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安全》教学案例

2024-06-08

《计算机安全》教学案例(精选9篇)

《计算机安全》教学案例 第1篇

《计算机安全》教学案例

郑 龙 勤

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病毒已经不是什么新概念了,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本教学设计就是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以特定的教学方法教授学生认识病毒并学会发现病毒、清除病毒的基本技能。

一、目标和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病毒的有关知识。

2.学会判断计算机中毒以及病毒的名称。

3.掌握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4.通过本节课进一步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预期目标:

学生对教学目标掌握较好,绝大部分同学能够学会判断计算机中病毒的方法,并能够准确抓取关键字,利用网络,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并能将网上的文字和所需软件资料下载保存到本地计算机上,并尝试网络所提供的方法达到清除病毒,使计算机恢复正常的目的。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上采用多设疑,多启发,多对比,多讨论,多引导。

2、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演示加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切实有用,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和学习活动记录:

考虑到这堂课学生的兴趣很大,而且应用性很强,不能按常规教学,先讲什么是病毒?什么是搜索引擎?什么是......?如果是这样,那学生很快就会不厌烦了。

1.请同学们打开我的电脑,单击C盘,双击C盘,右击C盘,并查看C盘的隐藏文件,并把你看 到的记住。

2.刚才大家基本上都查看过了每个人的电脑,分别单击、双击、右击C盘时出现什么现象也都清楚了,下面我来给大家看一个文件,请大家登录FTP 服务器把这个病毒文件下载到每个人的电脑中,并双击运行一下。(给出的是一个病毒文件SXS.EXE(Trojan.PSW.QQPass.pqb病 毒),双击运行便可激发病毒发作)3.下载运行之后,请同学们仔细再看一下,计算机出现什么异常? 同学们由于对病毒缺乏敏感的认识,所以看不出什么异常,提问几个学生也回答不出,只有一个学生发现了一点异常。同学们你们现在来查看一下C盘的隐藏文件,看看还能看到吗?不能了,为什么刚才可以的,现在不行了呢?因为电脑已经中病毒了,它的显示隐藏文件的功能已经失效了。

通过广播的方式来总结,引导学生观察电脑遭Trojan.PSW.QQPass.pqb病毒感染后的异常之处:

a.双击打不开硬盘。

b.右击鼠标出现的菜单发生了异常,正常的菜单第一项应当是“打开”,而现在第一个是“Auto”。

c.电脑已经不能查看隐藏文件了。

这是病毒部分特征的体现,主要是异常性和隐蔽性。同时给学生讲述病毒的其他几个特征,并阐述 病毒的特征并不是在某一个病毒上全部体现出来的,书上的结论是对众多病毒的总结。在讲述完这些异常之后,要对这个结果做一个总结:平时使用电脑过程中要做 一个细心人,应当熟知电脑中安装了什么软件,同时对系统各菜单项也有个基本的印象,只有做到这些,当电脑出现异常时我们才会及时发现。现在我们已经非常清 楚我们的电脑已经中病毒了,而且也知道电脑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想办法清除这个病毒,让计算机恢复原来的功能呢?这种病毒非常的厉害,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运行之后会自动停止杀毒软件的运行。就跟小偷一样,当他偷银行的时候会让银行所有的监控系统失灵,这样偷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有很多 病毒都有这个功能,运行之后会结束杀毒软件的运行,使它自身可以在计算机中自由的传播。那怎么办呢,有问题,找百度呀。

我找到的方法是:(1)进入安全模式,直接删除病毒文件。(2)修改开机启动项。运行msconfig→启动→去掉病毒相关启动项。(3)运行regedit→查找→删除病毒注册项。

病毒被成功清除!

三、本次教学的必要条件

1.教学对教师的基本技术要求 教师应非常熟练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本次教学对学生的基本技术要求 学生应基本熟悉搜索引擎并会保存收集资料。

3.软硬件要求

机房应具备良好的硬件条件,网络畅通。

四、教学反思和回顾: 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理念是在应用中学会技能,其优势是结合实际应用,教学方法主要以边讲边练 边引导教学。本次教学中充分体现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性,网络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有帮助,在教学中恰当的设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但 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还不是很熟练,对很多概念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实验中显得手足无措,有点茫然,但经过引导之后学生还是能清楚问 题解决的思路。

学生在整节课保持很浓的兴趣,能够认真的聆听教师讲课和观看教师的演示,能够应用网络查找资 料和保存资料。部分同学能准确地应用所查到的方法和软件解决问题,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没有完成的同学意犹未尽,期盼着能延长时间或者下一次课继续来 做实验,充分反映出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研究性学习将逐渐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

1.在电脑上安装一种杀毒软件,如果电脑上已经有的,将其删除,再重新安装,并用杀毒软件在电脑上查毒。

2.利用Norton Ghost备份和还原整个系统

Ghost——(General Hardware Oriented System Transfer的缩写)–能进行整个硬盘或分区的直接复制;

–并能建立整个硬盘或分区的镜像文件即备份和用镜像文件恢复还原整个硬盘或分区。或者通过DISk Genius 3.0830.2备份和还原系统。

《计算机安全》教学案例 第2篇

适用专业:02级计算机网络

课程学习对象:全日制大专三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理 论:30学时

实 验:10学时

总学时:40学时 选用教材:

