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会诊制度范文

2024-08-16

急诊会诊制度范文(精选10篇)

急诊会诊制度 第1篇

医院急诊会诊制度

为使急诊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的有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如遇需处理的急、危、重症患者,首诊医务人员不得推诿,应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然后电话通知相应专科医师参与处理,并作交接班记录,书写抢救记录。

二、紧急情况下,急诊科医护人员可先电话告知要求急会诊,被邀科室需派在本院有执业资格的值班医师于10分钟内到达会诊科室,同时要带上本专科所必须的抢救治疗及检查器械设备。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患者和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急诊科应及时请多科急会诊,协助救治,并填写会诊申请单,受邀会诊的医师应认真填写会诊记录。

三、不超过24小时的留观患者需会诊时,可在急诊病历本上注明“已请××科急会诊”字样,并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并按会诊邀请前来会诊。超过24小时的留观患者需会诊时,除应书写留观病历,还应填写急会诊单,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被邀会诊科室应尽快确定会诊医师并及时到达急诊科。

四、会诊时,急诊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应邀医师认真填写好会诊记录。

五、会诊后需入院治疗者,接诊或会诊医师开出入院证,值班护士电话联系住院床位,由医生或护士护送入院。

六、应邀参加急诊会诊的医师遇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急诊会诊时,应及时通知二线相应专科资质的医师参加。

急诊会诊制度 第2篇

1、如遇需处理的急、危、重症病人,首诊医务人员不得推诿、应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然后告知相应科室参与处理,并作交接班记录,书写抢救记录。

2、紧急情况下,急诊科人员可先电话告知要求急会诊,被邀科室医师须于10分钟分钟内到达会诊科室,同时要带上本专科所必须的抢救治疗及检查器械设备。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多发伤病人的抢救,需及时请多科急会诊,要求尽早赶到配合抢救。待病情有所缓解后在会诊单上补写应邀科室的处理意见。

3会诊时,急诊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应邀医师认真填写会诊记录。

4、会诊后需入院治疗者,接诊或会诊医师开出入院证,值班护士电话联系住院床位,由医生或护士护送入院。

急诊会诊制度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药师在2014年1~12月对急诊医学病房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 临床药师通过对急诊医学病房查房、会诊, 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对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 根据诊断、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病程概述、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以及是否有用药指征、选用药物是否恰当、用法用量是否正确、联合用药是否合理、疗程过长或过短、重复用药等方面评价使用抗菌药物是否合理。

2 结果

2.1 不合理用药比率明显下降

临床药师药学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前, 急诊医学病房不合理用药比率是25.4%, 经过1年的工作, 临床药师通过查房、查看病历用药医嘱单, 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 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后, 不合理用药比率下降至3.2%, 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明显下降。

2.2 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明显减少

在2014年1~12月工作中, 临床药师对急诊医学病房干预49份病历, 提出建议49份, 建议率为100.0%, 医师接受建议41份, 接受率为83.7%。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对临床用药进行技术指导, 充分发挥自身药学专科优势, 规范了临床医师的用药行为, 及时处理、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 从而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提高医疗安全与质量。

2.3 通过相关病例体现临床药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重要作用

(1) 例1:根据经验用药, 效果佳。患者男, 76岁, 诊断为肺炎, 应用氨曲南、环丙沙星治疗, 患者发热不退 (T39.0℃) , 病情未得到控制。由于患者在当地一家二级医院治疗15d, 一直应用抗生素治疗, 症状未见好转, 遂来我院就诊。临床药师考虑细菌性感染, 感染菌为耐药菌株。建议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肝功能和肾功能。根据微生物实验室前阶段对诊医学病房所有培养结果综合分析, 改用舒巴坦/头孢哌酮钠4g, 每12小时静脉滴注1次, 每天2次。医师接受建议, 患者病情好转。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培养出大肠埃希菌 (ESBLs株) , 氨曲南耐药, 仅舒巴坦/头孢哌酮钠、美罗培南、厄他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用药分析:细菌性肺炎一般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引起。治疗原则:针对革兰阳性细菌感染选用抗菌药物, 青霉素为首选;氨曲南适用于治疗敏感需氧革兰阴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但该病例是耐药结果 (氨曲南对该病区感染菌的敏感率仅为29%) 。舒巴坦/头孢哌酮钠不仅抗菌活性强, 抗菌谱广, 对革兰阴性菌感染及全身免疫力下降的患者疗效明显, 同时还可减少费用。对产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具有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增强降解β-内酰胺酶的能力, 应根据微生物实验室对急诊医学病房培养结果综合分析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再针对性用药。 (2) 例2:无适应证用药。患者女, 43岁, 诊断为慢性胃炎, 管床医师使用氨曲南2d, 临床药师认为慢性胃炎使用氨曲南无适应证, 应尽量卧床休息, 口服葡萄糖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 如每天肌内注射氯丙嗪25~100mg/d;解痉药如颠茄;止泻药如蒙脱石散 (思密达) 每次1袋, 每天2~3次, 一般不用抗生素, 如出现感染性腹泻, 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 如黄连素0.3g口服, 每天3次或庆大霉素8万U口服, 每天3次等, 但应防止抗生素滥用。临床医师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 患者1周后出院。

