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2024-09-18

论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精选6篇)

论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第1篇

论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具有较强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其中它时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就是它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为;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教育价值和道德教育价值.政治教育价值是其方向性引领要素,思想教育价值是其基础性结构要素,道德教育价值是其修养性的人文核心要素,三者共同解读了自然辩证法学习和研究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

作 者:王新刚 周柱兵 作者单位:王新刚(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715)

周柱兵(重庆市青木关中学,重庆,401334)

刊 名:前沿 PKU英文刊名:FORWARD POSITION年,卷(期):“”(11)分类号:G41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政治教育价值 思想教育价值 道德教育价值

论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第2篇

时间:2011-06-24 11:23:27 来源:勤思考研网 点击数:916 参考书目历年真题考研大纲免费资料2015辅导班

第一节《大教学论》与教育适应自然思想

一、教育活动与《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生活的时代是捷克民族遭受政治和宗教压迫的时代。1614年,他担任一所中学的校长,开始研究教育改革的问题。

1628年,夸美纽斯随“捷克兄弟会”成员被迫迁往波兰,从此终身流亡国外。在波兰时,夸美纽斯开始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研究。

夸美纽斯的的思想:

在政治观上。在宗教观上。在认识论上。在社会观上。

二、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它的的提出,主要受到如下几方面的影响。

首先,这个思想的提出是他把文艺复兴以来“引证自然”的思想在教育中的全面运用,力求探索自然法则对教育影响的结果。在他看来,自然不仅是发展变化的,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自然的发展规律就是宇宙万物的发展的根本规律。

论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第3篇

“自然”, 原意是指自身的样子。[1]英国哲学家罗宾·柯林伍德曾指出:“自然”一词的本意“是本原, 我们关于古希腊文献的更早期的记载中, 它总是意味着某种东西在一件事物之内或非常密切地属于它, 从而它成为这种东西行为的根源。但非常少见地且相对较晚地, 它也富有第二种含义, 即作为自然事物的总和或聚集, 它开始或多或少地与世界一词同义”。[2]在现代汉语中, “自然”一词的含义更加泛化地被解释为自然界、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理所当然、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西方世界对自然的理解主要基于两层含义:一是指“外界大自然”;二是指“人的天性” (主要倾向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而就目前我国教育的发展来看, 对“自然”还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去理解。

1. 第一层含义: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 人类的认识经历了从“天”到“地”, 由“神”到“人”, 由“自然”到“人”的过程, 当人类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把一切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的时候, 便开始从外界索取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此走向对立。

西方人由于生存环境的影响, 自古坚持着机械的或物理的自然观, 把自然与人看作是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生存毫无顾忌地从自然中索取, 战胜自然的欲望一再膨胀, 近代的自然科学即诞生于此种情形。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实用主义的影响使得“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更无以复加。

我国的文献中对自然主要用“天”“地”“万物”来代替。老子从“自然”中、从“道”的范畴中发现人的存在, 他提倡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 崇尚“天人合一”的境界, 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不是对立, 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这是考虑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自然主义教育就是要求在教育中要特别重视“人与自然和谐”这一观念的建立, 增加个体对自然的认识, 培养个体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品质, 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和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2. 第二层含义:人的天性 (个性)

人具有类似于其他动物的自然属性, 也具有独有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其实自然界对于人的天性方面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人类的个体差异性就像是自然界种类各异的花鸟树木, 先天的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不同的地域环境里, 在不同的时间阶段里, 都自由地发展着自己的特色与个性, 正因为有了个性, 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 生活才有了意义。

人类思维意识的存在注定了人类拥有智慧的可能性和主导自己发展的主动性。个体的发展在人类的有意识的关照之下是能够达到完美和全面的。因此自然界告诉我们人类发展的重点在于人的个性的发展。

自然主义的教育就是要尊重人的独立性和个性的发展, 尊重人的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给个体的发展创造自由民主的空间和条件, 鼓励个体自我感受的表达, 使个体的各项素质由内而外主动地成长。另外自然主义的教育并非把一切人为的干预排除在外, 它也强调人的主观的决策、组织和控制对教育活动开展的指导意义, 也关注教育的科学化进程。

