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4-07-10

夏津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9篇)

夏津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1篇

夏津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夏津县农机局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总体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机监督管理条例》,全面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各类农业机械尤其是大型农业机械数量不断增加,各类新式机具也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不断涌现,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有规模、有水平、有效益的农机大户蓬勃发展。为全面掌握夏津县农机合作社的现状,为今后农机合作社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近日,夏津县农机局成立了有主要领导人带队的农机合作社调研组调研组,深入农机合作社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一、夏津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夏津县位于鲁西北平原,辖12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全县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农机化发展的自然条件具备,再加之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基础有了提高,农民对农机化的需求较旺,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结构都有了很大提高与改善,各种新型农业机械和新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大量涌现。

据调查统计,我县拥有经工商行政部门批准成立,取得法人资格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24家,服务领域涉及粮食生产的耕作、种植、收获等环节。农机专业合作社参加社员300余户,合作社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60余台,联合收割机270余台,其他各种配套农具800余台(套),资产总额达3000万余元,全县各个农机合作社在完成农机社会效益的同时,各农机户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农机合作社在夏津县农机化生产中的贡献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推进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必须以农业机械化作为前提和重要保障。农机合作社能够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机合作社的不断发展,能够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动力,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

3、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使农民通过规模经营、劳动力转移、机械创收等多种方式增加有效收入。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机专业合作社,尽管在推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全面。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目前,在基层农机组织中,对农机合作组织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农机合作组织尚未具备科学管理水平。农机产业的巨大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具有一定规模、服务功能全、服务范围广的农机合作组织数量太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影响了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的进程。

2、发展资金不足制约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其服务对象是农民,投资大、回报率低、经营季节性强,发展壮大靠个人投入是有限的。目前夏津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处于自由发展向规范发展的阶段,其成效还不够明显,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够强,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缺乏扶持资金和银行贷款。

3、土地规模经营相对滞后影响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由集体经营转为分散经营,种植品种、种植方式、种植结构各自为政,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日趋突出,大型机械难以发挥作用,致使大型机械作业量下降,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加,作业标准低下。

4、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一些农机专业合作社,对社员培训重视不够,技术不够强,理念不够新,服务不够优,思路不够宽,管理不够规范,活动不够正常,制度不够健全,作业经营效益不够明显,自我发展的后劲不够足。

5、主体结构单

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青一色的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合作社大都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林牧渔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

四、对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1、抢抓机遇,统一思想认识。认真贯彻上级精神,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农民自觉接受农机化技术的动力,为农机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创造了有利契机。全面提升农机化发展水平和服务水平,建立起投资、经营、受益主体一致的,具有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农机服务机制,实现农机装备资源的科学化配置、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2、领导重视,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资金投入。首先要争取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提供政策倾斜。其次要多方投入建

立和完善投资机制,逐步建立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参股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信用贷款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设立专项贷款项目。

3、积极稳定,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主要是通过发挥农机作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作用,抓住全县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有利契机,突破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制约,引导农民要尽最大可能实行连片整地。实现土地连片种植,使农业机械从家庭自用型向社会化服务型转化,从而大大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为农机化事业发展提供空间。

4、注重培训,加强信息服务。应把人才培养、加强信息服务作为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硬件来抓,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应重点培养好领头人,把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者、管理者纳入培训计划,加强文化理论、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科技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发挥他们在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的骨干作用。以他们为核心引导和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全面推进农机化事业的升级上档。应加强农机合作组织信息网络建设,在自己网络平台上,设置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网络空间,共享信息资源,强化信息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5、拓展领域、增强服务能力。要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农田改造、农产品储运和加工等环节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把培育服务品牌作为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持续发展的基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又好又快发展。(王丽娟)

夏津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2篇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机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推动了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机化的发展质量。同时,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示范带动能力强、效果好。

二是完善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充实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间环节,有效承载了基层技术推广、政策宣传、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生产组织和安全教育等农机管理工作,为基层农机服务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作为农机服务的延伸和补充,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把广大机手组织起来,联合起来闯市场,提高了农机的规模化作业程度。

三是提高了农机作业的标准化。农机规模化作业和示范区发展,提高了农机作业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依托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发展起了3处农机化示范区,为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四是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代耕代种、农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展规模经营,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推动土地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统一经营向农户的联合与合作。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解决农田弃耕、撂荒问题,支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五是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培训平台,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实现共享,增强了标准化生产和协作意识,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农机户以资金入股合作经营,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减少了一次性投入,降低了农民的投资风险,使农机作业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已经逐步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各个领域中来,农机作业市场的扩张,技术装备更新,作业模式的创新都将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农机专业合社将不断为农民搭建更加广阔的增收舞台。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

按照“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要求,该社实行股份制管理,开展集约化经营和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子,并面向全市及相邻县市,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农机专业服务。其经营涉及机耕、机播、机收、运输作业、农机修理、信息技术咨询、小型农机具销售等。其利润分配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按股金比例(包括入社股金和拖拉机折价股金)进行分配;二是按出勤作业率和工作效益进行分配,制定统一收费标准和作业金提成,实行单人单机核算,作业收入按10%上交为集体积金,扣除平常正常开支外,其余部分年终按股份进行分红。在管理上,先后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合作社服务纲要》《合作社纲要》《合作社社员管理办法》《合作社机具维修维护细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等5个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合作社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农机服务助民富,互帮互助促发展”为主题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结对共建”活动。一是推行价格公开制,向服务对象公开承诺耕地100元/亩,收割100-120元/亩,价格低于市场价,使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二是开展帮扶互助活动。党员社员主动与家庭劳动力不足的困难户结对子,通过“一对一”和“多对一”的方式为困难农户免费提供农机服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发展数量少、影响带动小。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到目前还只有2家,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