3 讨论

通过在急诊医学病区的查房, 256份病例中两联应用抗菌药物为11.52%, 病原学检测送检率仅为37.2% (未达60.0%) , 合理用药率为78.2%, 在选用抗生素、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主要是部分临床医师 (大多数是低年资轮转医师较多) 不熟悉抗菌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特点:出现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如氨曲南、罗红霉素等每天总量一次给予, 不符合该类药物的药动学特点。通过举办多次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讲座, 使医师明白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区别及种类, 从而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如克林霉素与妥布霉素联合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抗菌谱重叠[2,3]。临床药师也存在自身知识不足, 应弥补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在微生物实验室1周的学习, 初步掌握相关知识: (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4]。 (2) 例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及氨曲南, 沙门菌、志贺菌对第1、2代头孢菌素及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有时可能呈敏感, 但临床治疗无效[5]。 (3) 所有肠杆菌对青霉素G、糖肽类、林可霉素、链阳霉素、达托霉素、利奈唑烷、利福平天然耐药。 (4)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头孢呋辛、亚胺培南天然耐药等。 (5) 体外药敏试验和体内药物疗效确实有差异, 主要是因体外和体内的环境不同, 有些细菌可利用体内的一些物质生成抵抗抗生素的成分, 使抗生素失效, 导致出现体外敏感, 而体内耐药的情况[6]。

临床药师在药物合理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其丰富的现代药学知识与医师为患者提供和设计最安全、最合理的用药方案, 协助医师在正确的时机为患者选择正确的药物和正确的剂量, 避免药物间不良的相互作用, 解决影响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李世佳.我院开展药学服务模式的探讨及实例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 2015, (6) :49-52, 56.

[2] 李春荣.临床药师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作用和地位[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20) :171-172.

[3] 苏文生.临床药师参与60例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9) :194-195.

[4] 区日华.临床药师参加病例会诊工作的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 2010, 17 (9) :75-76.

[5] 陈群, 彭伟.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情况与体会[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9, 9 (5) :379-381.

急诊会诊制度 第4篇

首先登场的是全国首档大型急救纪实真人秀节目《急诊室故事》,该节目深入到上海市最大的急性创伤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利用全球最先进的固定摄像技术,直击常人视角无法触及的急诊室故事,记录生死关头的人生百态,展示最真实的医患关系。《急诊室故事》将于12月26日起每周五晚22:00在东方卫视播出。

在综艺娱乐混战的电视格局之下,主打人文关怀的医疗题材需要一种勇气。如何在真实展现医患关系的同时把握好分寸,将急诊室故事进行电视化呈现?如何在体现媒体责任的同时,吸引最广泛的观众收视?如何既满足观众对特定情境的关注,又不消费患者及其家属的悲伤?……展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东方卫视此次所面临的不仅是单纯的电视节目制作问题,更是媒体行业乃至社会的价值导向问题。12月15日,医学界、节目制播方、媒体等各界专家汇聚节目开播座谈会,“会诊”《急诊室故事》。

客观真实记录,讲好急诊室故事

78台固定摄像头,24小时全天候记录,840:1的片比,“全记录”成为《急诊室故事》亮相的重要标签,这也是2015年电视行业的热门关键词。座谈会上播放的节目片花中,患者眼中的血丝、凌乱的发丝、手上的纹路、脸上的皱纹、伤口的鲜血等细节尽收眼底。

《急诊室故事》由东方卫视和恒顿传媒联合推出。恒顿传媒董事长、《急诊室故事》总制片人曾荣表示,《急诊室故事》可能是目前中国市场上制作最复杂的真人秀节目,录制环境、地面管理的复杂性,拍摄对象的不可控,都给《急诊室故事》的摄制带来很大的挑战,但也促使他们不断提高技术系统和节目内容的生产管理系统,使之更加科学有效。

在明星真人秀已近乎极致的市场环境中,素人真人秀《急诊室故事》的出现给电视节目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医院关系着健康和生命,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在这里发生的故事,一定是牵动人心的。“优秀的电视作品一定要直面社会问题,反应社会热点,拥有强大的情感内核。东方卫视敢于尝试,勇于冒险,让我们有机会把中国最鲜活的悲欢离合浓缩在急诊室这个小舞台,我们希望可以把它做得更好,慢慢培养观众对这类节目的兴趣。”曾荣说。

“为生命加油”,把急诊室24小时全部开放在媒体面前,没有任何剧本,没有任何掩饰,对医患双方进行真實展示,每一天,甚至每几个小时,都能拍到意想不到的社会故事、人生百态,这种真实和未知也构成了《急诊室故事》的看点。

东方卫视中心总监李勇认为,讲好急诊室故事,应该从人物鲜明、情节曲折、情感充沛、制作极致几个方面入手,“节目的目标是展现人性,展现社会各界的力量。箭的左边羽毛应该是情节,右边羽毛是情感、情绪,这样一支箭才能直指靶心。”

折射社会生活,展示媒体责任

从2004年“新闻立台”开始,东方卫视一直以“社会”为视角,捕捉人们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并一直在用真情、真性感动着观众。此次尝试医患题材的电视节目,正视生老病死、刻录悲喜人生,更是东方卫视展示媒体责任的深入体现。

