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2024-05-13

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精选8篇)

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第1篇

题目:舞蹈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论文摘要

如今的学校担负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任,校舞蹈团的建立与发展,是比较重要的。舞蹈教师除了通过舞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外,更承担着提高学生舞蹈能力。而学习兴趣的培养,正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从舞蹈教学特点出发,围绕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舞蹈教学,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正 文

舞蹈作为一门课程,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单一条件作用的结果,它有着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是多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学习兴趣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学习者“乐”在其中。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生活和活动有着巨大的作用。兴趣会促使人不断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是能主动、积极地去认识、去探究,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更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多方法,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一、兴趣在表扬和鼓励中得到激发

大部分学生在进入舞蹈团以前可能从来都没接触过舞蹈,这一类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可以说微乎其微。虽然学生隐约知道学习舞蹈是枯燥、痛苦的,但是这一类词语在他们脑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当他们真正接触舞蹈时才发现原来是那么的枯燥与痛苦。心理学家提出:经常受鼓励、表扬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独立思考、想象力、创造力、人际交往等方面远远超过受批评的学生。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显得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在课堂上运用鼓励和表扬的教育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舞蹈学习水平。有一名学生由于觉得自己体型较胖,柔韧性也比其他学生差很多,一学期下来,当其他学生能劈叉、能下腰的时候,她离这个目标还非常遥远,于是本来对舞蹈就不怎么感兴趣的她渐渐失去信心。有一次上舞蹈课,看到她练得挺认真,就表扬了她。在接受表扬后,这位学生的脸马上就红了,但是从表情看的出来,她的内心是美滋滋的。课后这位学生非常感动地对笔者说:“老师,谢谢你表扬我,这是我第一次受到表扬。”她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笔者,觉得这一句简单的表扬不仅鼓励了她,还温暖了她的心灵。这时笔者又鼓励他,虽然自身条件不 好,但是经过努力还是能赶上其他学生。在往后的几次课中,笔者又抓住机会对她进行表扬,并在课后不失时机地鼓励她。在以后的练习中,她不仅自信了很多,而且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在这次期末考试中还取得很不错的成绩。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对个别学生进行适时的表扬和鼓励,而且每次学生有一点进步时就对他们进行鼓励。“做的很好”“进步很大”“加油,很不错”“再努力一点”是教师需要经常对学生说的话,渐渐地课堂气氛变得愉快、融洽,久而久之学生不再惧怕舞蹈课,不再讨厌舞蹈课,反而成了他们最喜欢上的一门课。

二、兴趣在美的感染中得到增强

世界文明史生动地表明: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它们犹如鼎之三足,其中一足不济,文明之鼎便会倾斜乃至坍塌。人类对自然美、社会美、工艺美、艺术美乃至人体美、人性美、人格美等不断探索的历史证明,人在孜孜不息地追求着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孜孜不息地追求着美的享受;人不仅努力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努力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舞蹈更是一门美中之美的人体动作艺术。而幼师舞蹈教学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大任务,因此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感受舞蹈的“美”,除了承担美育教育这一使命,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良好的环境是影响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环境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会起消极的作用。因此,在学生学习舞蹈的初期,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说,可以在舞蹈教学中播放舞蹈形体图,让学生观察、模仿,使学生的生活空间充满舞蹈的情趣,由此对舞蹈产生兴趣。平时可以带学生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感知艺术美,让优美的舞姿吸引孩子。

在课堂上进行舞蹈训练的时候,把“美”字融入课堂,融入教学,而不是一味简单地追求学生的舞蹈技术技能。让学生把自己最美的一面表现出来,而这种美可以是多样化的,如古典芭蕾的优雅、高贵之美;中国古典舞的典雅、均衡、和谐统一之美;儿童舞蹈的天真、活泼之美;藏族民间舞蹈的神秘、粗犷之美;等等。女孩子,特别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对美更加敏感,更具追求。教师要让舞蹈的“美”去感染她们,让她们徜徉在舞蹈“美”的海洋中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体态美,心灵美,深切 3 地觉得上舞蹈课并不是累的、苦的,而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兴趣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培养

一直以来舞蹈教学的形式都很单一,“口传身授”是舞蹈教学的传统形式,直到今天,它还是一种主流的,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教学方式。舞蹈的训练,特别是基本功的训练一直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在反复练习一个动作时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那么,教师应如何让课堂的教学变得多样化呢?