二是主体结构单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青一色的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机插、机耕、机烘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

三是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规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偏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厂库棚建设用地短缺,农机维修服务组织建设滞后,农机服务组织在享受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用电用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仍未能得到落实,或难以执行到位。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明确农机化发展的组织模式以合作社为主,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支持主体,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特别是用地上给予支持,协调各部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是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设施建设,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目前,农机具场库棚建设严重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具损失浪费现象严重,亟待各级财政的扶持与投入。

三是依法发展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做好典型示范、推广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农机专业合

作社的稳定发展。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工作思路和“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则,逐步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使其有序健康发展。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初级阶段向规范的高级阶段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宗旨是“民办、民营、民受益”,农机专业合作社隶属于现代农业企业行列,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内部管理水平高低,代表着一个专业合作社的成熟规范程度。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制定内部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建议市级财政将培训经费纳入计划,做到专款专用。

临沂农机合作社建设发展情况调研 第3篇

一、临沂市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及特点

总的情况看, 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不断加大, 合作社内部管理日趋规范, 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生产、规范化运作、品牌化经营已成为农机合作社发展新常态。

———创办类型多样化。据调研统计, 全市农机合作社主要以大户联合型合作社为主。龙头企业领办型充分利用了企业化运行模式, 管理机制比较完善, 财务制度比较规范;村干部带动型充分发挥了村干部威望高、群众基础好、行政能力强的优势。后两种类型的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组织化程度较高, 运行机制较为健全, 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合作方式理性化。全市目前劳动合作型农机合作社 (即松散型, 单机核算) 217家, 占全市的69.5%, 劳动资本合作型 (即紧密型, 股份制分红) 95家, 占全市的30.5%。伴随着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 优胜劣汰之势渐显, 农机合作社呈现出由劳动合作型逐步向劳动资本合作型转变的趋势。

———经营模式多元化。随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农机合作社经营模式趋向多元。为增强合作社盈利能力, 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全市78家经营模式由以前单一的农机作业服务向多元化经营转变, 主要体现在农机维修、农作物种植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等, 农机合作社经营范围向农业产业链纵向延伸的趋势愈加明显。

———服务能力差异化。全市约有30%的合作社农机具保有量大,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 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和经营能力, 对当地农业经济和农机化水平的提升有显著作用;约有50%的合作社拥有少量农机具, 仅为附近农户提供有偿作业服务, 服务能力一般;约20%的合作社服务能力不强, 农机利用率低, 收益较差。这部分农机合作社由于创新发展的拓宽能力和发展壮大的潜力不足, 只能维持目前的作业服务水平。

二、农机部门发展农机合作社的主要举措

(一) 政策驱动, 扶持发展。

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 逐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力度, 市级示范社在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 同时还享受地方财政累加补贴。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秸秆还田、深松整地作业等有关农机化建设项目和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优先安排试点合作社承担, 由点到面, 扩大推广。

(二) 试点带动, 转型发展。

为激发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活力, 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 率先在全市试点合作社探索推行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即“带地入社”这一运行新模式, 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 分类促动, 科学发展。

临沂市地势多样, 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 各地农机力量、作物种类、人文情况差异较大, 农机合作社类型多样。各级农机部门按照创办形式、合作方式、服务模式、土地规模化经营情况, 将合作社科学分类, 并结合合作社自身实际情况, 实施规范化管理, 加强分类指导, 因社制宜。在经营上, 根据服务模式和土地规模化经营情况, 结合资源条件、地理区位、产业基础等实际, 引导合作社发挥自身优势, 提高经济效益。

(四) 强化培训, 高效发展。

为切实提高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的理论能力和管理水平, 开拓视野, 激发潜力, 近几年临沂市农机局举办了6期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同时积极组织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参加农业部、省农机局组织的业务培训, 不断提升其思想境界和业务水平。

三、农机合作社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带动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

农机合作社拥有大批大中型、高性能、适用型农业机械, 成为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开展小麦免耕播种、玉米机械化收获、小麦秸秆切碎还田、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等先进技术示范和推广的“先头兵”。在重要生产农时季节, 农机合作社利用先进的大型机具, 有组织地进行连片作业, 为农业生产提供耕、种、收、植保等“一条龙”作业服务, 提高了机具的使用效率。

(二)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通过集约化经营增收。农机合作社通过集中散户、散机, 壮大农机群体形成优势, 扩大订单作业、跨区作业等农机化业务量, 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 帮助农户获取更多的农机化服务收入。二是通过精细化管理增收。农机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 合理安排农机, 统一作业, 强化田间管理, 积极推广“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 最大程度的节省农业生产成本。三是通过解放劳动力增收。农机合作社通过提高农机化水平, 由机械化取代人力, 促进了农业从业人员向二、三产业转移。四是通过多元化经营增收。农机合作社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积极开展规模化种植、农业运输等业务, 获取更多的农业产业附加值。

(三) 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农机合作社是开展农村土地托管、流转和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主力军”。同时, 加快实行农田托管、土地流转等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形式,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四) 助力大气污染防治。

