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联系生活

2024-06-04

生物教学联系生活(精选9篇)

生物教学联系生活 第1篇

浅谈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新课改下,生物教学越来越联系实际生活。如何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的适应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此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生物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去关注生活,这成为我近年来生物教学实践的努力方向。下面我结合实际生活浅谈一下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一)谁是杀手? 去年春天,某村村民孙某和儿子一起到地窖中去拾地瓜种,结果地瓜没有拾上来,父子俩却相继死于地窖中。几天后,临村村民李某到地窖中去拾姜,同样又发生了猝死窖中的悲剧。结合两例血的教训,我向同学们征集下列问题的答案,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到底谁是杀手呢?”。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大部分同学的答案合情合理,个别回答不很完善。于是我总结出结论:其实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贮存在地窖中的地瓜、姜等生物都要不停的进行呼吸,从而消耗了大量的氧气,并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地窖内氧气稀少,甚至很微弱,根本满足不了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人进入地窖就会因缺氧而窒息。因为人在缺氧的瞬间会感觉胸闷无力,根本没有自救能力,时间稍长就会危及生命。这时上面的人如果再下去救他,也会发生同样的悲剧。上述孙某就是在看到儿子昏倒在地窖里,连忙下去救儿子时也昏死在地窖的。这时,学生们就问:在这种情况下应怎样办呢?我告诉他们:遇到这种情况不能草率行事,应保持冷静,尽快想法向地窖中通入空气,增加窖内的氧气含量,以保证受害人的生命安全,然后再想法把人救上来。怎样预防此事的发生呢?学生们积极回答,有的说向地窖提前通气;有的说做测氧试验,即用羽毛往地窖下放,如果羽毛悬浮在半空,说明地窖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人就不能急于下地窖;有的说向地窖中放入点燃的蜡烛,看一下蜡烛的燃烧情况再做判断的;还有的同学说利用鼓风机向下吹风;也有的说用口含橡皮管,学习荷花淀中的人在水底游泳的。总之,同学们思维活跃,也印象深刻。相信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会出现类似的悲剧。

(二)早上锻炼身体到哪里去呢?

学习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后,针对很多人早晨锻炼时习惯到树林中去的现象,设计题目让学生去思考。我说:“早上锻炼身体到哪里去好呢?”。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当然是树林中,因为那里是天然氧吧,空气清新,对身体有益;有的说操场上,那里场地宽阔;有的说绝不能上马路上,因为那里不仅不安全,还有汽车尾气。在同学们充分的讨论之后,教师归纳总结,并指出实际情况并非是人们所想像的那样,树林并不是理想的晨练场所。因为树木虽然在白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夜晚却同样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根据呼吸作用的知识,在夜晚,树木为了维持生命活动,还要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这样,经过一夜的呼吸消耗,使得小树林中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如果这时到树林中去锻炼,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因此,晨练适宜在旷野中进行。把生物知识同实际问题联系,学生就能真正了解清晨不宜到树林中锻炼的原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增加了生活常识。当然,对于锻炼身体,晚练也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初中、高中同学夜里下了晚自习到公园中、操场上锻炼一下,既锻炼了身体,又有利于睡眠。

三)爱美也需讲科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发育较快。在孩子们渐渐进入青春期后,爱美的天性慢慢展露出来。因此同学们的衣食起居,哪怕是业余爱好也会成为因材施教的好时机。比如喜欢养花的同学,在天气逐渐变冷后,室外培养的花草就要迁入室内,而且为了美化居室,常把花草摆放在居室里。我先问大家这样好不好,然后再告诉他们这种做法是大为不妥的。因为天气变冷时,人们常会关闭门窗,这样就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如果卧室内摆放的花草较多,人们入睡以后,花草也需进行的呼吸作用就会与人争夺氧气,这样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卧室内氧气稀少,轻者有损健康,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只有少数植物如吊兰、龟背竹等,因呼吸作用较弱,可以放在室内,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能吸附飞尘和有害物质,并真正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就不难明白“爱美尚需讲科学”的道理了。

