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下基层制度

2024-05-20

领导干部下基层制度(精选11篇)

领导干部下基层制度 第1篇

领导干部下基层工作制度

一、领导班子下基层走访调研。党组每位成员每月到挂点分局1次,走访调研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认真查找基层基础建设薄弱环节和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指导并帮助基层组织做好干部职工思想工作,努力为基层干部解决生活困难,为基层××分局办实事。

二、领导班子每位成员每季到挂点分局辖区内的大型企业走访1次,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努力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并认真倾听他们对××部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走访,体现××部门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共处的服务理念;体现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的统一的精神。

三、机关股、室负责人到基层。机关负责人每月到基层分局工作指导1次、要针对本股、室业务工作特点,加强与基层分局干部职工的沟通和交流、有针对性地了解掌握基层业务工作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机关股、室服务基层、统筹安排全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着力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切实提高履职效能。

四、机关股、室负责人每季到分管领导所挂点的分局辖区内的大型企业走访一次,同时,检查他们的亮照经营和安

全生产情况,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出现的小问题,当场进行提醒并指导。

五、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要深入基层干部群众,深入监管服务对象。了解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状态、困难诉求,收集基层干部群众和监管服务对象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严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六、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坚决不搞特殊化,要认真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严守纪律,一律轻车简从,严禁迎来送往、大吃大喝,不得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

七、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领导干部下基层制度 第2篇

制度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按照省、市委关于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建立健全全县领导干部下基层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参加对象

县四套班子领导;县直各部门、单位正科职以上领导干部。

二、时间安排

领导干部下基层一般安排在每年的4月份和8月份,与“无会月”、“金桥行动月”相结合,每年深入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两个月,进村入户调研不少于一个月,驻村调研不少于7天。

三、具体内容

1、开展政策宣讲。采用召开座谈会、上党课等多种方式,积极向群众宣传中央的方针政策,宣传省市、县委重要会议精神,宣传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针对群众在思想上、法律政策上的疑惑,有针对性地加以解答,-1-

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了解基层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向基层干部介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帮助基层干部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掌握方法,坚定信念,增强信心,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各项工作。

2、协调解决问题。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帮助解决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困难和问题。要深入排查信访、宗教、安全、环保、治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下基层之前要对点上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下基层期间要安排一定时间接待信访群众,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活动结束后及时汇总矛盾问题化解情况并做好跟踪督查。活动期间,每名领导干部要牵头化解一个以上的群众矛盾,推动基层问题解决。

3、参加基层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要参加基层单位或联系点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指导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正确掌握和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针对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统一认识,增进团结,提高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4、督促检查基层工作。领导干部到基层去,要把做好分管工作和推动联系点工作结合起来。每年都要对联系点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了解和检查,重点了解和检查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对

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要善于发现和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并加以概括、提炼、升华,指导面上工作。

5、撰写调研报告。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调研计划,开展调研活动。调查研究要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每年至少要写一篇调研报告。要高度重视调研成果的运用,要把调查研究与决策有机结合起来,适时将好的调研成果转化为领导决策。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建立健全全县领导干部下基层制度,是贯彻落实省市委全会和县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措施,是党政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的具体行动。要把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作为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能力的有效抓手,作为改进党委、政府工作,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契机,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扎实推进。要把下基层活动与创先争优、“三服务”工作和做好日常工作有机结合,真正做到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2、沉下身子,务求实效。领导干部要开展经常性下基层调研活动,深入基层开展“三服务”工作,特别是要走村入户,主动到群众家里去,登门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要把

发展比较困难、经济薄弱和矛盾比较突出的地方作为重点。要安排一定时间,直接走进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与农民群众和基层职工一起劳动,深入了解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并积极帮助解决。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认真记好民情日记,每位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召开群众座谈会不少于3次。活动结束时,要召开一定范围的座谈会,向当地党委、政府及村居党组织负责人反馈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轻车简从,不层层陪同,不搞特殊接待,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力戒形式主义。真正通过下基层活动,帮助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化解一批社会矛盾,促进一方稳定,推动一方发展。