3. 第三层含义:事物 (教育) 发展的本质规律

事物本身自有其内在发展的规律和路径, 有其内在的本质和动力, 事物的产生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 是以一定的形式和内容存在的, 并以各种方式与周围的世界发生联系, 通过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即“自我否定”从而由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 向着自己内在的本质的目的前进, 这种目的的朝向都是由事物内在的动力系统完成的, 而不是取决于任何外在人为的东西, 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状态。

同样教育的发展也遵循一定的规律, 尽管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 受到经济、政治等的制约, 然而教育活动也有其独立性。教育的目的决定着教育活动的原则、手段和方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教育由始至今都坚持着自己发展的特有的道路, 并朝着预定的、固有的目的发展, 即使是在过程中受到什么干涉和影响, 那也只是它所发展的一种内容和个别的形式而已, 并不具有永恒性特点。

二、自然主义教育的目的符合教育的本质

各种教育起源的假说说明了一个根本的问题, 教育的存在都在于维护个体生命存在, 为了适应社会群体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需要。“人类的知识、经验的传递和保存, 在此时并不是目的, 而只是教育活动实施的手段和途径, 也只是教育活动的一个过程而已。这种原初的教育与个体的生命存在, 与人类社会群体的生产生活三者之间是直接统一的。”[3]教育包含在生产生活之中, 生产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它们都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人类更好地生存。那么人类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呢?“人是生而自由的, 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4]卢梭在其《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第一章的开篇就道出了这样一句名言。人从自由中来, 却被戴上了不自由的枷锁, 这种不自由是人的社会化造成的, 但人又不得不进入社会化的旅程, 人类的自由不是无条件的, 它与人的社会化过程共同行进, 社会化本身就是不自由的, 这种矛盾是先天存在的, 于此, 人类便开始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因为教育一开始就是为着维护个体的生存与发展而存在的, 尽管教育的发展已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 而这一目的却从未因受到人为的干预而改变, 所以教育的目的即是人类自由的生存与发展。教育活动也会因此而在其发展的道路上遵循着这种规律, 这也是教育的自然的本质的规律。

自然主义教育的目的建构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观之上, 追求人的个性独立和多元化发展, 它所追求的教育目的———人类自由的生存与发展, 也正符合人类发展的终极需要。自然主义教育的目的符合教育的本质, 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对当前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自然主义教育的时代价值

1. 自然主义教育是当下科学发展的需要

在21世纪的今天, 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等已经严重影响到全人类生存与发展, 人类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通过教育改变我们传统的观念。人是自然中的人, 自然是包括人的自然, 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作为人类特殊活动的教育要想进行下去, 就必须把自然主义教育提高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教育下一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

当前我国提倡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自然主义教育在这种环境下具有了新的含义, 无疑会给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以深刻的洗礼, 对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2.“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自然主义教育培养环境

在我国教育思想的发展中, 呈现出两条发展路线:一条是以儒家“克己复礼”, 主要以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显性路线;一条是以道家“道法自然”, 主要以自然主义哲学为基础, 以个人本位价值取向的隐性路线。我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封建社会从来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里, 我国战乱频繁, 各项良好的教育愿景和制度没有得到较好的执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几十年里, 我国教育的发展又经历了曲折的道路, 由于政治的需要, 思想政治的教育趋于主导地位, 教育过于追求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把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工具, 包括政治斗争的工具、经济发展的工具和文化传承的工具, 它看到的只是教育的外在价值, 看到教育应该如何适应社会的要求, 为它服务, 惟独看不到教育本身的价值, 看不到教育在发展人自身的价值, 看不到教育在提升人性方面的价值”。[5]可以说,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教育, 从来都没有把人放在教育核心的地位, 并且在实际操作中, 教育在促进个人发展方面的作用发挥得太少。要在教育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就要对人有充分的认识, 而自然主义教育恰恰给了我们关注“人”的思维方式。