生物教学联系生活 第2篇

【摘 要】语文的教学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联系实际生活这一原则。语文的教学主要以学习课文为主,这些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在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是非常生动形象的,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影子,会对学生的性格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高中语文 联系 实际生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098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也是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学科。在高中阶段,对这个学科的教学,主要是对名家名篇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变化,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文章,联系生活,从文章中找到生活中的影子,在生活中找到文章中的意境,达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加语文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语文教育大讨论中,王丽说过:“教师如果不关心广阔的实际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也很难教好语文”。这就说明,语文与实际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不仅要在语文教学实践的中真切的去感受,还要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认真去发现周围活生生的素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个问题,在教学的时候,只是把课文当作一篇文章进行讲解,没有从实际生活出发,课堂氛围枯燥无味,教学效果极差,这需要教师进行深刻的反思。

基于对以上联系实际教学的认识,在使用语文新教材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严禁只讲课本,不注重实际生活,要密切注意“开门教学”,把教学眼光不仅要放在书本,而且还要放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观察实际生活,在课文教学中找到联系实际生活的切入点

语文的学习就是学会联系生活,适应生活,在生活中运用基本的技能技巧。课文是实际生活的反映或总结,只要认真细致的观察,总能在课本当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每个教师都要十分注意,并把握这些切入点,不断的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通过联想,在实际生活中找到课本上的情景,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同时又能对实际生活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感悟。

比如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字、词、句、式等知识的教法与学法,还要特别重视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传统,联系当时的实际生活,联系当时实际的情景,把文章的文化背景了解细致,最终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在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中,诸子散文单元后,教师可以采取课外语文活动,开展演讲讨论,或者举办座谈会等等,例如开展一个以《儒家文化对中国实际发展的影响》为题的讲座,在这个过程中,细致地介绍百家争鸣中诸家学说的概貌,同时还要介绍儒家成为封建实际至尊地位的背景、原因等知识。通过联系当代实际对儒家学说的运用,分析儒家学说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文化底蕴的积极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儒家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来学习文化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儒家文化的应用。

二、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关注实际变化,在实际变化中找到语文活动知识的缩影

语文中的内容是实际某个小环节的一个缩影,通过这个缩影反应了一个问题、一个现象、一种文化或者一种大环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与之相关的实际生活进行分析,联系实际生活情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经常开展语文活动,例如:研讨会、知识辩论赛、演讲比赛、实际实践活动等等,给学生确定一个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观察、调查、研究、讨论等。最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悟文章的内涵,在文章中找到现实的缩影。还可以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组织学生坚持轮流进行演讲,并要求学生认真关注实际现象。让学生表述自己对实际现象的看法,从而了解学生的人生观,例如:“四风”问题、官员腐败问题、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等等。在学生演讲结束后,开展师生互动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参考他人的看法见解,从而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更加理性的关注实际生活现象。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每周还可以组织一至两次语文课外活动,比如“实际观察总结”、“开展专题报告”、“实际现象辩论赛”等。让学生通过活动,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参加辩论赛,需要做大量的准备,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锻炼自己的口才,还能够加深对现象的理解,并通过生活中的一个个现象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能更细致地观察实际现象变化,建立起学习时一丝不苟的精神。

三、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现象,从实际生活中找写作素材,通过写作来表述对实际现象的看法

写作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模块,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必须要把自己的看法观点用恰当、准确的语言呈现出来。长期以来,学生的写作都是仿写,甚至是抄写,根据别人的写作特点,进行写作,缺乏新颖,内容枯燥。如今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高中阶段,由于高考的压力,学生每周都有上不完的课程,有周末补课,即使在假期,也是作业一堆,很少能够把精力放在实际生活中,逐渐的远离生活,写作素材也只是在书本上看到的内容,所写的作文内容缺乏真实性,空洞无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给予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现象,感悟人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生活细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通过多方努力,让学生改变写作风格,把生活细节表露出来,让学生的作文更具有实际意义。