领导干部下基层制度 第3篇

一、强化领导机关的组织领导, 发挥导学作用

党的领导机关既是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 也是部队学习型党组织制度建设的指挥中枢,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制度, 必须首先抓住党的领导机关, 这是由其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党的领导机关应从以下几方面发挥龙头作用。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制度工作放在战略高度来认识, 务必把这项工作列入各级党委 (党组) 重要议事日程, 摆在突出位置, 始终紧抓不放;二要真正地做好带头。在学习计划拟定、学习制度的创新和实施、学习方法途径的探索、学习经验的总结交流等各环节、各方面都为下级单位做出示范, 使下级单位学有榜样, 做有遵循;三要精心地部署指导。各级党委 (党组织) 要结合本单位具体实际和基层部队建设发展的任务要求, 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干部的特点, 把学习的普遍性要求与特殊需要相结合, 分别提出相应的任务和要求。经常了解基层单位党组织的学习情况, 有针对性地指导其建立健全学习的组织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四要有力地组织实施。首先要以狠抓自身学习制度落实为切入点,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组织基层党的组织全面实施学习计划。运用学习讲坛、读书会、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参观考察等广大党员喜闻乐见的手段, 特别是结合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活动开展和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契机, 集中组织各种主题学习教育活动。领导机关要帮助基层部队聘请专家、创造学习条件, 做好服务等措施帮助基层单位按计划推进学习;五要有效地督促检查。各级党委要定期对基层连队学习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具体要求。基层部队要定期专题报送学习情况总结和学习计划并适时组织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 宣传先进典型, 推广成功经验。

二、强化领导班子的自建功能, 发挥带学作用

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制度关键是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 党的十六大以来, 中央政治局已举行了六十多次集体学习, 平均每40天左右学习一次, 从未间断, 而且每次都是总书记亲自主持每次都突出一个主题, 每次都邀请专家、学者讲解。中央政治局在加强集体学习方面为全党全军树立了榜样, 为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作出了表率。空军基层部队各级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应以中央政治局为榜样, 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排头兵, 为全体党员做好表率。一要在完善学习制度上做表率。衡量一个领导班子是不是学习型领导班子, 很重要的一条标准, 就是看有没有科学完备、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领导班子应以加强和改进中心组集体学习为重点, 对班子的各项学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使之更切合实际, 更具可操作性。要逐步建立一套“一把手”负总责机制、鼓励集中研讨、中心发言、建立学习考勤、学习档案等一系列方法措施。把学习的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学习时间、方式方法、成果转化等进行细化, 对理论务虚、调查研究、宣讲辅导、心得交流、读书笔记等都作出具体要求, 让全体党员看到领导班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二要在搞好集体学习上做表率。集体学习是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按照计划绝对保证集体学习的时间。每个季度不能少于一次集体学习, 对此不能有半点含糊, 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其次要建立多种学习平台,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集体学习, 把认真读书同研究现实问题结合起来, 集体学习同个人自学结合起来, “请进来”同“走出去”结合起来, 实现最佳学习效果。再次在学习内容选择上要精心安排。领导班子是政策制定、重大事项的决策者、领导者, 发挥着谋全局、管宏观, 抓大事的重要作用, 学习内容要着重在培养战略思维、创新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谋划发展能力、科学决策能力, 选人用人能力、带好队伍能力方面进行选择。通过集体学习制度的严格实施, 让全体党员从行动上看到班子对待学习的决心和毅力;三要在专题调研上做表率。班子成员要结合专题学习深入基层部队深入实践带头调查研究, 注重虚实结合, 并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展开研讨, 保证每年至少撰写1~2篇具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实现学习重点与工作重点相统一, 专题学习与专题调研相结合, 学习效果与实践要求相一致。让全体党员从领导班子的务实上看到他们对待学习的重视;四要在学以致用上做表率。领导班子之间、班子成员之间要定期就学习和实践的成果与经验进行交流, 在交流中探索规律, 破解工作实践中的各种难题, 切实用学习成果指导工作推动发展。