[1]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 袁家政编著

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地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关注。网络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直至国防等各个方面,网络安全已超越其本身而达到国家安全问题的高度,因此作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必须开设网络安全的课程教学。它作为一门专业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学会对网络安全进行维护的基本技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基础知识的同时,课程内容、教学目的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基础知识 2、了解网络安全成在的问题

3、掌握黑客、密码技术、数字签名和访问技术等基本概念 4、了解网络安全的体系结构、网络安全的防范策略和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

1.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2 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1.3 网络安全存在的体系结构 1.4 网络安全技术

1.5 实现网络安全的策略问题 1.6 计算机网络安全立法 1.7 网络安全的发展方向

学时安排:4学时

第二章 密码技术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网络安全是的密码技术 2、掌握传统的加密方法

3、了解DES加密标准、公开密钥体制和数字签名技术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2.1 概述

2.2 传统的加密方法

2.3 数据加密标准DES和IDEA 2.4 公开密钥加密算法 2.5 RAS密码系统

2.6 计算机网络的加密技术 2.7 报文鉴别和MD5的算法 2.8 密钥管理与分配 2.9 密码技术的应及实例 学时安排:4学时

第三章 防火墙技术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访问控制技术中的防火墙技术 2、掌握防火墙的原理、种类和实现策略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3.1 防火墙的基本概述 3.2 防火墙的作用 3.3 防火墙的分类 3.4 防火墙的安全标准 3.5 在网络中配置防火墙 3.6 防火墙的访问控制策略 3.7 防火墙的选择原则 3.8 防火墙技术的展望 3.9 防火墙实例 学时安排:4 学时

第四章 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网络系统安全等级 2、了解Windows 98的安全机制、安全漏洞及防范措施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4.1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机制 4.2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等级 4.3 计算机的开机口令验证机制 4.4 Window 95/98/ME的安全保护机制

4.5 利用注册表提高Window 95/98/ME的安全性 4.6 Window 98系统安全策略编辑器 4.7 Window 95/98/Me的缺陷和防范措施 4.8 计算机文档的保密问题 学时安排:4学时

第五章 Windows NT/2000的安全与保护措施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Windows NT/2000的网络机制

2、了解Windows NT/2000的网络安全模型、密码技术和访问技术 3、了解Windows NT/2000的安全漏洞,掌握常用的防范措施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5.1 Windows NT/2000系统的安全基础 5.2 Windows NT/2000的安全模型 5.3 Windows NT/2000用登录与账户管理 5.4 用活动的目录管理Windows NT/2000的账户 5.5 Windows NT/2000系统的访问控制与权限 5.6 Windows NT/2000系统的数据保护措施 5.7 Windows NT/2000系统的缺陷

5.8 常见破解Windows NT/2000密码的方法及防范措施 5.9 Windows NT/2000的安全管理

5.10 利用输入法漏洞本地入入侵Windows2000的防范 学时安排:4学时

第六章 黑客原理与防范措施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常见的黑客技术

2、掌握黑客攻击网络系统的主要步骤及为了保证网络安全应采用的措施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6.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缺陷与漏洞 6.2 网络监听 6.3 端口扫描 6.4 口令破解 6.5 特洛伊木马 6.6 缓冲区溢出及其攻击

6.7 黑客攻击的一般步骤及防范措施 6.8 入侵Windows NT的实例 6.9 远程入侵Windows 2000 学时安排:4学时

第七章

网络病毒与防治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病毒的原理

2、掌握常用对病毒的防范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7.1 计算机病毒概述

7.2 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 7.3 病毒的分类

7.4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发展

7.5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检测、清除与防范 7.6 网络病毒实例 学时安排:4学时

第八章 Internet的安全性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Internet/Intranet的安全问题

二、教学内容用学时安排

8.1 Internet/Intranet的安全概述 8.2 网页中的新技术与IE的安全性 8.3 电子邮件与Outlook Express的安全 8.4 ISS服务器的安全

学时安排:2学时

《计算机安全与应用技术》实验大纲

一、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关注。网络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直至国防等各个方面,网络安全已超越其本身而达到国家安全问题的高度,因此作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必须开设网络安全的课程教学。

本课程实验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对当今流行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配置及维护的实际操作手法和手段。及时了解网络安全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向。并能够胜任一般网络安全、防火墙的策略与实现、黑客原理与防范及简单网络安全应用策略程序的开发。

二、实验方法

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具有系统性和继承性的特点。因为系统性,在实验中更要注意从系统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继承性,实验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急躁冒进。很多实验内容需要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所以实验准备尤其需要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理清实验的目的、要求,列出实验的步骤,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准备,成功地完成实验。

总体来说,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分为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总结三个部分。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 BIOS密码和计算机开机的配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计算机单机系统的安全机制

(2)掌握CMOS密码中BIOS保护密码和计算机开机密码的作用及配置操作(3)掌握CMOS密码的安全漏洞问题、破解方法和安全措施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

(1)设置BIOS密码和计算机开机密码的操作方法(2)下载相关密码的破解工具CMOS的相关工具(3)至少要用两种方法破解BIOS密码和计算机开机密码(4)针对有关安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学时安排:2学时

