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2024-08-24

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精选8篇)

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第1篇

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原因及方法

挫折和挫折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实和心理现象,是个体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阻碍或干扰,使需要和动机无法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增强抗挫折能力,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两千多年前孟子就写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一名句之所以千古传诵,就是因为它提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经受过大的挫折磨难的人才会大有作为。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21世纪的今天,人们愈加认识到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因为现代社会,信息广,变化大,机遇多,节奏快。生活的海洋越广阔,风浪就越大;成功的机遇越多,受挫折的次数就越多。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强,能承受打击或经得起挫折;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住挫折考验,面对挫折消极悲观、忧郁,自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重者则导致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在教育工作中,经常教育学生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如意,要学生明白“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这些不如意仅仅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小小的绊脚石。应该正视挫折、驾驭挫折、化解挫折,而最终才能战胜挫折。

在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自我实现的愿望不断提高,然而理想与现实的愿望差距越来越大,再加上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迅速走向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他们往往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弱、耐挫折能力差的弱点,而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才的心理素质要求在不断提高,然而他们大多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相对优裕的生活环境一方面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减少了面对困难与承受挫折的机会,以至于许多大学生的挫折容忍能力较低。由于家庭溺爱,使他们成为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缺乏生活经验,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并且容易产生脱离现实的虚幻想法,一旦遇到挫折,便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导致情绪恶化或厌世。所以挫折已成为每位学生必然遭遇的问题,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已刻不容缓。学生工作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大学生提供情绪宣泄的安全机制,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教育大学生一些应付挫折的方法,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环境。例如可以在学校或班级开展挫折教

育讲座,开设心理咨询室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挫折心理;号召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参与者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涩,使之身心得到锻炼,增强竞争和拼搏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挫折教育情景,寓挫折教育于日常教育工作中,培养他们驾驭挫折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明白在挫折和不幸面前,如果我们轻易放弃,就将一事无成。诺贝尔说:“坚忍不拔的勇气是实现目标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唯有备足资本,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参与平等竞争,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当然,大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原因不是单一因素的引发,而是多种主客观原因综合互动的结果,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教育体制在学生挫折教育培养方面的欠缺。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起来的。他们自上学起,就围着成绩高低打转,升学的压力使他们失去了多种素质培养的机会。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导致不少学生心理脆弱,承受力低。考上大学后,现实中的大学校园环境及设施与大学生想象中的“天堂”有一定差距,使大学生心理产生失落感。面对新的环境,一旦遭遇挫折,要么消极逃避,要么遭受沉重打击。

2.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家庭的一些潜在或显性的条件,如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人际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的抚养方式等对大学生的心理挫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自小娇生惯养的孩子进入大学后,由于缺乏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和战胜挫折的经验,往往就经受不住哪怕是稍微一点阻抑个人要求、愿望的刺激,易产生心理挫折。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中,长期缺乏父爱或母爱,他们在物质上、精神上的要求经常受到阻抑。进入大学后,这些孩子往往表现出内向、孤癖的性格,很少与人交往,不易表露感情,抑郁寡欢。

3.专业学习缺乏兴趣。大学的专业学习对很多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大多数学生高考的志愿都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劝慰和参谋下填报的,只有少数学生是出于个人志向的主动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进人大学校门之后,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志向大体一致的大学生会感到满足、欣喜和安慰,并因此增添学习的动力。但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志向不一致的同学,对学习缺乏动力、信心不足、厌倦、敷衍应付等,产生厌烦和抵触的负性情绪,造成心理压力。

4.面对学习的压力。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和激烈的高考竞争后,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迷失了自我,有的甚至意志衰退、丧失进

取心,沉溺于电脑游戏中,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有的因几门功课不及格而面临留级或退学的危险。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由于家境贫寒,在饮食、穿着方面比不上其他学生,但又不甘心不服气,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显示自己的才能,但由于过分紧张的学习和沉重的经济压力使他们常常夜不能眠,食不甘味,由此也会产生挫折心理。

5.人际关系障碍。当代大学生大都渴望有较高的人际沟通能力,以不断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对新生而言,新环境、同学关系等都与中学显著不同。大家来自四面八方,经济、文化背景各异,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也不同,因而不太容易交往。对老生来说,有的由于个性特点或修养有缺陷,对自己存在的不足不能正确认识,导致在群体中不受欢迎,没有知心朋友。很多同学都因不良的人际关系而心情烦躁、紧张,有的干脆逃避复杂的人际关系,把自己紧紧地封闭起来,从而产生压抑、孤独和焦虑情绪。

6.青春期的恋爱困扰。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其性生理发育已经成熟,由此而出现了性的困扰。大学生谈恋爱已成为普遍现象,但大学生感情不成熟、自控能力差,且大学生恋爱与其学生身份冲突,老师的警告、家长的责怪及毕业后两地分开的现实困难,都使大学生的恋爱往往成为无果之花。有的受失恋、单相思的困扰,产生苦闷、惆怅、失望、愤怒等情绪,使一些大学生处于情感的沼泽中不能解脱,日思夜想,焦虑失眠。

7.生理缺陷及疾病原因。当代大学生更重视自我形象,注重自己的“面子工程”,有的甚至“以貌取人”,时刻注重自身形象。大学生身体有疾病或生理上有些缺陷本属正常现象,但一些同学却不能正确认识。有的大学生患有慢性生理疾病,久治不愈,忧心忡忡;有的脸上有疤,走路时总是不敢抬头;有的男生个子太矮小,有的女生体态太胖而产生极强的自卑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与别人交往,沉默寡言,闷闷不乐。

8.期望值过高,理想追求受阻。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越高、目标期望脱离实际,满足自己要求的机会便越小,遭到挫折的可能性就越大。在长辈们的呵护娇惯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大多自我感觉良好,对一切都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认为自己的能力能够处理一切所遇到的事情,一旦遇到打击或不如意,就会因承受不了而出现抑郁、优愁、痛苦等情绪。如有的学生不顾自己的客观条件,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定得很高,一旦有了一点点疏漏,就会无休止地责怪自己,使自己总是生活在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情绪

状态之中。

针对以上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原因的分析和总结,另外在参考其他高校在大学生挫折教育方面的一些具体实施办法的基础之上,就我校大学生的挫折感心理干预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教育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之所以会在学习生活中产生挫折心理和行为,往往是夸大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忽视客观的物质存在性,当不能实现目标时,不及时调整目标和行为,固执地坚持己见。一个人如果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事物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并能采取适当的态度和反应,做到冷静而稳妥地处理问题。同时也能心胸开阔、保持乐观主义精神,从而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因此通过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在实践中养成主观符合客观的思维习惯,就会减少大学生挫折心理和行为,即使遇到挫折也会及时纠正,正确排解。