随着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教育信息技术的出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巨大的信息容量。用多媒体辅助舞蹈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学生学完一个组合,她们的动作、舞蹈感觉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教师通过媒体设备将过程录制下来,直观地放给学生看,让她们马上找到自己的不足。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民族风情的短片,播放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可使学生更深入、更直观地了解该民族的特点,比教师花上一节课的时间去详尽描述要有效得多。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变换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再觉得舞蹈枯燥乏味,反而觉得非常生动有趣,舞蹈课成了她们特别愿意上、特别期待上的课程,学习的兴趣一点点地被培养起来。

四.兴趣在多彩的课余生活中得到升华

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不仅利于身心发展,更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每年都会举办“元旦文艺汇演””等形式的文艺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提高文化了内涵,活跃了学习气氛。特别是幼师生参加这类活动,有着更大的意义,她们可以将课堂所学进行实际运用,激发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也进一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综合能力素质。

通过元旦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学生觉得舞蹈已经不仅仅是她们课堂必修的课程,而且是她们业余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观看的学生,还是参赛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气氛的感染,更能提高对舞蹈的兴趣。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生活和活动有着巨大的作用。兴趣会促使人不断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良好的环境,合理的选材,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即兴这四个方面是培养少儿舞蹈兴趣的重要条件。注重兴趣对少儿舞蹈的重要性,并更多的关注孩子兴趣的培养,才艺的开发,让孩子们快乐自在的享受舞蹈的乐趣,从而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去追求舞蹈的最高境界。

总之,舞蹈训练的成果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体现的,同样,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也需要点点滴滴地累积。培养舞蹈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只有培养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她们才有更大的劲头投入学习,才有更大的热情对待学习,才会更主动、更认真地学习。同时,学生有了这样的精神,教师才能更好地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第2篇

许昌县榆林乡第二中学

刘丽华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们的阅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教学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因为对学生来说,阅读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汲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既担负着上述重任,又还要学生喜欢阅读、轻松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么如何做呢,下面就谈一下我的浅见:

一、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1、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潜能

环境对人的情绪、思维有重大影响,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会使人心情放松、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反之则心情紧张、死气沉沉。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发挥教学智慧,及时调整、创设和谐的环境,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言语表现潜能,让学生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2、设置适当的话题

一个好的对话话题应是让人觉得有话可说,能自由对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话;一个好的写作话题则是让人感到有话可写,洋洋洒洒,意犹未尽。这样的话题必然是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综合性、开放性、启发性、时代性。

3、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

高尔基形容自己对书本的喜爱“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的确,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应给学生以自由阅读的空间,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有他们愿读、爱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卷有益”,而“开卷”在无形中便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于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进入一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阅读新境界。

5、上好阅读课(讲读课)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满堂灌,为唯恐知识有所遗漏,但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阅读,让语文阅读课成为名副其实的读书课,学生才能好好地去读,美美地去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要以读代讲、以读代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思考中阅读,在思考中发现、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乐趣中成长。例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阶段,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读课文,质疑问难阶段,学贵有疑,问题是思维的钥匙,因此,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筛选问题,重点研读阶段,重在指导学生自能读懂课文,自能通过阅读解决问题;整体回顾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领悟思想、升华感情、感情朗读课文。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了文中的情感,感受了文章的美妙之处后,他们会主动地投入,激发起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时需要的就是尽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充分地品味吟诵。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欣赏地读,陶醉地读,美美地读,自由自在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精彩,最终达到语言的内化、语感的培养、情感的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飞跃。各个阶段,都要以尊重学生

