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来的奖章-记叙文

2024-08-18

“读”出来的奖章-记叙文(精选9篇)

“读”出来的奖章-记叙文 第1篇

“读”出来的奖章-记叙文550字

终于等到老师每周点评作文的时候了。这是同学们最期盼的一堂课。因为大家不仅可以听到老师精彩的点评、分析,而且又可以听到彭卓剑同学新出炉的.佳作了。

每当听完他的作品,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向彭卓剑同学投去羡慕的眼光。是什么原因使得他的作文在班上如此出类拔萃呢?

原来,彭卓剑同学平时就很爱读书。他每天在学校里总是习惯地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看书,几乎是争分夺秒。如果其他同学在一边追逐打闹,他也依然能旁若无人地专心看书,不被外界环境打搅。他这种如饥似渴的读书态度,使我想起高尔基的一句名言: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不仅如此,彭卓剑同学还很善于读书。遇上内容精彩的书,彭卓剑同学会做些读书笔记。平时,我们读书很粗心,光顾看情节,而疏忽了对于好句子的留心和学习。他不但记录下来,而且还会灵活运用到写作中去,这点最为可贵。

彭卓剑同学平时坚持写日记,广泛的阅读使他文思敏捷、下笔有神,好词好句好像都是随手拈来。每周的作文点评,就成了他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源于阅读广泛,所以彭卓剑同学的知识面也很广,大家都愿意和他交流。有一次,我俩谈起关于眼镜的事情,他滔滔不绝。我知道了1000度以下的眼镜片形状可以是固定的,而千度以上的镜片形状就只能是圆形的……

他经常与大家一同分享阅读的快乐和好处,调动了班上很多同学的阅读兴趣,现在我们班的读书气氛越发积极了。

综上所述,除了彭卓剑同学,还有谁可以获得这枚“阅读章”呢?我想:这枚“读”出来的雏鹰章,彭卓剑同学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人选。

【“读”出来的奖章-记叙文550字】

"读"出来的数学 第2篇

一、教师需要“读”数学

(1)教师要具备“读”数学的理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前主席埃德加·富尔递交的《学会生存》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提出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两个基本观念。美国NCTM(全美数学教师协会)2000年发表的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具有四个方面的社会目的,其中第二条就是:“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NCTM标准还具体提出五项目标,其中第四项是:“学会数学交流,会读数学、写数学和讨论数学”。我国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作为数学教学一线的教师必需意识到: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具有自我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坚实后盾。

(2)教师必须加强自身“读”数学的能力。数学阅读是一种从书面数学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获得过程,是包含感知、理解、记忆以及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总和。同时,数学阅读也是一种学习策略,包括建立目标、选择策略、监控过程等,即数学阅读也是一种元认知活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一方面六年的数学知识体系跨度非常大,另一方面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变化也非常大。教师必须熟读教材和教学参考,通识数学知识全体系,明确年段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还要努力将自己的专业学科素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相贯通,才能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读习惯安排和铺设相应的数学阅读教学。

二、学生更要“读”数学

数学的符号化、逻辑性、严谨性、抽象性决定了数学阅读的方式不能完全等同于语文阅读,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来体现这些特点。

1. 会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功

(1)读数。在学习初始,给出趣味性、科学性极浓的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们自己读、组内读,将读的感觉、感受和发现说出来,在合作交流中先学会的学生可以帮助掌握较慢的学生,然后通过转换、对比抛出数的改写、取近似值等,以此让学生发现不同数的形式的优缺点和特征,在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的同时,将学生引入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以此来进一步体会数的抽象意义。

(2)读式。数的运算是学生算术学习最重要的内容和基础,从“加法求和,减法求差,乘法求积,除法求商”到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算术的意义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列式、正确运用规律解题。在式的教学中,对读的要求更高,读得清楚意味着理解到位。

(3)读图。数学阅读中还包含有大量的数学符号、公式和图表,教师要关注数学阅读材料中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相互交融,注意阅读中语言语意彼此转换。只有在低、中年段教会学生把抽象的数学公式、图表读清楚、读明白,才有可能在高年段自然建立起把较繁琐的文本信息转化成较简洁的数学图、表等形式,抽象思维才能进一步发展。