2.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挫折观。在人生旅途中,困难、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首先要教育学生面对挫折,能勇于承认“失败”,但不要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即承认对奋斗过程中某一环节的努力的失败,但不能对自己本身做出消极、否定的评价。其次,要培养挫折辩证观。挫折对人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挫折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的弱点、长处和发展潜力;挫折可以让人增长人生经验,增强自信心,学会对自己负责,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挫折可以使人生多姿多彩,构成有意义的生命历程。再次,要帮助大学生学会分析挫折的原因,面临挫折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过分自责,而要通过客观的分析,加深对自身不足的了解和所处客观环境的认识,及时调整个人努力的目标。

3.提供情绪宣泄的安全机制,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排解力。一个人处在受挫情境之中时往往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反应,而这种紧张的情绪如果不能适时地宣泄出来,就可能被“累积”而导致病态心理乃至攻击行为的发生。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多与受挫者进行心理交流,采取个别谈话、意见箱、开展热线咨询电话、心理咨询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等方式,给受挫者提供各种抒发受挫情绪的场所和机会,让他们自由地、毫无顾忌地倾诉自己的烦恼、苦闷和优虑,把不满的情绪全部宜泄出来,以达到内心的平衡。

4.教育大学生学会一些应付挫折的方法。在漫漫人生旅途中遭受挫折是必然的,大学生除了正确对待挫折外,还应该学会一些应付挫折的方法。一是遭遇挫折后重新调整目标,即当某一目标多次无法达到后,可以降低要求或改变行为方向。二是学会

自我安慰,即遭受挫折后应想出种种理由来原谅自己或为自己辩护。三是多找亲人、朋友倾诉。遭受挫折后与亲人、朋友交谈,倾吐自己的不快,发泄自己的不满,压力就可能得到缓解或减轻,失去平衡的心理就可以逐步恢复正常。四是学会自我娱乐。经历挫折之后,通过自我娱乐,调节自己的情绪,使心情得到放松,藉以减少精神痛苦。虽然以上方法中有的不够积极,但对增强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仍有一定帮助。

5.优化环境氛围,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有些大学生遭受挫折后,到底是战胜挫折积极进取还是畏缩不前消极退却,同所在群体的人际关系以及环境氛围有很大关系。如果群体中充满互相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的气氛,受挫者就会从其中获得战胜挫折的力量;如果群体中成员间相互疏远、感情冷漠,则会降低受挫者战胜挫折的勇气。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为受挫者创设一个良好的群体环境,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对于家庭比较贫困的大学生,要启动校园“爱心工程”,建立贫困生奖、贷、助、勤、免制度,鼓足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班级“一帮一”互助小组,不让其在学习上掉队;特别对于心理有障碍的同学,教师要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多和他们谈心、交流,鼓励其参加校园文体活动,帮助其克服孤僻、离群的心理,使他们在活动中意志得到磨练、情感得到升华。

6.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完善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挫折的容忍力受到人的生理条件、遭受挫折的经验以及个人对挫折的思想准备的影响。磨炼大学生意志,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提高大学生挫折容忍力的重要途径。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活动、暑期“三下乡”等活动,使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民情,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教育,在社会这个大坐标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个人价值的内容和体现方式,完善自身社会性人格和心理机制,增强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挫折容忍力、情绪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第2篇

一、浮躁心理什么表现

浮躁心理是当前青少年的通病之一,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等。

二、浮躁心理的产生原因

1、家长的影响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少家长总担心在新体制带来的震动和冲击面前无法适应,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长急于脱贫或改变现状,出现急躁的心态,这种心理也会影响到子女。

2、意志薄弱

有的父母只知给孩子灌输知识,却不知培养孩子的意志,造成孩子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三、为改变孩子的浮躁心理,父母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孩子树立志向

父母在帮助孩子树立理想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立志要扬长避短。有的孩子立志经常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父母应告诫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才会有成功的希望;二是立志要专一。父母要告诉孩子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防止孩子“常立志而事未成”。

2、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

一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动。父母要引导孩子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积沙成塔。

3、有针对性地“磨练”

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孩子的浮躁心理。如指导孩子练习书法、绘画、下棋等。此外,还要指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事时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孩子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练习,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4、用榜样教育孩子

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第3篇

一﹑造成学困生挫折心理的原因

1.家庭的过分保护

现在的家庭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 含在嘴里怕化了, 揣在怀里怕捂了, 捧在手里怕捏了, 扛在肩上怕摔了, 千般宠爱, 万般呵护, 给宠得、溺爱得如同“库兹亚”一样, 是温室里的娇嫩花朵。父母不愿意把孩子从小投入艰苦的环境中去, 从而造成某些学困生的“蛋壳心理”:一方面富有优越感、个性十足、好胜心强;另一方面又经不起挫折和困难, 一遇到问题和困难就回避、退缩。

2.学校教育的失误

当前, 虽一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但学校仍然把学习成绩看成是学生的一切, “分分”依然是学生的命根, “考考”依然是老师的法宝。名目繁多的大小考试不断造成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心理的畸形发展, 而且为他们遭遇挫折后的一蹶不振埋下了祸根。再者, 某些教师的教育态度、措施、方法不恰当, 对学生不够公平, 缺乏爱心和耐心, 教育态度生硬、粗暴, 破坏了学生心目中对学校和教师所怀有的依恋、尊敬的情感, 也会使学困生产生挫折感。

3.个人的挫折耐受力弱

学困生往往是挫折耐受力比较弱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如果经过一定的努力, 学习成绩仍然落后于其他学生, 就会产生自暴自弃、信心不足的现象, 学习上不求上进, 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畏缩不前, 往往会陷入焦虑、愤怒、失望、痛苦、沮丧、抵触、厌倦等情绪状态中, 有时因为老师和家长的一点小小的批评就感到委屈, 感到丢了面子, 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二、学困生挫折心理的辅导对策

1.帮助学困生制定合理的目标, 培养自信心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导向成功的第一要诀。”一个充满自信心的学生, 处世乐观进取, 做事主动积极, 勇于尝试, 乐于面对挑战。因此,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制定合理的行动目标, 来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 使其从容地面对挫折与失败, 不断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乐观向上, 积极进取, 最终战胜失败。

2.以活动为载体, 磨炼学困生的挫折耐受力

从古至今, 很多成功人士辉煌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振奋人心的奋斗史, 都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坎坷经历。因此, 对生活安逸, 从未感受过可能经历的诸多磨难, 基本上不具备抗挫能力的现代学生来说, 接受挫折耐受力的训练, 已成当务之急。为此,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困生积极参加学校、社会团体组织的磨炼式锻炼, 如夏令营、冬令营、社会实践、徒步远足、义务劳动、登山等活动, 不断增加学困生的家务劳动量, 以及根据学困生的身体素质, 不断增加其体育锻炼的活动量, 让学困生多深处逆境, 经历艰辛, 不断磨炼意志, 增强挫折耐受力。

3.巧用心理健康课的优势, 对学困生进行耐挫折心理训练

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第4篇

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第5篇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业出现错题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充分挖掘错题中的教学价值,研究以来,我们以“常见错题分析”为主题开展课题研究,利用错题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查找了学生错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为什么要做常见错题分析?