当下社会,社会信任危机的弥散,对个体生命尊重保障的缺失,引发了普通人对生存安全感的担忧。以“生命有痛,有你真好”为主题,《急诊室故事》直面医患矛盾与信任危机,通过深入挖掘一个个真实而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救治故事,让观众在观察病患救治过程的同时,感悟医患间、病人与亲友间一系列情感的迸发。

上海广播电视台、SMG副总裁袁雷表示,《急诊室故事》既能够让观众看到患者的病痛,也能够看到医生在抢救病人过程当中的诚恳态度,把真实的状态传递给大家,能够增进医患之间的了解,从而增进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感情。北京大学视听文化传播中心主任陆地也表示,《急诊室故事》在正能量传递、医疗健康科普、生命警示、情感释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节目的拍摄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给予了最大的支持,急诊手术室、抢救室等禁区全部向节目组开放。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方秉华表示,《急诊室故事》不为猎奇,只为真实全面展示急诊室故事,反应医患关系,从而引领医生、护士、病人以及家属形成良好的沟通,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急诊室故事》摄制组一共126人,24小时全天候记录,每天都面临鲜血、生死,巨大的前后期工作量,也让整个团队面临重压的困扰,执行总导演王昕轶甚至“每天都靠安眠药才能入睡”。为此,医院特地请来心理医生为团队减压。

当然,生命不尽美好。事实上,急诊室有时会成为“生命的终点”,如何安抚受伤的灵魂,推进医患关系矛盾的化解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SMG电视新闻中心社会新闻主编、记者宣克炅认为,媒体要公平、公正地去引领,告诉大家医学是一门遗憾的科学,“医和患是两个群体,医护人员的辛苦、艰辛值得关注,病人对医生的理解、宽容同样不可忽视。”

上海市卫计委宣传处处长王彤表示,《急诊室故事》做到了真实呈现、精彩捕捉、正向激励,SMG做到了传递正能量,促进医患和谐,具体在节目制作环节,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比如增加悬念设置,把握好镜头语言的尺寸,进一步挖掘医患之间缺少的人文情怀,同时,在内容制作方面,可以通过字幕、旁白等包装手法,更加形象生动地讲述急诊室故事,引导医患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营造宽松、和谐、文明、有序的医患关系。

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 第5篇

1、抢救工作在科主任及护士长领导下进行。参加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精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2、如遇重大抢救应立即报告医务科(白天)或总值班(夜间),接受医务科的组织、调配及指导。

3、当抢救病人的医生未到达时,护理人员应立即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根据病情及时给于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并为进一步抢救做准备。

4、一切抢救工作要做好记录,要及时、准确、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5、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抢救用药等,要详细、及时记录和交班。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应加以复述,抢救后请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6、病人经抢救后,如病情平稳,应由护士护送至观察室、病房或手术室继续治疗。病情不允许搬动者,应留在急诊ICU监护治疗。

7、急诊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几使用方法。

8、抢救车必须符合要求。

9、做好抢救登记及抢救后的处置工作。

急诊会诊制度

1、如遇需其他科室处理的重危病人,首诊科室人员不得推诿,应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然后告知相应科室参与处理,并作口头交接班。

2、紧急情况下,经治人员或科室先电话告知要求急会诊,被邀科室人员须于5-10分钟内到达邀请科室。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大批病人的抢救,需及时请多科急会诊,要求尽早赶到配合抢救,待病情有所缓解或事后再补写会诊单及应邀科室的处理意见。

3、不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可在急诊病历卡注以“请××科会诊”字样,并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并及时前来会诊。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除应书写留观病历,还应填写急诊会诊单,并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被邀请科室尽快确定会诊医师并嘱其及时到达会诊地。

4、会诊时,急诊经管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应邀医师认真填写好会诊记录。

儿科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 第6篇

1.急诊会诊

如遇需处理的急、危、重症病人,首诊医务人员不得推诿,应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然后告知相应科室参与处理,并作交接班记录,书写抢救记录。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叫随到。对本科难以处理急需其他科室协助诊治的急、危、重症病人,由经治医师提出紧急会诊申请,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急”字,写明时间具体到时、分。在紧急情况下,可电话邀请。被邀请科室会诊医师应迅速(院内10分钟内)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如遇住院医师会诊,会诊科室主管医师根据病情可与总值班进一步联系,决定是否邀请上级医师会诊。

2.一般病区科间会诊

1.1流程: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供简要病史、体检、必要的辅助检查所见,以及初步诊断、会诊目的与要求,并将上述情况认真填写在会诊单上),经治医师签字后,由护工送往会诊科室。

1.2职责要求:

1.2.1被邀请科室按申请科室的要求,派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含主治医师)根据病情在24小时内完成会诊。

1.2.2为保证会诊质量,会诊时申请科室医师应陪同会诊,以便随时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共同研究治疗方案,同时表示对被邀请医师的尊敬。

1.2.3会诊医师应以对病人完全负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会诊,并将检查结果、诊断及处理意见详细记录于会诊单上。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病例,应请本科上级医师协助会诊,尽快作出诊疗并提出具体意见,供邀请科室参考。