四、在课外,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关察实际现象,关注生活细节,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实际现象和生活细节都需要学生在课外的时候体验,高中生的课外时间本来就很少,教师又给学生布置很多的书面作业,挤占学生很多的课外时间,使得学生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体验生活,更无法去观察生活细节,使得语文的学习只是简单的阅读理解与写作。由于以上出现的现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类作业,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观察实际现象的兴趣。让学生对遇到的趣闻趣事进行梳理记录,让学生做一个有心人,教师把这些生活琐事与语文的实际教学相结合,使得语文的教学更加生动、真实,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联系生活进行数学教学 第3篇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 要应用于生活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我们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大量生动具体鲜活的生活情境, 训练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 使学生学以致用。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源于生活。如在教学“克的认识”时, 我让学生自己称出一只铅笔、一个直尺、一个本子的重量, 边称边用手掂一掂他们的重量。通过这样的活动, 使学生充分体验了克的重量。随后, 让他们谈谈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品用克作单位。学生说出了一袋盐、一袋酱油、一盒牛奶、一枚戒指、一块香皂等, 再一次加深并扩展了对克的认识, 丰富了已有的生活经验。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生活中经常遇到许多问题, 有好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方法去解决, 我们应经常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问, 当学完一个新知识的时候, 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比如, 算一算家庭的收入, 或上街购物等。对一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 对他们提出要求, 让他们多观察, 勤思考, 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分析, 去解决。通过自己亲自实践, 将学过的数学知识融入于实际生活中来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测量圆的周长”时, 我让学生找出常见的圆形物体设法测算。有的学生就说:“把圆的东西滚一圈, 然后用尺子量就可以了。”还举出例子, 如自行车轮, 吃饭用的碗等;还有的学生说:“拿绳子在圆物体上绕一圈就知道了。”有的学生提出质疑, “要这样的话, 量量地球的周长需要多少绳子啊?”这时, 我让他们计算常见物体的周长, 量出这个物体的直径, 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 使他们自己探索, 问题得到完美解决。

三、应用题的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在应用题教学中, 要侧重应用, 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应用价值, 懂得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先理解生活中的道理, 再去理解应用题中的问题, 如工程问题、路程问题等。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情境, 在讲进水管和排水管同时开放, 几个小时可将水池注满时, 就有学生提出, 干嘛费那劲, 把排水管关掉多好。这时, 联系生活实际, 给他们讲明白, 水塔放水时, 有些用户在放水。难道我们要把进水管关了, 等水塔没水了, 再往水塔中注满水, 再让大家放吗?这样他们就理解了应用题的应用价值, 他们理解了应用题中的各个数量关系, 就可以学得透彻, 理解得到位, 也就能很好地应用。例如, 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 我就借助家庭人口数来分配。再如, 在学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青青草地上, 灰太狼躲在大树后看喜羊羊和他的同学做游戏, 远处几只小白兔向他们跑过来, 灰太狼怎么数也数不清。然后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谁多谁少?谁比谁多几个?这个场面使学生很乐意去动手做一做, 想一想, 他们就会很轻松愉快地完成任务。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 印象就特别深刻, 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 他们就会马上给出正确答案。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增强了学习的自信, 更懂得了学数学是为自己而学的, 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学的。

四、在生活中强化应用意识, 培养应用技能

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 数形随处可见, 无处不有。例如, 元角分的认识和购物计算, 时分秒的知识和日常作息, 行程问题与生活中车辆人员运动计算;长度、面积和容器的测定等。教材中许许多多的内容都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密不可分。所以, 我们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 尽量创造条件, 训练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是提高数学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 经常设计一些综合题、发展题, 采用竞赛、游戏等方式, 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五、让数学回归生活