教学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么想,但教师往往苦于没有管道,不知道怎么去了解。错题是学生思维的真实暴露,是学习知识后的第一回馈,潜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待错题的态度和采取的对策是有差异的,主要形式有单独订正、集体评讲订正和个别面改等,但往往会忽视错例的教学价值。我们开展常见错题分析,就是要引导教师重新认识错题的价值,自觉积累素材、分析原因,充分挖掘错题中的教学资源,养成研究学生、反思教学的习惯。

从学生角度而言,每次他们拿到批改后的作业本,总是喜忧参半。一方面为自己解答出了疑难问题而深感高兴;另一方面,面对错题,学生往往不敢正视,而是表现为疑惑、羞涩甚至懊恼。开展错题研究,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原因,消解畏难情绪,同时明白作业是了解自己学习状况的手段,错题是帮助自己成长的阶梯,从而获得轻松的学习心态。

二、学生作业常见错题产生的原因

(一)教师对学生错题的认识不足是诱因

1.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不当。

其一:课堂上教师怕学生不明白、怕学生出错,所以在算理、方法和数量关系等方面讲得过多、过细。学生缺乏了独立思考、尝试实践、动手操作实践等,知识就不能自主建构,老师就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路,及时调控教学,因此错题就会“应运而生”了。

其二:学生错误产生的多少,也与教师课堂的教学预设有关。一些教师由于自身教学经验匮乏,面对学生的错题,不能很好地将相关知识或解决方法预设到课堂教学中,从而造成学生的错误反复发生,甚至由一些错误产生新错误。

其三:新授课上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怕不能完成教学进度就一带而过;对于极个别的不具有普遍性的错误就“视而不见”。教师这种缺乏对差错的接纳意识,潜意识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对错误原因不主动分析,对错题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或等待老师讲解解题思路和答案,被动地订正错题,使错题得不到正视,错误得不到解决。

2.教师回馈评价的针对性不强。

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通常以解题的正误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回馈时没有让学生暴露出错误的思考过程,没有采取针对性的纠正措施。遇到错题时,大多数的教师都是让学生独立改正后,教师复批,如果还是错的话就再次改正再次复批,或者教师直接把整道题的计算方法再教一遍……整个回馈、订 正的过程学生都处于一个高度紧张、不知所措、不知所云的精神状态,几天后同样的错误还再出现、或又衍生出另一种新的错误……可见订正的效果是低效的。再从另一个的角度来看,这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还会出现抄袭作业、逃避改错的不良现象,长期下来就会磨灭学生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对于学生在解题的思考过程、思维质量等具有发展价值的过程性评价缺乏针对性,降低了学生订正错题的有效性和积极性,还无意中为新的错题提供了土壤。

(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缺失是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的不足,是错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些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某些知识点、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与掌握,导致不能正确、灵活地解题。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基本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但是技能不够熟练,使得计算速度较慢、正确率较低。这些学生长期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欠缺,造成学习上的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形成恶性循环,只能是错题的大量产生,甚至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上课不注意听讲,新知没有真正掌握。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新知的熟练掌握,学生新知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错题产生的情况,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又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作业中错题的产生,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思想抛锚,新知没有掌握,解题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3、作业不认真,粗心大意,没有检查、验算习惯是又一原因。主要表现在书写潦草,不规范;审题不细,忽略隐蔽信息,思维不严谨,造成理解偏差;做题时粗心大意、马虎,出现抄错、漏抄、计算失误、忘写等不该错的错误。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自主检查和验算的习惯,能自主检查的学生检查、验算的方法单一,不够灵活。

4、对错题缺乏自我反思意识。一些学生对作业中产生的错误,没有“紧迫意识”,只要老师不催,总是懒得改正,或者抄袭人家正确答案后就算完事。能主动去纠正错误的学生已经表现得很出色了,但他们也只是去追求最后的正确答案,没有把自己“制造”出来的错题当成学习资源,不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关注,也没有相应的“自我反思”习惯——即对每一次出现的错误都进行认真、细致、深入地分析原因,进行自我反思、避免重犯。

三、学生常见错题解决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发现,错题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同时也可以通过分析其产生原因进行“干预”而有效规避的,关键在于采取何种有效对策。以下是我们研究查找的一些办法:

1、优化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新授知识

针对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知识、技能掌握不足造成的错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变换的形式,生动的知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采用:课前,利用情境引入、通过设疑、创设悬念、造成认知冲突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课中,教师要在讲清、讲精新知的同时,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教师不能大包大揽,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独立思考、尝试实践、动手 操作,真正做到掌握新知、消化新知。课尾,采用拓展法、新奇法等,给学生留下一些悬念,期待着下一堂课的到来。

2、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克服粗心大意造成的错题

针对作业不认真造成的错题,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整齐、有序的学习、生活习惯。学生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如果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无序的家庭中,没有一定的作息时间、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孩子做事丢三落

四、马马虎虎就会成为“家常便饭”。所以教师要和家长沟通引导孩子养成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生活上,让孩子养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习惯。学习上,要培养孩子定期整理书柜、清理书包,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做完作业要检查、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等好习惯。生活、学习都整齐有序地进行,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现象就会减少。其次,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规范,要统一作业格式,尤其是不同题型的书写格式一定要学生严格按要求去做。

3、培养审题能力,克服审题难、理解不了题意造成的错题。

审题作为一种学习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如何培养的学生审题能力,我们认为,让学生懂得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意”,还要养成积极主动的审题习惯。可以从语言文字着手,通过对题目的反复读,流利读,并圈出重点词,反复推敲、对比,来诱发对题意的深思。教会学生认真读题、审题,是帮助学生纠错的一个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

4、培养学生做题时的反思习惯,避免错题的发生

反思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与思的结合,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 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这两者缺一不可。