三、强化领导干部的模范表率, 发挥示学作用

领导干部下基层制度 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 基层领导干部 网络应对能力

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被引入我国以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日益成为社会舆论集散地和放大器。新媒体以其虚拟性、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及“去中心化”等特征,深刻改变了传统舆论的形成模式和运行规律,对公共事务和政策的影响也日益深入。作为接触群众最广泛、最直接的基层领导干部越来越多地承受着来自“虚拟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发展”的双重考验,在应对新媒体过程中也暴露出“短板”现象,影响着基层政府的执政形象。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执政能力建设已成为摆在基层领导干部面前的时代性课题。

一、网络公共事件挑战基层领导干部的形象和能力

近年来,频发的网络公共事件,挑战着基层政府的执政形象和能力。“开会发言不抽名烟;出席会议不戴名表;基层视察不打雨伞;灾难发生不露笑容;突发事件不当新闻发言人”成为近期微博上流行的“官场新十大警示”。一些地方政府和领导前后说法不一、官方消息“翻案”等事件频频上演。

目前,对互联网等新媒体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与畏难心理,已是当前基层领导干部较为突出的问题。新媒体引发的公共事件给基层领导干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心理挑战

随着网络民主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民众已经习惯于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传递自己对国计民生的态度、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但目前仍有一些领导干部游离在网络的边缘,并未真正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民意。领导干部在面对网民有时偏激、尖刻的语言,会感到难以接受。特别是遇到突发性事件,需要快速反应、紧急应对时,处于风口浪尖上的领导者往往会产生情绪上的焦虑。

2、能力挑战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互联网等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不会利用网络的领导,不能算是现代型的领导。因此,在党的执政能力中,理所当然地包含利用和主导新媒体的能力。具体表现为,通过新媒体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能力和引导社会舆情的能力。但是,不少干部并不具备驾驭新媒体的本领,面对网络“不会说话”,面对汹涌的网络民意束手无策。

3、作风挑战

新媒体发展的趋势是开放、互动,其信息内容也具有复杂性。一些领导干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中西方腐朽没落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精神文化产品的挑战;同时,少数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中以权谋私、作风官僚等行为也易被网络曝光,严重损害了地方党和政府的形象。

4、观念挑战

从意识形态领域看,互联网等新媒体是各种思潮较量的阵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技术、经济和语言方面的优势,利用新媒体发展的一切便利条件,到处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推行新的“信息殖民”“茉莉花革命”等扩张政策,肆意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歪曲和诋毁党和政府的形象,鼓吹“三权分立”制和多党制,严重影响了党的群众思想基础,也使一些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受到了挑战。

二、基层领导干部的网络应对能力不足的原因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基层领导干部面对的舆论环境和条件,而基层领导干部应对新媒体舆论的本领、观念、体制、方法等方面的差距导致了网络应对能力的“短板”现象。

1、对于新媒体的发展和运用认识普遍滞后

为应对新媒体挑战,领导干部不断学习,新媒体知识、参与能力以及对新兴媒体传播规律的认识有明显提高,但与广大网民相比,基层领导干部大多处在初级水平。特别是,BBS、新闻跟帖、博客、QQ群、微博等逐渐被网民广泛运用,网络已进入Web2.0时代并逐渐开启Web3.0时代。但许多领导干部仅掌握了门户网站的新闻浏览和发布技巧,而对于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方面的认识普遍滞后,基层领导的网络观念如何从“你说我听”,走向“你问我答”,再走向“你说我说”,还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过程。

2、“媒体可控”的惯性依赖心理

在信息化时代,客观上形成了两个舆论场,一个是由报纸、广播、电视、期刊等媒体形成的传统舆论场;一个是由网络与手机等新媒体构成的新兴舆论场。当前基层干部中很多是在相对封闭的传统媒体构成的舆论场中成长起来的,相对平和的舆论监督往往让他们形成“媒体可控”的依赖心理与集体无意识,也让一些领导干部产生“网络可控”的侥幸心理。进而长期沿袭堵、盖、封等手段应对负面消息,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虚妄的舆论安全感,并一成不变地用这种“老眼光”来对待互联网这个“新事物”。