实验二 Windows 98的相关密码设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Windows 98系统和采用Windows 98系统的对等网的安全机制问题(2)掌握Windows 98网络中的安全漏洞问题(3)掌握Windows 98网络中的安全防范措施问题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

(1)用实验连接Windows 对等网

(2)设置Windows 98的登录密码、屏幕保护密码、远程管理密码和共享权限、共享密码

(3)学习修改注册表提升Windows 98系统的安全性

(4)至少用两种以上的方法破解Windows 98的登录密码、屏幕保护密码、远程管理密码和共享权限、共享密码

(5)针对有关安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学时安排:2学时

实验三 配置天网个人防火墙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个人防火墙的配置方法(2)掌握防火墙的配置与实现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

实验内容可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而定 学时安排:2学时

实验四 Windows NT/2000的权限配置与安全审核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Windows NT/2000的注册安全设置(2)掌握Windows NT/2000的权限设置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

(1)注册安全性(2)存取控制

(3)在此实验前,请写好实训方案(4)在实训过程中,注意记录实训步骤(5)写出实验报告

学时安排:2学时

实验五 杀毒软件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杀毒软件的工作原理(2)学习使用杀毒软件清除病毒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

(1)使用RAV瑞星或KV300杀毒软件的有关网络杀毒功能检测Windows98/NT/2000网络系统,将检测结果和使用步骤写成实验报告

学时安排:2学时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理论

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是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考试目的是考核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理论及其基本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配置及维护的实际操作手法的手段。考试试题应当反映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二、考试重点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2. 网络安全配置、操作维护和安全应用。

3. 当前流行的网络系统Windows98/NT/2000、Internet/Intranet的安全技术特点。

三、考试范围

本课程的考试范围应能覆盖课本的主要部分。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2.密码技术、Windows98/NT/2000系统的安全。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4.黑客技术与防范措施。

5.当前流行的网络系统Windows98/NT/2000系统安全设置、安全漏洞、管理及维。6.网络病毒与防范

7.一般网络安全、防火墙的策略与实现 8.Internet/Intranet的安全问题 9.网络安全的实际实现策略

四、考试题型

本课程重在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考试试题的难易要适中。要根据所开出实验的实际情况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一般上机实训测试题的分值要达到40%以上。基础知识的测试可参考以下题型和比例。

1)填空(20%)2)选择(20%)3)问答题(20%)4)综合题(40%)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实验考试大纲

一. 适用专业

计算机网络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专科三年制

二. 考试目的

1.使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实践技能方面得到提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2.锻炼学生们综合各科课程知识的能力和提高实验技能。3.使学生们系统掌握一般网络安全、防火墙的实际实现策略。三. 考试内容

以5—10人为一组,提供双绞线、数台电脑,组建网络系统Windows98/NT/2000Windows,指出该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相应的措施。时间为四学时。四. 成绩评定标准

《计算机安全》教学案例 第3篇

一、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从大的范围来说, 是目前国际社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从局域范畴来说, 只要利用计算机就会有发生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的威胁, 因为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就是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 是发生在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被破坏的情形下, 也即计算机所存储的数据信息被篡改、被盗取或被泄漏的情形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给出的权威性定义为:采取相应的管理、技术和措施, 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不遭到更改、泄露和破坏, 使计算机网络系统正常运行, 让网络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1]

事实上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不断出现, 很多典型的案例令人们触目惊心。如发生在美国的由斯诺登曝光于世的“棱镜事件”, 美国通过超级网络监控软件获取所要监控地区、国家、要人、单位、系统、百姓的私密信息。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数据, 2013年8月19日至8月25日一周内, 国内就有大量的网站被篡改, 仅政府网站被串改数量就达384个;这一时间内感染网络病毒的主机数量竟然近70万台, 被木马、僵尸程序控制的主机与感染飞客蠕虫的主机也都达数十万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是不少的, 无论出现怎样的问题, 都会给信息拥有者和使用者造成极大的损失和麻烦。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频发的事实告诉人们要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社会的需要就是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传授和培养的内容, 也即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必须与社会需要衔接起来, 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能力,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也就必然地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被重视起来。

二、虚拟技术进入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课程

1. 虚拟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应用范围的越来越广泛, 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并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2]社会发展的需求导引中职学校开设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 但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复杂, 难度大, 尤其需要实验教学的辅助作用, 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尤其在虚拟网络技术出现后, 该技术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保障作用被普遍看好, 在社会上普遍采用的同时, 也迅速进入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课程。