2. 读会是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

不论从数学学习还是从数学应用的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交流的载体是语言,在实际摸索中,我总结出指导学生“读会”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读意。即读文或读题(指教材课本呈现的内容),主要针对教材中的说明论述性文字段落、概念阐述、例题题目要求、解题过程等。通过浏览内容,了解本章或本节大意,找出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解题过程,把握解题思路,找出与原有知识的联系。这时的“读”是一种极其精确的读,一定要一字一句地读,可以让学生通过“勾画关键句、圈点重点字词”等方式辅助阅读。这一阶段是心理学中对阅读能力划分的“字面理解水平”层次,是培养数学有序性、逻辑性的“初模仿”阶段。

第二层次:读空。再读已经勾画出的重点难点,深入思考,找到与原有知识的联系,分析公式运用,尝试利用知识或公式解答阅读材料中的问题,尝试自己独立解决书中问题,填补教材上的空白。这一阶段要“挑着读、重点读、反复读”,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写。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解释性水平”发展阶段,也是小组合作、学困生辅导的重要关注点。

第三层次:读注。即在阅读时添加的批注,可以是对教材中问题或解题过程中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是不明白、看不懂的地方;还可以是对某一知识的补充或另一种解法的表述等。这是阅读能力中“评判性水平”的发展阶段,也是真正体现学生串联水平、领悟水平的阶段。

第四层次:读思。对本节结构或内容进行整体梳理提出质疑。“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体现。

读出来的精彩 第3篇

一、自由吟诵,读准节奏

想要了解一首诗的精彩之处,首先要做的便是善读,即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能够在自由的诵读中理清意象之旨、体会意境之美,能够身临其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诵读时间,培养学生诗歌朗读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现代诗歌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自由吟诵中初步体会诗歌的精彩。

上课后笔者要求学生把握节奏饱含感情的自由诵读这首现代诗,并初步总结诗歌段落结构,体会精彩字句。学生回答,全诗前三节主要是意象描写,用意象叠加提高诗歌内涵限制读者能力,而后四节则着力与抒情表达作者感情。并且认为诗歌的前两节比较精彩,作者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开篇不但给读者一种整齐划一的感觉而且朗朗上口的节奏感也有效吸引了读者兴趣,使得读者对诗歌的精彩产生期待。学生发表见解后,笔者请了几个同学根据自己的节奏分小节的自由诵读,在诵读过程中参悟前同学的发言,对错误节奏逐一进行纠正。

通过在实际诗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吟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使得学生们诗歌阅读节奏感得到了有效培养。同时,自由诵读使得学生们读出了诗歌情味,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小组探究,读懂意象

针对同一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而这些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火花。因此在《相信未来》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阅读,加强学生的思维碰撞强度,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意象。

在引导学生学习《相信未来》的诗词意象时,让他们自由分组,并以小组的形式从创作背景、意象意旨、文本内涵以及对后人的影响等方面对该诗进行探究学习。通过探究学习,他们了解到食指创作这首现代诗的时代背景,同时学生虽不能具体的解释某些词语的字面意义,但却能够努力地体悟这些词的象征意义,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对前半部分的象征词作了诠释,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同样的方法,对后半部分的名词进行解读,在对此解读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出了诗歌中意象最适合文本的答案,更深刻领会到该诗的意旨。

三、深情展示,读出情感

展示是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有感而发的诵读,通过这样的展示,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读出情感,深化认知。

学生在学习和熟悉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并且通过有感情地朗诵的方式,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个性诵读。在学生朗诵的过程中,从他的脸上可以看到了来自文本的震撼力量。朗诵完文章之后,笔者要求他们就朗诵谈谈自己的看法,他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深情展示自己,更深刻地感受到这首诗的力量,并且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以后面对挫折的态度。

通过引导学生深情地展示诗歌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感而发。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还能在展示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感情更深刻的展示文章的情感,从而理解《相信未来》的精彩之处和力量所在。

总而言之,《相信未来》的学习对学生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依阅读的形式对文章进行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语感,还能使得学生更深刻的体会诗的精彩,从而完成对学生品格的培养。

“读”出来的地道英语 第4篇

1. 注重教师领读。

领读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让学生学好英语的好方法。如果只是机械地领读, 教师劳累, 学生疲倦, 收效甚微, 而且整个课堂也没有活力。教师在领读时要讲究方法:

(1) 领读短句时, 开始几遍可以放慢速度, 待学生熟悉后加快速度, 增加学生跟读的难度。领读长句时, 可化整为零, 集零为整, 即将一个长句划分为若干个意群, 该停顿的地方停顿, 待读熟了各意群以后再读整个句子。