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情感为宗旨,总之,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里,多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给他们发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倡在质疑中“标新立异”,发现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有名言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那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也应该给予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书籍,推荐优秀的课外书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都在读书,但开卷未必就有益,读书要有所选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扩大知识面。所以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质兼美的书籍刊物:中外的名著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童年》等,书刊杂志如,《读书》、《课外阅读》、《语文报》等。

2、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培根语)。所以应该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读书时摘抄好词佳句、记录读书心得的习惯。而且读书笔记

还可以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把握阅读内容。

3、组织学生观看名著改编的影视剧等

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随着《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搬上荧屏,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高涨,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在班级中开展“看电视,读名著”的活动,鼓励学生交流自己观赏的感受和见解,并在阅读课上对其中的经典段落进行阅读赏析,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水平。

三、设置情景,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1、读一读、讲一讲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书、最喜欢的人物、情节、最感动的片段、读书的感受体会收获等。特别是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所以要经常开“故事会”,给学生提供讲说的机会,为了激励学生,每次可以评出“故事大王”。

2、读一读、比一比

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要经常开展诗文朗诵会,比一比,谁朗读得最棒,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通过以上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最大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所有兴趣的诱导都是为了把读书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寻回阅读的自信。当学生以各种读的方式(朗读、默读、抄读、品读、浏

览„„)真正走向文本的时候,他们自然会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读出苍凉,读出豪情;自然会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中读出黍离之悲,读出厌战之情;自然会从“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读出别离的凄苦伤感,读出身世的飘零孤苦„„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第3篇

1. 创设良好的开端, 引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以自己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学生, 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态势, 为一节课的学习作好心理铺垫。如果开场白讲好了, 就能先声夺人, 形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 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吸引其注意力。这宛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 激起一片思维涟漪, 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因此, 导入新课要在“求奇、求趣、求妙、求新”上下功夫。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 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鼓励和陶冶。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 更需要教师能以精湛的语言艺术, 并赋以优美恰当的表情、动作、手势, 从而变无趣为有趣, 变无声为有声, 变无形为有形,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艺术氛围, 使他们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共鸣, 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创造教学情境, 激发兴趣

结构主义课程创始人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学生活动的动力是内在的矛盾冲突。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情境, 或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的情境, 都能有效激活学生活动的欲望, 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教材所需创设出生动的情境, 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 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 它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学中,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 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 创设教学情景, 引导学生涉境体味, 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数学课时, 我借助教学课件, 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 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 产生了新问题, 接下来便主动投入到探究学习中, 学习效率很高。

3. 揭示数学之美, 培养兴趣

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数学, 如果正确看他, 不但拥有真理, 而且具有至高无上的美。”的确, “哪里有数学, 哪里就有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数学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神韵, 使数学显示出了对称、简洁、和谐、奇异等美的特征。这就为教师提供了展示数学美的广阔空间。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美的因素, 充分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直观的教具、精美的板书、生动形象的媒体等, 为学生创设优美、和谐的教学情景, 反映数学知识中隐含的美。例如:数学公式, 就其实质而言, 它给人的理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如圆的周长公式, 它简洁、绝妙地揭示了圆的有关量度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精妙地把几何图形和数量之间内在的深刻联系揭示了出来, 蕴含着一种深刻的简洁之美。

4. 精心设疑, 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 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探索。作为一名教师, 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并加以引导的能力, 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 是教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 使学生在“疑”中生“奇”, “奇”中生“趣”, 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5. 应用多媒体, 提高兴趣