目前全市多地存在小麦、玉米秸秆焚烧现象, 既破坏土质, 又加剧大气污染。全市农机合作社积极投入秸秆还田机、打捆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 2014年完成小麦秸秆综合利用290多万亩, 秋季玉米秸秆综合利用180万亩, 综合利用秸秆约354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0万吨, 为全市治理大气污染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 保障粮食安全。

一是为粮食持续增产增收提供了装备支撑。农机合作社采用科技含量高的大机械连片作业, 通过实施机械化耕地、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收获等“一条龙”作业模式, 广泛采用土地深松、免耕播种、秸秆切碎还田等先进技术, 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了耕地蓄水、保墒、增肥等效果, 促进了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 保障了粮食丰产, 全市实现了粮食产量“十一连增”。二是有效防治土壤污染。采取农机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机械植保等方式, 大幅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减轻了农田土质破坏和化学污染。三是保障粮食品质。粮食烘干机在农机合作社逐渐兴起并投入使用, 可减少粮食产量3%-8%的损耗。

(六) 加快山区丘陵地区机械化进程。

2014年, 山区丘陵县依托农机合作社优势, 大力开展土地流转、闲田承包, 购买投入小型微耕、农用植保 (小型飞机) 、花生收获、化肥深施、微滴灌、茶叶采摘等机械3万台套, 有效推动了农业机械在山区丘陵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四、制约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因素

(一) 运行体系不健全。

一是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合作社主要依托领头人的权威和凝聚力而建立, 管理、监督等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 合作社内部管理不科学, 运行不规范, 存在“一言堂”式随意性发展。二是分配机制不健全。“有活单干, 效益单算”的现象较为普遍, 非统一管理运行带来农资购置、农机维修、粮食运输等成本上升, 对合作社发展尤为不利。三是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目前能做到提取公积金、公益金、风险金的农机合作社仍占少数。四是财务管理不规范。只有内部收支流水账, 没有完整的会计资料。

(二) 基础设施薄弱。

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厂库棚建设用地短缺, 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许多机械露天存放, 加剧了机具的损坏;信息化建设落后。农机化、商业化信息管理服务系统不健全, 制约了合作社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三) 发展资金不足。

该市农机合作社起步较晚, 创立时主要是集资联合型, 经济基础薄弱, 缺乏流动资金支撑, 经营和发展的保障能力不足。

(四) 土地集约化经营步伐缓慢。

一是农民存在“宁愿自己种, 也不给他人种”的心态。二是土地流转成本高。如兰山区、费县的蔬菜大棚种植发展较快, 亩均产出效益高, 土地流转价格达1200元/亩。

(五) 专业人才匮乏, 综合素质偏低。该市农机合作社组成人员大都是种粮大户、农机手、普通农户等, 知识水平、管理理念、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较为欠缺, 难以吸引人才也难以留住人才。

五、几点建议

(一)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党委、政府应把农机合作社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两区同建”的总体规划当中, 将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并积极争取财政、农业、工商、国土等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整合农村各项政策资源, 切实帮助解决合作社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

(二) 加快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结合区域实际, 制定区域性的土地托管、流转费用标准, 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适度托管和流转, 打破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传统藩篱, 实现连片整地和连片作业, 使农业机械从家庭自用型向社会服务型转变。

(三) 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加大对农机合作社机械操作、维修服务等人员的培训力度, 并将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抓好培训工作, 大力培养和引进农机合作社管理、技术人才, 加强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建立奖励激励机制, 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财务和管理人才到农机合作社就业, 提高合作社的整体素质。

(四) 完善制度机制建设, 激发运作活力。

夏津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4篇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农业;农民

新昌位于浙江省东部,东临宁波,南接温州,西界金华,北通杭州,是中国“名茶”之乡,“高山茭白”之乡,拥有“大佛龙井”茶叶,小京生等全国名牌农产品。随着品牌农业的持续发展,农民对现代农业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现代农业势必需要农业机械现代化。如何把这些机械有序地组织好、利用好,如何将有限的土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根据新昌的实际,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有效形式。

1 农机合作社的作用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为全县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1 促进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收 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农机化作业的过程中,利用农业机械和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节省农业生产劳动力,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

1.2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机作业化服务的同时,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承包和租赁农民闲置土地,有效地提高土地使用率,促进土地流转,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农机手和农户“双赢”,这势必产生如“种粮大户”等新型农民。

1.3 缓解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市和城区转移,给农业生产带来致命问题——劳动力缺乏,这就导致大量土地荒废,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后,通过承包或租赁将闲置土地有效整合,统一作业,大大降低了作业时间,有效解决了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矛盾。

1.4 促进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 如新昌超级稻百亩公关行动中,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利用米醋进行秧田除草就是其中之一,县农业局推广研究员孙永飞说:“这一技术在国外应用較多,国内也有少部分技术资料,从现有的资料分析,除草效果十分理想。” 在移栽后10天左右喷施赤霉素,促进稻苗早伸快长,及早奠定壮秆基础。除了引进先进技术,新昌县新龙实业粮食专业合作社还引进了先进的育秧设备、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创立了示范基地。

2 新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有3个,粮食(水稻)专业合作社4个。新昌县巧英乡雪头农机合作社,是农机大户承包茶山,以茶叶品牌为基础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农机具是茶机和手扶拖拉机,主要农机业务是利用农机为自身合作社服务。新昌县新起农机合作社和新昌县泗洲农机合作社,拥有的主要农机具有手扶拖拉机,烘干机,联合收割机和插秧机,它们都是从一般农机户发展起来的专门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的经营个体,他们通过购买农业机械,雇佣工作人员,在满足合作社农机化作业的同时有能力满足农业生产播、收、运输等农业作业服务。