教学联系生活,生活联系课堂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学习素材

作为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信息技术,是离开生活世界就无法存活的一门新型学科。可以说,信息技术是学生未来在这个世界生存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怎样将信息技术与生活链接起来,让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从而改变他们头脑中“信息技术就是会用电脑和网络”的狭隘认识。笔者认为,将生活背景有效地引入课堂,让他们认识到通过知识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质量,同样学会在生活中如何让自己所学发挥其最大能量,这对学生身心发展非常重要。本文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对“生活化”课堂的构建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1.将日常生活引入课堂

生活本身会给信息技术课程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包括学生日常的家庭生活、学习生活,也包括教师熟悉的教学生活,以及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生活等等,这些生活实际都可以被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在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高信息技术的领悟能力。如讲到“Excel”中用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分析的功能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课前先了解自己家庭一个月内的收支情况,形成表格,然后在课上创建一个“我来当家”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将数据填写到Excel表格中,用函数与公式将自己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分析出自己日常的开支以及家庭目前的经济状况。生活实践赋予了枯燥的计算教学以活力和乐趣,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与信息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

2.将生活经验引入课堂

其实,很多中学生自身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如果能够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地“调动”起自己宝贵的生活经验,将那些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抽象的、理解困难的知识变得简单起来。如在学习如何建立“文件和文件夹”时,文件夹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一级文件夹中还会包含很多其他文件夹或者是文件?学生针对这样抽象的内容感到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这时教师让学生想象:如果此时同学们都在上早操,你的家长有急事来找你,怎样才能够从众多的人群中很快地找到你呢?学生纷纷说:“可以按班级找,也可以按年级找,还可以让班主任找!”“不错,在计算机里有很多不同功能的文件,为了方便很快找到他们,我们需要将信息分开了进行保存,而保存信息的形式有文件和文件夹。”最后,再通过一张“信息概念与生活事物”的对照表,让学生直观地来理解知识:

二、从课堂延伸到生活

1.借助信息技术,实践生活

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是通过什么来架设的?是不断的实践与再实践。所以教师不但要将生活之源引入课堂,同样还要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要引导学生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将知识实践于生活之中,从而感知知识的真正魅力。如用“Word”为每个学生制作一个独具个性的名片,为自己所在的班级制作一张宣传海报,给父母准备一张漂亮的贺卡,为学校的宣传橱窗设计一个好看的背景;用“Frontpage”做一个个人专属网站;还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学校的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更加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巩固知识,熟练技术。如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为学校设计一个出游计划,计划中要有具体的路线编排和行程安排,同时还要用图片、视频等对景点进行简要介绍。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统计大多数人的每日饮食,对数据经过统计与分析后,为同学们提出合理饮食的意见和建议,给每个人发一张健康食谱。这些实践活动,都会很好地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很好地调动起他们运用技术改变生活的积极性,显然这种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2.依托信息技术,体验生活

要让学生依托信息技术体验到科技改变生活的作用与意义,强化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与决心。如在学习“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时,就鼓励学生争当“小记者”,可以提前搜集一些资料与素材,制作成幻灯片在课上进行演示,还可以配以现场的新闻播报。这种角色扮演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思维,让课堂变得富有生气和新鲜感,学生体验到了如何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感觉到了一个新闻编辑者想要创造出优秀作品,就要有强大的知识与技术作为后盾,这无疑增强了他们崇尚知识,探索科学的信念。而通过“画图软件”让学生进行古代人物脸谱设计的体验,在画轮廓、填色彩、打印、制作脸谱面具,一直到戴着面具到现场进行表演的这一系列过程,都让学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自信与快乐,让他们深深地认识到,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陶行知先生对“生活化”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失去了生活的教育,学校、书本都会成为“死教育”“死学校”和“死书本”,任何一门学科脱离了生活这个“大课堂”,都将失去教育最本质的意义。所以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寓生活于教学之中,通过生活化课堂的构建,为中学生架设起一座从信息技术通往现实生活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沈伟林.贴近生活 打造活力课堂:初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例谈[J].关爱明天,2015.

