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团委现代文化与青少年同行活动总结

2024-07-02

县团委现代文化与青少年同行活动总结(精选2篇)

县团委现代文化与青少年同行活动总结 第1篇

道真县团委“倾听心声 共促发展”活动月总结

团市委

近来,道真县团委抓住与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合作为工作重点,坚持以推进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为突破,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评估,扶持更多更好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其中,道真县团委注重依托和发挥道真县委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县、产业富民、旅游性城”的政策优势,采取积极措施引导更多的青年大学生投入到新工业、农业产业领域,深入发现和培育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生态化发展中新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更好地服务我县就业创业,特将道真县团委建设努力推进农业创业项目、扶大扶强致富带头人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推荐给大家。具体如下:

一是以评比竞赛为载体,挖掘致富带头人和项目。为深度挖掘优秀创业青年和青年创业项目,团县委先后联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农行、信联社等涉农金融机构,开展了农村好青年、创业之星评选、创业项目大赛、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定等活动。三年来,征集青年创业项目78余个,评比评选出优秀创业项目近10个,2011年,团县委联合县人事局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50户,建立农村青年信用档案5000户,目前已有部分创业青年成长为青年企业家。

二是以青创协会为平台,发挥致富带头人引领作用。主导成立道真县青年创业协会,面向“好青年”、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和创业项目大赛获奖项目负责人及其他创业青年招募会员,促进创业青年抱团发展。同时,发展成功创业青年成为会长、理事,向其他创业青年传送创业经验,发挥带头作用。目前,协会已经建立了QQ群,并开展观摩创业示范基地、开展创业培训等活动,逐步搭建了创业青年交流创业经验、互通创业信息的交流平台。下一步,协会还将朝着融项目竞赛、典型选树、项目扶持、信息发布、就业对接为一体的创业扶持平台,和与青年企业家协会相衔接的创业人才梯队化发展平台的方向发展。

三是健全互助共享机制,发挥致富带头人带动作用。一方面评定青年创业示范基地,组织创业青年现场观摩,为初创青年提供学习致富带头人的先进技术、观念和管理方式的平台。开展青年创业师徒结对,积极吸纳各行业内优秀人才成为青年创业导师团成员,重点为青年自主创业提供观念引导、政策指导、技能辅导、典型带动四种服务,以“师带徒”的形式,切实提升青年的创业能力,尽量避免“走弯路、走错路”的现象发生。

四是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强化青年致富要素保障。一方面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在全县大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大背景下,团县委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把培养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工作纳入到道真县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的工作范畴,力求在推进过程中得到更多政策倾斜。另一方面寻求创业资金支持。联合涉农金融机构,健全以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定为依托,手续便捷、利率优惠、动态管理的农村青年融资渠道。

共青团道真自治县委员会

2012年9月26日

县团委现代文化与青少年同行活动总结 第2篇

一、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途径研究

学者们经过充分论证,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它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诚实信用意识和社会道德水平, 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对我国青少年来说, 它还可以增强文化免疫力, 帮助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道德修养, 促进人际和谐。因此, 把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的融入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去是非常必要的。

融入途径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融入教材, 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 通过课程系统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融入网络, 通过新媒体构建思政工作新机制;三是融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使青少年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近几年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投向家庭、社会教育, 认为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现实困境

1、困境一: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经过党和国家、教育界的共同努力, 目前已经逐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了教材体系, 如在小学里开设“思想品德与生活”课, 中学里开设“思想品德与社会”课, 大学里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等, 各科教材在修订中都有意识地加入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在经历了各个阶段的思想教育后, 青少年的理论认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进行答题、理论探讨、演讲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然而在行动上却没有相应的具体体现。存在着言行不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现象。中小学生主要表现为唯我独尊, 不尊敬师长, 不关心他人, 缺乏孝悌之心。大学生主要表现为对社会和他人的漠视, 没有历史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缺乏报国之志。

课题组在济南市几所中小学和大学进行了相关调查, 结果显示, 青少年, 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态度上存在功利主义问题。他们感受不到传统人文精神的润泽, 看不到传统文化的长久益处, 单纯是因为“考试会有用”、“老师要求学”等原因而被动学习。可见, 当代青少年在认识与承续传统文化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或迷失。

2. 困境二:西方文化对当代青少年思想的冲击势不可挡

当代青少年出生于世纪之交, 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日趋发展壮大时期, 西方文化通过洋快餐、洋大片、洋节日、互联网等各种途径涌入我国, 无孔不入且正逐渐被人接受和推崇。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 一些欧美国家的游戏软件在青少年中的使用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与内涵深厚、需要投入一定时间和精力去理解体会的我国传统文化相比, 新奇、刺激、快节奏的外来文化对青少年来说更具有吸引力。调查显示: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 饮食上学生更偏爱西餐, 认为麦当劳、必胜客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饮食习惯。休闲娱乐上更喜欢听Hip Hop、R&B、Rock&roll, 看欧美电影和电视剧, 觉得西方音乐节奏感强、富有激情, 影视作品有张力, 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文化需求。

西方文化的强势来袭使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青少年获得了知识、开阔了视野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被某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侵蚀, 在价值观和道德修养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开始与主导价值观并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青少年是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其科学价值观的形成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健康成长, 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因此,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抵制外来不良文化的腐蚀, 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一个重要课题。