3、缺少提高新媒体运用能力的压力和需求

在当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很少需要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也不需要直接在媒体和大众面前展示自己。舆论监督不属于干部选拔机制内的重要因素,使干部缺少提高对网络等新媒体运用能力的压力和需求。

4、部分传统观念成为能力提高的障碍

“家丑不可外扬”的思维定势,令一些领导干部视网络为洪水猛兽,时刻提防并设法控制。“妨碍进步、影响升迁”的思想顾虑,让有的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往往把正面报道看作是对其工作的肯定或褒奖。“身正不怕影子歪”的刚愎心态,使一些领导自认为为官清正,不理睬舆论监督,不注重民声,对各种传言和质疑不回应。而“网络让问题扩大化”的错误观念,使一些基层领导干部认为网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事情一旦上网,往往会掀起轩然大波,使问题扩大化、复杂化。

三、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网络应对能力建设的建议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新媒体成为了现代化和大众化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成为了民意表达的有效渠道。分析近年影响较大的舆情事件,可以发现:凡本地区曾发生过有一定影响的舆情事件,这些地方或部门的领导干部对新媒体舆情就更重视,对网络事件的处置也更及时得体。因此,基层党委政府可将新媒体作为提升基层干部执政能力的练兵场,从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提高政府的网络应对能力。

1、有计划的开展新媒体知识培训

基层党委和政府要有计划地开展培训与学习,把新媒体内容纳入各级党校培训课程,把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纳入领导干部考察、考核体系,让领导干部能够正确认识新媒体,关注网络、包容网络、接受网络、使用网络,具备一定的新媒体素质和能力,打破干部对网络的畏惧、畏难心理。

2、鼓励、培养领导干部利用新媒体手段引导舆论

近年来一些重视执“网”能力提升的政府机构和官员,开始尝试利用网络引导舆论、获取反馈,与公众交流,在网络上发出理性、客观、正面的声音。各级领导干部可充分利用新华网在线高端访谈、微博、手机等主流新媒体渠道,与网民平等交流,勇于、善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与党政部门共同起到引导网络舆论的作用,打破体制外声音独大的局面。

3、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

领导干部主动接触新媒体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由于媒体,特别是权威主流媒体的专业性、独立性与公信力是官员不可替代的。在一些重大公共事件中传统媒体关键时刻若“被失语”,将导致党委政府和媒体公信力下降,网络传言的公信力反而增强。因此,基层领导干部在重视新媒体阵地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防止出现“官员都开微博就能替代媒体功能”的错误倾向。

4、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

信息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当前应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切实保障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采访报道权,以权威、准确、客观的声音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才能减少网络谣言、偏激言论的空间。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问题研究”(批准号: 2011D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刘伯高,《新媒体时代政府面临的舆论挑战及应对策略》[J].《苏州大学学报》,2011(6)

②王友洛、马欣、陈东辉,《网络问政时代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学习论坛》,2010(3)

③吕品,《新媒体时代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J].《党建研究》,2011(11)

(作者: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智库与再编辑部分析师,研究方向为网络舆情与竞争战略)

责编:周蕾

领导班子下基层制度 第5篇

关于建立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制度的通知

司属各部门、服务中心: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做好“四群”工作。进一步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更加密切与基层的联系,推动工作高标准落实和创新发展,结合山水物业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具体要求

1、下基层指的是真正深入到项目服务中心基层一线。

2、每位班子成员每月下基层至少10天。

3、班子成员要结合分管工作,有针对性地到基层了解情况、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二、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的基本要求

1、领导班子成员要心系群众,切实帮助基层职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力所能及地为基层办一些好事实事。要从实际出发,与基层干部职工一起调查研究、寻找对策,帮助基层理清发展思路,以发展成果推动各种突出问题的解决。