数学知识抽象难懂, 好多东西看不见摸不着, 只用传统的口讲耳听, 难以让学生接受, 时间长了, 学生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但是如果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介辅助教学, 声像结合, 图文并茂, 形象直观, 可把知识由静到动, 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接收信息。此外, 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教学都需要先进的教学媒体为媒介。在教学中使用教学媒体, 对深化课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是 (下转18页) (上接19页) 很有好处的。在教学加法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 我用抽拉式投影片进行教学。画图上先出现一个小朋友, 左手和右手各拿一个气球, 通过抽拉投影片把两个气球拉到一起, 学生很快便理解了加法便是将两部分合在一起的含义。这样一讲, 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 还增加了学习兴趣, 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6. 实践操作, 巩固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 同时也要尽可能变教具为学具, 让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思考、应用等形式充分感知, 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 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动手的实际能力, 通过用动促思, 以思促言, 达到学以致用, 从中发现并获取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99-01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内在的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外在的要求转化成内在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营造愉悦的气氛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本文就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谈谈自己的经验体会。

一、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新颖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乘法分配律内容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给他们讲了高斯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出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的事故。这个故事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从而对要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

二、联系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在讲授数学知识时,要注重将知识点放入相应实际问题背景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似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说说如何购物的,为学习人民币作好铺垫。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三、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中,老师拿出7个苹果和12个橘子,在黑板上画上7个苹果和12个橘子。指导学生读题(1)请学生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2)老师演示,把苹果和橘子一个一个地对着,中间用虚线连起来(引导学生观察,对着有7个,是同样多的部分,还有5个橘子没有对着,这5个是橘子比苹果多的个数。)(4)看图说一说:求橘子比苹果多几只,应该怎么办:(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什么方法计算。这样学生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进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顺利了。这样做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四、以争论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学生是个不相同的个体,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得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200÷500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2余2""不对!应该商2余2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

五、以“爱”去呵护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论文) 第5篇

许静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提高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得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首先必须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只有产生了作文兴趣,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是很强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老师应在“新”字上下功夫。

首先,教师布置的作文方式要“新”,防止不根据学生基础和写作技巧实际,教师主观布置一个题目,提出几项要求后,强制作文的做法,特别是对刚上中学的初一学生,更应该注意这一点。他们刚离开小学那种活泼、幼稚、充满幻想的生活,迈进中学大门,对周围一切感到非常新鲜。加之教师经常讲授做人的道理,开始注意观察生活本质,他们写生活也是单纯罗列生活现象,加之缺乏一定的写作技巧写出的文章自己都不很满意,交上来就是为应付教师。把作文视为学习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产生作文兴趣尤为重要。新颖的布置作文方式,可以唤起他们的作文欲望。把空洞的布置课变为生动、丰富的指导课,通过工作实际,以下几种方法效果较好。

第一,析题范文法。

教师在布置作文的时候,应针对题目提出几个问题:从题目看写作范围是什么?应确定怎样的中心思想?通过哪些材料来反映这个中心?将怎样安排这些材料„„提出这些问题对写作文不感兴趣的同学有很大帮助,最起码对文章中心思想,布局谋篇有了明确的认识。心中有数了,接着教师再根据析题内容,念一篇教师预先写好的小文,让同学看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还应加强?你将如何改进?如果你写此文章怎样安排才更合适?这样可以引出学生的思想,消除了作文的为难情绪,变被动为主动。

第二,回忆引导法。

每个学生经历的事情是很多的,但大多数同学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不予留意,不细心体会其中意义和感受。提笔写文章的时候,想象的成份多一些,叙述时主观经历和客观叙述往往脱节,多不从主观上体会,只是凭空想象去写,写出的文章很不感人。教师要注意采用回忆引导法,引导学生对经历过事情的回忆,细心体会其中感受。样写出的文章就有真情实感了。如:要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应怎么做?我曾怎么做?这样从生活中的经历来引导学生对所记的人或事去体会和感受,会使他们有一种亲身经历感,即使是虚构,也能进入所写的人或事中,有了真情实感。

