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2024-06-07

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精选11篇)

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第1篇

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金港中心小学张珍渠

兴趣就是一个人的大脑两半球内的有关部位由于附近已形成特殊的暂时神经联系,因而特别易于感受某类事物的刺激,并且特别易于在这类事物的刺激作用之下,形成最优越的兴奋中心的倾向。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兴趣品质的制约。为此探讨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改革其教学方法是致关重要的举措。

所谓兴趣品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兴趣的差异性表现,一般可概述为四个方面:

第一,兴趣的倾向性。

人的任何兴趣都是针对一定的事物而发生的。至于针对什么事物而发生,却因人而异。就拿体育教学来说吧。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体育产生的兴趣,多数来自本人对体育运动的爱好;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们也对体育很感兴趣,但他们的兴趣出发点不同:有的是为了健身,有的是为了娱乐,也有的是对某项体育专业颇有特长......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虽说大多数体育专业的学生爱好体育,愿终生从事体育事业,可是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接受体育教育有别,再加上客观条件的影响,其兴趣的倾向性也不完全一样。例如,一个身材高大,从小就受父母在篮球方面的熏陶,他自然在篮球方面有着特殊兴趣;一个终年生活在海滨,或从小就在游泳馆里长大的学生,必然对游泳偏爱;作为北方学校的学生,从小就跟冰雪打交道,冰雪运动则成为他们的拿手项目。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大脑皮质的不同部分在不同的刺激作用的影响下,形成各种性质不同的暂时神经联系,因此,不同的人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就会把

自己的有关心理活动优先地指向而集中于各种不同的事物,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巩固某些学生兴趣的倾向性发展,可按因此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一批有所专长的学生,让他们去带动一般的学生。这不仅有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对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此,发展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倾向性是学校体育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社会功能价值(包括教育、健身、智力、娱乐、政治、经济等),永远地热爱体育事业,永久地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使其兴趣的倾向性不断地巩固和发展下去。

第二,兴趣的广博性。

每个人所具有的兴趣并不一定只限于一种,同一个人很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兴趣。不过,不同的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广博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喜爱田径,但也十分爱好游泳和球类,甚至对体育美学、体育运动生理及体育哲学等交叉学科也努力的学习与探讨;而有的学生只对某一项体育专业感兴趣,对其它专业或学科概不问津。应该说,前者是对体育专业兴趣广博的人,后者则是对体育专业兴趣偏狭的人。兴趣广博的学生就会表现得生气勃勃,而兴趣偏狭的学生则表现得死气沉沉。不同的学生所以会在兴趣的广博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其主要原因在于自幼所受的教育不同,生活实践的范围不同。有的学生接触的客观事物多种多样,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丰富,他们的大脑皮质在多种多样的刺激下,形成多种多样的暂时神经联系,所以才会对各种不同的事物均持有一定的积极态度。反之亦然。正因为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广博性有所不同是来自他们对社会生活实践的参与程度,所以,我们要努力使学生扩

大自己的生活实践范围,扩展知识面,积极地促进多种多样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广博的体育兴趣对学校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普遍的。这和我国提出的“全民健身纲要”相一致,应该广泛提倡。但就体育事业的国际化、商品化来说,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培养某项专业的特殊人才,也是当务之急,故应做到“博”而“专”。从心理学上认识,一个学生所以具有博而不专的兴趣,多半是其大脑的暂时神经联系经常处于散漫状态,而缺乏高度的组织性和系统性的缘故;可是,博而又专的学生,其大脑的神经联系则已经建立高度的组织性和系统性,或者说,在大脑的多种神经联系中,有一支主动性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支配着其它各种派生性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使它们共同从属于主干,从而使其广博性更加持久,专业性更加突出。

学生的这种兴趣的形成与发展还跟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相关联,尤其跟体育教师自身是否具有兴趣的广博性和专业性以及是否有广博的理论功底分不开。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这种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体育工作者“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世俗偏见;才能扭转体育教师是只会教书的“教书匠”的看法。也就是说只有教师全面发展,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只有教师在某方面掌握了特殊的体育技能技巧,学生才会在某方面有所专长。这是一种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第三,兴趣的持久性。

人们对各种事物所发生的兴趣,既可能是持久不变的,也可能是变易无常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或某项体育专业的兴趣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往往有些学生对于体育的教学活动缺乏稳定的兴趣,这往往是由于他们起初就

对体育学习缺少明确的目的性和深刻的认识,多为好奇心或某些暂时的功利所左右。过了一段时间,适应不了体育训练的艰苦又没有坚强的毅力,因而开始动遥或见异思迁,或喜新厌旧,更严重者认为从事体育学习或锻炼是一项倒霉的差事。反之,有些学生选择了体育专业或参加了体育锻炼活动,并对其有着相当稳定的兴趣,因为他们比较牢靠地对体育专业或各项体育运动优先发生注意的暂时性倾向,能积极地将这种暂时神经联系较巩固地确立在大脑的相关部位,并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精细的和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于是,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等相关事物的刺激作用就会不断地扩充、分化或加强他的这一系列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这就是学生较深入、持久的对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会在主观上愈来愈发生兴趣的原因。

持久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及将来的工作都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发展或巩固其对体育持久的兴趣呢?这要从教和学两方面同时进行兴趣的引导或开发来实现。所谓引导是指体育教师必须经常不断地向学生讲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可以说,它将直接制约每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在明确目的、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方能发展其对体育的兴趣。所谓开发,多指某些有专业特长或发展潜能的学生而言。例如,对一个下肢修长、身体素质好,灵敏度高的学生来讲,可能是体操、游泳运动员的后备力量;腿部肌肉发达,爆发力强的学生来讲,则很可能成为一名田径的健将。这里不仅有智力上的开发,也有体能、素质方面的开发。美国多数运动员出身于大专院校,这和他们的体育教学及完善的体育设施有关,也离不开高层次的体育教师队伍,及较科学的教学方式或方法。一言以蔽之,都与学生对体育有着持久性的兴趣分不开,无兴趣的事情是不会有一番作为的。