虚拟技术实际上就是虚拟计算机技术。就是在计算机的实际使用中, 利用对一个计算机主机软件系统的技术操作, 将之模拟成其他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形成虚拟计算机, 也称逻辑计算机, 如对VMware (VMWare ACE) 、Virtual Box和Virtual PC的利用, 在Windows系统上虚拟出多个计算机, 这个系统以虚拟机和主机的构造存在, 二者具有相同的功能, 相同的芯片组、CPU、内存、显卡、声卡、网卡、硬盘、光驱、串/并口、USB控制器、SCSI控制器等设备和共同的显示窗口。自然, 虚拟机满足的是拥有其用户的一套系统, 是根据其拥有用户的实际需要虚拟出来的, 且可以根据拥有者的意愿, 来选择要连接出的虚拟机的数量, 以虚拟机来满足拥有者的使用用途, 既然是拥有者为满足自身使用意愿所构建的, 那么, 这种虚拟机就是非公用的, 难于被其他用户所利用的,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 虚拟机更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2. 将虚拟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虚拟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必须通过实验教学来实现。要将虚拟技术应用到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实验教学中, 首先需要选择相应的虚拟机, 在选择虚拟机时会涉及到选择数量问题, 也即一台计算机应连接多少各虚拟机为好, 有研究者提出:“在计算机连接时一台计算机 (下转第212页) (上接第213页) 可以连接到多个虚拟机中, 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根据课程实际需要, 合理的选择虚拟机的个数, 这样在实际中才能更好的让虚拟机运作起来, 也不会过多的占用硬件资源。[3]当然, 一台计算机可以连接虚拟机的数量不仅仅是能带动的具体数量的问题, 还要考虑到网络服务器的性能, 在保障安全性和相应性的基础上设计, 因为虚拟机在实际运行中会占用计算机的内存, 计算机的内存足够大是先决条件。

将虚拟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增加了计算机这门专业课程学习的难度, 是对以往这门专业课程内容的扩充和难度的提升。那么, 首先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其技术要领, 在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实施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得以把技术要领讲解清楚, 学生能够听的明白, 能够动手操作, 扎实第掌握利用虚拟技术的能力, 不至于走过场, 不至于让学生赶到不好理解和不易操作。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教师建立好实验模版, 更细致、更精密、更准确地施以计算机虚拟技术的讲解, 让学生能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过程中, 来充分了解其技术的操作规范和细节。譬如教师一般会教授给学生一些系统性危险的知识, 会给学生讲解一些计算机木马、病毒的知识。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 可以利用虚拟技术结合实际教学给学生进行演示, 通过虚拟技术的演示, 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完全方面的知识, 学生也会对相应的病毒有进一步的认识, 并将其纳入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 从而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知识, 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4]

毋庸置疑, 虚拟技术进入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 对于教师和学生同时体现出“加码”的意义。对于教师说来, 提出了必须积极扩充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是对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说来, 在增添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上、对于学以致用上说来是具有正效应的, 还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加具体深入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 能够启发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空间有很多余地等待利用者在利用过程中创新发明, 提高其应用效率的思维方面和技术方面的认知, 从而解放思想, 积极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不但能够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新”, 更能够将掌握和驾驭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活”。[5]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计算机技术的人才, 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关乎个体的专业技术能力, 又会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和创新促进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计算机网络安全课后答案, xie520lian2012-10-07.

[2]李文.刍议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 2014 (12) :154.

[3]赵科.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0) :34-35.

[4]秦体德.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不案例技术的开发及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33 (10) :19-20.

《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教学设计 第4篇

一、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及常见的安全措施,明确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及传播途径,掌握防毒、杀毒的基本方法,学会主动防范计算机病毒。

二、教学重点

使用计算机时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防毒、杀毒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QQ号的烦恼——引入新课

教师:QQ是我们日常交往的重要渠道之一,它为我们沟通情感、休闲娱乐提供了便捷服务,使我们感受到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魅力。

教师:大家在使用过程中,有没有同学经历过QQ号被盗?QQ号被盗给你带来哪些不便?

学生1:我的所有好友都被删除了,无法再与别人直接进行联系了。

学生2:游戏没法玩了……

教师:是否知道这些可恶的盗号人使用的是什么方法盗取你的QQ号和密码的?

学生:用木马程序盗取的。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2.QQ号的安全——规范上机

(1)计算机安全的含义

教师:同学们个人使用QQ号时遇到的木马程序,所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小,但已经给我们的学习、娱乐等带来了许多的麻烦。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在政府部门、军事部门和企业的计算机内存放有许多重要军事机密和商业数据,如何防止他人非法入侵、窃取机密信息,保证计算机正常、安全运行,成了非常重要的课题。

教师: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通常采用的技术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教师进行鼓励、指导和评价。

(2)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教师:根据教材中的“讨论学习”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出在我们机房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以及造成的影响,小组代表进行总结。

教师评价:不良的行为和习惯,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也给其他同学的学习带来不好的影响。能做这些事情的同学,在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上,都比其他的同学要强些,希望这些同学,把自己的优势,放在探究新问题和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上,这样大家都会喜欢你,而不是人人讨厌你。

3.计算机的天敌——计算机病毒

教师:如果说不文明使用计算机会影响我们正常学习的话,计算机病毒则是更加骇人听闻了,下面大家阅读教材P43最后一段的内容

教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计算机病毒吗?(学生回答)

教师:下面我们来具体认识一下计算机病毒,大家先打开电脑,观察C盘、D盘和E盘根目录下的文件和文件夹的名称。然后打开D:shiyan文件夹,双击其中的文件“VBS模拟病毒”,看到有什么现象?

学生:没有什么现象。

教师:大家再打开C盘、D盘和E盘,检查各盘的根目录,发现了什么?

学生:C盘、D盘和E盘的根目录下都多了这个“VBS模拟病毒”文件。这是怎么回事?我没有复制这个文件,是谁复制上去的?是不是病毒文件?