第三,广泛设想法。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学到的文章很多,每篇文章的内容和方法都有值得借鉴的,可以通过学习开拓学生写作文路子。比如我们学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写的是抗美援朝时我志愿军战士高尚品质,讲此文时一方面要讲清内容,另一方面也要讲作者是如何选材的。讲完之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新时代大兵的文章,教师负责收集材料,从多方面尽量多收集一些,然后让学生以《最可爱的人》为题写文。抓紧一个中心去选材,学生收益很大,学生在错综纷杂的人物材料中准确选材,克服了过去材料一多,什么也舍不得丢,面面俱到的毛玻同时以课文为样板,对不同体裁的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设题训练。现在学生看电视、听广播的条件好起来了,每天几乎都要看一段电视或听广播,不少同学对此只抱着消谴的态度,看热闹的多,品味的少。教师可以据此设置一些题目。如:《最新消息》、《影剧XXX评论》让学生每天看一段新闻或听一段广播,然后,把他们记录下来,稍加评论一番。这样,一方面学生能关心国家大事,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对于电视剧,教师可以根据预告组织学生选看。主要从人物形象、结构线索、中心思想等几个方面去评论。可以单项评论,也可以综合评论,然后师生共同交流,学生扩大了视野,增强了评论能力。产生了作文兴趣。

题目是文章的“眼”。题目新颖集中,可以吸引学生,唤起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提高学生细致的观察力,看到他往往不易抓住的素材;也可以造成作文一定的难度,写出一部分质量高的文章来,防止了千篇一律。如果题目老是《祭扫烈士墓》、《记一次植树活动》、《运动会上》等,学生感到年年如此,不用太费脑筋,只要写出一次,以后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再者,批改方式也要新颖,才能保持并加强学生的作文兴趣。批改方式除教师眉批、面批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批,也可以采取教师领学生一起批和学生分头批的方式。教师领学生一起批,从学生作文中选出2—3篇中等作文,刻印发给大家,先理通文字,再看中心思想、布局谋篇等方面。然后师生从头开始一句句一段段讨论。哪个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哪个句子不通,应怎样改正„„学生可以广开言路,提出见解和修改意见。学生分头批,每人一本作文,教师提出批改内容和要求,然后收上来。主要看修改情况,打分平等。通过这些,学生间距离可以缩短,有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另外,学生改学生的作文倍感亲切,没有拘束,便于学习长处,启发创新。还注意稳定学生作文兴趣,那就是讲的时候要注意多帮助奖励,少批评训斥;多教给方法,少空头说教,要善于因势利导。讲评作文要以表扬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写作成绩,哪怕一句话,一个词用得好,要充分肯定,在肯定的同时,还要细致评点,使学生可以摸到布局谋篇的路子,表情达意的方式,鼓励他们要敢于创新。

浅谈竖笛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第6篇

摘要:竖笛教学遭遇尴尬,主要与学生的兴趣,教师本身教学态度和教学形式不恰当,评价方式过于单一都有关系。面对现实,我们应该从为了培养学生兴趣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出发,培养学生兴趣,让竖笛给孩子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丰富并活跃竖笛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寻求竖笛教学技巧性和娱乐性的统一;给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多多搭建展示学生竖笛的舞台。为孩子带来快乐感受和音乐体验以及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 竖笛 兴趣 激趣 形式 娱乐性