3. 困境三:传统文化教育和引导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当前, 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还没有实现制度化、经常化, 缺乏针对性、系统性指引。青少年接爱传统文化的渠道应该是多方面的, 除了学校里教师有意识的灌输, 还有父母、书籍、网络、影视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国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比较有限, 主要原因即缺乏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制度化、经常化的指导和教育。一些教师在授课时, 没有深入考察传统知识的实质内涵, 只是机械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个别语句原封不动地灌输给学生。学校里对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状况, 带有相当程度的敷衍性。社会上也还没有形成相应的文化氛围。因此, 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大多是一些孤立的、零星的片断, 不能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结构, 更没有形成一种自觉意识, 难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 从而内化为他们的精神品质。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与创新

笔者所在学校自2012年开始进行思政课教育模式改革, 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 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去,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为社会服务。面对实践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认为,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创新:

1. 知行统一, 注重教育的实践性

在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中, 主题教育模式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多所学校的成功实践证明, 主题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面对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实困境, 我们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应重视实践教育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形成的作用, 有计划地提供各种机会, 组织、引导青少年参加各项实践活动。在活动设计中, 应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的不同, 实事求是地实施不同的实践教育内容。如:在“感恩与孝道”的传统文化主题教学后, 对小学生的要求是帮忙做一样家务, 给父母洗脚之类简单的活动;对中学生的要求是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 制作感恩调查问卷;对大学生的要求则是进行相关社会调查和服务活动, 通过实地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 直观体会到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通过劳动, 使青少年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 改变轻视劳动的思想习惯;通过社会调查, 使青少年能够提高理性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服务, 使青少年能够逐渐强化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 增加社会责任感。

2. 与时俱进, 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在关于中西方文化对比的调查中, 只有不足10%的青少年表示会全盘接收西方文化与思想, 75%以上的青少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 但是大都表示中国传统文化太过于抽象, 不符合现代青少年的文化需求, 约15%的青少年表示不知道什么是传统文化, 什么是西方文化, 无从对比。显然, 现实生活中青少年之所以更偏爱西方文化, 很大部分的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 没有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 旧的传统观念被冲淡了, 新的价值观念还未确立起来, 青少年茫然无所适从, 很容易被外国文化和价值观影响。尤其是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 面对多元文化的影响和西方“普世价值”的思想入侵, 我们更应冷静观察, 理性考量, 通过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有利时机, 及时纠正青少年过分西化的倾向。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融合, 使传统文化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在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中, 首先让青少年去参与探究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脉络, 因为只读一些文本, 不理解这些文本所反映的历史, 是不可能真正读懂它们的。青少年通过回到历史中去, 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所遭受的来自国内外的冲击, 如“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否定与破坏, “全球化”趋势下西方强势文化对发展空间和资源的挤压, 由此就能够明白为何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变得模糊、淡化甚至产生偏激、错误的理解;看到传统文化曾经的辉煌与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与创新, 就能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和谐、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此外, 在教育的内容上, 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时代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 使传统文化与时代主旋律相结合, 与青少年的个体性相结合, 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 积极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 以人为本, 真正从青少年的特点和需要出发, 增强针对性, 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青年关注的热点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3. 整合资源, 使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化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趋势, 学者们意识到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学校的工作, 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到目前为止, 学校、家庭、社会几方面的教育尚未真正形成合力, 实践中出现了学校孤军奋战的现象。笔者通过调查分析, 认为当前全国范围内的传统文化教育大都是走走形式, 理论浮在表面, 无法进一步深入。尤其当教育对象是青少年时, 骨子里的反抗意识又会让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要想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头脑, 成为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 学校的扎实推进, 家庭的全力配合, 以及社会的良好氛围共同作用。这是一项宏大的工程, 首先, 国家顶层设计是优秀传统文化得以顺利传承的先决条件。近年来, 党和国家对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给予了高度重视,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同时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这是前所未有的。因此, 学校的任务便是从实际从发, 尽快贯彻落实到位。有资料显示, 在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途径的调查中, 选择“课堂教育”的人占98.1%;课外阅读占68.5%;媒体的占56.9%;课外辅导的占4.3%;课外活动的占23.8%。显然, 课堂教育仍然是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针对机械灌输和形式主义的弊端, 学校应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创造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 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践教育, 并依据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层次要求, 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 使传统文化教育制度化, 常态化。相对于学校的显性教育, 隐性教育和社会性教育更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因此, 除了学校教育, 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也至关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扎根在社会生活的土壤中, 才能真正形成社会共识, 融入到青少年的思想中, 从而发挥出它的功效和作用。

当然,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系统化建立与完善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周期, 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与深化。“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古圣先贤的智慧应被我们后人继承和发扬, 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完善, 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肥沃土壤, 使其担负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担, 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 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 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 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实现动力, 是宝贵的教育资源。近几年来,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颇受学术界的重视,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理论指导下断总结一线实践经验, 进一步创新融入途径, 改进工作方法, 对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樊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0 (3) .

[2]李滔, 戴朝护.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综述[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5) .

[3]《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 2011 (11) .

上一篇:CAD颁奖主持稿下一篇:翻转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