3.院内会诊

3.1流程:疑难病例需全院多个科室会诊者,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或高年资主治医师)参加。一般应提前1天将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及邀请会诊人员报医务科。医务科确定会诊时间,并通知有关科室及人员。

3.2要求:一般由申请科室的科主任主持,医务科、分管院长必要时参加。经治医师作病情汇报,并作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工作,邀请科室医疗组需认真执行会诊确定的诊疗方案。

4.门诊会诊

4.1根据病情若需要他科会诊或转专科门诊者,由病人持就诊卡和门诊病历,直接前往被邀科室会诊。

4.2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并同时签署全名;属本科疾病由会诊医师处理,不属本科病人可回转给邀请科室或再请其他有关科室会诊。

4.3门诊就诊3次未确诊的病人由门诊诊治医师填写会诊单,写明需请会诊的相关科室,送交门诊办公室,由其组织相关专业专家(或高年资主治医师)共同讨论后提出诊治意见,并作记录保存。

5.院外会诊

各科室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等原因,需要邀请其他医疗机构的医师会诊时,经治医疗组应向患者说明会诊目的及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同意后,填写邀请院外专家会诊单(内容应包括拟会诊患者病历摘要、拟邀请医师或者邀请医师的专业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会诊的目的、理由、时间、费用)等,经科主任批准,上报医务科审批,同意后方可与有关医院联系会诊事宜,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也可将病历资料,传发有关单位,进行远程会诊。

6.麻醉会诊

对择期手术病人术前1天须进行麻醉会诊,急诊手术病人应及时会诊。会诊主治医师要掌握病人的病情特点,一般状况及手术部位,确定麻醉方式,并告知病人在麻醉前后的注意事项及麻醉副反应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7.输血前会诊

7.1对拟输血的病人有下列情况时:红细胞≥10u、输血制品总量≥1600ml或有输血反应者,临床医师应向血库申请会诊。

7.2血库需对接受输血的病人在了解其病情特点、一般情况的基础上作出是否需要输血的会诊意见,对确需输血的病人提出输何种血液成份、血量的方案,并告之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8.医师外出会诊制度

8.1医院或各科室接到会诊邀请后,在不影响本院正常业务工

作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由医务科会同相关科主任及时安排医师外出会诊。对于外出会诊可能影响我院正常业务工作,但确因特殊需要的情况下,由业务副院长或院长批准。

8.2医师外出会诊严格执行有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不得违反规定接受邀请医疗机构报酬,不得收受或者索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钱物,不得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8.3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难以胜任会诊工作的,应当及时、如实告知邀请医院,并终止会诊。发现邀请医院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件不适宜收治该患者,或者难以保障会诊质量和安全的,应当建议将患者转往其他具备收治条件的医院诊治。如果患者拟转入我院进一步诊治,应事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相应准备。

8.4医师外出会诊过程中发生的医疗事故争议,由邀请医院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必要时我院协助处理。

8.5医师在会诊结束返回我院2个工作日内将外出会诊的有关情况报告所在科室和医务科。

8.6会诊中涉及的会诊费用按照邀请医院规定执行。差旅费按照实际发生额结算,不得重复收费。属邀请医院根据诊疗需要邀请的,差旅费由医院承担;属患者主动要求邀请的,差旅费由患者承担,收费方应向患者提供正式收费票据。

8.7班外时间紧急会诊邀请由总值班报告值班领导根据上述原则处理。次日或节假日后第一天到医务科补办手续。

9、中、西医会诊制度

9.1、西医临床科室应以西医疗法为主,若需进行相关中医诊疗,须申请中医会诊。

9.2、中医科应以中医疗法为主,若需进行相关西医诊疗,须申请相关西医会诊。

9.3、门、急诊病人会诊,应遵循“首诊负责制”原则,由经治医师(接诊医师)完成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书写较详细的门诊病历和初步诊断后提出的会诊要求(如住院医生门诊时,须经本科上级医师审阅签字后方能提出会诊要求),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应邀科室的会诊医师应为高年资医师(主治医师以上)。会诊医师在复核申请科室的病史、检查资料并认真体检后,提出会诊意见,完成对病员的诊疗和处理。严禁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如因推诿病人造成延误诊治,甚至造成死亡等严重后果,相关科室及有关人员应负相应责任。

9.4、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申请并填写会诊申请单,经本科住院总医师以上医师签字后送往会诊科室。被邀请科室一般应于24小时内完成普通会诊工作;急会诊随叫随到10分钟内到位;抢救会诊,电话邀请,随叫随到。为保证会诊质量,会诊医师应由住院总或主治及以上医师担任(急会诊除外)。在会诊中如遇到诊疗难题,应逐级向上级医师汇报,以便及时得到解决。

9.5、为确保会诊的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申请科室在会诊前应将有关资料准备齐全;会诊时,申请科室应有经治医师/值班医师陪同介绍病情。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书写在会诊单上。会诊结果应摘要记录于病程录中。会诊医嘱要及时执行。中医会诊应突出中医特色。