联系生活,实现高效地理课堂教学 第5篇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强化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地理教学更加丰满、生动和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关键词:激发兴趣

课堂探究

实践活动 正

文:

实践证明,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具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学则是教师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其内容是人类长期从生产和生活中积累、总结和研究的地理知识,实质是让学生人生地理现象,掌握地理规律,目的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并指导生活行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这一方面的联系,走出“就教材讲教材”的误区,将课堂教学内容,空间辐射开去,进一步强化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地理教学更加丰满、生动和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注重联系生活,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其表现为如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潜在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有效的成分。许多初中生的眼中,地理学习室枯燥乏味的,各种概念、图标让学生学得头晕脑胀,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足。出现这样的状况,根源在于一些地理教师缺乏对教学的深入研究,没有能够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有效激发他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地质构造的判定,是教学中的难点,有条件的学校 可以带学生到野外去实地观察,领悟。地震,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面对地震应当如何自我保护,在地震预报上世界发展状况如何,怎样减轻地震灾害。用这些关乎个人生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可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知识,将来从事地震预报研究,为人类幸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的美好情感。再比如在教学《多民族的大家庭》时,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选择部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补充,讲到云南彝族少数民族地区流行“抢婚”习俗,独龙族庆丰收“剽牛”祭祀活动,苗族青年交友婚恋“踩月亮”本地瑶民过“洗泥节”等等。通过这样的趣味知识,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提高了兴趣,有助于地理教学的深入开展。心理学研究显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探究欲望更为强烈,学习兴趣浓厚,地理教学中抓住生活趣味知识这一有效的切入点,对于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二、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环境,开展“地理课堂探究”

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教材、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获得智能、感情、意志、思想品德和个性发展的过程。地理教学中,课堂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换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在这样的环节中,教师要着力创设一定的载体与途径,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学习中主动获取答案、提高能力。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选取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启发探究,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在学我国的民居与气候环境的联系时,南方地区形成了屋顶陡斜、四壁透风、房体高架、上下分层的干栏式竹楼、木楼等民居类型。这就是因为气温高、降水多、风力弱、湿度大,屋顶呈三角形既有效地减少了受光面积,使屋内的热量积聚在室内上部,保持了屋内的凉爽,同时还有利于迅速排除屋顶水分;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则与冬季严寒而漫长的气候密切相关,传统民居内部都有火炕、火墙等取暖设施,并设双层窗户。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等主要分布在山区,因平地较少,地势较陡、坡度大,在修建住宅时,为了扩大住宅面积,往往在房屋一侧临空发展,在下边用数根柱子支撑,使延伸部分好似吊在主屋后侧或一侧,便有了传统民居吊脚楼。生活即地理,地理教材中的许多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教师的作用就是在教材、学生、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引导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感知地理课堂,并从中发现问题、研究并探究地理原理规律,以此实现教学目标。再比如教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我选取了本地区气候、地形、水分、土壤等方面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并与种植业、林业、渔业等方面的地理条件,产业方向进行分析对比,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关产业方向的换位发展思考。通过深入的分析与形象的对比,学生对于“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具有决定性影响”这一论断的理解更为直观和深刻。这样的对比探究学习活动中,由于加入了学生家乡环境的地理地貌与农业发展信息,学习中理解效果更为理想,有效避免了枯燥 讲解对学生理解方面的制约。