教师:这就是老师在网上下载的一个模拟“熊猫烧香”的病毒,虽然不能和真正的“熊猫烧香”病毒相提并论,但它的破坏能力也是很强的,我在做实验时,计算机就被它“黑”掉了,好在事先我做过了数据备份,没受什么损失。现在我已把其中对计算机有危害的部分删除掉了。刚才大家运行这个模拟病毒时,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能够自己进行复制。

教师:这是计算机病毒的一个基本特征,计算机病毒还有什么特征,它们主要通过哪些方式进行传播?学生分组活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讨论、归纳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传播途径。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教师给予鼓励、评价。

4.计算机的保护神——杀毒软件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QQ号被盗就是计算机病毒的“罪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QQ大盗”病毒。同学们在使用QQ时,除了设置更复杂的密码以外,还用什么办法来防止QQ号被盗?哪位同学来演示一下。

学生演示QQ自带的查杀木马工具。教师进行评价、鼓励。

教师:对于其他类型的病毒,我们怎样进行查杀呢?下面大家用我们上节课安装的瑞星杀毒软件,根据大屏幕上显示的操作步骤,完成操作,并回答问题。

学生:当瑞星杀毒软件发现病毒时的提示:清除病毒和删除染毒文件这两个选项有什么不同?

教师:如果文件中只含有病毒代码,选择“清除病毒”和“删除染毒文件”这两个选项的结果是一样的,都会删除这个文件;如果是计算机系统中原有的文件被病毒感染,也就是病毒把它的代码添加到系统文件中,则第一个选项只把原文件中的病毒代码删除,文件原来的内容不受影响,第二个选项则把原文件也删除了。

《计算机安全》教学案例 第5篇

教学设计

《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教学设计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多的计算机病毒,这些病毒将会以更巧妙更隐蔽的手段来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因此每个人必须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增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意识,掌握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在操作计算机过程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教材分析】

本节是义务教育信息技术(上册)第二章《管理计算机》第3节《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以理论为主,全面介绍了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知识,以及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特征和传播途径,掌握预防和查杀病毒的方法,使学生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能学以致用,加强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措施。本节内容以理论知识形式呈现,缺乏实践和操作,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但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较大,不容忽视。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程面向的教学对象是农村初一的学生,学生们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能上网,可能遇到过计算机病毒,也略知一二,很多学生不知道计算机病毒,有些甚至以为计算机病毒会传染给使用者。所以要具体的、形象的来解释这个定义来加深印象。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在锻炼着提高着,但是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却流于形式。加强学生的防病毒的意识,同时自觉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同时杜绝学生制作病毒与复制病毒的传播,保证网络的正常,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

(1)初步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3)学会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常用措施。

2、操作领域

1.通过学习活动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其危害。

2.掌握计算机病毒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

3、情感领域

1、负责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计算机,促进学生信息文化、道德修养与健康人格的养成。

2、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 计算机安全与杀毒软件的使用

【教学难点】 计算机安全的防范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到现在的五十三年的时间里,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计算机开始逐步走进家庭,但是,同学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尤其是上网以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今天这节课,我就给大家介绍保障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意义与措施。

二、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计算机安全包括哪两个方面?

(计算机系统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

2、提出问题:我们怎样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保障信息安全?

(1)加强安全意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不做有损信息安全的事。

(2)采取防范措施:掌握一些保障信息安全、防范各种事故的必要措施和有效方法:

如:硬件系统的安全;软件系统的安全;用户数据的安全;病毒、黑客的防范等。

讲到“病毒、黑客”四个字时,语气要强烈一些。然后立刻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黑客”和“计算机病毒”?

“黑客”往往是指那些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通过未经授权非法入侵别人的计算机系统而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的人。

“计算机病毒”是隐藏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程序,它通过自我复制或者修改其他程序扰乱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计算机病毒是一个小程序, 能够自身复制自身, 会将自己的病毒码依附在别的程序上,通过宿主程序的执行,伺机传播病毒程序,有一定潜伏期,一旦条件成熟,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影响计算机使用。

注:提问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学生:

(1)“计算机病毒”首先是某些人编写的一种计算机程序;

(2)为了掩人耳目,病毒程序在计算机内怎么藏身?

(3)既然病毒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怎么被执行?

(4)计算机染了病毒之后,是立即发作吗?

(5)为什么把这种程序称作“病毒”?像生物病毒一样有复制能力。

(6)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有什么影响?毁坏数据,影响使用;

3、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影响:

(1)降低系统执行效率;

(2)在屏幕上显示各种信息;

(3)造成死机;

(4)部分文件被删除;

(5)改变存储在硬件上的程序;

(6)破坏整个硬盘或软盘内资料。

4、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的病毒多种多样,表现出的症状也各不相同。但无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它们都有如下共同特点:

(1)具有破坏性。病毒不但能影响屏幕的正常显示,减漫运行速度,占用磁盘存储空间,它还能破坏磁盘中的数据和程序,甚至能破坏计算机的硬件。如CIH病毒能破坏计算机的主板。

(2)具有隐蔽性。病毒大多隐藏在正常程序中,很难发现。

《计算机安全》教学案例 第6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黑客(hacker)问题及破坏手段(2)掌握病毒的基本概念、特点、传播途径(3)针对信息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 技能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使用常用软件,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能力,建立pc防御体系。情感目标:

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参与信息技术活动,能理解并遵守信息活动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负责、安全、健康的使用信息技术。【教学重点】

②针对信息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 【教学难点】

病毒的基本概念,特点,传播途径; 【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现在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学校也很好的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加上internet的广泛应用,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也比较深刻。当然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也碰到过很多问题,主要的是病毒捆扰

着我们正常使用计算机。因此我就借此机会,在学生中分组,自由讨论,把学生们所遇到的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的,一一罗列出来。然后进行归纳小结,这样学生对本章节的知识就有系统的了解了。【教学过程】(5分钟讨论,10分钟谈经历)师:你们家里都有自己的计算机吗?(pc)

学生举手(统计)

师:由上节课我们知道计算机必须有软件和硬件相互协调才能正常工作,操作系统属于系统软件,因此必不可少,那大家会安装系统吗?