10.会诊时应注意的问题

10.1会诊科室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

10.2切实提高会诊质量,做好会诊前的充分准备,专人参加。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历,与会人员要仔细检查。认真讨论,充分发扬技术民主,所有参加会诊的人员不论职称、年资,讨论问题时一律平等,要畅所欲言,以提高明确的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遇有意见分歧,一面查阅资料,继续研究,一面独立思考,综合分析会诊意见,由上一级医师或科主任提出诊疗方案。

门诊、急诊会诊实施细则、制度 第7篇

一、门诊、急诊会诊实施细则

(一)门诊会诊细则

1.首诊医师应在以下情形请其他科医师对病人进行会诊

(1)首诊为经治医师,综合病史、查体、辅助检查,考虑排除本科疾病,或合并患有他科疾病,先请本科出诊的主治医师以上医师会诊,考虑非本专科疾病,请其他科会诊;

(2)首诊为主治医师以上医师,经问诊、查体或辅助检查后,考虑病人非本专科疾病,或合并他科疾病,可直接请他科医师会诊。2.会诊前,首诊医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1)规范书写门诊病历,标明会诊的科室及会诊目的;(2)必要的辅助检查;

(3)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清楚,告知到他科会诊的程序,取得理解与配合;(4)患者为慢诊,一般状态较好,可自行前往他科会诊;(5)患者为慢诊,一般状态差,可由导诊员护送到他科会诊;

(6)患者为急诊,且可以转送,应陪送到急诊科,与接诊医师交待清楚再返回;

(7)患者为急危重病人,不宜立即转运,应请相关专科医师到场会诊,并实施救治,待病情稳定后交由相关专科医师。3.会诊医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1)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提必要的检查,综合分析,明确诊断,予以治疗;

(2)接诊医师为经治医师,患者病情较复杂,应请本专科出诊的主治医师以上医师会诊;(3)接到他科医师前往会诊请求时,会诊医师应为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应先向本科其他出诊医师交待工作,然后前往;

(4)到他科诊室会诊,患者病情均较复杂,以本科疾病为主的,应收入院治疗,若病情危重,则先实施救治,待适于转运时,护送到病房。4.门诊多科会诊

(1)首诊科室报告门诊部,门诊部主任到场,或委派专人到场,组织会诊;(2)门诊部主任或主任委托人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理解与配合;(3)对重危患者先实施救治,待病情稳定按主病收入相关科室住院治疗。

(二)急诊科会诊细则

1.急诊病人出现以下情形需要急诊室首诊医师请他科医师会诊:(1)经过问病史、查体初步排除本专科疾病;(2)依据病史、辅助检查基本排除本专科疾病;(3)病人合并其它专科情况,需要综合治疗;

(4)病人病因难以明确,如发热、昏迷、腹痛等病症;(5)危重病人抢救需多学科医师共同完成的情形。2.首诊医师请他科医师会诊的同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1)依据患者或家属的主诉书写急诊病历,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

(2)为明确诊断,做必要急诊化验、影像检查(CT、MRI、超声等),为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3)视病情做必要的紧急处置:外伤止血包扎,骨折简单固定,建立输血输液通路,心肺复苏等。(4)视当时病人的综合情况,可将病人送到被请会诊的医师处,也可将被请医师请来会诊。(5)向病人或家属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取得理解与配合。3.会诊医师接到会诊请求后应做好以下工作:(1)到达时限:会诊医师在急诊室值班的,应立即到场;会诊医师在病房值班的,应在5-10分钟内到场;

(2)综合首诊医师的病情介绍、病人或家属的陈述、专科查体、各种检查结果,做出初步诊断,给予正确处置:

1)病情较轻的可留急诊用药观察;

2)病情较重或诊断不确切的,建议入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3)病情危重,现场实施抢救,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3)出现以下情形,会诊医师要及时请上级医师到场解决问题 1)不能确定诊断;

2)会诊后经过用药及处置,患者病情未见好转

二、病房会诊细则

(一)科内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细则

1.科内会诊,即全科会诊或全科查房,每周1次,固定时间进行。有急危重病例可随时进行全科会诊,由科主任或主任委托的教授或副教授主持,做好记录。2.会诊病例的提出:

(1)带组主治医师或主治医师以上医师提出;

(2)组内疑难病例,经三级医师查房,诊断和治疗仍不明确;(3)组内急、危、重病例,诊治不明确或治疗效果不好;

(4)外科系统的术前会诊也属科内会诊的一种形式,另行制定“术前会诊制度实施细则”。3.会诊前准备:

(1)经治医师准备病例资料,熟知患者病情,包括入院情况、诊治经过、目前存在的问题、各种检查结果异常情况,及时完成病程记录,各种化验检查单附于病历中;

(2)主持会诊的医师提前查阅被会诊患者的病历,结合会诊目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3)其他医师也应了解即将会诊的患者的病情。4.会诊中

(1)管床经治医师汇报病历,内容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主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疗效、目前存在的问题;

(2)管床主治医师、主治医师以上医师补充诊治情况;