三、联系生活中的乡情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初中地理教学应扩展时空,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生活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教师应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实践活动,打破地理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之中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领悟自然的鬼斧神工,强化环境教育,在活动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如在教学《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一课后,我从两方面组织学生开展时间活动:一方面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查阅、走访调查,了解本地区在自然资源储藏、开发方面的情况,增加对家乡自然资源方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分析在资源合理利用方面的状况,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再比如:今年以来,由于江永县对潇水河和桃水河内的养殖场(特别是养猪场)进行整治,对排污不达标的养猪场进行强制关闭与拆除,有众多被关闭与拆除的养猪场就转移到黄甲岭、千家峒、松柏、兰溪等边远乡镇,我就与江永县环境保护局联系,组织学生随环境保护工作者对转移的养猪场进行明察暗访,调查分析这些养猪场的规模、布局位置、排污设施等,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养猪场由县城转移到乡下的原因,乡下能接纳养猪产业转移的条件,本地出现大量养猪场对当地经济又哪些积极意义?同时对生态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最后形成调查报告,供当地政府部门参考。这样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通过上网搜索、询问家长以及观察生活等方法,获得了大量的一手数据资料,不仅增进了对家乡的地理地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保护等方面具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学生在讨论研究之后,还以班集体的名义在博客上发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的倡议,发挥了正能量的引导和辐射作用,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增进了知识的了解,促进了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环境教育。

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尝试 第6篇

努力把课堂教学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留意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在作业编排中体现生活化,重视学生源自生活的数学问题意识.这样不但可以很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

作 者:佘同考  作者单位:河北唐县长古城乡白沙小学,河北唐县,07235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18) 分类号:G623.5 关键词:生活情境   生活化   问题意识  

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密切联系生活 第7篇

物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物理又服务于生活,因此,物理教学应该离不开联系现实生活,这也符合现在的新的教学理念,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如何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我认为可以在以几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的生活中,有很多生活例子都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教师若能以学生经历过的“趣题”、“趣事”导入新课,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的进入新知学习准备状态,并唤起潜在的有意注意。因此教师备课时要充分挖掘课题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有联系的的趣味因素,找一些有关本节内容的,易于理解的趣题、趣事、生活实例作引例导入,能牢牢吸引住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连通器”时,如讲摩擦起电时,我引导同学门回忆“冬天,天气干燥,长头发的女同学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经常粘住梳子”。通过这个实例,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此外,借助身边的物品来做物理实验,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其自觉的投入到新课知识的学习中,例如讲大气压强时,可以用两个塑料挂衣钩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导入。教师准备两个塑料挂衣钩,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请一个力气大的同学上来,看他能不能把两个挂衣钩拉开?他费了很大的力气都可能不能把两个挂以钩拉开,接着教师马上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用直径约20厘米两个半球,抽气以后合在一起,两边共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接着教师把在挂衣钩上刺一个小洞,放气,就可以轻易把它们分开。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接着在黑板上板画解释“球的四周只存在空气,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压力。这些实验生动地告诉我们,大气存在压强。用能顺手拈来的物品动手实验,更能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皆物理。

二、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体验

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对物理现象进行加工、处理、分析、推理、归纳的过程,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心理的自我体验过程,体验往往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是对自己生活经验的一种升华与超越,有了体验才有记忆和理解。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让学生探索物理规律时,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亲身感受和体验相关物理知识的产生过程。这种利用生活经验的体验过程既能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能熟悉新的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学习“光的折射”时,可在一个较深的水槽里装满水,水中放了一些橡胶小鱼,我让一位同学通过一个直径十厘米左右的圆筒往水面看,并用“鱼叉”刺水里的橡胶小鱼。同时,通过实物投影把这位同学做实验的情景显示给全班同学看,观看的同学会发现叉鱼的同学总是刺中鱼的上方。我于是引导同学们回忆“到游泳池游泳时,站在岸边,看着清澈见底、深不过齐腰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冒险下去,因为,水实际上的深度比看起来深多了”这些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通过这样的例子,加深学生的印象,引起他们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浅化知识难点