3 新昌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其他专业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县涌现出了几家农机服务组织,但总体来看,还处于较低层次,滞后了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 高标准合作社数量极少,影响带动小 截止到目前,我县农机合作社不仅数量少,而且标准不高,难以满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3.2 作业服务领域有限 目前由于经营规模偏小,全区农机作业服务的领域仍局限在粮食作业的机械化生产上,缺乏向其他农作物生产上的扩展,缺少向产后加工环节的延伸,大多数农机户只能开展单项作业服务。

3.3 主体结构单一,运营管理水平不高 农机专业合作市大都由农机专业户和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信息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才,且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不足,因此,导致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较低,经营效益难以提高。

4 对今后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提升全县农机化服务的组织水平,是农民的需求,是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4.1 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 引导农民要尽最大可能流转土地,实现土地连片种植,使农业机械从家庭自用型向社会化服务型转化,为农机专业合作的发展提供空间。

4.2 树立典型,激发示范带动力 大力宣传农机合作组织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增强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认同感和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推出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先进典型,从而带动更多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4.3 政策倾斜,加大扶持 依托国家政策给予扶持,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其购买和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有关部门要在合作社建设和农民购机过程中开展银行低息贷款等优惠业务,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资金问题。

4.4 培养能人,加强信息服务 把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者、管理者纳入培训计划,加强文化理论、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使他们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加强农机合作组织信息网络建设,设置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网络空间,共享信息资源。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5篇

按照济宁市农机局《关于开展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要求,为弄清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方向,进一步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县农机局高度重视,研究成立调研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据本次调查统计,我县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成立并在农机局备案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35家,正常运营的23家,目前停止运营或未运营的1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418户,停止运营或未运营的社员125户,(以下数据不包括停止或未运营合作社)服务农户4.04万余户,从业人员447人。合作社拥有农机具共143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72台;小麦联合收获机16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81台,深松整地机43台,资产总额4619.6万元,基础设施用地3.99万平方米,其中办公和机库房面积1.26万平方米,机具维修车间0.25万平方米。2014,运营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完成农机作业服务总面积35.7万亩,其中跨区作业面积14.08万亩,订单作业面积6.42万亩,流转土地面积0.516万亩,托管土地面积3.372万亩。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经济效益上也取得了较好成绩,据调查,2014,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总收入约为1910.15万元,其中田间作业收入为1569.15万元,农资经营收入165万元,农机修理服务收入166万元。

(二)主要特点 我县自2008年成立第一家农机合作社以来,截止到2014年底经工商注册并在农机部门备案的合作社35家,数量不少,但良莠不齐,有的合作社自成立就未能运行起来,如浒泊、安民山等合作社,有的合作社运行几年后,遇到无法预料情况致使无法开展,如富民、泰福合作社等,这也是事物发展规律所势。总之,农民机手对成立农机合作社也经历了一个从试探、盲目到理性的过程,从刚开始的农田收获、土地耕整比较单一的机械化作业服务,到现在农田的耕、种、收、植保及灌溉的全程机械化服务,并有向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土地流转承包等相关领域发展壮大趋势。如国惠、万仓、联丰、顺发、秀清、天力农机专业合作社。

(三)工作措施

县局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并列为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引导和帮助合作社按照省市级示范社的认定标准进行完善和建设,多次邀请和支持合作社参加各种类型的农业农机知识技术培训班和农机生产现场观摩会。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推动了我县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农机合作社是农业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长壮大对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带动下,农机购置高潮不断,农机合作社成为新机具购置换代更新的重要力量,提高了农机化装备水平。2014年我县的国惠农机合作社、滨湖益民农机合作社、东方红农机合作社新购100马力以上联合收获机、拖拉机达十多台,根据调查每台机械作业面积都在1000亩以上,国惠合作社社员唐守山、滨湖益民合作社社员马洪峰单机作业面积达近2000亩。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极大地推动了我县农机化发展,促使了我县的农机化作业水平的提高。

二是缩短“三夏、三秋”生产周期,促进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机合作社把分散的机械组织起来,合理配置、优化组合,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小麦收获时间已从以前近一个月时间减少到现在3~5天,“三秋”生产由原来的一月多时间缩短为10天左右,从百万农民抢“三夏”、战“三秋”,到现在万名农机手战“三夏”、“三秋”,劳动力占有量减少三分之二,降低了劳动强度,解放了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合作社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国惠合作社、顺发合作社等还开展为五保户免费作业、无劳动力户免费低价作业公益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是推动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的机械数量多、机具集成配套、服务功能强、能够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以及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与合理配置,将大量土地“捆绑”经营,既有利于农机规模化作业,减少作业成本,又能实现规模化经营取得可观效益。联丰农机合作社、天力农机合作社开展了土地流转和托管作业服务,受到省市县领导重视,多次莅临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械化作业现场进行观摩,受到领导称赞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机合作社基础薄弱,各环节都颇显粗糙。农机合作社的主体是从事农业第一线的农民朋友,对农业生产都是一把好手,但经营合作社就显得有劲使不上,管理跟不上,运行机制、财务制度、新技术运用上滞后和脱节,因此对农民合作社的承担的项目和扶持政策目前要求的标准太高。

二是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环境重视不足。近年来,国家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太小,县级财政困难,无法拿出资金扶持基层农机专业合作社,上级扶持资金分配到地方也就很单薄了,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推动作用不明显,且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处于摸索起步发展阶段,其成效还不够明显,对农民的诱惑力不强。