2、领导班子成员要根据分工确定基层工作重点、难点,重点解决好基层物业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基层

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确保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到实处,收到实效。

3、结合分管工作,对基层发现的问题要摸清真实情况,查找问题根源、探索解决办法。要把调查研究与决策部署有机结合起来,适时将好的调研成果转化为领导决策,推进工作落实。

三、加强督导落实

建立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做好“四群”工作的重要举措,是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的具体行动,要切实抓好落实。各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不增加基层负担。对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制度执行情况公司将定期通报,建立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档案和工作日记,记录领导班子成员执行制度情况,相关补贴根据“云南山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关于调整在工程项目部补贴发放的通知”相关标准执行。

云南山水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基层制度 第6篇

一、联系内容

1、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和上级党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指导基层党支部抓好党的建设,指导基层学校抓好学校管理,促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2、检查督促各项工作部署在学校的落实和完成情况,及时发掘学校在党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在全区进行推广。

3、围绕党建和全区教育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问题,研究新形势,总结新经验,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水平和管理才能。

4、听取基层学校对区教育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学校对教育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5、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关心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6、协助学校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为学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学校和教师的合法权益。

7、及时掌握学校工作动态,加强干部日常管理,了解学校人员变动情况,协调处理突发性事件。

8、其它需要联系的内容。

二、具体要求

1、每位党政领导(联系人)联系一个镇的中小学和部分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基层党支部。

2、联系人应不定期深入联系学校,掌握学校的工作动态,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教职员工的工作生活状况、思想动态。一般每月至少应深入联系点 12 次。

3、各基层学校要积极配合联系人的联系工作,及时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在学校出现突发事件时,应及时向联系点领导汇报。

4、为更好地开展联系工作,切实掌握学校情况,联系人可由被联系学校推荐或自己指定一名教师作为工作联络员,负责工作联络。

5、对于联系学校出现的重大问题或在全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提交局务会或党委会讨论研究。

6、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争取每人每年写出一篇调研报告。

7、区教育党委对联系点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情况对联系人和联系点进行调整,并将联系人到联系点工作情况,纳入年终工作考核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

千名干部下基层管理制度 第7篇

为加强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管理,保证活动取得实效,结合实际,制定了四项管理制度。

列席会议制度:工作队队长列席党工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工作队员列席街道干部例会;参会人员不准无故请假,特殊情况要经工作队长同意,报工作组组长批准。

队长周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会议;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各工作队队长,联村组长参会;各工作队队长口头和书面汇报一周工作情况;研究布置下一周工作;报送至少一篇相关信息;组织向市活动领导组办公室上报信息。

工作队员月会议制度:每个月25日左右开会;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全体工作队员参会;各工作队队长口头和书面汇报月工作情况;工作队员进行工作交流;研究布置下一月工作;报送至少四篇相关信息;组织编印工作简报。

基层领导干部要慧眼识“潜才” 第8篇

强化继续教育, 是基层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潜才”的前提条件。无论是孔孟之圣人, 现代之伟人, 还是当今之名人, 无不都是满复经论, 就普遍而言, 无论有多高的学历, 自我继续教育都会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社会”这所无校牌、无校门、无围墙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大学校, 它会给人以生活的源泉, 工作的阶梯, 人生的历炼……之所以人们称头脑灵活的人为“电脑”, 是因为他积累了某个方面或多方面较为丰富的相关知识, 能够触类旁通, 灵活运用。其实这些人比电脑还电脑, 因为电脑只不过是一个若大的储存器, 它只能听从人们的摆布和安排, 就其本身而言它是一点思维能力也没有。例如:某乡党委书记, 带上乡级部门相关人员及村支部书记去某社解决问题。村支书振振有词主持会议, 突然间群众中一位年轻人向支部书记提问, 啥子是“三个代表”?分明就是来找茬的, 确实这位支部书记当场就没能答上来, 当然也没能灵活处理。在场的党委书记也不知为啥, 还一直保持着沉默, 接着, 这位年轻人开始躁动起来, 又说:“你们连啥子是三个代表都不晓得, 你还能为人民服啥子务, 还能解决啥子问题?这会不开了, 大家都回家。”这时, 在场群众一轰而散也就回家了, 这会也就没开了。就此情形而言, 也不能说领导干部没能力, 但至少说明平时不爱学习, 没把学习当回事, 当然这位支部书记即便回答得多么清楚完整, 也许情况都不一定很好。如果平时认真学习, 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至少在这件事上, 这个节骨眼上可以完全得到暂时的控制。