第四,兴趣的效果性。

人的任何兴趣并不一定仅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优先地发生注意的倾向,而且还可能是推动一个人积极地去认识或处理某种事物的一种内在动力。这里说的推动作用,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特殊追求和爱好,并已形成明显的效果反应。就以体育教学来说,上田径课时,学生不仅积极完成教师的规定动作练习,而且还能主动的了解田径运动史,课后反复查阅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方法及程序,以求不断扩充既得的知识和彻底地掌握这门课程。可见,兴趣的效果性是主要地制约于一个人对于有关事物所感到的自觉需要,以及他在意志锻炼方面所达到的实际水平。显然,兴趣的效果性明显地表现在一个人第二信号系统在它的调节作用方面的基本特征。

不过,人们的兴趣是否是有这种动力作用,以及这种动力作用究竟能产生多大效果,这将是因人而异的。如有些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只能简单地完成教师所教的动作,或只心向往之,缺乏主动地、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或体育运动的精神。这是一种没有效果性的兴趣,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说得再明确一些,就是目前学校的整个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尚需在整体上进行改革。学生一入校对体育就以及格为目的,因此学习被动没有主观能动性,自然也就谈不上兴趣的效果性了。

若要真正地激发起学校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效果性反应,就必须加大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

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第2篇

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调查研究,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良的教学行为。这些不良的行为阻碍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

1.教师单以追求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行为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当前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升学率仍是社会、家长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仍是衡量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优劣的标准。因此教师期望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证实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应试教育不可能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只关心那些自己心目中优秀的学生;在升学率“指挥棒”的“统治下”,偏向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好的鼓励表扬,对成绩差的学生冷嘲热讽。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成绩差的受责罚更多,对优秀学生给予“适当照顾”。教师的这种教学行为只能使这些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成绩越来越差。受到教师冷落的学生会心理不平衡,觉得世道不公平,厌恨老师,厌恨周围的人与事,产生自卑感和攻击行为,对生活也失去信心,最终可能导致学生偏激、自卑、怯懦等不良品质的形成。而被老师偏爱的学生容易骄傲自大,不融入群体,少关心同学等不利于他们品质发展因素。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消极的情绪影响学生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无数的研究表明,压力、愤怒和抑郁等消极情绪会伤害人的身心健康,80%的疾病都源于压力和消极情绪。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上也会有不如意、不顺心的时候,有时还会遇到更严重的挫折,这些都会导致情绪消沉,心情烦躁。当出现这些消极情绪时,有些教师不是理智地控制,合理地化解,而是把这种消极的情绪带入课堂。有个别教师把心里的怨气发泄在无辜的学生身上,学生成了出气筒。教师的这种情绪化的表现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时的伤害,而且会严重地影响学生长期的甚至一生的健康发展。

3.教师不恰当的教学管理行为影响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贝克斯特的研究发现,在一个能体谅他人的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会表现出体谅的态度;在一个不为常规和个人偏见所约束的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会富于创造性;一个厌倦而失望的教师,他的学生也往往是没有生气和无精打采的。一般来说,师生关系紧张来自于教师不良的教学行为,最有利于学生成长或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管理方式是民主型的,民主型的管理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行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然而现实的状况是,不少的学生认为与教师交往很少有平等、民主、尊重、理解的体验,更多的感受是被压抑、拘束。这显然对学生人格成长不利。有的教师对学生严厉,作风专制,猜疑心重,课堂上学生的情绪比较紧张,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任课教师没有亲近感,产生心理问题的较多。这类学生惧怕进教室,待人接物表现自卑,考试焦虑等,个性强的学生对教师反感,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有的教师对学生和气,性格善良,办事民主负责,学生表现为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情绪稳定,与教师、同学合作,集体荣誉感强;有的教师不负责任,放任,对自己要求不严,学生表现为随意性强,学生成绩平均分低,两极分化严重。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自己对学生的影响,但他时刻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态度、性格以及心理健康状况。

二、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健康发展

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品质健康发展。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就要改变教师的现行教学行为,把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情感、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遇到许多困难、挫折,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具有怎样的品质,就会产生怎样的教学行为,怎样的教学行为就会培养怎样的学生。假如我们教师具有鲜明、独特而又合理的道德意识,心理品质足够硬,就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品质,促进学生心理更好地发展。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在教育教学中,许多事实证明,冷淡、无情、情感上有缺陷的教师往往是不受学生的`欢迎和爱戴的。而优秀的教师通常都是充满情感的人。教师用以影响学生的是他们的知识技能、道德品质以及他们对学生的关怀爱护的情感,这种情感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和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同时也包括乐观向上的情感,即朝气蓬勃地进行工作和乐观地充满信心地对待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在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中,教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可能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来。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而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3.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更具创新性和反思性。我们知道,要想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那是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的。只有善于在工作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教师要树立起鲜明的是非对错的观念,为达到与学生心理沟通的目的而不断地调整教育教学行为使之更加具体化,不断地对预设的方式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在与学生“谈心”为中心的牵引下,与学生一起分析、查找问题的原因,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

4.教师要具有强烈的探索兴趣,永不自满。最好的教师永远是学生。广泛而丰富的求知兴趣是优秀教师的品质,一个醉心于各种书籍,乐于参加各种有益的教育活动,追求新知识,捕捉新信息的教师,必定是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师的这种强烈的探究兴趣,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感染着学生、影响着学生。学生也会表现出广泛而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执著的追求精神。

展望未来,未来的教育不应该是精英教育,也不应该是群体教育,而应该是人本个体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个体为本进行人格与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素质从而以良好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得到熏陶,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学生只有达到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更好地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明书《教师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文 萍《心理学理论与教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198月