二是作业项目单一,服务领域狭窄。我县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多数是常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深耕犁、常规播种机等,主要从事机耕、机播和机收工作,而只有联合收割机实现了跨区作业,机械的利用率不高,作业量小,收入较低。并且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新型农业机械,如免耕播种机、深松机和经济作物机械信心不足,投资新领域(如畜牧业、水产业)怕担跨行业风险。导致农田机械作业市场单一化,效益相对比较低。

三是大机械与小地块矛盾突出。一家一户的小块经营和复杂的种植模式,使大型机械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作业效率,收益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土地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农机作业的效率与节本增效的潜能难以发挥出来。四是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平衡。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起步较早,到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但大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规模小,合作范围不广,层次不高,规范不严,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其成员大多是农民,基本素质比较低,缺乏发展活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差。

五是办公场所紧张,机械库房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地方政府在建设规划时,未能考虑农机合作社的基础建设用地,甚至对已经运营多年的合作社设施用地进行了出售或划作它用。由于国家土地政策管理严格,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用地审批太难,合作社大都缺乏机械库房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致使许多农机合作社农业机械无法集中存放,多数农机户到处搭建简易库房或露天存放,造成机具存放混乱,从而浪费了更多资源。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后发展趋势

目前,以分散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粗放型生产管理,效益不高,人力财力严重浪费,阻碍了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的推广应用,农机装备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这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客观上提出了调整与农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新要求。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应运产生和发展的,合作社通过对农业劳动者之间和先进生产工具的有效组合,为农业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建立了有效的组织机制,为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扩大生产规模创造了有利条件。首先,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合作社这种形式,本身就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相吻合。其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大趋势,随着土地流转办法方式的不断完善,农村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连片土地,大型农业机械作业是必然选择。其三,农业生产新环境发展不断变化,将使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分散式的小农经济形式将逐步被集约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取代。最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知识技术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有利于合作社发展的文化氛围将愈加浓厚。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虽然当前存在很多问题,但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以种粮大户、农机户、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全程机械化生产为手段,以土地流转或委托管理为规模化生产模式,是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总趋势。要让合作社加快驶入规范化、高效发展轨道,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农机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而我们农机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一股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合力。

五、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争取落实有利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政策。政府部门应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尤其在保证农机设施用地政策方面急广大农机户之所急。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能保证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的政策,让合作社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不断壮大,同时希望国家对于农机用油财政补贴款项,能按农机作业面积和作业机械数量直接发放到农机户手上,同时在跨区作业、散小作业地块(政策原因造成的地块分散)的机械转移途中油料消耗能否给以合理的补贴,使开展农机化生产服务的农民直接感受到实惠。

二是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作的领导。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今后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桥梁。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列入当地新农村建设整体发展规划。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提高技能和素质,增加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量,改变农业生产者“土、脏、乱”传统社会地位。

三是加快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发展。促进土地流转,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增加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扶持力度,每建一处农机专业合作社,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就要给以相应的资金或实物支持,用于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创造农机专业合作社良性的发展环境。推行农机的合作经营,可以减少农业机械的重复购置,减少资源和资金的浪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机械的效能。要鼓励经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引进、试验、推广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拓展服务领域。要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重要意义和典型的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梁山县农机局

郭东爽)

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 第6篇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了曹县农机化装备水平。目前全县拥有拖拉机13970台,联合收割机2745台,与之配套的农机具20866台(套),农用运输机械122990辆,农机总动力达到219万千瓦。为了组织好这些机械,提高利用率,更好地发挥其效能,服务于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我们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发展农机合作社作为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鼓励、引导、扶持、帮助农民申请创办领办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组建过程中,按照建设标准高、运行规范、作用发挥好、发展潜力大的要求,要求农机合作社都有明确的章程、规范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组织机构。2011年新建农机合作社21个,建立省市级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新增入社社员527户,新增农机总动力3万千瓦,累计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56个,全县27个乡镇办事处均建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总额7000余万元,从业人员3521人,入社社员786户,入社机具2538台套,2011年农机合作社服务总收入5298万元。

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社活跃于田间地头,成为农户生产经营离不开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服务既得到了农户的认可,又是新机具、新技术的使用者、传播者,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一是有利于整合农机资源,降低农户投资成本。合作社因其合作主体产权关系明晰,所以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转换经营机制,理顺各种利益关系,调动合作者的积极性,扩大组织规模。由于农业机械一次性投入比较大,效益回收周期较长,靠一家一户都去购买农机是很难实现的,而农机合作社以资金或机具入股合作经营,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降低了农户购机成本,而且又通过养机户以机具参股的方式盘活了有机户的资源,实现了“双赢”。二是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合作社的有效运作,利用地区生产季节差,积极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减少闲置时间。据统计,参加合作社的机具比其它同型号机具的作业量平均提高30%以上,提高了机械运行效率,增加农机户收入。另外,利用合作社的品牌优势、规模优势、专业化优势,拉长农业产业链,向粮食加工、销售、运输、特色农产品产业、经济作物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增加二、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则需要实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农业机械化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机合作社解决了无机户的农机作业问题,使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真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四是有利于提高农机户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机作业市场的竞争力。农机合作社按照农机作业市场需求开展统一管理、专业服务、规模经营,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互帮互助、自我服务,克服了单机独户作业的困境,以组织的形式,集聚合作的力量,抵御市场风险。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但总体来看,还处于较低层次,滞后于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在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社会化作业服务中,运行不够规范,且部分农机具老化,难以按照农机化作业标准完成服务,这就造成了在作业过程中,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农业的标准化生产难以实现。二是作业服务领域有限。目前由于经营规模偏小,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服务的领域主要在粮食作业的机械化生产上,缺乏向其他农作物生产服务的能力。大部分为小麦和玉米的机耕、机播、机收等生产环节的服务,经济作物机械化程度较低,尚有待于向农业生产产后加工环节的延伸。三是运营管理水平还不高。目前,曹县农机合作社队伍中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真正懂经营,有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且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不足,以至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经营效益难以实现最大化。