首先, 人是发展着的人, 其可塑性与变化性很强。美国哲学家赫舍尔指出:“很少能在确定的版本中找到人。做人的显著特点是, 他的行为和自我理解都是变化不定的, 不能一劳永逸地保持他原来的样子。终极性与人性似乎是互相排斥的。人处在实验性的、未决的、不确定的和终极的、固定的、确定的两极之间……一个人的存在从来不是完成了的, 不是最后的。人的状态是初生状态, 每时每刻都在做出选择, 永远不会停滞。”[6]

其次, 人是主动发展的人。卢梭认为人固有三重本性:一是自爱心和怜悯心, 自爱心是为了生存而具有的原始的、内在的、先于其他一切的自然欲念, 怜悯心“是使我们设身处地地与受苦者共鸣的一种情感”, 怜悯心可以使人的自爱心扩大到爱他人、爱人类。二是天赋自由平等的本性, 人有自由主动的品质, 这是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 卢梭曾指出:“自然支配着一切动物, 禽兽总是服从;人虽然也受到同样的支配, 却认为自己有服从或反抗的自由, 而人特别是因为他能意识到这种自由, 因而才显示出他的精神的灵性。”[7]三是自我完善的本性, 人在生产生活中能够借助外界环境的影响不断发展自己的本领、维持自身生存和促进自身的发展进步。这三种本性决定了教育要由内而外地进行而不是强制和灌输。[8]

再次, 人的个性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关键。自然主义教育特别强调对人的差异化的关注, 教育者首先要关注人的个性特征, 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活动, 才能在各项教育活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人的个性化发展是人所具有的先天的本质, 是人的自然属性中固有的属性, 其个性化的发展具有内在的动力, 它不应该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扰, 任何压制人个性发展的事物都不应该存在, 只有承认人的个性发展的无条件性, 才能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

总而言之, 我国缺乏自然主义教育的环境, 而对自然主义教育的重新思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四、自然主义教育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1.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而在教育过程中, 要树立对自然的敬重之心, 教师要学会从自然界中寻找教育的题材, 开展自然科学课程, 使儿童充分地接触自然、了解自然, 从小培养儿童热爱自然的意识。

2. 树立生命论的教育观

自然主义教育是最关注人的生命的, 教育要培养儿童热爱生命的品质, 只有当儿童意识到生命可贵的时候, 他才会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 他才会有责任心和义务感。

3. 大力推行“主体性”教育

主体性体现了个体内在的精神自我的完善。只有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才是“自然之极至”, 是一种真正的自由。教师要完善学生的主体结构, 培养主体能力系统和动力系统;要为儿童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使儿童能够充分发扬自己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并且在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就要求学校改变对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坚持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和教育要为人的成长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 真正做到使教育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4. 注重体育、美育课程的执行

纵观历史长河, 许多有成就的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等都是懂得欣赏美的。体育和美育在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中小学教育中设有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 但是由于考试制度和评价标准的扭曲, 使得许多学校过分追求升学率和收益率, 艺术课程被人们轻视甚至被取消。

5. 重视民族文化的培养和教育, 树立多元文化观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 人类的发展越来越使人意识到这一点, 你可以不欣赏一种文化, 但你不能拒绝它的存在, 多元的社会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因而在教育中, 要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 使儿童在热爱自己的同时, 学会尊重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学会欣赏他人、理解他人。另外, 多元文化观的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提升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感受能力,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对本民族文化的教育也是爱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6. 要把教育的终极目的与教育发展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

自然主义教育的目的符合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 符合人类追寻的终极目的,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 教育有着不同的目的, 但是教育的本质规律不会改变, 其终极目的也不会改变, 任何偏离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教育目的都会使教育迷失方向, 只有把教育的终极目的与教育发展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 才不至于在教育的道路上偏离方向, 才能使教育持续科学地发展。

摘要: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方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自然主义教育就是要用“自然”去理解人, 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理解教育本身的发展。在我国, 由于历史的原因,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人的价值和个体的发展也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关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自然主义教育仍具时代价值, 对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重新解读与借鉴有利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

关键词:自然,教育,自然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注[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0.