3.冯华。试论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J].学术论坛,(3)[4]张建伟。

4.鲁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第3篇

一、影响高中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因素分析

1. 学生自身的原因分析

在高中阶段, 许多学生对体育学习不重视。由于自身对体育认识的欠缺, 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因而学习的态度也不是很积极、很端正。体育课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的, 学生怕吃苦、怕晒黑、怕累, 因而对体育课就不是很积极。此外, 每位学生的身体状况受周围环境、遗传因素以及自身的体质等方面的影响, 所呈现的身体素质就会有所差异。有些学生的身体是比较强健的, 而有的学生的身体则比较虚弱, 身体素质不是很好, 这样在一些体育项目的训练中, 学生明显地跟不上。长时间下来, 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信心就会丧失, 甚至对体育学习产生恐惧, 在其他学生面前有感觉自卑。

2. 学生学习的压力大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 学习的任务就加重了。为了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中, 这就体育锻炼的时间就被压缩了。在高中学习阶段, 学生的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加, 这其中有来自大大小小的各种月考、调考、模拟考, 还有学校追求升学率、高考的参加情况以及学生考试的合格率等方面的原因施加给学生的压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通常都是牺牲的学生的体育课。而学生为了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 通常也都是牺牲的体育锻炼的时间或是课外的休息时间。这样就严重削减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时间, 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也因此被改变, 学生的体育学习的兴趣也随之逐渐消失。此外, 由于教师在体育教学上不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单一的教学形式以及枯燥的教学内容, 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新意, 就很难吸引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这也是导致学生体育兴趣欠缺的重要原因。

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对策分析

1. 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要想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就需要加强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 他们才能转变学习态度, 以一种积极的、端正的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明白体育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加强健的体魄, 从而以更加健康的身体投入到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工作中去。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关于每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目的的了解,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技能的掌握对于以后生活以及参加社会后的重要意义。只有调动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怕吃苦、懒散懒惰以及怕累等各种畏难情绪, 激发他们体育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热情, 从而实现他们身体素质的提升。

2. 创新教学方式

此外, 教师还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 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人都是由好奇心的, 学生的好奇心就尤其强烈。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对于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新颖与多样化, 并且还要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确保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2-3]。比如:教师在进行垫球的教学中, 就不能简单的安排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垫球训练, 这样过于单调的学习方式就很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自垫与对垫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自己先垫一下以后再传给对方对垫, 或者也可以安排四、五个人一组, 然后隔网对垫。每位学生垫完一次之后就需要站到队尾等着下一次机会。通过小组之间的比赛, 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此外, 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 比如:成功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或是情景模式教学法等各种方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 这样对于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 教师还应该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因材施教, 有区别的对待。根据学生掌握的及技能水平不同, 可适当地降低学习难度, 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还要适当地给予学生鼓励, 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 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摘要:在高中众多的学科门类中, 体育学科依然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学科而存在。这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的体质, 从而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来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本文主要针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于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体育,兴趣品质,形成

参考文献

[1]邹云明.浅探高中体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俪人:教师, 2014, (14) :58.

[2]张娜.试析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兴趣[J].学周刊:上旬, 2014, (7) :208.

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第4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 心理品质 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基础教育正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转轨,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形成成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是德、智、体三育中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体魄之重要任务,而且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发展学生健康心智所必不可少。然而,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由于受到以技术教学为主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学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和失调发展,从而缩小了体育教育本质功能的内涵,片面的突出了体育特性而忽视了教育的特性,使体育教育不同程度的走向了误区。

1、正确面对挫折、胜利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体育活动跟胜负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所以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就会不断的接受胜负所带来的冲击,即胜利之后的掌声或者失败之后的低落。需要明确的是,学生生活在学校这个环境中,主要是以学习为主,体育活动是一种活动方式,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所以教师应该给以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对待压力,形成一个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状态。

2、适应新环境

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升学、入学毕业等需要踏入新环境的情况,为了能尽快的适应新环境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需要一个良好的适应性心理状态。体育活动不是一项独立的活动,是一个双方的或集体的活动,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还会经常更换对手,这也是一个新环境的变化。每当更换一个新的环境,学生就需要面对一些比自己能力强或者弱的伙伴,需要接受随环境变化带来的胜与败的转化,这对学生的心理是一种考验和锻炼。在新的环境中,咬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接受,并且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得到更好的发展。

3、心理“位置”

所谓的“位置”是对自己在某一特定环境中是强或者弱以及自己的“长短”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和衡量及置于其中的地位。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和学习环境比较小,往往会造成对自己缺乏正确衡量,放不准自己的位置。过高,容易导致失败;过低,会丧失更多的胜利机会。在体育活动中能否正确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对胜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应当清楚自己的“长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去面对一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能够最大极限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平凡的位置上,做出不平凡的成就,取得胜利。

4、坚强的毅力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也相对优越。事物必有两面性,在这样的生活、学习环境下学生往往容易丧失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缺乏毅力和耐心,这往往也是导致最后关头功亏一篑,无法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训练学生的坚强毅力,是他们能够在最后的时间和程序中仍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最后的工作。体育活动中的长跑是最好体现与训练坚强毅力的手电之一。

5、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人一生当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要战胜自己,就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对学生来说,所谓战胜自己主要就是指战胜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的胆怯,给自己积极的信念。這种战胜,首先是作用于心理上的,并且通过个人行为表现出来。同样,无法战胜、超越自己,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最终是要失败的。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今后的竞争中才能很好的发挥水平。

6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

6.1、胜利法

胜利法,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手段,让学生不断地取得胜利并且得到周围环境的认可,从而获得自信,鉴定其必胜的信念去面对新的挑战。其中,表扬是一种最简单、最常见的方法。学生中有很多具有自卑、畏缩心理得人以及一些性格内向的人,这些学生往往不敢面对困难、害怕挫折、没有争先信念、做事缺乏信心,几乎尝不到胜利的喜悦。长此以往,造成恶性循环,最后形成对学习和生活缺乏信心、逃避现实的不健康心理状态。面对这种类型的学生可以多采用胜利法,在其能力范围内给予适当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树立信心,摆脱自卑、畏缩的心理。