(1)自主检查

当学生解题后应当养成自主检查的习惯。检查是否按题目的要求;检查数字、符号有否抄错;方法是否正确。自主检查应当是反思的第一步。

(2)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

在自主检查后,要引导学生从五个层次进行反思:①这题运用了那些知识点?(想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②我是怎样想的?(想解题方法)③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解题依据和解题的思路)④还有其它方法吗?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⑤能否通过改、换条件或问题的方式来变成另一道题?(想一题多变,促进发散思维)

如果发生错解,更要进行反思:错题的根源是什么?以后要注意什么?怎样克服?怎样才能避免重复犯错。“吃一堑,长一智”,学生每遭遇一次错误,就增添一次打破和超越已有经验的机会。经历错误并克服一次错误,学生的已有智慧结构就会呈现一种螺旋上升的状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的反思。经过系统的训练就可以形成习惯。

5、反馈评价要及时、针对性要强。

反馈是指学习者通过一定的线索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只有当学习者从他们的学习结果中得到反馈时,评价才能对学习起促进作用。课堂中出现的错题,教师一定要及时反馈、纠错,把学生的错误消灭 在萌芽状态。作业收来后,教师应尽快批改、反馈,通过反馈,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强化,或对知识错误进行矫正,改善学习状况。

针对普遍性的错误,教师可以课堂上与学生集中评讲;针对个别问题的,教师与学生可以面对面交流,让学生充分暴露出错误的思考过程,从中发现错误原因,并及时订正。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可知,如果反馈评价不及时,随着学生对练习题内容和解题思路记忆的消减,寻求正确答案及分析错误原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下降,“遗忘规律”就起作用了,这显然不利于对错误的纠正和缺失知识的弥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排除负面心理因素的影响,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错题的产生。

6、让错题资源成为学生发展的生长点。

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学生的每个错误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所以,我们教师要有开发“错题资源”的意识,让错题资源成为学生发展的生长点。

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建立“错题集”,定期进行整理,汲取当中的营养。把错误解法进行全面分析、系统分类整理,把错题设计成题组、判断题、辨析题等,通过对错题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结合小组讨论、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透过错题发现知识的盲点,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认知能力、思维水平,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和发展。“错题集”更有助于教师深入 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备课时翻翻档案,瞧瞧学生踏错的足迹;教学时在“错误易发地段”提醒学生“翻车”,使他们少进或不进知识误区,少走弯路,经过长期努力,学生的学习质量自然会趋优。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不能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指导自己教学的载体。

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第6篇

教育调查报告

院系专业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2008级

调查人员 冯宇、李应龙、胡秀娟、刘楚

刘洋、程燕春、周朝卫、刘栋

调查时间 2011年10月21日——10月30日

调查课题 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调查

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以南昌三中为例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通过对高中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逆反心理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青少年认识自身缺点,完善人格。

调查人员:刘洋 刘栋 程燕春 周朝卫 刘楚 冯宇 胡秀娟 李应龙

调查对象:南昌三中高一高二学生

调查分工:问卷设计:李应龙 胡秀娟

问卷调查:刘洋 刘栋 程燕春 周朝卫 刘楚 冯宇

数据统计:刘洋 刘栋 程燕春 周朝卫 刘楚 冯宇 调查时间:2011.10.21——2011.10.30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手段:抽样调查(高一3个班,高二3个班)

样本人数200 报告撰写:李应龙

正文

摘要: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经常表现出有朝气,精力充沛,充满热情,但他们的情绪带有很大的冲动性和不稳定性。然而大部分家长对子女宠爱有加,有些老师缺乏对中学生心理的正确沟通与疏导,另外还受到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使许多中学生不再简单地服从成人的权威,甚至会反抗权威,这就是逆反心理在作祟。

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就会出现对教师实施的内容、思想、价值取向产生心理障碍,从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也会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小组认真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逆反心理;原因;对策;南昌三中

一、调查过程及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别来管我,烦不烦啊?”这句话在中学生的口中早已屡见不鲜。从小学生成长为一名中学生,无论是在生理、心理、体貌、性格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为什么老师和家长让他们向东,他们偏向西;为什么从前听话的乖乖女,会变成如今的“野蛮女生”„„这一连串的为什么,这些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极大变化,都会令我们感到很惊讶。

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学生的这种心理表现得更突出一些。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则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 ,重则导致过激行为 ,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经常听到许多老师抱怨学生不听话、难管理,逆反心理严重,时常发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抗。我们实习小组经过观察和了解,发现这种现象的确比较普遍,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表现得更加明显和突出: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内心比较脆弱,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一旦遇到老师批评教育,马上像刺猥一样炸刺,拒老师于千里之外;对老师的管理和教育,往往充耳不闻,我行我素,十分反感,充满着敌意,甚至故意与老师作对,严重的甚至造成师生间的冲突。这种现象若长期持续下去,将会严重影响到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到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甚至影响到学生将来融入社会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反思,特别对于作为准老师的我们应深刻分析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时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化解师生间的对抗情绪,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健康成长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南昌三中高一高二年级总共六个班的学生:其中有奥星班的学生,也有平行班的学生。根据班级特征,分别选取了几个典型的班级参与调查。一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为95%。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为自编问卷《中学生逆反心理调查问卷》,问卷详见附表。该问卷共有18道题,每道题目设置了3-9个选项,其中4道多选题,两道问答题,题目根据不同的内容因素设置,具体安排如下:1题: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2-10题: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11-18: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研究。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情况

通过文献搜索我们查阅到了相关高中生的逆反心理的表现,于是根据高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我们设计了问卷的第一题

1.是否有以下行为?(多选)

()A在乎个人空间,好发表个人观点

100A, 94B当观点遭否认时表现出固执的态度,有

D, 74G, 7480强烈的表现欲 H, 68B, 57C认为个人的思想是符合潮流的,家长的60往往不合时宜 C, 3740D极度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说教

I, 18E公然反对教师或家长 20E, 10F, 6F讽刺表现进步的同学 0G很想受到他人的重视 ABCDEFGHIH觉得父母很唠叨 I以上表现全无

分析:高中生正处于心理的过渡阶段,心智不成熟却又不愿被当作“孩子”,喜好发表自我观点,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对于许多事物持批判态度,因此逆反心理较为严重。