(3)主持会诊者听取汇报,翻阅病历,带领参加会诊的各级医师进病房,与病人或家属沟通,进一步收集信息,详细查体,查体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4)会诊讨论由查房者主持,常采用先民主后集中形式,首先是管床各级医师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其他组医师发表意见,最后,主持人总结分析,补充或更正诊断,提出进一步检查项目和治疗处置方案;

(5)全科会诊也兼有教学查房的功能,是实习医师、进修医师等各级医师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应大胆发言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5.会诊后

(1)经治医师认真书写会诊记录,真实完整地表达全科讨论情况;

(2)本组的主治医师或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向患者或家属告知会诊结论,特殊检查及治疗征得知情同意,签字后方可实施;

(3)及时执行会诊确定的诊疗方案;

(4)会诊主持者在24小时内检查经治医师记录情况和医嘱执行情况;(5)科室建立全科会诊记录本,指定专人将每次全科会诊内容记录下来。

(二)科间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细则 1.会诊的提出:

(1)涉及其他学科的诊治问题,在本学科无法解决的病例,可提出科间会诊;

(2)主治医师或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同意,经治医师填写会诊单,内容应真实,便于会诊医师充分掌握患者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

(3)一般情况下提普通会诊,普通会诊的含义是: 1)其他科情况为次要矛盾,可择期诊疗; 2)患者病情较轻,生命体征平稳。(4)急会诊的条件:

1)患者病情突然变化,疑似合并其他学科疾病;

2)患者已知合并他科疾病,现有加剧趋势,需紧急治疗; 3)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他科协助。2.会诊前准备

(1)经治医师及时记录病程,详实反映患者病情变化,各种检查结果附于病历中;(2)与病人或家属沟通,取得理解与配合。3.会诊到达时限

(1)普通会诊:当天完成,最晚不超过24小时;

(2)急会诊:医院为每个科室配备1部会诊移动电话,由当班会诊医师持有,自接到急会诊单或电话请求,会诊医师必须于10分钟内到达现场。4.对会诊医师的要求

(1)必须为本院的主治医师或主治医师以上医师;

(2)如会诊医师对患者的诊治不明确,应请上级医师前来会诊,解决问题。

(3)会诊医师白天只负责全院其他科室的会诊,不负责本科内值班。本科值白班医师由专人负责(周六、周日除外)。5.会诊进行

(1)会诊医师到病房询问病史、查体,回到办公室翻阅病历,汇总信息,提出诊疗意见,在会诊单中详细记录;

(2)主治医师或以上医师应陪同会诊医师,并做必要的病史补充。如主治医师或以上医师有特殊医疗工作不能陪同,需经治医师陪同会诊医师工作。6.会诊后

护理专家会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第8篇

1 临床资料

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共会诊患者11人。其中男性8例, 女性3例;年龄28~83岁, 平均66岁。会诊的护理问题包括压疮护理4例、气道护理2例、冬眠患者护理1例、传染病护理2例、管道护理1例、瘫痪患者肢体护理1例。护理会诊问题汇总见表1。

2 方法

2.1 成立临床护理专家组

通过考核, 经医院护理质控委员会讨论通过, 在院内选拔在临床一线工作、有丰富临床经验、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护理专家, 根据专业特长分为气道护理、压疮护理、糖尿病护理、管道护理、静脉输液护理等专家小组。主要承担护理会诊、制定护理指引、授课等任务。同时, 各专科护士长作为护理专家小组的补充力量, 参与解决专科护理问题。

2.2 制定护理会诊制度和流程

各科室在护理工作中遇到护理难点, 需护理专家现场指导时, 电话通知护理部, 填写护理会诊申请单, 申请护理会诊, 护理部根据患者病情及护理问题, 通知相关专家小组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到达会诊科室。参与会诊的人员在听取责任护士汇报患者情况并阅读护理记录后, 现场查看患者, 提出书面护理指导意见或操作指导。临床科室参考会诊意见, 制定并落实护理措施。会诊完毕, 填写会诊意见。护理会诊单内容如下:

2.3 护理效果评价

护理部质控人员参与护理会诊过程, 并追踪观察护理会诊意见落实情况, 评价护理效果。

3 结果

3.1 评价标准

(1) 有效:会诊过程符合制度要求;会诊意见能够被申请科室采纳, 该意见有助于护理问题的解决。

(2) 无效:会诊过程不符合制度要求, 会诊意见未被申请科室采纳, 会诊意见对于护理问题的解决未发挥作用。

3.2 评价结果 (见表2)

4 讨论

4.1 护理专家会诊效果

护理专家会诊旨在解决护理过程中常见, 但处理困难以及涉及多专业、跨专科的护理问题。本组11例患者中, 4例压疮患者都存在客观因素, 不利于压疮的防治, 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1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例心律失常气管切开患者、1例冬眠治疗患者、1例胸腔闭式引流患者、1例尿毒症合并甲流患者、1例甲流孕妇, 均为治疗原发病过程中或正常孕期中合并有并发症而出现非本专业的护理问题, 需要其他专科协助制订护理方案。多专业协作的护理专家会诊在解决这些护理难题时发挥了积极作用, 既能突显各专业优势, 又能保证各种护理措施之间无矛盾, 互相弥补, 取长补短。从评价效果看, 有效9例, 有效率达82%, 说明多数护理专家会诊能发挥积极作用。有2例未发挥作用, 1例系CO中毒昏迷患者并发10cm×10cmⅡ期坏死溃疡期压疮, 由于疾病进展迅速, 尽管采取各种措施, 但由于创面深, 最终手术清创治疗;1例系孕妇感染甲流, 家属选择流产, 未采纳会诊意见。