三、措施和建议

提升全县农机化服务水平,是广大农民的需要,也是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需要,这其中的关键是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很有必要依法推动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一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纳入到全县生态文明村建设内容中,各级领导要重视,乡镇政府有人抓,职能部门加强指导。不断优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环境,尽力为农机合作社在工商登记、税收减免、用油、用地安排等方面提供优惠和便利。

二要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政策倾斜,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其一是市财政给予资金配套,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其购买和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装备水平,特别是要在农民亟需的农业机械方面,提高补贴比例。其二是有关部门要开展农民购机小额贷款、贴息等业务,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其三是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用地上给予支持。

三要在农业农机项目建设上与农机专业合作社搞好结合。在安排有关农机项目时,给予农机合作社优先安排和重点扶持,促进农机合作社不断发展和壮大。

四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对现有的农机推广、维修、培训部门进行扶持,逐步建立起集公益性、服务性、经营性为一体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作业信息、农机维修、培养农机操作人员等服务工作,解决农机户的后顾之忧,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储备一定的技术、管理人才。

五要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定各项作业标准,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行,标准化管理、可持续发展。

六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发展机专业合作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妥善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实际,科学制定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按照参与而不干预、推动而不强迫、组织而不包办的原则,为其提供服务和支持,保证其按市场化要求运行。

夏津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7篇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形式,为此,我们始终把农机合作社建设作为一项突出工作来抓,积极鼓励、引导、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鄄城县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鄄城县农机合作社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到目前,全县注册农机合作社55家,达到“五化”标准的示范性合作社11家,提前实现了每个乡镇拥有农机合作社3家的目标;合作社社员达到1486户,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083台(套),农机资产总额近亿元。

二、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具有的几个特点

1、建设起点高。鄄城县农机合作社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山东省农机局和菏泽市农机局关于加快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意见,按照“五化”标准的要求,高标准,高起点,本着发展一家,稳定一家,培育一家,壮大一家的原则。如鄄城县的枣寨、存占、惠农、中峰等农机合作社建设标准高、规章制度齐全、运行机制好,为全县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2、发展速度快。自2009年鄄城县第一家农机合作社—枣寨合作社成立至今,大体三年的时间,全县共发展农机合作社55家,平均每年增加15家,农机合作社的数量和发展速度均居菏泽市前列。

3、组建方式多。目前鄄城县农机合作社组建方式有五种类型:村委主导型、“能人”领办型、农机大户控股型、合资创办型、农机协会型。体现了“不拘一格,多元创办”的发展思路,满足了农业产业和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4、经营方式广。鄄城县农机合作社100%开展了农机跨区作业,50%以上开展了农机维修、油料供应、配件供应、水利施工等多种经营,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主要做法

1、抓政策,确定发展目标。一是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2009年,鄄城县农机局为加快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经县政府批准出台了《鄄城县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的意见》,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建设领导小组,通过详细摸底调查,制定了全县农机合作社发展规划,计划2012年全县每个乡镇农机合作社达到5-6家。二是及时出台扶持政策。山东省和菏泽

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机合作社建设的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同时鄄城县财政也加大了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三是狠抓扶持工作落实。鄄城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领导多次到农机局、农机合作社调查研究,督促、检查、指导工作,组织召开全县农机合作社建设现场会,分析形势、现场解决问题。鄄城县农机局把农机合作社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标准,抓好落实。

2、抓示范,引导广泛参与。一是确定典型。鄄城县确定了枣寨、存占、惠农、中峰等农机合作社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定时不定时地指导帮助工作。目前,这几个农机合作社已成为鄄城县农机合作社的领头羊,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二是强力扶持典型。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向农机合作社倾斜。

3、抓服务,提供有效保障。一是全程服务。鄄城县农机局对农机合作社建设进行了全程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积极协调解决具体问题。鄄城县农机局主动帮助农机合作社注册,解决用地问题,联系银信部门帮助贷款。三是强化作业服务。鄄城县农机局在三夏、三秋农忙季节,积极为农机合作社联系作业市场,考察作业行情,签订作业合同。

4、抓规范,确保健康发展。一是规范规章制度。二是规范运作机制。全县的农机合作社都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重大事项由成员大会集体决定。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全县农机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五化”标准合作社数量少、影响带动小。截止到目前,我县“五化”标准农机专业合作社仅11个,难以满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

2、主体结构单

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合作社大都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农闲时期车辆闲置,不能充分利用有效资源。

3、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还没有放宽,合作社征地困难,金融部门贷款难并且利息高。

五、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1、坚持多元合作、效率优先的方向。遵循“民办公助”的原则,引导和推动农机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共同发展。以效率优先、兼顾效益为中心,在自愿、互利、平等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和灵活的服务发展模式。积极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机服务业,建立产权明晰、运转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农机使用率和经营收益。