其中,较之小学与初中,开始在乎个人的空间,好发表个人的观点,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同.极度反感父母亲了解其日记或个人信件等隐私空间.当观点遭到否认后表现出固执的态度,有强烈的表现欲.对父母的教育言语不是很顺从.认为个人的思想是符合潮流的,家长的思想往往不合时宜.在学校对老师也极度反感其居高临下的说教,很在乎个人的自尊心或面子.公然反对教师或家长.有时故意在课堂与老师抬杆,顶牛.甚至不顾后果与老师或同学发生冲突.有时对老师的批评报以仇恨的目光.第一题2.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通过文献,查阅到中学生逆反心理可能原因有家庭,社会,学校,及传媒等。于是为了探究主次要原因,设置了2-11题来研究产生原因 2.你认为谁是造成你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

()A 社会

B 父母与家庭

C 学校与学习

D 同学与朋友

D4%C39%A30%ABCDB27%

分析: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造成中学生具有逆反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父母。及学校都是主要因素。学校教师的教育方式是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这就提醒了我们这些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准老师们需注意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了。

3.你对社会、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整体满意程度是

()A 很满意

B 满意

C 一般

D 不确定

E 较差

F 很差

EFAD2%9%4%12%B38%C35%ABCDEF

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各种关系处于极度满意和很满意的不到调查人数的一半,也就是说学生对社会、家庭及同伴关系在中学已经有这样那样的不和谐因素在里面了。

4.家庭在学习上给你很多的压力时,你会

()A 和他们交流说出内心想法

B 恼火,行动上表示不满但不直接说

C 离家出走

D 其他 D30%A29%C6%ABCDB35%

分析: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只有29%的人在面对学习压力时,会把真实想法跟父母述说,而很大一部分人都选择沉默等手段压抑在心底。

5.当你做错事是,家长或老师对你的处理方式是

()A 当众严厉批评,做出惩罚

B 私下用心交流

C 放纵不管

D 其他D22%C6%B50%A22%ABCD

分析:从上述数据可看出,当孩子做错事时,只有50%的家长会选择私下用心交流。这就显示了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孩子具有逆反心理的一大因素。

6.如果你身边的人和你意见不一致,是否会引来你对他的逆反心理

()A 会

B 不会

C看情况,看所涉及的具体内容的性质DA0%4%B22%C74%ABCD

分析:74%的中学生认为,如果接触的对象和自己的意见不一致,就会引来他们的逆反心理。他们希望自己的观点可以得到他人认可,自己可以受到他人的重视,这不失为一种激进的方法。

7.你认为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比如:报刊杂志、网络、电视新闻,社会上的文化现象等)是否影响你的心理发展?

()A很大

B一般

C偶尔

D一点也不D16%A13%B29%ABCDC42%

分析:大众媒体不恰当的渲染是导致逆反心理一个重要因素。比如一些宣扬暴力与血腥的日韩影片和电视剧,极力美化逆反者的个人行为,夸大逆反者的能耐,鼓吹个人主义。调查得知,只有16%的中学生表明自己不会受大众媒体的影响。

8.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使你感到压抑吗?

()

D0%C40%A18%ABCDB42%A是

B有时有

C没有

分析: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过于经验主义而不考虑现实社会各种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简单地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脱离教育实际,使学生感到自主性受到威胁。问卷调查表明,有60%的高中生感觉学校规章制度使自己感受压抑。学校往往严禁许多内容,而高中生大多具有禁果逆反行为,即对被禁止的东西特别感到好奇,总想违反禁令去尝试的逆反行为。这容易激起学生逆反心理。

9.在家时是不是喜欢一个人关着房门学习或娱乐?

()A是

B有时

C不是 C22%D0%A52%ABCDB26%

分析:调查显示,只有52%的学生是关着门学习和娱乐的。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宁愿自己一个人,也不愿意与家人沟通交流,说明学生自身心理状态也是导致逆反心理的一个因素。

10.你是否欣赏有叛逆心理的人?()A是 B 不是 C看具体情况

DA0%10%C51%ABCDB39%

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只有39%的高中生不会随大众,去崇拜会模仿有逆反心理的人。这说明,中学生的周围事物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形成。

3.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为了找出应对中学逆反心理的措施,设置了11-20题

11.当需要别人倾听你的想法或抱怨时,一般选择向谁倾诉

()A 家长

B 老师

C 身边的同学和朋友

D 经常上网聊天但没见过面的网D9%A19%B5%ABCDC67%友

分析:81%的中学生愿意对朋友和其他人敞开心扉,却不喜欢对父母说心里话,这反映了他们对家长的极度不信任。自然,学生们不对大人说心里话,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但是,学生们不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情况反映给家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家长和学生们之间的代沟愈来愈深,只会影响双方的沟通。

12.你觉得长辈信任你吗?

()A 很信任

B 不是很信任

C 完全不信任,经常怀疑我

C7%B34%D0%A59%ABCD

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有41%的中学生觉得自己的家长不信任自己或极度不信任自己,这说明要解决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要对孩子首先以信任,才可能解决最基本的逆反问题。

13.平常回家跟爸爸妈妈讲学校或班级的事情吗?

()A常常主动讲

B家长问就讲

C有兴趣的事情就讲

D不愿意讲

DA 14%27%A

B C CDB41% 18%

分析: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这就是为什么只有27%的高中生会主动跟父母讲自己身边的事。

14.家长最关心你下列哪个问题呢?(可多选)

()A心情快乐与否

B学习好坏

C是否受到老师关注

D与同学相处关系如何

E身体健康

F是否违纪 B, ***0E, 94100A, 7580D, 65F, 53C, 486040200ABCDEF第十四题

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父母是把孩子的学习好坏放到第一位的,而孩子的心情快乐,身体是否健康也居然没有学习重要。这似乎不太合乎情理。

15.你认为自己与长辈间存在代沟吗?()A 不存在,他们也是我的朋友

B 存在,某些方面说不到一块去

C 肯定存在,简直没法沟通

CDA 11%0%18% A BC D

B

71%

分析:调查显示,有82%的孩子觉得自己与家长存在代沟。很多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逆反心理。

以上几题表明: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有些家长则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16.你认为怎样的父母和学校才是你真正喜欢的()

A 为我安排好一切,让我不必为任何事烦恼

B 尊重自己,把我当做一个成人对

D0%A6%ABCDC42%B52%待 C 其他

分析:52%中学生都希望老师和家长把自己当成人对待。都可以用平等、民主的方式与自己交流、沟通,这也是所有学生的共同心愿。由此可以看出,逆反心理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哪怕他是全校第一,哪怕她看上去就是一个乖乖女,他们一样逆反,作为教师大可不必惊慌。如果师对青春期中学生的这一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并指导得当,他们的逆反心理就会表现得很弱,甚至看不出来,他们就会健康、顺利成长。相反,如果教师指导不当,就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加重他们的逆反心理。