(2) 用不同的语调读同一个句子。如用升调、降调读“I am sorry.”让学生感受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感和语气。

(3) 把握节奏。英语中的词和语句是以重音为骨干、轻音为陪衬, 重音与轻音又是交替出现的。如果一句话中出现了几个重音, 那么各个重音之间的时间间隔要保持相等。为了保持这种时间间隔的相等, 学生说话或朗读时, 句子的轻音节少就可以念得慢点, 轻音节多就必须念得快些。如句子“It’s′half past′one.”有4个音节, “It’s a′quarter e′leven.”有8个音节, 但因为这两句话都各有两个重音, 按照英语的发音规则, 说这两句话所占用的时间是相等的, 每句话占两拍。但往往学生读英语时, 每个音节发音的时间长短基本一致, 每个词都清清楚楚地念出来, 不像在说英语, 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把握读英语的节奏。

2. 提倡跟读录音。

跟读录音是学生纠正发音的好方法。在跟读录音时, 要讲究方法。首先让学生看着课文, 跟着录音机轻声地读, 然后让学生不看课文, 跟着录音机轻声地读, 最后让学生不看课文放声地跟读。跟读时学生要全身心地投入, 抛弃害羞, 尽量模仿标准、地道的发音, 并有意识地用铅笔标出所读句子的重读、连读、升降调, 以便课后模仿。教师在放录音时要注意控制好录音机, 可以放一句停顿一下。倘若遇到长句或比较难读的句子, 教师可以多放几遍录音, 直到学生能顺利地跟读为止。读完整段文章后, 可以让学生不跟录音再读一遍, 看看学生是否能模仿录音进行朗读。

3. 提倡集体朗读。

集体朗读便于教师检查和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问题, 有利于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让胆小怕羞的学生主动朗读。学生朗读时, 教师应该巡视于课桌间注意倾听学生朗读的声音, 如果发现朗读的声音嘈杂不齐, 这表明学生在朗读中可能遇到了拦路虎, 这时教师应该适时地穿插知识的讲解并进行领读, 然后让学生重新朗读。教师还需要注意每个学生的朗读表情, 及时发现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 进行个别朗读。

个别朗读易于发现学生的朗读难点, 便于检查和督促。对于读得好的学生, 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可以在早读、晚读的时候让他们领读;对于朗读比较差的学生, 教师可以给予帮助, 在方法上给予指导, 千万不要简单、粗暴地训斥他们, 要以引导和督促为主, 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5. 进行朗读比赛。

教师可预先列出部分课文, 或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童话、寓言、诗歌等材料, 然后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 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对参赛者进行点评。点评要求从语音、语调、停顿、连读等方面出发, 对表现突出且大家一致认为优秀的学生可以奖励给笔记本、铅笔、文具盒或玩具, 对其他参赛的学生以糖果鼓励。这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学习兴趣会更浓。

另外, 教师要做好对学生读的效果的检查和抽查。时间可选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或读完之后。在学生读了一段或几段课文之后, 老师让他们停下来, 指出出现的问题, 然后让他们继续读一段课文, 看是否有所改进。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把朗读的作业录进磁带。这样无疑使读的作业变得实在, 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抽查学生朗读的时间。学生为追求最佳的朗读效果, 会反复模仿, 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让他们说出地道的英语。

读出来的语文 第5篇

一、在读中生成更多的精彩

一篇课文富含育人价值的东西非常多,阅读绝不是把教师的理解灌输给学生,也不是让学生泛泛地读,而需要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有生成的精彩。这就是赏读、品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引领学生品读,发现文本深处的价值意蕴,向文本更深处漫溯,以彰显文本自身的价值,使我们的课堂留住了一份精彩,生成出更多的美丽。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要想做成一件事得目标专一而不要三心二意,得持之以恒而要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在教学中,可以读代讲,抓重点词句来细细品读、赏读,以理解课文,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文中的道理。

二、在读中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充分地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中联系自己及身边的人,设身处地去感受,从而与作者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思想上的共鸣。学生的情感因素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表现出积极主动的阅读状态和探究意念。

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段。

出示句子:“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脓血痰排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从这两句中你体会到什么?(生:“非典”极易传染;医护人员很危险;叶欣作为护士长,被传染的危险性更大。)