基本领导干部只要平时通过学习, 就会积累知识, 那就可以靠识壮胆, 以胆增识。否则, 就会成为人们常说的拍脑袋决策、拍胸堂表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 那当然就只能落得个有胆无识的笑话了。

深入一线工作, 是基层领导干部获取经验成为“潜才”的关键环节。深入一线工作是基层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良好工作作风, 领导干部能沉着应对各类复杂局面的能力大多是在一线工作中获得的, 是从磨炼中提炼出来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一线工作经验, 面对复杂矛盾就会显得畏手畏脚, 甚至东“躲”西“藏”, 就不敢面对也面对不了复杂问题。也只有在一线踏实工作、真情感悟, 就会形成一定经验。当然, 经验不是死搬硬套, 经验就是工作经历的极度缩影, 工作体验的理性提炼。

升华工作经验, 是基层领导干部形成“潜能”成为“潜才”的必经之路。工作经验的升华主要是指工作思路的拓宽和工作方法的创新, 好的工作思路必须是突破口选得准、方向性把得住、原则上讲得过、效果上亮得出。创新工作方法要以既定工作思路为前提, 不仅要讲究思维的深度、宽度和反应的速度, 更要讲究语言的准度、精度和力度。只有反复实践, 不断探索, 才能升华工作经验, 逐步具备个人独到的见解和主张, 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风格。比如, 针对前面群众一轰而散没法解决问题的情况, 至少就会总结到在处理农村复杂问题时必须讲究会场布置, 不能散沙一盘, 给起轰以有利条件;必须事先宣布会场纪律, 以示有告在先;必须把握好群众的心态, 以便及时心理疏导;必须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 特别是有意找茬的情况要给予有力、无隙的“挟击”, 使之知难而退, 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诚意。

强化领导艺术, 是基层领导干部能够慧眼识“潜才”并成为“潜才”的特殊要求。人们都知道人才是第一资源, 那“潜才”自然也就是稀有资源了, 站在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的高度, 领导干部就必须有爱才之心, 识才之明, 引才之方和用才之道, 而且对“潜才”要看得远、看得准、看得透一些, 它之所以是“潜才”就是因为有才愿显, 有显必才, 大多具有独特个性和见解, 甚至有的类似怪才, 还得因才施用, 贵在用其所长, 同时大多“潜才”很可能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那就得引导、教育、培养好他们, 使其能健康成长。领导干部能成为用好“潜才”的“潜才”, 也许就是领导艺术的更高目标追求。

横山万名干部下基层 第9篇

1、夯实工作责任。市直部门26个工作组包抓26个四类村,县上52名县级领导直接包抓全县所有四类村、矛盾村和换届尾留村,同时确定这些村子也是县级领导的下基层活动村和党建联系点。全县349名县乡科级领导干部包抓349个农村、社区、学校等各类基层党组织,402名县乡干部全部派驻到农村和社区等基层组织开展工作,保证每个村和社区都有包抓领导和驻村(社区)干部,实现干部下基层农村和社区全覆盖。