中小学学习乐器演奏,不单是为了掌握一两件乐器的演奏技能,而是为了通过演奏乐器更好地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这是中小学器乐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选择竖笛做为课堂乐器,它本身有着很多的优势,其结构简洁、排孔科学、携带方便、价格低廉、相对来说,易教易学。但说起竖笛教学,很多老师都会皱起眉头。乐器进课堂在前些年的时候可谓是轰轰烈烈。但是热闹过后,延续到今天的乐器教学却不得不面对着来自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面的质疑和尴尬。小小不起眼的竖笛却也成为制约音乐课发展的一个瓶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竖笛这件乐器的喜爱,用竖笛更好的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成为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问题。为此也引起了我对此问题探究与思考。(一)抓住学生的兴趣启蒙,培养好的习惯,让竖笛给孩子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能力与智慧的源泉。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遨翔,驰骋。一般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这一阶段的孩子好玩、好动,对学习竖笛有着浓厚兴趣,这时要及时引导学生理解竖笛的一些常识并做一些必要的示范讲解(如(1)乐器名字:竖笛。(2)结构:有笛头、笛身、笛尾、吹口、六个按音孔组成。(3)吹奏姿势和方法:上身直,头略低,斜拿笛,肩放松,孔按严,悄悄吹。开门见山,用乐器与学生说话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竖笛原来是那么好玩的,激发了学生学竖笛、吹竖笛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等等。),把对竖笛的兴趣巩固下来并形成以后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竖笛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几点:(1)巧设情境,激发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例如播放身边同学上台表演竖笛的视频,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这样既聆听到了动听的音乐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竖笛并且想上台表演的欲望。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竖笛的自信心。(2)练习趣味性的练习曲。例如在学习了竖笛基本要领之后,让学生练习一些趣味性或者动听的歌曲,来增加练习中得乐趣,少了一些枯燥乏味(例如在教学中选择贴近生活,旋律优美的歌曲或电视电影的插曲作为教学内容。如《闪烁的小星》、《七子之歌》、《友谊地久天长》等把学生喜爱的乐曲作为吹奏内容),以激发学习的兴趣。(3)合奏——独乐不如众乐。在学竖笛到了一定水平下可以找一些合奏曲目练习形式也可以多样性例如:重奏、齐奏、打击乐伴奏等等,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更重要的让大家一起体验到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使学生在合奏中理解对乐曲的感受,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

(三)改变教学方法,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 魏书生常说,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传授知识的程序,要研究教学方法,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改进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魏书生的现场课中可以看出:课堂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热烈愉快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对上课富有亲切感,怎能不激起内心的涟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例如在竖笛教学中可以讲一些有趣的竖笛故事、观看一些跟竖笛有关的动画片如《竖笛与双肩书包》、曾经遇到的一些学习竖笛的趣事,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快乐。教师也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 2 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留连忘返的殿堂。可见,教学要收到好的效果,不仅要让学生在自由、愉快的心境中进行,还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自由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搭建一个平等、宽松、和谐、自由的平台,让他们倍感亲切,他们那涌动着的创造源才会尽情喷发,挥洒自如,最终使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竖笛的动力。

(四)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

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课外活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拓宽音乐教育的空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比音乐课堂教学更为广泛和深入,它是音乐课堂教学在课外的延伸。因此,它对于音乐德育的贯彻和实施以及能否真正的让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能力得到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成立器乐演奏小组,目前大中小城市特别热衷于学习西洋乐器,而我们农村小学,我觉得更多的应重视课堂乐器的学习,以达到传承音乐文化知识和艺术的目的。就课程安排来说,应当以趣味性娱乐性为主,而对于技术水平及演奏能力不作太高的要求,通过演奏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音乐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热爱祖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为学生日后能在乐器演奏方面继续发展打下基础。还可成立乐器制作小组,了解竖笛的历史及其构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对手能力,制作自己想象中得笛子,互相交流,互相讨论,最后还可以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使学生对学习乐器的兴趣更加浓厚。

(五)发展兴趣,让兴趣转变成永远的爱好

培养一项兴趣不易,巩固一项兴趣,使之长久,更不易。孩子的注意力短暂,兴趣容易转移,“朝三暮四”是常有的现象。这时,老师就要开动脑筋,不断变换方式,创造多种环境,以巩固延续这种兴趣。如何让兴趣转变成爱好?如何让动机产生?这些其实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只是模糊地感到,自发性很重要,自主需要很重要。如今的教育,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为主。现在 3 我们则应该更多地征求孩子的意见,与学生如朋友般沟通交流。把兴趣变为爱好,除了能让孩子发现自身的优点,树立自信,更能让他通过兴趣的培养进而养成主动学习和吸收的好习惯。由兴趣到爱好,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而由爱好到特长再到在该领域取得成功,更是需要一定的磨炼。给孩子信心是关键,多鼓励、多坚持,千万不要令其半途而废。

总之,“教未见趣,必不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只有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兴奋起来,促使他去追求知识,探索其中奥秘。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讲究教学艺术、手段和方法,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幼师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第7篇