6.2、挫折法

挫折法,就是让学生在其心理能够承受的前提下,经受挫折和失败,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逐渐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以尽快走出心理低谷,增强调节心理平衡能力的一种方法。现在大部分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容易使之形成自负、自以为是的心理特点。他们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如何虚心向别人学习,并且经不起失败,失败和受挫后很难从中摆脱出来。这种心理特点的学生,平时应该多注意训练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批评、指出错误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手段之一。在他们心里能够承受的前提下,经历一些挫折,让他们明白生活和学习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必须经历坎坷和困难的。让他们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尊重他人,虚心向他人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竞争中锻炼成为一个强者。

6.3、沟通法

通过语言和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生活和学习当中去。在很多心理训练中,这种方法经常贯穿始终。语言是我们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最直接的工具。同样,教师传授知识也是靠语言,所以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工具。现在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各种信息传递非常方便快捷,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心理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活动。同样,心理训练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心理训练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述三种方法以外还有暗示法、幽默法等,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化过程。不能用单一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心理,应当及时的把握学生心理,采用各种训练方法综合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结合体育教学,积极掌握学生发展动态,为培养健康发展的学生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钟义伟.健康教育学引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李祥,梁俊雄.学校健康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中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第5篇

2010-02-24 14:30:45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2 网友评论 0 条

个性是指一个总的精神面貌,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定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稳定的差异的特征。一般而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物学条件、家庭因素、学校教育、以及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学阶段是人的个性趋于定型的阶段。

(一)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1.自我的明显分化。中学阶段,儿童时那种较稳定、较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分化成了两个“我”:以观察的我和被观察者的“我”。自我的分化,使中学生主动地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开始认识到自己那些在小学阶段傺被注意到的“我”的许多方面和细节。

2.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3.对内心世界的自觉。对于儿童来说,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外部世界,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触角更经常、更深地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

4.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个性倾向渐趋稳定

1.需要的形成与发展。对学生的需要结构已逐渐完善,并形成对友谊、独立自主、理解尊重、发展自我等的优势需要。

2.兴趣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的兴趣已逐渐从有趣、乐趣发展到志趣阶段,兴趣由肤浅向深刻发展,且中心兴趣逐步形成。

3.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已经历了价值及人生观形成的准备阶段,进入了观察与探索阶段,部分高中生甚至进入了定向与确立阶段。

(三)形成相当稳定的性格类型

性 格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例如,按性格结构中的优势成分可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按个体的独立程度把性格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按个体心理活动的倾 向可分为外体倾型、内倾型和中间型。研究表明,就内外倾向的划分来说,中学生性格的内倾型和外倾型是逐步定,一般高中已趋于稳定状态。

如果你过于偏激,如何改变?

中学生中偏激现象比较严重。例如看问题很绝对,当取得好成绩时,他们非常高兴,以为自己什么都好,甚至惟我独尊;而一旦失败,则又陷入极端痛苦中,以为自 己百无一用。如果对某人有好感,认为他或她一切都好;反之如果讨厌某人,则认为他或她一无是处。完全是按照个人的一时心血来潮和好恶来判断是非,而不管事 实如何。再如做事莽撞,不计后果,如认为友谊就是“哥儿们”义气,当朋友受到别人的“欺负”时,往往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冲上前去,帮朋友打架,出一口 气,把蛮干、鲁莽看成是英雄行为。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表现,说明你也比较偏激。偏激可能使我们不能正确地认自己和他人,容易受别人教唆、挑拨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作出冲动的甚至是终生后悔的行 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学生比较偏激呢?主要有两点:(1)中学生的情绪特征。由于青少年受内分泌的影响,处于性成熟的快速进行时期,其神经系统具有高 度的兴奋性;其情感也具有明两极性、冲动性、爆发性等特点。他可因一件小事而狂喜万分,也会因一件小事而痛心疾首;稍不如意,可能会大发雷霆,不太善于控 制自己。因此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期是一个“疾风怒涛”时期。(2)思维发展的局限。中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阶段,尚不成熟,加之阅历较少,知识经验不太 丰富,因此他们还不善于多角度的看待问题,往往容易抓住一点就无限夸大或缩小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那么如何改变偏激的这个性格缺陷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拓宽兴趣范围。青少年的情感丰富,爱好广泛。有人说青少年是天然的诗人。因此

我们可自觉在把激情情感引到我们的兴趣中,从兴趣中获得内心的满足,体验情感的深刻。同时知识经验也会有所增加。

2、加强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学会多角度、全面、完整地看问题。

3、培养自我控制能力。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应该学会“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加强自我控制能力。遇到激情事件将要控制不住时,可以在心中从一至十默数,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使自己平息下来,也可作出决定是否行动,也就是说,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

如果你情绪淡漠,怎么办?

情绪淡漠是一个人对某些事或整个生活丧失了信心和兴趣时的情感减退现象。中学生情绪淡漠的主要“症状”是:内心体验贫乏、冷淡、麻木不仁,干什么都觉得 “没意思”,兴趣索然,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对自己和别人都漠不关心,对生活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心理学家称这种症状为“败兴症”、“空虚病”或“情绪减退症候群”。青年期的情绪淡漠实质上是一种个体对于挫折伤害的被动保护性反应,是一种逃避矛盾与困惑的表现。这被认为是“未能完成自我同一性”,变得“不了解真正的自 我”了。从中学生的情况看,产生情绪淡漠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冲击,升学、就业的竞争加剧,人际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了;另一方面是青年 期自我意识的快速增长,自身发展的强烈愿望与自我服务能力的不协调。这就有可能造成中学生因心理负担过或经不起风浪击丧失信心、热情和主动性,丧失与他们 感情上的共鸣,陷入情绪淡漠状态。此一时期,父母的过分关心或关心不够,都可能促成这种状态。

可以采取以下办法防止情绪淡漠的产生:

1、培养乐观、自信、积极的生活态度。

2、使自己的活动、生活内容多样化。

3、提高对挫折的耐受力。人生遭遇挫折在所难免,应以积极的方式应对。

4、换一种眼光看待周围世界。生活中不乏真善美,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对生活很冷漠的青年应善于从亲人的安慰、朋友的关怀、师生的情意中去寻求温暖、抚慰,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使冷却的心重燃青春火焰。

5、及时运用心理调节法,自觉摆脱淡漠情绪。当出现情感淡漠的苗头时,应及时对自 己施加一些积极的暗示:如“这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过去”,“这样下去很危险,会毁了自己”等。同时,有意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些自己胜利且又有乐趣的 活动,特别是欢乐、美好的集体活动中,对于恢复自己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大有益处。

中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 第6篇

个性是指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形成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一般而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物学条件、家庭因素、学校教育以及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学阶段是人的个性趋于定型的阶段。

(一)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1.自我的明显分化。中学阶段,儿童时那种较稳定、较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分化成了两个“我”:观察者的我和被观察者的“我”。自我的分化,使中学生主动地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开始认识到自己那些在小学阶段从未被注意到的“我”的许多方面和细节。

2.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3.对内心世界的自觉。对于儿童来说,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外部世界,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触角更经常、更深地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

4.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个性倾向渐趋稳定

1.需要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的需要结构已逐渐完善,并形成对友谊、独立自主、理解尊重、发展自我等的优势需要。

2.兴趣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的兴趣已逐渐从有趣、乐趣发展到志趣阶段,兴趣由肤浅向深刻发展,且中心兴趣逐步形成。

3.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已经历了价值观及人生观形成的准备阶段,进入了观察与探索阶段,部分高中生甚至进入了定向与确立阶段。

(三)形成相当稳定的性格类型

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第7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识记:

①世界市场的含义、主要类型 ②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2)理解:

①从世界市场的特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扩大开放。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不等价交换,从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身上了榨取了高额利润。

(3)运用: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必须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2.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课学习,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经济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学习,了解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使学生树立改革开放意识、经济全球化意识。

二、教学重点: 当代世界市场呈现出的新特点

三、教学难点: 世界市场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四、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

五、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六、教学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投影展示)

美国一直都被投资者视为“安全的天堂”,数万亿美元的资金在此流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和五角大楼的相继爆炸,全球三分之二的资金流动受到影响,美联储不得不准备供应金融市场流动的巨额资金。对此前就显示出不断衰退迹象的美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9。11”事件的发生,无疑为美国经济走势增添了新的消极因素。首先,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据纽约市审计官员估计,这一事件导致直接经济损失至少900亿美元。其次,导致股市再次暴跌,估计美国股市缩水6。5万亿美元。第三,直接冲击了航空、保险和旅游等产业,并间接波及飞机制造、零售、汽车、娱乐等产业。第四,打击消费者信心,“9。11”后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下跌16点。消费者开支对于美国经济是否从减速转为衰退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占美国GDP比重的2/3,而且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第五,这一事件导致美国在国内和边境强化安全措施,不利于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将导致经营成本增加和生产率下降,等于向企业征收“安全附加税”。

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将使世界经济的前景更加暗淡。美国经济本来已进入痛苦的调整期,这次真可谓“屋漏偏遭连阴雨”。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极有可能把相当脆弱的世界经济拖入衰退。

美国的经济下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整体增长不利。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每次大规模的经济衰退都与油价上涨有关。这次恐怖事件后,伦敦布兰特原油期货升至每桶31。15美元,上升3。2美元,达到去年12月以来最高水平,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当天一度停止交易1小时。同时,油价上涨会使消费者信心受挫,产生通货膨胀预期。

2.金融市场混乱打击投资者信心,对全球金融业发展不利。金融市场出现混乱,促使投资者恐慌性买入黄金并涌向政府公债避险。这种追求安全性的理念会立即散布至全球,并导致货币和资本市场的低迷,从而不利于全球金融业的发展:

3.全球高科技企业受到冲击。美国资本市场因爆炸事件而被迫关闭,将对严重依赖外源融资的高科技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今后一段时间内,美国高科技产品和高新技术的输出,将会出现战略调整。同时,高科技企业经营业绩会有所下滑,尤其跟美国高科技企业和美国市场关联度大的亚太地区经济将受影响。

4.国际贸易与投资受到一定影响。美国政府已经宣布将封闭全国所有的关口,从而暂时中断与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物流。相信美国贸易政策也会作出部分调整,因而对于严重依赖美国市场的发展中国家国家或地区而言,出口贸易会受到一定冲击。同时美国企业海外投资和吸收外资的步伐将减缓。

从美国的经济下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说明了当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现代市场经济是世界性的市场经济,任何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的运行都与世界市场紧密衔接。我国的市场也必然与世界市场发生多方面的联系。那么什么是世界市场呢?它是怎样形成的?呈现出一些什么新的特点?请大家自读教材第一框。

教师用投影展示导学提纲:

1、什么是世界市场?它有哪些类型?

2、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3、世界市场有哪些新特点?(讲授新课)一)、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板书)

1、世界市场的定义、类型(板书)由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即可: 世界市场也叫国际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的总和。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各国国内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使商品和劳务交换关系突破国界扩大到世界范围,所以说国内市场的形成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前提。

世界市场分为商品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服务市场等类型。

2、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板书)

这个问题由学生自学后回答,老师归纳为三句话:(1)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它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分工与交换是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二者相互依存的相互关系中,分工起主导作用。分工决定着交换的范围、内容和规模,是交换产生、发展的决定性原因。在一个国家的内部如此,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也是如此。所以,可以说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根本原因)。(2)世界市场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了统治地位后形成的。(直接原因)

(3)产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使世界市场得以最终形成。

3、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板书)重点 由学生归纳为五个方面,教师逐一分析:(1)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板书)

教师举例:美国波音747型飞机约有450万个不同零部件,全部自己生产是不合算的,因此波音公司把占飞机重量70%、造价50%的零部件承包给了美国和其他六个国家的16000多公司生产。