2、加强舆论宣传。活动开展以来,县委专门开办了《横山党建》简报,印发简报5期,横山报、横山广播电视台、横山新闻网、横山县人民政府网等主流媒体开辟了“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专栏,先后刊发文章和报道154篇,市级以上报刊、电视台采用25篇,制作横幅标语332条,大力宣传报道活动中的好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在全县上下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3、坚持为民服务。各级领导和干部带头下基层,率先垂范搞工作,在“问”上下实功,在“解”上抓落实,扎扎实实为包抓的四类村搞规划、引项目、谋发展,促和谐。市政协工作组先后4次到包抓的南塔办事处胡沟岔村和姬沟村,广泛走访了解两村现状及群众春季备耕情况,向生活困难党员群众送去米面等慰问品,联系慈善医疗机构为村民免费体检,发放价值1万多元的药品和466本科普书籍,市委组织部工作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并将掌握的实际情况建立工作台账,从群众最盼最缺最想的问题出发,真心实意为农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自活动开展以来,市直部门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工作,以优良作风联系群众,以良好形象面对群众,以深厚感情服务群众,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仅服务了群众、化解了矛盾,而且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市直部门单位的良好形象。

目前,按照县委确定的工作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切实做好下基层活动各项工作,确保工作实效性。

1、分析利弊,认真梳理工作思路。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要静下心来分析村情,找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帮助农村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对农村存在的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要进行系统梳理归纳,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不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根源、找准症结、理出思路、多方协调,创造条件逐步解决。

2、解决问题,注重讲求工作实效。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从所在村的实际出发,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帮助村“两委”班子制定发展目标,研究发展对策,化解矛盾纠纷,做到真心服务群众,真情破解难题。对这次市县领导包抓的四类村,要帮助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找准制约所驻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选准选好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帮助制定好远、中、近期规划,并在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有效帮扶。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 第10篇

深入基层搞调研、走访群众制度

为切实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调查研究,实现科学决策,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和坚持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每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根据组织分工,明确其党建、经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联系点。领导干部要深入下去,经常到联系点检查指导工作,掌握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指导和推动面上工作。

二、党政班子成员要带头深入村队、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家中,调查了解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典型经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决策水平。

三、党政班子成员深入村队、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家中调查研究每月不少于10次。

四、调查研究结束后,要撰写调查报告,为搞好决策提供依据,并提出自己明确的意见,为解决问题提出对策,每位领导干部每年要完成1-2篇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五、坚持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活动,领导干部要自觉经常到帮扶的困难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给予有效帮扶。

六、深入企业搞好困难职工生活,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中的困难,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大钟庄镇党委

大钟庄镇政府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 第11篇

为切实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实现科学决策,特制定本制度。

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提高领导干部工作能力,改造世界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具体体现。只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详细了解情况,针对发现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才能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效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二、局领导带头深入市(区)、深入企业、深入群众,调查了解基层工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典型经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决策水平。

三、局领导深入市(区)、企业调查研究的时间每年不少于30天。

四、遵循针对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行性的原则,每年年初由局党组根据各自分管工作为每位成员选好调研项目,并相应确定与调研项目关联比较强的市(区)或企业抓住重点、系统展开,力争每份调研材料都为局领导班子提供科学性、实效性理论与实践依据。重点抓好专题调查、典型调查、热点和难点问题调查。

五、调查题目明确后,每位成员要及时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拟定调查提纲,做出阶段安排,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适时开展调研。

六、根据调研课题需要,抽调有关人员成立专题调研小组,调研小组一般确定为2-4人。

七、调查研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八、调查研究务必坚持走群众路线,自觉把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作为自己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九、调查研究结束后,要撰写调查报告,为搞好决策提供依据,并提出自己明确的意见,为解决问题提出对策,每位领导干部每年要完成1-2篇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十、对撰写有份量的调查报告,及时向业务报刊投稿,并以送阅件或《山东工商》、《工商行政管理》等形式刊发,为上级及时提供决策依据。

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工作制度

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关于“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要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制定和落实调研计划”的精神,为使我局调查研究工作经常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调查研究工作是我局工作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的重要保证,是提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局机关和各直属管理局在制定计划安排工作时都要将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结合在内。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结合工作任务加强调研,局级领导下基层调研的时间每年不少于一个月,处级干部每年保证一个半月以上时间。要将调研工作的成绩作为考核各单位或部门工作和个人业绩的重要依据。