在幼师专业的课程中,舞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由于幼师专业的特殊性,舞蹈教师除了通过舞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外,更承担着提高学生舞蹈学习成绩,提高学校舞蹈教学水平的重任。而学习兴趣的培养,正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从幼师舞蹈教学特点出发,围绕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兴趣在表扬和鼓励中得到激发

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幼师专业以前可能从来都没接触过舞蹈,这一类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可以说微乎其微。虽然学生隐约知道学习舞蹈是枯燥、痛苦的,但是这一类词语在他们脑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当他们真正接触舞蹈时才发现原来是那么的枯燥与痛苦。心理学家提出:经常受鼓励、表扬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独立思考、想象力、创造力、人际交往等方面远远超过受批评的学生。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显得非常重要。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经常在课堂上运用鼓励和表扬的教育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舞蹈学习水平。有一名学生由于觉得自己的柔韧性比其他学生差很多,一学期下来,当其他学生能劈叉、能下腰的时候,她离这个目标还非常遥远,于是本来对舞蹈就不怎么感兴趣的她渐渐失去信心。有一次上舞蹈课,看到她练得挺认真,就表扬了她。在接受表扬后,这位学生的脸马上就红了,但是从表情看的出来,她的内心是美滋滋的。课后这位学生非常感动地对我说“老:师,我真可以吗?谢谢老师的鼓励,我会努力的。”她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觉得这一句简单的表扬不仅鼓励了她,还温暖了她的心灵。这时又鼓励她,虽然自身条件不好,但是经过努力还是能赶上其他学生。在往后的几次课中,又抓住机会对她进行表扬,并在课后不失时机地鼓励她。在以后的练习中,她不仅自信了很多,而且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在这次期末考试中还取得很不错的成绩。

在课堂上,不仅对个别学生进行适时的表扬和鼓励,而且每次学生有一点进步时就对他们进行鼓励。“做的很好”“进步很大”“加油,很不错”“再努力一点”成了经常对学生说的话,渐渐地课堂气氛变得愉快、融洽,久而久之学生不再惧怕舞蹈课,不再讨厌舞蹈课,反而成了他们最喜欢上的一门课。兴趣在美的感染中得到增强

舞蹈是一门美中之美的人体动作艺术。而幼师舞蹈教学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大任务,因此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感受舞蹈的“美”,除了承担美育教育这一使命,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进行舞蹈训练的时候,把“美”字融入课堂,融入教学,而不是一味简单地追求学生的舞蹈技术技能。让学生把自己最美的一面表现出来,而这种美可以是多样化的,如古典芭蕾的优雅、高贵之美;中国古典舞的典雅、均衡、和谐统一之美;儿童舞蹈的天真、活泼之美;藏族民间舞蹈的神秘、粗犷之美;等等。女孩子,特别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对美更加敏感,更具追求。教师要让舞蹈的“美”去感染她们,让她们徜徉在舞蹈“美”的海洋中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体态美,心灵美,深切地觉得上舞蹈课并不是累的、苦的,而是一种美的享受。3 兴趣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培养

一直以来舞蹈教学的形式都很单一,“口传身授”是舞蹈教学的传统形式,直到今天,它还是一种主流的,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教学方式。舞蹈的训练,特别是基本功的训练一直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在反复练习一个动作时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那么,教师应如何让课堂的教学变得多样化呢? 随着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教育信息技术的出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巨大的信息容量。我认为用多媒体辅助舞蹈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学生学完一个组合,她们的动作、舞蹈感觉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教师通过媒体设备将过程录制下来,直观地放给学生看,让她们马上找到自己的不足。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民族风情的短片,播放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可使学生更深入、更直观地了解该民族的特点,比教师花上一节课的时间去详尽描述要有效得多。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变换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再觉得舞蹈枯燥乏味,反而觉得非常生动有趣,舞蹈课成了她们特别愿意上、特别期待上的课程,学习的兴趣一点点地被培养起来。兴趣在多彩的课余生活中得到升华