2、坚持规范建设、优化发展的方向。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和要求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切实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努力营造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和谐发展氛围。打破地域和行政界限,促进农机服务市场开放和有序竞争,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加大对农机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农田的机耕道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加入村农机大院的规划,解决大型农机停放的场库棚用地问题。进一步争取和落实工商登记、财政补贴等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各项政策。

3、坚持拓展领域、增强能力的方向。要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农田改造、农产品储运和加工等环节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把培育服务品牌作为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持续发展的基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又好又快发展。

夏津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8篇

近年来, 新疆乌苏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支持和推动下取得较快发展, 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 乌苏市已有农机专业合作社8个, 合作社成员共62名, 固定资产895万元, 拥有拖拉机63台、配套农具134台、其他农机具7台及收获机械22台, 作业服务总面积0.678万hm2 (10.17万亩) , 年服务总收入315.13万元, 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取得的成效

(1) 节本增效明显。随着土地整合工作的不断推进, 连片种植成为必然趋势。土地进行整合后, 地块面积增大, 加之合作社购置的机具均为新型大功率拖拉机和科技含量高的复式联合作业配套机具, 农机作业效率提高了, 节本增收效果明显。2012年上半年, 乌苏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整合土地近0.07万hm2 (1万亩) , 机整地0.8万hm2 (12万亩) 、机播种0.28万hm2 (4.2万亩) , 纯收入132万元。在实施过程中发现, 仅耕地、整地、播种3个环节就节约费用255元/hm2 (17元/亩) , 全市0.07万hm2 (1万亩) 地共为农户节省机耕费用17万元, 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2) 规范农机合作社服务模式。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整合资源, 优化结构, 提高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上进一步规范。倡导“订单作业”和“土地流转”等经营服务模式, 不断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3 三大作用

(1) 有利于解决农机具闲置浪费和配套比低的问题。独家独户的经营模式需要一个农户去购买动力机械和配套农具, 但由于新技术的不断革新, 会产生大量过时的农机具, 造成资源浪费。而农机合作社与成员是利益一致的经济共同体, 统一购置农业机械可以有效解决重复购置动力机械问题, 有利于提高农机配套比和农机具的利用率。

(2) 有利于解决农民购机资金短缺问题。近年来, 大功率农业机械发展势头不减, 但是购买者多是种植大户, 许多普通农民已经充分认识到先进农业机械带来的经济效益, 想购买却缺乏资金。如此下去, 就会出现发展不均的不良局面, 久而久之, 贫富差距就会拉大, 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发展农机合作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农民可以通过入股的方式成立合作社, 除了通过银行贷款和争取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外, 还可以通过合作社成员集资的方法, 化解购买先进适用农业机械资金短缺的难题, 从而更好地解决乌苏市偏远乡镇、单家独户农民买不起新型农机具的问题。

(3) 有利于解决农机作业成本较高、费用拖欠和机农纠纷等难题。以乌苏市车排子镇为例, 该镇在土地整合和节水滴灌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成立了宝轩农机土地合作社, 实现了“五个统一”, 即统一地块、统一耕整地、统一施肥、统一播种和统一品种。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购买生产资料改零售为批发) , 解决了农户与农机手机耕费拖欠的问题, 减少了机农纠纷。

4 主要做法

(1) 加强指导, 完善机制, 订立目标。当地党委、政府协助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完善运行机制, 支持其开展土地整合、跨区作业等, 扩大服务范围。合作社积极做好农机具的选型配套和人员操作培训, 逐步完善服务功能, 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降低生产作业成本, 助农增收。各合作社分别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建设规划、管理章程和财务制度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服务项目, 扩展服务内容。目前, 乌苏市已整合经营的土地近0.2万hm2 (3万亩) , 整合后土地面积利用率增加6%。整合的这些土地由种植大户、种植能手和科技示范户牵头, 主要通过反租倒包、入股分红等形式进行, 将农户的土地吸纳到合作社, 由合作社对土地进行破埂去垄连片整合。同时, 由合作社统一经营, 既增加了耕地面积, 又实现了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的目标。2012年, 乌苏市提出了“土地整合、去埂还田”1.33万hm2 (20万亩) 的工作目标。

(2) 外出学习调研, 积累经验。2012年, 乌苏市车排子镇组织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科技示范户、农机大户和致富能手到沙湾县商户地乡对典型合作社进行参观考察, 学习其成功经验, 形成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扶持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典型合作社的经验, 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通过培训、学习、参观和研讨等多种形式培养一些规范管理合作社的人才, 包括合作社管理人员、会计和技术人员等, 为合作社的发展培养造就出一批实用人才。

(3) 利用财政补贴资金助推农机合作社发展。2012年, 乌苏市积极争取国家对农机合作社机具购置及库房建设的资金补助和贷款支持, 同时, 农机补贴资金也向农机合作社倾斜, 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列为优先补贴对象。其中, 乌苏市西湖镇合礼农机合作社和皇宫镇农机合作社均向新疆自治区农机局申报了库棚建设项目资金。西湖镇合礼农机合作社获批, 2012年扩设棚库, 总投资142.5万元, 争取到新疆自治区财政项目资金10万元和市级财政项目资金5万元, 目前该项目建设正在进行中。西湖镇合礼农机合作社2012年新增73.5 kW (100 hp) 以上拖拉机4台, 联合整地机和平土框等配套机具5台, 受益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5.2万元。