这个例子说明国际间在资金、技术、劳务等方面的经济合作方式的加强,出现了许多国际贸易的新形式(如补偿贸易、租赁贸易、加工贸易等)。(2)商品结构复杂化(板书)投影: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市场疲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动荡性加大,竞争更趋激烈。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渐加大,正成为最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贸易规模最大和最有发展后劲的商品。

问:①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的是什么?什么叫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各类商品在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按照加工程度,所有商品大致可以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初级产品是指未加工或很少加工的农、林、牧、漁、矿产品,包括食品、饮料油脂、农矿原料、燃料等;工业制成品是指经过加工后的合格使用产品,包括化工、机械、金属制品等。

②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整个世界科技水平的提高或生产力水平的提高(3)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板书)

所谓区域集团是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加强经济合作,通过某种形式形成贸易集团。目的是巩固和扩大集团内部市场,增强经济实力,加强对外部世界的竞争。目前,世界有三个较大的区域性集团:

第一,欧洲区: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EEC)为代表,欧盟成立于1958年,现在共有12个成员国。目前,欧共体已成为世界上实力仅次于美国的国际经济集团。

第二,以美国为轴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第三,东亚经济圈(包括中国、日本、东盟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和地区在内的东亚经济区)。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11月,是部分亚洲及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为促进本区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而成立的,目前有成员国21个,中国是于1991年正式加入该组织的。其宗旨是:维护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经济交往,发展和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减少成员之间的关税壁垒。为世界经济发展做贡献。(4)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板书)

区域集团化的日益发展,促使世界各国采取多种方式来争夺世界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但其手段更多的是依靠资本输出,而资本输出主要又是由跨国公司进行。

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集生产、贸易、投资、金融、技术开发和转移以及其他服务于一体的经济实体,它们推行全球战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很多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建立起世界性的生产和销售网,采取就地生产、销售或分头生产、集中加工、装配和定向销售措施来争夺世界市场。

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基地,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大企业。跨国公司在全球已经有4万多家,在世界贸易和各国出口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世界的雇员达7000万人,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60%,以及国际直接投资的90%以上。

指导学生讨论分析热点问题: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大拼争——全球 500 强跨国公司中,有 400 余家已在中国落户,这些跨国公司中的多数都已在中国盈利甚至是利润丰厚;这些庞然大物不仅与中国的企业展开竞争,而且它们之间也在不同的行业中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寡头竞争”是当今国际经济越来越明显的趋势,随着 WTO 的加入,跨国公司在日益开放的中国市场中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分析点拨: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和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它使我国得到了税收,部分劳动者得到了就业,消费者得到了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学会了如何强化管理和采用新技术。另一方面,也使我国企业失去了部分市场,利润和发展机会,导致部分劳动者失业。

(5)市场竞争激烈化(板书)跨国公司为了争夺世界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从而使得世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例如:日本由“产在日本,卖在欧洲”转向“产在欧美,卖在欧美”(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实现与跨国公司的比翼双飞?

跨国公司的出现,既是世界市场激烈竞争的产物,又是市场竞争的表现。为了争夺国内外市场获取高额利润,跨国公司实行全球化的方针,因为它要利用各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市场潜力,来实现资源在全球的优化配置,达到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在此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跨中公司在利益驱动下的全球化战略方针,实行开放政策,吸收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同它合作,利益分享;同时又要善于在合作中运用它们的营销渠道、技术创新、管理经验参与国际竞争,并利用全球市场和全球资源加速自己的发展。但同时,在与跨中公司合作时不要忘记它们的垄断性、趋利性以及竞争手段的残酷性。因此,在与它们合作、向它们学习的同时必须时刻记住自己的根本利益,要用正确的政策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样才能利益分享,求得发展。

二)、课堂小结:(略)

八、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D)

A、产业革命、B、第三次科技革命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统治地位 D、社会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2、2000年12月25日出版的《瞭望》周刊载文指出,经济全球化有许多突出表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跨国公司的运行超越了国界。这表明跨国公司(D)

A、是在本国拥有一个基地,并在每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大企业 B、在世界贸易中和各国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C、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D、是从事国际生产和经营的大企业

二、辩析:

世界500家最大跨国公司已有400家进驻中国。有人认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参考答案:

(1)二战后,世界各国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资金、技术、人员在国际间的流动更加自由,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跨国公司就是在这种趋势下进入中国的。

(2)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为中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我们的企业学习到了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经验,观念得到更新,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企业竞争力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而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第8篇

一 兴趣的倾向

人的任何兴趣都是针对一定的事物而发生的。例如, 一个人身材高大, 从小就受父母在篮球方面的熏陶, 他自然在篮球方面有着特殊兴趣;一个人终年生活在海滨, 或从小就在游泳馆里长大, 必然对游泳有所偏爱;作为北方的学生, 从小就与冰雪打交道, 冰雪运动则成为他们的拿手项目。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人们大脑皮质的不同部分在不同的刺激作用影响下形成各种性质不同的暂时神经联系, 因此, 不同的人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就会把自己的有关心理活动优先地指向并集中于各种不同的事物, 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可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专长, 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 兴趣的培养

对于学生来说, 让他们知道自己所学的每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目的, 以及这些知识技能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 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 激发学生的美感。如在体操练习时使学生建立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以及动作完美所引起的审美的情绪;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表演如各种球赛、艺术体操、健美比赛、开幕式、闭幕式等。同时, 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健美的体魄和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教师应利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美学的兴趣爱好, 既能达到教育功能, 又有强烈的审美作用, 从而获得特殊的教学效果。

第二, 注意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体育课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多样化, 教学手段要灵活, 允许学生个性发展和爱好的选择。凡是优秀的体育教师都善于利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和各种教法手段 (对比法、比赛、游戏法等) 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情绪。如在快速跑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十字接力跑比赛、追逐跑比赛、迎面接力跑比赛, 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只要课中出现新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 利用青少年学生的这种心理就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兴趣。