学生举手统计(此时学生人数较少)

师:那你们的计算机有没有被“黑”过,是否中毒过? 生:有过,严重的要系统重装,很麻烦的。

师:那好,大家既然对计算机安全方面都有那么多的了解,那我们现在就分组讨论一下你们的pc是不是中过病毒?是怎么中毒?以及中毒之后你们是怎样处理的?而且大家是不是对pc的使用中存在良好的习惯? 生:

一组:中毒经历

①QQ聊天的时候,有一个消息自动发过来,说是照片,查看一下就中毒,然后我在网上找了QQ尾巴专杀,最后清除了;

②我同学的一个MP3放在我的计算机中想拷贝歌曲,不知道怎么的,我的计算机就中毒了,那我想一定是他的MP3中毒了; ③有一次我打开一个陌生人的邮件,不知道怎么的也就中毒了;

④不去查看不健康的网站,也不到不健康的网站上下载东西; 二组:信息安全维护方面

①系统装好之后一定要先装上防火墙和杀毒软件; ②要定时的对防火墙进行升级;

③QQ聊天设置为需要验证通过,要拒绝不明来历的人; ④要定时对自己的计算机进行查杀病毒,并能打上最新的补丁; 三组:使用道德方面

①尽量使用正版软件,不要使用不明软件; ②不进不健康的网站读,看,下载东西;

③不明来历的邮件,有反动思想的,如法轮功的宣传,我们不能查看,及时删除;

师:哦,不错哦,大家在计算机安全及维护方面有很深的了解,而且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那我们就一起把大家所提及的知识点归纳一下 归纳:(20分钟)

一、信息安全问题

插入小故事,课本上黑客窃取银行巨额(邪);还有一个我的朋友进入别人网吧管理系统,没有做任何破坏,并告诉系统漏洞何在(教育大家以后即使有这样的能力,不要做破坏的事情)

1、黑客问题

2、病毒捆扰着我们的计算机

插入讲希腊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木马故事说明了病毒的隐蔽性,从而提出病毒的特点)

特点: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隐藏性

传播途径:网络、可移动盘(光盘、软盘、U盘、MP3等)

3、拒绝服务攻击(略讲)

4、信息污染(略讲)

5、信息侵权(略讲)

6、信息渗透(略讲)

二、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㈠、大体上:国家有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㈡、使用者:

①网络的:(针对传播途径讲)如: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定时查杀病毒等;

②非网络的:谨慎使用可移动盘,确定在使用之前没有感染病毒等;

三、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inernet的普及,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乐趣,信息垃圾也毒害我们青少年思想,因此我们也应增强法制观念和伦理道德,提高假、丑、恶的分辨能能力,还应积极与各种不良信息主动应战。

我们教育者应主动“引导选择”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充当“把关人”的角色。

【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在计算机维护,病毒等信息安全防护,以及大家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能很好的遵守信息活动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安全健康的使用计算机。【拓展时间活动】

学校机房有几台计算机中病毒,并且把杀毒软件,防火墙删除,给学生分组,参与机子维护。【教学后敢】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让学生加强对不良网上内容的抵抗力。

3、正确对待互联网,做健康阳光青年。

教学重点:让学生对互联网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正确利用网络。教学难点:提高网络自制力,让学生有节制的上网。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讲法。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现代社会,互联网已不可避免的走进了千家万户,使用互联网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自互联网普及以来,他的巨大功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益处,可是其负面影响也不可避免的蔓延开来。特别是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阴影。现在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关于网络的一些知识,以及如何正确利用网络。

二、向学生讲述有关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1、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约80%的用户从1999年或2000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大都不长。具体分布如下:1997年以前占6.3%;1998年占14.0%;1999年占36.20%;2000年占43.50%。2、上网地点: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3、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

4、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三、向学生讲述网络的影响

教学方法:先提问同学,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然后总结。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

四、向学生讲述上网青年的各种“症状”

教学方法:提问学生,特别是一些沉迷于网络的一些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及想法。然后总结。

第一,认知上的“快餐——硬结”症

对网上各种时髦展品,他们在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下流连忘返,从不审视、怀疑它的构造成份和运转功效,整个大脑于囫囵吞枣之际成了一个受动而麻木的机器,致使许多硬结不但吞噬着青年人本应充满活力和主见的青春大脑,而且阻塞着他们对真知的内化。