我继续追问:“是啊。叶欣就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高风险地运转着。你是怎样体会到的?”(学生细细品读,答:从“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体会到,为了抢救病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宝贵。从“两小时过去了……”品读到她很疲倦,身体抵抗力较差,容易感染病菌。)

我又拓展开来:再读读这些语句,假如你是病人,你想对叶欣说些什么?(学生情绪激动:您赶快休息吧!您注意身体呀!您要多吃一点好东西!有的人更需要你呀……)

三、在读中张扬解读文本的个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文本解读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还特别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文本,引导学生品读,张扬学生个性,使学生读出与众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灰椋鸟》一文,我设计问题:“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一位学生说:“我喜欢的句子是:‘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与熟悉的伙伴汇合。’理由是: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灰椋鸟也有人的情感。”

我表扬他:“你有一双慧眼,说出了自己的发现!”

另一位学生说:“我也最喜欢这句。”

我说:“那你说说你的理由。”

“这里写出了灰椋鸟配合得很默契,它们会合作。”

“很好,老师就想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而且这位同学学以致用!学习了《学会合作》就想到了灰椋鸟合作得很好!”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思维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的不同理由。

这时,孙双金老师的话又在我的耳畔萦绕:“还有不一样的吗?我喜欢听不一样的声音。”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走下“神圣”的讲台,步入学生们的心田,“尊重学生,张扬个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已成了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在读中渐渐步入审美的佳境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语文课要上得好,让优美的语言伴着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课文富含美的元素,语文课也是美的。教材中的精美词句,都会给学生带来审美感受。课堂上,教师应抓住关键句段,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充分引导学生品读文本,获得美的享受。

如指导学生精读《世界多美呀》中的句子:“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我启发学生:透过这个很小的洞眼,小鸡看到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呢?(学生反复品读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我让学生们想象:“如果你是这只小鸡,你看到怎样美丽的世界?快闭眼想想吧!”

接下来,学生们交流自己发现的美,我随机点评,然后要求他们美美地读一读书上其他的句子,学生们很容易就进入了佳境。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发现,读出自己的个性,可以更大程度地挖掘教材的育人功能,也是实现“用教材教”的有益策略。

(责编刘宇帆)

文章要大声读出来 第6篇

一、自读中感知, 要有“量”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 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因此, 教师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 让他们多读读书, 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 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二、精读中领悟, 重在“巧”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 “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 让他们自己动脑筋, 经常比较、揣摩, 养成习惯。”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 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 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 “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

三、诵读中表达, 在于“情”

真正的阅读, 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 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而一篇文章内涵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 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 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 通过朗读, 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 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 感悟文章的真谛, 达到“情自心中来, 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多读作品, 多训练语感, 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该先“读进去”, 然后再“读出来”,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 让他们在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 读中抒情, 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读出来”的古巴雪茄 第7篇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如此发达的今天,古巴雪茄仍是人工卷制的。

更不可思议的是,在古巴的每一家雪茄作坊里,都有一名不从事卷烟工作的朗读者。以首都哈瓦那的一家雪茄卷烟作坊为例,一进门便是54岁的朗读者哈辛托的工位。这个工位就是一把椅子,一张桌子,桌子上支着一只话筒,戴着眼镜的哈辛托正聚精会神地朗读着。朗读者和卷烟工不一样,现在要胜任这个职位,至少要有大学本科的学历,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还要声音宏亮,应聘的人太年轻也不行,还需要一定的社会阅历。

据哈辛托介绍,古巴雪茄工厂里的朗读者由来已久。1865年,雪茄工人出身的诗人萨图尼诺·马丁诺斯受监狱里为教化罪犯而组织的朗读活动的启发,在费加罗雪茄工厂组织了首次朗读,从识字的雪茄工人中选出一位声音较好的工人代表,朗读报纸上的文章,超过300个工人聆听了这次朗读。由于那时的雪茄工人大多都是文盲,当听到报上的一些有趣故事或者新闻后,他们十分欣喜,这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精神之窗,在某种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因此,作坊主也就默许了朗读者走进雪茄作坊。渐渐地,朗读者成为了一门职业。不过,当初朗读者的报酬是由雪茄工人支付的。直到1959年,卡斯特罗执政后,朗读者才成为工厂的雇员,拥有了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固定的工资。在没有麦克风等扬声器之前,朗读者的工位就设在卷烟工们的中间位置,他坐在一条高脚凳子上,手里捧着书或报朗读,这样,整个工厂的工人都能听到他的声音。