4.2 护理专家会诊应注意的问题

(1) 护理专家会诊必须及时、规范。申请会诊时患者往往病情复杂、变化快, 因此, 会诊必须迅速到位, 并充分发挥作用。我院护理专家会诊制度要求会诊人员在接到急诊会诊通知后半小时内到位, 如有特殊情况, 应及时通知护理部更换会诊专家;平诊会诊在8小时内到位。会诊人员到位后, 应先仔细阅读病历, 听取责任护士汇报病例并到床旁查看患者后, 再提出会诊意见或亲自示范操作, 并将意见及时记录在会诊单上且签名, 供会诊科室参考。为督促护理专家会诊制度的规范执行, 护理部质控人员参与了本组11例会诊, 并能做到规范执行, 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2) 只有护理专家明确会诊目的, 提出可操作的会诊意见, 才能发挥会诊的积极作用。申请会诊的科室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 能够发现护理问题, 从而明确会诊目的。护理专家在会诊时应围绕会诊目的提出意见和建议, 会诊意见和建议应符合我院实际情况, 便于实施;同时应注重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护理专家会诊是否发挥作用, 关键在于会诊意见是否正确及是否被采纳。我院规定护理专家会诊意见必须依据专科护理常规, 或有明确出处, 经临床验证无误的护理措施。最终是否采纳会诊意见, 由申请会诊科室护士长与主管医生沟通确定。

4.3 护理专家会诊的意义

实施护理专家会诊制度以来, 申请会诊的科室均反映效果良好。从表2可以看出, 护理专家会诊的问题涉及面广, 有一定难度和深度, 包括压疮护理、管道护理、传染病护理、冬眠患者护理等多方面问题, 并且通过会诊能够切实帮助临床护理人员解决问题, 提高护理质量。同时, 护理专家会诊制度的实施对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及其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护理专家会诊给予高职称护理人员适度的压力, 督促他们不断学习, 积累经验, 要求其除具备专科知识外, 还应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同时, 亦有利于调动其他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激励大家钻研业务, 努力成为护理专家。

4.4 护理专家会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会诊副市长腐败:让制度运转起来 第9篇

从工程建设到人事权、财政权,副市长腐败从目前被曝光的贪腐样本来看,几乎涵盖了政府权力运行体制中的各个方面。

针对《方圆》就副市长腐败问题所列出的权力清单,诸多专家都表示,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涉人、涉事、涉钱,还是涉及这些项目,这说明了我国惩防体系建设的重点。反思我们的制度,什么‘52个不准’,好像都失效了。”中山大学政务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倪星对记者说,“我觉得要反思怎么让制度运转起来。”

针对副市长腐败的治理问题,《方圆》邀请了倪星以及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任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会诊。

“副市长是一个很奇怪的体制”

《方圆》:读了这些关于副市长腐败的案例,能看出哪些问题来?

李成言:山西大同的王雁峰、广东茂名的杨光亮及浙江杭州的许迈永,这几个副市长腐败有三个共同的特点,一个是,他们在分管的系统里是一把手,腐败的概率是相当高的;另一个,这几个城市经济发达、资源开发比较强势,可能会催生领导产生这些腐败方式,使腐败手段更加隐蔽,例如许迈永在管西溪湿地工程上捞取了大量的回扣,他以投资、期货交易等来实现自己的腐败,这构成当前在腐败领域一个很新的特点。

《方圆》:这些副市长都各自分管了我们习惯中认为比较强势的一个领域,譬如财政、土地、工程建设等等,这种分工责任制是我国行政体制特有的一种格局吗?

倪星:副市长是一个很奇怪的体制。通常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当实行首长负责制,在国外,由总统提名其下的部长,部长对总统负责,你要是意见跟总统不一样那你就辞职。

但是在我国,副市长和市长一样,都是上级党委组织部提名,常委会任命,所以市长对副市长的控制权有限,可能唯一能够管只有副市长的分工。

《方圆》:理想的政府体制运行应该是怎样的?

倪星:其实应该是一把手说了算,副市长是分工协助的,市长来提名,政见和我一致,你和我共进退。如果副市长是组织选来的,有时可能还是由上派来的老干部,一把手往往也奈何不了他。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把权力链条梳理清楚,该民主的民主,该明确责任的地方要明确责任。

《方圆》:纵览副市长腐败的权力清单,其涉及的问题大都是近年来中央和司法机关所着重治理的领域。重压之下,为何频发?

任进:从政府组织法视角看,副市长腐败现象可能与行政权力的配置不科学有关。副市长作为本级政府副职领导人员,应按照工作规则,协助市长工作,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市长的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

但实践中这些规则没有得到严格遵守,有的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个人权力欲膨胀,破坏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按工作规则负责处理分管工作,或直接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甚至越俎代庖。

决策过程缺乏有效监督

《方圆》:现在副市长决策的权力是不是过大了?有没有其它的决策方式可以借鉴?