第三, 在运动实践中培养兴趣。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 使学生对于体育活动既有直接兴趣, 又有间接兴趣。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易到难地安排教材内容。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看到和达到预想的效果并产生愉快的体验。引导学生培养对运动项目的广阔兴趣, 克服片面发展, 从而在运动中培养对运动的浓厚而稳定的兴趣。要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保护, 特别要教会学生自我保护, 尽量避免伤害事故。因为, 学生一旦发生对运动的恐惧情绪就很难再培养出运动兴趣来了。

第四, 运用榜样激励法来培养兴趣。利用本校及周围的典型事例和人物作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因为榜样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 而青少年又富有模仿性, 爱效仿父母、师长或学习有威望的同学, 尤其崇拜成功的体育人物, 所以体育教师应善于发现、培养和宣传体育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

三 兴趣的效果

人的任何兴趣并不一定仅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优先地发生注意的倾向, 而且还可能是推动一个人积极地去认识或处理某种事物的一种内在动力。这里说的推动作用, 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特殊追求和爱好并已形成明显的效果反应。就以体育教学来说, 上田径课时, 学生不仅能积极完成教师的规定动作练习, 而且还能主动了解田径运动史, 课后反复查阅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方法及程序, 以求不断扩充既得的知识和彻底掌握这门课程。可见, 兴趣的效果性是主要制约于一个人对于有关事物所感到的自觉需要, 以及他在意志锻炼方面所达到的实际水平。显然, 兴趣的效果性明显地表现在一个人第二信号系统在其调节作用方面的基本特征。但是, 人们的兴趣是否是有这种动力作用, 以及这种动力作用究竟能产生多大效果, 这将是因人而异的。如有些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只能简单地完成教师所教的动作, 或者只心向往之, 缺乏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或体育运动的意识。

四 兴趣的持久性培养

人们对各种事物所发生的兴趣, 既可能是持久不变的, 也可能是变化无常的。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对体育或某项体育专业的兴趣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往往有些学生对于体育的教学活动缺乏稳定的兴趣, 这往往是由于他们起初就对体育学习缺少明确的目的性和深刻的认识。一段时间后, 适应不了体育训练的艰苦又没有坚强的毅力, 因而开始动摇。反之, 有些学生选择了体育专业或参加了体育锻炼活动并对其有着相当稳定的兴趣, 因为他们比较稳固地对体育专业或各项体育运动优先发生注意的暂时性倾向, 能积极地将这种暂时神经联系较巩固地确立在大脑的相关部位, 并且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精细的和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于是, 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等相关事物的刺激作用就会不断地扩充、分化或加强他的这一系列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这就是学生较深入持久的对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在主观上越来越发生兴趣的原因。持久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及将来的工作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 如何发展或巩固其对体育持久的兴趣呢?这要通过从教和学两方面同时进行兴趣的引导或开发来实现。

五 结束语

要真正地激发起高校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效果性反应就必须加大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社会功能价值, 热爱体育且参加各项体育运动, 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丛文胜.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2]孙萍.高校学生体育教育与兴趣培养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3]刘珊珊.女大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6)

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第9篇

【关键词】中学生 数学思维品质 形成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51-01

在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的集中表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良好的思維品质可以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有效的推动学生思维素质的发展,就需要利用因材施教,利用合理的方法来进行数学教学。

一、中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形成与培养的要求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运动,如果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思维比较敏捷,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通过良好的思考品质来降低数学学习难度。现在的新课标在发展过程中,同样对数学思维素质培养提出了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维敏捷性

中学数学的学习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摆脱了小学阶段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进行快速思考。如果学生拥有敏捷的思考能力,那么就可以在解题过程中,快速的进行分析和思路整理,所用的推理时间少,并且准确率非常高。

2.思维的独创性

数学是需要创新的,在面对同一类型的题目时,不同的学生在进行思考过程中会有所不同,绝大多数的学生可能会采取比较传统的方法,但有的学生在思维方面就非常创新,可以突破以往思考方式的限制,进行独立的思考,寻找新方法。这样的思维品质对数学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的独创性可以有效推动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

3.思维的灵活性

在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不会是简单的一点,学生除了有一定的知识掌握能力外,更需要去培养思维转化能力,形成良好的知识点转化素质。思维的灵活性可以让学生形成多向思考能力并存,学会转化与压缩知识点,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适合的方法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发展。

二、学生思维素质形成与培养方法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在第一眼就去寻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思维的灵活性是需要一定的锻炼的。这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如说在进行立体几何的学习中,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结构,从各个角度去总结知识点,然后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的合理引导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能力,在长期的训练之下可以让学生去形成良好的思维灵活性。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数学是非常需要进行独立性思考的,现在很多数学的科学理论都是在独立思考中形成的,中学时期的学生对教师有较强得依赖性,在进行解题过程中往往是严格按照教师的思路来进行,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仪器的培养。比如说在计算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进行公式讲解,学生也可以理解,但在以后的解题过程时,就不会进行思考,只知道公式套用。一旦题型发生变化,学生就会感觉非常困难。因此在课堂讲解中,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之后,才可以更好的应对与此相关的题型。

3.定时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学生如果拥有敏捷的思维将会更好的提高做题的速度,并且也可以提高学生做题的信心。有时候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并不是缺乏敏捷性,而是缺乏紧迫感。在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训练活动。比如说在学习长方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写出长方体的所有特征,写的全面且正确的,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敏捷性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加强。

综上所述,数学良好思维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坚持。教师应该利用合理的资源,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在中学时期可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匡娟.激发学生兴趣 强化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现代教育,2012,04:60-61.

[2]陈美清.浅谈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3:20-23.

[3]仵锋.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3:101+113.

[4]赵丹.思维形式对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作用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0:96+106.