(4) 示范带动, 辐射周边。2012年7月24日, 乌苏市车排子镇宝轩农机合作社被定为该市农业现场观摩点之一, 通过宣传, 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范围、服务户数和服务半径越来越大, 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积极引导农民自愿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发挥农民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最终实现“扶得起、立得住、跑得快”的目标。2011年, 乌苏市西湖镇合礼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市里的一家大型番茄加工企业及周边种植大户签订了农机作业合同, 从地块的耕整、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到农产品运输实现一条龙作业, 这样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有活干, 当年总收入达350万元, 纯收入达70万元。2010年乌苏市有机合作社4家, 两年内发展为8家, 为全市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打开良好格局, 起到示范带动效果。

5 存在问题

(1) 农机合作社合作层次偏低, 服务能力不强, 规模实力普遍偏小, 效果不是太突出。有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思路不明确, 带领成员致富增收愿望不强烈, 而是走形式主义;有的存在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不良想法。而大多数机手操作技术不高, 有的在农机作业时也是只图速度不管作业质量, 更不管是否符合当地农艺要求。

(2) 有的合作社虽然制定了章程和一些规章制度, 但没有认真执行。就多数合作社而言, 管理松散, 业务比较单一, 服务范围相当小, 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生产的耕、整、种几个环节, 不能满足农业生产规模化需求。

6 对策及建议

(1) 当地政府部门应当采取引导和扶持相结合的方式, 选出威信高、有致富经验并且会管理的带头人, 用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其发展。农机管理部门做好购机户摸底调查工作, 严把补贴关。农机部门应把人才培养作为发展农机合作社的硬件来抓, 着重培养好领头人和农机手, 把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纳入培训计划, 提高他们的业务理论水平、科技知识水平、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 从而提高农机作业质量, 确实发挥他们在发展农机合作社经济组织中的骨干作用。

夏津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9篇

关键词:永吉县;农机合作社;调研;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07-1

1 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永吉县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37个,其中口前镇3个,一拉溪镇7个,岔路河镇5个,万昌镇19个,金家乡1个,西阳镇1个,北大湖镇1个,2009年注册10个,2010年注册15个,2011年注册7个,2012年注册5个。从法人文化程度上看,大中专学历2人,高中学历4人,其余都是初中文化程度。从法人身份上看,人大代表1人,村干部2人,其余为农民。成员农民数492人,服务农户的数量为1.4万户,机具数量达2200台套,固定资产总额3435万元。2012年作业服务面积30万亩,农机服务总收入3000万元,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发挥了较好的服务引导作用。

1.1主要发展类型

1.1.1农机专业大户领办型 此类合作社有29个,是由农机专业大户把周围的农机户组织起来,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群体优势。如:永吉县柏林农业机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大型拖拉机5台,水稻收割机4台,水稻插秧机3台,旋耕机4台,其他配套机具10台套,入社农户66户,2012年通过水稻插秧、水稻收获、水旱田整地、旱田播种、水稻脱粒、水稻销售等,年纯收入10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2村干部领办型 此类合作社有6个,是在村干部带动下,村民带机或带资入股,实行股份合作制,如:吉林乡绅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永吉县广惠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1.1.3企业牵头型 此类合作社有1个,是以企业现有机械资产牵头入股,吸收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参加组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如:永吉县晓刚农业机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

1.1.4经纪人领办型 此类合作社有1个,是通过农民中头脑灵活、信息灵通、组织能力强的农产品经纪人组织起来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如:永吉县农丰农业机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

1.2主要服务类型

1.2.1土地流转、承担、托管型 根据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农业劳动力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和妇女的实际,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其土地流转、承担、托管,为农户服务。

1.2.2“套餐式”“一条龙”型 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机具多、配套全、规模大的优势,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和连片作业,通过“套餐式”“一条龙”的作业方式,为农户服务,有效提高机具利用效益。

1.2.3产加销一体化型 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人才实力、机具实力、资金实力、技术实力、市场信息实力等优势,开展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中技术服务、产后统一加工联合销售一体化服务。

2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永吉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机械化程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上发挥出显著作用。

3主要做法

3.1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倾斜,在农机购置补贴上,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机具的优先给予补贴,在农机补贴政策上给予倾斜,利用补贴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的插秧机、收获机等部分机具给予累加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

3.2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制定规章制度,并上墙公布,帮助他们谋划固定办公场所、机具库、配件库、油料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便利条件。

3.3结合农机示范村建设,积极与上级农机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沟通,对部分典型合作社机库、维修间等建设给予适当的补助,调动了他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3.4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聘用的人员优先进行培训,使他们能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田间作业指导和服务。

3.5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有机统一,促进土地、资金、装备、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生产作业服务项目单一,服务领域狭窄 从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思路看,目前主要集中在水稻的机插机收、机耕及少量的农用运输,忙完农忙,大部分机械闲置在家,机械利用率不高,因为没有其他经营项目,入社社员也闲在家里,人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使合作社发展缺乏后劲。

4.2组织程度不高,稳定性差 农机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服务功能不强,应对风险能力差。

4.3内部管理不够规范 主要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管理运行有待规范,收益分配和监督保障等机制也不完善。

4.4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由于国家、省相关部门还没有出台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导致农机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支持,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因为资金投入不足,无力购买高效、低耗、环保、多功能的先进的机械,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4.5经营管理程度较低,社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社员大多都是农民,管理上仍然是松散型管理,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营理念,个别合作社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篇:“严肃财经纪律检查”自查自纠报告下一篇:初中国庆见闻作文600字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