[2][英]罗宾·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M].吴国盛, 柯映红,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

[3]李会松.教育目的:教育之目的与教育之作为目的——由教育工具化引发的教育目的哲思[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4][7][法]让·雅克·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李常山,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5]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6][美]A.J.赫舍尔.人是谁[M].隗仁莲, 安希孟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8.

论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第4篇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自然辩证法课程自1978年在理工农医科硕士研究生中开设以来以其独特的学科内容、别具一格的理论特色和深刻的理性启示作用,受到硕士生的普遍肯定,成为最受欢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之一。自然辩证法教学,不仅提高了硕士生的科学素养,而且在其政治思想教育方面,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许多硕士生反映,自然辩证法课增强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然而,谨在我学习《自然辨证法》的期间,不时地有人对自然辩证法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持怀疑态度。

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对十九世纪中叶的自然科学各种成就和各科基础理论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概括与总结。

首先,自然界是物质的,具有客观实在性。物质的表现形态是千差万别的,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在自然界中,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单细胞生物到人类,都是客观存在着的。整个自然界是一个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的无限的整体;自然界是处于永恒运动着的变化过程之中。整个自然界表现为物质发展的普遍联系和物质发展的历史过程。正是由于物质的运动、发展、变化,才使它的表现形态、结构和属性千差万别,构成琳琅满目的各种现象;自然界中整个运动是统一的,有规律的;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①其基本形式是: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运动形式。它们相互交错又相互转化。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辩证地进行的,因此,我们认识自然界也就必须遵循唯物辩证法。

其次,在物理学方面,恩格斯说明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真实含义,并把它叫做自然界的绝对规律,从而作出深刻的论断:物质和运动不仅在量方面是不灭的,而且在质方面也是不灭的。在生物学方面,恩格斯对于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及其创立的进化论学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同时也批判了达尔文把英国神甫马尔萨斯的荒谬理论搬到生物学中来的错误,指出了达尔文忽视关于机体变异性原因的缺点。

最后,恩格斯还研究了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过渡问题,在关于人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发生的学说中,深刻地说明了劳动工具的发明和制造在形成人的体形和形成人类社会的过程中所引起的头等的和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实现了从研究自然科学到研究社会科学特别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渡。

二、《自然辩证法》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点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决定了自然辩证法课程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思想教育功能

思想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自然辩证法依据自然科学对自然界的实证研究,阐明了人类自然观的历史演进深刻揭示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战胜和取代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必然性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性及其对科学认识与实践活动的一般指导作用。因此,自然观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确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深刻揭示了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的促进和制约作用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揭示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和“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②。因此,科技观的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的理解,有助于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有助于学生对党和国家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此外,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教学还具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功能。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所处学科位置,决定了它在发挥其思想教育功能的方式上不同于其它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学科,又是哲学、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相互交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科学和哲学认识层次上,它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作者认为,自然辩证法课程发挥其思想教育功能的方式是理性启示、间接迂回或潜移默化。因为,对于当代喜欢思考、善于思考的硕士生来说,其思想问题大多是带普遍性、根本性和深层性的。因而,解决他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必须坚持“以理服人”的原则,从理论上着手,充分发挥理论的启示力量。

三、《自然辩证法》课程对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析

《自然辨证法概论》课的教学目的是明确的,受到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的肯定,其具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分析如下:

(一)帮助广大研究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意识、科技道德,处理好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自然辩证法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现实最直接的体现。不少同学把这一部分的学习同自己晰学专业所担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任务及自己的社会责任联系起来,因而收到一定的实效。科技观的这些实效,说明了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才三哮内容之中,这正是这门课的优势和乐于被接收的所在。

(二)提高研究生辩证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把所学到新的科学思想、科学技术方法应用于自己学习和科研工作中去,使他们具有现代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勇于创新开拓,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好更多的贡献,是自然辩证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实际的体现。有个研究生在学完科技方法论后,把所学的方法应用于计算机病毒的科研过程中,一个制止病毒的防毒卡的设计构思由此产生。