在教学中一些较难理解的物理概念、原理,教师虽然已经分析得比较够透彻了,但学生还是不明白,解题时出现张冠李戴或生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在教学中,教师若能联系生活实际,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学生就容易理解。例如学习功率这概念时,如在学习压强时,我首先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是单杠的图片,另一幅是沙发的图片,问学生:坐在哪里感觉比较舒服?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然后再拿出一个装着重物的背包,让一位学生试背,一次用扁而宽的背带,一次用细绳做背带,让他告诉全班同学他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得到“压力大小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觉性。”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把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物理学科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结合声和光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学完有关热学的知识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成功地解释身边的现象,例如“夏天吃冰棍儿时,刚从冰柜里面拿出来,包装剥开之后会冒“烟”。学生知道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解释“地铁的站台上,都有一条黄色的安全线,候车时乘客要站在黄色安全线外。”接着教师马上提出“打开的窗户外面,一阵风吹过后,窗帘会向哪个方向运动呢?”通过联系生活实例来学习物理知识,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衔接生活教学联系实践施教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改进方法,优化过程,衔接生活,提高成效

随着教改的深入,素质教育教学已成为人们研究与探讨的方向,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发挥物理学科在生产、生活及科学技术的功能与效用,在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生产中常见的实例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课堂里、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知识学习之中。一方面催生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运用实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在催生情感中引发学生好奇心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感知能力、掌握程度等方面考虑,注重发挥物理学科的优势,用日常生活中学生了解的物理现象、掌握的生活例子导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催生学生物理情感,使学生在好奇、兴奋中探究新知,学习新知。如,笔者在教学“摩擦起电”内容时,我让学生想一想,在刚洗完头发,头发比较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时,头发会顺着梳子的方面被粘住,让学生滋生急于探究的欲望,从书本中寻求摩擦起电的道理,通过这一实例,学生的好奇感被激发出来,产生了学习新知的欲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教师要借助学生常见的物品来进行物理实验,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就在我们生活之中。如,笔者在讲解“大气压强”内容时,在课前,我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找两个吸盘式挂衣钩,让学生用力将两个吸盘式挂衣钩挤压在一起,然后让两名同学想办法把它们拉开,同学们跃跃欲试,可没有一组的同学能够直接拉开,学生们纷纷讨论起来,查找原因,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笔者结合所学生的内容,为学生介绍了“马德堡半球实验”,我让学生用大头针为吸盘放气,学生轻易地就把它们分开了。通过实例演示,使学生体会到“世事洞明皆学问,生活处处有物理”。

二、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习体验,在亲身经历中提高学生探究欲

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时,要衔接现实生活施教,在拓展学生思维层次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光的折射”内容时,我用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讲解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为什么往往都往鱼的下方一点,才能叉中鱼的道理,并以实验的方式为学生进行演示,同时,为学生讲解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自我,在一些看似清澈见底、不深的水塘时,不要轻易冒险下去,因为,在实际生活实际中看似不深的水往往实际深度比看起来深许多,这些都是光的折射造成的,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折射这一知识点的印象,而且为学生讲解了生活的道理。这种结合实践施教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些物理概念和原理,不但节约了教学时间,而且能提高教学效率,使抽象繁杂的物理知识转变成生活中的现象,使于学生理解掌握。如,笔者在教学功率概念时,我运用录像的方法为学生展示———两位建筑工人把两堆相同的砖块搬运到同一楼层,让学生比较两位工人搬运砖块所用的时间的多少,比较两位工人在相同时间内搬运砖块的多少,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与做功的多少无关,在比较中得出“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功率”,让学生较轻松地掌握了物理知识,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的感知能力、生活经验与物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三、引导学以致用,发散学生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点

