度和恰当的密度。

数学练习的设计由于数量较多,所以更要从形式上讲要灵活多变。在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实际,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练习题以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可以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的目的。但形式的灵活多变只能从感官上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刺激获得的反应只能是短暂的。

上一篇:质监局监管工作总结下一篇:医院暑期实践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