(三)可以使理工科研究生更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当代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攀登新的高峰。自然科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表明:任何一个自然科学家总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工作的,问题在于他受什么样的哲学思想支配,而任何自然科学重大成果的取得,实际上都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果。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留学英国时就学习了《自然辩证法》,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年青的高能物理研究生曹南薇初出茅庐,也深深地领会到恩格斯阐明的真理——“只有辩证法能够帮助自然科学战胜理论的困难”。

四、结语

总之,《自然辩证法》是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重要的精神食粮和思想武器。我们要努力学习,深刻领会,正确运用它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原理,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建军.科学技术哲学是自然辩证法的当代形态[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09).

[2] 孟庆伟. 关于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教学体系的构想[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01).

[3] 寇世琪.关于加强自然辩证法课程思想教育功能的几点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2(08).

[4] 寇世琪.试论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學改革[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5(02).

注释:

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961年人民出版社.46页.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论文 第5篇

一、何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可以使人们获得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强调人在自然中的作用和责任,认清环境形势,树立环保意识,保持生态平衡,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局面。

1.1形成生态意识

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好诠释,这就要求人类必须形成一种对生态危机的忧患意识。要知道,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一定要抛弃“人类中心说”的思想,停止对自然资源无止境的开采和浪费的掠夺。思想政治教育理应矫正“人类中心说”的思想,正确引导人们形成生态意识,这样人类对幸福的追求才能得到长久的保障。

1.2强调责任感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依靠法律和道德的帮助。人类具有对生态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保护生态平衡的使命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可以使人们形成道德和生态责任感,着重强调保护自然的责任和使命感,从而养成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的道德情感。

1.3注重整体利益

地球是全人类的共同家园,保护地球是人类责无旁贷的责任。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人类的价值观应该从个人功利性转变成多元互惠性,为了全人类的`幸福利益,国家之间要树立整体利益观念,不断加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生态问题,寻求最佳解决方法,谋划全人类的幸福远景。

二、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是人类认识和创造其价值的目的与最终归宿。一旦被教育对象接受了生态价值,合理构建完善自身的心理结构体系,并且能够长期保持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态价值的真正意义才算得到彰显和体现。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又该如何实现?

2.1提高生态意识

如今,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是,自然资源有限。如果人类不加以好好合理利用,迟早有一天这些资源都会枯竭殆尽,而自然的有限性也决定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和人是仅仅绑在一起的。因此,人类要自觉提高生态意识,保持资源危机感,注重对自然的保护,尊重和敬畏自然、爱护环境,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资源,让人与自然能够和谐长久地共存下去。

2.2强化责任意识

生态责任,要求人类必须承担起一种对自然保护的责任。这种责任意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人类必须行使责任义务,尽到保护自然的职责;二是人类本身应具有一种对自然以生俱来的的内疚感和责任感。至今为止,地球上的许多资源、物种由于人类的滥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甚至面临濒危灭绝,极大地打破了自然的平衡,人类必须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承担起责任,保护好自然,保护好生命。

2.3构建可续持发展道德观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同时,在生态层面而言它又是一种道德观,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道德公平观,代表了人类长久以来的美好祝福和心愿。可持续发展观,还是一种整体道德感。环境问题是全人类的问题,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关系对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一个挑战,这种特殊关系要求我们维护好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达成共识,加强合作,为全人类的生态家园保驾护航。

三、结束语

论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第6篇

论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自然辩证法学习札记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灵魂和核心.科学研究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工作者.创造性思维是非逻辑方法和逻辑方法的辩证统一.非逻辑思维形式包括想象、直觉和灵感,在科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逻辑思维形式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是科学思维最基本、最普遍的类型,应当重视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在任何科学创造过程中,两者都是互为补充的..与生俱来的创造性思维和独创能力是罕见的,往往需要经过后天有意识的培养.

作 者:吴松梅 张殿清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北京,102600 刊 名: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年,卷(期):2001 9(2) 分类号:B804.4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创造性思维   科学研究  

上一篇:乡镇物业管理下一篇:端午节祝福短信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