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不仅利于身心发展,更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每年都会举办“元旦文艺汇演”“校园十佳歌手”等形式的文艺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提高文化了内涵,活跃了学习气氛。特别是幼师生参加这类活动,有着更大的意义,她们可以将课堂所学进行实际运用,激发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也进一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综合能力素质。

通过幼师专业技能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元旦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学生觉得舞蹈已经不仅仅是她们课堂必修的课程,而且是她们业余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观看的学生,还是参赛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气氛的感染,更能提高对舞蹈的兴趣。

兴趣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第8篇

关键词:兴趣,中学数学,培养

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是当代教育永恒的话题.对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来说, 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潜心研究教学方法, 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的“被动学”变成“主动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在学习中进步, 在学习中成长, 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成为一个终生的学习者.

一、做好课前准备, 精心设计练习题

在每个新知识教授之前, 我都要精心设计几个练习题, 以旧引新, 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自然过渡到新知识这样的教学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快速地掌握新知识.

数学教学中的环节是紧密相扣、层层递进的.一般来说, 旧知识的不断迁移和发展就形成新的知识.例如, 在讲授“轴对称”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 首先提出几何引言中的问题四:“要在河边修建水泵站, 分别向张村、李庄送水, 水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同学们对这一早已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纷纷商讨并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 我又将这一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从而顺利地引入了新课.通过这些问题作铺垫, 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实际上, 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 就像一首歌的序曲, 一支舞的出场.如果安排得当, 并有艺术性, 就能达到先声夺人, 一举成功的奇效.要真正地实现数学教学中的“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原则, 必须让学生学以致用, 举一反三.数学书本中的许多知识是抽象的, 比如立体几何的学习, 有的学生学起来很轻松, 有的却寸步难行.这都归结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而数学的学习很大程度上锻炼了这一能力.这些抽象的知识往往源于现实生产和生活的实际, 所以从学生身边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导入, 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激发他们学习课本中新知识的兴趣.

二、深入研究教法, 挖掘学生的潜能

在教材中, 例题和习题的已知条件、结构都比较明确, 加上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很多课本上的例题, 学生自己都能看懂.再加上课堂的讲解, 感觉学生接受的状态也很良好.但在平时作业或者考试中出现同类题型还是有很多学生不会.这是因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局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 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每一个例题的潜在功能, 把例题与习题相结合, 改成答案不统一的开放性题目,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触类旁通的目的.

例如, 学完如何判断平行四边形后, 给学生展示了这样一道题:已知四边形ABCD, 从下列条件中任取两个加以组合, 哪些组合能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结论?

(1) AB=DC (2) AB∥DC (3) AD=BC

(4) AD∥BC (5) OA=OC (6) OB=OD

题目一出, 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纷纷进行演算, 这样就改变了以教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有趣的练习中复习所学过的概念定理, 并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延伸, 达到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利用有限资源, 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我们也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激发学生兴趣, 这样既不浪费时间, 又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 我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时, 我拿出三根木棍进行演示, 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 都感到很惊奇, 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把最长的木棍适当截去一段后, 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通过这样的演示, 我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棍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 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层.

为了扩大知识面,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 每学期可安排一些数学活动, 如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 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 举办数学晚会, 制作数学墙报, 进行社会调查, 尝试撰写数学小论文等活动, 这样, 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 同时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 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地去学习.

在教学中, 特别要多赞美学生, 多鼓励他们, 当他们取得进步时, 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能力, 使其在表扬中促进积极性, 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 教导他们要养成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多思考多动脑的学习习惯.

四、结语

兴趣是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慢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精心培养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断探索教法, 联系学生实际, 以激发学生兴趣为首要, 把学好数学与树立理想结合起来, 把数学学习与现代高科技联系起来, 让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变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邹文莉.课堂中的教育创新:一位数学教师的理解[J].全球教育展望, 2004 (11) .

上一篇:顿悟人生的励志句子下一篇:练车记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