任进:从决策体制看,副市长腐败现象也许与会议制度不完善有关。根据地方组织法,政府中的重大问题要经会议讨论决定,副市长作为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全体会议组成人员,应遵循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但有的副市长以主持专题会议或办公会议的形式,对工程项目、财务经费等事项,以行政权力不当介入、插手微观经济活动,违反组织法的规定和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要求。

《方圆》:从副市长决策的过程看没,监督是不是存在不到位的现象?

李成言:任何的腐败,根本上都是因为监督不到位。我们的监督是在地方领导下的监督,这是一个扭曲的监督,永远不到位。你想,这些地级市的副市长,可以这样大胆妄为地去敛钱,就因为他知道有人在控制监督,但认为这种控制监督是不可能是有效的。这是一种非常可笑的侥幸的心理。

所以,我们治理副市长腐败,要加大监督,实现未来的监督权力的独立。目前监督的权力不独立,永远就是被监督者领导监督者。许迈永也是一个常委,常委是党委的最高部门,显然他是领导这个监督群体的。这个监督就扭曲了。一个纪委书记能监督常委吗?不可能的。书记下面具体办事的更不敢说话了。所以这个体制必须改革。至于怎么改,需要舆论的支持,需要普遍的改革的推动,这个力量包括社会的,专家学者的研究,媒体报道。

其实,之前已经在逐渐在向这个方向走了。比如派驻制,纪检的权力由中纪委直接控制,向各个部委直接派驻,这使得监督的权力就上移了,但这些还不够。

解决副市长腐败问题的制度之道

《方圆》:能给解决副市长腐败问题提供一些建议吗?

倪星:从现行的法律制度上来看,我们还需要补充一些具备可操作性的条款。我们的诸多法律法规或是党内纪律,大都已经规定了应该如何,但是没有一个可操作性的规定,就是“到底要怎么做”。

另一方面要提供罚责,就是明确规定“不做怎么样”。现在,包括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在内,都是说违反之后“按有关规定处理”,我觉得在中国最神秘的就是“有关规定”。

任建明:我觉得我们要集体决策,比如香港的行政会议的机制就很好。他们的首脑也是分管某个方面的,但是讨论是集体决策的形式,其他的司局长提出不同意见,分管的领导可能再去完善、讨论。

我认为,我们可能需要比如票决制这样的机制。副市长分管一定领域,一定要他来提出要表决要议决的事件,然后拿到会议上来讨论,讨论之后再有一个集体的决定。这样就避免一个分管的领导完全由他说了算。

李成言:第一是推行巡视制,实现纪检权力的上移。中纪委到省里面巡视,省到地级市里巡视,地级市又派出巡视组到县里。巡视制就是当年的钦差大臣,拿着尚方宝剑,到那儿就直接查腐败问题。这样也使得纪检权力相对独立,不需要去接受地方党委的领导,到那儿就虎视眈眈地盯着一把手,还有其他的腐败问题。我觉得这一点现在已经是一个趋势了。

第二是强化集体监督的力量。现在部分地方政府在试行一种制度,就是一个地级市把各个行局的纪检组的组长集合起来一起办公,而不是分散在各个局中。这种集中办公,强化了集体监督的力量,脱离了制约。这集约式的管理很可能会形成一个比较独立而有效的监督。

急诊会诊制度 第10篇

为了加强急诊急救工作,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最佳和快速抢救机会,依据《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二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此制度。

一、全院医务人员必须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任何时候,都必须做到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的职业责任感。

二、急诊科收到急危重症患者,需其他科室增派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多学科联合诊疗”抢救急危重病人时,其他科室人员一旦得到召唤,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应立即放下手头工作,10分钟内赶赴现场,参加抢救工作。

三、紧急情况下,经治人员或科室先电话告知要求急会诊,被邀科室人员须于10分钟内到达邀请科室。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大批病人的抢救,需及时请多科急会诊,要求尽早赶到配合抢救,待病情有所缓解或事后再补写会诊单及应邀科室的处理意见。

四、不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可在急会诊邀请书上写明“请××科××医师急来会诊”字样,并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接受会诊科室或医师不得推诿,并及时前来会诊。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除应书写留观病历,还应填写急会诊单,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被邀请科室尽快确定会诊医师并嘱其及时到达会诊地。

五、其他临床科室出现危重患者需急会诊的,比照前述第二、第三款处置。凡应召急会诊和抢救无故不到的,按旷工加重处罚。由此造成的责任纠纷与事故,由本人负主要责任。

六、急会诊时,急诊经管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应邀医师(们)认真听取并仔细检诊病人,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一同参加抢救工作,抢救完成后认真书写好会诊记录。

七、会诊后需入院治疗者,由医师开出入院证,值班护士电话联系住院床位。

八、对全院医务人员平时应做好急诊急救的责任意识和技能培训,使其思想上有高度清晰地认识和警觉性。要求院内中高级技师人员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应召参加院前院内紧急医疗救援、急诊会诊和抢救。

2018年10月

上一篇:洗衣房洗涤标准下一篇:小魔女咪咪童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