第二,情感上的“狂泻——冷漠”症

对于那些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父权主义、顺应主义教育的青年来说,虽然在现实中其情感表露总要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左右,但他们身上被压抑的诸多情感却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肆意暴发。上网交友,网上聊天、在BBS中高谈阔论成了人们忘记权威压制、排遣孤独,宣泄不满的畅通渠道。生活中,这些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不为世间情感所动,显出一副冷漠姿态。互联网成了一部分人面对现实情感世界的心灵之锁。

第三、意志上的“自主——膨胀”症

一部分人在极度的意志自主中其“唯我独尊、唯我是大”的意志膨胀表现所震惊:一些青年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总想通过自己的自主表现而一鸣惊人,于是利在互联网上随意制造思想和议论的巨大泡沫,甚至为了达到让世人把他当主角的目的而不惜作出损害别人数据、破坏他人网站,侵入别人系统等过激行为,以至酿发可怕的阻塞网络交通的网络地震。

五、在学生中展开大讨论:充分认识网络发展中的“青年问题”,积极寻求对策。

1、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宏扬民族精神。

2、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要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3、构建网络和社会互动的青少年教育体系。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协作联动,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传统的青少年教育的政治优势和互联网的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把党、政府和群众团体的组织力量和培养网上青年志愿者的工作结合起来;三是把网站的建设工作与对现有青少年组织和机构运行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结合起来,以适应网络发展需求。

六、学生演讲,说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七、总结。

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坏处。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提高对网络的自制力,认清其两面性。合理利用网络。

八、布置作业: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现状及策略 第8篇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是我国中职院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计算机凭借其神秘的特点,赢得了广大的中职院校学生的兴趣,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难点等技术性问题,使得很多的中职院校的学生望而却步。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在中职计算机专业中是一项相当重要的任务,现如今计算机安全问题屡次受到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现如今,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生活中也同样的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是随着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影响着人们的使用,并且得到广泛的关注,所以,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应用在将来是相当有前景的,将会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解决诸多的就业类问题。可就目前来看,计算机专业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学习还依旧有些问题存在,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找出有效的策略去加强中职计算机专业中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

1 中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学习现状

目前,我国的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方面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其主要表现在“学生基础较差”、“专业课程教师知识匮乏”、“课程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以及“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这四个方面。

第一、中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对于中职院校来讲,他们由于在招生方面比较困难,导致所招收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同。对于大多数的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普遍都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低、学习兴趣低等等的问题。其次,中职院校的招生范围较广,地方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中职院校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基础不同。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于计算机的接触较少,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相对吃力。对于来自城市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于计算机的接触相对较多,对计算机简单的操作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对于加计算机的使用很少用于学习,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少用到这些网络安全的知识,反而更多的是用于玩游戏等娱乐活动,这些因素都是导致中职院校学生基础较差的直接原因。

第二、专业课程教师知识匮乏。计算机网络是一门更新相对较快的课程,网络安全专课程的教师如果不能及时的更新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体系,就不能将更新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无疑会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中职院校的部分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师来讲,他们往往不跟紧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脚步,不能及时的进行学习,只安于现状,久而久之,使得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知识变得匮乏、落后,使得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质量受到直接的影响。

第三、课程教学模式相对落后。目前,大部分的中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模式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填鸭式教学”指的是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预定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授课。这样的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在很大的程度上忽视了中职院校的学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讲授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的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接收,忽略了中职院校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我们应当给予学生们自主权力,多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实践教学,有效的去引导学生们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学习。

第四、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设置不合理。大部分的中职院校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设置笼统、混乱,课程安排随意、以及教学内容无针对性,综合性、实用性方面不足、无整体规划等等的问题。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而言,其所涉及的方面相当之多,很容易就造成学生们的混淆。因此,面对知识面广、更新快等计算机网络安全而言,中职院校应该设置更加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合理的设置中职院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得中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更加的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实用性。

2 促进中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学习的对策

(1)激发中职院校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条件,对于教师而言,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氛围,激发中职院校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以“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安全协议”等等的内容为主题,定期的开展一些兴趣小组的比赛。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中职院校的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方面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同时达到巩固中职院校学生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知识、以及锻炼学生操作技能等等的目的。

(2)激励中职院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中职院校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课程所涉及到的概念、问题等,教师都应该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精心的解答,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方面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中职院校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兴趣,鼓励中职院校学生建立创新意识。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这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起到引导、组织、答疑的的重要的作用,激发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应创建多媒体技术为前提的教学环境,建立以计算机实验室、计算机视频室为主的教学课堂。对于计算机网络来讲,操作性强、实践性强是其主要的特点,因此,对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来讲,应改变传统的“教室+黑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的在计算机实验室、以及计算机视频室进行学习。这种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能够使中职院校的学生们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应用会有更全面的了解、掌握。

(4)改变传统的考核方法。在计算机课网络安全课程考核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试卷考试,对于技能性要求较高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采用“试卷+操作”的考试方式,使计算机专业考试更加的灵活。同时,还可以采用多渠道获得学分的方式,多中职院校学生的最终成绩进行评审。比如,学校可以将学生参加学校、以及校外的各种计算机比赛中所获得的成绩、名次等,作为学分获取的渠道之一。也可以将学生做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活跃性等作为获取学分的渠道。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中职院校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各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能比赛的积极性,间接的提高我国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质量。