教师要适应素质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探究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检验物理知识,学会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加工、分析、归纳,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才能放大教学效用,提升教学成效。教师要教师要引导动手实验、动脑思考、用眼观察、用笔去练,在课堂上学习课本知识,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体会到物理学科的魅力,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如,笔者在教学声和光的内容时,引导学生分析讲解“雷雨天时,雷声与闪电在实际上是同时产生的,但我们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过后才听到雷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明白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的道理。当学生学习热学的知识时,我以夏天吃棒冰为例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说出刚从冰箱中拿出的棒冰会冒“烟”,把棒冰放在舌头上,舌头就会被粘住的道理。通过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广泛地存在生活之中,而且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只有我们认真学习,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联系生活激活化学教学 第9篇

关键词:化学;生活;教育;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61-01

教学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论述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但是,在传统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情分析,远离学生的生活,远离学生的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培养,创新能力也就没有得到提高。若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化学问题,则可以让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现“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创造新生活”的思想。

一、化学从生活中走来

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引入化学问题要尽可能从学生周围的生活现象导入。不要过多纠结学习化学是为考试而学,为升学而学,否则就会偏离学生的实际,就会走老路。学生所学的东西就在时间流淌中而流失。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进而可以提炼出其中的化学问题。例如,用醋可以除水瓶里的水垢;用鸡蛋或牛奶可以解重金属中毒;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能混合使用,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醋酸、蛋白质、胶体和氮气的性质。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虽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但不迷信教材。因为知识和技术在更新,而教材却在滞后。如水的净化,教材中自来水厂的净水剂说的是明矾,而现实中,明矾这种落后的净水剂很少使用,多年前就被聚合铝盐和铁盐所取代。在生活中感悟化学,才能让学生觉得学习有用,才会用心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然就愿学、乐学、善学。

二、联系生活实际,构建生活化化学课堂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永远是化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化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大量化学现象都可以成为学习感性知识的来源。教师若将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提出,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述“环境保护”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按照课本内容平铺直叙,这一节课将会干巴巴,学生也从中得不到什么启示。如果找几个因为没有注意环境保护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则环境保护就显得重要和有意义了。例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光化学烟雾的污染历史上曾出现75%的人患红眼病;广东省有一个小山寨有一段时间出生的婴儿都是女孩,变成“女儿国”,后来调查才知道是因为采矿队在采矿时破坏了当地的水质,水源被铍元素所污染等。有了实际的数据和现实的例子,学生听课的热情高涨,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增强了。

家里的液化石油气是烃类,绝大多数的烃类虽是稍有气味的,但为什么“煤气”泄漏时会闻到一股刺鼻臭味?这是很多学生都有亲身体会的。这股臭味是硫化氢的特别气味而不是烃类气体的气味。向学生提及,他们对硫化氢就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么为什么要在石油气中加入硫化氢?是因为这种特殊气味容易被人们闻到,从而可以及早发现石油气漏气,以达到及时查漏处理,防止石油气中毒或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可使学生增加生活常识。学生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让一些很难用理论知识解释清楚的内容变得简单了。

三、让化学在实践中回归生活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如:利用熟水果散发出的乙烯催熟生水果,既有实用意义也加深了学生对乙烯性质、用途的了解;通过高中化学学习,学生走进服装商场知道怎样鉴别“真丝”与“人造丝”;走进珠宝店能鉴别真假金银、常见宝石的主要成分及如何保养;在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之后,就可以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有一些比较简单的小实验,学生有条件的可以让他们自己回家动手做一下。讲焰色反应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回家在燃烧的炉上洒少量的食盐,这样很直观地看出钠元素的焰色是黄色。在讲葡萄糖的性质时,教学生自制甜酒;或者自制葡萄酒;教学生巧用一些化学知识:烧荤菜时,在加了酒后,再加点醋,菜就会变得香喷喷的。烧豆芽之类的素菜时,适当加点醋,味道好营养也好,因为醋对维生素有保护作用;用面包能消除衣服油迹:用餐时,衣服如果被油迹所染,可用新鲜白面包轻轻摩擦,油迹即可消除。家庭小实验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上一篇:世界知名大学的校训下一篇:xx年转正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