朗读者的朗读内容多种多样,从一开始的读报,到后来的读经典名著——说到读名著,有趣的是,不少著名的古巴雪茄品牌,都是以雪茄工人们喜爱的名著中的主人公来命名的,如国际著名的雪茄品牌蒙特克里斯托,就是以大仲马著作中的基督山伯爵命名的,而罗密欧——朱丽叶则取名自莎翁的同名经典——时至今日,朗读的内容已更加丰富,当日新闻、健康贴士、轶闻趣事和世界大事记,甚至工人们对近期的服务安排提出的要求等也被加入到朗读目录。2009年,古巴政府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将雪茄工厂里的朗读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古巴全国的雪茄作坊里还有约2000多名朗读者。

在古巴人看来,古巴雪茄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雪茄中的顶级消费品,不只是因为古巴所产雪茄烟叶的质量好或是手工卷制的精细保留了雪茄某种独特的风味,而是与朗读者宏亮温暖的声音所起到的抚慰人心、聚人心智、激发动力的精神妙用密不可分。说古巴的雪茄是手工卷制的佳品固然不错,但要说古巴的雪茄是朗读者“读出来”的也不为过。

(摘自《辽沈晚报》)(责编 悬塔塔)

把标点符号“读”出来 第8篇

一、依据标点, 把握停顿, 读出语言的节奏美

指导朗读, 就要让学生明白朗读停顿必须服从标点符号, 把握好不同标点符号在停顿长短上的差别, 读出节奏。

如指导学生朗读人教版四下《夜莺的歌声》中的“他注意数着一声一声的鸟叫:‘一, 二, 三, 四……’一边数一边用手打着拍子。”这句话, 教师可通过范读, 并结合一定的指导, 然后让学生自行练读、互读评议, 明白冒号停顿时间要比逗号长些, 比省略号短些, 同时三个逗号的停顿时间要大致相同。这样变抽象为形象, 让学生在一次次练读中把握好标点符号的停顿, 掌握标点符号的朗读要领, 读出语言的节奏美, 读出“小夜莺”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的机智。

二、依据标点, 把握语气, 读出语言的音调美

引导学生依据标点符号的提示, 联系具体语言环境, 处理好朗读的高低、快慢、轻重、缓急, 有助于学生读出文本所描述的情绪和气氛, 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把文章读活。

如指导学生朗读人教版六上《最后一头战象》中的“然后, 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 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 许久, 又昂起头来, 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句话, 可让学生抓住破折号, 采用逐渐上扬的语调, 适度延长嘎羧“——————”吼叫的声音, 读出嘎羧悲壮且饱含深情的语气。这样的朗读, 与句子的前半部分形成升降曲折的变化, 容易使听者受到音调美的熏陶。

三、依据标点, 把握情感, 读出语言的声情美

教学时, 引导学生把握好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情感,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古巴:“读出来”的雪茄 第9篇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如此发达的今天,古巴雪茄仍是一手一脚的人工卷制。 更不可思议的是,在古巴的每一家雪茄作坊里,都有一名不从事卷烟工的朗读者。朗读者和卷烟工不一样,现在要胜任这个职位,至少要求大学本科的学历,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还要声音洪亮,应聘的人太年轻也不行,还需要一定的社会阅历。

古巴雪茄工厂里的朗读者由来已久。1865年,雪茄工人出身的诗人萨图尼诺·马丁诺斯受监狱里为教化罪犯而组织朗读活动的启发,在费加罗雪茄工厂组织了首次朗读,超过300个工人聆听了这次朗读。由于那时的雪茄工人85%都是文盲,当听到报上的一些有趣故事或者新闻后,令他们十分欣喜,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精神之窗,在某种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渐渐地,朗读者成为了一门职业。

朗读者的朗讀内容多种多样,从一开始的读报,到后来的读经典名著——说到读名著,有趣的是,不少著名的古巴雪茄品牌都是以雪茄工人们喜爱的名著中的主人公来命名的,如国际著名的雪茄品牌蒙特克里斯托(Montecristo)是以大仲马著作中的基督山伯爵命名的,而罗密欧-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则取名自莎翁的同名经典——时至今日,朗读的内容已更加丰富,当日新闻、健康贴士、轶闻趣事和世界大事记,甚至工人们对近期的服务安排提出的要求等也被加入了朗读目录。

上一篇: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下一篇:鲁教版九年级政治全一册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