17.当与学校和父母发生冲突时,你愿意用哪种方式调和矛盾()A 顺其自然,我才不管

B坐下来,平等的交流

C争吵 D 其他D29%C4%A16%ABCDB51%

分析:调查表明,51%的高中生都希望家长、老师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学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悔过;不希望给他们太多的责备,他们毕竟还是未成年人。每位学生都是愿意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与表扬的,这是人之常情。教师与家长们应适当地流露、表现出对子女或学生的理解与宽容,不用怕为此而减少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威性。事实上,他们会因此与你更加亲密无间。避免重复批评,避免“廉价”表扬。

18.你认为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A经常与长辈交流,使他们更加了解自己

B试着让自己更谦让长辈

C看心理医生

D其他D27%C9%B19%A45%ABCD

分析:调查显示,45%的孩子都希望家长可以和自己好好交流,多一份沟通,少一份障碍。家长和老师要充分认识逆反心理是高中生处在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认为子女平时的一些逆反行为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其实只要家长、老师全心全意,能平和地与学生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中生一时的逆反心理是很快消失的。

二.成因总结及启示

(1)成因总结: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首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大众传媒及社会文化的影响。首先,学校及家庭因素占有很大的比例。虽然中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时间少于其在家庭中的时间,但是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他们对于老师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波动和应激反映,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甚至对个性心理成长造成伤害。所以说,教师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作为准老师的我们就很有必要去探讨此问题。

其次,大众传媒与中学生逆反心理之间也存在着密切联系。当前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其内容都充斥着“个性”与“自我”的元素。而叛逆这个原本带有贬低意味的词汇,已经成为中学生眼中的褒义词,成为他们最渴望具有的特性。这是因为大众传媒在信息选择上一般面向成人,忽视了中学生群体身心发展的需要,致使成人文化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危害了青少年的思想认识。由于大众传媒还强调新奇性,介绍一些国外的时尚现象,也容易造成他们赶时髦,产生反文化意识。

(2)准老师的对策:

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准教师来说,应该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化解学生的对抗情绪,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呢?我们讨论后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加强师生沟通,营造轻松的教育氛围

有位哲人说过,掌握了沟通,你就掌握了世界,沟通会产生双赢的结果因而对于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的教育,尤其要建立在有效的沟通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才能避免空洞的 管家婆式的说教,才能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所以,教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要学会倾听,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把他们的所思所想,敞开心扉告诉老师,他们关心什么,想什么,对老师有什么要求,教师都要了解清楚,这样才能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规划人生,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师的工作意图,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幸福和快乐,自觉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建议 2.注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衔接与配合

教师要注重与家长互相沟通配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师要经常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一起制定教育方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采用激励式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切实认识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关爱,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亲其师,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因而,教师平时要不断加强学习和提高,要不断积累自己的学识,以便与中学生有共同的话题,经常与学生交流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同时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课堂上能够妙语连珠 深入浅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教师要有亲和力,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对部分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要有耐心和恒心,要给学生足够的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真正从思想上感化学生。

4.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逆反心理的主要手段。

这就要求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谦受益,满招损。”

5.教师与家长们也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高中生在这个阶段逆反心理是一个心理的弱点。

因为他们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什么时候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引导他们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采纳别人好的建议,要学会宽容,胸怀要宽广,目光要远大,不要钻牛角尖,走死胡同,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适当进行正确引导。

三.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识到高中生也存在普遍的逆反心理,并对逆反心理现状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研究,这为我们以后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些帮助。通过调查统计的数据可以知道,现代高中生的逆反心理和学校老师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和老师加以重视。如何弱化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每个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也探究了六点老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作为准老师的我们,仅仅注意这几点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做到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还要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有一个爱学生的心,让学生亲其身信其道。

附件:

中学生逆反心理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你是不是经常与父母、老师对着干?你是不是老觉得大人们很烦,管你太严?事实上,似乎人人都有一定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例如常与教育者“对着干”,“不听话”等)。为此我们组织了这项调查,感谢你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给我们提供宝贵的信息与意见,我们此次的问卷以无记名的形式进行填写,因此不会涉及你的隐私,请放心填写。谢谢你的参与!

1.是否有以下行为?(多选)

()A在乎个人空间,好发表个人观点

B当观点遭否认时表现出固执的态度,有强烈的表现欲 C认为个人的思想是符合潮流的,家长的往往不合时宜 D极度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说教 E公然反对教师或家长 F讽刺表现进步的同学 G很想受到他人的重视 H觉得父母很唠叨 I以上表现全无

2.你认为谁是造成你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

()A

社会

B 父母与家庭

C 学校与学习

D 同学与朋友

3.你对社会、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整体满意程度是

()A

很满意

B 满意

C 一般

D 不确定

E 较差

F 很差

4.家庭在学习上给你很多的压力时,你会

()A

和他们交流说出内心想法

B 恼火,行动上表示不满但不直接说

C 离家出走

D 其他

5.当你做错事是,家长或老师对你的处理方式是

()A 当众严厉批评,做出惩罚

B 私下用心交流 C 放纵不管

D 其他

6.如果你身边的人和你意见不一致,是否会引来你对他的逆反心理

()A

B 不会

C看情况,看所涉及的具体内容的性质

7.你认为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比如:报刊杂志、网络、电视新闻,社会上的文化现象等)是否影响你的心理发展?

()A很大

B一般

C偶尔

D一点也不

8.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使你感到压抑吗?

()A是

B有时有

C没有

9.在家时是不是喜欢一个人关着房门学习或娱乐?

()A是

B有时

C不是

10.你是否欣赏有叛逆心理的人?()A是 B 不是 C看具体情况

11.当需要别人倾听你的想法或抱怨时,一般选择向谁倾诉

()A 家长

B 老师

C 身边的同学和朋友

D 经常上网聊天但没见过面的网友

12.你觉得长辈信任你吗?

()A 很信任

B 不是很信任

C 完全不信任,经常怀疑我

13.平常回家跟爸爸妈妈讲学校或班级的事情吗?