二、调查研究工作实行分工责任制,局一名副局长主管全局调研工作,各直属管理局和机关处室也要有一名负责人负责本单位或本部门内的调研工作。局办公室负责全局调研工作的计划制订、组织实施、检查验收及牵头协调工作。

三、局调查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紧密结合本局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进行应用性政策研究和一些前瞻性战略研究;根据需要开展一定的理论研究;

承担上级交办的有关工作的课题研究任务。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提倡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抓住重点、抓住本质、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调研水平。

四、局每年组织的调研项目分为局级、处级两个级别。局级题目为本局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课题,由局长或副局长主持,组织有关单位、处室和人员完成,处级课题是各处室根据本处工作的需要,结合工作任务确定,由处领导负责组织进行。

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要有工作笔记,自己动手撰写有情况、有分析、有见解的调研报告。各直属管理局和局机关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要向局党组报送调研材料和决策建议。局鼓励广大工作人员结合自身的工作,深入实际自选题目,就工作中的某个问题开展调研活动。

五、调查研究工作的管理

(一)计划制订

每年年初局办公室根据全局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草拟出本局级调研课题目录。各处室在制定工作计划的同时,结合工作提出本处的调研课题。局办公室在汇总局级调研题目和各处室调研课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局调研工作计划。列入计划的各调研项目均应得到实际应用部门的确认。

(二)计划执行

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审定本调研工作计划,确定重点课题和上报上级的课题,计划确定后正式行文,送有关部门和处室。凡纳入计划的课题,都要制定课题调研计划,各处室在一季度完成计划任务书,送局办公室审核确定。任务计划书主要包括:目的、内容、对象和范围、方式、进度、队伍组成和分工、成果形成等。

(三)检查验收

局办公室在每年年中召开调研工作进度检查会议,检查管理处和机关各处室调研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各处室应在每年年底之前完成本年规定课题(含大课题的阶段性任务),并将文字成果连同本处其他调研成果送局办公室验收。

(四)考核总结

局组织评审小组,会同有关部门对调研成果进行分级评定,推荐调研工作先进处室和成果。并予以表彰奖励。

(六)成果应用

每年由局办公室将本的调研成果汇编成册。并采取措施,促进成果转化为决策,使之及时得到应用。

碑林区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工作制度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搞好调研是党委和政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做好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之一。当前,加强调查研究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是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然选择。为了促使各级领导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碑林就区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工作做出如下规定:

一、建立和坚持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每个领导干部要根据组织分工,明确其党建、经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联系点。领导干部要深入下去,经常到联系点检查指导工作,掌握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指导和推

动面上工作。

二、坚持和完善区级领导重点调研课题责任制。区级各大班子领导要根据工作分工和每年工作重点,承担并带领有关人员进行重点课题调研。区级领导每年至少用90天以上时间深入基层调查,面对面指导工作,亲自组织、亲自撰写修改

调研报告。每个领导同志每年要形成1—2篇有情况、有分析、有见解、可操作的高质量调查报告,并尽可能将成果转

化为决策。

三、区级中层领导干部要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调研活动。各街道、区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每年要有120天以上时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进行调研。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亲自参加1—2个课题调研,每年至少向区委、区政府报送一份调查报告或决策建议。

四、区委政研室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在完成本部门任务情况下,认真做好区级各大班子领导干部重点调研课题的拟定、遴选、协调、督促、收集及成果转化工作;做好全区各街道、各部门领导干部调研课题的动态管理工作,每年向

全区通报一次。

五、坚持领导干部调研监督考核制度。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重视调研工作,每年年初要按照工作性质和任务,对本单位的调研任务做出具体安排,明确完成时间。要把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和领导干部个人调查报告的撰写情况,作为考察和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一个重要内容,未完成任务的年终考核不能评为优秀。

六、要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和运用。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必须坚持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把调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解决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

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上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重点,找出规律,不图虚名,下扎实深入的功夫,下反复比较的功夫,下措施办法的功夫,做到情况明,经验或规律准,具体对策可行,见成果,收实效。

上一篇:读《弟子规》有感800下一篇:二甲汇报