作者简介:

体育教学与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 第10篇

(2)利用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首先,利用竞赛法。竞赛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学生在竞争条件下进行学习。其次,还可利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所谓游戏法就是指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学生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掌握和运用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培养机智,灵敏和独立创造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纪律和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3)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其它学科主要在理论上,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体育教学则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本体感觉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调节因受场地器材的约束和周围环境的干扰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体育运动项目繁多,不同的运动项目所培养的意志品质不同。如球类运动,这是一种集体合作的项目,能培养学生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勇敢拼搏、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游泳、单杠、高低杠等项目,田径中的跨栏,撑杆跳等难度大、技术性高、危险性大的运动项目,则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以及机智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队列练习,则可以培养学生的目的性、纪律性、坚韧性。由此可见,只要合理地选择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就能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全面的培养。

(4)气候、环境、器材设备的优劣也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让学生在不利的条件下训练,能培养其勇敢顽强、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第11篇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

茂名市第十七中学

廖小桃

【考纲要求】

1、农业区位因素;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3、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和高考趋势分析】

本单元在讲述了农业的区位因素之后,介绍了世界上比较典型、有代表性的五大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单元内容围绕核心原理的概念图展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掌握区位理论学习的一般方法。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本单元中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现代农业、农业发展方向等内容均是命题的热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把握好内容和方向。

【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内容,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基本的了解,但遗忘率比较高,不少同学没有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对世界比较典型、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因而,通过高三的复习,不但要求学生通过“温故”唤醒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还要求学生“知新”,学会通过分析某个案例,推理出地理分析的规律。如分析某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思考该地区在因时因地制宜的情况下,会形成怎样的农业地域类型,会有怎样的特点。然后学会将分析这个案例的方法加以推广,进行知识迁移来分析其它区域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及其特点。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4、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

5、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6、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 过程与方法

复习农业区位因素要围绕核心原理的概念图展开,区位因素要细分各类区位有可能出现的表现形式及其在农业区位选择中是处于有利还是不利的地位。通过 典型案例的分析,掌握区位理论学习的一般方法。然后,通过课堂训练,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特点的复习,可通过将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和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进行对比;将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进行对比,更有利于学生对农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特点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了解以下的基本地理思想:

1、自然环境是农业活动的基础,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2、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要因时因地制宜,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

3、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区域内的地理因素发生变化,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农业区位因素;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推理出相应的农业地域类型和特点。

【设计思路】

关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这一重点内容,教师可先和学生一起进行知识的梳理,让学生明确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方法,然后以高考题中的案例进行分析,以课堂练习对知识加以巩固。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特点的复习,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其中一组将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和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进行对比;另一组将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进行对比,通过案例对比分析,更有利于学生对农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特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一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区位含义:

2、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生;

社会经济:交通、政策、科技、市场、劳动力等。

3、区位选择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案例: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水、交通、市场、科)

复习重点:如何对某区域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

学生活动一:尝试用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2(2010全国文综)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4中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图4(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12分)

(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4分)

教师特别提醒:

1、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向;

2、区别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

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那个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

知识梳理二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

2、农业地域

(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时),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因素),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3)差别:农业地域的形成因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三、世界主要的几种农业地域类型

(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地区:亚洲季风区(热带季风区、亚热带季风区、温带季风区)(2)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① 气候:处在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这种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的生长。② 地形:地处平原,地势平坦 ③ 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④ 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社会经济因素 ①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 生产习惯: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③ 食物喜好: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物 ④ 人均耕地: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这样可以缓解对土地的压力和粮食的需求(3)、生产特点:(小农大水利,高产低商技)①小农经营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2、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俄罗斯(2)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① 气候温和 ② 地势平坦开阔 ③ 土壤肥沃 ④ 降水丰富 社会经济条件 ① 交通便利 ②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 ③ 市场广阔 ④ 地广人稀

(3)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经营方式:国外一般是家庭经营,我国东北和西北一般是国营 案例: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地区: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2)区位条件: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3)基本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案例: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 区位条件 ①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②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为农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③ 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2、乳畜业

(1)概念: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相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2)分布地区: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3)区位特点:紧邻消费市场 案例:西欧的乳畜业 区位因素 ① 饲料因素:

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

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的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② 市场因素:

欧洲人具有以肉奶等高脂肪、高热量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食物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重大。

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

复习重点:

如何根据影响某区域农业的区位因素推理出相应的农业地域类型和特点?

学生活动二:案例分析

(分组活动,将班分为两组,分析不同的案例)

第一小组: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VS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

第二小组:案例: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VS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 分析流程:

第一步,根据地图及所給材料分析分析影响其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第二步,推理其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

第三步,思考其是否存在不足?今后发展方向?

教师特别提醒:

3、季风水田农业区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少,粮食问题突出,水稻作物单产高,故以水稻种植为主,但因技术水平低,商品率低,属于自给农业、传统农业。

4、日本的季风水田农业已实现了生产机械化,科技水平高,进入农业现代化阶段,实行家庭农场经营,商品率高。

5、大牧场放牧业是典型的商品性农业地域类型,其分布地区一般具有地广人稀的特点。

学生活动三:学以致用

高考真题(2010高考文综北京卷)

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原因。(8分)

(2)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乙区相比,说明两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6分)„„

(参考答案)36.(1)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较丰富),夏季(1月)少雨,(1分)冬季(7月)多雨; 夏季(1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7月)受西风控制。

(2)乙、丙两区为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绵羊带或小麦—牧羊带;丙区有河流(水资源较丰富),平原范围广(地形较平坦)。

【课堂总结:知识脉络】

【课后作业】

《世纪金榜》P85页“新题预测”1—7题

P89页“新题预测”1—6题;

【教学反思】

1、本课的复习不拘泥于教材,而是从考纲出发,根据考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地理能力进行训练。

2、教师收集了大量的图、文信息,训练学生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上,通过探究、对比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从而使之对知识的理解上到更高的层次。

4、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通过提供相应的有效资源,让学生不是死记知识点,而是把握地理的相关原来,并学会运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

上一篇:厦门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下一篇:中共-----乡委员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