()A常常主动讲

B家长问就讲

C有兴趣的事情就讲

D不愿意讲

14.家长最关心你下列哪个问题呢?(可多选)

()A心情快乐与否

B学习好坏

C是否受到老师关注

D与同学相处关系如何

E身体健康

F是否违纪

15.你认为自己与长辈间存在代沟吗?()A 不存在,他们也是我的朋友

B 存在,某些方面说不到一块去

C 肯定存在,简直没法沟通

16.你认为怎样的父母和学校才是你真正喜欢的()

A 为我安排好一切,让我不必为任何事烦恼

B 尊重自己,把我当做一个成人对待 C 其他

17.当与学校和父母发生冲突时,你愿意用哪种方式调和矛盾()A 顺其自然,我才不管

B坐下来,平等的交流

C争吵 D 其他

18.你认为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A经常与长辈交流,使他们更加了解自己

B试着让自己更谦让长辈 C看心理医生

D其他

村级债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第7篇

一、债务形成的原因

农村债务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也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长期积累的结果,不同的村有不同的情况,主要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债务量大,村级平均账面债务

万元,人均

元。二是债务面广,全区

个行政村

个村都有债务情况,债务村率达

。三是债务状况不平衡。

万元的债务村4个,占20%,万元以下的债务村

个占45%。村级债务状况已经严重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削弱了村级发展的后劲。通过调查,产生债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超过村级承受能力形成债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村级组织试图通过修建道路、教育投入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投资环境,提高有限资金的利用效果。而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村集体经济组织筹集,国家政策性的补贴和扶持只是少量的。村级组织向单位、个人借款或由项目承包人垫付工程款等,形成债务。在全区用于公益性事业建设的债务

万元中,村级道路交通建设形成了

万元债务,占公益性事业支出的 %。

2、村级经济组织盲目投资和资本扩张形成债务。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有些村出于发展经济、壮大财力改变落实面貌的初衷,在资金缺乏、资源不足、市场行情不清的情况下,盲目向银行贷款,向农民高息借款上项目。由于行业优势不突出、经营管理不到位等原因,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其结果不仅还不上借款,而且要支付借款利息,“利滚利”越积越多,导致村级经济长时间入不敷出,村级债务越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同时部分经营较好的村级经济组织,盲目扩大再生产,积极搞资本扩张,因缺乏对市场信息的准确把握,导致资本扩张失败,形成债务。

3、村级组织行政成本逐年递增,村集体经济不堪重负,拖欠村组干部报酬等形成债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价格因素的上涨,村级组织的行政事务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职能,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多,不断加重村级的负担。有的村级组织运转已举步维艰,干部得不到应有的报酬。每年报刊、杂志订阅费用就给村里支出增加了很大的负担。截止目前,全区村级拖欠村干部报酬

万元。其中,镇

万元,开发区

万元。

4、村级组织为农户垫交税费款形成债务。税费改革前,农户的负担项目较多,如农业税和“三提五统”等等,村级组织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向银行和民间借贷为农户垫付应交的税费、合作医疗保险金等,陷入了农户欠集体、集体欠银行的怪圈,增加了村级债务。同时,目前由于部分农户全局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只要权利,不尽义务,不能自觉缴纳应承担费用义务,致使农户拖欠村级有关款项越积越厚。如农村耕地打水费应是农户负担,但是一直以来都是村里垫付。据调查统计,因税费问题欠下债务147.63万元。

5、长期债权债务清欠不及时,形成新的债务。主要表现在:(1)由于历史债务长期拖欠,形成利息,出现息转债现象,不断增加新的债务。(2)集体经济组织在债权的清收上,力度较小,措施不力,导致大量的集体债权收不上来,办事只好举债,形成新的债务。(3)有的债权早已成为坏帐,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经过相关程序处理,导致虚权。

6、少数村干部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实引起债务。有的村级领导班子换届交接出现新官不理旧账,接权、接钱、接物而不接债,导致会计核算不连续,不真实,负债不能及时偿还,年积月累,负债逐年增加;有的村干部在换届选举前口头承诺,保证发展好村级经济和社会事业,当选后举债兴办公益事业,形成大量债务;有的村干部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务实,思想不端正,只知花钱,不知赚钱,举债支出不断增加;有的村干部瞻前顾后,不能正确面对困难,怕得罪人,不愿意做过细工作,该收的款项而不收,导致负债难以偿还,日积月累,形成债务。

总的说来,导致村集体负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村级债务数额的增大,不仅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威胁到了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固,对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消灭村级债务刻不容缓。

三、消除债务的对策与建议

村级债务形成的时间长,数额大,成因复杂,决定了化解债务的艰巨性。沉重的债务制约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必须认真研究和着力解决这个问题。当前,必须坚持把债务化解和防止新增债务结合起来,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治理,在保持农村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切实防止新的不良债务的发生。

(一)领导关注、组织重视、常抓不懈、保持化解债务工作的连续性。化解村级债务,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化解村级债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为巩固和扩大化解村级债务工作的成果,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村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繁荣,我们各级领导应结合农村工作实际,高度重视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加强领导监督和指导,保证债务化解工作的连续性,严禁债务化解工作“一阵风”。

(二)乡、村联动,齐心协力,全力探索化解债务方式的多样性。化解村级债务方式多种多样,重点在乡镇,关键在村,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决定了化解债务工作的严肃性,各乡镇要积极探索化债方式,引导村级组织提高化解效果。

一是清欠还债。坚持日常清收和集中回收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成立债权清理小组,集中力量,制定得力措施,加大债权回收力度,在清收的同时,区别不同的欠款对象,对部分困难户、病灾户、欠债大户,可以通过债权、债务农户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换,相互抵兑消化。也可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先内后外,先易后难、先单位后群众,先干部后个人,以点带面,全面推开,追收债权。

二是节支还债。强化财务管理,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切实把好账目审报关。严格干部配备,精简村组干部人数,实行村干部交叉任职,以减少工资等支出。健全农村财务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政府各职能部门也要努力深化服务意识,积极支持村级建设,严禁占取村级利益,减少村集体负担,让村集体节余资金用于还债。

三是变现还债。通过对山林、“四荒”等资源性资产,对闲置不用的房屋、机械设备等,评估作价,实行竞标租赁或公开拍卖,变现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

四是发展还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充分利用机动地、河滩地优势,突出支柱产业,多渠道增加集体收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偿还农村债务和避免今后再发生新债务的根本措施。根据自身资源和产业情况,通过市场考察,科学论证,因地制宜地引进项目,发展企业。企业发展了,集体经济积累自然会多起来;积累多了,只要能把好积累支出分配关口,债务就会越来越少,也可避免新债的产生。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落实责任,防止新增村级债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财务预决算制度、新增债务责任追究制度、农村主要干部任期、离任定期审计制度等。要明确各乡(镇)长、村、支两委书记、主任是化解村级债务的第一责任人,把村级债权的回收率、债务偿还率、资产增长率和是否出现新增债务作为乡(镇)、村干部工作考核的内容,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同时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报酬、评优、提拔等相挂钩。再就是建立村干部财务收支期末承诺书制度,村干部在任职及其会计期间所经手的村级财务收支及时交由村会计入账,对不能及时入账的,已在承诺书中单独说明,对没有说明的事项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一律由本人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组织处理。从源头上防止村干部滋生腐败,杜绝不良债务产生。