3 结语

总之,中职院校只有适应时代的发展、企业的要求,改善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激发中职院校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兴趣,通过采用多种方式教学等等方式,提高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不同的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既为我国计算机专业的高职学生的发展、就业等创造了广泛的前景,同时,作为一门信息技术量较大的专业课程,它也为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李鹏.关于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

[2]李建国.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杨铁军,黄琳.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4]饶建辉,程小辉.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教学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

[5]沈琦,张丽,石振莲.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

《计算机安全》教学案例 第9篇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中职学生理解网络安全重要性、熟悉各种网络安全保护方法的重要课程,尤其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强化安全意识的灌输并能使其对网络中存在的威胁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显得格外重要。如何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及实际电子商务需求,并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是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策略的改进、教学资源的利用及理论实践一体化四个角度对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进行了研究。

二、合理加工教材,重整教学内容,实施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深入解析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整理出相关教学内容,这要结合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体系角度考虑重整教学内容。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学生先前学过的内容,区分只做回顾介绍的内容和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二是捕捉学生对学科中较感兴趣的内容,并将其延伸到网络安全的讲解。中职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往往不能深入,理解也较片面,因此有针对性的重温如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等先前学科,是必要的。此外结合学生对电子商务其他课程的兴趣与接受程度,安排组织网络安全教学内容,对教学达到预期目标也十分有效。

(2)从计算机网络安全自身的有机联系角度考虑重整教学内容。许多教师的教学内容是跟着教材走的,就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而言,内容一般先后由网络基础知识、安全概述、网络安全技术、相关政策法规等几部分,在逻辑上这足够严谨,但对中职学生并不具备吸引力。显然,有效教学中教师需要建立新的有机联系体系,使内容更具效益。笔者有如下建议:首先介绍黑客、窃听、假冒等一系列安全威胁,它们对学生很具吸引力;其次说说要保护的对象,如网络中的秘密与隐私、信息的完整性等,引起学生对对象的重视;再次讲解以网络结构为主的网络基础知识;最后介绍各种网络安全技术。

(3)从学生身心特点及学习状况角度考虑重整教学内容。教师要从课堂调查开始,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状况,明确学生学习的习惯、渴望的知识及喜爱的教学方式等。

三、改进教与学的策略,情景激趣,培养专业兴趣

有了好的教学内容还需要配合学生的“有效”学习来完成知识的灌输,毕竟教是外因,学才是内因。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

中职学生通常没有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但他们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教师可以在教学媒体的选择、有趣实例的搜集、效果明显的实验演示等方面尽努力。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段有人气的影视片段,影片能够反映实际生活情景中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困扰,抛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然后通过讨论和讲解来分析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让学生喜欢学、容易学,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喜欢学,就要让学生看到课程学习的实际意义,能产生较直观的感受,比如用图说的方式,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到实际网络环境中安全威胁如何进行攻击、安全技术如何发挥作用等。让学生容易学,要尝试把理论的东西通俗化,比如向学生介绍公开密钥技术,就可以用发送电子邮件来比喻,电子邮箱的地址对应公开的公有密钥,进入邮箱的密码对应保密的私有密钥,拥有邮箱地址便可发送邮件给指定主体,同样的,拥有公钥就可以加密发送信息给指定的接收者,接收者用私钥解密得到消息。

四、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是衡量有效教学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笔者看重物力资源、学生资源及网站资源的利用,来配合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以提高学习效率。

物力资源中的实验和电教设备在网络安全课程中不可或缺。电教设备通过动感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把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极大地促进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安全课程中,生动的教学离不开实例的演示,这无疑需要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帮助。实验设备保证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更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学生资源是指在学生身上蕴藏的或表现出来的、可被教师利用并有利于教学的学生的知识、经验等,如学生就某个知识点提出的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等。利用学生资源既丰富了课程资源,且有助于学习上的交流与创新。尤其是涉及计算机方面的课程,由于其更新极快,且大家关注的领域有差异,有的学生就其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领域有独到的见解,为教师所不知的,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现今的中职学生善于也乐于吸取网络上的知识,利用丰富的网站资源辅助教学的开展,是十分有潜力的。例如在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网页(http://www.china-infosec.org.cn)上,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新闻、政策规范等。

五、课堂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提升求解问题的能力

笔者认为,适合在网络安全课程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新教学方法主要有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两种。任务驱动就是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在给他们一定自主性的同时强调要有一定的任务,当学生介入问题或承担任务,会得到激励,积极主动进入任务的求解阶段。案例教学法是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研究讨论,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提升学生求解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第一步实践由教师完成,以安装一个防火墙为例,教师演示安装时故意给自己设置一些“难关”使之无法顺利进行,这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二步理论的讲解,教师可以在尝试安装防火墙的同时,讲解防火墙的重要作用;最关键的第三步就是学生的实践过程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安装中是哪里出了问题,对于教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会很有兴趣研究一下的,当然前提是这个问题不是太难,太复杂。需要指出,在第三步骤中,教师要做到及时讲解,给予鼓励,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提高学生求解问题的成功率。

六、结束语

离开有效教学,就如同失去了教学的生命力。当前,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相关课题也不断深入,这就要求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并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贵在精心策划教学内容,关键是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重点在合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立足点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强化社区干部队伍创新工作思考建议下一篇:编剧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