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第8篇

一探究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1. 应试教育的极端功利性

通过近百年来人类教育教学的实践证明, 同步教学 (班级授课制) 所追求的教学内容是双基教育, 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双基教育单纯地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和传授技能, 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实践和能力的培养, 忽视德育, 忽视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是一种有严重缺陷的片面教育。应试教育偏重“好生”, 忽视大多数学生, 特别是差生。学校教育成为严酷的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三重压力的淘汰赛。“英才三两人, 牺牲一大片”。要知基础教育 (包括高、专、职及成人高中) 是服务大多数行业的普通的普及式教育。培养少数人才, 耽误较多人, 反映了应试教育的极端功利性。

2. 社会不良文化环境影响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一个信息网络时代,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然而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显示, 70%以上的少年犯是因网络影响而犯罪的, 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全部观看过淫秽影碟或访问过色情网站。各种充满暴力与色情的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等浅层思想、低俗文化的传播, 正在浸噬着一代年轻人, 使其中的部分学生整天沉溺其中, 不能自拔。久而久之, 学业荒废了, 厌学情绪就自然产生了。

3. 家庭环境影响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让给孩子, 牺牲一切, 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 这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从古至今, 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 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 却是毫无疑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但如果我们的老师从小就遭受着一种心灵施暴的教育方式, 而陈旧的理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 等到教育的重大责任再次落到他们身上时, 我们孩子所享受的待遇将是多么可怕呀!除了溺爱, 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 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 严重扼杀了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 从三四岁甚至更早, 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 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 一味地死学知识, 一味地命令式教育, 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4. 学校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引发厌学情绪

感教育之痛不在于我们教师的负担多重, 学生的任务多重, 而在于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之间没有办法黏合在一起, 这种脱离的状态使得整个教育体系面临“两张皮”的困境。一边是轰轰烈烈的先进教育理念, 一边是落后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考核体系, 两者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学生与教师的感情是在日积月累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培养起来的。有些教师在教育有过错的学生, 处理违纪学生的过程中, 方法拙劣简单, 经常动辄采用训斥、停课、写检查、罚劳动、家访告状等方法惩罚学生。久而久之, 师生之间很容易形成对立情绪。这种对立情绪往往会迁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来, 使学生对该老师所上的科目常常是不愿听、不愿上、不愿学。因此, 教育方法失当, 缺乏技巧的老师, 常常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情感, 迁移到学习上来, 厌学情绪由此产生。

5. 学生学习过程中自身形成的厌学原因

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教学体制下, 学生整天在校学习, 根本没有自我调节放松的时间。因此, 学生过度学习也是厌学原因之一。所谓过度学习, 指在学习过程中, 实际学习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来的次数。一般来说, 过度学习越多, 保持效果越好, 而且保持时间越长。但并非越多越好。有研究表明, 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左右时, 记忆效果最佳;超过150%时, 效果不仅不递增, 反而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 从而成为无效劳动。

另外,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形势下, 很多学生产生了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 在学习上由于迫切地想达到较高的目标, 一味地搞题海战术, 而忽视了方法的重要性。高强度、低效率的学习模式, 使得他们在学习成绩落后于其他学生时, 产生焦虑的情绪, 这种焦虑情绪在接连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后, 便开始转化为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在大大小小每次考试都很差时, 就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自卑心理油然产生, 厌学情绪便随之而生了。

6. 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事物发展到极端, 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是如此。过重的学业负担, 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 导致厌倦而厌学。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 社会与家庭将负担交给学校, 学校将压力转给教师, 而教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学生, 于是便产生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 拼命延长课时, 加班加点, 学生从早学到晚, 双休日也不得休息。此外, 各种资料五花八门, 各种考试名目繁多, 学习像沉重的大山, 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他们没有品尝到“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的真味。许多家长,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于是对孩子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 当孩子达不到标准时, 便采取不正当的措施, 有些孩子能够忍受, 有些孩子干脆“死猪不怕开水烫”, 反正达不到要求, 索性放弃追求。

二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

1.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一旦学生对某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 无论学习任务轻重, 他都会有一种无穷的力量知难而进, 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使学生养成爱学、乐学、善学的学习心理,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心理准备水平, 是有效预防、矫治学生厌学心理的方法、途径。

2. 加强学习技能的指导是培养良好学习心理的有效途径

刚进入高一的学生会有一段时间出现学习不适应的情况, 因为其学习方法和思考习惯沿用了初中的, 而没有根据高中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对大多数同学来说, 需要班主任及时观察和识别, 才能显示一些看似平常, 但事实上有一定规律的东西。班主任应帮助学生寻找适合其学习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3. 促进师生真诚交流是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有效的办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 独生子女的性格异常好强, 喜欢交朋友的心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理解和信任, 一旦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遇到什么困难都想与教师交流, 这样十分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的双边活动, 从而使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学习。

4.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外在原因

一个家庭和睦, 父母又善于了解子女的学习进展并加以适当的引导, 对于促进子女学习会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子女能达到一个知心朋友倾诉心中的烦恼, 此时父母能妥善担任此角色, 不但使子女的精神负担减轻, 而且增加了学习的动力, 从而使其以一种健康的心理去迎接新的挑战。

5. 把学校建成学生的“精神场所”是预防厌学心理的有效对策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越是丰富多彩, 其厌学情绪就会越少。如果能让学生时刻有所期待、有所希望、有所追求, 那么其大脑皮层就会不断地产生一个兴奋中心, 也就不会产生厌烦感。因此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定期、经常性地举办一些如篮球、足球、棋类、绘画、演讲、书法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 从而促使其在一个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学习成长。

6. 要锤炼学习意志,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调控能力

坚强的意志是人才成长, 事业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 是智力发展的精神推动力所在。学生遇到困难、挫折和障碍而产生烦躁、埋怨、厌弃、怠惰心理时, 一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干扰和疲劳。在这种情况下, 班主任应善于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任务, 勇于承担学习任务, 善于克服学习困难和调节自己情绪, 消除障碍, 潜心学习, 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学习方法,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始终以一种愉快的心境去迎接新的学习任务。

上一篇:探究高层建筑结构边节点抗震性能的参考论文下一篇:再寄小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